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能源的缺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37:23

生物能源的缺点篇1

   1 brca1缺陷与乳腺肿瘤

   brca1是一个确定的肿瘤抑制基因,它的生殖系突变容易使妇女患上乳腺癌和卵巢癌。brca1乳腺癌小鼠模型的建立有助于肿瘤发生机制、肿瘤预防及治疗的研究。大多数brca1突变系在怀孕期间死亡,因此只有那些携带组织特异或亚等位基因突变的个体可以长成成体[36]。

   在条件性阻断小鼠乳腺brca1基因的研究中,xu等[7]发现乳腺肿瘤在长期潜伏后发生频率较低。大多数肿瘤的p53转录也发生了改变,暗示了这个肿瘤抑制因子在brca1相关的肿瘤形成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虽然p53+/-突变的引入能显著加速肿瘤发生,但乳腺肿瘤还是以随机形式出现,表明除p53之外还有多个因子涉及此过程。乳腺肿瘤中高度不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也支持该结论[4,6]。同时,表达研究也揭示了遗传或分子的大量改变,即erbb2、cmyc、p27和cyclind1在大多数肿瘤中的过表达[6]。从brca1条件阻断小鼠中得到的肿瘤显示出高度的染色体异常,这恰恰是癌细胞的主要特点之一。通过增加造成恶性表型的特定突变可促进癌症的发生。在大多病例中的染色体异常反映出有丝分裂功能减弱,包括染色体的不均等分布和细胞浆无法移动,导致非整倍性细胞形成。这和brca1突变体小鼠肿瘤是在基因组不稳定之后发生的观点相一致。

   2 brca1和dna双链断裂(dsb)修复

   目前的研究表明brca1在细胞的dna损伤应答中扮演重要角色,能够介导损伤的感受器及修复的效应器。细胞经dna损伤因子处理产生dsb后,brca1能够超磷酸化并被迅速地重新定位,其新位点在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过的复制叉上[7]。此外,在一个大的细胞核蛋白复合物中也发现了brca1,被命名为brca1相关监测复合物(brca1associatedsurveillancecomplex,basc),该复合物被认为在监控基因组损伤和下游蛋白信号传递中具有传感作用[8]。

   dsb修复的主要类型有两种:hrr和nhej。hrr是典型的无错修复,由一个非损伤同源序列通过基因转换来修复损伤的双链。nhej通常与断裂点序列的变化有关。序列修饰的程度从损失或获得一两个碱基到大范围的删除有很大不同。这一途径的诱变潜能更多是由修复的质量来决定的,而非断裂点是否重新连接。如果断裂点有序列缺失,由此而诱导的连接通常是由一个大小为8碱基的微同源区域介导。hrr偶尔也能在序列中通过交换引入错误,但是交换产物在哺乳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被迅速地抑制了。

   3 brca1和同源重组修复(hrr)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hr有两种可能的作用:一种是修复dnadsb,另一种是在无法通过特定的聚合酶进行复制叉反转及跨损伤修复时,重启由单链损伤造成的复制叉停滞。虽然最初认为brca1对基因组的保护可能是通过控制细胞周期间接实现的[9],但是细胞周期产生修复缺陷的遗传解离使得这一想法变得不可能。brca1在对dsb的响应中具有直接作用,能募集brca2,进而促进rad51蛋白丝状体的形成[10]。rad51是一种dna重组酶,与细菌reca蛋白同源,该酶参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同源重组和dna双链断裂修复,并且能与brca1共定位,因而是同源重组所必需的。brca1是rad51的亚核装配所必需的,并且也是用dna交联剂顺铂处理细胞后仍能使细胞存活所必需的[18]。brca2rad51和brca2brca1蛋白的直接相互作用已经有报道,不过,rad51和brca1很可能是间接通过brca2在dna损伤位点实现关联的。

   brca1与另一dna损伤响应蛋白rad50也有联系,rad50能与mre11以及nijmegen破损综合征基因1蛋白形成一个紧密复合物。mre11/rad50/nijmegen破损综合征基因1(mrn)复合物与同源重组和nhej相关。mre11或rad50的蛋白聚合物会被募集到dsb位点,但rad51聚合物在相同细胞及相同时间却从未观察到[11]。rad50和rad51能够在dna损伤后共定位于磷酸化的h2ax(γh2ax)聚合物上[12]。brca1也能同γh2ax共定位并在rad50或rad51之前募集到这些位点,这表明brca1能决定rad50或rad51的募集。不过,mrn也能在h2ax存在或缺乏的条件下及早募集到dsb位点。因此可以推测,brca1与dsb或复制叉延迟的响应有关,并能控制后续的修复蛋白mrn或brca2/rad51的募集。目前就mrn复合物是否与人类细胞中的同源重组有关还不清楚,但是推测mrn复合物可能在解决复制叉延迟方面起作用,并且也有报道nijmegen[13]破损综合征基因1蛋白在dt40细胞中能促进同源重组。nijmegen破损综合征基因1的破坏能导致基因转变及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能力减弱,但是γ辐射(6gy)诱导的rad51聚合物的形成却没有受到影响。因此,brca1是如何在募集brca2和rad51的同时又影响mrn复合物尚待研究。zhang[14]等的研究表明在同源重组后,brca1功能缺失能产生更多mre11聚合物,并且brca1的补充能抑制mre11聚合物形成。

   在bloom综合征中缺陷的blm解旋酶在延迟复制叉和阻止过多数量的同源重组中具有功能。blm能从生物化学角度,反转holliday连接的形成。当blm缺失时,姐妹染色单体交换更加频繁,表明blm正在阻止rad51介导的重组。虽然blm功能和brca1之间的关系还没有被完全阐明,但是blm和brca1解决复制叉延迟的两种不同途径已成为一个模型。复制叉延迟能导致“鸡爪”结构(复制叉反转,也就是新合成的链退火相互间形成一个四链结构)的形成[15]。blm是具有特异活性的逆转“鸡爪”结构的解旋酶。因此,阻止复制叉前进的损伤能被复制叉反转或模板转化避开,然后blm通过反转复制叉结构在重启复制中起作用。延迟的复制叉也能被特定的核酸内切酶(如mus81)切割,形成一个双链dna末端,从而起始一个链交换反应。可以假定brca1促进延迟复制叉向切割结构的转化,从而起始rad51依赖的链交换。但是这些过程的精确细节仍未阐明,在这个模型中brca1和blm被期望出现在损伤监测复合物中,并且blm被认为是brca1相关监测复合物的一部分。另外,与brca1相同,在电离辐射后blm通过atm磷酸化并和rad51形成聚合物。

   4 brca1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

   与nhej相关的基因型多态性与高风险性的乳腺癌有关[16]。brca1能够影响患乳腺癌的风险和dnadsb末端连接能力,这一结果表明nhej与brca1相关的乳腺癌发生有关。不过,关于brca1在nhej中功能的报道却有一些矛盾的结果,这些结果所反映的可能是测量nhej的不同方法以及nhej有不同亚路径。

   nhej亚型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包括无误差及易错末端连接。无误差末端连接是通过用细胞提取物或细胞介导的在体外使线性化质粒恢复为圆形dna时的重连接实验检测到的。大多数物理性末端连接是易错的,如v(d)j重排的编码连接。当依赖ku的修复路径中一个或多个组分缺陷时,序列会出现或大或小的变化(如删除)。近来,有证据表明无误差和易错末端连接有不同的遗传需要[17],存在不止一种nhej路径。目前的研究支持brca1是nhej的无误差形式所必需的,但是与nhej调节相关的机制还不清楚。

   从酵母和哺乳动物细胞得到的证据都强烈支持不依赖ku的nhej是一个易错步骤[18]。brca1也可以调节易错末端连接:brca1失活与dsb位点的大序列删除有关。brca1和人类rad50之间的物理性作用已经观测到了,但是这种相互作用的功能性结果还不清楚。最近,hopfner等[19]通过晶检仪得到的证据显示rad50在其螺旋区形成一个吊钩状结构。这样,与两个mre11蛋白dna结合域相互作用的rad50蛋白的球状头部就能够通过这个吊钩状结构,将两个独立的mrn复合物连接起来,进而将两个dna末端联系起来。这一机制可使姐妹染色体连接在一起以进行同源重组或使不相干的断裂末端连接在一起以促进nhej。因此,mrn复合物能同时发挥结构支持功能及和mre11相关的核酸酶功能。wang[14]等的研究表明brca1能抑制mrn复合物,从而减少了相关的易错nhej。另外,他们也观察到brca1缺陷的细胞倾向于用微同源性来介导末端连接,这与已报道的酵母mre11的作用相似。brca1在体外抑制mre11的溶核活性的生化结果支持了野生型brca1能抑制mre11活性从而阻止易错末端连接的假设。wrn和artemis等核酸酶在末端连接中具有潜在的功能,因而很有可能存在一种不同于mre11的未知蛋白,这种蛋白可能受到brca1的抑制。

