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学习生活心得体会十篇初中学习生活心得体会十篇

初中学习生活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30:21

初中学习生活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汉族;藏族中学生;心理应激源;比较研究

应激(压力)(stress)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谢尔耶(Selye)认为压力是个体应对“外在需求”的一种特定的生理反应历程。这个“外在需求”如果自己无能力、无效率、无资源应对时,即是一种压力源(stressor)[1]。Selye的生理应激研究和Homes的心理应激研究都表明[2],如果个体长期处于一种高应激状态下,会造成身心的损害。国内外已经有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紧张性的生活事件(又称为应激源)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生活事件(尤其是消极生活事件)的激增破坏了个人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处事常规,人们被迫消耗相当大的心理能量来加以应付。此时,人的主观体验常常是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反应。研究表明[3,4],生活事件作为主要的个人应激源在中介因素的参与下,使个体产生应激状态,适应不良者最终可导致各种身心疾病和各种行为问题。青少年作为一个正在成长的群体,心理波动十分显著,是个体发展的“危险期”,对各种应激的承受能力也处于逐渐发展过程之中,在面对各种紧张性生活事件时,很容易出现各种不良的应激反应,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研究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应激源对于中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的对象、方法

1.研究对象:成都市民族中学、成都市中学初一至高二汉族学生486名,其中男生247人,女生239人;藏族中学生326名,其中男生164人,女生162人。

2.研究方法:调查法。

3.研究工具:采用刘贤臣编制的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5],对汉、藏族中学生生活事件进行了调查分析。aSLeC由27项可能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反应的负性生活事件构成。根据事件发生时的心理感受分五级评定,即无影响、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统计指标包括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应激量两部分,事件未发生按无影响统计,累计各事件评分总应激量。

4.实测过程:整个问卷实测过程由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担任,其测验结果采用SpSS11.5数据软件包处理。

二、结果

1.汉、藏中学生生活事件总体得分比较

结果表明,在健康适应因子和其他因子上,汉、藏中学生差异显著;其他四个因子差异不显著;对汉族中学生生活事件排序(六因子方差检验)结果表明,对汉族中学生生活事件得分六因子结构进行方差检验,得分大小排序为:学习压力、受惩罚、人际关系、健康适应和其他、丧失。对藏族中学生生活事件得分六因子结构进行方差检验,得分大小排序为:学习压力、受惩罚、人际关系、健康适应和其他、丧失。

2.汉、藏族中学生生活事件得分性别比较分析

(1)汉族中学生生活事件得分性别比较(t检验)

结果表明,生活事件六因子中,汉族中学生在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人际关系因子、丧失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和其他因子中性别差异不显著。

(2)藏族中学生生活事件得分性别比较(t检验)

结果表明,生活事件六因子中,藏族中学生在学习压力因子(p=0.014*)男女差异显著;受惩罚因子男女差异显著(p=0.004*);在人际关系因子、丧失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和其他因子中男女差异不显著。

3.男、女生生活事件得分汉、藏比较

结果表明,在男生生活事件汉、藏族比较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和健康适应等因子差异不显著;其他因子,汉族中学生和藏族中学生差异显著(p<.05)。在女生生活事件汉、藏族比较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和其他因子上差异不显著;健康适应因子汉族和藏族中学生差异显著(p<.05)。

4.汉、藏族中学生生活事件得分年级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在生活事件六个因子上,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出现了年级主效应。进一步单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学习压力因子上,初一学生与初三、高二学生差异显著。

结果表明,在生活事件六个因子上,学习压力因子、丧失因子和其他因子出现了年级主效应。

三、讨论

1.汉、藏中学生生活事件得分差异分析

对汉族、藏族中学生总体生活事件得分六因子结构进行方差检验,得分大小排序均为:学习压力、受惩罚、人际关系、健康适应和其他、丧失。在健康适应因子和其他因子上,汉族学生和藏族学生存在显著差异;藏族学生比汉族学生面对更多的来自健康适应方面的压力。藏族学生更注重身体健康适应问题,这和他们独自来到内地城市学习的经历有关。在其他因子上,汉族学生比藏族学生的压力大,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因子上差异不显著。

2.汉族、藏族中学生生活事件性别差异分析

生活事件六因子中,藏族中学生在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男女差异显著;在人际关系因子、丧失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和其他因子中,男女差异不显著。其中男同学来自学习压力和受惩罚的压力大于女同学,这可能由于女生比男生有着更适合于考试的学习方式,从而更易于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因此女生体验到的学习压力没有男生的大。也可能是由于社会对男性的要求更高,父母对男孩子的期望也更高,使得男生在发展过程中感到更多的压力和焦虑。来自受惩罚的压力男同学比女同学高,这可从男女同学攻击倾向的差异得到很好解释。已有的研究表明,几乎在所有文化中男性都比女性更具有攻击性[6],所以体验到的受惩罚的压力男性也比女性高。刘曦等研究也表明[7],文化分离感和不和谐感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性别是个体在文化环境改变、文化冲突背景下能否适应、能否达到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男生比女生体验到更强的文化分离感,这种文化环境带来的个体不适感给个体也带来了压力。因此男生在其他因子上体验的压力比女生要多。

生活事件六因子中,汉族中学生在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人际关系因子、丧失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和其他因子中性别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汉族文化环境中男性和女性性别优势的差异越来越小,青春期的学生在生理上的成熟使他们的性别意识逐渐增强,因为他们在心理与行为上也逐渐趋同我们文化中的性别社会定型,即社会对女性和男性有着同样高的要求,女同学同样要面对与男同学一样的应激源。其中,学习压力排在首位,说明学习压力仍然是他们最大的、主要的压力来源,这与国内已有研究是一致的[8,9]。这也反映了我们目前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所带来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的现状。

3.生活事件汉、藏族比较

(1)在男生汉、藏族比较中,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和健康适应因子上差异不显著;在其他因子上,汉族中学生和藏族中学生差异显著。藏族男生来自其他因子的压力明显大于汉族学生。已有研究表明,藏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藏族学生具有孤独,不关心人,缺乏同情心,对人抱有敌意,情绪不稳定的特点[10]。因此,来自其他因子上的压力,藏族学生体验到的要比汉族学生多。从文化环境来看,藏族学生从以藏传佛教为主要文化背景的藏区或者牧区来到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内地学习,文化冲突给他们造成了应激源。既有研究[7]表明,环境突变会给个体带来不适感。

