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统计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43:15

传播统计分析篇1

[摘要]本文以中国金融服务业顾客的电子口碑传播信息为例,比较了电子口碑与传统人际传播,以及积极的和负面的电子口碑之间在传播范围和影响力等方面作了比较。文章提出负面的电子口碑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顾客购后不满意反应行为,应该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首次专门从顾客角度对在线负面口碑的性质和影响力作了定量研究,并提出了对企业管理者的启示及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口碑传播电子口碑

“轻点鼠标赛过口耳相传”,这句电子商务时代的新谚语,把口碑传播在网络世界的特点描述得淋漓尽致。口碑传播,即顾客在购买和消费后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关系到企业的声誉,更是潜在顾客购买的重要决策依据。本文试图对目前中国金融服务消费者的电子口碑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力图从口碑信息的发出者和接收者两个角度,揭示电子口碑的性质和特点。这一研究将传统的口碑研究扩展到在线领域,并澄清了将在线口碑、尤其是将在线负面口碑等同于传统口碑的认识偏差,从而丰富学术界和企业界对口碑传播的认识。文章最后还给出了对企业管理者的建议。

一、研究程序和方法

我们希望发现:

1.较之传统口碑传播,顾客更倾向于在线负面口碑而不是正面口碑;且对负面口碑的参与力度较传统口碑更强;

2.较之传统口碑传播,在线口碑的传播范围更广;

3.较之积极口碑传播,负面口碑的传播范围更广,影响力更强;

4.较之其他同类信息,负面口碑对接受者有更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样本来自知名中文门户网站新浪网财经论坛的银行和保险版块。时间跨度为2007年11月至2007年8月。样本简况见下表。顾客参与口碑信息的行为和参与力度,用发表相关主帖的次数计量。在线口碑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用点击数和回帖数计量。网友的点击行为表示对主题的一般关注,代表着信息的送达;回贴行为则表示更为深入的关注,代表着信息的影响力度。本研究使用SpSS11对样本数据进行假设检验。

表研究样本简况

二、结果与讨论

1.参与和参与强度――负面口碑vs.正面口碑

样本中对金融服务商负面口碑的主帖有159条,而正面口碑只有6条,其中关于银行服务的负面和正面口碑分别为115和5条,保险服务分别为44和1条。这表明在互联网背景下,金融服务业的顾客相对于正面口碑更愿意负面口碑信息。

这一发现与传统的人际交往背景下的研究结果有很大不同。以往的研究表明,口碑传播行为是顾客对购后满意/不满意的一种反应;如果顾客感到满意,会进行积极(正面)的口碑传播,反之,则传播负面口碑,这意味着顾客表达正面或负面口碑的可能性受购后满意/不满意评价的制约。有关研究发现,高达70%的顾客在被问到对所接受服务是否满意时表达了完全满意或非常满意的评价,那么可以推断,传统的口碑沟通中,积极口碑较负面口碑更为多见。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不同发现,传达出一个在线口碑在性质上迥异于传统口碑的清晰信号。

传统口碑研究还发现,顾客对负面和正面口碑事件的参与强度是不同的,那些经历过差的服务的顾客大约会告诉11人,而那些有愉悦经历的只会告诉6个人。我们可以近似地将其理解为顾客负面和正面口碑信息动机的强度对比为11/6。那么在线口碑的情形如何?对银行、保险两组样本的分布形式进行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值为76.914,p值为0.000,拒绝负面与正面口碑参与强度为11/6的零假设。这表明金融服务业顾客在互联网背景下,对负面口碑传播的热衷远远超过了现实世界中类似行为的热情;参与负面口碑传播的力度也大大超过了正面口碑。

2.传播范围――传统负面口碑vs.在线负面口碑

样本中159条负面口碑信息点击数均值为914,中位数386,众数286,最小值48,最大值10653。这些数据表明,在线负面口碑的传播人数远远超过传统口碑的11人。

传统负面口碑传播的范围大小与顾客的主观努力有关,并且受顾客社会结构(如家庭,社会群体等)、时间精力成本等条件制约。在线负面口碑传播则不同,它借助互联网这一特殊工具,能够使负面口碑信息以更快、更低成本的传播在更大范围内制造舆论从而给企业造成影响,其实这也是绝大多数在线负面口碑传播者的主观意图,也确实形成了如此的客观后果(高点击数)。因此,在线负面口碑行为较传统口碑行为发生了质的变化,变成一种心怀不满的顾客采取的具有相当破坏力的报复行为。

3.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在线正面口碑vs.在线负面口碑

对样本进行两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由于p值为0.045和0.017,均小于0.05,故拒绝检验零假设,即结论为在线负面wom与正面wom的点击数和回帖数不同。由于编秩次采用由小到大,因此平均秩次大的其实际水平高,平均水平小的其实际水平低。负面口碑的点击数平均秩和为84.72,大于正面口碑的37.42,表明负面口碑较正面口碑获得了更多点击。同理,负面口碑也较正面口碑获得了更多的回帖(84.44>44.92)。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线负面口碑较正面口碑更加受到关注,其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更大。

4.传播范围和影响力――在线负面vs.其他相关信息

对样本进行两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由于p值均为0.000,小于0.05,因此拒绝零假设,即结论为在线负面口碑主帖与其它同版块主帖的点击数和回帖数不同。而且,负面口碑主帖较其它主帖获得了更多点击(3146>2106)和回帖(2778>2121)。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互联网论坛的浏览者(口碑信息的受者)来说,在开放性的论坛提供的多种信息选择中,人们更倾向于关注负面购后评价,从而使其影响力度较其他同类信息更大。

上述研究揭示了在线口碑行为的一个重要性质,即口碑信息的接收者开始由被动变主动,其主动获取的行为使得在线口碑的影响力大增。而且,相对于其它信息和正面口碑信息,接受者有主动获取负面口碑信息的倾向。这在金融服务业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可能与消费者竭力规避风险、追求财产安全的动机有关。消费者的这一行为更增加了在线负面口碑的破坏力,这对管理者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三、结论和启示

在此,我们将在线口碑与传统口碑的性质比较总结如下:

1.传统口碑传播是由传者主动,受者被动接收;而在线口碑传播则是传者主动与受者主动获取(点击行为)以及双方互动(回帖行为)的双向交流过程。

2.传统口碑信息具有易逝性,信息随传随消,除非启动另一个传播过程;而在线口碑信息则可以随时随地获取。

3.传统口碑属私人信息,而在线口碑则具开放性,其显性化特征增强了顾客获取信息的便利,也使管理者和营销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利用变成可能。

4.传统口碑的基本型态为一对一传播,而在线口碑传播的初始型态即为一对多;如果有转帖或转载行为(转帖是网上论坛的普遍行为,指主帖被其他网友在其它论坛或版块;转载指被传统媒体转载或追踪报道),则进入多对多传播过程。

综上,传统口碑与电子口碑传播的效率、范围和影响力都不可同日而语,不能简单地认为在线口碑是传统口碑在互联网上的简单复制和再现。尤其是负面在线口碑远远超过传统口碑的传播范围和影响,更应该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对此提出的建议如下:

第一,加强对顾客电子口碑现象的研究和控制。这要求企业认真研究顾客对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不满所在,顾客怎样表达他们的不满以及后续行为,以利于服务质量的改进,提高顾客满意度,最终达到维系顾客忠诚和提高经营绩效的目标。

第二,与时俱进,掌握与消费者新的沟通方式。企业管理者对口碑在顾客购买决策中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但传统口碑的私人隐秘性质使得营销者几乎无法直接控制这一因素。使用在线收集的方法,将会大大增强企业获取信息并参与沟通的可能性。目前已有企业有意识地与顾客在线直接沟通,对服务失败的及时补救和实现顾客二次满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Reichheld&Schefter.e-Loyalty:YourSecretweaponontheweb2000.HarvardBusinessReview,2000,78(4):105-113

[2]Stauss,B.Globalwordofmouth.ServiceBashingontheinternetisathornyissuemarketingmanagement,1997,6(3):28-30

