环境质量安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8:07

环境质量安全篇1

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研究,是将环境安全思想融人农产品产地管理而产生的新的研究领域,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农产品产地环境状况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农产品安全水平的高低。

然而,近年来我国因为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污物无序排放,或农田污水灌溉、农药化肥过量施用、农膜污染等问题而导致的农产品严重环境污染问题时有发生,南方部分省份也曾因此出现过地下水或农产品中有害重金属(如镉、砷、铬、汞、铅等)超标事件,直接威胁人体健康,间接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因此如何保持安全健康的农产品生产环境,不仅是保护农业生产资源,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需求,更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民生的必然要求。而只有从政策、监管、技术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切实保证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

2011年以来,全国山东、江苏、安徽、山西等多个省份陆续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以山东省为例,在2011年召开的山东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对农产品产地、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包装和标识、农产品经营、监督检查等方面都进行了规范,并于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重点内容摘录如下:

1、加强源头管理

农产品产地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源头,工业“三废”和城市垃圾不合理排放,农产品种养殖过程中投人品不合理使用,产地自身的重金属状况等,都可能对部分农业用地、畜牧生产环境、渔业水域环境造成污染。

为保证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产地安全监测管理制度。农产品产地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产地安全标准的,应当划定为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可以生产对生态环境具有修复和改善作用的农产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对农产品禁止生产区进行修复和治理。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违法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者倾倒废水、固体废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2、防止二次污染

众所周知,农作物种子、农药、化肥、农用薄膜等农业投入品的科学合理使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直接、重大影响,必须加强管理。

《条例》规定,农产品生产者应当安全、合理使用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以及农用薄膜等农业投入品,及时清除、回收农用薄膜、农业投入品包装物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对回收的废旧农用薄膜、有害包装物等集中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鼓励农产品生产者使用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和可降解地膜等农业投入品,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技术。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生产者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

3、健全准入制度

健全、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是防止和杜绝不符合标准农产品进入市场与消费环节的重要措施。

环境质量安全篇2

塑件化工厂的生产活动涉及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财务管理等方方面面,单纯采用一种管理模式必然难以满足客观需要。随着**认证、**认证和**认证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企业可能需要多种管理体系的认证,由于**三个体系在管理目的、对象的不同,三个标准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由于我厂负责质量、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是两个部门,三个体系自成系统,我厂在实施时采用了各自独立的体系,出现了文件大量重复、争资源、政令不统

一、信息不能共享、导致企业管理效率降低、相同的工作重复且难以控制和实施。**、**、**管理体系具有兼容性,在标准的思想、标准要素等内容上有很强的关联性,在体系的运行模式、文件的架构上也是基本相同的,在文件、记录、内审、管理评审等管理要素可以实行共享。就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的性质而言关联性也是很明显的,如果质量控制不好,就要多出废品、浪费能源和原材料,废品处理也可能带来污染;由于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往往首先是企业职工,就同时产生了职业健康和安全问题。特别在我们化工等高风险行业这种关联性更加明显,如火灾和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一旦发生,既是质量事故,又是环境灾难,也同时会有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所以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一起考虑,实施一体化管理,从而使各管理领域优势互补降低管理费用、减少管理上的不协调、提供整体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效率,解决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

在今年的**体系认证工作中,在认证公司咨询组的协助下,通过提供相关培训及咨询指导,达到以下目标:

1、依据中国**hse管理体系标准(**××1—**)和国际互认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一体化管理体系,使塑件化工厂的**管理体系与国际国内的先进管理模式保持一致。

2、完成环境管理体系换版转换工作,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连续性。

3、通过提供各种hse培训,使相关人员能够掌握**管理知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影响评价方法,hse运行控制和产品实现过程控制知识,确保所建立的**一体化管理体系能得到有效实施、保持并实现持续改进。

4、强化产品实现过程控制,实现产品质量的最优化,满足顾客期望;系统并有效地识别与生产、活动、服务及其他业务活动有关的危害/环境因素和事故隐患,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消除或降低事故发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依据标准

塑件化工厂**一体化管理体系将同时满足下述四个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

**1-**《中国**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hse)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三、资源准备

1、领导决策

高层管理者确立企业统一的宗旨及方向,应当创造并保持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是高层管理者的英明决策,高层管理者应为**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强有力的领导和承诺,提供人财物等资源的支持,亲自参与**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活动,对资源、职责和其他问题实施决策,提供必需的支持。

我厂厂长袁立明任命副厂长周宝刚为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

2、组建工作组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施是我厂各部门的工作,齐抓共管是体系成功的关键,工作组的建立极其重要。我厂决定以质量技术部、安全环保部为主,各主要职能管理部门选派人员参加。

3、组建内审员队伍

管理部门应至少有一人参加,基层单位应至少有二人及以上参加。

4、全员动员

为便于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有效开展,计划进行一些宣传活动,让职工了解实施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5、时间保证

工作组和内审员在体系建立阶段有大量工作要做,应给予充分的时间保证。

6、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时间安排

我厂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咨询工作自**年4月开始至**年8月结束,其中**年7月底前完成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确保**年10月进行环境管理体系换版认证审核。

四、整合计划及工作内容

体系整合工作共分六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体系知识和标准宣贯培训、第二阶段初始**管理评审、第三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策划、第四阶段文件化体系的建立、第五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试运行、第六阶段监视测量、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第一阶段:体系知识和标准宣贯培训

体系知识和标准要求宣贯培训的目的是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和推广培训提高全员的**意识和规则意识。特别是领导作用、全员参与、持续改进、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和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等管理原则的了解和标准的理解掌握。领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建立和实施有效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先决条件,

全员的参与是建立和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的

基础。深入学习理解四个体系标准的要求,切实掌握**××1-**、**-**、**-**、**-**四个标准的基础要求,分析评估四个体系标准的异同点。

第二阶段:初始**管理状态评审

做好初始**管理评审是提出有挑战性方针目标、建立适合的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前提,因此在策划管理体系时,应通过初始评审了解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管理的特色、差距和努力达到的方向。初始**管理评审包括:

质量管理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识别和控制现状分析;

我厂范围内的危害因素/我厂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重要因素确定和控制策划;

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情况分析和控制策划,识别出包括质量方面法律、技术规范、行业标准,适用于组织环境因素与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相关方的质量环境和安全方面的要求;

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事件、事故情况调查分析等等。

第三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策划

依据初始**管理评审的结果,结合实际由最高管理者批准组织在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承诺、方针目标作为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保持的基础。

确定我厂**一体化管理体系运作的范围。

确定我厂开展**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最终组织机构,明确作用、职责和权限并予以沟通。

针对重大hse因素制定目标指标和旨在实现目标指标的管理方案。

确定**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实施要素及保障要素的开展方式。

确定体系文件的架构和层次。

第四阶段:文件化体系的建立

文件是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外在表现,应能反映出整个体系的全部要求,符合四个标准和企业的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管理实际。

