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44:40

新媒体传播的作用篇1

关键词:突发新闻;新媒体;独特作用

21世纪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各行各业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过去新闻的传播都是被传统媒体垄断的,受众所了解到的新闻不够及时,了解新闻也只是被动地接受。但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推进,新媒体也涌现出来,人们利用新媒体对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包括筛选、传递等,能够实现接受信息的主动性,而在情感互动方面也更加方便。通过信息交流的方式,人们可以找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或者是一个团队,一个论坛等,在此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本文就对突发新闻传播中新媒体的独特作用进行分析。

1网络新媒体的特点

网络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模式,具有很多特点与优势。第一,高互动性。网络新媒体有着很高的互动性,这也是相比较传统媒体最明显的一大优势。在过去,人们被动获取信息,发表看法的渠道也受到限制;而现在,人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或者是主动参与到讨论互动中,这样的高互动性受到人们的欢迎,这种双向互动的模式,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第二,去中心化。在网络新媒体的应用中,观众扮演着两种角色,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者。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看法传播信息,这种不再以信息中心为目标的传播方式更能符合人们的需求。第三,全时空性。面对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沟通交流。第四,高性价比。网络新媒体是面向大众的,也就是所有人都可以享用信息资源,这对于企业来说,宣传的成本变低,用户可以利用零成本的方式得到需要的内容,企业也能更方便地掌握客户聚集区,利用效果好的话题吸引住客户的注意,从而实现良好的宣传效果。第五,多媒体化。网络新媒体中包含了多种媒体的功能,人们可以利用这些媒体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利用微信可以进行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沟通交流,利用微博可以实现热点话题交流等。第六,高成长性。网络新媒体是一种新的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新媒体也得以发展,无论是在用户成长方面还是功能完善上,都有一定的成长性。

2突发新闻传播中新媒体的作用

2.1扩大讨论范围

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较,对突发新闻传播与处理有着不同的作用,比如一些突发的重要新闻,传统媒体要等到第二天,但是如果利用网络媒体的方式,就能够及时对新闻进行报道,并产生舆论反馈,真正实现新闻同步。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内容更加透明化,人们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从而带动整个社会参与进来。对于突发新闻,网络媒体的介入会产生一种放大的效果,从而形成社会关注的问题,这样会更有利于突发新闻事件的解决,扬善惩恶,将好人好事公布于众让更多的人向他们学习,营造出良好的社会风气。

2.2正确引导群众情绪

新媒体能够对群众的情绪进行正确引导,在出现了突发新闻之后,作为网络新媒体的负责人应该及时应对,妥善处理,将风险化到最小,这一作用在普吉岛的一次游船倾覆事情中就有很好的体现,2018年7月,“凤凰号”游船在泰国普吉岛海上遇到特大风暴,最后由于形势太过恶劣,游船最后倾覆沉没。当时“凤凰号”上有一百多人,其中87人为中国籍,这个事件一出现,如果新闻媒体反应较慢,势必会造成人们的恐慌,但是由于当时网络新媒体对情况进行了报道,人们及时掌握了较为全面的信息。

2.3承担独特社会角色

在社会传播系统中,媒体、政府、公众是比较重要的角色,在出现突发情况之后,政府部门进行一级响应,妥善处理问题,将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与群众之间搭起信任的桥梁,2018年8月份,非洲猪瘟疫情十分严重,并很快蔓延到了中国,全国累计扑杀生猪60万头,这一情况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反应,一些谣言也在网络上肆意的散播。针对这种情况,农业部门特意召开了猪瘟疫情防控的会,缓解了人们焦虑的情绪。伴随着突发新闻的出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舆论,人们的看法与态度往往会受到影响,此时新媒体就要发挥出其独特的作用。网络新媒体从业人员应该保持冷静,本着客观公正的角度,能够在第一时间将突发新闻发生的情况进行报道,避免由于不了解情况造成更大的损失,这也可以帮助政府促进之后工作的有序开展。

2.4强化社会反腐作用

新媒体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新闻的传播模式,让人们对任何新闻资讯都轻松掌握。新闻报道、传播渠道也更加快捷、方便,能够提高各级政府对突发新闻事件的应变能力,这对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有了保护。2019年2月19日,北京电影学院的翟天临被学校调查,原因是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学校最终将其博士学位取消。这一做法让很多网民们感受到了网络新媒体的重要性,它能够起到反腐的作用,能够净化我们这个社会的风气,有利于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2.5跟进报道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较具有很强的及时性,特别是针对突发事件,关注者能够及时了解具体情况,时刻了解事情发展进程,而且受众想要再次回顾当时发生的情况也可以随时进行查阅。2011年7月,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很多受难者家属在网上寻人信息,并且,多名事故伤员通过微博与家人成功取得联系。这就是网络新媒体的优越性。同时,由于网络人口混杂,言论不当时有发生。对此,不少网站都采用实名认证的方式,这样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制约虚假信息的散播,新媒体的可信度也就相应提高。未来我国网络新媒体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一些媒体工作者来说,应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不断更新观念,利用先进的技术报道新闻,实现持续深度的报道,争取推出更多更好的新闻内容,积极推动我国媒体行业的发展,为我国新闻媒体行业作出贡献。

新媒体传播的作用篇2

[关键词]新媒体纪念馆宣教传播

中图分类号:G2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3-0217-01

一、新时期,纪念馆宣教工作服务体统

1、宣教工作理念

宣教工作有其内在规律,为创新而创新、为有为而作为只会使宣教工作偏离方向。事实上,洞悉、掌握、运用、满足观众的内心需求是做好宣教工作的基本,“为谁做、做什么、如何做”是提升服务水平的基本前提,实现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宣教工作的基本目标,实现受众人群思想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是宣教工作的基本功能,实现爱国主义精神传播和人的思想境界提高相结合是宣教工作的基本归宿。

2、宣教工作主体

从理论上说,革命纪念馆是传播革命历史知识,宣传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文化机构。有的纪念馆不重视革命历史资料和实物资源储备,这样就局限纪念馆的发展,陈列展品不规范整洁,使至无法开展工作和进行社会教育。换句话说,没有高水平的业务,没有吸引人的展览,就无法留住观众。所以,纪念馆必须下大力气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大业务培训的投入,引进高水平、高学历、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是纪念馆摆脱困境、增强社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2、宣教工作方法:一是推进展览形式创新,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览展品,综合运用文物、图片、模型、雕塑、景观等多种形式和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做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二是推进教育手段创新。精心组织一些高水平的专题性展览,打造陈列精品,形成展览亮点,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三是推进互联网传播创新。抢夺网络制高点,构建“网上爱国家园”,逐步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文字图片资料和影视片等充实到网页上,建设网上数字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形成网络宣传教育平台。