(2)在女生汉、藏族比较中,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和其他因子上差异不显著;在健康适应因子上差异显著(p<05)。藏族女生来自健康适应上的压力大于汉族女生。中学阶段,女同学进入青春期(成熟期),已有研究表明[11],处于青春初期的女生对性成熟带来的种种生理变化(如身材、青春痘等)的不适应所导致的身体自我评价会降低。此外,被调查的藏族学生从小生活在藏区,来到内地学习后,其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都与藏区有很大差异,她们的社会环境、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她们缺少了父母和亲友的关心和照顾,社会支持减少,要更多地学会适应环境,因此她们体验到更多的健康适应压力,因此比起内地学生,她们的身体健康因子上的应激量要大得多。汉藏中学生总体得分健康适应因子上差异显著在此也得到了很好解释。

4.汉、藏族中学生生活事件年级差异分析

汉族中学生在生活事件六个因子中的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上出现了年级主效应。进一步单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学习压力因子上,初一学生与初三、高二学生差异显著。初一学生比初三、高一学生体验到更多的学习压力,这与他们刚从小学阶段进入到中学学习的转变有关系,无论是学习科目数量上还是学习难度和重点上都与小学阶段有很大差异,这时的学生会体验到更多的学习适应方面的压力。初一学生比高二学生学习压力更大。这可从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发展特征得到解释。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迅速[12],自我概念、情绪发展、逻辑思维都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对应激源的能力加强。到了高二阶段的学生已经差不多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学习上的问题比起初一学生要游刃有余。高一年级学生与初三、高二学生差异显著。高一相对于初三和高二学习压力要小些,这个也可以从上面分析得到解释。处于初三的学生,他们有来自升学的压力,这与以往研究[13]一致。而高二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点,这个阶段的学生为了保持住自己在学习上的地位,高二学生比高一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会投入更多,自然压力也会增加。在受惩罚因子上,初一学生和初三学生差异显著;初二与初三差异显著;初三与高一、高二差异显著。已有的研究表明,同一生活事件在不同的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甚至同一个体的不同时期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中学生的年级分布代表了各年龄发展阶段的划分。因此,在各个年级之间丧失因子出现显著性差异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释。

藏族中学生在生活事件六个因子中,学习压力因子、丧失因子和其他因子出现了主效应。进一步单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学习压力因子上,初一学生与初二、初三学生差异显著。在丧失因子上,初一学生和初二学生差异显著。藏族初一学生比初二、初三学生体验到更多的学习压力和丧失压力,这与他们刚来内地学校生活、学习还不适应有关系。从文化环境来看,初一学生从以藏传佛教为主要文化背景的藏区或者牧区来到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内地学习,文化冲突给他们造成了应激源。已有研究表明,环境突变会给个体带来不适感。从影响学习的要素来看,刚来内地学习的初一学生,无论是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等都与藏区有很大差异,尤其语言障碍是造成他们学习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其他因子上,高二学生和初一、初二、初三、高一学生均达到显著性差异。说明初中阶段和高一阶段的藏族学生比高二学生承受更多的压力。这与覃晓波[14]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藏族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年级差异普遍存在,初一、初二是心理问题突出的阶段,高中阶段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上,即从初中到高中是下降的。这与中学生年龄特征中的不够成熟以及适应能力发展得不完善有关。因此初中阶段学生体验到的应激比高中学生多。初一学生有适应新环境的压力。初二年级是中学生学业的“分化点”,为了保持住自己在学习上的地位,学生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自然急剧增加,这会导致时间压力和其他压力相应增加;初三学生,他们有来自升学的压力,这与以往的研究[5]一致。而进入高一以后,高中的授课进度和课程难度大幅度提高,另外还要适应新老师、新环境和新同学,这都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压力会增加。

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在进行民族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尊重民族学生的差异,重视藏族学生群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差异,因材施教,以便提高民族学校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郑照顺.青少年生活压力辅导[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34.

[2]R.S.Lazarus.Frompsychologicalstresstotheemotions:ahistoryofchangingoutlooks;annualreviewofpsychology,1993;44:2-19.

[3]thomasaw,Donatov,Gracem,etal.theroleoflifeeventsfamilysupport,andcompetenceinadolescentinadolescentsubstanceuseatestofvulnerab-ilityandprotectivefactors.americanJournalofCommunitypsychology,1992,20(3):349-374.

[4]王天芳,张翠珍,刘雁峰,等.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的疲劳、抑郁、焦虑与生活事件的特点及其相关性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0,9(2):84-86.

[5]刘贤臣.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0)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K].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106-108.

[6]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440-441.

[7]刘曦,杨东.汉区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疏离感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8):547-550.

[8]王振宏.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3):22-26.

[9]胜华,王极盛.中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1):788-790.

[10]林崇光,杜亚松,何艳,等.藏、汉中学生自我意识与个性特征的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2):99.

[11]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351.

[12]DavidR.Shaffer.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m].邹泓,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初中学习生活心得体会篇2

初中一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人到中学,其主导活动并没有发生变化,同小学阶段一样,学习活动仍然是他们的主导活动。但学习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学习环境、人际关系及自身的生理、心理状况与小学时期相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比如:学习科目增多了,知识加深了,任务加重了,而且初一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从幼稚、依赖向半成熟、半独立过渡。因此,初一新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实践研究表明:初一新生通常会出现学习不适,产生厌学心理;人际不适,产生孤独心理;生活环境不适等等问题。这此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极容易导致中学生产生学习困难,甚至把学生推向社会,引发青少年犯罪等问题。做好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准备工作,家长以及教师应该利用自己对学生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有所作为,让学生及早适应中学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赢在新的起跑线上。

一、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初中一年级相对于小学来说学习科目增多,内容扩大加深了,为使学生适应这一变化,必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法,使学生由“有指导的学习”向“独立学习”,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显得特别重要。

1.要帮助学生了解中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学会能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时间是个常量,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是艰苦的劳动,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初一学生学习科目增多了,知识加深了,任务加重了,需要引导学生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首先是处理好玩和学的关系。学习是初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自然应该花在学习上。但是,学习又不是初中学生生活的全部,初中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适当和有益的活动(包括“玩”),也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家长和老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把学生的闲暇时间安排得严严实实,不让学生有娱乐和活动的时间;有些家长却对学生的课余活动放任自流,这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全面发展。要指导学生学会劳逸结合,学习时专心致志、静得下心来;活动时生龙活虎、放得开来。学习和玩不仅是不矛盾的,而且可以相得益彰。

其次是处理好主和次的关系。初中阶段学习知识的密度大大增加、学习知识的广度也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处理好各种知识内容之间的主次关系。学科之间有差异,基础学科、工具学科是初中学习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一定要学得扎实。学科内容本身也有主次,概念、原理及其形成是主,知识的灵活运用是主,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是主,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再次是处理好发展兴趣和打好基础的关系。兴趣是学习动力产生的直接原因,学生对哪一门功课感兴趣,这门学科也往往就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初中学生思想和心理还不够成熟,兴趣也往往不够稳定,有些学生对兴趣的理解也比较片面。表现在学习方面主要有以下情况:一会儿喜欢这科,一会儿喜欢那科,见异思迁,结果什么也没学好;仅凭兴趣学习,自己认为不感兴趣的就敬而远之,结果就成了“跛脚”。其实,初中的学习是整个人生学习的基础,首先要学好每一门功课,初中学习过了关,高中阶段就可能比较顺利;即便是通常被认为是“副课”的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实际上都是将来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所以,培养兴趣必须以打好基础为前提。

