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普查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8:14

土壤普查方案篇1

2、采样部位和深度:根据耕层厚度,确定采样深度,一般取样深度0-20厘米。

3、采样季节和时间:骨干农化土样采集地点及时间,尽量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土壤骨干农化样所代表的土壤区域一致,以便比较土壤养分前后的变化。土样采集时间也以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土壤骨干农化样采集时间一致。如无法查第二次土壤普查采集时间的,则统一在秋收后冬播施肥前采集。

4、采样方法、数量:农化土样采用多点混合土样采集方法,每个混合农化土样由20个样点组成。样点分布范围不少于3亩(各地可根据情况确定)。每个点的取土深度及重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和下层的比例也要相同。采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至规定的深度。采样使用不锈钢、木、竹或塑料器具。样品处理、储存等过程不要接触金属器具和橡胶制品,以防污染。

每个混合样品一般取1kg左右,如果采集样品太多,可用“四分法”弃去多余土壤。

土壤普查方案篇2

关键词:土壤养分评价;小麦种植;施肥;适宜方案;固原市原州区

中图分类号:S512.1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6-3788-03

小麦适应性强,耐寒耐旱,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是固原市原州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了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对固原市原州区土壤养分进行了测试和调查,并根据小麦生长特点和需肥量、需肥特性、土壤养分的供给水平,提出相应的麦田施肥方案,目的是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提高小麦产量的同时合理使用肥料,减小化肥用量,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降低化肥污染。

1材料与方法

1.1土样采集

根据固原市原州区土壤种类分布、土地利用现状及不同类型土壤面积、空间分布状况,利用原州区土壤、土地利用现状及行政区划等相关资料,在原州区范围内按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用“S”形取样法取10~15点为一个混合土样,用四分法分取1kg左右土样放入小布袋,采集土样945个。取土工具是不锈钢取土器,取土深度0~20cm。对所采集土样进行风干、剔除根屑、砖块等杂质。研磨过筛、分级后装袋保存备用。

1.2样品测定方法

对采集的土样进行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微量元素等养分的测定。土壤pH采用土液比1∶2.5电位法测定,土壤有机质采用油浴锅加热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1],土壤全氮采用硒粉-硫酸铜-硫酸消化-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全钾采用氢氧化钠熔融-火焰光度计法测定,土壤全磷采用氢氧化钠熔融-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有效磷采用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测定,速效钾采用常规农化分析方法[2]测定,铜、铁、锰等微量元素采用Dtpa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3]。

1.3土壤肥力评价标准

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程》规定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大量元素含量丰缺指标”(表1)[4]和“土壤微量元素有效含量标准”(表2)[5]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2结果与分析

2.1固原市原州区耕层土壤养分现状

测定结果表明,固原市原州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55~35.73g/kg,平均含量为14.44g/kg,属较缺水平;全氮含量为0.392~1.940g/kg,平均含量为0.998g/kg,属较缺水平;碱解氮为24.57~143.81mg/kg,平均含量为68.83mg/kg,属较缺水平;有效磷含量在1.84~12.26mg/kg,平均含量为5.82mg/kg,属较缺水平;速效钾含量为68.59~278.92mg/kg,平均含量为151.98mg/kg,属较丰水平;有效锌平均含量为0.768mg/kg,属缺乏水平;有效硫平均含量为11.719mg/kg,处于缺乏水平;有效铜平均含量为0.989mg/kg,属中等偏上水平;有效铁平均含量为5.017mg/kg,有效锰平均含量为11.601mg/kg,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他元素养分的平均含量分别为全磷0.759g/kg,全钾0.593g/kg。pH8.3,由此可见原州区的土壤呈微碱性。

由表3可知,在所测定的945份土样中,土壤有机质含量达较丰水平的占11.64%,中等水平的占5.29%,较缺水平的占37.57%,缺乏水平的占31.22%,极缺水平的占14.29%;碱解氮含量较丰水平的占11.64%,中等水平的占5.29%,较缺水平的占31.22%,缺乏水平的占30.69%,极缺水平的占21.16%;全氮含量较丰水平的占11.64%,中等水平的占36.51%,较缺水平的占6.35%,缺乏水平的占38.62%,极缺水平的占6.88%;有效磷含量中等水平的占6.35%,较缺水平的占57.67%,缺乏水平占5.29%,极缺水平的占30.69%;速效钾含量较缺水平的占25.93%,中等水平的占35.98%,较丰水平的占17.46%,丰富水平的占20.63%。

从表4可知,固原市原州区土壤有效铜处于丰富或中等水平,有效铁、锰处于中等或缺乏水平,有效锌、硫处于缺乏水平。

2.2小麦产量与施肥量的相关性

2.2.1小麦产量与大量元素养分施用量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一般每生产100kg小麦需要吸收纯氮3kg左右,磷(p2o5)1.0~1.5kg,钾(K2o)2.0~4.0kg,产量水平不同,生产100kg小麦所需要的三者之比例稍有差别,随着产量的提高,对氮、磷、钾吸收总量相应增加,且产量水平越低,需肥量越大,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需肥量反而降低。但钾的需要量基本不变,各产量水平下每生产100kg小麦需钾量基本相同,因此,随着小麦产量的提高,但所占比例减少,钾逐渐增大,在施肥过程中,高产耕地应适当控制氮肥,增施钾肥,其养分要求一般是有机质10~20g/kg,氮100~350mg/kg,磷(p2o5)>10mg/kg,钾(K2o)>120mg/kg。

2.2.2小麦产量与微量元素养分施用量的相关性土壤中的铁、锰、铜、锌、硫、硼、钼等微量元素对小麦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着小麦产量的高低。研究表明,不同的作物对微量元素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土壤中有效锌低于0.7mg/kg时,小麦已缺锌,在这类土壤施用锌肥,小麦增产可达到10%以上,当土壤中有效锌含量大于0.7mg/kg时,施用锌增产效果不稳定,有效锌含量大于1.0mg/kg时,施锌一般不增产;土壤中有效铁小于10mg/kg,施用铁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有效铁含量10~20mg/kg,施铁基本无效果;土壤有效锰小于5mg/kg时,施用锰肥可增产10%以上,有效锰含量5~10mg/kg时施锰一般增5%~10%,有效锰含量10~20mg/kg时施锰增产效果不稳定,有效锰含量大于20mg/kg时施锰一般不增产;土壤中有效硫含量10~16mg/kg,施用硫肥增产效果为15.4%;土壤有效硼含量小于0.2mg/kg,施用硼肥增产效果显著,有效硼含量0.2~0.5mg/kg时施硼有不同的增产效果,有效硼含量0.5~0.8mg/kg时施硼增产效果不稳定,有效硼含量大于0.8mg/kg施硼不增产;土壤有效钼含量小于0.1mg/kg时,施用钼肥增产在10%以上,有效硼含量大于0.1mg/kg时施用钼肥效果明显下降。

2.3固原市原州区小麦种植施肥方案

根据目标产量施肥配方方法[6],按照养分平衡计算公式得到固原市原州区各乡镇小麦种植施肥方案(表5)。

3小结与讨论

固原市原州区耕层土壤为碱性,养分含量整体表现为有机质、氮不足,磷、锌缺乏,硫极其缺乏,铁、锰中等偏下,钾丰富,铜基本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建议在实施固原市原州区各乡镇麦田配方施肥方案时,尽可能利用泥土、垃圾、人粪尿、畜禽粪便、作物秸秆、杂草等高温堆肥,也可采用麦类等矮秆作物高茬收割,或将玉米、豆类等作物根茬还田或秸秆沤肥还田等途径增施有机肥,在此基础上科学配施化肥,推广微肥,平衡养分,满足小麦高产优质需求。

参考文献:

[1]孙树荣,韩培义.忻府区土壤养分状况分析及其应用[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8(1):22-24.