二、新媒体运用推动了纪念馆的宣教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笔者首先要谈的是纪念馆应以新的媒体应用的进行尝试,纪念馆在展示与传播领域大范围引入新技术,要建立起适用于不同年龄和兴趣群体的网站、四通八达的网络社交平台,还要开发多款移动设备应用程序,我们要以知识性、互动性、娱乐性为一体,开辟了观众参与的新天地,观众足不出户即可“神游”纪念馆;“微博”“公众微信号”等新兴的社交平台,进一步实现了观众与纪念馆之间的信息传播与交流,同时,纪念馆也应推出了手机导览项目,如个人导览器,微信导览等,手机互性应用程序能为纪念馆的宣教中起到一定的传播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民展,新媒体与纪念馆的关系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应意识到,新媒体的发展势必影响到纪念馆的发展,应该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与纪念馆的宣教工作有效的结合起来,如何从传统的宣教转为以新媒体为主的宣教形势结合为一体。事实上,新媒体作为一种传播模式和媒体形式,它对传统媒体的最大颠覆在于从原先“一个人对所有的人”的传播转为“所有的人对所有的人”传播,这样的转变,也必深深影响到纪念馆的宣教模式。

三、宣教工作中新媒体的应用

新媒体时代对纪念馆的宣教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而应对这种挑战的最好方式就是勇敢地尝试运用新媒体,在探索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创新纪念馆的宣教工作,与时代接轨,近年,在国内有很多的纪念馆纷纷开始尝试运用新媒体,或是开发官方微博、微信,或是在新媒体平台开展各类全新形式的宣教活动,或是线上线下互动,将传统宣教活动与新媒体的传播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目前,纪念馆宣教工作中对新媒体运用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微博平台

目前国内纪念馆开通官方微博的并不少,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动作,都积累了相当的人气,也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本馆的宣教工作开展。

2、微信平台,其主要宣教方式有“微展览”、“微故事”、“微资讯”、“微留言”和“最新动态”等内容,其中“微展览”是将馆内的特展以图片配文的形式在微信平台同步更新,而“微故事”主要是讲述伟人的轶事,“微资讯”和“最新动态”是馆主的上些参观信息和简报,“微留言”则是精选游客的参观留言,通过微信平台,纪念馆进一步拓展宣教工作的渠道,创新宣教工作的内容,同时,通过馆内馆外多种渠道的宣传,在各自的朋友圈中加大宣教力度,扩大了宣传面。

另外,在纪念馆的宣教形势中,将微信网络平台与纪念馆自身业务相结合,要重点推出“微信导览”服务,将参观的游客用手机打开微信,扫描展馆里的二维码,添加纪念馆的微信账号后,就能看到馆内各个展厅的导览平台。然后按照指引发送“编号”,就能听到展厅内对应陈列品的介绍,为避免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对手机用户的流量消耗太大,应该为游客提供wiFi连接。“微信导览”器的宣教,对青年观众一定会产生浓厚兴趣,这种宣教形式成本低、使用操作便利,这种模式对开通微信公共账号的纪念馆都着有重要的启发。

3、app(手机应用程序),纪念馆应开发专门的app(手机应用程序),以苹果手机综合导览程序为主,其最大的亮点是使用手机观看馆内的场景,或以3D动画形式欣赏自己感兴趣的展品等。还要为观众提供移动智能终端导览应用服务,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免费提供wiFi网络环境,便于观众馆内浏览、下载:二是建立网络安全认证机制,为网络安全管理提供可靠保障;三是为移动智能终端开发相关应用,方便公众了解纪念馆动态信息、展览内容和建筑特色等,并轻松实现纪念馆官方微博的信息和分享。它的特点在于从纪念馆整体层面上整合了各个信息流和信息点,能提供全新的服务模式,同时,移动智能终端服务整合了纪念馆感知、信息获取、展览评介及评论分享的流程,使游客们在获取纪念馆相关信息后,拥有渠道留下意见、建议,让更多的人在不同的场合了解、知晓和分享。我们要以网络、微博的互动以及信息推送等手段,来拉近于观众与纪念馆的距离,笔者认为,这种导览更能为观众增强参观体验的同时,潜移默化中起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

四、新媒体对宣教工作的影响

伴随着新媒体的运用,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从硬件角度来说,并非所有手机都能成为新媒体的移动终端,手机系统与各种应用程序之间常常存在兼容性的问题,纪念馆精心定制的客户端也会因网速、屏幕分辨率等的制约而导致使用效果大打折扣,在移动互联网信号覆盖不佳的场馆,新媒体的运用更会受到诸多限制,从受众角度来说,新媒体毕竟只是在特定的人群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传播中势必还要考虑分众化的问题,同时,新媒体平台上鱼龙混杂,常常呈现无序化和非理性,既存在大量的谣言,也充斥着不少假、丑、恶的东西,甚至还有境外敌对势力的恶意煽动,对于新媒体“负能量“的危害性,纪念馆人员必须要提高警惕,从纪念馆自身来说,纪念馆工作人员对新媒体规律的掌握必然要有一个过程,在探索开发利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必然会走一些弯路,作为纪念馆的管理者,也要做好准备,应对各种新情况,例如,在条幅导览互动和二维码扫描时,必然要在展厅内用手机拍照功能,此时,国内纪念馆禁止拍照的传统又将如何与之相适应?

结语:由于新媒体自身在不断发展,技术的变革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应用在新媒体的传播中,导致各种终端、平台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让人目不暇接。这就要求纪念馆的宣教工作者要紧跟时代步伐,在新媒体的海量信息和多元价值中要充实自己的能量,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把纪念馆的宣教工作做到实处,发挥其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新媒体传播的作用篇3

一、新媒体应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建立独具特色的“两微一端”

尽管新媒体已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传统媒体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视。因为不管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有其核心受众群。所以,新媒体应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在内蒙古地区建立独具特色的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

首先,当前的广播、电视和报纸都已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但其影响力还远远不够。伴随着微信的出现,对微博的冲击力也比较明显,但微博还是应该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目前各家媒体的微博依旧是内容同质化严重,尽管在网络环境下很难做到独家新闻,但却可以做到独家观点。这就要求媒体的微博从业人员的素质应有所提高,不应该单纯追求“发稿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做到“质”的保障,这样才能让大家去关注微博。

