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购物缺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49:18

线下购物缺点篇1

[关键词]永辉;网络视角;线上;企业形象策略

[基金项目]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福州永辉超市形象提升策划案”

一、电商背景下传统零售业现状分析

以上几组数据中,无论是线下零售还是线下实体商店,面对前所未有的网络时代,中国的整个零售实体行业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和寒流,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实体店铺的吸引力在慢慢减弱。互联网给传统零售连锁业造成的冲击更明显,比如国美、苏宁等实体店已经显出了明日黄花之态。传统零售连锁大卖场也感到力不从心。这些年来尤其是最近一两年,超市关店的新闻不绝于耳。据初步了解,家乐福、沃尔玛、乐购等曾经如日中天的超市大卖场近一两年在华不断关闭门店。

和新型零售业态相比,传统零售业与生俱来的一些优点仍然客观存在。比如实体店,可以近距离地感受产品,近身地感受服务。通过近距离的触摸产品,感知产品,能够让消费者享受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作为传统零售业,立足于本身的实体店的体验优势,嫁接进互联网基因,运用互联网工具和手段,改造传统零售企业,最终打造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全渠道模式,是必然选择。因此对于传统零售业而言,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借助互联网工具或手段,把线下的实体店和线上的海量消费者建立联系。六韬三略营销咨询在长期服务零售连锁业的过程中,总结出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开独立网店,把线下的实体店资源和线上的消费者联系起来,比较典型的有苏宁易购、大润发的飞牛网,等等。还有就是借助电子商务企业,把线下的资源和线上的消费者联系起来,比如银泰和阿里巴巴的合作,沃尔玛和一号店的合作,等等。二是通过自建官方手机商城、自建app商城、微商城、进驻移动商务平台如微淘店等。

二、企业形象的含义

企业形象是企业内外对企业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是企业状况的综合反映。在印象的基础上,加入人们的判断,进而形成具有内在性、倾向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公众态度。企业形象有好与不好之分,当企业在社会公众中具有良好企业形象时,消费者就愿意购买该企业的产品或接受其提供的服务;反之,消费者将不会购买该企业的产品,也不会接受其提供的服务。

三、企业形象的意义

(一)制定明确的线上线下经营战略

在永辉超市与广大消费者之间所建立的各种沟通方式中,形象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系统的沟通方式。通过企业形象,可以使企业明确自己的经营战略,给消费者一个清晰的关于企业发展方向的概念,从而在经营战略上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

(二)影响和改变公众的态度,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企业形象影响消费者对该企业的判断,从固有的传统零售行业转换成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的新时代连锁超市,消费者形象的转换尤为重要。

(三)树立积极的企业内部精神

如果永辉超市在社会上有良好形象,便能大大激励并满足员工的荣誉感、自我成就感及归属感,进而激发起员工的内在动力,发挥自主性和自觉自律性。这样永辉超市就可以塑造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并提高企业及其员工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

四、基于互联网的福州永辉超市形象现状分析

为了使调研更具针对性,本课题的调查以福州地区的永辉连锁超市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选取台江、仓山、马尾、鼓楼、晋安五区进行市场调研发放问卷。调研选取地均为超市附近,采用街头拦截发放问卷的形式。本次调研共发放1000份问卷,其中网络问卷400份,实地调研问卷6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938份,样本回收率93.8%。(一)整体形象缺乏互联网认知

随着电子商务形式的迅猛发展,传统零售行业面临极大挑战,而这份挑战更是一个巨大的平台。调查显示79.23%的福州市民认为永辉实体超市的形象已深入人心,说明永辉在大时代背景下整体形象方面仍然缺乏互联网的认知。

通过SpSS软件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有81.36%的受访人群并不了解永辉超市的线上购物平台。一方面,因为永辉超市的整体形象设计过于单调简单,实体超市的形象已深入人心,消费者对于永辉超市的网络平台形象认知度不强;另一方面,是因为永辉超市过于重视线下的发展而忽视线上的发展,未形成有效的互联网形象。同样地,了解永辉线上购物平台(18.4%)的人仅有16.8%的人利用永辉的线上平台进行购物,说明在缺乏整体互联网认知的前提下,永辉的线上平台整体形象并未受到大众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可,消费者并未将永辉线上平台作为一种常规的渠道进行购物。

说到底,形象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人们对事物的感知,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感知不会完全相同,大多数人利用永辉线上平台购买的还是粮油调味(895人选择)、休闲零食(603人选择)、日用家居(598人选择),说明大部分群体对于永辉超市的形象认知都还停留在“民生超市”、“百姓超市”的实体超市印象。永辉超市对于线上的购物平台的定位需要打破消费者对线下实体店的常规认识,真正做出自己的线上整体形象特点让广大消费者认识永辉的线上购物平台并愿意且喜欢利用这一平台和渠道进行购物,需要在基于对互联网的认知下对于整体形象从客观的角度进行修改,重新制定一系列具有互联网感的Vi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永辉超市的整体形象上升一个跨度。

(二)缺乏基于互联网的形象设计

2.经过图表的因子分析数据显示:永辉线上购物平台在服务、商品、设计上的各个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一致性,可以将所有的因素归结为三类:第一类为线上购物有较好的物流配送及包装但有繁琐的支付流程以及滞后不明确的推送消息;第二类为对商品的价格、质量和总类都较满意,但缺少一点信息的完整度;第三类为线上购物平台的设计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第一类因素的主要影响还是在商品的支付流程上;第二类因素的影响主要是表现线上购物较积极的方面;第三类因素彼此之间的联系很紧密,是着重体现在线上购物平台的设计方面的消极负面方向,说明设计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带来负面影响。所以经数据分析可知,第三类的影响因素是最大的。

(三)缺乏基于互联网的产品设计

1.经过数据调查研究表明,在总体趋势上,受访者选择在永辉线上购物的商品总类依次为休闲零食、日用家居、粮油调味、洗护护肤、清洁厨卫。他们表示对于一些比较重的商品更倾向于选择在线上购物,较便捷。然而有68.87%的受访者会考虑产品的新鲜程度以及质量很难选择购买果蔬生鲜类的商品。

2.(交叉分析)在受访者的职业中,学生人数占20.7%,职员人数占35.71%,主妇人数占33.7%。其中,学生和职员类人群更倾向于购买休闲零食,主妇类的人群更倾向于购买日用家居和粮油调味,仅少数的主妇和职员表示会因为客观因素如路上堵车、下班晚点等会考虑选择在线上购买生鲜,他们普遍认为线上的生鲜没有保证更倾向于去实体店购买。

(四)缺乏基于互联网的形象传播

1.永辉的形象传播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线上平台的设计类、商品类及服务类。在设计类,不论是线上购物平台的软件标识性、页面风格、布局排版还是商品分类,绝大部分受访者的满意度都是一般甚至不满意;在商品类,受访者对于商品信息完整度、商品质量、商品价格、商品种类,受访者对于商品类的满意度也是出于基本满意和一般;在服务类,受访者对于物流配送及包装、售后保障、支付流程、推送消息。从量表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永辉超市未利用好互联网传播的优势,缺乏基于互联网的形象传播。目前,永辉超市采用的品牌形象LoGo是“YH”,线上微店的appLoGo同样是“YH”字样,这样的线上设计理念缺乏互联网创新型与新颖性的元素特点。

2.通过量表分析可知,永辉超市虽然有相应的官网和微店,但其网页设计结构较为简单,物品栏缺乏一目了然的特点,整体形象未深入群众的内心,但也获得社会的肯定;永辉超市的线下促销活动很多,但却没有很好地结合线上运作,缺乏线上线下联动性,因此也未形成有效的互联网形象进而传播和推广,在服务类的推送消息也未做到完善。在问卷中我们也观察到,67.1%的受访者是十分愿意尝试线上永辉购物的方式,说明永辉发展线上购物平台是有机遇的,但倘若永辉超市继续在缺乏互联网下进行形象传播,久而久之,永辉超市必然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被淘汰。

五、基于互联网的福州永辉超市形象提升策略

(一)打造线上线下全渠道企业形象策略

宣传策略:在永辉门店除了线上线下一体的LoGo宣传还应加上线上app的明显宣传吸引眼球,在门店粘贴海报或是地面放置巨型易拉宝,宣传线上购物的种种好处及优惠,等等。还可在门店放置大型电脑体验线上购物以吸引眼球。

(二)基于互联网的形象设计策略

(三)基于互联网的产品设计策略

1.透明化产品策略。线下物流开通二维码记录商品信息方式。线上app通过扫一扫服务,扫描商品二维码,可快速获知商品运输中经过的日期,商品产地等相关信息。此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线上购物时,顾客对生鲜产品不敢下手的担忧。

2.会员制产品策略。通过线上消费金额累计达到一定水平的顾客,可享受免费送货上门,优质的售后服务,客观的折扣、购物金额满一定程度返利等优惠。更可第一时间获取线下门店无法购买的商品信息。

3.在永辉实体店中设置专门通道,让在实体店购物的消费者免排队,直接扫二维码支付。此外,在这个专用通道的周边投放永辉微店app的宣传广告,广告内容为“只要下个app就能免去排队困扰,还能享受在家订货送货上门服务。亲,你还在等什么呢!”

