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经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36:43

公司财经管理制度篇1

(一)企业集团财务制度及体制

从广义上讲,企业集团财务经济体系是一个控制系统,这个系统进行自我运行的同时调控着物资系统和生产经营系统,该系统活动中所要求、制定和遵循的制度就是企业集团财务制度。企业集团财务制度包含集团所有者财务制度和集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集团所有者财务制度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按集团所有者的意图和要求制定的财务制度,其主要功能是维护集团母公司股东与集团的财务行为,是处理财务关系的依据,同时也是保障集团利益及集团母公司人和经营班子利益的规章,并明确相应的责权;另一层含义是指按母公司要求制定或由母公司制定的、子公司或直属企业必须执行的财务制度,该层同样具有所有者财务的功能,只有所约束的激励的对象不同,财权配置,财责分担和财利分配的范围不同。母公司作为所有者的财务制度必须服从于母公司股东的财务制度。

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指由集团内部母公司财务主体制定(包括母公司要求由子公司财务主体制定并报母公司批准)的,用于规范集团的财务行为,处理集团内部财务关系,明确集团内部各财务主体、职能部门及其相关利益组织和个体责权的规则。从根本上讲,集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从属于集团母公司所有者财务制度,集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只不过是其所有者财务制度的延伸。这是由资本所有者或出资人的利益要求决定的。因为,母公司是其股东的公司,母公司的利益目标应符合其股东的利益目标,即股东财富最大化,由母公司这个财务主体制定的管理制度必须服从其股东的财务制度要求。同理,母公司作为其子公司的中间出资人(股东),要求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维护其利益目标,从属其财务制度。从理论上讲,由集团母公司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既包括其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又包括其子公司的所有者财务管理制度,但在实际制定中没有必要人为地区分开,二者互融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是某些条款有所侧重而已。

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主要构成有:(1)总则。明确集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依据、目的、性质、适用范围和实施方式等。(2)内部机构。根据集团的股权状况、经营规模、集团成员企业、业务状况、内部结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等设置相应的财务管理机构和会计核算机构,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财会机构中的职能部门。(3)内部财务管理权责。明确集团内各法人主体中人和经理阶层的财务权限和责任;明确集团内母子公司和其他成员单位中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财权和财责;明确财会机构中各专业岗位的权责。总之,财务责权利要以财务制度的形式落实到集团内部成员单位,职能部门,领导和员工的头上。(4)内部财务管理基本制度。主要包括融资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内部投资及资产组合管理制度,存货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工资管理制度,收入和利润分配制度,财务分析和财务评价制度,财务预算制度,财务决算制度,财务及经营风险分析和控制制度,以及职工生活医疗保障制度,等等。(5)内部财务管理单项制度。单项制度是指不包括基本制度中的某些财务管理规则,方法和准则等,如财务公司制度或内部结算中心制度,对外担保制度,职工学习培训制度,财会电算化制度等。(6)内部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规定。

企业集团财务体制是集团财务制度这座大厦的支柱和框架,集团财务制度是体制的具体化,体制与制度是正相关关系。集团财务体制是明确集团各财务层级的财务权限、责任和利益的制度,其核心问题是如何配置财务管理权限,其中又以分配母子公司之间的财权为主要内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以前我们在论述企业集团财务体制时仅限于集团内部,而忽视母公司的所有者或出资人这一层级的财务主体。

(二)企业集团财务体制的理论基础

1.出资人制度和法人财产制度

出资人制度是确立和规范出资人和企业之间财产关系的一种制度。出资人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1)企业从设立起就要建立出资关系,确定具体的出资人。企业不能没有出资人,也不能自己成为自己的出资人。(2)依法确立出资人和企业的关系,明确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出资与企业的关系是投资关系,出资人按投入的资本额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从最终清理的结果看,出资人享有剩余索偿权。

法人财产制度是确立和规范企业法人与企业法人财产关系的一种制度。此制度的基本内容是:(1)企业是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民事里最主要的内容是财产权利,企业是财产经营组织,其经营活动就是财产权利的运用。(2)清楚界定法人财产。企业的法人财产就是企业的资产。(3)企业依法享有行使法人财产权。企业的法人财产是来自其法人地位的确立,是依据法律产生的,而不是出资者授予的。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就是企业依法对其控制的法人财产享有独立运用和支配的权利。

企业集团中,至少存在两层出资人和法人,即母公司的股东是母公司的出资人,母公司既是独立法人又是子公司的出资人,子公司这个独立法人还可能投资控股其他企业。企业集团中存在着出资者系列和法人系列,在这个多层级的出资人和法人系列中存在一组契约关系,这些契约围绕权责利而缔结,主要以所有者财务制度和集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形式表现。孤立的看,所有者财务制度代表出资者利益,而集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作用是维护或保护集团各成员单位资产的安全。因此出资制度和法人财产制度都必须由财务制度来体现和落实。

2.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离合

现代企业制度使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得以很好实现,但两权分离并不意味着所有者放弃对企业的控制,两权分离的程度不是越大越好。其实,两权分离是建立在股东尤其是大股东能控制企业经营活动上的分离,分离本身蕴涵着重合。大股东总是要依据其拥有的股份亲自或指派自己的人进入公司决策层,成为合法的内部控制人,资本经营的主要决策人。这时,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又实现重合,资本仍然主要由大股东或其人控制和经营。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离合由公司治理结构来实现。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是由股东大会与董事会,董事会与高级经理的委托关系,以及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经理之间责、权、利的互相制衡关系组成。股东的所有权即股权与日常经营管理权相分离,但在这两者之间有代表全体股东利益而成为公司的法定代表和最高决策机构的董事会,行使着公司资本运营的最高决策权。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又是重合的,尤其是在大股东是董事长的公司里更是如此。

3.出资者财务目标与企业财务目标的离错

出资者(所有者)或股东的目标就是确保资本安全的前提下追求资本最大限度增值,出资人要求经营者所制定的企业目标与其追求的目标相吻合,并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来约束和激励经营者。但是,股东与经营者或企业之间在财务目标上历来都存在内在的冲突,经营者或企业管理当局在制定财务目标时通常不是完全以股东利益最大化出发,两者时常背离,甚至在经营过程中是错位的。

就企业集团看,至少有两级出资者财务目标,即母公司出资者作为财务主体的财务目标和母公司作为子公司出资人的财务目标。有的巨型企业集团是由多级子集团和孙集团组成,如国有控股公司集团就是这样,这样的集团必然存在多级出资人和相应的出资者财务目标。集团母公司股东财务目标是最根本的目标,要求母公司财务目标符合其最大利益,母公司财务目标一方面从属于其出资者财务目标,另一方面又是各成员单位目标的综合,充当集团总目标的作用。子公司目标从属于母公司目标,就单个子公司或集团内独立核算的单位目标而言,不一定是“所有者财富最大化”,而应是母公司要求的目标,这样。牺牲部分子公司的利益来确保集团最大利益的情况可能发生,诚然,对这些子公司的管理难度就相应增加了。

4.所有权权力的行使

“权力派生于资本,利益归属于资本的供应者”,制定管理制度是所有者或出资者权力之使然,是所有者行使权力的核心内容之一。所有者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既是其调控人和经营者的法规手段,又是其依法行使权力从而获取利益的保障,还是其明确责任和义务的依据。因此,企业集团母公司的出资人要制定所有者财务制度,而母公司作为子公司的出资人要制定相应的所有者财务管理制度,以便明确母子公司之间的财产关系,安排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从财权、财责及财利方面安排一系列指标考评经营者,以便在成本太高时用优秀的经营者来替换不称职的经营者。

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

(一)财务管理权限的配置

企业集团管理权限配置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集团单个成员企业的权限配置,其中以母公司的财权配置为主;另一方面是对母子公司财权配置为主的成员企业之间财务管理权限划分。现以母公司(股份公司形式)为例来阐述这一问题。

从一个股份公司看,瓜分财权的主体是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财务副总经理或财务总监财务经理,这五个层级都是行使财权的主体,股东大会,董事会的财权配置属所有者管理体制范畴,以总经理为代表的财务权限配置属经营者财务管理的体制范畴,所有者财务体制与经营者财务体制共同构成公司财务体制,确切讲是公司财务领导体制。实际上,公司法对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各主体的财权配置已作出明确的界定。

股东大会享有的财权是对重大财务事项如重大投资、筹资、资本变动、利润分配及公司重组等行使最终决策权和监督权,其主要职能是制衡和监督董事会以免其滥用财权。董事会享有的财权是代表股东大会行使日常决策权,除对投资、筹资、资本及资产变动、利润分配进行决议外,还决定如何设置财务职能机构和制定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怎样激励和约束经理班子等。总经理享有执行董事会所授予的财权,即作为公司行政总负责人的财务管理权限。总经理把专职财务事务管理权授予财务总监或财务副总经理,同时把部分财权授予其他副总经理。财务副总经理行使部分日常财务决策权、指挥权和控制权,并授权财务经理行使日常财务管理权。总经理对财务副总经理、财务副总经理对财务经理依法进行财权的制衡和监督,财务副总经理和财务经理对其他领域如生产、销售、人事、研究与开发等的主管领导进行专职财务约束和监督。监事会享有对董事会和经营班子的财务监督权。

从一个企业集团看,子公司只不过是母公司资本扩张和经营延伸或多角化的结果,母公司为了调控好子公司的经营活动,必然要参与子公司的财权配置,把母公司的财务管理权力渗透和延伸到子公司,一旦母公司采取下派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制定财务管理制度等实质性措施,集团财务管理制就相应形成。

