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管理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20:22

环保管理计划篇1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是解决影响农民健康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区坚持“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区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镇及城郊农村缺少污水处理设施和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养殖场排污设施不配套;农药和化肥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农村企业固体废物乱堆、乱倒,废水直排江河。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对改善我区农村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增强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结合新农村建设,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二、明确思路,把握农村环保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维护农民环境权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建设清洁家园、水源、田园、能源为重点,正确处理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城市环保与农村环保、主动预防与被动治理的关系,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从源头上减轻农村生态与环境的压力。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原则。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要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和监管力度,抓好农村饮水安全;规范生活垃圾处理,加大农村工业污染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加强土壤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设生态田园,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要根据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订科学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建立健全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农村环保工作。

3、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原则。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组织领导,逐项分解任务,落实工作责任。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公众参与、舆论引导的农村环保工作机制。

(三)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规模畜禽养殖废物处理率达到9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农村沼气普及率达到70%,农村能源普及率达到80%,配方施肥和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比年提高15%,生活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比年提高15%,创建优美乡镇10个,生态村和生态小区达到50个,生态家园200个,达到省级生态区标准。

三、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

(一)加大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力度。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是农村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依法保护好已划定的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加强监测和监管,坚决依法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排污口,严防工业废水、畜禽养殖污水、网箱养鱼污染饮用水源。要积极逐步治理西河、潆溪河、芦溪河、渔溪河等支流水域。要制订和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应急预案,建立预警机制,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

(二)加大农村生活污染防治力度。要利用国家大力发展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分年分批建设一批乡镇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系统。近期要规划、设计、建设好荆溪的北部新城污水处理场,城区周边村镇生活污水要纳入城市污水管网,严禁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直排河流。要在中心集镇修建垃圾中转站,近郊乡镇垃圾统一送垃圾中转站转运。逐步形成村收集、乡(镇)运转、统一处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对经济条件较差、居住分散的村社生活污水和垃圾,可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方式就地无害化处理。

(三)加大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力度。大力推进科学养殖、生态养殖,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对城市规划区和近郊乡镇的舞凤清泉坝养殖小区、新建父子桥养殖小区、华凤江天坝养殖小区实行搬迁或关停;对规划区以外的规模养殖场,要通过建设沼气池、化粪池、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等综合利用方式治理,治理不能达标的要坚决关停。已经达标的规模养殖场要加强日常管理。做好养殖场与农业生产区之间衔接,扶持壮大现代复合肥厂,形成养殖—种植—废物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加强水产养殖污染监管,全面禁止肥水、网箱养鱼,严格禁止向水库及小河流水体投放化肥、动物性饲料和有毒有害物质。大力推行生态型水产养殖,根据水体承载能力,科学确定水产养殖规模。

(四)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综合采取技术、工程措施,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严格禁止农业生产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技术,推广普及沼气能源、太阳能,引导和鼓励农民科学施肥、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行农膜回收再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加快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加大农村自然生态保护力度。大力实施生态绿化工程建设,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工程,加快沿江乡镇植树造林和5万亩工业原料林建设步伐。认真做好场镇、村组、道路绿化工作,绿化、美化小集镇、村庄和农房,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维护农村自然生态系统功能。

四、强化措施,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一)落实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制。切实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组织领导,实行统一监管、部门配合、公众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乡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要切实落实好属地管理原则,确定一名分管领导,一名环保干事专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要继续实行环保责任目标管理制度,区目标办要把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干部和部门的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强化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各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区环保局要切实加强环境执法,加大监管力度;区畜牧局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对新办养殖场,必须把环保审批作为前置条件。区农业局要加快农村沼气池建设力度。区卫生局负责乡镇卫生院医疗危险废物的监管,加强农村饮用水源特别是集中式饮用水的卫生监测,确保饮用水安全。区建设、环卫、财政、发改等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建设乡镇集镇垃圾、污水处理场。区林业、水利、国土、工商、司法和其他部门要认真履职尽责,协同抓好农村环保工作。

环保管理计划篇2

“一个目标”:就是在2009年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减排责任目标,cod净削减量800吨,so2净削减量687.5吨,完成潍坊市政府确定的减排任务。

“六大工作重点”:

(一)全力抓好减排工程。cod减排的重点在两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和鑫兴污水处理厂。要确保银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在5月份实现正常运行,日处理水量达到8.9万吨;要确保鑫兴污水处理厂在9月份实现正常运行,在线监测实现三级联网,达标排放并通过验收,日处理水量达到1.3万吨;加强对舜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的监管,确保舜河二期工程稳定负荷运行,日处理水量达到7.2万吨以上。通过以上三处工程,完成cod削减任务。对so2减排,要加强对金安热电、恒阳热电、良丰化学、泰盛化工4处炉后脱硫工程的监管,确保正常运行,实现达标排放;要抓好同路热电、龙光热电2处炉后脱硫工程的建设,确保在6月份完成工程建设,实现三级联网监控,达到稳定达标运行。

(二)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加大对我市境内的潍河、扶淇河、芦河、铁沟河等主要河流和重点区域的监控与治理,确保我市出境点潍河古县断面cod浓度枯水期不超过30mg/l,平水期不超过28mg/l,丰水期不超过26mg/l,氨氮浓度小于5mg/l,达到潍坊市政府制定的河流断面水质控制目标,保护好潍坊市区饮用水源地。加大对重点排污企业的治理力度,组织开展废水企业的全面排查,制定并实施废水处理再提高工程和限期治理计划,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围绕各项重点工作开展监督检查,把节能减排落实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第一条任务,推进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强化节能减排领导和目标管理责任制,严肃处理违反国家能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问题,对超标排污或偷排污染物等环境违法行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严厉打击。严格审批程序,从源头上控制水污染项目建设。对新建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行使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防止新污染源产生。认真抓好水源地保护工作。结合环保专项行动,对水源地周围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全面清查,对未批先建项目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环保、水利、市政、城管、建设等部门要联合开展饮用水污染源大普查,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企业项目、养殖场、饭店和其他违法建筑等污染源,沿河岸、环水库严梳细查,不放过一处污染源,并把污染源所在单位、企业和污染程度全部列出单子,制定措施,分类施治,严管重罚。

(三)集中整治大气污染。积极开展改善市区大气环境质量整治活动,以减少飘尘和二氧化硫造成的城区空气污染,给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环保、经贸、商贸、水利、建设、市政、交通、城管、公安等部门,要集中开展改善市区大气环境质量整治活动,针对旧城改造、城市拆迁、道路建设、环卫清扫产生的地面扬尘和热电燃煤、汽车尾气排放、露天烧烤等产生的飘尘和二氧化硫为重点开展专项治理。对市区内各扬尘点源、线源、面源采取防止措施,减少道路、施工、交通和生产性扬尘;禁止焚烧垃圾、落叶和露天烧烤。要抓好整治燃煤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加快热力管道建设步伐,对热力管道能够到达的地方,全部取消燃煤锅炉,使市区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85%以上。