4.口碑营销产品策略。充分运用互联网互动和便利的特点,把传统的口碑营销和网络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消费者或app后台服务人员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口碑信息与目标客户之间而进行的互动沟通,评价等。通过对永辉的产品、品牌、服务等相关信息进行讨论,从而加深目标客户的影响和印象。

(四)基于互联网的形象传播策略

1.网络口碑营销传播。运用互联网互动和便利的特点,把传统的口碑营销和网络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永辉微店可以通过消费者或企业销售人员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口碑信息与目标客户之间进行的互动沟通并了解产品的一些基本信息。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很多顾客对于在微店上购买产品不放心,拿生鲜为例,本网站可以设计一个条形码供消费者扫描,里面呈现的信息是该产品的场地、到货时间、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敏感类人群等,针对这种互联网产品,设计一个平台,让消费者参与互动、评论、转发促销的活动等。在永辉微店的推荐平台上,通过消费者的互动并转发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物品或讯息至聊天工具,如BBS、博客、论坛、微博等,推荐给好友,从而在互动过程中对永辉的微店整体的运营模式加深印象,进而来带动口碑营销的传播。

2.公关事件传播。运用互联网的及时性和便利性,在较权威的网络平台上(如天涯论坛)并宣传永辉微店的一些时讯,引起话题讨论,经过公关活动扩大知名度,提高形象。举例来说,在“双十一”和“双十二”活动中,当日销售量,突破百万大关,让公关参与评价转发,进行抽奖活动。

3.互联网的广告传播。利用互联网的这个平台,弹窗广告,拍摄永辉微店相关性知识的广告投放在各大播放器在投放loading广告上,让其他受众群体了解永辉微的便利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

六、结语

线下购物缺点篇2

关键词:物流;采购模式;连锁经营;“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326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02

连锁超市作为一种常见的零售业态自产生以来以其高效率、多品种在零售业界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连锁超市企业发展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别是面对互联网时代网购的盛行,如何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成为当前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物流采购是超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物流采购的协调和效率决定着流通的效率,成为超市赢得市场、获取利润的重要保障,逐步成为超市经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如何完善和改进超市的物流采购模式,适应互联网时代商业变革的需要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一、超市物流采购的主要模式分析

经过对各类大中型连锁超市和部分社区超市的系统调研,笔者归纳总结超市的物流采购模式主要包括集中采购+自营配送模式、分散采购+供应商直供模式、自采+第三方配送模式、网络采购配送模式,简单分析比较如下。

(一)集中采购+自营配送模式

所谓自营配送模式,是连锁超市集中组织规模化采购,自建物流配送中心,自主管理运营的一种物流采购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效率高、控制能力强、保障公司经营信息安全等显著的优点,被大中型连锁超市普遍采用。这些超市企业通常都建立了自己的自营配送中心,并成为超市的一个重要部门,由其负责区域内各连锁门店商品的统一采购,统一管理和统一配送。

(二)分散采购+供应商直供模式

所谓分散采购+供应商直供模式,就是超市不同产品组和各自的产品供应商签订定期框架采购合同,由产品供应商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直接将超市采购的商品送到超市各连锁门店,并负责上架,甚至由供应商自行管理超市内的本企业商品库存。这种模式具有处理简便、退换货效率高、提高商品陈列空间的利用效率,节省超市管理费用等优点,目前很多中心城市内的大中型超市,针对食品饮料在内的很多快速消费品都采用此种模式进行物流采购管理,较好地实现了“小批量多频次”的采购订货原则。

(三)自采+第三方配送模式

所谓自采+第三方配送模式,是超市自行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安排组织物流配送。这使连锁超市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实现了共同协作、功能互补,提高了超市物流配送的效率。这种模式可以实现超市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扩大物流配送的整体规模和水平,降低各合作企业的物流配送成本,提高了合作企业的物流效率。

(四)网络采购配送模式

所谓网络采购配送模式,是连锁超市与供应商之间签订长期合同,设立独立于各个门店的采购部门,自行组织采购和配送人员。采购部门、连锁门店和供应商企业三者之间建立实时互通的完整的信息化网络系统。某一家连锁门店的某种商品数量达到事先设定的订货点时,系统自动将采购商品信息传输到供应商的信息系统中,供应商信息系统收到采购定单信息立即备货,连锁超市采购部门派车接运到需要货物的连锁门店。这种模式利用了信息网络的优势,尽管对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因其效率高、准确性强的特点收到了越来越多超市企业的青睐。

二、超市物流采购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随着市场需求的日趋多元化,特别是近两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网购的迅速发展,连锁超市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联系到超市的物流采购与管理,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物流采购模式仍以供应商直供模式为主,受资金资源所限,未能普遍建立完善的自营配送体系。加之供应商配送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造成缺货断货和管理混乱,影响超市企业日常运营和统一管理。

(二)采购管理科学性差,对采购品项的分类管理和库存控制不够。多数超市企业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采购供应管理规范,商品品项管理不足,极少应用采购定位模型进行分类控制,库存管理随意性大,极易造成缺货或积压,库存处理成本居高不下。

(三)物流采购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水平仍待提高,网络订货系统和在途库存管理尚待加强。超市企业与供应商企业或合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化联系多数停留在人工发送要货信息的水平上,上游企业对下游零售门店的库存状况把握不及时,在途库存基本缺乏有效管控,使得补货不及时现象频繁发生,影响超市门店销售和消费者的满意度。

(四)物流采购部门熟悉产品和渠道运营特点、掌握物流和采购管理科学方法、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管理人员比较欠缺,对物流采购问题很难使用专业管理方法进行处理,对如何实现更有效的物流信息化管理缺乏解决方案。

(五)临近社区的超市缺乏为社区居民送货上门的物流配送服务,与网购直接送货上门相比,增加了顾客的购物成本,无法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高效便捷低廉”的购买需求。

以上几方面问题综合起来,突出表现为超市经营品项管理比较混乱,库存控制水平不理想;重点商品缺货和非重点商品积压现象并存;采购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超市营利能力弱;顾客服务水平难以提高,消费者购物体验不佳。

三、超市物流采购的改进策略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超市物流采购的组织组织和管理需要进行不断地变革和改进,适应消费者需求,寻求自我突破的发展道路,笔者建议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一)引入科学的采购管理方法,优化超市采购制度

超市物流采购工作涉及面广,和生产企业货品采购相比虽然存在较大差别,但仍然可以依据科学的管理方法。必须制定严格的采购制度和采购程序,使采购工作有章可循,避免采购人员或供货商简单凭经验办事。这当中需要建立严格的采购管理制度和程序,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对供应商进行绩效考核和管理,优化供应商结构及采购供应配套体系,从源头上控制好缺货和积压问题。

(二)优化物流配送组织形式,提高物流效率

配送组织形式关系到超市配送的成本和效率,需要使用科学方法优化处理,不能简单根据个人主观判断进行设计。首先要建立超市在售品项分级管理制度,不同类别的品项设计不同的物流配送形式。其次,科学合理规划配送路线,采用数学模型方法进行设计,综合考虑成本最低、准时到货、门店地理位置、门店间的交通状况、城市交通管控规定、门店销售忙闲时间等因素进行调配,统筹规划,有效提高配送效率。应通过完善的库存信息管理系统,掌握不同超市门店销售周转情况,根据周转速度决定配送频率,协调好自营配送、供应商直供、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关系。

(三)加强库存管理,分类分级进行科学控制

库存管理是商业零售企业的突出问题,库存控制必须与商品销售相适应,既要保证不出现断货,又要尽可能减少各超市门店和自营配送中心的库存。需要对库存进行科学的分类分级,根据销售速度、占压成本、季节特点等对不同品相库存进行差异化管理,实行商品分散保管与集中保管相结合。此外,还应压缩流通环节库存,有效利用保管面积,简化库存管理,减少管理成本和库存量,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

(四)完善供应链体系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实时互通与共享,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现代零售业发展必须以供应链为整体,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完善的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是连锁超市等商业零售企业的神经中枢。虽然当前企业基本都使用了poS收银系统,进销存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的管理软件,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仍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和信息实时互通与共享,造成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因此,需要努力构造现代化供应链管理的物流网络信息平台,将库存控制、配送调度、客户关系管理、在线交易处理等与商品管理、销售分析、成本核算等紧密结合,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一体化集成。

(五)发展“互联网+物流”、“互联网+门店销售”等新模式,丰富超市销售渠道,改善客户购物体验。

如今,国家正大力倡导“互联网+”的概念,倡导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面对互联网购物近年来不断激增的需求,传统零售超市应利用自己的销售网络基础和供应渠道规模优势,寻求销售模式和物流采购模式新突破,建立线上线下并行的销售网络体系,逐步构建多元化的配送渠道,满足顾客“线下体验,线上下单,配送上门”的消费需求,提高传统超市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综合竞争力。

物流采购是连锁超市企业取得经济效益增加经营利润的重要影响因素,采购方式的科学性、物流配送的效率性直接影响到连锁超市的市场竞争能力和企业经营成本。连锁超市要根据自身规模、客户群和实际经营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物流采购模式,制定合理科学的物流采购策略,构建自己独特的物流配送体系。

当前,连锁超市企业还应加大对信息技术和物流设备的投入,把握“互联网+”的产业发展新趋势,运用先进技术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改善服务质量、降低企业的物流采购成本,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于颖.大型超市联合采购物流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管理观察,2013(18).

[2]薛文婷.超市物流系统探讨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07).

线下购物缺点篇3

腾讯、阿里、百度布局o2o的武器

腾讯、百度、阿里三大互联网巨头,当然不会放弃将第三产业电子化的机会,各家正基于自身优势、根据不同的逻辑进行布局。

腾讯:微信+腾讯布局o2o的逻辑是以微信为核心,建立生态系统,延伸到不同的使用场景。

“微信是占用户时间最多的移动应用,微信把支付环节打通,提供更多的使用场景,为o2o留下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这样点评。

根据腾讯2013年第三季度财报,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帐户数达到2.719亿。目前,围绕微信平台,与o2o相关的业务有微购物、微生活、微商户等,通过微信支付完成闭环。

微购物是移动电商整体解决方案,服装、百货行业对此已经表现出浓厚兴趣。

目前,服装领域的绫致服装集团(旗下品牌有VeRomoDa、onLY、杰克琼斯)、歌莉娅、佐丹奴等都已经对接了微购物。借助微购物,用户可以直接在微信上进行购买,也可以从线下扫码跳转到微信上的页面,商户可以通过微购物解决缺货断码商品在不同门店的调货问题。

绫致服装集团今年1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绫致在全国66个门店试点微购物,3个月带来了1000万元销量。据腾讯科技了解,GXG、欧时力等多家服装品牌将在今年第一季度集体上线微购物项目。

在百货领域,王府井百货、银泰、上品折扣等已经对接微购物。多家百货公司对腾讯科技表示,今年将重点开拓移动端。在自建app和借助微信之间,多家百货公司表示更倾向于借助微信。例如,新世界百货的策略是与微信合作,而不会推出单独的app。

