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49:15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篇1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关键部分,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主流。我国是一个简单加工和劳动密集型的国家,虽然劳动资源丰富且廉价,但受到市场、技术和资金的限制,成型了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大国。但由于中小企业中存在着规模小、资金少、管理水平低、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的影响,要实现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就必须加快中小企业的建设。

二、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问题

1.发展战略计划不切实际。

很多中小企业有着一个把企业发展壮大的决心,但企业领导在做发展战略计划时,(1)对战略发展的内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定位,容易把企业发展和管理战略混淆,发展战略是战略管理的组成部分,但两者并不相同。发展战略主要是确定其发展目标、规划其发展方向、指定其发展方法,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实现发展。(2)还有部分企业过于急功近利,制定的发展战略过于表面和浮夸,只做面子工程和凭空想像。并没有根据中小企也自身条件、产品优势和发展趋势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中小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却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更有甚者做到一半因为资金技术原因不得不放弃发展,给企业造成严重亏损甚至倒闭。(3)虽然我国是属于劳动密集型国家,人力资源丰富,但素质普遍偏低,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却严重缺乏,中小企内部的的管理人才相对大企业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很多中小企业在设计发展战略时,一味的模仿和套用大型成功企业的发展战略,没有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和条件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且没有改革和创新意识,造成很多中小企业的战略目标“骑虎难下”,发展战略难以得到真正的实现。

2.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发展相对比较晚,其内部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发展战略是管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制度不健全和中小企业管理机制执行力度和监督力度不够,也会对其发展战略造成不良影响。企业管理不完善,给很多企业职工钻企业管理的空子,假公济私进行中饱私囊。给企业发展战略带来了不利影响。

3.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随着我国中小企也的迅速增长,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已经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需求。(1)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增长速度惊人,但政府方面并没有把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和机制独立出来,没有一个针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机制和体系。由于企业管理部门多,且管理范围相互交错,造成企业管理松懈容易出现纰漏,如市场上出现假冒伪劣产品等恶劣行为。(2)由于管理部分没有大中小企业管理区分,在制定政策是都是统一制度和执行,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多压力,使中小企业的税收压力还要高于大企业。(3)政府在对中小企业的资金和技术上的扶持也远远不够,大部分中小企业自身资金有限,且都身兼数贷。要实现发展战略简直是举步为艰,而政府对中小企业资金扶持的不合理,造成部分企业资金充裕,而部分却难易度日。再加上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依靠科技和技术,但政府部门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指导交流明显不足。

三、加强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措施

1.完善发展战略管理制度和机制

管理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基础,中小企业只有加强其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创新性和执行力度,优化其管理结构,加强发展战略的内部监管和监督,从而实现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小企业的规模相对大企业要相对小一些,但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规模小和组织结构简单等条件发展自身优势,中小企业对市场的变化更新更够快速的做出反应,在企业管理和企业结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时涉及范围小,中小企也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迅速的作出调整,并且涉及的资金也相对比较小,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财务监管。同时中小企业的管理不能一味模仿和套用大企业的管理制度,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特征和条件,借鉴成功企业管理的优点加以改革和创新,设定具有中小企业自身风格和特点的管理模式。同时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监督管理,制定相应评价机制,提高中小企业战略发展的成效。

2.创建企业品牌,实现发展战略

中小企业要在市场经济强大的竞争队伍中实现发展战略,就必须打破传统的生产模式,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找出企业自身的特色,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出具有市场特色和影响力的品牌。而创建品牌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中小企业要吸取国内外企业品牌建设成功案例中的成功经验,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中小企业自身的条件,打造一个让消费者认同的品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实现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品牌要富有创新精神,才能提高品牌销量。因此,中小企业应抓住时机加强企业的品牌建设,促进发展战略的实现。

3.政府部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处于一个探索的新阶段,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1)政府应加强对中小企业财政资金上的支持。(2)制定中小企业关于技术提升和改造的相关政策。(3)政府应对中小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解决中小企业纳税困难或不能按期纳税现象、鼓励中小企业实现发展战略。(4)政府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相关金融行业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速不能够少于企业总贷款的平均增速;严厉打击金融行业乱收费或者不合理收费等现象,降低企业贷款融资成本,鼓励中小企业进行信贷。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篇2

