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培训总结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06:31

电厂培训总结报告篇1

关键词:核电厂;运行经验;应用

1概述

确定适用于本电厂的经验教训并通过各种手段传达给每个员工;电厂员工在各类生产管理活动中应用运行经验。文章介绍了秦山第三核电厂在应用运行经验方面的要求与实践,并提出改进措施。

2运行经验的应用

有效应用运行经验的必要条件是确保运行经验的有效传达。不仅仅包括对信息的分发,还包括可确保信息对于最终使用者的有用性、可理解性和可查性的方法。这包括传达各种内、外部运行经验信息。运行经验的应用指的是个人和组织获取运行经验教训并将这些经验教训用于工作活动中。

有效的应用运行经验,必须将运行经验用于各项生产活动中,主要帮助电厂持续改进:电厂构筑物、系统和设备、程序、组织、人员绩效、决策过程。

2.1工前会讨论运行经验

核行业规范的工前会有许多种方法,但其步骤中都毫无例外的要求将审查回顾有关的运行经验作为其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具体的说,在工前会需要使用运行经验,既包括工作组成员互相讨论和交流以往从事该类工作所获取的经验,也需要使用本工作任务所对应或相关的Jit(及时经验反馈)及相关的SoeR中“事件预防”章节等。通过各种形式使得所要执行的工作任务的有关运行经验能被工作组全体成员获悉,如可能,这些运行经验也可被用于优化工作方案等。

2.2工作执行及问题诊断中运用运行经验

在工作过程中,对于工前会上确定的关键步骤应使用所讨论的相关运行经验。在问题诊断或进行原因分析时,通过搜寻相关运行经验,提供更广阔的思路,主动回顾和应用有关运行经验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2.3培训

在初始培训、复训以及大修前培训中融入电厂内、外部运行经验,在案例分析、模拟机练习和复训及防人因失误培训的课程中,也适当增加运行经验信息及场景,为电站人员提供更有效、实际的培训。

2.4统计与趋势分析

对一段时间内一组事件的某一特性进行统计,找出该特性的变化趋势,并进一步分析造成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提出纠正措施。通过趋势分析发现不良趋势、共性问题,低水平事件和未遂事件所反映的管理问题并对事件根本原因分析和纠正行动的有效性进行监督。电厂主要利用编码分析法进行事件趋势分析,即选取部分wano编码对某一时间段内的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良趋势和共性问题,识别重复发生的事件。也采用经验分析法进行趋势分析,凭借专业人员的经验,判断出某特定时间范围内一类问题有异常趋势,并对此进行分析评价。

2.5设计变更中参考运行经验

设计新电厂时使用其它电站的运行经验。根据运行经验(如发生了事件),实施变更。在电站进行设计变更时,应积极获取电站及其它电站进行类似设计变更时的相关运行经验信息,并在变更方案的设计和变更实施中有效利用。特别对重大的专项设计变更或第一次实施的变更,尤其需要获取和利用电站内外部的相关运行经验,以尽量避免不可预知问题的发生。变更时参考运行经验,如技术评估、定期安全评审等。特别是电站多台机组都做某一变更时,后面的机组变更时参考前面实施的变更的运行经验。变更完成后,总结变更中在技术方案准备、设备采购、现场施工以及变更文件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为以后的变更提供经验信息的输入。

2.6大修经验反馈

审查大修计划时,确定哪些大修活动可以利用先前电站内、外部的运行经验,利用这些信息确定大修前专项培训的部分内容。

大修前,对标记为大修属性的纠正行动进行审查,确保纠正行动均落实到了大修项目中。大修时,利用经验反馈数据库中的大修事件、每次大修的事件总结报告、大修经验反馈快报以及大修专题报告等经验反馈材料及时获取并有效利用相关的运行经验信息。大修后,及时总结大修经验,并将大修良好实践和大修改进建议录入经验反馈数据库进行后续处理跟踪和记录。通过对大修经验信息的利用,不断提升大修质量和效率。

2.7其它

对曾经发生的重大人因事件进行筛选,制成“不忘前事”警示牌。警示牌包括了事件简介、图片和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防人因失误的工具等。对于容易造成停堆停机事件或对核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会定期制作成警示牌。通过经验反馈分析,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识别重复事件,并分析事件为什么重发,是上一次分析的原因不对,还是纠正行动尚未落实,或者是制定的纠正行动不足以避免事件的重发,并根据分析评价的结果重新制定新的纠正行动。开展专项经验反馈,如对核岛重要的日常运行期间甚至停堆期间都难以打开和接近的设备进行专题经验反馈工作,搜找到相关的运行经验信息,并经过整理和归类分析后,编制技术报告,用于优化电厂的预防性维修和设备管理策略。

3主要不足

应用运行经验也应得以持续改进,根据行业的高标准导则与文章叙述到的电厂实践,提出以下可重点改进的方面并给出改进建议。运用运行经验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工前会中讨论相关的运行经验信息,为确保相关人员会前能提前获取和消化相关的运行经验信息,提高工前会的质量,一个很好的实践就是在有工作包的工作中放入经过筛选后的工作相关的运行经验信息。根据几次同行评估的结果,部分工作包中未放入相关的运行经验或者许多有价值的运行经验信息被遗漏掉了,很少放入与本工作相关的Jit的运行经验信息,根据与相关人员的访谈结果,除了与相关工作负责人个人的知识经验的因素有关外,存在着在经验反馈数据库中查找相关的运行经验信息不那么方便的因素,相关运行经验信息越方便获取,工作一线对查找和利用运行经验就会越主动,经验反馈的效果也会更好。

改进建议:

根据电厂运行经验应用实践,针对存在的不足,追求持续改进,提出如下改进建议:优化获取运行经验信息的便利性以提升一线工作中对运行经验信息利用的有效性。在状态报告管理系统中增加状态报告经验反馈应用模块,以便通过一定的流程,将每个有反馈利用价值的状态报告提炼成一份适合工前会学习利用的经验反馈材料,并便于与相关工作包对应。对大修事件可以增加更具特色化的大修编码,便于大修工作中查找相关的运行经验信息。进一步在班组技术人员中推广对状态报告关键字的使用和管理。考虑将所有的运行经验信息集成到主页一个专门的地方,集成化的信息存储,将提升经验反馈效果。尝试建立不同专业领域的运行经验信息组。根据电厂实际,将行业Jit客户化,根据专业分类后分发到相关处室,各处室采取措施开展学习,并逐步加强在工前会或工作包中对Jit的学习与反馈。

参考文献

[1]trendingofLowleveleventsandnearmissestoenhancesafetyperformanceinnuclearpowerplants,iaea-teCDoC-1477.

电厂培训总结报告篇2

第一条为加强核事故医学应急管理工作,减少和控制核事故的辐射危害,保障核电厂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根据《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可能或者已经引起放射性物质释放,造成重大辐射后果和人员健康影响的核电厂核事故的医学应急管理工作。

第三条国家对核事故医学应急工作实行国家、地方二级管理。

第四条核事故医学应急工作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贯彻执行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方针。

第五条核事故医学应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核事故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充分利用现有的放射卫生防护机构和卫生医疗单位的技术力量和设备,平时做好医学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核事故时组织实施医学应急救援。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六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成立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核事故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

(二)指导地方核事故应急医疗救援工作;

(三)负责向国家核事故应急机构提出核事故时的卫生防护与医学应急救援建议;

(四)组织审查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方案,检查医学应急响应准备情况;

(五)负责国际间的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的组织工作;

(六)负责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的信息。

第七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设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卫生部核应急办)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宣传贯彻国家核事故应急工作方针政策;

(二)在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下做好医学应急准备工作,指导、督促、检查、落实各项医学应急救援措施;

(三)组织医学应急人员的专业培训,督促检查有关单位的应急卫生防护与医疗救援训练和演习;

(四)负责医学应急救援时的组织工作及其后果的卫生学评价等。

第八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专家咨询组和顾问组,聘请有关专家(兼职)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一)提供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技术建议与咨询;

(二)协助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做好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方案的评审工作;

(三)指导并参与核事故应急放射卫生防护与医疗救援专业技术培训工作;

(四)参与核事故后的卫生学评价工作。

第九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设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中心,其主要职责是:

(一)开展核事故应急卫生防护与医疗救援方法、技术的研究,在卫生部核应急办的领导下做好部级医学应急救援的准备和响应工作;

(二)负责实施各级医学应急机构技术骨干培训和演习;

(三)负责起草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方案;

(四)负责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储存和交流,建立相关数据库;

(五)参与放射事故受照人员的医学处理和长期医学观察,指导抗放射性药物的贮存与使用;

(六)参加制定核事故时保护公众的剂量干预水平和导出干预水平导则,协助核设施所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实施核事故卫生防护措施;

(七)指导和必要时参与核事故现场的放射性污染监测;

(八)负责日常的值班工作,通讯联络,资料接收、传递;事故时的医学应急救援情况通报,总结报告的起草,并能随时转为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的指挥中心。

第十条核电厂所在地的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的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执行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工作的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制定地方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并报卫生部核应急办备案;

(三)组织、协调和指挥辖区内各核事故医学应急单位做好核事故现场受照人员的救护和医学处置的准备与救援工作;

(四)根据核电厂周围人口的密度,建立核电厂周围30至50公里范围内的放射性背景资料、人口分布、居民健康情况、饮食和生活习惯、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技术力量的分布以及气象、交通、通讯能力的资料数据库;

(五)开展核电厂运行后周围公众的放射卫生评价,定期对生活饮用水、食物以及主要居民点近地面空气等进行监测和评价;

(六)定期向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中心提供有关调查、监测和评价资料;发现问题随时报告;

(七)开展对核事故可能波及地区的基层卫生医疗单位有关人员的放射卫生防护技术培训,对核电厂周围居民进行有关放射卫生防护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

(八)完成卫生部核应急办交办的其它任务。

第十一条核电厂运营单位按国家规定编制的核事故应急计划应包括详细的场内医学应急方案,并在提请国务院有关部门审评的同时报卫生部备案。

第十二条中国人民总后勤部卫生部、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所属的有关专业机构,为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的技术后援单位。

第十三条全国各级、各类卫生医疗单位必要时都有承担核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工作的义务。

第十四条抗放射性药物由国家医药管理局根据地方核事故医学应急准备工作的需要负责组织生产和供应工作。

第三章应急准备和响应

第十五条核电厂运营单位在进行核电厂选址和设计工作时,应当进行放射性本底、周围公众健康情况的调查和卫生学评价,并将调查、评价结果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指定的其它部门。

第十六条各级核事故医学应急计划应当相互衔接、协调一致,其主要内容是:

(一)目的、基本任务;

(二)应急响应组织、职责、程序;

(三)烟羽应急计划区和食人应急计划区的范围;

(四)干预水平和导出干预水平;

(五)医学应急准备和响应的详细方案;

(六)医学应急准备所必须的设施、设备、器材和其它物资;

(七)核事故医学应急组织之间相互配合、支援的事项及措施。

第十七条各级核事故医学应急组织,根据各自的职责,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力量组建应急专业组,做好应急响应准备。

第十八条参加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定期参加核事故医学应急演习。

第十九条各级核事故医学应急组织在接到发生核事故的通知时,应立即按规定的响应程序进行工作。

第二十条各级核事故医学应急组织,应与卫生部核应急办和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中心建立约定的通讯联络方式。

通讯联络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可靠的通讯手段,确保专用线路在事故期间绝对畅通无阻;

(二)各通讯联络点、联络人、替补人应定期进行通讯演习和检查,以保证事故时的通讯联络畅通;

(三)用于核事故医学应急工作的设施、设备和通讯联络系统、辐射监测系统以及防护器械等应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第二十一条核事故医学应急状态分下列四级:

(一)应急待命出现可能导致危及核电厂安全的某些特定情况或者外部事件。核电厂内医学应急组织和人员进入戒备状态;人员到位,设备、仪器等应急物资准备就绪。

(二)厂房应急事故后果仅限于核电厂的局部区域,核电厂场内医学应急人员按照场内核事故医学应急计划的要求采取医学应急响应行动,并通知场外有关核事故医学应急响应组织。

(三)场区应急事故后果蔓延至整个场区,场区内的人员采取核事故医学应急响应行动,通知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厂外核事故医学应急响应组织可能采取核事故医学应急响应行动。

(四)场外应急事故后果超越场区边界,实施场内和场外核事故医学应急计划。

第二十二条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核事故医学应急组织根据核事故发生、.发展的情况适时选用隐蔽、服用稳定性碘制剂、控制食物和饮用水源等防护措施。

控制通道、撤离、避迁等防护措施的实施由省级人民政府统一组织。

第二十三条核事故医学应急响应的报告办法按照《条例》规定的程序执行。

第二十四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核事故医学应急响应的有关情况告知当地公众,告知的方式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

第二十五条进入核事故现场的核事故应急响应人员必须服用稳定性碘制剂、佩戴个人剂量监测仪、穿着防护服装,尽可能地避免过量的照射。

第二十六条在核事故处于应急待命、厂房应急、场区应急时,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组织应根据核电厂或地方政府的要求决定是否赶赴现场协助工作。

在核事故处于场外应急状态时,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组织应在国务院的统一指挥下派出人员赴现场指导核事故医学应急响应行动,必要时直接派出救援力量参加医学应急救援工作。

第二十七条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的有关信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

第二十八条场外核事故医学应急状态的终止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场外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的情况决定。

第二十九条各级核事故医学应急组织应做好核事故医学应急状态终止后受污染地区居民的健康监护工作。并对受过量照射的人员进行医学随访观察,根据病情确定观察时间。

第三十条核事故医学应急状态终止后,核电厂运营单位应向地方核事故医学应急组织、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组织提交详细的事故报告。

地方核事故医学应急组织应及时向国家核事故医学应急组织提交场外核事故应急工作的总结报告。

第四章培训和演习

第三十一条卫生部核应急办负责制定各级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培训计划,编制统一的培训教材,并负责组织实施。

第三十二条地方核事故医学应急组织应根据卫生部核应急办制定的医学应急救援培训计划制定当地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三十三条核电厂运营单位应当对职工进行核安全、辐射防护和核事故医学应急知识的专门教育。

第三十四条各级核事故医学应急组织应在国家和地方应急组织宣传教育大纲的指导下,结合医疗、卫生的专业特点,开展对核电厂附近的居民进行核安全、辐射防护和核事故医学应急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教育工作。