[3](加)杰姆・G・巴诺斯著刘祥亚等译:客户关系管理成功奥秘――感知客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12:109

[4]徐岚:消费者口碑交流事件的分类研究.经济管理・新管理,2005年第10期,45-52

传播统计分析篇2

一、音乐广播发展历程及现状

在与新兴媒体的抗争中,广播借助车轮经济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了传统媒体的突围。音乐广播就是广播在媒介激烈竞争环境下艰难复兴中出现的频道“类型化”的产物。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移动终端的普及应用,人们获取信息内容的方式日趋多样化,无论是从传播方式、传播速度、还是传播内容等方面,网络音乐平台更贴近时下的生活方式,音乐广播的推广性和引导性被逐渐削弱。社交网络和微博的崛起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自媒体时代,人们不仅可以在线听音乐,而且能够与自己的亲人朋友分享音乐,发表听音乐的感受,从而对其他人的音乐选择产生影响。音乐广播面临着再次冲击,急需与新技术相结合,实现自身的再次复兴。

二、音乐广播电台音乐资源大数据分析条件成熟

(一)音乐广播电台多平台搭建完成,需要大数据帮助优化内容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为其提供了更多的转型可能与机会。国内部分音乐广播电台开始主动出击,利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理念与手段改造自身,细分与聚合内容,多元拓展渠道,努力向全媒体转型。微电台、手机广播、网络广播等网络多平台的搭建与运营,为传统电台的转型做好了基础工作。利用大数据手段分析、预测时下流行,进一步优化广播内容,成为各大电台要进行的下一个主要工作。

(二)海量音乐资源需要大数据分析技术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以及音乐数据本身的特点,使得互联网音乐也产生了一次发展变革。QQ音乐、百度音乐、虾米音乐、网易云音乐等众多音乐平台在迎合各类移动终端的发展,利用大数据技术不断提升自身服务内容、品质与资源。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每天产生的音乐数据以及音乐相关数据以tB级不断上升。通过设计好的大数据计算模型,对大量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制造很多奇迹。大数据在音乐广播电台中的应用也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融合过程中共享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一种成果,给音乐广播电台注入了“大数据”元素。

三、音乐广播电台音乐资源大数据分析

(一)大数据收集

数据分析,必然需要收集对应的数据。本文主要针对音乐的网络数据分析,将分析结果作用于音乐电台。一方面需要被动获取电台自身的数据,以及影响电台收听的相关数据;另一方面需要主动收集电台所需音乐的相关数据。因此需要收集两方面的数据:

1.收集音乐电台的自身数据

不同的音乐电台都有其自身的特征,听众定位、节目内容特点、现有电台曲库、主要覆盖区域等。只有了解了每个音乐电台的自身特点,才能将音乐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与不同音乐电台准确匹配。

2.收集所有音乐的相关网络数据

确定好数据挖掘的数据源,利用大数据网络挖掘技术收集每首歌曲的歌手信息、歌曲实时热度、评论、听众信息(年龄、性别、所在地等)、关联歌曲等,只要是与该歌曲有关的数据全部收集整理。所有音乐相关数据需要不断获取实时数据,只有实时的、真实的数据才能得出准备的分析预测结果。

(二)大数据统计整理

获取到的数据都是零散的杂乱的数字或文字,只有将其通过专业化的数据统计软件加以整理,才能为数据分析和预测等方案解决工作做前期准备。

1.统计整理音乐广播电台现有数据。音乐广播电台从类型化电台中脱颖而出,拥有其独特风格。通过收集电台的所有相关数据,并将其分析整理成可视化图表,直观表现出电台特征。如:电台歌曲的详细统计、电台特点的详细统计等。

2.歌曲相关网络信息统计。歌曲作为音乐广播的灵魂,其包含的相关数据也是分析工作的重中之重。收集到的歌曲相关信息,将统计出下面内容作为数据分析的前期准备。

(1)每首歌曲实时热度值

(2)歌手热度相关数据统计

(3)每首歌曲的听众评论

(4)每首歌曲的听众属性特征(年龄、性别、所在地等)

(5)每首歌曲的关联歌曲

(三)大数据分析

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加以汇总和理解并消化,以求最大化的开发数据的功能,发挥数据的作用。要将收集到的大量的音乐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求获取其有用的信息和他们所代表的含义,需要建立专门的大数据分析模型,才能将超过现有软硬件环境计算能力的大数据及时准确处理。

1.分析音乐广播电台现有数据

针对音乐广播电台现有数据进行被动分析,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

(1)利用特征分析,结合电台的现有曲库内容,分析出音乐电台歌曲选择的特点,并分析出其中的不足,为优化电台曲库做基础准备。

(2)利用聚类分析,将音乐广播电台过去的节目安排内容、节目收听率和当时对节目内容可能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如天气、季节、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其中的影响关系模型,为后续节目内容安排做参考依据。

(3)利用回归分析,结合音乐广播节目中植入的广告与节目内容本身特点,分析出节目中植入广告的合理性,并给出相关合理建议。以求不同时间段、不同节目内植入广告的转化率最大化,最终提升音乐广播电台的影响力与收入。

2.歌曲热度值融合分析

收集统计每首歌曲在多个不同音乐平台上的相关数据,将这些数据统计出来,利用合适的融合算法,将所有歌曲热度值融合为新的热度值,用来表达一首歌曲在时下受大众关注的真实情况,融合计算结果将做为此次数据分析的数据基础。本融合算法借鉴了英国统计学家和遗传学家费希尔(RonaldaylmerFisher)的随机对照实验,数据源的平台数量越多、差异越大、听众越多,其结果越无限接近真实情况。

3.歌手热度分析

音乐电台在选歌时,歌手的受欢迎程度也是重点参考项。听众在听广播的同时也希望能从广播中获取一些时下流行趋势的信息,哪个歌手最近比较火等。从大数据分析技术层面,收集歌手以及其歌曲的大量相关信息,将其作用于分析模型,得出最终结果用以解决这一问题。

4.歌曲热度值分析

将多个网络音乐平台的数据通过融合统计,获取一个更广泛、更接近全部人群的热度排行分析。将历史热度排行,某一月、某一周或者某一天的热度统计分析排行,可以知道哪些歌曲历史收听量最大,流传最广,哪些歌曲不易流传,哪些歌曲在最近比较流行。这些分析结果都能够很好的作用于音乐广播电台,使其和时下流行趋势相吻合。

5.歌曲关联性分析

听众在收听一首歌曲的时候,还会对另外一首或者几首歌曲感兴趣。这样的类似,类似这样的网络。定义歌曲的关联网络为G(V,e),其中V为节点的集合,每个节点对应一首歌曲,e为关联网络的边的集合,如果两首歌曲相互关联,则在它们之间有一条相互连接的边。根据收集到的关联歌曲列表可以得到歌曲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构建歌曲的关联网络G(V,e)。根据构建的关联网络的定义可知,度(相关的曲目数)越大的节点与越多的歌相关联,即这些歌曲能够与其他更多的歌曲相互搭配。通过分析可以得出,这些关联越大的歌曲,越是一些脍炙人口的金曲,关联度越小的歌曲,越是受众比较小,不适合大众传唱的歌曲。关联度的建立,结合歌曲的实时热度值,可以为音乐广播的歌曲编排起到很大的参考作用。

6.歌曲听众评论分析

将大量的歌曲听众评论文本整理分析,提炼出其中的精华,以“词云图”的方式,将最终结果直观呈现,表达一首歌曲在听众人群中的意见反馈。这种从听众中获取的对每首歌曲的意见反馈,可以大大提高音乐广播电台歌曲播放安排的准确性,更能与听众产生共鸣。随着网络文本大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完善,最终结果将越来越准确直观。