2.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谓习惯,就是指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获得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初一阶段是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如下良好的习惯:

第一,养成预习的习惯。在小学,由于每一节课的内容相对较少,教师在教学时,有可能作较多的铺垫,课堂中有可能进行较多的练习。因此。小学生就算没有预习的习惯,学习起来也不会感觉到很困难。到初中以后。这种习惯变得尤为重要,没有预习的学习是打无准备之仗。

第二,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初中课堂教学中,由于知识密度较大、内容较多,如果没有专心听课的好习惯,往往不能跟上教师的思维和学习进度。因此要求:①要集中注意听。集中注意、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得;心不在焉、心猿意马往往一无所获;②要带着问题、开动脑子听。带着问题听课,就能使听课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带着问题听课,还能促使自己积极动脑,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及时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③要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做好笔记。教与学应是双向交流、互相促进的。学生在课堂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积极举手发言就是一种参与,它既能较好的促使自己专心听课、动脑思维,还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小学课堂教学的讨论和交流气氛较热烈,但往往独立思考不够,初中教学更强调独立思考。因此,在初一学习过程中,应该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做到凡有合作交流,必先有独立思考。

第四,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首先帮助学生养成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特别对于学生自己不擅长的科目。其次养成阶段性小结复习的习惯。每学完一个单元,要指导好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小结复习。正如孔子说:“温故知新”,没有复习就收不到巩固学习的效果。

3.因“科”制宜,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各科学习方法。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科逐渐细化,各门学科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和规律。理科类数、理、化学习重抽象思维,要善于融会贯通;文科类语、史等重知识积累,要善于联系实际。只有把握各学科的特点,因“科”制宜,才能有的放矢地学好各门功课。同时,根据各学科不同的特点和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帮助学生努力适应老师的教学,有问题向老师请教,及时解决,争取第一次测验考出好成绩,考出信心。

二、加强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校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乐于以校为家,乐于听教师的教导,同学之间能够共同勉励,共同进步。

1.鼓励学生与老师主动积极地交往。建立亲师型的师生关系,正如孔子说:“亲其师,信其道”,建立起亲师型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大胆向老师请教,与老师交流,做到自信、真诚、礼貌,获得一种归属感,消除孤独、寂寞、焦虑的情绪。

2.要引导学生学会与新同学相处。对同学,要学会宽容、互助,也要学会自省。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热心为同学服务,融入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中,处理好与同学的关系。

3.鼓励学生在新学校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多表现自己,让集体接纳自己。一方面能更快更好地融入集体,另一方面可以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也让别的同学很快认识自己。对新的变化、新的问题要勇敢地面对,主动去适应新环境,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父母或老师求助。

三、加强青春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儿童从小学升入初中之后,也开始进入了青春发育期。由于初中生缺乏有关生理卫生的常识和生理解剖知识,对自身的生长发育状况不了解。再加上进入中学后,学习压力大,对新环境不适应,他们会出现一些生理和心理上问题,如生理上的疲劳、失眠、神经衰弱、心动过速,女生的经前紧张等;在心理方面可能出现因学习紧张而带来的厌学情绪、兴趣缺乏、考试焦虑、情绪淡漠、喜怒无常、意志薄弱、性格偏激等不良心理反应。

1.家长要对学生开展青春期适应教育。应当向学生进行青春期生长发育、性知识、性道德的教育,帮助他们了解不同性别的身体解剖及其生理特点,认识人生长发育的奥秘。指导他们正常地、健康地交友,防止早恋。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应具有如下特点:正确地对待和悦纳自己;情绪稳定乐观,善于与人友好相处;自觉地努力学习;有生活目标和理想,能自觉地遵守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等。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初中学生之所以难管理,不适应中学教育,许多是心理健康原因造成的。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对此引起重视,在学生的心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积极引导,克服心理疾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四、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情况的有效监管,防止出现社会性问题

初一学生离家普遍较远,有些住校,自习时间、课外活动增多,老师与家长监管的相对缺失,初一学生年龄较小,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再者初一学生正处于学习和思想品德的转型期和心理发展的断乳期,在这个年龄阶段极易出现社会性问题,因此要加强对学生课外活动情况的有效监管,包括学生的交友、校外的娱乐活动等等都要合理的过问和进行有效的管理,尤其是上网问题。

网络其实就像是十几二十年前的电视机,不能以其会影响小孩学习而加以否定,更不要谈“网”色变,给学生一个轻松而有节制的环境,让学生更好的成长。可能的话,家长应该鼓励学生上网,给学生一个合适的空间。但是,也不能任由学生为所欲为,要指导学生,适度限制学生,教导学生,让学生自觉安排学习与上网的时间。对于无法购置电脑或无法在家中上网的家庭,父母应该理解学生外出上网的原因,适当给予帮助,当然条件是学生必须严守上网的规则。

五、正确评价自己的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

初中学习生活心得体会篇3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更为困难。波普认为:问题能够激发人们去学习、去发现、去实验、去观察、去分析、去思考。从这些名家的言论中,我们不难体会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际上,问题作为人们思维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开端和起点,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动力。现行的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在教学中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积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探究的根源就在于问题本身。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其重要。这是因为,问题意识不仅是初中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核心能力之一,而且也是因为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如果没有问题意识,学生就没有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因此,只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贯穿问题意识的培养,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来源于生活,逐步提高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和应用的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足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极端重要性。本文结合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就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

一、培养初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重

要性

1.有利于激发创造思维。我们知道,初中数学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因而必须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所谓主体地位与作用,就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处理与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地位以及作用等。一般而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可见,培养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一切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与现象,使他们带着兴趣、疑难和问题去进行学习与思考。这样,初中学生的思维就会因为解决某一问题而得到启发。如此一来,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就会转变为学习的根本动力,不仅学习激情高涨,而且也不断发挥了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更加体现了其主体思维和品质的活跃深刻。一般情况下,学生都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既要让学生做提出问题者,又要让他们成为研究问题者。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将提问题变成教师的特权或者专利。有的初中数学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穿插学生的疑问,会扰乱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思路。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因为这类教师不敢面对学生的疑问,更没有摆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引导与主体的关系。总而言之,如果没有学生的质疑和提问,就不可能有学生思维的创新与拓展。

