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流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8:11

应急物流体系篇1

应急物流体系与外部相关体系的关系

所谓应急物流,是指以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性事件提供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与普通物流相比,应急物流具有突发性、紧急性、不确定性、弱经济性、政府主导性等特点。根据应急物流的内涵和特点,可以得出应急物流体系与应急管理体系、国家物流体系等外部相关体系的关系。

1与应急管理体系的关系

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就“应急保障”问题规定了人力资源、财力保障、物资保障等11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物资保障是指“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从这个角度来看,应急物流体系应当是应急管理体系的一个子体系,其主要功能是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有力的物质保证,可以与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医疗卫生、生活保障等子体系并列。

2与国家物流体系的关系

国家物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包含的要素极多。从应急应变与常态运作的角度考虑,在国家物流体系中蕴含着应急物流体系,而且应急物流体系是相对于平时常态运作的物流体系而言的,主要是以应急应变为基本职能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应急物流体系,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过程中,能够迅速动员,保障事件初期急剧膨胀的物资需求,以衔接国家物流体系非应急部分后续的全面供给,保证物资供应持续不间断,从而起到减少损失、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应急物流体系既从属于应急管理体系,也从属于国家物流体系,并且,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国家物流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的交集。这就要求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既要立足国家物流的全局建设,做到与常态物流体系的兼容、共享,又要立足应急管理的全程运作,处理好应急物流与其他子系统的关系,全盘考虑,综合权衡,一体谋划,搞好体系结构的规划设计和体系建设的组织实施。

应急物流体系的构成要素

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体系一般都具有集合性、关联性、整体性的特征。应急物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涉及到政府、行业组织、物流企业等不同层次、不同系统的机构,也涉及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不同功能环节,还涉及到信息、法规、人才、理论、技术等不同的组成要素。

1要素构成

从不同的角度,应急物流体系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结构。为了更好地指导应急物流实际建设,本文主要从要素构成入手研究分析应急物流体系,并从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应急物流运行基础和运作机制,以及应急物流功能实现的角度进一步诠释整个体系。

应急物流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主要包括应急物流信息管理子系统、应急物流组织机构子系统、应急物流政策法规子系统、应急物流理论技术子系统、应急物资子系统、应急物流设施设备子系统、应急物流专业人员子系统7个构件。这7个构件是应急物流体系的基础要素,也是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着力点。

7个构件的建立与完善,将形成应急物流运作所必需的基础环境和协调、评价、监督、竞争、激励、补偿等应急物流运作机制。具有了良好的应急物流运作基础和运行机制,应急物流的主要功能才能得以实现。其中,指挥调度功能在应急物流活动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是应急物流体系的中枢职能,它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对应急物流需求的准确感知和对物资筹措、运输、仓储、配送等四个实体功能的支持和控制,并最终通过配送完成对事发地“最后一米”的实物供应,从而使应急物流体系的系统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2各子系统的功能作用

应急物流体系的7个基础要素功能完备,协调运作,有机融合,才能有效实现应急物流保障能力的大幅提升。

应急物流信息管理子系统是指用于应急物流需求感知、传递、分析、汇总、反馈的信息网络系统,相当于应急物流体系的神经系统。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人手,增强应急物流信息管理能力,能够提高应急物流指挥决策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应急物流组织机构子系统是指应急物流体系运作所需的机构架构、部门职责、人员编制、工作流程等。合理确定管理层级、管理幅度及管理关系,科学制定组织机构的框架、编制、形式,能够确保应急物流体系的工作效率和运行效益。

应急物流政策法规子系统是指有关应急物流的国家法律、地方(部门、行业)法规和配套规章制度体系,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制定的应急物流预案计划,以及各种技术标准、性能规范等,主要起到规范、约束应急物流活动的作用。构建系统配套、功能齐全的应急物流法规体系,对于保障应急物流各项职能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急物流理论技术子系统是指有关应急物流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技术基础等,它是推动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实践的强大动力。

应急物资子系统是指应急物资的品种、数量、结构、布局、生产能力、存在状态等相关构成要素,它是应急物流体系的作用对象。当前,合理储备对于应急物流物资子系统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按照国家、军队、地方、市场和家庭五级储备形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应急物流设施设备子系统是指具有应急物流功能的站台、码头、交通航线和路线等各种固定设施,以及运输、库存保管、装卸搬运、包装等相关设备和工具等,它构成了应急物流体系有效运作的物质基础。完善和新建一批适用的固定设施,研究开发用于应急物流的非常规装备,提高其可靠性和先进性,能够大幅提升应急物流保障能力。

应急物流专业人员子系统包括应急物流指挥决策人员、科研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使用人员等各级各类专业人员,它是应急物流体系的能动力量。通过系统的教育训练和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调动积极性、责任心和主观能动性,能够大大提高应急物流作业效率。

应急物流体系的运作流程

运作流程所体现的是体系功能实现的过程。运作流程设计的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系统运作效率的高低,而且影响到各项功能的建设与发挥。因此,在谋划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时,也必须研究应急物流体系的运作流程,为合理确定体系各要素建设目标与功能定位提供参考依据。参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急救阶段、安置阶段和重建阶段,建立应急物流体系运作流程。

通常,当应急警报下达后,应急物流指挥调度部门即及时搜集整理有关情报信息,根据应急管理组织对突发公共事件性质和烈度的判断,综合研究分析,迅速启动相应等级的响应机制,并对应急物流做出初步的需求预测,初步确定有关物资的投向、投量以及投送渠道等;

根据现有的储备物资、可动员利用的物资,以及有关保障资源情况、应急物流通道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衡量,拟制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应急物流保障方案计划;

向有关单位下达任务,提出目标要求,明确分工责任,规定时间节点,并对运作执行情况进行不间断的跟踪监督,及时收集整理反馈信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调整;

运作执行部门根据指挥调度部门下达的任务,组织精干力量,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应急物流顺利开展;

应急物流体系篇2

关键词:新疆;应急物流;管理体系

一、应急物流的概念

在我国,对应急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03年SaRS的爆发,才使我国的学者开始重视对应急物流的研究。何明珂(2003)认为,应急物流是指由于突发性因素导致的物流活动,包括由突发性因素产生的应急物流需求和满足这些物流需求而进行的应急物流供给活动。高东椰、刘新华(2003)认为应急物流是指各类突发事件中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并且指出应急物流的四个特点:突发性、不确定性、非常规性、弱经济性。2004年欧忠文博士等在国内外首次比较系统的提出了“应急物流”的概念,他认为应急物流是以提供重大疫情、严重自然灾害、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中将应急物流定义为: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已做好预案,并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付诸实施的物流活动。李滢棠(2008)认为应急物流是以提供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应急物资的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及相关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特殊的物流活动。左小德(2011)将应急物流定义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通过快速识别和动态确定危机级别,对应急物资调配、人员救助等活动进行有效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损失最小化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

综上所述,对于应急物流的理解应该从“应急”和“物流”两个方面着手,应急物流既要包含普通物流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的流程,又要注意突发性、不确定性、非常规性以及弱经济性的特征。

二、新疆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现状

1、新疆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取得的成就

1)新疆应急管理投入范围越来越广,包括物资救助、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环境监测等。从2003年至2012年,中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投入31.2亿元用于救灾;2009至2011年,自治区财政投入6162万元进行新疆人工增雨(雪)应急工程建设,;2011年12月5日新疆电信投入24亿元建应急通信基地,面向整个西北地区实行应急通信设备后勤保障补给、应急通信救灾物资资源共享、集中调配、高效配送;2013年自治区落实1.3亿元财政资金,重点用于23个重点灾害性河流和重要城市(县城)应急防洪工程建设;环保部争取中央财政2800万元投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强化监测和应急能力建设;中央将投入9870万元助力自治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

2)新疆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间,自治区审核、修订、了专项预案29件,部门预案107件。全区14个地州市、99个县(市、区)印发了本级应急预案。中央驻疆企业、区内各大型企业均编制了应急预案,基本搭建起了自治区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十二五期间,自治区进一步完善各级应急预案,逐步建立了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生产经营单位四级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区各地(州、市)、各部门、各级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预案体系。

3)应急救援队伍初具规模。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应急救援总队成立以来,逐渐成立了四种应急队伍,即以公安消防为基础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以行业、系统为依托的专业救援队伍;以成年志愿者为主体的临时救援队伍;以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品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和处置单位组建的应急救援队伍。

4)新疆应急物流的物资储备能力不断提高。应急物资储备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和完善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不断增强灾害救助反应能力,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近些年来,在中央和自治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新疆应急物流的物资储备体系不断地完善,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5)新疆交通运输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在应急物资的运送过程中航空、铁路以及公路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十二五规划中,自治区铁路营运里程达到8200公里,五年新增4100公里,路网覆盖全区75%以上的县级行政区域,到2020年,形成四纵四横、五大对外通道、六个对外铁路口岸的铁路路网格局;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7万公里,初步形成“四横两纵”高速公路骨架和“五横七纵”干线公路网络格局;构建以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为门户枢纽,喀什、伊宁、库尔勒机场为区域枢纽,支线机场和通勤机场为补充的机场体系。这将新疆应急物流的发展提供更加高效快速的输送平台。