电厂培训总结报告篇3

设备部负责全厂设备的管理工作,一方面设备种类多、故障数量大;另一方面设备改造更新速度也很快,对人员的岗位技能要求极高,给设备管理员工的培训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传统培训模式下,设备部的培训工作出现过以下问题:没有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过去设备部的培训制度不完善,存在重形式、轻考核的问题,缺乏健全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无法针对培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及提出改进。员工培训缺乏长期性、系统性的规划,培训效果不佳。对员工的培训大多出于短期收益的考虑,存在“头疼治头,脚疼治脚”的问题,只有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才组织开展一些临时性培训。同时,在培训前没有对培训需求进行认真分析,致使培训内容与现场实际出现的问题脱节,针对性不强。培训方法单一。一方面,在实施培训过程中培训方式主要以效率较低的课堂教学、知识传授为主,对学习特点和生产实际情况考虑不足,基本都是以“传,帮,带”的师徒模式,忽视了运用多样化的培训手段。另一方面,传统培训模式经常采取聘请专业老师授课。但在培训实践中发现,专业老师虽然在理论方面研究深入,但由于他们没有参与过现场实际生产,对生产环节不能准确把握,员工参加培训后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不够。

二、培训模式创新实践

从2012年度开始,设备部在总结以往培训工作的经验基础之上,本着“全员同参与,培训全覆盖”的原则,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实操培训中心为依托,整合培训资源,注重培训实效,全面推进培训工作向全员能力培训模式转变,使托电公司设备部的培训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

1.制定全员技能培训计划,建立厂

内实操模块取证机制从一期机组投产之初,托电公司就已经开展了技能鉴定取证工作。设备部现有8人取得技能鉴定高级技师资格,38人取得技师资格,107人取得高级工资格。2012年初,设备部按照公司统一部署,同时根据自身特点,在以往开展技能鉴定取证的基础上,分专业制订了全员厂内实操模块取证计划,通过全员参加技能鉴定考试(外审)与厂内实操模块取证考试(内审)相结合的方式,使设备管理人员的理论、技能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2012~2014年度设备部6个专业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共设计了圆顶阀检修、发变组保护校验等21个厂内实操模块,涵盖设备管理的各个专业。设备部的每名员工都需要参加厂内实操考试,但员工可根据自身专业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块来进行学习。模块取证按照先培训、后考试的方式,每个模块配置1~3名导师,对模块取证学员进行培训。与技能鉴定考试不同的是,厂内实操模块考试将培训、考试的重点放在了实际操作上,以解决设备管理检修实际问题为目的,让每一名员工都实际动手进行操作、练习,极大改善了设备管理人员动口多、动手少的情况。通过实际动手进行操作让学员对设备结构、故障性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加强了设备管理人员处理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2.建立高素质的内部培训团队

内部培训师是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资源之一,他们实地经历公司的各个生产环节,对企业及员工的生产生活情况非常了解;同时,培训师和受训者同属同一工作环境,培训师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感受来向受训者讲解,会使他们更容易接受。设备部以“以点带面”的总体思路,首先,由各专业选拔出技术骨干,通过送他们到厂家培训学习先进技术、到外厂参加大修全过程管理学习、参加内训师授课技巧培训,加强对部分骨干员工的技能培训;然后,再让他们担任日常专业培训以及厂内实操模块导师,进一步检验和提高他们的授课水平。这种滚动促进的方式,不仅让这些技术骨干的技能水平逐步提升,同时也为大家树立了榜样,有利于形成“追、学、赶、超”的学习氛围。现在,设备部已建立起一支以高级技师以及专业班组长、高级点检员等技术骨干为核心的内部培训团队,为部门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3.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

在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设备部保留以往效果较好的培训形式,又增添多样的培训形式。生产现场培训与课堂培训相结合。针对设备出现的异常、障碍情况,将培训场所挪到了生产现场,结合设备运行状态,来进行实地讲解、分析,有助于学员对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以及在运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加深认识,同时还能让大家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方式有更多的了解。选派各类优秀的技术尖子进行培训。伴随着公司各台机组脱硝改造等重点工程的有序进行,设备部有计划地分派选拔技术尖子到相关企业进行培训学习,待其归来后再把自身所学到的知识对广大员工进行再次传递,产生一种良性循环,以促进员工共同提高。

4.赛训结合,沙场练兵

广泛开展各类形式的竞赛、比武,以赛检验培训效果,以赛提升培训水平。2012~2014年,设备部共开展各类技术比武、竞赛十余次,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设备部还积极选派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到大唐国际、集团公司等各级单位参加竞赛及学习,让他们与兄弟单位的技术尖子进行充分交流学习。

5.建立专业培训中心

很多培训内容需要利用现场设备进行培训,对设备安全、人员安全都会造成威胁;另一方面,生产现场条件有限,粉尘、噪音环境也不利于培训的正常开展。2012年度,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设备部正式建立起了员工培训中心。培训中心配备了各类专业工器具及钳工操作台、电动机检修等十余个项目的培训设施,同时还安装了天车,可以进行设备吊装操作。在不进行培训的时候,也可利用培训中心完成各类检修工作,更大限度地提高了培训中心的利用效率。

6.加强新员工培训

设备部在新员工培训课程设计上,除了常规安全教育外,还增加了职业卫生健康、现场风险防控、优秀青年经验介绍等内容,注重对新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

7.管理考核严密、加强培训效果评估

在培训工作中,设备部建立健全了培训管理制度,严肃管理考核,实行培训签到制度,以保证培训效果。同时,还加强培训效果评估,部门针对不同类型的培训设计了专门的培训效果评估报告,在培训结束后由培训师和受训者进行填写,定期进行总结报告。这样,每次培训后有学员填写培训效果评估报告,便于培训讲师发现问题、提高授课水平,同时也为管理人员对培训讲师进行奖惩提供依据。

8.培训与岗位变更建立联系

电厂培训总结报告篇4

灾难不分时间,残酷无情。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技能,增强中小学生应对灾害情景下的应急处置突发事件的本事、在遇到火险时逃生、自救本事,学校需要进行全校性的消防应急演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消防演习个人工作总结报告精选,希望你喜欢。

消防演习个人工作总结报告精选1为加强蒲草社区各企事业单位的消防意识,提高防火、灭火、火灾自救的本事,我社区于5月13日午时在大元沙发厂厂区内组织了辖区范围内10家单位进行了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应急疏散演习。经过此次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消防急疏散演习,掌握火灾中逃生的方法及自救互救的技能,增强了应急疏散的经验和本事。现将此次活动小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准备

社区于5月10召开了全体干部会议,部署了对辖区各单位的消防安全检查任务,并与5月12日进行了检查,针对检查中各单位存在的问题,要求各单位于5月13日午时集中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和培训;同时要求每个单位由负责人带队,至少派3人以上的单位消防员携带灭火器到指定地点演练。

二、现场讲解、具体操作

5月13日午时两点半先由治保主任江忠良讲解此次消防演练的相关资料,后由原新疆消防支队的复员退伍军人钟国辉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宣讲消防安全知识,防火、灭火、火场自救,逃生等,讲解消防器具的使用方法,讲得很生动、形象、具体,职工们表示容易理解、明白和理解。

消防演习个人工作总结报告精选2我部为提高全员消防意识,增强员工在紧急情景下的应变本事,自我防护本事,使每个员工掌握必须的消防知识。消除火灾隐患。学习有关消防知识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并掌握消防逃生技能及注意事项等。

检验项目部《火灾应急救援预案》的可行性,各救援组在紧急情景下的到位及时性以及在救援过程中如何确保救灾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我部以“消防月”为楔机,围绕“全民关注消防,生命安全至上”为主题。我部在__年11月9日“消防日”举行了防火演练。邀请了业主桂工、监理孟工观摩。防火演练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全体项目员工的安全意识有所提高,对消防安全常识有了进一步了解。对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本事有所提高,演练现场大多数员工能有效组织、迅速对火灾事故警报做出反应,大部分救援小组负责人能有效组织本组组员疏散、警戒和投入灭火行动中。对今后应对突发事件有必须的提高。

演练前我部组织了消防预案演练培训,使现场人员掌握必须的消防知识,增强员工在紧急情景下的应变本事,自我防护本事,学习了有关消防知识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并掌握消防逃生技能及注意事项等。项目部利用张贴标语的形式大力宣传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演练过程中,员工们的团队凝聚力得到了升华。应急领导小组的组织本事、指挥本事和应急应变本事也得到了锻炼。基本上到达了防火演练的目的。

二、不足之处

少数员工安全意识不够强,职责心不强,演练不够认真。个别救援组负责人对本组组员对本次演练的重要性宣传力度不够,表此刻行动缓慢、纪律松散、不够严肃。救护组的演练不够到位,灭火组的演练不够真实,整体演练效果不是太好。

三、后续工作安排

减少事故给公司带来的损失是每个员工义务和职责。公司员工和各级管理人员都必须密切配合处理突发事件,一旦接到处理突发事件的指令后,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景下要义不容辞的快速执行。不得以任何借口推托职责或拒绝执行。

这样我们的公司才是一个大家庭,一个有战斗力和执行力的团体。所以项目部在今后的工作和应急活动中对以上的不足之处加以改善,进一步加强应急工作的培训宣传工作。增强应急预案的可行性。确保各救援组在今后紧急情景下的到位及时性以及在救援过程中如何确保救灾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消防演习个人工作总结报告精选311月17日9:28开始,公司组织了#3主变火灾应急演习,演习情景如下:

一、演习机构及参加人员:

1、总指挥:___

2、导演组成员:

___:担任总导演,负责观察运行值长指挥处理事故

___:负责发出火灾报警信号,观察运行人员现场操作消防设备

___:负责观察消防队反应

___:观察现场其它抢险人员到位情景及行动

___,跟随总指挥,观察总指挥的指挥情景

3、参加演习人员:

抢险组:运行部检修值(6人),由薛少华担任值长

消防队(10人),由楚庆国负责指挥

抢修组:由设备部邓小明、金晏海领队,电气分部4人、黄埔公司

人10人参加。

保卫组:保安队6人参加,负责火灾区域警戒

试验组:易成公司5人

二、演习条件及目的

1、演习条件

火灾前的状态:#3机组运行,带负荷300mw。

火灾时的信号:火灾报警,#3主变差动、重瓦斯保护动作。

自动装置动作情景:

#3发电机出口开关跳闸;#3主变高压侧开关跳闸;厂用变低压侧6KV开关跳闸。

2、应急响应要求

1)3号主变、3号厂变做全自动喷水试验,全自动喷淋过程由南兴公司负责完成。

2)演习要求

____年11月17日9:25,#3机组带负荷运行,突然起火(南兴模拟一个火灾报警信号),空气管式探测器报警,运行值班人员接到报警信号。立即汇报当班值长。

值长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向运行部、设备部、维护承包商等单位领导发出抢险命令,公司及承包商义务消防队赶到现场和消防队员一齐灭火。

火灾扑灭后,运行部负责将#3主变隔离,抢修人员到场。

三、演习过程

1、将主变雨淋阀启动线路断开后,9:28,试验组在主变现场模拟一个主变感温元件动作信号,由于集控室报警音响声音太小,运行值班人员在9:29发现电脑中3#机主变火灾报警的信号。

导演告知运行值长:火灾报警,#3主变差动、重瓦斯保护动作。#3发电机出口开关跳闸;#3主变高压侧开关跳闸;厂用变低压侧6KV开关跳闸。监控画面显示#3主变冒烟,可是没有喷水。原因:雨淋阀电磁阀线路被技术组临时切断,所以没有自动喷淋。

运行值长立即派人去现场检查确认。

9:29,值长立即联系消防队,并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成员汇报。向中调汇报:三号机组由于主变故障停止运行。

9:30,演习总指挥接到报警,向公司领导汇报。向火场奔去。

9:31,运行值班员向值长汇报#3主变已经起火,但喷淋装置没有喷水,值长要求手动打开雨淋阀。

9:32,厂主变火警水喷雾系统开始喷水。总指挥到达现场。

9:32,消防队驾驶三辆消防车辆到达主厂房北面道路,并迅速接好消防水龙带,准备喷雾灭火工作。

9:35保安队到达火警现场,展开现场警戒

9:34接值长通知,运行人员到#3机6kv室:检查#3机6KV母线电源进线开关613在断开位置,检查#3机6KV母线备用电源进线开关063在闭合位置,把613开关拉至隔离位置,并报值长;

9:36消防队开始灭火。

9:36运行人员前往GiS完成隔离措施:将主变高压侧开关转到检修状态,拉开主变高压侧开关母线侧刀闸,合上主变高压侧地刀。切断#3主变开关汇控柜所有操作电源。

9:37接值长通知,运行人员到#3机6.5米:检查#3主变低压侧地刀803Co在闭合位置,并报值长。

9:38保安队员完成火场四周的警戒,开展人群疏散工作。

9:38设备组织12人抢修队伍到场。

9:40导演宣布火灾“扑灭”。

9:41,消防队停止灭火,运行人员关掉喷淋泵,停止喷水。

9:43,总指挥宣布演习结束。

四、演习点评

1、运行部值长、值班员对火灾及机组故障信息分析准确,指挥基本得当,行动迅速,能独立完成喷淋装置手动操作,灭火的同时,迅速完成了设备隔离,演习任务完成出色。

不足:对事故后厂用电切换和机组停机情景关注不够。

2、消防队行动迅速,能根据现场条件布置好消防车,迅速开始灭火行动。

可是对火灾现场的形式确定出现失误。

不足:

1)消防队到场后,队长没有担负起现场指挥任务,没有指导现场其它人员撤离或灭火。

2)变压器发生火灾,极有可能引发爆炸,一般情景下变压器主体的火灾只能靠自动喷淋装置来熄灭,消防车主要任务是扑灭周边火灾,避免火灾向周边蔓延,主厂房和#2主变作为最容易被火灾蔓延到的区域,消防队应重点关注,能够布置两台车在#2主变和主厂房附近。

3、其它参演人员行动基本迅速得当,可是也暴露一些问题:

1)指挥员到达现场后,没有及时了解现场情景,要求现场无关人员撤离,没有指挥各抢险、警戒小组的行动。

2)保安队负责警戒任务,可是没有及时清理火场附近人员,警戒线设置距离火场太近,警戒区域外仍存在被伤害危险。

3)设备抢修人员虽然能及时到场,可是贸然进入火场中心区域,存在被伤害的危险。

4、演习暴露的其它问题

1)喷淋过程中,发现部分喷头堵塞,演习后设备部综合分部组织了清理。

2)集控室火灾报警声音太小。设备部综合分部计划近期改造。

消防演习个人工作总结报告精选4为了进一步提高酒店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熟悉掌握报警、接警、查警、出警程序和方法,会使用手提式灭火器扑救初期火灾,会疏散客人和贵重物资。根据计划安排,20__年7月11日15:00分再次组织了保安部和酒店全员的一次全店预警消防演习。在酒店领导高度重视下和各部门的进取参与下,演习到达了预期的目,但也存在了很多不足之处。

