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30:57

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篇1

【关键词】现代金融;经济;泡沫;控制措施

一、引言

金融经济对我国经济的稳定以及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是我国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世界变幻莫测,经济泡沫又具有非常复杂的特殊性,这一点我们应该清醒得认识到。由于经济泡沫问题不可预见,这使得我们处理经济泡沫问题变得更加困难。现代金融经济中出现经济泡沫的两大根本性原因是社会以及约束机制,经济泡沫的两大表现形式是股票以及房地产泡沫,这两种泡沫表现的尤为突出。一夜暴富的心理使得很多人在股票市场进行投资,巨大的利益诱惑为股票泡沫的蔓延创造了条件,虽然很多人意识到了股票泡沫的存在,可是在现实面前却又抵挡不住利益的诱惑,企图通过这一途径来改善自己的生存状况,致使很多人在股票市场的投资被股票泡沫所吞噬。房产是一种固定资产,很多有钱人利用自己的闲置资金购买房产,等待房子增值之后再将其卖出,这实际上是有钱人的一种投资手段,但是这种投资手段为有钱人创造价值的同时却为房产泡沫的形成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对于股票泡沫以及房产泡沫是如何形成的一直是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对现代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对经济泡沫的蔓延趋势进行准确把握,并且找出与之适应的控制方法以及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现代金融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现代金融市场的高效运行。

二、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的概念

现代经济学界对“泡沫”这个词的关注度很高,而且有很多学者对这个词都有很深刻的描述。经济泡沫现象指的是商品的价格出现了暴涨或者是暴跌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投机过度,这种现象出现的时候外在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与实际价值不一致,商品的实际价值和商品价格出现脱节。如果说大量的资金,在某一个时间段内集中在某一行业或者是某一产品上,致使资金在这些特定领域中流转,金融经济在这个时间段内就很容易出现扭曲或者是膨胀的情况,致使其它行业的经济也出现下滑。在资产上升的同时价格却在不断降低,其随着预期方向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导致金融危机的出现。泡沫体现出的现象是资产的暴涨或者是暴跌,甚至于在出现泡沫的某一个时间段内有金融投资异常火爆的现象出现。从整个市场发展状况来看,股票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最容易出现泡沫现象,并且我国的基础经济基本不会对这两个市场的产品价格有影响。在此需要提出两种不同的概念,即经济泡沫和泡沫经济。对于泡沫经济而言,它是由于投机活动而导致的市场价格变化,但是经济泡沫则是由于商业活动的波动,导致社会需求总和社会总供给之间产生矛盾,使得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的现象。以现在的市场经济发展作为前提,随着时间的变化以及经济的发展,经济泡沫总会找到一个平衡点,但是泡沫经济就找不到。

三、现代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形成的原因

通过对全球金融经济发展趋势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经济泡沫是由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经济发展形势过高的估计造成的,如果说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与设想的情况完全不相符,就会产生经济泡沫。从全球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不管是中国,还是其它国家都出现了在金融经济中虚拟经济占据市场主体地位的现象,这使得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挤压、限制或者是反弹等行为频发。金融经济中出现的虚拟资本所创造的虚拟价值,要远远超过了实际资本所创造的价值,但是说虚拟资本所创造的虚拟价值会产生经济泡沫,这种经济泡沫是很难在社会中立足,如果说经济泡沫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或者是说经济泡沫到了某一个时间段可能就会出现泡沫破裂现象,这对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

近年来,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有不断增多的趋势,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巨大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国经济工作者应该从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经济泡沫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经济泡沫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主要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第一方面虚假信息导致了经济泡沫的形成,我国经济发展表面看起来一面繁荣,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假象,带有很强的欺骗性,不仅不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还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第二方面是人们的贪婪以及对预期收益的感性心理使得经济泡沫产生蔓延,现阶段而言这种现象还是普遍存在。我们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出现的经济泡沫,适当的经济泡沫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有利于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但是说经济泡沫如果过量的话,就会给人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反而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经济泡沫的量过大会沉重打击我国国民经济,破坏人们的经济生活。对经济泡沫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从社会因素以及金融约束机制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是社会因素。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在金融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金融经济的发展空间变得越来越宽松。在这种宽松的经济环境下很多人开始进行资金炒作,商品经济的周期性萧条以及银行存款利率的下降也使得很多人在金融市场中最具有增值潜力的资源方面的投资开始增多,这就为经济泡沫的蔓延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其次是金融约束机制因素。从我国目前金融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看,可以说还算比较顺利,虽然如此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还存在很多漏洞,这主要体现在金融体制以及制度方面,不健全的金融体制和制度也为经济泡沫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这就要求我国相关部门要不断完善金融经济体制,解决金融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经济稳定发展。

四、现代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的表现形式分析

从我国现阶段金融经济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金融市场经济中出现了两种最典型的泡沫形式,即为股票泡沫以及房地产泡沫。股票泡沫产生的原因,在于股票的市场价值与内在的投资出现完全不符的情况,由于两者情况完全不符所形成的股票泡沫在金融资产总量、经济总量以及泡沫绝对额指标大小方面,同经济泡沫在金融经济中的表现是密切相关的。众所周知,在供求关系变化的作用下价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这种原理在金融经济中的股票市场方面也同样适用。如果说流入股票市场的资金很充足的话,经济泡沫就会把股票的票面价格的大小与股票发行公司之间的关系所掩盖,并且最终以市盈率的变化趋势表现出来。

对股票泡沫而言,在未来金融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要对股票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规范化。对于房地产泡沫而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供求关系以及交易成本方面的问题。目前来说金融经济泡沫出现的问题,究竟有多少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予以高度关注。拿房地产经济泡沫来说,房地产价格在持续上涨,一般的工薪阶层需要花费自己30-40年的储蓄才能够购买房子,但是虽然这种情况出现,很多年前的一些楼盘还是没有完成销售指标。高度密集的人口以及稀有的土地资源还会致使经济泡沫的出现,并且促使经济泡沫蔓延。

社会原因以及社会约束机制,使得现代金融经济中产生了经济泡沫,这也使得在整个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问题以股票泡沫和房地产泡沫两种主要形式凸显出来,如果能够深入分析经济泡沫出现的原因,对经济泡沫的蔓延趋势进行准确把握,并且能够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能够确保整个金融市场经济高效稳定运行,同时可以将经济泡沫对金融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五、控制现代金融经济中产生经济泡沫的策略

1.国家加强对金融经济的干预

虽然说解放经济政策是好事,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经济而言,国家应该予以一定的干预。国家适当干预对于经济发展而言有一定促进作用,起码能够保证金融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我国的金融经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出现很多经济泡沫,这需要国家加强对其的干预。国家对金融经济发展的干预要适当,不可过度干预,也不可不干预,干预要适可而止,减少经济泡沫产生的同时保证其健康稳定发展。

2.严格控制房价的不合理性

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房地产行业的推动,如果说房产价格过高的话,其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扩张到其它领域,这样会使得金融市场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国家已经采取了宏观调控措施,这种宏观调控措施需要持续进行下去,需要作为一项长期的措施,而不是短期的措施。国家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上面。

3.制定相应的法律规章对其约束

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有制度以及法律的约束。这要求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要制定相应的制度,甚至于说制定相关的法律对其发展进行约束,以便促进金融经济的稳定发展。虽然说金融经济的发展需要制度以及法律的约束,但是也要给予一定的自由,确保金融经济的发展能够松弛有度。

六、总结

综上所述,现代金融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泡沫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我国,世界上很多其它国家也有经济泡沫现象存在。要想确保金融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国家需要对金融经济中产生的泡沫现象进行有效控制。控制金融经济中产生的泡沫现象,国家的干预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还要对房地产价格进行严格控制,并且要制定相应的制度以及法律对金融经济的发展进行约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的经济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确保我国金融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可以为世界金融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旭峰.现代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分析[J].中国外资,2013(09):20-25.

[2]胡军燕,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经济增长的多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05)

[3]王慧.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改革[J].当代经济管理.2015(05)

[4]丁洪福,郭万山.我国通货膨胀惯性及其货币政策启示――基于后顾性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的实证检验[J].西部论坛.2015(06)

[5]赵俊.资产泡沫定价的方法及其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5

[6]娄延强赵远.浅析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应对[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03)

[7]priscillaLiang,thomasD.willett.ChineseStocksduring2000C2013:BubblesandBustsorFundamentals[J]taylor&FrancisJournal.2015,Vol.48(3),pp.199-214

[8]张红,李洋,张志峰.中国城市软实力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面板数据模型[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4(03)

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篇2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度;成因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6-0112-02

1引言

1998年之后,中国房地产市场非常繁荣,房价一路攀升。在2003左右,针对飞涨的房价,国内“房地产泡沫”的呼声日高,“中国房地产泡沫是否存在”成为一时焦点。最后,多数人认为,中国存在房地产泡沫,政府应采取调控措施,避免房价过于虚高,走上日本经济衰退的老路。而2004年之后,尽管政府不断出台各项政策控制房价,中国的房价依然飞速上涨。这更加引起大家对房地产泡沫的关注。2008年下半年,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的房价也有所回落,但金融危机的影响仅持续到2009年7月左右,09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商品房价格又急速上涨到普通百姓无法承受的程度。

2011年7月,在国家严厉的调控措施下,全国房价终于停止了快速增长,公众对房价上涨的预期终于结束了。但这一轮调控会不会引起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房价回调到什么程度是合理的?这些问题还值得进一步研究。为了解决这些新问题,有必要回顾国内外关于房地产泡沫的研究成果。

2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对“泡沫(bubble)”这个词条作了如下解释:泡沫可以不太严格地定义为:一种资产或一系列资产价格在一个连续过程中的急剧上涨,初始的价格上涨使人们产生价格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从而吸引新的买者―这些人一般是以买卖资产牟利的投机者,他们对资产的使用及其盈利能力并不感兴趣。随着价格的上涨,常常是预期的逆转和价格的暴跌,由此通常导致金融危机。泡沫通常出现在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国内外关于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研究非常多。

国外学者对房地产泡沫问题的研究从总体上来看主要分为两大方向:一个是以对历史上发生的房地产泡沫事件以及泡沫现象进行定性分析,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另一个方向是更多地借助比较现代的数学工具,通过数理模型来研究房地产泡沫问题,既有对泡沫形成微观机制的研究,也有对泡沫衡量与测度方法的研究。

