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光伏工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59:28

农村光伏工程篇1

被访谈的125位户主中,男性78人,女性47人;采访的村民多数为35~55岁青壮年,普遍学历较低,51%的为小学学历,24%的为文盲。

2.1社区光伏取水示范基本情况

据调查结果,开展光伏取水示范工程前,由于连年干旱,坪子村、龙门村和花庄河旱区明渠基本断流,村民不得不爬高山,徒步四五公里至十余公里不等,以人背马驼的方式,从山间溪流汇集的龙潭等水源地取水。自云南科技管理部门在省内实施太阳能光伏取水以来,解决了当地群众和大牲畜的饮水问题,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2.2光伏取水示范工程居民满意度

(1)光伏取水设施建设与示范满意度。村民对光伏取水设施的3项内容的满意度普遍较高。三个村庄对光伏取水设施的便捷性、安全性达到很满意,但对设施设计的合理性仅为基本满意、满意,差异性显著(表1)。

(2)科技服务满意度。居民对光伏取水培训和信息传递满意度差异显著,坪子村满意度分值最高,花庄河的最低(表1)。

2.3光伏取水示范工程管理现状

2.3.1管理模式

科技抗旱光伏取水示范工程是今后科技抗旱的主要措施,科技管理部门在进行勘察后,选取有水源但取水困难村庄,安装太阳能光伏取水系统每个光伏取水示范点均有根据当地居民实际生活需求,相应设有水池、光伏阵列、水泵、逆变器和管道;经云南省农村科技服务中心承建并验收合格后,移交当地镇政府管理,每个示范点均有专人看守、操作。

云南省科技厅自2010年来,针对旱情突出的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大理、昭通、文山、临沧等10个州市,建成48套光伏取水示范工程。每年示范规模逐年递增,保障长期干旱气候下,广大群众的饮水安全,对于减灾抗旱,尤其是我省边远、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地区的减灾抗旱工作,具有显著的科技示范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极具推广价值。

2.3.2光伏取水示范工程影响

太阳能光伏取水示范工程对周边社区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图1)。28%以上的村民感受到光伏取水的实施使他们生活更加便利。38%的村民认为光伏取水示范工程使之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少数居民感受到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信息,环保意识也有所提高。25%以上的居民认为,光伏取水的水泵功率和水池大小不匹配,设施设计存在漏洞(图1)。

2.3.3科学教育及社区科技意识

调查结果反映,3个自然村的居民均对科技抗旱等科技培训的概念较模糊。80%以上的居民表示,不知道或未听说过,即使听说过的,居民对科技抗旱、光伏取水等概念及其内涵也比较模糊。3%以上的居民认为未参加过科技部门组织的任何培训(图2)。

3.讨论

3.1光伏取水示范工程设施特点与评价

光伏取水示范工程,保障了长期干旱气候下,广大群众的饮水安全,对于减灾抗旱尤其是云南边远、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地区的减灾抗旱工作,具有显著的科技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研究通过3个少数民族村庄实施光伏取水示范工程服务满意度测评,从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发展潜力、服务效能、业务绩效等方面进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创建关键问题探讨。

光伏取水应用示范推广服务模式属于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模式(科技单位+经济实体+农户)与区域型模式(科技单位+社团组织+农户)相结合产业型模式[10],具有代表性;太阳能光伏取水示范工程的实施受到当地科技管理部门的重视,先后安排科技经费535.00万元、地方配套650.00万元用于光伏提水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并组织省内有关企业和高校开展太阳能光伏水泵系统研究与应用技术攻关,及时研究解决了云南日照情况的动态最大功率跟踪算法、多泵控制等核心关键技术,使我省太阳能光伏水泵系统研究及应用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次,科技抗旱光伏取水示范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专家队伍实施能力强,建成后管理机制完善,村中居民满意度较高;再者,自2010年来,已建成的光伏取水示范工程累计解决了55626人、21326余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和6855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问题(数据来源于云南省科技管理部门),对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和带动周边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农户知识面和增强农户环保意识有显著成效,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有正面影响。

通过测评,光伏取水示范工程解决了当地人畜和田地灌溉用水问题,提高了农户生活水平、知识面得到补充,但也有少数居民认为光伏取水设计上存在漏洞,个别示范点水池大小与日出水量不匹配;在社区科技服务等方面,居民对科技信息服务基本满意,农业科技相关培训达到80%,科技抗旱知识培训和示范设施使用培训达5%,服务区内农民接受技术咨询和培训效果良好。

3.2农村科技服务关键点与发展

第一,农业创新技术的辐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而科技服务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农业创新技术的扩散程度与效果。通过对光伏取水示范点所在政府部门的访问结果得知,当地农业科技含量低,存在无法增产增收等困难。而当前信息化的农村科技服务尚未形成系统,缺乏传输快捷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网络支撑。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尚不能通过现代化传播手段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传导机制和信息获取渠道,信息无法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农民手中。因此,需要结合云南农村实际条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向农户提供科技咨询、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等服务,如农技等;同时应加快龙头企业、农技人员、经济大户、科技示范户等多方面参与的信息联网工程建设,形成广泛参与和利用的信息网络平台,促进科技资源的共享转移和转化,在充分利用电脑信息网络平台加快与高等院校科技成果的信息对接的同时,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的不同特点,建立具有区域和资源特色的专家支撑体系。

第二,农村科技服务质量的提高需要充足的农村科技服务经费投入。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资金需求量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规定逐年提高财政预算内农业科技投入比重,使拨给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事业费的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11];同时通过多渠道多方面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形成多元的投入机制。一是要引导扶持其他服务组织和机构进行多种形式的配套,如农产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各类专业技术协会,把增加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作为投资方式,在人才、资金、项目以及管理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二是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担保、贴息等市场手段,通过银行信贷、社会投资、农民自筹等多渠道探索金融对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撑方式;三是在各级政府设立农村科技服务专项,有步骤有计划地支持和扶助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并落实专门扶持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的优惠政策,加大财政金融对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对产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公益型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应予以足够的资金保障和稳定支持。

2.结果与分析

被访谈的125位户主中,男性78人,女性47人;采访的村民多数为35~55岁青壮年,普遍学历较低,51%的为小学学历,24%的为文盲。

2.1社区光伏取水示范基本情况

据调查结果,开展光伏取水示范工程前,由于连年干旱,坪子村、龙门村和花庄河旱区明渠基本断流,村民不得不爬高山,徒步四五公里至十余公里不等,以人背马驼的方式,从山间溪流汇集的龙潭等水源地取水。自云南科技管理部门在省内实施太阳能光伏取水以来,解决了当地群众和大牲畜的饮水问题,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2.2光伏取水示范工程居民满意度

(1)光伏取水设施建设与示范满意度。村民对光伏取水设施的3项内容的满意度普遍较高。三个村庄对光伏取水设施的便捷性、安全性达到很满意,但对设施设计的合理性仅为基本满意、满意,差异性显著(表1)。

(2)科技服务满意度。居民对光伏取水培训和信息传递满意度差异显著,坪子村满意度分值最高,花庄河的最低(表1)。

2.3光伏取水示范工程管理现状

2.3.1管理模式

科技抗旱光伏取水示范工程是今后科技抗旱的主要措施,科技管理部门在进行勘察后,选取有水源但取水困难村庄,安装太阳能光伏取水系统每个光伏取水示范点均有根据当地居民实际生活需求,相应设有水池、光伏阵列、水泵、逆变器和管道;经云南省农村科技服务中心承建并验收合格后,移交当地镇政府管理,每个示范点均有专人看守、操作。

云南省科技厅自2010年来,针对旱情突出的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大理、昭通、文山、临沧等10个州市,建成48套光伏取水示范工程。每年示范规模逐年递增,保障长期干旱气候下,广大群众的饮水安全,对于减灾抗旱,尤其是我省边远、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地区的减灾抗旱工作,具有显著的科技示范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极具推广价值。

2.3.2光伏取水示范工程影响

太阳能光伏取水示范工程对周边社区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图1)。28%以上的村民感受到光伏取水的实施使他们生活更加便利。38%的村民认为光伏取水示范工程使之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少数居民感受到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信息,环保意识也有所提高。25%以上的居民认为,光伏取水的水泵功率和水池大小不匹配,设施设计存在漏洞(图1)。

2.3.3科学教育及社区科技意识

调查结果反映,3个自然村的居民均对科技抗旱等科技培训的概念较模糊。80%以上的居民表示,不知道或未听说过,即使听说过的,居民对科技抗旱、光伏取水等概念及其内涵也比较模糊。3%以上的居民认为未参加过科技部门组织的任何培训(图2)。

3.讨论

3.1光伏取水示范工程设施特点与评价

光伏取水示范工程,保障了长期干旱气候下,广大群众的饮水安全,对于减灾抗旱尤其是云南边远、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地区的减灾抗旱工作,具有显著的科技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研究通过3个少数民族村庄实施光伏取水示范工程服务满意度测评,从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发展潜力、服务效能、业务绩效等方面进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创建关键问题探讨。