(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模式

1.统管制

统管制亦称集权制,是指财权决大部分集中于母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采取严格控制和统一管理方式的财务体制。统管制的特点是:财务管理决策权高度集中于母公司,子公司只享有很少部分的财务决策权,其人财物及供产销统一由母公司控制,子公司的资本筹集、投资、资产重组、贷款、利润分配、费用开支、工资及奖金分配、财务人员任免等重大财务事项都由母公司统一管理。母公司通常下达生产经营任务,并以直接管理的方式控制子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子公司只相当于母公司的一个直属分厂或分公司,投资功能完全集中于母公司。

统管制的优点:(1)便于指挥和安排统一的财务政策,降低行政管理成本;(2)有利于母公司发挥财务调控功能,完成集团统一财务目标;(3)有利于发挥母公司财务专家的作用,降低子公司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4)有利于统一调剂集团资金,保证资金头寸,降低资金成本。

统管制存在明显的缺陷:(1)财务管理权限高度集中于母公司容易挫伤子公司经营者的积极性,抑制子公司的灵活性和创造性;(2)高度集权虽能降低或规避子公司某些风险,但决策压力集中于母公司,一旦决策失误,将产生巨大损失。

2.分管制

分管制亦称分权制,是指子公司拥有充分的财务管理决策权,而母公司对子公司以间接管理方式为主的财务体制。分权制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在财权上,子公司在资本融入及投出和运用、财务收支费用开支、财务人员选聘和解聘、职工工资福利及奖金等方面均有充分的决策权,并根据市场环境和公司自身情况作出重大的财务决策;在管理上,母公司不采用指令性计划方式来干预子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而是以间接管理为主;在业务上,鼓励子公司积极参与竞争,抢占市场份额;在利益上,母公司往往把利益倾向于子公司,以增强其实力。

财务管理权限集中与分散互为反正,由此产生的利与弊也大致相反。分权制有优点主要是:(1)子公司有充分的积极性,决策快捷,易于捕捉商业机会,增加创利机会;(2)减轻母公司的决策压力,减少母公司直接干预的负面效应。

分权制的缺陷主要有:(1)难以统一指挥和协调,有的子公司因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视甚至损害公司整体利益;(2)弱化母公司财务调控功能,不能及时发现子公司面临的风险和重大问题;(3)难以有效约束经营者,从而造成子公司“内部控制人”问题,挫伤广大职工积极性。

3.统分结合制

极端的集权,集团财务机制必然僵化,子公司没有任何积极性;相反,极端的分权,必然导致子公司及其经营者在失控状态下过度追求经济利益,从而侵蚀集团整体利益。恰当的集权与分权的结合既能发挥集团母公司财务调控职能,激发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控制经营者及子公司风险。所以,适当的集权或分权即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有利于克服过分分权或集权的缺陷,有利于综合集权与分权的优势,是很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所追求的模式。

4.选择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一般而言,企业集团选择财务管理体制模式时应主要考虑这些因素:股权集中度、子公司性质、集团规模、母公司经营者风格等。

从集团层次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要严于对关联公司的控制,对全资子公司的控制要严于对相对控股子公司的控制,因此,母公司对参股关联公司和协作企业应采用分权制,对子公司尤其是绝对控股子公司应采用集权制,对相对控股子公司采用统分结合制。如子公司是上市公司,则应根据持股比例选用统分结合、或偏于分散、或偏于集权的财务管理模式。

小型企业集团母公司因缺乏充足的资金来源和优秀的财务专家,通常较多地把财务管理决策权授予子公司经理,宜实行分权制的管理模式,大型企业集团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大批优秀财务管理专家,有实行集中财务管理的能力,但由于大型集团往往进行多角化经营,涉及业务和经营的品种较为广泛,所处的环境较为复杂,因而有实行分散管理的要求,可见,大型企业集团一般应采用统分结合制模式。中型企业集团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多的财务专家,且经营的业务较为单一,因而应实行偏向集权的体制模式。

企业集团经营业务单一和便于集中管理的,或经营高风险行业如金融业及高科技产业的需要严格控制,相应的财务管理体制应是集权或倾向于集权的统分结合制。相应地,集团经营多角化、涉及业务领域广、品种多、难以集中管理的,则需要相应的分权制或偏向分权的统分结合制。

理财环境对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反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理财环境的变化会促进财务管理体制的改变。经营者的管理观念和风格对集团财务管理体制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有的经营者推崇的是悟性管理,注重子公司经理的悟性和人格魅力,要求子公司经理悟出母公司领导的意图,并进行相应的管理。在这样情况下,集团管理体制必然是分权制。相反,有的经营者作风严谨,注重制度而不是子公司经理的人品,要求子公司的经理按制度办事,那么,他会主张安排集权或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

(三)企业集团财务机构的设置

企业集团财务机构体制的组成部分有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或事业部、直属分部的财会机构,在某种模式下审计部门是集团财务机构的组成部分,设立财务公司的集团可把财务公司视为财务调控机构的组成部分,在没有财务公司的集团中财务结算中心是集团财务机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1.“超级财务总监”

在通常意义上,我们所指的财务总监是经营班子中专门负责财务管理的最高领导人,其职责是充当总经理财务参谋并全面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在实践中,我国公司的许多财务总监的实际地位是较低的,一般在副总经理之下,好一点的可享受副总经理的待遇,最好的是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在这种体制下,财务领导及其他财会人员完全忙于财务会计方面的事务,很少考虑公司经营战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很多公司和企业集团都没有财务战略规划的原因。实际上,只要进行财务战略管理的公司会无一例外地发现财务战略与公司经营战略密切相关,财务战略与公司战略由财务总监统一负责是很恰当的事。从战略眼光看,股东或出资人的目标是公司价值最大化,要实现这一财务目标,必须充分发挥财务调控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的功能,而资本经营本身就是一种战略行为,从某种意义看也是一种财务运作的战略行为。所以,公司战略与财务战略由财务总监负责组织是非常有利的。可见,“超级财务总监”的职能除主管财务外还主管公司战略,企业集团公司的财务总监就应具备这种职能,并居于副总经理的地位。并且,我国的公司控制权市场近两年来发展速度很快,理财环境要求财务总监应具备公司战略规划的能力,主管战略和财务是顺势而为。

2.集团财务调控机构的设置

按照财务副总经理具有主管财务和战略的主要思路,设计如下财务机构的框图。财务专家董事的主要功能作用是制衡经营班子的财权,促使其合理运用董事会所赋予的财务管理权限,其主要运作方式是对经营班子所进行的重大财务活动和事项作进一步评估,以便董事会作出科学的决策。

(1)财务部、战略规划及审计部

战略规划部可与财务部平行设置,以示重视,其经理与财务部经理一样直接对财务总监负责,充当财务总监的助手,具有相同的行政级别,都属于公司中层行政人员。财务战略是公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规模投资战略、投资差异战略、负债经营战略、收益与风险配比战略、资源优化配置战略、资本结构优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利润优先战略、资本

(产)增值战略及资金收支平衡战略。财务战略由战略规划部负责并协同财务部共同制订。营销战略、生产战略应在财务总监主持下,由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会同规划部制订。当然,在公司战略管理还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战略规划部门可设为财务部的一个分支机构,主要承担制定计划和预算管理的职责。

在财务部,财务组织机构和会计组织机构应分别设立,相应地设置两个主管副经理。财务管理与会计机构的职责要明确区分,同时机构要尽量精简,要特别注意财务与会计的交叉部分,避免管理和核算的盲区。财务管理机构承担组织具体资本运作、财务资金活动和调控子公司财务等职责,故应根据集团规模、母公司性质、经营领域、资本市场等具体情况设置相应的分支机构,如筹资部、投资部、收益分配部、仲裁部、财务政策部、财务结算中心等。会计机构承担组织核算和收集处理及提供信息、会计控制等活动,应设置相应的分支机构,如核算部、合并报表部、预算编制部、会计政策部、信息部等。当然,财会机构设置不必拘泥于某种固定形式,应根据母公司具体情况和对子公司调控的要求来设置。例如,在财务部经理有能力、精力和时间直接负责财务管理机构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专设一个副经理;会计政策部可以归并到财务政策部中,以便统一制定财务、会计政策、制度和方法;税收,保险等可归并设在会计机构中等。

在上述模式中,审计部与财务部平行,直接置于财务总监领导下,这有利于母子公司和其他关联公司的审计监督,其缺点是不能监督总经理和财务副总经理。所以,有的企业集团把母公司审计部直接设于总经理之下,这样克服了不能监督财务副总经理的缺点;有的集团则做得更彻底,要么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或是把内部审计归监事会领导,以便将整个经营班子和决策班子都纳入监督体系。

(2)结算中心与财务公司

企业集团财务结算中心是根据集团财务管理和调控需要而在集团内部成立的,为集团成员企业办理资金融通和结算,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财务专门机构。结算中心不是集团的经营单位,既不是分公司,也不是子公司,而是一个由集团母公司财务领导负责的资金调剂和管理机构,其存在的直接目的是提高财务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资金成本,而不是机构本身的盈利。财务结算中心对集团资金的有效管理很有作用,因而在机构设置上应有相应的地位,其负责人即中心主任可由财务总监直接兼任,或财务总监授权财务部经理行使相应职权。

成立结算中心,有助于集团资金统一结算、统一贷款、统一收支及统一管理,可避免集团子公司和直属企业多头开户,各自为政的状况。有利于母公司从命脉上控制和调节子公司,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降低风险;也有利提高集团整体信贷信誉水平,为再融资和拓展新的融资管道打下基础。