(四)统筹城乡环保一体化。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的工作总体要求,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根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统筹城乡污染防治,对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等重点工作明确责任,下大气力,切实解决农村环境问题。要严格控制在重点流域(潍河、涓河、百尺河、芦河、铁沟河、扶淇河)、重点区域(三里庄水库、青墩水库、西莎沟水库)和生态敏感区新建规模化养殖场,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推进畜禽养殖规模化,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和废水的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农村生活垃圾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在乡镇建设压缩式垃圾中转站,集中收集后转运到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突出抓好城乡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结合新的行政区划调整,本着宜建则建、宜输则输的原则,城乡统筹,分区处理。将老城区扶淇河以东、东城项目区、密州街道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全部输入银河污水处理厂处理;将老城区扶淇河以西的城区和4个乡镇街道工业和生活污水,全部输入舜河污水处理厂处理。对其它乡镇根据工业项目发展情况,就近建设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排水管网。在抓好鑫兴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同时,相州、昌城、舜王、林家村要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密州、龙都、皇华、贾悦、枳沟的污水管网要尽快投入运行。到年底,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4.8万吨,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五)加强环保执法监管。继续加大对9家国控、省控重点企业的日查和旬查监控力度,加强对潍坊市确定的19家重点企业的监管,同时,再确定一批我市重点监控企业,从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结合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调整,加大结构性污染治理力度,突出抓好造纸、屠宰、淀粉、印染等行业的污染治理,继续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对偷排漏排等环境违法行为从严处理,凡属国家明令禁止的“土小”企业,一律关停和取缔。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环境监控网络,在9家国控省控企业已经联网的基础上,对同路热电、义昌印染等重点企业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到2009年底,把我市占污染负荷85%以上的污染源纳入在线监控,使在线监控成为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把全市环境监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六)积极争创环保模范城。对照环保模范城建设的各项指标要求,落实部门责任,稳步推进创建工作。一是切实加强“创模”目标落实情况的日常协调、汇总、督办,督促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创建目标任务,完成“创模”目标的前期工作。二是编写创模规划,邀请专家进行指导。三是积极开展各类创建活动。在皇华镇已创建为部级环境优美乡镇的基础上,昌城、辛兴、林家村、贾悦要创建部级环境优美乡镇。在白玉山子社区已创建为省级绿色社区的基础上,再创建2个省级绿色社区。在龙源、初中、龙城、辛兴4处中学已创建为省级绿色学校的基础上,再创建1处省级绿色学校。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废物排放。要继续抓好清洁生产审计审核,在有关企业建立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实现污染治理从单纯的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转变,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完成各项任务的完成

我市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非常明确,下步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要切实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把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做好环保工作,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调整结构、改善生态、拉动内需的需要,是保证老百姓基本生存环境的需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高昂的环境资源代价。当前,环保问题已成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再不认真抓、再抓不出成效,上愧天、下愧地,更对不起全市105万诸城父老和子孙后代。各级各有关部门的“一把手”,要以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切实担负起环保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在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节能降耗关系的前提下,以足够的精力调度和部署环保工作,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督查到位、落实到位。这里把丑话说在前面,到年底,谁完不成任务、拖了全市的后腿,就追究谁的责任。环保部门的同志,要挺直腰杆,严格执法,敢于碰硬,履职尽责,对当前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要果断提出措施和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环保管理计划篇3

为进一步做好2021年技术研发部衍生物的安全环保及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顺利开展工作,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坚持“安全第一、环保优先”的工作理念,提高全员安全环保意识,杜绝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员工身体健康,确保部门安全环保生产管理再上新台阶,现就2021年安全环保及职业健康管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2021年安全环保及职业健康工作管理目标

全年实现“三零、六百、一小”的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的工作目标。即:

(1)“三零”——死亡事故为零、多人中毒事故为零、重伤事故为零。

(2)“六百”——“三废”排放达标率100%、有毒有害岗位员工体检覆盖率100%、职工安全教育覆盖及持证上岗率100%、隐患整改率100%、目标责任书签订100%、应急演练100%。

(3)“一小”——轻伤率小于1%。

二、安全生产主要工作

(一)夯实安全环保管理基础,强化责任落实。

1、根据部门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完善各岗位责任制清单,对照清单进行岗位管理、考核。

2、逐级落实安全环保生产主体责任,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岗位和责任人,定期以安全奖惩的模式推进目标考核。

3、加强公司、部门、车间各种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力度。严惩“三违”行为,并通过督促、监控、有效监管来确保制度的落实,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与安全环保生产考核结合起来,通过检查考核来促进制度的落实。

(二)工艺安全管理

1、抓好车间化学品危险性信息、工艺技术信息、设备设施信息的及时更新。杜绝“三无”产品入车间,严禁不合格产品或信息不明确的各类生产性物资(原辅材料、备品备件)流入本车间,杜绝使用不合格原辅料及设备。

2、坚持召开班前、班后会,布置当班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和安全生产注意事项;落实设备设施、人员、工器具、异常状态等等现实安全要素的现场交接,按照化工生产“五交五不交”内容进行交接。

3、根据需要经常对技术手册、操作规程、工艺卡片、物料mSDS进行审核,确保保持最新版本,使其反映当前的操作工艺安全状况(包括化学品信息、工艺技术信息、主要技术设备资料和设施等的变更),确认操作规程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持续完善、更新。

4、加强岗位操作规程培训,操作规程内容要与《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aQ/t3034要求相符合。按时对操作规程进行评审和修订,每周定专人检查操作人员执行工艺指标情况。

5、加强现场联锁装置管理,确保现场联锁装置正常运行;摘除联锁要按规定进行风险分析、审批,杜绝随意摘除联锁控制。

(三)加强“两重点,一重大”安全管理。

1、加强部门危险工艺(硝化工艺)装置的自动化控制设施管理。加强危险工艺控制措施监管,特别是要加强诸如:进料控制,温度、压力监测,搅拌速率控制,降温冷却,安全泄放等控制对象监控,岗位应做好日常运行维护、巡回检查、检维修维护保养记录,确保设施有效投入与正常运行。

2、定期对危险工艺装置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检测、检验,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包含: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检测;防雷、防静电设施等),保证危险工艺紧急停车功能、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有效、可靠运行。

(四)持续开展和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原则,加强员工安全培训。

1、切实抓好新员工入职三级安全培训,做好岗位操作人员复岗、转岗安全教育培训;落实岗位应知应会技能培训,严格执行各类培训考试、考核制度;对于新入职或复岗、调岗的人员必需经过上岗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

2、坚持“立足实际、注重实用、突出实效”的原则,灵活选取培训、考核方式,对在岗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对岗位操作人员,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外,以岗位应知应会为重点,针对员工知识结构薄弱环节,加强对操作规程、安全风险辨识、事故处理、隐患排查知识以及应急技能、劳动防护用品以及防护用具佩戴和使用等的培训,提高员工实际操作技能和风险隐患排查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丰富培训内容,通过事故案例,隐患图例,事故应急演练等转变员工安全观念,使员工观念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再到“我会安全”,切实提高员工安全素养,并不断进行改进。

(五)项目管理

2021年,部门将进行硝化自动化技改项目,为此将加大建设项目技改工程的现场安全管理力度。

1、对于技改项目,在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认真履行施工现场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从严执行建设项目法律法规,从建设项目安全、环保、职业卫生、质量、进度五方面严格把关,确保部门技改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