具体情景如下:

一、主要特点及做法:

a、演习准备充分。为搞好演习,保安部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行动方案,并对方案反复修改最终由保安部明经理审定,各部门根据演习方案中的具体分工,组织消防技能知识培训,准备了演习中所需的器材、工具、资料,并制定了相关的行动指挥程序,为演习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B、演习得到了酒店领导层高度重视,为组织好此次演习,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强调了演习的重要性,要求各部门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方案执行,从而使此次演习圆满完成。

C、演习程序正规,秩序井然,效果良好。演习从15:00分开始,15:40分结束。整个演习从报警、接警、查警、出动、灭火战斗展开,应急疏散,酒店全体员工舒疏散集合,善后工作到讲评,层次分明有序。义务消防员技能动作规范迅速;灭火指挥程序清楚;各环节的请示报告、下达命令、语言表达简短准确。接警后各部门能及时分派任务,各部门之间协同密切,采取相应的行动,广大员工也充分发挥了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

二、存在不足:

经过这次演习,也暴露了许多不足之处。

a、查警速度慢,通知查警位置不准确。

B、部分员工不严肃,在疏散时动作不够迅速,紧张,未能经过形体动作、面部表情、语言来体现疏散要领和现场的紧张气氛。

C、个别部门和员工在没有启动疏散应急广播前已经开始疏散和分派任务,部分员工不懂得引导客人疏散。

D、各部门到达疏散地点后不能及时清点本部门人员并向人事部汇报。

三、改善措施:

a、保安部将制定酒店全员消防培训计划,对前期培训不到位和员工掌握程度不够的进行二次培训。组织开展新入职员工和各部门各岗位消防知识培训。

B、加强员工对酒店整个火灾应急疏散预案的培训,进一步提高酒店在一旦发生火情时各部门协同配合本事。同时组织每个员工进行一次灭火器实际操作训练,保证每个员工实地操作一次。

C、加强保安部消防中心值班员消防设备操作和接警、处警程序的培训。

经过此次演习保安部将进一步完善酒店消防应急预案,努力提高酒店员工消防安全素质,增强酒店整体自防自救本事,从而为酒店宾客、员工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消防演习个人工作总结报告精选5为了进取响应国家消防安全宣传日活动,根据学校消防安全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演练工作,根据保卫处“119”消防安全活动日演练方案,组织学校各职能部门校义务消防队、管理员、电工、生宿员、食堂及服务部承包商和宿管会学生参加本次消防演练。学校聘请福清消防大队蔡警官来校开展演练示范。

20__年11月16日午时第三节课,演练一共历时1小时,参加人员全体师生共300人左右。演练紧张、有序进行,并取得圆满成功。经过此次消防演练,不仅仅增强了全体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同时还掌握了一般灭火器材的操作使用步骤及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本事,确保师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

一、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这次消防演练活动,安排周密,从演练策划、前期准备、组织实施到正式演练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学校的领导都给予了很大的关心、支持和帮忙。林为銮校长作为学校第一职责人和演练领导小组组长,对这次演练工作高度重视,认真审定演练,确定演练目的、原则和规模,还亲自对演练工作进行部署,亲临演练现场进行指挥。

二、进取参与,演练效果呈现良好

广大师生大家一齐学习消防基本知识,了解常用的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体会了如何正确的使用灭火器消防演练紧张有序,安全保证工作到位,演练到达预期效果,最终获得了圆满成功。

三、经过演练,活动到达预期目的

经过消防演练,师生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自救的本事得到加强。

1、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有所增强,对消防安全常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掌握了一般灭火器材的操作使用步骤及方法,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本事。

3、演练过程中,参与人员都能遵守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团队凝聚力得到了升华。

我们将经常性地开展训练或演练工作,以提高我校师生的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确保学校安全、和谐、健康、有序的发展。

电厂培训总结报告篇5

xxx厂党委严格落实《集团党委关于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建设年”和“基层党建制度落实年”(以下简称“两个年”)活动的工作方案》,扎实开展党建基础工作,把“两个年”活动列入党委工作重点任务,对照清单调研整改,结合发电厂工作实际,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开展情况

1.深入学习精神,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工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xx厂全体党员干部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党章要求,继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等理论书籍,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党员干部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截止10月份,厂党委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0次,学习内容41条,效果明显。全厂党员干部通过本钢日报、“学习强国”、干部在线学习、新媒体在线学习平台等媒介自主学习不断提升党员队伍的党性意识。

2.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建设年”和“基层党建制度落实年”活动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结合发电厂实际,贯彻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建设年”和“基层党建制度落实年”活动工作,紧密结合发电厂生产经营开展党组织活动,下发了《北营发电厂党委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建设年”和“基层党建制度落实年”活动工作方案》、《北营发电厂党委关于划分“党员责任区”、设立“党员先锋岗”工作方案》和《北营发电厂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的实施方案》,并加强“共产党员之家”阵地建设,继续深化“讲奉献、比业绩、创一流”党员建功立业主题活动,设立“党员示范岗”,划分“党员责任区”,组建“党员先锋队”,充分发挥党员在企业各条战线深化改革、生产经营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3.加强化宣传引领,推动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围绕发电生产经营任务,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和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系列活动。各支部积极上报宣传稿件,截止10月,《发电期刊》发稿300余篇,“北营发电”微信公众平台出稿27篇,制作宣传短视频11个、向本钢日报投稿80余篇,及时宣传发电厂在疫情防控、对标管理、持续改善、安全生产、作风服务中的新实践、新经验、新成效,并深入挖掘和选树各类先进典型模范人物。深入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着重加强和改进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党委把握正确舆论宣传导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思想动态调研,了解掌握党员干部、职工群众所思所想,各支部每月上报职工思想动态报告,党委对职工队伍意识形态进行研判,以行之有效的形势教育和舆情引导凝聚力量,提升整体战斗力和向心力。

4.加大党建责任制考核,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和履责意识。认真贯彻执行党内法规制度,推进企业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扎实开展。突出抓好《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学习宣传贯彻,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等党内政策法规,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执行责任制度规定(试行)》,党员领导干部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支部书记要贯彻落实上级党委关于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部署,其他干部也要履行好党建工作的“一岗双责”。严格按照北营发电厂有关干部考核方面的实施办法对在职中层干部进行考核和管理。按照《北营发电厂中层领导干部考评方案》、《发电厂党建责任制考核方案》,厂党群工作室时刻督导中层干部各项工作和各支部党建工作的落实情况,并将督导结果纳入到考核之中,很大程度上调动的广大中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考核的透明度,使考核工作更加合理、公平、公正。

5.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筑牢拒腐防变之墙。切实增强全体党员党风廉政责任意识,加强廉洁自律教育。党委与支部、党支部与全体党员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全体党员严守党的各项纪律,将党委的决策部署和党风廉政建设安排落到实处,与岗位职责一起落实。认真贯彻执行《准则》《条例》,强化自我约束,对配偶、子女加强教育管理,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监督,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8月份组织今年子女升学的干部职工签订不举办升学宴承诺书,每月开展政治性警示教育活动。并完善了廉政档案和廉洁谈话等制度,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二、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1.存在问题:

1.培训方面还不够扎实。培训形式不够丰富,课堂讲解的内容不生动形象,调动参训人员积极性不够。对培训后续效果跟踪不够,培训内容不能入脑入心,对实际工作促动不大。

2.党支部“三会一课”不够规范、形式不够创新。各党支部党课形式单一,缺乏互动交流,没有有效发挥网络媒体、“学习强国”平台作用。存在照本宣科,没有采取视频、ppt等形式讲党课,内容枯燥,学习成效不够。

3.“党员过政治生日”不够扎实。通过抽查,还有个别党员记不清入党时间。

4.谈心谈话工作开展不规范。各支部虽然建立了谈心谈话记录本,但谈话形式还不够规范,公司未制定谈心谈话制定。

5.个别支部党建基础归资料存放不够全面。

二、整改措施:

1.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通过组织集中培训、座谈研讨、体会交流、现场见学,强化对基层支部书记党章党规、党的基本理论、党建工作业务的培训,增强课堂趣味性、互动性,利用微视频、微动漫等形式进行授课。

2.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领导带头,把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同部署同推进。抓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开展好民主评议党员和主题党日教育。抓好党员教育培训,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工作制度体系化,抓好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和述职评议考核制度。扎实推进阵地建设规范化,抓好基本设施、统一标识、党务公开栏等建设。

3.下发《xx厂关于“党员过政治生日”活动教育党员牢记入党时间的通知》,通过加大抽查力度,现已整改完毕。

电厂培训总结报告篇6

许多行业研究报告也指出:几乎所有知名的消费品生产商已经在深度分销领域建立了强大的优势,例如宝洁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箭牌口香糖等。这些企业从一开始就非常注意对深度分销渠道进行投资,建立相对高效的执行体系。至今,在这些企业的生意计划中,依然把快速分销能力做为销售部最重要的能力指标。因此,本人认为,一个企业的销售部门最重要的绩效考核指标就是全国加权铺市率(wtD-weightedDistribution),具体来说就是销售部要具备快速地、大面积地将产品卖到各个商店的能力。这个能力比在店内争夺各种资源的能力更加重要。换句话说,就是“有分销就有销售”。

本人为众多消费品公司进行过深度分销系统的诊断。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本人发现了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总结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一些企业在深度分销方面进行改进。在这篇文章中,我会从如何管理经销商入手,谈谈以下几个问题:

-经销商管理第一要务

-覆盖计划和建立区域分销团队

-高效小店拜访模式

-深度分销的绩效考核

-深度分销团队建设

一.经销商管理第一要务

宝洁公司在中国刚刚开始其生意的时候,曾经将“经销商”的英文单词写成“Stockist”,其英文原意就是指“采购我们产品并且保有我们产品库存的经营者”。这个词甚至不是一个标准的英文单词,但却体现了宝洁公司当时的一个理念,就是“进我们货的单位就是经销商”。随后,宝洁公司将“经销商”的英文单词改写成“Distributor”,这就是现在行业通用的英文单词,它表达了看似简单却完全不同的另一个理念:“分销我们产品的单位才是经销商”。可惜,真正能把这个概念贯彻到日常工作中的经销商很少,厂方在这方面给予经销商的有效帮助也非常有限,致使我们很难在当地创造业务优势。

如果厂方的产品是需要深度分销到小型商店的产品,那么现在,厂方应该将经销商的分销能力做为管理的第一要务。在这方面,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经销商的选择

本着创建当地深度分销是第一重要任务的宗旨,就可以杜绝一些常见的错误看法,比如:资金实力强就是好的经销商、所谓“有网络”基础的经销商就是好的经销商等等。我认为,明白你到底想从经销商那里得到什么是最重要的。如果你非常重视长远的生意发展,那么对你来讲,愿意做深度分销业务的经销商才是好的经销商。厂方代表可以从以下一些评估方法中去衡量这个经销商创建深度分销的能力:

-这个经销商有没有固定的小店覆盖队伍?

-这个经销商有没有单独的小店配送库存(包括单独的小店宣传品和促销品的库存)?

-这个经销商现在经营的重要产品中,那些需要深度分销的产品,其

分销表现如何?

-经销商经理对待“又苦又累”的深度分销工作的态度如何?

-经销商经理是否同时重视“批发走量”和“分销走量”,哪怕后者的销售量比较小?

-经销商经理是否同时重视“大型商店”和“小店”的分销?

-这个经销商自己的生意计划有没有具体分为“批发”、“大店”、和“小店”计划?

毕竟,如果选择错合作伙伴,将会给以后艰苦的深度分销工作带来重重阻力。经销商都希望快速获利,但是厂方要清楚经销商获利的代价是为厂方创建当地的分销优势。这样,双方的生意才能长期健康的发展,而不是“昙花一现”。不少优秀的公司就是充分理解了分销的概念并加以贯彻,使得和他们的经销商一起成长为行业的领头羊。

2.经销商的数量

经销商的数量要基于厂方产品在市场上的发展阶段。如果厂方的主要产品规格在某重点区域市场上的加权分销率wtD小于50%,或者简单来说是在铺市率上处于劣势,就应该在这个重点区域引入相对较多的经销商,并为每一个经销商指定其覆盖区域。传统的所谓“省级”、“市级”等是不能满足建立区域分销优势的需求的。在建立了区域分销优势,甚至在小店中形成了一定的自主分销能力以后,才应该考虑减少经销商数量,提高运作效率。

为了解决短期销量和长期分销优势之间的矛盾,当然也可以采用二级分销商制度。即在某个大型经销商之下开发二级合作伙伴,这样就不会损失短期销售量。但是,实际上却有很多公司没有将日常深度覆盖的管理深入到二级客户中去,造成深度分销工作名存实亡。

二.覆盖计划和建立区域分销团队

到底要覆盖多少小店才能达到深度覆盖的目的?这个问题的答案直接决定了厂家在区域中的覆盖计划。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所谓的“雪崩效应”。一般来讲,当产品在某个区域的铺市率达到一定程度后,你会发现出现了自主分销现象,就是说很多商店开始自己采购该产品。所以说,并不需要我们对某个城市的所有小店都进行常规的覆盖拜访,我们的重点拜访对象将是那些位置好(不是大小问题,而是该店的位置问题)的小店。一般说来,这类小店可以占到总小店数量的20%~30%(这也是引起“雪崩效应”的参考值)。以下列出了某个厂家的实践结果:

新品铺市时的深度分销覆盖计划:

-商店数量:市内全部(约12000家);

-分销员数量:60名;

-临时人员数量:50名;

-人均日访问商店数:40家;

-访问频率:1周循环;

-新品铺市要求:80%商店必须有新品,80%商店有新品海报;

-新品卖入期限:2周内。

日常补货时的深度分销覆盖计划:

-商店数量:路口小店、报亭小店、商业区小店、住宅区代表小店等共2500家左右;

-分销员数量:10名;

-临时人员数量:无;

-人均日访问商店数:25家;

-访问频率:2周循环;

-日常补货要求:8个品种分销齐,补货为2周生意量要求;

-日常缺货情况:

定出了覆盖计划以后,就可以开始着手建立当地的覆盖团队了。我在这里只谈一点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团队领导权的问题。一般来讲,这些当地的分销员可以不是厂方的正式员工,但是他们必须归于厂方的当地销售代表的领导之下。这里的领导权是指绝对的领导权,也就是说厂方的当地经理将负责如下的工作:

-当地分销员招聘和入职培训

-当地分销员覆盖计划制定

-当地分销员销售价格

-当地分销员专用仓库管理

-当地分销员日常销售工作培训和技能发展

-当地分销员每月工作计划

-当地分销员每月考核

-当地分销员基本工资和奖金核定

-必要时当地分销员更换

要特别注意,当地分销员的人事档案等行政工作可以由经销商管理,这样可以降低双方的管理成本。但是,和业务有关的销售工作则必须由厂方人员管理。相应地,分销员基本工资和奖金可以由双方共同支付。这也体现了厂方对当地市场的投入。

三.高效小店拜访模式

当地分销员的日常工作就是两点:小店日常拜访和必要的报告填写。这里重点谈小店日常拜访模式。特别强调的是,小店拜访成功的要点并不在于销售人员有多么高的素质,而是在于重复率和高度统一的店内拜访流程。如果一个城市的销售主管能够做到全体分销员按照2周固定路线拜访既定的小店,且每一名分销员按照标准步骤对每一小店进行销售,则他的工作就达到了要求。我们发现,很多厂方销售经理对于每一家小店的销售结果要求过于繁杂,致使单店销售时间拉长,每日访问量下降,这并不符合深度分销的要求。我们建议一个简单的每日店内销售流程,如果经过培训,能够坚持下来并形成习惯,就会带来生意的结果:

销售步骤 -> 工作内容 -> 花费时间 -> 必要材料

1.进店前回顾拜访计划->复习要卖进什么规格或者要对什么规格进行补货->1分钟->拜访计划

2.向小店店主致意->进店,寒暄,了解最近生意情况->2分钟

3.销售产品->如果是新货:介绍产品和价格;如果是促销:介绍促销和价格;如果是补货:了解当前库存->2-3分钟->新品介绍手册/促销介绍手册/库存清单

4.订单和收款->如果货物同行,则填写订单并卸货。如果货不同行,则填写订单。两种情况下都以货到付款形式。->2分钟->空白订单和送货单

5.助销->整理货架,贴海报,整理价格标签,清洁本公司产品等->2分钟->宣传海报等

6.填写小店访问报告->填写小店当前规格,竞争信息->1分钟->每日访问报告

7.销售总结->感谢店主,必要时进行销售总结->1分钟

*注:争取每一家店控制在12分钟以内。这样一天拜访25家店,花费5小时。加上其它会议时间,路上时间,填写报告时间等,控制在8小时工作量。

四.深度分销的绩效考核

综上所述,深度分销做得彻底与否对于厂家的生意表现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区域分销团队的工作又主要以重复性的简单劳动为主。因此,分销工作的绩效考核也应该是分级进行的,即对于不同级别的人员,应该有不同的考核标准。我们发现,有不少厂家对于基层分销队伍的考核过于复杂,造成基层人员不能抓住销售重点,反而不利于展开日常工作。这里,我们建议一个分类的考核标准,仅供参考:

1.厂方对于当地销售经理的考核

实地拜访:上级销售经理定期到该城市进行小店抽样拜访,考察所到小店的店内分销规格数量达到公司要求的程度,同时考察店内陈设情况。

第三方报告:如果有条件,应该用市调公司提供的当地分销报告(wtD报告)来做为参考。从这些报告可以至少看出两点:现在的实际分销率,以及和过去相比的进步程度。

2.厂方当地销售经理对当地分销员的考核

这部分考核主要以操作指标为准,切忌以单纯销售量作为考核指标,具体说来可以有以下方法:

实地拜访:定期到该分销员的区域进行小店抽样拜访,考察所到小店的店内分销规格数量达到公司要求的程度,同时考察店内陈设情况。

报告数据整理:以文员总结的报告为基准,参考实地拜访抽样的记录,计算该分销员所属小店的规格数量达标率,拜访数量达标率,并参考当月该分销员的销售量。可以按照以下权重来分配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

-分销规格达标率:占总体重要程度的50%。

-商店拜访数量达标率:占总体重要程度的25%。

-销售指标达标率:占总体重要程度的25%。

以上两极人员的考核体系都把实地拜访的方法放在第一位。深度分销是比较艰苦而且单调的工作,不能只从报告中来考察一个地区的分销进展情况。我们特别鼓励高层经理经常下到基层亲自检查,这样才能保证各个地区将深度分销做为第一要务来抓,才能使厂方了解到一线最核心的销售情况。

五.深度分销团队建设

深度分销的团队建设以日常培训最为重要。前面谈到,日常培训是厂方在当地的销售经理最为主要的责任。我们建议厂方对于基层的分销员队伍做到“培训无处不在,培训无时不在”。我们反对对基层分销员进行难度较大的“理论培训”,提倡实用的简单销售培训。以下的各种培训方法必须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1.每月销售会议进行的培训内容

-新产品培训

-新促销培训

-销售心得分享

-案例分析

-基本销售沟通培训

-基础销售技能(如货架陈列方法培训,助销方法,了解竞争信息方法等)

2.每日例会培训内容

-销售报告讲评

-当日销售计划讲评

-过往销售经验分享

3.实地培训

这是最为重要的培训部分,只有实地培训才能真正带给分销员技能的增长。我们认为,每次和小店的分销代表一起工作,不止是对工作情况的检查,更是对于该分销员的培训和帮助。可惜,大部分厂家的销售经理不能做到定期地于分销员进行实地共同工作,从而丧失了宝贵的培训机会。更加重要的是,没有定期的实地培训就很难维持分销团队的稳定性,使本来就从事单调工作的分销员难以保持对工作的热情。我们建议一个良好的实地培训过程为:

-出发前回顾当日的销售目标,解答常见问题。确立本日培训主题。

-如有必要,销售主管针对某家店进行示范操作。并进行询问和示范总结。

-分销员自己操作时:进店前再次回顾销售目标。

-分销员自己操作时:进店后让分销员独立工作,并进行仔细观察。

-分销员自己操作时:离店后,针对销售结果,让分销员进行自我评估。之后销售主管进行针对本日主题的评估。

-当天培训结束时:销售主管进行全日回顾。

-当天工作结束后:销售主管写培训日志,第二天交给分销员并进行讲评。

电厂培训总结报告篇7

第一章项目总论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三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第五章工厂技术方案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第七章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章财务效益、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

第十一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章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总论章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参照下列内容编写。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企业或工程的全称,应和项目建议书所列的名称一致。

§1.1.2项目承办单位

承办单位系指负责项目筹建工作的单位(或称建设单位),应注明单位的全称和总负责人。

§1.1.3项目主管部门

注明项目所属的主管部门。或所属集团、公司的名称。中外合资项目应注明投资各方所属部门。集团或公司的名称、地址及法人代表的姓名、国籍。

§1.1.4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1.1.5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如由若干单位协作承担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应注明各单位的名称及其负责的工程名称、总负责单位和负责人。如与国外咨询机构合作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项目,则应将承担研究工作的中外各方的单位名称、法人代表以及所承担的工程、分工和协作关系等,分别说明。

§1.1.6研究工作依据

在可行性研究中作为依据的法规、文件、资料、要列出名称、来源、日期。并将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后,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这些法规、文件、资料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1)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建设要求所下达的指令性文件;对项目承办单位或可行性研究单位的请示报告的批复文件。

(2)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

(3)国家和拟建地区的工业建设政策、法令和法规。

(4)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

§1.1.7研究工作概况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简要说明项目在行业中的地位,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生产力布局要求;项目拟建的理由与重要性。

(2)项目发展及可行性研究工作概念。叙述项目的提出及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进展概况,其中包括技术方案的优选原则、厂址选择原则及成果、环境影响报告的撰写情况、涉外工作的准备及进展情况等等,要求逐一简要说明。

英文报告格式·会议报告格式·读书报告格式·工作报告的格式

§1.2可行性研究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生产规模、厂址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与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本节需将对有关章节的研究结论作简要叙述,并提出最终结论。

§1.2.1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1)市场需求量简要分析。

(2)计划销售量、销售方向。

(3)产品定价及销售收入预测。

(4)项目拟建规模(包括分期建设规模)。

(5)主要产品及副产品品种和产量。

§1.2.2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1)项目投产后需用的主要原料、燃料、主要辅助材料以及动力数量、规格、质量和来源。

(2)需用的主要工业产品和半成品的名称、规格、需用量及来源等。

(3)进口原料、工业品的名称、规格、年用量、来源及必要性。

§1.2.3厂址

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及必要性

水源及取水条件。

废水、废渣排放堆置条件。

§1.2.4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1)项目范围,即主要的生产设施、辅助设施、公用工程、生活设施内容。

(2)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技术。

(3)主要设备的来源,如需向国外引进,则简要说明引进的国别、技术特点、型号等。

§1.2.5环境保护

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主要治理设施及投资。

§1.2.6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工厂组织形式和劳动制度。

全厂总定员及各类人员需要量。

劳动力来源。

§1.2.7项目建设进度

§1.2.8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项目所需总投资额。分别说明项目所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包括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设期利息)、流动资金总额,并按人民币、外币分别列出。

(2)资金来源。贷款额、贷款利率、偿还条件。合资项目要分别列出中、外各方投资额、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

§1.2.9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1)项目总成本、单位成本。

(2)项目总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和其它收入。

(3)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盈亏平衡点等指标计算结果。

(4)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换汇(节汇)成本等指标计算结果。

§1.2.10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章中,可将研究报告各章节中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全貌有一个综合了解。

主要技术指标表根据项目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产规模、全年生产数、全厂总定员,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年用量及消耗定额、全厂综合能耗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全厂占地面积、全员劳动生产率,年总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年总产值、年利税总额、财务内部收益率,借款偿还期,经济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

§1.4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的发起过程、提出的理由、前期工作的发展过程、投资者的意向、投资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础。为此,需将项目的提出背景与发展概况作系统地叙述。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已经进行的工作情况及其成果、重要问题的决策和决策过程等情况。在叙述项目发展概况的同时,应能清楚地提示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和问题。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说明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分析项目是否符合这些宏观经济要求。

§2.1.2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1)写明项目发起单位或发起人的全称。如为中外合资项目,则要分别列出各方法人代表、注册国家、地址等详细情况。

(2)提出项目的理由及投资意向,如资源丰富、产品市场前景好、出口换汇、该类产品可取得的优惠政策、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等。

§2.2项目发展概况

项目发展开矿指项目在可行性研究前所进行的工作情况。如:调查研究、试制试验、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的撰写与审批过程、厂址初选工作以及筹办工作中的其他重要事项。

§2.2.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1、资源调查,包括原料、水资源、能源和二次能源的调查。

2、市场调查,包括全国性和地区性市场情况调查;出口产品国际市场供需趋势调查。

3、社会公用设施调查,包括运输条件、公用动力供应、生活福利设施等的调查。

4、拟建地区环境现状资料的调查,包括拟建地区各种主要污染源以及其排放状况,大气、水体、土壤等目前环境质量状况等。说明环境现状资料的取得途径、提供单位、以及当地环保管理部门的意见和要求,取得的环境现状资料及文件名称。

§2.2.2试验试制工作(项目)情况

已完成及正在进行的试验试制工作(项目)的名称、内容及试验结果。这些实验包括建筑材料的试验、拟采用的新工艺技术的试验。对采用的新工艺技术必须有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证明。

§2.2.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1)各个可供选择的建设地区及厂址位置的初勘、测量、比选等工作情况。

(2)初步选择意见和资料。

(3)遗留问题。

§2.2.4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提出及审批过程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提出及审批过程。

(2)项目建议书所附资料名称。

(3)审批文件文号及其要点。

§2.3投资的必要性

一般从企业本身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及项目对宏观经济、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两方面来说明投资的必要性。包括下面这些内容。

(1)企业获得的利润情况。

(2)企业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市场竞争力。

(3)扩大生产能力,改变产品结构。

(4)采用新工艺,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

(5)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优越条件和竞争力。

(6)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包括增加税收、提高就业率、提高科技水平等。

第三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之后才能解决,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的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阐述市场需求预测、价格分析,并确定建设规模。

§3.1市场调查

§3.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本产品的主要用途,可否有替代其他产品的用途,如果产品是工业基本原料,应分别说明本项目产品在主要使用行业的用途及单位消耗量。

产品经济寿命期论述。调查本产品目前处于经济寿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更新换代的可能时间。

§3.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1)本项目产品国内现有生产能力总量,现有生产能力开工率;主要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利用率。

(2)国内现有生活能力总量在本地区的分布数量与比例。

(3)本产品目前在建项目的生产能力及其在地区间的分布、数量与比例。

(4)已批拟开工建设项目的生产能力,预计投产年月。

在建设项目和已批待开工建设项目,目前虽然没有形成综合生产能力,但却是生产能力的组成部分。

§3.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1)全国或地区目前的产量总数。

(2)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产量变化情况。

(3)本产品国内保有量与国外有关国家保有量的分析比较,以了解国内保有量是多还是少,说明本产品市场需求满足程度。

(4)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进口量及进口来源,主要来自哪些国家或地区;占国内生产量或销售量的比例;进口产品的价格等。

(5)本产品一段时期以来的出口量及出口去向,占国内生产量的比例;主要向哪些国家或地区出口,出口产品的价格。

§3.1.4替代产品调查

(1)可替代本产品的产品性能、质量与本产品相比的优缺点。

(2)可替代产品的国内生产能力、产量;可作替代用途的比例;价格分析。

(3)可替代产品进口可能性及价格。

§3.1.5产品价格调查

(1)产品的定价管理办法,是由国家控制价格,还是由市场定价。

(2)产品销售价格,价格变动趋势,最高价格和最低价格出现的时间、原因。

§3.1.6国外市场调查

(1)产品国外的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

(2)国外主要生产厂的生产技术、生产能力、销售量。

(3)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及其变动趋势

(4)我国进口该种产品的主要进口国的生产能力及变化趋势。

§3.2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和空间商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项目产品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3.2.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应对下述各项与市场预测有关的因素加以说明:

(1)本产品的消耗对象。

(2)本产品的消费条件。消费条件因产品特点性能而异,如汽车的消费需要具备相应的道路交通条件;电视机、电冰箱的消费需要有电等等。预测某一种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时,应将哪些不具备消费条件的消费领域从消费对象总量中剔除掉。

