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济汇报发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48:57

村集体经济汇报发言篇1

科学决策的前提是,决策者要拥有大量真实可靠的依据,而依据的来源,一方面是进行直接的调研,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是依靠基层党组织提供的信息。其中,基层党组织提供的信息是党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党支部书记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领头人,身在基层,扎根群众,在了解群众需求、反映群众愿望、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肩负着重要职责,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能够及时把握,为上级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这就要求党支部书记要一人分饰多角,做好基层信息的“收集员”、基层民情的“汇报员”、党的政策的“宣传员”。

做好信息“收集员”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也是党的根本工作方法。党支部书记要牢记党的群众路线是基层党支部工作的生命线,是基层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身处基层的有利条件,与群众打成一片,做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只有做到这一点,群众才能对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能把你当作他们的主心骨、带头人;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收集到的信息真实、可靠。

要做好基层信息的“收集员”,就必须深入群众做调研。党支部书记本来就生活工作在基层群众当中,与群众朝夕相处,无所谓深入群众,这里所说的深入是指想群众之所想,真正把群众的需要当作自己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贯彻落实中的利弊得失,才能不被一些表面上的现象所蒙蔽。同时,也只有真正地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去了解民情、民意,群众才能向你说心里话,而群众能说心里话,你收集到的信息才能够真实、可靠。许多优秀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在带领群众谋发展的实际工作中都是这么做的。山东招远的王金勇书记为了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连续三个多月吃住在矿区,每天在井下调查,最终制定了合理的制度,改善了“黄金村”村民守着黄金吃穷饭的现象。郭秀明、赵春秀、朱明清等一大批优秀的党支部书记也正是在对群众状况和需求做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才作出了正确的决策,使村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做好信息收集工作是第一步,还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深加工。收集信息就好比农民收庄稼,直接从地里收回家的庄稼,肯定都带有杂草碎石,所以要进行二次筛检。收集信息也是一样,直接从群众那里收集到的信息肯定也存在主次之分、真假之别,党支部书记一定要对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深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才能保证收集到的信息既真实可靠又可用。

河南焦作白庄村之所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因为党支部书记李铁山注重收集民情,并且对民情进行仔细甄别,从中找出了影响全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正是党支部书记王振友对内蒙古赤峰向阳村村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走访调查,仔细分析,才从影响村子发展的几十个大小因素中找出了向阳村经济发展瘫痪的主要原因――干群关系紧张,然后对症下药,迅速改变了村子的落后状态。所以,党支部书记不仅要善于收集材料,而且还要具备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的能力,具备从众多复杂的因素当中提取关键因素的智慧。

可以说,做好信息“收集员”是优秀党支部书记必备的基本功。

做好民情“汇报员”

对于收集整理好的体现基层民情民意的信息,有许多需要向相关的各级党和政府组织汇报。这既是党和政府了解基层实际的需要,也是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需要。所以,党支部书记一定要做好民情民意的“汇报员”。必须如实向组织汇报,不能只汇报对自己有利的,对自己不利的就不汇报,更不能弄虚作假。有的党支部书记为了获得上级更多的财政支持,虚报灾情;有的党支部书记为了获得上级领导的赞誉,虚报政绩;甚至有的党支部书记为了逃脱责任瞒报事故真相……以上这些,都会影响党和政府对基层实际真实情况的了解,从而不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

因此,好的民情“汇报员”必须做到不唯上,只唯实。只有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如实汇报社情民意,才有助于党和政府作出正确的决策。否则,造成决策失误,不仅严重损害群众的利益,还会直接破坏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比如,湖南省石门县子良乡子良坪村党支部书记向绪兵,让群众将没被冲垮的老式房子推倒拆掉,造成房子被大水冲垮的假象,然后向上级政府虚报情况、扩大灾情,骗取国家救灾款、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款物资等共计20多万元。这种虚报灾情的情况,不仅给党的决策提供了错误的信息,更直接损害了党的形象和人民的利益,一定要坚决杜绝。

做好党的“宣讲员”

对于党的方针政策,党支部书记一定要正确领会,不要误解,更不能囫囵吞枣式地消化,甚至稀里糊涂地执行。比如党的新农村建设,有些党支部书记对党的这一政策不能做到全面理解,只知道要建设新农村,不知道如何才能建设真正的新农村,简单地认为盖起了齐刷刷的新房子就是新农村了。于是,有些党支部书记不管群众意见怎样,不管村里的财政状况如何,认为反正上级领导号召了,积极响应准没错,就大刀阔斧地盖起了新房子,以为这就是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政策,结果房子盖好了,老百姓却不入住,不仅造成了财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还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公信力。

事实上,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使农村的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它包括方方方面面的内容,绝不是盖新房就是新农村。但是,如果由于党支部书记对党的政策理解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以偏概全,结果就是不仅没有使党的科学决策发挥作用,使社会的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反而会给群众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村集体经济汇报发言篇2

一、问题的缘起

“新移民”一般系指“改革开放以后移居国外的我国公民”[1]。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东南沿海侨乡地区出国移民潮发展迅速,据有关学者统计,近年来,福建省和浙江省海外新移民人数已达90余万,广东省海外新移民人数也有60余万[2]。其中,从迁入地分布来看,这些新移民的流向主要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或地区,并呈现出“全球化”的特征[3]。就迁出地分布而言,这些新移民的来源主要集中在沿海传统侨乡和内陆新侨乡地区,特别是福建省福州、三明(明溪县)、南平(建阳市),浙江省温州、丽水(青田县),以及广东省江门、梅州等地农村地区海外移民现象最为显著。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当代东南沿海侨乡出国移民潮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特征和移民网络,并对当地农村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目前,不少学者对海外新移民的迁移动因、移民网络及其海外生活状况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但对其所引发的当地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研究尚显薄弱。有鉴于此,本文将以福建省福清市J村为个案,运用实地调查材料与相关文献资料,从微观角度对当代出国移民潮所引发的乡村社会变迁进行解读与思考,以期为制定该进程的健康引导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性资料。考虑到篇幅所限,本文仅围绕经济方面的变迁展开讨论。

二、个案基本情况简介

J村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隶属于福建省福清市,这里既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侨乡,也是当代农村人口跨境迁移现象凸显的活跃区。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为了进一步拓展生存空间,实现求富的理想,先后有数百个J村人通过各种渠道前往世界五大洲的20多个国家或地区谋生,对村内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据村委会记录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该村在海外(包括港澳地区)的新移民群体中合法定居者共有552人,占了全村总人口数的1/5强。按照村民的普遍反映,村内每家至少有一人出国打工。就其周围环境而论,J村所在的镇辖区、市辖区均是当代农村人口跨境迁移活动频繁的典型地区。这种实况与浙江省温州市、丽水市(青田县),以及广东省江门市、梅州市等农村出国移民潮迁出地聚集区有着颇为一致的人文地理环境。因此,考察J村个案对于认识我国当代农村人口出国移民潮的整体社会经济效应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意义。