在王府井宣布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后,王府井股价连续两日涨停。可以看出,传统行业与微信的结合,为外界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

长尾小商户的力量也不可忽视。微生活、微商户已经深入到中小商户中。一些中小商户基于微信公众帐号、通过微信支付尝试o2o。

微信支付是打通支付环节,形成交易闭环的重要工具。脱离开微购物、微信公众帐号等平台,微信支付也可作为单独的移动支付工具,为传统行业提供服务。例如,微信支付与上品折扣、海底捞等达成合作,用户购物、用餐时可以用微信支付付款。在打车领域,嘀嘀打车用户可以用微信支付付款。

洪波认为,总体来看,腾讯围绕微信一个产品部署o2o,逻辑平滑,各项业务也比较顺畅。

“微信是天然的生态链。在o2o领域,腾讯占到了先机,战略最安全、资源最充足。”爱帮网Coo马海平评价。

阿里巴巴:各点出击与腾讯以微信为中心布局o2o不同,阿里巴巴o2o在多个产品线出击。

在餐饮领域,阿里巴巴押宝移动餐饮服务平台“淘点点”,通过支付宝支付,整合了高德地图资源。

淘点点希望将餐饮行业做成“淘宝+天猫”的模式,买卖双方直接交易。淘点点2月17日称,今年计划在全国20个城市招募服务商合作伙伴,先期补贴上亿元。

淘点点事业部总经理王煜磊称,1月份淘点点日外卖订单就超过了12万单,“我认为可以出关大规模推广了。”

在打车领域,则是以“快的打车+支付宝”对阵“嘀嘀打车+微信支付”,为了抢夺打车应用场景,双方上演了一场短期不会停止的补贴大战。

在服装领域,淘宝推出微淘,对阵腾讯微购物。目前,微淘正在和部分线下传统零售企业商谈尝试o2o项目,合作内容包括线下引流、会员管理、分成机制、成交转化等。

一位服装公司o2o负责人认为,微购物与微淘打法不同,微信更多是从线下到线上,微淘更多是从线上到线下。“微购物以解决缺货断码问题作为突破口。微淘起步稍晚一点,什么突破口还不清晰。”

“客户总量微信更多一些,消费用户阿里更多一些。微淘底层是手机淘宝,我们在手机淘宝的流量占比30%;微购物是从线下反推线上。目前没法用交易量去权衡哪个渠道好,关键看用户更习惯哪种方式,我们尊重消费者。”上述人士说。

阿里系的o2o工具有高德地图、支付宝。地图是o2o的基础服务,支付则助于上述业务形成交易闭环。此外,支付宝作为移动支付工具,正在对阵微信支付,抢夺百货商场、便利店、打车、自动售卖机等支付场景。

马海平认为,阿里巴巴在o2o上各个点击破,希望做入口、交易、用户关系全产业链。但背后有一定的战略焦虑。阿里巴巴面临两项压力,一是上市,需要弥补o2o短板。二是面对强有力的竞争者,在收购一些外部资源,挑战在于消化、整合能力。

“阿里在o2o领域做了很多布局,但目前看不出清晰的思路和逻辑。”洪波点评。

百度:地图+团购百度o2o围绕百度地图展开。地图原本是导航、查找地理位置的工具,百度将其发展成为生活服务的入口。

今年1月份,百度全资收购糯米网。之后,糯米网将于百度地图进行更深度的整合,形成地图+团购的o2o模式。

马海平认为,在o2o大潮中,百度在战略上是最焦虑的,因为没有特别强势的入口资源。百度最强的是信息处理能力。但在o2o产业链中,信息只是其中一个环节。

百度地图是百度o2o最好的资产。投资公司天灏资本2013年的报告称,移动地图市场被百度、高德软件和谷歌瓜分,百度地图居首,市场份额为35%;高德软件位居第二,市场份额28.2%;谷歌地图位居第三,市场份额约为21.3%。

“但地图产品不足以承担起o2o全产业链。地图作为生活服务的入口,用户习惯仍待培养。人们更多是用地图导航,用地图找餐馆的习惯还没有形成。没有什么比改变用户习惯更难。”马海平称。

他认为,百度地图与糯米的结合,是非常好的一步棋。但难点在于,糯米在团购行业排名并不领先,前面有美团、点评两座大山。“百度需要通过强有力的经营赶超两座大山,有机会,但是很难。”

在百度的o2o布局中,仍缺少用户关系,支付工具用户规模也较小。马海平认为,短期来看,百度o2o最大的焦虑在于没有社会化用户关系、社会化电商的体系。短期来看,支付不会是致命的短板,但长期会成为短板。“支付会成为竞争的最后一击。腾讯与阿里的矛盾集中在支付领域,谁掌握了支付,就掌握了用户现金流。”

线下购物缺点篇4

零售地产属于稳定的资产类型,周期波动小。看长期基本面,中产阶级兴起,零售供大于求,吸引力强。问题是,看目前的投资市场,高质量的部分供不应求,小零售商找不到好地。经济放缓下,零售地产该如何投资?

中购联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底,中国购物中心共计2795家。其中持有的中国购物中心面积一亿七千万,超过日本。中国投资渠道相对狭小,尤其是非股权类投资。房地产投资作为一种新型投资类型,不同的产业,不同的资金都在进入房地产领域。

“希望来中国开店,因为日本国内市场比较小,主要是投资零售业。”一位日本的投资经理告诉记者。中国市场基本方向明确,生产大于消费,出口巨大拉动力。零售地产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相比其他商业地产类型,周期短和市场条件相对稳定等条件,更容易受到热捧。

社区型购物中心机遇

“在杭州正在做一个商业地产,主要做商铺。”盛世神舟地产投资基金的一位项目总监告诉记者。

“中国内地楼市缺乏对持有的税收,买了放着成本低,就像黄金。相对稳定安全。”一位台湾的投资经理告诉记者。一面是住宅市场的政策调控,资产通胀,股市低迷等原因,另一面地产开发商因为融资困境,也在四处寻觅出路,转向高收益债券融资,私人理财、高利贷等等。零售地产成了又一投资方向。

在郭增利看来,“中国社区型购物中心结合到个案,社区型是未来发展重点,是未来成长潜力最好的。从老百姓消费频率上,社区型购物中心是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在中国区域性、都市型的购物中心,都已经在接近市场饱和的状态下,从2012年开始,更多的机会是来自社区型的购物中心。”

不过,中国社区型购物中心真正扮演社区型购物中心的角色、功能作用非常小。数量虽多,但老百姓便利生活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上升到更大概念社区商业的情况看,很多社区商业并没有按照服务社区的理念做,都是按照区域型、都市型的购物中心操作理念进行。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社区型购物中心有些标准在指定的时候,把城市标准体也划为了社区商业,社区商业很简单,就是服务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这个理念如果实行下去,无论对开发商、老百姓、投资人都是大有益处。”郭增利不无担忧。

“凯德在中国发展得好,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teSCo也在社区型的市场当中,真正发挥便民利民的作用,国际上类似teSCo这样的企业,在中国非常多,全球零售几大巨头都已经进入中国市场。”

在这一轮宏观调控时间比较长的情况下,中国都市型的购物中心甚至是区域型的购物中心的布局已经基本完成。其中出现的一个新特点是,很多城市开始转向老城区的改造,希望老城区提供一些优秀的地块,而这些地块的出现也开始引导投资商策略的转移。

以住宅开发商为主并涉足商业地产开发的前八位情况看,按照2010年住宅开发面积3300万平方米计算,按照居住面积和配套面积的比例7%计算,中国每年需要有230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按照3-5万平方米的社区型购物中心面积规模计算,每年应新增的社区型购物中心是40-50家。

“折合到每一个做住宅的房地产开发商,每个有5-6家规模。假定按照5、6家规模,5万平方米规模计算,意味着每一个开发商每年会持有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比一些都市型的购物中心,每年才开发一个,效率要快得多。”郭增利表示。

增值潜力

尚泰零售集团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周猛看来,“社区型无法自负盈亏,回报不高。城镇规划不断变化,土地价格波动大。依旧选择高档住宅、综合体,政府会分享成本。”

“社区型购物中心、百货店公司、超市,运作模式各有千秋。teSCo社区型,以自身大卖场为主要发力点;大一点像万象城既有百货也有超市,一般会有3-4个主力店,区域性为主;大悦城,现在也在把百货清出来,保留超市;取决坐落位置、定位。”深国投的一位投资经理告诉记者。

目前,国内的一线大城市,像上海、北京等等有不同的商圈,都可以支持不同规模大小的购物中心。不过在塔博曼华夏柏欣经营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裁谭华看来,“虽然核心购物中心已经存在,但还是有市场存在,能够就近买到的品牌,就不太会去其他更远的地方。得具体看地盘条件,比如交通的可达性,覆盖范围的人口,基本因素。同样的品牌未来还是要看开发商经营管理的能力,去决定成败。”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2004年万达进入上海核心区段,带来产品的升级,带来新的消费的体验,整个项目运作非常成功。万达集团操作模式非常深入,标准化产品可以带来快速的执行力,快速的执行力可以更好的把握自己的产品。目前,万达广场在整体布局的过程中,已经渗入到中国的三线甚至四线城市。

“三四线城市的商机非常巨大。只要能够把握城市消费升级的特点,区域资源的特点,掌握项目投资的特点,就一定能够掌握新的机会。”星浩资本的一位相关人士表示。

不同资产类别,有些适合做高端,有些适合批发市场。在尚泰零售集团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周猛看来,“3-5万平米的购物中心无竞争优势,必须体量上做大。投资一个项目不仅要看资产潜力、地段、商场,还要看有无附加值,否则再便宜也不会考虑。”

一个关注零售业的国外商家指出,“对地段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为整个地段的质量影响到投资的质量。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地了解中国的本地市场,想到的不仅仅是从中能够得到什么,必须要知道能够贡献什么。”

每个购物中心都有生命周期,从新开业到中年到老年到完全报废,从中寻找财产增值机会。“计划改变,而不强迫改变,渴望最终的收益结果。”在新加坡超群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黄亮生指出,“在中国的资产增值的机会有四种。”