   5 brca1和fanconi贫血蛋白之间的功能关系

   研究表明fancd2蛋白的单泛素化是fanconi贫血路径的关键步骤,并且依赖于brca1的功能。brca1缺陷的细胞与dna损伤诱导的fancd2亚核聚合物缺失及fancd2的单泛素化相关。几种证据显示fancd2可能是brca1e3泛素化连接酶活性的一个靶点,但是这些研究都没有指出fancd2是brca1/bard1泛素连接酶的直接底物。相反,最近的研究发现小干涉rna介导的人细胞brca1敲除能导致fancd2对dna损伤位点的靶向缺陷,而非fancd2泛素化缺陷。与之相似,brca1和bard1均被敲除的突变体dt40细胞对dna损伤很敏感,但该细胞在fancd2泛素化中没有缺陷。因此,brca1介导的泛素化的目的,靶蛋白以及这种泛素连接酶活性对brca1在同源重组或肿瘤抑制中的作用是否重要仍然是未知的。近来的报道显示brca1相关的解旋酶bach1在同源重组有一定的作用,并且似乎是fanconi贫血基因产物fancj。bach1被当作fancj及fancd1被当作brca2的结果表明在brca1和fanconi贫血途径之间存在多种联系[20]。

   6 brca1和核苷剪切修复(ner)

   ner分为两种途径:全基因组修复(gcr),能将损伤从整个基因组除去;转录偶联修复(tcr),能优先从表达基因的转录链将损伤除去。gowen等的研究表明,brca1缺陷的小鼠es细胞无法执行dna氧化损伤修复,并且对电离辐射和过氧化氢具有超敏感性。这些结果显示brca1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dna氧化损伤的tcr。

   近来,hartman和ford研究了两种人u2os骨肉瘤细胞系ubr60和e621[21]。ubr60携带野生型p53,e621来源于ubr60。由于人乳突淋巴瘤e6的稳定表达使得p53缺失(因为e6是以p53为降解对象的)。这两种细胞系都表达低水平的内源brca1,外源转染的brca1是由四环素调节控制的。这些细胞是研究brca1和p53对ner作用的模型。他们的研究显示,四环素存在的条件下,p53缺陷细胞中ggr的效率比在p53野生型细胞中显著低。这一结果表明p53功能缺失导致ggr缺陷。brca1的表达能使p53缺陷的e621细胞的ggr恢复,在24小时内,dna修复从没有brca1诱导时的3%上升到34%。p53野生型细胞ubr细胞中brca1的诱导能使ggr的能力从28%上升到42%[21]。这些结果表明brca1在ggr中具有重要作用。

   紧接着,他们研究了brca1能否在这些细胞中影响uv辐射的tcr。用一个表达基因(dhfr)的单链特异性引物,发现brca1突变仅仅影响未转录链的修复,而不影响uv诱导的转录链。因此,虽然之前的研究表明brca1在dna氧化损伤的tcr中有一定作用,但是并不影响uv辐射诱导的tcr。

   7 brca1磷酸化后的转录调节

   brca1已被鉴定为几种核磷脂酰肌醇3激酶相关物的靶点,如atm和atr。

   atm可以使brca1的ser1387、ser1423、ser1457和ser1524在体内或体外磷酸化,atr也能在体外使与atm相同的ser1423等6个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磷酸化。近来发现,被认为是肿瘤抑制因子的蛋白激酶(chk2)在电离辐射后能与brca1在离散的核聚合物中相互作用,并使brca1在ser988位点磷酸化。不过,关于这些不同的磷酸化事件是怎样作用于功能修复路径的研究报道还很少。zhang[22]等的研究显示,依赖chk2的磷酸化位点ser988是调节brca1在同源重组和非同源重组中功能的主要通道,该通道在chk2和dsb修复的调节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系。然而chk2介导的brca1磷酸化随后是怎样调节dsb修复的目前还不清楚。生物化学研究表明brca1在第452到1079氨基酸处存在一个dna结合域,该域使得brca1能够抑制mre11的体外核酸外切酶活性[19]。与此同时,该研究还显示一个rad51互作域被定位在第758到1064氨基酸的brca1片段上。在zhang[22]等的研究中,brca1的ser988位点不仅负责控制同源重组,还对抑制易错末端连接非常关键。因此,ser988突变将会改变dna结合域的功能。另外,该位点突变可以影响brca1和rad51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体内的直接证据还有待阐明。

   除了dna修复,brca1介导的细胞周期检查点效应也能被蛋白激酶调节。s1423a突变能破坏brca1产生g2m期阻滞的能力,但仍保留了其dna修复能力。相反,依赖atm的电离辐射诱导的s期检查点需要的是brca1的ser1387位点而非ser1423位点。经验证,当姐妹染色单体可以作为模板时,同源重组在细胞周期的s和g2m期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维持s和g2~m细胞周期检查点的能力被认为是不依赖于同源重组的。brca1的s988a突变能阻碍其在同源重组中的作用,但是对s期检查点是没有影响的;相反,s1423/1524a突变具有正常的同源重组,但是g2~m期检查点缺陷。

   mdc1是另一个依赖于atm的重要brca1磷酸化调节因子[23]。这个蛋白是具有nh2末端的fha关联域和brct域串联重复的核因子。这些域在与dna修复或dna损伤响应路径相关的几个蛋白中都存在。mdc1是激活哺乳动物细胞dna损伤响应蛋白chk2所必需的。当mdc1在细胞中被负向调节时,电离辐射不能诱导brca1聚合物。因此,mdc1在依赖brca1的同源重组和细胞周期检查点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brca1位于dsb响应路径的关键交叉点上。磷酸化后的brca1转录调节在brca1和chk2、atr以及atm之间建立了联系,并且为了解brca1与mre11及rad51的关系提供了线索。brca1突变,chk2、atr或atm活性的改变能促进遗传不稳定性并增加乳腺癌和其它肿瘤的易感性。大量证据表明atm突变能提高乳腺癌的易感性。流行病学研究已将chk2和brca1列为同种乳腺癌发生路径。mrn复合物的遗传突变已经在乳腺癌中得到鉴定[24]。其它的可能性是atr或rad51缺陷可能与易患乳腺癌者的体质有关。

   8 brca1缺失的遗传不稳定性

   dna损伤修复基因缺失后的一个直接后果是遗传不稳定性。shen等[25]分析了从e8.59.5brca1缺失胚胎分离到的染色体,通过频谱染色体核型分析(spectralkaryotyping,sky),发现brca1缺失的胚胎在染色体数量和结构上都有异常。在brca1突变体mefs、乳腺肿瘤和brca1突变体小鼠的淋巴瘤中也发现了完整的染色体损伤。通过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genomehybridization,cgh)和sky对brca1条件阻断小鼠中的乳腺肿瘤进行深入分析发现,brca1缺失肿瘤表现出与人类乳腺癌相似的染色体获得和缺失[26]。大多数肿瘤(9/15)表现出末端染色体11的获得,而这一区域与人类染色体17q11qter类似,图谱位置erbb2。有四种肿瘤也显示出相同数量的近端染色体11缺失,近端染色体11与人类染色体17p类似。在八种肿瘤中观察到染色体15的全部或部分获得集中于15d2d3,类似于人类染色体8q24,即cmyc基因的图谱位置。六种肿瘤表现出染色体14的部分或全部缺失,包括14d3,即rb1的图谱位置。这些观察表明在brca1条件阻断小鼠的乳腺肿瘤中erbb2,cmyc和p53缺失的表达增加。

   brca1突变体细胞也表现出异常的中心体扩大和g2m细胞周期检查点控制的缺失[27]。这些异常很可能是不依赖于dna损伤并能促进遗传不稳定性。因此,brca1突变体细胞中的遗传不稳定性可能是这些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

   9 结束语

   brca1在dna损伤修复和肿瘤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brca1缺陷能削弱hrr,nhej,fanconi贫血途径以及ner。dna损伤修复缺陷和g2/m细胞周期检查点异常能共同引起brca1缺陷细胞的遗传不稳定性。dna损伤积累能激活p53抑癌基因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应答,包括细胞增殖缺陷,分化和转录调节缺陷。这些异常使brca1突变体产生胚胎致死。另一方面,brca1缺陷也能增加所有基因的突变率,包括p53。p53缺失或突变能使dna损伤细胞存活下来,并经历克隆扩增,最终产生癌变。

   癌症发生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从brca1生殖系突变开始,乳腺癌发生所必需的其它遗传事件尚不清楚。例如,在90%以上的乳腺癌相关癌症中发现p53基因失活,但这一结果的原因在dna修复方面的作用还不清楚。通常的解释是损伤诱导的凋亡缺失会使受损细胞得以存活进而促进突变。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brca1突变会使个体仅仅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但是该研究方向在肿瘤发生机制的研究及女性健康的维护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woodrd,mitchelm,lindahlt.humandnarepairgenes[j].mutares,2005,577(12):275283.