7.听众特征分析

每家音乐广播电台都有自己的听众特征与节目风格,针对的听众从年龄、职业、地域等方面都会有自己的重点把握,因此其节目中播放歌曲的内容肯定需要与之吻合,才能提高收听率。本文尝试着从网络大数据挖掘分析出发,获取歌曲的大量听众特征,利用大数据算法,分析出其特点,将结果作用于音乐广播电台的节目编排。利用这种分析结果,不同的音乐电台会挑选其自己对应人群的歌曲,降低了音乐电台内容的重复率,将好听的节目推送给适合它的听众。

(四)大数据预测

大数据的预测功能是其技术发展最主要的一个目的。一个准确的预测可以帮助你做出英明的决策,避免灾难的发生。

1.歌曲流行度的预测

将融合分析得出的歌曲热度值作出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有些歌曲的收听量正在不知不觉中呈现上升趋势,有些表面挺热的歌曲收听量正在急速下滑,通过大数据预测分析算法,我们将会得出哪些歌曲会在未来一段时间成为热门歌曲,哪些歌曲会在未来一段时间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流行音乐广播电台可以根据预测结果,更多地使用时下人气旺盛的歌曲,传统音乐广播电台可以更多地使用一些收听量稳定,最近或者将来一段时间热度不会有大起大落的歌曲,将好的音乐全面展示给听众。

2.音乐广播中广告植入的预测

pandora(美国流行的在线音乐电台)的首席研究师ericBieschke的观点也很有启发性,“为全球人民播放最适合他们的音乐”和“为全球人民插播最适合他们的广告”是一件很相似的事情。在这号称“大数据”的年代,pandora的思路对于其他流媒体服务商们来说也是一种创收变现的启发。

使用协同过滤算法利用获取的大量网络数据,分析出听众听某一首歌的同时还会喜欢听哪些歌曲,同时听这些歌曲的听众还会有什么样的共同爱好,找到类似口味和风格的广告将其投放。让听众喜欢的歌曲和他喜欢的广告同时出现,这样才会充分利用广播的广告推广价值。

四、大数据分析技术作用于音乐广播电台应注意的问题

数据是分析预测的基础。大数据分析所需的数据通常来自于内部积累产生的数据,以及根据实际情况而补充外部数据源,如行业数据、相关网络数据和其他统计数据。这些外部数据未必全部都是“大数据”,数据中的变量是否有助于有效分析预测出结果才是关键所在。再者该研究模型用于未知变量需要时间来验证,因此大数据预测的使用还是一项挑战,需要一定时间的机器学习过程以及磨合调试,才能真正作用于相关行业领域。此外,大数据分析师必须理解业务需求和业务目标,审视数据,并围绕业务目标建立预测分析规则。

五、结语

传播统计分析篇3

数据资料的收集是通过大量图书的查阅、文献资料的阅读、样本的采集于分析得来的。影响因素的确定:气象环境、日照时常、社会结构、居民流动及生物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的确定是经由我们多方面的验证,符合医学和社会学的原理,合理化应用的。

因为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的研究均有表明,在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传播中,气温及空气的湿度对其有很明显的影响。如果人长期待在室内,没有保证空气的流通,则较易感染上流感。有很多报道显示太阳光的紫外辐射对流感病毒具有很强的杀伤力;而我们也知道,日照能够通过促进人体对维生素D的吸收从而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毋庸置疑,日照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肯定影响着流感的传播。数据和资料的来源包括了新闻、国内外文献、流感监测结果分析、流行病学调查、气象报告等。一些假定性的条件在我们模拟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譬如假设人之间没有传播、影响因素和被影响者之间是具有线性关系并可进行线性分析的等等。根据结果显示,如果每月降雨量越少,则流感发生及传播就越慢,相反地,日照时间越短,反而流感传播越快;不同气候带有不同的影响,影响因子也不一样;人口密度越大,传播越快;居民流动性越大,传播越快……

流感的发生及传播的统计现象

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即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发生不易察觉,其发生时具有复杂的立体转化过程,其有3种基本类型为甲乙丙三类,三种病毒容易发生立体变异。以甲为例,其核酸及Dna发生空间螺旋化及表达蛋白发生力学改变使此类病毒具有传播及传染性。流感同时又会受生物、气象环境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流感的传播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于分离的B型流感病毒的时间分布,有人研究通过对其Ha1基因的系统进化及分子变异情况进行研究发现。该市B型流感病毒的流行时间长,其基酸位点的变异并不会导致一个新流行株系的形成。以2003年SaRS病毒为例,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完成病毒基因组Rna的复制和负链亚基因组的转录合成。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是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从传播时间上看,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具有传染性,其中发病初期最强,随后逐渐减弱,呈现统计学中的正态分布。

一般病毒在呼吸道中能够持续排毒3~6d。比如说网络动力学研究仅仅是对网络上的传播行为进行量和质的研究。有学者研究表明:一般在典型的传播模型中,个体的被抽象为几类,每一类都处于极其典型的状态:一类是他们虽然不携带疾病病毒,但却容易被病毒感染。二类是他们不但已经被疾病感染,而且很容易具有传染性。三类是患者一旦被治愈,成功获得对该疾病的免疫能力,有可能是暂时免疫,或者终身免疫。

统计结果的启示

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日照、降水及社会因素对流感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从对结果的分析中我们在流感传播的防控方面得到了一些启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适量的在阳光下活动,尤其在夏天,不能因为怕热就不出去;如果雨量多,雨季持续时间长,人体则很容易感染流感病毒,在这个期间,我们应该全方面补充自己的营养,增强抵抗力,有时还可以适当服用维生素片,增强免疫力;进行更多的户外运动,让自己的体格强健,不受病毒侵袭。如果有疫情发生,应该将病毒宿主彻底隔离,关闭公共常所,如学校、工厂、公交车、电影院等,并进行彻底的灭菌消毒,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

总结

虽然对流感的传播的特征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报道,但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关于流感传播的季节性科学家们提出了很多的假设,包括太阳辐射、降水及季节变化等,但这些假说的提出,却由于以前监测效力的低下而得不到证实,而且经常有些结果是相互矛盾的,但研究经费短缺阻断了进一步的探路。通过本文的研究证明了流感的周期性变化绝不是一个因素可以控制的,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因素在其形成中起了不同的作用,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传播统计分析篇4

关键词“aVS+”;高清;卫星传播;平台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74-0036-01

科技不断发展,“aVS+”已经逐渐应用在央视高清节目中。“aVS+”指的是audioVideocodingStandard,是一种音视频的编码标准,也是我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信源编码标准,此项工作的开展主要是针对我国数字化信息技术应用过程,数字音视频开展的信源编解码的应用,并能够满足我国高清节目的需求。

1“aVS+”系统设计探究

1)系统的整体设计分析。“aVS+”高清节目卫星传播平台在设计过程中,其项目主要包含了节目源引接、卫星数据传输、天馈线系统、音视频监测、w管调度、功率合成系统,其他辅助设施等。

2)分系统设计。一方面,工作人员在设计过程和节目源引接所采用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基本上都使用1+1的方式实现相应的工作,同时,还能实现数据自动备份;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同时采用两台适配器,从而能够实现码流保护开关的自动切换。一般来说,“aVS+”高清节目主源在应用过程中都采用“aVS+”方式进行工作,并且其备源都为H.264,对于码流开关来说,工作人员都是依据实际的状况对其进行有效设定,同时,还要采用灵活的方式进行切换,并其能够实现音视频自动监测、站间备播等部分实现有效的配合工作,保证节目能够正常放映。在调制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基本都采用一些新型设备,从而能够保证余弦滚处于0.05的最低值,能够保证高清节目的正常播出;另外,还可以采用DVB-S、DVB-S2调制方式进行工作。

3)上行链路多业务调度系统设计分析。工作人员在设计过程,上行链路多业务调度系统是自主研发,并且其在运行过程中,还能实现对激励信号有效输入,提高功放运行方式和上行极化调度工作开展的灵活性,工作人员能够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自主组合,从而实现了多业务的开展的灵活性。