三、实证调查状况解析

(一)农民收入的迅速增多与巨额民间资金的形成

当代农村海外新移民的出国动机主要发端于经济原因,进一步拓展生存空间与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始终是其主导目标。笔者在J村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被访者对于出国动机的回答均为“赚钱”和“多赚钱”的一致表白。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福建侨乡的移民潮,以进入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为主要流向,其实是一种以民间方式运作的跨境劳务输出[4]。”根据村民的普遍反映,笔者在调查中总结发现,目前J村新移民在国外务工的年收入基本呈现出三个层次。美国是第一层次,一般月收入在2万元人民币左右;英、法、意等欧洲国家是第二层次,一般月收入在1万元人民币左右;新加坡则是第三个层次,一般月收入在7千元人民币左右。依此标准估算,这三个层次下每年每人的国外总收入依次为24万元人民币、12万元人民币和8.4万元人民币,平均为14.8万元人民币。考虑到农村出国人员在国外生活普遍节俭,以及按照村民们的普遍说法:“全村(国外)打工的70%-80%的钱都会寄回来”,因而估算每人每年寄回家中的平均款额在7、8万元人民币以上。并且,由于一个家庭中有时还不止一个人出国务工,所以几年下来,一个农民家庭仅靠国外打工的收入便可以获得数十万元的财富。用村民自己的话说,“我们早就小康了。”当然,若是对于部分在匈牙利、西班牙和阿根廷等国做生意的新移民来说,百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的资产也是有的。由此可见,当代农村出国移民潮最显著的经济效益就是促使个体家庭收入迅速增加。个体家庭经济收入的普遍增多必然使全村整体资金数额变得日益庞大,从而汇聚成一股巨额民间资金。据一位退休的村干部估计,以每位新移民一年寄回7万元人民币的保守标准计算,那么全村500多位新移民的侨汇总额将达到3500万元以上。不仅如此,随着村内出国人员数量的继续增多,这个数字仍有增长的趋势。如此看来,目前J村的侨汇资金流入数额是相当巨大的。甚至有村民反映,几年前村里就有了存款总额上亿元的说法。巨额民间资金的形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但大大推进了农民生活奔小康的进程,而且还为当地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储备。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迅速实现闲置资金向工业生产领域的转移,对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巨额民间资金的合理使用过程却并非那么顺畅。就目前状况而言,J村巨额民间侨汇资金的流向主要集中于如下几个方面:偿还出国成本中的债务①;家庭生活消费支出②;“换代迁移”的成本资金③;经济创业投资;公益事业捐献;银行存款。其中,家庭消费支出中的庞大建房投入造成很大的资金浪费,而经济创业投资的资金使用比例则明显不足。这种多元化资金流向反映出当地村民在如何合理使用巨额侨汇资金的想法上还不成熟,特别是在如何处理消费资金与生产资金之间的协调方面认识不足。“侨汇是国际移民将其在国外所得的部分收入寄回原籍用以赡养家庭和其它用途的汇款,是移居者对家人的一种回报,也是移民输出国在流失大量劳动力后的一种经济补偿[5]。”合理利用这笔巨额补偿金促进新移民迁出地乡村经济发展,对于我国当前的新农村经济建设是一个新机遇,也是一种新尝试。该问题涉及侨汇的消费、储蓄和投资使用等多方面内容,其最终的合理解决尚需要各相关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做出更多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

(二)农村产业结构的显著变动

在出国移民潮出现以前,J村产业结构以传统种植业和简单捕渔业为主,但由于人口多,资源少,因此传统农业发展空间不大。出国移民潮兴起之后,随着经济收入的迅速增多、人口结构以及个人观念的日益转变,也促使J村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动。

1.第二、三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局限

按照一般的经济思维逻辑,当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具备充足的闲余资金时,往往会把其中的一部分资金投入到某项事业中,以期通过充分利用资金的价值而获得更多的收益。J村新移民也不例外,多年的国外打拼经历使他们的见识更为广阔,他们开始在本地进行一些投资创业的尝试。特别是近些年来,在村委会的积极引导下,不少村民把侨汇资金投入到第二、三产业领域中来,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村委会带领下,部分新移民先后参与创办了纸箱厂、制衣厂、雕塑厂、加油站、液化站、饮食服务场所等8家个体企业,不但安排闲散劳力就业300多人,并且加快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步伐。这是有利的一种产业结构调整趋向。由于拥有颇为雄厚的侨汇资金以及更广阔的发展视野,新移民在当代J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整体而言,J村现有新兴企业个体在数量与规模上还比较有限。特别是相对于村内数千万元民间侨汇资金所蕴涵的潜能而言,当地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程度还明显不够。这种情况的存在,既有投资环境薄弱的客观因素限制,也受心理氛围的主观因素制约。一些村干部告诉笔者,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村内集体兴办木具厂,但由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销矛盾过多而失败。80年代,部分老移民筹资兴办制衣厂,又因为经营管理不善而破产。此后,一些村民也试办过制鞋厂、碾米厂、服装厂等个体企业的尝试,但均未获较大成功。诸多失败的历史教训在村民心理留下一定阴影,使其在当地创业的热情受到限制,民间巨额侨汇资金也因此无法顺畅地实现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最终也阻碍了J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与发展。该问题的解决,尚需各级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引导和政策扶持才能有效解决。正如一位曾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村民所言,对于目前村内产业发展规划,“村委会能力有限,市里应有统一规划、指导。否则,只有钱(侨汇资金)还是不够的。”#p#分页标题#e#

2.传统农业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1)基础环境的巨大改善

农业基础设施的更新。出国移民潮兴起后,随着国外侨汇资金积累的逐渐增多,J村大部分家庭都已脱贫致富。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村委会可以放心地调整工作规划,逐渐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产业发展的基础建设中来。在实际工作中,村委会努力进取,积极向侨胞、向社会、向政府争取资金,逐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近两年来,累计投入70多万元,修建了3条总长2公里的机耕路,修复了3座海堤闸门,加固了1700多米长的海堤,兴修了3条灌溉小渠,改造了270多亩低产田,同时还推广了300多亩优质龙眼、枇杷品种。另一方面,出国务工潮的兴起迅速消化了本地的剩余劳动力,使原来地少人多的矛盾得以大大缓解,并为J村耕地、山林、海滩等农业资源的统一规划与集约化经营开创了有利形势。近年来,村委会重新估量了本地山海资源价值,不但发展了传统林业与经济作物种植业,还将部分海滩资源承包给外地人发展养殖业,从而进一步深挖了当地农业资源的潜力。

(2)农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首先是适龄农业劳动力的过量流失。由于当代农村出国务工群体主要以青壮年为主,平均年龄一般在30岁左右[6],且以男性居多,从而导致迁出地村落留守人口结构向老龄化和幼龄化以及女性化的方向转变。鉴于在当前我国还未实现农业完全现代化的前提下,具有较强体力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尤其是男性青壮年依然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力军。因此,这种人口结构平衡的失调必然会对J村的农业生产造成冲击。尽管适量人口出国就业对当地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然而当适龄农业劳动力数量的下降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则会对田地的有效利用产生负面影响。有学者就此指出,“由于农业和非农产业比较利益的差别,农村中大批青壮年精英出走,使农业生产者队伍整体结构弱化,这必将成为福清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隐患[7]。”其次是村民农业生产积极性的下降。与出国人员在国外获得的高额劳动报酬相比,村内原有传统农业劳动收入明显“微薄”。有学者对长乐市农村出国就业者在本地与在美国的收入做了比较,指出如以汇率计算,二者相差20至25倍,即便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差距也在5至6倍[8]。按照J村人自己的说法,国外打工一年的收入差不多等于村内十年农业生产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田地耕种的经济价值日渐失去吸引力。目前,J村的田地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由留守的家人(一般是老人或妇女)继续简单耕种;二是找亲属或他人(附近村人)代种。此外,还有极少量土地出现抛荒情况。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些村民之所以选择继续耕种土地,主要是为了遵守政府禁止土地抛荒的政策或是因为多年的习惯使然而仍以少量生产劳动作为老人休闲活动的一种方式。这些状况反映了当地村民对于传统农业生产积极性的日渐低落。再次是可耕地土地资源的逐渐减少。如前所述,由于村民农业生产积极性的不断下降,对田地“不怎么种”或“偶尔种一下”,再加上其他自然原因作用,从而导致村内耕地质量的降低。一位村民反映到,“如今村里田地草很多,由于临近的别人家的地荒了,我的地也就不好了。再加上山坡上雨水直接入海,海水咸缺淡水,地没法种了。”由此可见,尽快制定措施以实现可耕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已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一个迫切要求。