三、新疆应急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新疆应急物流保障机制仍不完善。应急物流管理法制机制工作滞后,不能满足跨越式发展下应急救援实际工作的需要。在加强应急管理保障机制的同时,还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应急物流管理的行政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执法体系。应急物流的综合协调机制还不完善,应急资源的存储、运输以及配送都存在严重的条块分割和部门封锁。

2、新疆应急物流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新疆应急物流的整体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导致很多突发事件不能及时正确的得到预测和传递。缺乏统一的应急物流信息共享和平台,应急指挥机构无法准确掌握突发事件的详细资料及应急物流的运作情况,不利于对突发事件的判断分析。另外,对于应急捐赠的应急物资,由于信息传递不畅,很容易出现种类、时间上的配送供需矛盾,造成在应急响应初期形成救援真空,在后期需求达到饱和后,应急资源还在源源不断的运输。

3、应急物流指挥体系不完善。应急物流往往同时涉及部队与地方,新疆还没有建立军地联合的应急指挥体系,就容易造成应急物流的联系渠道不通畅、多头指挥、各自为战、制约了应急物流的效率和效果。另外,自治区缺乏统一的应急物流组织机构,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组织的效率就很低;各级物流部门没有较完整的应急预案,它们注重的是物流成本,这恰恰与应急物流的不计成本是相反的;在进行紧急救援时,以行政命令为手段,救护力量的申请和派遣程序相对复杂,影响了紧急救援的效率。

4、新疆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单一。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物质基础与基本保障。近些年来,新疆建立了乌鲁木齐、喀什、奎屯等大型的物资储备库,储备物资也不断增加,但是仅仅靠国家和自治区政府的储备还是不够的,应急物流中应急物资的储备应该是全民参与的。新疆地域辽阔,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对应急物资的种类以及配送速度有严格的要求。

四、完善新疆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措施

1、进一步完善新疆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1)建立新疆法律保障机制。法律保障对于处理突发事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规范政府部门在紧急时期法律赋予的权利和职责,督促社团和个人更加规范的行使权利和义务。新疆地区应该根据自治区的实际情况加强地方立法,在突发事件以后迅速完成应急物资筹措、采购、运输和配送,防止不法商人借机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社会秩序,保证应急物流全过程的实现,维护社会稳定。

2)建立新疆的综合协调机制。紧急状态下处理突发事件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与支持,打消那种条块分割和部门封锁的局面。建立高效的综合协调的机制,处理紧急状态下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主要包括组织筹措、调拨应急物资、应急救灾款项;根据需要紧急动员相关单位生产应急抢险救灾物资;采取一切措施和办法协调、疏导或消除不利于应急物资保障的人为因素和非人为障碍。

2、进一步完善新疆应急物流指挥体系

1)培养应急物流指挥人才。新疆本地高等院校以及政府相关机构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好专业指挥人才储备。同时,整合区内的相关物流专业救援力量,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应急指挥队伍的布局,充实骨干人员,改善落后的技术装备,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实战演练,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指挥能力。

2)加强新疆军地应急物流一体化建设。要建立军民共用的应急物流信息资源平台、通信平台和相关数据库,提供信息支持;要建立统一的应急物流组织机构和高保证军地物流一体化下应急物流的快速实现;军地要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提高物资储备效益。

3、建立统一而灵活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单一的政府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不能够满足突发事件后的应急物流的需求。为了有效的应对新疆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资需求,要实行国家、军队、地方、市场和家庭“五位一体”的应急物资储备系统,其中国家是储备的主体,军队是骨干,有地方来补充,市场进行辅助,家庭作为储备的基点。

灵活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就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全民参与机制。新疆应急物流储备体系由政府主导,但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比如个人捐献、企业捐助、社会团体机构等。其次,应该尽可能的发挥市场化储备的基础性作用,与生产厂家、供应商或者医疗机构达成协议,一部分及时的应急物资由他们代为储备,这样就避免了产品过期等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国文.中国物流将如何应急[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3).

[2]何明珂.应急物流的成本损失无处不在[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3).

[3]高东椰,刘新华.浅论应急物流[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3).

[4]欧忠文,王会云等.应急物流[J].重庆大学学报,2004,(3).

[5]李滢棠.汶川地震引发的构建应急物流系统的思考物流技术[J].物流技术,2008,(8).

[6]左小德.应急物流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7]张宏.构建新疆应急物流体系的思考[J].新疆财经,2009,(4).

[8]刘玲.新疆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1).

[9]李创.国内外应急物流研究综述[J].华东经济管理,2013,(6).

[10]欧忠文,李科,姜玉宏,王会云,甘文旭.应急物流保障机制研究[J].物流技术,2005,(10).

[11]张革.我国应急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J].商业时代,2010,(8).

应急物流体系篇3

关键词:应急物流;策略;供应链

2008年1月我国发生雪灾,暴风雪造成多处铁路、公路、民航交通中断。此外,电力受损、煤炭运输受阻,不少地区用电中断,电信、通讯、供水也受到影响。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这是我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遇难69,225人,受伤374,640人,失踪17,939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地震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恐怖袭击、自然灾害、非典、禽流感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造成了大量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这就需要有充足的应急物资的补给,而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运送迫切需要应急物流体系发挥其应急功能。

1应急物流的概念及特点

1.1应急物流的概念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1]。

1.2应急物流的特点

应急物流作为一种特种物流,除了具有普通物流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征:

1)突发性与不确定性。应急物流是由突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的突发公共危机而引起的物流活动,故具有突发性与不确定性。

2)临时性与紧迫性。应急物流活动是由突发性的公共危机引起的,应急物流机构往往都是根据需要临时建立的,各种应急物流设置也都是临时调配的,因此具有临时性。但应急物流的活动却具有紧迫性,之所以是应急物流,就在于其“急和快”。

3)弱经济性与公益性。在灾难面前,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成了第一位的选择,而常规物流中的经济效益原则和成本分析原则不再作为物流活动考虑的中心目标,因此应急物流具有明显的弱经济性。在应急物流中,更多的是社会公共事业物流而非商业物流,而公共利益相对于经济利益也必然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故应急物流体现出了强烈的公益性特征。

2建立应急物流体系的必要性

2.1应急物流体系是提高减灾救灾能力的重要手段

突发性事件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需要大量应急物资的供应。在救灾过程中,大量的医疗、食品等物资必须及时运达灾区,以保证灾害损失的最小化。一些自然灾害更会直接破坏公路等物流基础设施,使一些运输工具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物流功能,使货物不能顺畅流通,不利于物流的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的正常发挥,妨碍了救援活动的正常运行。应急物流的快速反应直接对灾害事故处理、减少事故损失具有重要作用。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能够为灾害地区提供有力保障,能够减少损失和危害,缩小影响范围,为进一步的采取救援措施和最大程度地挽回损失提供契机。建立紧急物流体系是提高减灾救灾能力的重要手段。

2.2应急物流体系能减少供应链中断风险

突发性事件会造成交通运输不畅,铁路、公路、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的破坏严重影响了物流体系的流畅性。突发性事件一旦发生,必将造成物流服务的中断,导致企业不能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将合适的产品提供给合适的顾客,来满足顾客的需求,造成了供应链中断风险,这就降低了物流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破坏了企业的商誉,而商誉恰是企业最重要的潜资源。

3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措施

3.1宏观层面

1)建立发达的预警系统。可以在灾害发生前及时预警,使人们提前做好准备。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气象、地震、天文、物理、数学、遥感、地球物理、地质等研究部门的投入。另外一些公共危机如公共卫生危机和各种人为灾害则可以通过加强预防和管理来消除潜在威胁,达到降低危机发生机率,甚至避免危机发生的目的。

2)构建网络化的交通运输线,使灾害发生后的救援物资能迅速抵达灾区。建立公路、铁路、航班、水路多维立体的运输网络,确保一条线路中断,其他线路能及时补充。

3)建立应急储备系统[2]。在自然灾害多发地段建立应急储备仓库,这些仓库的抗自然灾害能力大,即使发生自然灾害,也能保存下来,自然灾害发生后,马上可以将里面的物资用于救灾,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4)建立高效的应急物流信息网络。应急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应急物流的实施效率,减少损失。可以依托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应急物流信息网络,及时灾害情况、运输及仓储的最新信息。

5)完善应急物流法律法规。政策的支持进一步加强中央和地方救灾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颁布有利于灾后经济体系恢复的法规,规范救灾行为。

3.2微观层面

1)企业需要加强供应链的管理。美国的著名物流学者martinChristopher说过:“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市场上将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企业在突发性事件没发生时,就应对整个供应链系统加强管理,需建立多层次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对突发事件防患于未然。备用供应商是降低供应商供货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弹性供应链网络可以减少风险对供应链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输出的可靠性。

2)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出相应的控制、决策方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马上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处理方案,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4结论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难多发国家,我们要加强对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以成功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应急物流体系篇4

关键字:地震;应急物流;解决对策

一、国内外应急物流研究现状

应急物流是指在发生突发状况如自然灾害、严重疫情时,把所需物资和人员以最大的时间效益和最小的损耗送达目的地,与普通物流活动相比,应急物流具有着“急、快、准”的特性,即对应急物资需求急、应急物流工作进行快、物资送达地点准。

