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04:14

农技推广体系篇1

为了大力普及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若干意见》(浙委〔*〕1号)的精神,现就改革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改革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性

农技推广是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应用于生产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指县以下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的农业、林业、水产、水利、农机、畜牧兽医等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为我省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随着农业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现行农技推广体系组织形式单一、公益性与经营性职责不清,体制、机制不适应当前发展形势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改革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性,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在深化改革中求稳定,在创新机制中求发展,强化公益性职能,构建新型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适应我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需求。

二、改革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具体内容

改革和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农技需求为目标,坚持“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人员配备上“少养人、买服务”和大力发展多元化农技服务组织等原则,努力创新农技推广体制和机制,切实增加全社会对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投入,确保人员经费和推广专项工作经费同步列入财政预算,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社会化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一)合理界定职能,科学设置机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主要承担农业(含林业、渔业、水利,下同)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动植物病虫害及灾情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的监管与配套服务;农业、渔业和森林、水资源管理;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民的公共培训教育等公益性职能。各地应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设置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可以按乡镇设立综合性农技推广机构,也可以按经济区域、流域和产业布局设立区域性的专业农技推广机构。农村经营管理原则上列入乡镇政府职能,也可以在乡镇综合性农技推广机构设专职人员。畜牧兽医的机构设置按《*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畜牧兽医体系改革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通知》(浙政发〔*〕31号)执行。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设置由各县(市、区)政府决定,上级有关部门一律不得干预。

(二)核定聘用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各地要按照精简、效能的要求,认真核定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所需的人员。具体由各县(市、区)参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聘用人员配备参考意见》(见附件),结合当地产业特点、承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核定。基层农技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制,一般两年一聘。根据当地实际,可以采取核定人员及相应的经费,鼓励“少聘人、买服务”的办法。聘用期内的工资福利和养老、医疗保险等待遇,由各县(市、区)参照当地同类人员标准制定。

依照“公开、公正、公平”和“择优录用”的原则,从现在编人员中优先聘用农技人员。从现在编乡镇农技人员中聘用的,一般应具有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助师级以上职称,具备聘用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及业务能力;从其他人员中聘用的,必须是农技类大专以上的毕业生并具有相应的业务能力。聘用办法由当地县(市、区)人事部门会同农口各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各地所需的乡镇环保、土地、劳动及安全生产等监管人员也可以按以上办法,优先从需要分流的原在编乡镇农技人员中选聘,具体由各县(市、区)政府根据需要决定。

对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分流到企业去的人员,要衔接好养老、医疗保险关系。对自谋职业的人员,要参照当地同类人员的政策,给予一次性的合理经济补偿。

(三)建立健全管理和考核制度。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的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县(市、区)政府要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明确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职责、任务和要求。基层聘用单位要将考核指标量化、细化,并把农民群众对农技人员的评价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按照工作业绩考核,形成长效的管理制度,确保基层农技人员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农技推广工作。要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继续聘用。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管理和考核工作的指导。

(四)切实保障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经费落实。各县(市、区)要根据当地农技推广工作的需要,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和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而同步增长。要切实改变以往经费主要用于“养人”的状况,一方面,必须按核定的人员,切块保证人员经费,并鼓励“少聘人,买服务”;另一方面,要保证有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农技推广工作。改革后,省财政对29个欠发达县和海岛县适当增加经费补助,并连同原有的补助经费全部纳入省对市县财政转移支付基数,由各地统筹用于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工作经费。

(五)切实解决原在编的乡镇农技人员的社会保险待遇问题。实行“老人老办法”,切实解决好乡镇农技人员的社会保险待遇问题。年12月31日在编在职人员,凡未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的,按照当地有关规定,参加养老、医疗保险。各地可以制定补缴的办法,所需一次性补缴的费用,除个人按规定补缴外,其余费用由当地县(市、区)财政承担。省财政根据各地经济状况和财力情况,确定不同的标准给予补助。

三、大力扶持和发展社会化的农技推广组织

大力发展社会化农技推广服务组织,是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方向,也是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内容。

(一)鼓励和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农技推广服务。各级政府要大力扶持并鼓励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分流的人员领办民营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和经营服务实体,在一定的过渡期内,财政安排的补助可以予以保留。鼓励和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供销社、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和其他中介服务机构兴办基层农技推广组织,开展各类农技推广服务活动,加快形成多形式、多元化、多渠道的农技推广格局。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科技力量强的优势,与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立定点联系制度,为普及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供科技支持。各级政府和农口各部门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将上述组织和相关农技人员纳入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范围,统筹规划建设,切实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指导和扶持,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调动他们从事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的积极性。