在房地产泡沫成因分析方面,K.nakamuraetal.(2007)和t.nakajima(2008)认为市场基本面变化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长期因素;m.J.Rocheetal.(2000)和K.oshiro(2003)认为市场基本面的急剧变化明显推动房地产价格短期迅速上涨;R.J.Herringetal.(1999)和K.G.nishimuraetal.(1999)分别分析了信贷政策、财税政策和房地产泡沫的关系;K.G.nishimuraetal.(1999)和m.Baddeleyetal.(2008)研究表明,市场预期是房地产泡沫产生、膨胀、破灭的重要原因。

对“泡沫”的量化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左右对所谓“理性泡沫”的研究,它将“理性泡沫”定义为满足理性预期方程的鞅过程bt,bt=pt-p*表示商品的市场价格超过其基本价值的部分。早期的理性泡沫研究对象主要是证券市场,对房地产市场的研究不多。直到90年代后,对房地产泡沫的研究才丰富起来。wong(1998)以泰国地产泡沫为背景发展了一个动态模型,展示了在经济过热、国际资本大量流入的情况下,地产商对市场过度乐观的预期以及人们预期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羊群效应”在地产泡沫产生和膨胀过程中的作用机制。Krugman(1999)认为,在地产市场中“所有泡沫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由银行融资的,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国的储蓄和贷款协会”。allen等人(1998)发展了一些模型,说明银行等金融中介的问题如何导致资产泡沫的存在。

3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房地产泡沫的研究也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对房地产泡沫产生原因和机理的研究;二是房地产泡沫程度的定量研究。这两方面的研究都是集中在全国范围的分析,针对某个城市或地区的具体分析较少。

已有文献对中国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及机理进行了详细分析。赵文(2003)认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交叉化,是当时形成房地产泡沫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刘金娥(2010)实证得出,内在理性泡沫和投机泡沫都会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造成影响,但投机泡沫的影响是主要的。鞠方等(2008)循着货币虚拟化轨迹对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的成因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即房地产市场货币积聚假说。

关于中国房地产泡沫度的定量研究主要有:周京奎等(2004)在投机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房地产投机泡沫检验模型,并对我国的房地产业泡沫性进行了实证研究,计算出了我国房地产业的投机度。王雪峰(2005)利用Ramseymodel,采取资本边际收益率法对2000~2004年我国房地产的泡沫度进行了实证研究,但由于模型假设与现实脱节,因此在现实中的利用价值不高。蒲勇健等(2006)建立了检验房地产价格泡沫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利用1999年2月到2005年5月的月度数据对全国、上海和重庆的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实证检验和比较分析,得出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价格泡沫,部分地区泡沫化严重并已产生明显的泡沫破裂趋势等结论。曾五一等(2011)利用CipS面板单位根检验和pedroni面板协整检验,实证检验出,我国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租赁价格指数序列的单整阶数不相等,并且二者不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在样本期间内我国房地产价格存在泡沫。

4结语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始终是大家关注的重要问题。结合现有文献得出的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及机理,分析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可进一步研究当今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是否会因为此次宏观调控而破裂。而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该在何时放松,也可根据房地产泡沫度的定量研究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nakamura,K.“Landpricesandfundamentals”,BankofJapanworkingpaperSeriesno.07-e-8,2007,(8).

[2]Baddeley,m.etal.“StructuralshiftsinUKunemployment1979-2005”[J].BulletinofeconomicResearch,2008,(2).

[3]鞠方,周建军.房地产泡沫成因新解:房地产市场货币积聚假说[J].求索,2008,(4).

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篇3

目前,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的出现频率逐步的增多,对我国的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在此背景形势下,经济社会中的有关工作人员就需要思考为何现代金融市场会如此容易形成经济泡沫并导致泡沫发展蔓延的问题。对于此问题的探讨研究,我们需要重视以下部分的问题:首先,我们都知道经济泡沫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不真实的虚假信息导致的,而且这种信息存在着一定的欺诈性和隐蔽性,表面上看起来是比较的好的信息,但是,实则却存在很大的危害;另一方面,经济泡沫的蔓延主要是利用了人们的经济心理,一些人想贪占小便宜以及非理性预期收益,这些在金融经济泡沫中是比较常见的。这些问题的存在而使得金融市场存在着众多的经济泡沫,但是,我们从以往的经济泡沫的发展总结可以知道:经济泡沫的存在犹如一把双刃剑,这和网络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相似,只是程度上的区别而已。经济泡沫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现代金融的发展,推动市场的消费,使得市场中的金融资金集中。但是,我们也还应该从另外一方面看到金融经济泡沫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而且过度的经济泡沫还会对国家的经济建设造成一系列的破坏性影响国家经济的安全稳定由以上部分对金融经济泡沫的影响的分析探讨,我们在以下将对金融经济中的经济泡沫形成的原因进行详细的论述分析,它主要因素有社会因素、金融约束机制的因素等。

(一)社会因素

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同时社会的发展又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中,金融经济发展迅猛,经历了诸多的时期,金融经济发展空间也显得逐渐宽松。但是,如此宽松且低风险的环境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资金炒作问题,往往也正是商品经济的周期性萧条时期以及金融市场银行存款利息下调的双重作用。在以上两种方式的作用之下,消费者的消费及投资需求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满足。整个经济市场当中那部分闲散资金在此种刺激性方式作用之下会全部投入金融市场当中那部分增值保值潜力最优化的资源当中,从而为经济泡沫的发展蔓延提供了社会基础。

(二)金融约束机制的因素

目前,我国的金融经济虽然发展还是不错的,但是,金融经济的体制还存在不健全、金融制度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从而引起经济泡沫的产生,这也是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产生的重大原因之一。因此,对于此因素的影响,国家的相关部门需要对金融约束机制进行一定的优化和改善,以实现金融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避免严重的经济泡沫及经济危机的产生,保持金融经济的稳定。

二、现代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的主要表现形式

当今我国的现代金融经济中经济泡沫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股票经济泡沫,一种是房地产经济泡沫,此两中经济泡沫对我国金融经济具有很大的影响。

(一)股票经济泡沫问题

股票经济泡沫是由股票市场价值与内在投资价值之间的差额所构成的股票市场泡沫同经济泡沫在整个现代金融经济中所表现出的金融资产总量、经济总量以及泡沫绝对额指标大小均是密切相关的。众所周知,市场价格的波动是在一定的供求关系的改变后发生的,但是,股票经济就与实体的经济波动有所不同,有些事存在着幕后操纵的人为因素。就我国的股票市场来说吧,由于一些投资心理的影响,许多投资者都希望得到暴利,从而满足自己的欲望,但是这些都是不确定事件,存在着许多的风险,而且我们从股票近些年来的发展及走势可以看到,它是在不断的波动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更加增大了股票经济泡沫问题的产生。

(二)房地产经济泡沫问题

房地产行业在这些年来是一个发展比较神速的产业,许许多多的投资者都把目光投向了房地产行业的开发与投资,希望能够从中获得大量的利润。在此背景下,一些经济人员利用房地产行业中的人们的这种心理,便大肆的对房地产进行开发,从而使得供求关系市区平衡,房价在人们的热捧之后直线上升。房地产交易过程中有没有经济泡沫的存在也是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因为房子对人民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家庭所必需的,但是,由于房地产经济泡沫问题,许许多多的中下级工作人员就会为买房而发愁,买房也就成为了他们的心头之痛。有可能一些人看到房价急剧上升,便以投资的目的大肆的购买房子。但是,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就难以保证了,有些信息也只是房产公司为了增大房产的销售所提出的一些售房方案。

三、控制现代金融经济中产生经济泡沫的策略

(一)国家加强对金融经济的干预

虽然这些年来我国提出了解放经济的政策,但是,对于我国的一些特殊的经济国家应该给予一定的干预,而不是简单的放任自如。金融经济在这些年的发展后存在着许多的经济泡沫,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金融经济的干预,以保证金融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严格控制房价的不合理性

房地产业对中国的经济有着积极推动作用,但是房价如果持续过高,有可能促使其向其他的领域扩张,这样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在市场上,国家已采取了调控措施,应该继续保持这种政策的连续性,不要将短期的政策作为长期的政策实施。政府一定要将工作重心放在调控房地产的预期上面。

(三)制定相应的法律规章对其约束

没有制度和法律的经济难以健康的发展所以,国家在大力地发展经济的同时还应该制定一些法律对其约束,从而达到稳定发展的目的。在另外一方面,我国的法律制度对金融经济的约束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给予一些自由度,使得金融经济发展张弛有度。

四、结束语

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篇4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影响,防治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我国的房地产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部分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房价不断攀升,但是房屋需求量又不足的现象,房地产市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泡沫,加之目前资本市场情况低迷,于是房地产泡沫问题又重新被提上了日程。

一、房地产泡沫的含义

“泡沫”归根结底是一种价格的波动现象,但是与一般的价格波动不同,“泡沫”中的价格波动不是连续的,它的波动幅度很大,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上涨,变化速度和幅度都会很剧烈,但是在达到顶峰时又会突然出现暴跌,不具有周期性。这种泡沫现象表现在账面上会出现账面价值高于市场价值,形成经济的虚假繁荣。房地产泡沫是一种经济泡沫,但是是以房地产为载体,一般是指由于投机等原因,导致房地产价格偏离了正常的市场价格,而呈现出无节制的持续上涨,并且上涨幅度脱离了自身价值的合理过程和状态。

二、房地长泡沫产生的原因:

房地产泡沫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土地的稀缺性是对房地产产业的资源约束。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固定的,其表现出来的稀缺性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起到了一定了约束性,造成了房地产供给弹性的缺乏。另一方面,在利益的驱使下,许多人将土地当做一种金融衍生工具来获利,带来了经济泡沫。除此之外,土地资源的不合理规划及利用、土地交易制度的不健全、房地产开发商的“圈地”行为等也引起了土地资源与房地产发展之间的矛盾,间接的带来了房地产泡沫。

2、房地产市场不完善。房地产市场的不完善首先表现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房屋买者和卖者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许多房地产交易和房屋的定价都处于不透明的状态,最终使成交价不能反映真实的房屋价值。其次是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过高的房价上涨预期等原因使房地产的投资和投机规模越来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房地产泡沫的产生。

3、制度的缺陷。首先是因为政府的某些无效干预使土地供应制度出现缺陷,;其次是税收制度的缺陷,只要表现在我国税收制度的滞后性;再次是住房保障制度,城市居民购房的高需求和住房保障制度不足之间的矛盾也导致了房地产泡沫;最后还有银行在房屋信贷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制度缺陷。