建立/完善一体化的管理手册和必需的程序文件,程序至少应包含(但不限于):文件与记录控制程序,内部审核管理程序,不合格/不符合处理程序,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环境安全因素管理程序,法律法规管理程序,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程序,信息交流咨询管理程序,应急准备响应程序,监测与测量管理程序等;

完善为控制过程、环境因素、风险所需要的其他文件/规范/要求;

合理安排为证实体系有效运转和用于追溯的记录;

识别外来文件的控制要求并保持。

第五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试运行

按照文件的规定和策划的结果实施管理,对识别出的过程/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险因素进行控制,执行旨在实现目标的管理方案,包括对应急情况的管理、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等以及安排所需的支持性的培训、交流等活动。保存所需的各种实施记录并妥善管理。有效实施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是体系成败的关键,各部门应严格按照体系文件的规定要求去做。分层次对体系文件进行大规模培训,重点是领导层和重点岗位员工。各部门按相关文件规定进行实施。各部门对实施的情况进行记录。修改完善体系文件,满足可操作性要求。

第六阶段: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监视测量、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

环境质量安全篇3

关键词:民爆企业 四标一体化 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5-141-02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民爆企业按照国际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建立和实施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无形的增值,大大提高了民爆企业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环境影响的全球化以及生产安全本质化要求,民爆企业从整体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实施整合型或一体化综合体系已成必然趋势,利用质量、测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四合一体系管理平台提升民爆企业管理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贵州久联民爆器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集民用爆破器材的生产、销售、研究开发、爆破工程施工及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国有股份制公司,是全国民爆行业的骨干企业、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及省级民爆技术中心,2004年8月成为国内民爆行业为数不多的上市公司。公司充分抓住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之机,不断发展状大,利用募集资金、融资再融资等多种方式方法做强做大企业,逐步把久联发展建设成为国内知名企业。

2005年,公司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四个标准要求建立“四标一体化”综合体系。公司充分利用这一管理平台,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坚持走管理与科技创新并举之路。通过四个体系的有效整合,建立“四合一”综合体系以及体系的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对公司的管理、产品质量及质量检测、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相关方及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对公司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内部基础。

2. 产生的总体绩效

通过“四合一”综合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运行,产品质量、测量手段、各项经济指标持续提高。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技术改造效率持续加强,新产品开发项目逐年增多,产量逐年提高,利润持续增长,各项收入逐年提高。2009年主要财务指标完成情况:销售(主营业务)收入122026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20.9%,上年同期90148万元,同比增长35.36%,利润总额13931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74.13%,上年同期8161万元,同比增长70.7%;实现税金13249万元(含所得税),同比增长4456万元,增长50.68%z资产总额171492万元,上年同期132620万元,同比增长29.31%:资产保值增值率105%。2010年公司资产总额达到185067万元,净资产达到65101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56021万元,利润总额20750万元,净利润11250万元,达到了快速增长,实现并超过了公司的经营目标。

在环境保护方面,通过对重要环境因素的高度控制和管理,节能降耗效果显著,2010年万元产值能耗较2009年降低了2.85%,严格实施三同时制度,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与环保设施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污染源得到控制和预防,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和提高,居民投诉率逐年低点。

在职业健康安全方面,通过对重要危险源及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控制,通过运行控制和方案的制定以及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消除了重大风险和潜在危险源的发和生。杜绝了安全事故、职业病的发生,2008年以来,未发生过1例职业病和生产安全事故。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新建、改建、扩建各项工程建设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显著。

测量方面,各单位建立了完善的过程监控机制,在用测量器具按a、B、C三类进行分类控制和管理,检验力度和测量力度明显提高,产品各项指标的检测准确度增强,测量体系的建立,有力地推进了产品质量的提升,是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和运行的强化和补充。

3. 产生的管理绩效

3.1 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通过“四合一”综合体系建立和实施,形成了整套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系统化的体系文件,从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控制办法到相应的作业指导书、运行记录,承接有序,层次分明,职责明确,各项管理、经营、作业活动有章可循,多而不乱,由上至下,由下至上形成了一个脉络清楚的网络链,尤其是各生产作业场所,在这一系列体系文件的有效文件指导下,各场所生产有条不紊、有章可循、充分保证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以前随机管理、工作任意调整的情况不复存在,形成了人人守法、人人遵章的良好生产局面。

3.2 研发工作规范化

民爆企业,生产条件、设施设备相对较为落后,所以,实施技术改造和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尤其重要,尽管研发任务繁重,公司仍严格按照综合体系手册7.3条款要求实施研究和开发工作,研发过程中,从市场调研、立项、资料输入输出到评审、验证、确认、更改各步骤都有章可循,有证可查。通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与顾客需求、市场需求与生产能力、质量评审与工艺优化、产品资源与销售合同等环节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循环,使得研发工作的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效果更明显,研发过程中,没有出现过负面影响。2008年以来,公司顺利完成了半导体桥雷管、无脚线雷管、高强度导爆管管、数码电子雷管、乳化炸药塑膜包装技术、膨化炸药技术、基础雷管自动装填生产技术等研究并应用于生产和转让。

3.3 过程监控力度加强

建立综合体系以来,公司从原材料采构、半成品生产、成品检测等各环节,者严格按照体系要求完成,工艺纪律执行力度加强,理化检测设施配备齐全、投入使用的计量器具检验合格,建标工作在原基础上逐年增强,加大了对计量器具和理化标准分析液的控制和管理。键过程、特殊过程得到有效控制,充分保证了过程产品质量,2010年,各类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均达100%。

3.4 培养了一批管理型人才

通过“四合一”体系建立和运行,员工质量意识、测量准确度意识、环保意识、健康安全意识都得到了极大提高,遵章守纪的意识提高。通过综合管理手册等体系文件的深入贯彻实施,全体员工在质量、测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各方面的意识和行为得到了规范,培育了职工不畏艰险、团结奋进、不怕困难、敢打敢拼的团队精神、形成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不仅为公司储备了坚实的基础型管理后备军,还为公司储备了一大批管理型人才。

4. 结论

由上可知,“四合一”体系的实施对民爆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具有明业的优越性,全国民爆企业应逐步建立质量、测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综合体系,坚持走持续改进的思路,把四体系的各项工作认认真真做细做实,以推动民爆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稳步前进。确保“四合一”综合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扎扎实实为民爆企业的生存、发展壮大服务,充分发挥综合体系的优越性,实现民爆企业的最终奋斗目标!实现民爆行业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钊,赵志伟,王建宁,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2]陈渭,王顺安,李仁良,赵若江,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环境质量安全篇4