[2]mikiy,swensenj,shattuckeidensd,etal.astrongcandidateforthebreastandovariancancersusceptibilitygenebrca1[j].science,1994,266(5182):6671.

[3]xux,qiaow,linkesp,etal.geneticinteractionsbetweentumorsuppressorsbrca1andp53inapoptosis,cellcycleandtumorigenesis[j].natgenet,2001,28(3):266271.

[4]ludwigt,fisherp,ganesans,etal.tumorigenesisinmicecarryingatruncatingbrca1mutation[j].genesdev,2001,15(10):11881193.

[5]xux,wagnerku,larsond,etal.conditionalmutationofbrca1inmammaryepithelialcellsresultsinbluntedductalmorphogenesisandtumourformation[j].natgenet,1999,22(1):3743.

[6]brodiesg,xux,qiaow,etal.multiplegeneticchangesareassociatedwithmammarytumorigenesisinbrca1conditionalknockoutmice[j].oncogene,2001,20(51):75147523.

[7]scullyr,chenj,pluga.associationofbrca1withrad51inmitoticandmeioticcells[j].cell,1997,88(2):265275.

[8]wangy,cortezd,yazdip,etal.basc,asupercomplexofbrca1associatedproteinsinvolvedintherecognitionandrepairofaberrantdnastructures[j].genesdev,2000,14(8):927939.

生物能源的缺点篇2

一、目标生成原理

目标生成原理是指管理者对资源的理解越是清晰深刻,所定目标可行性越大。目标依据资源,计划离不开目标,组织设计围绕计划铺陈,领导显现资源配置实质,控制是现实与计划比对的信息,信息处理实现目标或调整计划。社会从农牧手工业分类到大机器生产分工,及至现代科技出现随着资源改变而改变。

目标生成有赖资源,并形成战略体系。管理者面临的问题不是任务苛求,而是任务条件——资源。目标生成阶段对资源分析立足现实和未来资源总量,目标分解,形成发展战略,出台保证计划实施的人事、物料、工具、空间、资金、周期等管理细节。

二、有效配置原理

有效配置原理是指管理者对资源配置越是合理,组织效率越大。人类活动导致资源耗费,单一资源有限,需要有效配置资源。资源投入不足,增加投入将提升产出,继续投入会有临界点,超过临界点再投入,产出变化趋于零。

文化和技术建设从精神和物质上为管理提供平台,资源配置在平台上演绎。管理者一方面致力成员形成共同价值观,如员工手册、绩效辅导、岗位责任、工艺文件等,同时也致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如劳动竞赛、业务练兵、小改小革、新品研发、员工多能制等。人是第一要素,人的解放贯穿资源配置全过程。

三、稀缺高值原理

稀缺资源是指那些必要性极强、来源渠道极为有限、获取方法极为困难、生成周期极为漫长、本身具有单向性的资源。稀缺高值原理是指资源越是稀缺其所带来的附加值越大、组织发展速度越快。

先进管理和技术思想、优秀个人技能和素质、超前生产工具和方法支撑的共同价值观是稀缺的。物力资源难以短时形成,难以储备、再生和加工致使其稀缺,如石油、矿产品、电能等。物力资源提取、加工、制作难度决定物力资源稀缺程度。财力体现资本稀缺性不在货币本身,而在货币运动规律决定的流通意义。货币只是符号,信用、赊销、以物易物、来料加工等都是其表现形式。时间是单向性资源,针对个人或组织其有限。时间是凝结在劳动成果中的资本和劳动力。信息之于组织发展是稀缺的,为组织发展提升价值。

四、再生替代原理

资源再生替代是指同一资源在化学性质不变前提下再生或改变其化学性质,在物理性质不变前提下替代的理念。其是人类社会对资源耗费有价值活动,是人类与自然有机统一,并通过主观能动性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动力。再生替代原理是指管理者越是注重资源再生替代,组织生命力越强,社会发展越快。

人的再生和组织对人力资源不断发掘、培训延续了人力资源有效供给;生产工具发展将人类从繁重体力和有害劳动中解放出来。阶段性的科学、技术、工艺、成本等条件困扰资源替代,但管理者基于再生替代原理保证组织效率。财力资源再生替代是投入、产出的一般规律,资本转变为利润、劳动力转变为工资、土地转变为地租、金融票据、股票债券等是其现象。时间替代可以通过生产工具、优化工艺、轮班制等实现。信息获取、采集好处理方法可以再生替代;其提供发展机会和缩小目标误差,法律、制度、标准和市场等属于这一范畴,恒定组织发展速度和方向。

五、互换互补原理

互换互补原理是指管理者对管理要素互换互补越是熟悉,组织发展适时能力越强。资源统一于货币,量化发展水平。这个原理揭示组织在单一资源有限性中有效使用个别资源的一般规律,单一资源节省量不影响资源耗费总量。

生物能源的缺点篇3

自然资源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不稀缺的自然资源;二是稀缺的自然资源。

1、不稀缺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为零。

一般自然资源对于人类主体的耗散价值是相对稳定的,而其功能价值会随着人类主体对于它的利用规模的增长而不断下降,即服从“边际效用下降规律”。自然界中不稀缺的自然资源(如水分、空气、阳光等),由于可以充分得到供应,人们总会去充分地利用它,即不断地增大对它的的利用规模,其结果是:这些不稀缺的自然资源的功能价值在“边际效用规律”的作用下不断下降,直至趋近于其耗散价值,则其使用价值不断下降并趋近于零。使用价值为零的事物并不等于人们不需要它,而是因为它相对来说并不稀缺,能够充分满足人的基本需要,根据“边际效用规律”,事物的功能价值随着主体对它的消费速度(或作用规模)的增长而下降,当消费速度(或作用规模)增长到足够程度时,其功能价值趋近于耗散价值,该事物的使用价值就趋于零,这就是“边际使用价值零值定理”。

2、稀缺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大于零,但它归根到底来源于人类劳动。

对于稀缺的自然资源,由于其利用的规模受到限制,其功能价值通常不能无限地趋近于耗散价值,因此其使用价值通常大于零。在人类发展的早期,对于猿猴来说,除了水果(有时还有水、避署和御寒的洞),其余都是不稀缺的,都没有使用价值。人如果没有学会对火的利用,煤和柴都不可能具有使用价值,许多食物都不会具有任何使用价值,人也就不会成为杂食性动物;人类如果没有掌握炼铁和炼钢的技术,所有铁矿石都没有任何使用价值。因此,自然界稀缺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的形成和增长最终都可归结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使用价值的增加总量就是与之相关的科学技术成果的使用价值总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可利用自然资源的类型、区域、方式、内容和规模不断扩展和深化,自然界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总量在不断增大,这在根本上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地球上的所有自然资源之所以具有了越来越大的使用价值,就是因为人类一辈一辈地在生产实践中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知识,使人们逐渐具有了开发利用其功能属性而产生的,这不是因为自然资源中天生地具有了使用价值,只待人类去开发和利用,而只能说明这些自然资源具有了某种功能特性,人类只是将这些功能特性转化为使用价值。显然,目前还有许多自然资源的功能特性还没有开发利用起来,将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没有使用价值(或只有很少使用价值)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具有较大使用价值的自然资源。例如,目前的海水并没有多少使用价值,但如果人类掌握了可控核聚变的技术,那么海水将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之源。虽然,自然资源本身并不是人类创造的,但自然资源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却必然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人类一代一代的知识积累而形成的,知识的使用价值在很大部分就是体现在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水平上,而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当然,使自然资源具有使用价值的知识包括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例如,使铁矿石具有使用价值的知识除了冶炼技术,还有与之相关的科学、文学和艺术等,以及必要的政治与经济环境。另外,随着人类活动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展,许多本来不稀缺的自然资源逐渐转化为相对稀缺的自然资源而造成的,这也是人类劳动的间接产物。许多自然资源(包括水、土地、草木、河流、山脉等)最早都是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但有功能价值),只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知道了怎样来利用这些自然资源,从而使这些自然资源具有了使用价值(这就是科学技术的价值体现);另一方面,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展,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展,活动内容的不断深化,使得许多自然资源由充裕转化为稀缺,从而使其使用价值由零值转化为正值,这也是人类在其活动扩展过程中的间接劳动所产生的。荒山的使用价值正是主要由这两方面的间接劳动所创造的。一些没有直接凝聚人类劳动的事物并不是没有使用价值,许多事物人类已经通过前人或他人间接地凝聚了劳动,因而具有了使用价值。例如,月球上的物质虽然没有凝聚直接的人类劳动,但是通过几千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了解到月球上的物质能够具有某种商业价值、科研价值、政治价值或文化价值,而且月球上的物质本身也往往需要通过无数科学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并冒着巨大的风险才能取回到地球上。