光伏取水应用示范推广服务模式属于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模式(科技单位+经济实体+农户)与区域型模式(科技单位+社团组织+农户)相结合产业型模式[10],具有代表性;太阳能光伏取水示范工程的实施受到当地科技管理部门的重视,先后安排科技经费535.00万元、地方配套650.00万元用于光伏提水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并组织省内有关企业和高校开展太阳能光伏水泵系统研究与应用技术攻关,及时研究解决了云南日照情况的动态最大功率跟踪算法、多泵控制等核心关键技术,使我省太阳能光伏水泵系统研究及应用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次,科技抗旱光伏取水示范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完善,专家队伍实施能力强,建成后管理机制完善,村中居民满意度较高;再者,自2010年来,已建成的光伏取水示范工程累计解决了55626人、21326余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和6855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问题(数据来源于云南省科技管理部门),对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和带动周边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农户知识面和增强农户环保意识有显著成效,对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有正面影响。

通过测评,光伏取水示范工程解决了当地人畜和田地灌溉用水问题,提高了农户生活水平、知识面得到补充,但也有少数居民认为光伏取水设计上存在漏洞,个别示范点水池大小与日出水量不匹配;在社区科技服务等方面,居民对科技信息服务基本满意,农业科技相关培训达到80%,科技抗旱知识培训和示范设施使用培训达5%,服务区内农民接受技术咨询和培训效果良好。

3.2农村科技服务关键点与发展

第一,农业创新技术的辐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而科技服务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农业创新技术的扩散程度与效果。通过对光伏取水示范点所在政府部门的访问结果得知,当地农业科技含量低,存在无法增产增收等困难。而当前信息化的农村科技服务尚未形成系统,缺乏传输快捷准确有效的信息服务网络支撑。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尚不能通过现代化传播手段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传导机制和信息获取渠道,信息无法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农民手中。因此,需要结合云南农村实际条件,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向农户提供科技咨询、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等服务,如农技等;同时应加快龙头企业、农技人员、经济大户、科技示范户等多方面参与的信息联网工程建设,形成广泛参与和利用的信息网络平台,促进科技资源的共享转移和转化,在充分利用电脑信息网络平台加快与高等院校科技成果的信息对接的同时,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的不同特点,建立具有区域和资源特色的专家支撑体系。

第二,农村科技服务质量的提高需要充足的农村科技服务经费投入。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资金需求量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规定逐年提高财政预算内农业科技投入比重,使拨给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事业费的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11];同时通过多渠道多方面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形成多元的投入机制。一是要引导扶持其他服务组织和机构进行多种形式的配套,如农产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各类专业技术协会,把增加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作为投资方式,在人才、资金、项目以及管理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二是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担保、贴息等市场手段,通过银行信贷、社会投资、农民自筹等多渠道探索金融对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撑方式;三是在各级政府设立农村科技服务专项,有步骤有计划地支持和扶助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并落实专门扶持农村科技服务组织的优惠政策,加大财政金融对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对产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公益型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应予以足够的资金保障和稳定支持。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包容,相互帮助的社会,本文就“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儒家传统文化思想提出了新的见解“不在其位,亦谋其政”。认为多为社会着想,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体现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社会,以及社会和谐共处的理念。

【关键词】儒家;“不在其位,亦谋其政”;责任

一、社会背景的研讨

在当今社会,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众多的亲人给予太多的关注,社会经济繁荣,物质条件发达,他们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不免有些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做事缺乏责任心,所以人们总是在强调他们要干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分内之事,不是别人强制要求的,而是基于自身的需要主动自发承担的责任。正如美籍人本主义哲学家弗洛姆说的一样“责任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我需要对我所关心的事情作出反应。”做好分内的事是一种自我的约束的行为。社会是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联盟。它强调团体的意义。人们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形成一定的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所以其实我们每个人除了做好分内之事,应该承担其相应的社会责任,也就是“分外”之事,于是古代人所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到了社会意义更大,社会作用更显的今天,也应该发展成“不在其位,亦谋其政”。

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来源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也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我们都知道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孔子强调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必须符合他们的身份和政治、社会地位,不得有丝毫的僭越。最终达到一种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严格的等级社会。每个人按照自己所处的等级,在各自的规矩中进行着礼教、交往。孟子也曾说过:“规矩,方圆之至也”。在儒家所倡导的的这种体制之下,人们只求安身立命,以尽好自己分内的责任。

在《论语・第八章・泰伯篇》中有这样一句话,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其中涉及到儒家所谓“不僭越”的问题。“不僭越”才为“仁道”。在《论语・颜渊》中,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只有这样才能在封建统治的思想中保持社会的良好运作。“不在其位,亦谋其政”则有僭越之嫌,就被认为是“违礼、违仁”之举。“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安分守己”。这在春秋末年为维护社会稳定,抑制百姓“犯上作乱”起到过重要作用。

三、“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见解

在一个有着千年礼教文化的国家中,儒家思想影响了整个民族精神的传承,在某种程度上说,儒教塑造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以及思维方式。

但今天的社会难道还是一个专制、封建,需要以“三纲”、“五常”为中心来维持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国家吗?我想,每个人心中都不会这样认为吧。在一个倡导团结友爱、和谐共处、充满活力的社会中,每个人不是孤立地生活在社会中,仅仅靠干好分内之事来维持社会的发展,这样肯定是不够的。人区别于一般动物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我们会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在其位”,难道真的就不能“谋其政”了吗?

2004年至今,在北京打工的六安农民张仁杰,利用打工的微薄收入,创办专门救助流浪者等困难群体的公益网站――“感恩中国”网站,义务救助了近千位病残、流浪、乞讨者;安庆枞阳县农民章礼龙用打工挣来的钱,辗转千里,历经艰辛,帮助流浪聋哑青年找到了离别五年的家;郭明义,他被誉为“雷锋传人”,长期以来捐款捐物,他多年献血的总和是他身体里流的血液好几倍,这是一种高于常人的博大的责任感。

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乡村最美女教师”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十二年来格桑德吉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作为校长跟男老师一样,溜铁索、过冰河、走悬崖峭壁。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作为开国将军的夫人,龚全珍老人毅然放弃优越的都市生活,来到偏僻陌生的山村,几十年如一日,支持乡村建设,把对家乡、对人民、对祖国的挚爱写在青山绿水间,刻在山村老百姓的心上。

这世上,本没有人叫他们这样做的。张仁杰本可以为家里盖一栋新房;郭明义本可以让家人生活富裕;格桑德吉本可以到一个环境更好的地方教书;龚全珍本可以安然“吃国家粮”。但是他们都选择了另外一种人生,一种“为别人而活”的人生。这种人生拥有了特殊的责任,一种远高于“分内之事”的责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为别人而活会使自己赋予一种使命,一种动力,一种至高无上的强大责任感,会让你体会到一种站在人生新的高度上所能展现的宏略气概。“不在其位,亦谋其政”会让你完成很多只为自己活时无法完成的伟大使命。

歌中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呀!“不在其位,亦谋其政”不就这样的吗?现在的我们生活的社会不是一个需要维护上下尊卑的等级社会,不是一个“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社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防止僭越之行的思想,还适应于当今社会吗?

“不在其位,亦谋其政”体现出的是现在社会特有的高尚思想,人们“谋”的不是自己的名利,不是个人的前途;而是一种把他人放在心里,把社会放在心里的高度的责任感与博大的胸襟。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我们不能只考虑自己,那么请放弃那“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吧,多为你所身处的这个社会付出你自己的爱。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美好!

拉伯雷说过,生到世上来不是为个人,而是要把个人贡献出来一部分给国家,一部分给朋友。所以,不要只看着眼前的事吧,抬起头看看,“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你还能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做些什么呢!