其次,微信已改变了大多数人的生活,每天刷朋友圈与看微信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所以,各家媒体应紧紧抓住“微信公众号”,及时推出独具特色和观点的新闻,并且做好与受众的互动。只有充分了解受众的需要,才可能逐渐做出定制类的公众号。同时,每家媒体都应把自己的专长做进微信公众号里,在内容上一定要进行深加工,尽量避免内容的同质化,做到具有特色的内容和鲜明的观点,进而才能做出“精品”的公众号,以期获得更多的受众关注,同时也推广了自己。

最后,目前的新闻客户端已比比皆是,但以受众为区分的客户端还相对较少,如在基础的热点、娱乐、地方、体育等专栏中,还可以添加以大学生等为受众群的专栏,也可以专门为大学生打造一个独特的app,因为在新媒体的受众群中,大学生应该是主流群体。与大学生相关的就可以做出很多关于考试、就业、学术、高校新闻、生活、购物、时尚等等各方面的信息。同时,在新媒体的受众群中,农牧民也已逐渐参与到了其中,所以,也应该充分发掘出农牧民这一潜在的受众群体,可以将与他们相关的热点新闻与政策等作出客户端的专栏。

要想做出特色鲜明的“两微一端”,就必须要充分的了解受众,针对受众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内容,才能逐渐走出自己的特色。

二、在全媒体传播的道路上,要树立独特的品牌意识

在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极大冲击的今天,全媒体的传播方式已成为大多数传统媒体的发展策略。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传播渠道增多了,传播内容也应该做到细分化,在不同媒介中呈现的内容都应该独具特色,并且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

要想做出品牌,在内容上就要做出具有深度的新闻和独特观点的内容;同时在内容的提供上又要保证及时与快速,提高新闻的时效性;要针对受众不同的需求,推出不同的内容。做到以上的基础后,就需要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趣味性,逐渐树立起民族地区的新闻品牌栏目,来扩大民族地区媒体的影响力。

本文所说的品牌既包括内容的品牌,也包括栏目的品牌和主持人的品牌。以内蒙古电视台《百姓热线》为例,这是一档民生栏目,其主持人雷蒙就是一个品牌,他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不断组织线下活动,有“雷蒙公益”和“雷蒙读书会”等。“雷蒙品牌”就是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实现了最大化的传播效果。

只有不断地增强品牌意识,民族地区的媒体才能办的越来越好,越来越被受众所接受。

三、要想实现真正的全媒体传播,就要不断地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

当前大部分的新媒体从业人员是之前的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甚至很多人并没有接受新媒体方面的培训,只是在用传统媒体的老思维在创办新媒体,这就等于是一个贴了新媒体标签的传统媒体。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求新媒体的从业人员必须转变观念,需要深入研究新媒体的规律和特点,才能真正做好新媒体。

首先,必须要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在这个时代,知识更新的日益迅速,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媒体从业人员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要有虚心求学的学习态度。不仅要做全面了解传统媒体的人,更要成为一个与时代同步伐,对新媒体“了如指掌”的人,只有充分了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才能寻找出适合自己的道路。在这一点上,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从业人员的要求是一致的。

其次,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要想成为舆论的推动者和引领者,就必须从原有的传统观念中转变思想,树立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传播、互动发展、相互依存的全媒体发展观。从理念上要引导传统媒体从业人员运用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媒介,引导新媒体从业人员要发挥出传统媒体的精髓与价值,共同推进全媒体的发展。

新媒体传播的作用篇4

新媒体时代,什么因素在影响传播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对广播来说影响深远,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发达技术与数字电视等通讯技术被逐渐的应用到新闻的媒介市场中,这就给传统的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性,广播作为一种传统的媒体,以一种便捷的方式为广大群众服务,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广播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交通运输的不断进步,我国流动人口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广播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媒体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力,在很早之前,广播的出现曾经风靡一时,但随着电视的诞生,广播又被当成了弱势媒体,一直到21世纪后期,广播又重新走出来,逐渐适应了需要移动的需求,但这之后,一系列全新的媒体出现又要逐渐取代广播,例如移动载体与互联网的出现,新媒体的出现带来了一种更加有效的传播机制,就是分享,现如今公众间更加的愿意分享与互动,这种新型传播平台的建立在新媒体时代更加的具有说服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新媒体的影响。

运用新媒体,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理念

一个传统的长久存在的媒体,在一定的权威下,要想运用微信这种新型的传播工具,就要具有相应的理念,在新媒体的不断竞争下,具有符合实际发展需求的理念是发展与竞争中必须具备的。

媒体运作理念的变革。所谓变革,就是在一定的发展状态下,静媒体到动媒体的理念发展,大众媒体的运用与发展,在发展过程与理念的变革中,运作内容及运作平台的应用。

从静媒体到动媒体。传统的媒体总体上都属于静媒体,就是按照相应的方法与规则及价值观来进行一定的组织与传播,由于受到传统的媒体本身的特性局限及载体实现的局限性,传统的媒体还只是一种广播式的传播方式,新媒体时代诞生的分享式的传播,受众可以最大限度的参与到传播当中来,不仅参与了互动,而且是多点的互动方式,受众之间就逐渐形成了一种相互分享型的传播形式,这种分享型的传播形式带来的积极效应,给受众带来了不同以往的体验与感受,在影响的途径与说服方式上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同。

在新媒体时代,新传播工具逐渐的被媒介化,这并不是就意味着新工具的出现就演变成了传统的媒体,二是新的传播工具逐渐的被发掘出更多的传播新闻信息与观点的信息功能,同时,传播新闻信息与观点的信息方式也与传统的媒体有着一定的区别,运用了新型的传播工具,分享式的传播平台来进行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传播的新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全新媒体的一种传播效果。这种在策略与认识上有了新的突破的静媒体,充分的运用了新型的传播工具与传播效应,逐渐转变成了分享式传播的动媒体。