由此可见,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最初都是来自于人类劳动,“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一个内容简单但内涵深刻的哲学命题。劳动不仅是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也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参考文献

生物能源的缺点篇4

新能源是未来世界的主体能源,一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好坏将直接影响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发展替代能源,实现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当前世界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世界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保障。

中国正在积极开发水电、核电,鼓励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能和海洋能。据中国新能源网预测,到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从目前的7%左右提高到16%左右;2035~2040年,这一比重将占到一次能源总量的25%以上。

二、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态势

1 我国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所占比例由2001年27.6%、2002年24.62%下降到2003年23.36%、2004年22.26%、2005年21.60%、2006年21.1%,天然气所占比例由2001年2.96%、2002年2.71%下降到2003年2.50%、2004年2.53%,继而上升至2005年2.8%和2006年3.0%,所占比例仍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主要能源消费国的一般水平,而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竟达70%,远远超过全球的平均水平(28%),而且,今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因是相对油气资源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而且,相对工业国家我国过去对使用高污染的煤炭几乎没有环保的政策限制和外部成本合算。

2 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行业的介定

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它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

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当今社会,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氧气等。

(2)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①政策及激励机制欠缺

在现有技术水平和政策环境条件下,除了水电和太阳能热水器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外,大多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成本高,再加上资源分散、规模小、生产不连续等特点,在现行市场规则下缺乏竞争力,需要政策扶持和激励。目前,国家支持风电、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整,经济激励力度弱,相关政策之间缺乏协调,政策的稳定性差,没有形成支持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②市场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没有形成连续稳定的市场需求。虽然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但由于没有建立起强制性的市场保障政策,无法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可再生能源发展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致使我国可再生能源新技术发展缓慢。

③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体系薄弱

除水力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和沼气外,其它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水平较低,缺乏技术研发能力,设备制造能力弱,技术和设备生产较多依靠进口,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同时,可再生能源资源评价、技术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等体系不完善,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没有形成支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

3 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展望

(1)水电

今后水电建设的重点是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黄河上游和怒江等重点流域,同时,在水能资源丰富地区,结合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需要,加快开发小水电资源。到201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9亿千瓦,其中大中型水电1.2亿千瓦,小水电50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2000万千瓦;到202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亿千瓦,其中大中型水电2.25亿千瓦,小水电7500万千瓦。

(2)生物质能

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生物液体燃料。到201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50万千瓦,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190亿立方米,增加非粮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万吨。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50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440亿立方米,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0万吨。

(3)风电

①到201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重点在东部沿海和“三北”地区,建设30个左右10万千瓦等级的大型风电项目,形成江苏、河北、内蒙古3个100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建成1~2个10万千瓦级海上风电试点项目。

②到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在广东、福建、江苏、山东、河北、内蒙古、辽宁和吉林等具备规模化开发条件的地区,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建成若干个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以上的风电大省。建成新疆达坂城、甘肃玉门、苏沪沿海、内蒙古辉腾锡勒、河北张北和吉林白城等6个百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并建成100万千瓦海上风电。

(4)太阳能

发挥太阳能光伏发电适宜分散供电的优势,在偏远地区推广使用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或建设小型光伏电站,解决无电人口的供电问题。在城市的建筑物和公共设施配套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扩大城市可荐生能源的利用量,并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提供必要的市场规模。为促进我国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做好太阳能技术的战略储备,建设若干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电站和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电站。到2010年,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3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180万千瓦。

(5)其它可再生能源

积极推进地热能和海洋能的开发利用。合理利用地热资源,推广满足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要求的地热供暖,供热水和地源热泵技术,在夏热冬冷地区大力发展地源热泵,满足冬季供热需要。在具有高温地热资源的地区发展地热发电,研究开发深层地热发电技术。在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发展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浅层地热能进行建筑采暖、空调和生活热水供应。到2010年,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400万吨标准煤,到2020年,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1200万吨标准煤。到2020年,建成潮汐电站10万千瓦。

生物能源的缺点篇5

关键词:燃气锅炉;采暖热源;优劣势

现如今,采用燃气锅炉供暖是应用较广泛的一种采暖设施。燃气锅炉的性能不是单一的,分各种各样的型号,其运行过程的侧重点也不同,所以在进行设备选择时,要综合考虑其运行费用、单位面积采暖耗气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等不同因素。一般燃气锅炉采暖分三种形式,分别为单体燃气采暖、分散燃气锅炉采暖和区域采暖,本文主要介绍了这三种形式的不同特点,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供专业学者以参考。

1燃气锅炉作为采暖热源的应用

这里首先介绍一下燃气锅炉进行采暖的原理和应用范围,这对于了解其采暖优势与劣势有一定的帮助作用。锅炉燃气燃烧设备主要指炉膛和燃烧器,也包括其他与燃烧过程有关的设备,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可燃气体与空气通入设备中,使可燃气体燃烧,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使锅炉本体持续热度,这种持续的热能,使得锅炉本体能够将水变为蒸气蒸发出去,从而使得空间内获得较高的热源,以利用采暖。整个锅炉生产过程就是将一定数量的可燃气体与空气燃烧,转化为热能,再传递至水,使水在定压下转化为水蒸汽。燃气锅炉广泛应用于电力、机械、化工、纺织等工业生产企业,还用于宾馆、居民区的采暖等。

2燃气锅炉作为采暖热源的优劣

由于锅炉采暖方式的不同,对其采暖侧重点也不同,所以在选择不同的采暖方式时,要结合使用目的、运行费用,单位面积采暖耗气量等各种因素进行选择,下面对于不同方式的采暖优缺点做一简单介绍。

2.1个体燃气锅炉采暖的优缺点

个体燃气锅炉一般都是家用的,不用于工业生产,主要用于个体户或居民住户的形式。家用燃气锅炉由于其主要适用于人们的生活,所以具备功能较多,如用于取暖、洗澡和生产用水等,但其仍有着自身的缺点与优点,需要我们在使用过程中给予重视。优点是:家用燃气锅炉效率高、功能多。对于耗气量的计算较精确,收费偏差小,用气量也可以由用户自己控制,且其供热效率高,使得能源浪费少,能够节约能源。缺点是:家用燃气锅炉的种类多,质量参差不齐,售后服务相对也差,给用户的正常使用带来不便,其烟气的排放也难以控制,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大气污染。

2.2分散式燃气锅炉采暖的优缺点

分散式燃气锅炉可用于不同建筑物的采暖,一般不用于家用。这种采暖形式的主要优缺点如下。优点是:燃气锅炉建设灵活,集中管理,方便维修。这种采暖方式,对于每个系统的供热面积相对小,便于调节和控制。对于学校、办公楼等建筑设施的采暖,可以根据其地区、环境的冷暖进行调节,也可根据其不同的作息时间进行控制,如在夜晚,若该区域不存在上冻的风险,可以降低或停止供暖,以节约热源。缺点是:需要占用单独的锅炉房,锅炉与锅炉户的散热损失也较多,且没有办法充分利用,使得热能有损耗,能源有浪费。对于老式住宅楼,均采用这种供暖方式,对于各家各户不能分户计量与控制,各家各户不能自行调节,控制其热度,当热度过高时,只能通过开放门窗散热,使得热能有所浪费。

2.3集中区域锅炉采暖的优缺点

集中区域锅炉采暖,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对于某一集中区域,集中采暖,使用一个锅炉,来保证其热源的供应。这个集中区域可以是一个小区或几个小区的多个建筑组成,这些建筑物共用一个燃气锅炉房采暖,采用二次热网,设有中间换热站,外热网规模较大。这种集中区域采暖过程,采暖面积较大,可达数百万平方米,同时具有较高的烟囱,使得烟气在高空中排放。这种采暖方式的主要优缺点如下。优点是:与分散采暖相比,锅炉投资费用相对较低,对于锅炉采暖可实现集中管理模式,方便维护与使用,污染物高空排放,较分散式采暖锅炉的环境影响相对较好。对于煤改气过程,不用更换原来的供暖设备、设施及锅炉房等相关附属使用设备,可以直接利用原有设备进行供暖管网系统的更改,节省了设备的投资。缺点是:由于锅炉外网区域大,外网的热损失就很多,锅炉的热效率相应就较低。热损失多,相应的热煤消耗就增多,污染物排放量也随之增大,热损失的计算偏差也大,对于热量的计量不准确,只能按平均面积收费。在区域供暖过程中,还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由于调节的限制,致使一些用户室内供暖温度过高,没办法调节,用户只能通过开窗户来解决室内热量高的问题,这样就造成了热量的损失,如果不同构造性质或不同建筑材料构建的建筑物或用途不同的建筑物混在一起供热时,由于无法调节供热手段,只能按同一水平要求供热,也浪费了一定的能源。