我国的应急物流现还处于起步阶段。2006年,经国资委和民政部批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应急物流研究的专业组织。2007年,中国物流协会把5个与应急物流相关的课题纳入到年度规划中去。在一次次自然灾害的打击中,各级政府开始越来越意识到应急物流的重要性。

与我国相比,日本、美国、德国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有一套科学且完整的应急救援体系,体系内的各部门可以相互协同工作。日本由于地理位置及地质的原因,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所以日本很注重事前的准备工作,运输路线的规划、应急物流流程的规划等等。对于应急物资,日本采取分阶段管理:政府、部队物资收集发放民间物流主动配送民间物流被动配送。日本政府形成以“行政首脑指挥,综合机构协调联络,中央会议制定对策,地方政府具体实施”为特征的应急管理模式。在美国,联邦应急署负责应急工作,所有的应急工作由其集权化和专业化管理。在国内救援方面,联邦应急署有专门的物流部门,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运输和发放;在国外救援方面,由其下属的对外灾害援助办公室负责。美国形成了以“行政首长领导,中央协调,地方负责”为特征的应急管理模式。在德国,可以概述为民间力量和政府的完美协作。德国的应急工作实行分权化和多元化,民间成立民防专业队,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政府部门和民间专业队相互合作,协同分工。

二、汶川、玉树应急物流工作分析

2008年5月12日,以四川汶川为中心发生了一起较为强烈的地震,在地震发生的24小时内,政府和军队做出了迅速的反应。政府方面主要是交通部门和铁路部门,它们及时修复灾区毁坏路段并为灾区物资的运输开设了专线,大量衣被、药品、粮食得以最快的速度送往灾区。部队方面,数达一万六千人的武警官兵在灾情发生一天内被派赴四川救援一线,由于灾区最前线的有些路段靠汽车是不能进入的,所以军用直升机也不断盘旋灾区上空,为灾民们空投最急需的食品、水和药品,就绵阳、绵竹、彭县三地在24小时内便空投食品等物资达12.5吨。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震后,政府和交通部门依旧扮演着重要角色。陕西对进入青海救援的车辆一律免费通过,开启“绿色通道”。铁道部也及时成立专门组织实施救援工作。在上面的两个案例中我们发现在当时,物流行业内的企业参与到重大灾后应急物流中的并不多,主体还是部队和政府,但是到了雅安地震,这样的局势有了一定的改善。在雅安地震中,大量民间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觉加入到救援大军中来。各大物流和快递企业各有分工,物资的配送有着严格的标准。重量30公斤以下小件物资就用快递,像顺丰、“四通一达”等快递企业;重达几百斤的大件就走物流企业,如:德邦物流、安能物流。除此之外一些程度本地的物流企业也参与到救援活动中来,利用自身的优势为灾区物资提供免费的寄递服务,全国社会物流资源基本实现全面调动,大多民营物流企业冲在了一线。

三、我国震后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就在物资供应体系存在问题。我国目前实行的时就在物资的多部门管理。其中,民政部门负责帐篷、衣被等生活品的储备;而药品、粮食、车辆的储备则分别由物资、粮食、交通部门负责。这种物资的管理方式导致物资需求的信息传递缓慢,物资的调度困难,而且各部门的物资不能得到合理配置再运送到灾区,从而会导致有些物资饱和但有些物资还大量缺乏的现象,造成了救援物资的浪费,大大提高救援成本。

(2)信息不畅,运输受阻。众所周知,所有的物流工作是建立在信息流的基础上的,没有信息流支持的物流也是低效、无序的。地震后,所有的交通、电力、信息网络全部瘫痪,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救援工作很难开展,一方面灾区不能及时的发出物资的需求情况,这样政府和社会力量就无法做出最有效的物资采购策略;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畅,进行运输的司机不能及时了解到道路的最新情况,这将导致运输受阻,效率下降,物资就不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损耗到达指定地点。

(3)物流末端专业化程度低。进行灾区救援工作的大多时武警官兵和社会志愿者,这些工作人缺乏专业的物流知识,这将导致物流工作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在汶川地震中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一些社会救援车队由于缺乏有效疏导结果致使道路拥堵,志愿者错把血浆和普通物资放在一起最后导致血浆全部失效。这些无奈的教训提醒着我们救援工作也需要专业和科学指导。

(4)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入较晚。在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中,政府和部队充当着绝大部门的救援工作,值得欣慰的是,在雅安地震中,一些社会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入到救援大军中来,但是这些企业大多进行的是商业物流,他们加入到灾后应急物流中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存在这一些专业上的盲点。

2.解决对策

(1)新建政策性应急物流综合平台。这对上述的前两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应急物流综合平台来解决。政府出面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一个大型的应急物流综合平台。这个平台包括突发自然灾害预测、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救援、交通物流和信息几大部门。整个平台各部门间信息共享,协同合作。预测部门要及时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做到及时上报和制定有关方案,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由国家领导人进行宏观指挥,各部门之间相互交流,互相配合。应急物资储备部门要快速、合质、合量的收集到灾区所需物资;应急救援部门要快速抽调专业的救援人员赶赴灾区;而交通物流部门则要做两件事,一是对灾区瘫痪的交通网络进行快速抢修,快速修复灾区救援工作运转的大动脉,二是指定最合理的路线,把收集到的人力和物力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消耗送达灾区;而信息部门则是要收集有关灾情的一切信息,然后整理出最有用的信息公布在官方网站上,这些信息包括灾区对于物资的需求情况、灾区的道路交通情况、灾区对于哪些专业人才的缺乏情况。这样各大部门以及社会力量就可以针对这些信息更有效的开展救援工作。应对紧急临时情况各部门负责人还可以协商做出快速反应。

(2)培养应急物流专业人才。教育部可以鼓励各大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下开设应急物流管理方向,培养应急物流方向的专业人才。这样,在灾情发生的时候,武警官兵和志愿者就负责搜救伤者、疏导交通、维持秩序这些非物流专业的工作。像物资到达灾区后的储存、运输、发放等工作就有应急物流专业方面的人来完成,这样术业有专攻,可以使得物资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3)民间第三方物流企业成立组织。我们可以学习德国,成立专业的民间组织,国家可以领头,用政策来鼓励民间第三方物流企业组成应急物流方面的组织。如,政府建立民间应急物流协会,加入这个协会的物流企业可以在商用物流业务的税务方面得到一定的减免,而且国家会给企业颁发荣誉证书,国家还会定期给这些企业进行应急物流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但是一旦灾情发生,这些公司必须派出管理人员和运输车队组成应急小组加入到救援工作中来。

四、总结

目前,我国对于应急物流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当灾情发生时,我们的应急物流作业通常是高成本、低效的。所以,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应急物流体系,做到应急物资储备、配送的快速、合理是国家和我们物流人肩上的重担。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在一代代物流人的不断努力下,我相信一个现代化的应急物流网络体系将会建成,所有的应急工作都会有条不紊的进行,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会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灾区的社会秩序也会以最快速度得到稳定。

参考文献:

[1]刘亮.震后应急物流管理[J],2012.

应急物流体系篇5

【摘要】应急物流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从军民融合的角度完善物流体系建设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应对危机,也能以较快的速度在最大程度上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军民融合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仍然在应急物资管理、军地物流融合、保障设施设备等方面存在问题,本文从军民融合的视角提出相关建议促进应急物流体系建设。

【关键词】军民融合应急物流建设

应急物流是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已做好预案,并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付诸实施的物流活动。所以为了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应急物流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为了以最快的速度筹集应急物资,需要多方力量共同支援,需要军民融合共同应对。在多次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应急物流经历一次次磨炼,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健全,仓储设施设备愈发完善,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军民融合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也取得一定成果,但是仍然在应急物资管理、军地物流融合、保障设施设备等方面存在问题。

1.应急物流军民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

1.1应急救援物资管理不力

自然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应对灾害,各自捐赠应急物资给灾区人民,应急物流需要将各种救援物资输送到灾区,但是由于缺乏规范的物资接收流程和管理,不知道这些物资应由谁接手分发,经常造成大量捐赠物资囤积堆压在捐赠地,不能及时运往灾区。人们捐赠的应急物资种类很多,但是很少有人对这些物资进行分类整理,因而救灾人员在接受之后还要花费很多时间归类处理。另外对于这些物资的调拨也缺乏统筹管理,一般都是哪个地方申请了应急物资就调往哪里,而且基本都会同意任何一个申请。虽然这种哪里有需要就调往哪里的原则在理论上是没错的,但是这种调拨方法没有很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应急物资的配置效率有待提高。

1.2军方与地方的应急物联动体系待完善

我国军事应急物流管理体系这种“专业分割、多头管理”的模式,导致形成了条块分割的局面。另外,在灾害发生后地方应急物流最先做出反应,他们又往往自成体系。不同等级和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没有最大程度实现高效合作,各自的运作信息不对外公开,分属不同部门管辖的应急物资没有共享。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时,各个部门、国家与地方之间如果不能将各自的力量整合编配,缺乏协调指挥,那么就不能达到最突显的应急效果。