[2]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4]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中国土壤普查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土壤普查方案篇3

山西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总站督导检查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工作

为加快推进我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项目实施,贯彻落实省站《关于开展我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项目督导工作的通知》(晋农生态发[2012]26号)要求,省站派出督导小组于11月29日~30日前往长治市和晋城市,12月4日前往晋中市,分别对三个市的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抽查了长治市襄垣县、长治郊区,晋城市泽州本文由收集整理县,晋中市榆社县。省督导小组成员包括省站资源环保科赵少婷、阎宏毅及大同市农业环保监测站马军,三个市农业环保站负责人、主要技术人员也参加了督导检查工作。

在长治市,督查组首先听取了长治市农业环保站的工作汇报,了解了全市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随后来到长治市襄垣县夏店镇范岭村,听取了襄垣县农委工作汇报后实地查看了工作人员土样采集过程,同时针对采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场给采样工作人员进行了讲解示范。接下来督导组来到长治市郊区西柏兔乡中村,检查了土壤采集工具等准备情况,在田间实地演示了土样采集整个过程,要求县农业环保站一定要认真规范采样。督察组连夜赶往晋城市,听取了晋城市环保站的工作汇报。第二日督查小组抽查了晋城市任务最大的泽州县,采样任务为1483个。督导小组前往晋城市泽州县周村镇查看了土壤样品风干场所并提出了改进意见。随后来到泽州县夏村镇,现场查看了工作人员土样采集过程,查看了现场填写表格并纠正了表格填写不规范的地方。www.133229.Com泽州县土壤样品采集过程比较规范,并有好的经验做法值得全省学习借鉴,同时任务完成进度较快,检查当日已全部完成野外采样任务。

在晋中市,督导小组前往榆社县农委听取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榆社县采样任务498个,是晋中市最多的县,目前已完成样品野外采集工作。通过现场检查土样风干场所及风干方式,发现技术人员土样风干规范操作方面存在误区,部分样品在风干过程中有交叉混淆,督导小组要求立即进行整改,重新采样,重新风干。榆社县农委表示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在一周内完成重新采样及重新风干工作。

在三个市,督查组还分别要求市、县农业部门要做好文件、数据、信息等资料的保密工作,档案及电脑管理做到专人负责,专业电脑不能联接互联网等。

土壤普查方案篇4

关键词耕地土壤;现状;酸化原因;改良措施;云南景谷

中图分类号S15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03-0250-02

1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为更好地利用耕地地力评价成果指导农业生产,发挥科技推动作用,按照《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更规范》《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和《全国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总集》的要求,把景谷县总耕地面积32158.2hm2共划分为10个等级。一级地共1712.59hm2,占总耕地面积的5.33%;二级地共1351.01hm2,占总耕地面积的4.20%;三级地共1557.64hm2,占总耕地面积的4.84%;四级地共1459.4hm2,占总耕地面积的4.54%;五级地共2171.66hm2,占总耕地面积的6.75%;六级地共4258.73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3.24%;七级地共9014.65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8.03%;八级地共5654.2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7.58%;九级地共2989.59hm2,占总耕地面积的9.3%;十级地共1988.73hm2,占总耕地面积的6.18%。评价结果表明:主要以五、六、七、八、九级为主,共有24088.83hm2,占耕地的74.91%。其中,六、七、八级有18927.58hm2,占58.86%。根据景谷县有机质提升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景谷县实施酸化土壤改良培肥技术。在酸化严重地区,集中连片实施酸化土壤改良培肥综合技术;通过项目实施,培肥地力,减轻土壤酸、碱障碍因素的影响,提高农作物产量10%左右。

2土壤pH值变化

全县耕地总面积32158.2hm2。其中,灌溉水田13075hm2,占40.66%;旱地17180.47hm2,占53.42%;水浇地1902.73hm2,占5.92%。pH值在3.3~8.2之间,平均值为5.4,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土壤检测数据比,pH值呈现下降趋势(表1)。其中:强酸土壤面积745.59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32%,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提高了0.45个百分点;酸性土壤面积20200.86hm2,占耕地总面积的62.82%,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提高了11.05个百分点;微酸性土壤面积11057.27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4.38%,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提高了1.01个百分点;中性土壤面积154.47hm2,占耕地总面积的0.48%,比第二次土壤普查降低了7.3个百分点。可见全县耕地土壤偏酸,微酸、酸性、强酸土壤比例高达99.52%。

3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

景谷县耕作土壤施肥水平低,1984年平均施尿素91.5kg/hm2、磷肥69kg/hm2、钾肥0.75kg/hm2、复合肥2.25kg/hm2、农家肥3.75t/hm2左右,不施肥面积比重大。据土壤常规分析:有机质含量高的面积均减少,尤其是大于30g/kg的耕地大幅度减少(表2)。

施用商品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通过对水稻、玉米对比试验,对景谷县5个监测点数据进行平均分析,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田土壤状况为土壤容重1.26g/cm3,有机质22.35g/kg,全氮1.43g/kg,有效磷11.91mg/kg,全磷0.58g/kg,速效钾89.46mg/kg,缓效钾189.35mg/kg,全钾13.88g/kg,pH值4.88;对照土壤状况:土壤容重1.28g/cm3,有机质21.50g/kg,全氮1.36g/kg,有效磷11.48mg/kg,全磷0.56g/kg,速效钾85.09mg/kg,缓效钾183.1mg/kg,全钾13.46g/kg,pH值4.76。施用有机肥田地与对照相比,土壤容重降低0.02g/cm3,有机质增加0.85g/kg,全氮增加0.07g/kg,有效磷增加0.43mg/kg,全磷增加0.02g/kg,速效钾增加4.37mg/kg,缓效钾增加6.25mg/kg,全钾增加0.42g/kg,pH值升高0.12,粮食产量增加5.7%。施用商品有机肥对产量的影响见表3。

4耕地土壤酸化原因

4.1施肥不合理

长期大量施用化肥,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搭配不合理,重施氮肥、轻施磷肥、忽施钾肥、少施或不施微肥现象比较突出,导致土壤中磷、钾肥不足,钙、镁、硅、硼、锌等中微量元素缺乏,造成土壤养分失衡,使pH值迅速下降[1-2]。其次农户大量施用农药、地膜残留物对耕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及对土壤造成的污染,使土壤养分流失,加大土壤酸化。耕地土壤有机肥施用量少,造成土壤理化性状差,加重土壤的酸化。

4.2土壤酸、干、瘦、薄

酸、干、瘦、薄是景谷县耕地土壤的主要障碍因素,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中低产田面积比重大,作物单产低;土壤酸化受母岩、成土母质的影响,土壤偏酸的有20946.46hm2,占总耕地65.14%。pH值4.5~5.5的酸性土壤占51.8%(1985年土壤普查),同时旱地土壤熟化程度比水稻土低,偏酸更为突出,土壤偏酸导致速效磷被铁、铝离子固定,难以被作物吸收;干、瘦、薄主要是山区多、坝子少,不注意水土保持,水土流失严重,耕层土壤的流失使土壤变瘦,导致耕地土壤肥力总体下降。

4.3耕层浅薄,土壤养分失调

耕层浅薄的有18349.39hm2,占总耕地57.06%。农户不按作物需肥规律施肥,注重氮肥、磷肥,土壤缺硼、缺钾,造成供肥比例失调,化肥浪费严重;山高坡陡,跑水跑肥,水土流失严重;只有少数小坝塘有灌溉设施,灌溉保证率不高,基本依靠雨水及田块串灌,无灌溉条件及设备。