财务结算中心是集团管理和调度资金的专门机构,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尤其是调度资金的审批制度。一般运作方式是中心负责人接到集团公司有关授权人的指令后进行资金的调度活动,资金是企业集团的血液,现金至尊是不变的真理,对每笔资金的进出都须严格审核,以防出现差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财务结算中心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不仅仅是作为执行上级指令的主体,还要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便保持合理的资金头寸,杜绝严重事件的发生。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指依据公司法和人民银行有关要求设立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很显然,财务公司不是集团财务管理机构,而是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和自我约束的金融企业,其本身也要设立相应的财务管理机构。可以说,财务公司是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机构的调控对象。然而,这些并不意味着财务公司不能作为集团财务调控机构。首先,财务公司的注册资本来自于集团成员单位(母公司、子公司及母子公司持股25%以上的企业),集团公司往往是财务公司的母公司。财务公司成立之时也就实现集团产业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的初级过程,这本身就是集团资本经营活动。其次,集团财务公司虽然不象财务管理机构那样履行企业全面价值管理职能,但其本身的货币经营业务从主客观方面都影响、调控着集团财务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可以说,财务公司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就是集团财务资金优化配制过程。财务公司具有调剂和融通集团财务资金、委托投资等功能。从这方面讲,财务公司又是调控集团成员单位的主体。其开展的业务有:成员单位存款业务;发行财务公司债券;对成员单位产品的购买者提供买方信贷;对成员单位办理委托贷款业务;办理同业拆借业务;对成员单位办理票据承兑、票据贴现;买卖和成员单位债券、外汇;办理成员单位的融资租赁业务;办理成员单位的委托投资业务;办理成员单位间的内部转帐结算;承销和发行成员单位企业债券;为成员单位办理担保、信用鉴证、资信调查、经济咨询等业务;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

财务公司作为调控对象,集团公司要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如预警制度、高级管理人员和财务主管任免制度等。财务公司作为调控组织机构,须建立相应的业务运作规范制度,以便明确责任主体,以求提高集团财务资金配置效率和效益。

公司财经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集团是指以大企业为核心,以经济技术或经营联系为基础,通过建立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形成规模巨大、多角化经营的企业联合组织或企业群体组织。企业集团主要是通过投资形式形成的控股与被控股关系,一般由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企业集团的出现,使原来公司间的市场经营活动变为企业集团内部的企业间交易,通过企业集团一体化的协调与管理,降低了交易成本。为了能适应企业集团化管理需要,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必须由单一的企业财务管理向企业集团财务战略方向转变,体现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协同效应最大化的价值理念。企业集团只有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对企业集团内子公司的控制,保证企业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目标: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来防范风险,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而满足企业集团竞争的需要、满足经营者业绩的需要、满足投资者回报的需要,保持企业集团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目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集团正处于传统企业向建立现代企业转型时期,并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约束和监督机制。很多企业集团只要求子公司每月提供财务报表,无法真实反映子公司的财务管理问题,导致企业集团不能对子公司进行有效财务管理,从而影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和企业集团经营的正常发展。

目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可大致分为三种:集中管理型、分散管理型、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型等三种类型,其主要表现形式如下。

1、集中管理型

企业集团总部集中控制和管理集团内子公司经营和财务,并做出相应的财务决策,各子公司必须严格执行企业集团总部决策,只负责短期财务规划和日常经营管理。此类型有利于企业集团发挥财务调控功能,降低了企业集团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但也带来一些管理上的缺陷,如:财务管理权限高度集中在企业集团总部,容易挫伤子公司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特别是由于信息掌握不完整容易造成决策低效率或失误,使子公司应付市场变化的能力大大降低,从而影响子公司的正常发展。

2、分散管理型

企业集团总部掌握对子公司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权与审批权,而将其他财务事项的管理权下放到子公司。企业集团经营指标及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子公司董事会去贯彻实施,此类型有利于提高子公司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增加子公司创造效益机会,但也带来一些管理上缺陷,如:有的子公司因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视甚至损害企业集团整体利益,可能导致不能及时发现子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及重大问题,也不利于企业集团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影响企业集团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

3、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型

这种类型强调管理结果有效性,同时对可能出现问题的过程进行控制,避免子公司的经营风险。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企业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战略规划、投资决策、利润分配权等事项进行集中管理,各子公司可在企业集团最高决策层授权下享有相当大的生产经营自,此类型可以激发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很多企业集团追求的相对理想模式。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多样化,所带来的管理效果也不尽相同,集中管理型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着决策质量低、控制过程复杂等弊端,而分散管理型财务管理体制则存在财务控制力薄弱、约束性差等问题。因此,在实践中可考虑在确保企业集团不失控制子公司前提下,实现集中与分散的适度结合。

三、实现企业集团有效财务管理方法及经验

企业集团经营多样化,必然带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复杂性,个人认为要实现企业集团有效财务管理,主要是通过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制度制订,在制度指导下编制有效的财务管理流程,达到实现企业集团有效财务管理目标。

1、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1)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根据《公司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规定,结合本企业经营管理特点与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有效的财务管理流程,以保证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制度有效实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制度、子公司财务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财务信息管理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基础规范制度等等一系列制度。

(2)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机构设置。企业集团总部设立财务管理中心,企业集团公司财务总监担任负责人,其职责主要负责企业集团总部与各子公司之间的财务信息沟通;负责企业集团内公司的财务资源分配、内部资金运用;负责企业集团的投资、集团战略性成本管理工作;负责对子公司成本核算、成本控制进行必要的业务指导;负责企业集团财务预算的编制、控制、分析、考核等工作;负责企业集团公司经济活动的预测、分析工作。企业集团总部可向子公司委派财务主管人员,同时在各子公司设立财务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在遵守企业集团财务制度下能独立开展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参与子公司的经营决策。

2、企业集团授权制度建设

企业集团可根据“财权相对集中,分级授权管理”原则,制订出企业集团的授权管理制度,规定企业集团总部及各子公司享有的经营管理权限,实现分级授权管理目的。一般来说,企业集团必须掌握筹资、投资、资金管理、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决策权,以达到控制企业集团的融投资风险,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目的。

3、采购管理制度建设

为了发挥集团采购的规模优势,获取供应商更优惠的规模化采购价格,从而降低企业集团采购成本,企业集团成立企业集团物资采购中心,负责建立一套集中采购流程更加高效化、专业化的运作体系,加强企业集团的采购质量检查制度、供应商管理及考核制度,价格通报制度建设,实现高效率的供应链管理,增加企业集团利润、提高企业集团市场竞争力。企业集团物资采购中心成员可根据企业集团的实际情况,由总经理、采购负责、财务主管、招标负责人等共同组成,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具体确定参加人选。

4、关联交易制度建设

企业集团化过程其实就是产业细分过程,使得企业集团的供应链环节之间彼此更加依赖,各子公司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和义务事项,形成企业集团的关联交易。企业集团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着眼于集团经营战略实现和经济责任落实,科学制订企业集团子公司关联交易制度,来解决各子公司之间会或多或少的关联交易问题,包括企业集团内企业间转移产品、无形资产、研究开发项目之间交易问题。

5、预算管理制度建设

企业集团制订预算管理制度,用于考核企业集团内各子公司的经营目标。企业集团总部制订企业集团公司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将各项指标分解下达给各子公司。各子公司根据企业集团部下达的各项指标和单位具体情况编制年度预算,主要包括计划年度收入、负债、费用、筹资、利润分配等项目,并上报企业集团总部审批后执行。企业集团对子公司的预算指标拥有最终决定权。

6、财务信息管理制度建设

企业集团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信息系统,来规范分析各子公司会计信息,加强企业集团内部上下之间信息沟通,通过会计软件网络系统使用,有权共享企业集团的会计信息,帮助决策者对未来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进行量化的分析和论证,从而对企业集团经营活动做出科学的决策,也达到实现企业集团对子公司财务控制的目的。

7、财务监督制度建设

企业集团制定《企业集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等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以保证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财务监督机制主要由企业集团财务检查与内部审计构成。其中:财务检查主要由集团财务部门组织对子公司的财务检查。重点检查经董事会批准的公司重大经营计划、方案的执行情况,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等等;内部审计主要是设立审计部,制定《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并据此开展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工作,审计重点是评审某一项目或单位对财经法规和集团内部各项制度、决议、决定的执行情况,并提出改进的要求。

8、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企业集团为了得到全面、及时的企业集团内子公司的财务信息,提高决策科学性,同时也必须实时监控子公司经营状况,企业集团应制订企业集团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建立企业集团财务信息监控系统,直接对企业集团总部总经理负责,随时向总经理反映财务管理各项制度以及其他制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实现实时反映企业集团内子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目的。

企业集团有效财务管理途径主要是通过制订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制订相应的分级授权监督制度,运用包括融资、投资、预算、资金控制、利润分配及经营中的关键点控制等在内的财务管理手段,达到实现对子公司有效财务管理目的,使企业集团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促进企业集团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珊:浅谈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制度建设[J].交通财会,2003(1).

