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8:19

智慧物流报告篇1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能安防,B/S

中图分类号:X9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自iBm2008年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到2010年正式提出“智慧城市”愿景,“智慧城市”在中国落地,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已经与300多个城市达成“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将建设"智慧城市"列为战略目标的城市已超过100个,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宁波、杭州、武汉等。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有600至800个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亿元。工信部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和壮大物联网产业,加快推动以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即以物联网为基础,基于数字城市之上,利用和融合更为先进的技术,通过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使物与物、人与人相互联通,形成技术集成、综合应用、高端发展的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城市,提高城市的智慧化程度。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智能安防是核心的应用之一,它的关注面和涉及面也是最大的。

政企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就是为了响应国家要求,满足政企客户的各种安防需求的高可定制性防范监控和管理系统。系统以消防设备、系统联网为手段,以防火、防盗监控为核心,整合其他相关安防系统,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有效解决安防区域内的安全保障问题。

2、系统介绍

政企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属于“安防监控”领域,它顺应当前国家建设平安和谐智慧城市的要求,以防火、防盗、监控为核心,基于物联网发展的需求、安防产品以及技术在物联网实现过程中的应用,采用GiS、定位追踪、视频智能识别、智能分析、智能检索等技术手段,通过整合消防、红外、门禁、视频、车辆定位等安防资源并统一管理和监控,建立一个全方位综合性的、满足广大政府机关和企业各种安防需求的、高可定制性的安防管理信息服务系统。

政企智能安防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多接入的数据呈现和整合分析,通过集中的视频监控、防火、防盗、车辆定位监控,统一的告警处理流程,以及完善的数据分析报表等功能,提供分析实现事件的前移,起到预警、早发现、早处理、降低风险的目的,甚至可以通过研判,提供一些预案。它的应用可达到指挥统一、反应及时、作战有效的目的,实现安防工作从“事后控制”向“事前预防”转变,从而显著提高技防水平、突出人防关键地位,有效解决安防区域内的安全保障问题,实现安防产品的智能化。

系统设计

考虑到政企客户的系统总体规模均不大,易用性、可定制性要求高,所以系统拟采用B/S架构。

(1)系统特点:

多模式架构建设;

集中式信息管理;

模块化系统结构;

全网络数据传输;

高定制系统应用;

闭环式告警处理;

专业化管理流程。

(2)系统功能:

集中的视频监控服务;

防火、防盗告警服务;

统一的告警处理和电子派单流程;

用户管理功能;

电子地图功能;

报表审计功能;

安防档案功能;

用户定制功能:人员/物品动态定位跟踪,高清视频智能分析etC。

(3)系统创新点:

在告警数据呈现时通过GiS地图进行告警定位;

告警区域提供实时视频显示功能;

可定制提供人员/物品动态定位跟踪,高清视频智能分析等功能;

车辆GpS定位功能:通过政企内司乘人员手机或车辆内置GpS模块,对车辆进行精确定位跟踪;

车辆管理功能;

车辆运行轨迹回放功能:查询车辆在指定时段内的运行线路轨迹;

车辆活动越界告警功能:设防状态下,车辆移动超过设定范围,将会触发告警。

(4)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告警准确率为100%;图像分辨率不低于352*288像素点;告警从现场发生到系统呈现的响应时间不大于10秒;视频监控能查询录像记录不少于15天,其它安保告警历史数据不少于半年;车辆GpS定位功能可以实时(5分钟内)显示车辆位置。

(5)系统功能结构:

系统的核心是“防火、防盗”,通过技术手段将管理范围内的消防、红外、门禁、视频、车辆定位进行联网监控,并统一管理。通过整合安防资源,提高技防水平、突出人防关键地位。

安防告警管理:实现安防报警的联网,核心是“消防联网”;

告警处理:实现“法规遵从”并且“高度自动化”的报警处理流程,流程的核心是人,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辅助、规范报警处理人员的动作;

用户管理:实现安防相关人员的统一管理;

报表审计:定期进行安全审计,查找安全隐患,根据数据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安防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管理。

系统采用B/S架构,架构模型如下:

系统采用先进的B/S体系架构,适应当今技术发展方向。监控终端免装客户端软件,用户通过浏览器直接浏览,不受监控地点的限制。监控终端数量不受限制,施工与维护简单。整个系统的报警数据集中到中心数据库管理维护,安全稳定可靠,后期程序升级和数据维护只需在中心进行,不再需要到各终端的现场,节省了用户的维护成本。

市场前景

在国务院2012年6月的《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提高社会管理和城市运行信息化水平,建立全面覆盖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推动城市管理信息共享,推广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快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试点示范项目,引导智慧城市建设健康发展。根据《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支持包含智能安防等9大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工程。

日前,住建部正式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即将开始试点城市申报,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将正式从蓝图走向实践。伴随着物联网应用的加深、智慧城市建设的全面展开、《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等政策的相继出台,安防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智能安防监控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领域,势必会迎来发展的春天。

广大政府机关、企业作为智慧城市的有机组成对安全防范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的需要通过计算机来辅助管理防火、防盗等安防信息,通过提升技术手段来加强安防的管理。这也为智能安防监控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结束语

随着国内城市化的进程逐步加快,暴露的城市问题也在不断增加。智能安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智慧城市领域具有重大意义。政企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可帮助政企客户以较小的投资建设具有高安全性、高可用性、高可管理性的系统,使客户可以专注于服务和业务的发展,不再为安全防范而烦恼,从而为政企客户提供有力的支持;专业化的智能安防监控系统也为及时有效的处理安防告警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智慧物流报告篇2

(讯)赛迪智库最新的《2013年中国信息化一季度形势分析与走势预测》报告称,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市场需求将取代政策引导驱动云计算物联网发展,我国信息化步入智能和移动时代。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100亿元。

该报告分析说,从当前智慧城市的建设情况来看,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城市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交融发展正在构建无所不在、物人共享的智能化城市基础设施。精准、可视、可靠、智能的城市运行管理网络将覆盖所有城市要素,并延伸到社区、家庭和个人。

截至2012年底,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965亿元,同比增135%。报告预计,今年第二季度,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将达1100亿元。而随着企业的积极投入和云计算技术的逐渐成熟,市场将成为云计算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在搜索引擎、数字内容、电子政务、中小企业信息化等应用领域云计算将取得突破性进展。据赛迪预测,我国云计算的市场规模将从2010年的167.31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174.12亿元。

报告预测,今后我国信息化发展将呈现几大特点:市场需求将取代政策引导驱动云计算物联网发展;我国物联网技术标准走在国际前列,在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领域也具有较为成熟的应用;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物联网在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领域的需求将迅速膨胀。(编选:)

智慧物流报告篇3

“下一个大未来是什么?云计算?”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Sampalmisano)向高级副总裁乔恩(Joniwata)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iBm位于纽约州约克城高地的研究中心的会议室外正细雪纷飞,时值2008年1月。“云计算⋯⋯太窄了。”乔恩表示质疑。

下一个大未来

一个月后,乔恩的小组提到了“智慧地球”。“YeS!”彭明盛兴奋地挥了挥拳头。此次会议是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个概念,但早在2000年,iBm就在为它做着准备。

“我们的星球‘不够智慧’,而‘不够智慧’会导致难以挽回的额外支出。在美国,由于电网效率低下而造成的电能损失高达总电能的67%。交通系统、零售系统、食品系统也是如此,美国的交通阻塞每年造成的损失高达780亿美元,消费品和零售行业由于供应链效率低下而造成的损失每年约为400亿美元,相当于其销售额的3.5%。”彭明盛在iBm内部研讨会中说道。

省下一分钱,就等于赚了一分钱。把这些不必要的支出降到最低,会是怎样一种情形?