3不同燃气锅炉采暖方式的特点

个体用的燃气锅炉在采暖耗热量和用途上也存在着一些独自的特点;与个体用燃气锅炉取暖不同的是分散式燃气锅炉采暖的耗热量和主要的用途都有所差异;集中区域供暖再好热量和使用用途上也具备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3.1个体用燃气锅炉的特点

个体用燃气锅炉有着自己的特点。家用燃气锅炉一般都是单户使用,热损失消耗少,效率高,其建筑物耗气量低于另两种燃气采暖方式,这种采暖方式特别适合于家庭使用。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使用的实际需求进行热量的调节,节约燃气,降低损耗,可单户计量,也能为用户提供生活热水。

3.2分散式燃气锅炉采暖特点

与个体用燃气锅炉取暖不同的是分散式燃气锅炉采暖的耗热量和主要的用途都有所差异。由于有外网的热损失,平均的采暖温度也高于家用燃气锅炉单户采暖,目前一般不设有末端控制装置,产生一定的热量损失。这种采暖方式对公共建筑、商用建筑采暖和集中住宅区非常适合。在运行过程中,根据建筑的使用情况控制采暖温度和采暖时间,节约燃气,减少污染排放量,降低运行费用。

3.3集中采暖特点

由于集中区域供暖具有外网热量损失大的缺点,且其平均采暖温度也高于个体家用的燃气锅炉,其污染物排放落地浓度低于分散式采暖方式,所以,对于污染物落地浓度环境要求高的区域,可采用集中采暖。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中提到的这几种锅炉,各有各的结构特点,各有各的用途。我们在选用锅炉进行取暖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由于这些锅炉有的是用来集体供热使用的,有的是居民自用取暖的,选择是先测量一下自己或者供暖小区或供暖单位的供暖面积,然后再选择锅炉的种类和规格。同时,我们还要考虑所选用的锅炉是否节能、是否环保。

参考文献

[1]张志.采暖用燃气热水锅炉增效方式探讨[J].能源与节能,2012,(3).

生物能源的缺点篇6

马克思认为,物化劳动不创造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学者提出了相反的观点:如:钱伯海教授,断言,“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有人认为稀缺性也是价值的源泉之一,应抛弃马克思的劳动价值一元论,回到三要素价值理论上来等等。马克思认为新科技是物化劳动,不创造价值。但是有人提出了相反的观点:如:谷书堂认为:“二战以来,科技迅速发展,对社会财富的创造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以至于戴上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桂冠。在西方发达国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技术因素所起的作用60%-80%,活劳动的作用日益下降。如果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科学技术只增加使用价值的数量,而对价值的增加不起作用,这显然与现实矛盾”。又说他的解决思路:“把科技劳动即进行研制,设计,和形成软件等与直接物质生产过程视为一个由于分工而分开的过程,这种高智能的劳动被利用到直接生产过程,就不仅可以把自身的价值生产出来,而且如同活劳动一样还可以创造更高的价值,因此,科技进步同样创造价值”。钱伯海认为:“如果只承认科技转移价值,不创造价值,哪还有什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言呢?”当然也有人对这种观点进行反驳。吴易风认为:“如果认为活劳动和新科技创造价值,就会陷入二元论”,并认为由于新科技,新知识的使用,活劳动减少,但是新价值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自从劳动价值论产生以来,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不同的经济学家对于同一经济问题往往有相反地解释,并得出不尽相同的思想结论和政策主张。这除了认识方面的原因以外,主要因为经济学家所研究的材料具有特殊性,它直接涉及到不同的社会群体,集团,阶层,阶级和国家的权益,接受反映特定利益的意识形态,采取符合特定利益集团的价值判断”。[1]上述问题争论的本质焦点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价值一元论的争论。

二、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一元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科学劳动价值论,科学劳动价值论有两个根本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将价值归结为劳动;第二个特点就是将价值归结为特殊的社会生产关系。从第一个特点看,即:价值就是抽象的人类劳动。马克思采用了抽象的方法,抽去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属性,抽去了劳动产品的属性,劳动形式的差异,使用价值的差异,即自然的,化学的,物理的等自然属性的差异消失了,剩下的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他指出,“彼此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他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了,它们已被还原为作为人的力量的耗费,作为一般人类劳动的共同性质。”[2]因此,在价值的实体中,没有使用价值的一个原子,价值的形成只不过是劳动的凝结,劳动的物化过程,就好像是水凝结为冰的过程。因此,形成价值的只能是劳动,是人的活劳动。西方的要素价值论者认为土地,资本,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实际上,土地,资本,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威廉配第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创造价值的源泉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但不是创造财富的唯一源泉。从第二个特点看,价值是特殊的社会生产关系。这是马克思劳动对价值最抽象层次的定义,最难理解。生产关系就是在劳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关系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能体现出来,表现为在物的掩盖下不同产品所有者的劳动交换关系。价值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关系就决定了创造的价值的只能是以某种生产关系结合在一起的劳动。价值的这种内在规定性决定了创造价值的只能是劳动。表现为价值的劳动是用来交换的劳动,是在某种社会生产关系下的劳动,并不是所有的劳动都表现为价值。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劳动创造价值一元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一元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一元论是否正确?这个问题也可以集中在对如下两个问题的回答上,第一,物化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第二,稀缺性是否创造价值。如果说上面的回答是否定的,这就从反面证明了马克思劳动价值一元论的正确性。

1、物化劳动与价值创造(1)劳动的三种形态:①潜在的劳动。在没有使用劳动力之先,劳动的能力就已经存在于劳动者体内,这种劳动就是潜在的劳动形态。②劳动的流动形式。劳动的流动形式就是在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就是劳动的直接消耗过程,就是人的脑力体力等的支出过程。这种形态的劳动,它是以劳动的流动形态存在的,因此它就是劳动的流动形式。③劳动的静态形式。劳动凝结于商品之中,便取得了劳动的静态形式,成为物化劳动,也就是价值。价值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劳动形态的转化过程,即:由潜在的劳动形态到流动的劳动形态,在到劳动的静态形式。这个过程是个单向的过程,决不会是双向的过程,也就是说,劳动决不会由静态形式转化为劳动的流动形式或潜在形式。(2)劳动与物化劳动有着本质的区别。活劳动是以劳动的流动形式存在,物化劳动是以劳动的静态形式存在。劳动作为生命力的消耗,作为生命力的支出,是工人本身的活动,“劳动被使用,被推动,因而工人的一定量体力等等被消费了,结果是工人筋疲力尽。但是劳动不仅被消费,而且同时从活的形式转化为对象形式,在对象形式中被固定,被物化”。[3]价值的创造过程就是价值的凝结过程,是活劳动转化为物化劳动的过程,是劳动的活的形式变成为对象形式,静止形式的过程。物化劳动是空间上存在的劳动,活劳动是时间上存在的劳动。作为时间上存在的运动,“如果劳动必须作为在时间上存在的劳动,作为活劳动而存在,它就只能作为活的主体而存在,在这个主体上,劳动作为能力,作为可能性而存在;从而他就只能作为工人而存在”,[4]唯一与物化劳动相对立的是非物化劳动,即:活劳动。前者是存在于空间的劳动,后者是存在于时间中的劳动,前者是过去的劳动,后者是现在的劳动;前者是体现在使用价值中,后者作为人的活动进行着,因而还只处于它物化的过程中;前者是价值,后者创造价值。(3)物化劳动不创造价值。价值只不过是物化劳动,如果说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话,那就等于说价值创造价值,在逻辑上这就成了同义语的反复,价值不具备自我增值的特性。如果说价值能够自我增值,以价值为基础的交换准则就被破坏了。价值以对象形式,静止形式而存在,所以它才能成为交换的依据。如果它是以运动形式,变化的形式而存在,那它也绝不会成为交换的依据,那么形形的商品也不会在价值的面前统一起来。价值的创造过程就是劳动积累过程。撇开商品的使用价值,撇开劳动产品的特性,脱去价值的物质外壳,我们发现,价值的创造过程也就是劳动的积累过程,劳动的凝结过程,劳动的对象化过程。物化劳动就是已经存在的劳动,已经被对象化的劳动,价值的创造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累积。譬如物化劳动为m1,创造价值的过程也就是在m1的基础上累积的过程,新创造的价值是Δm,那么新的价值是m1+Δm,这个m1+Δm已经不是原来的载体中,它已经有了一个新的载体。新的载体的价值就是m1+Δm,从这个载体的变化过程中,我们看到了,m1只是从原来的载体中转移到新的载体中,根本不存在一个价值的创造过程。因而价值的创造过程是一个劳动的凝结过程,是一个劳动的累积过程,一旦它物化了,就只存在价值的转移问题,它再也不会创造价值了。如果说物化劳动能创造价值,那就等于说物化劳动具有自我增值的功能,死劳动能够活过来。物化劳动表现为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创造价值的只能是人,而绝不是物。“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只有劳动才赋予已发现的自然物以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5]价值是人的劳动创造的,而绝不是表现为劳动手段,劳动对象的物化劳动创造的。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是以人的劳动作为推动力,这种人和物的关系就应凝结在价值的范畴中,但是,价值表现为“人和人”的关系,而不是表现为“人和物”的关系,因此作为表现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物化劳动是不创造价值。(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和稀缺性创造价值这样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它有着一定的现实根源。随着改革的深入,私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他们自然会有否定劳动价值论,坚持资产阶级的三要素价值论的理论冲动。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是一个旧观点。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为资产阶级进行辩护。说物化劳动创造价值,也就说,创造价值的不仅仅是劳动,资本也是价值的创造者,这就淡化了资产阶级的剥削程度,从而使资产阶级的收入合理化,也就不存在资本家凭借资本对工人进行剥削的问题了。坚持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实质上就是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劳动创造价值一元论,而不是多元论。说物化劳动创造价值,也就是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也是价值的源泉,这不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恰恰相反,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一元论的根本否定。价值源泉唯一性原理是劳动价值论的根本命题。否定了它就是否定了劳动价值论,就是否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我党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精髓。如果将物化劳动也纳入价值的创造中,就有可能改变我党指导思想的性质,影响社会主义的性质、方向,影响社会主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剩余价值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支柱,否定劳动价值论,坚持物化劳动创造价值观点是为私有制、为剥削辩护,其主义的性质很明显。