公司财经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财务治理 公司治理 财务管理 财务控制

一、财务治理界定

关于公司财务治理(Corporatefinancialgovernance),国内各学者的观点不一,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伍中信(2001)认为,公司财务治理是一种企业财权的安排机制,通过这种财权安排机制来实现企业内部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同时还指出,企业财务治理作为企业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种经济利益冲突。杨淑娥(2002)认为,所谓公司财务治理,是指财权通过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张敦力(2002)认为,财务治理是界定与协调各利益相关主体在财权流动和分割中所处地位和作用,最终实现各主体在财权上相互约束,相互制衡关系,促使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果的公司治理。衣龙新(2002)认为,财务治理涵义可概括为:财务治理就是基于财务资本结构等制度安排,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在强调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前提下,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等机制,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等一系列制度、机制、行为的安排、设计和规范。林钟高(2003)则认为,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这种制度安排达到利益相关主体之间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均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饶晓秋(2003)认为,财务治理的实质是一种财务权限划分,从而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的财务管理体制。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国内学术界对于财务治理的定义并无很大分歧,都认为财务治理是以财权合理配置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主要不同在于对财务治理主体的界定不同。笔者认为,只要涉及到财权的配置,均可归属于财务治理的研究之中,但是财务治理是否仅仅局限于一种“制度安排”。公司财务治理是指通过财权在企业内部的合理配置,并在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财务约束、财务评价等机制以达到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均衡,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套正式的、非正式的制度、行为和规范。

二、财务治理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一)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 财务治理是从财务的角度来研究公司治理,主要是界定与协调各利益相关主体在财权流动和分割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公司治理主要是界定和协调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财务治理结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公司治理的灵魂。财务治理总体上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其在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方面,必然要遵循、借鉴公司治理理论。应该说公司治理理论对财务治理理论的指导是最为直接的、重要的,公司治理理论的出现是财务治理理论的产生前提,没有公司治理理论的成熟与发展,就不可能有财务治理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成熟,而财务治理理论的不断充实、发展也必将促进公司治理理论的不断拓展、完善。如果用财务治理涵盖公司治理,则夸大了财务治理的范围和作用,限制了公司治理的范畴。公司治理除包含财务治理内容外,还包括人事、经营等方面的治理。应当说财务治理本质上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部分和根本体现形式,公司治理的其他方面治理效果也最终要落实到财务利益上加以体现。如果用公司治理定义、替代财务治理,则更为偏颇,局限了财务治理内涵和外延,除从属于一般公司治理共性外,财务治理还具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可见,财务治理并不等同于公司治理,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联系:一是公司治理是财务治理的基础,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发展和深化。二是公司治理的模式决定财务治理的模式,财务治理的模式反作用于公司治理的模式。三是公司治理的目标影响财务治理的目标。四是公司治理和财务治理都根源于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五是从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角度来看,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都随着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其内容也逐渐由只发生在公司内部所有者、经营者以及相关权利机构之间的狭义的活动扩展到广义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公司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雇员、政府和社区等。六是公司治理和财务治理不仅仅是一种静态的管理方式,更应该是一种动态的管理活动,因而不能将公司治理和财务治理仅仅理解为一种制度安排,更应该从治理活动的动态含义来理解。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区别主要有:一是制衡的着眼点不同。二是激励的侧重点不同。三是约束制度的侧重点不同。四是机制涉及主体不同。五是保障实施主体不同。六是财务治理比公司治理更为深化。

(二)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基于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财务治理主要是对财务资源和财权的安排机制,以形成利益相关者之间财权的战略联盟,提高企业财务运作效率及公司治理效率。由此可见,公司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构成了公司财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联系表现在:一是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公司财务系统,都是公司财务报告的影响因素。二是两者对公司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处理,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一贯性。如财务治理对公司财务战略的拟定,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服务与发展方向;财务管理对公司财务的全面调控,决定了财务管理中财务控制的力度和手段;财务治理对公司财务政策的选择,决定了财务管理中具体财务制度的基调。三是财务治理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框架和轨道,财务治理的模式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务管理的模式特征。如果说财务治理是从财务角度对企业内外部人与人之间利益分配的关系所做的协调和配置,那么财务管理就是这种协调和配置的应用。四是财务治理、财务管理与公司绩效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财务治理状况的优劣直接影响财务管理,进而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而财务管理和公司绩效又受到财务治理的根本性制约。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主要区别为:一是从公司运营角度看,财务管理是公司管理的核心,财务治理则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因此,公司治理与管理的区别也就决定了两者分别属于不同的范畴。财务治理主要从宏观上对财务管理中所产生的财务关系进行指导、监督、控制和制衡,保证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一种制衡机制;财务管理则是在财务治理框架下,具体进行财务运作和经营活动,基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种运行机制。二是财务治理从制度性层面规定了公司财务运作的基本网络框架;而公司财务管理则着重研究在这样的框架下如何通过科学的财务决策实现具体的财务目标,主要集中在“操作性”财务领域,具有鲜明的“技术性”特征。三是财务管理着重于对财务主体的

财务行为控制,表现为上层财务主体对下层财务主体的财务行为的一种单向规制活动。财务管理的效率性主要体现为公司财务成本总额的减少,即公司净资产值的增加;财务治理则着重于财务主体的财务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结构性安排,以及财务权力运作方式的优化,表现为财务主体之间财务行为的双边或多边相互协调与控制活动。财务治理的有效性主要体现为公司各层级财务主体的财务权力总成本的降低。四是财务管理是从定量角度论证企业价值,探讨企业财富是如何产生的,是财富创造的源泉和动力;而财务治理则是从定性方面研究企业价值,确保这种财富创造能够合乎各方利益要求的一种制度安排,是企业财富创造的基础和保障。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关系可表示如(表1)。

(三)财务治理与财务战略 财务战略是战略理论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与延伸,财务战略的本质既反映其“战略”的共性,又揭示着其“财务”的个性。财务治理包括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包括财务战略,财务治理是对传统财务管理理论与财务战略理论的整合,财务战略是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联结的纽带。财务战略的制定与执行是公司治理中一项牵涉面甚广的工作,财务管理部门乃至财务总管或财务副总经理往往是组织而非完全独立地承担企业的财务管理任务,这就需要财务治理理论的指导,从制度上保证企业最高决策层有效行使最终决策权,同时其他部门也能按制度积极配合,共同实现财务战略。任何大类意义上的财务活动,事实上都同时包含着战略与非战略的成分,其差异只是何者为主、何者为辅的不同而已,因此财务战略在财务管理中,进而在财务治理中的突出作用不可小视。

公司财经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体制财务控制

1.理顺母子公司财务体制,处理好集权与分权关系

1.1财务管理体制设计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体制是集团公司实施有效控制的制度保障。它对企业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做了原则性和方向性的规定。首先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规范权,它建立在产权基础上,是产权关系在财务管理中的延伸,具有合理性和存在的必要性。其次是财务管理是从价值角度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管理,作为一个严谨、完整的体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各项管理工作的优劣成败,最终都会表现为不同的财务成果。因此,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在大多数母子公司行为规范中被作为主要设计对象。

1.2集团公司实行集权化管理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集团公司必须明晰决策、管理、监督各层面的权限和责任。在此基础上决策,尤其是财务战略的决策和控制权是不宜下放的。

母公司财务决策权应归属于公司董事会,董事会应采用集体决策方式,并明确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总会计师、财务部门以及其他各部门在管理上的权限、责任和各项财务关系。集团公司内部建立以集权为主要特征的财务管理体制,资金和成本的主要管理决策权均在母公司,子公司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应与母公司的形式相同,子公司对日常财务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并接受母公司的监督和考核。

1.3集权与分权的利弊分析

集权与分权各有特点,各有利弊,对集权与分权的选择、程度的把握是集团公司的一大难点。分权不到位,子公司很容易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活力;分权过度,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力容易被稀释,总体上形不成合力,很难产生1+1大于2的效果。

国有集团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形式,产权结构复杂。从委托-理论看,集团公司在下放权力后形成了“委托-”关系,集团公司作为子公司的所有者成为委托人,子公司则成了人,集团公司付出的成本成为成本。因此,分权管理带来的效益和成本都将随着权力下放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成本的增加小于利益的增加时,采用分权管理是经济的;当成本的增加大于相应利益的增加时,集团公司下放权力的优势应会被过高的成本所吞噬。

2.建立有效的财务运行机制

2.1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机构,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管理机构是实施财务控制与监督的主体,财务机构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财务控制的效率。集团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设置公司型的财务管理机构,组织、领导集团公司内部财务管理活动,子公司可以参照设置与会计机构并行的财务管理机构,组织实施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对于因投资关系形成三级或以下级次的企业也可参照集团公司财务、机构设置模式设计相应财务管理机构。所有下级企业的财务机构设置必须符合集团公司明确的财务机构设置原则,同时还应坚持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

2.2预算控制机制

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也是企业有效的财务管理系统。预算控制是财务控制中的一种有效措施,是关于企业发展的整体性规划,一般要事先确定目标,然后收集、归纳、整理、总结能够反映实际运营状况的信息,并将目标与实际进行比较主,再根据两者差异分析确定控制的方向和强度。

2.3激励诱导机制

激励可以诱导管理者为了满足个人利益,而把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统一起来为,从而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工作。从集团的特点看,激励控制机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经营者的激励控制机制。在集团中,经营者的薪酬设计对其行为有着直接影响。最优的薪酬设计是将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密切相关,使其收益与企业绩效紧密相连;二是内部成员企业的激励控制机制。集团对内部成员企业激励控制的关键是设计了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

2.4审计监督机制

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审计监督,以便了解经营管理活动的效率性;财务管理等经营管理活动的合理性,财务管理活动是否存在非理性的行为;财务管理活动的效益性,是否勤俭节约、降本增效;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否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收支及其结果和相关的经济活动真相,不存在重大未披露事项等。

3.探索合理、有效的财务控制方式

集团公司的财务控制是为了保证财务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和手段。财务控制即通过财务活动的组织、人员行为,来协调各方的目标,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集团在实施财务控制时,需要从组织、人员、制度等方面进行设计,选择适合的控制方式,从而建立完善的控制机制,提高管理效率。

3.1组织控制

组织控制涉及集团公司的方方面面,比如集团内部职能机构的设置,可以根据不同的职能分别设置投资部、战略规划部、企业管理部、财务部、融资部、结算中心、综合管理部等。如设置财务结算中心实施集团系统内资金集中控制、调度。财务结算中心也是集团公司实施资金控制最常用的方法,除了具有与外部金融机构相类似的在集团公司内部资金结算职能外,还可以通过资金集中控制、调度,效降低集团公司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能通过现金流及时分析各单位的经营状况,为管理层决策及内部业绩评价提供有效支持。

3.2制度控制

制度是实施财务控制与监督的依据。内部财务控制与监督的制度建设包括国家的相关财经、税务、审计等政策法规,企业集团为规范促进集团发展制定的相关制度,企业集团的下属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的制度。完善的制度是财务控制与监督能够有效执行的基础与保证,企业集团应当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制定一系列企业运营制度,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和监督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资金管理制度;货币资金及往来户结算管理制度;产品、原材料、设备等资产购销和管理制度;在建工程管理制度;递延资产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销售及收入管理制度;利润分配管理制度;部门负责人离任审计等制度。