(三)传统农村就业结构的迅速转变

农业生产劳动是J村传统就业结构的主导特征,出国移民潮兴起之后,受国外高额经济收入的利益吸引,村民在“相对失落”心态[9]的刺激下纷纷出国就业谋发展。进而引发当地农村传统就业结构迅速转变。就目前状况而言,J村就业结构主要有如下一些职业构成:出国务工(主要是在欧美等地的中餐馆或华人工厂打工,该群体是出国人员的主流)、国外经商(个别新移民在匈牙利、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地经营服装或超市生意)、农业劳动(大部分留守在家的人员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国内务工(有些未出国的年轻人往往也会前往省外或省内大城市打工)、事业单位供职(少量村民在当地乡镇、村委会或中小学工作)、国内创业(一些村民到中心城市或本地附近办厂或经商)。其中,出国务工与农业劳动两种就业方式所占比例较大,而出国务工又往往成为当地年轻村民就业的首要选择。与此相对,同样是打工,在国内就业的吸引力则大大降低,正如福清市侨联一位工作人员所言:“福清人现在观念变了,国内800-1000元的岗位都不愿干了。”由此可见,当代出国移民潮的兴起对于当地农村多元化就业结构的冲击是强烈的。笔者在调查中感觉到,J村目前日益形成一种出国谋发展的浓厚社会氛围,在村民的观念中,出国打工行为已经成为一条致富的捷径。按照当地村民的反映,除了在国内已经找到合适工作的人,其他的年轻人一般都打算出国打工,正如村民的解释:“有工作的不出国,没工作的就要出国”,“出去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当地中学教师也反映到学校里已经有一些中学毕业生踏上了或者准备踏上出国务工的征程。近十年来,J村人口迁出规模呈现着波浪式演进的特征,虽然由于国内外出入境等政策变化而出现过短期的低潮。但总体上保持着年均数十人的规模。这种状况从量化角度反映了目前J村农民对于出国打工行为的某种“偏好”,同时也再度表明了当地就业结构向出国劳务转向的强劲趋势。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一方面,当代出国移民潮的主要动力源于当前国内与海外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就业机会和劳动报酬差异的存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这种差异必然会逐渐缩小乃至发生反向变化。与此相应,出国移民潮的发展趋势始终存在自我停滞的潜在可能。对于这种长久隐忧,J村个别有远见的返乡新移民已经对此有所认识,一位曾在国外打工多年的村民对笔者指出,“我们这样过去只是打工,不是用脑子赚钱,卖苦力,不是真正的出路,等过些年中国发达了,汇兑变窄,在国外就难挣到钱了。”因此,我们有必要尽早为此未雨绸缪,以便在这种情况来临之前作好足够的应对准备。另一方面,如前所述,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迁出造成当地农村精英实力的弱化,进而也使当地产业经济发展遇到一定的人力资源限制。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出国移民潮带来的积极效应,既做到适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又能保留当地经济发展所需的必要人力资源,将成为我们必须努力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村集体经济汇报发言篇3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农业经济 ;数据统计 ;标准化

一、引言

农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石。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数据统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农业经济数据统计通过标准化指标的构建和标准化统计步骤的实施来完成的。在信息化时代,通过大数据的快速处理和信息数据化详细全面探究农业经济数据统计的标准化问题,了解当前农业经济数据统计面临的问题和其未来在标准化道路上的发展趋势,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分析性数据,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现状

(一)农业经济数据统计体系精细化水平不高

对于任何行业的数据统计进行体系把握和控制时,必然涉及到统计标准的选择上来。对于农业经济数据统计而言也不例外,由于农业统计的发展处于从传统型向信息化转变的时代,其精细化水平仍有待提升。首先,在我国统计局公布的行业划分标准方面,农业属于农、林、牧、渔业中的一类,并包含农业服务业及其他农业服务业,但是在统计体系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对于复合行业即可能包含农林牧副渔业中一个行业或者多个行业的统计信息划分就不够清晰,可能会导致在农林牧副渔业中的统计信息存在交叉及数量关系方面的不准确,当前有关农业统计并没有对这复合行业进行详细划分和规定,可能会存在复合行业的统计信息缺失及错配的情况。其次,农业经济数据统计体系的建立是通过历史经验的不断完善和修正而得,这使得农业经济数据统计体系中仍然保留着很多传统过时统计方式的影子,很多方式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可以被先进的设备设施所替代,而传统的一些统计方法可能存在人工成本较高、准确性较低等缺点,不利于提升农业经济统计的准确性。如在实际工作中的农产品成本统计,就是采用的简均法统计小麦、玉米等农产品的各项直接和间接生产费用,即县级对各乡村调查户数据汇总,以各户的实际播种面积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省市级采取简单算术平均办法来进行汇总。如果遇到调查户数据记录不准确,就容易造成信息失真,影响统计结果。

(二)农业经济统计数据从收集到传输缺乏专业性

由于农业经济作物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作物收集的不同也为农业经济统计带来了一定难度。当前,农业经济统计数据在收集环节到传输环节由于信息量大、种类多,农业经济统计面临着专业性较弱的问题。首先,在收集阶段,由于统计抽样的方式选择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确定,由于种类过多,在统计抽样时,如何选择抽样方式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抽样方式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最终呈现出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随机抽样方式在统计工作中是非常普遍、操作也是较为简单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农业统计时却并非特别容易进行。这和农业统计的特性有一定的关系,农业经济统计的一般是生鲜制品,对农产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类较难,在统计过程中随机的方式虽然可以减少工作量,但也容易使得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下降,这不符合大数据时代对于大规模数据准确性的要求。其次,在数据传输阶段,过去由于信息化水平较低,统计数据一般由村开始层层上报,下层人员有关统计知识的水平较低,数据的传输多采用报送纸质资料、电话汇报等方式,这容易造成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二次差错,同时这些差错也很难在后续的复核、处理过程中被发现,最终这些差错就会扩大数据的误差率,造成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可用性降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此类问题,农业部农业综合统计中的农村经济基础资料卡片的统计就是由县级信息员报送,省市级信息员逐级汇总,层层上报,上报过程中,如果每一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增加下一步的复核难度。

(三)农业经济数据标准化处理水平偏低,缺乏可信度

农业经济数据在经历过收集、传输之后必然面临着数据标准化的处理问题,只有进行有效数据处理和加工,数据才具有较高的可视化,才可以被加以有效利用,从而提升农业经济数据信息的可信度。但是当前,在农业经济数据标准化处理方面,我们仍然面临着处理水平不高的问题,最终导致农业经济数据的信息可信度欠缺。首先,部分农业经济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仍然较为落后,统计分析手段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汇总、平均方面,未对数据的深层次关系进行挖掘和分析。简单的数据统计手段对于简单分析农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精细化生产的不断发展,如何对现有农业经济统计数据加以利用,指导并促进未来农业生产便成为关键性难题。其次,统计部门也需要找寻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因果原因,通过数量关系分析可以适时实现统计的最终目的预测未来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规律轨迹。当前有的统计部门的人员构成仍然较为传统,难以负担负责的统计数据分析和处理问题,也难以对未来趋势进行准确预判。这也使得统计数据虽然已经存在,但是能够用好、用对统计数据的人员不多,难以将一手数据转换为具有真正经济价值的统计数据信息。为解决农业经济信息统计标准化,陕西省农业调查总队几年前就建立了覆盖全省农村的统计调查网络,设立了一套科学的农村统计调查方法制度和组织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统计调查队伍,建成了农村统计调查信息网络体系,调查手段日益现代化。实时了解掌握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情况,分析判断形势,及时、准确反映和监控全省农村社会经济指标。

三、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发展趋势

(一)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与统计标准化要求的不断协调,促进指标体系精细化

当前,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与统计标准化水平仍然不高,为了促进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需要加强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与统计标准化要求的协调,促进指标体系的精细化和完善化。首先,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不单指一项制度,而是指一套全面的从指标制定到指标实施、数据收集传输处理等全面的数据统计指导规范。统计标准化需要符合基本的统计制度规范要求,并利用现代化分析手段和方式对统计标准化指标进行确定以协调其与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之间的关系。其次,过去的农业经济统计存在指标过于粗放化的问题,不利于统计数据的精细化收集和处理工作,因此对于农业经济统计过程中所涉及的指标应当进行细化和详细解释定义,确保指标体系精细化也为后期收集数据、处理数据扫除一定的障碍。除此之外,对于复合领域的经济统计问题要把握复合行业的经济实质,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指标和实际的对应。对于不确定统计指标项目的内容,可以向有关统计单位进行咨询汇报以确定统计指标运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收集的专业化,强化统计信息传输的数字化管理

想要改变当前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收集专业化水平不高、数据收集缺乏专业性的问题,要不断加强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收益的专业化能力,强化统计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数字化管理进程,提升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发展质量。首先,在数据收集方面,需要确定准确的总体、样本等基本概念信息,在选择抽样方式时需要结合现实情况并进行误差可能性分析。通过选择合理的抽样方式既可以保证统计抽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可以节约成本、减少统计工作的成本。其次,在进行数据收集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对于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基础知识培训工作,提升统计专业水平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专业性。除此之外,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传输也需要逐步改变传统模式,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传统的纸质材料报送方法虽然仍具有一定意义,但是面对大规模大批量的统计数据,传统纸质材料报送方式既不利于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处理,也不利于数据的保存和留档。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和云内存的兴起使得电子信息化数据传输和存储成为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统计部门也应当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完善数据传输系统,来保障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三)提升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水平,全面提高统计信息可用性