三、房地产泡沫的影响

房地产泡沫的存在对房地产市场及整个经济市场的发展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如果房地产泡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至于构成泡沫经济,经济市场没有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和震荡,即,存在的是适度的经济泡沫,这些经济泡沫可以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促进良性竞争,推动房地产和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

但是一旦这种泡沫超过一定的范围就会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其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导致经济结构失衡。泡沫破灭前房地产行业的回报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这使社会的大量资源进入房地产市场,而其他领域则会因为缺乏资金等生产率下降,导致社会资源配置失衡,经济结构失衡。

2、导致金融系统瘫痪。较高的预期市场回报率还会诱使银行将大量的贷款投放到房地产市场上,扭曲了银行正常的资金投放标准,加大了风险防控能力。一旦泡沫破灭就会增加大量的呆账与坏账等,加之负面影响的蔓延极易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瘫痪,造成金融危机。

3、导致经济萧条,甚至引发社会危机。泡沫经济是由虚假的高盈利预期引起的,一旦泡沫破灭,虚假的经济增长也会暴露并破灭,导致经济萧条,并会伴随着工厂的破产和大面积失业的出现,导致社会的不正常波动,造成社会恐慌,除此之外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会加大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

四、房地产泡沫的防治

为了确保我国房地产市场和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房地产泡沫的防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和完善工作。

一、加强我国国有土地的管理制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对国有土地的对外投放量制定合理的计划与安排,在土地市场化的出让过程中,可以考虑通过适量增加公开招标的方法来给开发商充分的分析时间以做出理性的决策;另一方面对土地的价格也要加强监管与适度调控,避免土地价格上涨过快,从根本上保持我国土地买卖市场的稳定。

二、继续发挥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管理,对房地产的投机要予以严格的打击或者采取较高的税收政策;完成资源的有效配置,抑制土地闲置与房屋的空置;出台房地产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行业的管理,发展并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充分发挥其在区域经济中对于房地产经济的调节作用。

三、加强信贷系统的管理。对于每年信贷的增长要严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为住房信贷有经济周期的风险,所以稳定抵押信贷资金的流量可以较好促进住房市场的稳定性,进而有效的防止和减少房地产的泡沫。另外,因为房地产信贷占银行信贷业务的比重较大,而且,这项业务兼具高收益与高风险,为了确保银行住房信贷业务在风险中健康发展,银行必须要建立一套具有针对性的管理系统,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地产泡沫的产生与扩大。

四、建立和完善关于房地产泡沫的有效预警及防治系统。构建具有指导性的房地产行业的相关指标,通过系统性的指标来反映我国房地产的发展情况,适时作出预警,促使政府及房地产行业采取及时的有效措施。

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篇5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金融危机;系统性风险;小波分析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48―2017(02)―0045―08

一、引言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全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受到了各界广泛的关注,其引爆的导火索就是由于金融的过度自由化而引起的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和银行挤兑。2015年中国股市的膨胀崩塌,三次股灾,造成了中国金融市场的低迷。这些事件发生前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市场中存在资产价格的过度膨胀的现象,即存在资产泡沫。

资产泡沫一直是学者们所研究关注的重点,现有的研究中对资产泡沫的定义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三木良一定义泡沫即为资产价格严重偏离实体经济暴涨,然后暴跌的过程…。而蔡楠定义泡沫就是资产的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的偏离,可正可负。同时其生成到破裂基本会遵循图1的一个发展过程。

本文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出发对于不同资产泡沫进行了研究分析。首先本文利用指标法度量资产泡沫,应用小波分析法研究整个泡沫衍生过程中其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关联状态,发现在危机发生前后资产泡沫与系统性风险间的相关性有显著的提升。并且在基于了解风险状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宏观层面上拓展研究资产泡沫破裂后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动状态以及危机恢复所需的时间,分析了不同资产泡沫的破裂对于经济的不同影响以及其产生的原因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往往从资产泡沫的产生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多局限于泡沫发展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国内学者刘纪学等指出市场供需缺口是引起资产泡沫膨胀的主要原因。王申和陶士贵指出短期的国际资本流入冲击会引起资产价格的膨胀。Jorda0等研究分析了140多个国家的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指出信贷融资的不断扩张会增加金融危机的风险,同时在泡沫破灭后会导致更深层次的经济衰退。Hiranot等研究分析了政府救助与金融泡沫之间的关联,指出应适度进行政府救助,不当的政府救助会导致生产水平的下降,资产泡沫的滋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将噪声交易、不理性等因素加入了研究当中。扈文秀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出发,研究发现过度自信、资产缺乏弹性以及流动性过剩是非理性资产价格泡沫生成的主要原因。Gu-tierrezL研究测算了纳斯达克股票价格指数和希勒房价指数的价格泡沫,并指出资产价格膨胀的最重要因素在于投机。

目前,现有的文献中对于两种资产泡沫的对比分析较少。赵胜民等对比了信贷对股市及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发现短期内对两种资产影响差距较大,原因在于两种资产涉及的初始资金规模差距较大,且流动性差异较大。VeldJi等通过研究发现房地产泡沫只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的一个次要原因,而股市泡沫在2001年和2008年次贷危机中都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BascoS对比了美国互联网泡沫和房地产泡沫对于制造业企业的影响,并指出在理性泡沫的假设下,相对于房地产泡沫,互联网泡沫并不会给人们的消费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中央规划者则更希望市场中存在着适当房地产泡沫,以显示其执政规划期间经济的繁荣发展。

在泡沫与风险的关联研究方面,冷冬等应用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了泡沫对市场风险的影响,并指出泡沫越大市龇缦赵酱螅且泡沫对长期风险的影响比短期风险更大。LeeJH等测量了资产泡沫的系统性风险,并且将其作为投资的影响因子建立了更为合理的资产定价模型。

国内的文献在研究资产泡沫问题时往往单一而论,即单独研究股市泡沫或房地产泡沫,很少有将两者结合对比关联分析。本文主要对系统性风险与泡沫进行关联性分析,并分别对比了不同资产泡沫的危机作用过程以及危机后果,详细阐述了不同资产的危机传播途径,为金融监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三、不同资产与系统性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资产属性,可分为实物资产和虚拟资产,本文重点分析对比这两种资产泡沫的产生发展以及危机后果。实物资产泡沫例如荷兰的郁金香泡沫、日本房地产泡沫等,往往是有真实的消费品作为载体,具有消费和投资两种功能。而虚拟资产中最典型的是股票,主要功能就在于投资。本文选取了这两种资产中最具代表性的资产――房地产与股票来进行后续的研究。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相比,那个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关联更大?房地产泡沫与股市泡沫相比,哪种资产泡沫更容易引起系统性风险的增加?房地产泡沫与股市泡沫之间有没有一定的相关性?这是本章研究的重点。

(一)数据选取

1.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建立较晚,在1991年之后才有相关的股指数据。另外,我国未发生过较大的房地产价格下跌的事件,因此本文选择了相对较为成熟的美国市场数据来进行分析。资产泡沫的计量法一般有基本价格法和指标法,测算泡沫的大小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以在后续的研究中选择了指标法来进行泡沫数据的统计测量,本文采用资产收人比来度量资产泡沫的大小。房地产数据选取的是1973年1月到2016年1月的美国房地产中间价,中间价可以排除极端值的干扰。股市数据选取的是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的月收盘价,为了方便对比分析,对原数据乘以1000。

由图2和图3可以看出,样本期间内,美国房地产市场分别在1989年和2007年发生过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情况。而相对于股市泡沫,样本区间内在21世纪之前呈现相对较为稳定的状态,没有发生过较大的股灾事件,泡沫的水平大小也一直维持在5之下。直到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爆发,泡沫一度膨胀至18.26,泡沫破裂后股指在两年内下降了48.92%。之后2008年的股市波动相对而言平缓了很多并没有大幅的股市膨胀,但是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出2008年的危机,是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相互作用下的结果,当然主因还是次级贷款(即房地产泡沫)。

从表1中股市与房地产泡沫的统计数据来看,股票市场泡沫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大,且两者都为非正态模型(本文中正态分布的峰度系数为0),其中房地产泡沫数据更为扁平化,而股市泡沫分布则相对陡峭,且两者都具有右偏性,分布向泡沫较大的方向偏移。

2.系统性风险

金融压力指数是反应整个金融系统由于不确定因素而承受的总体压力的综合性指标。最初起源于对金融危机的预警指数。压力指数作为连续金融变量,指标越大,表示金融压力越大,即系统性风险越高,反之亦然。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多个国家都测算了金融压力指数,其中较为典型的有imF测算的FSi指数、欧洲的CiSS金融压力指数以及美国的芝加哥金融活动指数。本文选取的是美国较有代表性的芝加哥金融活动指数(下文用压力指数来代替)来进行下面的测算,其变动趋势如图4所示。

如表2所示,对上述三种变量做基本的线性相关性分析。在线性相关性检验的环境下,房地产泡沫与金融系统性风险间相关性很小,相关度都在0.3水平以下,但房地产泡沫与系统性风险呈现正相关性。而股市泡沫的结果则呈现了负的相关性,显然在股市泡沫膨胀的初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的进一步繁荣,降低系统性风险,但是从长期的角度看来,泡沫的膨胀必然会导致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增加。

(二)小波分析模型

前文已经进行了线性的相关性分析,相关结果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文章的结果,然而现实中的数据往往是非线性的,存在着时变、偏斜等特点,线性相关分析法难以真实的反映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在研究中由于金融市场环境的变迁以及宏观经济变量的滞后累积效应,资产泡沫作用于宏观经济的爆发时间存在差异,考虑到金融系统性风险与资产泡沫等存在时变及频率的特性,我们选择利用小波分析来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小波变换为时间序列分析提供了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它可以同时分析解释变量的时变和频率的特性。经典的频域分析方法中的傅立叶变换分析方法只能揭示数据的静态频率特性,而小波分析则可以揭示动态行为的变量在不同频率不同时点的特性。本文主要参考Ruaa和Dimicn等所给出的小波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

在小波分析中对时间序列的时频局部化的特性分析,都是基于小波函数Ψτ,s(t)来进行的,具体函数可以表示为:

(三)模型拟合结果

在本节中,我们应用小波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资产泡沫一压力指数相关输出示出的轮廓图,涉及三个维度:频率、时间和小波相关值(高度)。垂直轴显示的是频率维度,范围从最高频率的8个月至最低频率的10年。水平轴上显示的是时间维度。最后,在图中用不同的颜色来对小波相关度的高低进行了说明,具体可以见右边的色盘表所示。