(二)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一种创新方式。各地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努力为科技特派员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四、切实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领导

农技推广体系篇2

 

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1.1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基础设施不足,推广手段效果不明显,技术装备也较为落后,同时,很多推广人员的住房政策、保险等并不完善,无法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延缓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速度。

 

1.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经费不足

 

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主要存在着经费不足的情况,对体系的建设造成了一定阻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各级政府的中短期推广项目经费,由于各级政府的推广事业预算经费始终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因此对推广机构往往采用全额拨款、自收自支以及差额拨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项目经费发放,再加上目前乡(镇)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的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只能在缺乏制度保障的情况下勉强运转。

 

据了解,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一般在农业总产值的0.6%〜1.0%,而中国不足0.2%。推广人员人均所占经费十分有限,对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在改革过程中,为了减少负担,甚至将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经费减少或取消,导致很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不得不采取自收自支的方式,这种情况的发生使其推广体系处于瘫痪状态。

 

1.3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存在着整体素质较低,很多人员观念老旧、不思进取、知识体系落后,未能充分认识到当前农业发展趋势,不了解农业技术新成果,推广工作无法与农业技术的发展速度相适应。一些青年人才更愿意选择大城市就业,而不是在小乡镇与农民群众探讨农业技术,同时,现阶段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是农村老人、妇女等,劳动力知识水平较低,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这也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产生了一定阻碍。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对策2.1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应根据党和国家相关方针政策,把握最佳契机,逐步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将法律体制贯穿于各级政府,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提供法律保障,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对现有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借鉴西方先进经验理论,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明确各部门权责,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各环节工作的高效性。

 

2.2加大农业技术推广投入力度

 

农业技术推广投入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经济基础。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惠民工程,其资金来源十分有限,政府拨款也仅能保障前期运转,而不能保证技术推广的长期运行。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并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事业投入机制,积累更多的后续资金。政府投入力度应结合《农业技术推广法》中的相关要求,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安排资金支出结构,调整推广政策,并加强自身的廉政建设和监督机制,严禁出现公款私用、截留推广费用的情况发生。同时,当地政府也应加强本地特色经济的发展,增加经济来源,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添加经济保障。

 

2.3建设高素质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服务对象是农民,在推广过程中更多的倾听农民的意愿和需求,讲解时需要耐心、细致,保证每位农民都能够对所推广的农业技术有详细的了解,树立全新的服务观念,并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协调能力,培养自身积极进取的优秀品质,更好的为农民进行服务。农业技术的研发人员也应及时了解市场动态,掌握市场需求,积极引进前沿农业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研发技能。同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也应米取按需设岗、竞争机制、优胜劣沃等方式进彳了人员优化,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推广队伍法律意识,维护部门与农民双方利益。

 

     2.4培育新型业态,提升综合效益

 坚持城郊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定位,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特色农业基地和特色农庄。一是生态观光型,既从事特色农业生产经营,又兼具生态观光、休闲娱乐、餐饮服务等“农家乐”功能。二是规模种养型,以企业、大户为经营主体,采用先进技术,发展规模化高效种养业。三是合作组织带动型,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带农户、建基地、拓市场,推动产业发展。现代田园经济与传统农耕经济相比,综合效益明显提升。一是经济效益更高。发展规模经营,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得到应用推广,农业综合开发效益明显。二是生态效益更好。发展苗木花卉、蔬菜园艺等产业,特别是一些荒山、荒坡建成果园、桑园、林场等,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三是社会效益更大。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经营与千变万化的市场对接,而且促进了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

2.5坚持市场导向,优化发展路径

 一是走特色化之路。坚持因地制宜,重点围绕苗木花卉、特种养殖、蔬菜园艺等产业,突出休闲旅游功能、乡土文化内涵等。二是走规模化之路。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实现种植、养殖、加工、休闲、体验等多种功能集成,引导同行业或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集中布局、集群化发展。三是走产业化之路。发展基地连工厂、连超市、连酒店等加工型、代销型、直销型农业,围绕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包装、加工、销售等环节,延长产业链,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比较效益。

3结论

 

农技推广体系篇3

【关键词】农技推广 体系建设 现代农业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既是农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又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和组织保证,更是实现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

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由县和乡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构成。建立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乡级农业技术服务站和乡级农业技术区域站,成立村级农业技术服务室。明确了县农林局是全县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主管部门,乡镇农技推广站和服务站为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村级农业科技服务室在乡镇农技推广站或服务站指导下开展工作。

近几年来,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取得长足进展,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