参考文献:

[1]宜宾学院党委宣传部,论孔子“修己”思想及现实价值,传承,2012年08期

农村光伏工程篇2

【关键词】农村;光伏发电;评价模型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连年提高,农民家庭的用电设备出现了快速增加势头,相应的农村地区的用电量也出现了快速增长,尤其是在夏季高负荷季节和节日时刻更是经常出现供电难以满足负荷的现象,这对电源建设和电网建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中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新能源发电相关补贴政策,而中国农村的建筑多以平房或低层小楼为主,有着发展光伏发电的先天性位置条件,这就给农村屋顶光伏发电带来一定的发展机遇。

二、农村发展光伏发电的优势及劣势分析

从物理布局上看,光伏发电要占用较多的土地面积,城市人口密集,人均建筑接触日光面积较小,因此不利于发展光伏发电。而农村人口密度较低,居民建筑多是平房或低层楼房,人均建筑接触日光面积较大,而且闲置或废弃的场地较多,这都给光伏发电提供了很多的安装地理位置。相较风电、生物质发电等其他发电方式,光伏发电占地面积更小,甚至不用占地面积,据相关统计,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发电三者的占地面积比大概为1:10:100,农村光伏发电占地少的优越性非常明显。从光伏产业本身来看,随着光伏产业技术的进步和规模效应的显现,其制造成本也在呈现下降趋势。从历史来看,光伏材料成本相较刚出现时也已经出现了大量的下降。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是一个光伏组件制造大国,目前面临着外需不足和西方贸易制裁的不利,国内光伏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局面,光伏价格处于一个下降的通道,这也为光伏组件在农村的销售提供了便利条件。尽管如此,光伏发电在农村发电也面临着一些劣势。光伏组件相对农村居民收入来讲仍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农村居民的素质相对来说较低,多数都不愿也无力进行中长期的投资投入产出核算。因此,化解农村居民的财务核算劣势也是构建农村光伏发电经济型评价模型的原因。

三、影响农村光伏发电的经济因素分析及模型构建

单位装机年发电量Q:在光伏材料一定的条件下,该数值主要与当地的年平均日照时间有关,在进行投资经济性测算时,为简化起见,可以根据历史平均日照时间来测算该地农村的年发电量。光伏设备使用寿命L:该因素是决定净现值大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初始单位装机光伏设备投资i:光伏材料不同,初始投资也不同。政府对于光伏单位装机的一次性购买设备补贴a:政府的补贴方式可能会因为时间和其他因素而出现形式上的不同,在模型具体数据处理过程中,可以折算成投资初期的现值。农村居民用电消费价格p:针对不同地区的农村用电,价格可能会有所不同。模型中的p应该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售电平均价格。国家对光伏发电的电价补贴C: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区,这个数字可能会出现不同。折现率R:由于光伏发电设备的使用寿命较长,该因素必须要考虑在内,对于不同的地区来说,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该数字根据不同的地区可以有机动的变化。光伏发电并网政策:不同的并网政策不仅会对农村光伏发电的经济型产生重要的影响,还会对农村的电能使用效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理出影响模型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后,我们可以根据技术经济学原理建立模型,这里利用静现金流量方法,即npV法。分两种情况考虑(这里不考虑设计光伏初次安装和后续维护的人工及相关成本),当农村光伏发电不能卖给电网时,也就不存在上网电价补贴了,因此这里的p指的就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售电平均价格。npV=-i

根据模型,农户居民和政府可以判断自己的投资及补贴是否合理。对影响npV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进而制定自己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刘佳.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在农村的应用[J].农村网络信息.2012(3)

农村光伏工程篇3

“这就是我们乳源县的太阳能光伏扬水污水处理系统,这套系统比起单纯利用化学反应和过滤的处理方式,具有更加生态环保、长效稳定、后期运维费用较低的特点。特别是利用太阳能进行光伏扬水,这在全国的农村污水处理中还属首创。”乳源县新农村整治办公室(以下简称“乳源农办”)主任马甫团自豪地向我介绍说。

打造五彩瑶乡因地制宜治污

作为瑶族自治县,乳源自2015年初开始就设定了打造“五彩瑶乡”省级新农村示范区的规划,希望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挖掘和拓展乡村资源、整合提升特色优势等举措,将“五彩瑶乡”建成广东极具瑶寨风情和岭南特色的生态观光休闲农业长廊。

马甫团说:“在提出建立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之前,污水横流、垃圾遍布的现象在很多村镇非常普遍。为了切实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自2015年10月开始,我们在乳城云门、一六团结、游溪大寮坑和营坑5个主体行政村的41个自然村中,全面推进了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工作。

这一项目计划投资5000万元,到现在已经总投入资金2400多万元,因为领导重视,施工得力,所以预计到2017年初就可以完工。现在其中23个村建成了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还有14个村用上了国内其他地方还从没有使用过的光伏扬水污水处理设施,目前日处理生活污水1700多立方米,从中受益人口达到8100多人。”

听了马甫团的介绍,我才了解,原来并不是所有“五彩瑶乡”内的污水处理设施都安装光伏扬水系统,那什么样的项目才需要安装?又是如何在无先例可借鉴的情况下想到这种方法的呢?

“在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选址一直是个大问题,一些我们认为可以修建的地点,却经常遭到村民的反对,而一些村民肯提供的地点,又不适合修建。为此我们协调了很久,最终有23个村解决了各种问题,按照传统方式建成了处理设施。而在剩下的村里,村里提供的空地,都存在地势过于平缓、无法形成自然落差的情况,必须使用电力驱动污水处理设备才行。

但是你也知道,我们地处偏远山区,很多村里的经济情况都不好,有些地方甚至是前两年才通上路灯。虽然他们心里都清楚是好事,但是如果让他们长期负担电费,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确实不太现实。所以必须从实际出发,绝对不能让花了这么多钱建成的设施沦为摆设。所以我们也到村里进行了走访,发现有些地方使用的都是太阳能路灯,既经济,又环保,那能不能把太阳能技术应用到污水处理系统上呢?经过多方的调研和比较,最终我们把方案锁定在后期运维成本非常低的光伏扬水技术上。”

转换设计思路大胆创新应用

大胆假设,小心论证,恐怕这是萌生很多科学发明的重要途径。有了利用太阳能这一设想,乳源农办便积极寻找能够完成项目的单位,最终确定由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人工湿地部分的规划,由乳源星宏光光电设备经营部(以下简称“星宏光”)完成太阳能板方面的设计。

据技术人员介绍,光伏扬水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由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格栅池、厌氧水解池、泵房、光伏扬水系统和人工湿地组成,其中人工湿地包括2套(4个)水生植物池。1平方米水生植物池每天处理污水的负荷是0.25立方米,可消纳1.4人当天产生的生活污水。

乳源全县的光伏扬水污水处理系统共分为1~4号四种规格,湿地植物的总面积分别为72、144、40、384平方米,相对应的污水处理量分别可以达到18、36、60、96立方米,造价从30多万元至100多万元不等。

为了让我有更直观的认识,星宏光的总经理林桥平带我来到了位于东坪镇的东下山村,这里平均峰值日照时间为3.5小时,很适合太阳能光伏水泵的应用。

在现场我看到,一边是种满了美人蕉、旱伞草等水生植物的人工湿地,另一边则是在一块平坦的水泥地上,竖立起的一排由10块崭新的太阳能板拼接而成的太阳能组件。

林桥平说,每个光伏扬水污水处理设备的动力系统都由太阳能组件、太阳能水泵控制器、水泵等配套组成。太阳能组件是太阳能供电系统中的主要部分,通过它可以将太阳的辐射能量转换为直流电能,提供动力。目前“五彩瑶乡”内每一处污水处理系统的太阳能组件均配备10块太阳能板,总功率全部为2.4千瓦;太阳能水泵控制器是利用直流电驱动水泵,并可以根据光照强度自动调节水泵的转速,内置防抽干、电机过载等保护功能;而水泵则保证了污水可以在各个处理环节顺畅流动。

“东下山村共有410名常住居民,每天产生的污水量大概在28.5立方米,所以根据处理量我们选用的是3号系统。水泵的功率是0.75千瓦,流量是12立方米/小时,扬程是10米。为了防止设备出故障,可能导致停运,也为了延长使用寿命,在每一处,我们都安装了两台水泵轮流工作。”说着林桥平看了看表,“现在已经过了下午5点,所以水泵就不运行了,一般情况每天的早上8点到下午5点,是水泵的工作时间。”

节约人力物力真正实现环保

光伏扬水污水处理系统最大的创新点除了利用光伏发电驱动水泵工作之外,就是利用厌氧水解池和泵房的蓄水功能代替了蓄电池。

我问马甫团:“依靠太阳能组件产生的电能足够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吗?假如阴天下雨是否会受到影响呢?”

“我们粤北山区的很多农村现在常住人口不多,每天产生的污水量有限,通常都是20方以下,即便是较大的村里逢过年过节一般也也不会超过30方。每个村每晚产生的污水经格栅池沉淀和厌氧池水解酸化后,第二天早上水泵运行一次,大概2~3小时,就可以将污水全部抽取到人工湿地池,这段时间之后,水泵白天基本不需要再运行,或者水量大时运行一次就完全够用了。我们计算过,2.4千瓦的太阳能组件,平均下来每天可以发电7~8度,即便是在阴雨天发电量也能达到3度,足够一台水泵连续工作4小时,抽水量能达到50立方米。所以不用说是晴天,即使是下雨天,现在的太阳能组件发电容量也足够了。”一边说,马甫团一边拿出他们的统计数据指给我看。

农村光伏工程篇4

总理亲自批示相关部门“予金寨发展光伏电站及相关产业以积极支持”,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表示支持金寨县建设100%非化石能源示范县。老区金寨,正向着安徽省光伏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和全国100%非化石能源示范县迈进。

巨大的脱贫压力,促使我们选择了光伏扶贫阳光增收工程

到2013年底,金寨县共有重点贫困村71个,贫困人口4.23万户、13.01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3.2%。其中,1.83万户家庭成员中有重大疾病或残疾,有1.02万人丧失劳动力,有0.68万户、2.24万人劳动力素质低下。加上金寨县自然灾害频发,脱贫与返贫交织。高寒山区、库区一线贫困村,生产资料不足,生活环境恶劣,易地搬迁成本大,解决生活出路难。特别是那些“失能”家庭,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都很难实施,常规扶贫很难奏效。2014年,在光伏农业生态园项目的引进和建设过程中,发现光伏产业具有光明前景,投资回报率较高,而且操作简单,便于维护,收入稳定,一次性投资,可长期受益,完全适合“失能”贫困家庭需求。经过反复调研论证,金寨县决定将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项目,探索光伏扶贫新模式。