2、稀缺性与价值创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些学者主张将“稀缺性”引入价值的创造中,认为稀缺性是价值的源泉之一。其实这种观点并非现在的发明。很多资产阶级的学者就持有这种观点。庞巴维克说:“一切物品都有用途,但并不是一切物品都有价值。一种物品要具有价值,必须既具有有用性,也具有稀缺性”,“有用性和稀缺性是决定物品价值的最终因素”。古典劳动价值论的代表人物李嘉图在这个问题上也有疑惑,他说:“具有效用的商品,其交换价值是从两个源泉来的——一个是它们的稀少性,另一个是获取时所必需的劳动量”,[6]但是他认为这只适用于极少数商品。要弄清楚稀缺性是否创造价值,首相要弄清楚什么是稀缺性。所谓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的。把稀缺性理解为某种物的稀少性是不够的。这样理解是立足于物与物的比例来说的,就是一物相对于另一物是太少了。假如a物品相对于其它物品是太少了,仅仅由此是不能得出a具有稀缺性的,因为a相对于它物是很少,但是人对它的需要更少,那么,a仍然是富裕的。假如人根本就不需要a,那么a就无所谓稀缺性。因此稀缺性是立足于人和物的关系来说的,它的本质仍然是人和物的关系,是使用价值,是效用。承认稀缺性是价值的源泉就等于承认效用是价值的源泉。效用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是有着本质的不同,是根本对立的,水火不容的。科学劳动价值论将价值归结为抽象的人类劳动,归结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和西方的效用价值论是有着根本的不同。西方的效用价值论说的价值实质上是效用,是人和物的关系。因此,将稀缺性引入价值的创造中不是对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反而是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倒退。

生物能源的缺点篇7

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水是甘甜的,但有时又是苦涩的;水是宝贵的,但有时它又泛滥成灾;水是清冽的,但在一些地方它却变得污浊不堪;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但在一些特别需要水的地方,它却变得那样吝啬……面对我们日日不可或缺的生命之源一——水,我们知道的到底有多少?

当前,我国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可以说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低于3000立方米/人的平衡线,属于轻度缺水的国家;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人口众多和传统工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加剧了缺水问题;严重的水污染又使缺水问题日益突出。专家预测,中国人口将在2030年达到16亿的高峰,再加上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到那时,中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因此,水污染防治是水资源保护的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国家统计的12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八五”末期削减了15%左右,部分地区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遏制。但是,总体形势仍相当严重,我国污水的排放量已从80年代的310亿吨增加到2000年的620亿吨,占全国年用水总量的10%以上,自净能力已是杯水车薪;受污染河段已超过总河长的1/3;水生态系统蜕变严重。这不仅见于统计数字,甚至于每个居民都能接触感觉到。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有限的水资源被污染,使得供需平衡雪上加霜;我国南方严重的水污染已经使相当多的地区出现水质型缺水,使守着滚滚长江的太湖流域缺水喝;我国西部大开发,随着资金的投入,工矿业的发展,水污染加剧已见端倪,如此下去,将使那里十分缺乏的水资源难以为继;西南地区水资源量较为丰沛,但日益加剧的水污染已成隐患。因此,在21世纪对我国的水污染防治,需要高度的重视、创新的思路和有力的措施。

一、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机理

(一)水污染产生的原因

回顾半个多世纪对水污染的斗争,全世界,尤其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创造几千亿的产值,治污就需要逾千亿的投入,而污染日趋严重的形势还难以遏制!污染产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指导工业化的西方经济学指导思想已不能适应现代工业化的新发展。从亚当·斯密和李嘉图起,西方经济学的指导思想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自然资源,尤其是稀缺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代代最大限度地开发,后代不就所剩无几了吗?如何符合代际均衡的原则,怎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呢。多创造社会财富是没错的,但是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害物,我们能够允许财富和害物的创造并行发展吗?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什么是利润呢?从经济学上来讲,利润是产出减去投入的净所得,治污的投入也是投入。如果治污的投入不被考虑在内,高利润、高污染的产业导向就会使污染愈演愈烈,人们的真正受益就越来越小。

目前水污染的重要指标是富营养化,实际上有机营养物就是食物,正是人类至今还缺乏的东西;目前水污染的另一重要指标是重金属,实际上这些重金属正是珍贵的工业原料。因此20世纪提出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并重,主要出于照顾人们对传统经济的认识;从21世纪的知识经济理论来看,仅从经济效益-利润来看,对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水污染也是减少利润的。过去的情况,只不过是由于认识片面,政策不同,改变了利润的分配罢了。在新世纪人类开始了对水污染认识的第四阶段-清洁生产、资源循环阶段,就是从大系统看问题,工业生产和污染不一定是孪生兄弟,可能优生,即只有生态型生产这个独生子。

(二)排污就是用水

过去人们只认为从水体中取水,改变了水资源的量是用水,水体在量上有承载能力问题;而向水体排污,改变了水资源的质则不是用水,水资源在质上不存在承载能力问题,这种思想是不科学的,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人类不管从量上还是质上改变水资源,都是对水资源的利用,鉴于水资源已是短缺资源,量和质都要合理利用,科学配置,都要受到限制。排污实际上是挤占了环境用水,所谓“环境用水”就是必要保持一定量的净水-即维持水体的自净能力。而“生态用水”则是维持植被、动物群落和地下水等整个生态系统要素的用水。

二、当前水污染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的水污染形势有了新的发展。

(一)以前主要是工业的点源污染,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化肥农药使用量的大大增加,农业面源污染开始逐渐与工业点源污染平分秋色。

(二)以前主要是城市污染,而随着乡镇“五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农村污染开始逐渐与城市污染平分秋色。

(三)由于多年排污的积累,江河湖库的内源污染迅速上升,水生态系统严重蜕化,自我修复能力大大降低。

三、以新经济与科学观点防治水污染的具体措施

基于上述认识,水污染防治的创新考虑的出发点是:从大系统的观念出发,各部门协作,整体规划,防治并重,以防为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清洁生产、资源循环,把污染挡在上游;与此同时,在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陆地和水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染综合治理;在可能的条件下,大力稀释、清淤,加强水生态系统建设。

生物能源的缺点篇8

   1.发展节水农业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农业用水量占社会总用水量的70%以上,而农业用水总量的90%以上被用于灌溉,由于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形式,我国农业灌溉用数量与发达国家灌溉用水量相去甚远。而与此同时,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全国年缺水量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300亿吨,水资源紧缺严重影响了农作物产量,据2011年数字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水资源短缺而少生产的粮食达到了400亿千克。

   农业作为用水大户,同时也作为水资源浪费大户,应迅速采取节水措施,综合发展节水农业,提升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水资源的无效损耗,从而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并保障农作物产量。节水农业是指在充分利用降水和可用水资源时,采取节水灌溉技术,节水农业技术,水资源统一调度等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在获得最大农业产出时,而消耗的水量最少。就我国农业生产现状来说,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