描述起这个计划的前景,彭明盛带着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如果我们的星球多点智慧,让分散的哑巴网络聚在一起说话,互通有无,我们就能攻克交通堵塞和空气污染,也能够使陈旧的电网焕发新生。”

找出问题,投入百亿美元用于研发,邀请更多顾问参与,认真开展宣传活动,之后等待利润滚滚而来,这是iBm的行事方式。最著名的例子来自斯德哥尔摩,在那里的一个交通系统改造工程,在后来引起了奥巴马的关注。

斯德哥尔摩的交通规定是,对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点超出城市交通限制的车辆收取费用。iBm安装了光符识别(oCR)软件的高架摄像头,将车牌号拍下传送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进行计费。这不算什么新技术,但它让交通总流量在系统一开始实施之际就锐减35%,尾气排放减少了14%。这个案例中,iBm更多的是将现有资源、技术进行整合。这种思路很快在iBm的其他客户那里运用开来,包括诸如“智慧的”医疗、水治理、零售、食品等系统。

奥巴马的邀请

“关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投资是否有利于创造就业岗位,我们需要一份分析报告。”奥巴马政府对iBm发出了邀请。这份邀请据传来自于奥巴马政府在新闻报道中听说了彭明盛正式对外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以及斯德哥尔摩交通改造的经典案例。

彭明盛在他的报告中给出了更进一步的见解:“危机同时意味着巨大机遇,大规模刺激性投资计划的目标不应仅仅是为了创造就业机会,解决一时之需。与其激发美国原有经济活力,不如顺应未来竞争变化,提前进行经济转型布局,抢占全球下一个经济周期的竞争制高点。智慧基础架构应是美国现在创造新就业岗位,刺激经济增长的最佳途径。”

“迅速创造工作机会以及通过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这是彭明盛报告的核心思想。那么,具体如何实施呢?

答案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整合起来。

“一直以来,我们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发电厂、油井;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移动电话、路由器、宽带等。前者的特点是钢筋混凝土和电缆,后者是比特、芯片和带宽。”彭明盛在提交给奥巴马的报告中写道,然而“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事物―任何人、任何物体、任何流程或任何服务,任何组织都可以非常熟悉数字技术并与网络连接。”

智慧物流报告篇4

云计算技术具有低成本、个性化、透明化等优势,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会计领域可以较好地解决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时高复杂度、投人大等问题。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形成了云会计;实证调查证实企业对云会计的大量需求与云会计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在云会计环境中,服务提供商通过管理、整合各种资源向用户提供服务,而用户则按需使用各种形式的服务;服务的提供和使用成为核心和关键问题。   

云会计可以定义为构建于互联网上,向组织或个人提供会计核算、管理和决策服务的虚拟会计信息系统。云会计提出后,已有研究探讨了云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与收益、基于云会计的集成和实时会计、将云会计服务提供学生或其他用户学习会计知识、云会计对自身和其他相关领域的影响、与审计的关系、在高校等事业单位的应用、在线财务管理新视角、在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平台中的应用、云会计安全、云产品可靠性、在线会计、云会计资源管理、云会计服务建模等问题。为了使研究具体化,考虑到当前智慧教育的背景,本文尝试探讨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云会计实施方法问题。   

二、智慧教育的产生、发展与内涵   

1.智慧教育的产生源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在智慧城市开始崭露头角的今天,智慧教育也逐渐进人我们的视野。智慧教育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打造的集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于一体的教育信息系统,是当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境界和教育现代化追求的重要目标。高校的人才素质、技术发展水平和应用创新能力等为智慧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使得高校成为智慧教育的先行者、倡导者、不范者和引领者。要推行智慧教育就要实现智慧环境、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评价、智慧服务等核心要素中信息技术与教育业务的深度融合,进而提高教育利益相关者(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会公众等)的满意度。智慧教育和云会计有着共同的技术基础(如云计算等)和相同的目标(提升教学效果和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智慧教育服务实施方法可以为高校云会计实施提供借鉴。高校云会计作为智慧教育的一部分,可以从已有智慧教育中调用服务以实施高校云会计。   

2.智慧校园的建设是智慧教育发展的基础。智慧校园包括融合的网络与技术环境、智能的管理与决策支持、灵活配置的教学资源平台等九大特征。智慧校园是把感应器等设备眠人到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各种实物、场地、设备中,并且将其连接成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教学、生活与校园资源和系统的整合。在智慧校园的基础上,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教育,并对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就形成了智慧教育。智慧教育的目标在于实现各类应用、数据及、业务流程的有效整合。物联网等技术为发展智慧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3.智慧教育的内涵。最早提出智慧教育概念的i13m公司指出智慧教育的内涵是:①以学生为中心;②多样化的互动式体验;③实时统计与分析:对教学、教育资源的科学分配、集中管理、实时监测;支持利益相关者等多视角多层次的统计分析;④集成管理:对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的集成化操作和处理,对教学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对个人和群体教育信息的完整性记录和管理;⑤高度集成的资源共享,随时随地可得的优质资源。   

三、智慧教育服务的实施思路   

智慧教育的实施是当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智慧教育是通过智慧教育云平台系统,对外界需求进行智能处理,为教育管理提供资源配置、数据集成、信息管理、运行状态监控、教育质量监测等业务支持,实现教育智能决策、可视化管控、安全预警和远程督导,提升教育管理智慧化水平的过程。   

1.智慧教育服务的基础智慧教育服务的基础是智慧教育百平台系统;智慧教育百平台系统是基于教育资源基础数据库(数据从智慧校园中采集或其他渠道获取)的应用系统平台,它可以成为教育数据存储、数据运算、网络管理服务、应用服务等服务的中心和枢纽。我国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就提出了“形成百基础平台、百资源平台和百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的层级架构”。在智慧教育百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实现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数据智能服务。例如,查看教育资源配置状况,查看学校的实时运行状况(教学、管理、安全等),查看所有设备及资产的运行状况,科学评估教育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更加直观地查看学校的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应用与共享状况。从技术视角来看,要实现智慧教育服务还要实现功能智能服务。功能智能服务体现在:①智能控制。②智能诊断。③智能调节。④智能分析:智能分析关注微观层面数据处理方法,例如通过数据统i}一、横向对比、趋势分析等技术方法将数据转化为知识,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数据智能服务关注宏观层面数据结果报告,例如教育资源管理的可视化。⑤智能调度:基于智能诊断、智能分析的结果,科学调度教育资源、分配教育经费等。   