三维的轮廓图显示的小波相关度,可以观察到资产泡沫与压力指数之间的相关性随时间和频率波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样本数据跨度为43年,波动范围在8个月到16个月之间视为短期相关,而5到10年的波动范围视为长期相关。

在短期视野中,资产泡沫与压力指数的相关性发生变化的迹象和幅度迅速。房地产泡沫一压力指数在1973年至1974年期间高频相关性一度达到了0.6+水平,而降幅也相对较大,1974年滞后相关性由0.6+降至0.05的水平。在1973、1974年正是石油危机的爆发时期,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滞涨状态。短期内第二次达到高相关度的是1987年房地产泡沫破裂的时期,同时在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时期相关度也有一定的提高,由0.05的水平上升至0.1。在1990至2000年期间房地产泡沫与压力指数的相关度基本为0,在此期间内美国经济的发展相对平稳,并未发生过资产崩溃或其他危机事件。

据已有纳斯达克斯股指数据统计,发生股市崩盘并且累积降幅超过25%的危机爆发年份有1973年、1987年、2000年以及2007年,时点一一对应于图6中的短期相关度的高峰值。其中2000年以及2007年的相关度相对更高,一度达到了0.3的水平,从股市的波动程度来看2000、2007年股市分别累积下跌了48.92%和55.75%,而其余股灾基本都在下跌20%左右的水平。

短期视野分析表明,资产泡沫一压力指数的相关性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我们观察到持续的正相关性,并且在短期内,相关度分布与危机发生的时间分布非常吻合,危机期间资产泡沫与金融系统风险的相关度相对更高。

长期视野中,资产泡沫与压力指数的相关性呈现相对较为稳定的高度正相关性。房地产泡沫与压力指数之间长期的相关度基本维持在0.714的水平。股市泡沫与压力指数的长期相关度在1980年之前还是维持着很低的水平,在1980年之后慢慢提升维持在0.359的水平。综合而言,长期(低频)相关度远高于短期相关度,这是由于资产的讯息在市场中传导中往往会出现滞后的现象,因此资产泡沫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关联长期内更为显著。

通过图5与图6对比,房地产泡沫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相关度普遍高于股市泡沫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相关度。短期相关度差距较小,房地产泡沫一压力指数相关度的短期(1-2年)数据基本维持在0.02~0.05的水平,略高于股市泡沫一压力指数0.015~0.041的相关度水平。而长期相关度差距较大,股市泡沫一压力指数的相关度仅有0.36,相对的房地产泡沫一压力指数相关度高达0.714。

这是由于房地产涉及的金额相对较大,流通性也相对较差,房地产从挂出进入市场到最终成交将经过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而股票相对而言入场的资金规模门槛较低,交易下单也非常的便利,流动性较好,较易偏离市场的真实状态。同时也正是由于房地产的资本品与消费品共存的特殊属性以及它的资产规模限制,人们在进行房地产投资时往往考虑得较多,不容易如股市一样出现“羊群效应”,引起大量人群的蜂拥而入,因此相对更能够反应一个市场的真实状态。但也正因为它拥有一定价格粘性这一特殊属性,会给予人们错误的思维定势――土地神话、房地产不倒等预期,可能会推使房地产的价格飙升,当市场中的投机者h超过实际需求持有者时,就是泡沫破裂的时候。综合而言就是房地产投资中的投资者相对股市投资者而言更加理性,能够较为真实的反应一个金融环境的真实状态,所以房地产泡沫的波动在长期内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关联度相对更高。

四、不同资产泡沫危机后经济衰退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对比

经过前面的系统性风险相关性分析,分析了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对金融体系整体的系统性风险的干扰之后,进一步地分析对比在不同资产泡沫破裂后所产生的后果。本文选取了2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欧洲10个国家和地区、美洲5个国家、大洋洲1个国家),1980至2016年的数据做统计分析。股票市场的崩盘采用BarroS等对于股市崩盘的定义:实际估价累计下跌达到25%或更多即视为股灾,一共选取了143个数据,其中降幅大于50%,且持续时间在1年以上的股灾时间一共有49个。

在本文中我们将所有的事件分成三种情况来对比:(1)同时发生房地产危机、股市危机;(2)房地产危机;(3)股市危机。分别分析在不同危机情况下的经济的衰退情况。同时由于股票危机数据较多,在下文分析只选取了股价下跌幅度累计超过50%且持续下降时间超过1年的股市危机事件。又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对于各金融指标的事件选取也稍有差异。

(一)危机后的经济增长

现有的实证研究文献中都指出,大多数危机事件的发生都会引起经济的衰退,不论它是债务危机或者是泡沫破裂所导致的危机。图7显示了三种类型的危机发生时人均GDp的变动情况,显然在股市和房地产危机同时发生时,GDp的下降幅度最高,平均下降幅度达到5.07%。股市泡沫破裂时GDp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小,据样本数据来看,有一半以上的股市危机事件都不会引起GDp的下降,但是严重的股灾也会对经济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如日本(2007)、俄罗斯(1997)的股灾事件。其中GDp下降最大的是西班牙2007年经济危机,GDp持续下跌6年跌幅高达10.32%。显然从对GDp影响的角度来看,房地产危机发生时,相对而言其持续周期较长,影响程度也较高。

(二)危机后的就业情况

由于1990年前部分失i率数据的缺失,因此统计时房地产危机的失业率统计数据有所减少。平均而言,三种危机产生时的失业率上升幅度分别为3.83%、2.25%、0.52%(房地产股市、房地产、股市)。2000年荷兰、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发生的股灾事件对于经济的影响很小,对于GDp的影响很小,失业率还有所下降。由图8可以看出对于失业率影响持续时间最长的是1991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的事件,持续事件长达15年。综合对比图8结果来看,失业率的增长情况与GDp的影响结果极为相似,由于股灾所引起的失业率上行周期和房价崩溃所引起的失业率上行周期对比,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失业率上行周期事件更长,失业率增长幅度也相对更高。

(三)危机后的财政情况

金融援助、高转移支付以及债务利息等都会极大的增加财政支出,同时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必然共同导致了财务收支的恶化。这在1992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以及2008年的俄罗斯资产泡沫中显现得尤为突出。2008年俄罗斯财政收支由危机前占GDp中4.36%的盈余转变成占GDp中7.55%的高额赤字。同样日本、德国、英国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也带来了财政赤字的大幅增加,具体情况见表3。

综上所述,当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同时破灭时,危机的后果是最为严重的。但就两个资产泡沫的对比而言,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后果相对更加严重。显然对于房地产泡沫而言,其破灭直接影响的是银行信贷资金链的断裂,同时房地产直接涉及的行业范围很广(地产、装修、钢铁等等行业都会遭到重创),房价的持续下跌会导致大量的关联企业破产倒闭、银行呆帐激增、大量银行破产,进而导致银行危机的爆发。银行危机往往会给政府带来巨大的压力,破产清算的银行往往会由政府来接手,从而导致了政府支出的大幅增加,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危机进一步深化。

而股市往往有一定的分散风险的作用,股市泡沫的破裂其损失并不由某一行业单独承担,同时广大的股市投资者都分担着这样的风险。但是不断膨胀的股市泡沫,会将市场上的闲置资金吸引过来,进一步催生泡沫的膨胀,降低了对实体经济的投资,低效的使用稀有资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巨大的股灾发生时,会导致整个市场处于萧条状态,部分企业资金链条断裂,失业人员大幅增加,各项经济政策很难有效的实施,正如1929年美国大萧条时的状态一样。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度量了美国40多年来房地产市场以及股票市场资产泡沫波动情况,利用小波相关分析方法对不同资产泡沫与金融系统风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时变和频率两个维度对比分析了资产泡沫与系统性风险的关联,得出以下结论:泡沫对于系统性风险的影响长期高于短期,且在短期内危机期间资产泡沫与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更高。同时,房地产泡沫与系统性风险的相关度普遍高于股市泡沫,这是由于不同资产所固有的资产属性所决定的。

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篇6

1.1房价收入比

房价收入比是房地产价格与居民平均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反映了居民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比值越高,支付能力就越低。当该指标持续增大时,表明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超过了居民实际支付能力的上升。当市场中的房价收入比一直处在上升状态,且并没有存在市场萎靡的迹象,则说明这个房地产市场中投机需求的程度很高,产生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就越大。其计算公式为:

房价收入比=商品住宅平均单套价格/居民平均家庭收入=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商品住宅平均单套销售面积/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平均每户家庭人口数

该指标的临界值可以由首付、利率、贷款期限、每

年住房贷款还款金额占收入比重等估算出,但国际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发达国家,房价收入比在1.8~5.5之间;发展中国家,一般在4~6之间。

1.2房地产价格增长率/GDp增长率

该指标是测量房地产相对实体经济增长速度的动态相对指标,反映房地产泡沫发展的趋势。指标值越大,房地产泡沫的程度就越大。警戒线定为2,超过2时说明房地产业存在泡沫现象。如1987-1990年间,日本存在严重的地产泡沫时,该指标平均值为3。

1.3空置率

房地产出现泡沫时,会有大量房屋空置,故可采用来反映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程度。国际上通用的计算方法为:空置率=增量房和存量房中的空置量/全社会增量房和存量房总和。一般而言,该指标的判断标准是:空置率不足5%时,表明市场过热,极可能存在泡沫;5%-10%为合理区域;10%-20%为空置危险区;而当空置率大于20%时,则表明存在严重积压。

1.4租售比价

反映房地产真实价值的是房地产的租金收益,房价变动可暂时偏离租金变动。但若长时间高于租金增长,则存在泡沫的成份。租售比,是指每平方米使用面积的月租金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房价之间的比值。从理论上说,计算租售比的方法是:假定将租房所需支本论文由无忧

付的钱以能获得最大利息收益的方式存入银行,算出包括银行利息在内的租房总支出;同时也假定将买房所需支付的钱以能够获得最大利息收益的方式存入银行,再算出买房总支出;以租房总支出除以买房总支出,其结果就是住房的“租售比”。其判断标准可用下表来表示:

另外,还可以从房地产投资增值率和房地产贷款方面来计量房地产泡沫,但是总体而言,这两种方法不如以上四种方法应用广泛。

指标法的突出优点是所用数据通常相对比较容易采集,处理起来比较简单;在进行房地产泡沫检测时,可以把那些具有充分理论依据的指标,如房价收入比、租售比价等作为重要的辅判别标准;其缺陷是,一些指标的标准多取自国际经验,不一定适用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对同一个房地产市场进行判断时,不同的指标之间可能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