   2.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措施

   节水农业背景下,应在农业种植中采取以下调整措施:

   2.1结合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农业

   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首先要准确把握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分析好气候、特点以及水利条件:一)气候特点。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节水农业发展中,应结合当地气候属性,降水特点,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光照、温度等选择合适的作物,除此之外还要结合地貌地形特点并做好耕地的规划;二)水利条件。要结合现有水库、河流、湖泊合理规划灌溉方式,对于严重缺水的地区,地方政府应组织打造深水井,为旱作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合理选择农作物,做好需水量的分析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水汽条件、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决定了其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的不同,例如我国河北省适宜种植玉米、大豆、棉花、花生、高粱、红薯等;东北地区适宜种植马铃薯、亚麻、小麦、玉米等等,节水农业发展中应结合当地水资源现状及未来趋势对现有种植结构进行调整,选择合适的作物进行种植。不同的农作物需水量不同,要发展节水农业就要减少水的无效损耗,因而应做好作物需水量的分析,供给作物充足的水分但同时尽量减少灌溉水的浪费。作物需水量除受植物本身和气候条件影响,还受土壤、排水、耕作方式等因素制约,而同一种类不同生长阶段的作物需水量又有所差异,因而做好需水量的分析对灌溉方式的选择和灌溉用水的确定十分重要。

   2.3提升农业种植科技含量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需要运用多种农业技术,例如为了提升作物产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应结合地区自然、经济、技术条件培育抗旱作物品种;为了减少水资源浪费和改善作物生长环境,需要针对当地作物特点采用和改进地膜覆盖技术;为了保持土壤肥力、保持耕地的最佳含水量,需要运用各种农业技术措施,以提升灌溉水的利用率,同时保障作物的正常生长。综上所述,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有赖于较高的农业技术水平,因而各地在发展节水农业的过程中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生物能源的缺点篇9

(一)考点解读

1.通过水在生活中的应用考查节约用水的方法

例1(北京)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用淘米水浇花

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

C.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

D.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

【解析】用淘米水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都是水的二次利用,属于节约用水的好方法;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可以避免水的浪费,也属于节约用水;而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则属于浪费,可考虑水的二次利用。

【答案】C

2.通过生产生活实际考查水等环境污染治理的措施

例2(烟台)2012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的天然循环能实现水的重新分配,不需兴建水利工程

B.农业生产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

C.为了避免水体污染,农业上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D.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

【解析】水的天然循环虽然能实现水的重新分配,但还是要通过兴建水利工程来达到利用水的目的,a不正确;B、C、D三种方式都是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的正确方式。

【答案】a

(二)考点演练

1.下列是小红同学对水资源的有关问题的总结,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a.我国水资源十分丰富,人均水量居世界首位

B.水资源的不足,将会造成深刻的社会危机

C.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应当爱惜它

D.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大,但淡水量却十分稀少

2.黄河被称为“祖国的母亲河”。长期以来,黄河的污染情况严重,如今黄河沿岸已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综合治理。下列是互联网上网民对黄河污染治理的一些建议,其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沿岸大力植树造林,栽花种草

B.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过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放

C.禁止向黄河中随意排放生活垃圾

D.可以在河两岸附近建化工厂及造纸厂

3.我国纪念2012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做法中正确的是()

a.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有益

B.工厂将澄清、透明的废水直接排入河中

C.通过过滤可以将硬水软化

D.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4.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a.小芳经常将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B.小明经常将一件衬衣放在洗衣机里洗

C.小林家抗旱时采用喷灌技术

D.小亮坚持用盆接水洗脸、用杯接水刷牙

5.我国现有13亿多人口,其淡水资源的总量为2.8×1012m3,若水的紧缺型与年人均水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紧缺型极度

缺水重度缺水中度缺水轻度缺水

人均水量/

(m3·a—1)

则我国是()

a.极度缺水B.严重缺水

C.中度缺水D.轻度缺水

6.水是极其重要而又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它。据报道,全国许多城市相继举行调高水价的听证会。调高水价的原因有很多,如水的处理和输送成本的增加等。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再答出两条提高水价的理由:(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水的净化

(一)考点解读

1.考查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及应用

例1(株洲)自然界的水因含有许多杂质而需要净化,下列操作中不能使水得到净化的是()

a.蒸馏B.活性炭吸附

C.加入肥皂水D.过滤

【解析】蒸馏可以得到纯度最高的水,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异味与色素,过滤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三者均属于水的净化方法;加入肥皂水只能检验水是否是硬水,不能使水得到净化。

【答案】C

2.考查几种净化水的方法的比较

例2(佛山)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影响。下列软化硬水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a.蒸馏B.煮沸

C.沉淀D.过滤

【解析】蒸馏可以得到纯度最高的水;煮沸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但不能除去其中可溶性物质;沉淀可除去水中不溶性的小颗粒杂质,但不能除去可溶性物质;过滤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物质,但不能除去可溶性物质。

【答案】a

(二)考点演练

1.下列净化水的常用方法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自然沉降B.活性炭吸附

C.过滤D.消毒剂消毒

2.今年4月初,成都发生柏木河轻微水污染事故。环保人员对受污染的原水进行了投入活性炭等处理。活性炭的作用是()

a.去除异味B.消毒杀菌

C.沉降杂质D.降低水的硬度

3.下列是小组设计的“家庭用水问卷调查”中的几个问题,你认为需要进行实验后才能回答的是()

a.您家使用的是自来水厂的自来水吗?

B.您家使用的是硬水还是软水?

C.您家用水是否有二次使用的情况(如用洗完菜的水冲厕所)?

生物能源的缺点篇10

【关键词】新能源;财务风险;预警

风险是事物未来发展的一种不确定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变动程度。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实际财务状况与预期财务状况发生偏离的机会和可能,导致风险发生。从短期看,财务风险是指企业流动资金不足以清偿到期债务,使企业陷入从表面看来由财务状况不利引发的经营困境;但从长期看,财务状况的不利一定是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从一定时期看,财务风险是许多风险产生后的最终体现,是长期、循序渐进的结果。

财务风险积聚到一定程度,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利,企业将陷入困境,导致无力继续经营,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规避,了解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时发现财务风险的可能动向,调整经营策略和财务策略。控制和规避财务风险的方法之一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本文以新能源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帮助新能源企业进行财务风险预警,以保持长期持续发展。

一、新能源企业的现状和特点

分析新能源企业的财务风险,首先要了解新能源企业的现状和特点。

(一)新能源企业的现状

新能源企业是相对传统能源而提出的概念,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海洋能等多方面的能源资源。环保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使新能源产业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和支持。

十一五期间,风能和太阳能在我国呈现飞速发展的势头。至2008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200千兆瓦以上,正在并将继续在我国甘肃河西、新疆哈密以及内蒙古打造“风谷”。以江苏无锡尚德为龙头的光伏产业是太阳能产业的代表,2010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超过8Gw,占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的53%。其他的新能源产业,如生物质能、地热能、小水电等,在我国也呈现不断发展的势头。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起始年,了解《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发现:十二五期间,我国太阳能利用将继续并扩大开拓工程市场、农村市场和国际市场;光伏产业将继续保持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国的地位;风电装备制造能力将得到很大提高,“质”与“量”并重是风电发展的基调,十二五末,装机规模将达到13000万千瓦;针对生物质能产业的政策和标准将陆续出台,预计到2015年,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720万千瓦,生物质液体燃料达到7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到240亿立方米,生物质固体燃料达到120万吨。

新能源产业是人类未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契机,尽管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势头仍受到世界瞩目,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1.缺乏政策支持。相对传统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成本高,没有政策扶持,让所有人用得起新能源目前是不现实的。2.无序竞争严重。新能源产业的光环吸引着大量资金的进入,一些行业已经由垄断竞争向充分竞争发展,一方面丰富了新能源市场,降低了相应成本,但另一方面,将整个市场带入一种低技术的重复生产状态,不利于整个行业的高端发展。3.创新意识缺乏。由于大量民间资本的进入,利益因素占据了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空间,而新能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未来生存的根本,而可持续的关键是不断创新,缺乏创新意识的新能源企业是可怕的。4.环保意识缺乏。新能源产业并不是无污染产业,只是相对传统能源产业,对人类的危害范围小,但从长期看,缺乏环保意识的新能源产业会给人类未来带来更大的危害。

(二)新能源企业的特点

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集中在近十几年,因此,我国的新能源企业目前主要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这一阶段正是企业寻找着眼点、突破点,寻求企业生存的关键时期,加之新能源自身的特殊性,新能源企业有许多区别于其他产业企业的特点。这些特点有些能促进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有些会阻碍发展。