2.智慧教育服务的技术支撑和环境支持如图1智慧教育服务不意图所不,物联网、百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智慧教育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服务提供商利用它们构建、提供相关的服务。其中,物联网通过二维码、全球定位等技术,将各种教育实物、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百计算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统一采集与集中存储,实现业务流程的统一运行与监控,提升管理效率。另外,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与处理,可以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实现管理智能化。近年来,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应用大数据技术辅助教育管理工作。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利用预警系统跟踪学生餐饮消费数据,发现低于警戒值就发出短信慰问,询问学生是否需要经济上的帮助。再如,浙江大学通过对资产归纳、整理,最终}}i成权威、全面的资产数据,少十基于资产数据提供分析服务。   

如图1所不,除支撑技术之外,智慧校园还提供了其他服务支持,其中,智慧校园是教育的实时统11一与分析、集成管理、高度集成资源共享的基础。数据智能服务既可以作为提供给用户的独立服务,也可以作为功能智能服务的基础。而功能智能服务既可以是建立在智慧教育百基础上的服务,也可以是建立在数据智能服基础上的智能服务。软件即服务(智能服务)可用于实现教育的智能决策、可视化管控、安全预见和远程督导。要想实现图1所不的智慧教育服务,参考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需要进行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等工作。   

四、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云会计的实施思路   

智慧物流报告篇5

一、引言

“智慧旅游”的源自于2008年iBm公司推出的一个商业计划和项目“智慧地球”(Smarterplanet)的提出以及“智慧地球”下的“智慧城市”的实践。2011年7月11日,邵琪伟在全国旅游局长研讨班上正式提出把智慧旅游作为我国未来十年的旅游发展战略,至此拉开了全国智慧旅游建设的热潮。到2013年1月,全国共先后建立了北京、镇江、南京等33个“智慧旅游试点城市”。2011年5月17日,欧盟(europeanUnion)在其“SmaRt+”计划下提出了通过“smarttourism”为区域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创新性的服务。2011年6月30日,英国苏格兰信息学和计算机科学联盟(SiCSa)、苏格兰基金委员会、苏格兰旅游组织在英国Glasgow的SeCC科技展示会上提出了两个新举措:智慧旅游和旅游“云”计算服务。

从2011年至2013年,我国在智慧旅游学术研究兴起。大致可以基础理论研究、关系演进研究、参与者研究、实践研究、发展研究分为五个方面。虽然智慧旅游的理论研究莫衷一是,但是智慧旅游的基本特征和功能已经得到认可:智慧旅游要使用新技术来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并为游客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本文结合现有研究中提到的物联网、移动通讯、云计算、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等智慧旅游背景及京郊旅游旅游者特征,为旅游供应商和政府服务部门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二、“智慧旅游”时代的京郊旅游者特征分析

北京自2011年10月9日启动“智慧旅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2012年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一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而“京郊旅游”的概念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发展的新理念,其与智慧旅游结合是必然趋势。发展京郊智慧旅游,首先要了解智慧旅游时代京郊旅游者的特征。

(一)旅游者特征

依据北京旅游学会的2013北京旅游绿皮书京郊旅游者特征《北京旅游发展报告》,分析京郊旅游者的人口统计特征及旅游行为特征。

1.人口统计特征

《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3)对京郊游客源市场进行统计和分析,京郊游中,游客人口特征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年龄偏年轻化,青少年和中青年占到京郊旅游者的63.7%;二是游客文化程度较高,超过65%的游客文化程度在大专或以上;三是游客收入较高,其中中高收入和高收入群体占到了47%。

2.停留时间短,重游率较高

据《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3),2012年京郊游仍然以当天返回为主,占到总样本64.3%,但是,由于京郊旅游的旅游者多选在双休日于城镇郊区及周边地区进行,路程较近,所需时间短,因此京郊旅游的重游率普遍较高,并且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3.倾向于自助游、自驾游

旅游者目前主要以亲朋相约、家庭出行、单位组织为基本自助游方式,70%为自费出游。自驾车成为最主要的交通出行工具,《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3)统计:2012年京郊旅游自驾车出游的游客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达到了64.8%,,其次是长途汽车、搭乘朋友的车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出行。

4.花费最大项目依旧是餐饮

《北京旅游发展报告》(2013)统计:2012年京郊旅游中,花费最大的项目依旧是餐饮,2012年占人均花费的32%,其次是当地交通,占20.4%(见表1),娱乐花费所占比重较高。

图22012年与2011年京郊游中按交通工具的游客比重(百

分比)

(二)“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者行为特征

1.偏爱网络搜索及电子商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为4.51亿,其中,手机搜索用户数达2.91亿,使用率为69.4%,网络搜索在旅游线路查询更加偏重在第三方旅游网络平台进行(如:携程网、艺龙网等)。此外,旅游者偏爱电子商务,旅游预订等方面更加偏爱诸如“团购”之类的形式。截至2012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42亿人,团购用户数为8327万,使用率提升至14.8%,年增长率28.8%,保持相对较高的用户增长率。

2.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使用频率较高,app应用广泛

智能移动终端是利用智慧旅游资源的重要工具。2013年5月,北京手机用户已经突破3196.9万,手机移动客户端成为游客出游最主要的搜索及分享工具。手机app等应用广泛,促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把线下购物转移至线上购物,带来手机购物新的增长入口。手机团购、手机在线支付、手机网上银行三类用户在手机网民中的比例均有所提升,这三类移动应用的用户规模增速均超过了80%。2012年全国手机团购用户增长88.8%,用户规模为1947万。

3.热爱旅游分享

据《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使用社交网站的用户规模为2.75亿,较上年底提升了12.6%,增幅较快。社交网站及app的普及使得旅游者更加注重旅游分享,分享类网站使用率最高的是微博。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微博因其分享的便捷和生动性,深受旅游者的喜爱,微博的使用率占到旅游者出游时候社交分享类手机应用的91.7%。其中分享最多的信息是照片、其次是心情和位置信息。

4.旅游者消费心理更倾向体验性和真实性

在智慧旅游时代,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将更加注重旅游体验和求真方面的需求。智慧旅游时代,人们在自主性方面的要求明显提升,对价格优惠和省时省事方面要求较高。随着智慧旅游时代来临,人们更注重旅游消费的真实体验感。

三、“智慧旅游”背景下京郊旅游发展建议

京郊智慧旅游的建设应在《北京智慧旅游乡村建设规范(试行)》和《关于加快推进京郊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指导下健康发展,笔者结合智慧旅游时代京郊旅游者的特征和需求,从政府公共服务建设和旅游供应商的营销的两个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一)政府公共服务