(3)本产品更新周期的特点,说明本产品有效经济寿命的长短。

(4)可能出现的替代产品,即代用品。

(5)本产品使用中可能产生的新用途。产品所用途的出现,意味着扩大了本产品的消费领域,扩大了市场需求容量。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预测的本产品国内需求量及与现有生产能力的差距。

§3.2.2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1)替代进口分析。将本产品与目前进口产品从性能、重量、价格、配件、维修等方面进行比较,说明本产品的优势和有利条件。

(2)出口可行性分析。如果拟建项目的产品在质量和技术等方面,具备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的能力,则应考虑国外市场对本产品的需求。

分析国家对该种产品的出口有何限制条件或鼓励措施,该产品进口国的贸易政策,该产品出口流向,出口价格是否有利。

通过以上分析,预测本项目产品可能的替代进口量或出口量。

§3.2.3价格预测

进行产品价格预测,要考虑产品产量、质量、同类产品目前价格水平,还要分析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变化趋势,国家的物价政策变化、产品全社会供需变化等因素;产品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和可能性;为扩大市场需采用的价格策略等,综合以上因素,预测产品可能的销售价格。

对拟增加出口的产品或替代进口产品,还要参照国际市场价格及变化趋势定价,如产品外销,应附有有关方面承诺外销的意向书。

§3.3市场推销战略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不可能仍然依靠国家统购包销完成销售额。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适的销售战略,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推销战略进行相应研究。

§3.3.1推销方式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3.3.2推销措施

(1)销售和经销机构的建立。

(2)销售网点规划。

(3)广告及宣传计划。

(4)咨询服务和售后维修措施。

§3.3.3促销价格制度

促销价格制定可根据市场销售预测情况确定,一般用于产品投产初期,以较低价格、同等质量、优良的售后服务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投产初期产品以较低价格出售,会对销售收入产生影响,因此价格制定要合理,并应采取相应的成本控制措施。在一定时期后,可根据产品销售情况逐渐将产品价格提高到一定水平。

§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产品销售费用包括建立销售机构、销售网点、培训销售人员、产品广告宣传、咨询及售后维修服务费用,在可行性研究中,应根据制定的产品销售计划,分别估算产品销售费用。对某些产品,销售费用在成本中占很大比例的,不可忽略不计。

§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3.4.1产品方案

(1)列出产品名称。有多种产品时,应逐一列出主产品和主要副产品名称。

(2)产品规格标准。说明产品规格、标准选择依据。

§3.4.2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又叫设计生产能力,是指项目生产一定质量标准的产品的最大能力。一般用实物单位或标准实物单位来计量。

(1)建设总规模。说明主要产品年产量,主要副产品年产量,主要设备装置。

(2)主要生产车间的生产能力,生产线数量。

(3)说明项目经济规模,不同规模下项目效益与费用的比较分析,说明本项目确定的建设规模的合理性。

(4)如果项目采用分期建设方法,应说明项目总规模、分期建设规模并说明分期建设的起止时期、各期建设的主要内容。

§3.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根据确定的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及预测的产品价格,可以估算产品销售收入。

产品销售收入可以分别计算主要产品和副产品的年销售总收入,并计算销售收入和计算期内销售总收入,销售收入一般列表表示。

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根据前面部门中关于产品方案与建设规模的论证和建议,在这一部分中按建议的产品方案和规模来研究资源、原料、燃料、动力等的需求和供应的可靠性;并对可供选择的厂址作进一步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新厂址方案。

§4.1资源和原材料

§4.1.1资源评述

资源系指项目需要利用的自然资源,如矿藏、森林、生物、土壤、地面或地下水资源等。项目所需资源的来源、数量、运输方式、供应条件以及今后发展和开发趋势等,均是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项目在有效期间所需资源及其来源的可靠性,应作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并就下列内容进行说明分析:

(1)项目需用的资源名称、经全国储量委员会正式批准的储量、品位、成分、产地或供应点。

(2)资源品位、成分与需用要求的适应性。

(3)资源开采方式。要说明自行开采、计划供应、市场供应或合资开发等不同方式。

(4)本项目年最大需用量、资源的可能供应量及今后生产发展所需资源扩大供应的可能性。

(5)在已有资源不能满足拟建项目生产规模需求时,提出相应的措施,如增加进口(说明国别、资源品位),调整建设规模或分期建设等。

§4.1.2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1)原材料、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及供应。

按项目的生产要求,分别叙述所需的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的名称、品种、规格、成分、质量以及年需用量(包括年耗用量、储运损耗量),并分别撰写:

①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表。

②有害有毒、易燃易爆材料、物料需用量表。

③需进口的原材料表。

说明进口原材料的理由和一旦来源有变化时的应变措施,分析预测原材料国产化前景及分年度国产化的提高幅度。

对季节性生产的原料,如农、林、水产品等,需说明短期进货数量。

(2)燃料动力及其它公用设施的供应。燃料、动力及其它公用设施是指生产需用的煤、电、水、汽、气、油等,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需说明生产所需燃料、动力及公用设施的数量和需由项目自建的种类和规模以及可以利用的现有的燃料、动力数量。

①燃料品种的选择,应说明其依据,如执行国家能源政策、适应地区条件、满足生产特殊要求等。分别列出燃料需用量、来源、运输方式,进行燃料成分分析。

②电力最大需用负荷、供电来源及其稳定性、需要自建电力设施和投资估算。

③最大需水量、水源及其供应可能性。是否需增加供水设施。

④热源及供热要求。

⑤其它设施,如油、气、汽需用量、供应量及需要增加设施的情况。

(3)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费用估算。

将主要原材料、零配件和外购燃料动力分别计算费用,其它材料可合并估算。

§4.1.3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生产特定产品的某些原料因尚无生产实践经验;或使用指定的原料而尚无成熟的生产和工艺;或使用缘由的生产方法生产新产品还缺乏必要的生产数据等各种原因,需要对原料进行生产(中小型)试验,以确定技术参数和消耗指标,测定产品质量,取得主要设备选型的各项数据。在可行性研究中需说明:

(1)需要试验的原料名称、试验目的和要求。

(2)试验或试生产方法(试验室、中型或小型生产试验)。

§4.2建设地区的选择

选择建厂地区,除须符合行业布局、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外,还应考虑资源、区域地质、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四要素。其原则是:

自然条件适合与项目的特定生产需要和排放要求;合理地靠近原料和市场;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公共政策;运输条件优越;有可供利用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协作条件;土地使用有优惠条件,可不占或少占良田,地质条件符合要求。在作方案比选时,应着重论证所选地区在行业政策上的正确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4.2.1自然条件

(1)拟建厂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基本情况和区域地质、地震、防洪等历史数据。

(2)水源和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分析。包括地面水或地下水量和水质的分析、在枯水期的可能供应量及水质变化、地区今后水源开发和可利用水量增长情况。

(3)气象条件。收集分析地区气温、湿度、降水量、日照、风等资料,对需要增设防风沙、抗高温、改善光照等设施的地区,需进行费用估算。

§4.2.2基础设施

叙述拟建地区与项目直接有关的公用事业及基础设施的情况和可供利用的条件,从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中选取最有利的地区。

(1)供电、电源情况;近远期可能的供电量及电压;费用及计费方式;供电部门的要求。

(2)供水、水源情况;近远期可能的供水量及水质;费用及计算方式;供水部门的要求。

(3)运输。地区内各种运输线路的分布;站库码头的位置和地形;运输费用;运输能力及其发展规划等。

(4)排水。排水条件;容污水能力;当地环保部门对污水排放的要求等。

(5)电讯、供热、供气等公用设施及可利用的种类、容量、技术特征等。

(6)施工条件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的供应条件;施工劳动力来源;施工运输条件;施工用动力(水、电)来源等。

(7)市政建设及生活设施。包括当地的卫生、邮电、文化教育。

§4.2.3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指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水平及近远期发展规划、与本项目有关的现有企业、技术工人来源等在项目建成后所需社会协作的条件。

§4.2.4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项目选择建厂地区还应考虑其它特殊的要求。在选择下列地区建厂时应特别慎重,要取得有关部门和群众的认可。

(1)风景区、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

(2)水土保持禁垦区。

(3)矿山作业等爆破危险区。

(4)有放射污染或有害气体污染严重的地区及传染病、地方病流行或常发区。

(5)军事设防区。

(6)生活饮用水源的卫生防护地带。

(7)民族宗教风俗有特殊要求的地区。

§4.3厂址选择

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厂址的选择不一定要与建设地区的选择分开,往往是厂址选择与建厂地区的选择合并进行。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相互牵扯地交叉进行的。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如果需要,可以分别叙述。

选择厂址通常是随基本建设程序的各个工作阶段逐步深入的。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需提出厂址初选意见;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提出具体厂址的推荐建议;进图初步设计阶段时,对厂址的各种条件需作详细勘查和落实,最终确认厂址,标定四周界址。

§4.3.1厂址多方案比较

建设地区选定以后,就在这个地区内选择若干个可供建厂的地段,作具体分析比较,从中选取一个比较理想的厂址。并编写厂址选择报告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研究报告中仅需叙述选择要点和厂址的主要优缺点。有关选厂所需的调查资料、勘察和测量资料、取舍理由、论证等均应编写入选厂报告内。确定厂址,须作多方案比较,一般可按下列内容进行。

(1)地形、地貌、地质的比较。

①工厂输出、入交通线、供电、取水、排污等与外界产生直接关系的方位、地形。

②平整土地、防水、防洪、废渣堆置、四邻地物。

(2)占地土地情况的比较。比较占用耕地、林地、荒地、山坡等面积的比例,以尽可能少占耕地、林地为原则,作出占地用地情况的评价。

(3)拆迁情况的比较。包括原有地面建筑物需拆除的数量、原有居民需迁移的人数及拆迁安排等条件和难度的比较。

(4)各项费用的比较。由于各个可供选择地段条件不同,在费用上会产生较大差别,需作多方案比较。

①土地费用。如土地购置、拆迁、场地整治、青苗赔偿以及土方处理等费用比较。

②交通运输整治费。如需要建设或整治的运输线路,转运场站等费用比较。

③基础处理费。如不同工程地质需用不同地基和基础处理的费用比较。

④取水、防洪、排污设施所需费用比较。

⑤抗震所需费用比较。

⑥环境保护、生活设施等费用的比较。

§4.3.2厂址推荐方案

(1)绘制推荐厂址的位置图。在有等高线的地形图上标明厂址四周界址、厂址内生产区、生活区、厂外工程、取水点、排污点、堆场、运输线等位置及四邻居民点和主要生产企业的相互位置。说明对生产要求的适应性和合理性。

(2)叙述厂址地貌、地理、地形的优缺点和推荐理由。说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符合建厂要求的理由。

(3)环境条件的分析。

(4)占用土地种类分析:

①占用耕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②占用林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③利用荒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④利用山坡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⑤需要拆迁的面积和估计所需的费用;

⑥推荐厂址的主要技术经济数据。

第五章工厂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项目应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和工艺流程、重要设备及其相应的总平面布置、主要车间组成及建筑物结构型式等技术方案。并在此基础上,估算土建工程量和其它工程量。在这一部分中,除文字叙述外,还应将一些重要数据和指标列表说明,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示意图等。

§5.1项目组成

凡由本项目投资的厂内、外所有单项工程、配套工程包括生产设施、生产后勤、运输、生活福利设施等,均属项目组成的范围。

各单项工程和配套工程需按其性质加以分类,一般可分为:生产车间或工段;辅助生产车间或配套工程;厂外工程;生产后勤车间或设施;生活福利设施;其它单项工程。

如有自成体系需单独撰写分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配套工程,如自备热电厂、水厂、铁路、专用线等,应列出工程的名称、分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的编号。并将工程的投资列入项目总投资内,分项研究报告列为附件。

§5.2生产技术方案

生产技术方案系指产品生产所采用的工艺技术(包括专利或专有技术)、生产方法、主要设备、测量自控装备等技术方案。选择技术方案必须考虑:技术是否是先进成熟的;是否适合所用的原料特性;是否符合产品所定的质量标准;能否适应拟建地区现有工业水平;在维修、操作、人员培训等方面是否有不能克服的障碍;所需投入物的规格和质量能否满足生产要求,并与地区的技术吸收能力、劳动力来源相适应等。

§5.2.1产品标准

叙述本项目主要产品和副产品的质量标准。如国家一级标准、行业标准等。并将选定的标准与国家标准、国际常用标准作比较说明。

§5.2.2生产方法

使用同一种原料生产同一种产品,如有不同的生产方法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作方案性选择,根据产品用途、质量和成本等因素择优确定。对选定的方法需要说明生产方法的名称及主要特征、选用的理由以及与其它生产方法比较的利弊。

在选用专有技术、专利技术时,应说明取得技术来源、专利号、技术特征,还需说明专利和技术转让费的金额及支付方式。

§5.2.3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系指投入物(原料或半制品)经有次序的生产加工成为产出物(产品或加工品)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规定的各种技术条件和数据,统称为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和主要技术参数,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结合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各种消耗等要求,选取最佳方案。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只叙述若干主要车间的工艺流程,一般车间可从略。

§5.2.4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主要工艺设备系指工艺流程中的重要设备(包括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应按车间、工段分别叙述所选取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和来源。需要从国外引进的设备,则应详细论述引进的必要性,引进的必要性,引进方向和选择方案比较。主要设备选型是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合理性的具体表现,必须作多方案比较后,确定主要设备的规格型号与来源。

(1)按车间、工段编列主要工艺设备(包括计算机集中控制站室的装备)一览表。需要引进的设备(包括备品备件)应单独列表。引进设备还要说明引进必要性、备品备件的来源、国内分交方案,引进设备外汇来源及引进计划。

(2)一般设备(除已列入表内的设备以外的其它设备)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不作详细选择,但需按车间(工段)参照现有同类型、同规模生产厂所用的一般设备估算本项目应予装备的设备数量,或采用行业中惯用的比例指标推算出本项目,本车间所需一般设备的数量。

(3)全厂计量设施的配置原则和要求。

(4)设备费用估算。主要设备可根据询价、协议意向书中价格等分别估算,一段设备可综合估算。

§5.2.5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单位产品所用材料、燃料、动力等的消耗指标选取的来源有:

(1)现有生产厂的消耗定额高低值的平均数;

(2)同型号设备的实际运转时的消耗值;

(3)通过生产试验测定及分析推算;

(4)设备出厂时的说明或订货合同规定值。可行性研究中,可结合本项目技术方案特征,确定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值;