1.3应急物流保障设施设备不足

应急物资在最短时间内运送到灾区,必然依靠完善的应急设施设备的保障。但是西部地区只有几个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当突发事件出现后往往都不能满足应急需求,从较远的地方急掉物资要花费很多时间。此外,应急物流装备不能很好的满足救援任务的需求,首先是在数量上较少,其次这些设施设备较为陈旧,性能短缺,应急物流保障设施设备总体来说还是不足的。

2.基于军民融合视角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建议

2.1健全应急物流管理体制

军民融合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不仅是物流运输方面的问题,还要重视应急物资接受和调拨的管理工作。军民融合要求军方和地方之间建立互通有无的协调机制,依据自身优势分管不同事物。第一,在管理机制方面要制定规范的运作流程,不同部门之间进行协商,对国家分拨和人民自发捐赠的物资分类管理,在灾区安排专门的人员对接送达后的物资,并管理分发。当发生意见冲突时,可以从上方抽调人员成立协调管理机构,按照统一的规范实行应急物资管理。第二,在指挥方面改变以往指令层层下达的局面,采用扁平化结构通过最少的层次使得指令快速有效传达。最后在职能方面,不能只固守部门职责,而要灵活多变,充分发挥资源的有效性。最终保证军民结合的应急物流体系快速、有序、高效运转应急物流的组织指挥工作。

2.2加强军地物流发展统筹规划

军民融合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囊括了国家到地方的各个等级,军队到行政的各个部门,由于涉及的人员众多,应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进行统筹规划。

坚持军民一体、三军一体、统一领导、稳步实施的原则,培养专门的应急物流管理人才,加强各种资源力量的整合,构建完整的总体发展战略。要打破以往的军地界限桎梏,融合军事物流和地方物流,从最初的物资筹集到最终发放的全过程,

军方和地方都参与其中,将应急物资在最短的时间内运送到最需要的灾区,分发给最需要的人们。

2.3建立军地一体物流信息系统,完善物流设施设备

军民融合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需要规范的物流信息平台作支撑,这个平台会让灾区的需求信息和军方、地方、人民捐赠的物资供给信息变得公开透明,也可以针对此不同等级和不同职能部门发挥自己的长处,提高应急效率。另外要完善应急物流的设施设备,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布局物资仓储中心,定期检修物流设施设备,淘汰性能差老化的设备,及时作出更新,为应急物流的顺利运转提供保障。

3.总结

应急物流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从军民融合的角度完善物流体系建设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应对危机,也能以较快的速度在最大程度上S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虽然我国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要加强对应急物流军民融合方面的研究,持续推动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国辉.应急物流军民融合问题探索[J].信息化建设,2015,(11):26-27.

[2]张钰.浅析军民融合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4):42-43.

[3]孟凡忠,曲振生,温仕尧.应急物流军民融合问题研究[J].物流科技,2014,(7):102-103.

[4]程华亮,杨西龙.应急物流中军民协同保障能力评价研究[J].物流科技,2016,39(5):120-124.

[5]肖骅,王丰,蒋宁等.军民融合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5,(5):72-73.

应急物流体系篇6

关键词:中心城市;应急道路运输体系;建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F540.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9-0059-02

近年来,我国地震、冰雪灾害、水灾和泥石流等突发性自然灾害事件频发,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应对各类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实践中,我国已经逐渐具备了较高应急保障能力,但如何在第一时间把应急救灾物资运送到事件突发地,最大限度地抢救人民生命财产、降低各类损失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刻不容缓,尤其是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建设由于其特点和地位更需要重点加强建设。

一、应急物流和应急物流体系的概念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应急物流体系,就是围绕着应急物流目标,由相关人员、技术装备、应急物资、信息管理、软硬件基础设施、相关主体以及法律、法规、政策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特殊物流系统。

二、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建设的作用、地位和特点

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系统是应急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突发事件时中心城市的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保障或跨区域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保障任务。从经济安全、社会安定的角度来看,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系统平时必须要保证城市经济与社会生活的物流供给,在发生自然灾害等紧急状态下,也必须在确保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的前提下,保证城市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和普通物流功能的发挥。由于目前我国应急体系的实际布局重心集中在中心城市,这里各种应急专业人才、物流企业、物资、设备资源集聚,所以其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系统往往还担负跨地区支援性应急道路运输的任务。因此,安全、高效的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系统在我国应急物流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核心运作地位。

与普通道路运输相比,应急道路运输具有政府主导性、突发性、不确定性、强时效性、流量不均衡性、弱经济性、社会公益性等不同的特点。正确认识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的特性,才能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以最短的时间安全、准确地把应急物资运送到应急目的地。

三、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难点

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的完善和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的保障能力。目前,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已基本形成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指挥下,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作为道路运输应急保障工作的责任主体,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将道路运输应急保障体系与国防交通应急运输体系相结合,体系同一、资源共享、管理联动的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形成平战结合、快速反应、有序运转的道路运输应急保障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在近期的抗灾应急运输中取得较明显的效果。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们的应急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同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建设要求相比严重滞后。其难点问题突出表现为:

1.指挥协调机制不健全,应急指挥机构协调难度大

应急物流道路运输涉及到多个部门,往往属于不同的管辖部门,跨部门、跨区域的协调,实际问题多,协调反应时间长,彼此陌生、沟通不畅,效率难以提高。应急物流中的应急物资需求量大、种类多,对运力的要求很高,单凭一个部门或企业无法独立承担,需要调动全社会的运力来确保应急物流的运输要求。军地一体,需要在制度上明确军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真正保证快速响应。为了提高应急物流运输指挥系统的协调决策能力,建议整合相关部门机构,建立常设的专业应急物流道路运输指挥机构,专门负责应急物流道路运输协调工作,保障应急物流道路运输的高效运行和实施。

2.信息情报系统亟待完善

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信息网络不够完善,信息传递不及时,缺乏共享平台。应急物流运输信息系统是支撑应急物流道路运输指挥组织的神经中枢。要实现应急物流运输实时控制和应急物资精确运送,不同主体要协同合作,全面提升应急物流信息化水平。建议加强军地一体化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包括应急物资信息、后备役车辆信息、应急专业人员信息、物流基础设施信息等子系统的建设,确保应急物流运输准确、完整、迅速、标准,信息手段较之常态下更为先进、稳定和抗干扰。

3.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备应用程度低

运输工具不先进、运输技术落后、许多流程仍停留在笨重的体力操作形式中,极不适应应急运输强时效性和流量不均衡性的要求。建议在应急道路运输中,充分应用及时运输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侧重提高快速装卸设备、托盘和集装箱运输比例,推广应用条形码、RFiD、GiS、GpS等技术,提高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装备应用水平

4.社会动员参与组织水平亟待提高

应急运输实践中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的社会动员参与组织水平较差,参与应急运输的企业应急业务能力和车辆设备水平参差不齐,实际操作效果较低,支出的应急物流运输成本巨大。据统计,低效的应急物流运输损失占灾害总损失的15%―20%。尽管应急物流运输中可以利用纪律性强、组织严密、反应迅速的特点,发挥其主力军的作用,但是应急物流运输时间紧、需求大,仅仅依靠军队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建议充分利用地方大型物流基地、设施,充分发挥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优势,实现军地一体化的应急物资和运输资源共享,降低应急运输成本,提高社会动员参与组织的效率。

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建设中要用系统的观点综合考量、全面整合;用系统和发展的眼光去发现问题,抓住关键环节解决问题,有效地促进中心城市应急物流道路运输体系的建设。

theresearchofsomedifficultproblemsaboutcentralcitiesemergency

logisticsroadstransportationsystem

wUan-ji,menGQing-fang

(Xi'anYaoutransportationservelimitedliabilitycompany,Xi'an,710077,China)

[abstract]thereareobviousdifferencebetweenemergencylogisticscentercityroadtransportandroutineroadtransportduetoitsowncharacteristic,logisticsconditionsandtimelimit.Studyingtheconstructionofroadtransportationsysteminemergencylogisticscentercitycanensuretheefficiencyoftheemergencylogistics.Combiningthecharacteristicsofcentercityroadtransportandcentertaskofemergencycommand,weanalyzecoordinationmechanism,theinformationfromthesupportsystem,advancedlogisticsinformationtechnologyapplication,mobilizesocialforcestoexplorehowtoimproveandpromoteconstructionofemergencylogisticstransportationsystemindowntowncityinordertomeettherequirementofsafetyandaccuracyoftransport.

[keywords]centralcities;emergencylogisticstransportationsystem;problemofconstruction

参考文献:

[1]谢如鹤,邱祝强.论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及其运作管理[J].物流技术,2005,(10):78-80.

[2]王宗喜.加强应急物流研究与军事物流研究刻不容缓[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3):20-22.

[3]姜开兴.城市抗震减灾策略[J].中国减灾,2007,(11):26-27.

[4]王坚红,王京.国外救灾物质的运作方式及启示[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6,(6):56-58.