1.实现网络覆盖和突破人才瓶颈

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以及物联网组合的“三网”是“智慧旅游”的重要技术支持,实现“智慧旅游”的首要条件是网络覆盖。但是京郊旅游因地处偏远,光纤入户率较低,无限网络覆盖不够全面,因此,政府要首先完成京郊旅游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宽带入户和无线网络覆盖。此外,京郊旅游经营者和供应商多是当地农民,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政府可技术培训,培养相关人才,突破人才瓶颈。

2.建设京郊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旅游公共信息由于存在不全面、缺乏准确度、可靠性以及更新慢等问题。政府可将现有的、分散的地方专业旅游网站、旅游官方网站以及和旅游相关的论坛、社区等高效整合起来,构成地方或区域旅游信息服务一体化的平台系统,共享区域内的旅游信息,避免出现重复或分散建设的旅游信息资源,即方便统一管理和审核,又大大减少了游客首次搜索信息的时间。

3.完善智慧搜索、个性化信息推送

在大数据时代,政府实现旅游者的智慧搜索,需要运用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对旅游者推荐的信息可以是基于该旅游者过去的旅游行为,如在网上的点击行为和消费记录等数据通过数据挖掘而形成。此外。鼓励与手机地图app企业厂商合作,将整合后的旅游信息融入手机地图,旅游者在京郊旅游时候,手机地图在实现导航、位置搜索过程的同时,还能提供京郊旅游信息的个性化推送。

4.适宜自驾游群体的交通服务

政府在主导道路建设时候要结合自驾游的需求特征,使京郊交通道路舒适便捷,并努力实现交通智慧化。建立完善高速路口的旅游交通标识牌,时刻更新报道或公布旅游景区路况、客流、停车状况等信息;借助GpS导航,提供最新信息如交通拥堵状况、停车场及车位状况、景点、酒店、餐馆、娱乐等的位置和大概信息。

(二)旅游供应商

京郊旅游的供应商包括旅游景区、旅游企业(旅行社、酒店、餐馆)、以及农家乐、休闲园区等。根据“智慧旅游”时代京郊旅游者的特征,旅游供应商可以做出满足旅游者需求的营销策略。

1.产品定位精准

据上文描述分析:京郊旅游群体偏年轻化,多为休闲一日游,自驾车群体较多,花费多在餐饮上。因此,应继续推进特色餐饮和休闲环境的打造。同时针对自驾车群体推出土特产品消费,让土特产品塞满自驾游旅游者的后备箱(魏小安2013)。

2.线上网络营销和线下网络营销相结合

目前常用的线上网络营销方式有搜索引擎、论坛、社交网络、电子邮件等,其中论坛营销、微博博客营销成本较低,与线下体验方式结合比较紧密方式。对于休闲农业这种通过体验才能鉴定的产品,必须将其营销推广的终点设在线下,即具体的园区和线路等。可以采用“网上招募+主题体验+活动分享+体验传播”模式。根据主推内容不同,组织主题体验活动,每次组织20-30人参加,每次活动体验几个精选园区。参加主题体验活动的人主要从论坛版主、博主(粉丝超过15万人)、摄影爱好者、媒体意见领袖等,每次活动影响人群至少可达100-200万人。

3.通过旅游网站建立旅游者资料库信息

旅游网站不能仅停留在“橱窗”似的展示阶段,还要向动态的、交互的方向推进,运用互联网做好客户关系的联络与管理工作。如通过互联网建立乡村旅游的“驴友”(旅友)俱乐部,“农家客人录”,“城里老表团”等乡村旅游的网络之友档案。当客户浏览网站时,网站提供一份登录表,请客户留下诸如姓名、年龄、性别、最喜欢的旅游项目、e-mail地址等信息。通过活泼多样的网上活动,联络一大批乡村旅游者。

4.注重虚拟旅游营销

旅游供应商可以与虚拟旅游企业合作,将旅游产品通过虚拟实境的三维软件系统来展示给游客,让游客体验目的地旅游,从而做出决策。虚拟旅游营销有利于提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对于旅游经营者而言,提供虚拟旅游的直接目的即是宣传其实体产品,达到促销目的。

5.提供网上电子交易

智慧物流报告篇6

智慧型图书馆这一概念在中国台湾较早使用,但似乎并无明确定义。从网上资料来看,其实质更接近于图书馆atm(一个带操作面板的书柜,读者可凭有效读者证在该设备上借还书),如果将其称为智慧型图书馆,恐怕会令人感觉名不副实。在大陆,2005年9月,东莞图书馆推出无人值守、读者自助服务的自助图书馆,实现了图书馆“365天天天开馆,24小时时时开放”的服务形态。2007年12月,东莞图书馆又推出图书馆atm。[1]这两种提法更切合实际一些。2009年iBm智慧地球概念提出后,有人受此启发,提出智慧图书馆的定义:“智慧图书馆(SmarterLibrary)就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用户和图书馆系统信息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图书馆模式。智慧图书馆=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化设备,它通过物联网来实现智慧化的服务和管理。”它的最高阶段就是各部分都由图书馆智慧化地完成,无需人工干预,达到“智慧”状态。[2]因此,智慧型图书馆,可以说是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人才智慧优势,最大化地利用信息资源,全方位地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智慧型图书馆应该有别于普通图书馆,应具备下列主要特征:

二、智慧型图书馆的特征

(一)人才密集性

与普通图书馆员工学历层次、文化素质、业务水平、职业素养总体不高相比,智慧型图书馆聚集的是敢于独立思考和富于创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在信息组织、信息服务等方面受过专业训练,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中高效率地收集、处理、组织、加工、传递、应用信息,能熟练地驾驭信息和知识;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处理能力与人本身的发明创造智慧相结合;具有独立科研能力,能开展深层次的知识服务,能生产和创造新的信息和知识。正如中山大学图书馆程焕文馆长所强调的:“图书馆员的天职就是服务;而服务的优劣则取决于图书馆员的智慧。”[3]唯有聚集大批的高素质人才,图书馆才能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二)技术先进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图书馆人才的增加,智慧型图书馆采用了更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无线射频自动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物联网技术等等。物联网相对传统互联网络,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处理等功能。因此“在图书馆中引入物联网技术,使得图书馆的应用架构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而导致图书馆所能提供的服务模式有了更为全面的发展。”[4]利用物联网技术提供的海量数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等加以分析,能够提高用户和图书馆系统信息资源互动沟通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如用户间的互动沟通(可以自动催还图书,可以有交流平台交流读书心得、书评等)、用户与图书馆的互动沟通(服务信息主动推送,有针对性地向读者推荐图书,超期提醒,智能借书,读者推荐采购图书等)、图书馆间的互动沟通(资源共享,馆际合作等)、用户与信息资源的互动沟通(评论,根据浏览习惯、借阅习惯、类似读者的借阅经历和评价主动推荐呈现等)、信息资源间的互动沟通(根据书籍类别,用户喜好列表显示等),更好地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利用RFiD技术的自助图书馆或图书馆atm将优秀人才从事务性操作和管理中解放出来,从事高附加值的知识服务。还有诸如跨媒体搜索与推理技术、主动信息服务技术、自动翻译技术等,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智慧型图书馆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在构建知识网络、提供知识服务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管理高效性