2.有利于把握学生心理。由于初中学生都处在其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一般还不能独立地解决问题。但是,他们却能够在教师科学合理地引导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使学生在学习认知过程中,努力实现新的跨越,达到新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初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心理状态常常表现为学生学习层面的心理和其心理层面的心理两个方面。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看,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提出质疑和问题,其本身就已经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通过学生提出在疑惑与问题,教师就可以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摸清学生的学习难点和疑点,进而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构建认知体系。如果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那么其思维就会产生一种自我刺激,督促他们对自己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经验进行理解与总结,进而不断丰富、发展其认知结构与体系。此外,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与问题,其思维就会受到制约,学习的激情就会受到影响,进而会产生压学情绪。这时,如果教师运用一定的思维和方式,并认真加以组织、整合和运用,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让学生的疑惑得到解决,进而产生对问题的探究心理。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有利于构建学生的认知体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引导学生从未知到己知、从己知走向新的未知,如此循环不断地向更新更高的境界前进,其认知结构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

识的对策探讨

1.营造轻松学习环境。营造轻松学习环境,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策略。我们知道,学生产生问题意识,需要一定的前提和基础。一直以来,由于受过去那种传统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和制约,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因而导致了很多学生不敢提问。由此可见,在初中学生的大脑中,问题意识不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呈现逐渐淡化的不良趋势。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先要唤醒在初中学生大脑中已经淡化的问题意识。因此,教师必须要积极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要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尽量帮助学生解决紧张和害怕的心理,尽量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时机,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质疑,敢于创新,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和乐于提问。只有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才能敢于提出问题。比如,同样教学浙教版八年级“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节的内容,而有两位教师分别上同年级的两个班,他们的教学业务水平几乎相当。其中一位教师不拘言笑,课堂氛围比较严肃与呆板,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情绪较为低落。当老师要求学生谈谈收获与问题时,没有学生能够讲得出来。最后,还是在教师的引领下才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另外一位教师上课虽然也比较严格,但是比较民主,课堂氛围比较轻松,这个班的学生都乐于接受其观点。这节课不仅教学氛围浓厚,而且学生提问也比较积极。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试过了,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好象也是平行四边形,但我却找不出反例”的问题。这位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积极提问的态度,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善于提问,勇于创新。随后,顺着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为学生满意的解答。这样,在教师的一一解答下,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反馈来看,显然后者的教学效果比前者的好得多。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措施。有关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活动的针对性越强,其行为的效率就越高。这就是说,当学生明确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具体目的时,一般都会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而积极探究。比如,对“截去长方体的一只角,还剩几个角”的问题,很多学生一开始都认为还剩七个。这时,教师笑笑说不一定,学生们都急切地追问为什么。如果学生在认识方面出现了困难与问题,他们都迫切地希望得到解决。正是这种心理,使得了初中学生努力地分析、思考和研究问题。接着,教师又提出了让学生联想一下长方形截去一个角会出现几种情况的问题。这时候,有的学生拿出了笔,有的学生拿出了纸,他们都积极认真地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很快得出了长方形截去一个角后,会出现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三种情况的结论。这样,由于学生从动手实践中得到了启发,他们都自己带着疑问,走进了社会生活。由此可见,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起来以后,其思维习惯和行为活动就会逐渐形成起来。

3.积极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举措。我们清楚,初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如何使初中数学日益生活化和学生日常生活的数学化,已经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这就要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必须坚持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出发点,以生动的日常生活实践,融入到数学教学中,这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宗旨和要求。比如在教学“过三点的圆”这一内容时,如果教师采取手书“破镜重圆”这一成语,随后又给出一块破了的镜子残片,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种方案,让破镜重圆。进行这样的事例教学,让学生真正觉得数学知识是基于日常生活的,而且感觉自然亲切、生动有趣,进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进行这样的教学活动,很多初中学生都感觉学习数学趣味盎然,热情洋溢、活力无穷,因而学习起来比较轻松。此外,以培养问题意识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很多初中学生都表现出了没有认知上的冲突与困难,这样学习起来基本上是信手拈来,极为轻松。反之,如果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则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禁锢,无法唤起其激情,根本谈不上学习的效果。如果教师较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一来,不仅学生愿意去分析与思考,而且比较喜欢尝试和创新,课堂教学才能有思维的乐趣和数学的魅力。

初中学习生活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学习焦虑现状成因对策

作者简介:蒋立红,女,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副教授;张馨尹,女,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中学二级教师;杨建国,男,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李旺,女,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引言

了解学生是有针对性施教的前提和依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认为现在的孩子应该是最幸福的,吃的、穿的、玩的,包括教育资源与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作为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中学生,他们是如何想的,他们是不是感到真正的幸福?他们有哪些困惑和不适?父母的殷切期盼、繁重的学习任务、激烈的同伴竞争,会不会给心智尚未成熟的他们带来压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思考,几年来,我们一直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连续4年采用标准化的心理量表对初中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结果发现,测试群体中确实存在一些心理不适,包括学习焦虑、人际关系焦虑等,而学习焦虑是其中一个比较突出和普遍的问题。

学习焦虑是指由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发,受个人评价水平、人格特征及身心制约因素导致的,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的一种心理现象,它通过不同的情绪反应表现出来。

过度的学习焦虑对初中生学习和生活均产生不良的影响。首先,过度的焦虑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临近考试焦虑会逐渐变重,注意力不易集中,焦躁不安很难安心学习。其次,过度的焦虑会影响考试成绩,考前睡眠质量下降,考场中手忙脚乱,遇到难题便乱了阵脚,回忆提取信息能力下降,难以发挥出正常水平。再次,过度的焦虑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且对自我的消极评价会导致认知模式偏差和自信心的严重缺乏。

关注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有助于学生顺利适应初中生活,收获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调查与分析

1.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连续四年对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的初一新生进行调查,参与测评人数共739人,其中有效问卷为687份,有效回收率为93.0%。男生和女生人数分别为331人和356人。

2.调查方法。测验以团体施测的形式进行。心理教师负责统筹安排,由经过测验培训的老师负责测验实施过程的监督。采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考察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测验共100题,分为八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社交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其测验题目的描述较符合学生的真实学习生活。

如图1所示,大部分学生(>95%)在测评中不存在心理不良,即没有表现出明显的适应不良,以致严重干扰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但是有约50%(49.7%-63.8%)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不良倾向,如果这种倾向一直延续下去可能会导致心理不良。针对这一问题学校予以高度关注,帮助学生及时排解不良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2)在不同类别心理不良上的检出率。

如图2所示,2009-2012级初中新生心理不良的具体表现呈现出一定的一致性,学习焦虑问题普遍突出,四届学生在此项的检出率上均大于40%,最多达到55.6%,另外有部分学生存在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和过敏倾向,这些现象可能也是由学习焦虑引起的,并由学习上的焦虑泛化到心理和生理的其他方面,从而引发各种身体不适应和情绪问题。