4)音视频自动监测系统。“aVS+”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通常来说,硬件结构主要可以包括两种,DSp型和aSiC型,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aSiC型不具备良好的灵活性,不能兼顾其他标准。DSp型不仅能保证硬件结构的专业性,而且工作人员还能进行自主编程,Hia还具有良好灵活性,能够及时对误码进行掩盖掩盖。音视频自动监测系统采用的是“aVS+”高清监测卡、多画面显示监测报警系统,此种音视频自动监测系统的特点:

1)通过对硬件板进行利用,能够实现“aVS+”码流的有效接入,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2)通过对软件的利用,能够对“aVS+”接入板卡的有效管理,能够保证其透明性。

3)软件能够准确对故障和原始输入“aVS+”信号故障进行辨别,从而避免故障的出现。

4)“aVS+”接入板卡能够满足多种码率的输出要求,能够实现多种工作。

5)电力系统在实际的系统运行过程中,电力系统是整个系统安全运行的保障。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基本上都使用两路UpS的方式进行供电,主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如果一个低压配电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另一个可以继续进行工作,从而能够保证节目正常传输。

6)功放室建设。在系统设计中,功放室具有重要作用,功放室的设计的可以分为内外两间,位于里面的是设备间,外面为检修间,此种设计能够保证设备运行的洁净,提高设备的使用年限,并且还能保证其在大风等恶劣天气下检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2系统实现及难点

1)能够实现“aVS+”高清节目音视频监测。客观上来说,“aVS+”是广电行业相关工作开展的标准,相关的主流的GpU(图形处理器)并不具备相应的解码技术,硬件解码工作的智能单纯的依靠CpU来完成,并且解码工作开展过程中CpU需要消耗的资源量较大。总的来说,一台多显示服务器能够实现5个多画面解码显示,此种现象导致了CpU资源出现严重的浪费。工作人员通过对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先将“aVS+”节目转码成H.264节目,然后在对其进行多画面显示,这种方案能够推动监测平台工作的构建。技术工作人员通过反复的研究实践,能够实现多画面显示服务,同时,还能通过对显示监测报警系统进行节目音视频异态监测、实时码流分析,对多层面的综合业务播出状况进行分析。

2)实现灵活机动的多业务集中上行方式。在实际的系统设计过程中,系统的设计的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才能实现输入激励信号的组合方式,能够实现高功放的运行方式和上行选取极化均灵活可调。在运行过程中,如果采用普通多个载波在同一个计划进行发射,应该将多个载波都同时送入两个功放,然后对其进行合成,从而能够实现功率叠加。这种工作方式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十分困难,因此,设计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对其研究,才能保证设计的合理性。

3)实现采用高效的功率合成。在实际的系统运行中,移相器移相范围一般都为540°,C波段的发射频率都在5cm~6cm之间,这就导致路径差应该控制在9cm范围以内,这样才能满足相位功率合成的设计需求。此次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及时对整个800mHz的频段范围内的信号进行相位合成,而且还要将合成增益控制在2dB以上,还要对系统配置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对于线缆质量以及长度要求较高,工作人员应该保证其误差不能超过9cm。

4)实现系统设备高度智能化。在平台运行过程中,平台主要是通过对网管系统进行利用,实现了对所有远程设备的监控,能够使得工作人员明确设备的参数、运行状态等,保证系统监测的实时性,还能够依据实际情况对上行能力和选择上行方式进行有效调整,不需要到现场进行操作,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另外,在一些恶劣的环境下,信号的传输容易出现中断现象,导致信号质量较差,此时,系统能够进行自我检测,及时明确故障位置,才能保证信号的传输的有效性,保证高清节目的顺利播出。

3结论

综上所述,“aVS+”高清节目卫星传播平台已经开始应用。积极对“aVS+”高清节目卫星传播平台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明确系统的构成,提高设计平台设计效率。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从实际状况出发,把握设计的重点,明确设计难点,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设计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设计质量,从而实现高清节目的播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楠,张旭明.“aVS+”高清节目卫星传播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广播电视信息,2015(9):80-83.

[2]任丹.“aVS+”高清节目卫星传播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75-79.

[3]王俊B,席晓冰.央视高清节目使用“aVS+”编码方式卫星传输后的技术调整[J].有线电视技术,2015(11):92-93.

传播统计分析篇5

1立足专业角度对大数据自身涵义的描述

对于大数据而言,根本特征是数据规模十分巨大,涉及诸多领域的内容,数据分析和处理很难借助人工方式完成,只有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在合理的时间内获取和解读数据资料,这种结果的实现发挥了云计算应用模式的价值。云时代的发展加快了互联网、云计算等多种新兴技术的融合,促使不同领域的数据在网络支持下实现关联,大数据在网络中形成更加丰富的资源。从本质上分析,信息时代的发展就是在大数据支持下,强化数据高度共享。当前,大数据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新媒体领域,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强化技术创新,以获取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2深入分析传统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现状

首先,在传统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下,鉴于自身不足,其受众数量不断减少,流失现象严重。在新媒体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劣势明显。例如,新媒体更加追求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精准性,能够实现与受众的深入互动,而传统媒体技术很难达到。其次,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忽略受众的需求研究,尚未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很难实现对大众记录和播放信息的整合,工作方法缺乏连续性与持久性。再次,网络媒体具有突出的数据整合能力,能够切实提升服务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使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生存压力更大。第四,存在严重的人才流失。在新媒体影响下,大量广播新闻从业人员加入其中,使从事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人员减少,人才流失问题十分突出。

3鉴于大数据的影响,广播电视技术形成的优势分析

3.1优化广播电视技术领域的远程编程模式在网络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广播电视远程编程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步摆脱繁琐的过程,各个环节被简化,远程编程工作迎刃而解。在实践过程中,可以结合共享资源,对信息内容进行针对性下载,强化对信息资源的全面整理,实现对信息的完善,便于直接运用于后期制作,简化操作流程,有效降低了编辑所占用的大部分时间,人员工作效率显著提升。3.2信息资源得到全面整合,信息资源利用率提升将网络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广播电视技术中,能够借助数据库,快速查找相关信息,强化信息整合的实时性。例如,对于随时发生的新闻和资讯,在计算机网络传输功能的支持下,为大众提供更加高清的画面,视听品质都得到了增强,网络数字化传播技术个性化,为优质节目的创造提供了技术支持。

4大数据环境下广播电视传播技术转型与发展策略分析

4.1建立完善与健全的网络服务机制。立足大数据时代,广播电视技术网络数字化成为趋势,需要积极应对网络服务问题。对网络自身进行完善,加强网络建设工作的开展,避免出现网络连接问题,对相关内容进行优化。另外,加强对光纤网络的合理应用,在提升信息传递效率的同时,切实降低传播成本支出。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广播电视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已成为这一行业寻求突破的最佳模式。4.2构建多元化的广播电视业务系统平台。在广播电视业务不断拓展的前提下,业务平台彰显出多元化特征,借助不同平台的功能模块,强化业务功能的呈现。例如,云平台、数字电视系统平台等,凸显广播电视媒体化的特征。在诸多业务平台的应用下,出现大量数据资源,是进行信息收集和挖掘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要关注大数据处理、挖掘以及分析等诸多环节的信息对接,为广播电视数据的收集和应用提供保障。4.3应用数字化传播模式提升电视广播传播效果。发挥大数据优势,强化数字化信息传播方式的应用,极大提升了信息品质,同时,支撑技术彰显成熟性,其在画面和音频方面得到社会一致认可。立足信号稳定性进行分析,数字化模式优势明显,有效抵制来自周边环境的磁场等干扰信号,无关联性显著,同时,实现对外界不明信号的高效屏蔽,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画面和音频。4.4构建科学的应急预案。在广播电视领域,无线传输是主要方式,但是,其暴露在户外,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尤其是恶劣天气,对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产生威胁,因此,要重视应急预案的形成,保证其能够以最快速度发挥作用,准确定位,及时、高效地进行故障修复。大数据环境下,数据信息更具复杂性与系统性,规模较大,因此,传输故障很难避免,应急预案能够对其进行及时应对,在根本上保证广播电视行业的有序发展。