【关键词】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建筑行业

建筑企业一体化的管理是我国建筑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同样也是顺应着国际的标准化发展趋势。这对我国的建筑一体化实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国颁布的《质量管理体系要》、《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规范》等条例中均与国际的标准相同,这给企业提供了许多切实的管理手段,现已成为我国建筑行业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主要参考依据。这些在管理标准上达到的共识,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体系的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中,面临了许多比较现实的问题,本文就将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管理融入到建筑企业的管理中去,实现管理的一体化构架,尽量做到满足顾客的质量要求,同时还可以保护到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而建筑企业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就是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问题考虑进去,明确管理的目标,构建合理的管理体系,合理的对管理人员进行分配和利用,最终使得建筑行业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都得到有效的管理。

因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建筑企业提供一个连贯的管理思路,在内部管理系统制定的过程中,结合各个影响因素和相互关系,以整体的协调作用来完善对管理行业的补充;第二,充分的利用人力资源这一优势,组建合理的管理体系。质量、环境、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对人力资源的要求较高,在对岗位的设定和职权的限定方面都比较严格。尤其是在建立单独的组织机构中,对人员的调整和整合都是较为重要的;第三,要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对资源设备的运行进行充分的考虑,在对文件和管理进行审批后,结合实际的标准进行有预防性的考虑,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第四,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在对整个企业的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员工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工作,通过整合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切实做好培养综合素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第五,切实做到对工程成本的降低,在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后,减少日常检查和审批工作,就可以降低工程的管理成本,这样可以使工程利益的最大化实施。

二、建立合理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体系管理

(一)建立合理的质量体系管理

在对我国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方面,主要是着重与工程的设计方面,也就是在工程的产品质量上和工程项目的价值方面进行管理。在我国制定出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其中明确的指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制定了明显的规范,其目的是促进施工项目的管理规范和科学。在建筑企业中要充分发挥管理和技术的力量,做好全程的施工项目管理工作。在对建筑管理模式的建立中首先要掌握其框架的构成。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对管理的内容和范围也要进行不断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目标的完成。在对质量管理的体系中,可以看出建筑企业的质量是管理的方向,为了实现产品质量的完整,企业也是在不断的引进管理人才。

(二)建立合理的环境体系管理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这样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飞速的增长,但是,对我国的环境又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是较为严重的了,其重点是在对水环境的污染。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明显受到污染,在城市居住的市中心明显出现扰民的现象,在我国的176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都处于中度污染地区。建筑施工行业虽然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扮演者较为重要的角色,但是,其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也是较为严重的。因此,在对环境方面的管理就更应该受到重视,建筑企业可以调动组织来对污染进行环境的保护,改善环境的绩效。这样可以有利于对自身的约束,还可以降低事故的发生。还可以应用一些先进的工艺技术对建筑产品进行改造,减少建筑材料废物的污染,降低资源的浪费,减少废物的产生,进而减低生产成本。员工也可以自觉的对环保意识进行加强,自觉的遵守法律规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管理人员可以定期的对企业排放的物体进行检测和测量,对不合格排放物体进行在加工处理,直至符合排放标准后才可以排放,还要对排放物体进行严格的记录和审查,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进行有效的培训和交流,在对文件和文件的控制方面也做到严格、有序,对企业的应急设备也做到了如指掌。

(三)建立合理的职业健康体系管理

在我国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中明确规定,劳动安全卫生是根据我国的劳动法律法规所指定的。建筑企业在对职业的健康管理中,要明确遵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首先,作为建筑企业的用人单位,要建立健全的劳动卫生管理制度,严格贯彻国家的劳动安全卫生有关规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意识的教育,以免劳动事故的发生,对从事有较危险性质的劳动者来说,要对他们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工作。在我国的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主义包括:安全生产当中的职责,安全技术方面的制度,安全生产教育方面的制度,以及安全卫生检查方面的制度。在对建筑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其核心就是实现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建筑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政策。同时,企业要定期的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工作,制定健全的安全教育工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早在2002年我国颁布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规范》中就将建筑企业的健康安全管理提出了有效解决措施,该项规范的制定是同《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质量管理体系及要求》共同完成的,这样有利于企业对三个管理系统的统一管理。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建筑企业管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进行阐释,对其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建筑企业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在建筑企业一体化的构建过程中个,要考虑到思路、管理等方面的运用,给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对建筑企业质量的管理方面,要做到自我国评价和自我监督,这样对企业的发展才有利;在对建筑企业环境的管理方面,要加强企业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根据质量的管理体系,建立起具有保护环境的管理模式,为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雪荣,韩之俊,唐小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在建筑行业中的运用[J].建筑经济,2004(02).

[2]瞿焱.建筑企业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管理框架的构建及运用[D].浙江大学,2002.

环境质量安全篇5

【关键词】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整合一体化

discussiononthepossibilityforintegratingandunitingthemanagementsystemsofquality,environment,and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

abstract:implementation,accreditationandcontinuousperfectionofthreemanagementsystems,namelyiso9000,iso14000andoshas18000,havebecomeanimportantlandmarkforthemanagementlevelandabilityofsustainabledevelopmentofmodernenterprises.especiallyafterchina'saccessiontowto,issuesofquality,environment,and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becomeunevadablefortheexistence,competitionanddevelopmentoftheenterprisesintheirglobaleconomicandtradeactivities.nomattertheyareenterprises,institutions,consultant,

accreditationorgovernmentalagencies,theyallarethinkingdeeplyashowtoavoidthoseunnecessaryintersection,overlapping,andrepetitionamongthesesystems,sothattheresourcescouldbefullyutilized,andthemanagementcouldbemuchmoreefficient.authorsconsiderthatthesesystemsmightbeintegratedandunited.thebackgroundandcircumstancesforintegrationandunificationarediscussed,anddrawbacksareanalyzed.suggestionsforintegrationandunificationaremade,andtheprospectiveislookedforwardto.?

keywords:qualityenvironment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managementsystemintegrationunification

1前言

随着iso9001∶2000的推行,2001年12月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出了公告(2001年第30号)即《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1],以及iso14000∶1996系列标准

在全国不断地推行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在推行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as)方面进入一个新阶段,为企业在入世后,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在推行、建立、认证和持续改进的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就减少qms、ems、oshas三大体系在建立和实施中的交叉、重叠、重复,人、财、物、时间的浪费,管理绩效和效益不高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三大体系整合与一体化的背景和面临的难点;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2qms、ems、oshas的整合与一体化的有利条件和时代背景

随着2000年版iso9000的宣贯,iso14000系列标准的实施,oshas18000的试行[2],最近,国际劳工组织ilo/osh2001的出台,我国国家经贸委《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大大地推进了现代企业管理改革步伐,使三个体系标准更加科学、更加实用、更加完善。但在实践中,从不同角度都发现了三者的个性和共性的差异和要素的交叉、重叠问题,使一些实践者和管理专家、学者开始深思,是否有可能寻求设计一个新的构架?而在1999年笔者也有类似的萌想[3]。