5改良措施及途径

5.1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在传统农业平衡施肥的基础上具有现代农业标志的科学施肥新技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因缺补缺、缺多少补多少的方法,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避免滥施化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节本增效。

5.2推广种植绿肥、秸秆还田技术及间套种技术

综合开发利用有机肥资源,秸秆还田,连续3年以上使用稻草、玉米秸秆、麦秆还田。绿肥能熟化土壤,既改土又肥田;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化肥投入量,降低污染,保护耕地质量,进一步提高耕地肥力[3-4]。

5.3结合深耕增施有机肥

连续3年以上施用有机肥22.5~30.0t/hm2,对改良土壤酸、干、瘦、薄等主要障碍因素有重要意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降低土壤容重,以控氮、稳磷、增钾配微肥施用原则,降低化肥施用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5]。

5.4科学合理施肥,平衡土壤酸碱状况

因地制宜地增施硼肥,适当追施氮、磷、钾肥;深翻改土,适当加深耕作层厚度2~3cm,改善土壤结构。施用石灰等调节土壤,中和土壤酸性,结合耕翻与土壤混合,施用量750kg/hm2。施用商品有机肥和石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9%左右,pH值升高0.12,使土壤理化性状得到明显改善。

5.5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

通过新建和完善排灌渠道等工程措施,配套秸秆综合利用、平衡施肥等农艺耕作措施,将中低产田地改造为高产稳产的农田地。为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当前景谷县应推广“稳氮、补磷、补钾、补微”的施肥技术。降低化肥施用量,有效防止土壤酸化。

6参考文献

[1]云南省土壤肥料学会.云南土壤肥料与高原特色农业[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4.

[2]盛祝梅,张华,黄守营,等.农田酸化土壤改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2):223.

[3]鲁艳红,廖育林,聂军,等.我国南方红壤酸化问题及改良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15(3):148-151.

土壤普查方案篇5

关健词柑桔园;土壤现状;问题;改良措施;浙江衢州;柯城区

中图分类号S666;S15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4-0242-03

柯城区种植柑桔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浙江省的柑桔主产区。据2011年统计资料,柯城全区14个乡镇柑桔种植面积达1.13万hm2,分622个地块,柑桔产量为26.5万t,产值为3.54亿元。柑桔是柯城区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主要品种有柑、温州蜜柑、衢桔和10多个新品系的脐橙。近年来,随着农资和人工成本增加、外出务工机会增多,种桔相对效益降低,部分桔园出现了失管、半失管状态,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酸化严重,肥力下降,造成柑桔品质下降,柑农效益减少,因此加快柑桔园土壤肥力状况的调查,加强对桔园的培肥施肥技术的指导尤为重要[1-2]。

1柑桔园地土壤现状

2009―2011年衢州市土肥与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柯城区土肥与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按照国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的标准,在柯城区14个镇乡的柑桔园地共采集土壤样品671个。通过对每个土样的pH值、容重、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磷等指标进行化验分析,基本反映了柯城区柑桔园地的土壤状况。

1.1土壤有机质

调查表明,柑桔园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值为59.94g/kg,最小值为8.89g/kg,平均为21.25g/kg。从表1可以看出,土壤有机质含量≤10g/kg的占柑桔园总面积的4.2%,占总地块数的5.0%;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0~20g/kg的占柑桔园总面积的34.1%,占总地块数的40.4%;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0~30g/kg的柑桔园地,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43.9%,占总地块数的36.5%;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0~40g/kg的园地,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12.7%,占总地块数的13.7%;土壤有机质含量在40g/kg以上的柑桔园地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5.1%,占总地块数的4.5%。

1.2土壤全氮

调查表明,柑桔园地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值为3.68g/kg,最低值为0.38g/kg,平均值为1.21g/kg。从表2可以看出,土壤全氮含量≤0.5g/kg柑桔园的面积占柑桔园总面积的2.1%,占总地块数的2.1%;土壤全氮含量在0.5~1.0g/kg的柑桔园面积占柑桔园总面积的50.1%,占总地块数的49.4%;土壤全氮含量为1.0~1.5g/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28.7%,占总地块数的28.3%;土壤全氮含量为1.5~2.0g/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16.5%,占总地块数的16.9%;土壤全氮含量为2.0~2.5g/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1.1%,占总地块数的1.3%;土壤全氮含量在2.5g/kg以上的柑桔园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1.5%,占总地块数的2.1%。

1.3土壤有效磷

调查表明,柑桔园地土壤有效磷含量最大值为242.32mg/kg,最小值为2.17mg/kg,平均含量为38.26mg/kg。从表3可以看出,土壤有效磷含量≤10mg/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的10.1%,占总地块数的10.1%;土壤有效磷为10~20mg/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12.3%,占总地块数的12.2%;土壤有效磷为20~30mg/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10.9%,占总地块数的11.1%;土壤有效磷为30~40mg/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15.8%,占总地块数的15.9%;土壤有效磷为40~50mg/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18.6%,占总地块数的18.6%;土壤有效磷为50~60mg/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17.9%,占总地块数的17.4%;土壤有效磷大于60mg/kg的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14.3%,占总地块数的14.6%。

1.4土壤速效钾

调查表明,柑桔园地土壤速效钾含量最大值为384mg/kg,最小值为16mg/kg,平均含量为104mg/kg。从表4可以看出,土壤速效钾含量≤50mg/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地总面积的14.4%,占总地块数的14.5%;含量为50~100mg/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37.7%,占总地块数的37.8%;含量为100~150mg/kg柑桔园地的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22.2%,占总地块数的22.2%;含量为150~200mg/kg柑桔园地的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15.6%,占总地块数的15.8%;含量>200mg/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总面积的10.1%,占总地块数的9.8%。

1.5土壤酸碱度(pH值)

调查表明,柑桔园地土壤pH值总体呈酸性。pH值最小为3.9,最大为7.8,平均值为5.3。从表5可以看出,强酸性柑桔园地(pH值

1.6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调查表明,柑桔园地土壤交换性阳离子最高含量为26.22cmol/kg,最低含量为4.38cmol/kg,平均含量为12.27cmol/kg。从表6可以看出,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含量小于5cmol/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0.4%;含量为5~10cmol/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43.2%;含量为10~15cmol/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48.1%;含量为15~20cmol/kg的柑桔园地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7.5%;含量>20cmol/kg的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0.9%。

1.7土壤容重

调查表明,柑桔园区土壤容重最大值为1.53g/cm3,最小值为0.89g/cm3,平均值为1.19g/cm3。从表7可以看出,容重小于0.9g/cm3的柑桔园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1.0%;容重为0.9~1.0g/cm3的柑桔园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14.7%;容重为1.0~1.1g/cm3的柑桔园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21.7%;容重为1.1~1.2g/cm3的柑桔园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22.1%;容重为1.2~1.3g/cm3的柑桔园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24.4%;容重大于1.3g/cm3的柑桔园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16.1%。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土壤有机质总体含量不高

此次所取671个土样化验分析结果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有机质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目前柑桔园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比1984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有机质的平均含量(24.2g/kg)下降了2.95g/kg。就不同柑桔地块而言,有机质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最高达59.94g/kg,最低的只有8.89g/kg。有机质含量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种植业效益不好,农民长期施用化肥,有机肥施用量减少所致。

2.2土壤全氮含量有所下降

全氮平均含量从1984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平均1.45g/kg,到2011年的平均1.21g/kg,下降了19.8%。土壤全氮含量2g/kg柑桔园仅占总面积的2.6%。就不同柑桔地块而言,全氮含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最高的达3.68g/kg,最低只有0.38g/kg。