第一种,购物中心在良好的位置,但营业利润薄弱,此类购物中心往往入住率低,租金低,流量低;第二种,购物中心在良好的位置,但管理薄弱,此类购物中心往往是因为错误的定位和布局;第三种,是一些有良好布局和配置的空商场;第四种,是对一批开发中的购物中心的收购。

纵观目前地产市场上的各类企业,大致有两种路径。一类是以做商业的价值为主,另一类是做纯粹的资产价值。内地的一些大型房企比如万达,通常规模非常大,走的路线是靠房地产未来增值、溢价获利,而港资地产企业比如恒隆、华润、新鸿基,更多的是靠物业的租金收入。

城市选择

“按照这样的发展规模,到2015年会新增1300家购物中心,中国在2015年会变成全球零售房地产的第四位。”郭增利指出。

从宏观环境看,中国一二三线城市郊区,可支配收入超过8000美元,购物需求增长,二线最具有吸引力。在尚泰零售集团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周猛看来,随着越来越多零售开发商进入中国,二线城市商业中心和传统商业开发将会吸引更多投资者。

“去二、三、四线城市,资源是依次递减的,租户如何找?三线城市8-10万平米,最大的问题,连锁租户很少,不属于它们的目标城市。”另一方面,二三线城市的本地租户付租金意识薄弱,出现付完保证金后就跑路的不在少数,而额外的交际成本,也让国内外的投资者不敢冒然前进。

“还有一个是当地购买力的问题,如果是相对偏一点的地方,规模要大一点。要看商业位置、人群购买力,相对偏的地方规模上要做大,才能保证利润。”第一太平戴维斯的一位项目经理告诉记者。

“二三线城市政府招商引资心态比较严重,只要进来就给优惠,过度竞争,非常无序。优惠比如土地不要钱都可以给你。”戴德梁行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做商业地产,土地成本是最大的。到二三线城市去,只要有品牌,拿地只是走一些招拍挂的程序,价格优惠还是挺多的。目前二三线城市关注商业地产升温过快,“有的城市是这样,1000万人口,9000万的商业定位,基本上全是无效供应。根本就没有对市场做很好的了解,就完全靠想象来做。”

由于没有很好的商业理念和定位,以及对商业缺乏理解,很多城市开发的项目极度不理想。“因为定位不合理,硬件不合适等原因,品牌商家不会进驻,最后就不知弄了一些小商户,半死不活,要不然根本就是空的。”一位多年从事房地产投资的人士告诉记者。

二三线城市的零售商业的消费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于消费力分布的严重不均衡:传统CBD区域集中了城市的大量消费力,无论是开发商还是零售品牌,都将自身精力放在此区域,而此区域的开发程度已达到饱和,甚至过饱和。另一方面,因为缺乏引导和成功案例,城市新区仅获得较少开发商或零售品牌关注,商贸氛围的缺失和交通的不便导致了消费群体不愿来此消费。

“一定要差异化,选的点不一样,目的性消费。周末跟工作时间,请客吃饭、旅游等等需求。通常情况下,不是谁都可以做商业地产,住宅只要做好了就可以卖出去,住宅有一些规定,比如说小区停放、位置、配套、交通、户型、售价就足够让你把他打造好。”戴德梁行的一位分析人士告诉记者。

“三线城市问题会很严重,地方开发商讲故事,国际国内投资人碰到地方企业的竞争,做坏了,口碑被破坏。”塔博曼华夏柏欣经营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裁谭华指出,“现实一点,2-3年不要有太高预期。业绩预期要看租户情况。回报率6%-7%就不错了。”

“关注一线郊区、成长区,做一些高端资产项目。尽管一线黄金地段竞争激烈,但一线购买力强,还是有很多机会。”一位港资投资企业的执行董事告诉记者。“目前除了北京上海的投资风险相对小,其他地方风险都很大。”

线下购物缺点篇5

2015年8月10日,阿里和苏宁宣布进行战略合作,双方交叉投资,阿里将斥资283亿元战略投资苏宁,成为第二大股东;苏宁将以140亿元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新发行股份;双方将打通线上线下全面提升效率,为中国及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加完善的商业服务。此前,京东已斥资43亿元获取永辉超市10%的股份,双方将建立联合采购机制,打通线上线下,并合作探索零售金融服务。然而,电商和传统零售业战略合作,面临着线上线下资源整合、供应链整合、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等一系列难题,因此,如何应对难题,提高效率,才能最终实现“互联网+零售业”融合发展。

电子商务融合创新发展新态势

线上线下加速融合,构建全渠道购物途径

“互联网+”时代,挖掘线下实体店价值,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最终形成全渠道购物途径将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趋势。o2o商业模式可以有效盘活线上用户资源和线下服务资源,打通实体经济和电子商务的沟通渠道,实现线上线下的协同,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进而提高企业销售业绩。近年来,我国零售业o2o发展迅速,一方面,传统零售业积极发展线上业务,向o2o转型;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企业开始线下布局,使线上营销、支付与线下实体销售服务融为一体。从2014年开始,以阿里、京东等为代表的大型电商开始深耕线下。如2014年3月,阿里战略投资线下商城银泰,并最终实现控股,以及此次和苏宁战略合作。京东投资永辉,发力生鲜电商o2o。2014年10月,万达和百度、腾讯等合作成立万达电商,上线了o2o平台――“飞凡电商”,实现了线上流量与线下餐饮、院线等优质资源的融合。

大型零售企业沃尔玛全资控股1号店,发力中国o2o市场。可预见,在未来零售业态中,线下实体店、线上网店将在客户资源、商品资源和营销策略上高度融合,形成兼具网络舒适性和便利性的全渠道购物途径。

强强联合步伐加快,行业洗牌加速

在“互联网+”浪潮下,电子商务行业强强联合步伐加快,互联网+传统企业的强势结合案例将越来越多,国内电子商务行业进入加速洗牌阶段,特别是阿里与苏宁、京东和永辉的合作或将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互联网+传统企业”的合作并购潮,重构电子商务行业竞争格局。实际上,电子商务和传统企业战略合作,不仅包括传统的零售业、餐饮业,也包括物流业、汽车制造业、房地产业等。如2014年7月,阿里和中海系企业强强联合布局跨境电商,此举将进一步巩固阿里在跨境电商行业的领先地位,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预计,未来线上的百度、腾讯、亚马逊等电商,线下国美、万达等实体企业,迫于运营压力,将展开频繁的大规模、跨市场的投资、并购与合作,以实现线上和线下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从而可能导致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业务和运营模式趋于同质化,电商重组和洗牌加剧,大型电商经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大数据成为促进零售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大数据正在成为零售业重构市场商业模式,加强线上线下业务的整合和消费数据的融合,促进业务创新增值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大型电子商务凭借已有的大数据资源优势,快速拓展新市场,参与到价值链的其他环节的经营活动中去。如阿里的支付宝进军金融市场,布局城市生活服务市场,腾讯也通过微信业务进军城市生活服务市场等。另一方面,大型电商利用手中的客户消费数据,通过收购实体零售企业,进行线下渠道多元化扩展。如2014年,阿里巴巴全资收购银泰商城,顺丰构建商品预购、网购线下体验、便民服务、快件自寄自取的综合服务体系。同时,实体零售企业也意识到消费大数据的重要性,积极寻求和电商企业合作。如阿里和苏宁的战略合作,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苏宁希望借助于阿里的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优势,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信息,实现精准营销。

“互联网+”零售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与面临的难题

必要性

一是受多重因素影响市场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传统零售业销售增速持续下滑,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2014年,中国零售百强中实体店销售增速继续呈加速下滑趋势,已从2010年的21.8%一路下滑至2014年的5.6%,从贡献率来看,2014年,93家实体零售企业对百强零售企业整体销售增速的贡献率仅为17.3%,比2013年下降了28.7个百分点。同时,大型连锁超市的风光不再,销售总额大幅下降,成本加大,利润下降,扩张速度减慢,一些经营困难的门店被迫关闭。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主要零售企业包括百货、超市关店数量达到210家,远超2013年的35家,其中,沃尔玛关闭16家门店,成为关店最多的超市企业。

二是网络零售行业增长趋势放缓。互联网时代,我国网络购物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14年底,网络零售规模达到2.8万亿元。但是,网络零售增长速度总体处于下滑趋势,2010年网络交易额增速达75.1%,处于超高速增长水平,2013年增速下降到42%,尽管2014年增长速度有所回升,达到48%,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但增速下降的总体趋势没有改变。网络零售快速发展过程中,产品缺陷、和实体店相比缺少体验和人性化沟通等弊端逐渐显现,促使电商企业开始考虑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

三是主流消费群体消费习惯正在改变。随着80、90后消费群体的崛起,消费习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出网络化、智慧化和自主化的特征。较上一代消费群体更习惯在商场、百货超市购物的习惯,年轻一代的消费群体更习惯于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消费方式。

面临的难题

一是线上线下资源整合风险。“互联网+零售业”融合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对线上和线下资源进行整合,资源整合程度与风险是成正比的。在营销渠道规划上,线上和线下存在很大的差别,电子商务企业受困于线下能力的不足,加大了对分散存在的、数量众多的线下资源的整合难度;而很多实体零售企业难以把握线上营销渠道的特性,对互联网化颠覆原有思维模式和营销模式认识不足。同时,线上线下资源整合如果没有完善的衔接机制与合理有效的规划,不同渠道的从业人员对此重视程度不同或难以理解,很可能造成线上线下业务、策略不统一,协同性缺乏。

二是供应链整合难度加大。电子商务介入改变了传统零售业的供应链结构,各种不确定性增加,导致供应链风险的增加。优化供应链难度加大,电子商务介入传统零售业要求将供应链线上线下整体考虑,在网络设计、库存规划、采购生产策略等方面实现优化,但是由于线上企业和线下零售企业在采购、库存、销售等方面的要求不同,无形中增加了整合的难度。

实体零售业互联网化建设起步较晚,供应链中有很多参与主体并不具备自有的信息系统,信息应用能力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供应链协同发展。