至今,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企、事业单位(组织)、咨询及认证中介机构、相关方面、政府主管部门都积累了经验,在某些领域取得共识,发现了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要求,加上市场经济主导和经贸活动发展的需要,促使三个体系的各方,加强彼此间的学习和研究,进行对照、对比,进行结合与交叉,通过咨询和认证实践,都不同程度表达了希望整合或一体化的意向,似乎说话的底气更足,依据更多,条件更有利,时机也更成熟了。下面简述qms、ems、oshas(oshms)三个管理体系有可能整合以及一体化的背景和良好的基础。

(1)三体系寓于全面管理体系之中

qms、ems、oshas(oshms)均属于全面管理一体化系统(totalintegratedmanagementsystem,tims)的主要成分,其总目标、特点、共性都有其内在有机联系和互补性,可以认为三个体系的整合与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是以q、e、osh为核心,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国际管理性标准为框架,融合其他管理要求的协调一致的管理体系[4],也可以视为是系统(分系统)与总系统的关系。三个子管理体系是全面管理总体系的组成部分,并交融于一体。

(2)三体系咨询认证对象的需求

被咨询、认证的单位(对象)为了建立qms、ems、oshas三个管理体系,要分别组织三个专业性管理队伍,分别经历3次大动荡、大改革、大投入,事后整改、持续改进、抽查、复审等,并非一劳永逸。当前,企业需要用更多的精力、时间和资金,投入市场的竞争和自身发展,若能帮助企业同步建立和实施三个管理体系或建立一个包含q、e、osh管理的综合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是企、事业单位(对象或用人单位)举双手赞同的事情。

(3)咨询认证中介机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无论是qms、还是ems或oshas的咨询机构、认证中心,都在拼命的扩大现有的业务范围,都千方百计的要同时拿到iso9000、iso14000、oshas18000的体系标准咨询或认证的资格证书,这些中介咨询或认证机构正在培养和选聘身具这三个体系认证资格的外审员或主任审核员。其目的是适应企业咨询或认证市场的需求,这些中介组织开始联合咨询,实施联合审核,在国内开始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4)有效管理提高效益,急需管理体系整合与一体化

由于iso9000、iso14000及oshas18000的体系标准问世时间的差异,按各自的对象和目标,分别建立了各自的管理体系标准。通过实施和实践,人们已发现,无论在咨询以及认证过程中,有许多要素交叉、重叠,给组织(用人单位)带来工作重复、资源浪费、管理效率及效益低下,违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解决的有效办法就是需要寻求一种综合的方法,将三体系整合或综合一体化。

(5)三套标准的兼容性为其整合与一体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个管理体系的内容(要素)多数是相同或相似的。例如:iso9000∶2000标准,在其附录a中给出了iso9001∶2000与iso14001∶1996标准的各要素对照表,大大地改善了兼容性;在oshas18001∶1999标准的前言里,强调与iso9001∶1994、iso14001∶1996的相容性;iso14001∶1996与oshas18001∶1999的相容性;在2001年1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的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附录a中,即gb/t28001与gb/t24001-1996、gb/t19001-2000之间章条对应关系,以充分体现了三个标准体系的相容性,为职业安全健康、环境和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提供了内在联系和应用的理论基础。甚至在国际劳工组织(ilo)2001年颁布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sh2001)中,在2001年12月国家经贸委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的条款中,都充分的体现了三个标准体系的相容性。

(6)三套标准的管理原理相同,模式相似

qms、ems、oshas均以戴明原理为基础,遵照pdca循环原则,不断提升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三者都运用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原理和方法、分目标相似、总目标一致;三者都是为了满足顾客或社会、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推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和取得最佳绩效。

(7)iso14001与oshas18001整合已取得成功经验由于ems与oshas的管理体系运作模式及标准条款名称基本相对应,形成了兼容或整合或一体化天然良机,在国内外石油、天然气行业,甚至海事领域的远洋运输管理中,都建立了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相融合的hse管理体系,并取得了成功经验。

(8)企业文化建设为三套体系建立或整合奠定了基础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无论是企业质量文化、企业环保文化、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及其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都为三套标准体系的整合或一体化提供了人文及社会环境和技术支持[4],关爱人的生命,保护人的生存、生产、生活的安全与健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推崇质量安全文化、环保文化、减灾文化、安全文化,给三者标准体系的整合与一体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现代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的重要体现。

(9)三体系的整合及一体化已成为国际发展趋势先进工业国倡导q、e、osh的高品质经营理念和运作方式,一切以人为本,追求iso9000、iso14000、oshas18000三个体系标准的整合或一体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需求,获得最佳经营绩效的成功途径。据报导,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及台湾地区,在进行qms、ems、oshas三体系的整合及一体化尝试,无疑,国内外成功的经验预示着三体系整合与一体化将已成为国际化发展趋势、成为国际管理及认证领域的重要拓展方向。

3整合与一体化面临的困难

由于三个标准体系出台的时代背景不同,对象、目标、适用范围差异较大,要进行整合或一体化,必须克服一些障碍,认真深思,系统策划与设计,处理好交叉、融合、综合各要素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严肃认真、科学务实的思想

要组织人力深入研究三个体系的异同,联合专业咨询和认证机构共同策划与设计,结合企业实际,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试点、实践。处理好整合及一体化体系与qms、ems、oshas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与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关系;处理好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推行整合与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与理念,必须使全员理解、全员参与、全员支持,方能持续改进,成为永恒的动力。

(2)严防机械拼组和各自为政的凑合

要从建立现代企业管理,获得最佳绩效,推动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为目标,从战略上和战术上深层考虑。要顾全大局,消除各为中心,着眼于世界,立足于发展,尽量减轻对企业带来人、财、物、时间、资源浪费的负担,科学地解决三体系间的接口问题,系统地建立新型的综合管理体系。严防拼组与凑合,这样做是适得其反,必须严禁发生。

(3)坚持戴明原理和三论方法

戴明原理、pdca循环原则、持续改进和不断提升的目标是三体系整合与一体化的核心,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及其方法是实现整合及一体化基础理论和运作方法,也是策划、设计和制定综合体系标准指南和规范的基本原则。

(4)持谨慎态度、要稳重行事

已建立iso9000、iso14000或oshas18000的单位,是否立即建立三体系的整合或一体化体系,应认真分析和考虑自己的条件和特点;未建立qms、ems、oshas的单位,要稳重行事,要认真咨询和请教已建立三体系的单位及对三体系整合有成功经验的国家认可的中介组织。当前出现的联合审核行动仅是一种探索和尝试,要建立和实施三体系整合或一体化的体系,真正做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国际间互认,还有很多需要创新并负出艰辛劳动的工作,正等待人们去开拓、探索和开发。谨慎与稳重行事是十分必要的。