管理体制改革不深入。乡镇机构改革使农业服务改变了由过去的条块管理、单一服务为统一管理、综合服务。乡镇机构改革,虽然提高了乡镇工作效率,强化了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减轻了财政负担和农民负担,然而却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乡镇农技推广的承上启下功能被淡化、弱化。没有人愿搞、想搞,同时也没有精力去搞农技推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无人问津。

队伍素质建设不足。一是在编不在岗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地方农技推广人员在编不在岗,被抽调到其他单位从事非本职工作。二是农技推广队伍缺乏活力。县级推广机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年龄偏大,后备力量不足。乡级农技推广人才匮乏,基本没有农技人员,可以说农业技术推广无人负责,有1人也是负责乡政府的行政工作。三是知识老化明显。因为编制问题,农业院校的毕业生不能充实到农技推广队伍中来,同时现有人员知识老化,技术陈旧,不能适应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政府财政保障不足。预算的事业经费不能足额到位,不能及时做到按需划拨推广经费,导致许多农技部门处于“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境地。乡镇级农技站经费不足,设施设备条件落后的情况尤为突出,服务手段较为落后,绝大多数乡镇农技人员仍靠“一张嘴、两条腿,一把尺子、一个本子”搞服务。基层农技人员待遇较低且无任何奖金、福利性收入。

农技推广服务对象文化程度不高。农技推广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农民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有着密切联系。由于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386199”部队(妇女、儿童和老人),文化水平差异大,接受新事务能力弱,导致了主推技术到位率不够,少数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力不强。

多元化推广机制不完善。一是相关的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缺乏政策、项目等方面的沟通,重复立项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农技推广部门与农业科研等单位缺乏有效的配合,相互联系少、合作少、形成推广与科研脱节。三是非政府农技推广机构如科研机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单位农技推广的潜力还未充分发挥。

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基层农技推广的公益性职能。加快落实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人员聘用制度、推广责任制度、工作考评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等。使乡级农技推广服务站真正发挥作用。此外,还要进一步强化基层农技推广的公益性职能。由于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因此农技推广更强调的是无偿公益,所以农技推广必须建立在政府支撑,以公益为主要职能。

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农技推广服务人才支撑。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推广队伍,建立人员淘汰和工作流动机制,实现农技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规范上岗资格条件,创新用人机制,建立农技人员培训长效机制

增加对农技推广的投入,强化农技推广物质保障。首先,尽快完成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投入。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达到“三有”标准(有独立的办公场所,有必须的试验示范基地、有必备的仪器设备),大幅度提升其公共服务能力。其次,确保工作经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缓解农技推广“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现实问题。最后,改善推广人员待遇。政府部门应尽快将乡镇农技人员工资、津贴和社会保障等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并确保得到足额、及时兑现,切实解决农技推广人员的后顾之忧,提高其社会地位。

农技推广体系篇4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4.3文献标识码:a

随着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对农业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动农村实现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中国农业技术上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1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早在1982年,国家就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列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建设项目,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健全了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中心,以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了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使农业技术推广为粮食产量连续迈上新台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了进一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2009年以来,国家实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技术推广机构也逐渐增加,普遍提升了技术员的能力,以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中心,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基础,社科技术示范户为辐射点的推广体系,对农业技术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并且建立了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的载体。是以农业发展为基础产业,所以着力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是发展农业的重点,通过灵活多样的推广方式,例如科技示范区、科技下乡活动等等,取得明显的成果,定期对农业技术实行咨询讲解与培训,刺激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比较完善,但是仍然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推广体系还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要求的是完整性,紧密衔接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与农业科技推广,但是由于整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其组成的部门主体是不连贯的,由此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统一性和联结机制。在基层没有能够建立健全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没能够把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到技术推广体系之中,客观上也存在着不连贯和不完整的问题。二是农业技术推广效率还需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客观上存在着政府主导的计划性和指导性的性质,并不能够做到及时跟进农业发展状况,存在着农业技术的供应与需求脱节的问题,往往农业技术的推广完成是任务性和目的性的,与农民、农业的实际发展需要还存在着不吻合的问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三是部分农民的科技意识仍然不强。部分农民对于科学性的技术知识意识淡薄,忽略了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大多数年轻的农业人口改变了自身的环境,选择非农业或他乡谋生,剩余部分的劳动力在文化科技素质方面不高,导致其对农业技术的推广缺乏应有的认识。

3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推动农业创新与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最主要的是要有一套实际可行的推广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有效的推广管理体制和多样的运行机制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迅速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科学性、完整性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发展现代农业的体系保障。