从运用大众媒体到运用自媒体。大众媒体的应用是传统媒体最具影响力度的一种运用理念,新媒体时代的自媒体要逐渐的被熟练的应用,这就要求在传统的媒体理念上要有一定的突破。传统的媒体一直以来被称为大众媒体,其传播方式主要以一对多的方式,传播媒体在面对大众时,具有一定的传播地位与传播能力,新媒体被叫做自媒体,由于其内容的生产方式都是公众自己来全过程提供的,公众在整个的过程中,既可以是生产者的身份又可以是传播者的身份,同时也是接受者的身份;从一定程度上看,现如今传统的媒体受众已经低于新媒体的受众,传统的媒体在内容与数量上的提供也已经低于新媒体,在权威与公信度上两者可以说是在一个水平上,这是由于传统的媒体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如果将这种专业的水准积极的运用到新媒体上,就会取得更好的效应,这种对接方式能够有效的加强传统媒体在媒介间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从运作内容到运作平台。运作内容作为传统媒体的习惯性思维方式,在新的媒体时代还不足以参与竞争,在理念与思维方式上都应该不断地突破与改进,形成全新的运作平台,尤其是新媒体的运作平台显得特别的重要;在互联网的领域里出现了诸多新的竞争者,由开始的产品级竞争到后来的平台竞争,平台作为一个内容的载体,平台的运作者并不一定就是受众自己集成的内容,可能是经过一种机制的选择所获取的,现在微信正在努力建立一个平台,就是通过机制所融合的内容,让应用者能够免费的提供内容,这样平台就获得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对广西新闻广播微信而言,已经拥有了众多的粉丝与应用者,这就已经构成了一个全新的特殊平台,就应该以全新的平台方式去运作。

媒体资源理念的变革。在新媒体时代,就必须以全新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思考传统的媒体官方微信的定位,以不断地探索全新的应用方法;传统的媒体资源与新媒体的接口,就是微信的新的受众群体,在新媒体的时代,就要树立全新的空间观与资源观,对广播来说,听众的反映非常的重要,对微信而言,微信的评论同样非常的重要,这些分享型的评论可以提供许多的解决方法并带给人以启发,这种全新的报道资源是传统的媒体的可以利用的重要部分。

媒体经营理念的变革。传统的媒体在应用了新媒体的状态下,就应该应用全新的媒体经营理念,并且向新媒体提供一个全新的内容产品与全新的内容,传统的广播在充分的应用了微信后,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诸多全新的传播形式,这种传播形式的出现拓展了受众群的一个新入口,也就打开了经营理念的变革,从一定程度上传统广播与新媒体的充分融合,产生了新空间的诞生,这就更应该运用全新的经营方式来运作。

新媒体传播的作用篇5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广电传播模式影响

在以集中了数字化、多媒体和网络化等最新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①的冲击下,广播电视这个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介在今天正面临着深刻的影响和严峻的挑战。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广播电视的传播带来了崭新的变化,即传播的互动化、即时化、过程化、感性化和多媒体化。正是这种变化实现了广播电视与网络在传播模式上的深度融合,加快了传统广播电视各个传播环节的影响和改变。

传播学经验――功能学派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的“5w”理论将传者、受众、内容、渠道和效果作为大众传播的基本要素,描述了一个大众传播的基本形式。本文以“5w”传播模式为蓝本,从传播的基本要素来观照新媒体与传统广电传媒在传播模式上的创新点和结合点,从传播模式角度探讨新媒体对传统广电传播的影响和改变。

受众成为传播者,开启双向传播时代

在新媒体的传播模式中,传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与传统媒体有明显不同。由于新媒体传播的双向性和交互性,传、受关系已经发生转变,传者与受众的角色也随时转换,一个新的双向传播时代已经来临。

新媒体下的传、受关系。传统广电的传播方式是单向的不可选择的线性传播,传播内容只能按照传者编排的顺序依次播出,而无法实现受众对内容和播出时间的自由选择。这种单一的信息控制模式决定了低程度的用户和媒体渗透率。如果我们将这种低渗透率的传统广电传播模式看做media1.0的版本,那么,以互动化、双向传播为特点的新媒体将带我们走入media2.0时代。

传者与受众的角色转换。相对于传统广电传播来说,新媒体发展带来的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就是受众成为传播者。这一转变带来的影响和改变是深刻的。一方面,是信息的互动性实现了受众从被动到主动的改变。新媒体以互联网为平台突破了时空观念和媒介物质属性的限制,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②。以网络电视和网络电台为例,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自主选择接受的内容和时间。另一方面,是受众的主动性部分替代了传播者的功能。在media2.0时代,普通受众从单向被动地接收信息转而加入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输过程。受众可以自主信息,影响其他受众,而不单纯依赖专业媒体机构的信息生产。这一转变颠覆了传播者对传播过程的垄断控制,使得传者和受众都成了信息的者,而且可以进行互动。

渠道变革引发传播内容上的转变

从传统广电到新媒体,这一媒介进化的过程,最基本最表层的转变是技术革命带来的传播渠道的变化。正是由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开启了数字化的生存方式,出现了以网络电视、网络电台、iptV等网络媒体为典型的新的媒介传播渠道。相对传统广电而言,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传输特征的新媒体形态更多地表现为工具上的理性转变。从媒体发展的历史上来看,可以说正是这一工具的理性转变引发了传播内容这一价值上的理性转变。这好比手机和QQ、mSn等工具的出现引发了人类交流和信息传递模式的变革。因为技术革命引发了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媒体平台以及终端的变革引发了渠道革命,紧接着传播内容发生变化。与传统广电相比,新媒体在传播内容方面表现出新的特点,对传统广电传媒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冲击。

内容生产上的转变。在内容的生产上,新媒体的多元化内容生产消解了单一语境下一元文化的垄断。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受众也可以通过媒介平台自己的信息和作品,从而以传者的角色参与内容的生产,新媒体传播内容由传统影视的专业机构制作发展到网民个人制作的大量涌现,这种内容生产过程中受众的个性化参与,导致了传播内容的分众化与碎片化,使其既具有传统媒体的专业性,又具备草根时代的原创性和个性化,打破了精英文化与传统主流文化传播语境的垄断,使受众从被动接收信息向主动创造信息转变,从而实现了多元文化信息之间的彼此交互。受新媒体内容制作方式的影响,当前传统媒体“去中心化”的节目制作方式正盛行。如河南卫视的《梨园春》,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和《快乐向前冲》以及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沿袭了大众娱乐的模式,注重让更多的受众展现自我,实现了内容的碎片化和分众化,从而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收视率居高不下。

内容传输上的转变。在内容传输上,新媒体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多终端、立体化的传播。以中国网络电视台为例,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其形成了以视听、互动为核心,融电视特色与网络特色于一体的多终端、立体化传播平台,功能上,音视频可以自由播放、下载和分享;内容上,既集成了传统电视媒体的精品内容,又集纳了诸多网络自制节目;终端上,包括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tV电视以及移动电视等;地域上,不仅覆盖国内,并且逐步实现全球覆盖。