5从专业角度出发,分析大数据环境下广播电视传播技术转型与发展方向

5.1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全新的思维模式是关键。任何行为的产生都受到意识的支配。因此,在广播电视技术发展中,科学的思维模式必不可少。任何行业都需要创新,广播电视行业也不例外,其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就是与时俱进,具备积极的创新思维和专业的创新能力。广播电视工作人员为实现对节目的准确掌控,需要拥有严谨的、科学的思维。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电视节目市场,一味应用传统电视技术和创作模式,很难在行业中立足,无法得到大众认可。另外,在进行节目创作的时候,为契合大众口味,创作者的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创作者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洞察力,思维活跃。除此之外,要保证节目具有端正的舆论导向,实现对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因此,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需要重视思维模式的转型。5.2结合大数据自身规模,不断扩大信息收集范围。针对信息采集,既要关注直播信息,又不能忽视用户的点播信息。借助这种方式,能够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明确其爱好,同时,点播信息采集操作性较强。立足用户评价,对其进行整合,发挥其自身价值,以便更好地被应用。另外,重视节目播放时间的选择,结合大数据信息进行用户需求分析,保证播放时间的合理性。5.3采用适应大数据环境的采编模式。立足大数据发展时期,广播电视媒体在应用新技术的同时,要重视数据的高度整合,借助专业化手段进行内容调整。只有保证采编方式的合理性,才能促进效益提升。应用机顶盒方式,大量收集用户的喜好信息,切实提升收视评价指标的可信度。5.4加快广播电视视角创新工作的推进。在传统广播电视节目传播中,通常目标对象是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调查与评价。为与大数据时展相契合,要对报道模式进行积极创新。在新媒体阶段,事物之间的关系突破单一性的限制,构成了复杂的逻辑关系,其核心为数据。借助对资源的合理整合与分析,能够有效掌握未来行业发展趋势与方向。5.5渗透数据挖掘思想,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信息不断被应用,其规模与范围呈现拓展趋势,仅仅依靠数据处理软件,很难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为此,积极更新换代数据收集与处理软件,以便更好地进行大规模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在数据挖掘模式和技术的支持下,数据资源的价值得以实现,满足更多领域的需要。5.6提升客户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新媒体的出现促使传统媒体受众人数不断下降,发展困难重重。要加快技术转型,实现客户管理智能化。当前,网络电视发展迅速,诸多类型的终端电视出现,受众可以进行较大范围的节目选择,尤其在手机移动端蓬勃发展的当下,人们通过手机客户端能够随时查看喜欢的信息类型。为此,要结合用户自身实践,构建数据系统,涉及服务的诸多领域,强化用户模型体系的形成,分析客户流失的诱因,明确流失概率,为客户管理的智能化做出贡献。

6大数据环境下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在大数据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强化数据统计分析,对收视率进行深入剖析,结合数据归纳分析,将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进行呈现,强化用户需求和体验的真实性与透明化,明确大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喜好。在发展前期,机顶盒应用于家庭电视收播领域,在强化节目收播的同时,承担数据统计工作,准确统计用户对不同时段节目的喜好程度。当前,网络运营商研发了自制的终端系统,如小米盒子等,在观看电视节目的同时,实现联网功能,查看网络电视,这部分信息统计也需要考虑在内。

7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代表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巨大进步。大数据影响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立足大数据环境,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因此,要深刻理解大数据的涵义,正视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实际,明确大数据给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带来的优势,结合自身发展特点,辅之以网络信息数字技术,构建多元化信息平台,打造更加丰富的、高效的广播电视节目,从根本上推动整个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钟赛军单位:益阳国安广播电视宽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熊波.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2]张盈盈,谢佳.大数据形势下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技术发展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5(18):214.

传播统计分析篇6

关键词虚拟演播室;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61-0071-01

随着电视制作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实景演播室优势已越来越弱,难以适应多样化的节目制作需求,虚拟演播室成为了媒体行业尤其是电视行业高度关注的内容。深入的研究虚拟演播室的具体技术应用理论和应用方案,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电视台对实景演播室和虚拟演播室的适应程度,因此,很多电视台演播室的工作人员加强了对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关注。

1虚拟演播室关键技术

1.1摄像机跟踪技术

首先,要正确的控制摄像机装置的方位,使摄像机的跟踪技术可以更快的进行推进,另外,要按照当前的虚拟演播室工作需要,对现有的演播室技术重要度实施科学的分析,使演播室可以结合摄像活动进行过程中的方位特点进行场景的控制,使虚拟演播室可以在工作的过程中更好的进行地点方位的明确[1]。另外,要按照现有的摄像机位置情况,对虚拟演播室的主要工作人员进行规划,以便摄像活动可以更好的结合跟踪技术的需要进行图案的识别处理,使更多的图案能够根据传感技术的要求进行运作。要对现有的系统实施摄像机位置的正确处理,使摄像机能够结合具体的技术操作环境实施应用方案的推进,使后续的传感设备乐意结合红外线装置进行超声波基础的设置,使传感系统可以结合具体的传感原理进行技术应用。另外,要结合当前的虚拟演播室节目制作需要,对节目制作过程中的数字技术实施科学的设计,使后续的摄像技术能够更好的按照运动检测的要求进行识别系统的调整,使系统可以按照既定的原理进行聚焦[2]。焦距的调节过程中需要按照传感器的校准需要进行传导装置的正确设计,使后续的传导工作可以按照虚拟演播室的运行要求进行处理,使摄像装置能够更好的进行锁定处理。要结合当前系统的运行需要,对后续的跟踪装置实施有效的测控,使装置可以按照现场摄像的要求进行同步技术的应用。

1.2辅助摄像机技术

要结合现阶段的图像应用需要,对全部的图形识别技术实施性能分析,使图形的识别工作可以在摄像机的辅助技术应用过程中得以推进[3]。另外,要根据当前的演播室工作要求,对后续的摄像机顶部状态实施有效的分析研究,使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的覆盖演播室的全部范围。要结合当前演播室内部的颜色特点,对演播室进行背景的正确处理,使演播室的技术参数可以结合具体的颜色特点进行设置。另外,要使用辅助摄像技术对演播室的限制性条件实施分析研究,使全部的拍摄环节都能够结合具体的限制因素进行推进,使后续的推进技术能够结合极端推进的要求进行使用,以便后续的拍摄宽度可以在拍摄角度的控制过程中进行良好的应用,增强室内操作环境的应用质量。

2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应用

2.1虚拟演播室技术的虚拟重放

要按照技术应用过程中的虚拟重放要求,对转播性质的节目进行技术层面的设计,要按照转播技术的等级要求,对视频跟踪技术进行科学的设置,使全部的跟踪技术可以在三维重建的基础上进行实施[4]。另外,要按照当前的虚拟跟踪技术应用要求,对转播主体的实际运转轨迹进行设计,使全部的运转轨迹可以在路线的设计中实现距离的缩小,使全部的虚拟图像资源可以在不同表达方式的影响下进行表述方式的明确,以便全部的虚拟演播室技术都能在固定的标识指引下进行三维模型的构建,保证模型的实现时间可以较为清晰。要按照当前的虚拟重放系统的转播形式,对可能影响转播质量的重要因素实施质量分析,以便全部的分析内容可以结合重要性的不同对控制方式实施调整,增强争议性因素的控制质量。

2.2虚拟演播室的数字重放应用

要根据数字重放技术的系统要求,对资源重放过程中的评述机制进行构建,使数字重放技术可以在应用的过程中进行画面精彩性的保证,并提升数字资源的视频跟踪质量。要按照现阶段的数字技术应用模式,对技术的自动跟踪方案进行设计,使技术可以结合具体的运行轨迹进行合理的操作,增强技术的操作质量。还要按照现阶段的技术操作要求,对技术的固定距离实施设计,使技术可以按照箭头的指向性要求进行正确的处理[5]。要结合当前的数字重放系统运行要求,对技术在具体实施轨迹进行设计研究,使后续的技术可以在相关标识的控制之下进行使用。要按照当前的跟踪技术推进要求,对技术的测量机制进行设计,使后续的技术应用能够得到细微之处的良好控制,保证技术可以在推进的过程中实施良好的运作。要按照现阶段的技术处理体系,对技术的具体分析模式进行确定,使虚拟演播室可以更好的进行数字重放技术的优化处理,保证技术适应资源重放要求。