3.1强化农民农业知识以及科技教育的专业培训

农民是接受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所以有关农业技术的科技教育是提高农民技术应用能力的前提,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适应性,只有将农民对农业知识的接受能力进行提高,才可使其适应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更新速度,理解农业向产业化改变的经营要求,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中,应加入定期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的模块,培训内容包括农业的科技知识、教育知识等等。

3.2不断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变革和创新

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促进体系建设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整性,在现已实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基础上,把省、市级的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机构到推广体系之中,形成紧密衔接的有机整体,强化科技力量支撑。加大对村级农民技术员的政策待遇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发挥其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大对有科技推广能力和科技带动作用的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省市级示范社和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政策扶持力度,将其纳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走多元化体系建设这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队伍建设,实现体系的完整性。要将信息化服务纳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之中,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改变当前主要是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优化农业资产及综合方向发展。

3.3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

实现农业技术的供应与需求有机结合,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中积极组织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深入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农民群众之中,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了解涉农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的实际需求,实时关注农业的动态,并对其进行分析,合理合适合需地确定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开展农业技术进行推广活动,满足农民的需要。响应国家“以贡献求发展”的号召,促进农业技术的交流,将新型的科研成果及时注入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农业大学生产力;分析制约农业技术发展的因素,尽快提出解决措施同时进行实际运用,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现代农业。

4结束语

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探讨,对于农业的发展是起到促进作用的,农业技术推广是依据农业发展现状提出的解决办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提高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带动农业经济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决策。

参考文献:

[1]郭庆海.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论纲[J],农业经济,2001(03).

[2]黄天柱.中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J],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06).

农技推广体系篇5

[关键词]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1-0209-01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我国产业结构的适时调整,我国农业在不断向市场化发展,经过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来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以前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农业发展水平。为此安徽省南陵县为了保证农机化产业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农机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创建新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一、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具体内容

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是政府部门和农机部门为实现农机的推广,通过制定方针、目标,各项策划,控制以及最后推广的效果和评估改进方案等来协调控制组织活动而建立起来的体系。即管理者制定农机技术的推广方针和实现推广农机技术的一套方案,再通过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来实施这套方案的过程。

因为一切活动都是需要管理的,所以与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相对应的还有农机技术推广管理体系,它是针对农机技术推广的各项活动所建立起来的管理体系。它包括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实施活动的整个过程,具体的职责,所需要的资源,以及最终评估和改进所需的组织结构。

二、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1.行政部门对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一定的制约

我国在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上主要有行政部门和农机部门两个部门管理,在安徽省南陵县就有当地的镇村一级政府部门和农机局来管理,但是在管理过程中,两个部门的协调工作往往做不好,政府行政部门的控制力会强一些,会出现行政性文件冲突的情况,这样就会影响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2.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比较落后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且近几年来不断地对农业产业结构实行了调整,不再是以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农业合作社,其中就有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农业合作社,把大多数农民承包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以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管理的科学化,最终实现农民利益的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以往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就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

3.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素质不高,农机安全事故频发

安徽省南陵县地处半丘陵半圩区,农业规模化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条件艰苦,在某些乡镇地区拥有较高农机专业素养的技术人员不多并且容易流失,因此农民在遇到农机技术上的问题时,无法得到较好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另外,在一些丘陵地区的土地落差比较大,田块小,整合难度大,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农机技术的推广。

近年来,我国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实施惠农政策,如,“三下乡”活动,给农民带去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知识,购农机补贴政策等等使得农业不断地实现机械化生产,因此农业机械的保有量迅速增长,为农民创造了良好的收益。但是,在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机械操作上的复杂,操作技术水平不高以及近年来机械质量等问题,农机安全事故也在频发。

三、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1.加大行政部门对农机技术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

安徽省南陵县政府要积极响应国家扶持“三农”的号召,县农机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需要积极争取县政府行政部门对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大力支持,来促进本地区的农业生产。政府要积极地了解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动态,为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创造条件,为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加大资金以及人力资源上的投入力度,以及法律法规政策上的保障,从而保障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建立起适合当前农业发展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积极地改进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寻找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农机技术人员要依据市场来决定自身的服务观念,服务范围,通过已经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不断推广试验新的农机具,举办形势多样的技术培训,积极引导农机手了解和应用农机技术,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机技术体系的建设,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服务农业,为农民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益,促进地区农业的发展。

3.提高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农民使用机械的水平

各级政府以及各级农机部门应该积极配合,适时组织农机技术推广人员进行专业能力的培训和学习,积极引进新的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从而提高农机技术推广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采取激励奖惩机制来促进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自觉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更好的创建农机技术推广体系。