群众的热切期盼,要求我们必须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光伏扶贫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分布式电站需要建多大规模?群众承受能力怎样?经济效益如何等都不清楚,因此先期选择8户进行试点,第一个试点户方荣军户建3千瓦电站一座,2014年3月4日并网发电,当月发电310度,收入310元;一年下来,发电3290度,收入3290元。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探索扶贫模式,但是没有哪一个产业可以让贫困户有这么持续稳定的收入。群众看到了实惠,纷纷要求参加试点。我们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建设规模,分两批实施了2008户分布式光伏电站,每户装机3千瓦。今年,我们乘势而上,在建档贫困户中全面推开,目前首批6733户正在加紧建设,6月底已全部并网发电。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精选扶持对象。按照“优先照顾有重大疾病、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房屋结构能够满足安装条件,有充足的光照条件”等选户标准,探索了“五比较、五分析、五优先、六不准”选户原则,对贫困户进行严格把关。二是筹好建设资金。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成本为每瓦8元,为筹好建设资金,我们采取了三种模式:贫困户每户建设规模3千瓦,2014年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方法来解决,即贫困户自筹0.8万元、扶贫资金扶持0.8万元、信义光伏捐资0.8万元;对无力筹资的特困户,通过互助资金贷款解决,县财政给予全额贴息,贫困户从发电收益中逐年偿还。2015年由贫困户自筹0.8万元,其余由县财政统筹各类资金解决。非贫困户本着自愿原则,每户建设规模3000-8000瓦,群众自筹一半,另一半由政府提供贴息贷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共实施218个村,每村装机规模60千瓦。先期选择23个试点村,每村由县财政提供10万元无偿资金,村级自筹8万元,村创福公司贷款30万元,县财政提供全额贴息。其余的195个村建设资金全部由村创福公司贷款解决。三是建好推进机制。县、乡均成立了工作领导组,将阳光增收工程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纳入对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扶贫开发工作的考评,同时明确了责任分工:县供电公司负责线路改造及并网接入,县经信委负责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县财政局负责村集体经济组织光伏项目,县扶贫移民局负责到户光伏扶贫项目,每个项目明确一名县领导牵头,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四是完善管护机制。我们依托光伏农业生态园组建运行专业队伍;县财政设立维护基金,成立运维中心;对乡土电工和村干部进行培训,做到小故障不出村;建立短信服务平台,根据天气、季节变化,及时向项目户发送信息,普及日常维护保养知识,提醒群众进行科学操作,保障光伏设施安全正常运行。

光伏扶贫实践的过程,也是不断探索的过程,由集中式光伏发电到分布式光伏扶贫、由分布式光伏扶贫再延伸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光伏与扶贫、与县域经济发展得到了较好结合。在推进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摸索:为突破安装条件限制,对群众屋顶的光照、结构具备安装条件的,就直接在屋顶上安装;屋顶不具备安装条件的,选择在房前屋后空闲地安装;前两个条件都不具备的,协调群众联户选址集中安装。为保障群众收益最大化,我们通过积极争取,及时改变上网模式,发电户由最开始的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转变为全部上网。同时,在光伏扶贫的推进过程中,我们通过沟通和交流,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模式也发生了悄然变化,由最开始的捐款捐物转变为扶持贫困户发展光伏电站,推进了“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的转变。

广阔的发展前景,启迪我们从光伏扶贫中探索绿色增长的新路径

如果说光伏扶贫较好地解决了贫困户稳定增收问题,这还只是停留在“点”上,以光伏发电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将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实现转型发展、绿色增长的重要产业。去年,我们引进了总投资18亿元、总装机18万千瓦的信义光伏农业生态园。今年,阿特斯、协鑫、航天机电、山路能源等企业纷纷到金寨投资建设光伏电站及支架、光伏组件、逆变器等相关配套产业,签约电站项目达到200万千瓦。未来3~5年,金寨县光伏电站总装机将达到300万千瓦以上,总投资在300亿元左右,年产值将达200亿元以上,可以解决5000人就业,产业扶贫的效益将充分显现。

农村光伏工程篇5

关键词 光伏电站 维护 管理

引言

光伏电站是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的一种新型能源发供电系统,具有清洁性、安全性、广泛性、实用性、资源充足性和长寿命等诸多优点。在目前煤炭、石油等能源紧缺的情况下,光伏发电无疑是一种理想的替代能源。随着“户户通电”工程的实施,一批光伏电站建成投运,解决了边远山区的用电问题,改善了边远山区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但由于这些光伏电站大都建在边远山区,地势险恶,环境恶劣,道路不畅,自然条件差,加之光伏发电属新兴产品,人们对光伏电站还不是很熟悉,给光伏电站的日常运行维护与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现根据自身建设和管理光伏电站的经验,结合山区光伏电站的特点,浅谈山区光伏电站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1 山区光伏电站的特点

(1)山区光伏电站为独立发电系统,主要为输电线路到达不了的边远山区的农村供电。

(2)发电功率较小,建设成本较高。由于边远地区人口少,用电负荷小,投资成本(发电功率每千瓦大约投资10万元)较高,一般光伏电站的发电功率较小,能满足山区群众正常的生活用电需求。

(3)电站位置偏远,车辆往往不能直接到达,交通运输困难。

(4)由于光伏电站规模小,运行安全可靠、故障率低,且维修简便,电站多为无人值守。

(5)四周多树木,风沙较大。如不及时清理树枝和灰尘,影响太阳能电池板正常采光发电。

(6)当地村民信息闭塞,文化水平较低,用电知识匮乏,给日常的安全用电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2 光伏电站日常维护与管理

(1)设专人负责电站的日常管理,并建立三方信息通道。即电站管理员、设备厂家和当地农村电工三方建立信息通道,保持电话畅通。当电站出现故障时,三方能及时沟通,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到现场进行处理。

(2)要建立建全完整的技术档案资料,并建立电站运行档案。技术档案资料应包括竣工图纸、设备技术参数、设备安装规程、设备调试步骤、设备运行操作步骤、所有操作开关、旋钮、手柄状态和信号指示的说明、电站维护的项目及内容、电站故障排除指南、详细的检查和修理步骤等。

(3)加强电站管理人员和农村电工的理论知识培训、特种作业培训、实际操作培训和电站操作规程的学习,使其熟悉和掌握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各种设备的技术参数和操作规程,能排除电站一般故障。鉴于光伏电站的供电区原多为无电区,用户安全用电意识差,挑选农村电工时一定要严格,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4)要定期对电站进行巡检。在巡检过程中要全面检查电站各设备的运行情况和运行现状,并测量相关参数。要制定详细的巡检维护项目内容,保证巡检维护时不会出现漏项检查的现象,并作好相应的记录。

(5)太阳能电池板的采光面应经常保持清洁。如采光面上落有灰尘或其它污物,应先用清水冲洗,用干净的柔软布将水迹擦干,切勿用硬物擦拭或用腐蚀性的溶剂冲洗。清洗时应选在没有阳光的时间或早晚进行,避免在白天时,光伏组件被阳光晒热的情况下用冷水清洗组件,造成光伏组件的玻璃盖板破裂。在风沙较大且少雨的地区,应每月清洗一次。

(6)定期检查充电控制器、逆变器与其它设备的连线是否牢固并按需要固紧。控制器能自动防止蓄电池过充电或过放电,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它们是影响供电质量的关键设备。要定期检查控制器和逆变器内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有无虚焊现象、有无损坏元器件,按需要进行焊接或更换。检查控制器显示值与实际测量值是否一致,以判断控制器是否正常充放电。

(7)要定期检查各设备部件与接地系统是否连接可靠,定期测量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出现连接不牢靠,必须要焊接牢固;在雷雨过后或雷雨季到来之前,检查方阵汇流盒以及各设备内安装的防雷保护器是否失效,并根据需要及时更换。

(8)每6个月检查系统各部位连线是否出现松脱情况。如果出现松脱情况请将其拧紧,并接好。要定期对设备进行除尘,保持设备清洁。

(9)每2个月检查蓄电池的充电状况。由于蓄电池组是光伏电站中最薄弱的环节,应对蓄电池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每半年应至少进行一次电池单体间连接螺丝的拧紧工作,以防松动,造成接触不良,引发其它故障。