应急物流体系篇7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物流;应急物流系统

中图分类号:F2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8)36-0042-02

theBriefoftheConstructionoftheemergencyLogisticsSysteminChina

ZhaoYan

(wuhanRailwayVocationalCollegeoftechnology)

abstract:althoughthedevelopmentoftechnologyhasraisedtheforecastingcapabilityofdisaster,butmostoftheemergenciesaredifficulttopredictorthereisaveryshorttimeapartbetweentheforecastingtimeandthehappeningtime,thustheemergencylogisticssystemofprovidingmaterialsupportmustfacetoaveryhighdemand,sothereisagreatpracticalsignificanceforthestudyoftheemergencylogisticssystem.inthispaper,theconceptsandcontentsofemergencylogisticsandemergencylogisticssystemhavebeenintroduced,andseveralideasabouttheconstructionofemergencylogisticssysteminChinahavebeenmentioned.

Keywords:emergencies;emergencylogistics;emergencylogisticssystem

一、前言

因为奥运会的举行,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令人高兴和期盼的;但是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又是多灾多难的:年初的雪灾、5月12日四川大地震、随后南方多个地区的持续降雨等都给国人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痛。

5•12地震发生后,政府迅速从全国各地紧急调运各种救援物资,体现了国家应急体系启动的速度。可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一个问题――很多救援物资都不能在第一时间到达目的地!对此,我们真正体会到我国的应急物流系统还不够畅通。

实际上,针对2003年SaRS疫情的突发所带来的损失,关于我国的应急物流体系已被相关部门和专家提及,并展开了对应急物流的研究。汶川大地震的发生,这一体系又被提上日程,相关部门和专家意识到,我国的应急物流体系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构建全国性的应急物流体系已迫在眉睫。如何科学、高效、安全地仓储、配送应急物资,如何保障应急物流系统通畅,这也是大灾之后,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二、应急物流系统的基本理论

1.应急物流的内涵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

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量、流程、流速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不同的是,普通物流既强调物流的效率,又强调物流的效益;而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完成其物流效益的实现,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变为纯消费行为,只考虑物流效率的实现。

应急物流是一般物流活动的一个特例,它具有区别于一般物流活动的特点: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应急物流需求的随机性、时间约束的紧迫性、峰值性、弱经济性、非常规性、政府与市场的共同参与性。

2.应急物流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应急物流系统是指为了完成突发性的物流需求,由各个物流元素、物流环节、物流实体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应急物流系统与一般的企业内部物流系统或供应链物流系统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

(1)时间性。由于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应急物流需求发生的时间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紧迫性,决定了在应急物流系统中时间是一个重要的系统因素。

(2)快速反应性。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和随机性,决定了应急物流系统应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具有一次性和临时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应急物流系统区别于一般的企业内部物流或供应链物流系统的经常性、稳定性和循环性。

(3)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应急物流需求和供给在突发事件发生前是不确定的,而必须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将其纳入应急物流系统中。在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上,应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三、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

1.构建原则

应急物流系统的目标就是以最短的时间、尽可能以低的成本获得所需要的应急物资,以适当的运输工具,把应急物资在适当的时间运送到适当的地方,并以适当的方式分发到需求者手中。

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有如下原则:

(1)确保社会稳定,遵循“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原则

“人的生命高于一切”这一理念在任何应急行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应急行动的根本因素,是影响应急行动的关键,是实现应急行动高效运作的核心。

(2)快速响应、时间效率重于经济效益的原则

应急物流的突发性、流量不均衡性和时间约束的紧迫性决定了在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中时间效率重于经济效益。应急物流系统要对应急物资的采购机制、运送机制进行设计,对各种运载工具的运输能力、运输路径和运送方案进行比较并给出满意方案。

(3)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原则

应急物流系统应把事前防范与事后应急相结合。应急物流需求的事后选择性决定了一个高效率的应急物资信息系统和应急运输工具信息系统应该成为应急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突发事件爆发前,建立全国范围的以应急物资和应急运输工具为主体的大型的信息系统或数据仓库,对于突发事件爆发后,应急物流系统的高效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4)加强统一指挥、协调一致、动态监控的原则

应急物流多是针对突发性公共事件而进行的物流活动,所以在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中不仅依靠市场机制更要

依靠行政机制和法律机制来加强统一指挥、协调一致、动态监控。

2.构建思路

(1)建立应急物流指挥体系,完善我国应急物流联动机制

应急物流的顺利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完善应急物流的基础保障外,还涉及应急物资的筹措与采购、应急物资的储备与调度、运输与配送等方面,而这些工作需要一个机构来组织协调,才能顺利完成。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常设的、专业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专门用于应急指挥工作,来整合资源和指挥分工协作,并完善应急物流联动机制,使多方力量联合作战,密切配合、同心协力,调集及时到位,这样才能够调集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来处理突发事件,保障应急物流高效、顺利地实施。避免多种渠道、多个部门管理所造成的物资配送分发的不科学、不及时,使应急物资不能按轻重缓急保障到位,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2)建立应急预案是关键

面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我们必须有一套适合实战的应急预案。尤其是在物流运营当中,应加强对紧急情况的应对预案制定,有一整套的危机处理办法和机制,平时做好应急培训,储备应急物品,加强网络的建设,要有专门的人才来处理应急事务,以便在最早的时间内做出最快地响应。这涉及运作、沟通、资源分配、个人责任、职责分工等,在预案中都要有规定。

(3)构建应急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应急物流通道建设

在应急物流系统中,应急物流配送体系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应急物资的配送情况,大多是效率低,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要建立高效、发达的应急物流配送体系,根据事件的种类与级别,建立相应级别应急物流配送网络,尽可能精简物流的中间环节,适应来源广泛、品种多、批量大的应急物资供应特点,在加快物流的流转速度外,还要提高供应网络的柔性,可以快速地对物流条件变化做出反应。

还要加强应急物流信息保障系统和交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应满足系统化的原则,要将信息系统建设与指挥等作为一个系统来通盘考虑,达到最佳融合;交通保障是应急物流有效运作的关键所在,应完善应急物流交通动员法规体系,使社会交通在统一指挥下,不断扩大和增强应急保障力量,确保应急物流的通畅。

(4)完善物资储备体系

我国目前的应急物资储备相对来讲品种单一,渠道单一,而且布局不合理。在紧急情况下,完全靠政府的储备是不能够满足需要的,地方的储备、军队的储备都是国家应急储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市场储备和家庭储备也非常重要,应加大这方面的建设力度。在这方面,我们也应该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国家、地区、军队、市场的一体化储备,进一步完善我国物资储备体系。

(5)加快法律标准制定、补偿机制建立等配套工作

应对突发事件,政府要颁布一些强制性的规章、措施来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目前我国的补偿机制也是不健全的,只有做好补偿机制,大家才愿意建立或者说成为应急保障体系中的一部分,才可以有良性的循环发展。

四、结束语

应急物流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我国应急物流系统还很不完善,为确保社会安全和公众生活稳定,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刻不容缓。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及其运作管理应成为我国物流系统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涉及方方面面,还需要我们积极学习、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尽早构建我国高效、快速的应急物流系统。

作者单位: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应急物流体系篇8

关键词:应急物流系统分形自优化

分形应急物流系统是为了解决复杂的应急物流问题,在分形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核心思想在于增加应急物流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增强救援保障能力。分形应急物流由不同层次上的相对独立的分形单元构成,它们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并能够根据应急物流的总体目标进行自组织、自优化、自设计。

分形理论

分形(fractal)该词是mandlebrot为了表征复杂图形和复杂过程将拉丁文fractus转化后引入自然科学领域的,其原意具有不规则、支离破碎的物体。mandlebrot对分形给出了两个定义:定义1:如果一个集合在欧氏空间中的hausdoff维数dh恒大于其拓扑维数dt,即dh>dt,则称这个集合为分形集,简称为分形。定义2:组成部分以某种方式与整体相似的形体叫分形。分形特性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它具有自相似性。所谓自相似,是指系统的总体和部分之间,这部分和那部分之间具有的相似性。英国数学家falconer列出了分形集合的五条非确定性的特性:精细结构,非常不规则,具有某种形式的自相似性,其“分形维数”常大于拓扑维数,一般可以简单地递归定义。

应急物流的分形结构

物流的性质可以划分为固有性质和非固有性质两类。物流的固有性质是指物的实体(party)性质和运动(flow)性质;物流的非固有性质包括物流服务(service)、管理(management)、技术(technology)和经济(economy)四个方面。物流固有性质是物流非固有性质选择优化的客观对象,而非固有性质揭示了固有性质效率改善的本质,提供了其选择优化的途径和方法。从物流的性质来看,物流中的任何物流活动都应包括主体(party)、物质(material)、运动(flow)三部分,且在物流中存在以pmf为分形单元的自相似嵌套式结构。应急物流是为应对突发事件的特殊物流,同样具有一般物流的固有和非固有性质。