有效的管理制度设计是约束企业各项经营行为的保障,企业财务行为的规范离不开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制订与实施。首先,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多方面的,按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体系的财务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结算资金管理制度,存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销售及收入管理制度,利润分配管理制度,财务报告与评价制度。其次,规范统一会计制度。集团公司会计制度是集团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行业会计规范及集团公司的特点,以及成员企业的具体情况,为了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利用会计核算信息,是集团公司及成员企业组织日常会计核算的业务规范。

3.3人员控制

从集团公司治理层面看,集团对子公司经营者监控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派遗人员进行监控,利用人事安排达到对经营者主导的目的。第一,实行委派财务总监制。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由企业所有者在企业内部建立的所有者利益和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由特定人员、机构、制度等因素有效结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第二,委派监事会制。委派监事会是为了对国有资产运营状况进行有效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依据法律法规所作出的合理的制度安排,也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监事会的主要职责是:以财务监督为核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对公司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财务活动以及公司董事会、经营层成员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确保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

3.4信息控制

集团公司母子公司间财务信息能否畅通,直接影响整个财务控制系统的运行。财务信息控制系统应包括财务信息报告制度和财务网络电算化。财务信息报告制度是指母公司制定子公司的财务报告制度,包括事前和事后报告制度。各子公司在进行重大经营决策前,必须事前向母公司报告。财务网络电算化是通过在集团公司系统内部搭建计算机网络平台,在准则框架下统一会计核算科目、核算方法,使子公司的资金流转和预算执行等情况都及时反映在特定的财务系统中,从而使集团公司能及时了解子公司的财务状况,监控各子公司的经营情况。

参考文献:

[1]翟玉峰.浅谈国有企业内部财务控制[J].财会研究.2011.02

公司财经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财务治理财务管理关系对接研究

现下社会经济呈一体化发展趋势与多元化发展趋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广义而言,财务以公司核心要素形式产生,同时影响公司整体运营机制,公司财务要素主要分为财务治理要素内容和财务管理要素内容两种,其一同归属于财务工作范畴之内,但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却有着本质区别,其概念意识与对应经济活动之间均存在较大不同点与差异性。应该了解到,当前公司管理过程中常会出现财务管理与财务治理相混淆状况,之后在此基础上出现财务无序管理现象,对公司正常运转和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所以我们应正视此类问题,从实际角度出发,在辨别财务管理与财务治理二者区别的同时,详细分析与探索其内在对接模式,从而更好更优的促进企业不断发展,使得财务工作效率和财务工作质量得到双向提升。

一、财务治理内涵要点分析

财务治理词汇产生源于公司复杂且难以处理的财务关系,财务治理能够对公司基础性财务问题作出有力反映,财务治理主要对象为公司内部工作人员群体利益协调性,会对工作人员具体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等进行提升。从实际角度而言,财务治理是使企业经营权和相应企业所有权之间达成完美分离的产物,财务治理环节中主要分为财务收支管理内容和财务监管内容以及财务工作人员配置内容等,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企业财务的正常科学配置。财务治理以调控手段形式产生,公司内部全体工作者利益被涵盖其中,无论是公司经营者、公司决策者和公司职员都是公司财务治理的主要对象,财务治理目标相对长远化和多样化,最终目的即为对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内容和财务管理方式内容等进行完善,达到员工利益有力调节的主要目的,以至有效提升公司运行效率。

二、财务管理内涵要点分析

财务管理是固有词汇,财务管理概念相对明确。通过数次分析和调查可以看出,财务管理就是针对公司财务事项进行实时管理,财务管理是公司内部较为常见的一种经济活动,主要对象分为公司经济问题管理内容和公司财务问题管理内容。需知,公司资金项目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中和核心操作环节,应在财务管理中进行必备资金管理,实施资金合理分配制度,有时也涵盖了投资管理内容和利润再造内容,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财务管理是公司财务工作环节中基本工作形式之一,提升财务管理质量可为后续企业进步提供一定资金支持,使得公司竞争利润不断加大,运用财务管理效率提升模式来明确公司经济活动目标,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明确走向,在起到推动效用的同时促进公司经济活动的行为规范化管理和策略科学化执行。财务管理以财务活动正常安排进行最大公司价值获取,财务管理本质是从价值角度为公司牟利,因为其是公司治理工作的基本,公司经济活动与经济目标被确定的状况下,公司目标才能得以明确,发展前景也会更为可观。

三、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间的主要区别分析

(一)目标差异性要点分析

财务治理目标即为公司财务权益维护,保障公司利益分配均衡性,当前公司管理制度实施背景下,公司所有权和公司经营权呈相互背离态势,投资者和经营者之间则存在委托现状,此种现状证明着财务资本受托管理已成为主流。针对信息非对称因素加以分析,公司经营者具备一定信息优势,投资者与之不同,其存在一定信息劣势性。公司组建与公司发展中,经营者核心目的就是使公司效益达到最大化,投资者收益量度增加,但当前仍旧存在道德风险诟病,经营者会借助信息优势去为己谋利以损害投资者切身利益,非正规私人利益获取状况较为严重。但是财务治理其出发点为产权契约关系处理与调节,对财务利益主体间利益进行综合调节与制衡,以至有效提升公司内部治理效率。所以,投资者权益保护是公司财务治理的重点操作环节和最终目标。

财务数量内容是财务管理环节中的操作出发点,在此前提系进行后续公司价值评估,财务管理目标为从根本上增加公司基础性价值,投资者财富增加的同时也会增加公司收益。公司创建伊始,公司投资者目的就是达成公司利益最大化,换个角度而言,此处利益最大化是将投资成本要素扣除之后的公司剩余资金与财富,公司价值最大化是财务管理工作目标,主要分为资金时间价值考虑内容和相关风险价值要素考虑内容,公司资产增值均依仗与此。

(二)主体差异性要点分析

公司财务治理主要包含了公司股东内容、董事会内容和经理层内容以及财务管理层内容等,公司财务治理将财权配置视为重点,通俗来讲,即是对公司股东财权、董事会财权、经理层财权和财务管理层财权进行积极合理配置,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其具备出资权和决策权以及剩余资金索取权等,但董事会可以对大会财权代为行使,此时主要涵盖了利润分配方案内容、预决算方案内容和重大财务决策方案内容等,经理层权力与前者不同,其需在董事会授权后才可以参加重大公司决策,为董事会提供可选方案,通过科学的方案拟定,提高决策可行性。公司财务管理层授权方为公司经营人员,其需要认真履行自身财务工作职责与财务工作义务,享有一定财务执行权和财务决策权,监事会主要负责财务信息内容状况检查与监督,公司内部经营活动监管操作也被纳入其中。

公司财务管理主体包括公司财务活动参与者和公司财务活动执行者,其与财务治理形成要素基本等同,看似相同,但主体实质却各不相同,公司财务治理主体角度为社会属性,公司财务管理主体角度则为经济属性,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监事会是公司财务治理的核心部门与机构,但此时其却不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主体部门和机构。

四、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间的主要关系分析

(一)最终行为目标保持一致

公司财务治理与公司财务管理二者目标具有一致性特点,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目的皆为促进企业财富值稳步增长,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司价值最大化。财务研究主体为财务利益主体权、责、利三样要素划分,同时以相关应对模式达成利益制衡,财务治理是公司财务创造和利益增长的基础;财务管理操作前提主要基于公司基本治理结构体系,旨在达成核心公司财务目标而进行财务要素管理行为实施,其会推动企业发展和维持财务平衡,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均归属于公司治理大环境范畴内,二者对公司利益主体加以合理配置、安排,使资金流动全方位管理策略实施成为可能,并以公司财富增长和公司价值攀升为最终操作目标。

(二)财务二重性

根据财务属性基本特征可以看出,财务本身就预备一定的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此类双向特征存在,使得公司财务管理与公司财务治理共同构成了公司财务二重性,之后在此基础上构成完美结构体系。需知,公司财务治理环节需从财务本质社会属性角度加以分析,以财务社会属性要素进行公司财权的具体分配;公司财务管理环节需要从财务本质经济属性加以分析,以财务经济属性要素进行公司流动资金管理。公司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二者对财务双重属性进行了有力全诠释,其作用主体皆为公司财务,处于同一协调、共同发展态势,并助力公司各个财务事项能够长期平稳运行。

(三)作用互补性

财务治理通常情况下会融入与公司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之中,以宏观角度为基准继而顺利进行公司财务支配与公司财务协调,公司治理目标和公司治理思想将其涵盖在内。公司财务管理以微观角度为基准,并对公司财务活动细节部分加以操作,最为常见的例子即为公司财务战略体系构建,其是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确定的根本。财务治理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公司财务关系协调与整体控制,财务管理本体财务活动控制步骤与流程由财务治理掌握,二者对公司基础性财务关系调节和对应公司财务活动管理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公司财务结构系统由二者一同组建。

五、公司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对接要点分析

(一)正规财务分配机构创建要点分析

公司财务目标影响和决定着最终公司经济活动,旨在进行公司不同类型经济活动协调,公司财务合理划分环节势在必行,首要一点即是进行较为合理且正规的财务分配,明确自身要务和责任的同时,对公司财务工作予以精确管理,最大程度上保证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发挥其本体最大效用,财务分配结构体系构建可对公司财务进行良好细化与分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司优化管理。

(二)进行公司财务监督机制建立以权衡内部财务管理关系

适时进行公司财务监督激励机制创建,以此为前提进行公司财务治理与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对接,明确公司基本经济活动目标,要求财务管理与财务治理完成配合。合理的外部监督可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缺陷与诟病,在及时发现问题的前提下予以及时解决,最大程度上替公司挽回经济损失,激励机制执行可有效激发公司内部工作人员群体潜在工作欲望和工作兴趣,员工工作积极性会得到有效调动,以此种方式来共同实现经营目标达成。