4关于三体系整合与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建议

建立涵盖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要求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开展一体化认证,是诸多企业(组织)的共同需求,也是中介认证机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拓展、新选择。无疑,它标志了当今国际现代管理及认证领域出现了新潮流、新需求。为促进国内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实施三体的整合与一体化管理体系,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三方携手整合

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牵头,有计划地组织国家质量管理体系、国家环境管理体系及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指导委员会,并分别吸收三方的政府主管部门、国内知名的认证机构、大中型企业(组织)的资深人员参加,申请在国家立项,分若干专题研究,最后起草一份整合与一体化管理标准。

(2)认真总结国内经验

开设专题课题,吸收国内实施联合审核、h.s.e(健康.安全.环境)认证、海事h.s.e.(健康.安全.环境)认证的整合经验,经提升、优化,结合企业(组织)实际,为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提供科学依据和成功可行的经验。

(3)跟踪国际的整合与一体化动向

iso9000、iso14000或oshas18000已成为入世后,各国工农业产品能否真正进入世界贸易市场的瓶颈问题,也是企业能否有资格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活动的入场券,先进工业国早已按这三个标准在运作,例如:英国的bs5750(为iso9000所引用),bs7750(为iso14000所引用),bs8800(为oshas18000所引用)早已在英国建立、实施,也是国际上公认的较好标准,已为有关组织和国家原则上照搬或适当修改成自己的标准。更为关心的三个管理体系建立、整合及其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和地区的工农企业,都想借推行和建立qms、ems、oshas来提高自己的现代管理水平和国际经贸活动中的地位。据有关信息资料报道,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韩国及我国的香港地区、台湾都在三体系的建立及其整合与一体化管理体系方面正在尝试或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因此,跟踪国际发展动向,与国际接轨,以及调整经贸对策,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掌握国际动态和最新信息是极为重要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完善的手段。

(4)试点和推广

三体系的整合及其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否达到科学、实用、提高管理绩效的目标,要经过试点来考核,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特别要抓认证机构的试点经验,联合审核经验、整合试用的绩效、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经验;综合协同后,逐渐推广、改进;最后为一体化管理体系标准提供最科学、最实用的依据。

(5)坚持自愿、推荐的原则

三套管理体系标准的推行和实施,均以自愿为前提,这种管理性、推荐性的标准,对帮助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是十分重要的,但必须坚持企业自愿的原则。充分相信企业的自我意识和觉悟,不靠政府命令,而靠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经济变化和需求,让企业在其生存和发展中领悟,让市场经济规律去推动,让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贸经济活动促进,靠企业内外人员的支持,使企业自觉的认识到qms、ems、oshas的建立以及进一步的整合与一体化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必经之路,是企业全面管理的基础。当然,人做出这种选择与企业的经济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决策人的素养和水平紧密相关。一切不能勉强,顺其自然,靠市场经济运作,顺昌逆亡。

当然,是否自愿、自觉推行和建立三个管理体系,涉及到企业文化氛围和企业员工科技文化素质问题外,还有一个经济基础问题。聪明人一点自明,早投入早受益。虽面临困难,但不能失去发展机遇和提高效益的良机,企业不积极、不主动改革,就很难挣脱经济逆境给企业带来危运。

5管理体系与企业文化建设

笔者认为,探索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策划、设计及其建立和实施课题是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大事。企业的全面管理体系逐渐完善,而q、e、osh的管理体系是其中的核心问题。而以人为本的管理,以人为本,保护自然环境,关爱生命,珍惜人生的企业文化就包含了企业质量文化、企业环境文化、企业安全与减灾文化[5]。企业的形象和企业的精神是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深层次的资源来源来自企业员工的科技文化素质及其相应的技能。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才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先进的管理体系一定是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因此,没有现代科技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出路的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不断提升员工的科技文化素质是企业兴衰的根本。管理是调整人与物的关系,使企业安全、高效的运转,创造最佳绩效达到预期目标

的方法,管理不是目的。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建立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经济、简便、有效运作的手段,综合、科学、高效是其发展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繁荣和全体员工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三个体系整合及一体化建立的人文条件和技术基础。

6寄语与展望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前主席蒙尔曼先生和iso14000标准起草人——沙拉米都先生曾多次强调:“如果不是单纯为了认证注册,组织完全可以将iso9001、iso14001标准结合起来实施。这样既可以减轻组织负担,又可以统一考虑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同步建立及实施。”[4]实际上,oshas18001∶1999与iso14001∶1996的兼容性,2000年版iso9001的修改与iso14001∶1996的兼容性,已为三个体系的同步整合与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天然合理的兼容基础。

值得笔者可喜的是有幸亲自参加了由《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杂志社、《中国iso14000体系认证》杂志社及《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杂志社,于2002年1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市长之家”联合举办的《建立综合管理体系,实施联合审核》高级研讨会,200余名专家、学者,三个体系的咨询、认证机构人员、相关的大中企业代表,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从认真交流、热烈讨论的气氛中,笔者欣慰地看到了一种力量,一种期望:企业现代管理水平提高,需要三个体系的整合与一体化;认证及咨询机构、中介组织受市场需求的吸引和冲击,也急待寻求三个体系的整合与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法;更希望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三个部级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能关注、支持和引导这项具有全局性、决策性的管理体系的创新工作,同时要求其组织力量跟踪、分析、研究国际整合与一体化的动向,为国际间互认创造条件。

笔者相信,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会出现“建立综合管理体系、实行联合审核”的浪潮,随后就会出现值得推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三体系整合与一体化试点新模式,最后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或联合q、e、osh三个部级的管理体系指导委员会公布三个体系的综合管理体系的指南和规范,并与国际接轨。这是企业管理现代化和管理体系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发展和时代新标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公告2001年第3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12.20.

2徐德蜀.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及其标准化.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9,9(增刊).

3徐德蜀,金磊.q.e.&osh管理体系的交融与整合.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10(2).