2理论价格法(收益还原法)

理论价格法被誉为最符合房地产泡沫定义的判别方法,其基本原理就是计算出房地产的理论价格,然后与实际的房价相比较,通过观察二者相背离的程度,来判别泡沫是否存在。

以收益还原法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价格法,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发生后,成为日本经济学家用以判定地产泡沫的一种重要方法。因为泡沫是现实资产价格与实体资产价格的差,或是现实资产价格中实体经济不能说明的部分,所以衡量房地产泡沫的关键在于本论文由无

供测算出房地产的实体经济价格(理论价格)与现实价格之间的差距。收益还原的本质就是一个未来收益的贴现模型,即将未来的预期纯收益和预期售价按一定的折现率进行贴现,从而得到房地产的理论价格。我们可以通过下图直观地理解理论价格法的精髓:

理论价格法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却存在着困难。集中表现为:第一,折现率的准确数字难以确定。第二,收益还原法体现的是把未来的收益折合成现在的收益,通过折现来计算现值。但是,未来是不确定的,在当前的试点上难以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收益做出准确的估计。

3市场修正法

我国学者洪开荣(2001)提出房地产泡沫计量的“市场修正法”,即以物业空置率为基础,从房地产的供求差异出发,通过考虑各种相关系数因素来进行修正,从而估量出房地产泡沫的大小。其公式为:

房地产泡沫系数=物业总空置率×经济增长修正系数×产业贡献修正系数×交易情况修正系数

其中:空置率是根据年空置量与三年累计物业竣工量的比例;经济增长修正系数=上期的(1+GDp增长率)/本期的(1+GDp增长率);产业贡献修正系数=上期的(1+房地产业增长率)/本期的(1+房地产业增长率);交易状况修正系数=上期的(1+个人购房比例)/本期的(1+个本论文由无

供人购房比例)。

该方法作为房地产评估标准的基本理由是空置率反映了市场供需的差异,特定时期和地域的空置率指标反映了各种市场力量和非市场力量的市场后果。房地产泡沫和物业空置率是对市场失衡的不同角度的描述,但它的实质内涵是一致的。该方法借助了资产评估中的修正方法,但是理论依据不足。

4统计检验法

国外的研究文献中,常见这种方法。其使用前提有两个:一是房地产价格短期波动不是很厉害;二是数据样本要大。实质是利用计量统计学的原理对房地产价格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当房地产市场上无经济泡沫时,房地产价格变化比较有规律,统计分析可以找到统计规律,而当经济泡沫存在时,由于经济泡沫使得价格大起大落,从而使得统计规律失常。国外的统计检验法根据检验的标准不同,可分为方差上限检验和游程或粗尾检验两种。

方差上限检验法以Blanchardandwatson(1981)为代表,他们认为,经济泡沫的出现会增加价格p的方差,会减弱价格p与市场基础的决定因素X的相关关本论文由

理提供系。在不存在经济泡沫的零假设下,给定某些条件,就可以求出价格方差的上限。当经济泡沫出现时,这个上界条件会受到破坏。

Blanchardandwatson(1981)还讨论了价格p的更新值(超额收益)的分布。如果存在经济泡沫,并且经济泡沫会在某个时期破灭,那么在经济泡沫存续期间,经济泡沫更新值为同号;当破裂开始时,变为异号,这样经济泡沫更新值的游程会比纯随机序列的要长,从而会使样本的总游程数变小。经济泡沫成长期间,会产生小的正的超额收益,但随之而来的是会在某个时刻经济泡沫破裂,产生大的负超额收益,这类经济泡沫的更新值的分布会成尖峰或粗尾分布,因此价格更新值的较大峰度系数可能意味着存在经济泡沫

。但游程检验与粗尾检验方法的效果不佳。因为经济泡沫游程数并不必然小于随机变量序列的游程数;另外,市场基础价值的分布也可能呈峰态。即使如此,这两种方法还是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关注。

我国房地产市场化的时间很短,从住房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的1998年算起,到2008年我国住宅市场化的历史也不过10年时间,可供计量检验的样本数据很少,计量检验的结论可能缺乏可靠性。因此,统计检验法在我国应用并不合适。5预警指数法

预警法是一种综合方法,融合了指标法中的本论文由

整理提供各种重要指标,也是目前测度房地产泡沫较为理想的方法。虽然存在着诸多理论上的问题,而且需要收集很多数据,但综合而言,是目前除了收益还原法之外最为完善的测度方法。目前被普遍接受的预警构建方法如下:

(1)选定预警指标。(2)确定预警指标的权重。(3)确定指标临界值。(4)测算地产泡沫发生变化的概率。当某一个判断指标发生预警信号时,地产泡沫就有可能发生变化。在预警期内,达到临界值的指标越多,地产泡沫变化的概率越大。(5)确定地产泡沫的预警级别。根据地产泡沫变化的概率,房地产泡沫变化的可能性划为几个级别:a级:警戒级,40其构建还有多种方法,但它们在计算原理上是相同的,关键之处是所选取的代表性指标会因人而异,差别很大。

6结论与建议

以上房地产泡沫识别方法很多,但大体上可以归为两类,即指标法和模型法。不管用何种方法测度房地产泡沫,尤其是指标法中,其逻辑思路都是首先试图建立一个基准指标,然后用实际指标与其对比,实际指标大于或小于基准指标的部分即为泡沫成分,以实际指标偏离基准指标的程度来指示房地产泡沫的严重程度。在实际应用中,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房地产价格进行分析,判别是否存在泡沫,而不应该单纯采用一种方法,以免判别结果有失偏颇。真对以上分析,对我国房地产泡沫识别方法的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由于我国房地产发展时间较本论文

供短,房地产统计工作更是滞后于房地产市场,统计资料相当匮乏,所以应该完善我国的房地产统计工作,使之更适应于经济全球化发展。

第二,目前我们应该在现有统计资料条件下,根据我国以往的经验和其他类似国家的经验,深入研究适合于我国的量化方法和评判标准。

第三,建立适合于国情的房地产泡沫预警机制,对我国房地产泡沫及时预报和控制,时刻警惕房地产泡沫。

参考文献

[1]周方明.房地产泡沫测度研究[J].经济师,2006,(5):141-144.

[2]洪开荣.房地产泡沫:形成、吸收与转化[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1,(8):10-14.

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篇7

摘要:主要论述了目前国内外在房地产泡沫识别领域的研究方法,对各种方法加以分类,主要分为指标法、理论价格法、市场修正法、统计检验法和预警法等,以期对我国的房地产泡沫识别体系和预警体系的建立能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识别方法;预警体系

1指标法

1.1房价收入比

房价收入比是房地产价格与居民平均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反映了居民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比值越高,支付能力就越低。当该指标持续增大时,表明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超过了居民实际支付能力的上升。当市场中的房价收入比一直处在上升状态,且并没有存在市场萎靡的迹象,则说明这个房地产市场中投机需求的程度很高,产生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就越大。其计算公式为:

房价收入比=商品住宅平均单套价格/居民平均家庭收入=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商品住宅平均单套销售面积/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平均每户家庭人口数

该指标的临界值可以由首付、利率、贷款期限、每年住房贷款还款金额占收入比重等估算出,但国际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发达国家,房价收入比在1.8~5.5之间;发展中国家,一般在4~6之间。

1.2房地产价格增长率/GDp增长率

该指标是测量房地产相对实体经济增长速度的动态相对指标,反映房地产泡沫发展的趋势。指标值越大,房地产泡沫的程度就越大。警戒线定为2,超过2时说明房地产业存在泡沫现象。如1987-1990年间,日本存在严重的地产泡沫时,该指标平均值为3。

1.3空置率

房地产出现泡沫时,会有大量房屋空置,故可采用来反映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程度。国际上通用的计算方法为:空置率=增量房和存量房中的空置量/全社会增量房和存量房总和。一般而言,该指标的判断标准是:空置率不足5%时,表明市场过热,极可能存在泡沫;5%-10%为合理区域;10%-20%为空置危险区;而当空置率大于20%时,则表明存在严重积压。

1.4租售比价

反映房地产真实价值的是房地产的租金收益,房价变动可暂时偏离租金变动。但若长时间高于租金增长,则存在泡沫的成份。租售比,是指每平方米使用面积的月租金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房价之间的比值。从理论上说,计算租售比的方法是:假定将租房所需支付的钱以能获得最大利息收益的方式存入银行,算出包括银行利息在内的租房总支出;同时也假定将买房所需支付的钱以能够获得最大利息收益的方式存入银行,再算出买房总支出;以租房总支出除以买房总支出,其结果就是住房的“租售比”。其判断标准可用下表来表示:

另外,还可以从房地产投资增值率和房地产贷款方面来计量房地产泡沫,但是总体而言,这两种方法不如以上四种方法应用广泛。

指标法的突出优点是所用数据通常相对比较容易采集,处理起来比较简单;在进行房地产泡沫检测时,可以把那些具有充分理论依据的指标,如房价收入比、租售比价等作为重要的辅判别标准;其缺陷是,一些指标的标准多取自国际经验,不一定适用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对同一个房地产市场进行判断时,不同的指标之间可能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

2理论价格法(收益还原法)

理论价格法被誉为最符合房地产泡沫定义的判别方法,其基本原理就是计算出房地产的理论价格,然后与实际的房价相比较,通过观察二者相背离的程度,来判别泡沫是否存在。

以收益还原法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价格法,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发生后,成为日本经济学家用以判定地产泡沫的一种重要方法。因为泡沫是现实资产价格与实体资产价格的差,或是现实资产价格中实体经济不能说明的部分,所以衡量房地产泡沫的关键在于测算出房地产的实体经济价格(理论价格)与现实价格之间的差距。收益还原的本质就是一个未来收益的贴现模型,即将未来的预期纯收益和预期售价按一定的折现率进行贴现,从而得到房地产的理论价格。我们可以通过下图直观地理解理论价格法的精髓:

理论价格法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却存在着困难。集中表现为:第一,折现率的准确数字难以确定。第二,收益还原法体现的是把未来的收益折合成现在的收益,通过折现来计算现值。但是,未来是不确定的,在当前的试点上难以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收益做出准确的估计。