(三)全方位多角度保障信息交流畅通性

较为正确的做法是,公司需要进行信息互换平台创建,创建目的在于有效防止信息不对称状况和对应信息失真状况产生,当前公司管理结构体系中,绝对权力机构设置状况和线性结构设置状况等仍旧存在,信息传达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信息失真现象,信息失真之后会出现一定连带效应,有时会对企业造成致命伤害。旨在有效规避不良信息状况,使得不对称等消极因素公司财务损害程度迅速降低,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去实现公司信息平台的畅通性和自主性以及安全性,保证财务治理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对接。

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尤为重要,政府下达了对公司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与标准,但统一要求内容有所缺失,实用性信息和新型信息较少,财务会理信息要求规范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需要及时建立正规财务治理结构体系,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为目标,要求公司主管部门与机构进行信息披露制度修订,逐步明确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制定要求标准和公司财务管理制度构建要求标准,为后续公司财务管理目标与公司财务治理目标达成奠定有力基础,使二者日渐趋于目标一致,随之需侧重公司财务治理规范制定、公司财务治理规范执行和公司财务治理信息披露,公司董事部门需要站出来协调公司股东和公司经营层之间的关系,为最终目的达成起到积极推动效应,加之合理及时的公司财务治理信息披露工作监管,充分发挥社会效用和舆论效用,建立公开信息模式和诚信信息模式以及规范信息模式,披露环境优化与合理整改可促进公司财务管理进步和公司财务治理进步。

(四)财务风险遏制以有效凸显财务纽带功能

注重部门设置环节,因为公司财务工作是企业得以安全平稳运行的根本,与不同公司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工作关联性,与此同时,财务工作在时间跨度之上具备战略性中长期特点,有力实现公司财务管理和公司财务治理的对接需要充分体现财务部门此种特征,需要得到充分职能彰显与发挥。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司财务风险规避,需适时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结构体系和财务风险控制结构体系,为公司财务治理和公司财务管理创造优良市场环境和工作氛围,需知,当前时代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和信息化发展时代,基于此,公司财务管理技术条件增加,并且拥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之后在此基础上促进财务工作的良性循环与发展,将企业财务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深度加强企业危机意识和抗风险能力。

六、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社会经济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当前人们逐渐对公司财务工作重视起来,旨在提升公司财务管理效率和财务治理质量,需要上述二者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标准要求内容相互适应。众所周知,公司财务治理要素和公司财务管理要素是公司整体工作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若进行细化分析,二者服务对象与本体内涵各不相同,但二者之间的联系也极为密切,其实质上为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互调节的关系,需从实际角度出发,进行正规财务分配机构创建,并建立公司财务监督机制以权衡内部财务管理关系,全方位多角度保障信息交流畅通性的同时进行财务风险遏制,以有效凸显财务纽带功能,保证公司内部各项机制的正常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林活水,林春金.我国公司财务治理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

[2]周守华,张敬峰.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兼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财务管理变革[J].会计研究,2006,(12).

[3]何晶.岗位价值管理在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中的运用――以中国大唐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实践为例[J].中国商论,2015,(28).

[4]林活水,林春金.我国公司财务治理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

[5]潘爱玲,刘颜颜.循环经济型企业财务治理的创新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08).

公司财经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企业业务转型财务管理

一、公司基本情况及战略规划

(一)基本情况

笔者所在公司的核心业务为偏光片的生产和销售。偏光片作为平板显示的上游产品,是平板显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大力发展偏光片产业有助于完善深圳市液晶显示产业链,将有力配合深圳市打造亚洲平板显示重镇。

(二)战略规划

公司战略规划的愿景与使命和发展战略为:公司的愿景是成为世界一流、中国第一的tFt-LCD用偏光片制造商。作为深圳投控“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发展的核心企业,公司通过偏光片及其相关产业的专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具备与世界一流企业竞争的实力,在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起到先导性、示范性作用。

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财务部组织架构欠清晰、岗位职责分工欠均衡

公司本部及各子公司的财务部组织架构和岗位职责分工皆存在此问题,表现在公司本部对下属子公司财务管控较弱,财务人员的直接汇报对象都是所在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一方面造成财务负责人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完成自身的岗位职能,另一方面财务人员也无法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协助;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内容涉及财务的多个领域,比如:同一个人即负责会计核算又负责税务及资金事项。这种组织架构和岗位职责分工不利于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和财务管理职能的全面提升。

(二)公司本部的财务集中管理职能不突出

公司本部财务部承接集团财务管控的职责,集团的财务管理涉及到公司本部和下属各公司的会计核算、财务分析、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税务筹划等多个方面的工作,需要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财务管理团队对整个集团的财务工作进行统筹和管理,以实现集团财务管理的整体战略。

但目前公司本部财务部对下属公司财务部在管理上主动性不强,表现在业务指导方面做得不够,管理监控方面采取的措施也不多。

(三)对委派至下属公司财务经理管理力度不够

公司本部为加强对重要子公司财务管理,采取了外派财务负责人的方式。

但是在对这些外派财务人员在管理力度上不够,对其工作支持力度也存在不足,时间长久之后,管理和监控力度会有所减弱。

(四)资金管理体系需要完善

随着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事项完成,公司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随着偏光片业务的急剧扩张,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往来款项将快速增长,资金管理成为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重点,这不仅因为募集资金有法定规范管理的要求,偏光片业务的营运现金流也需要密切关注,同时由于偏光片的主要原料从国外进口,而偏光片销售采用境外交易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加强公司外汇管理,降低外汇风险和损失。

目前公司在资金方面已经初步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但在资金管理制度和流程方面还不完善,资金和外汇管理方面缺乏专业人员,网上银行付款节点不全,资金经营意识不足,资金分析工作不够深入。

(五)预算管理工作需要提升

预算管理可以加强公司内部控制,规范运作,有效控制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资产运营效率及经济效益,实现成本最低化和效益最大化,保证年度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确保公司发展战略规划有效推进。

目前公司在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没有统一规范的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预算表格用于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考核,即缺乏工具支撑;预算执行监控较为薄弱,无法及时准确掌握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超预算费用支出追加预算审批手续执行不力;无专门的预算分析报告,预算分析和反馈工作不够深入。

(六)财务内部控制需要强化

在公司资产和业务规模急剧膨胀的情况下,需要建立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公司所有重要的业务处理环节有足够的财务控制措施,以避免财务管理失控的风险。

公司根据上市公司监管部门要求已经建立健全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目前需要结合各业务重要环节财务相关工作的特点,明确关键控制点,在资金管理、在公司对外重大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等方面设置有效的财务控制环节。

三、改进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设想方案

(一)在公司本部建立财务管理中心,加强财务集中管控职能

公司本部应该建立财务管理中心,由财务管理中心对整个公司的财务工作进行统筹和管理,包括公司本部和下属各公司的会计核算、财务与业务分析、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税务筹划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根据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中各方面财务职能相对独立的特点,可以将财务管理职能进行分组管理,可以考虑在财务管理中心设置会计组、资金组和税务组三个职能组,每个职能组设一名主管,各职能组的主管向财务管理中心的财务经理汇报工作。每个组不仅要负责公司总部相应财务职能的具体工作,更主要的是要负责整个公司(包括下属各公司)相应财务职能的统筹和管理工作。目前的财务人员按照公司总部各职能组和各子公司的财务工作量以及各自的财务专长进行岗位调整和工作重新分配。为了确保财务管理中心各职能组与各子公司有效沟通,要充分利用财务信息系统(如eRp和网银等)作为有效沟通工具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二)完善下属企业财务经理委派管理体系

原则上对于所有子公司都应当实行财务经理委派制。

目前公司已经制定有《外派财务人员管理制度》,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完善下属企业财务经理委派管理体系:

1.公司本部财务部要为委派财务经理提供财务管理方面的有效支持

由于公司本部财务部会计组、资金组和税务组三个职能组具体负责整个集团相应财务工作的统筹和管理,因此除了完成前面提到的财务集中管理职能外,三个职能组还应专门为委派财务经理提供专业方面的支持。

委派财务经理在日常工作遇到任何问题,可以直接与集团财务部各职能组主管或集团财务经理沟通。

2.要建立委派财务经理工作报告制度

建立委派财务经理工作月报制度,设计工作月报模板,要求委派财务经理从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和税务筹划以及公司经营管理重大事项等方面编制工作月报,按时提交公司本部财务经理。

3.要建立委派财务经理工作会议制度

公司本部财务部要定期(如按季度)召开委派财务经理工作会议,对于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资金管理和税务筹划等方面的最新要求、进展情况和委派财务经理遇到的问题进行当面讨论,这也可以增加委派财务经理与集团财务部之间的感情联络。

(三)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建立集中统一资金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中心资金组负责公司的资金管理,资金组要对现有的资金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充实和完善,采取资金集中管理的模式,逐步建成公司集中统一的资金管理体系,由公司统一对外选择合作银行、进行银行授信、对外融资和进行外汇管理,以实现规模优势,争取银行优惠,降低资金成本。

为了确保募集资金的合规使用,并将项目投资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资金组应与投资部门完善项目投资预算控制制度,并制定相应控制流程。

资金组应建立资金定期报告制度,按周和月编制资金报表。

资金组应探索各业务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尤其是对流动资金需求量大的偏光片业务,合理控制应收款的账期和存货的库存,推动采购部门与供应商沟通延长应付款的账期,同时应与银行沟通应收账款的保理业务和票据贴现业务,力争在控制费用的情况下满足营运资金的需求。

资金组应建立服务银行的甄选制度,根据各银行对公司提供的支持条件,如授信额度的大小、贷款利率的高低、买汇结汇汇率的高低以及各项手续费优惠程度等,选择两到三家战略合作银行。