农机手应该在实用农业机械的时,主动了解使用说明,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操作使用,提高自己的驾驶操作技能,保护自身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4.在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上要注意推广模式的应用

首先,安徽省南陵县政府要在推广工作中起到支撑作用,建立示范区,农机大户等来示范带动农机技术的推广。其次,安徽省南陵县的农机企业带动的模式来推广,特别是奇瑞重工农机装备有限公司落户南陵县,其研发部门可以将成果就地转化应用到实践中,并且尽可能的为农机户提供资金设备,技术上的支持,从而形成研发、生产、推广、销售、服务的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促进了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最后,还可以利用合作社、协会等组织推广的模式来创建农机技术推广体系,这种模式可以自由的联合在一起,有利于协调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推广模式是农民容易接受的,非常欢迎的模式。

四、结语

建立健全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安徽省南陵县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前提,也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各级农机部门要借助国家的惠及农民的政策,抓住机遇,积极创建农机技术推广体系,为我国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开创一个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赵明晶.关于创新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探讨[J].中国农机化.2006(04)

农技推广体系篇6

【关键词】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现状;改善

0.引言

农业生产作为我国的第一主导产业足以证明农技推广的重要性,并且农业生产要想提高产量,就必须要依靠科学的生产技术做铺垫,才能促进农业生产又好又快的发展。并且近年来,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问题严重威胁到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特别是对于乡镇等基层地区而言。由于乡镇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所以各项科学技术和机械设备的应用都不到位,因此必须要详细的掌握基本的农技知识和生产措施,才能确保农业生产能够可持续的发展。并且科学专业的农技推广可以有效地预防病虫害,并加速优良品种的种植培育,从而有效地提高产量和质量。因此必须要加强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才能为进一步提高乡镇地区的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1.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

目前我国乡镇地区的农技推广基本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现状,但是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且与其他城市相比处于相对滞后的发展状态。因此,必须要在乡镇地区多成立农技推广机构,并积极做好实践指导工作,才能将农技推广落实到实际应用中。根据数据调查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国五个系统共有基层农技推广机构12.6万个,其中县级2.4万个,县以下10.2万个,其中区域性推广机构3817个,且与2005相比呈现缓慢的增长趋势[1]。因此我们说乡镇农技推广基本处于相对缓慢的发展现状。并且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视,并逐渐采取了相关政策方面的帮助,从而使得乡镇地区农技推广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相对稳定。此外农技推广的范围和种类也在不断的扩大,且逐渐将农技推广人员分散到全国各地,从而有效地增加了乡镇地区的农技推广人数。

1.2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2.1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大多数乡镇地区对农技推广的认识依然有许多不全面地地方,例如:对农技推广的宣传、学习、及法律等方面的认识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从而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的长远发展。甚至有的人片面的认为农技推广只是单方面的向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从而忽视了农技推广体系的完整性,并且大大降低了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和农民的接受能力。因此不全面、不系统、不健全的认识严重制约了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顺利实施。

1.2.2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农技推广相关事项主要由政府管理,并向以下各个省市县级单位下达命令和相关指示。并且农业部门只进行业务指导和技术指导,从而造成政府部门与农业部门的管理内容出现矛盾冲突。目前管理体制总体呈现的趋势大致为农业部门管事不管人,从而导致农技推广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达不到标准要求。而乡镇政府部门管人不管事,从而导致许多实践性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因此这种管理体制会造成农技推广工作严重脱节[2]。并且无论是管事还是管人,只有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推广力度。

1.2.3经费不足、农业推广队伍建设滞后

经费是支撑乡镇农技推广的重要动力资源,一旦资金出现短缺就会导致推广体系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得不到保障。并且农技推广是面向大众的,所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设施建设必须齐全,包括办公房和办公电话等配套设施必须齐全,才能保证农技推广能够真正的面向大众。据调查,目前乡镇地区大多数农技推广机构用于采集样本的照相机和课题研究的投影仪等设备少之又少,从而导致工作水平相对落后。此外农业部门并没有按照各个乡镇地区的面积及地理因素配置相应的农技推广人员,从而导致农技推广人员的数量与土地面积不成比例,迫使各个地区的农技推广出现年龄和技术断档甚至是不同步等问题。

2.改善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对策

2.1强化农技推广公益定位

由于农技推广是国家发起的一项大型的工艺推广政策,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帮助乡镇地区的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上病虫害及种植业、畜牧业的各项农业生产方面的技术性问题,从而起到提高产量和质量的作用。因此我们说农技推广是一项服务于民的惠民项目,所以必须要把农技推广的公益定位深入人心,才能加强广大人民群众正确的认识农技推广的作用。因此必须要严格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并按照“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要求,重新对农技推广的结构和计划进行调节,便于提高乡镇农技推广对农民的吸引力[3]。