提升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水平,对于全面提高统计信息可用性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而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水平的提高,也是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道路上的重要发展趋势。首先,在农业经济统计部门可以通过招聘一些具有较强经济学和农业复合学历背景的人才来从事农业经济统计工作,人才引进政策也会在短时间内提升从事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而内部培训机制的完善也有利于提升现有职工的统计业务水平。内外部员工水平的整体提升会促进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的标准化处理水平。其次,通过完善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系统也可以通过不断磨合、系统升级来提升计算机时代的信息处理准确性。在未来,农业经济数据的处理不单单局限于简单的数理统计方面,还可以利用现有统计数据来对未来情势进行预测。通过多种模式来提升数据处理水平,可以全面提高统计信息的可用性。除此之外,在进行标准化数据处理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前期统计数据收集、传输、存储过程中产生的误差,确保统计结果在可行的置信区间。通过以上的举措可以逐步提升信息化时代的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处理水平,最终实现统计结果的可用性和有效性,促进农业经济的精细化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经济水平的全方面发展,数据统计工作的作用也愈加凸显。对于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而言,标准化的统计体系、专业化的数据收集手段和方式、非传统的信息传输模式和标准化处理方法都对提升统计信息的可用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只有通过不断试错和吸取世界先进经验,才能最终总结出一套符合我国发展需求,适合我国基本现状的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体系和方法,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茹.我国乡镇(街道)图书馆统计标准化建设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02).

[2]王萍.建立中国统计业务流程的构想[J].统计研究,2013(03).

[3]毛燕.四分位法和迭代法对数据分散的能力验证检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的比较[J].冶金分析,2016(05).

村集体经济汇报发言篇4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素质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素质的表现[1],着重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指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2],包括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革新创新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3],是与人的生理、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的行为表现,是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执行能力[4],社会实践是一条重要培养途径。

1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新模式

笔者以指导的社会实践活动《农村沼气的使用现状与发展前景》为例,就学生社会调查类实践活动模式(见图1)的建立、如何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进行探讨。

1.1书写可行性报告――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初级阶段

项目成员独立上网查询、获取有用信息,讨论后设计调查方案,教师修改后形成可行性报告。可行性报告要阐明项目意义、研究内容、实施方案,即:学生做什么、怎么做,虽是纸上谈兵、却必不可少。该项目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的万田乡山后徐村和姜家山乡三山村实施,采用逐户上门发放问卷并当场填写、与村党支部成员座谈、查看村财务帐目、走访相关职能部门四种方法获取调查数据,汇总信息、分析数据后书写结题报告并汇报。学生独立查询资料、判断是否有用,培养自我学习能力;完成对获取信息的加工处理才能参加讨论,培养信息处理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方案中的不足,培养逻辑思维、科学思维,帮助他们学会发现、分析问题,并引领他们找到解决的办法,使可行性报告得以完善。

可行性报告制定得越合理、越细致,获得的数据就越详实,越有利于激发学生实践兴趣。本阶段是前期筹备阶段,是确保社会调查成功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的初级阶段。

1.2实地调查、处理信息――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关键阶段

该阶段对项目的成败起决定作用,是构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关键阶段。为了确保问卷完整性、数据可靠性,学生上门走访了198家农户、80个养殖户以及养猪场、休闲山庄各一个,发放278份调查问卷、收回228份有效问卷。所有问卷均由学生当场记录,完成问卷统计、访谈结果汇总后制定座谈会提问大纲,经小组讨论、指导教师审阅确定提问内容、完善第二轮补充问卷,然后召开村党支部成员座谈会、逐户发放第二轮补充问卷并收集答案。调查问卷与座谈会提问内容有关联、但不完全相同。最后,带着怎样解决冬季产气不足、如何确保沼气安全和定期维护检修3个问题走访沼气工程有限公司、林业局、能源办以完善调查资料。

学生利用烧饭时间近距离观察沼气的使用及其效果、考察其安全性,与村民交谈获取详细信息并逐一记录,培养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参加各养殖户和养猪场劳动,锻炼意志、培养吃苦精神;获取的信息用计算机加工处理,确定座谈会的提问内容、完善第二轮补充问卷,培养信息处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查看帐目,学会分析数据、推导结论,加强数据及信息处理能力,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发现本质,领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升;汇总调查问卷、座谈会结果后决定走访林业局、能源办、沼气工程公司,是学生学会思考、发现问题的表现;通过交谈、摄影等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中途增加休闲山庄考察是学生创新的结果、学习领悟能力提升的标志,使调查内容涉及面更广泛、提供的资料更详实;每周进程以新闻稿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校团委汇报,提高了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可见,该阶段是构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举足轻重的阶段。

学生敬业负责,积极主动、细心认真地展开调查,适应能力强、能吃苦耐劳,踏踏实实地完成调查任务;通过直观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际情况、充分认识党的富农政策优越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展现出超越自我、勇于挑战、追求卓越的进取心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极大地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个人品质的完善,是他们成才之路上不可或缺的经历。

1.3书写总结报告、汇报、结题――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阶段

该阶段既是实践成果的体现阶段,也是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阶段。分别从沼气池的建设费用及其国家财政补助金额、节约电费煤气费、沼渣用作有机肥开展绿色种植三个角度调查经济效益,对比沼气使用前后两个村的环境美化和卫生改善的实况突出了安装沼气的社会效益;不仅调查了村民、养猪场使用沼气的经济效益,而且补充了未安装沼气的休闲山庄采购并帮助村民销售自产的农产品、安排部分村民就业、部分赢利用于改善村环境并安装体育设施,有力佐证安装沼气的优越性。涵盖面广泛的研究对象、科学的数据收集方法、丰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为统计数据的高准确性、高精确度提供了保障,为该社会调查项目获奖奠定了基础。

总结报告中,通过作图一目了然地介绍沼气池的建设费用及国家财政补助金额、电费煤气费节约情况;采用图片形象地对比了沼气使用前后村环境变化和卫生改善的情况;用文字描述沼渣用作有机肥、养猪场使用沼气的经济效益以及休闲山庄开业后给村民带来的实际利益;用表格对比了两村的村人口总数、占地面积、村民总户数、沼气用户数、种植果树数、沼气安装率、沼气用户的年节约电费煤气费的差异,并分析了原因……;在观察安装沼气优越性的同时,还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向职能部门反映,使总结报告有深度、有内涵。最后从中提取精华内容,压缩后制成ppt文档向学校汇报并获奖。

书写总结报告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系统分析能力、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数字应用的能力、思维辨别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该调查实践模式的特点

社会调查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初级阶段,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模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2.1具有普遍适用性

适用各年级的学生,帮助低年级段学生提高职业核心能力、检验高年级段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实际水平,前者注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后者注重提升职业核心能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教师均可指导社会调查活动。

2.2学生个人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同时提高,情商和智商同步提升

收集、获取信息过程中提高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组织纪律性;分析与处理信息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数理统计等多种技术,提高数学运用能力、理解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领导、管理团队的能力以及计划与组织活动的能力。

2.3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令其终生受益

村集体经济汇报发言篇5

20xx年镇班子换届以来,我负责镇人大主席团和镇计生协会工作,挂钩市客运中心、市小五金市场、汽车检测中心和相关道路等建设项目。现将一阶段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廉洁奉公的思想意识。重视政治学习,抓好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市委组织部门、镇党委等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善始善终参加泉州市委党校的乡镇领导干部培训班,深刻领会党的xx大精神和中纪委全会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较强的道德水准。能服从领导、服从大局,团结协作,配合支持同事开展各项业务工作,推进工作的开展。注重学习农村工作所需的各项业务知识,掌握电子政务等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能较好地适应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需要。工作上能廉洁奉公,严格要求自己。遇到重大事项能主动公开与有关部门及人员通气、主动请示汇报,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依法办事,确保公平、公正处理工作事务,同时能督促有关部门规范办事程序,依法行政。