2.3土壤有效磷含量偏高

2011年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38.26mg/kg)是1984年第二次普查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含量(16.53mg/kg)的2.3倍。目前柑桔园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大于40mg/kg的柑桔园面积占柑桔园地总面积的50.8%,其中最大值达242.32mg/kg,有效磷含量高低相差很大。土壤有效磷含量有所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施肥方式的改变,普遍施用化学肥料,土壤年施入量大于其支出,历年有所累积,加之有效磷在土壤中容易被固定,流失较少所致。

2.4土壤速效钾含量差异大

柑桔园地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达384mg/kg,最低的只有16mg/kg,高低差距悬殊。土壤速效钾含量有所增加,表明第二次土壤普查后,特别是近几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部分农户比较重视钾肥的施用。

2.5土壤酸性和容重趋势加重

柑桔园地土壤pH值总体呈酸性,其中强酸性土壤(pH值

3改良措施

近几年来,由于桔农追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且有机肥施用投入劳动力太多,农民普遍只施用化肥,有机肥基本不用,导致桔园土壤养分失衡和土壤酸化等问题趋于严重。为此,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对桔园土壤进行培肥和改良,以实现柑桔产业高产化、高效化和优质化。

3.1推广测土配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的,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最基本的特征是因土因作物施肥;因缺补缺,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做到产前定肥,产中微调,技物结合。根据土壤样品检测数据及生产实践经验,衢州市土肥与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和柯城区土肥与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组织柑桔及土肥专家进行衢州市柑桔测土配方施肥论证会,确定了柯城区柑桔生产配方施肥方案。一是减量施肥。以产量45t/hm2为目标产量,全年桔园施纯n、p2o5、K2o1050kg/hm2,氮、磷、钾配比为1∶0.4∶0.8,后期根据土壤和叶片分析值调整配方。二是优化施肥配套技术。以“重施春肥,增施钙肥,补施微肥,后期根外追肥”为原则。2月底3月上旬,施纯n、p2o5、K2o配比为1∶0.4∶0.8的配方肥900kg/hm2,增施商品有机肥3.0~4.5t/hm2,撒施石灰1125kg/hm2。在5―10月根据树势,打药时添加叶面肥。三是循序渐进,分步推广。柑桔测土配方施肥首先在红砂土丘陵地带试点推广,然后在沿江柑桔带全面推广。四是加大柑桔测土配方施肥的宣传推广。重点在柑桔精品园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柑桔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中先推广,带动全区桔农全面推广应用。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仅能培肥地力,增加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而且能减少肥料成本,减轻农业面源污染,达到节本增效、保护环境的作用[1-2]。

3.2鼓励柑桔园养鸡

在柑桔园放养土鸡后,鸡粪直接撒施在桔园内,符合柑桔树的营养需求。放养了土鸡的柑桔园不需要施肥,与其他园区相比,可节约成本2025元/hm2。由于土鸡发挥了“三机”作用(除草机、除虫机和施肥机),柑桔直接降低成本7425元/hm2。柯城区奥林奇柑橘合作社橘园养鸡,1.33hm2橘园放养3000只土鸡,通过发挥土鸡的“三机”作用,园内所产的柑桔品质优良,表皮光滑,果型和口感好,销售价格提高0.2元/kg,收入达到6万元/hm2,比单一种植柑桔增加产值15450万元/hm2。同时,土鸡品质也更加优良[3-4]。

3.3实施“猪―沼―果”改良模式

柯城不仅是“柑桔之乡”,同时也是畜禽养殖的重点区。到2011年底全区生猪存栏数达15.95万头。到目前为止,全区已建50cm3以上的沼气工程320处,总容积2.2万m3,已建农村户用沼气池4770个,总容积4.77万m3。每年能产沼渣、沼液100多万t,相当于节约了普通复合肥2.52万t。为了提升柑桔品质,该区大力推广“猪―沼―果(柑桔)”生态模式,将沼液废渣肥施用作为柑桔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来抓。柯城区巨化农场养殖小区、柯城区万田乡顺路养殖场、万田乡万田村沼气集中供气示范村,推广应用沼液沼渣肥,使柚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到2.5%以上,优质果率达到85%,精品率70%以上,果实糖度提高1.0~1.5度,均增收1.5万元/hm2以上。通过该模式,既有效缓解了全区畜禽养殖发展带来的畜禽排泄物环境压力,又减少了柑桔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施用量,防止土壤恶化,保护了生态环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还推进了全区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3.4推广冬绿肥实现园地自我更新

柑桔采摘后大都无种植,如果在园地内生产冬绿肥,就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可以大大减少有机肥施用成本,实现园地自我更新。如种植紫云英、豌豆、蚕豆等豆科作物,开春后先撒施化肥,后喷除草剂,再清沟压草。

4参考文献

[1]衢州市农业局.衢州市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分析数据汇编[G].出版者不祥,1987.

[2]吴灿琮,吴立予.衢州土壤[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土壤普查方案篇6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依据;方法;作用

中图分类号:S151.9+5文献标识码:a

测土配方施肥是提高烟叶产量、品质的重要措施。只有适当调控影响烟叶生长所需主要元素的供需矛盾,才能实现烟叶供养平衡,提高烟叶产量和品质,调动烟农种植烟叶积极性,稳定烟叶种植规模和促进现代烟草农业发展。

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的必然性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提质增产增效成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期盼,而烤烟生产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受生产资料价格不断攀升,投入成本逐年加大,工费不断上涨,烟农投入不断减少,化肥用量逐年增加,有机肥、钾肥偏少等因素的制约,烟叶产量、品质受到了影响。只有积极有效地实施科学配肥,合理施肥,降低肥料投入成本,才能实现种烟效益最大化,才能促进烟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测土配方施肥的基本依据和方法

2.1技术应用原理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养分归还(补偿)学说、最小养分律、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肥料效应报酬递减律和因子综合作用律等理论为依据,以确定不同养分的施肥总量和配比为主要内容,使合理施肥与选用良种、肥水管理、种植密度、耕作制度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相结合,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施肥技术体系。

2.2方法及原则

运用地力分级和目标产量的方法,根据前茬作物种类、产量、施肥种类及数量、养分投入与吸收利用为基础,结合当地烟农施肥实践经验,选择合理的肥料品种、施肥量和养分配比,制定配方施肥方案,建立烟农施肥档案,以跟踪烟叶田间性状、产量品质及效益。

2.2.1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以有机肥为基础,增施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生物性状,提高土壤保水肥能力,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坚持多种形式的有机肥料投放,促进化肥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以降低施肥成本,改善烟叶品质。

2.2.2大、中、微量元素配合,各种营养元素的合理配合是配方施肥的重要内容。在生产实践中,实行氮、磷、钾的相互配合,并补充必须的中、微量元素,以获得高产稳产高效。

2.2.3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投入与产出相平衡,使作物与土壤、肥料所形成物质、能量实现良性循环,以减少土壤肥力消耗,提高农业再生产能力。

2.3调查内容

具体为:确定采样点所属的村组、农户和地块名称,在土壤取样的同时,调查田间基本情况,采样地块基本情况,农户前茬作物、产量、施肥情况,为科学配方施肥提供技术保障。

2.4计算方法

2.4.1名词解释:mg就是百万分之一kg,加32mg就是百万分之32kg,因为土壤中的速效氮、磷、钾的含量很微小,所以要用百万分比才能表示出来;耕层土重,通常以20cm深度计算,土重15万kg。

2.4.2例,经土壤普查分析化验结果,其土壤含速效氮80mg/kg,速效磷12mg/kg,速效钾90mg/kg,试计算其每667m2耕层土壤中氮、磷、钾各多少千克。

速效氮=150000×80/1000000=12.0kg

速效磷=150000×12/1000000=1.8kg

速效钾=150000×90/1000000=13.5kg

2.4.3据烟草资料查证,每生产100kg干烟,约从土壤中吸收氮素6kg,五氧化二磷3kg,氧化钾12kg。如亩产干烟175kg,需要补充氮、磷、钾计算方法(当年利用率三种元素均按70%计算):