三是物流基础设施滞后。认识不足,对物流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物流资源配置效率低。物流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物流中心、物流装备、运输设备、通信设施等硬件设施缺乏,难以整合物流资源。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发展加大了物流业服务的难度,o2o的发展加速了商品销售的随机性和分散性,往往导致配送的批量小、频次高,从而给物流的配送线路规划、日程安排、车辆合理调度带来了难题,进而造成物流服务水平的降低。

思考与启示

建立线上线下资源融合发展的生态体系

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需要跨越线上和线下资源的整合门槛,用最小的成本将分散的资源整合成规模化的“资料库”,实现线下线上真正融合。

一是建立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机制,在战略选择、经营流程、营销策略、信息共享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统筹管理,推动线上引流、线下实体店服务落实,实现实体与网络零售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二是充分激发市场活力,鼓励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和传统零售业企业在营销、售后、物流、大数据等层面展开战略合作,协力打破电子商务和实体零售业的发展瓶颈,共同打造“互联网+零售”的全新商业生态。

优化“互联网+零售业”的供应链体系

优化供应链体系实质上就是实现对线上和线下资源的全面掌控,使供求匹配,实现规模效应。

一是推动传统供应链的升级换代,建立即时响应、采购灵活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整合上下游供应链资源,提升货源供应的精准度和供应链协同效率。

二是以流程为牵引,确定各部门的责任划分,建立职责清晰、协作顺畅的供应链运作体系。

三是加强供应链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对消费者、供应商、物流、资金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统筹商品调配。四是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推动供应链向可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完善“互联网+零售业”的物流体系

一是支持零售企业自建物流、电商自建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商品协同配送。

二是促进电商物流创新融合发展,鼓励零售业和大型电商自建物流体系、物流企业和社会资本探索物流新模式,整合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资源,提升对供应链和产业链的控制能力。

三是促进自建物流体系社会化发展,提升互联网+零售业物流效率和物流资源配置水平。

四是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物流信息网络设施及仓储、分拣等设备的建设、更新和改造,加快物流设施在商业中心、大型社区等区域内布局,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注重大数据的应用

一是加强线下线上大数据的采集、整合与分析,深入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二是利用大数据推动电子商务与实体零售业深度融合,研究大数据在商品采购、市场营销与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应用,积极推动零售业互联网化发展。三是搭建常态化的企业价值链信息共享平台,推动线上线下渠道与资源整合,提高大数据利用程度和效率。四是推动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和传统零售业进行战略合作,建立零售业大数据的合作共享机制。五是健全零售业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消除零售业大数据之间的“信息孤岛”。

线下购物缺点篇6

[论文摘 要]随着近年来网络营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下农产品购买行为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就在线消费者特征和农产品营销因素分析探讨,对农产品网络营销提出针对性策略。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的网络群体迅速扩大,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快速增长的农村网民构成了新增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占整体网民的27.4%。这一群体因其经济基础好、文化素质高、思想创新快、发展潜力大而具有强大的购买力,其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对特定阶层、一定区域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起到强有力的导向作用,因此这样的一个消费市场是任何营销者都不可忽视的。故在互联网技术下农产品购买行为便迅速成为营销研究中一个重点关注领域。 

一、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 

我国地大物博,气候丰富多样,适宜于多种农产品生长,农产品种类丰富,产量充足。但多年以来,受传统营销方式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农产品存在“卖难”问题。随网络营销的兴起,农产品销路也有了新的扩张渠道,但目前我国农产品在网络上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较低,这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自身特点、农产品市场特征和人才缺乏等原因导致的。 

1.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部分,但在我国大部分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家庭收入较少,网络普及程度还比较低,而由于地方财政局限,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够,网络基础设施落后甚至欠缺,致使农民很难成为网络营销主体,而专业性的网站或者经济实体又较少,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缓慢。 

2.农产品自身特点。由于农产品本身存在周期短、标准化程度低、运输难度大等特点,导致其在营销过程中对物流技术和保鲜水平的要求较为严格,而农产品单位价值又较低,对环境依赖性强,难以承受高额的运输成本,目前我国物流水平发展有限,专业化物流企业和人才欠缺,难以满足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要求。 

3.农产品市场特征。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多以家庭为单位,产品分散在千家万户,专业化的农业生产组织较少,农村现有农村合作社水平较低、规模较小,不利于农产品的迅速集中,致使农产品网络营销缺乏规模效应、聚集效应,不利于进行统一快速的网络直销。 

4.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缺乏。由于我国农村人口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农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还没有适应全球网络化信息化的趋势。使得农民难以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工具进行网络销售,农民难以成为网络营销的主体。而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人才和网络营销人才在农村分布十分稀少,导致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程度一直较为落后。 

二、农产品网络购买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1.环境因素。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下,消费者最关心的莫过于账户的安全性和可靠度,其次是进入网站的方便可行性和产品特点。而农产品大多是食品,直接关系人体健康,产品的安全度就尤为重视,相关的法律环境和保护政策也较受关注。目前,我国网络消费者维权中出现救济成本过高、管辖权不明确、责任主体难以界定、立法缺陷等障碍因素,影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严重挫伤了消费者网络购物的积极性。 

其次,居民社区环境的网络普及程度也直接影响了网络信息受众人群数量,消费者家庭周边交通的方便性,超市、银行、邮局等的有无对网络营销的影响极大。部分人群由于居住地周围没有大型农贸市场或者超市,购买农产品耗费的时间和交通成本较高,也会选择尝试网络购买农产品。 

2.网络营销水平和策略。网站是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重要平台,是农产品网络营销组织提供产品、宣传产品的窗口,部分地方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高质量的农产品网络营销站点。而在线产品或服务质量则是影响消费者购买与否的直接要素。由于实体店铺可以选择最能展示商品特点和美感的商品陈列方式,而网络交易只能通过商家提供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去了解商品,因而商品的图片展示效果和文字描述对消费者就显得至关重要。除此之外,产品的网络宣传力度和促销手段的适时运用也会有效提升产品网络购买力度。 

 3.消费者网络认知程度。消费者对网络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其对网络购物的接受程度及网上交易的流程。此外,网络购物经验也是影响消费者网上购物的重要因素。消费者网络购物经验越丰富,进行网络交易时的知觉风险也越低,直接影响其对网络产品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4.网络消费者特征。目前网络用户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注重自我、有强烈好奇心、追求新鲜事物、崇尚时尚便利的生活方式,网络消费者最早的一批就是被网络这种新鲜事物所吸引,尝试与时尚接轨,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以同样的心理推测,年轻一代更倾向于追求时尚购物方式,用网络满足日常所需农产品。而部分年长者,虽然也在逐步熟悉网络信息时代,但受传统购物习惯和消费观念的影响,难以接受网络的虚拟购物环境。同时,由于消费者职业和文化程度不同,对网络认知程度和接触时间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网购条件、购物理念和消费档次也不尽相同。 

三、结论及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农产品网络销售现状,以及对农产品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具体影响因素分析,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站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立足于无站点的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考虑到目前我国农产品营销主体自身实力较弱、经营规模小,不主张投资兴建自己的网站,而是优先选择在农业专业网站上供求信息,既节约成本,又实现了网络营销的目的。 

2.加强网站建设和宣传力度,采取适时促销手段。 

3提高产品质量,产品包装标准化,方便物流配送。 

4.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及人才培养。 

5.注重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吸引有需求的现代消费者,引导时尚消费理念。 

 

参考文献: 

[1]于慧.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线下购物缺点篇7

我们在电子商务方面的运作主要分为两个业务板块。一方面是与京东商城、卓越亚马逊、新蛋网、易讯等专业的网购平台,通过买断经的方式,展开合作,也允许他们退货,这样的平台操作流程和线下传统渠道类似;另外一方面就是由我们自己去运作的淘宝网的B店和C店。这两个业务板块既分开运作,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比如图片可以共享,产品知识可以共享,售后服务可以共享等。

网络售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人流的全方位整合,虽然在售后、物流配送等资源方面都可以共享,但是具体操作起来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细节。所以,我们还是将电子商务独立出来运作,组建起了一支专业的电子商务团队,并且把电子商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作为接下来的重点工作。

线上的网购渠道和线下传统渠道虽然在操作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但是还是网购渠道还是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具体操作上,还需要注意把控好一些关键的环节。

要保证货源的丰富和稳定

对于网购平台和网上开店来说,货源供应无疑是头等大事。其实货源的问题对于网购有着很大的意义。对于网购平台来说,稳定可靠的货源是其生存发展的基本保证。而对于商来说,丰富充足的货源是操作好网购平台的基本依托。像京东、卓越等比较大的网购平台,对于货源的要求非常高,所以京东、卓越等平台也愿意和一些比较大的供应商合作,因为这些供应商往往货源比较稳定、充足和丰富,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能够推动货源,并且也能够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作为具备定规模的商,我们同时有几个牌子在操作,涉及到的小家电品类也比较多,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一点,在与网购谈判平台的合作中,就会具备一定的优势。而就我们自己操作的淘宝网店来说,产品的丰富度也一定要有。因为产品越多,顾客进店的几率越高,逛店的时间越长,购买的机会也就相应的比较多。我们现在的两季电器等产品,在货源上有充足的保证。另外,产品的品类和品牌也比较丰富,这样就满足了操作网购平台的基本要求。我们下一步还会进一步加大对于网购的货源采购,比如引进一些原来做外的商品,还有多引进一些个性化的商品,来满足网上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货品组织和产品型号要错开

同时操作传统渠道和网购渠道,线上和线下的售肯定会有冲突。在消费对象的招徕方面,矛盾尚比较小。原因主要是两者面对的消费群体不一样,线上大多数都是针对的八零后,包括九零后的主力消费群体,而线下消费主体是八零前的消费群体。而价格冲突就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线上渠道售的货品由于由于运营和营成本都相对较低,售价肯定要比线下零售店便宜,这样一来就会对线下的售造成冲击。虽然现在线下的消费者有很多不会太去计较线上的售价格,因为他们确实也知道线下的运营成本比较高。然而如果是同样个型号,肯定是网上卖的要便宜一些,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引起线下消费者的投诉,造成麻烦。因为家电和服装不样,同样的商品稍微改变一下,就是另外一种款式,可以另行定价。而家电产品一个型号就是对应一款产品,线上和线下都是相同的。