资金组应建立外汇管理制度,以应对公司面临美元贬值和日元升值的汇率变动风险,从而有效减低汇率风险。

(四)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为了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建议会计组在内部设立专职预算会计岗位,专门负责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反馈和分析工作。

根据公司业务特点、主管部门预算编制要求、历年预算编制经验,以及与公司各部门协商共同制定出一套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预算编制表格和方法。

健全公司内部预算信息系统,借助eRp系统预算管理模块功能或通过excel建立预算信息系统。

加强预算执行的规范性和严谨性,超预算支出严格执行追加预算审批手续后才可列支。

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内部报告制度,充分运用内部管理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等有关资料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向公司预算管理领导小组报告预算执行进度、执行差异及其对公司预算目标的影响,并提出消除差异的建议措施。

(五)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预防和消除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中心应根据上市公司监管部门对公司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的要求,结合各业务重要环节财务相关工作的特点,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明确关键控制点,确实建立规范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公司财经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财务总监委派制;集团公司;财务管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一种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起初是为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向国有控股企业指派财务总监来对其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发展,逐渐产生了集团公司,它是以母子公司为基本组织结构的,在这种结构形式中,财务总监委派制就是母公司直接委派财务总监到子公司来行使控制管理的职能。

一、集团公司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必要性分析

现代集团公司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要确保产权清晰和两权分离,而所有者主体虚置和经营者行为失控是两权关系中的主要问题。在集团公司的财务问题上,表现在子公司的经营者为谋取私利而,在公司的决策和管理中独断专横,导致公司的经营效率低下,浪费资源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尽管一些集团公司也做了相应的产权变革,但很多都以失败而告终,通过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可以发现,管理模式的选择不是导致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其根本还是在于缺乏严格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

作为组成结构和法人主体较为复杂的集团公司来讲,利益问题是其最本质和最核心的问题。这一问题可以引发更多的内外部矛盾,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子公司为了谋求其局部利益的最大化而使集团整体利益受到损害,这是由于子公司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着独立性,并不能时刻与集团整体利益保持一致,同时这种矛盾会随着分权程度的提高而不断扩大。在集团公司的分权管理体制下,要实现资源配置的整合和集团利益的一体化,将子公司的逆向选择予以消除,使其按照集团整体政策来贯彻实施,实现集团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就要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的管理制度,它通过控制子公司的财务行为,能够有效控制集团资金的运动,起到健全集团财务管理体系、优化集团运行机制的作用。因此在集团公司的管理体制下,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是非常必要的。

二、财务总监委派制在集团财务管理体制中的意义分析

1.加强了对下属公司的财务监督

集团公司通过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对子公司的实际经营活动从时间和数量上进行监督,同时,也对其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监督和管理。财务总监监督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包括有子公司的授资行为、筹资行为、日常经营收支情况以及对收入的分配和使用等,基本涵盖了子公司经营活动的所有方面,这样集团的母公司就能及时准确的获取子公司的全部财务信息。同时,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还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当前在集团公司中,一些子公司的虚假会计报表都是在子公司经营管理人的授意下产生的,从这一点上来看,会计监督不力并不是虚假报表屡禁不止的原因,而起根本原因在于公司经营者监督的弱化。依靠会计本身的监督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理会计信息的失真,而要想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必须要实施会计信息系统以外的力量才可以达到。通过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子公司的一些财务开支和资金的调拨等都必须建成原始的单据,经财务总监的审查、核实、批准后方可执行,它是财务人员与子公司经营者之间的一道坚固屏障,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子公司会计信息的失真,保证了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完整、全面。这样看来,在集团公司中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加强了对下属子公司的财务监督。

2.强化了集团的整体利益

集团公司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实质上代表了集团公司所有者的利益。它将传统总会计师和内部审计中的财务管理与监督职能集中起来并相互融合,又将总会计师在集团子公司中地位和权责上的不足之处加以弥补,更使得公司内部审计监督的滞后性缺陷得以很大程度的改善。在这种制度下,财务总监对下属子公司的财务行为进行控制和约束,使其以集团公司整体的利益和发展为目标来进行经营决策和财务收支活动,遏制了集团公司资产的流失,实现了集团经营效益的最大化,最大限度的强化了集团的整体利益。

3.强化了集团中子公司的约束机制和管理机制

一方面财务总监委派制强化了子公司的内部约束机制。虽然财务总监是由集团中母公司即所有者委派的,但其履行的是对集团子公司内部经营活动及经济决策行为的监督与管理,与子公司的内部约束制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子公司内部约束机制的运行中有利于它的强化。另一方面,集团公司在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的财务管理体系下,财务总监在集团子公司中还有着一定的财务管理职能,要与集团子公司的经营者共同行使公司财务管理上的组织、协调、控制和管理等职能,具体表现在被委派财务总监的子公司的资本投入、资金的筹集渠道和数量、资产和利润的调拨分配、财务目标的计划与执行、考核与评价等公司财务活动中的许多财务工作,通过财务总监的监督和管理,无形中强化了集团子公司的管理机制。

三、总结

在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中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是我国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这种监督管理制度符合我国现阶段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和发展的要求。通过委派财务总监来控制、约束和管理集团中各个子公司和部门的经济行为,能够避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欺上瞒下等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对集体资产的保全和内部体制的完善与强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士玲.财务总监委派模式与实施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1:85

【2】裴凤庆.浅析企业集团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39

【3】苏蔚.加强和完善财务总监委派制的运行[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SB):52-53

公司财经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影视公司;财务管理

2013年,我国颁布了新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在合并财务报表以及分布报告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企业组织全面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伴随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文化产业逐渐得到重视,影视公司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全面提高财务管理能力,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因此,笔者针对“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影视公司财务管理”一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新会计制度对影视公司财务管理的意义

1.财务管理观念方面。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使企业组织能够在其影响下将提高企业效益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新会计制度在诸多方面体现了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发展上的积极效应,能够全面体现下阶段财务管理新理念。所以,新会计制度能够为影视公司变革传统财务管理观念提供借鉴。

2.财务管理目标方面。新会计制度字里行间体现了企业财务管理应该将利润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作为根本目的。伴随文化产业的发展,影视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多。但是,在财务管理上目标不够清晰明确,在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下,影视企业能够将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实现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1]。

3.财务管理模式方面。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和落实,使诸多实用性的技术和制度得到了挂住,在其驱动之下,影视公司能够全面这个先进的财务管理技术,树立全新的财务管理观念,使财务管理模式能够符合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需求。

二、影视公司财务管理存在问题解析

1.财务管理观念不够先进。受到传统特管理观念、影视公司发展历程等方面的制约,影视公司的财务管理观念一般仅停留在“记账”上,而且财务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导致在处理财务工作的过程中,处理结果不具备科学可靠性,而且持续性较差。

2.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现阶段,在现代管理模式的驱动下,一般的影视企业已经建立了财务管理部门,同时也配置了相应的财务管理人员。但是,影视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没能深刻理解财务管理的实质和把握财务管理的精髓,在财务管理制度的遵守方面不够科学规范,使财务管理水平差强人意。

3.信息资源质量欠佳。受到传统财务管理理念的影响,现阶段影视公司决策部门普遍认为财务管理是公司的机密,会计信息应该是公司的隐蔽性资源,使会计信息不公开,进而使财务管理工作的隐蔽性增强,最终导致会计信息资源真实程度遭到质疑,没有办法为企业做出科学战略部署提供科学依据[2]。

三、基于新会计制度背景下如何提高影视公司财务管理能力

1.变革传统财务管理观念。伴随现代化建设的进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影视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复杂化,如果不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将使企业组织落于时代之后,所以影视企业应该全面认识到财务管理的积极作用,意识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分工协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根据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和发展规律,建立财务管理预测意识。

2.建立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可以说为我国企业组织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带来了新曙光。所以,影视企业应该抓住契机,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规范,使财务管理工作渗透到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指导影视企业的生产经营[3]。

3.树立成本管理意识。第一,需要注重成本效益,通过财务预算职能保证成本管理实现精细化;第二,细化财务核算工作,保证影视企业的财务核算结果具有科学规范性。第三,全面调高影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四、结语

提高影视财务管理能力是全面建立影视公司现代化管理制度的要求,是提高影视公司社会价值的要求,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能够为影视公司财务工作者在日后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提高业务技能、促进影视公司稳定发展抛砖引玉,使影视公司财务管理能够在《新会计制度》的标准规范下,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加快财务管理制度进程,提高核心竞争力。

作者:秦迎晰单位:中国人民军事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晨.探讨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影视行业会计管理[J].财会学习,2015(8).