智慧型图书馆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其管理更高效。仅以RFiD技术为例,新加坡国家图书馆2002年其为世界上首座全面部署RFiD图书管理系统的图书馆,简化借还书手续,同时缩短借还书所需时间;将自动借还书机设置在读者上下班或假日经常出入的地点,读者不需要刻意到图书馆就可以借还书,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也因RFiD的应用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达到了资源利用的有效化;利用RFiD技术,实现图书财产管理的资讯化及高效化,使图书盘点工作简约而且错误率低,减少图书上架所需人力。“其具体成效,在经费上每年可节省2,800万美元;在管理上,每年可节省2,000名人力成本;借阅次数,一年由1,000万人次提升到了3,100万人次。”[5]在大陆,深圳图书馆新馆开馆后,RFiD自助借还机承担超过50%的文献借还,“到馆人数比原来增加了6-8倍,外借数量增加了5-7倍”。[6]这还没有将解放出来的人才所从事的知识服务产生的价值包括在内。智慧型图书馆管理的高效率、高效益可见一斑。(四)服务创新性普通图书馆的基本服务,以提供书刊阅读和借还为主,其咨询服务往往以解答式服务为主,课题式服务较少,多是被动地等待用户上门。传统的信息服务竞争能力主要体现在信息搜集、组织和传递方面,知识含量较少。知识服务是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等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其本质是知识创新,重点是帮助用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智慧型图书馆借鉴银行服务产业的成功经验,通过自助图书馆、图书馆atm等的推广使用,使大部分的印刷型图书流通事务由读者自助完成,同时为读者提供高附加价值的知识服务。服务模式则是“向开放型、主动型、针对型、多样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型方向转化,提供以人为本的知识服务”。[7]具体如:馆员与用户之间互动的服务模式、实时交互咨询服务模式、专用网站或主页的服务模式、动态性信息服务模式、网络协作数字咨询服务模式等。图书馆的服务产品、手段、方式、功能、效率得到不断改进。

三、智慧型图书馆的功能

如上所述,智慧型图书馆在人才、技术、管理、服务方面等存在诸多优势,这也使其承担的功能相比普通图书馆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现根据决策者、专家学者、经营管理者和大众读者等不同用户对象简要概括如下。

(一)决策支持中心

智慧型图书馆应成为政府的智囊团,政府政策决策的支持中心。智囊团(thinktank)又称“思想库”、“智库”,主要是为决策和行动进行调查研究、出谋划策,解决问题。现今各级管理者的决策已由经验型传统决策向科学型现代决策转变或正在转变,为保证决策的科学性,需要及时、精确的信息资源作为决策的参考和依据。图书馆把最新的数据和动态信息及时地提供给各级管理者,可以为他们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文献信息的支持与保障。智慧型图书馆可发挥馆藏与人才、技术的优势,积极参与信息调研,进行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交研究报告,帮各级政府制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为行政决策部门提供全局性、方向性、预测性的方案建议,也可以研究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为政府制定、完善各项方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发挥智囊团作用,以利于制定正确决策。

(二)科研服务中心

智慧型图书馆需要加强与科研部门、科研人员的联系,及时掌握科研动态、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对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网络资源进行搜集、选择、描述和组织、评价、分类、组织和有序化整理,并提供浏览、检索、导航等增值服务,更好地推动学术信息共享和为科研服务。很多科研成果都离不开图书馆,但普通图书馆员工与用户合作的科研项目并不多。智慧型图书馆人才突出,具备独立科研能力,因而可以加强与用户的合作,强强联手,共同完成科研课题。对与用户科研合作、项目开发等技术性、专业性、研究性较强的知识服务领域多加关注,能为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提供综述、述评、专题研究报告、动态分析、预测报告等服务,为确定科学研究课题和技术攻关方案等提供支持。

(三)信息咨询中心

如今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信息的竞争,公司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需要掌握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作为参考和依据,以迅速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智慧型图书馆应在充分了解信息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用户需要的专利、技术、政策法规、本行业的发展形势、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占有情况等信息,将分散的信息加以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各种网络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提炼,最终以综述、述评、资料汇编、专题文摘、调研报告等形式提供给用户,为用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进一步地,甚至可以针对公司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方案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成为企业的参谋。

(四)更便捷的学习资源中心

教育职能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之一,智慧型图书馆的教育职能进一步深化,成为更便捷的学习资源中心。一方面,自助图书馆、图书馆atm等的推广使用,为用户提供便利的自助借还书服务,使图书资料加速周转,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并在时间、空间上突破了传统图书馆服务上的限制,用户获得印刷型实体学习资料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解放出来的人才,其中一部分会从事信息技术服务工作,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得到重视和加强,向用户提供专业化的教育和培训学习课件,通过网络,用户可以非常便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各种学习资源。

(五)潜在功能

智慧型图书馆还能改变图书馆的服务面貌,赢得用户的尊重,并提升城市科技文化形象,培养城市阅读风气,提高民众文化素质,培养智慧型读者用户。

四、行政学院如何构建智慧型图书馆

(一)行政学院构建智慧型图书馆的优势

行政学院是培训公务员和培养高层次行政管理及政策研究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图书馆在构建智慧型图书馆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表现在:学院一般由政府领导人担任院长,与政府联系紧密,能够及时了解政府职能部门需求,有利于发挥图书馆的决策支持中心功能;行政学院的馆藏,具有明显“行政”特色,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有利于馆藏建设;基本上不像其他类型图书馆有成千上万的读者,而主要是以本校教职工读者为主,读者量较少,有利于强化科研服务中心功能;如果采取跳跃式发展模式,先进行服务转型试验,则不需要加大硬设施方面的投入,这样影响读者面较小,能够降低试验的风险与成本。总体而言,以行政学院构建智慧型图书馆作试点,成本较低,如果能起到试验田的作用,局部实验,逐步推广,将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二)人才队伍建设

图书馆员长期埋首于事务性工作,可能会影响工作热情,产生厌烦情绪,感到枯燥乏味,缺少认同感,丧失学习的动力与压力。行政学院进行服务转型试验,图书馆员要积极开展创造性的知识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这给图书馆员注入了学习的动力与压力,要求他们成为学习型馆员,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科学知识水平以及获取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激发智慧潜能,使他们在不同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馆员在发展中树立信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把自身的创造力用于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中,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图书馆员是形成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要素。构建知识结构合理、知识更新迅速、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馆藏资源为基础保障,为用户提供具有较高满意度的知识服务,能够显著提升智慧型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靠馆外引进,部分行政学院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制度,能够对一些高素质人才构成吸引力,吸引有志之士加入;一方面靠馆内培养,“通过为业务骨干提供事业发展平台,积极引导其从事有探索性、前瞻性的工作,通过工作岗位、研发项目、学术研究等促进队伍的成长和提高”。[8]不论是引进的人才,还是培养的人才,都必须有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要始终保持在学习状态,在工作中学习、思考,增长新知识,创造新方法,寻找新思路,以战代练,以练促战,持之以恒,使工作和学习同步提高,个人和全馆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三)组织变革