2、按照公司《承包商管理制度》、《外来人员管理制度》规定,不断加强对承包商相关资质的审查,对外来施工人员进行进场培训,安全告知;加强外来施工人员作业过程和安全规章制度执行的监督。

(六)加强特殊作业、检维修作业管控。

1、特殊作业严格依据《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规定,对现场安全条件与预防措施进行审查确认与签发。

2、严格执行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安全管理规定,能不在现场动火的一定不在现场动火,认真进行风险分析,并严格落实隔离、置换(蒸煮)吹扫、可燃气体浓度检测等安全防范措施;条件不具备或安全措施不落实者,不批准实施作业;

3、规范填写作业票证,并按规定收集、存档。加大特殊作业现场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情况。

(七)加强应急救援管理,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1、对照GB30077-2013相关规定,配置各类安全应急设施按《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置标准》,确保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对于所属区域的应急设施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设施能正常运行。针对各装置特点,按计划定期组织预案演练、评估。

2、加强员工岗位应急技能培训,针对员工岗位工作实际,

组织开展应急知识培训,加强应急演练,提升一线员工第一时间化解险情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八)隐患排查治理

1、定期组织员工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活动、作业环境、人员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风险辨识、评估,评定风险等级,针对“重点岗位、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制定预防措施;加强隐患管理,明确隐患的各级防控责任人,落实风险防控,加强预防为主。组织岗位员工开展风险辨识学习,推进“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防范”在实际生产装置运行维护中的应用;确保员工了解本岗位各作业活动的主要危害危险因素,并能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

2、按照“一级向一级负责、一级让一级放心、一级向一级报告”的原则,实施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安全风险研判及风险管控。

3、结合《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导则》、《公司隐患分类定级清单》、《化工装置检修开停车安全条件确认清单》,完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体系,坚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

认真开展车间级、重点时段和节假日、复产复工前及日常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对排查出的隐患要按照隐患治理“五定”原则和“闭环”管理要求,分类、分级建立管理台账,并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及时落实整改,凡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在隐患治理过程中,务必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九)消防安全工作

1、部门将消防安全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提高职工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使职工掌握常用消防器材的使用、初期火灾的扑救、安全疏散的基本要领。

2、部门要继续健全各类火灾事故的预防管理,认真落实防火安全措施,严格现场动火、临时用电的作业审批、签发、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加强作业人员入厂及进场培训,提高作业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

3、认真开展生产作业现场防火巡查,及时排查、消除火灾隐患。

4、加强可燃易燃物、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等的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理。

(十)值班值守

1、要认真落实值班管理制度,检查应急装备、物资是否完好,确保应急装备、物资可靠、有效。

2、加强应急值班值守,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和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切实做到安全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3、认真落实值班干部检查要求,及时发现处理生产过程中的隐患或异常情况,确保生产安全环保运行。

二、环保工作

1、抓好生产现场管理工作,做到清洁、文明生产,创造良好的生产氛围。

认真落实公司《现场区域责任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现场定置管理标准和现场平面布置图,做到物放有序,人行有道,工作有场,实现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和秩序化。落实现场管理规定考核办法,使定置管理工作检查有方法、考核有标准、奖罚有依据,能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

2、加强设备设施日常维修、维护、保养管理,确保安全环保消防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杜绝现场的跑冒滴漏,控制“三废”的达标排放。

对所属辖区的安全环保消防设备设施落实管理责任人,建立点检记录定期进行点检,发现异常及时维护、维修;有不能正常投运情况,要层层上报,建立维修记录和投运的运行记录。

严格“三废”管理,对公司废水、废气、固废处理的设施设备,严格按规程确保正常运行,建立其设备设施的运行、保养、维修、维护、停用记录。对“三废”各环节建立完善、如实的产生、转移、处理记录。

3、执行公司“一厂一策”议案,落实重污染天气装置减负荷运行,实现减排降污。

4、切实抓好车间无组织排放的整治工作。

三、职业健康工作

1、普及职业卫生知识,使职工了解所从事的工作及工作场所中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和危害后果,掌握职业危害防范措施及防护器材的使用;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

2、加强劳动防护使用、佩戴监督检查,督促、指导劳动者

加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检查,督促员工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尽可能地杜绝和避免职业伤害事故。

3、做好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检修、维护保养、定期检测及日常监测管理工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4、配备充足、有效的防护器材、应急器材及急救药品。

5、完善现场公告栏和警示标识标牌。公布说明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职业病危害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援措施,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内容。

环保管理计划篇4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管理;发展规划;原则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

1城市规划设计目标与层次

1.1规划设计目标

从环境管理学出发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通过建立区域与城市的生态系统观念,对景观资源、环境要素和生态过程进行分析,通过跨学科多专业的研究,谋求城市地区人工与自然景观的良好融合,环境要素的合理循环、流动,资源的最优利用,建立自然环境生态化规划体系,从而达到以下目标:

(1)探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环境适宜途径,从而使环境管理、景观塑造与城市建设等方面能在一个协调机制中进行,做到环境、社会、经济的效益统一,创造可持续的人类环境。(2)重构生态链结,优化景观格局,使人居环境建设及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格局、过程相一致,塑造良好城市景观和环境质量,满足生活生产等各种要求。

1.2规划设计层次

(1)宏观层次:宏观层次主要是对区域尺度整体景观的研究,包括城市景观、城郊景观、管理景观及周围区域的天然景观等,为下一层面的不同类型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基础。宏观层次研究较多以市域或县域行政区划或城市的经济辐射范围为范围,区域层面的景观规划遵循生态内在机制,以环境格局与过程的完整连续为原则,一般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系统功能与格局所要求的空间范围而建立。(2)中观层次:中观层次研究范围包括城市建成区及周边郊区的总体景观,以城市规划区为范围,包括城市景观、城郊景观、农田、水系及山脉等。以市域景观环境格局为基础,保持市域自然环境格局在城市地区的连续性,并在城市内部进行景观环境综合建设。(3)微观层次:城市建成区是以人工设施环境为主的景观镶嵌体。这一层次以宏观与中观的环境格层为基础,通过对建成区景观的空间要素、结构、功能等进行分析,与旧城改造、新区开发相结合,增加自然要素,改善人工环境生态质量。内容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及公园等地段的景观设计。

2城市规划设计的环境管理途径

2.1建立人居环境的生态平衡机制

自古以来,人居环境建设对周围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是人类对自然环境不断占领与改造的一个过程。而区域也对城市的生态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针对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要了解其演化过程,尊重自然格局,保护对维持环境安全至关重要的因素与部分,进而认识生态环境平衡的内在机制,使城市建设地区纳入这一环境体系。一方面,人居环境的生存依赖于区域自然环境系统提供物质与能量。另一方面,健全的生态环境系统是人居环境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环境倒退形成的荒山秃岭、水土流失、局部气候恶化都对人居环境的建设与生存构成不利的影响,形成了人居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也形成了低劣的环境景观。因此,环境安全不仅是自然生态系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人居环境建设的必要条件,城市规划与建设应力图维持规划区域及城市的环境安全机制。

2.2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途径

针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环境管理适宜途径在于尽量增加城市中的自然组分,增强城市景观异质性,以平衡城市环境收支,提高环境质量,消除过多人工硬质环境的不利影响,形成景观环境综合建设模式。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生态适宜途径主要包括:

(1)进行土地环境管理规划,保护城市环境敏感区与环境战略点:确定城市建设的适宜用地与适宜利用方式,建立环境管理区,如饮用水源地、野生动物栖息地等。(2)以“开敞优先”原则进行生态绿地与开敞空间系统规划:使城市内部绿地与外界林地系统保持连续,保持大环境的生态格局在城市地区的连续与完整,同时增加城市环境的自然组分和异质性斑块。(3)建设城市生态廊道系统:包括以河流为主的蓝道和以绿化为主的绿道,保持城市内部的各种自然与人工生态流的连续。

2.3地段景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途径

针对具体的城市地段,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也应尽量提高“自然”组分在城市用地构成中的比重,进行生态适宜技术层面考虑:

(1)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地段的自然环境特点预测规划对周围的影响,制定对策。(2)进行城市绿地、公园及滨水区具体环境景观设计:结合区域与城市生态绿地系统与廊道系统,提高各种绿地的生态功能,用廊道相互连通,构成绿地网络。

3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依据的原则及主要内容

3.1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依据的原则。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理论、系统学理论等为指导,既要维护好人类生存环境,又要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根据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的内涵及目标,要作好城市园林生态规划设计,应当遵循如下原则:(1)整体优化原则;(2)协调共生原则;(3)环境敏感区保护优先原则;(4)景观地域性与文化性原则;(5)生态平衡原则;(6)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7)生态美学原则;(8)最适功能原则;(9)可持续发展原则。

3.2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城市规划设计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应结合我国城市规划中环境管理的实际情况,环境管理规划的主要方法包括城市环境的视觉景观形象设计、体现地域文化与特征、城市景观的环境生态效应的体现(包括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多样性生境、合理利用边缘效应、创造适宜大小的面积、保持种群一定的数量、城市自然景观的保护与重建、结合地域自然条件等)、达到城市环境的适宜性(安全性、可达性、舒适性)。

结语

从城市发展规划的历史上可以看出,用以指导城市发展的规划体系是一个不断补充新元素、不断调整的发展过程,多目标的规划体系已经从“社会——经济”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一环境”重心上来。如果说城市规划侧重研究人类聚居的物质形态和社会经济作用,那么城市环境管理规划则是更广泛地探讨两者之间及其自身的互动作用关系,从中探寻一种客观上的动态平衡。它的相关规划理论与城市规划都是可持续规划体系的一部分内容,城市环境管理规划理论研究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是可持续规划的多目的之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吕留根,孙克春.《建筑环境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10.

[2]相欣奕,张美华,李元庆,等.东南亚人居环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13.

[3]张明义.浅析武当建筑风水的伦理观[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环保管理计划篇5

关键词:城市规划;节能环保;措施;设计;建设

1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为城市规划提供有力的依据。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分配不重视,或节能和环保措施不合理,造成一些城市的工业生产大量的污染。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效实施节能环保的理念,对城市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2节能环保的概念和标准

节能环保建筑是城市规划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选择,造型设计和施工设计要符合生态理念的要求,从建筑设计的生态建设,通过内部和外部空间的物质和因素,达到节能、环保、生态的和谐统一,这意味着,中国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全面覆盖[1]。

3节能环保型建筑目的

节能和环保型的生态建筑,是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建筑,主要是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文化和建筑文化的结合[2]。节能和环保标准,要建立舒适的空间,而且还要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节能、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统一的建筑思想,但关键是尽量减少建设的影响,如地面上的植被,尊重环境和自然环境,减少浪费。对能源和材料的选择,回收再利用,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节能与环保的协调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工作,在建筑工地,建筑,设计,开发,自然资源与建筑、生态环境等要布局合理[3],以节能环保和发展的问题,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城市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目标,是达到节能环保的建筑。分析三,节能和环保措施3.1充分体现节能环保设计。节能环保的现代建筑设计,是在干燥,通风,光线,噪音等传统建筑的基础上,更注重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时展的需要。合理设计窗口风,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设计室外遮阳系统,同时实现空气的自然对流。3.2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污染环境。从产业的角度来看,传统建材是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这必然导致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原料用尽。建筑材料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策略,使用能耗低,没有影响或对环境影响较小、无辐射和辐射污染小的节能环保材料,装饰材料,有效地保护建筑物和环境的健康。许多新材料的开发,为能量节约和改善环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低能耗材料广泛应用在建筑物,墙壁,门,窗等,许多成熟的技术,如保温,双层玻璃,高效环保节能加热器,真空玻璃,减少冬季热损失,夏季防止窗户外的热浪。一方面,新材料,是新技术的使用。3.3地理环境协调。在安装前,应做管道的布置位置和数量的规划,优化管道安装.管道安装要求高技能工人实行相应的措施,确保安装质量接口。管道安装前,必须对管道输送第二大管径的钢管,还需要交通枢纽项目的管理。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安全运输。管道安装的施工人员,必须按照工程和工艺要求进行锈蚀、断管、槽、焊接和其他措施,安装相应的图集,规范要求。管道安装完毕后,必须在阀轴部分,交付运行,便于维修和保养。管道和管道系统的设备接口应确保合格,以避免碎片堵塞损坏。整个系统建设后进行无负荷试运行,试运行系统的准备工作,严格按计划为进试运行。3.4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建筑作为文化的另一种形式,见证了传统和文化,历史的沧桑变迁,也反映了国家和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实力,而且是地域文化的结晶。作为建筑材料,也要结合自然景观发挥作用,所在的位置应与周边环境协调,不仅与相邻建筑单位,而且与整个城市景观要和谐统一,建筑环境作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地理和文化特点的建筑,与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协调应纳入设计,自然景观一起发挥作用。

4环保及节能措施

城市的发展与城市环境规划的重要性,合理的环境规划,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尤其是城市的规模发展,城市环境质量和节能减排,城市规划必须在保护人类环境的指导方针下进行。随着中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尤其是城市的自然环境,例如数据,水文,气象,环境和地理位置,城市经济和社会条件,如GDp,人口,环境,如噪音、空气、水等。监测数据,对城市环境功能划分和分析。4.2规划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污染现状和趋势、环境和功能区,以减少排放和控制污染。在城市交通能源结构的基础上,实现对污染物的正确处理。大多数中国的污染是由于汽车尾气和燃煤污染物,路面上的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因规划落后,煤粉燃烧效率低;所以,应该更多地利用地热,太阳能,天然气或没有污染的能源,通过集中加热,以消除任何集群的小烟囱,以加强污染控制,建立无烟区。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降低汽车尾气对城市的覆盖率,种植抗污染性能良好的树木植物,起到一定程度的净化作用。4.3减小对水质的污染进行综合整治,主要是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最大容量的水体治理程序,对当前水污进行染综合整治,改革落后的生产方式,建立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提高家庭和工业污水处理,使水资源得到保护。4.4加强城市规划设计必须优先使用环保节能材料,禁止低成本的伪劣产品进入施工现场。

5结束语

城市规划设计,必须在节能环保的前提下,促进节能、环保,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发展,节能环保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工作,在建设中使用节能环保材料,降低能耗。城市规划设计必须以环保节能为原则,与城市建设同步前进,保护城市环境,改善人民生活。

作者:柴圣亮单位:江西省玉山县城乡规划局

参考文献:

[1]杨雪静.浅谈环保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资讯,2013(23):224.