二、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发扬务实的工作作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人大、计生协会业务培训,还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全面掌握人大、计生协会的政策、法规,明确自已的岗位职责。讲究工作方法,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民意,针对难点热点症结所在,化解矛盾,协助解决难点热点问题,推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本人挂钩的客运中心、协助党委政府抓村级换届选举难点村等,都能较好地完成和推进工作的顺利进行。注重工作实效,能结合党委政府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创造性开展人大、计生协会工作。如每季度召开的镇人大例会,能结合镇在征地、项目建设等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建言建策,使人大工作能紧紧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

三、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较好地完成目标任务。1、协助抓好村级换届选举的扫尾工作。XX年村级换届有龙穴、后宅、铺锦等三个复杂村未能如期完成换届选举工作,能深入群众,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和群众的意见,针对各村的实际情况,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以理服人,化解矛盾,引导村民依法参加选举,创造公平公正的竞选环境,终于在XX年春节前后较好地完成了三个村委会的换届选举。2、组织选举市镇人大代表,圆满完成镇五届人大一次二次会议各项议程。加强领导,做好协调,提出市镇人大代表侯选人,对于难以协调的选区,能充分发扬**,在我市首次采用预选侯选人,终于如期选如数选举产生市镇人大代表。如期召开了宝盖镇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二次会议,会议开得圆满成功。3、充挥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使征地工作有突破性进展,促进项目落地。通过组织代表深入的调查研究,寻找矛盾根源,加强宣传教育,积极主动落实村民的合理要求,化解疑虑,促进难点问题的解决。能监督检查镇村为民办实事、重点工程的进展,积极出谋献策,督促有关部门办理代表的议案建议,促进了全镇的市政程、企业工程建设的顺利进展,推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4、挂钩联系的客运中心项目、检测中心等,通过一阶段来的共同努力,能攻坚克难,理顺该村征地工作的基础上,组织镇村干部理顺有关拆迁补偿,让该村的市政项目能顺利进行。5、组织搞好镇计生协会和指导村计生协会完成换届工作,组织成立镇生育关怀基金和督促各村成立生育关怀基金,我镇塘头村在全市率先筹集生育关怀基金200多万元,其他各村也相继建立生育关怀基金。在搞好协会日常工作的同时,注重抓好生育关怀典型点的建设。

四、存在问题:有时工作标准不够高,要求不够严,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能力和文字言语表达能力等,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向上级领导和镇主要领导请示汇报较少;在平常的工作中较少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村干部年终个人述职述廉报告范文】

本人,现任村主任,自担任村主任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带领全村群众,壮大集体经济,改变村容村貌,提高生活质量,使全村经济快速发展。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是作为村委会主任,主要是负责行政村里的日常事务,本人能积极配合村党支部开展村里工作,服从服务于班子集体工作的目标,团结带领村委会成员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管理村务。平时从没有收受、索取服务对象的钱物和接受村务处理过程中的礼物。今年李家自然村拆迁期间,我们本着公平、公开、透明的原则,耐心做好拆迁户的思想动员工作,以抽签方法完成了安置工作,该项工作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肯定。

二是严格执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我们始终以保障村民的利益为目标,按照财务公开、政务公开的制度,按时向村民公布财务、政务动作情况,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村里有重大事项也不是由我和书记说了算,都经过村民代表大会上决策通过。如我村今年做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对此事进行了讨论表决,得到村民代表一致同意后,出资200多万元为全村男60周岁以上、女55周岁以上的村民做好300元/月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切实维护好农民利益和社会稳定。

三是平时注重廉洁自律,把好各大关口。在处理村务过程中,从不巧立名目吃请、挥霍浪费村里的经济,也不在村里报销招待费、出租车费,不挪用公款私存、坐支以及搞个人经商行为。始终坚持以德服人,勤政为民的原则,率先廉洁自律,特别是在当前以经济为先导的形势下,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以权谋私。

村集体经济汇报发言篇6

一、会前准备工作

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也为了切实保证民主生活会的质量,使会议真正收到实效,乡做了充分的会前准备。将上半年的工作情况,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情况,班子成员个人作风、学习修养、廉洁自律情况制成调查表和意见征询表,向各村、乡属企、事业单位发放,同时,以走访调查、谈心、组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与机关干部职工、老同志代表进行交流沟通,广泛征求意见,收集建议。

⒈走访调查

乡领导班子成员分三组对村、企事业单位分别进行走访调查。党委书记、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党委委员为一组,在月⒋日分别走访了村、村、村、村、村;乡长、副乡长、为一组于月⒊⒋日分别走访了金湾花炮厂、金阳红鞭炮厂、攀升出口花炮厂、皇泰鞭炮厂、万友出口花炮厂、远程公司、金云鞭炮厂、文明鞭炮厂;人大主席、副主席为一组于月⒊日分别走访了派出所、信用社、中心学校、卫生院。三组走访人员均向村、组、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部分村民、职工代表了解了相关情况,组织召开了座谈会,广泛征求针对班子成员及各项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所提出的意见、建议,并将收集到的建议、意见作了书面记录,形成了文字材料。

⒉谈心,召开座谈会

领导班子成员分三组分别在月日找各站办所负责人、部分干部个别谈话,交心通气,诚心听取干部职工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意见与建议。日下午在三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部分站、办所负责人、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部分村组代表的座谈会,就各方面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全体党政领导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对我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打击地下“”、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等多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不少的批评、意见和建议。

⒊意见汇总

党政领导班子于月日晚召开了碰头会,将各组走访调查,谈心、座谈会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了分析、汇总。综合各方意见及建议主要有三条:一是打击地下“”,维护社会稳定;二是提高服务水平,优化经济环境;三是转变干部作风,加快发展步伐。大家一致认为这些意见和建议提得中肯、符合实际,今后政府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这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推动工作进步。对某些群众高度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打击地下“”等,将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解决。

二、召开民主生活会

月日,乡召开了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乡党政领导、、、、、等同志、乡人大副主席、乡纪委委员参加会议(同志因病住院请假,委托同志代为书面汇报),市纪委案件科同志出席指导。乡党委书记主持会议。会议主要有五项议程:组织学习;汇报收集到意见、建议;领导班子成员发言;市纪委领导讲话;书记作总结。

⒈组织学习

乡人大副主席组织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乡纪委委员组织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副乡长、组织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⒉意见反馈

乡纪委书记通报了前期走访调查、谈心、召开座谈会有关情况及征集到的意见、建议。班子成员对照意见、建议材料,逐条逐项进行讨论、剖析、评价。涉及到各线或某人的批评,由各线主管领导或本人作检讨,并负责承诺需改正的认真改正,需办理的按时办理,需答复的及时答复;对于近期不能办理或因情况不清所提出的批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消除误会;能促进全乡经济发展、工作进步的好建议,将专门组织调查研究,认真分析,采纳使用。

⒊班子成员发言

各位领导班子成员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下,抱着少讲成绩,多讲缺点,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态度和目的,开展了深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大家都从工作学习、生活作风、廉洁自律、大局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找出了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缺陷,以及应该向别人学习和加以改进的地方,都真诚希望其他同志提出批评意见,并都表示一定在大家的监督、帮助下,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转变作风,推动工作。在进行自我批评的同时,各班子成员也都指出了其他同志的不足与缺点。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⒋市纪委同志讲话

市纪委同志对此次民主生活会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会议准备充分,各领导班子成员实事求是、坦诚相见,都对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反思,开展了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他还认为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务实、勤政为民、学习风气浓、廉洁意识强的领导班子,同时,他还对班子成员提出了“五个带头”的工作要求。

⒌书记作总结讲话

乡党委书记就领导班子及各线今年一季度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培育规模企业、打击地下“”、打击非法生产、确保安全生产、转变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对照年初思路和计划,寻找差距,总结经验,反思教训,认真分析了经济发展的优势及弱点所在,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根据工作进展和环境变化重新调整了工作思路,以确保全年工作计划和工作任务能如质如期如量完成。

书记在会上提出了明确的整改措施:一是围绕“四好”目标,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围绕“五个好”目标,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为推进各项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三是围绕“富民强乡”目标,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四是围绕创建“平安”目标,进一步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良好环境;五是围绕“与时俱进、创新致远”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基层;六是围绕创建“学习型机关”目标,进一步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机关干部队伍。

村集体经济汇报发言篇7

要:对山东省滨州市圣东土地合作模式的考察研究表明,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分散的农地单产方式转换为集体所有、企业参与经营的新型农村土地合作制,耦合了政治、经济要素及社会多方诉求,可以提高土地的边际产出效率。

关键词:农村土地合作社;承土地流转;土地产权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mode of the land cooperation of Sheng-Dong indicates that transferring the pattern of dispersive single production of the land to a new mode of collective ownership and enterprise participation combines the political,economic and social various requirements and this can enhance the marginal product efficiency.