(10)如遇有暴风骤雨、冰雹大雪等情况,应采取措施保护太阳能方阵,以免其受到损坏。

(11)要多关注天气预报,如果出现连续多阴雨天气,要采取限负荷措施,减少用户的用电量,避免造成蓄电池过放电,影响使用寿命。

(12)定期巡检低压线路,及时发现缺陷,及时进行整改处理,保证线路安全。

(13)定期到用户家里巡检接户线、进户线、漏电保护器和室内照明线路,多与用户沟通,并对用户进行不定期的安全用电知识教育,做到用电安全。

(14)山区树木多,长势快,要定期对电站周围的树木进行修剪,防止树木长的过高影响太阳能电池板的正常采光。

(15)由于电站位置偏僻,设备、导线容易丢失,要组织当地群众成立安全巡视小分队,做好电站的防盗工作,确保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农村光伏工程篇6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即墨尚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经济发展缓慢,全县人均收入不到100元。1959年,即墨建成了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青岛白沙河变电站开始向即墨送电。即墨供电所成立,开始搬到现址青石路3号办公,由此点燃了即墨电力发展的星星之火。

1962年,即墨开始取消包灯用电制度,实行装表计量缴费。1964年,工农业生产开始恢复发展,全县有6个公社29个县办企业用上动力电。随着电力需求的增大,1967年,35千伏店集变电站建成。1970年,35千伏长直和化肥厂变电站建成。1971年,“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开展,加快了农村用电发展速度,全县26个公社有18个用上了电,年用电量达到2252万千瓦时。

1975年,青岛电网与山东电网并网,即墨开始由青岛220千伏黄埠变电站供电,进入了山东电网供电时期。1976年,即墨县革委组织电力大会战,建成了110千伏即墨变电站和长19.5公里的黄即线。1977年,即墨供电局成立,全县30个公社有28个通了电。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即墨国民经济发展加快,形成了以工业和商贸为主导、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全县GDp增加到3.45亿元,比1959年翻了两番多。随着经济的发展,即墨供电也迈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1978年,全县有1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变电站,30个公社全部通电,输配电线路669公里,年用电量7414万千瓦时。

1978―1998:燎原之势

上世纪80年代期间,是即墨经济的成长期,国营企业不断壮大,社队工业异军突起,即墨供电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一座座变电站相继投运,先后建成了段泊岚、金家、王村、白庙、华山、蓝村、温泉、城南、移风等变电站。1980年全县30个公社全部建立了农电站。1983年即墨电力调度室成立,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县级电力调度。1984年即墨县供电局更名为供电公司。1987年随着田模岛海底电缆的通电,即墨实现了1033个行政村“村村通电”。1989年即墨撤县设市,是年全市实现了“户户通电”。1989年110千伏太祉庄变电站建成,为即墨提供了第二个电源。到80年代末,全市拥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12座,输配电线路1646公里,供电量2.15亿千瓦时。

上世纪90年代期间,即墨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即墨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此时正值全国电力形势紧张,而即墨供电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布局,不断探索科技兴电和科学管理之路。1993年建成了调度自动化系统,达到部颁实用化标准。同年建成了110千伏店集变电站,使全市电网形成了以3座110变电站为骨架的供电结构。根据即墨经济园区的发展特点,公司在加强变电站增容改造的同时,又先后建成了35千伏市东、市西、马山、段村变电站和110千伏大信变电站。1998年8月,经过几代人争取的220千伏即墨变电站建成投运,即墨从此结束了单纯依靠外地220千伏变电站供电的历史,全市电网结构发生了质的飞跃,为即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过硬的供电环境。1998年全市实现GDp80亿元,工业总产值32亿元,特别是对外开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而此时的即墨电网已发展到110千伏变电站4座,35千伏变电站15座,输配电线路1866公里,供电量4.4亿千瓦时。

在企业管理上,公司1994年被国家电力部授予电力“三为”服务部级达标单位称号。1995年创建成为全国“农村电气化县(市)”。1996年成为全国“节电先进县”。当年,公司实施了以“七化”为主要内容的“二次飞跃”奋斗目标,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奠定了今天现代化管理和集团化发展的基础。

1998―2008:光明无限

1998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两改一同价”的重大决策。1999年3月,即墨供电上划山东电力集团代管,自此,即墨的电力事业揭开了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电力建设日新月异

公司从服务即墨经济发展大局出发,电网建设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先后建成了服装园、普东、鳌山、南泉、环秀、西城、刘家庄、丰城8座35千真万确伏变电站和文化路、蓝村、北安、官庄4座110千伏变电站,为即墨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1999年,山东省第五座、胶东地区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在即墨普东镇落户。2006年220千伏马山变电站建成,即墨电网形成了5个220千伏电源点互相支撑、互为补充的新布局。

1999年至2001年的3年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在即墨供电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公司科学论证,把1.12亿资金全部投入到低压电网改造上,全市共改造1029个用电村,彻底解决了农村线路老化、网架薄弱等问题,使农村电网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2001年8月,“全国第四次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会议”将即墨定为参观现场,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现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对即墨电力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2年公司投入5331万元完成了二期网改工程,使4座110千伏、17座35千伏变电站实现了双电源供电。2004年全面完成农村低压电力资产移交,奠定了农网管理的基础。

2003年,投资6172万元完成了城网改造工程。同时,克服了大量实际困难,实施了城区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共改造220个小区4.1余万尸,使城区居民用电全部实现了“四到户”,从根本上稳定了城区用电秩序。

2007年到2008年间,即墨建成了国家高标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县。投资5396万元,建成了11个电气化镇、323个电气化村,有效提高农民电气化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讲程。

照亮城市道路

1998年以来,公司坚持住在即墨、建设即墨的思想,高标准建设城区路灯。全市路灯从1998年的4条街道发展到现在的44条街道,从1998年的620盏发展到现在的4600多盏,路灯建设总里程从1998年的不足10公里发展到现在的150公里,为市民创造了一个高雅、明亮的环境,是即墨历史上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

科技兴电蓬勃发展

1997年开始建立微机联网系统,目前发展到由36台SDH光端机、18台服务器和310台工作站组成的计算机局域网。建立了公司自己的光纤通讯网络,实现了公司之间、与站所之间100兆网速度。调度自动化系统,完全具备“四遥”功能,并变电站实现了远程抄表。城区配网自动化建设,使城

区10千伏线路全部实现了“手拉手”环网供电。“带电作业”的范围和施工项目处于全国县级领先水平。在变电站广泛采用“四新”技术,新建和改造的变电站全部采用综合自动化保护装置,增强了变电站的自动化运行能力。

安全生产稳固可靠

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工作首位,建立了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设立了专、兼职安全员,加大了安全考核力度,深入开展了“三安、三化”、系统性安全评价、反违章等活动,突出了施工现场的控制,加强了安全生产流程化管理,使安全管理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2001年获得了“全国安全管理先进单位”称号。到2008年1月6日,公司实现连续安全生产5431天。

企业管理不断提升

1998年以来,公司深入开展了“创一流”工作,2002年创建为“省一流”和“国家一流县供电企业”,2004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以来,扎实开展同业对标工作,2005年11月,圆满完成了“国网公司创一流同业对标经验交流会”的现场参观任务,2006年8月,又完成了“国网公司2006年农电工作座谈会”现场参观任务。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农电综合管理标杆单位、安全生产标杆单位和资产运营标杆单位,使即墨电力跻身于全国先进行列。全国各地纷纷前来参观学习,极大地提升了即墨的知名度。

供电所管理日益规范

1999年到2000年,按照农电体制改革的要求,公司扎实完成了全市农村电工统管工作,成立了133个电工组,招聘农电工860名,奠定了农电规范化管理的基础。按照“两站合一、变供合一”的原则,将供电所与35千伏变电站合并。2002年来,不断加强供电所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25处供电所全部达到省级规范化供电所标准。2006年,全面实施供电所专业化管理,实行了“一长三员、一室两组”的新模式。

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1998年以来,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创名牌”活动,2000年实施了彩虹工程,并在全国率先开通了电力服务热线。近年来,又建立起了“一个系统”、“四个中心”。即营销技术支持系统,95598客户服务调度中心、需求侧监测中心、电能计量中心、电费结算中心,实现了银电联网。一个个有力的措施,使职工内在的服务理念发生了极大转变。公司连续9年保持当地行风评议第一名。2004年被驻即墨四级人大代表评为“人民满意单位”。2005年在全国农电发展论坛上作了典型发言。

多种产业稳步发展

电器设备厂、电线电缆厂、联友商标厂、宝岛气体有限公司、新源热电有限公司等企业,按照“保持规模,提高档次,开拓市场,寻求发展”的思路,实现了良性发展。

回眸1998年以来的10年,是电力事业突飞猛进的10年,更是即墨经济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10年。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累计利用外资达到34亿美元。即墨经济繁荣、商贸发达,一举跨入了全国百强县的前列。历尽天华成此景,伴随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一路高歌走来的即墨电力,也昂首迈入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而今,即墨境内拥有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变电站8座,35千伏变电站20座并全部实现了双电源供电,输配电线路2700多公里,供电量从1998年的4.4亿增长到现在的近22亿千瓦时。资产总额从1998年的1.7亿增长到现在的7亿多元,公司连续20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级先进企业”称号,先后获得“国家电网公司文明单位”、“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20多项省级以上称号。