环境质量安全篇6

关键词:环境;监测;问题;质量;措施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环境监测的目的

我国环境监测的开发管理已有将近四十年的实践经验,在开发和安全管理技术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保证了环境监测安全、有效的管理与使用。开发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日趋成熟,在我国环境开发勘探中采用卫星遥感、航测技术等,并且取得了一系列关于环境监测的科研项目成果,建立了一套标准化体质量管理体系,为我国以后的环境监测安全管理做出了模范作用;此外,近年来,我国各个地区的环境监测质量研发和有效管理上,无论在作业队伍资质、硬件设备、工艺工序、安全预警备案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高效安全的管理开发体系,保证了环境监测的作业安全顺利进行。为我国环境监测作业与工程建设提供了参考借鉴价值,促进了环境情况的整体了解。

此外,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紧紧围绕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采取分级环境质量监测的管理体制,逐步理顺,机构建设不断加强,执法程序逐渐规范,监测水平和能力得到日益提升,使环境监测事业步入了科学、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并且严格控制常规建设项目和各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环评制度,为保障建设和进一步优化监测程序、提高监测效率,不断改善和提升监测质量,促进环境监测效能的发挥为本。

二、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1.环境监测的结果不能反映环境质量

目前,由于环境监测手段的和认识上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环境监测的结果不能够正常和全面的反应环境治疗,而且尚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方案,更及使得环境监测的结果和现状不相符合的情况发生,此外,完善的质量监测管理制度是进行环境监测科学管理开发的政策性保障,目前尚缺少系统的针对环境监测作业的配套的政策法规,导致其缺乏安全和质量管理在法律上的依据,不利于环境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实现。

2.监测方法落后

环境监测在坚持传统方法的基础上,不能应时代要求反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加之缺乏具有专业安全管理经验、技术的人员。由于各个地区的特殊环境,使得传统的监测方法难以应付,不能作出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安全管理中尚缺乏高技能、高水平的专业人员,从业经验不足,影响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有效、顺利进行。

3.应急监测技术相对落后

缺乏针对环境质量监测管理的配套技术。环境监测具有高技术性和高难度性,而且容易形成地层缝隙堵塞等各种水文地质问题,种种因素都加大了其环境监测管理和有效开发的难度,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监测技术,缺少系统科学的开发管理技术和规范,此外,地质勘探风险预防上没有完善的做法和经验可借鉴,从而使环境监测在管理开发过程中困难不断,影响安全管理与有效开发的进程。

三、环境监测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1.通过科学监测合理地反映环境质量

环境监测作业是一项基础性的高技术、高强度的领域,在其日常监测管理中,首先必须要树立全体人员的质量监测意识,提高对环境质量管理的有效认识,加强相关质量监管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从而为环境监测的安全、高效、科学管理进行做好思想意识上的准备前提。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环境监测部门要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质量监管,为统一管理地区性的环境监测资源,服务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防汛工作等发挥作用。积极引进新监测技术以及新监测设备,来弥补和提高地区性的环境监测质量水平的不足,如固态存储雨量计、激光粒度分析仪,计算机整编程序等先进技术。此外,引进如包括卫星、雷达等在内的遥感设备,将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时效进行提高,如实地反映环境监测质量,切实强化环境监测技术水平。通过科学监测合理的反应环境质量,服务于社会公众。

2.加强环境应急监测的建设

健全环境应急监测体系的组织体系建设,明确各环境部门职责分工,从而提高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加强自制指挥及时反应能力,是有效地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的重要前提。此外,建立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方应急组织的三级环境监测组织控制体系,明确各级组织的安全监测职责,对全国范围内的环境监测实施组织分工领导和集中管理。

针对我国的具体环境监管国情,学习和借鉴外国的先进安全管理经验,制定和完善我国关于环境与环境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有效地进行环境监督管理科学地制定和完善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标准,使严格地执行安全管理程序成为自觉的执法行为。改善环境监测质量科学管理手段,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法律制度环境,为环境应急监测体系的完善提供社会基础,服务于大众,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结束语

建设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实现监测安全与质量的协调发展,弘扬倡导“以人为本”的质量安全文化理念,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的建设,全面提升环境的监测管理水平,完善环境调度机制体系,同时,做好环境管理内部安全监管工作也是促进环境监测管理的重要保证,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和责任追追究的惩罚监管制度,加强制度上的建立和完善,是做好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依据;国家有关部门要针对现在环境的监管体制弊端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规范,从法律法规上为企业安全监管提供政策上的保证,加强对环境监测管理的规范,创造和谐的环境监测管理理念,不断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努力达到环境管理与人、社会、环境的和谐、可持续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GBJ95―8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水电部《环境测验术语和符号标准》(第一版)[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87.12.

[2]牛玉国.测报升级刷新传统环境环境科技花开增添黄河春色[z].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报,2004.10.9,第1498期.

环境质量安全篇7

食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

原料。原料是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原料生产质量与安全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要求,食品安全自然无从谈起。首先农产品原料方面,农产品种植过程中为了高产,存在着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各类催熟剂等化学药剂的情况,使农产品原材料化学残留物含量严重超标,有毒物质、化肥农药以及其他化学药品的残留成为了食品安全的一大隐患。而肉蛋产品的养殖过程中,为了缩短生命周期,预防病害,往往使用激素促进牲畜生长,滥用抗生素,或使用瘦肉剂改变肉质,导致肉类食品原材料激素水平偏高,人食用了这种肉制品食物,容易出现机体激素紊乱并导致一系列病害,如果食品原材料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将无法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加工。食品加工过程也是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灾区。如果食品加工环境清洁程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细菌滋生,将可能导致食品污染,携带病原菌,这样的食品被人们所食用,可能导致食品中毒和感染。除此之外,不洁加工环境蚊虫滋生,可能导致食品中携带蚊虫卵,尤其是卫生环境很差的小食品作坊,食品中很容易裹挟虫卵,威胁食用者健康。除此之外,一些食品为了获得更好的口感或延长保质期,在食品中添加了大量违规添加剂,可能会严重影响人体机能。无论是食品加工过程还是加工环境,都会给食品质量安全造成威{。

质量监管。质量监管对食品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质量监管为食品投放提高了门槛,成为了保障食品安全的有力关卡,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将无法进入市场,因而食品监管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现阶段,质量监管工作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并不充分,质量监管执行力度不强,食品安全检验不到位,留下了食品质量安全隐患。

基于产业链角度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策略

食品危害风险分析。食品产业链涉及到农业、畜牧业、工业、商业等多个产业,产业间存在着复杂的物质联系如原材料种植、收购、加工储藏、运输批发零售等,此外还包括产业间的组织联系,产业链涵盖了食品加工的所有环节,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分析食品危害风险是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第一步,通过食品危害风险分析,能够正确的认识到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可能对群众身体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食品危害风险分析主要有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信息交流三个步骤,正确认识到食品危害风险,对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原料生产安全管理。原料生产安全管理是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原料生产是食品生产的关键,为了进一步加强原材料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积极提倡无公害生产模式,推广无公害原料生产技术,在原料生产过程中,无论是施肥、用药还是养殖饲养,都应该减少有毒害化学药剂的使用,为农作物和牲畜提供一个无污染、无公害的环境,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原料检测工作,全方位掌握原料生产过程,从源头抓起,保障食品原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加工环境监测。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加工环境的监管,逐步完善食品生产环境标准条例,确立食品加工环境标准,加强对食品环境的检测工作,发现存在不合格的食品加工环境,立即要求整改。同时还要限制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剂的使用,禁止有害添加剂的生产与流通,并对添加剂进行检测,验证其安全性,防止工业原料进入食品行业。