内容控制上的转变。在内容的控制上,新媒体势必对传统广电媒体造成冲击,导致它们垄断信息的成本增加,效果减退。因为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可以实现实时传播,不再需要复杂的剪辑和繁琐的后期制作与排版,没有了编辑,也就没有了信息控制,体现了“去中心化”的趋势。新媒体植根于浩瀚的信息海洋之中,在这样一种每一个碎片都有发言权的空间里,受众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并且由于新媒体渠道的扩展,使得传播者能够借助新媒体渠道为所有的用户提供共享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共享媒体内容。实时化、共享化的传播,打破了时空界限,手机电视、网络电视使受众能在第一时间接收最新的资讯和自己定制的个性内容,传统媒体对内容的控制大大弱化。新媒体需要做的就是在复杂的新技术的支持下,不断发掘和满足用户需求,把简单的使用体验交给用户。

新媒体发展对传统广电传播效果的冲击

由于新媒体在技术的运用上引发了传播功能的进步,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媒介功能的发挥程度来分析新媒体发展带来的传播效果的进步。

新媒体的双向传播更具有互动性。新媒体的双向传播模式相对传统广电的线性传播和一对多传播更具有互动性。虽然传统媒体为满足受众的新兴趣点付出了诸多努力,但由于其“传者信息垄断”的一对多传播模式的本质使得其难以应付面对来自受众的挑战。随着新媒体显示出良好的受众参与性,传统广电媒体也逐渐采取开放的节目形式,短信互动、观众来信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传者与受众的互动,但当面对充分互动、一对一的个人化需求时,传统广电就显得黔驴技穷了。技术条件、节目制作方式等方面的限制,使得传统媒体对受众互动与个人化服务要求的满足与受众对其期望相差甚远③。而新媒体的双向互动传播则向我们开启了一个互动的、个人化的传播时代。

新媒体分众传播的优势促使传统广电转型。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促进了传媒产业的突飞猛进,相对于传统广电传媒,新媒体的分众化优势越来越显著。在受众市场被传统媒体瓜分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媒体格局之后,新媒体只有在缝隙中寻找渗透点,专对某一特定受众群细心耕耘。这种小而精的经营方式提高了新媒体经营的专业度和灵活性,也提高了传播的精准性。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粗放式经营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任何一个媒体都不可能得到所有受众的青睐,细分受众,走分众服务的路线成为当今传统媒体的改革要务。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广电也开始改变原来的运作方式,为开发新市场,将内容转化为细分受众喜爱的形式,同时在媒体形态上进行调整,探索分众服务模式来强化传播效果。例如,CCtV为满足高端用户需要而开辟的付费电视频道,通过频道专业化,受众细分服务,将排斥广告的电视观众从广告中分解出来,采用观众付费的方式经营,形成新媒体。

新媒体发展促使传统广电通过媒介融合强化传播效果。研究数据显示,新媒体的发展正在对传统广电有线传播网络形成冲击,对传统广电音视频消费形成分流,通过网络接收音视频资源成为一部分年轻人群的偏好,受众对音视频的消费已经由过去的单一形式转变成多元化,新媒体成为年轻人群视频消费的重要补充形式。根据2010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2009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2.4亿,其中近4000万用户只通过网络看视频,成为网络视频独占用户。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迫使传统广电不得不随之进行变革,寻求自己新形势下新的出路。

在新媒体时代,由于媒介渠道的增多,大众传播的立体传播模式已经向“扁平化传播④”过渡,一个媒体不再能包打天下。基于人们“碎片化”的媒介消费使用习惯改变的现实,媒体需要打造多平台组合产品,将被媒介市场的“碎片化”所分散了的社会注意力资源重新聚拢。目前,传统广电面对新媒体的冲击,逐步改变了传统运作方式,通过媒介融合,强化传播效果。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0)》显示,传统广电同新兴媒体融合正在主导着未来媒体产业的发展方向。一方面,传统广电正在突破以往的运作方式逐渐发展“全媒体战略”开发多元化的媒体平台,通过发挥传统媒体内容生产上的优势,以稳定的内容为核心,以可以实现随时更新的新的传播介质为插件,各种不同的“插件”互为终端,实现传播内容和传播途径的多元化。另一方面,随着iptV与数字电视保持着持续发展的势头,3G时代和“三网融合”初见端倪,传统广电和新媒体、新技术的融合也崭露头角。“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电视”、“高清时代”、“国家网络电台”等成为广电电视行业的关键词,传统广电正在通过媒介融合强化其传播效果和市场占有。

结语

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广电传播模式的影响是深刻的。在这个媒体发展迅速变革的新时代,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传播方式的五花八门以及传播效果的多态性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新媒体时代究竟在影响和改变着什么。本文从传播要素入手分析了新媒体发展对传统广电传播模式的影响,对于我们认识这一变革过程或许有些许帮助。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广电传播带来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这样的机遇和挑战?或许媒介融合就是出路。

注释:

①王东熙:《论新媒体之“新”――从传播模式角度谈新媒体的分类和定义》,《东南传播》,2009(5)。

②任军庆:《试论互联网音视频的复合传播模式》,《声屏世界》,2008(4)。

③吴颜芳:《从传播观念变化看广播电视传播方式的变革》,《中国新闻科技》,2000(11)。

④王长潇:《网络时代大众媒介传播的新模式――“扁平”传播》,《新闻大学》,2001(11)。

新媒体传播的作用篇6

新媒体时代把关的困境

1.传播主体多元化,把关人角色弱化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像在真实世界一样拥有一个自我的空间,并发出自己的声音,任何人都拥有传播权,自由发表观点、意见和评论,人与人的地位是平等的,这一切都颠覆了传统媒体中受众的被动地位。受者同时又是传者,固定的传播模式已不复存在,把关媒介平台延伸到包括博客、论坛、手机媒体等的各个角落中。在“去中心化”的新型互动传播中,新闻传播的载体已变得私人化,把关人的外延发生了变化,更多的组织以及个人介入把关人的角色,新媒体把关人呈现出多元化状态,拥有处理信息的自利,随着这种传播权利的广泛分布,原有的信息――传播者――传播渠道――受众的分层传播关系正在改变,昔日的把关人不再拥有传播话语的霸权,把关人的角色在不断地被弱化。

2.传播内容复杂性,把关的可行性降低

在新媒体的传播环境中,传播内容变得极为复杂。新媒体自身的开放性、互动性赋予受众极大的传播权利,新媒体使用者既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也是新闻信息的提供者、传播者,任何公众都可以信息,在同一通道中迅速地把反馈信息传达出去。新媒体还摆脱了传统媒体版面、时间等的限制,它的容量是无限大的,这使得专业的把关人员不可能对所有信息来源都进行严格审核,在技术上也还没有能对特定信息进行筛选的智能监控系统。