需补氮1.75×6÷70/100-12=3kg

需补磷1.75×3÷70/100-1.8=5.7kg

需补钾1.75×12÷70/100-13.5=16.5kg

根据计算结果得出:生产175kg干烟需补充纯氮3kg,纯磷5.7kg,纯钾16.5kg。上等肥力氮、磷、钾比例为1∶2∶3,中等肥力为1∶1∶2-3,下等肥力为1∶1.5∶2-3,有机氮占总氮20-30%,如选用有机肥或饼肥、烟草专用肥、硫酸钾或硝酸钾,先将有机肥或饼肥所含氮、磷、钾减去,再用化肥折算补充剩余养分数量。例如,用复合肥(15∶15∶15)补充氮、磷、钾的需要量,如用三要素各含15%的复合肥,磷、钾不足部分,另用重过磷酸钙、硫酸钾肥补充。

3测土配方施肥对烟叶产量、品质、效益的作用

根据2009年省农科院土壤普查化验分析,全县累计测土配方施肥的烟田,平均产干烟193.7kg/667m2,产值2064.84元,均价10.66元/kg,上等烟占33.5%,上中等烟占89.24%;而传统施肥,每667m2平均产干烟164.07kg,产值1573.1元,均价9.59元/kg,上等烟占18.9%,上中等烟占87.9%。科学配方施肥比传统施肥增产29.63kg,产增值加491.74元,均价提高1.072元/kg,上等烟提高14.6%。累计示范的烟田,可为烟农增收639万元。

3.1田间物理性状调查比较

测土配方施肥,烟株平均株高1.42m,最大67.18cm×34.03cm,比传统施肥烟株增高0.18m,叶增长7.11cm,叶增宽2.13cm,叶数基本相同。

3.2田间长势

测土配方施肥烟株长势强,田间表现均一致,分层落黄好,烟株筒形;而传统施肥烟株田间长势不均匀,生长差异较大,脱肥现象较多。

土壤普查方案篇7

关键词:耕地地力;改良利用;合理配置

中图分类号:S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053-3

沅江市位于湘北地区,洞庭湖腹地,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12°16′-112°26′北纬28″42-29°11′之间。东西长67.67km,南北宽53.45km。总人口717950人,全市土地总面积216.18万亩(144.12千hm2)。土地构成为耕地806375亩,耕地中水田448352亩,占耕地的52.2%;旱土408024亩,占耕地的47.76%,园地3.75万亩。

1耕地地力建设与改良利用途径

耕地是世代相传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人增地减不可逆转的情况下,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对于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按照农业部颁布的耕地地力等级标准划分,目前沅江市806375亩耕地可分为7级,其中一级地46339.67亩,占5.7%;二级地150719.27亩,18.7%;三级地204679.88亩,25.4%;四级地205776.23亩,25.5%;五级地139467.04亩,17.3%;六级地33047.53亩,4.1%;七级地26345.38亩,3.3%。整体而言,沅江市耕地立地条件较好,农田基础设施较差,土壤养分丰富,耕地粮食综合生产潜力较大,按正常年景耕地地力每提高一个等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kg计算,全市的耕地地力平均仅提高一个等级,即蕴藏着8064万kg的粮食综合生产潜力,可满足现阶段21万多人的粮食的基本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为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广阔的回旋余地,在不影响粮食生产水平的前提下,为优质稻、专用稻、蔬菜、苎麻等优势作物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应该将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作为当前促进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措施常抓不懈。

根据目前沅江市耕地质量现状,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方面采取如下对策:

1.1科学制定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规划

根据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结果,沅江市共有高产田197058.94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4.3%;有中低产田(土)609316.01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5.56%。中低产田(土)类型以渍涝潜育、干旱缺水、漏水漏肥和瘠薄缺素等类型为主。其中全层潜育的青泥田4671.3亩,紫烂湖田3593.3亩;地下水位较高的青紫潮泥90149.3亩,青紫潮沙泥32817.5亩,青隔紫潮泥33117.9亩,青隔红黄泥12899.5亩;缺水缺肥的红泥土178255亩,红黄泥1602.5亩;漏水漏肥的白散泥1393.8亩,沙底紫潮泥4598.6亩,紫潮沙土59222亩,紫潮沙泥86592.1亩,其他中低产田100403.3亩。

为此,依据这次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结果,根据不同耕地的立地条件、土壤属性、土壤养分状况和农田基础设施,以及农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耕地地力建设与土壤改良利用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报市政府审批后组织实施。

1.2因地制宜,重点抓好渍涝潜育、干旱缺水和缺素培肥型等三类中低产田的改良与利用

对13.2万亩渍涝潜育型中低产田(占我市中低产田面积的28.6%),主要是结合洞庭湖综合治理,疏浚河道,降低河床,加强农田排灌设施建设,通过提高排涝降潜能力,及时排除渍水,降低地下水位,使土壤逐步脱潜。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优势作物布局规划,加强耕作制度改革,推行水旱轮作,实行平衡施肥,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状况,逐步使之成为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对18万亩干旱缺水型中低产田(土)(约占我市中低产田面积的30.0%),主要是大力推广适合我市自然地理条件和水文气候环境的节水农业综合配套技术,采取工程、农艺、生物和管理节水措施,通过完善配套蓄、引、提水设施,提高雨水贮蓄能力,通过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实行平衡施肥,扩建“土壤水库”,提高土壤吸水保水能力,通过推广湿润灌溉、秸秆(地膜)覆盖、避旱种植、生化调控等新型节水农业技术,提高农用水的利用效率。

1.3加强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技术指导与施工监理,提高投资效益

近年来,沅江市积极争取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千方百计增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特别是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中低产田造资金,但部分低改工程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规划不合理,改良措施缺乏针对性,建议政府和项目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项目技术指导、资金管理和工程质量监督,力争做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资金调度,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工监管,统一验收标准,从体制上、机制上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提高中低产田改造的科技含量,真正做到改良一片,成功一片,受益一片。

2合理配置耕地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2.1恢复发展水稻生产,大力推广稻-稻-油和稻-稻-菜耕作制

沅江市历来是湖南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广大农民有种植水稻的传统和习惯,气候和水文资源均适合双季稻栽培,因此,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恢复双季稻生产,扩大优质稻、专用稻种植面积,通过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即“三节”)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同时,要充分利用冬季温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冬季油菜和冬菜,推广稻-稻-油和稻-稻-菜耕作制,改冬闲为冬种,既改良土壤,又提高冬季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2积极稳妥地发展苎麻生产,提高苎麻种植效益

苎麻是我国的特产纤维作物和优良的纺织工业原料,我国苎麻纤维产量和纺织加工能力占世界的80-90%,在国际市场上占支配地位。而湖南是我国最大的苎麻生产加工基地,无论是苎麻科技力量、苎麻种植规模,还是苎麻纺织加工方面,在全国均占绝对优势,全国唯一的部级麻类科研机构――中国农科院麻类科学研究所就设在沅江,闻名全国的三大苎麻纺织印染厂均在湖南,其中益鑫泰生产基地(益阳市)距沅江仅41km。

沅江市是我省重要的苎麻生产基地,1986-1987年,全市苎麻面积曾发展到34.21万亩,总产4.92万吨,产值达3.57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41%,创历史最高水平。随后,受苎麻价格影响苎麻面积迅速回落,到1990年,苎麻面积下降到4.51万亩,只有1987年的13.18%。以后,随着苎麻价格回升面积逐步恢复,2000年达到15.5万亩,2002年发展到25.0万亩,占当年全省81.5万亩的30.7%,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4年省政府确定我市为全省唯一的优质苎麻建设重点市(市)。