应急物流系统具有一次性和临时性的特点,应急物流需求和供给在突发事件发生前是不确定的,其组织构成如军队、商业物流中心、企业等,必须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才纳入应急物流系统中,各层应急物流活动都拥有物流的一般pmf结构。因此,应急物流系统及其子系统存在多层pmf,可以有更低层次的自治pmf结构。用嵌套形式来表示应急物流的分形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由此可见,应急物流整体与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自相似,即每一层次的应急物流活动都包括人、物和运动。除了在功能结构上自相似,各应急物流分形在目标方面也是自相似的,每一个应急物流子块单元都是上一层单元的一个分形,因此其目标与整体应急物流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物资保障。除此之外,还有应急物流分形行为规范的自相似,虽然不同的应急物流分形单元有着不同的作业标准和业务流程,尤其是拥有不同核心能力的加盟物流企业,其行为规范难以形成统一标准,但随着现代物流和应急物流发展的需要,将会逐渐形成统一规范的物流标准,包括物流基础设施标准、物流设备标准、物流信息交换标准、物流作业标准和物流管理标准等。应急物流结构的自相似性强调自治,目标的自相似性强调自律,行为规范的自相似性强调协同。

应急物流系统内包含若干相对独立的物流子块单元,这些子块单元在结构、目标、行为规范等方面的一定程度上是包含着整体的信息,是整体的缩影,这种应急物流自相似嵌套式结构体系可以称为应急物流分形,应急物流分形体系内子块单元称为应急物流分形单元。每个应急物流分形单元的活动空间是由目标、资源、约束三个坐标轴组成的三维空间,如图2所示。

图2中表示应急物流分形单元有两种位置,“”表示应急物流活动的合法位置,在此范围内可执行应急物流任务;“”表示物流活动的非法位置,超出了执行范围。活动空间表示应急物流分形单元的自治权,自治权大小随活动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其中,目标坐标轴表示应急物流的运作策略,通过定义总体目标和分形单元目标自相似,全部分形单元具有共同的总目标,使得各分形单元在高度自治的基础上又具有从属性,保证分形单元的协调运作;应急物流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资源坐标轴表示应急物流能力,即应急物流实体能提供的应急物流服务的能力,分形单元只有在一定的资源基础上才能执行应急物流任务,可以自组织和自优化,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约束坐标轴表示限制应急物流系统的目标实现的各种客观条件,如信息约束、时间约束、运载能力约束等,表示分形单元实现应急物流目标和能力上的可能性大小。

分形应急物流系统

(一)分形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

分形应急物流系统是以应急物流目标为驱动,以分形理论为指导,针对突发事件复杂环境下应急物流资源协调的要求,实现应急物流组织体系中各成员的协作持续优化的协调控制系统。系统的构建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分形单元的活动空间。即确定目标、资源与约束。根据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范围等因素,确定应急事故等级,由责任区低等级指挥部先响应,责任区应急物流能力不足,则请求上一级应急物流指挥部开展应急响应,逐级响应,确定应急物流响应最高级别。将整体目标逐一分解,形成不同层次的子目标,启动相关层级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确定应急物流的任务。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和运作始终围绕应急物流的目标展开。

2.构建应急物流分形单元。分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自相似性,在分形单元的构建中,通常把所有分形单元胞看成一个个节点,任意两个分形单元的相似度用两节点间的距离l表示,定义类与类之间的距离lb,要求某一类中任意两个节点间的距离都小于lb,把所有节点不重复地放在不同类中;所有的节点都分配到其中一类之后,再把每个类用单个节点来表示,称为重构节点,这就得到了一个新的网络,这种重构过程一直进行下去,直到整个网络被归约为单个节点。

应急物流分形单元的重构过程要求首先根据应急物流的整体目标和子目标确定应急物流分形单元重构规则,重构规则可以按物资种类、按应急响应的服务等级、按应急响应组织的等级结构、按突发事件区域等进行选择,前提是与应急物流总体目标相适应;然后按照重构规则,建立分形单元相似度评价指标集,指标集可分为组织结构类、运作模式类、共享平台类等,应急物流可以先建立一套基础指标体系,而在战时针对突发事件需要部分修改,这样就能形成一套比较细致、准确用以刻画分形单元相似度的标尺;最后,根据指标集的分形单元数据,采用具有分形特性的自相似度评价算法,重构应急物流系统。

重构的基本原则是将有较大相似性的分形单元归为同一类,而将差异较大的分形单元归入不同的类。在分形单元的聚类中,需要研究分形单元之间的关系。可以使用分形维数的方法,分形维数是刻画某个客观事物复杂程度的尺度,将每一个分形单元看作p维空间的一个点,并在空间定义距离,距离较近的点归为一类,距离较远的点则属于不同的类。对不同评价指标计算它们的相似系数,性质越接近的评价指标,它们的相似系数越接近于1,相关性越小的评价指标的相似系数越接近于0。将相似系数较大的评价指标归为一类,相似系数较小的评价指标属于不同的类。

设xik(i=1,2,λ,n;k=1,2,λ,p)为第i个样品的第k个指标的评价数据。即有n个同级应急物流分形单元,有p项评价指标,则每个分形单元都可以看成p维空间中的一个点,n个分形单元就是p维空间中的n个点,定义dij为分形单元i与分形单元j的在空间的距离,得到一个n×n的距离矩阵:d=(dij)n×n。分形单元的聚类基于此距离矩阵进行,空间上各点之间的距离可以使用欧氏距离。类与类之间的距离计算可以使用离差平方和法,同类分形单元之间的离差平方和较小,类与类之间的离差平方和较大。

对应急物流分形单元进行聚类时,分形间的“相似”程度可以用距离来刻画。分形单元聚类常用的方法是在分形单元距离的基础上定义类与类之间的距离,首先将n个分形单元分成n类,每个分形单元自成一类,然后每次将一定距离内的分形单元合并为一类,这里忽略lb的设置,每次合并距离最近的两类为一个新类,合并后重新计算类与类之间的距离,这个过程一直继续到所有的分形单元归为一类为止,由这个过程可以得到一张聚类图,通过聚类图可方便的进行分类。

根据上述分析,分形单元聚类的基本步骤如下:

计算n个分形单元两两间的距离,记作dij;构造n个类,每个类只包含一个分形单元;合并距离最近的两类为一新类;计算新类与当前各类的距离,若类的个数等于1,转到步骤五,否则回到步骤三;画聚类图;决定类的个数和类。

以上从分形单元集聚方面说明应急物流系统的重构。实际中,分形单元间既有集聚也有分裂。每个分形单元有自适应自组织性,可以根据其它分形单元的行为或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学习和修改。

3.执行。应急物流分形单元进行应急物资获得、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以及信息处理等具体应急物流活动。各分形单元既可以自主运作完成应急物流子任务,也可以集成和协调,作为一个整体协作运行。

4.反馈。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进展,分阶段对应急物流的运作情况进行评估,调整及修正应急物流目标。评估内容包括时间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括、物资补充情况、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应急物流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及改进建议。

5.清算与解体。应急物流任务结束后,分形应急物流系统解体,各加盟物流单位恢复正常生产、运作。在解体前,政府应急物流中心要对加盟物流单位按合作协议进行各项清算。

分形应急物流系统构建框架如图3所示。分形应急物流系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分形单元的自优化层次,主要设计到应急物流系统微观层面上的优化,如企业的自组织和自优化;第二层次为分形单元的结构优化层次,主要涉及到分形单元结构和应急物流系统加盟成员的调整和重构;第三层次为供应链的战略优化层次,主要涉及对应急物流战略目标的调整、资源和约束的重新定义和划分。

(二)分形应急物流系统的结构特点

分形应急物流系统可定义为:分形应急物流系统是由若干应急物流分形单元组成的系统,通过目标驱动机制,各分形单元能够快速反应协作,适应突发事件环境变化。应急物流分形单元是指能完成一定的应急物流任务,具有自相似、自组织、自优化等功能的物流活动,是分形应急物流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形应急物流系统的结构是动态的,其动态变化包括两个方面:在平时,应急物流系统随现代物流稳定演变发展;在遇到灾害时,根据突发事件实现应急物流系统快速重构。

分形应急物流系统由若干相对独立的分形单元组成,每个分形单元还可划分下层分形单元,包含若干下层分形单元,下层分形单元受上层分形单元控制,并将其运行结果反馈回上层分形单元,分形应急物流系统的控制模型如图4所示。

分形应急物流系统具有的层次性和自相似性。系统的最上层是控制单元,其组织通常为政府应急物流中心,它的功能职责是依据突发事件状态、应急救援需求等因素,定下救援目标、拟制应急物流计划,并对下级分形单元提出任务要求;下层可以细分为几个相互协作的分形单元。相对于上一层的分形单元,下层分形单元的功能职责和组织形式更明确,每一个分形单元又把自己的功能进一步细化,以此类推。随着功能职责的不断细化,分形单元的结构也越来越精细化和简约,直至分解到单个的分形元胞。同层内的分形单元具有不同的职能分工,通过协作来完成上一层分形单元所交给的任务。分形应急物流系统运作的协调度有赖于分形单元间的相似度。分形单元间的结构相似度越大,其运作模式上相似度越大,应急物流系统的运作协调性越好,系统重构后所需付出的协调成本越低。

结论

分形理论是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复杂”和“不规则”事物的重要方法,已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运用分形理论来研究和构建应急物流系统,能有效提高系统的动态重构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增强系统适应突发事件环境变化的能力。应急物流系统的分形研究才刚刚开始,从理论和实践应用上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寿波.关于物流的科学分类问题[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应急物流体系篇9