另外,参与者可以通过电子投稿箱、聊天室、手机短信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多种多样,表达又是在匿名状态下进行的,很难让新传播环境中的新闻编辑有个对所有信息进行判断的一致标准,这就造成了传播内容复杂而又多样,从而大大降低了“把关”的可行性。

3.传播方式多渠道,把关可控性减弱

新媒体扩充了信息传播渠道,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进入传播世界,可以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更制度化、更专业化地参与到原创性新闻的生产制作中,甚至可以通过个人通信工具随时随地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和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新媒体平台多种多样,信息可以穿梭于不同的平台间,在互联网上传播的信息,可以跨越网络进入手机传播平台,又或者被网民拷贝到自己的电脑上进行人与人之间的邮件传播。

在这种多渠道的传播中,受众可以对传播内容自由选择,传播者有时本身就是把关人,他们可以省去传播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向社会直接言论,信息能直接从信源传递给受众,传播流程被简化。传播方式的多渠道,使把关人失去了其存在的技术基础、受众基础,把关的可控性减弱。

新媒体时代把关的出路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新闻信息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传播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传播的精度也越来越高。如何当好新把关人,是新媒体传播时代对传统媒体中的把关人提出的新课题。它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把好内容关

首先,必须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媒体技术精简了传播的中间环节,使信息能直接从传播者传递给受众,使传播速度极大提高。受众有“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理,如果不在源头把住真实关,那么,假新闻就会在一夜之间遍地开花。这就要求媒体对其所传播的新闻信息实行严格控制,尽可能地杜绝假新闻。

其次,必须保证信息的质量。有学者指出:人人都获得了在新媒体上进行传播的可能,并不意味着在新媒体上传播的任何信息都是有价值的。就像传播学大师施拉姆对把关人的作用与影响做出的说明:“从发送者到最终的接收者之间,被淘汰的内容可能是数量巨大的。”这就要求新媒体传播时代的把关人严把信息的质量关。

2.把好舆论关

由于新媒体的受众是一种泛受众,任何一个信息传播者都可以兼任信源和信宿,新媒体上的新闻传播也是没有中心的,这对舆论的权威性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以往的舆论把关人作用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抵制。新媒体传播活动的匿名性,又使得其舆论监督有时带有非理性因素,很多已突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这需加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合作,形成舆论监督的合力,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

传统媒体在信誉、品牌、公信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舆论监督优势,可以对新媒体上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使舆论导向趋向理性化。同时,新媒体舆论监督可以填充传统媒体新闻监督缺位的地方,它也包含了对传统媒体的监督,使得传统媒体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建设。

总之,媒介融合时代的把关人要顺应时代变化的要求,勇于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审时度势、求真务实,引导好社会舆论。

3.把好“自我”关

伴随着新媒体传播的开放性、交互性和海量性等特性,把关人的角色分担,人人都是把关人,正如喻国明教授所言:“人人都可以参与新闻的传播,而不可能人人都具有职业道德,也难保证每个人都受到过严格的新闻专业训练,通过他们所传递的信息,很难说是真正的新闻还是无知之见。”因此新媒体传播时代的自我把关极为重要。一方面,个人要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也就是说个人要准确地判断和评估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另一方面,要加快相关法规建设,新媒体传播中的匿名性、虚拟性等特点,使新媒体法律在制定和实施上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也助长了某些个人“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致使信息者滥用新闻自由,难以驾驭。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无论是从效力等级还是可操作性上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国亟需制定一套成熟的法律法规。

4.把好技术关

新媒体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它依赖于、依存于信息技术,德国批判学家哈贝马斯说:“科学技术的合理性本身就是控制的合理性。”技术在新媒体时代显得更为重要了,这就要求新媒体传播时代的把关人具备一些基本的技能,如懂得基本网页制作、设计、能力,熟练运用多媒体手段的能力等。同时,对多媒体融合下的传播言论管理还要依靠高新科技,如:利用过滤软件对信息进行过滤,防止侵权信息的任意等。事实上,新媒体技术把关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由于专业所限,这里仅作简单表述。总之,多媒体传播时代的把关人根本任务就在于利用技术发展的优势,让手中的信息成为有利于人们发展的有效资源,让技术和信息真正服务于人类。

结语

新媒体传播的作用篇7

一、新媒体对文化传播力的积极影响

当前,新媒体应用于文化传播体系中,对提升文化传播力具有重要的积极价值,具体来说,借助新媒体技术,可提升文化传播的时效性。对此,对比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之间在文化传播上起到的作用,虽然二者的传播媒介大相径庭,然而其根本目的均是以文化的推广与传播为主。而这其中,新媒体的传播影响力明显大于传统媒体,由于不受地域限制与权限限制,更不受设备拘束与制作时间限制,新媒体可更快速、准确、高效地传播文化资源,弥补传统媒体文化传播载体制作周期长、地域限制大等问题,以便实现文化传播力的扩大与深化。此外,新媒体应用于文化传播体系中,可扩大文化传播的影响力,保证文化传播的影响范围扩大。对此,前文已经提及,新媒体重要的技术特点之一,是互联网络在信息传递时具备的共享性与无界性。巧妙应用两种特性,使其与文化传播内容融合,将保证文化传播广度与影响力的增大。众所周知,传统文化传输渠道受地域、空间及时间影响较大,无法大面积推广具有价值的文化内容,进而造成优秀的文化后继无人。然而,利用新媒体的无界性及共享性来开展文化传播,能极大地提升优秀文化的影响力,保证其受关注程度提升,传播效果提升。

二、新媒体在提升文化传播力中需侧重焦点

目前,利用新媒体环境提升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已然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积极影响对文化传播利用新媒体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就目前而论,在保证新媒体对文化传播积极影响的基础上,认清新媒体在提升文化传播力中至关重要。对此,了解现阶段文化传输面临的具体环境后不难发现,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追逐思维的变革,都市生活水平在悄无声息地提速,快餐化、眼球化经济正冲击着文化传播发展,如何权衡与掌握手中的文字武器,确保客观、精准、丰富且正向化的文化传播氛围,已然是文化传播必须面对的问题。对此,注重眼球时代下垃圾文化的大量涌入,新媒体提供的传播平台将造成优质文化传输发展困难,无法有效筛选精华,规避糟粕,将造成文化传播力的分散与流失,影响真正的传播内容深入民心。除此之外,优质文化如何借助新媒体达到深入浅出的传播也应是需关注的重点。对此,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内容的趣味化与思维导向的科学化,是新媒体提升文化传播力的又一重点。对此,进一步明确文化精神,进一步了解媒体价值,注重新媒体环境下文化传播所要凸显的作用,适当应用娱乐,适当浅显表达,并借助文化传播中沉淀的优势,稳固文化传播基础,发挥文化传播价值,保证文化传播既具备吸引受众的娱乐性,又不会因过度娱乐,粗俗肤浅而降低文化传播的效果。