环境质量安全篇8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判;apH;matLaB;GiS;名山县

农田生态系统是人类活动干预最强烈的生态系统,而农田生态系统环境评价是农田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保障手段,能够为农田生态系统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理论依据[1-2]。本研究利用一系列监测实验仪器与方法在雅安名山县周边建立农田生态系统环境监测站,监测水文指标、水化指标、生物结构指标[2]建立数据库,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等模型对农田生态环境安全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3-4]。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域

研究区域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是四川盆地西南边缘(102°58′~103°23′e29°58′~30°16′n),海拔548~1456m,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5.4℃,年均降雨量在1200~1700mm。

1.2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价法[4]、层次分析法[5]和arcGiS空间分析技术[6],采用matLaB、SpSS软件对测试点的数据进行相应分析。

2农田生态系统环境安全评价模型建立

2.1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1)将“名山县农田生态环境安全”设为目标层,水文指标、水化指标、生物结构指标建立为准则层,土壤含水率、大气质量、土壤退化度、水体质量、土壤肥力、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植物多样性、无脊椎动物9个影响因素设为准则层[7]。2)按Saaty等建议[7],引用数字1-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对重要性进行程度赋值。3)进行一致性的检验,一致性比例为C.R,当C.R

2.2模糊综合评判确定安全等级

农田生态系统环境安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步骤如下:

1)确定模糊评判因素集,设模糊评判因素集为U,则U={土壤含水率+大气质量+土壤退化度+水体质量+土壤肥力+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植物多样性+无脊椎动物},字母表示为U={u1+u2・・・+u9};2)确定因素集的权重向量,评判因素集的权重向量w,由2.1得知;3)确定每个因素的评语集,对各因素集中的每个元素按风险度划分成5个等级,安全、良好、敏感、风险、恶劣。则评语集为V={安全、良好、敏感、风险、恶劣};4)获得各个地区模糊矩阵,列出监测点模糊矩阵数据,同理可得其它模糊关系矩阵Ri(i=1,2…20)。5)经过matLaB编程计算,获得归一化后的20个监测地点的农田生态系统环境安全模糊评判集Yi=w.Ri,利用等级赋值法解模糊[7],即为对该的等级加权求平均值。等级赋值如下:环境安全赋值5、良好赋值4、敏感赋值3、风险赋值2、恶劣赋值1,值赋值矩阵为a=(5,4,3,2,1)。经过计算雅安名山县各地区的农田生态系统环境安全等级值为Si=Yiat,得知等级值Si越大则该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环境越安全,反之则越差。

2.3农田生态系统环境安全风险

规定风险度为mi,按式mi=5-Si(i=1,2…20)得到各个地区的农田生态环境的风险度值,农田生态环境越好则风险度越小。根据研究地区用GpS定位仪测定的地理坐标,可在arcGiS9.0上生成农田生态系统风险分布图,以例为据,从而判定总体安全风险完成度,根据arcGiS9.0所得分析结果,农田生态环境系统安全风险度达到风险级需要预警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6.55%,风险度为敏感级或敏感级以下的面积占总耕地面的83.45%。得出结论为,名山县农田生态系统环境总体较好,人类活动干预不明显,但是局部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环境较差。

3结语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对农田生态系统环境安全进行评价,克服了农田生态系统环境安全影响因素中的水化指标、水文指标和生物结构指标相互之间复杂的影响和安全风险评级具有模糊性概念的问题。

利用matLaB、SpSS和arcGiS等软件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多角度处理分析,可较为立体、直观地反映各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环境风险状况,为深入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环境预警、应急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傅伯杰,刘世梁,马克明.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的内容与方法[J].生态学报,2001,21(11):1885-1892.

[2]杨曾平,张杨珠.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07,21(2):137-139.

[3]温冰,康利荥,李建熹.沈阳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C]//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9卷),2013:3046-3050.

[4]方丽婷,张俊平,胡月明.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封开县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09,10:179.

[5]付爱红,陈亚宁.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资源科学,2009,31(9):11-15.

环境质量安全篇9

【关键词】农业;环境监测;安全生产

目前,若想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大力发展各种安全生产技术,就必须要提高农业生产环境的安全性,这也是农业安全生产中能够不容忽视的基础和前提。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得出,没有一个优质、可靠的农业生产环境,就无法达到农业安全生产的要求,更是无法生产出高质、安全、可靠的农业产品,同时失去了这个基础前提,那么农业生产安全也必然是一纸空文,犹如无源之水、无土之木。

1.农业环境监测机制概述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生产技术也呈现了出巨大的变革,农业环境监测机制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在社会发展中农业环境监测机制逐步与通信网络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监测系统和体制,为农业生产的正常持续进行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指导基础。

1.1农业环境监测机制

随着全球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农业生产技术呈现出巨大的变化态势,逐步将农业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形成了一套综合、先进和现代化为主的农业生产体系,这种农业生产模式是一种集规模化、综合化、智能化、自动化和现代化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方式。在这种社会发展基础上,以设施农业为主的新型技术出现促使新概念、新思想的完善。环境监测技术作为目前社会发展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一项涉及到多种学科相互交叉而形成的,是通过将信息世界与客观世界融合一体来反应农业生产中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和工作要点,从而改变传统人与自然交互方式。

1.2农业环境监测机制的发展

环境监测机制也被人们统称为环境监测网络,是通过以传统的农业环境监测机制为基础,结合现有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环境监测措施。这种环境监测机制的应用是通过传感器将环境中存在的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并通过网络传输到各个监测中心,并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反馈是技术人员需要的数据。截至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农业环境监测机制已经形成了有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共同组成的工作模式,其优势在于网络稳定、传输速度高、信息稳定性能好。但是主要的缺陷在于减少成本大、传感器的节点位置不固定以及对于需要变动测定的环节有着一定的制约和限制。

2.完善农业环境监测机制的主要方法

近年来,我国明确的提出了发展优质、高产、生态、高效和安全的农业生产目标,并经过几年的努力和钻研逐步实现了这一发展流程。时至今日,我国农业产品质量与过去相比较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上实现了安全、高产和优质的生产要求。根据总结分析,这一农业生产制度的实现其主要基础在于农业环境监测机制的完善与优化。

2.1建立农业环境常规监测建档制度

各地的农业环保监测部门,应对本地区的农业环境,做一整体而又十分细致合理的布局。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科学地设立常规监测点位,并定期对这些监测点位的环境因子水、土、大气等做常规监测,以便全面掌握全地区内的环境变化趋势;同时掌握了解第一手资料,包括历史的、现今的、环境背景值及水文资料、气象资料等重要相关数据,一并建档保存。有了这些资料,就可以对全地区内的农业环境的优劣情况了如指掌。通过全面分析,就可以为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基地选择提供具有权威性的明确意见,将基地检测失败的可能性降到最小,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可以为突发环境事故的处理提供参考,便于其快速有效地解决。因此,常规监测,数据存档,是农田环境监测制的基本工作,应常抓不懈。