2.2扩大农技推广领域

目前我国农技推广主要集中在农民的生产上,并没有融入到农民的生活中,从而无法真正的让农民认识和了解农技推广。因此必须要扩大农技推广的范围,并逐渐向农民的生活领域扩展,例如:扩展到经济、法律、管理等层面,从而有效地丰富农民的生活,并提高农技推广更好地为农民提供致富道路。

2.3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农技推广人员必须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才能有效地发挥农技推广力度。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鼓励大学毕业生就加入到农技推广的队伍中,并通过采取相应的鼓励政策吸引大学生加入。此外还要定期组织农技推广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从而有效地提高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成立相关培训机构加大培训力度,从而实现农技人员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大多数乡镇地区的农技推广在长期坚持下,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技术应用到农技推广中,从而有效地为农技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并且农业生产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对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必须要加强农技推广体系的覆盖面和推广力度,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基层地区的农业水平。总的来说,只有提高对农技推广的重视程度并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推广制度和推广措施,才能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科]

【参考文献】

[1]杨芳.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种业导刊,2011(09).

农技推广体系篇7

一、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意义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就是农业,所以提升我国农业发展水平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关键内容。其中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我国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要求之一,它能够为农业生产创新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技术体系的成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有利保障。同时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先进农业技术向农业生产成果的转化。由此可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能够在更好满足农业科技成果发展需要的同时,实现我国农业的标准化、科学化发展。

二、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涉及较多部门,这使得具体农业技术推广出现了人事分离的问题,某一具体工作或者事项很少有专门的负责人。这种情况下的农技推广部门和人员经常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部门间的有效协作更是无从谈起,进而导致了农技推广工作的无序和无效问题。以上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二)职能错位

在当前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很多推广人员对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具体职能还没有有效地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技术职能的发挥,存在农业技术职能和实际农业发展需求不匹配的问题。这种情况下不仅会产生不必要的技术浪费,很多资源也被大量消耗。同时由于农业技术职能的不恰当应用,真正需要农业技术支撑的农业生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这也是我国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的重要原因。

(三)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不适应实际情况

农业生产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近年来不断出台,同时在农业技术的作用下一些技术理念和体系得到不断建立。但是在实际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很多工作人员仍然怀有传统农业发展思想,产生了虽然具有强大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理论,但在实际落实中却收效甚微。其中较为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应用不够灵活,相应的机制无法同实践工作进行有效对应,即使将相应机制和实践工作对应起来,也存在机制运行不畅的问题。

三、强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

第一,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之一就是基层农业推广机构,所以相关部门应当不断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地方政府应当及时引导机构中问题的解决,并将科学的管理措施有效贯穿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日常运行中,尽可能提升机构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二)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责任部门应当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进而保证农业科学发展和农业创新。部门管理人员应当建立一套切实有效的基层推广管理体系和运行制度,在日常管理中应当对先进地区或是先进企业的管理方式进行科学借鉴,通过不断改革分析和解决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在推广体系的管理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进而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系的标准化、系统化发展。当前很多省市建立的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系中设置了专门的网站,并根据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的规定,将相关的信息上传至网站,进而方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业查阅。第三,对农业技术推广方式进行创新。近年来我国将农业推广体系的建设和改革工作作为农业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服务型农业生产成为重中之重,在体制机构的不断创新改革中,农业科技推广管理机制获得了完善。在具体部门的责任方面,地方政府还需明确乡县农业部门的指导责任和管理责任。乡县农业部门应当对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和方法得到了创新,并强化绩效管理和考评考核的力度。同时地方政府还应当建立健全农民、乡镇政府、农业部门的三方考核制度,通过岗位管理的实施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现规范化管理,进而为推广人员职责的有效履行提供保证,最终实现建立公益性职能主导的构建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强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需要专业技术队伍的支撑,因此责任部门应当为推广工作建立起抑制强有力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第一,责任部门应当对农技推广人员招聘环节进行强化,重点吸纳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同时责任单位还应当开展针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并且要求经验丰富的农技专家进行授课。培训内容方面应当包括专业农技知识和推广能力,让经过培训的农技人员不仅能够具备最新、最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和能力,还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和农业实现有效地沟通交流,进而保证农业技术能够顺利的应用于实际农业生产。

四、结语

农技推广体系篇8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51232181

新形势下,科学技术对农业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为我国农业方面的成就而感到骄傲的同时,要认识到我国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上的不足,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创新。