三、利用新媒体提升文化传播力的具体方法

新媒体传播的作用篇8

在一个社会中,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它是一个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而媒体在一个社会中的作用更是值得一提,媒体是传播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媒介,但是也有它的弊端,社会上文化良莠不齐,精华和糟粕共存,所以要求媒体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禁止或减少传播不良文化,净化社会环境,为了提升社会文化价值,我们应该对媒体进行整合。媒体整合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新的经营理念,是一种文化传播的创新,是一种新鲜事物,对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媒体的整合。下面我们就说明媒体整合对传播的影响。

一、媒体整合的概念

媒体整合是一种媒体传播的方式,它即特别关注传播的各个要素,又注重控制文化传播的每个环节,它能够很好的发挥媒体的特殊作用,具有跨越时空的优势,更能从整体上把握和研究文化传播的全局,为引领大众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进行了整合的新媒体能够很好的推动文化传播的健康快速发展,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市场,服务于人民,能够真正的做到引领社会发展的目的,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更加有利于一个社会的良性发展,有利于人们精神文明的进步,传播正能量,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当今世界上的很多国家的大学都开设了媒体整合专业,包括美国和中国的香港大学,推动了世界的文化传播的快速发展,对于新媒体的关注和研究日益提高。

二、媒体整合的现状

媒体整合不是神秘莫测的,它已经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它把报纸、收音机、电影、网络紧密的整合在一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媒体整合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它借助无线传播系统,有助于人们更好、更快的了解详细信息,及时的了解国家大事和新闻动态。我国的媒体整合发展的并不迅速,在这方面甚至表现的不尽人意,这反而给了我们更好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推动我国的新媒体整合的更好、更快的发展。我国的新媒体整合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数字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的方向发展。移动电视、手机报、网络电视等都属于新兴媒体的形式。新媒体是媒体也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后整合媒体必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中国的媒体整合将会成为推动文化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将不可小觑。

2.手机在媒体整合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利用手机里的微信和微博工具等,对信息进行传播、整合,这种方式即方便又快捷,备受人们的关注。

3.新媒体的层出不穷,发展变化飞速,可是传统媒体的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新媒体的信息,把新的传播手段和传统的媒体的信息结合起来,能进一步促进社会文化的传播,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三、媒体整合的影响

媒体整合对文化的影响表现在好多方面,下面进行论述。

(一)媒体的整合推动了产权的整合

媒体整合的进行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壁垒,使得信息的传播的渠道得到了疏通,扩大了市场的需求力度,与先进社会的发展接轨,使得产权更加明晰,结构更加合理,大大提高媒体业务的效益,促进了媒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新媒体经营方式的改进,有利于提高媒体企业的经济效益

新媒体的文化传播方式,越来越简单化、方便化,一般的人们都可以充分地利用手机接收信息,发短信、写微博、玩微信、网上聊天等,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信息的传播,从社会层面来看,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已经由单一的形式的传播改进为民众多形式的集体互动式传播,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大量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媒?w整合的速度不断的加快,使得信息传播者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

新信息传播的主要特征是接受者与传播者逐渐一体化,我国网民的数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人们在大量的使用手机媒体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在大量的资源共享,即在传播信息。新媒体开发者就把握住了这一商机,在这上面做文章,有力的支撑着这一现象的出现,使得大众的媒体格局发生了变化。随着社会的变革,媒体整合的影响也更加深远,对于媒体从业者而言,要积极应对这一影响,革新自身的传播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媒介竞争环境中占据主动优势地位。

四、结语

新媒体传播的作用篇9

1大众自传播的特点

所谓大众自传播,即为传播组织通过现代的传播媒介对及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拉斯韦尔研究表明,人类传播活动均有五大要素组成,即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对象、传播效果。大众自传播作为人类传播活动中的一种形式,其同样具备以上五个要素,因此在五个要素的框架下,大众自媒体本身的特点,就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1.1传播主体多样化

大众自传播不同于传统媒体传播形式,其传播主体不会受到限制,传播主体除了可以是教师集群、艺术家领域人士之外,还可以是不同领域的人,他们的身份五花八门、可以参差不齐。

1.2传播内容与传播媒介形式多样

传统新闻传播过于正式,内容上受到诸多限制,相较而言大众自传播内容就比较宽泛,其可以是相关报道也可以是闲谈、通知等。而大众自传播媒介包容的形式比较多样,如新媒体、网络等,这使得大众自传播的传播面更广。

1.3传播对象的不确定性

不同于传统新闻传播,大众自传播的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凡是对所传播的新闻感兴趣,并且浏览的人均为传播对象,因此传播对象必定来自不同领域,有着不同身份,其对新闻的理解也不同。

1.4传播效果多变

大众自传播的传播者的目的不同,可能是为了博眼球、可能是为了宣传产品、可能是为了打抱不平等,但在事件传播的过程中,因传播对象表达出不同的观点,就是使事件舆论发生变化,最后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

2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存在的局限性

在对大众自传播进行深入的研究,大众自传播的局限性自然而言的暴露出来,即对媒体信息过度依赖、缺少主控力、非理性强。

2.1大众自传播对媒体信息过度依赖

新媒体是传播信息的一种载体,有着很大的便利性,这使得人们能够通过新媒体获得较多信息,同时因为信息量大,人们并没有足够多的精力思考信息,只是大概浏览,长此以往,人们在习惯新媒体传播的情况下,对新闻的关注度将有很大程度的减弱。在此种情况下,进行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大众作为新闻主体,随意的进行新闻传播,信息量持续增多。人们在浏览信息的过程中,只有在某事件发展到高潮时,才会提升事件的阅读兴趣,吸引越来越多的大众来关注此事,但随着事件发展的越发明朗,大众的关注度也会随之下降。所以,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中,需要不断借助媒体信息来支撑,使大众自传播的关注度持续存在。由此可以充分说,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过度依赖媒体信息。

2.2大众自传播缺少主控力

新媒体传播新闻,会经历零星发展阶段、发展高潮阶段、沉寂阶段。因此,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的过程中,有助于激发大众舆论、讨论、发表观点,但因为没有正确引导方式来引导舆论,使得传播缺少主控力。在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习惯运用此种方式来传播新闻、接收新闻,这说明大众自传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其主控力的缺乏,将会使不良舆论、言论通过大众自传播肆意蔓延,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所以,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缺乏主控力是阻碍大众自传播良好发展、新媒体新闻深层次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