环保管理计划篇6

摘要:项目管理的两大控制指标即进度和成本管理,之前对他们的管理通常是分开的,相互间的紧密联系比较缺乏。本文以火电厂环保设备工程项目为例,对项目管理在环保工程中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探讨,使项目执行的动态情况能够被项目管理人员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对进度和成本的集成控制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环保;进度管理;成本控制

一、火电发电厂环保设备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和方法

通过wBS系统,以火电厂环保设备工程项目的工程特点为依据来计划项目成本时,越具体、越细的工作划分,就越容易估计项目成本。自上而下逐级展开工作分解,自下而上逐级累加各种资源的需要量,使项目对各类资源的总体需要形成,也可对成本进行更好的估计。

在整个项目计划体系中,项目进度计划的地位相当重要,要在其基础上对资金使用、成本以及质量等其它方面的计划进行编制。成本计划应与进度计划相协调,使资源对进度的促进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

火电厂环保设备工程项目各环节的项目成本计划都会不同,如科研、计划和设计、施工以及结算等,应根据上一级项目成本计划目标进行调整,并利用反馈机制,在实施项目成本计划的过程中适当补充和修改上一级成本计划目标,使项目成本计划体系逐渐完整起来。

火电厂环保设备工程项目的具体过程为:总成本目标的确定、逐层分解成本、估算成本、汇集成本、对比分析并处理成本计划。具体分析如下:

1.总体成本目标的确定。项目总投资目标要在设计项目总目标时提出,开展可行性研究,分析论证总投资目标。批准立项后,项目的总体成本计划目标即为该项目的总投资目标。计划总成本拥有一定的约束力,能够控制今后的每一步设计和计划。脱硫可行性报告一般必须包括项目的资金来源以及总投资计划等,这是项目审批必备的条件,而且对投资方来讲,估计总计划投资额能够更好的为融资做准备。

2.逐层分解成本。以项目结构分解图为依据分解项目总成本计划目标,向各成本对象拆分,以此为依据或限制项目单元和计划,以此为标准设计项目单元,对项目单元的功能、质量要求以及工作范围等起着决定作用。自上而下的控制体系是这一过程的本质。

3.估算成本。项目的深入不断细化着技术设计和实施方案,可以结构图为依据估算各个成本对象,将限制额与估算值进行比较,从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优化项目,对项目成本计划的最优组合进行寻找。

4.调整成本计划。一般以结构图为依据自上而下逐层汇总成本估算,且比较原成本计划目标,对每一层单元计划的符合程度进行衡量,以此为依据补充和修改设

二、火电厂环保设备工程项目进度计划控制

项目结果的实施和进展情况即为进度,一般以完成项目任务的情况对进度进行表达。而在现代项目管理中,进度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综合含义。其有机结合项目任务的成本、工期指标以及完成情况,使一个综合指标得以形成,将项目的实施情况全面反映出来。进度控制是一个综合体,其包含了成本、资源和工期等,而不再是传统的工期控制。

火电厂环保设备工程项目进度控制即监控环保设备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同进度计划相比较,对工程进度对进度目标符合与否进行确定。环保设备项目进度控制的内容有项目进度控制怎样进行以及进度差异分析两个方面。

2.1环保项目进度控制的原理:

环保项目进度控制是一种动态控制,需要不断进行,其过程是循环的。在执行进度计划时,因为各种干扰因素的存在,导致实际进度会与计划进度存在不同。所以,应对产生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予以纠正,使在某一时刻能够重新重合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不过干扰因素不断出现,偏差也会随之出现。正是在这种动态平衡的环境下,项目进度控制得以实现。

制定火电厂环保设备工程项目计划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计划系统,包括总的项目计划、分项工程进度计划、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以及周度计划等,要以计划编制的对象为依据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的进行制定。从总体到局部都有这些层次不同的计划所覆盖,从而使总计划的落实得到保证。在实际执行计划时,其起点是周计划,展开实际控制,从而达到控制项目总体进度的目标。

2.2环保项目进度控制的过程:

确保各分项开工及时,且要将施工现场记录做好。详细比较和分析每季度、每月以及每周上报的完工资料,对项目进度情况从完成任务、消耗资源以及工期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估算尚未完成的项目内容所需的剩余时间,对合理的调整措施进行制定,以已完工情况为标准将新计划做出。评审新计划和调整措施,对调整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新工期符合目标要求与否进行分析。

2.3环保项目进度控制的具体方法:

以火电厂环保设备工程项目的特点为出发点,将监控或检查日期在甘特图进度表中标出;对实际进度进行统计,用各种颜色的粗线按比例在进度计划的下方标出;以实际进度为依据将前锋线做出;以前锋线的凹凸情况为依据对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之间的偏差进行分析。如果前锋线是直线,说明进度与计划相符;凹线说明进度滞后于计划;凸线说明进度比计划超前,不过凹凸都是不正常的表现。

措施:主要包括组织、合同、经济、技术以及信息管理措施等。具体分析如下:

组织措施:将进度控制岗位在工程施工方、监理方以及业主等各个层面设立起来,并对其权利和职责加以明确。协调会议定期举行,随时解决所出现的施工问题以及项目进度。

技术措施:环保工程中的很多设备有较大的施工难度,应由专业人员负责,采用新工艺和新技术将工作时间缩短。

合同措施:将明确的工期保证合同与承包方以及监理公司进行签订,通过处罚措施的设定避免出现拖期现象,从而尽可能按期完成施工项目。

环保管理计划篇7

关键词:石油高校;培训;质量;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今后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这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良好的机遇。石油高校充分发挥高校职能,为石油石化企业开展高层管理及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培训质量保障机制是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也是石油高校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现状

目前,石油高校及相关培训机构根据自身的特点开展培训工作,培训规模不同,培训质量要求不同,宽严不一。总体上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石油高校注重继续教育及质量保障,设置专门机构及相应的人员配置负责石油石化企业人才培训工作,并辅以相关政策支持,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实施。

二是石油高校充分发挥各自学科和科研优势,研发高质量培训项目,开展石油石化企业人才培训,培训的重点和特色各异。

三是石油高校重视挖掘师资资源,师资广泛分布于高校、石油石化企业、政府机构、国外等专家、教授,为保障培训质量奠定了基础。

四是石油高校根据培训需求在培训实践中不断探索有效的质量管理模式,培训管理标准不一,做法各异,有待研发高层次、高质量的培训项目。

二、培训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

199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出了iSo10015—1999《质量管理——培训指南》。随后我国引进该标准,并了GB/t19025—2001培训质量管理基本原则。它包括确定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提供培训、评价培训结果和监视五个管理程序,以保证培训质量的实现,为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提供了指南。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出版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专门设置了项目管理领域的项目监控流程组,把项目的启动、计划、执行和收尾各个阶段都纳入了项目质量管理之中。这种项目监控流程可以用来对培训项目实施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确保培训项目的成功。