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大致建立成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是农业技术推广站,它向全体农民推广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农业技术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日益完善,对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套体系使我国的粮食总产量达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解决了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的温饱问题,对促进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经难以适应并解决这些问题。

1.1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

我国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在政府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很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并且投入的大部分经费被用来作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工资,对农业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的投入就很少了。因此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被严重阻碍,很多农业技术推广站因为缺乏经费而没有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农业推广机构没有必要的经费来购置基础设施、推广设备,推广人员没有良好的福利待遇,难以激发工作热情。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没有基础的设施设备,没有充满干劲的推广人员,农业技术推广就难以取得进步。经费的投入不足,使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缺乏活力。

1.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适应市场经济

20世纪50年代处于计划经济的我国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政府是经济的主体,农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并且收入很低,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可以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当时农业的稳定发展,经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今天我们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作为经济的主体,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有了很大的自。对农业技术的采用关乎自身利益,因此农民在农业技术的选择与学习上有了更大的动力和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却不允许农民对农业技术进行自由选择,而是被动的接受政府所推广的农业技术,这难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

2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设想

2.1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投入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遇到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对农业技术推广投入的经费不足,使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而难以开展。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资金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除了用来提高推广人员的工资待遇之外,还要用于农业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对有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农业技术推广站要给予资金上的大力支持。此外,政府还可以引入民间、私人投资来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2.2对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改革

在当前市场经济为主,宏观调控为辅的大环境下,政府要对自己的职能与角色有更新的认识,转换观念。改变以往农民被动接受农业技术推广的情况,让农民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有自、参与权和决策权。由以往的直接向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推广转向农民与政府合作、共同商议,让农民自主选择自己需要的农业技术,完成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在所需要推广的农业技术的选择上,也不要好高骛远,而是要根据我国农业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接受程度,向农民推广先进而又实用的农业技术。

2.3提高农民科技致富的意识和能力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广大农民的理解与支持。我国的农民因为文化素质偏低,因此在农业技术的学习方面思想保守,并不相信现代的农业技术可以致富而是迷信老一辈的耕作经验。政府应该做好宣传工作,争取让农民在思想意识上认同农业科技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帮助农民致富。还要增强农民采用先进农业技术的本领,我们除了继续做好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之外,还要做好对农民在农业技术的学习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文化水平、接受能力等,因材施教进行并耐心的教导,让农民完全掌握所推广的农业技术。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自建立以来对我国的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体系的弊端日益突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与改革,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的推动我国农业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华平.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问题思考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7(17).

[2]裴建红.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

农技推广体系篇9

1宝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宝山区共有种植业方面的农技推广机构6个,其中区级1个、镇级5个(镇各专业站合并称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见表1)。截至2013年12月,宝山区共有农技推广人员65名,其中区级33名、镇级32名,与前10年相比,技术人员数量减少了31人。全区农技推广人员中,本科学历有28人、占总人数43.1%,大专学历有18人、占27.7%,中专学历有9人、占13.8%;高级职称有21人、占32.3%,中级职称有22人、占33.8%,初级职称有19人、占29.2%(见表2)。由此可见,从区到镇,高学历、高职称人数比例下降,初级学历职称人员比例上升趋势明显。

2宝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2.1推广理念与现实不相适应

宝山区的农技推广是以推广普及农业技术为核心,主要目标是提高农业的产量和农产品的质量,推广方法基本是“技术示范+行政干预”,虽然也开展一些培训,但很不规范。而农业发达国家通常把农技推广称为“农业推广”,是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核心,推广人员通过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来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加速农村发展;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参与推广,通过示范、培训、交流、研讨,引导和帮助农民提高科技素质,提高农民种田水平;推广人员的基本职责是走访和培训农民,着重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产生的实际问题与困难。

2.2技术推广力量严重削弱

国务院国办〔1999〕79号文件明确规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是国家在基层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但调查发现,宝山区乡镇农技站无法将大量的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及时普及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究其原因:

(1)乡镇农业“四站”划归乡镇政府管理,造成政事不分。

(2)农技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基本待遇普遍较低,工作积极性不高。

(3)农技人员与农民脱节,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停留在区级,技术难以传授到农民手中。(4)有一定数量的在编人员根本不在农技推广的岗位上工作,农技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如大多数乡镇农技人员被乡镇领导干部牵着鼻子走,随意被抽调去干其他工作,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存在在岗不在位的现象。