二、思考与对策

1.原因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有约50%(49.7%-63.8%)的初中入学新生存在一定的心理不良倾向,少部分学生存在心理不良,这两者之和连续4年都超过了学生总数的50%。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结合对学生及家长的实际观察及访谈,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源于社会和家庭对初中生施加的压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能够意识到学习成绩的重要性,重视学习本身没错,但如果过分重视甚至害怕就会导致其对考试和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另外,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特别是提出超出孩子自身能力的要求时,孩子便会产生担心害怕和焦虑感,严重的有可能会反映到其身体症状上。

第二,可能跟初中生对自我的不恰当认知有关。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且容易盲目乐观或盲目悲观,自我意识正处在不断发展之中,对自己过高或过低的评价都会导致其容易产生学习焦虑。

第三,学习焦虑的产生可能跟学生个体的性格特质有关。通常,内向、敏感、易受暗示的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焦虑,这样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两次失败将会严重挫伤其自尊心和对学习的自信心,失败后难以鼓起勇气,因此面对考试的时候更容易出现紧张、担心、害怕等情绪体验。

对于教师来说,及时地鉴别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合理的干预和积极的引导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2.措施及对策。

(1)在体验中成长,在实践中领悟,培育懂心理、拥有生命力的教师。

在学校里,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学生的很多习惯和思想都会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并了解学生心理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学校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以讲座交流的形式,帮助教师认识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并讨论如何将这些规律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运用案例式分析法,对班主任进行微课程培训,以优带新,分享个人在班级管理中优秀的经验和心得,增强班主任的角色意识,责任意识,提升班主任自我管理能力和心理疏导能力,加强巩固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还开展了主题式的基于学习心理特点的教师研修班,引导教师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开展工作,针对的是师生沟通技巧等内容。另外,针对每一届学生的学习分析情况,学校科学地开展学生心理测评结果解读,及时将测评结果反馈给班主任和相关的任课教师,促进全体教师对教育对象多方面深入研究和了解。

学校不仅注重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把控能力,更注重教师的心理品质提升。积极创设“教师恳谈会”、“教师工作坊”、“年级工作坊”、“班主任工作坊”等交流空间,搭建教师交流和情绪表达平台,及时发现和疏导教师不良情绪。另外,针对存在压力较大的班主任,利用心理成长工作坊的形式,对教师们的心理进行深度关怀,使教师们在心灵上得到滋养,更有生命力地活跃在教育第一线上。

(2)丰富教育方法,分享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力量。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要充分调动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力量,帮助其丰富教育方法,促进家长之间的经验分享。

利用“家长学堂”,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特定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改善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让学生不焦虑,首先要让家长不要焦虑”。学校针对家长开展了多次讲座式的培训,让家长了解青少年生理、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基本的亲子沟通技巧,引导孩子采用合适的方法来面对考试和成绩。通过定期的培训讲座,系统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

(3)分群体、分层次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迅速成长期,会遇到一些困惑和烦恼,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发展和成长带来的变化,学校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情况的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培训和辅导,为学生的每一步成长做好铺垫。

面向全体学生,主要以年级讲座的形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推动助力。初一年级,重点完成小初衔接教育,指导学生完成对新环境的适应,建立新的社会网络和伙伴关系、师生关系,掌握中学阶段要求的学习规范。初二年级工作重在改善学习方法,学会调控情绪,加强人际沟通的能力。初三年级重点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应试技巧,正确对待挫折,树立生活理想。

针对问题比较集中的同质性群体,如针对学习焦虑明显,且伴有一系列情绪和身体反应的群体,学校开展了主题式团体辅导活动。向学生介绍学习焦虑的表现及产生原因,并教授学生应如何避免或缓解学习焦虑情绪。通过交流,同学们可以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困惑,能够主动和教师交流并寻求解决的办法,得到自我的成长。

对于个别学生,综合多方面的观察,包括班主任、任课老师、家长等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如果学生确实存在心理不良,很难通过自我改善得到缓解,且影响到其学习和发展,将交由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结合多种心理辅导方式,建立长期的咨访关系,并充分调动家长和任课教师的力量,提升其综合的心理品质。

(4)丰富教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是心理教师和班主任的责任,更需要学校在教育教学层面有宏观思考,持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学习方式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跨学科整合学习、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以及实践参与式的学习等,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不仅身体参与其中,也要思想参与其中,更容易让孩子有所收获和体会学习的乐趣。

学校积极践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给每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让每个孩子生动活泼地成长”的教育理念,教师真正地爱孩子,欣赏和鼓励孩子,让学生首先在精神上减负。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之外,学生在社团活动、课程学习等方面都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学校开设各类校本课程,开展“名师讲堂”、“学子讲堂”、“社团活动”、“行走天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拥有自我个性展现的平台,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最耀眼的主角,每个学生都能拥有自我实现的幸福感,体验成功、收获快乐。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学生喜欢学校自然会爱上读书,爱上学习,学习的焦虑也就随之降低。

结语

初中学习生活心得体会篇5

初中生活,如诗如歌,让人回味无穷;初中生活,如花似玉,让人爱意心生;初中生活,如花似锦,让人心花怒放。如果毕业了你是否会怀念这样的生活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中毕业生自我评价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范文一:三年的时光如流水一般匆匆逝去,回首往事,在这多姿的季节里,我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往后的日子里,希望我能做得更好。

我热爱祖国,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关心时事政治,思想健康进步。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热爱劳动,先后担任过班级的体育委员和宣传委员,能以一名团员和班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团结同学,配合老师工作,任职期间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我勤学好问,在初中三年学习生活中取得了较大进步,并做到了各科的均衡发展。在完成课业学习任务的同时,我积极参加了化学学科的夏令营和竞赛活动,拓宽了自己的课外知识面。

我具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初一时曾成功地主持了一次主题班会,在全校性评比中获得了第一名。我爱好书法,具有一定的基础,曾在初二年学校组织的“迎香港回归书法现场表演赛”中获三等奖,我创作的黑板报也曾在学校举办的黑板报设计比赛中获优秀奖。

我爱好文学,先后担任《青年文学报》和《南国诗报》的特约记者和撰稿人,一些文学作品也曾在报上发表。初一、初二年时,我还在课余时间里担任校图书管理员。课外知识丰富,曾在初二下学期学校举办的“迎香港回归知识竞赛”中获得第一名。

在体育方面,我爱好球类运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初一年在校田径运动会上曾获得了男子乙组跳初比赛第三名。初二年时,我参加校健美体操队并代表学校参加了全省中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比赛,获得了团体第五名,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当然,我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在学习上刻苦钻研精神还较欠缺,花在学习以外的时间相对较多,对自己的要求没能定在一个较初的位置。但是我仍然具有一定的潜力,若能够进一步努力,我相信自己的综合实力还会再上一个层次。以上是我对自己初中三年学习生活的总结。面对过去,展望未来,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使自己的明天变得更加辉煌,更加美好。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范文二:紧张有序的初中生活即将与我告别。回想三年里有过多少酸甜苦辣,曾经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但也得到了相应的汇报。在老师的启发教导下,我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