美国爱德华.戴明博士(Dr.edwardDeming)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pDCa质量管理模式,即被称之为戴明环。这种模式归纳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四步循环管理程序。这四个管理手段可以形成一个培训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循环不止,从而保证工作质量。

三、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形成的基本模式

通过研究与多年的实践,石油高校的培训质量管理工作基本形成以项目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模式(见图1)。培训质量管理是培训工作中的重要部分,贯穿于整个培训工作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包括质量保证和质量监控两个环节。质量保证包括培训工作质量计划和质量计划的执行,存在于培训工作的“确认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提供培训”和“评估培训结果”的四个阶段之中,确保培训的每一个阶段按照既定的计划执行;质量监控包括识别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以及纠正偏差的应对行动方案,同样存在于培训工作的四个阶段计划执行过程之中。质量保证工作在先,质量监控工作紧跟其后,形成培训质量管理工作循环。

四、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的“人为”因素

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工作是在各阶段、各环节主要关系人的直接参加和作用的结果(见图2),各关系人的缺位或错位都将造成培训质量管理工作的被动和损失。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关系人总体上分成三个层次,单独或者联合出现在培训工作的四个阶段。第一层次的关系人是委培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他们是培训质量管理目标、培训需求确定、培训计划审核等主要关系人;第二层次的关系人是培训机构的质量管理者和培训项目负责人,是培训工作四个阶段的主要和核心关系人,负责培训项目的计划、执行和监控工作,培训机构质量管理人主要负责质量控制环节,而培训项目的负责人主要负责培训计划的执行,也就是培训质量保证工作;第三个层次的关系人就是培训师资和受训学员,他们的参与是培训质量管理的基础。教和学的良性互动能够促进培训目标的实现,提高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管理水平。

五、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培训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涉及四个阶段:确认培训需求、设计和策划培训项目、提供培训和评估培训结果。第一,在确认培训需求阶段中,质量保证环节是确保能够正确识别工作需要与企业员工能力之间的差距,评审这种差距的解决途径,形成培训需求文件,质量控制环节确保识别工作没有偏差,形成的需求文件正确合理;第二,在设计和策划培训项目阶段中,质量保证环节确保培训方案的设计要求符合培训需求文件,质量控制环节解决设计过程中的漏洞;第三,在提供培训阶段中,质量保证环节确保培训工作按照培训计划有序进行,质量控制环节跟踪、检查计划落实和执行结果;第四,在评估培训结果阶段中,质量保住环节确保评估过程的真实性,质量保证环节解决评估活动的有效性。

六、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的机制

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培训需要设计出合理的培训质量管理保障机制(见图3)。培训质量管理保障机制包括四个分机制:组织保障机制、教学保障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和后勤保障机制。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组织保障机制是指质量管理关系人要求分工明确、职责清楚、共同参与,才能实施好培训质量管理工作。教学保障机制是指培训教学管理工作细致、到位,从教师聘用、课程选择、教材组织、教学手段开发和教学设备提供等方面支持培训教学工作;制度保障机制是指委培公司明确的管理要求和石油高校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学员管得住、管得好;后勤保障机制是指委培公司举办培训班的费用预算合理、石油高校的培训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等,比如,教室、食堂、宿舍、学习环境、以及行政服务、卫生服务等。

培训质量是继续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石油高校具有师资和科研等方面的优势,肩负着石油石化企业高层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及引领相关培训机构注重和研究培训质量的责任,在石油石化企业培训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加强培训质量管理,探索培训质量管理标准化,才能把石油高校培训工作推向规范化和专业化,促进继续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iSo,iSo10015-1999Qualitymanagement-Guidelinesfortraining,1999,(12).

[2]pmi,aGuidetoproject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m].projectmanagementinstitute,2008.

[3]w.edwards.Deming,pDCa[eB/oL].http:///dictionary/deming-cycle-pdca/.

环保管理计划篇8

【关键词】电网基建;计划管理;研讨

目前环境下,我国电网基建的管理水平还相对落后,电网基建工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也较为繁多,很多地方都走入了误区。在新的形势推动下,电网基建进度计划管理工作需要进行全面改善。

一、现阶段电网基建进度计划管理中的重点

电网基建进度计划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克服电网基建工程的工期长、工序复杂及工作量大等缺点,全面完善电网基建项目管理工作。因而在实际工作当中还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电网基建工程规模的不同,把握进度计划管理工作的重难点。

(一)大中型电网基建工程管理中的重点

一是大中型电网基建计划里,并不涵盖信息化与营销项目两个组成部分,需要制定对应的独立计划对其进行处理。另外,在电网基建的计划信息管理系统中,也应该将这两个部分剔除。

二来以智能化为基建的计划方向,应该制定详细周密的电网基建智能化投资方案,在电网基建的计划信息管理系统中还要进行详细标注,从而为智能化的电网基建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在进行直流电、特高压交流电等跨省等大型电网基建工程时应该严格遵循国家发改委及上级公司的批示文件及意见,在与内部相关部门做好沟通交接工作的同时,将电网基建计划上报。

四是要细化电网项目的详细分类,把电网基建的投资计划按照主网、城网、农网及常规电源四个部分送出,每个部分都要有详细的文件说明,在项目类别的填写上只允许填一个。不论是电网电压的高低,都应该进行分类。

此外,电网及监督计划制定还应该严格遵循党和中央的相关政策要求,实事求是。

(二)小型电网基建工程管理中的重点

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详细划分小型电网基建工程的步骤及流程,通过小型基建项目库的建造,从而对电网基建的规模和成本进行大致估算,从而方面以后工作的展开。

在项目数据库初步建立后,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项目数据库中选择最优化方案,从而对资金预算和分配进行有效规划,提高电网基建工作效率和整体效益。针对既定的初步方案,需要集合基建各部门审核意见,对方案中的遗漏进行补充改善,争取面面俱到,整理完毕后,将方案报交给上级部门。

确定方案以后,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前提下,经过公司高层人员的审核后,便可以将其加入到公司的投资计划当中。此外,还需要将方案的研究报告交给国网经研院进行统一审核,对电网基建的规模、总投资进行优化,并总结审核意见完成复抽检复核工作。

二、现阶段的电网基建进度计划管理的主要手段

考虑到电网基建进度计划管理工程本身对技术要求较高,其系统综合性也较强,因而存在工期较长、工作量较大和操作步骤复杂等特征。因此目前的基建管理工作当中,除了使用人工管理外,还融入了信息化管理技术,以网络计划技术、甘特图、挣值法等方法为代表。

在对前期制定计划并对其进行追踪监测时,多用到网络计划技术和甘特图等网络计划方式。网络计划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网络计划图,在图中标注电网基建作业的时间参数将基建管理工作流程以清晰化网图表现出来,以理清作业顺序为基础,分清各项工作环节间关系并明确工作重点,从而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甘特图则主要通过以线状图标注工作流程的方式理清作业顺序,且实际绘制较简单,但与网络计划图相比,甘特图不具备理清各作业环节间关系的功能,也无法对关键环节进行标注,因而实际应用时应配合其他手段完善。