(5)撰写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表。消耗指标不同于前面所列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需用量,消耗指标纯属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或消耗的数量,不包括其它因素如:运输、储存的损耗。消耗指标与所用生产技术的先进程度有关;同一种设备不同型号的,又同生产管理和操作水平直接有关,因此常被用作企业间衡量经营管理水平的指标。

§5.2.6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在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和主要设备选择确定以后,应就设备的外形、前后位置、上下位差以及各种物料的输入和流向、操作要求等作通盘的研究,选择车间布置方案。车间布置方案要求达到物料流向最经济、操作控制最有利、检测维修最方便。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要求提出车间布置简图、主要标准尺寸和技术说明。

非主要车间布置方案要求提出建筑面积、平面尺寸、层高等估算和建筑物特征。

§5.3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5.3.1总平面布置原则

总平面布置应根据项目各单项工程、工艺流程、物料投入与产出、废弃物排出以及原材料储存、厂内外交通运输等情况,按厂地的自然条件、生产要求与功能以及行业、专业的设计规范进行安排。达到工艺流程(生产程序)顺畅、原材料与各种物料的流送线路最短、货流人流分道、生产调度方便,并考虑用地少、施工费用节约等要求。总平面布置还应考虑到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与外界的交通联系线路等外部因素的合理安排。在确定了总平面布置原则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后,需估算厂区场地平整、建、构筑物基础、管沟、路槽地下工程等全厂土石方量,并说明余缺量的走向与来源。

§5.3.2厂内外运输方案

根据工厂的投入物、产出物与废弃物的总量,按其不同种类、不同运输方式与运输工具分类说明,从运量、运距、运输成本、运输负荷变化以及投资与经常费用等方面加以分析。确定和推荐经济、实用的运输方案。运输方案的确定要包括全厂运输量分析、运输设备选择和厂外、厂内运输方案的说明,其中厂内运输方案要求作到与生产有机配合。

§5.3.3仓储方案

论述原材料、燃料、主要辅助生产物料主副产品的年周转次数;储存期(可供生产需要的天数);储存方式(散堆、包垛、罐储);装卸及搬运方式等方案设想和要求,对用量较大的大宗货物以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仓储方案,应专题叙述。

§5.3.4占地面积及分析

建设项目用地,应遵循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尽量少占耕地,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估算占用土地数量,并分别估算生产区、生活区、原料基地占地面积,计算土地利用系数、生产区场地利用系数、全厂绿化系数、占地用地面积等指标。

在占用土地分析中,还需同时说明需要拆迁的原有建筑物、构筑物的数量、面积、建筑类型;可利用的原有建构筑物的面积,拆迁后原有人员及设施的去向,项目需要支付的赔偿费用。并对可能的不同拆迁方案进行拆迁费用及征地费用的比较。

§5.4土建工程

土建工程是指工厂所有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与结构设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仅需对主要生产厂房、重要构筑物以及特殊基础工程作原则性的叙述和方案选择建议,如采取的建筑形式和标准、结构造型、基础类型和需要采用的重要技术措施等。对一般建(构)筑物只作综合说明、估算工程量、选取单位造价指标等即可。对全厂所有建(构)筑物的工程量,造价以及三材用量。视单项工程的大小,可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估算。

§5.4.1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按生产流程顺次列出主要建(构)筑物名称、建筑面积;建筑形式和标准、建筑材料的选用要求;特殊要求(防腐、防爆、防火、隔音、隔热等);消防及报警设施选用标准和要求,应遵守的设计规范名称。

对一般建筑物可以列出工程量、建筑面积作综合性说明。

结构设计的依据,主要是建构筑物的结构造型、地基处理方案、建构筑物基础造型及对施工的特殊要求。

对需要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有地震烈度确定依据、地震设防标准及设防方案的选择及说明。

§5.4.2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遇有不良地质条件的项目或重要建构筑物与大型工艺设备的基础工程,应进行特殊基础工程设计,提出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

对需要防震动,防腐蚀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以及对基础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工艺设备的基础工程,需作专题研究,提出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

§5.4.3建筑材料

分析拟建地区可以提供的建筑材料名称、规格、运输条件、预制构件的最近供应点和可提供的最大构件规格及制作能力。需由外地供应的应说明主要建筑材料名称及供应点。对项目施工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单独说明,如需说明特殊工程的施工组织与机具、大型或大宗预制构件的来源等。

进行三材用量估算,撰写建筑材料用量估算表。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6.1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1)项目的地理位置(附平面图);

(2)地形、地貌、土壤和地质情况;江、河、湖、海、水库的水文情况;气象情况;

(3)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农作物等情况;

(4)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情况;

(5)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6)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7)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8)交通运输情况;

(9)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6.2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6.2.1主要污染源

分车间叙述产生污染物的装置、设备、生产线及其投入物、产出品和排出物的品种、数量、排出方式,产生震动和噪声、粉尘、恶臭、有毒气体的装置和车间;易燃、易爆、剧毒物料的运输线路(指厂内外自运)、储存库站位置;放射性物料及放射性废弃物的运输线路、储存和使用场所及其位置。

分析污染物的性质、成分、数量、危害程度。

§6.2.2主要污染物

(1)主要污染物向厂(场)外排放的性质可分为:烟尘、粉尘、废气、恶臭气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废液、废渣、噪声、放射性物质、振动、电磁波辐射等。

(2)主要污染物所含有害物质分析,列举污染物所含主要有害有毒物质。

(3)排放量。污染物经处理后最终排入周围环境的含有有害物质的混合物的数量,注明混合物中所含有害物质的含量或浓度,并列出国家或地区允许的排放标准。

§6.3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是指国家及项目所在地区环保部门颁发的标准,如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噪声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有关法规、规定等。如地区规定严于国家规定时应执行地区规定;地区没有特定要求的;执行国家规定。个别目前国家和地方尚未制定标准的由可行性研究单位与当地环保部门协商确定。

§6.4治理环境的方案

(1)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防范和减少影响的措施。

(2)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如森林和植被破坏影响野生物、植物繁殖和生存等,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3)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疗养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土壤污染、水源枯竭等,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

(4)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量对周围大气、水、土壤的破坏程度及对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污水、废气、废渣、粉尘、及其它污染物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

(5)噪声、震动、电磁波等对周围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消声、防震的措施。

(6)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

§6.5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

监测布点原则;

监测机构的设置和设备选择;

监测手段和监测目标。

§6.6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对可以量化的环境影响,可将其计算并列入经济评价中现金流量表内进行分析。

§6.7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6.8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建设项目必须确保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分析和评价。

§6.8.1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1)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

(2)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辐射、振动、噪声等操作者健康影响的分析;

(3)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较大的设备、分布点及其危险程度。

(4)可能受到职业危害的人数及受害程度。

§6.8.2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

(1)危险系数较大的生产点、拟采取的防护方案及安全检测设施;

(2)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报警、紧急事故处理等安全设施的初步选择方案;

(3)对高温、高噪声、高振动工作环境拟采用的防护、检测和检验设施。

§6.8.3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

(1)机构设计及人员;

(2)保健人员和保健制度;

(3)日常监测检验人员。

§6.8.4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

第七章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7.1企业组织

企业组织机构包括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和生活服务系统的划分,其设置主要取决于项目设计方案和企业生产规模(产品范围和产量、车间多少、职工人数等)。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要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管理的要求,保证多个部门、多个环节以及全体成员之间能协调一致地配合,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

§7.1.1企业组织形式

部门、行业不同,生产规模不同,企业组织机构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最通用的形式是采用金字塔式(企业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中层经营管理(部门和科、处)和基层现场管理(车间和设施)等三个层次。一般来说,企业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关系,幅度越大,层次越少。中小型项目可采用两级管理(厂和科室、车间);大型项目可采用三级管理(公司或总厂、厂或分厂、车间)。

§7.1.2企业工作制度

根据各车间和设施的工艺特点和生产需要,可分别采用连续工作制或间断工作制。个别项目采用季节性生产,每年可分为生产期和停产期。

§7.2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7.2.1劳动定员

一般来说,企业所需人员按其工作岗位和劳动分工不同,可分为四类人员:

(1)工人:是指在基本车间和辅助车间(或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中直接从事工业性生产的工人及厂外运输与厂房建构筑物大修理的工人;

(2)工程技术人员?是指担负工程技术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能力的人员;

(3)管理与经营人员:是指在企业各职能机构及在各基本车间与辅助车间(或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从事行政、生产管理、产品销售的人员;

(4)服务人员:是指服务于职工生活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的人员;

在可行性研究中,分别估算各类人员需用量,并说明其来源,撰写劳动定员汇总表。

企业所需人员,有一部分必须参与建设过程、设备安装、调试,对这部分人员的来源及进厂时间要单独说明。

§7.2.2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分人员类别估算年工资总额,并计算职工年平均工资。

§7.2.3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1)人员来源分析,需培训的人员总数。

(2)培训方式:①派往类似厂矿的生产现场和设备制造现场,通过实习培训生产、维修和管理人员,部分生产维修人员可参加本项目施工现场的施工、设备安装、调试、运转。引进国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必要时派往国外生产现场和设备供应厂实习。②在厂区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按照生产和业务工作的具体内容,分专业、分工种进行培训。

(3)培训计划。国内培训人员数量、专业、时间、方式和国外培训人员数量、国别、专业、方式、时间及国外培训的必要性。

(4)培训费用。国外培训的,要单独说明外汇来源。

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项目实施时期可称为投资时期,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些是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各个阶段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而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8.1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8.1.1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根据项目不同,新项目可以由业主指定项目实施管理机构;改扩建和技改项目可在老企业内专门成立筹建小组,筹建小组的任务是办理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委托手续及签订相应的合同和协议(一般是通过招标、投标和评标来确定的);参加厂址选择;提供设计必需的基础资料;申请或订购设备和材料;负责设备的检验和运输;承担各项生产准备工作。

§8.1.2资金筹集安排

项目资金的落实包括总投资费用(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基本符合要求和资金来源有充分的保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撰写投资估算,并在考虑了各种可行性的资金渠道的情况下,提出适宜的资金筹措规划方案。在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和明确了总投资费用及其分年度使用计划之后,即可立即着手筹集资金。

§8.1.3技术获得与转让

技术获得和转让是实施时期的一个关键要素,选择的技术将涉及到法律、经济、财务和技术等许多方面。当从国外引进专有技术时,与国外供应商的谈判有时需要长的时间,有时还要解决法律问题,例如专利权的限制或者技术转让的限制等。如果技术供应商标的合同责任中含培训,那就应该包括在培训计划中,可行性研究中应包含与项目选择有关的技术获得与转让有关的计划时间和费用。分配给项目详细工程设计的计划时间,将取决于技术种类及其复杂性。

§8.1.4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在设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委托进行必要的现场勘测工作。要提出设备、材料订货清单和非标准设备制造图纸。勘测精度要与设计阶段相适应,设计阶段的划分可根据不同项目区别对待。大中型项目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技术复杂或行业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或其中某些采用新工艺技术的车间,可能在施工图设计之前,再增加一个技术设计阶段。

安排大型建设项目的设计进度要充分考虑设备问价和大型设备的预订货时间以及取得设备资料的时间。

订购设备要考虑设备到达时间和安排顺序。当引进国外设备时,还要考虑到向国外有关公司进行询价、谈判(技术谈判和商务谈判),比选和签订合同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办理各种审批手续所需的时间。

§8.1.5施工准备

项目初步设计话总概算一旦批准之后,即可着手进行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包括的主要工作内容有:选定施工单位话签订施工合同。

一般时通过投标确定施工单位。此外,还需进行如弟征购和拆迁安排;组织设备和材料订货(前面已经述及);完成施工用水、用电和道路等工程;进行临时设施建设和代替临时工程的住宅建设以及报批开工报告等。

§8.1.6施工和生产准备

(1)施工。施工阶段时项目实施时期的主要阶段。安装大型复杂项目,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图撰写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工厂生产系统投产次序安排车间和设施的施工顺序,主体车间及其相应的辅助公用设施的配套要完整。土建施工和设备的验收、发运、运输以及设备的安装都要作出适当的安排,保证合理交叉进行。

(2)生产准备:

①建立管理机构,企业管理方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扩大和健全。

②招收和培训职工。对职工的调集、招聘和必要的培训要做出适当的时间安排,使其和生产经营需要相衔接。

③组织收集生产技术资料,制订必要的管理制度和各种操作规程。

④组织生产物资供应。落实原材料、燃料、协作产品、水、电、汽和其他配合条件,签订有关协议。

⑤组织工具、器具、模具、备品、备件等的计划、制造和订货。

⑥生产前推销。投产前后应制订具体的销售计划,并进行销售市场的准备工作,包括广告宣传、培训销售人员和推销人员等。

§8.1.7竣工验收

这个阶段通常包括以下各项活动:

(1)生产前检查;

(2)试运转(单机试车或联动试车);

(3)负荷试运转(负荷试车);

(4)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规定的内容建完,并经生产前检查、试运转、带负荷试运转合格后,形成生产能力,能正常生产合格产品时,应及时验收。这时,生产人员进驻现场,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办理移交固定资产手续,交付使用。

国外引进成套设备项目和大型联合企业可安排试生产阶段,试生产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三个月(成套引进项目合同中有专门规定除外)。

建设项目验收前,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等单位进行初步验收,提出竣工验收报告和竣工决算,系统整理技术资料,提交竣工图。

§8.2项目实施进度表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分别确定的项目实施各阶段所需时间,撰写实施进度表,项目实施进度表有多种表示方法。在我国,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方法是横道图。近年来,网络图在一些行业中也开始应用。

简单项目的实施进度可用横道图,复杂项目的实施进度可用网络图(关键路线法或项目评审技术)。为避免项目实施工程中费用和时间的浪费以及各项作业活动能前后左右的协调配合,利用网络图可以模拟实施项目的各种不同方案进行筛选。

§8.2.1横道图

横道图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它可适用于各种项目,这种图表可以表示建设项目的计划任务、计划进度和实际记录等具体内容。它是把项目实施计划分为若干项(作业活动或工作单元),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各项作业活动,每项工作用一横道表示,横道两端表示该项作业活动的起、止时间;其长度即是完成该作业活动所需时间。

§8.2.2网络图

对于包括许多相互关联并连续活动的大型复杂的综合建设项目和对实施进度有图书要求的项目,需要适用网络图。应用统筹方法对项目实施进度作出安排。网络的定义是一组节点(圆圈)用一组带方向弧所连接,关键路线法(Cpm)和项目评审技术(peRt)是应用网络图的两种方法,网络图多用于施工阶段的项目规划与控制。目前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些行业也有所应用。