为此,应继续发挥优势,巩固并稳步发展苎麻生产,加强苎麻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改良,增施有机肥,大力推广“湘苎三号”、“湘苎二号”等高产优质苎麻品种和苎麻平衡施肥技术,率先将中国农科院麻类作物研究所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广大麻农的苎麻种植效益,将苎麻种植面积稳定发展到30万亩左右,力争成为全国最大的苎麻生产基地。

2.3以订单农业为基础,因地制宜发展柑桔生产

柑桔本来是沅江市的传统优势产业,20世纪80年代,我市柑桔面积曾达6万多亩,但随着邵阳、石门和安化等地的温州蜜柑、湘南的脐橙和武陵碰柑的兴起,我市柑桔因品种退化、缺乏市场竞争力而逐步淡出市场,2002年我市柑桔面积降至3.75万亩。近年来,随着泰升果汁、辣妹子等龙头企业落户沅江,对柑桔的需求量速猛增长,为我市振兴柑桔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为此,应根据柑桔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柑桔品种、品质和产量的特殊需要,以销定产,在我市西南丘岗区的传统柑桔产地,通过丘岗地综合开发,恢复和发展柑桔生产,力争将柑桔面积发展到10万亩。

2.4稳定棉花种植面积,提高棉花生产效益

沅江是我省重要的棉花种植区,2000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1.6万亩。为此,应根据全省棉花产业发展规划,在2003年棉花价格突然飙升的情况下,要加强引导和宏观调控,适度控制棉花种植规模,防止农民盲目扩棉。通过加强棉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排灌条件,大力推广棉花规范化栽培技术,普及优质高产良种和平衡施肥技术,提高单产和棉花种植效益。力争将全市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

3推广作物平衡施肥,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沅江市是我省自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持续开展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工作较好的市(县)之一,1996年曾被农业部确定为平衡配套施肥项目市(县)。历经20年的农村改革与发展,由于耕地地力发生了较大变化,种植结构和作物品种频繁更替,广大农民虽然基本改变了偏施氮肥的传统施肥习惯,但由于多年来沿用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数据资料指导施肥,在农作物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方面仍蕴藏着巨大的增产增收潜力。2002年,我市化肥施用总量达164664t,其中氮肥86303t,磷肥61622t,钾肥8517t,复合肥8222t。折合纯量共计44226t,耕地亩平化肥施用量达54.85kg,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1.58kg的73.7%。为此,根据努力抓好如下工作。

3.1利用这次耕地地力调查结果,全面调整作物施肥方案

这次耕地地力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市耕地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比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普遍升高,而速效钾下降明显,pH值普遍下降。因此,必须根据这次耕地地力调查结果,以现有作物布局为基础,兼顾优势作物布局规划,在收集整理多年肥料田间试验、土壤肥力监测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耕地类型,分作物、分品种、分乡镇,提出全面的作物平衡施肥方案,在增加有机肥施用量的前提下,以减氮、控磷、增钾、补锌为重点,以市农业局或农技中心名义下发到全市各乡(镇)。并采取各种形式加以宣传,提高平衡施肥技术到位率、普及率,逐步由经验型平衡施肥向精准型平衡施肥方向发展,降低肥料生产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

3.2利用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平衡施肥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通过这次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建立沅江市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此,要利用该系统,以评价单元为基础,科学制定平衡施肥方案,最大限度地缩小平衡施肥的时空差异,通过健全土壤监测网络,开展经常性的土壤肥力与施肥效益长期定位监测,定期更新系统数据,不断提高测土平衡施肥方案的时效性和科技水平,增强针对性和可靠性。

3.3积极发展厂站联合和连锁经营的肥料营销模式,促进平衡施肥技术产业化

由于交通、能源和历史的原因,沅江市至今没有一家上规模的肥料生产企业,我市生产所需的化肥几乎全部从境外进口。土肥技术部门要利用这次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成果,以及沅江市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耕地地力与施肥效益定位监测网络体系,加强配方研制,并主动与境外肥料生产企业开展厂站联合,生产适合我市耕地土壤肥力特性和水稻、苎麻、柑桔、蔬菜等主要农作物的专用配方肥,充分发挥各乡镇农技站经销肥料的积极性,与各乡镇农技站开展专用肥连锁经营,开展“测土、配方、生产、供应、施肥技术指导”一条龙施肥技术服务,加速我市平衡施肥技术产业化,通过专用配方肥的形式将平衡施肥技术直接送到千家万户,落实到田间地头。

3.4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耕地质量监测,确保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

从这次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市已有部分蔬菜生产基地环境质量不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要求。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证广大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必须从源头抓起,即从耕地质量抓起。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耕地质量调查与环境质量评价,确认耕地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要求,才能批准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切忌盲目发展。同时,要抓紧制定无公害农产品(或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和施肥技术规范,严格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施用;在目前符合条件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要设立长期定位监测点,对耕地质量进行长期定位监测,将监测结果作为确定是否继续作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依据,对基地逐步实行年检和不定期抽查制度,防止不合理施肥、用药和其他原因造成产地环境质量恶化,影响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

4健全机制,加强耕地质量管理

4.1加强耕地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健全耕地保养管理法规

根据《农业法》、《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湖南省耕地保养管理办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有关政策,结合沅江市耕地保养管理形势,抓紧制定出台更具操作性的《沅江市耕地保养管理办法》,依法加大耕地保养管理力度,使耕地质量管理有法可依。

4.2切实加强耕地质量管理

按照《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耕地管理部门按各自的职责分工,加强耕地的保护和管理,涉及耕地质量建设,切实保护耕地,对破坏耕地质量的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理。

4.3加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管理

这次沅江市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是在五万分之一工作地图的基础上进行的,所建立的市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也只是1:50000,离发展精准农业的要求还相差甚远,要利用该系统真正做到精准施肥,还必须进行大比例尺补充调查,细化工作(评价)单元。因此,要以这次形成的沅江市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一方面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开展经常性的土壤监测,为该系统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通过定期更新基础数据,对耕地质量进行动态管理;另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大比例尺耕地土壤补充调查,进一步细化工作单元,增加耕地资源管理基础信息,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4.4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管理激励机制,增加耕地质量管理有效投入

要应对入世挑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根据《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耕地保养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耕地条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从农业发展基金或其他经费中安排耕地质量管理经费,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力争加大市级财政对耕地质量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市级农业主管部门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耕地地力建设技术指导所需业务管理经费。集中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用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采取以奖的形式,鼓励广大耕地使用者自觉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保养管理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在完善新一轮土地承包制时,要将耕地质量指标作为承包责任书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承包责任书中,明确耕地保养管理责任,细化奖惩条款,凡承包期内因不合理耕作造成耕地质量严重退化的,要依法给予严厉的经济制裁。对在耕地质量保护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参考文献

[1]谢卫国.湖南省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衡东)[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128.

[2]付玉祥.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8:3,154-155.