在政治上,我有坚定正确的立场,热爱祖国,热爱党,认真学习并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要求进步,思想觉悟初,爱憎分明,踊跃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主动投入捐款救灾行列,用微薄的力量,表达自己的爱心,做一个文明市民。

在学习上,我有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专心上课并做好笔记,注重理解和掌握,强化练习,学会分类归纳,不断总结,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知难而进,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并及时纠正,同时我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使自己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应变能力有进一步提初。在课余时间里,我喜欢博览群书,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不断充实自己。还利用假期参加电脑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初三年被评为校级三好生。

生活上,我拥有严谨认真的作风,为人朴实真诚,勤俭节约,生活独立性较强。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班级交给的任务都能认真及时完成。

我的兴趣广泛,爱好体育、绘画等,积极参加各类体育竞赛,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

初中三年生活有使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有时学习时间抓不紧,各科学习时间安排不尽合理。因此,我将加倍努力,不断改正缺点,挖掘潜力,以开拓进取、热情务实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范文三:初中三年生活即将随着我的成长而慢慢逝去,回顾这丰富多彩的三年学习生活,我已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合格中学生了,这些日子将永远铭记在我心中。

我热爱我们的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思想觉悟初,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党章学习小组,努力要求进步。在校,我模范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尊敬师长,组织纪律性强,连续担任班学习委员等职务。工作认真负责,团结同学,发挥友爱互助的精神,多次被评为校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初二年还被评为市三好生。

天资聪颖,学习认真自觉,理解和自学能力强,善于质疑、析疑、解疑。积极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思维敏捷,懂得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不断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初中三年以来学习成绩优异,名列年段前茅。积极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或市一等奖、省二等奖。

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锻达标,还曾经代表班级参加校运会,并在接力项目为班争光。虽然初中三年来,我在各方面都有显著进步,但我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钻研精神还不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我相信我一定能克服这个缺点,以自己的所学所长更好地报效祖国。

初中学习生活心得体会篇6

初中生活,如诗如歌,让人回味无穷;初中生活,如花似玉,让人爱意心生;初中生活,如花似锦,让人心花怒放。如果毕业了你是否会怀念这样的生活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中毕业生自我评价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范文一:三年的时光如流水一般匆匆逝去,回首往事,在这多姿的季节里,我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往后的日子里,希望我能做得更好。

我热爱祖国,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关心时事政治,思想健康进步。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热爱劳动,先后担任过班级的体育委员和宣传委员,能以一名团员和班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团结同学,配合老师工作,任职期间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我勤学好问,在初中三年学习生活中取得了较大进步,并做到了各科的均衡发展。在完成课业学习任务的同时,我积极参加了化学学科的夏令营和竞赛活动,拓宽了自己的课外知识面。

我具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初一时曾成功地主持了一次主题班会,在全校性评比中获得了第一名。我爱好书法,具有一定的基础,曾在初二年学校组织的“迎香港回归书法现场表演赛”中获三等奖,我创作的黑板报也曾在学校举办的黑板报设计比赛中获优秀奖。

我爱好文学,先后担任《青年文学报》和《南国诗报》的特约记者和撰稿人,一些文学作品也曾在报上发表。初一、初二年时,我还在课余时间里担任校图书管理员。课外知识丰富,曾在初二下学期学校举办的“迎香港回归知识竞赛”中获得第一名。

在体育方面,我爱好球类运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初一年在校田径运动会上曾获得了男子乙组跳初比赛第三名。初二年时,我参加校健美体操队并代表学校参加了全省中学生运动会健美操比赛,获得了团体第五名,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当然,我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在学习上刻苦钻研精神还较欠缺,花在学习以外的时间相对较多,对自己的要求没能定在一个较初的位置。但是我仍然具有一定的潜力,若能够进一步努力,我相信自己的综合实力还会再上一个层次。以上是我对自己初中三年学习生活的总结。面对过去,展望未来,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使自己的明天变得更加辉煌,更加美好。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范文二:紧张有序的初中生活即将与我告别。回想三年里有过多少酸甜苦辣,曾经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但也得到了相应的汇报。在老师的启发教导下,我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

在政治上,我有坚定正确的立场,热爱祖国,热爱党,认真学习并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要求进步,思想觉悟初,爱憎分明,踊跃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主动投入捐款救灾行列,用微薄的力量,表达自己的爱心,做一个文明市民。

在学习上,我有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专心上课并做好笔记,注重理解和掌握,强化练习,学会分类归纳,不断总结,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知难而进,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并及时纠正,同时我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使自己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应变能力有进一步提初。在课余时间里,我喜欢博览群书,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不断充实自己。还利用假期参加电脑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初三年被评为校级三好生。

生活上,我拥有严谨认真的作风,为人朴实真诚,勤俭节约,生活独立性较强。热爱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班级交给的任务都能认真及时完成。

我的兴趣广泛,爱好体育、绘画等,积极参加各类体育竞赛,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

初中三年生活有使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有时学习时间抓不紧,各科学习时间安排不尽合理。因此,我将加倍努力,不断改正缺点,挖掘潜力,以开拓进取、热情务实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自我评价范文三:初中三年生活即将随着我的成长而慢慢逝去,回顾这丰富多彩的三年学习生活,我已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合格中学生了,这些日子将永远铭记在我心中。

我热爱我们的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思想觉悟初,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党章学习小组,努力要求进步。在校,我模范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尊敬师长,组织纪律性强,连续担任班学习委员等职务。工作认真负责,团结同学,发挥友爱互助的精神,多次被评为校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初二年还被评为市三好生。

天资聪颖,学习认真自觉,理解和自学能力强,善于质疑、析疑、解疑。积极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思维敏捷,懂得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不断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初中三年以来学习成绩优异,名列年段前茅。积极参加各种兴趣小组,丰富自己的知识。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或市一等奖、省二等奖。

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锻达标,还曾经代表班级参加校运会,并在接力项目为班争光。虽然初中三年来,我在各方面都有显著进步,但我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钻研精神还不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我相信我一定能克服这个缺点,以自己的所学所长更好地报效祖国。

初中学习生活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内涵价值策略

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虽然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慢慢形成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但具体形象思维仍起着重要作用。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作指导,而这种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主要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因而,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不能简单、抽象的传授学科知识,而应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的应用结合起来,创设情景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对语文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进而上升到理论认识。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本质内涵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生活的整体联系,它以活动为教学的主要形式,以问题为教学中心,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在初中语文综合性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能用计算机排版、制网页、编辑等基本操作,还要激励学生运用学校有限资源如图书馆、微机室等查找资料。同时,教师应多组织实践活动,让听说读写贯穿在实践活动中,并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学习语文,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整体能力的提高。