“合抱之木始于毫禾,九层之台起于垒土。”50年风雨历程,50年春华秋实,铸就了一代又一代电业人自强不怠艰苦创业的绚丽篇章,一代代领导集体鞠躬尽瘁、一个个先模人物率先垂范,无论是严寒酷暑、刮风下雨,还是抢险救灾,勤劳勇敢的电业员工在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培育着即墨电力事业由微弱到强大,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续写着壮丽诗篇。

经济腾飞的辉煌,华灯普照的璀璨与万家灯火的绚烂,无不凝聚着即墨电业人的辛劳和心血。如今,即墨供电正以极其豪迈的姿态,活跃在即墨大地上,催动着这座千年历史古城新的一轮嬗变,即墨的明天会更好、

即墨供电50年“十件大事”

1959年1月,即墨建成了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点燃了电力事业发展的星星之火。

1976年,即墨县组织电力大会战,于1977年4月建成了即墨电网的第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同年“即墨县供电局”成立,1984年更名为“即墨县供电公司”。

1987年12月,随着田横岛海底电缆的通电,即墨实现了“村村通电”,1989年实现了“户户通电”。

1988年5月,即墨热电厂建成投运,即墨有了自备电源。1992年,热电厂向城区居民集中供热。

1996年11月,公司实施以“七化”为主要内容的“二次飞跃”奋斗目标,奠定了现代化管理和集团化发展的基础。

1998年8月,即墨境内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即墨结束了单纯依靠外县市220千伏变电站供电的历史。2000年11月,落户即墨的500千伏崂山变电站建成投运。

1999年4月,即墨供电上划山东电力集团代管,开启了即墨供电发展的新篇章。同年全市实行了变供合一、营配合一,实施了农村电工统管。

2001年8月,公司完成了历时3年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现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来即墨视察网改工作。

农村光伏工程篇7

 

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县扶贫办的具体指导下,常庄镇干部职工协力同心、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较好完成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常庄镇总面积93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总人口5.4万,耕地面积8万多亩。现有贫困村4个(常庄村、蒋庄村、边子张村、胡赵庄村),脱贫村1个(任庄村2014年脱贫),贫困户899户、2028人(贫困村281户、708人,非贫困村618户、1320人)。其中,因病致贫281户、704人,因学致贫46户、145人,因残致贫193户、452人,缺劳力致贫271户、363人,缺技术致贫57户、199人,缺资金致贫26户、67人,其它原因致贫25户98人。在2017年底动态调整过程中,新识别贫困户55户109人,脱贫109户405人。2018年全镇拟减贫137户377人,常庄村整村脱贫。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责任落实情况。一是层层夯实责任。年初与各行政村支部书记、责任组长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将任务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压实,确保全镇脱贫任务的完成。二是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第六次脱贫攻坚推进会和遂平县历次脱贫攻坚推进会会议精神,及时召开村级脱贫责任组和村“两委”班子会议,夯实工作责任、部署工作任务、明确工作分工、完善会议记录。各相关人员明确责任、各司其职,认真开展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做到工作留痕迹、有记录。三是扎实开展“乡晨会村夜商”。每天上午8:00,由镇党委书记主持召开脱贫攻坚工作安排会,重点商讨当天全镇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问题和进展情况,指导下步开展工作的方法;夜晚各村责任组、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集中在各村委,对扶贫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体会商、梳理,并安排第二天工作;做到一天一安排、一天一总结,确保各项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二)动态调整情况。1、严格按照“六步工作法”开展入户走访工作。组织人员对全村农户开展逐户走访,做到掌握信息准,人员把握准。2、同步召开村民小组会,讲解动态调整相关政策知识,提高群众参与率,满意度。3、严格按照贫困户识别、退出标准及程序开展动态调整工作。在2017年底动态调整过程中,新识别贫困户55户109人,脱贫109户405人。2018年动态调整中,新识别1户6人。

(三)政策落实情况。一是扎实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工作。深入走访排查,围绕“两不愁三保障”,逐户逐人核查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危房改造、困难集体救助等各项政策落实情况。二是认真做好政策落实。对照排查出的行业扶贫政策未落实底子,针对不同类型贫困户,结合各户致贫原因,细化梳理帮扶措施,确保因户、因人施策。

(四)问题整改情况。一是扎实开展问题排查。结合问题整改清单,对照各村实际,扎实开展问题排查,做到举一反三。二是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对于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到落实责任到人,逐一销号清零。对于能立行立改的,做到立行立改;对于当天不能整改的,划定整改时限进行整改。同时所有问题清单,第一时间报镇扶贫办,利用镇晨会,将问题通报全镇,各村对照问题,再次开展自查、查漏补缺。三是规范完善整改台账。各村结合实际问题,按照统一格式模板,建立完善整改台账,写好整改会议记录,收集整改工作佐证,做到整改有痕迹、问题有落实。

(五)产业扶贫情况。

1、“三级光伏”带贫模式。协绿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在常庄镇投资建设100mwp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占地三千三百多亩,集光伏与农业为一体,上体为光伏发电,下体配套农业种植。目前依托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带动就业等多种形式,覆盖贫困户78户、288人,户均实现增收6000元。村级光伏电站壮大集体经济:四个贫困村已建好光伏电站,实现并网发电,每年可收益20—30万元,止目前已获收益8万多元。农户光伏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截止目前已有贫困户20多户在自家装上了光伏发电板,每年可实现稳定增收7000元。

2、“公司+联社+市场+农户”带贫模式。紧紧围绕资源、区位优势,通过资源整理和有机融合,由镇政府牵头,联合常庄镇辖区内20多家合作社,成立遂平县三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积极探索“公司+联社+市场+农户”带贫模式。采取土地流转、土地托管、提供技术指导、带动就业、组织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带动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增产增收。目前,联合社已与驻马店欢乐爱家签订合作协议,实现产销对接。在联合社的带动下,预计可实现贫困户全覆盖。

3、“联社+分社+银行+农户”带贫模式。由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银行申请扶贫小额信贷,贷款资金用于在常兴牧业认购幼牛,幼牛由常兴牧业负责养殖,养殖收益由贫困户和常兴牧业双方进行分配。贷款到期后,常兴牧业负责偿还。经核算,贫困户每户贷款4万元用来认购牛犊,每年可获益3000元。止目前,已覆盖贫困户50户。

(六)转移就业情况。1、建立贫困劳动力情况统计台账。摸清贫困户中的劳动力人数、劳动力就业状况,澄清已就业和未就业人员底子。2、开展雨露计划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增加贫困户就业机会。目前,我镇16个村已全部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参训达1000余人次。3、形成了以河南省协绿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康旺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遂平县一家购物购物广场等为龙头的扶贫就业基地,带动贫困户就业163人;动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外出就业,目前共在外就业70人;从事公益性岗位贫困劳动力165人。

(七)金融扶贫情况。

1、信用等级评价。常庄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一般农户信用信息采集、系统录入及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已全部完成。2、企贷企用。带贫企业每带动一户贫困户可获得5万元授信额度贷款,企业不计盈亏,给带动的贫困户每户每年分红3000元。止目前,常庄镇共带贫442户、1074人;共计贷款2175万元。做到四个贫困村和2018年拟脱贫户全覆盖。3、户贷户用。由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到银行申请小额信贷,每户贷款4万元,用于到常兴牧业认购幼牛,幼牛由常兴牧业负责饲养、出售。常兴牧业每年给贫困户分红3000元。止目前,已覆盖贫困户50户。

(八)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常庄镇四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1900万元,涉及通村道路、文化广场、标准化卫生室、校安工程等建设项目。止目前,胡赵庄村文化广场、卫生室已建成;蒋庄村文化广场、卫生室已建成,下水道修建完成;边子张村文化广场正在施工,卫生室主体已结束。常庄村各项设施正在稳步推进。

(九)扶贫政策宣传情况。

一、强化宣传队伍。一是对责任组、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成员进行政策知识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开展脱贫攻坚政策知识集中培训活动,并进行集中考试,提高帮扶队伍的政策知晓度。二是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在各村选择思想觉悟高、有威望的村民集中进行培训,组建成一支明白人队伍,协助进行扶贫政策宣传。三是培养贫困户明白人。各村召开贫困户政策知识培训,确保每户有一名明白人。二、丰富宣传内容。以脱贫攻坚为中心,结合各项重点工作,大力宣传抓党建促脱贫、产业扶贫规划、人居环境改善等内容,突出宣传脱贫攻坚的新思路、新构想,发掘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展示脱贫攻坚成效,增添脱贫奔康的信心和希望。 三、创新宣传形式。由镇党委政府牵头,邀请遂平县豫剧团走进乡村深入群众,开展脱贫攻坚暨农村环境整治文艺演出活动。将勤劳致富、人居环境、孝老敬老等内容通过文艺节目的形式进行表演,激发群众共鸣;采取有奖问答的形式,进行脱贫攻坚政策知识宣传。止目前,演出已进行了12场。