行政学院进行服务转型试验,在图书馆部门组织结构上需要相应变革,从以前的“大流通小参考”向“小流通大参考”转变,以前大量从事流通工作的人员需要转而从事其他工作,例如信息技术服务、知识服务等。因而必须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才能使馆员适应转型后的新角色、新任务,实现智慧型图书馆的目标。这离不开馆领导的大力倡导和支持,正确引导馆员积极投入到创建学习型图书馆的活动中,明确学习目标,充分调动起全体馆员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习与工作不分离,倡导馆员用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来验证、诠释、丰富自己掌握的理论,集思广益,创造知识,把个人的智慧融合成集体智慧。“形成能够迅速吸收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并在实践中应用、改善和提高,适合个人、团队、组织整体共同发展的图书馆”。

(四)馆藏建设

行政学院的馆藏,在内容上具有明显“行政”特色,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非常有利于文献采集,建立完备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同时,行政学院系统可以联合建设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开发网络资源,形成的特色资源,使服务产品从传统扩展到多元化信息。将网上繁杂无序的信息资源,根据用户的需求,广泛搜集、筛选、分析、整理,按一定的主题或专题进行分类,编制专题资料,将学科新动态、新观点及具有潜在价值、深层内涵的新信息揭示给用户,为用户提供最直接、最准确的信息资源,方便用户利用,做好网站资源导航,及时更新。加大投入整合学院的学术成果,向用户提供专业化的公务员教育和培训学习课件。各行政学院的的调研报告等科研成果也都能实现网上共享。

智慧物流报告篇7

本届智博会由三大主要活动组成,即:智慧城市展览会、智慧城市主题论坛和智慧城市主题科普知识电视大赛。

智博会展览活动在宁波国际贸易展览中心举办,包括1个智慧城市主题馆和3个三大运营商及合作伙伴展。展览面积21000平方米,设立1135个标准展位。

智博会由一个高峰论坛和四个高层论坛组成。高峰论坛主题为“智慧城市与城市现代化”,四个高层论坛分别为:智慧健康高层论坛、智慧教育高层论坛、智慧交通高层论坛和中国第四届电子服务大会。

更加关注民生服务

海内外专家们围绕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物联网、云计算等尖端技术和热点话题进行交流与探讨。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简柏特亚洲地区首席执行官汉查理,台湾新竹市副市长游建华等海内外专家、知名学者和行业精英作了30多个主题报告,论坛观众突破1700人。

从此次几场论坛的主题设置和嘉宾演讲内容看,本届智博会论坛的探讨交流更加关注民生服务。多位高峰论坛的嘉宾不约而同地都谈到了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话题。而四个高层论坛设置更多是围绕了近年来宁波重点探索实践的民生服务领域。宁波市先行试点的智慧健康保障项目被列入“智慧浙江”首批试点项目。宁波市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已建立了横向联通市级医疗卫生单位、纵向连接各县(市)区卫生局的千兆裸光纤骨干网络。网上预约挂号系统已为16家市、县级医院提供预约挂号服务,累计挂号数已达100万人次,宁波市六区实现社区医生工作站预约挂号全覆盖。全市已建立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500万份,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评审成为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智慧教育进展迅速,全市已经实现所有普通教室配备多媒体,所有学校均建有校园网,并架设了一条带宽1G、贯通全市教育系统的信息高速公路。由两岸合作共同打造的宁波首个智慧学校——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已经完成“智慧化”改造,并在新学期投入使用。

智慧交通已被列入试点,宁波市人民政府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框架性协议,共建智慧交通体系。

恰如高峰论坛主持人中国信息化杂志社社长兼总编李新社总结所言:智慧城市建设关系到千百万老百姓的生活,也关系到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服务、创新和发展。

据悉,第二届智博会后,中国工程院智能城市研究中德研讨会暨“中国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战略研究”第二次项目组工作会议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若干关键问题研究》课题中期报告暨专家咨询会还将相继在宁波市召开,相信这些重量级的智囊齐聚宁波,必将碰撞出新的火花,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指导和支撑。

智慧城市交流合作结硕果

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奇曾指出,要真正把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产业培育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开发一个系统,引进一个团队,推出一批产品,培育一个产业,发挥好智慧城市引领作用,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升级。在本届智博会上,宁波市与航天科工、中电科技、中兴通讯、东软集团、塔塔等合作方的23个项目集中签约,内容涉及物联网、云计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相关领域,总金额达90.9亿元。

23个签约项目主要包括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项目、绿色云计算数据中心、中国移动鄞州智慧应用数据中心、智慧交通合作项目、下一代物联网示范应用“智慧农业”、中电科技集团宁波海洋电子研究院、巅峰集团软件与服务外包、智慧交通视频视觉分析及应用项目、高富诺智慧城市软件研发基地综合配套产业园、宁波中科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项目、宁波软件业创业投资基金等。

其中不少项目都涉及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应用体系。如航天科工将在信息安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等领域积极协助宁波市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中兴通讯、东软集团将参与宁波市智慧交通项目建设,塔塔信息技术(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将参与宁波市智慧教育项目建设等。

此外,高富诺智慧城市软件研发基地综合配套产业园将建成为宁波智慧城市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的配套城市综合体,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

“智慧达人”民间涌现

9月9日下午,宁波电视台一号演播厅迎来了一场“酣战”。第二届智博会三大活动之一的“智慧改变生活”科普主题知识大赛决赛在这里举行。经过初赛、复赛脱颖而出的10位城市“智慧达人”经过新颖有趣的攻守擂大战,决出了最后的胜利者。

在本届智博会上,市民们也在会展中心的各个展馆流连往返,观摩、体验各种先进的信息科技给日常生活各方面带来的变化。此次智博会上,不少展示的新技术都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智慧社区医院、智能家居、数字互动教室等,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工作、生活、学习各方面的“智慧”因子。市智慧办主任谢月娣表示,智博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不仅在于其能促进、推动一些专业的展示、交流与合作,还在于其是一个很好的普及平台,吸引普通百姓的关注和参与。希望通过智博会能进一步营造起全体市民关注智慧城市、共建智慧城市、共享智慧成果的良好氛围。