2.3虚拟演播室的虚拟广告应用

首先,要将虚拟演播室的广告系统在技术上与时间内容进行对接,以便技术的应用能够结合时间因素的要求进行逐步的推进。另外,要按照现阶段的演播室制作技术情况,对演播室实施虚拟广告资源的正确设置,使后续的技术应用能够结合表演技术的应用要求进行推进,增强虚拟广告的实际表现价值。另外,要按照现有的广告合成要求,对广告处理过程中的虚假信息进行有效的排除,使后续的技术运用可以结合广告的具体优势进行应用,以便技术可以按照传播要求进行静态信息的设置。要使用广告资源插入的方式进行信息的可控性处理,使后续的信息资源可以结合资源利用率的形式进行处理,使全部节目观众的注意力能够得到完整的处理。可以在完成虚拟演播室的场地处理之后,对现有的演播室广告插入机制实施调整,使所有的广告因素可以在广告制作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的信息插入处理,使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的结合多种多样的资源特点进行推进。

3结论

对虚拟演播室的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强演播室的工作质量,在当前电视台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对虚拟演播室的相关技术实施高质量的分析研究,可以使多样化的电视节目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欣赏和关注。

参考文献

[1]张锋.广播级真三维数字虚拟演播室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山东大学,2013.

[2]郭圣伟.基于DirectShow技术的虚拟演播室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3]王瑶.虚拟演播室系统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传播统计分析篇7

一、传播学在中国发展的现状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新的形势,目前的传播学本科教学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总结如下:教学深度难以把握;理论教学的主导地位导致“学而无用”;教学与学术研究分离导致学科发展缓慢。

首先,教学深度难以把握。一般的院校在专业设置上都把传播学作为理论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一或者第二学期,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很难在入学之初就对这个专业有一定了解,甚至有的学生反映“不知道要学什么?”。因为这个学科需要一定的理论与专业基础,所以授课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调节课程的难度,逐步的深入,必要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做到教学相长。

其次,理论教学的主导地位导致“学而无用”。传统意义的传播学课程是讲授式的理论教学课程,在这样的课程安排下,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接受的是理论教学,可能在一节课的时间里面学了很多类似“概念、特点、分类、意义、功能等”这样的内容,考试也是理论考察的方式以记忆为主。然而,在这样的授课方式下,理论教学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造成学生“学完就忘记了”,根本无法和实际建立联系,更不能建立合理的实际联想,学生感觉学习之后在工作中根本“用不上”,造成教学资源巨大的浪费,甚至是“学而无用”。面对这样的困惑,后面的章节会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再次,教学与学术研究分离导致学科发展缓慢。上个问题中已经提到传统的授课方式,那么除了学生缺少实践联想之外,传统的教学方式还使学生失去很多思考问题的条件,没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很难有所探索。这样就造成一种现象:目前的传播学研究,往往仅陷于少数学者的范围内,而大量的传播学专业学生毫无科研能力。如果能充分调动在校学生的科研热情,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善加利用学生的科研成果,相信传播学专业会发展的更好。

二、传播学本科教学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探索

鉴于目前传播学本科教学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存在,同时结合几年来传播学本科教学实践的一点思考,笔者认为:传播学本科教学应该坚持“实用教育+延续教育”的教学理念。具体的说,就是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对传播学具体实务的联想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尽可能的帮助那些在理论与科研方面有更深层次要求和更高潜质的学生,构建完备的理论体系,设计有效的研究方法,启迪前沿的学术思想。这一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可担当专业教学,可适应大众传媒要求,又可进行科研探索的复合型传播人才,适应全球化信息社会的要求。

为配合上面提出的“实用教育+延续教育”的教学理念,下面介绍一个传播学本科教学的“渐进循环”教学模型。在“渐进循环”模型中,传播学的教学包括了四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是:1、经典理论的解析阶段。2、相应案例的引入阶段。3、传播实务的实践阶段。4、学术前沿的启迪阶段。

01

这四个阶段可以看作是由课堂的理论教学开始,结合教师经验的案例分析承接,以学生亲身的专业实践配合,最后启迪学生思考并研究学术问题为步骤的逐渐教育过程。而这四部分之间的循环则体现在,经过学生亲身调研、设计实验,论证之后对传统、经典理论的验证、深入、乃至发展之上。这样的“渐进式”教学,可以深入浅出的把学生逐步引入对人类传播活动的理解与研究过程中,解决以往教学中“学生认为过难”的问题。而由学术研究到理论发展的“循环”又为我国的传播学研究提供了来自大学生的新鲜血液,能有效的解决前面提到“传播学学科发展缓慢”的问题。下面分别解释每一个教学阶段的含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并以讲授“议程设置”功能为例,分步骤的逐一说明每个阶段教学的具体方法。

1.经典理论的解析阶段

理论教学是传播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传播学教学的第一阶段,或者说基础阶段,就是对传播学理论体系下的经典理论与模型做深入的解析。这里所说的解析,不仅仅是对教材中关于传播学的理论的讲解说明,更重要的是对这些经典理论的研究历史、研究方法、适用范围、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等做细致的归纳总结。

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传播学研究者,都编著了很多关于传播学概论性的著作,比如:麦奎尔的《mcQuail’smassCommunicationtheory》(2000);③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1999)。④虽然这些著作的编写思路不尽相同,但是不难看出传播学教学主要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传播的概念、传播学的研究范围、传播的不同分类、人类传播的过程、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等。其中关于传播过程的研究内容尤其丰富,包括了对传播者的控制研究、对传播内容的符号学思考、对受众角色的分析、对媒介功能的研究和对传播效果的深入论述。

在上述的每个研究领域中,都含盖了大量了概念、经典理论和模型,仅仅以传播效果研究为例,在著名传播学研究学者麦奎威尔的传播学导论中,收录的关键词就有几十个之多。因此,教学的重点不仅仅只是告诉学生“什么是这个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弄清楚这个理论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的?”,是“以什么为研究对象,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的?”,在这个领域内“目前用这个理论能解决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无法解决?”。比如教师要讲解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议程设置”功能。首先,应该简述理论的具体内容(这一理论用来衡量一种媒介的影响。在传播过程中,公众脑海中的新闻事件、议题、或者人物的相关重要性,受到新闻报道呈现次序或者显著性的影响)。⑤然后要逐一解释其中的关键点:议题和显著性。更重要的是,要重点交代这个理论的研究历史,交论中涉及到的媒介议程(mediaagenda)-公众议程(publicagenda)-政策议程(policyagenda)的关系。⑥

2.相应案例引入阶段

在第一个环节的理论教学中,学生已经对经典理论的体系与研究历史有了深入了解。因此,根据上面的解析,选取大量典型的传播案例进行形象的分析说明就显得尤其重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典型的案例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同案例之间的比较,以此引导学生找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些规律。

仍然以讲授“议程设置”功能为例,要引入大量的新闻议程设置案例,同时分不同的媒体类型进行分析。比如通过对当日〈新闻联播〉新闻议程的设置分析当天的重要事件;通过连续几日〈新闻联播〉新闻的议程设置分析最近一个时期的重大事件;通过分析不同时间的〈人民日报〉头条新闻的设置来分析近一段时间媒体新闻议程的变化等等。

3.传播实务的实践阶段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亲自参加到各种传播机构或组织的传播活动之中去,以亲身的实践验证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重要性,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同时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思路。虽说这个环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仍然需要做相应的指导。要在学生亲身实践之前拟订详尽的指导书,内容包括:说明实践的意义,列出实践的步骤,建议实践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在实践后做认真的总结,必要时要求学生上交亲身实践的作品进行讲评。