§8.3项目实施费用

项目实施费用是指项目从筹建开始直到项目鞠躬投产以前整个实施时期的筹建费用。这部分费用应包括在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的第二部分,即其他建设费用中,项目实施费用按以下各项分别估算。

§8.3.1建设单位管理费

建设单位管理费是指筹建单位为进行项目筹建、建设、联合试运转、验收总结等工作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不包括应计入设备、材料预算价格的建设单位采购及保管设备、材料所需的费用。可以“单项工程费用”为基础,乘以按照工程项目的不同规模分别制定的建设单位管理费率计算。

§8.3.2生产筹备费

生产筹备费是指生产筹备人员费和投产前进厂人员费用。

§8.3.3生产职工培训费

生产职工培训费用是指项目在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之前拟建企业自行培训或委托其他厂矿培训技术人员、工人和管理人员所支出的费用以及生产单位为参加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熟悉工艺流程机械性能等需要提前进厂人员所支出的费用。该项费用可根据规划的培训人员数、提前进厂人数、培训方法、时间和职工培训费定额计算。

§8.3.4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办公、生活家具购置费是指为保证项目初期正常生产、使用和管理必须购买的办公和生活家具、用具的费用及设计规定必须建设的托儿所、医院、招待所、中小学等的家具、用具费用。该项费用可按有关定额计算。

§8.3.5勘察设计费

勘察设计费是指:

(1)委托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按规定应支付的费用;

(2)在规定范围内由建设单位进行勘察设计所需的费用。此项费用可按国家颁发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撰写。

§8.3.6其它应支付的费用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建设项目的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分析,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计算项目所需要的投资总额,分析投资的筹措方式,并制定用款计划。

§9.1项目总投资估算

建设项目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流动资金。

§9.1.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建设期利息组成,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分别估算,并汇总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固定资产投资。根据前述各部分中估算的费用额,估算固定资产投资。

①工程费用。

分为建筑工程、设备购置、安装工程、其他四项费用,可按主要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公用工程、服务及生活福利设施、厂外工程等分别计算,以人民币、外币分别表示。

主要生产车间是指生产主要产品的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指为主要生产车间配套的工程项目。

公用工程是指为本项目生产服务的工程,如循环水场、给排水管网、给水泵站及水池、消防设施、三“废”处理、输变电工程、电信工程、供热电汽线路等。

服务及生活福利工程包括办公楼、试验楼、职工宿舍、食堂、学校等。厂外工程主要是指本项目的输水管线、排水系统、高压输变电、物料管线、通讯管线、专用码头、专用公路、铁路专用线、销售仓库、货物转运站等。

②其他费用。

除了将前几章中已估算的费用进行汇总分类外,还应将未估算的费用项目作出详细的估算。

其主要费用项目有:①建设单位管理费;②职工培训费;③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④土地征用费;⑤外籍技术人员来华费用;⑥出国人员培训考察费;⑦进口设备材料国内检验费;⑧工程保险费;⑨大件运输措施费;⑩大型吊装机具费;①项目前期工作费;②设计费;③其他费;

第二部分费用估算是,应说明各种费用的取费标准、定额,一般按国家和地区有关规定执行。估算中有外汇费用时,以外币表示。

③预备费。

分为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两部分。分别计算列出,涨价预备费以年度投资中第一部分费用为基础,按国家计委的费率计算,同时需考虑外汇部分的限价因素。

(2)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按国务院第82号令(1991年4月16日)的有关规定执行。

(3)建设期利息应根据提供的项目实施进度表已研究确定的基本建设投资来源及资金筹措方式、各种贷款的利率及分年度用款计划表计算得出。当项目投资来源为多种渠道时,应分别计算各种贷款资金的建设期利息。

在可行性研究中,建设期利息均按年计息。利息的计算,分为单利和复利,计息方法及年利率视项目实际情况而定。

利息计算中,假定借款发生当年在年中支用,按半年计息,还款当年也在年中偿还,按半年计息,其余各年按全年计息。按国家规定,建设期利息当年付清。

人民币和外币贷款分别计息,汇总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

以上各项计算完成后,撰写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9.1.2流动资金估算

(1)流动资金的组成。项目流动资金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可以分为:

①储备资金。即为保证正常生产需要而用于储备原材料、燃料、备品、备件等的资金。

②生产资金。即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处于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品占用的资金。

③成品资金。即产成品入库后至销售前这段时间中产成品占用的资金。

除此之外,还有应收应付帐款、现金等组成的流动资金。

(2)流动资金估算。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流动资金的估算,按项目具体情况,可采用扩大指标估算法或分项详细估算法。

扩大指标估算法为:参照同类生产企业流动资金占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以及单位产量占用流动资金的比率来确定流动资金。

分项详细估算法为:按项目占用的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分别按年需用额及周转天数估算定额流动资金,按项目占用的应收应付帐款、现金等估算非定额流动资金。

按详细估算法估算流动资金后,可列流动资金估算表。

§9.2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9.2.1资金来源

筹措资金首先必须了解各种可能的资金来源,如果筹集不到资金,投资方案再合理,也不能付诸实施,可能的资金渠道有:

国家预算内拨款;

国内银行贷款:包括拨改贷、固定资产贷款、专项贷款等;

国外资金: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外政府贷款、赠款、商业贷款、出口借贷、补偿贸易等;

自筹资金:包括部门、地方、企业自筹资金;

其它资金来源。

可行性研究中,要分别说明各种可能的资金来源、资金使用条件,利用贷款的,要说明贷款条件、贷款利率、偿还方式、最大偿还时间等。

§9.2.2项目筹资方案

筹资方案要在对项目资金来源、建设进度进行综合研究后提出。为保证项目有适宜的筹资方案,要对可能的筹资方式进行比选。

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各种可能的筹资方式的筹资成本、资金使用条件、利率和汇率风险等进行比较,寻求财务费用最经济的筹资方案。

§9.3投资使用计划

§9.3.1投资使用计划

投资使用计划要考虑项目实施进度和筹资方案,使用相互衔接。

撰写投资使用计划表。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按不同资金来源分年列出年用数额;流动资金的安排要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一般从投产第一年开始按生产负荷进行安排,并按全年计算利息。

电厂培训总结报告篇8

abstract:thethermodynamicsmajorinourcollegehasexperiencedaburgeoningdevelopment,whilecomprehensiveresearchesandsummariesforworkplacementhavenotbeenaccomplishedyet.nowwetrytosummarizealltheworkandperformanceofworkplacementsincetheestablishmentofthermodynamicsmajorinourcollege,whichisnowademonstrativecollege,andprobeintoexistingproblemsandworkoutthemassoonaspossible.

关键词:高职;热动;顶岗实习

Keywords:college;thermodynamics;workplacement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3-0250-04

————————————

作者简介:牛刚(1986-),男,陕西宝鸡人,热动专业教师,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热动专业教学和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是自治区人民政府直属的一所集高等职业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为一体的多门类、多学科的综合性高等学校。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42所高校成员单位之一;是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确定的全国90家数控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建设单位和国家首批100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形成了面向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热能动力设备及应用、金属材料焊接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煤化工技术、化工设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科类专业群;首批100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在全国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只有两所学院设置了热动专业,我院即为其中一所。我院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已有30余年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7年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骨干示范专业。之后经过3年的示范建设,于2010年8月通过了国家验收,建成国家重点示范建设专业。现在,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是宁夏职业技术学院示范院校建设项目中由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规定,中央财政投入的50%的资金应用于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我院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建设校内热能动力实训中心,仅设备方面计划投入资金总计62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500万),所以热能动力实训中心是我院示范建设的重点项目,对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的建设起到关键的作用。通过示范性院校的建设和热动专业建设,我们不仅在以上教学硬件方面都取得了丰厚的成果,更重要的是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成功制定与有效实施。

我院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自2004年招生以来已有8届学生,目前毕业和顶岗实习学生80%以上在电力企业(包括热电厂和企业自备电厂)。但是应该看到,电厂的建设是有周期性的,如何让学生的就业工作可持续发展下去,我们在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首先聘请了各种类别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企业的专家到学校来进行研讨,共同探索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构建;然后是走出去,到各类热动企业去,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现场分析本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分布,核心工作任务内容,职业能力素质要求,依此为依据构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次的调研、论证,通过到各种不同类别的热能动力设备制造、安装、检修、运行企业如华电宁夏灵武发电厂、马莲台发电厂、中石油宁夏石化公司自备电厂、银川热电厂、宁夏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宁夏核工业217锅炉制造厂、宁夏电力建设公司、宁夏电力科技工程院、宁夏林盛供热公司、神华宁煤烯烃公司、宁夏多维药业自备电厂、宁夏紫荆花造纸厂自备电厂等进行调研。

后来我们专业教师又坐到一起,将日常的教学实际结合调研中所得的反馈,对本专业进行了重新审视,与其他专业详加对比,之后我们发现本专业所涉及的锅炉容器等热力设备属于有爆炸危险的特种设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操作此类设备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取得安全操作上岗证才能上岗操作。本专业学生在取得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后还须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操作岗位证书(上岗证)才能上岗操作。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将职业资格证和上岗证的有关考核要求与专业课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3证融合”。

最终依据热动专业知识的认知规律和专业能力递进特点,以及热动设备岗位能力的培养方式,依托校内热动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出既有较广的专业涵盖范围又基于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的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5阶递进,3证融合”。(如图1所示)

而我们最初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这样的:在建成校内热能动力实训中心的基础上,结合北方季节性供热的特点,采取实训教学与供热周期结合,采用分期的模块教学方式,将学生在校的5个学期分成3个模块(基础学习领域/基本技能、专业学习领域/专业技能、拓展学习领域/综合技能)进行教学,最后1学期进行校外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在校期间,每个模块中的技能训练安排在对应的三个冬季采暖期主要在校内热能动力实训中心进行。(如图2所示)

可以看出这一模式雷同于大多数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无明显特色。在这里列出,仅给大家作一个参考。

下面对我们的热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5阶递进”进行一个说明:

将学生三年的学习内容在“2+1”的总模式下按照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五个阶段来进行组织和实施,分别是:认知实训、专业基础实训、实境实训、集控仿真实训、顶岗实习。

(1)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认知实习: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参观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设备真实环境,重点参观热能动力设备模型室,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热能动力设备这种具有爆炸危险的特种设备的整体结构、型式及其工作特点,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奠定基础。

(2)专业基础实训:第二至第四学期,学生分别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钳工、电工、车工、机械测绘、焊工和水处理实训,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部分专业知识有综合的了解,并通过各种的实验实训与实际相结合,将各种类别的基础知识技能融会贯通,掌握本专业未来就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3)实境实训:第三至第四学期,在校内锅炉实训室和校外相关设备企业交叉进行。通过校内锅炉实训室一台实体4吨蒸汽锅炉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在线运行锅炉的实境训练,使学生对本专业的3个核心岗位操作、检修、安装有清晰的认知,熟悉热能动力的主体设备——锅炉的安装、操作、检修工艺流程。

(4)集控(运行)仿真实训:根据宁夏及周边地区火力发电企业集中的特点,在第四学期通过校内火电厂集控运行仿真室进行实训,同时配置了锅炉模拟仿真运行软件和200wm、300mw、600mw等三台火电机组集控运行仿真软件,利用虚拟的仿真技术实现事故和故障的演示、防止和应急处理,使学生对火电厂的集控运行有全面的认识,并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

(5)顶岗实习:第五至第六学期,是本专业的综合实践课程,通过在企业顶岗实习,熟悉热能动力设备的生产工作过程,基本掌握热能动力设备制造(销售)、安装调试、安全管理、运行操作、检修维护等相关基本技能,真实体验实际工作现场环境,了解企业的生产控制和管理情况,为毕业后顺利上岗就业打好基础。

可以看出,顶岗实习是学生毕业前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专业学习的深化与升华;它既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又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进行认定的重要依据。顶岗实习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岗位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顶岗实习是热动专业“5阶递进,3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心,高度的安全生产意识”人才的必要步骤之一。顶岗实习使高职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社会经验,增加工作经验,转变观念,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最大限度提高其综合素养,以便与将来的工作岗位实现对接。

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是本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实施的基本保障。

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热动专业在顶岗实习中,所需要操作的设备是锅炉等压力容器,属于具有爆炸危险的特种设备,上岗操作须经过专门培训并持有上岗证。如何才能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安全实习,并且通过自我学习、师傅帮带的渐进过程,直到能做到在监控下的亲自动手操作,这也是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所关注的内容。

另外,如今的顶岗实习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顶岗实习的学生多被企业当作廉价劳动力来使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使顶岗实习脱离这种困境,淡化顶岗,突出实习,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真正的让理论结合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又从实践中得到新的体验,总结自己的理论,在如此的反复中,让学生掌握真正的技能。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要廉价劳动力,而为了理论结合实践,学生要顶岗实习。企业给学生一定的报酬,虽能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要求,但是太少,产生的结果就是在准社会化的顶岗实习期间,如果学生所得报酬相对在同岗位工作的企业员工来说过低的话,也会学生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

为了让学生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学校可在签订合同之初,就尽可能多地掌握企业的生产实际,根据企业的初建情况制定学生的顶岗实习计划,做到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在签订校企合作的协议的时候就先要挑选有责任心的企业,并且必须加入有关顶岗实习的可操作性条款。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可根据已有条款规定,检查学生,更重要的是检查企业的执行情况。

如何保障条款对企业的约束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得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成为抢手货;其次是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权益;再次利用市场机制,让学生走进人才市场;第四、在现有的体制和大环境下,利用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发现高职教育,重视对技能的掌握;第五、让校内教师参加企业课题中去,帮企业做技改,让企业有得可图。

学生是顶岗实习的主体,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效果是顶岗实习的关键。

顶岗实习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一名学生,又是顶岗企业的一名员工,要服从企业和学校对顶岗实习的安排和管理,尊重企业的各级领导、实习指导教师和其他员工。要有高度的安全防范意识,切实做好安全工作。自觉遵守企业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按时作息,不迟到,不早退,不误工,不做损人利己、有损企业形象和学校声誉的事情;按照顶岗实习计划、工作任务和岗位特点,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发扬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谦虚好学的精神,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刻苦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按时按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写好顶岗实习鉴定表的自我评价,交由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和学校实习指导教师签署鉴定意见,顺利完成学业;并考虑如何在顶岗实习中给企业创造一定的价值(经济效益),让企业欢迎自己,乐意接收自己。

在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顶岗实习是热动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安排在第五、六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和有意向录用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毕业生的企业进行,每10-20名学生聘请一位企业兼职教师。学时为34周,学分为34分。在顶岗实习结束后由企业出具顶岗实习鉴定报告,学生撰写顶岗实习报告书。