关键词:应急物流;物流管理;物资储备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应急物流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非典”的爆发。引起了我国针对应急物流的高度重视与研究,但与美国、日本等物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仍显示出严重的落后与不足。我国是世界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为了及时对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实施营救,有效地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有必要加大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1.应急物流内涵及其特点

所谓应急物流,是指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灾害损失及不利影响最小化为目标,通过现代信息和管理技术整合采购、运输、储存、储备、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分拨、配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活动,对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所需的应急物资实施从起始地向目的地高效率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过程。与普通物流一样,应急物流由产品的流体、载体、流量、流程、流速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供求关系也要求空间均衡与时间均衡。但与普通物流有所不同,应急物流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又有自己的特点:

(1)由于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应急物流需求发生的时间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紧迫性,决定了在应急物流系统中时间是一个重要的系统因素。

(2)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和随机性,决定了应急物流系统应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具有一次性和临时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应急物流系统区别于一般的企业内部物流或供应链物流系统的经常性、稳定性和循环性。

(3)应急物流需求和供给在突发事件发生前是不确定的,而必须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将其纳入应急物流系统中。在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上,应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2.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

我国应急物流起步较晚,SaRS的爆发才使得我国开始重视对应急物流的研究,因此,我国的应急物流还是很“年轻”的,尤其是经历过南方雪灾和汶川大地震后,应急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呈现出来。

2.1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骨干运输通道能力不足,铁路网络结构薄弱,民航支线机场数量不够,公路通达度与衔接度明显不足,内河航道等级偏低等。东、中、西三大地带交通设施依次弱化,部分区域运网稀疏。

2.2组织机制不健全

应急物流的组织协调人员大多是临时从各单位抽调的,各类应急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调拨、配送、回收等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地区和企业,尚未形成中央有关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及中央、地方和有关企业之间联动的组织机制。应急物流组织更多地表现为临时性,彼此间缺乏有效协调、沟通与整合,缺乏系统性和预见性,组织效率不高,在应急物资的流向、流量、流程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杂乱无序现象,很难做到供需匹配。特别是现行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手段的应急物资供应组织机制代价高昂。突发性公共事件一旦发生,各级政府往往会组建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成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以行政命令强制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这种模式以行政力为基础,统一组织和指挥,对确保应急物资迅速到位发挥着重大作用。但由于缺乏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应急物资保障机制,总体秩序混乱,系统效率不高,社会代价过大,遗留问题较多。

2.3应急物资储备系统不合理

首先,救灾储备中心布局不合理。目前民政部在全国设立的10个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当西部地区重大灾害发生时,这些储备中心难以做出快速响应;其次,救灾物资储备分散于各部门,物资保障成本较高;最后,由于我国救灾物资捐赠基本属于应急捐赠,即在灾难发生时通过政府号召组织全社会捐赠,灾害救援初期易出现救援真空,应急物资缺乏,而在救灾后期物资达到饱和后,救援物资仍源源不断,造成供应过多、浪费严重等问题。

2.4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不对称性较为严重,缺乏统一的应急物流信息共享和平台,缺少高效准确的信息传递与协调沟通,应急管理和应急物流的信息不全不准不及时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使得应急指挥机构无法准确掌握突发事件的详细资料及应急物流的运作情况,造成分析判断不准确。

2.5法律法规及政策建设薄弱

目前国内尚没有任何法规性文件对于应急条件下交通线路的维护和抢修、临时场站建设等方面的领导体制、相关设备的征用、预案的制订、实施的程序、补偿和抚恤、经费保障以及平时演练等方面进行规范。这些导致了应急物流实施过程中无法可依。现存的一些法规和规章,通常以“试行”、“暂行”、“意见”、“通知”,等方式存在,立法层次低,权威性不够,一些指导性政策过于原则而缺少可操作性。

3.我国应急物流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如下的对策:

3.1完善应急交通运输网络

重点投资和建设交通运输薄弱环节,构建网络化、立体化交通运输系统。交通运输线路与线路之间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既有直达线路,又有迂回线路,保证线路全时畅通。建立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多维立体的运输网络,确保一种方式中断时其他方式能及时补充。

3.2建立应急物流指挥体系

建立一个常设的、专业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专门用于应急指挥工作,来整合资源和指挥分工协作,并完善应急物流联动机制,使多方力量联合作战,密切配合、同心协力,调集及时到位,这样才能够调集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来处理突发事件,保障应急物流高效、顺利地实施。避免多种渠道、多个部门管理所造成的物资配送分发的不科学、不及时,使应急物资不能按轻重缓急保障到位,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古今中外无数的事实都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军民结合,协调发展,才能真正构建高效能的应急物流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应急物流的建设目标,因此,还应该把军事物流很好的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军民结合的应急物流指挥体制。

3.3建立动态化、扁平化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

现行的组织机制很难按照成本一效能原则快速响应突发事件,所以应建立动态化、扁平化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总的设想是,由国家主管部门统一部署,各级地方政府组织指导,发挥国家储备的主体作用、军队储备的骨干作用、地方储备的补充作用、市场储备的辅助作用及家庭储备的基础作用,按照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结构优化、质量可靠的要求,建立国家、军队、地方、市场和家庭“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的应急物资储备系统,有效保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资需求。对生产周期长、专用性强、采购难度大的物资保证充足的储备并由政府来主导,对于通用性强、易于补充的物资如生活用品等则应减少储备并由市场主导,实现市场化储备和政府储备相结合;同时,通过应急保障机构与一些大型运输公司签订协议,提出紧急运输要求,建立并开通一条应急物资管理保障专业通道,使应急物资迅速、即时通过海关、机场、铁路,让应急物资、抢险救灾人员及时、准确到达灾区。从而有效简化作业程序和

提高响应速度。

3.4构建应急物流信息平台

建设通讯网络基础设施,搭建标准统一的信息平台。通讯网络运营商要加大资金投入,加紧建设通讯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和加强网络信号,扩大信号的覆盖区域范围,增强网络数据传递承载能力,特别是在灾害发生后出现通讯盲点时,要第一时间抢修设施设备,尽快消除盲点,确保通信畅通。有关气象监测部门应借助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完善自然灾害监测管理体系;根据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测自然灾害所能达到的破坏程度,将自然灾害分成不同的等级来处理,及时向公众自然灾害等级,号召群众做好防御或者疏散的准备工作,扩大公众的知情权;政府应根据事先做好的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的自然灾害等级,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结合实际情况细化相应的措施,指导群众科学地进行防范。

3.5加强应急物流法规建设

构建系统配套、功能齐全的应急物流政策法规体系,对于保障应急物流各项职能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宏观层面上,主要包括应急物流产业法规、应急物流组织法规、应急物流建设投入法规、应急物流教育法规、应急物流人类资源法规、应急物流科技法规等;在管理层面主要包括应急物流调控法规、应急物流资源管理法规、应急物流企业动员法规、应急物流评价标准、应急物流预案等;操作层面包括应急物流通用基础标准、应急物流信息标准、应急物流管理标准、应急物流系统建设标准、应急物流其他标准等。一是提请在《动员法》等国家法律中加入应急物流相关内容,从顶层对应急物流建设进行明文规定。二是制定地方与部门法规,从管理层面对应急物流建设作出相应规定。三是完善应急物流相关规章制度、规则条例和标准规范,对实际操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建设心急物流政策法规体系,按照各级政府的职能分工,由相关机构分别制定各个层次的法规制度并进行修改和完善。

应急物流体系篇10

论文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物流,应急物流系统,完善

 

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对应急物流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03年SaRS的爆发使得我国才开始重视。2006年底,经国资委、民政部批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从事应急物流的专业组织。从2008年初的雪灾、汶川地震等公共突发事件中,可以看到我国在应急物流方面做出的努力,但也暴露出应急物流系统一些不够完善的问题,因此构建健全可靠、高效率、低成本、灵敏快速的应急物流系统势在必行。

一.概述

突发事件是指突发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1]。应急物流就是为应对这些突发事件而对人员、物资、资金进行紧急保障,以追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受损的程度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应急物流供给活动。应急物流作为一种特殊的物流,除了具有普通物流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不确定性、弱经济性和公益性等特征。

与之相配套的应急物流系统则是为了完成突发性的物流需求,将各个物流元素、物流环节喝物流实体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一般说来,应急物流系统有四项主要功能:一是快速抢救受灾的人员、物资和设施设备,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二是及时补充物资,保证抢险救灾活动顺利进行;三是维持灾区的秩序,稳定灾区的民心;四是适时供应物资毕业论文怎么写,帮助灾区重建。由此可见,应急物流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涉及到政府部门、军队、社会团体等不同的系统,也涉及到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不同物流环节,还涉及到人才、技术、信息、法规、资金等不同的组成部分。

二.构建健全的应急物流系统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虽然应急物流系统得到政府的重视,各级政府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越来越成熟,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给与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发展一定的支持,但对比国外应急物流的成功经验,存在信息不畅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方面均存在改进的空间,可以更好地吸取国外成功经验,完善应急物流系统。