(十)人居环境改善情况。一是清理村内垃圾。组织村组人员对村内主干道、坑塘等垃圾堆积较多的地点进行集中清除;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保洁员的作用,定期清扫村内垃圾、清理墙面杂物、规范物品摆放;积极与首创公司对接,对垃圾进行清运。二是规范贫困户家中环境。由帮扶责任人负责,对贫困户家中环境卫生进行清扫,同时督促贫困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三是实施网格化管理。按照组别进行网格化管理,每组安排一个责任人,制定奖惩措施,村干部到所负责网格进行检查、督促,做到垃圾不出户、不出村。

三、下步工作打算。

半年来,常庄镇在脱贫攻坚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较慢,人居环境存在反弹隐患,部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等。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夯实责任。持之以恒做好“乡晨会、村夜商”制度落实,夯实脱贫责任组、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责任。做到工作不走过场、不打折扣,事事有落实、件件有监督。

二、做好重点工作推进。一是抓好产业扶贫。以“三级光伏”、“公司+联社+市场+农户”、“联社+分社+银行+农户”三大带贫模式为引领,积极探索带贫方式,壮大企业带贫能力,扩大带贫覆盖面积。二是抓好金融扶贫。在现有“企贷企用”、“户贷户用”的基础上,做好贫困户贷款意愿统计、企业沟通联系等工作,扩大金融扶贫覆盖面积。三是抓好劳动力转移。通过雨露计划实用技术培训、入户走访宣传等形式,提高就业能力,激发就业意愿。同时积极帮助贫困户联系用工单位。

三、持续改善环境。一是持续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按照村内环境“五无一规范”、家庭环境“五净一规范”标准,持续开展环境整治工作。二是抓好保洁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保洁员的作用,建立完善管理机制,严肃工作纪律,明确任务分工。三是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在选好村民代表的基础上,各村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形成“大家的环境大家管,大家的环境大家爱”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持续开展好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抓党建促脱贫大走访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发展产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带头作用,以及党员在致富帮带方面的示范作用,不断创新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最终达到农业增强、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目标。

农村光伏工程篇8

杨照逵

近两年,在国家清洁能源发展及精准脱贫战略的指引下,通渭县被列为国家光伏扶贫试点县,光伏产业发展迅猛,该县抢抓国家能源局定点帮扶机遇,以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推进进准扶贫、精准脱贫。2015年至今,通渭县光伏发电客户已达859户,并网容量9.5235万千瓦,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下,榜罗供电所积极响公司扶贫战略,充当脱贫致富、绿色发展的“排头兵”,矢力实施光伏扶贫战略,配合镇政府全面开展光伏专项扶贫。截止2019年10月,榜罗镇供电所已受理已并网光伏扶贫电站容量5.1万千瓦。

榜罗镇不仅有灿烂的今天,而且有辉煌的昨天。榜罗有宽畅的街道,庄严肃穆的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地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长征榜罗纪念馆,纪念馆包括榜罗会议遗址和革命文物陈列室两部分,当年毛泽东主席住宿及举行榜罗会议的校长室完整地保持着60多年前的原貌,供人们参观。近年,镇里赶上了光伏扶贫的好政策,除了因房屋条件不能安装的以外,共有111户安装了户均3.15千瓦的屋顶光伏板,享受上了真金白银的收益。“根据政策规定,光伏电站的产权归贫困户所有,每年每户能有3000多元的收益,持续增收20年,这对我们农民来说,可不是小数目。”榜罗镇政府工作人员高兴地说。为了光伏发电项目早日安装和顺利并网,他找到榜罗镇供电所求助,所长张耀荣立即带领人员进行勘探设计和配套变压器的安装。这片山坡道路狭窄,陡峭难行,遇到雨雪天气,一般的越野车都上不去,施工难度大。当今年2月份项目如期并网后,他真的被感动了,逢人便说,供电公司的服务真是无可挑剔。

农村光伏工程篇9

不少屋顶闲置的业主听说屋顶有用途,便坐地起价。不断攀升的开发成本,让光伏企业有些为难。

或许非光伏领域的人士会不解,为何要抢屋顶?其实,只要了解国家为何鼓励分布式光伏,疑问便可迎刃而解。

所谓分布式光伏,是指将小型光伏发电系统安装在家庭住宅或工商业建筑屋顶及院落内,以业主“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方式运行。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分布式光伏为主,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方式解决了光伏发电的消纳问题,也可避免大型地面电站“弃光限电”的现象。

国务院2013年出台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开拓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鼓励各类电力用户按照“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的方式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归根结底,政策驱动和市场驱动是光伏企业“抢屋顶”的重要原因。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优先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到2020年,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达到6000万千瓦,光伏电站达到4500万千瓦。

此外,家发改委还下发通知,自2017年1月1日起,光伏标杆上网电价下调,但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标准不作调整,仍为0.42元。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红炜告诉《经济》记者,这也是光伏企业纷纷在分布式光伏发电领域布局的一个原因。

追溯到三四年前,在北京市房山区做分布式光伏的企业不超过两家。当时分布式光伏市场推广艰难,甚至很多人将太阳能热水器与光伏发电混为一谈。首信阳光新能源房山体验馆副馆长刘红娟告诉《经济》记者:“不少老百姓看重国家补贴,对户用光伏越来越认可,光去年一年在房山区就安装了500多户分布式光伏电站,安装量达660Kw。”市场虽然向好,但随之而来的是近20家竞争者涌入房山市场。

房山区只是一个缩影。红炜对《经济》记者表示,目前国内5000多家光伏企业如大兵压境一般,纷纷瞄准了分布式光伏市场。

“尽管分布式光伏的市场空间巨大,但不少企业的涌入,不免有些慌不择路。”北京首信阳光新能源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道伟告诉《经济》记者,一个行业的成熟总要付出一些代价,光伏行业的优胜劣汰正在加速。

市场呈现“双转移”

抢屋顶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是光伏市场结构的变化。

目前光伏市场结构呈现“双转移”态势。一是从西北部向中部地区转移,二是由地面电站转向分布式。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2016年中国光伏电站共装机34.54Gw,其中地面电站30.3Gw,分布式电站4.24Gw。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量比2015年增长200%。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指出,分布式光伏呈现井喷式的爆发增长,也出现了“全国抢屋顶”的景象。

“这也是一个市场选择的问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员时Z丽告诉《经济》记者,过去由于地面电站的开发相对容易,装机容量较大,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地面电站。所以,我国光伏电站装机一直以地面集中电站为主。尽管目前国家政策并没有明确限制,但地面集中电站面临的矛盾日益凸显,如用地成本升高、补贴不到位等。市场环境的变化促使企业选择性地转移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地面集中电站主导地位的根本丧失。

时Z丽指出,从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无论光伏成本高低,分布式光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

截至2016年底,国内分布式光伏仅占光伏累计装机容量的13.3%。由此可见,即便是政策驱动,短期内分布式光伏的装机量也难敌地面集中电站。“毕竟屋顶单个系统装机量有限,很难达到去年地面电站34.54Gw的规模。”对于光伏企业而言,分布式光伏的还应谨慎布局,不能囫囵吞枣,也不能一味地跑马圈地。

工商业屋顶成香饽饽

据相关报道,北京清洁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将为京东在800万平方米的物流园屋顶建设800mw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早在2013年,汉能就为北京宜家商场的屋顶安装了太阳能薄膜光伏电池板,年均碳排量将减少约426吨。此举也让宜家成为国内较早使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的标杆企业。

上述均为工商业光伏屋顶发电的案例。工商业屋顶面积大,屋顶平坦,用电量大,用电价格高,故而装机容量大,发电量也大。它是继地面集中电站之后,被很多光伏企业追逐的目标。无论是光伏制造业企业,还是服务商,都想在这一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一方面,优质屋顶安装一个少一个;另一方面,很多省、市具备分布式光伏安装条件的屋顶资源尚未完全释放出来。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告诉《经济》记者,不少省、市的物流、港口、学校、医院,以及居民屋顶、企事业单位的屋顶仍然闲置。钱晶表示,晶科能源开发的分布式光伏电站,以工商业屋顶居多。仅2016年8月,晶科能源开工的分布式投资项目就达40余个,总装机量超过100mw。“光伏企业抢的都是光照条件好、屋顶面积大、用电量大、用电价格高、产权清晰的优质屋顶。”

但是,对于光伏企业而言,每年8-9元/平方米的租金是高昂的,除非是特别优质的屋顶。上海泰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秀忠告诉《经济》记者:“一亩地约666平方米,算下来每年屋顶租金约5000元/亩,而地面电站每年的租金是300-500元/亩。”

除了屋顶租金贵,杨秀忠指出,很多公司的屋顶资源是从“黄牛”手中获得的,要付给“黄牛”0.1元/瓦,甚至是0.2-0.3元/瓦的开发费,“开发费很乱,也很疯狂。”企业在拓展外地市场时,缺乏一定的人脉关系和资源,有一半以上的屋顶资源都是通过“黄牛”获得的。当地的“黄牛”通过原有的工业园区或企业的关系掌握了屋顶资源。现在也有一些有资源、有背景的“黄牛”在当地成立小型光伏公司,自己开发屋顶或把项目外包,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屋顶投资是非多