具体组织与管理如下:

①顶岗实习工作由学校教务处总负责,由系部设立顶岗实习指导小组并安排组织、由专业教研室与系部学生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实施。

②顶岗实习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学校在三方中处于主导的地位,是一切活动的组织者,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是三方中最关键的一方。

③专业顶岗实习指导小组是顶岗实习的具体管理组织者。小组成员由企业管理人员、学生处、学生管理办公室、教研室、专业教师共同组成。

④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组织管理、指导等工作,保证每名学生有专人负责。

⑤安排教师对每位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管理,一般每名教师负责管理的学生不多于20名。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就是企业的准员工(或称实习员工),要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进行,它的考核由企业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并以企业指导教师的考核为主。所以顶岗实习的考核由以下两个内容组成:实习报告和企业鉴定报告。实习报告是全面反映学生在一年的实习期间将学校所学知识技能与实际生产环境相结合的真实写照,实习报告评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标准。学生实习企业鉴定报告是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实习期间德、技、勤、能的全面考核,考核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标准。

学生要完成以上两项报告的考核,合格者获得学分,完成顶岗实习。

学生要通过顶岗实习明白,获得学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学生要能在顶岗实习中体会到工人的劳作的辛苦、生活的艰辛,完成从学生到工人的巨大转变,从身份到心理上接受这一变化。

企业为顶岗实习场所,并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工作上的管理和实践知识的教学。

我们对合作企业适时进行有目的的筛选,为学生提供代表区域行业先进技术的工作岗位,配备具有一定职业教育能力的企业技术指导教师,具有较好的后勤保障,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日常生活;紧随现代热能动力一线生产技术发展要求所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结合“5阶递进,3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工学结合,最终完成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同时我们致力于增加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拓宽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实训渠道,增加学生的行业环境认识,提供锅炉及其辅机的生产、安装、运行、检修及水处理等岗位实习机会,为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提供基本保障,最终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合作企业要能够为本专业学生提供足够的机组运行、安装与调试、检修等生产实训场所、顶岗实习岗位和就业岗位,还有提供有经验、技术好,品德高、善沟通的企业师傅。平时也可以支持企业内部的优秀技术专家参与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参与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工作,并接收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

企业要有充分的宽容心。企业常常为了利益最大化,就想使得岗位上的顶岗实习生对企业效益产生积极的立竿见影的效果,忽略了基础素质的教育,只说有专业方面的培训就行了。基础课程是很重要,不可以一边用学生,一边说学生没用;企业还要有责任心,要让学生在有限的顶岗实习期间内,接触尽可能多的工作岗位,不要说为何学校三年都没有把学生培养成功,而企业只用几天的入职培训,就能让学生“融入”的企业,还要能为学生就业后在企业内部提供有效的升迁路线;企业更要有事业心,要明白学生不能光为了一间工厂而培养,企业正在做的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培养技术人才。

顶岗实习模式的探讨,这是一个无止尽的话题,时代在发展,经济环境在变,如何跟随变化,如何立于不败之地,以不变应万变?这是我们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现在我们所形成的“5阶递进,3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实现了学生在第三年100%顶岗实习——准就业;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通过培养、引进和聘请等方式,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未来,我们想要通过引企入校,共建生产型热能动力实训中心。把本专业建设成国内同类院校中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实习条件和顶岗实习环境、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品牌专业。并通过师资培训、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等途径,带动国内其他职业院校同类专业共同发展。

结语:顶岗实习的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这就需要沟通。学校对学生下达一个“指令”,就要从学生那里得到一个有效“反馈”,然后再在“处理器”内对“反馈”进行处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解放思想。目的只有一个: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者的共赢。

理想的顶岗实习模式应该是一个变化的模式,一个不断自我改进的体系。这个体系主要是要能提供一个建立在一定制度在的宽松的空间(环境)。在这个体系内每一个个体都有充分的自由度来发挥他的自由性、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2010)[S].宁夏银川,2010.

电厂培训总结报告篇9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防磨防爆;管理模式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176

1背景

华电漯河发电有限公司(简称漯河电厂)一期2×330mw热电工程,是华电集团公司在河南投资建设的首个热电联产项目,#1、#2机组分别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5月投产发电。#1、2锅炉均为上海锅炉厂生产的SG-1120/17.5-m732型亚临界压力一次中间再热控制循环汽包炉,锅炉采用摆动式燃烧器调温,四角布置、切向燃烧,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固态排渣。

2漯河电厂锅炉防磨防爆工作中存在问题

2.1人员少,流动大,防磨防爆人力资源无法保障

由于锅炉专业人员少、岗位多,一定程度上促成人员流动大,更给锅炉防磨防爆工作开展的持续性带来不利影响,以2012年至2015年锅炉专业人员组成对比为例,长期在锅炉专业从事锅炉防磨防爆工作的人员仅3人。

2.2技术资料的整理存档不规范,缺少连续性

由于锅炉专业人员少,同时受到业务水平的限制,锅炉防磨防爆工作存在检查检修记录不及时、记录数据不完善、记录表格不规范、技术资料保管不集中等问题,同时由于检修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影响,很多数据都采用传统的纸质管理[1],另一方面,锅炉检修的标准散落各处,进行锅炉检查的时候,尤其是当人员岗位变动时,常常造成技术资料的断档和缺失,给防磨防爆工作的持续性和长久性带来不利影响。

2.3防磨防爆工作中外包管理、技术监督、人员培训、机组检修等基础工作薄弱

由于锅炉专业人员少,机组检修期间锅炉防磨防爆检查及整改工作多数借助外包队伍,这就增加了外包管理难度,同时技术监督、人员培训等各种工作的复杂性,需要锅炉专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修养,非常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然而这都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和培养,目前状况下,造成防磨防爆相关管理能力和基础工作相对薄弱,不能很好地支撑安全稳定的防磨防爆工作成果。

3采取的措施及对策

3.1成立技术委员会,扩充人资储备

漯河电厂于2012年8月26日打破部门限制成立锅炉技术委员会,主要工作任务包括:负责审查机组大修、技改和科技工程的中、长期规划;负责重点工程项目的验收、重大科技成果的鉴定、评比及推广工作;提交专家组年度技术总结报告;负责对专业专工技术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考评,并提供技术支持;负责对重大技术问题等进行讨论、论证,制定技术方案;负责锅炉防磨防爆的日常监督、四管检查、原因分析和消缺工作。

3.2借助计算机网络,统一资料归档和共享

为实现漯河电厂技术资料的统一归档和信息共享,提升技术管理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漯河电厂于于2014年上线运行“安全生产信息平台”网站,把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管理、技术管理、运行管理、检修管理等纳入平台建设。平台设置生产动态、安全管理、技术管理、节能环保等9个版块,126个子版块,涵盖生产管理各个方面。

其中在技术管理板块设置防磨防爆专栏,下设技术资料、通报简报、学习资料、检修记录。技术资料涵盖锅炉防磨防爆有关的各类标准,漯河电厂机组及锅炉四管基础资料;通报简报包括华电集团、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等各上级单位锅炉四管泄漏相关的通报简报,加强学习,吸取教训,举一反三,进行自查自纠,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学习资料主要为科研院所技术监督简报及其他论文、杂志、培训学习资料等内容,为员工自我学习提供开放式资源;检修记录详细记录了公司历次检查报告,便于检修记录的厂级存放和比对,逐步改进检修记录报告质量。

3.3强化防磨防爆基础管理工作

3.3.1健全管理体系

基于目前检修工作外包和区域公司互查的检修模式,明确公司防磨防爆组织机构成员为防磨防爆检查及责任落实主体,公司内部检查与外包队伍、区域公司检查有效结合,彻底消除四管安全隐患,避免过度依赖外部力量,而淡化自身人员四管检查工作中的责任意识。

3.3.2严格执行防磨防爆有关规定,完善工作体制

根据《中国华电集团公司防止火电厂锅炉四管泄漏管理暂行规定》、《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役锅炉承压部件防磨防爆工作管理规定》及相关行业标准等要求,加强防磨防爆工作从人员设置、项目确定、组织实施检查验收、资料整理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并做好防磨防爆管理工作的技术管理、检修管理和运行管理等工作。

不断提高吹灰器管理水平,吹灰器吹灰时检修人员跟班检查,保证吹灰器出现故障时能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有效杜绝吹灰器对锅炉四管的影响。同时做好吹灰器缺陷统计分析,针对频繁性缺陷和典型性缺陷,制定处理方案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吹灰器设备可靠性。

3.4集中区域专业力量,保证检查效果

每个检查区域(部位)明确责任人,对其检查结果负责。实行交叉更换检查区域等方式尽可能多地安排检查次数,查漏补缺,提高工作质量。极大程度上弥补了公司技术力量不足的弱点,同时通过互查,也为防磨防爆检查人员培养提供了平台。

4近年发现及消除的锅炉四管重大缺陷隐患

(1)发现问题:第一层低温过热器省煤器前排悬吊管处,共计247根管子吹损。原因分析:本区域位于长吹灰器区域,蒸汽经省煤器悬吊管折射后行程烟气走廊,冲刷管子。处理措施:每两排加装1块不锈钢防磨护板,尺寸(厚3mm、长240、宽190mm),并在安装时与悬吊管防磨瓦满焊。

(2)发现问题:屏式再热器冷却定位管每排左右侧均有吹损,部分管子超标测厚最小3.7mm。原因分析:吹灰器区域吹灰蒸汽吹损及飞灰冲刷磨损。处理措施:将该区域管子进行补焊,并对冷却定位管加装防磨瓦。

(3)发现问题:水冷壁后墙悬吊管存在磨损减薄痕迹。原因分析:水冷壁后墙悬吊管迎风面烟气飞灰磨损。处理措施:对超标管子进行补焊,补焊后打磨进行着色检验,并加装防磨瓦。

5结语

随着火电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新机组不断投产,探索一条适应新定员标准下的防磨防爆管理新特点的管理模式,是保证锅炉四管无泄漏,实现机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措施。漯河电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形成的以技术委员会为人力储备基础,以安全生产信息平台为信息存档共享窗口,以夯实防磨防爆规章制度、技术监督、外包管理、人员培训等基础工作为体系的锅炉防磨防爆管理模式。分工明确,组织得力,责任落实到位,最大程度消除锅炉四管安全隐患,有效避免因四管泄漏导致机组非计划停运概率。

参考文献:

[1]董礼,鲁梁.计算机技术在火电厂锅炉防磨防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2(01):117-118.

电厂培训总结报告篇10

今年9月,川×古酒登陆江苏镇江。川×古酒的总经销商是镇江桃园物资总公司,这家公司做洗染出身,在之前从来没做过快销食品。老总只是听说白酒利润高,想做白酒市场。经另一经销商的介绍认识了川汉厂家。厂家也想将镇江做成样板市场,以它辐射苏南、苏北,厂家政策也比较好,双方一拍即合。厂家更是派了两名营销精英来辅佐经销商做市场。双方满怀壮志,大有放眼镇江白酒市场,舍我其谁的味道。

两位厂家代表来到镇江以后,大吃一惊。经销商可谓“一穷二白”老总没有做酒经历、没有营销人才,没有销售网络,怎么做?

哪里没有,就从哪里做!

一、人是第一生产力,招聘营销精英

我们选择了镇江当地发行量最大的晚报,了招聘广告。我们考虑到市场上招聘营销促销人才比较困难,没有底薪,她们不会考虑;没有营销经验,我们招来又用不上。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制定的招聘策略是:“广撒网、重点捕”重金招聘营销人才。我们的招聘口号,针对营销经理“营销经理做老板,底薪+分红”;针对促销人员“首月无销量,轻松拿千元”广告连续两天,时间选择在周四、周五。广告以后,我们的招聘电话都快要打爆了,大多都是持怀疑态度,打来询问首月收入。一个都不放过,全部邀请过来谈。周六、周日就在紧张和兴奋中度过的,100多号人,最终挑选了1名营销经理、15名促销人员。这些人全有过做酒的经历,甚至部分是从别的酒商那里跳槽过来。经销经理是原乡镇供销社主任,有完善的网络和丰富的从商经验。

二、避强就弱,遵守两个凡是

我们针对酒店做了个摸底调查,市场上正流行安徽酒、东北酒。我们制定的进店原则就是,凡是此酒店畅销安徽酒、东北酒的我们就不进;凡是进场费高,性价比不合理的一律不进。根据这两个原则,结合我们的市场调查情况,我们把人员分成四组,每组5人。四组以市中心为界,按方向分四个区。铺货时间为20天。我们选择不同的系列酒向饭店和零售店强行铺货。每天早上大家开会指定计划,晚上回来总结。充满激情的20天,四小组圆满完成任务。

三、广告公交、墙体,人员强化培训

广告做白酒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对广告市场调查后发现,电视广告价格最高,效果不是最好,投放效果最好的应该是公交车身广告和墙体广告。针对这个情况,我们投放了30辆的公交车的车身广告,线路遍及市区和郊区。十杆站台的灯头广告,地点选择在中山路。同时我们在报纸用软文炒作。提升川×古酒的品牌形象。电视广告我们投放了非黄金时间段的广告,做到路上见车,电视上见声,报纸上见字。同时在广告投放期间,针对市场又进行了一次补货。招聘进来的人员由于素质不一,我们有针对性的对她们又进行了一次培训,主要做情景模拟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巩固城市阵地开垦农村田地

由于川×古酒是新牌子,厂家又是区域性经销商,名气不大。如果想在城市取的大的战果,也不现实。我们营销经理是乡镇供销社主任,他根据他的社会关系,对乡镇酒店又一次的铺货。铺货结束后,我们用专人专车进行售后服务。并对一些乡镇主要酒店采取买断的形式进行销售。由于前期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农村市场比较认可了川×古酒。在农村市场销售火旺。农村的销售额甚至超过了城市酒店。

五、活动突出,市民零距离

针对川×古酒的一系列广告宣传后,让老百姓认识到川×古酒的品牌的价值。我们就请老百姓过来品尝。针对婚宴市场,我们搞了一个活动,凭结婚证和饭店定餐单可以领取川×古酒一箱,如再购买可以批发价销售。我们主要考虑婚宴一箱白酒是不够的,婚宴很少用两种牌子的酒,如果用川×古酒又必须再购买。而川×古酒经过我们的前期宣传后,用我们的酒档次也不是很低,所以老百姓也愿意用我们的酒。生日宴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以送带买。增加了市民的亲近感。活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社会反响也非常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