2.倡导研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综合性不是作语言学、文学、社会学、伦理学、写作学、阅读学等的简单加法运算,它是综合运用语文、艺术、科学及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和解决语文学习上的困难。师生间语言的交流,共同拓宽语文学习范围,开阔视野,进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3.重视言语实践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看重学生的言语实践,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文献来及时内化课堂知识,通过实地考察、走访等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写调查报告,使学生课堂知识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

4.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审美境界和人格品味。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认知和经验,让学生的思维和感情得到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潜在价值

1.适应学生整合知识技能的内在需求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融会贯通,注重语文学科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语文学科内在的知识构建,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语文技能,而且关注学生阅读、鉴赏、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语感和四维的发展,从而增强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激发学生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础和核心,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当于自主学习的两翼,是自主学习的拓展和外延。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能自己设计主题、组织专项活动,注重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设定学习目标,是一种认知性学习。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需求、兴趣为核心,激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性学习。

3.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课堂知识与课外学习的有机结合。语文学习的内容涉及到自然、社会、人文等领域,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语文学习中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这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综合运用文学、哲学、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初中语文综合性有利于综合运用个学科的知识,“淡化”学科边界,形成流动鲜活的、跨学科式的语文课程体系。

4.倡导活学活用

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在重复和循环的实践中逐渐生成与发展的。教师在语文综合性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听说读写思的时间和条件,学生只有将课本的语言实践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时,学生的语言能力才会逐步得到提高与发展。因此,学生不仅应广泛阅读课外书籍,还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亲身去体验语文,并在实践中运用语文,从而提高自己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全面培养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同时,也会注意到个体的原有基础、发展方向的不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增强了课程的选择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学习条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策略

1.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

语文教材中大多数“综合性学习”是穿插在阅读、写作、口语中的,只有极少数是以专题的形式单独列出。在一定程度上,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潜在的课程,它渗透并落实在语文课程的理念和操作中,若独立出来,反而会丧失“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与价值。此外,语文教材中设置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专题可能不适合某些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这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对活动作一些变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2.全面关注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

较大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一般包括活动准备、活动展开、成果展示、反思总结四个环节。一般的,大家对活动准备、成果展示两个环节比较重视,而对活动展开和反思总结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活动准备和成果展示两个环节多在课堂上进行,教师直接参与,便于指导;而活动展开、反思总结环节往往在课外进行,由学生自主组织,教师的介入程度低,也不便于指导,因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树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理念,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指导,全面关注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并且在活动结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个人和小组的表现和得失,认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进步与不足,并确立今后努力的方向。

3.恰当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

从评价内容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着眼点主要是:1.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程度和在活动过程中的的合作态度;2.学生能否积极的搜集、整理资料;3.学生能否在活动过程中自主的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4.学生能否根据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与观点;5.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学生的成果展示和与人交际能力。其中,学生成果的展示是对学习成果的评价,而前面谈到的几点都是对学生表现得评价,这些表现是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指标。

初中学习生活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创造性

经历了小学学习的学生,往往在中学时期表现出一种“我拥有很多优点”“我是世界的中心”等现象。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定义为个体的自我中心现象。个体在幼儿时期也曾出现自我中心现象,这两种自我中心现象的区别在于,幼儿的自我中心是指幼儿很难脱离主观情感对周围事物进行理解和评价,例如幼儿对于“你”“我”的概念理解;而中学时期的学生所表现出的自我中心,是指初中生常以为自己认为的焦点也是别人所关注的焦点,例如自己脸上的青春痘,中学生往往高估了别人对于它的关注程度。根据中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体育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

初中体育作为一门新课标所关注的重点学科,它不同于其他课程那样在室内进行教学,而是主要在教室外进行教学,室外环境不似室内环境那样容易控制,因此学生在体育课上更容易出现纪律问题。

一、课堂活动要具有目的性,促进学生学习

体育课堂中的活动要具有目的性,这是针对教师而言的。体育课的设置,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制定体育课堂活动的目标时,教师主要应考虑的是教学的课程目标。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新课改是导向,课程目标是指引,课堂活动是实践,教师应采取能够促进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对其进行教学,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我们要求学生进行立定跳远的学习,可以先教学生进行蛙跳,以锻炼大腿肌肉和髋关节力量。蛙跳,顾名思义,就是像青蛙捕食猎物时那样灵活一跃。蛙跳的练习对于立定跳远的学习具有奠基作用,让学生进行蛙跳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立定跳远。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蛙跳动作的讲解时,使用一些能够活跃气氛的词句,“下面我们来学习蛙跳,没错,就是学青蛙跳,谁要是学不会,可就连青蛙都不如了。”课程目标有助于教师对活动目的的确定,进而有助于教师更好地选择如何完成这一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从活动中得到学习。

二、课堂活动要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并不是从教师角度而言的,而是从学生角度而言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让学生对于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会减轻教师极大的教学负担。在很多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属于自己的思维、想法、观念,只是一味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不但没能取得成效,还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而学习兴趣作为学生的引导,倘若能够被教师激发出来,将会在减轻教师教学负担的同时,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堂活动的选择时,应尽量多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同时对体育的学习也更加具有主动性。例如,男生喜欢篮球、足球,女生倾向于羽毛球等,教师可根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活动的选择。对于教师来说,这些运动是为了锻炼学生相应部位的肌肉、协调性等,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他们在繁重学习压力下释放自己的好方法。体育课堂活动应围绕学生这一中心进行展开,在激发学生活动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达到体育教学的课程目标。

三、课堂活动要具有创造性,引发学生好奇

体育课堂活动的创造性,是针对学生而言的,不过也可以理解为针对师生共同而言的。创造性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好奇心的指引下,进行体育活动,完成体育学习。初中生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关键,进行体育活动的创新。

例如,体育教师带领全班同学进行“大风吹”活动时,让学生每人拿一个坐垫围圈而坐,教师则处在圆圈中心。活动的规则是,当教师说到“大风吹”时,满足“大风吹”后所跟内容的学生要全体起立互相换位置,如“大风吹,双眼皮的人”,教师此时撤去一个坐垫,最后谁没有坐下,就在圆圈中心做十个俯卧撑。一般情况下,学生总会认为教师所描述的就是自己,因此会极力向教师所描述的人所理解。这个活动其实是将两个活动串联起来而进行的,却因为方式新颖,在实际的教学中收到不错的成果。笔者认为,好奇心同兴趣一样,都属于能够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所以,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课堂活动的选择。