简单地把线下产品搬到线上售,如果两者的价格体系保持一致,那么线上的产品相对于线上的其他同类产品就缺乏价格竞争力,对消费者缺乏吸引力:如果线上、线下的产品价格体系不一致,毫无疑问又将影响线下的售。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是错开经营。线上和线下的货品我们也会进行差异化的处理,尽量将型号错开售。另外,还会专门针对网购平台,引进适合的货品专供网上售。还可以通过差异化的促来平衡价格,我们会采取阶升、会员制等形式,还有类似于京东商城的“月黑风高”等活动,去吸引流量,刺激售。

迎合线上消费者的个性需求

网购的消费群体是一个全新的消费人群,有着鲜明的个性化消费特征和消费习惯。基于网购群体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以往粗放式宣传手段不再能打动用户的心,更为精细定制的“差异化营”则成为电子商务营领域的新法则。对于网购消费者的分析研究,对于他们个性化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直接决定了对线上消费者的吸引力和他们的忠诚度。

已经习惯了传统的营模式,需要有一个转型和适应的过程。线上和线下的营方式完全不一样,最关键的是它的受众群体不一样。35岁以下的年轻群体是网购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他们占据了网民总数的70%以上。其消费理念和消费需求和线下的消费者差异很大,我们要尽可能地去迎合他们的特定需求。比如八零后的消费群体追求时尚,追求新颖,我们就会更多地把在外观上比较靓丽,设计比较新颖的产品放在网购平台进行售,并且把新品和时尚的产品放在比较显眼的陈列位。此外,新奇、时尚、美观、潮流的个性化产品也是我们的引进重点。

另外,线下可以很直观地进行体验式的消费,而线上更多的是图片、文字和数据,看不见摸不着,没有购物体验,因此,我们也要尽可能细致地去全方位满足线上消费者的消费诉求。比如将商品的表述更加通俗易懂、更加全面准确,图片质量不断提高和美化,搜索更为快捷,配送的效率与速度更快,退换货更为方便等。

货品物流安全很重要

对于网购来说,保证客户货物的物流安全很重要。随着电子商务大环境的日益成熟,网购用户已经开始由价格主导型向均衡理性的方向转变,简单的价格优势也必将逐步让位于差异化的服务竞争,特别是购物流程最末端的物流配送的竞争。比如,线上和线下的货品在外包装上也有不同的要求,因为线上的货品在售过程中,物流的环节比较长,外包装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比较大,也不是自己可控的。因此网购有些专供的机型,我们都是加厚包装的。许多线上货品的外包装,我们都是要进行加厚处理的,针对不同货品还做了相应的特殊处理,避免在运输环节中造成货品损坏,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线下购物缺点篇8

关键词:天猫双十一;全球狂欢节;营销方式;消费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电子商务的出现有效将商务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等进行融合,从而实现了一系列的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在线支付等综合服务活动,显示出自身交易方便性、整体性、普遍性的特点。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下出现了以淘宝网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网站。在2008年的时候,淘宝网开展了B2C业务――天猫商城,在2012年的时候正式改名为天猫。近几年,在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和电子商务发展下,天猫商城借助一系列的节假日开启了自己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新时代,实现了“互联网+娱乐+消费”的营销模式。文章以天猫商城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2016年开展的双十一营销方式进行分析,指出双十一营销方式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为商家调整营销策略、拓展网络营销业务、提升经营收益提供必要的指导意见。

一、天猫双十一网络营销Swot分析

(一)天猫双十一的网络营销优势

1、对品牌知名度的借助

天猫商家很多都是发展了很多年的大企业,比如雅诗兰黛、戴尔笔记本、华硕笔记本等。这些企业在实体店销售的时候就拥有了大量的用户支持。在天猫双十一活动的时候,商家可以利用顾客对这些品牌企业的认知来开展相应的促销活动。

2、良好的网络宣传

天猫商家在双十一活动开展之前就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相应的宣传,突出表现在借助微博的力量来打广告,找准事宜的时机宣传自己的产品,具体表现为通过在微博上向用户征求意见、征选图片等方式实现商家和消费者的充分互动。之后,天猫商家在网站首页上打出自己的主打销售品牌,加强消费者对产品的直观化了解,并根据消费者的年龄、特点、性别等为其提供想要购买的商品。

3、能够对文化外延形式进行拓展

天猫商家想要实现的发展需要抓住适当的发展时机,利用各种节假日进行产品的营销宣传,比如天猫商家抓住了“光棍节”文化,在光棍节中开展相应的双十一活动。商家抓住了消费者喜欢在双十一“宅在家”的文化,为他们提供不用出门的消费服务。

4、抓住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少,由此人们加强了对快速消费的追求。天猫双十一抓住人们的这种消费心理,找准适当的时机进行打折促销,并采用支付宝付款、手机付款等多种付款形式,刺激了消费者购物消费。

(二)天猫双十一的网络营销劣势

1、消费者对天猫商城质量的质疑

天猫商家双十一的网络营销劣势在于很容易受到淘宝的影响,消费者将对淘宝商品质量的质疑转移到对天猫商品质量的质疑上。但在实际上,天猫上的产品大多是正品,都是经过注册的一些品牌,拥有自己的经营团队,如果出现假货会面临较大的惩处。

2、天猫商城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物流系统

天猫商城是作为一种交易平台存在的,在发展上缺乏自己独特性的物流系统,由此导致失去了很多客户。天猫双十一期间销售的产品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物流运输才能到达消费者的手中,由此导致一些缺乏耐心的消费者会选择淘宝和京东购物。

(三)天猫双十一的网路营销机遇

1、快速发展的网络购物市场

随着社会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一些大厂商、零售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网络购物需要,应用了线上和线下结合的营销策略,基本保证了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要求,转变了消费者的购物理念。

2、外部环境对天猫双十一营销的支持

随着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我国逐渐出台了能够保证网络交易安全的法律,为人们的网络购物提供了法律环境的支持,同时也为我国电子商务网络安全认证体系和网络信任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支持。

3、消费则消费观念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购物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时尚代名词,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越来越重视产品本身的个性化特点以及购物过程中的消费体验。网络购物这种购物方式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网络购物的发展,为B2C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支持。B2C和C2C相比是由正规商家提供供货服务的,具有很高的信誉度和很高的质量。

(四)天猫双十一的网路营销挑战

天猫双十一的网路营销挑战集中表现在网络商店无法取代实体店的发展地位。网络商店虽然方便了消费者的消费,为消费者节省了一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但是网络购物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送货延迟、退货烦琐、出现假货旧货、网络诈骗、,信息被泄露等。可见,在可靠性和安全性上,网络商店无法取代实体店的地位。

二、2016年天猫双十一营销策略分析

(一)“明星+直播”的营销策略

2016年双十一晚会实现了全明星阵容+矩阵直播的模式,在打造超级会员的同时拉拢新的客户,提升天猫平台的整体消费流量和关注度。2016年的双十一晚会采用了国际化的阵容,充分应用了阿里巴巴集团下各个娱乐版块。同时,今年天猫双十一创新推出了手机电视直播的多屏互动模式,消费者能够一边看电视、一边抢红包。在今年的天猫双十一晚会上推出了阿里鱼,阿里~还参与了ip关联销售的店铺,专门针对10万商家的ip变现平台。

(二)个性化的营销策略

2016年天猫双十一营销的一个重要亮点是个性化推荐服务的实现,通过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阿里核武器开放应用到相关的商家店铺中,为商家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价值,加快了商家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效率。

(三)全渠道的营销发展策略

2016年天猫双十一营销扶持60多家,强调门店发货,全渠道的营销发展策略从2015年开始发展,表现在一方面阿里巴巴尽全力打通品牌营销的线上和线下,另一方面阿里巴巴旗下的大型品牌商也实现线上和线下商品的流通发展,构建会员服务体系,比如绫致集团、Gap、优衣库等品牌。但是这种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全面营销渠道发展遇到了瓶颈,特别是对于服装销售来讲,由于缺乏线下体验式服务,使得消费者不愿意在天猫商城上购买服饰。在2016年的天猫双十一营销侧重实现全渠道发展策略,打通了60家商家作为扶持家。

(四)“新制造、新零售、新技术、新金融、新能源”的营销模式

马云在今年提出“传统电商消失”论,用“新制造、新零售、新技术、新金融、新能源”的“五新”业态营销模式替代传统电商销售发展模式,以新零售、新制造和新金融为例分析这种营销模式。

1、新零售、新制造

在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下,消费者对商品的种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天猫电商需要依托大数据资源对购买者的职业、年龄、偏好性别进行精确化区分,从而帮助全球商家进行销售商品的营销策划。经过新零售和新制造的研发,一些商家存在被买家“爆仓”买光的情况。同时,在2016天猫双十一营销发展中也了农村双十一当天即时销售排行榜,可以发现今年农村地区的生产消费水平得到了快速的上升。

2、新金融

以往双十一营销会受到技术门槛的影响,即支付宝消费能够承受住消费高峰热潮。而在今年,在双十一购物节中,支付宝应用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再是这种技术性问题,而是怎样“网商贷”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由蚂蚁花呗、支付宝和余额宝组成的“大众消费金融”进一步拓展了支付、理财以及个人借贷的功能。

三、2016年天猫双十一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产品的折扣忽视了商品的质量

和实体店相比,消费者之所以选择网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网络购物价格的优惠。在电子商务营销的过程中,消费者对淘宝一类的电商有着很强的依赖,在依赖电商的同时忽略了产品的定位,导致消费者在选购产品的同时只关注商品的价格,忽视了商品本身的价值。2016天猫双十一购物节期间,很多商家都采取了打折促销的经营发展策略,其中包括产品的五折销售、优惠券的使用、会员价等,电商在打广告的时候将这些标签放在了明显的位置上,为了更好的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由此导致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关注超越了对产品本身价值的关注。在这样的影响下,双十一不仅是网络购物消费的旺季,而且也是网络消费纠纷的高发期。在双十一促销结束之后存在大量的产品差评和较高的退货率。