土壤普查方案篇8

土壤污染如何以预防为主,怎么防控土壤污染“传染”,怎么整治已经“生病”的土壤?草案开出了三大药方。

预防为主: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不均匀性和长期存在性等特点,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扩散和稀释速度极慢,土壤一旦污染,将是‘天长地久’。”环保部副部长赵英民的这段话包含一个道理:对于土壤污染,最急迫的任务就是预防和控制新的污染产生。

大面积的土壤修复治理是个世界性难题,其复杂性和投入远大于空气和水。土壤污染防治要在保护土壤的基础上,分类合理利用土地。

最紧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对于现在尚未被污染的“好土”,国家将实行优先保护,使这些未受污染的土壤能够保持良好状况。草案规定,在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不得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禁止在居民区和学校、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等单位周边新建或者改扩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

我国的土壤污染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累积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包括: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造成其周边土壤污染;农业生产活动中,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和畜禽养殖等,导致耕地土壤污染;生活垃圾、废旧家用电器、废旧电池、废旧灯管等随意丢弃,以及日常生活污水排放,造成土壤污染。

基于土壤污染的特点和我国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此次提请审议的草案单设“预防和保护”一章,对重点监管类的企业、矿产资源开发、生活垃圾和固废处置、农业面源污染等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的,作出了相应规定。

比如在与食品安全关系最为密切的农田土壤污染方面,草案提出禁止在农用地排放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含量超标的污水、污泥、清淤底泥、尾矿(渣)等;禁止在农用地施用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畜禽粪便、污水、沼渣、沼液等。

风险管控:防止污染影响生活

“土壤污染以后,真正去治理修复是非常难的,投入的成本巨大。从国际经验来看,污染预防可能只花一块钱,风险管控可能要花十块钱,在末端去治理的时候要花一百块钱。”环保部土壤环境管理司司长邱启文说,坚持预防为主,最重要的就是实行风险管控。

风险管控正是此次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坚持的一条原则,这也是“土十条”的要求之一。

邱启文说,土壤污染防治的核心是管控风险,要关注怎么切断暴露途径。他打比方说,切断暴露途径的道理和大家涂抹防晒霜防止紫外线损害是一样的,即一旦阻断隔绝暴露途径,人接触不到污染土壤,风险也就防控住了。

草案对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风险管控措施分别作出了规定。

对安全利用类耕地的风险管控措施包括进行农艺调控、替代n植等;对于污染更为严重的严格管控类农用地,要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列入禁止生产区的农用地要采取轮作休耕、退耕还林还草、禁牧休牧等措施。

眼下,城市里面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一些地方正在把原有的工矿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但这些土地是否安全,能不能开发利用?邱启文说,对于建设用地来说,应采取有效的隔离阻断措施,切断土壤污染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对于建设用地,草案规定,列入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的污染地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等有关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其作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等用地。

污染担责:谁污染,谁治理

预防、管控,都是为了治病于未萌。而受污染的土壤,就像已经生病的人。但病人并不是完全“没救”了,还可以通过修复降低风险或危害,恢复成健康、可利用的土地。只是这一般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较长的时间。

谁负责给“生病”的土壤治病?国家对土壤污染防治资金有哪些安排?

“土十条”提出,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个人要承担治理与修复的主体责任。

邱启文说,在土壤污染整治方面,并不主张盲目地“大治理、大修复”,而是重点针对拟开发建设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项目的污染地块,有序开展治理和修复。这个思路汲取了国外几十年土壤治理修复的经验和教训。

草案提出,不论是农用地还是建设用地,确实需要修复的,要由土壤污染责任人负责修复。农用地的土壤修复,土壤污染责任人无法承担修复责任的,由地方人民政府代为修复,但由此产生的费用,有权向土壤污染责任人进行追偿。

土壤普查方案篇9

关键词: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案例教学;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114-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土壤需求和开发利用的程度迅速增强,由此带来的土壤污染问题已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农药化肥的污染,直接关系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土壤污染成为限制我国农产品质量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通过对污染物的来源、性质、迁移转化与影响的研究,探讨各种防治与修复土水环境污染的途径与新技术,从而保障土壤健康、水源清洁、食品安全,促进人类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土壤污染与防治》是浙江农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限选课程,本课程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土壤污染的理论和修复防治技术,培养并提高学生观察认知土壤污染,利用土壤污染的知识和技能,满足学生服务于土壤环境保护、土壤污染治理和土壤资源合理利用的基本需求。在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教学内容不断增多,但课时数却在减少,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求;而且,太过偏重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也无法客观公正的检验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为此,本文作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对本课程的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和实践,并进行了总结。

一、科学配置课程内容体系

《土壤污染与防治》课程内容较多,教学学时数较少,因此,教师很难在课堂上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述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合理制订教学计划,科学配置课程内容体系,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根据目前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将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肥料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污水灌溉以及污染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和土壤污染修复和治理技术等章节内容设置为重点章节;而将部分章节如无机污染物中的放射性污染、稀土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中的畜禽粪便、粉煤灰污染以及工业区污染设置为学生自主学习章节。教师重点讲述课程的重点章节和课程的重点难点,其余章节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掌握。对自主学习章节,教师在课堂上只做提纲挈领的讲解,主要是学生通过自学、查阅参考资料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去理解和掌握。通过重新配置课程内容体系,不仅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有条不紊,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学生也可以从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中解放出来,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注重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将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发生在身边的污染事件和媒体报道的新闻,经过加工整理,导入课堂讲授。《土壤污染与防治》是一门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案例教学,不但让学生能够真正了解身边切切实实存在的污染问题,而且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的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听故事”中轻松学习,不再做课堂上的“低头族”。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向学生展示污染物(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来源、污染物的迁移过程,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发生在身边的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危害。例如,无机污染物中的重金属污染一节,教师通过搜集节能灯厂区土壤汞污染、农作物和瓜果蔬菜的汞含量的调查资料,以及由此带来的周边水体汞污染、水生生物体内的汞富集等问题,再结合上世纪50年生在日本熊本县水俣湾附近渔村的“水俣病”事件,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实深刻的认识汞污染及其带来的各种严重后果。此外,教师还可动员学生搜集教学案例,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案例素材的准备和整理过程,通过课堂讨论和教师讲解,将实际问题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增设课堂讨论、ppt演讲环节

教学过程中适当减少教师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课堂讨论、ppt演讲等环节。通过增设这一教学环节,我们发现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更加透彻,而且愿意主动查阅资料,了解土壤污染与防治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与老师同学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乐在其中,而不再是身处其外。教师可将同学分为几个小组,设定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肥料污染等几个主题,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搜集素材,制作ppt,拿到课堂演讲。演讲讨论环节,要求所有同学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积极对同学的演讲主题、ppt制作以及演讲技巧等方面提出问题和建议,让学生可以博采众长,完善自我。例如让学生对家乡的土壤污染状况进行调研,从污染的来源、污染的现状和污染的危害进行分析,在所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广泛搜集资料,提出修复方案,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有些学生通过调查自己家乡的小麦田的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污染概况,并通过所学知识提出了相应的修复措施和方案;有些学生调查了家乡电子垃圾拆解对当地土壤、水体和农作物产生的影响,对电子垃圾将会给自己家乡的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带来的危害表示担忧,并主动和老师同学寻求解决办法,甚至立志以后从事相关工作,为家乡的土壤环境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有些学生通过关注新闻媒体报道,了解现阶段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和防治措施,了解某市市区搭建“帐篷”覆盖农药污染土壤,某地区的“镉米”事件等;有些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研,了解了我国土壤污染修复这一行业的发展方向及其存在问题――虽然目前全国土壤修复企业有300多家,但由于受到行业政策、资金方面的限制,修复项目未能迅速增加,土壤修复所需资金量巨大,以城市发展为目的的土壤污染修复,由于修复资金可以不完全政府依赖,市场潜力较大。学生通过动手调研,动脑思考,获取土壤污染的信息,了解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污染事件,不但可以加深学生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且会增加学生保护土壤、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课堂讨论,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ppt制作技能以及资料查阅方面的能力,适应了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四、课程考核改革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课程考核的客观、公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考核方式中,《土壤污染与防治》这门课程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30%和7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平时作业和实验报告,平时作业通常是有标准答案的讲课重点,学生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因此,完成平时作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视野的开拓都没有很大提高。此外,由于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较高,学生仅通过期末考试前的突击复习也可以考出不错的成绩。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评测学习效果,考查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能力,课程的考核方式也作了相应调整:改变传统的单一固定的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课程过程考查和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评价体系中形成性考核由学生学习态度、平时作业、过程考核和实验报告四部分组成,期末考核为综合性考试。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将平时成绩在考核中的比例增加到50%,平时成绩中的平时作业不再是简单容易找到标准答案的题目,而是需要学生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资料搜集、课堂讨论和ppt制作、演讲等。此外,改革后的考核方式中,还在平时成绩中增加了过程考核这个环节,主要是了解学生对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情况。通过过程考核,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后续的教学中适当调整,完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有效扭转了传统考核方式下,学生只把功夫用在最后,仅仅依靠考前突击背诵就能取得良好成绩的现象;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了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能够综合评定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的表现,并能客观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知识点的掌握、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土壤污染与防治》课程进行内容体系配置、注重案例教学、增设课堂讨论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实践,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今后的教研活动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创新,以顺应时代潮流,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优秀人才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扬.土壤污染与防治课程教学改革与新模式的探索[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9):36-37.