2.2建立农业环境评价一票否决制度

近年来,随着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农业生产基地内的工业新、改、扩建等项目工程也随之大量上马。然而,在这些工程的规划之初,往往忽略了农业环保部门的评估意见,其结果必然造成无法挽回的农业环境污染损失。因此,在农业基地内及其周边环境所开设的工业项目,农业环保部门对其是否应该存在和继续,应该具有一票否决权。这项制度是保护农业环境的最有力的武器,也是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一个最有力的保障。

2.3建立重点生产基地重点监测制

目前各地无公害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蓬勃发展。这些基地,从申报、评估、环境监测直至产品检测合格,最后准予挂牌生产,需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它们的生产环境应得到绝对安全的监测和保护,其生产环境一旦遭到污染和破坏,那将意味着一个良好的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被废止,大量的人、财、物损失及各方面的负面影响都将无法弥补,损失更是难以估算。更重要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块基地是不会被允许重新申报的。为此,应在这些重点基地及其周边环境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监测制度,重点基地、重点监测、重点保护,要时刻掌握其环境变化趋势,决不能允许其环境有所恶化,更不能允许环境污染事故在此发生。

2.4建立隔离带强制管理监测制度

要想确保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环境安全,其周边环境的监测管理也绝不能忽视。在这些基地周边强制划出隔离带,并对其间的肥水药等农业投入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知道,上述各种安全生产基地内的农业生产,是按照各自的生产方式按规程进行生产的,其肥水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都受到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不会对农业环境造成危害。而其周边(即划定的隔离带区域)的农业环境内的农业生产,其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主要是在用药品种、用法、用量、用药时间等方面,则未必都是合理的,安全的。如果不加以强制性的监控,就完全有可能对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造成危害。例如,隔离区内的农业生产中有不当的用药行为,就完全有可能通过灌溉水、空气等污染途径进入到安全生产基地内,造成该基地生产环境的污染或致使其产品受到污染。因此,在这个被划定的隔离带内,对其农业投入品及生产方式都有必要进行严格的限制和管理,要随时监测监督,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把危害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2.5建立重点企业重点监测制度

对于农业生产环境内的重点企业,尤其是曾发生过污染事故的企业,要着重加以监测。对其生产要常规监测、抽测、重点时期监测3个环节紧密地结合起来,一起抓,一环也不能放松。严防其跑、冒、滴、漏等污染事故的发生。

环境质量安全篇10

关键词:食品安全;环境污染

1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的内在联系

(1)食品安全与食品污染:食品安全说的是安全食品,安全食品是指人体食用了之后不会产生危害。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食品必须对人体不产生任何的有害物质和有毒物质。食品污染是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对人体产生危害的食品,主要分为微生物污染和化学性质的污染。食品污染的原因是多样的,比如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对大气、水以及土壤的污染等被动物或者是植物吸收,在生产、烹饪和销售的过程中造成的污染。(2)环境污染造成食品污染:人类从环境中汲取空气、水和食物,经过消化和吸收,组成人体的细胞和组织等来维持生命活动,环境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对食品的质量产生影响,要想提高食品的安全,必须从源头上控制有害物质在环境中的排放,减少在生活中的废弃物。食品安全的问题关系到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对农业和工业发展有关键影响,随着时展,人们对食品安全产生了更高要求,绿色食品成为人们关注焦点,而只有在没有污染的环境下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绿色食品。

2环境污染对食品生产的影响

当前,我国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农业生产中,一味追求产生大量实施化肥与农药,在农村大量施用化肥与农药成为污染的主要源头。(1)大气污染:大气质量好坏对农作物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在农业生产中因为工业废气对农村大气污染产生了非常坏的影响,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必须考虑到空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大气污染是因为空气中一些污染物本身超过了大气自身的净化能力,对人体和植物造成很大影响,会对农作物产生非常大的危害,引起动物或者是人类造成危害甚至死亡。大气污染主要是以气体的形式通过植物进入人体,给细胞和组织器官造成损害,大气污染的种类很多,据不完全研究表明,对动物、人体造成危害的种类就已经有一百多种。(2)水污染:食品在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到的水体主要包括河流、地下水和降水等。食品在生产的过程中除了对水的数量有一定的要求之外,还对水质有很高的要求,只要没有经过污染的水体才能成为食品生产的用水。但是,因为一些工业活动对河流、地下水等造成很大危害,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水体的利用价值。水污染对作物器官造成很大危害,会导致人类患上生育疾病。一些化学物质在产品中积累,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再者水污染会影响到土壤性能,影响植物的生长。还有就是水中有大量的溶解性物质会在水中导致水生物缺氧死亡,一些藻类植物因为水富营养化迅速繁殖,重金属物质进入水中危害水中的生物,影响水产品质量。(3)土壤污染:土壤污染对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可调节功能,这种调节的功能是土壤对污染物的解析与固定作用,又被称为净化。当污染物进入土壤之后,植物受到危害,导致产品中的污染含量不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标准,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说土壤受到了污染。土壤是绿色植物的有机生长物体,对动物、人体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一旦土壤受到污染就会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3污染防治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宣传,散发宣传单、活动、讲座等形式的宣传工作,设置专门的咨询部门对人们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尤其是新闻部门必须提高自身的舆论效果,提高安全能力和宣传能力,不能只是简单的追求经济效益忽略食品的安全,此外,卫生监督部门应该提高自身的监督力度,加大执法检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放心的产品。(2)加大监管力度:卫生监督应该加大监督的力度,重视污染的整治与防范措施,监督管理部门应该以保护换进为主,对食品污染造成危害的工业企业进行严格预防;食品安全部门应该承担起自身作用,努力创建绿色环境和绿色食品,严格预防卫生部门的审核机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必须以预防为主,加大防治,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在治理不合格企业时,应该首先保证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农业生产中应该控制毒素用品的使用。在公共服务和综合管理上,建立安全的人民群众与动物的防治体系,在全社会范围内关注人们身心健康,用全新的生活方式来改善生活质量,促进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

4结语

食品是人们维持生命的必需品,食品安全卫生关系到人类和民族的发展,探讨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的防治措施,认识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在已经出现的环境污染与食品卫生问题中提出相应措施,减少对人体的损害。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多,人类社会活动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干预能力越来越大,资源消耗逐渐增加,导致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问题,将环境污染扼杀在摇篮里,才能保证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杕,陈松.我国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研究及环境污染案例分析[J].食品科学,2016(05):283-289.

[2]杨萍,牛春艳.浅谈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J].世界农业,2009(12):43-46.

[3]王珊珊,张江山.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05):4-5.

[4]刘玲玲.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0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