(二)商品的物流配送环节不够完善

在天猫双十一期间产生了大量的产品包裹,如果包裹的运输不顺畅就会出现各种物流配送环节问题,由此额外增加电商的产品销售成本费用。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购物的普及下,我国还没有形成高效化、现代化的物流配送服务体系。

四、完善天猫双十一营销策略

(一)加强对消费者消费心理的重视,提升服务品质

在互联网时代,电商发展成功的关键是能否吸引更多的用户,只有吸引更多的用户才能实现个人更好的发展,从而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增强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在双十一消费购物的愈演愈烈下,一些电商会将平时普通商品伪装成“某购物节”打折商品,目的是提升消费者的消费力度,这种行为引起了消费者的消费反感。因此,为了提升电商对消费者消费的正向影响,在应用电子商务和节假日进行商品销售的同时要注重关注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需求,通过努力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消费体验,提升消费者对商品本身的信赖度和忠诚度。

(二)消费者要科学、理陛消费

在天猫双十一购物节期间,消费者要做到理眭消费,不能被电商的“便宜政策”所盲目吸引,以至于导致盲目消费现象的出现。第一,消费者在进行产品购物的时候要选择正规的厂商,即一些经营发展规模大、信誉度良好、交易大的电商。第二,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之前要额外注意商家对各种优惠条件的限定条件,对于那些不支持一星期无理由退换的商家要不予理睬。同时,消费者在进行网络消费的时候要注重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不能在缺乏认证资格的网站下单购物。第三,消费者要做到先验货后签收。消费者在收货的时候要对货物进行检查核对,如果发现了商品的质量问题或者商品和实物不符需要及时联系商家退换商品。

(三)完善物流系统,提高配送速度

在天猫双十一活动之后,天猫商城要联系相关物流单位对天猫商城的物品及时派发,从而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物品及时送到消费者的手中。

(四)实现天猫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联系

通过天猫和消费者之间的购物联系进一步凸显出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重要地位。天猫商城是和人们提倡生活密切联系的网络交易平台,为了更好的实F这个消费购物平台的发展,天猫商城要在平时的发展中加强自身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联系,加强消费者对消费品牌的正确认识,并将消费者注重的品牌作为生产发展的第一位。

五、天猫双十一的购物狂欢对电商发展的影响

(一)充分证明了消费的力量

双十一的营销活动从2009年开始,在双十一消费的过程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消费的能力,没有对消费意愿、消费场景、消费动机等问题进行关注。2016年的双十一是周五,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上和美国的“黑色星期五”不谋而合,为此,电商在线上可以缔造出一种和美国“黑色星期五”消费相似的消费场景和消费意愿。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公布了2016年“双十一”的全天交易数据:“2016年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成交金额为1207亿元。这样庞大的数字背后蕴含了我国消费者的消费力量,那么电商如何在供给侧改革下管理好电子商务消费成为有关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线上线下购物的双向发展

马云在双十一购物节中曾说过“电子商务就是一个摆渡船,今后不再提电子商务了。”这句话在2016年的天猫双十一购物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表现在线下商家向线上的延伸发展和线上商家向线下的延伸,实现了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发展。2016年的双十一购物节不仅仅是京东商城、阿里巴巴、一号店之间的竞争,而且在不同的商场也都采取了双十一营销活动。可见发展到今天的双十一不再局限在原来的线上活动,是实体商家和电商之间一起开展的购物狂欢节。

(三)未来的跨境消费、跨境支付的模式凸显

今年天猫双十一购物节期间,武汉卖家“梁龙”把自家制作的新款童装卖到了远在15800公里之外的巴西。经过这个事件可以充分说明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我国消费者跨境消费的能力。在过去,出境购买许多物品,受超重的影响很多物品不能实现国内外的有效运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只需要轻点鼠标,就能在全球范围内购买心仪的产品。所以今年阿里打出的口号是“买全球,卖全球”,这一点体现得也比较清楚。在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发展下,今年的天猫双十一购物节跨境购物更加通畅。

线下购物缺点篇9

网上购物方式给广大顾客提供了新的购物渠道,在当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显示出较强的发展势头,它在推动国家经济增长方面可以说又是一支崭新的力量。譬如,据法国网上贸易和服务联合会估计,法国去年的网上交易总额超过100亿欧元。相比之下,在我国网上购物还是一个新生事物。《2006年中国网上购物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目前网上购物呈如下特点:

1.购买人群上的年轻化

18岁~30岁年龄段成为目前网上购物市场的主要人群。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多为学生和职业工作者,他们比较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网上购物的便捷满足他们因为生活节奏较快而没有时间购物的需求。在被问及未来是否会选择网上购物时,有过网上购物经历的被访者选择“会”的比例超过了90%,而没有网上购物经历的也有超过60%打算尝试,明确表示“不会”的比例均低于10%。有购物经历的人未来购买意愿要强于无购买经历的人,说明尝试过网上购物的网民对网上购物的优点具有更强的认同感,会更习惯网上购物的消费方式。这表明,网上购物所具有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2.购买动机的多元化

从购买原因上看,据报告显示,吸引用户网上购物的前三个因素分别是:购买方便;价格比实体商店便宜;能买到本地缺货。对于惜时如金的现代人来说,在购物中即时、便利、便宜,显得更为重要。传统的商品选择过程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小时,再加上往返路途的时间,消耗了消费者大量的时间、精力。而网上购物弥补了这个缺陷。电子商务有着较低的制作成本,省却了大量的广告费用和付给营业员的工资,因而在价位上会比大商场的同种货物稍低一些。从消费者的角度说,价格不是决定消费者购买的唯一因素,但却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首先要考虑的。另外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得较大量的商品信息,买到当地没有的商品,消费者足不出户便可网购天下。

3.消费品需求的特定化

网上消费者有着区别于传统市场的消费需求特征,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在网上销售和开展网上营销活动的。就目前的购物市场来看,首选的是书刊、音像制品和日常用品这两大类,其次是电器、电脑、通讯产品类和票务类,因其在网上所建立的信任度较高,市场潜力很大。第三就是金融服务类和网上教育类,这两个类别的购物指数目前相对较低,但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这两大类别的发展势头开始看好。

4.购物网站的品牌化

可供网上购物的网站共分为三大类:主要进行网上零售的网站、拍卖网站,以及门户网站。在每一类网站中,选择都集中在某几个知名度非常高的网站。例如,当当、卓越和贝塔斯曼,淘宝网、易趣、拍拍网等。门户类网站的得票也基本上被网易、新浪和搜狐三大门户网站瓜分。

5.购买时间上的全天候

调查显示,网上消费者购物时间在零点之后的呈上升趋势。这正是新型购物方式相对于传统购物方式的最大优点之一。传统的商店很少有24小时营业的,而到网上购物则不然,没有任何时间限制。

6.货款支付方式的传统化

目前我国的很多电子商务网站都开通了货到付款这种支付方式。调查也表明,货到付款仍然是中国用户最喜欢的网上购物支付方式。然而,笔者认为,电子商务的三大要素包括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如果不能实现网上支付的顺利转移,就称不上是完整的电子商务。离开网上支付系统的支持,很多经营模式也无法大规模发展。因此,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过全方位的宣传,引导人们转变其观念,跨越网上支付这一障碍。

二、网上购物发展的心理制约因素

尽管人们承认网上购物有着形式方便、获取商品信息快捷、避免销售人员的压力和节省时间等多方面的优势,但是目前消费者对网上消费仍然敬而远之。与传统零售业相比,用户对网上商店还是看的多买的少,网上零售业远没有达到它应有的额度。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如下:

1.顾客网上购物经验和知识相对较少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知觉系统具有对外部环境中复杂信息进行选择过滤的功能。受到个体的动机、价值观、知识和经验的影响,人们较容易重复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为和场景,从而形成习惯。因为对熟悉事物的经验知识能保证人们对自己行为活动可控性的信心,不断地尝试和不断地获得良好的反馈,能坚信自己拥有了对外界环境的控制支配能力,鼓励自己更多次地重复这样的行为活动。消费心理学中的惠顾效应就来源于此。由于网上购物形成不久,购物者普遍缺乏足够的网上购物经验,同时,也缺少对这种购物行为的支付方式安全性的知识,或不了解这种商业支持系统的复杂性,所以会限制个人的网上购物行为。

2.网上购物行为模式相对单调

购物者的网上活动缺少身体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带来的情感体验。例如,对购物环境设置的品位、对商品外观摆设的欣赏、对商品质地的触摸、对购物群体气氛的感受,以及了解体验时尚流行信息等等。在实际的购物活动中,人们往往通过全身心的投入、多种知觉的运用来获得购物活动的丰富乐趣。

3.学术界缺少对网上购物行为的研究

网上购物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相比尚不够成熟和完善,更缺少对网上购物者的行为特点的研究。例如,购物者的职业与专业属性揭示了信息系统使用者的群体特征,它不仅对网上销售的策略和市场细分至关重要,而且对于理解网上潜在购物者的知识、认知特征和行为方式大有裨益。

上述原因造成顾客网上购物忠诚度不高。吸引和保持网络顾客的忠诚度对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的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网络消费者忠诚的演化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满意和接纳阶段。在线顾客的第一次购买给他带来的体验至关重要。如果这种体验满足甚至超过顾客的预期,顾客就会对这次的访问或购买很满意。较高层次的满意会让在线顾客在不知不觉中对该网站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接纳,进而激发了顾客再次访问的欲望。第二,信任和重复购买(行为忠诚)阶段。访问或购买的满意体验如果能得到多次的强化和巩固,就会使在线顾客形成一个态度上的偏向,他们会对电子零售网站产生某种信任,充分相信网站有能力满足他们的所有预期。而这种态度上的偏向可以让顾客产生重复购买的倾向,换句话说,信任的增强会提高重复购买的可能性,进而产生行为忠诚。当然,如果每一次重购都能让顾客满意,这又将进一步提高顾客对企业的信任程度,使得两者之间的关系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第三,情感忠诚阶段。到了这个阶段,在线顾客对网站的关系有了质的变化,他们不仅形成心理上的依赖,而且也愿意与网站一同分享一些个人资料。他们会把每一次的购买体验,以及对网站服务得失的评价及时地反馈过去,同时还会把自己的购物体验告诉别人,并积极的推荐该网站。他们从单纯的重复购买者转变为网站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线顾客与网站之间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关系。第四,行为和情感双忠诚阶段。这是忠诚形成的最后阶段,不仅仅行为忠诚,而且情感忠诚,更重要的是,这两种忠诚之间相互强化,重复购买的愉悦体验提升了在线顾客心理和情感上的信赖,而这种信赖又激发了顾客再次购买的欲望,提高了购买的频率和数量。这个相互强化的动态过程使得在线顾客与网站之间的关系更加牢固。