Key words:cooperative of

rural land,land circulation,property right of

the

land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12-0058-03

一、引言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土地制度改革(谈佳隆,2005),即1950年代初的农地私有制改革时期;1950年代中期—1970年代末从农业合作化运动到的公有化时期;1970年代末—21世纪初集体所有、家庭经营的两权分离时期;2005年起至今的土地流转试验期,由广东省政府率先发起。

事实上,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就先后出现了土地股份制直接转建设用地的“南海模式”(1992)、土地转包的“温州模式”(1990)、确权和产业化集中流转的“成都模式”(2008)、发展土地使用产权交易所和土地合作社的“枣庄模式”(2008年)四种大的模式(王肖邦,2011)。

2005年3月1日起施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规定,农村土地可以互换、出租、入股、合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2009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农村土地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学者们对土地制度与政策提出了诸多角度的见解和思考。王功权认为,只有土地私有化才能保护农民的利益。而姜柏林则认为,土地私有化是个伪命题,土地私有固化了小农生产关系,必然纵容上层建筑与社会资本联合强化对的反作用。

袁铖(2007)等从产权视角对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农业生产效率的不同是由其不同的土地产权制度决定的,与土地产权的排他性和完备性程度有关。黄向庆(2009)对国内几种土地流转的模式进行了比较评述,提出了以专业合作社为突破口推进土地流转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评估制度等建议。

政界与部分学者主张,保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和集体所有制形态长期不变,鼓励农地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三权分离”,主张以试验心态对待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等(王景新等)。相反的观点认为,农地股份合作制还不是一个普适性的制度选择,只是在特定条件下一定区域内的过渡性制度安排,其核心的理由是土地产权的残缺性等致使合作制受到局限。

部分学者对当前的土地流转政策实践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担忧和前瞻分析。有的认为,土地流转不一定带来规模经营,也无法解决大部分农民的出路和就业问题,强制性地迫使农民离开土地流入城市,易造成“土地真空”的周期性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孕育更多的社会冲突因子。另外还担忧土地转让价格或利益分配制度不一定对农民有利,土地流转对城市居民产生物价上涨、城市容量压力过大等问题,农村宅基地流转将影响远郊别墅价格(黄珺、朱卫华,2008)。

二、圣东合作社的成立运作:企业家主导的农地经营模式变革

(一)圣东土地合作社的发起背景

无棣县是山东省北部的一个典型农业县,人均耕地不足1.5亩,是山东省扶贫县之一。该县北瞿阝村共有农户600户,人口2230人,现辖于滨州市新设的北海新区。北瞿阝村外出打工者较多,土地撂荒现象严重,一直以来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北瞿阝村圣东土地合作社是在这种条件下诞生的。

(二)圣东土地合作社的成立

汇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是一家集原盐生产和盐化工、房地产开发等多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企业。

自2008年起,该村村民、汇泰集团及全体村民先后三次召开土地相关村民大会。2010年3月份由村民大会通过了关于成立圣东土地种植合作社的决定:2213位村民每人一股入股,自愿与合作社签订了20年的租赁合作等相关协议。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自愿加入圣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按每亩每年600元土地流转费补偿给社员,按照五年一期分取土地产出红利。其中不同意入股的17人维持其与入股村民同等份额的独立土地承包经营权。同年8月,圣东土地种植合作社在工商局正式注册成立。

(三)圣东土地合作社的初步运作

圣东土地合作社设立了由17人组成的常任理事会。一名副理事长即村委副主任兼任执行理事,村民理事担任财务会计等内部管理岗位;同时,该合作社在理事之外投票选出19名村民股东组成独立于理事会的议事会,由议事会负责对合作社重大经营事项召集全体股东商议,对财务运行等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值得注意的是,汇泰集团董事长张某兼任合作社的理事长。

圣东土地合作社总规划面积为10850亩,规划思路是建设经济林木、果菜种植、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基地,利用三年的时间实现村民整体搬迁。在规划区内建设成集办公、商贸、生活、休闲于一体,教育、文化、养老等配套设施俱全的新型农村社区。目前该社已初步完成了整合与平整土地以及林木育苗工作。

北瞿阝村原先没有积累,资金投入是首要问题。根据汇泰集团董事长的决定,合作社初期运行资金由汇泰集团垫付,见效后返还。汇泰集团垫付800万元提供了合作社启动资金及土地经营的前期投入资金。汇泰集团制定了合作社发展规划,为合作社建设了沟、路、渠、桥、涵、闸等配套设施,采取电灌加水等方式对土地进行了集中治理。同时,汇泰集团在承担土地合作社前期投入基础上,扶持合作社成立了混凝土公司、免烧砖厂等企业,促进了该村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

三、“圣东模式”的制度效率分析

(一)“圣东模式”作为法律框架内的制度变革,符合现有政策

圣东土地种植合作社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入股、合作等行为符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其土地合作经营经过了2213位村民表决同意,超过了有关法律2/3以上为有效比例的规定。圣东土地种植合作社没有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对农民承包经营权、土地使用权的租入期限在全国统一的农地二轮延期承包期限以内,其目前的全部行为均合法且符合政策。

(二)新合作制增加了土地经营的集约性

经初步统计,圣东土地合作社整合土地6560亩,土地整合后全村增地1000亩,旧村搬迁后还将腾空土地1400亩。“圣东模式”还提高了劳动力利用水平与产业转化率。土地合作后的规模化种植将由少数种植大户承包完成,节约劳动力30%。村民不仅有固定收益和分红收益,而且土地收入前景可观,是同等期限粮食种植收入的17.6倍(不同种植物均按现价计算,下同),是棉花种植收入的8.8倍。

(三)土地合作制促进了就业

合作社成立提高了农民收入,节约出的劳动力被安排到汇泰集团工作。目前北瞿阝村40%劳动力在汇泰集团工作,30%在城市打工,10%—15%的承包种植,10%左右的从事其他管理,劳动就业率较合作社成立前提高40%以上。同时,流转劳动力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据调查,北瞿阝村在汇泰集团的普通员工每月收入相当于无棣县城职工的平均工资标准,远高于其在土地上的单户种植收入。

(四)圣东模式的城镇化新思路

根据圣东土地合作社的规划,三年内全体村民将整体搬入新建的居民住宅小区,这或许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城市化思路的模式。传统的城市化是村民向现有的城镇城市迁徙、集中,而圣东模式是农村就地城镇化。目前在理论界“农村转变城市模式”日益受到青睐,因为这种新的城镇演变模式从一体化对接的思路把握住了新农村建设这个要点(曹钢、何磊,2011)。

四、对“圣东模式”中的产权形态思考

(一)农户退出机制没有建构

产权主要包括所有权、经营处分权与受益权。在本案例中,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未变,农户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产生了事实转移。圣东土地合作社通过与村民签订协议,取得20年的农地租赁经营权。汇泰集团通过参与和控制合作社的管理而成为经营权实际所有人。据了解,农户与合作社有协议而没有土地股权证。协议与土地股权在转让与交易中是有巨大区别的。因此,一经嬗变为合作租赁经营模式,土地的流转过程基本被判终止。同时,农户自与合作社签订协议之日起,因与其企业间的连锁利益绑定,无论社会经济发生如何变化,至少在20年内其丧失了退出该机制的自由。

(二)农地经营权与受益权趋向碎片化

从市场交易的角度看,圣东模式实际是农户在锁定土地固定收益权与分红权条件下对土地经营权的出让。合作社具有名义上的经营管理权而无实际运作能力,企业具有实际的经营处置权而没有名义上的经营权。农户、合作社、企业三方在经营与受益权的边界模糊。因此,“圣东模式”虽然看起来是没有损害任何一方利益而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帕累托改进,但是否真正具有产权生命力则有待进一步探讨。历史的经验证明,上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实施的土地集体所有、合作化运动事实上导致了农业产出效率的下降(袁铖,2007)。正因为此,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农地家庭承包制改革,因为以土地承包经营的形式强化了农民的私权才使产权效率得到较大程度释放。

五、结束语

鉴于农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在当前经济条件下已进入效率提升的瓶颈,在现有相关土地的法律框架内,对农村土地实行合作制规模经营无疑是有益的探索与发展方向。圣东模式的普遍性意义在于,该模式可有效提高农村土地的边际生产效率,并兼顾了农民放弃承包经营权后的就业需求。然而从产权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圣东模式”乃至现有各种农地流转政策仍然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没有改变农村土地产权的根本属性。

圣东模式是一种现实可行的选择,兼具过渡性特点,不能简单地以圣东等土地流转模式代替应有的土地要素机制改革。在允许诸如圣东模式的土地流转试验的同时,当前需要做的是探讨和修改农地相关法律,明确农民的土地私有产权,夯实农地转让、交易、合作经营或大户经营等土地流转政策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钢,何磊.第三阶段城镇化模式在中国的实践与创新[J].经济学动态,2011,(2).