“不落幕的智博会”还将继续

短短三天的智博会落幕了,但是智慧城市的成果展示还将继续。宁波市智慧办与运营商合作建设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成果展示厅,打造永不落幕的“智博会”。目前,与宁波联通合作的首个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成果常年展示厅已经建成开放。展示厅按照社会管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四大主题,集中了宁波市智慧城市十大应用体系建设的阶段性成果,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及高清拼接大屏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实时动态地展示了首批关乎城市发展、民生、经济等方方面面的30余个信息化智慧应用。此后,还将根据宁波市的建设情况不断动态更新新成果的展示。

智慧物流报告篇8

4月12日天津市滨海新区《智慧滨海建设中期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并全面启动建设。按照《方案》,滨海新区将紧紧围绕“智慧政府、智慧城管、智慧经济、智慧民生”四大智慧工程开展“4211”体系建设。

4月15日浙江省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正式启用。这是国内首家智慧城管中心。

4月16日总投资60亿元的山西省云计算产业园区正式开工建设。

4月18日农业部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署《共同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多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4月19日西安市与北京、杭州、武汉、宁波共同入选中国工程院确立的“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名单。

4月19日由我国提交的《信息技术支持智能传感器网络协同信息处理的服务和接口规范》获得国际传感器网络工作组(wG7)的认可,这项提案有望于2012年年底成为正式国际标准。

4月20日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百度、用友、中国联通、龙湖地产、tCL、联想、阿里巴巴、腾讯、北京大学共同发起的中国云产业联盟(简称“云联盟”)在北京宣告成立。

4月20日江苏省宿州市智慧云计算产业园开工仪式隆重举行,江苏省副省长黄海嵩宣布产业园开工并挥锹奠基。

4月24日南京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启动仪式在江宁开发区举行,南京云计算中心、中国科学院数据云东南节点暨江宁开发区云数据中心同时揭牌。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中国电信南京云计算产业园、江苏集群云计算研发中心两个云项目分别与该开发区正式签约。

4月25日2012(第三届)中国物联网大会在京召开。大会以国际合作与应用实践为主线,以技术交流和产业互动为出发点,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地方政府、企业高层、科研院所等近2000名与会者共同分享世界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产业应用现状及趋势前瞻。

4月2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公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中国将推进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应用,完善食品生产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构建质量安全、绿色生态、供给充足的中国特色现代食品工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智慧物流报告篇9

2015年回顾

智慧城市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点评:移动互联网将“人”与公共服务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全面连接,将带动和促进交通、医疗、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对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提升均等服务水平、实现信息普惠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互联网巨头们利用自身的云计算、数据挖掘、社交网络等技术优势,布局智慧城市成功后,将拥有大量的场景资源,能吸引更多用户。如何利用现有业务的竞争优势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构建完整的生态体系,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布局智慧城市的核心。

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2015年4月7日,住建部与科技部联合了《关于公布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试点名单的通知》,确定了北京市门头沟区等84个城市(区、县、镇)为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新增试点,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等13个城市(区、县)为扩大范围试点。

点评:截至目前,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已接近300个。从城市层面来看,第三批试点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认识更趋于理性和成熟,同时国家部委也更加重视智慧城市的深入推进和落地。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和铺开,“智慧城镇集群”将成为下一步发展规划的重点。未来的建设中,地方政府需要重点解决的是投融资模式的探索,产业布局的合理化,以及如何让智慧城市建设更贴近老百姓等问题。

国际标准领域进一步赢得话语权

2015年6月8日―12日,iSo/tC268SC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计量分技术委员会上,中国专家组提案的新工作组“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共享与模型(aHG3)”获得通过。2015年10月25日―31日,iSo/ieCJtC1第30次全会在中国召开,一致通过了成立智慧城市工作组的决议,并任命中国专家担任召集人与秘书。在国际电工委员会智慧城市系统评估组(ieCSeG1)推进的2016年智慧城市SyC工作组(群)成立工作中,中国担任副主席,并在8个工作组中担任6个工作组的召集人。

点评:这些工作标志着中国在智慧城市领域的标准化研究进一步赢得国际话语权。国家标准委要求,应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国际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iSo、ieC、JtC1、itU-t的智慧城市标准化推进工作,提升中国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加强与国外标准化机构的合作,推进中外城市间标准化的合作交流,共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国务院在《关于落实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中提出,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更多领域。

点评: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大量的社会资金希望进入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引进社会资本,探索ppp模式,是很多地方政府在规划和实践的模式。如何使政府资源得到最好的应用,是ppp模式运营的关键之一。在实践过程中,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银川、崇州、合肥高新区等地的SpV(特许经营权)、SpC(特殊目的公司)已经开始运作,效果良好。

大数据助力智慧城市

2015年9月10日,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表示,工信部正在制定《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支持大数据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提升大产业支撑能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点评:大数据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互联网、大数据不仅可以帮助迅速复制特定的复杂解决方案,还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更有效地解决能源、交通等问题。如崇州市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将大数据作为产业来发展,就是一个亮点。

标准评价体系逐步建立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标准技术报告》中文版于2015年7月正式发行,这是iSo第一个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国际标准文件,其中对中国佛山乐从镇、宁波镇海区、沈阳浑南新区、辽源市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和思路进行了介绍。11月,国家标准委联合中央网信办及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

点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标准技术报告》对当前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相关计量工作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全球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与标准制定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及应用实施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到2017年,完成智慧城市总体、支撑技术与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与宜居、管理与服务、产业与经济、安全与保障7个大类20项急需标准的制订工作,到2020年累计完成50项左右的标准。2015起至2016年同步开展整体指标及成熟领域分项指标试评价工作,到2018年初步建立我国智慧城市整体评价指标体系,到2020年实现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实施和应用。

2016年展望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指出,支持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和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综合来看,智慧城市行业有望在“十三五”期间迎来爆发性增长。

“一带一路”迈向国际化

点评: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如中兴通信、华为、软通动力、中城科技等企业均已经开始国际化智慧城市布局,把中国的实践经验带向国际。

“一城一策”发展城镇群

点评:国家加大了对城镇群的规划与布局,也应更加关注大范围的省级、区域级的智慧城市(镇)群的建设,在城市能源、供水、交通、通讯、人员、技术、资金、信息的共建与交流上,智慧城市之间的竞争与博弈,区域人才、资金、产业间的竞争与协调必定存在。就产业来说,已经开展的区、县级智慧城市项目,应谋划更大区域的互联互通。

智慧物流报告篇10

更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3月30日,青岛市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下称电政信息办)软件处程超在机房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莱西市资源中心指示点竟然通过云端飘到了青岛市资源中心指示点上。迅速核查后,他发现怪现象是由于停电导致莱西市资源中心机房所有的设备在同一时间点重启了,因而莱西市资源中心飘到了青岛市。

仅仅1年前,程超并不能如此迅速地知道问题是出在莱西市灾备中心。那时候,青岛和莱西两市的灾备中心还没有做到互联互通,莱西的灾备机房一般情况下是不起作用的,只有青岛灾备中心出现问题,才会有人想起莱西灾备机房。这也意味着,平时根本没人知道莱西灾备机房的运行状况,一旦青岛灾备机房突发紧急情况,前者能否应急还是未知数。