三、网络营销下提高顾客忠诚度的策略

以上简单分析了网络营销条件下影响顾客忠诚度形成的相关因素,以下简单的列举几种可以提高顾客忠诚度、建立关系信任、提高顾客情感转换成本通用的策略,并以当当网为例加以说明。

1.建立完整的顾客信息系统

顾客满意最重要的基础是建立一套完整的顾客信息系统,以随时了解顾客的状态和动态。只有清楚的掌握顾客的动态特征,企业才可能更好的为顾客提供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才能让顾客感到满意,并逐渐形成对企业的忠诚。网络的发展为顾客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网络营销的各种工具帮助企业以低成本、有效的方式搜集顾客的信息。企业可以应用各种网络营销工具系统挖掘、管理和利用消费者信息资料,对消费者的了解达到深入细致的程度,然后充分调用这些信息,准确调整产品和服务的内容,满足顾客独特的要求和爱好。网络营销工具能够帮助企业将信息系统化、归纳总结并加以运用,使之条理清晰并可供众人共享,成为企业战略资产,最终在企业决策中发挥应有作用。当当网通过完整的信息系统做出安全承诺:承诺顾客个人信息是安全的,网上支付的付款方式是安全的,为了进一步的安全性,还设立了安全模式:使用由verisign颁发的全球服务器证书。

2.多渠道与消费者沟通

网络营销时代,沟通渠道的改变对企业影响极大,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国际互联网。良好的多渠道沟通能力,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销售业绩。研究表明,采用多渠道沟通策略后,可节省销售成本20%~50%。取得如此效果的途径可以是:在销售开始和发展阶段,尽量使用成本较低、接触较简洁的沟通手段,如电子邮件、电话沟通等方式,只要保证质量即可;但在最后临近尾声之时,可转换为高成本、接触较为紧密的方式(如销售人员介入等)来力促交易的达成。多种交流方式的好处当然不仅限于降低成本这一点,它们还可以帮助企业联系到更多的潜在消费人群。所以,企业为了全面覆盖市场,在竞争中占有尽可能高的市场份额,需要建立多种交流渠道。多种与顾客交流的手段还可以产生“多渠道合力效应”,即多种渠道同时运转所能发挥的作用,较之每个渠道单独发挥的效力相加要大。现代企业,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和规模的大小,都应认识到采用多种沟通渠道策略的益处,并积极运筹和实施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多渠道沟通战略。将多种沟通渠道有机整合并充分加以利用,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商务活动,更会使消费者享受到多种交流渠道之间自由选择、转换的权利和乐趣。如当当网运用了大量的图片,使网站在视觉上非常吸引人,仿佛置身超级市场,能够引发消费者购物的冲动。

线下购物缺点篇10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在看直播、看自媒体文章、看帖子的过程中购买商品。当年从线下转到线上,市场的游戏规则变了;现在从交易型电商转到内容电商,游戏规则也会发生变化。

内容电商平台下,玩法要怎么变?

淘宝京东等交易型电商的时代,营销最常见的关键词是:流量、性价比、爆品战略、销量领先、好评过万……。这种情况下渠道会变得没那么重要,因为理论上所有商品都有机会被买到。

性价比和销量信息则变得空前重要,因为所有能够被直接对比的因素,都会被消费者拿来对比――我们为一款心仪的数码产品心动不已,却又看到了下面的同类推荐,再三对比之后,很可能会选那个销量领先而且性价比高的。

这导致了另一个问题:很多精致类产品,比如设计师设计的精美的杯子,并不好卖。一方面这类产品的优势并不容易被参数体现出来,另一方面大量的低价仿制者也会使产品迅速同质化。

接着,又一波潮流来了:内容电商时代。很多消费者会在阅读内容的时候完成购买,不论是微信自媒体电商、网红直播卖货,还是“男生有哪些基本款春装”这类帖子。

在这样的趋势下,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消费者的购物行为(shopping)和购买行为(buying)出现了大规模的分离。

在过去,大部分情况下,购物和购买基本上是同时发生的。消费者为了买东西或者享受逛街,去京东、天猫或者线下的百货店购物(goshopping),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买到商品(buyinggoods)。

而在内容电商环境下,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并没有处在“我要购物”“我要逛街”的心态和场景下,而是在悠闲地看美妆达人直播或者自媒体的文章。

这是非常不一样的。当你在想要购物的时候看到商品信息,和你在没想要购物的时候看到商品信息,整个的偏好、选择标准和决策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营销决胜最关键的问题――“什么决定了顾客的选择”,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内容电商vs.交易型电商,消费者行为的4大区别

1.单独评估vs.联合评估

消费者看到一个产品的时候,有两种典型场景:单独评估,同时只评价一个商品;联合评估,同时看到多个商品并评价。

在内容电商环境中(比如看到新媒体文章推荐),用户一般处于单独评估状态。比如顾爷发过一个软文卖“电表箱挂画”――家里电表箱很丑,用一副画把它遮住,会显得家里美观又有“逼格”。当看到这个商品推荐广告的时候,你就进入了“单独评估”状态,只比较眼前的画以及电表箱的现状。这个时候你在意的是产品本身好不好,带给你的感觉怎么样,以及价格能不能接受。很可能的结果是,你看到这幅画200多块钱,也不太贵,就买了。

而如果你不是在阅读顾爷公众号的时候看到商品,而是进入淘宝、京东这种交易型电商,心态就不一样了:

想要看看不同价位的画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材质,大小,印染工艺,谁画的。

急于寻找一些让自己感觉到熟悉的信息,比如扫一眼看看哪个品牌是你听过的(即使是“华为”牌的画,此时都更能抓你的眼球)。

赶紧比较哪个店销量大、好评多。(咦?刚刚看到顾爷的,怎么不这么关心销量信息?)

开始在意价格,并且重新思考买这个画到底值不值。

(1)感性线索vs.理性线索

联合评估环境下,消费者更加注重容易对比的理性线索,比如材质、大小、印染工艺等。而在单独评估的时候,消费者会更加容易受到感性线索的影响,大脑进入的不是“计算模式”而是“感觉模式”。

在交易型电商环境下,拼参数、拼数据的产品容易获胜,比如小米或乐视的手机,我们也更容易受到销量领先、知名品牌等信息的影响。而在内容型电商中,设计师原创设计带来的冲击感可能直接让我们选择去购买。

(2)高端vs.低端

联合评估状态下,我们会进入“计算模式”,更加注重价格信息(因为容易比较),所以低价品的销售状况会非常好。单独评估状态下,我们会更加注重主观感受,更有可能忽略成本,放纵一下买个自己喜欢的,所以高价品、享乐品的销售状况会非常好。

在内容电商环境下,性价比的作用性降低,而感性因素的影响会升高(比如设计感、悠久历史、情怀、故事等),低端产品的销量会降低,原来很难卖出去的高端产品、享乐型产品会更容易卖。

2.主动搜索vs.被动搜索

如果在淘宝、京东购物,此时你的心理状态经常是:我要买东西。你会对将来可能会购买的产品信息更加敏感,而对无关信息不那么敏感。在主动搜寻的心理中,比如你想挑一款面霜,会在大量的与面霜相关的商品中进行比较。而如果此时偶尔看到有个叫做“面部喷剂”的新型产品,你可能压根不会关心,即使它也可以帮助你改善和保养皮肤。所以在交易型电商中,各种新奇、未知的产品,其实并不好卖。

而如果是在内容型电商,你事先没有觉得要买面霜,而是在看一档教你如何保养面部的节目,就更容易接受一种新型的护理面部的方式(比如面部喷剂)。

内容型电商比交易型电商更适合销售新奇产品。

3.对渠道商业属性的感知

在京东、天猫等交易型电商购物时,消费者对商家往往有着明确的感知――它是打广告要赚钱的,所以自然提高了对信息的警惕性和怀疑度,对商品的缺点更加关注,是“挑刺心理”。如果是在京东等交易型电商,用户本来看了锤子手机的优点后很心动,但是一看到王自如评价“锤子续航不行”,可能会立刻放弃购买。

而在看内容的时候(比如自媒体内容或者一些独立导购的帖子),消费者专注于内容――“哇,这个段子太搞笑了!”“哦,原来男生春装需要一款运动夹克!”这时候会对商品的优点更加关注,更容易选择有亮点、有独特属性的产品,是“找亮点心理”:“哇!锤子手机竟然是对称的,真不错!”

内容电商环境下,商品更加不会因为单一的缺陷(比如不是大品牌、不是进口货)就丧失被用户青睐的机会,消费者更加容易找亮点、看总分。

4.认知闭合需求

“认知闭合需求”是近些年心理学的热点话题,是指当人面对模糊性的问题时,给问题找一个明确答案的欲望。比如古人没有能力弄明白到底为什么下雨,相当于“为啥下雨”这个重要问题没有“闭合”,让人难受,为此,古人出一套“雷公电母+龙王”的理论来解释下雨的原因,解决了疑问,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在交易型电商(甚至包括线下商场)环境,我们认为自己来了就是要购物的,内心暗含着一个做消费决策的任务,存在较高的认知闭合需求――不断地寻找有助于帮助我们迅速做决策购买的线索。

比如用户如果想要买电动车,更容易选择传统电动车――大街上这么多人骑着呢,别人能用我就能用。而判断新型电动车就麻烦多了:这么单薄会不会危险?如何判断安全性?优势是能折叠,对我来说应用场景多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