1.应急物流系统中的政府管理和社会资源的不协调

社会救援力量如民兵组织等,和红十字会、志愿者、物流协会等社会团体的重要性在几次重大的突发事件中日益突出,对政府应急物流管理进行有效的补充,但也暴露了我国应急物流组织方面的不足,如社会团体筹集的救灾物资找不到发放的渠道,志愿者们热情而盲目地进行救援却帮倒忙等,不仅影响救援进度,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也暴露出政府管理和社会资源的不协调问题。

2.应急物流信息不流畅,缺乏共享机制

信息流的流畅是应急物流有效运作的基础[2]。在我国目前的应急处置过程中,信息系统的管理存在许多问题,缺乏统一的应急物流信息共享机制,各个城市的应急指挥平台也不能进行信息共享,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收集和处理机制不完善,影响政府做出科学、果断的决策小论文。而信息透明度低,信息杂乱,虚假信息和谣言等问题,严重影响灾区民众情绪的稳定,影响救援工作的开展。

3.现行的应急物流保障机制不健全

完整的应急物流保障系统包括基础设施保障、法律制度保障和应急物流人才。我国现行的应急物流保障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骨干运输通道、铁路网络和民航支线的存在支持能力不足,衔接度不够等问题;第二方面,虽然有统一的指挥,使得物流运作过程更加紧凑,确保了应急物资的迅速到位,但缺乏权威性的应急物流法律法规和政策下的应急物流保障机制,容易出现秩序紊乱,导致了成本高、效率低的结果。

4.应急物资储备不合理

应急物资是应付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物质基础与基本保障条件。目前,我国应急物资储备出现如下问题:一是救灾储备中心布局不合理,自唐山大地震之后建立的救灾储备中心大部分分布在中东部毕业论文怎么写,根据物流合理化的角度来看,当在中东部以外区域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难以做出快速响应,且仓库中救灾物资储备量少,物资品种少,多为帐篷、被子,其他如药品、粮食等较缺乏;二是救灾物资储备分散于各部门,物资供应组织协调难,物资保障成本高;三是救灾物资供需失衡,由于我国救灾物资很大一部分是应急捐赠,这样就容易出现救援初期应急物资真空,而后期物资饱和,甚至是供应过剩,浪费严重等现象。

三.完善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若干建议

一个有效的、完成的应急物流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应急物流组织系统、应急物流物资系统、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应急物流运输配送系统、应急物流保障系统和应急物流回收系统。

(一)高度重视应急物流,构建系统、协调的应急物流组织系统

国际经验表明,及时、有效地应对灾害袭击,需要建立一个全统一高效、责任分明、组织健全、运行灵活的应急物流组织系统来进行组织协调,做好分析应急物资需求、制定应急物流方案、制定协调保障计划、应急物流调度、收集物资供需信息等工作。而这个应急物流组织系统的建立和有效运作,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公共权力部门,所以必须由政府来领导和实施,在政府的机构中建立一个常设专业的应急指挥中心,整合国家、军队、地方的相关机构,建立专业应急物流指挥系统。同时引入专家辅助决策机制,通过专家参与决策活动,避免政府领导机构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候非专业的指挥所带来的不利结果,有助于决策者准确分析和判断,进而做出科学合理的指挥。

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可以组建一个类似联盟的组织,将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等可联盟之中,开展协同式配送,整合现有社会资源,实现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协调广泛的社会资源,保证应急物流的通畅、快捷、无误地进行。

(二)加强应急物流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组织管理

重大突发事件往往会造成极端恶劣的环境和作业条件,通信设施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往往遭到严重的破坏,为保证通信网络的畅通,为不影响和延误指挥控制,要适当保留和利用传统甚至是原始的通信手段,积极搭建高端与低端相结合、高科技与传统手段并举的多样化营救物流信息网络,提高应急物流信息的可靠性,保证信息的流畅。

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流,促进公共信息系统的畅通,依托政府公共信息平台毕业论文怎么写,筹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应急物流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使得各个城市的应急指挥平台能进行信息共享;将分散于各个部门的信息归整集中,使得各类信息能集中呈现,利于决策部门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并有效做出决策[3]。

建立严格的信息公开制度,将真实情况及时传达到民众,制止谣言和虚假消息的传播和蔓延,充分尊重民众的知情权,这样可以稳定民众的情绪,释放出巨大的社会力量,形成“同舟共济”的团结局面,有利于救援活动的进行。

(三)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系统建设,整合社会资源

1.转变实物储备方式,实行市场化储备和政府储备相结合。市场化储备方面,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等企业的加入,利用物流企业专业化的设备和人才的优势进行存储,势必会降低物流运行成本,提高应急物流运工作效率。政府可根据市场化对等原则,对在应急物流中用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来说,应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

政府储备方面,加强物资储备管理,对于待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应做到物资储备分布、规模及结构合理化;改善已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的基础设施设备,合理安排存储计划,优化内部结构,充分利用仓库空间,增加储备物资的种类和数量,特别是应急物流前期阶段必须使用的物资如医疗物资、防护器材等的储备量。

2.发挥市场机制,转变应急物资储备模式,实行实物储备与合同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那些不可能进行大规模储备的救援物资,如饮用水、方便面等生活用品实行动态储备,可由民政部门提前与提供主要应急物资的企业签订采购合同,一旦需要,签约企业迅速提供价廉优质的物资,这样既可以保证应急物流的需求,避免商家趁机涨价,又可以减少因储备物质的资金占用。

3.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信息数据库,实现储备信息的共享,定期汇总更新数据库信息,加强应急物资的运作和监管,实现储备库之间的联动,建立一种层次简洁、反应快捷、动态化的应急储备机制。即有利于有关部门对应急物资储备情况的了解,也有利于政府在号召捐赠物资时,明确捐赠重点毕业论文怎么写,避免出现物资供需失调的情况。

(四)建立供应链应急物流管理配送体系,提升应急物流运作能力

通过应急物流指挥中心,整合现有国内外社会资源,联合配送行业内信誉高、价格合理的大型物流企业尽心共同配送,利用企业已经建立起来的供应网络及时实现应急物资的快速配送。

(五)加强应急物流的保障系统建设

1.完善应急物流设施设备系统

应急物流设施设备系统包括具有应急物流功能的站台、码头、交通航线和路线等各种固定设施,以及运输、库存保管、装卸搬运、包装等相关设备和工具等,它构成了应急物流体系有效运作的物质基础。所以通过系统各要素进行改造与重组,使之有机融合,实现整体优化与协调发展。

(1)构建立体网络化的应急物流通道

打破常规建设思路,立足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以城市、乡镇等人口密集聚居区为节点,综合考虑运输方式的特点,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码头,车站等设施的服务保障能力,构建网络化、立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小论文。

(2)整合现有物流通道,建立应急物流“紧急通道”机制

整合现有物流通道,充分挖掘其应急功能,建立应急物流“紧急通道”机制,实现常规物流通道与应急物流通道的资源共享。一旦需要,能组织好各种应急物流方式转换节点的协调衔接,实现通道的高效率,避免出现影响通道正常运作的情况。为应急物流运输提供绿色通道,采取优化措施,简化作业程序,降低应急物流的制度成本,提高速度,使应急物资迅速通过海关、机场、铁路、地区检查站等,在制定时间内到达受灾地区。

(3)完善与应急物流通道机制相配套的设施设备

完善和建立一批设计合理、经济适用的固定设施,配备实用型便捷话应急物流设备,研究开发用于应急物流的适应时代需求的装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物流支持能力,大幅度提升应急物流的保障能力。

2.健全危机处理法律法规,保障应急物流的有序进行

当前我国的突发事件呈现频繁性、强破坏性及高度不确定性等特点,各级政府应对管理的难度加大,必须建立完善统一、协调一致的应急物流法律和制度体系,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和国家机关在突发事件中的职责范围,以及企业和公民在突发事件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完善应急物流各环节标准等政策措施。要求在灾难发生时,政府在动员相关人员和社会资源时候,能够有法可依毕业论文怎么写,有章可循,在协调上畅通无阻,在预案上有所准备。同时按照法律法规,强化地方政府在平时对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并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4]。

3.加快应急物流专业队伍的建设

应急物流专业人员系统应包括应急物流指挥决策人员、科研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使用人员等各级各类专业人员,他们是应急物流体系的中间力量。所以在专业团队建设过程中,应重视物流专业人员自身技能的巩固,提高操作执行速度,提升应变能力,培养在出现特殊情况时候能审视夺度,能灵活机动地处理并化解危机。除了物流专业队伍外,工程技术、医疗卫生、救助救援等方面的人员也是应急行动中的成员,与他们有效沟通,密切配合,增强应急物流系统实施的效果。

(六)制定回收制度,完善逆向物流网络结构,

制定回收制度,将可回收利用的物资如帐篷及未发放完的应急物资,由相关部门将其回收,存储于政府各级应急储备仓库。回收后的物资统一进行清洁、维修,方便下次使用。然后根据各个应急储备仓库的库存重新进行调配补充,以此实现应急物资区域性的均衡配置,降低应急物资投入的成本,完善逆向物流网络结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注释与配套[m].1版.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2]程琦,云俊.论自然灾害营救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1)18-22

[3]许文惠,张成福.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4]薛梅,胡志娟.我国应急物流系统构建研究[J].经济论坛,2010,(7)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