产权清晰是光伏企业公认优质屋顶的首要条件。而且,我国屋顶光伏电站以“企业出屋顶,投资商出资”的模式为主,上文提到的京东,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

与国外分布式光伏发展轨迹不同,无论是工商业还是户用系统,真正的出资人以建筑拥有者(业主)为主。“业主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既可以全款,也可以申请贷款。”时Z丽表示,国外的光伏企业如4S店一般,负责为业主安装电站,并提供长期的售后服务。

而目前我国光伏投资企业在投资屋顶光伏时,会遇到一些阻碍,如屋顶是否可用,合同的执行是否存在纠纷隐患等。

目前我国以中小企业居多,光伏电站的使用期约为25年。在此期间,企业用电量是否稳定,存续期是否长久,是摆在光伏投资企业面前的大问号。

最重要的是,投资企业并不拥有屋顶。一两个屋顶项目可以获得贷款,但随着项目的增多,恐怕长期向银行申请贷款较难。

红炜认为,光伏是融资较为容易的行业,光伏类金融产品十分发达。“如果光伏企业觉得融资难,那一定是它自身不行,或开发模式不行。”

“这种投资模式仍处于探索期,尽管以银行贷款或产业基金为主的投资模式较为成熟,但这不代表它具有成熟的退出机制,问题和矛盾常常在后期产生。”刘道伟告诉《经济》记者,不少光伏企业提前做了大量分布式光伏的项目备案,但真正落实到投资时,便止步不前。“投资企业没有真正让业主理解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的意义,而是直接当做一种金融产品去运营,并非长久之计。”

国内外开发分布式光伏模式的差别,也是很多企业感觉分布式光伏不好做的主要原因。时Z丽认为,国内主流的投资模式应该慢慢转变,“应借鉴国外光伏企业为业主安装完后还可以提供十年甚至更长久的售后服务,而非现在的纯投资模式。”

户用光伏:农村包围城市

去年11月,北京房山区苏村的农户张忠在自家屋顶安装了10.4Kw分布式光伏电站,安装总价约10万元。张忠告诉记者,以往用电量较高,每度电约1块钱,每月要交纳五六千元的电费。安装光伏电站之后,每日发电量60多度电,每月只花费千余元。他希望再装一个光伏电站,不仅够自己用,余电还可以卖给国家电网。“安装光伏电站比盖房子划算,国家给补贴,又是清洁能源,很实惠。”张忠满意地告诉记者。

2015年8月制订的《北京市分布式光伏发电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提出,北京市给予分布式光伏0.3元/度的补贴(补贴5年),加上国家给予0.42元/度的补贴(补贴20年),分布式光伏的市场认知度才逐渐提高。

与城市中星罗棋布的商业屋顶不明晰的产权相比,农村的户用屋顶更适宜安装分布式光伏电站。刘道伟认为,农村市场很具潜力,预计未来3-5年,户用光伏电站或将成为农村家庭的一种标配。当年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分布式光伏电站也可以选择这一发展路径。“目前我们在北京做了3个新能源示范村,若某个村庄的安装量能达到20%,就很不错了。”

目前分布式光伏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电价补贴发放是否及时的问题。山东、浙江、上海等省、市的补贴发放较为及时。钱晶表示,如果在宏观政策层面传出下调分布式光伏的补贴电价标准,或者电网公司不再垫付“国补”部分,将会令分布式光伏项目举步维艰。

警惕孤儿电站

随着大量企业涌入分布式光伏市场,两三年后,孤儿电站的现象或将愈加凸显。

钱晶告诉记者,目前不少中小型开发业者像游击队一样,对于建成的电站没有运维能力,很多电站建成以后便无人问津。

相较于大型地面电站和领跑者计划,分布式项目开发的资金和技术门槛较低,以致开发者、epC(工程总承包)以及材料供应商良莠不齐。加之多数业主对光伏系统缺乏评判能力,而电网接入的许可标准又很低,导致市场混乱无序。她建议,有关部门应对分布式电站开发者、epC和设备供应商设立标准门槛,确保电站安全、可靠、高效。

“鉴于家庭电站小而散的特点,如果在全国每个乡镇都设立直营店或分公司,很多公司明显不具备这样庞大的销售和服务网络。”刘道伟认为,因而,日后电站的运营维护是一大问题。

农村光伏工程篇10

2017年全球的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到100Gw(中国装机规模超预期驱动全球规模较年初预期增加近20Gw)。其中,中国为最大光伏市场,装机规模占全球比例45%。中国光伏装机量,2017年光伏新增装机达到53.06Gw,再度刷新历史,同比增长53.62%;截至2017年底,并网装机容量累计超过130.25Gw(1.3亿千瓦),其中新装装机连续5年位居全球首位,累计装机也连续3年位居全球第一。

2017年,宝应县正式开展申报部级生态渔业光伏发电“领跑者”示范基地工作,11月30日成功入围2017年光伏发电领跑基地名单。整个项目共500mw(广洋湖镇100mw,射阳湖镇200mw,柳堡镇200mw),占地面积分别为3615亩、7075亩、5971.8亩。基地预计6月30日全部开工建设,12月31日全部容量建成并网。

一、基本情况

区位优势。宝应县地处淮河下游,江苏省里下河西部,根据国家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评估中心划分标准,我国太阳能资源地区分为四类,宝应处于二类地区(资源较富带):全年辐射量在5,400~6,700mJ/m2,相当于180~230kg标准煤燃烧所发出的热量。我们县域总面积为1467km2,人口近100万人,全年日照时间为2188.9小时。

创新举措。同时宝应由于湖荡多,水域面积大的特点,借鉴渔光互补模式中智能化立体养殖经验,探索发电-养殖-旅游新模式,有效整合资源,整体提升经济社会发展。

政策环境。根据工信部的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共244家企业上榜,而江苏就有89家,占到36.5%。江苏发达的经济水平、强大的消费能力。

发展前景。江苏省电力来源:火力发电96.26%,水电2.79%,风电0.76%,光伏发电0.17%,进步空间仍然很大。目前,宝应县社会用电量约为19亿千瓦时,其对电量的需求和消纳能力较强,光伏发电所生产的电量将有一大部分用于自身“消化”。

目前现状。全县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超800兆瓦,建成并网发电225兆瓦以上,已经先后吸引续笙新能源、上海晶科、华电集团等一批央企国企、行业龙头来宝投资合作,光伏应用与制造产业已成为宝应实体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增长点。

二、重要意义

宝应县光伏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当地自然优越条件,采取渔光互补的发电模式,上层光伏发电,下层水产养殖,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利用价值,提升了经济效益。

1、巨大的投入产出。领跑者基地共500mw,可产生36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入,年均上网电量达6亿千瓦时,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开票销售5亿元以上,税收产出7500万元以上。目前,宝应县已建成总装机容量300mw,并网发电200mw,以及近期新获批的500mw,再配套实施10亿元的装备制造项目8~10个,到2019年,我县开票总量至少达200亿元以上,2~3年内将形成新能源产业规模集群,到2020年工业开票总量预计将超1000亿元,有效推动宝应经济的快速发展。

2、有效的产业拉动。光伏发电涉及电池组件、电线电缆、逆变器、支架等多种产品,需要一整套配套的产业。据统计,江苏共有297家光伏企业(苏南占63.2%、苏中占32.5%、苏北占4.3%),2017年总产值2846.2亿元。其中苏州2017年光伏产业产值就达551.5亿元,接近宝应GDp570亿元。目前,宝应光伏发电领跑基地建设吸引了北控、中广核、国家电力投资等多家上市公司、行业龙头来宝投资落户,同时正重点打造规划光伏制造产业园,以光伏产业为基础,吸引上下游产业,形成密集产业链集群,通过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降低成本,倒逼高污染、低技术含量企业的转型和升级,从而带动制造业、旅游业、教育、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全面发展。

3、形成地方辐射效应。一是改善基础设施。光伏基地的建设完善了农村道路交通设施,工程预计修缮乡村道路近20公里,而燃气、供水、绿化等配套工程在乡村将得到实质性保障。二是增强投资创业热情。成功入围光伏发电领跑基地建设名单,其未来形成的光伏产业链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家来宝投资和创业,更多的人才和资金将流向宝应。三是提高农民收入。在获得清洁能源的同时,农民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租金,通过水产养殖增加收入,同时也可以通过入股政府基金获得项目分红,预计每年可获得1000万元以上的分红受益。

4、增强环境治理力度。太阳每年送给地球的能量相当100亿亿度电,相当120万个三峡电站(840亿度/年)。作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县、国家卫生城市,宝应在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光伏基地的建设将进一步平衡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打好组合拳,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煤炭等传统资源的使用。据测算,150mw光伏发电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2万吨、二氧化硫排放0.5万吨,通过基地光伏发电,宝应每年可节约标煤20万吨,折合原煤27.9万吨,这对优化生活环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