2.3大众自传播非理性较强

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的局限性还表现在对一些新闻事件的非理性上。原因就在于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的过程中,大众在了解事件的情况下,将自身的情感与经验掺杂到事件评价中,使得事件越演越烈,理性分析、理性认知的情况较少,导致事件处理存在偏差。由此可以说明,大众自传播的非理性较强,很多事件的发生,都能够使一些人产生共鸣,或激发人的愤怒之情、或激发人的感慨之情、或激发人的喜爱之情等,通过舆论来释放或发泄情感,这必然会加剧事件传播的非理性。就以网络红人来说,其所做的某些行为,被广大网民所批判,或认为网络红人炫富、或认为网络红人炒作、或认为网络红人博眼球等,这些言论造成了人们对网络红人有不好的印象。这便是大众自传播非理性所造成的结果。总的来说。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非理性的存在,会使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事实,使得事情不能客观的、真实的呈现出来,这不仅会影响人们观念意识,还会给当事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3突破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的建议

对于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局限性的存在,笔者建议采用以下措施来突破和打破。

3.1推动网络媒体建设

推动网络媒体建设,可以使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摆脱对媒体信息的依赖,传播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促进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健康发展。那么,如何推动网络媒体建设呢?其一,构建媒体资格认证监督机构,由专门的监督人员来负责网络媒体平台的监督和认证,及时取缔冒牌媒体平台,从而营造健康的、和谐的网络媒体环境。其二,合理建设网络媒体平台,要保证平台所的新闻信息真实、准确、有价值,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其三,与新媒体新闻组织相结合,在网络媒体平台上有目的的传播新闻信息,充分发挥大众自传播的影响力,使新媒体新闻组织所传播的信息能够得到广大人们群众的关注与支持。

3.2强化新媒体新闻的理性

新媒体传播的作用篇10

1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的传播特征

1.1以用户为中心

在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以用户为中心,对用户对传播活动的参与与反馈更为重视,这有效的转变了传统媒体环境下受众被动接收的模式,充分的体现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对档案文化传播中传播对象主动化和个性化的重视,而且在实际工作中更重视研究对象需求,并以此来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和高效的信息服务。

1.2大众化

一直以来档案文化传播主体都是以专门的档案机构和档案工作者为主,但在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主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无论是档案利用,还是档案文化传播都开始利用新媒体手段,如网络、手机等,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而且人人都能够接受档案文化信息,并进一步充当信息的者和传播者,不仅实现了档案文化传播成本的降低,而且有效的激发了公众的档案文化需求,公众对信息具有更多的话语权,不仅是信息的消费者,而且还是信息生产者,有效推动了档案文化传播主体的大众化发展。

1.3交互性与即时性

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经由新媒介将档案文化传送给用户,用户又通过新媒介将传播效果反馈给传播者,同时用户也可借助新媒体将自身的需求传送给传播者,传播者针对用户需求为用户制定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主要是新媒体环境下,移动载体与互联网技术之间的有效结合,使用户能够通过多种形式来吸收和传播档案文化。

1.4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新媒体打破了不同媒介形式间的界限,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依托,有效的将文本、音频和图像信息融合为一体,实现了内容即时性和无限性的扩展。而且新媒体在档案中广泛应用,使各种新媒体档案应用形式不断涌现出来,能够为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档案产品服务,增强了档案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档案文化传播形式更加生动和富有创意,获得了传统媒体环境下无法比拟的传播效果。

2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途径分析

2.1增强传播意识,提高利用新媒体传播档案文化的自信和自觉

档案部门要培养传播意识,主动寻找发挥档案文化价值作用的领域和渠道。档案的凭证性是各国共识,不因意识形态而遭置疑,档案文化可信、朴实、真实、经得住考验。因此在各国文化交流中,档案文化传播对改变片面的甚至曲解的一国历史、引导正确的国际舆论、探索民族性格与心理、改善国际关系都起着积极作用。

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的大众性特点,需要档案工作者要加快转变观念,能够与时展要求相适应,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新媒体知识水平,在档案文化传播工作中用好新媒体,并将利用新媒体传播档案文化转变为自觉行为。充分的利用新媒体平台,来对档案原生信息进行加工,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完成档案文化的传播,更好的发挥出档案文化的重要价值。

2.2利用新媒体、新手段,广泛传播档案文化

档案部门需要加强与媒体和网络之间合作,为档案编研产品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有效的促进档案文化产品的。如一些具有特色的档案网络,不仅功能更具实用性,而且还具有较强观赏性,不仅有效的挖掘了档案文化价值,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档案文化传播的效果。同时还要充分的利用上网终端、网络及电视等媒体平台,选择不同渠道、扩大受众范围和及时关注反馈信息,为档案文化产品选择适宜的传播方式,并借鉴微信信息推送功能,将档案文化信息推送到手机用户,加快档案文化信息在公众生产生活中的渗透,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功能,实现档案文化信息的双向传播,使用户能够从档案所蕴藏的文化价值中受益。

2.3提升档案文化传播工作者素质,熟悉并掌握新媒体知识和技能

无论是在传统媒体环境下还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的业绩关键在于档案工作管理者的自身建设,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以适应新媒体对档案工作的新需求的任务刻不容缓。现阶段档案工作者思想比较保守,对新媒体的认识还保留在比较浅显的阶段,没有深入的了解,就不能利用新媒体技术将档案文化传播的方式最大化的利用。所以针对此现象,应当对档案管理工作者进行相关的培训,首先,要对档案工作者进行新媒体知识的普及与教育,其次,要接受国际社会先进思想的洗礼,取长补短,主动进步,促进档案文化传播取得质的飞跃。

2.4重视与用户的互动沟通,增强档案文化传播的交互性

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所以,档案管理者应该及时的了解人们的兴趣,并积极的与其沟通、互动。借助新媒体的渠道搜集人们不同的意见,并积极整理和反馈,新媒体的交互性营造了一个开放式、共享性的交流氛围,让档案管理者与人们交流的同时,轻松开展了档案文化的传播工作,提高了档案文化的传播效率和准确性。

2.5搭建档案文化传播新媒体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新媒体渠道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媒体形态不再局限于报纸、电视等,大批的新兴媒体开始涌现出来,为档案文化传播创造了更多的新媒体平台,如网站、微博等。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使得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网络这种便捷的方式来获取需要的信息。档案工作者可以建立档案网站,通过声音、文字、图像或视屏等将档案内容切实的呈现出来,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交流学习,这种方式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对促进档案文化的信息化、网络化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