3市场修正法

我国学者洪开荣(2001)提出房地产泡沫计量的“市场修正法”,即以物业空置率为基础,从房地产的供求差异出发,通过考虑各种相关系数因素来进行修正,从而估量出房地产泡沫的大小。其公式为:

房地产泡沫系数=物业总空置率×经济增长修正系数×产业贡献修正系数×交易情况修正系数

其中:空置率是根据年空置量与三年累计物业竣工量的比例;经济增长修正系数=上期的(1+GDp增长率)/本期的(1+GDp增长率);产业贡献修正系数=上期的(1+房地产业增长率)/本期的(1+房地产业增长率);交易状况修正系数=上期的(1+个人购房比例)/本期的(1+个人购房比例)。

该方法作为房地产评估标准的基本理由是空置率反映了市场供需的差异,特定时期和地域的空置率指标反映了各种市场力量和非市场力量的市场后果。房地产泡沫和物业空置率是对市场失衡的不同角度的描述,但它的实质内涵是一致的。该方法借助了资产评估中的修正方法,但是理论依据不足。

4统计检验法

国外的研究文献中,常见这种方法。其使用前提有两个:一是房地产价格短期波动不是很厉害;二是数据样本要大。实质是利用计量统计学的原理对房地产价格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当房地产市场上无经济泡沫时,房地产价格变化比较有规律,统计分析可以找到统计规律,而当经济泡沫存在时,由于经济泡沫使得价格大起大落,从而使得统计规律失常。国外的统计检验法根据检验的标准不同,可分为方差上限检验和游程或粗尾检验两种。

方差上限检验法以Blanchardandwatson(1981)为代表,他们认为,经济泡沫的出现会增加价格p的方差,会减弱价格p与市场基础的决定因素X的相关关系。在不存在经济泡沫的零假设下,给定某些条件,就可以求出价格方差的上限。当经济泡沫出现时,这个上界条件会受到破坏。

Blanchardandwatson(1981)还讨论了价格p的更新值(超额收益)的分布。如果存在经济泡沫,并且经济泡沫会在某个时期破灭,那么在经济泡沫存续期间,经济泡沫更新值为同号;当破裂开始时,变为异号,这样经济泡沫更新值的游程会比纯随机序列的要长,从而会使样本的总游程数变小。经济泡沫成长期间,会产生小的正的超额收益,但随之而来的是会在某个时刻经济泡沫破裂,产生大的负超额收益,这类经济泡沫的更新值的分布会成尖峰或粗尾分布,因此价格更新值的较大峰度系数可能意味着存在经济泡沫。但游程检验与粗尾检验方法的效果不佳。因为经济泡沫游程数并不必然小于随机变量序列的游程数;另外,市场基础价值的分布也可能呈峰态。即使如此,这两种方法还是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关注。

我国房地产市场化的时间很短,从住房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的1998年算起,到2008年我国住宅市场化的历史也不过10年时间,可供计量检验的样本数据很少,计量检验的结论可能缺乏可靠性。因此,统计检验法在我国应用并不合适。

5预警指数法

预警法是一种综合方法,融合了指标法中的各种重要指标,也是目前测度房地产泡沫较为理想的方法。虽然存在着诸多理论上的问题,而且需要收集很多数据,但综合而言,是目前除了收益还原法之外最为完善的测度方法。目前被普遍接受的预警构建方法如下:

(1)选定预警指标。(2)确定预警指标的权重。(3)确定指标临界值。(4)测算地产泡沫发生变化的概率。当某一个判断指标发生预警信号时,地产泡沫就有可能发生变化。在预警期内,达到临界值的指标越多,地产泡沫变化的概率越大。(5)确定地产泡沫的预警级别。根据地产泡沫变化的概率,房地产泡沫变化的可能性划为几个级别:a级:警戒级,40其构建还有多种方法,但它们在计算原理上是相同的,关键之处是所选取的代表性指标会因人而异,差别很大。

6结论与建议

以上房地产泡沫识别方法很多,但大体上可以归为两类,即指标法和模型法。不管用何种方法测度房地产泡沫,尤其是指标法中,其逻辑思路都是首先试图建立一个基准指标,然后用实际指标与其对比,实际指标大于或小于基准指标的部分即为泡沫成分,以实际指标偏离基准指标的程度来指示房地产泡沫的严重程度。在实际应用中,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房地产价格进行分析,判别是否存在泡沫,而不应该单纯采用一种方法,以免判别结果有失偏颇。真对以上分析,对我国房地产泡沫识别方法的研究提出以下建议:第一,由于我国房地产发展时间较短,房地产统计工作更是滞后于房地产市场,统计资料相当匮乏,所以应该完善我国的房地产统计工作,使之更适应于经济全球化发展。

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篇8

 

世界经济体系已多次受到泡沫的冲击,网络泡沫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以信息处理为核心的网络经济阶段经济泡沫相应的演变形式。网络经济是社会经济进入信息化时代后引发的包括与互联网相关产业发展以及以互联网作为一种基础平台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革命性变革的新的经济模式。其运营体制依旧是市场机制,因而从理论上讲经济泡沫存在有其必然性,而实际上纳斯达克指数的大幅度起伏也证实了这一点。

 

一、网络经济泡沫界定

 

(一)网络经济泡沫的载体

 

我们知道,泡沫的产生需要一定的附着物,经济泡沫也不例外,这个附着物用学术术语来说就是载体。17世纪在荷兰发生的“郁金香狂热”中,郁金香的球茎充当了经济泡沫载体的角色。那么,网络是经济泡沫的载体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根据载体的性质,作为载体的物品必须被确定为有不断升值的可能而形成过量的需求,且交易成本较低,很显然没有人对网络构成的某个产品诸如某型号的服务器形成升值预期而不断地增加这种服务器的拥有量。人们只是对整个互联网经济,或者说是很多诸如雅虎、新浪等互联网公司有良好的预期,狂购以及后来狂抛的是这些网络公司或相关企业的上市股票,因此网络经济泡沫的载体是股票。

 

自从独立于实体经济的以“无形”为特征的虚拟经济产生后,股票已不止一次地充当经济泡沫的载体。股票作为一种纸化商品,其供求与一般商品有很大区别,而这些区别也正是它充当泡沫载体的前提。

 

从需求上看,社会对商品的需求分为真实需求和投机需求,人们对一般商品诸如食物、消费品的需求,企业对木材、水的需求等以满足自身和再生产为目的称为真实需求;而对股票的需求从“炒股”这一妇孺皆知的名词就可看出绝大多数是投机需求。投机需求取决于对未来价值的预期,预期经济具有同向性,即看涨时大家都看涨,看跌时大家都看跌,这使得投机需求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并且由于投机需求交易的成本比较小,资金占用时间短,因此这种放大效应加大了经济泡沫的程度。

 

从供给上看,一般商品的价格取决于由真实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均衡价格,然而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属于虚拟资本,其价格只是资本化的收益,诸如预期价格、预期股息、现实利息等因素都会对其当期价格产生影响,其价格的变化与生产中发挥作用的现实资本并没有直接关系。除了价格变动的不确定性,股票资本在数量上和运动规律上也存在与现实资本的背离,股票资本的数量总是大大超过现实资本数量。

 

股票的虚拟资本特性和价格的决定方法注定其内在价值的难以确定,而内在价值难以确定或具有多变性是产生经济泡沫的重要条件之一。一般商品具有供给易变性且供给弹性较大,因而即便在一般商品市场上产生了经济泡沫,这种泡沫也难以维持下去。相对来说,股票这种虚拟资本的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固定不变且缺乏弹性,使得股票市场上的经济泡沫得以较长时期存在。

 

综上可以看出,经济泡沫发生的载体集中表现在容易发生投机需求的股票市场,然而对载体股票的分析只是针对经济泡沫的一般特性而言,而网络泡沫分析中更为重要的还是它的独特的诱因——网络。

 

(二)网络经济泡沫的诱因

正像网络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一样,网络经济泡沫与传统经济泡沫以及其周期规律等特性上有着较大差别,而这些差别便是由于网络这个特殊诱因本身的特性所引起的。

 

网络的诞生不过是几十年的事,而它运营于商业直至开辟出“网络经济”则是近几年的事。“时势造英雄”这句话在这里作为描述网络经济的形成发展颇为贴切,而根源于信息需求的这种网络经济很清晰地被盖上了注意力经济特性的烙印。我们上网冲浪时一定都注意到,不少网站都有一个在一定期限内上站访问人数的统计数字,这个数字代表的就是该网站吸引网民的注意力,或称“眼球”数,网站的生存兴衰靠的就是这一数字,因为只有高数量“眼球”保证的网站才能获得投资商、广告商的青睐,而注意力经济的一大特征便是“胜者通吃”,这种“通吃”的效应,引发了优胜者的财富迅速膨胀。于是人们相信在网络经济世界里,只要有美好前景存在的可能性,即使只是一个概念,也有理由拿出自己毕生的积蓄来购买股票进行概念投资,以期待短期内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增加,由于硅谷中百万富翁日益涌出,使人们忘记了高风险性的存在。网络经济中“增长动力是第一位”这句话已成了网络经营者们的座右铭。这样,网络便促成了经济泡沫的产生。

 

二、网络经济泡沫的形成分析

 

(一)网络经济泡沫形成的经济学描述

 

虽然以网络公司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不断诞生,大量网络公司不断上市,然而相对于全球看好网络股的投资者来说,此类投资回报率极高的股票依旧是稀少而又缺乏弹性。造成股票的供给不易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各国对股票的发行、上市以及已上市股票的赎回都有严格的规定,网络公司不能随心所欲地增发或赎回已发行的股票。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所示,假设某网络股的市场供给完全无弹性,S0为其市场供给线,D0为其市场需求线,市场均衡时S0与D0相交于e0,e0所对应的价格p*就是该股票内在价值在市场上的表现。如果某种外在因素的变化使人们产生了“未来需求增加”的预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套利者必然会出现,从而在本期产生投机需求,使市场需求线向右上方移动至D1,倘若该股票可在任意时刻以表现其内在价值的价格p*创造任意供给,即市场供给线是完全弹性的水平线S1,则市场均衡时D1与S1相交所确定的新均衡点e1和e0相比,股票价格并没有变化,只是均衡数量从Q0增加到Q1,这样就不会有网络泡沫的产生。但事实上是该股票市场供给线是垂直的S0,至少在短期内,投机需求的增加会引起股票市价的上升,D1所对应的均衡价格p*+bt中的bt就是由于需求的增加而导致的泡沫。而这一过程远未结束,因为股票价格的上升拉动股票需求有强烈的正反馈作用,即股票价格上升引起人们对该股票信心大增,预期惯性与从众行为继续推动包含投机需求的市场需求线向右上方移动,经过D2、D3、D4……直至上升到Dt这个信心极限,Dt所对应的均衡价格p*+bt中的bt也是由于需求不断增加而导致泡沫膨胀过程中t时刻的一个均衡状态。740)this.width=740"border=undefined>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网络经济泡沫存在的关键在于网络股的供给在一定时期内不易变化,尤其是不易增加、缺乏弹性,这种供给特性使网络股的市场价格即使发生很大的变化也不能靠增减供给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使股价偏离其内在价值,产生大量泡沫。