为了更好的了解媒体“议程设置”的功能,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电视台或者报社进行一个短期的实践,比如让学生跟踪该媒体一天新闻编排的整个过程,指导学生注意分析电视媒体新闻的编排顺序,每条新闻长度的不同要求;报纸每条新闻所在的版面和字数要求等等。同时让学生对受众进行一个问卷调查,分析一下受众看了当天的电视新闻或者阅读了报纸新闻以后,认为什么是最近的“大事”,从而对照媒体新闻传播的预期效果,验证议程设置的功能。

4.学术前沿的启迪阶段

在开篇我们已经谈到过关于中国传播学发展的现状,其中谈到目前传播学研究发展比较缓慢的问题,那么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在学生已经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务经验的前提下,针对目前传播学业的问题进行学术的探索,以发展我国的传播学研究事业,同时学生也为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做大量的积累工作。在这个阶段,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启迪学生思考目前的传播学学术前沿问题,指导设计研究方法,提供适当的文献支持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往往不具备系统的科研思维,因此教师指导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科研的系统化、逻辑化、科学化、数据化。

以“议程设置”的不同功能相互作用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研究一些实际的问题。对于研究政策议程转化为媒体议程,可以启发学生研究一些对国家重大的政策、法规、或者决定的媒体宣传作用,比如“论两会报道中央视的重要角色”;对于研究公众议程转化为媒体议程,可以启发学生结合目前网络媒体中“BBS,Blog”等个人媒介的作用,分析“个人媒介议程对大众媒介议程的影响”。

三、在探索中不断完善传播学教育

传播统计分析篇8

【关键词】HiV;感染;分析;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10)-01-0009-02

艾滋病是一种由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陆良县自1996年检出第一例感染者,截至目前为至,共计报告432例,死亡63例,现存活369例。全县各乡镇均有HiV病例报告。2004年12月对娱乐场所、羁押场所开展大规模HiV筛查;2007年被纳入全球基金第四轮中英艾滋病项目县,为陆良艾滋病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经费保障。

1资料来源与方法

1.1资料来源国家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上报的感染者及aiDS。

1.2方法按照现住址导出网络直报者,利用excel及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总体态势截止至目前为至,共报告432例感染者及病人,其中1996~2004年22例、2005年67例、2006年59例、2007年98例,2008年91例、2009年95例,全县疫情态势基本稳定(图1)。

2.2感染途径分布我县静脉注射吸毒感染HiV287例占66.49%,异性性传播感染HiV132例占30.63%,其次分别是不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男男同性恋传播。不详传播估计为性传播或静脉吸毒传播,因刚开展筛查时,筛查者不愿提供真实详细信息(图2)。

2.3感染年龄分布HiV感染者、aiDS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占感染者总数的87.7%。年龄最大74岁,最小4岁。感染人群以农民、无业人群为主(表3)。

2.4感染性别分别在检出的432例感染者中,以男性为主,其中男性313例,占72.5%;女性119例占27.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有显著性差异(χ2=47.7,p

2.5感染地区分布HiV感染者、aiDS病例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中枢镇239例,占感染者总数的55.3%,其次分别是马街62例,三岔河56例,板桥21例,活水3例,龙海2例,召夸8例,大莫古4例,小百户9例,芳华6例,农场8例,不详乡镇11例。近年在检出的病例报告中,有向山区、半山区蔓延的趋势。中枢主要集中在县城、环城、四河等办事处。

3讨论

3.1据疫情检测统计分析,陆良县HiV感染率呈现高流行水平,感染率达0.059%。而国内全人群感染率为0.05%[1],略高0.009个百分点,说明陆良县艾滋病疫情态势仍较为严重,不可掉以轻心,艾滋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希望得到国家项目的继续支持,呼吁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防治aiDS工作中来。

3.2从感染途径看,静脉注射吸毒仍是陆良县HiV感染的主要途径,国内多项研究显示,静脉注射吸毒,尤其是共用针具是感染HiV的主要原因[2]。此次统计分析显示,注射HiV感染者287例,占感染者总数的66.4%;基线调查发现,静脉注射吸毒HiV感染率达15%。“禁毒防艾”是一家,从源头上控制、杜绝,在吸毒人群中大力推广清洁针具交换和美沙酮替代疗法。

3.3性传播HiV感染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艾滋病监测资料表明,性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aiDS)的比例不断升高。暗娼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同时通过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3]。本次统计显示,异性传播HiV感染132例,占感染总数30.63%,性传播HiV感染呈现上升态势。探索一条适应该人群的控制措施与对策尤为重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提倡“一夫一娶”制,洁身自爱,严历打击。进一步加大对暗娼的行为干预力度,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普及安全套的推广使用。

3.4艾滋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艾滋病是如何传播的。艾滋病刚被发现的时候,人们几乎是谈艾色变,将之与低级、下流、阴暗、肮脏等社会阴暗面联系在一齐,导致受到社会歧视。HiV感染者、aiDS病人并不可恨,要憎恨的是HiV病毒,是它侵害了人类健康。艾滋病是血源性传染病,传播途径有三种: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针对传播途径,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保护人类免受HiV病毒的侵袭。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我国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减缓.携手,2009,2(1):4.

传播统计分析篇9

0引言

移动互联网视频业务通常是指以流媒体和视频下载方式为主,向用户提供随时随地在移动设备上观看影视、娱乐、体育等丰富视频内容的业务。目前移动互联网视频业务可分为wap和客户端两大类,计费方式一般分为按次和包月(会员)等。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飞速发展,不可避免的给数据业务带来信息安全方面的风险。在移动互联网视频业务的开展过程中,市场上出现了多种针对视频业务的恶意软件,业务的计费盗链等风险,安全形式十分严峻。为了加强移动互联网视频的信息安全控制,本文从业务运营过程中出现的盗链方式入手,深入分析其中的技术细节,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技术方案,并基于实施的效果,来验证对于手机视频计费风险控制的可行性,最后也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后续需要继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点。

1盗链现象分析

移动互联网视频业务需要坚持规模发展和服务质量并重的路线,将“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的理念贯穿在整个业务发展过程中。随着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以及移动互联网本身的技术限制,移动互联网视频业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类业务盗链问题以及用户的相关投诉。

1.1门户访问盗链分析

在互联网应用领域,门户访问盗链现象较为普遍。正常情况下,用户通过主站进入门户主页,通过门户主页进入相关内容页面,规范有序。非法的渠道推广者通常将内容页面的访问链接推广到不合规范的网站上,此类网站以涉黄、资费提示不明显等为主,诱骗消费者访问以谋取不正当的收益,严重损害业务提供者的声誉或商业利益。

1.2业务使用盗链分析

在互联网视频应用领域,播放或下载盗链现象较为普遍。获取到视频播放或下载链接是用户使用视频业务的唯一途径。在正常使用场景下,用户需要通过访问业务提供者的主站门户,通过与门户的页面交互获取视频播放或下载链接,通过该链接播放或下载视频内容,安全可靠。视频业务使用盗链者往往利用视频流服务机制上的技术漏洞,制造不正常或非法的使用方式,规避业务使用计费,甚至通过恶意传播等方式获得二次盈利。经研究分析,业务使用盗链主要有篡改播放或下载链接,达到使用免费产品播放收费内容的目的;或者恶意传播视频播放或下载链接产生二次盈利这两种主要模式,此类盗链将大大消耗业务提供者的系统资源并引发计费漏洞的可能。

2盗链问题的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门户访问盗链以及业务使用盗链的分析,本文针对门户访问盗链提出了建立渠道访问白名单的技术方案;针对视频业务使用盗链提出了防篡改、防传播和防破解的技术解决方法。