在计划管理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将计划进度与实际电网基建工程进度差异进行比对,以促进电网基建进度计划管理工程的顺利进行,这一方法即为挣值法。实际电网基建进度计划管理工作主要是以以往工作经验和前期各项工作概况为基础进行的,但由于电网基建工程的工期较长,所以实际工程进度管理与计划进度相比有所变化是必然的。挣值法根据计划进度与实际工程进度两者的详细差异,进一步调整管理工作方向,从而有效保障了电网基建进度计划管理工作的灵活性。

三、改善电网基建进度计划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健全电网基建进度计划管理体制并改善管理思路

一方面,要对现有管理思路进行改善并加以明确,从而使计划管理工作循序渐进进行,统筹协调整体工作,避免出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临时应付现象,从根本上提高电网基建进度计划管理的综合水平。管理者应当时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不断完善现有电网基建计划管理体制中的不足之处,善于发现工作的核心要点,从而取使工作有明显成效。

另一方面,还应该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上,将工作分层分配给各部门,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计划合理性进行检验,再反馈给上级部门,从而全面保障计划管理工作的全面有效,使得计划管理工作的各个细小环节都能满足业内乃至国家标准。

(二)整体提高电网基建工程计划管理水平

具体而言,首先是全面分清工作职责,把责任分配到个人,提高各环节工作效率,并保障计划管理工作的每一环节都达到质量标准;其次是对基础管理团队的培养,对团队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强化,在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的前提上,采取分组制度对管理工作质量进行考评;最后还应当针对现有的计划管理手段进行革新,主要是指对电网基建工作现场的监测手段进行优化,从而对电网基建的工作进度进行把握,进一步完善工作计划,为之后的电网基建施工及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三)促进电网基建工程的计划管理现代化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网基建工程可应用到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多,在各种事物繁多的工作环境下,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也显得尤为必要。在实际管理工作当中,运用信息技术保持与电网基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得计划管理工作具有时效性,能够及时进行协调,减少工作失误。此外,在包括财务报表、设计方案及相关工程资料的整理归纳上,运用计算机技术取代原有的手动方式,能够有效的节省人力资源,并保证相关资料的完整性,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电网基建进度计划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使电网基建工程施工达到预期目标,全面保证电网基建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计划管理,能够合理调整工作方案,改善工作手段,从而全面保障电网基建的工程质量。在现阶段,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完善电网基建进度计划管理工作,为电网基建工程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龙.电网基建工程的质量管理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9).

[2]黄先武.电网基建工程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业家,2013(16).

环保管理计划篇9

关键词审计管理;组织发展;战略计划;启示

未来组织的一大特点是管理的灵活性,是以科学设计组织发展战略计划为前提的。未来审计组织的使命要求加强审计管理。李金华审计长在2007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审计管理不到位、不适应已经成为制约审计工作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要落实‘十一五’期间审计工作目标和任务,推动审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必须加强和改进审计管理。”为此,笔者拟从审计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的设计出发,结合我国政府审计管理的现状。对加强和改进我国政府审计管理进行一些思考。

一、国家审计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

国家审计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的构建,应当公布《××至××年政府审计组织发展计划》(以下简称“组织发展计划”)予以确定。组织发展计划应成为政府审计组织未来几年计划编制、战略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内容包括明确政府审计组织发展的主要任务与目标,重点工作事项的具体发展目标和相应对策,以及为落实“组织发展计划”制定的各项战略计划。

(一)战略计划框架

为确保“组织发展计划”的实施,政府审计机关要以“组织发展计划”为核心,在分析未来面临的外部环境可能变化的基础上,制定包括部门预算、审计业务(滚动)计划、风险管理计划、舞弊控制计划和单项业务绩效协定在内的一系列战略计划,共同构成政府审计的组织发展战略计划框架。

外部环境对政府审计工作的开展和法律职责的履行会产生重要而又持续的影响。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越来越多,操作环境越来越复杂。如不断发展的由私营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趋势,以及随之而来的强化管理责任和合同计划管理的必要性与服务需求;国家持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和预期;越来越复杂的信息技术持续投入使用;为保持组织核心能力,在更大范围内关注人力资源管理等。二是职业会计和审计的不断发展。如对健全的公司治理的持续关注;越来越强调风险管理和健全的控制环境的重要性;对审计方法的重新评估,包括对合法性的评估;提供的审计和咨询服务更加合理,鉴证审计更强调“可持续性”和“三重底线”(主要指企业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三重责任)以及其他关联需求。

根据上述变化,政府审计组织制定的战略计划主要有如下内容:

1、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每年由政府审计机关准备并向同级财政提供。主要是为实施“组织发展计划”为核心的各项战略计划提供资金支持。提交财政部门时,还需列示所提预算的考虑和部门绩效考核,以及预期的产出和成果。

2、年度审计业务滚动计划。审计业务滚动计划是实施“组织发展计划”的重要战略计划之一,旨在明确提出如何逐步实现“组织发展计划”确定的重点工作事项的目标。按照批准的部门预算确定的审计项目和可利用的审计资源,政府审计机关在年度审计业务滚动计划中应制定绩效计分表,以方便评估、监督和衡量自身的绩效。审计业务滚动计划是以三年为周期的流动计划,但是每年都要进行更新和修订。

3、风险管理计划。审计机关各项战略计划框架的实施需要风险管理计划的有力支持。审计机关每年要对其风险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回顾,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修改业务要求,控制环境,分析“组织发展计划”确定的重点工作事项的主要风险水平,提出解决之道,并在向政府提交年度工作报告中专门陈述。

4、舞弊控制计划。舞弊控制计划是与风险管理计划直接相关的重要战略性文件,是风险管理计划的延伸。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审计机关至少每两年要检查一次舞弊风险评估和舞弊控制计划,重点是识别和分析所有与审计业务相关的风险,所有的舞弊风险都由风险所在单位的上一级部门确定和处理。

5、单项业务绩效计划。单项业务绩效计划是年度审计业务滚动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不单独形成文件。单项业务绩效计划主要关注如何按照“组织发展计划”和审计业务滚动计划中确定的重点工作事项,将直接相关的各项要素(如产品、服务、单项经费预算等)细化到具体的审计项目。

需要说明的是,组织发展计划的实施还需要其他方面诸如战略的、管理的或具体的实施计划的支持,这些计划更侧重审计机关业务或行为的某一方面,如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和外部环境管理等。

(二)“组织发展计划”的组织实施及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与绩效考核

1、组织实施。为确保“组织发展计划”的落实,一方面,组织内要成立专门的管理执行委员会,由审计首长直接领导,主要职责是领导审计组织实现“组织发展计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协助审计首长履行法定职责;另一方面,在每年向人代会提交的年度工作报告中,都会从组织管理的角度,专门报告“组织发展计划”的实施情况。

2、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确保“组织发展计划”实施的保证。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既包括对审计组织事例的风险管理计划,也包括对每一工作领域的风险管理计划。

3、绩效考核。业绩考核是衡量“组织发展计划”实施效果的直接手段与方法。计分卡是年度审计业务滚动计划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根据“组织发展计划”确定的重点工作事项和年度部门预算确定的绩效指标设立,旨在使审计组织能够随时掌握和关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绩效。