当然,在长期内上市公司可以增资配股,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但前提条件是公司必须是持续盈利的。如果市场供给线从S0移到S’0,股票供给量就从Q0增加到Q1,这样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自动排除了泡沫。

 

(二)网络经济泡沫的成因分析

 

国内外学者分析经济泡沫的成因主要有:(1)大量过剩流动资金的形成。(2)实业发展受限制,资金偏向非实业。(3)投机心理成为经济泡沫的加速器。(4)起导火索作用的某种契机的存在。

 

从表面上看,从众心理、投机心理和暴富思想是导致网络泡沫发生和破裂的直接原因,但我们认为,只有剖析网络泡沫的深层次成因,才能正确认识网络经济的本质,这对于我国发展网络经济有重要意义。

 

首先,大量过剩资金的存在是网络泡沫的推动力。1990年代新经济带来的较高回报率和预期以及美国经济较长时期的繁荣,使得其利率水平一直呈现上扬趋势,加之世界范围内频繁爆发金融危机,大量本国和外国的资金流回或流向美国,从而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股市的火爆提供了充裕的资金基础。据统计,1998年《幸福》杂志公布的1000家大企业中设立风险投资的企业由两年前的不足1%上升到20%以上;1999年全美70%以上的风险投资涌入互联网,总额达到300多亿美元,2000年外资总共持有9080亿美元的美国公司债券,每年对美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达2000多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各类电话公司、媒体公司、计算机公司、软件公司、卫星制造公司、互联网服务商都在积极投资建设互联网,使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在GDp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企业在信息技术设备的投资份额提升到了45%以上,这使美国资本类支出在1990年代后半期年均增长11%,远远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料。

 

其次,一套“网络理论”的形成是网络泡沫的理论基础。在网络经济超常规发展的同时,人们纷纷创立各式各样新的速成理论以求对其作出更直接和更表象的解释。这套理论的核心包括未来理论、注意力理论;成长率理论。在这套理论指导下,大量风险资本涌向网络公司,众多企业、机构和个人投资股票,庞大的资本推动促成互联网商业化发展的奇迹,但同时也为互联网发展埋下了隐患,因此在网络理论的权威受到逐渐质疑和挑战的情况下,网络经济出现泡沫现象就很自然了。

再次,网络公司的短视行为是网络泡沫的内因。在网络理论的指导和投资者短线操作的推动下,网络公司为了提高自己在网络用户和传媒中的“知名度”、“注意力”,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宣传,其“一掷千金”的做法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烧钱”,为此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于是网络公司的经营目的变成了争取源源不断的风险投资和使公司股票上市。这种做法虽然可以部分缓解网络公司现金周转日渐困难的局面,但却使网络泡沫越来越大。

 

从本质上看,大部分网络公司的经营基本上都可以用“融资”两个字来概括。网络公司的这种短视行为使它们往往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加强公司自身建设和内部管理,特别是为消费者和网络用户提供最优秀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而这些正是企业发展最本质的东西。事实上大部分网络公司持续亏损,面临着生存危机,一旦没有资金继续注入,网络泡沫就会破裂。

 

最后,媒体炒作是网络泡沫的外因。网络经济的概念被反复炒作,导致网络的作用被无限夸大,结果产生了“风险投资的全民化”和“风险投资对象的虚泛化”。媒体在网络泡沫的形成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催化剂作用。

 

预期盈利不等于真正盈利,网络股投资者常常根据自己对网络公司的未来成长率的心理预期来评判网络股的合理价格,在媒体炒作下由网络股成长性引发的股价想象空间将两者混为一谈,这是“网络股泡沫”的关键。

 

三、网络经济泡沫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分析

 

目前,许多实力雄厚的网络企业出现了负盈利的状态,原因是受美国宏观经济增长减缓的影响,而这次经济增长减速又恰恰是因为.网络经济排除泡沫导致naSDaC股价狂跌,加上股市连锁反应引起投资信心不足的缘故,所以进一步分析网络泡沫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综合影。向是十分必要的。

 

网络经济在当今经济世界的地位(2000年网络高科技股占美国股市总市值的比例达到43.9%,而美国股市的市值已经超过美国GDp总值)决定了网络泡沫对整个国民经济同样有巨大的作用,所以首先从网络泡沫膨胀时期开始分析。 

 

这里,我们利用希克斯—汉森模型(iS—Lm模型)讨论,如图2所示,横轴表示一定时期的国民收入,纵轴是利率水平,iS曲线表示的是在产品市场均衡时(即意愿投资与储蓄相等)r与Y的组合,Lm则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时的组合。在网络泡沫产生前iS0与Lm0相交于均衡点e0,对应利率r0与国民收入Y0。在泡沫上升期,网络泡沫对经济实体产生两大效应:财富支出效应和资金成本效应。财富支出效应会提高平均消费倾向(apC)和边际消费倾向(mpC),资金成本效益会提高全社会的投资水平,显然消费与投资的上升促使iS曲线上移至iS1;同时在货币市场,泡沫出现时由于资产价格膨胀以及对各种资产需求的增长,导致货币需求上升。在货币供给不变的前提下,Lm曲线上移至Lm1,于是新的均衡点在e1。与e0相比,新均衡点的利率明显高于原均衡利率,但由于iS、Lm的移动效应大小并不能完全确定,因此均衡国民收入变化并不确定(图2中表示的是国民收入增加的情形)。然而事实上这一结果并非美国经济调控当局所希望的,因为利率的提高可能导致投资的大量减少,从长期来说不利于经济发展,而且升息可能吸引欧洲、日本等外国资金流入美国,进而引起外国政府的不满。所以,美联储采取增加信贷等措施来维持原有利率r0(实际上泡沫膨胀本身加快了金融资产的周转速度,相当于央行放松银根增加总货币量,也有降低利率的作用),这样一来Lm曲线反而是向右移动至Lm2,国民收入增加到Y2,短期内刺激了经济增长。

 

从长期考虑,Y2所对应的e2点并不能成为稳定的均衡点。下面建立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进行分析。在图3中,横轴表示一定时期的国民收入,纵轴表示价格水平,aD曲线是社会的总需求曲线,aS是社会的总供给曲线。初期均衡点e0所对应总需求曲线是aD0。因为美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完善,社会生产力利用率应该比较高,所以e0点不会在总供给曲线中还有很大生产潜力的水平部分,而是在水平部分与垂直部分的过渡曲线上。随着泡沫兴起,刺激国民收入增加到Y1,Y的增加引发人们对网络经济更加乐观的预期,从而形成更大的投机需求。如果此时总供给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人们以膨胀的资产作抵押向银行贷款再投入到市场上则将引起资产价格的进一步膨胀,如此形成的恶性循环造成的虚假繁荣会对整个经济产生极大的负作用。如图3所示,投机需求增加使得社会总需求曲线aD0右移,在刺激国民收入少量增长的同时付出了物价上涨的代价。直至右移aDn时,aD线继续右移只会导致总价格的上升,发生通货膨胀,而对总收入的增加毫无帮助。

 

740)this.width=740"border=undefined>

但我们注意到在1998~2000年3月这段网络泡沫时期,美国国内并没有物价上涨的压力,而且正处于高增长、低失业、低膨胀的“新经济”发展期,这实际上是包括网络在内的高科技推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使社会总供给得以增加的结果。表现在图3上就是总供给曲线从aS0向右下移到aS1,这样就在维持物价的前提下刺激了国民收入的增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美国特定的环境下这次网络泡沫的产生、膨胀对经济所起的影响,它推动了经济无通胀的增长。

740)this.width=740"border=undefined>

 

网络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就会破裂,泡沫的破灭使社会投资信心下降,并且进一步引起消费的下降。根据前面的iS—Lm模型,投资和消费下滑使iS曲线从iS1向左下方移动,如果泡沫破灭影响到人们对整个经济的信心,那么iS甚至会移动到iS0的左边,这时美联储还要保持r0的利率水平,国民收入的缩水会非常严重;同时在货币市场,泡沫破裂时由于资产价格收缩以及对各种资产需求的减少,导致货币需求下降。在货币供给不变的前提下,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于是新的均衡点的利率明显低于原均衡利率,但由于iS、Lm的移动效应大小并不能完全确定,因此均衡国民收入变化并不确定。此时更为理智的做法是通过货币政策让利率下降,美联储连续7次降息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从长期来说有利于经济发展,事实上这也是美国经济调控当局所希望的。

 

在网络经济排除泡沫时期,虽然美联储不断地下调利率,但宏观经济还是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美国经济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增长明显减速,GDp的增长率从2000年第2季度的5.6%降到了第3、4季度的2.2%和1%,进入了一个调整时期。由于宏观经济调整相对于网络泡沫排除的滞后性,所以2000年3月就开始的网络经济调整到2001年初才显现出来。

 

中国网络经济的发展远远滞后于美国,当全球网络经济泡沫处于破灭期的时候,中国的网络经济才刚刚出现发展的势头。因此,网络泡沫的破灭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主要是经济运行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但是由于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以及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这一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对以网络企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较大,使人们对整个经济的信心下降,投资和消费下滑。中国GDp的增长率之所以仍有上升,主要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内需拉动实现的。

 

四、结 语

 

在网络经济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网络,而且随着网络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将不断深入。从网络经济泡沫分析结果可以看到,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网络经济特别是网络概念股存在泡沫成分是难以避免的,然而通过与传统经济的融合,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经济泡沫的恶性膨胀,使网络经济稳健增长,从而推动经济新一轮高速发展。

 

中国网络经济的发展从整体上来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且伴随着我国各级政府将发展网络经济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网络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但也应看到伴随着网络经济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发展,还存在着不注重中国实际国情的超前发展趋势,这会产生严重的泡沫成分。因此,在推进网络经济发展时,应走网络经济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网络经济能力,加快网络经济发展进程,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国民经济得到快速、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三木谷良一.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崩溃与金融改革[J].金融研究,1998,(6).