让青岛和莱西两市实现了互联互通的是云计算灾备一体化平台。该平台采用“两地三中心”的模式实现:通过网络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构建了全国首例城际间直线距离达120公里的“双活”容灾云计算中心,实现对两地数据中心的资源统一调度、应用自动漂移和系统异地灾备。

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和灾备中心一体化建设只是智慧青岛建设的一个缩影。

青岛市从云计算平台和电子政务大一统的模式着手,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电政信息办副主任张艳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现在,智慧城市建设炒得非常热,很多地方都做了相关规划。而在青岛,电子政务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它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同时也会有力地促进智慧城市建设。”

青岛的智慧城市建设,以电子政务为基础正在一步步逐渐展开。

共享平台

今年,张先生决定到儿子工作的青岛市生活。他打开青岛政务网,根据提示依次选择:外地人想落户青岛——外地亲属落户青岛——投靠子女,申请程序和所需材料全部一目了然。

电子政务网站是政府部门便民利民的最直接体现。以前,电子政务各部门数据难以完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以及业务协同的工作。

现在,青岛市统一系统为实现青岛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一体化政府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事实上,青岛市电子政务起步非常早。那时候,电子政务主要是以办公自动化和决策为核心进行建设,并且在建设过程中有了健全的体制机制,电子政务按照体制机制的要求得以迅速发展。2005年,青岛开始走出自己的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之路——“四统一分管理体系”、“861”体系,以及基于其之上的三个集约化模式。

3年后,青岛电子政务建设迎来了一个大的转折。在信息化统筹会议中,电政信息办的工作明确了几点:建立全市电子政务共享平台,出台全市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的管理办法,基于前两点又制定了一个“三不”原则,即各个部门不再设立新的信息中心,不再建设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不再建设新的机房。

自此之后,青岛市各部门的业务从发展项目的审批到财政资金的投入都进行了严格把关。“那时候,电政信息办平台已经具备了云计算的模式,这是因为市里有的部门基于电政信息办底层的基础设施来做项目,有的部门则是通过电政信息办提供应用层的服务,比如办公、审批、行政处罚等。”张艳说。

不过,青岛市电子政务平台和云计算有着不同的命名,当时该平台指的是三个集约化的模式。

当然,推进共享平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彼时,信息化统筹会议规定各部门不再设立新的信息中心,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各个部门原有的信息中心大量存在,有信息中心的部门难免不太积极配合工作,张艳他们需要一一沟通克服困难。

2010年,云计算技术逐渐发展成熟,电政信息办也开始加大力度研究云计算。这时候,电政信息办主任刘惠军提出是否可以用电子政务技术实现双活的概念,真正用云计算的技术改造电政信息办后台的平台。

刘惠军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当年,电政信息办的一个下属委办局的灾备中心发生了问题,生产环节出现的故障使得灾备中心无法启动。“按照国家要求灾备中心须间隔100公里,青岛市和莱西市相连,但是传统的灾备模式有其弊端,莱西市灾备中心平时根本不用,很难确定它是否存在问题。”张艳如是说。

这一年,电政信息办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组去研究灾备中心工作。把目标定为建设一个云计算灾备一体化的中心。

不过,实现这个目标可不容易。当时在同城相聚100公里以上建设灾备中心并没有案例供张艳他们参考。电政信息办当即抽调各个业务骨干组成了4人工作组。组员们找来了国内外所有能够找到的产品,并实地进行检测、测试,按照建设需求分析所有的技术指标、工作模式等,最终才形成了一份完整的报告。

辛苦远远不止这些。虽然厂家积极主动地参与建设云计算灾备一体化中心,但是因为没有可以直接套用的成型的方案,电政信息办工作组需要不断和厂家进行交流,从厂家各种各样的说法中剥离出自己最需要的资料,再整理、分析这些资料得到最终结果。那时候工作组基本上每周都要给上级领导汇报一次分析、比对后的报告。

回忆那一年,张燕仍是百感交集。“不同厂家实现的模式不一样,厂家只讲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我们却要分析比对出这家和另外一家的不同。技术人员要抠细底层的技术,把每个技术环节全搞明白,实际上相当于我们自己做了一个方案,不过做出来还是很欣慰的。”

在竞标的厂家中,emC的技术最后胜出。不过在当时,emC的技术指标也不能完全满足电政信息办的需求。“我记得当时iBm和emC的产品能够提供这个技术,但是他们的官方网站认定的距离也不是100公里,当然,后来emC和iBm官方支持的数据都已经调整成最新的了。”

2012年9月16日,云计算灾备一体化中心正式投入运行。这是电政信息办共享平台的一个重大技术改造,“我们成功地利用云计算的技术把后台技术架构进行了全面升级。”

主打智慧物流

电子政务共享平台只是智慧青岛建设的一个缩影,通过平台建设,能有效提升政府决策水平、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及城市发展,物流是智慧青岛建设的另一个重点。

青岛福兴祥商品配送有限公司(下称福兴祥)配送中心内,采用了高位立体存储、机械化作业,仓库整体使用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物流设备,并且应用了无线网络通讯技术和RF技术,采用了电子标签拣选、语音拣选等系统,成为山东省内管理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仓储物流系统。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能否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关乎着企业能否有可持续的发展空间。”福兴祥物流公司负责人如是解释。

智能物流模式的身影同样出现在了青岛九州通现代医药物流中心(下称九州通)。该分拣中心同样采用了最先进的信息化设备,比方说自动分拣、自动输送分拣系统、货位精细管理及无线手持终端系统等。

值得一提的是,自动分拣系统可连续运行100个小时以上,每小时可分拣7000件包装商品。自动输送分拣系统总长度达1000多米,把立体仓库、五层楼层库房全部连接成一套输送分拣系统,可实现药品的自动传输、搬运、补货、出库、自动分拣等功能,大大减少了人工搬运量,提高了出库速度和准确率。

作为青岛市加快推进智能物流的两个典型项目,福兴祥和九州通着力打造的无纸化、高智能物流模式,不仅展示了青岛市物流企业加快转型发展的全新姿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智慧青岛建设的成绩。

事实上,智能物流模式不仅在物流企业中渐成气候,也成为一些物流园区和在建物流大项目中被着力推进的重要章节。

李沧天择物流园区内也开展了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目前该平台基础设施已经建成,运行后将有效引导物流企业运用国内外先进的货物分拨、电子订货、射频识别等信息软件及装备技术,提高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据青岛市交通运输委提供的资料显示:经过多年来的推动,全市物流信息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从业务系统、公共信息平台,到智能化、物联网等电子商务技术应用,已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驱动力。目前,全市近80%的大型物流企业实现了内部联网,海尔、青岛港、远洋大亚等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物流信息系统,使供应、生产、销售环节衔接紧密,物流效率和管理质量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