2.3年龄、知识老化,整体业务素质下降

宝山区各镇农业技术人员年龄基本在50-60岁,他们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但在产业结构调整后,因知识更新较慢,存在知识老化、整体业务素质下降的现象。同时,因受诸多因素限制,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的时间少,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更少,再加上自2000年以来,各镇农业系统基本没有招收新的农业院校大专以上毕业生,人员老化、知识更新慢,严重影响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发展。

3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3.1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重要性的认识

若没有积极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就没有农业的稳定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不能因为推进城镇化建设后,农业的经济效益低、占比小,而放弃或削弱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

3.2增加投入,稳定农业技术人员队伍

为稳定农业技术人员队伍,除要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待遇、增加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资金外,还需各级政府继续坚持《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及相关政策法规不动摇,提供政策保障。

3.3强化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主要内容包括:

(1)加大对现有农技人员的培训力度,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内容的技术培训和继续再教育活动,不断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逐步提高业务素质和水平,以适应本市(区)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2)建立农技推广带头人培养制度,采取外出考察、委托农业院校培养等方式,加速培养一批中青年高级农技人才,充实到区、镇农业技术部门中,使其成为业务条线的农技推广带头人,让其承担宝山区重大农技推广项目。

3.4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装备水平

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农技推广条件,加快建设农业预警体系、检验监测中心,完善服务手段,提高预测预报、检测能力和农产品安全生产水平,并对承担公益性职能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支持。

3.5科学合理设置机构,增强推广活力

按照便于管理、集中力量、利于发展的原则,建议由区级农技推广机构派出成立镇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由区农业技术部门统一管理和调配。同时,健全村级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每个村从农业合作社中选择确定1-2名农业技术员,逐步建立和规范村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

3.6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保障体系建设

农技推广体系篇10

一、完善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要想构件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就要摒弃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体系,在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够高空中楼阁,必须要利用相应的措施对原有的技术进行不断的完善。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变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增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活力,与现代的农业发展体系相适应,达到大型农业技术的需要,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选就是体制上,我国现在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很多的,大约在18万左右,这些机构中农民技术人员就达到了进千万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大约有100万人,从整体上来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覆盖的面比较广,也为现阶段农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农业技术的推广方式和国家的需要是不适应的,与国家的资金投入也是不匹配的。也就是说国家投资的资金是越来越多,希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能够不断的完善,从技术上来看,也能够得到提升,但是无论是从哪一个方面来说,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并没有达到国家资金投入的要求,在资金的投入上不断的增加。从成效上来看,并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也就导致了机构多、工作人员多、资金的需求大的情况在,因此需要对这一现象不断的改变,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业发展需要,对农业服务的多元化也是极为有利的。

其次就是要增强农民对农技的认识,在用人的机制上不断的进行变革,在农业的发展中,不仅仅要重视多元化农业技术的推广,还要重视农民的接受程度,在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农民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如果农民对多元化农业推广技术的接受程度比较差,就会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效果下降,因此要不断的加强农机的推广工作,在农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的认识。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班的形式加强农民技能的培训,针对培训的效果,制定科学的农机推广策略,尤其是在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上,要本着持证长岗的理念进行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

最后就是要在基层单位进行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乡镇的农机技术推广站要有计划的、按照地域情况将农技推广站合并到一起,这样在领导制度、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和业务培训上就可以将归属问题严格的区分,将职责明细化。在这样的制度体系下,才能够将人才留下,尤其是核心的骨干人才,本着公平的原则,使一些年轻的同志能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得到充分的认可。

二、将科技渗透到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

要将科研机构和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促进农技推广人员履行职责,有利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农业科研单位和教育机构成为农技推广核心力量具有必然性。从农业科研单位和教育机构的科技实力上看,农业科研单位和教育机构成为农技推广核心力量具有充分性。

建立健全农业科研单位和教育机构发挥作用的保障机制,通过体制创新、项目带动、技能培训、信息化建设、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和选派、引导科研人员到农技推广第一线锻炼,考察农技推广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机制,为发挥专业人才的优势作用创造条件。

三、让涉农组织在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发挥作用

在发挥农业科研单位和教育机构的作用的同时,还应发挥涉农机关、涉农企业、涉农团体等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作用,可以形成涉农组织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格局。

(一)要明确涉农组织的地位

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涉农组织在农业技术推广中起着纽带桥梁作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把农民和企业连接在一起,搭建农业发展平台,在农业发展现代化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促进涉农组织健康发展

为涉农组织营造生存空间和发展氛围,通过政策优惠,鼓励涉农组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进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活动;通过立法形式保护涉农组织的合法权益,使涉农组织在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中有法律保障;做好统筹和协调工作,促进涉农组织和科研单位、教育机构、现有农业推广机构的合作,壮大涉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