 

[2]陆家骡.论泡沫经济[n].经济学消息报,1998-03-13.

 

[3]郑海航.日本泡沫经济考察[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3,(12).

 

[4]方东兴.互联网当前形势浅析[Z].http://www.sina.com.cn,2000-07-04.

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篇9

在此前举行的博鳌论坛期间,经济学家陈志武表示,中国政府将房地产泡沫越做越大,正朝着次贷危机的方向走去。不仅陈志武,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副主席暨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在此期间也表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是全球最大的。

中国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判断楼市是否存在泡沫的标准是什么?中国房地产未来的发展形势又会怎样?《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日前专访了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主席顾云昌教授,请他就当前的房地产形势解疑释惑。

“说京沪深楼市没泡沫,没人信”

《中国经济周刊》:从2001年开始就有人说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最近几年,中国楼市崩盘论、泡沫论一直不绝于耳。那么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

顾云昌:楼市存在泡沫的主要表现就是房价上涨过快。房价涨到什么程度算高、算有泡沫了,对这个问题大家的观点并不一致。一般的判断依据是房价收入比(一套中等水平的住宅价格与一个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之比),这个比值在6倍以下比较正常。房价收入比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阶段不一样,各个国家之间也不一样。现实中,发达国家房价收入比低一些,发展中国家高一些。

原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曾经讲过,泡沫只有破灭后才知道有泡沫。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存在泡沫的,但泡沫并非普遍存在,许多三四线城市没有或基本没有泡沫,而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说没有泡沫人们都不会相信。

《中国经济周刊》:既然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那泡沫会不会破?什么时候会破?

顾云昌:泡沫的最终结果可能有两种:一种是破灭,一种是被吸收。所谓破灭就是到一定程度时房价大跌,并导致金融危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泡沫被吸收了、挤出了。当人们的收入增长远远高于房价的涨幅,房价在一定阶段涨势放缓,甚至出现下跌的情况,这个过程就是挤泡沫的过程。比如从2011年到2014年,这4年就全国平均水平而言,房价收入比小幅下降,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挤泡沫的过程。

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的楼市泡沫还在不断被吹大,的确存在破灭的风险,但是还没有达到马上要破灭的状态,更不存在楼市整体存在泡沫的问题。也就是说,中国楼市总体上不会崩盘、不会硬着陆。上海、深圳等地收紧限购政策,就是防止大城市的房价进一步提升,泡沫进一步被吹大进而面临破灭的危险。

《中国经济周刊》:该如何看待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楼市泡沫已经很大,但是房价还在上涨,那些没有泡沫或基本没有泡沫的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却涨不上去的现象?

顾云昌:房地产是不动产,它和土地连在一起不能被搬动,因此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区特征,各城市的楼市主要由各地区的供求关系决定。从目前看,三四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相对合理,没有泡沫或基本没有泡沫,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的主要问题是库存太多。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肯定是有泡沫的,但是恰恰是有泡沫的地方,房价还在涨,事情就是这么矛盾。

有些人在做判断的时候,往往看到一些一二线城市的房价越来越高,普通百姓越来越难以负担,就以为泡沫要破灭了,其实不然,因为这些地方恰恰还有购买力在支撑。一旦某地房地产市场没有购买力(包括自住型购买力和投资、投机型购买力)支撑了,就会出现有价无市的情况,进而导致房价下降或者泡沫破灭。

“说中国楼市泡沫全球最大

有失偏颇”

《中国经济周刊》: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副主席暨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在博鳌论坛期间表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全球最大。对此您如何看待?

顾云昌:如果说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楼市泡沫大,这是存在的,但是用京沪深等一线城市的情况代替全国情况来说中国楼市泡沫全球最大,则有失偏颇。因为很多中小城市的房价并不高,没有泡沫或者基本没有泡沫。应该说,中国的楼市泡沫是局部性的,有大泡沫的就是若干一线城市和一些二线城市。这些城市的房价收入比要高于伦敦、纽约等城市,但许多中小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大多在五六倍。据上海易居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城市房价收入比的平均数为7倍左右,属于偏高。

“楼市泡沫主要由超发货币造成”

《中国经济周刊》: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楼市泡沫是怎么形成的?

顾云昌:楼市泡沫一般与货币量密切相关,房地产市场具有强大的对货币的吸收力,任何一次货币的增发扩张,实际上最终都会流入吸附能力最强的楼市。过去15年,我国广义货币m2大幅度上涨,大概增加了10倍,由此也导致京沪深等一线城市的房价在过去15年中增长了10倍左右,货币的泡沫导致了楼市的泡沫,二者具有相关性。在现阶段拉动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相对宽松,m2增加很快,所以导致了楼市泡沫不断增大。如果把控好货币供应量,泡沫也不会这么大。某种意义上说,房价上涨是货币贬值的一种表现。

《中国经济周刊》:哈继铭在博鳌论坛期间表示,中国房价之所以没有下跌是因为有政策在推动其上涨,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顾云昌:我认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是有周期的,既有15~20年的长周期,还有3~4年的短周期。处于上升周期时,交易量增加房价上涨,反过来交易量下降,房价不涨或下跌。

本轮短周期是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现在还在上升通道中。一般来说,越是大城市,楼市热得快,冷得也快,上下波动也较大;相反,小城市热得慢,冷得慢,波动也小些。从长周期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告别15年的黄金时代,迎来下一个15年左右的白银时代。

白银时代要持续到2030年左右,2030年之前,我国仍处在城镇化进程中,住房主要的需求对象是由农民工构成的新市民,再加上原有市民的改善性需求和一部分刚性需求。白银时代的特点是每年增量不大,但是总量大。不可能像黄金时代房地产投资每年有20%以上的增长,每年新增的商品房供应量大约会保持在1200万~1300万套,房地产的二级交易市场和租赁市场会更加活跃,仍然会是一个很大的产业。

我个人判断,在未来十几年中,中国房价整体上会稳中有升,但会有上下波动。从短周期看,2016年房价整体还是稳定上升趋势,去库存政策的出台,有助于这种趋势的发展。在当前的货币金融环境下,比较有利于全国性的去库存,同时因流动性的增加促使泡沫变大或者不被挤掉。同时由于投资渠道缺乏,使老百姓的投资更多地流向了楼市,从而不断催生大城市楼市泡沫。当然还有中国土地市场的特殊性,楼市泡沫实际上也是地价泡沫的主要表现,因为我们的土地市场是政府控制的,所以房价中所含的地价比重不断升高,自然会催生楼市泡沫。

“三四线城市楼市要合理加杠杆”

《中国经济周刊》:采用加杠杆的方式购房,可能会导致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如何看待目前楼市中的加杠杆现象?

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篇10

1、定义

房地产泡沫有多种定义,至今为止学界也未形成统一的共识,这里截取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查尔斯·p·金德伯格的定义:房地产泡沫可理解为房地产价格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的持续上涨,这种价格的上涨使人们产生价格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并不断吸引新的买者——随着价格的不断上涨与投机资本的持续增加,房地产的价格远远高于与之对应的实体价格,由此导致房地产泡沫。泡沫过度膨胀的后果是预期的逆转、高空置率和价格的暴跌,即泡沫破裂。

2、特征

泡沫经济的两大特征是:商品供求严重失衡,需求量远远大于供求量;投机交易气氛非常浓厚。房地产泡沫是泡沫的一种,是以房地产为载体的泡沫经济,是指由于房地产投机引起的房地产价格与使用价值严重背离,市场价格脱离了实际使用者的支撑。

3、成因

与虚拟经济膨胀的原因相同,房地产泡沫的产生是由于出于投机目的的虚假需求的膨胀,所不同的是,这种投机需求的实现必须借助银行等金融系统的支持。一般来说,房地产泡沫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土地稀缺

土地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基础。居者有其屋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福利要求,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是没有穷尽的;而与企事业发展相关的生产条件和办公条件的改善也直接与房地产密切相关。由于土地的有限性,从而使人们对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历来就存在着很乐观的预期。当经济发展处于上升时期,国家的投资重点集中在基础建设和房屋建设中,这样就使得土地资源的供给十分有限,由此造成许多非房地产企业和私人投资者大量投资于房地产,以期获取价格上涨的好处。

(2)投机需求膨胀

其次,投机需求膨胀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直接诱因。对房地产出于投机目的的需求,与土地的稀缺性有关,即人们买楼不是为了居住,而只是为了转手倒卖。这种行为一旦成为你追我赶的群体行动,就很难抑制,房地产泡沫随之产生。

(3)过度放贷

金融机构过度放贷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直接助燃剂。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异常升涨,肯定与资金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价值量大的特点,房地产泡沫能否出现,一个最根本的条件是市场上有没有大量的资金存在。因此,资金支持是房地产泡沫生成的必要条件,没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配合,就不会有房地产泡沫的产生。

二、我国房地产泡沫概况

1、主要城市的房地产泡沫指数

三、房地产泡沫的防范机制

虽然通过以上分析,我国的房地产业泡沫短期内破灭的可能性很小,但是鉴于其对国民经济的重大影响,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抑制泡沫越来越大这一趋势。

1、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力度必须加强,对房地产投机必须要予以打击或采取征税措施。应严格执行建设部“制止房地产炒卖的五项措施”,坚决打击炒卖地皮的投机商,吊销其营业执照;对有些地方政府为了非法获得收入,竟成了抬高土地出让价格的“操盘手”,则更应予以严厉惩处,以抑制短线炒房。

2、严格控制每年住房信贷的增长,是防止、减小房地产泡沫风险的有效措施。住房信贷有经济周期风险,国外民用住房建筑业周期性的不稳定,导因是住房抵押信贷供给的波动,因此,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来,稳定住房市场上抵押信贷资金的流量,成为有些国家住房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国2000年以来每年住房贷款增幅高达40%—60%,显然增幅偏高,导致房地产业发展速度过快,有些城市出现了房地产泡沫。今后每年房地产信贷增长应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以防止吹大房地产泡沫。

3、要解决住房空置率过高和控制房价上涨,必须要建设部门和金融主管部门联手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房地产结构失衡问题,压缩别墅、花园洋房建设比重,加大中低价位的普通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金融部门可依据城市住房建设的高、中、低档次的合理规划,合理配置住房贷款的结构。

参考文献:

1.《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期刊—《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及浅析》-许勤筱

2.《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房地产泡沫量化研究》-苟燕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