1.产业优势。一方面是传统能源的短缺及我国经济高速迅猛发展,一方面是人类自身可持续生存及发展的需要,双向地催促着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产业优势是其他产业不具有的或曾经具有,以后不具有的,而新能源产业的这一产业优势是与生俱来的,并将持续拥有的。

2.创新空间。人类的进步,一方面是人类需求的产物,一方面是人类不断创新的产物。新能源产业是人类持续生存要求的产物,同时也需要人类不断地创新,因此,新能源产业具有广阔的创新空间。

3.潜在资本与市场。从长期可持续发展看,未来的能源市场必然是新能源企业的;由于新能源产业良好的前景,财政资金、金融资金、风险资金等将纷纷进入,因此新能源企业具有大量潜在的资本与市场。

4.落后的技术。尽管新能源产业有美丽的光环,有无限的创新空间,有大量潜在的资本与市场,但落后的技术仍然是新能源企业现阶段不容忽视的特点之一。

5.较高的成本。处于初创期和发展期的新能源企业,大量工作处在摸索中,落后的技术、高额的研究开发费用、大量进口的设备,无不导致了新能源企业的高成本,阻碍着与传统能源的竞争。

新能源企业在我国近十几年的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及对我国传统能源的支持是有目共睹的,但技术障碍、高成本及人才的缺乏,使得新能源企业缺乏价格优势及产品质量优势,难以进入一些传统能源市场,并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同时,由于行业发展时间较短,缺乏标准的商业模式,加之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处于或准备进入这一产业中的新能源企业应充分认识并了解这些特点,把握自身优劣势,不急于求成,科学地进行管理,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财务风险预警是科学管理中的重要一步。

二、引发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现象

通过第一部分的分析,了解了目前我国新能源企业的优势及劣势。优势与劣势本身是相对的,另外,在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上,优势与劣势也是不断变化的。影响新能源企业生存的关键是流动资金的断裂,这是企业财务风险的狭义表现,而这种狭义表现,往往是前期生产经营中风险积累而成的最终结果。因此,新能源企业不应仅关注短期狭义财务风险的表现,更应关注长期动态的财务风险表现,才能防患于未然,保持企业长期持续发展。

一般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有两类: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市场变动及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内部因素是企业特有因素,是由企业自身事件产生的因素,包括管理因素,财务管理因素,财务因素和经营因素。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也主要是这些方面,由于新能源企业所处产业的特殊性,新能源企业所处产业的市场变化及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总体趋好,但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尽管企业无法回避,仍应进行监控,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较大危机和损失。在本文中,我们主要探讨引发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成因及其现象。

(一)管理因素

管理包括内容很多,有管理层的设立、管理职能的定位、内部控制的设置及执行、财务计划的编制、财务预算的执行、管理文化、管理理念等多方面。有一环节设置不当、执行不力或发生缺乏,都将在或长或短的时期内引发企业财务风险。

而引发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管理现象是管理理念中的管理短期意识,由于利益驱使,如果管理层过于注重眼前利益,忽视新能源企业不断创新的要求和特点,将很快被置身于低端市场行列,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导致企业的不可生存;另一个现象是缺乏环保意识,很多国家也将新能源定义为清洁能源,但并不是新或清洁,就没有污染,新能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缺乏对所用材料及工艺过程等的环保处理,从长期看,将对人类造成新的危害,同时危及企业自身的生存。

(二)财务管理因素

财务管理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资金回收管理三部分。筹资不足或过多,不能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筹资过早会加大资金成本,不及时会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投资不当,会影响投资效益,影响企业的资金回收,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引发财务风险。

从发展趋势看,新能源企业不缺乏资金,但仍然存在饱饿不均的现象,初创期的企业有项目缺资金,表现为筹资短缺;成长期的企业潜在资本多,而缺乏创新项目,表现为筹资过剩,如果盲目投资,又表现为投资不当。无论是筹资短缺还是筹资过剩,都是引发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现象,只是不同阶段的企业表现不同,但所关注的都应是筹资成本及投资回报。

(三)财务因素

财务支付方面和财务结构方面因素是引发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两大财务因素。由于新能源产业的经营时期较短,虽然潜在市场前景良好,但较高的成本特点,一方面导致目前市场有限,另一方面使得新能源企业的盈利空间较小。由于市场有限,如果开足机器大量生产,容易造成存货的积压,资金流动能力差;如果谨慎小量生产,设备闲置较多,资金利用率低。同时为了培养客户及保持顾客忠诚度,企业的资金回收不畅现象较多,应收账款比例过高,资金流动能力差,资金利用率低,企业的财务支付能力差,容易引发偿债危机;应收账款比例过高,企业的财务结构不合理,最终引发偿债危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财务因素方面,引发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现象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存货的库存表现,二是应收账款的账面表现。存货的库存表现会有两个不同的方向,存货积压严重和存货储备不足,积压严重对新能源企业短期经营影响较大,应特别关注,储备不足引发的资金利用率低,短期不会影响企业经营,但会影响企业的潜在筹资,也应当予以关注。应收账款应时刻关注,如果挂账严重,企业应积极应对。

(四)经营因素

经营是个很大的范畴,由于对前面几个因素进行了分析,这里所指的经营因素主要是指由于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和市场预测能力高低引起经营风险,最终引发财务风险的因素。由于新能源企业现阶段技术落后的特点明显,进行技术研发和人才储备是新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点,但如果研发投入过多,人才储备量过大,而成果转化率较低,投入产出率较低,会直接影响货币回笼,导致现金短缺,因此要求新能源企业具有巧妙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精确的市场预测能力,把握技术研发的方向和关键点,做到有的放矢和精确的持续经营,否则将引发财务风险,导致经营危机。

因此,从经营者角度看,引发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现象有两个方面,一是技术研发的投入状况,一方面是研发方向,另一方面是研发经费的多少;二是人才储备状况。

引发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和现象在不同行业的新能源企业不尽相同,企业应仔细分析,查找原因,才能及时防范财务风险,避免财务危机。

三、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构建

危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企业只有构建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才能及时发现风险,采取措施进行规避,而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关键是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构建。文中第二部分阐述了引发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现象,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也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管理状况指标

新能源企业管理状况,可通过企业长期决策占有率和环保投入成本率指标进行财务风险预警,为新能源企业的长期发展做好准备。

长期决策占有率=某期长期决策数/本期总决策数

环保投入成本率=某期环保投入成本/某期总经营成本

(二)财务管理状况指标

新能源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可通过资本利用率及资本收益率来反映。无论是初创期的新能源企业,还是发展期的新能源企业,合理的资本利用率都是风险预警的重要指标,初创期企业资本利用率合理代表着所筹有限资金的未来趋势良好,将给企业带来潜在的资本,反之则意味着企业进入更加艰难的筹资期,如果措施采取不力,企业将夭折;成长期企业资金利用率的合理及资本收益率的合理将会为它保留现有的投资人及吸引潜在投资人,否则意味着企业的投资不当或项目缺乏,预警着企业未来的资金困难。

资本利用率=某期所筹资金的投入总额/某期筹集资金总额

资本收益率=某期所筹资金的投资收益/某期筹集资金总额

(三)财务状况指标

新能源企业财务状况,可通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来反映,尽管这两个指标是短期财务指标,但直接影响新能源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应当予以关注。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四)经营状况指标

新能源企业经营状况指标可通过技术研发转化率、研发投入成本率及人才储备率指标来反映。技术研发转化率过低,意味着企业研发方向错误率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扭转,否则对企业长期发展不利;研发投入成本率反映了研发成本所占比重,如果研发成果转化率高,研发投入成本率可适当高,反之,如果研发成果转化率低,则投入成本高,企业应从技术角度寻求突破,尽早解决,规避风险。人才储备率也是个相对预警指标,应与研发投入成本率一致,否则将导致过度人才储备,引起不必要的成本开支。当然,这三个指标之间,也是相互关联的,没有人才储备,就不能保证研发的进行及投入,更谈不上研发成果的转化,因此,这三个指标应注意相互协调对经营状况进行预警。

技术研发转化率=某期研发项目的转化数/某期研发项目总数

技术研发投入成本率=某期技术研发投入成本/某期企业经营成本

技术人才储备率=某期技术人才总数/某期人才总数

以上构建了新能源企业财务预警的九个指标,列示见表1。

新能源产业是影响人类未来能否生存及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保护新能源企业,帮助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是整个社会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新能源企业,自身也应当正确、谨慎地认识、了解自身,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2]刘柯.浅谈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环境与前景[J].企业导报,2009(9).

[3]朱开悉.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及其报告[J].会计研究,2002(2):41-44.

[4]卢成能.浅议财务分析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作用[J].财会通讯,2010(7):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