2.1门户访问盗链的技术解决方法

移动互联网视频业务提供者通常是直接收费者,同时存在多种渠道推广方进行二次分成,在利益的驱使下,必然会存在推广方在不良网站上进行非法盗链以获取业务推广的分成费用。基于此,视频业务的门户访问盗链的技术解决方法主要有:首先主站页面禁用盗链,其次所有允许访问的外置链接必须纳入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最后每个外置链接明确用途和来源渠道。即建立渠道访问白名单机制。限制授信站点涉及HttpReferer头域,Referer头域允许客户端指定请求链接的源资源地址,这可以允许服务器生成回退链表,可用来登陆、优化cache等。如果请求的链接在列表中没有对应的链接地址,Referer不能被发送;如果指定的是部分链接地址,则此地址应该是一个相对地址。因此第一Referer可以追溯上一个入站地址是什么;第二Referer对于资源文件,可以跟踪到包含显示他的网页地址是什么。防盗链方法基本都基于这个Referer字段实现。

2.2业务使用盗链的技术解决方法

面对越来越多的播放或下载盗链,通过盗链场景和技术的分析研究发现,移动互联网视频业务的使用盗链主要集中在两种模式:篡改播放或下载链接免费播放收费内容,恶意传播视频播放或下载链接产生二次盈利。以下针对以上两种模式分析技术解决方案。

2.2.1防篡改—链接压缩加密

为防止由平台侧生成的播放或下载链接被盗链者恶意篡改,达到免费或者不法使用业务的目的,可以启用链接保护策略,即对播放或下载链接进行整体加密压缩编码。所谓整体即将链接中的视频资源路径信息和计费信息同时加密压缩处理;加密密钥分发到服务节点和流服务器,所有门户节点和流服务节点采用相同的密钥。另外同时采用播放或下载链接的生命周期控制手段,即链接中包含了时间戳,链接生成一段时间(比如5分钟)后即失效,流服务器拒绝对失效的链接提供服务。若要继续使用视频业务,需要重新到门户生成使用链接,进一步增强对链接的保护。

2.2.2防传播—限制恶意并发播放

移动互联网视频业务有部分基于RtSp协议下的视频流服务,流媒体服务器无法识别源手机终端号码,引入防传播盗链的机制,核心思想就是同一手机号码在同一时段只能进行受限次播放请求。防传播盗链机制在业务平台的核心系统实现,由于流服务到计费认证系统进行两次鉴权(播放前认证,播放后计费),计费认证系统完全可以跟踪记录每个手机号码的流播放行为,在播放前的使用认证点进行防传播盗链检测:同一手机号码在同一时段只能进行受限次播放请求。当用户播放前计费认证到达时,计费认证系统生成一条记录,当再次有该用户的播放前计费认证请求到达时,再次生成一条记录,直到超出上限,则开始拒绝用户请求;当用户播放结束请求时,则删除相应记录,如果超过老化时间用户仍没有上报下线请求,则主动对相应记录进行失效容错处理。

2.2.3防破解—动态密钥系统彻底摆脱人为风险

无论多么安全的机制,最终都不能摆脱人的风险,关键信息如加密算法原理等,特别是密钥一旦泄露出去被加以利用,整个安全体系可谓一夜崩塌。为解决人的风险,可以筹建动态密钥系统,即密钥不再是人工设置的,而是由动态密钥系统定时密钥到各服务节点,在门户侧进行播放链接的加密压缩,在流服务侧对URL进行解密解压缩校验,密钥随机生成,没有任何明文或人工语言规律。

传播统计分析篇10

关键词:J2me;mmapi;视频技术;播放器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7-1556-03

1概述

随着移动媒体技术的发展,J2me在手机、pDa等移动设备上的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已成为手机开发的主流平台之一,该文首先介绍了J2me层次结构,mmapi框架。然后对视频播放器的功能要求做了分析,搭建开发平台,设计了并实现了一款基于J2me的移动媒体播放器。

2技术分析

2.1J2me体系框架概述

J2me平台有一系列技术规范组成。J2me主要由配置(configuration)、简表(profile)和可选包(层)三部分组成。J2me体系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2.2mmapi框架分析

移动媒体api(mobilemediaapi,mmapi)是JSR135定义的可选包,处于J2me体系框架的可选包层。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使用简单的多媒体框架。开发人员可以使用这个多媒体框架在移动设备上处理音频和视频数据。mmapi框架有一个管理器、一个数据源、一个播放器和若干个控制器组成,其中播放器是mmapi的核心。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现对mmapi框架中的各个组件说明如下:(1)数据源(DataSource):数据源由抽象类javax.microedition.media.protocol.DataSource描述,负责把多媒体数据从原始位置传输到播放器。多媒体数据可以存储在各种不同的位置。如文件、远程服务器或者记录管理系统等。根据多媒体数据的存储位置,数据源采用不同的传输协议。(2)播放器(player):播放器是mmapi框架的核心,负责和解码数据源提供的多媒体数据,并把解析后的数据发送到输出设备的缓冲区中。Java.microediton.media.player接口定义了管理器播放器生命周期、控制媒体重放和同步的方法。(3)控制器(Control):控制器负责改变播放器的行为。如声音控制器可以调整音频播发器的声音大小。(4)管理器(manager):管理器又javax.microedition.media.manager类实现,负责创建播放器和数据源。它提供了创建播放器的静态方法createplayer。

2.3使用mmapi

视频播放的基本流程是:首先通过一定的网络协议或本地的位置获取传递来的流数据,然后将这些流数据传输给DataSource类进行处理,DataSource类将读取视频流和音频流数据并将它们提供给player类,最后由player类解析和解码数据以及识别媒体数据类型和传送媒体数据到相应的输出设备缓冲中,player通过同步机制使用音频和视频设备实现视频和音频的播放。

播放器在其生命周期中有5种状态,图3描述了播放器的生命周期。播放器被创建成功,此时播放器处于unrealized状态。调用realized()方法初始化数据传输,当从该方法返回时,播放器处于realized状态。然后调用prefetch()方法获取音频设备、视频设备等专用资源,直到成功获取这些资源,播放器进入prefetched状态。此时播放器就可以调用start()方法开始播放媒体数据,播放器进入started状态。而在任何一种状态下,都可以调用close()方法使播放器处于closed状态。如果播放器unrealized状态直接调用start()方法,系统将自动调用中间的realized()方法和prefetch()方法。

3实例应用

3.1设计要求

设计一款视频播放器能够播放mpeG格式的视频文件。具体要求如下:(1)当用户选择“打开视频文件”选项时,在屏幕上显示一个文件对话框。在文件对话框中列出了当前目录下所有的子目录和mpeG格式的视频文件。用户可以选择打开一个视频文件,也可以选择进入目录或者上一级目录。文件对话框第一次显示时,将列出移动设备中所有文件系统的根目录。(2)当用户打开一个视频文件时,将启动播放器,在屏幕上播放选择的视频文件。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屏幕上的命令暂时播放和继续播放视频。用户还可以通过按下方向键改变音。(3)用户尅停止播放视频,返回播放器的主菜单,再次打开文件对话框,打开新的视频文件。

3.2类设计

移动视频播放器共包含4个类和一个接口。一个控制器类mobilplayermiDlet;一个视图类VedioCanvas;一个视频播放器类Vedioplayer以及一个文件对话框类VedioFileDialog和文件对话框命令的处理接口VedioFileDialogListener。图4显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1)控制器类mobilplayermiDlet:该类是应用程序主类,实现了miDlet的生命周期控制方法。该类实现了playerListener接口,能够监视播放器的变化。同时,该类还实现了CommandListener接口,处理播放、暂停等命令。2)播放器类Vedioplayer:该类描述了视频播放过程。为了避免播放视频阻塞用户界面线程,视频的播放过程在一个线程中完成。

3.3实例实现

移动视频播放器在eclispeme+SDK平台下,采用Sun公司的wtK进行模拟,通过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以下是运行的效果,如图5所示。

4结束语

移动媒体的软件开发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该文阐述了J2me的系统架构,分析了mmapi框架,采用该技术设计实现了一款手机视频播放器。通过实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卢军.J2me移动软件程序设计[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2]傅伟.基于J2me的手机掼蛋网络游戏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软件,2013(3).

[3]黄志宏.基于J2me的流媒体视频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