[2]马闯.《土壤污染与防治》教学课程改革与探讨[J].广东化工,2013,40(251):195.

[3]秦巧燕,朱建强,周建利,武美燕.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63-265.

[4]张尚锋.《普通地质学》课程考试改革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10(31):267-168.

土壤普查方案篇10

关键词土壤肥力;现状;培肥对策;安徽广德;东亭乡

东亭乡位于广德县城东部偏南方向,与浙江省安吉县毗邻,全乡耕地面积4667hm2,其中水田1333hm2,土壤类型主要有黄红壤、潴育型水稻土、侧漂型水稻土等。其中,水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28.6%以上,中低产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60%。

1土壤肥力现状

1.1土壤肥力水平不高,养分含量不平衡

据调查,由于该乡耕地土壤成土母质原因,加之传统农业生产广种薄收,只用不养,致使养分失衡,大部分土壤处于中等和中等偏下水平位置。据统计,土壤有机质中等水平约占总面积95%,含氮占98%,速效磷占7.41%,速效钾占7.14%,速效磷五级水平占主导地位,速效钾四级和五级水平普遍,土壤有效磷较第2次土壤普查时有所提高,但土壤缺磷现象仍然较明显;同时,土壤钾素较第2次土壤普查时有所下降,缺钾素呈加重趋势。土壤肥力依然存在“少氮、缺磷、钾不足”的状况[1]。

1.2土壤障碍因素多,中低产田比重大

耕地土壤大部分处于丘陵岗地、坡地、冲谷地。台田、畈田居多。主要是有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黄泥田、白浆田等。耕地等差大,因土壤母质、土壤地形地貌、人为耕种等因素影响,土壤潜育型化、漂洗型化、淀积型化、冷浸型等障碍因素为主体中低产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60%。尤其是漂洗型的白浆土田面积占的比重大,一般海拔高度在50~150m,距村庄较远,耕作管理粗放,多为“望天田”,水源紧缺,土壤结构差,淀浆板结,持水量低。一般耕作地层厚度在12~14cm,容重1.2~1.4g/cm3,孔隙度51%,有机质含量15~20mg/kg,全氮7.50~11.64mg/kg,速效磷1~4mg/kg,速效钾50~80mg/kg。

1.3重化肥偏氮肥,施肥结构不合理

化肥施用量有增无减,只上不下,从20世纪80年代用碳铵300~450kg/hm2开始,发展到现在用复合肥1000~1500kg/hm2,加尿素450~600kg/hm2,有的甚至超过2000kg/hm2。其施肥结构不尽合理,重施化肥,偏施氮肥,大宗农作物基本上不施农家肥的现象普遍存在。农作物秸秆还田用户甚少,多数农户选在农作物成熟收获后焚烧秸秆。绿肥基本上无种植面积。耕地有机物逐年减少,土壤有机质不高,有益微生物含量相对不断下降。导致土壤耕层变浅,淀浆板结,土壤酸化,土壤结构变差[2]。

1.4复种指数高,土壤负荷加重

10多年来以稻-麦或稻-油为主要方式的耕作制度也少有变化,耕作方式单一,管理粗放,只用不养是普遍现象;又不习惯于有机肥下田,土壤有机物投入增长缓慢,土壤负荷逐年加重,肥力呈下降趋势。

2培肥对策

2.1平整规划土地,创建科技示范园区

整合资源,加大农业基础设施资本投入,改善农田基本设施条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进行田、林路、沟渠统一规划,桥涵同时配套。充分利用农闲季节,分批分期开展土地平整与培肥地力,实行格田成方,路相通、沟相连、农机作业方便,灌排自如的工程系统,实现综合治理,杜绝“过水田”与“串漫灌”,提高沟灌、轮灌,不断提高土壤产出能力、持续高效能力。

2.2广辟肥源,增施有机肥

实践证明,增施有机肥对解决耕地存在的质地变差、板结、酸化、耕层变浅等一系列问题,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东亭乡有机肥源广,数量多。一是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因复种指数高,秸秆产量也大,其有机物、氮、磷、钾等有效养分高,含量全。加大农作物秸秆还田力度,既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又可培肥地力增强农业生产持续增产的能力。二是积制农家肥。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相应养殖业的废弃物增多,大力发展沼气,既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又能利用沼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三是利用闲地杂草青棵沤肥,挖抽沟泥以及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进行高温塘肥。四是大力宣传引进商品有机肥。因为商品有机肥克服了厩肥、塘沤肥养分含量低、体积重量大、劳动效益低、强度大、无害化程度低、污染大等“三低三大”问题。

2.3优化耕作制度,轮作换茬用养结合

一是改变稻油或稻麦等传统种植方式,合理规范,发展粮肥兼用、粮草复种、粮经复种、间套混种、水旱轮作等多种形式的种植模式;二是适量发展瓜、果、菜、豆等经济作物,实行反季栽培、棚模设施栽培等高效农业,同时推广鲜食菜豆作物种植;三是推行轻简型栽培等科技含量高的新型栽培。

2.4加强地力监测,科学配方施肥

运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监控土壤的动态变化,根据土壤养分变化、作物需肥规律,制定相应的配套施肥方案[3]。针对本地多数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等养分含量为中等,而磷、钾含量偏低这一特点,在施肥措施上应按“稳氮、补磷、钾,增施农家肥”的原则,大力推广配方肥料。根据作物生长对养分的需要,选用不同作物的配方肥,并实行化肥与有机肥结合,深施与全层施结合,基肥与追肥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等施肥方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持续性[4]。具体到作物施肥措施上,建议水稻高产区(产量9000kg/hm2)可用农家肥15t/hm2左右、45%配方肥(18-12-15)375~450kg/hm2。中低产区(产量7500kg/hm2)基施有机肥不低于22.5t/hm2、45%配方肥(18-12-15)300~375kg/hm2、尿素75kg/hm2、锌肥15kg/hm2,分蘖肥施尿素150kg/hm2,肥尿素、氮化钾各30~45kg/hm2,午作上应“增氮、磷、补钾、重农家肥”。如中低产区要实现2250kg/hm2以上的油菜产量时,基肥施农家肥不低于22.5t/hm2、45%配方肥(17-14-14)300~375kg/hm2、过磷酸钙300kg/hm2、硼肥15kg/hm2,腊肥秸秆覆盖畦面3000kg/hm2左右、25%复合肥375kg/hm2左右,蕾薹肥施尿素112.5kg/hm2左右。

3参考文献

[1]张宏烈.棉田肥力状况分析及培肥措施[j].新疆农垦科技,2010(1):59-60.

[2]李浩,谢丽红,曾必荣,等.成都市耕地土壤全氮含量状况与管理对策[j].四川农业科技,2010(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