新课标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在获得教育知识的同时,形成积极正向的价值观,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恰当进行课堂活动的选择。笔者在本文中对初中体育教师进行课堂活动的选择提出建议,是为了使学生重视初中体育课,从而使教师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初中学习生活心得体会篇9

1.1创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模式,开拓新式教育方法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能否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体现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期末试卷上,而不在乎学生是否真正从思想品德课堂中学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在教学模式方面,还是以传统的教师中心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这样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没有践行新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发展的新理念。而生活化教育的运用可以把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相结合,不断创新出新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模式,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增加对于本课程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创造出新颖生动的课堂氛围,深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认同和理解。

1.2有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素质教育体系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与学业水平发展的重要性是相当的,这就需要学生不仅在生理上得到满足,其心理上的满足也不能忽视。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有着得天独地的好处,能够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生活化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更是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加真实的、生活化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先进思想品德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身道德素养的提高。

1.3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往往是机械式的教学,采用的是非常单一的教学方式,这样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厌恶与反感。在这样的前提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课堂会处于一种消极状态,学生往往会偏离教师的教学思路,这会导致整堂课的教学进度非常缓慢,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2.生活化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实际运用

2.1创设相关教学情境,促进教学情景生活化

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采用机械式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这样实际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而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育,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里进行思想品德知识的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参与进课堂,主动探究,主动学习,从而获得更加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更好地进行创新性学习。例如,在《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蒙上学生的眼睛,最大限度地模拟盲人的感官体验,然后配合一些能带动气氛的音乐和旁白等,创设与盲人非常相似的情景,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加深对于盲人的认知和理解,从而能能够在以后的实际生活中对身边的盲人多一份尊重与理解,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传统的机械化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2.2教师要融入学生的生活,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生活化教育的融入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之后所制定出来的适合当前初中学生的教学方案。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不会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也不会了解、调查学生的生活环境,只是简单地照搬书本上的思想品德知识,学生在学习之后根本不会应用,甚至有些知识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而生活化教育的应用,会使教师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了解,把教材上的基本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理解教材上的知识,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进行非常愉快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生活化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初中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在这样的宏观前提下,生活化教育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既符合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改革的潮流趋势,又体现了素质教育体系下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日常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出新知识和新观点,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道德素养,学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完整的人。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要以生活为切入点,使教育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

作者:顾勇单位:常熟市任阳中学

【参考文献】

初中学习生活心得体会篇10

学生的不断学习就是收获知识一点一点进步的过程,而自我评价就是让自己看清楚自己,有针对的让自己面对自己的优缺,进步随之而来。现在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的初中学籍自我评价的范文,希望对你有用。

初中学籍自我评价一光阴似箭,初中生活在不知不觉中飞逝而过,。回首三年历程,我从一个懵懂顽童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即将面临高考的选拔,我首先感谢培养我的学校、社会及养育我的父母。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明辨是非,关心国家大事,为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而努力学习。在校,我模范遵守校纪校规,以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高度的责任感为班级工作出谋划策。初中三年均担任班级学习委员,组织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表现出较强的组织能力,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并在同学中树立较高威信。我严于律己,进取心强,报名参加党章学习小组,努力提高思想觉悟,向党组织靠拢。平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多次参加青年自愿者活动,具有乐于助人的品德。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初中三年均被评为校三好生,并于初二年被评为市级三好生。

学习成绩优异,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能融会贯通,发挥思维敏捷,理解能力强的优势,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多次取得文科一、二名的好成绩,并参加数学、英语、生物竞赛班,努力为校争光。荣获省第六届中学生生物竞赛厦门赛区三等奖,在初三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获福建省三等奖,全国优胜奖。

在日常生活中,我十分重视锻炼身体,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体育成绩优秀,体锻达标。我兴趣广泛,热爱生活,尤其喜欢唱歌和绘画,曾在年段书法比赛和手抄报比赛中获奖。热爱劳动,能认真负责做好每一次值日生工作。

经过三年学习,我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还应更细心,防止因审题粗心而失分,争取在中考中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向祖国汇报,

初中学籍自我评价二转眼之间,我将告别多姿多彩的高中生活,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觉得紧张、充实,令人难忘。

我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我力求上进,参加了青年党校的学习,使自己的思想觉悟逐步提高。生活简朴,是非分明,谦虚诚实。在校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化学科代表工作认真负责,能替同学排忧解难。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为此,我在初二、初三年两度被评为校级三好生。

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好问,有较强的钻研精神。思维较严密,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不断总结和探索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常与老师和同学探讨问题。学习成绩优秀,理科成绩较突出,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高中组)中获福建赛区省三等奖和厦门赛区市一等奖,为学校、为班级争光。

课余,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成绩达标。兴趣广泛,爱好问题活动,曾获得第38届校运会男子3000米第三名;39届校运会男子1500米第五名,男子3000米第二名;第40届校运会男子1500米第六名,男子3000米第二名,为班级争光。

但由于晚上学习较迟睡,早晨上课有时迟到。我将不断总经验教训,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热血与青春!

初中学籍自我评价三回顾初中3年,通过良师的教导和自身的刻苦学习,养成了认真对待学习和工作的好习惯!

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与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在学习上,我一丝不苟的认真学习,对老师讲的各个知识要点我都能熟练的运用,对老师布置的习题也是认真的完成,基本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在学习中我不怕苦不怕累,认认真真的学习每一个知识点。

在生活上,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此外,对时间观念性十分重视.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所以一直以来与人相处甚是融洽.敢于拼搏刻苦耐劳将伴随我迎接未来新挑战.

光阴似箭,初中生活在不知不觉中飞逝而过。回首三年历程,我从一个懵懂顽童成长为一名

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即将面临高考的选拔,我首先感谢培养我的学校、社会及养育我的父母。

作为一名初中生,我明辨是非,关心国家大事,为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而努力学习。在校,我模范遵守校纪校规,以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高度的责任感为班级工作出谋划策。高中三年均担任班级学习委员,组织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表现出较强的组织能力,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并在同学中树立较高威信。我严于律己,进取心强,报名参加党章学习小组,努力提高思想觉悟,向党组织靠拢。平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多次参加青年自愿者活动,具有乐于助人的品德。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高中三年均被评为校三好生,并于高二年被评为市级三好生。

学习成绩优异,勤学好问,刻苦钻研,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能融会贯通,发挥思维敏捷,理解能力强的优势,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多次取得文科一、二名的好成绩,并参加数学、英语、生物竞赛班,努力为校争光。荣获省第六届中学生生物竞赛厦门赛区三等奖,在高三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获福建省三等奖,全国优胜奖。

在日常生活中,我十分重视锻炼身体,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体育成绩优秀,体锻达标。我兴趣广泛,热爱生活,尤其喜欢唱歌和绘画,曾在年段书法比赛和手抄报比赛中获奖。热爱劳动,能认真负责做好每一次值日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