[2]黄向庆.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及金融支持:几个案例比较[J].金融发展研究,2009,(7).

[3]谈佳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及土地流转的政策演变[n].中国经济周刊,2005-10-12.

[4]夏锋,张娟.问卷调查:百名专家建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国 (海南 )改革发展研究院,2008年5月.

[5]王肖邦.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几种模式[n].第一财经日报,2011-05-30.

[6]沈涵,吴文庆,赵铮.农民种粮收益影响因素与土地经营规模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11,(4).

村集体经济汇报发言篇8

一、上情下达,提出外出务工党员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具体要求

一是把省委《关于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精神、县乡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决策部署和落实情况、上一届党总支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和新一届总支委员会的治村思路用电话、传真、信函等形式传达给每一位外出务工党员,二是对外出务工农民党员提出实施“云岭先锋”的具体要求,认真做到“带头学习讲政治,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自律树形象”,在各自干事创业、勤劳致富的岗位上,遵章守纪,依法务工,合法赚钱,真正发挥党员“五带头”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员致富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成为宣传政策、遵纪守法、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先锋。三是要求外出务工党员在个人脱贫致富的同时,积极宣传家乡的人文环境和资源优势,并结合家乡实际,吸取外地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方式,为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引项目、引资金、引经验、引能人,为加快新桥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二、广纳贤言,聆听外出党员治村愿望和建议

在村党总支换届选举工作中,村党总支向外出务工的17名农民党员传达了各级党委、政府关于村级换届选举的政策法规和乡、村党组织的初步思路,并征求他们对新一届总支委员会候选人初步人选、对新桥发展的思路、对党总支下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17名外出务工农民党员也通过电话、传真、信函等形式向党组织汇报了各自在不同地方、不同岗位务工的成绩和经验以及酸甜苦辣,表达了对改革开放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对外出务工农民权益保护措施的坚决支持和衷心感谢,对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根据他们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党总支委员会结合实际调整工作部署,使党总支委员会的决策更有利于新桥今后的发展。

村集体经济汇报发言篇9

一、引言

图书馆的根本宗旨就是服务于社会大众,对于县市级图书馆而言,更是集地方文化交流、信息服务以及科技普及等功能与一身,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县市级图书馆在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方面的巨大能量也日益爆发出来。

图书馆蕴含大量图书,是人类文化成果的聚集地,同时也是新时期地方经济保持快速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及时、可靠而全面的信息资源库。置身于图书馆,既可以找到国内国外各个领域和方向的最新文化成果和科技进步的结晶,同时还能游走于古今各个时期关于某一领域最全面的信息资料,可以说,在图书馆可以收集到各个领域最全面的文献资料和信息。

科技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汇聚了古今中外科学技术以及人类文明成果相关文献资料的图书馆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科技文献是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需要依托于及时、全面、可靠的文献资料和信息,而图书馆就是发展科技以及沿革人类文明所需的文献资料和信息的汇集地,在图书馆,可以收集到最全面的信息和资料,而这正是促进经济发展所必须的重要基础。作为经济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充分、高效的加以利用,才能使其在促进科技进步、经济腾飞以及人类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发掘出来。

二、县市级图书馆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提高农民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国一贯坚持科技兴农的农业发展战略,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农民,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县市级图书馆中收藏有大量的农业科普知识读本、杂志以及最近的农业科技成果文献资料,这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进图书馆,了解其所需要的科技知识,并且图书馆还提供图书借阅、复印以及相关知识的解答等优质服务,这更加扩展了农民接触农业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渠道,使更多的农民可以在图书馆掌握最新的科技知识和技能。

图书馆为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和普及提供了一条有效而可靠的途径,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科技成果深入农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摒弃传统的靠天吃饭的落后农业生产思想,认识并接受农业生产过程中科技和知识的重大力量,将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作为致富的有力工具,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农业科学知识,并将其实际运用到生产当中去。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创新型农民涌现出来,但是,科技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巨大魅力还没有在农村全面展现,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没有机会接触到所需要的科学技术和相关知识,在这种现实情况之下,县市级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其农业科普的推广者作用,通过编制农业科技信息读本以及图书下乡等形式,为农民提供更加宽阔的接触农业科技知识的平台,使农民所掌握的知识得到及时的更新机会,不断激发农民创新意识和学习农业科学技术和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促进农民科技知识储备以及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尽管我国的义务教育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了,但是,在农村仍然存在着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甚至文盲现象也大量存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农民的创新能力,并导致科技兴农实现的难度大大加大,对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也造成了极大的障碍,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仅靠在农村推行农民进课堂、接受科技教育的方式难以取得预期效果,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县市级图书馆的优势,县市级图书馆中收藏有大量农业科普类读本和资料,是农业知识的汇集地、农民朋友的信息库,是进行农业信息交流以及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普及的基地和中心,根据当地农民实际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使农民从其中获得所需要的生产知识,使图书馆的农民读者群体不断壮大,在农村营造出读书和学习科技知识的良好学习氛围,促进广大农民科技知识储备以及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三)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度

我国所极力推进的现代化建设战略的一项十分重要内容就是信息化,信息化不仅是指城市范围,还涉及到广大的农村,并且后者的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农业要发展,少不了及时可靠并且范围全面的信息,农业信息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当今发展势头最强、使用范围最广的技术当属以计算机、网络以及相关软件为典型代表的科技信息技术。县级图书馆在农村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建设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县市级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在农村科技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为当地广大农民搭建进行农业科技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以便为农民及时掌握现代化科技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农村经济的繁荣以及相关事业发展尽一份力。

三、县市级图书馆为企业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服务

评价某一区域的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指标就是当地对信息的利用情况,特别是随着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赢取市场竞争优势、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实现更好的发展就势必需要借助信息这一有效工具,依据所掌握的信息制定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目标和方向;除此之外,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所做出的投资、运作等对企业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决策,也离不开及时、准确且全面的信息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讲,一个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成功与否与其所收集和掌握的信息资料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县市级图书馆对于地方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科研文化资料信息库,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市场经济所必须的相关信息,不仅包括大量的文献和网络信息,而且,还具有很强的信息生产和再加工功能。

县市级图书馆在地方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是企业生产中所需要的新技术以及最近信息的重要提供者。对于企业,特别是广大的中小型企业而言,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实现生存和健康发展、赢取竞争优势,唯一的出路就是根据市场需求,致力于对现有产品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并积极研发符合市场要求的新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在这一意义上说,及时、全面的掌握市场的最新动态以及产品生产的新技术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县级图书馆不但拥有十分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料,还可以提供比较完善的网络信息服务,利用现代化信息检索技术为企业提供其所需要的文献资料、技术信息以及与生产有关的各个方面的资料信息,使其可以全面掌握市场的最新动态以及本领域中的竞争形势,并据此做出企业发展以及产品更新等关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决策。(2)针对企业开展定期的专项跟踪服务。县市级图书馆不但可以为当期企业提供其所需要的相关信息,而其,还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供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专项服务,借助网络资源优势,并且根据企业经营范围以及规模大小的不同,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积极展开最新科技成果的推介活动,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及相关的行业发展趋势和相关的政策信息及时的向企业进行反馈;除此之外,可以向企业提供电脑联机信息咨询以及资料检索等服务,对于企业在市场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优质的信息咨询服务,结合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需求,对自身所拥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多层次的开发,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整体方案,定期举办专题信息推介服务,向企业提供产品革新的相关信息,以便企业在生产及经营过程中有所参考和借鉴。(3)有利于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在优胜劣汰的规则中获得长足发展,就要关注人才建设工作,致力于本企业员工素质的不断提升。在丰富员工的知识储备、促进员工文化修养的提高,最好的途径莫过于充分利用当地图书馆丰富资源了。图书馆可以提供图书借阅服务,可以满足企业员工对知识的渴望;并且还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组织并举办专项知识讲座,更新企业职工的知识,使其掌握最新的生产技术,激发创新的积极性和热情,并且还可以普及互联网技术,使企业员工掌握更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实现自我提高。