二、对我国政府审计管理的若干启示

环保管理计划篇10

第一条为实施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以下简称“总量控制”)的科学化、定量化的管理,建立起总量控制的核定、分解、监督、考核的运行机制,确保我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完成,根据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环控[1997]383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直接或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含新、扩、改建项目的建设单位)和个体经营者(以下统称“排污单位”),其污染物排放应实行总量控制。

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包括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氰化物、砷、汞、铅、镉、六价铬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总量控制,是指宏观目标总量控制,即通过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限度内,达到控制污染或减轻污染的目的。

第四条市环境保护局对全市总量控制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区环境保护局对管辖范围的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情况实施控制和监督管理。

市、区环境保护监测机构对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视性监测。

市、区环境保护监理机构对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申报数据进行核定。

第二章总量控制的计划管理

第五条市环境保护局规划机构应根据有关规定拟定全市总量控制年度计划,提出市、区污染物年度允许排放量及污染物年度削减量指标,报局务会批准和组织落实。

市环境保护局于每年1月底前将总量控制年度计划印发给各有关部门和各区环保局落实执行。

第六条总量控制目标的分解考虑以下因素: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二)环境质量现状和目标;

(三)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要求;

(四)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

(五)老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削减情况;

(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七)预留一定的发展调节指标。

第七条市环境保护局规划机构应做好市、区各有关部门实施总量控制的跟踪管理工作,建立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台帐。

第八条市环境保护局规划机构应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省环境保护局的要求,及时汇总、上报我市总量控制工作的有关材料。

第三章建设项目总量控制的管理

第九条市、区环保审批机构应将总量控制纳入建设项目的环保审批和“三同时”管理,建立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的申请、审批和核定制度,切实控制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确保我市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国家规定的目标限值。

第十条市、区环保审批机构应根据总量控制年度计划目标的要求,在审批建设项目时,核定建设项目污染物允许排放量指标(以下简称“排污指标”)。

第十一条市、区环保审批机构在核定排污指标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一)对属于《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明令禁止的“15小”项目,不得给予排污指标;

(二)按污染物达标排放的要求,核定排污指标;

(三)当污染源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所在区或总量控制目标要求时,应根据同行业的先进水平或污染防治最佳实用技术所能达到的水平,核定排污指标;

(四)建设项目规模应限制在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当建设项目新增加的污染物排放严重影响区域环境质量时,不得给予排污指标;

(五)扩建、改建和技改项目,应根据“以新带老”和“增产不增污”的原则,从原排污单位排污总量中划拨排污指标;

(六)企业改制、改组或兼并后,其排污指标不得超过原指标值,对于分离出来的企业,其排污指标原则上应从原企业排污指标中划拨。

第十二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应设有专门的总量控制内容。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状况、环境保护目标和总量控制目标的要求,提出建设项目污染物允许排放量,为环保审批机构核定排污指标提供依据。

第十三条建设单位在申请环保审批时,须同时提交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申请表,向环保审批机构申请排污指标。

第十四条市、区环保审批机构在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时,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总量控制目标,核定建设项目允许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数量、浓度、排污方式、排放去向等,明确建设项目设置排污口的位置和规范化建设要求,并作为环境保护验收的内容之一。

第十五条市、区环境保护局以发放或换发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形式对排污单位下达排污指标,将总量控制指标分配到排污单位,具体按《深圳经济特区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市、区环保审批机构应加强对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确保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能稳定达到环保审批的要求。对达不到要求者,不得投入生产或使用。

第十七条市、区环保审批机构应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促进新、扩、改建项目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污染物排放。

第十八条市环境保护局审批机构、沙湾水源办、各区环境保护局应建立起新、扩、改建项目污染物排放新增量台帐,并于每年6月和12月报市环境保护局规划机构总汇。

第四章总量控制的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市、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应把总量控制纳入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范围,及时掌握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总量控制年度计划的要求,落实老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削减措施。

第二十条市、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应根据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的排污状况,制定污染物达标排放计划,分期分批限期治理污染物超标排放的污染源,控制和削减污染物的排放。

第二十一条市、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应加强对限期治理的污染源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全市所有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对不能按计划达标的企业,要坚决依法予以“关、停、禁、改、转”。

第二十二条排污单位应定期如实向市、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申报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等数据,经市、区环境保护监理机构核定后,可作为征收排污费的依据。

排污单位申报的数据与市、区环境保护监理机构核定的数据不一致时,按市、区环境保护监理机构核定的数据缴纳排污费。

第二十三条市、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应督促有关单位加快《广东省碧水工程计划》项目的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控制和削减生活污水CoD的排放量。

第二十四条市、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应加强对排污单位废(污)水排放口、废气排气筒、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以下简称“排污口”)的整治,并督促排污单位按《深圳市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的要求,在经规范化整治的排污口附近设置与排污口相应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深圳市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由市环境保护局另行制定。

第二十五条市环境保护局监督管理机构、各区环境保护局应建立污染源治理和关停并转项目污染物削减量台帐,并于每年6月和12月报市环境保护局规划机构汇总。

第五章总量控制的监测管理

第二十六条市、区环境保护监测机构对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实施统一的监视性监测。

市环境保护监测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全市总量控制的监测工作,并负责对监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以保证总量控制监测质量。

第二十七条市、区环境保护监测机构应按照《深圳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监测规范》的要求,对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情况(流量、浓度等)进行监测。《深圳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监测规范》由市环境保护局另行制定。

第二十八条排污单位应委托市、区环境保护监测机构对本单位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进行监测。

第二十九条市、区环境保护监测机构应在我市实施总量控制的12种主要污染物基础上,根据排污单位实际排放污染物种类情况,与排污单位共同商定总量控制监测项目,并报市、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确认。

排污单位应如实反映情况,并提供有关生产工艺和排污情况的资料。

第三十条排污单位的排污口应按照《深圳市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整治,使其能满足采样、测流或自动监测的要求。重点污染源排污口应逐步配备测流装置、污染物在线监测计量装置。

第三十一条市、区环境保护监测机构应定期对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进行现场抽查。现场抽点污染源每月应不少于一次,一般污染源应根据市、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要求进行监测。

第三十二条市环境保护监测机构、各区环境保护局应于每个季度第一个月底前将一上季度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审核结果报市环境保护局规划机构汇总。

第六章总量控制的组织

第三十三条市环境保护局成立实施总量控制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全市总量控制工作的指导推动、组织协调和检查考核。

领导小组应在每年3月底前,对上一年度全市总量控制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领导小组可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省环境保护局的要求,随时对总量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工作小组应在每年6月和12月对各区、各有关单位总量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协调解决总量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各有关单位落实执行总量控制计划。

第三十四条总量控制检查、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总量控制年度计划的完成情况;

(二)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计划的完成情况;

(三)污染源限期治理计划的完成情况;

(四)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年度变化情况;

(五)辖区环境质量变化情况;

(六)总量控制的基础工作进展情况,如排污申报登记(含年审)、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发放、污染物排放量数据库建立、排污口规范化整治、

污染源监督监测等。

第三十五条市环境保护局有关机构、各区环境保护局应于每年1月底前向领导小组书面报告上一年度实施总量控制的有关情况。未能完成总量控制年度计划指标的部门,应认真分析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第三十六条市环境保护局在每年底前对深圳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以确保深圳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范围内。考核结果将作为考核有关机构工作政绩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七章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