公司财经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国企混改;母子公司;财务管控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举措。因此,有必要通过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集团母子公司的管控体系。在此之中,财务管控作为集团母子公司管理的核心,是集团母公司的研究重点,也是企业集团实现目标战略的有力保障。

一、集团母子公司财务管控体系的类型

财务管理体制是企业集团母子公司财务管控体系的基础,其核心财务决策机制。根据集团母子公司财务决策管理权限分配的不同情况,可以将财务管控模式分为集权制、分权制和两者相融合的形式。

(一)集权制财务管控模式,是指财务决策权集中在母公司,子公司只按照母公司的指令绦校从而实现集团财务的统一核算和统一管理的制度。其优势在于可充分利用集团母公司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集团规模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资金成本,有效控制风险。但会使子公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不利于集团多元化的发展。

(二)分权制财务管控模式,是指子公司自身拥有财务决策权,可根据自己的经营实际进行财务管理。它有利于针对问题及时做出有效决策,因地制宜地搞好各项业务,也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促进子公司的成长。但因没有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会造成资金管理分散、资金成本增大等问题。

(三)相融制财务管控模式是一种集权制与分权制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母公司在总体框架上统一制定内部管理制度,但对子公司又有一定程度的授权范围,允许其根据自身发展要求,自主制定生产经营各项决策,充分发挥生产经营积极性。

因此,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前提下,国企母公司已不能按传统计划方式对子公司采取集权制的财务管控,而更多的应该是结合子公司的自身经营特点和公司治理结构,采取相融制的财务管控模式,通过资本管理企业,建立有利于子公司发展的新型财务管控模式。

二、财务管控的具体建立方式

相融制的财务管控模式,要求集体母公司根据每个企业的不同特点,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在财务会计制度、资金管控、投融资决策、人员组织、信息管理、预算管理方面进行不同的权限设定和管理,其具体建立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统一的、规范化的财务会计制度。财务会计制度是一个企业财务工作的基础和准绳。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会计核算、会计档案、投融资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制度、财务内控管理等多方面的制度。在集团控股的、报表合并范围内的混改子企业必须坚持统一的、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这有利于集团整体化管理。而参股的混改子企业也尽量坚持与母公司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其一方面有利于形成与集团母公司标准一致的财务信息,为母公司的财务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撑依据;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充分发挥母公司实施财务管理工具的效果。

(二)通过委派制强化财务人员管理。在混改子公司实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尤其是对财务总监、财务经理等中高级财务管理进行委派。母公司通过外派财务管理负责人,可以有效削弱财务信息不对称的影响,规范子公司的财务管理行为,确保集团总体财务目标的实现。除控股子企业需直接委派财务负责人外,参股子企业也应该委派财务副总监、财务部副经理等管理岗位,有利于集团母公司的管控。

(三)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建立财务考核评价机制。混改后的子企业因股权结构的变化,其更加独立的法人主体结构,使集团母公司不能再单纯的使用指令性的管理方式。因此,集团母公司应该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基础,通过预算向子公司传达其经营目标,并严格监管预算执行情况,以具体的财务考核指标来检验预算执行情况,评价子公司的经营绩效。

(四)建立更加灵活的、适应市场的投融资决策和资金管理机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子企业大多属于市场化程度较高,且处于竞争性行业的企业。因此,从有利于子企业经营决策出发,应该按照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更加适应市场的投融资决策机制和资金管理机制。集团母公司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上进行投票决策投融资方案;而资金则由子公司根据自身经营情况进行管理。

(五)建立和完善审计监督机制。审计在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结构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给予子公司更多的财务决策权时,母公司更应该通过内部和外部审计来监督子公司的经营管理。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强化集团母公司的审计穿透权,掌握外部审计单位的决定权;在内部管理体系中,坚持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加强对子公司的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正堂,吴志刚.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理控制理论的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04(6).

[2]韩雪梅.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制及集权式财务管理体制创新刍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5(11).

[3]陈心刚.企业集团母子公司财务管理探讨[J].中国投资,2013,9.

公司财经管理制度篇10

[论文摘要] 投资公司对所投资企业的管理与控制始终是公司管理的难题之一,再加上当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这些都增加了投资公司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难度。投资公司管理和控制问题的核心是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和对制度的设计。本文通过对国外成功投资公司的管理经验的分析和研究,探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 

 

投资公司通过占有其他企业一定份额的股权,以股东身份参股、控股所投项目企业,并依法进行产权管理,开展资本经营,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其中对所投项目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投资公司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投资公司财务管理包括两方面含义,即风险投资机构本身及对所投项目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其中对所投项目企业的财务管理是管理的核心。 

由于投资公司和所投项目企业有各自平等、独立的法人地位,投资公司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并不具有天然的管理权限,但对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的管理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言又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投资公司应该尽可能利用股权地位和各种手段,实现对所投项目企业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的控制。这些管理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一财务会计制度 

为了及时了解、分析各被投资公司的经营情况,保证投资公司的利益,投资公司应根据所投项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依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直接参与甚至牵头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规范所投项目企业重要财务决策的审批程序和账务处理程序,完善对资金、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各项资产的管理制度,提高各被投资企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二、建立财务管理网 

投资公司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帮助所投项目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及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工作,实现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系统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了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将所有被投资企业的财务信息都集中在计算机网络上,形成企业财务数据库,可以随时调用、查询各企业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信息,随时掌握各企业的经营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投资公司建立企业财务数据库,利用公司的企业财务数据库实现对被投资企业财务状况的动态管理和动态监控。数据库设计的财务功能包括三级财务数据:一是基础财务数据,这是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判断的基础;二是在此之上,系统自动生成的各种比率分析数据,通过对各种比率的分析了解,可以掌握企业的动态财务状况及趋势;三是在一、二级数据的基础上设计的预警系统,如果发现企业的现金保有量不足3个月的消耗等情况,系统会自动预警。通过财务数据库这种规范、标准的动态反映,满足投资公司在管理方面的要求。 

 

三、财务人员管理 

与财务制度同等重要的是财务人员的管理,毕竟财务制度最终主要是财务人员在执行。完善的制度都是人制定的,而它的执行与实施效果完全是依赖于人的素质与能力。如果没有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就无法满足公司对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 

1.人员选聘 

财务人员的素质是保障投资公司利益的关键,所以对财务人员要严格筛选。财务人员应当要求诚实、敬业、有责任心,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有多年的财务工作经验。通过培养成为独当一面的财务管理人员,作为向被投资企业派出的财务经理的后备人选。 

2.定期述职制度。 

投资公司的外派财务经理通常每天工作在被投资企业,被派出的财务经理应定期向投资公司述职,年度终了应提交正式述职报告,并由所在被投资企业领导和投资公司主管部门签署意见,作为工作考核依据。被派出的财务经理汇报的重要的财务信息应汇编成文件备案保存。

3.财务培训制度。 

投资公司的财务管理要求有较高的财务前瞻性和较综合的财务管理能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不断发生变革。为尽快适应这种变化,投资公司财务部门需要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变化,定期和不定期地培训财务经理,使财务经理随时更新知识结构,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以适应投资公司国际化的步伐。 

 

四、财务管理手段 

根据对各被投资企业的控股程度和各企业的实际财务会计管理水平,投资公司实行纵横交叉的网络式管理,可以既保证对投资企业的动态全面了解,又重点掌控一些核心企业。在财务管理具体实践中,分别采用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财务经理单任制、记账制等,通过向被投资企业委派财务经理,控制或掌握其财务活动,从而更全面的掌握被投资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杜绝会计作假行为,为投资公司的重大决策提供财务保障,便于投资公司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1.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 

对于具有完善的财务会计体系的公司,采用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财务经理双任联签制是通过向所投项目企业直接委派财务经理来监督或掌握其财务活动。实际工作中投资公司根据投资协议的规定,对被投资企业的各项资金运转由投资公司派驻的财务经理和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经理实行联签,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动态跟踪管理,确保投资公司的经济利益。派出的财务经理纳入投资公司财务部门人员编制,定期向投资公司述职,并进行统一管理与考核奖罚。 

派出财务经理对被投资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财务信息及其他情况享有知情权、检查权、建议权、报告权及评价权。一般不直接干预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派出财务经理的职责是产权代表在财务管理方面职责的体现,其职责定位具体有三:一是监督;二是服务;三是沟通。作为投资公司的代表,财务经理的主要作用是监督职能。通过对企业的重大经济活动的监督,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促进企业内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确保投资者的利益。 

2.财务经理单任制 

对于新成立的、投资公司在其中占较大股份的大型投资企业,或者对投资公司有较大影响的企业采用财务经理单任制。财务经理单任制即由投资公司派出惟一的财务经理,负责管理投资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优点是控制比较严密,管理风险小,缺点是一个企业一个财务经理,管理成本相对较高。 

根据投资协议,投资公司向被投资企业派出财务经理,全面负责被投资企业的财务事务,直接进入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层。被派出的财务经理独立于被投资企业的机制之外,属于投资公司的编制,接受投资公司的管理和考核。被派出的财务经理应定期向投资公司述职,年度终了应提交正式述职报告,并由所在公司领导和投资公司主管部门签署意见,作为考核依据。 

3.记账制 

对比较小型的投资项目公司,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可作为投资公司财务管理的延伸,采取记账的方式。 

 

五、审计管理 

审计管理也是投资公司对被投资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投资公司在每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委托会计事务所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经营情况进行专业审计。为了真实反映问题,达到预期效果,在审计之前应先召集中介机构审计人员逐一对被投资企业财务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进行分析,制定审计计划和审计重点,然后再进行目的明确的审计,充分利用外部审计力量,防止走过场的例行审计。 

审计结束后,由投资公司根据需要,组织必要的人力资源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结论进行适当的复核,进而通过相应的委托条款,从机制上督促会计师事务所认真履行审计程序、确保审计结论的科学合理。通过审计事务所对被投资公司的财务报表和有关的会计凭证、账簿及所有反映的经济业务进行审计,来掌握被投资公司报表的编织方法和会计处理方法是否有章可循、合理合法,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披露是否真实,有无夸大业绩和资产,隐瞒亏损和债务等情况,以此了解投资公司的资产是否安全和完整。对于审计出的问题,投资公司应及时督促被投资企业进行整改,并把整改结果作为下一阶段投资的依据。 

总之,投资公司财务管理涉及的环节较多,需要处理的利益关系复杂,再加上当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这些都增加了投资公司进行科学有效财务管理的难度。需要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们不断地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根据各被投资企业实际情况,对上述多种形式的管理方法做适当的调整、侧重和选择,使财务管理既比较全面、扎实,又留有缓冲余地,达到松紧有度的管理,实现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r. n. anthony & v. govindarajan.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s, mccraw-hill companies, 1998 

[2]唐俐: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选择[j].会计之友,2005(2), p58~p59 

[3]左庆乐: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理模式和管理控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3,17(5),p59~p61 

[4]阎同柱李鹏詹正茂:全方位透视母子公司管理[j].企业管理,2001(9),p5~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