四、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供特色服务

县市级图书馆在信息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优势,符合当地广大用户的需要,而对于图书馆而言,其存在的意义正是在于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其所需求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对于文献资料以及信息资源方面的需求,县市级图书馆对信息资源以及文献资料的具体管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就是对当地主要用户实际需求的具体分析。县市级图书馆在其网站中一般都设有专门的地方特色信息资源和文献资料的网页,可以为广大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特色服务,例如地方性信息资源资料汇编以及专题研究等,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地方图书馆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优势,提供网络合作咨询服务,在自身信息资源的基础之上,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聘请专家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解答广大用户的疑问,这种形式,一方面可以有效的解决不同层次用户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还能使自身的信息资源不断的加以更新和扩充,满足时展的新要求。

总之,县市级图书馆可以为当地培养大量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激发当地农民接触现代信息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农民科技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并且通过向企业提供一对一的具体信息资源,对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些势必会带动当地经济的获得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炯声.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图书馆引领作用[j].科技资讯,2005(24).

[2]许雪萍,韩革.浅谈信息经济时代县、区图书馆的发展[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3).

[3]钟燕.图书馆在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与举措[j].咸宁学院学报,2007(04).

村集体经济汇报发言篇10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医疗保险

 

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于如何解决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医疗保障,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医疗保健制度问题,已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各种对策和方案纷纭迭出。其中,最引人注目和让人称道的当属合作医疗保障了。作为我国农村卫生工作基本制度之一的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是在各级政府支持下,按照参加者自愿和互助共济的原则组织起来、为农村社区人群提供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一种医疗保健制度。[1]

合作医疗,是中国农村社会通过集体和个人集资,用以为农村居民提供低费的医疗保健服务的一种互助互济制度,它既是中国医疗保障制度中有特色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2]。它是以农村居民为保障对象以群众自愿为原则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以全方位服务为内容。

新型农村医疗保种制度是在2003年进行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的,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推广实施使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得到了有效缓解,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3]该村根据本村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对策,解决了村民们看病难的局面。下面就是该村的相关情况。

一、戴汇镇童村的基本状况

(一)人口众多

该村人口众多,再加上受拆乡并镇政策的影响,该村与另一个村合并,如此一来,村民的数量明显增多,而卫生院的数量却没有增加,几千户人家共用两个卫生院,从而使村卫生院的工作任务更加繁重。

(二)医疗费用较高

这两个卫生院都分别属于私人所有,虽然政府会定期检查其卫生状况,但是政府管不了其医药的价格。毕竟是私人所有,在利益的驱使下,医药价格业就显得不那么便宜了。

(三)就医难

该村仅有的两个卫生院却分别主治外科和内科,所以村民们得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去不同的卫生院。如果有人不知道自己换了何种病,那么有可能他得跑完两个地方才能找到能够住址自己的医生。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人们就医很困难的局面。免费论文。

(四)经济水平不高

就该村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言,大多数人以在外地打工挣钱来养家为主,留在家里的农民大多以种田为生,而且村里面的副产业几乎没有,就最近一两年有人办起了养鸡场吸引了一些人回村就业。但是,村里大多数还是以外出务工为主,经济水平平均来说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而且,外出务工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是留在村里的老人和孩子居多,而这两类人就医的频率也较高。但是这两类人更不舍得把钱花在就医这方面。

(五)需要照顾的孤寡老人较多

他们无儿无女,生活的十分艰苦。他们大多以政府的补贴为生,而这种补贴也仅仅只能维持其温饱问题,他们根本就不能花更多的钱在就医方面,即使是感冒,发烧等病情他们也都会强忍着,认为挺一挺就过去了。免费论文。这种情况也是造成农村医疗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戴汇镇童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践的境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戴汇镇童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践的境况

针对以上情况,村委会采取了相关措施来解决村民们这种就医难的局面。村委会决定申请将原本两个私人所有的卫生院收归政府所有,而且将两所卫生院规划在一起,由政府统一管理。给予该两个户主相应的补偿措施,并且聘用他们为新医院的主治医师,给予他们一定的工资待遇。这样一来,方便了村民们就医的程序也减轻了高额的医疗费用。(私人所有诊所的治疗费用相对较高)

针对那些村民没钱治病或者担心费用太高的情况,村委会决定全面贯彻实施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也就是采取“按服务付费”的后付制,村民先看病,然后凭病历和发票到合作医疗管理机构报销。免费论文。

具体而言就是,村民可以拿着在卫生院就医的发票单定期向政府申请“报销”百分之几十的医疗费用,不同的生活水平人家可以“报销”不同百分比的医疗费用。通常情况有以下几种“报销”百分比:65%、75%、85%。如此一来,就大大减轻了村民们的就医负担以及生活负担,对提高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也起了不小的积极作用。

(二)戴汇镇童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的缴费能力有限与支付意愿不强。

因为政府和集体对合作医疗投入少,缺乏吸引力,难以对农民起到引导作用。医疗机构的等级性和交通的便利使农民的医疗选择有较多的自由,也是他们意愿不强的原因之一。再就是农村经济发展减速,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农民剩余较少和缴费能力低下。[4]

由于受知识水平、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考虑到风险的原因,村民们大多不愿意接受这种先支出后获益的政策。在这一问题上我个人认为村委会,甚至是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解除村民们心中的疑惑。

此外,村民们仍然需要自己先掏钱就医然后才能获得政府补贴,对于那些没钱治病的人来说还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因此还需更进一步的努力全面提高村民的就医情况,使其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2.满意度较低且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人们医疗费用报销的多少是有农民自己决定的,由于农合制度的原因,有不同比例的报销政策。村民们交给政府关于医疗费用的钱越多那么他们所获得的报销比例也就越大。这样一来,那些贫穷的人所获得的政府补贴就越少,而那些稍微富裕一点的人就会获得的越多,这样显得似乎很不公平,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村民们就医难的局面。

此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而常见病和多发病通常涉及更多的社会成员,一些大病涉及的人员数量较少,致使受益面窄,部分农民患的虽然是常见病、慢性病等可仍旧花费很大,却可能因为不属于大病范围,无法得到高额报销,所以虽然得到了新农村合作医疗医药费报销,但由于花费巨额医药费,家庭仍旧十分贫困。这对不同的参保个体来说是不公平的。[5]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完善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领导发挥领导作用

在全面落实和贯彻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领导的作用。对于该村而言,应当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作用,利用村民自治的优势以及村民们对其的依赖,努力起带头作用,鼓励和支持村民们不断参加到农合制度中去,努力帮助其解决疑问。

(二)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统一规划

在该村中,村民的只是水平和意识水平并不是很高,他们对农合制度也不甚了解,因此,村委会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极力做好宣传力度,是村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解开心中的疑问,使其毫无顾忌的、积极地加入到贯彻这一制度的伟大实践中去,使其不断地为村民们谋福利。

(三)加大投入缓解贫富差距

以上已经说明了该村中存在的不公平以及贫富差距现象,所以加大政府投入显得十分迫切。比如说提高那些无保户的福利待遇,给予他们更多的福利支持;还能适当调整农合制度的报销比例,给予那些贫困的人优厚一点的待遇;除此之外,还可以努力提供一些工作岗位,让那些需要工作的人或者是贫困的人获得经济来源,拥有生活保障。

另一方面,应当加大卫生事业的投入,尽力减少村民们的医疗投入,比如说合理的调整医药价格。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加大对卫生服务质量的改善,让其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

(四)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素质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该村存在的问题,我们还是脱离不了发展经济。所以,应当加大对村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其素质,使其更有资本去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宋士云.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3):60-66.

[2]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998,08.

[3]方忠敬.关于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若干思考.2009,4.

[4]宋士云.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3):75.

[5]王中政.知识经济,论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共平性,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