关键词:社会效应;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其实是呈现多元化的,因为我国的国情不同,所以说发展方向是很多的。从产业布局来分析的话,分的越细,规模越成熟则活力越强。现在一个企业发展如果最重要的就是企业采取怎样的策略。

我国的国情显示: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面临着空前的困难,其思想观念、技术装备、经营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为了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首先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

一、战略方面

1.战略调整

由扩张型转向防守型。企业可以将节奏放缓,减少投资,增加过冬的储备,积蓄能量,可谓“冬眠”。例如,企业的投资部门要减少兼并收购项目。某知名网络公司为了“过冬”,已经砍掉所有投资项目,提出了“做好做强不做大”的口号,苦练内功,不做无谓的扩张,捂紧钱袋。从07年香港成功上市,加之成功收购其它网络企业积累的现金,手上有超过2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有了这2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他们的预期是:我们即使是跪着,也会成为最后一个倒下的公司。对于一些没有前景的业务或单位,可以考虑直接尽快结束,以避免更大的无谓损失。但对于受危机影响不大的行业,如果目前现金充沛,对未来的现金流预期也很好,可以在成本很低的情况下趁机收购。但由于涉及对新业务的整合、额外现金流的投入、短期内利润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等负面因素,企业在收购的诱惑面前,需要充分判断、辨别、评估危险。

2.剥离或外包非核心业务

企业需要对自身业务重新梳理,重新审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运用二八原则,找出现金流贡献大、市场销售贡献好的业务单元。对于非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可以进行剥离;对于非核心竞争力的经营环节,可以考虑外包,这些环节包括但不限于生产、销售、采购、记账、人力资源、it、维修、法务、食堂等后勤服务、运输等。

对客户群和成本结构进行分析,及时进行产品价格的调整,以应对客户群体在未来成本承受能力上的变化,将价格降到目标客户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以确保销售的实现和现金流的回收,尤其是变动成本比重比较低的公司。

提前锁定客户未来的订单,降低销售的不确定性,如:签订全年合同;这时可能需要平衡销售额和利润之间的关系,甚至可能需要适当放弃部分利润。

适当改变营销模式,尽量采用低成本的方式,如网络营销、精准营销而非大面积集体轰炸等。以上可谓“冬猎”。中小企业历来是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发展目标

1.政府扶持到位

政府的政策扶持是一个关系到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和系统目标能否实现的首要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人才短缺、技术落后,很难与大企业相互抗衡,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得发展所必要的资金、人才和技术,这就要求政府对其进行必要的扶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扶持政策到位目标体现在政府观念的到位、政府身份的到位、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

政府观念的到位是指政府应改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大中小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平等的一员,都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各自的贡献.并且大中小企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规模结构的形成过程是既定约束条件下资源的配置过程,它们相互依存、互相协作、互为补充、共同发展,都应给予同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而不能只重视大企业,忽视甚至歧视中小企业。

政府身份的到位是指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以恰当的角色出现在中小企业面前,不能超越其职权干预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的行为应该是:代表和维护中小企业的利益;负责对中小企业的宏观指导、发展规划和发展产业指导;负责贯彻落实及督促和检查中央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文件的执行;推动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环境等。

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是指政府制订的政策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运用政策的行为是间接管理而不是直接管理,是引导而不是行政干预。

2.社会服务到位

由于中小企业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差,一般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满足资金、技术和人才的需要以及实现信息、培训、市场、法律等方面的自我服务,政府、社会、中介机构都要采取措施,以便中小企业能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获得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和信息。

以行政区划为载体形成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行政机构,参与、帮助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中介机构。政策性中介机构是指那些由政府出资设立的实施特定政策意图、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中介机构,可设立提供长期贷款的融资机构、出口担保机构和免费为创业者提供注册、信息服务的商会及社区机构。

根据市场需要由政府协助成立以盈利为目的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投资、咨询、信息、培训等机构。以社区为依托,以民间投资为主体(政府适当资助),建立中小企业综合服务组织,形成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技术创新、培训辅导、信息网络、市场拓展、合作服务。

3.融资服务中介人到位

中小企业发展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有资金不足,而光靠自己的信誉和财产抵押难以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这就需要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人来协调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鼓励银行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中介人可以是中小企业工会组织的代表团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通过他们的努力工作,使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帮助中小企业打通筹集资金的渠道,增加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

根据我国的国情,政府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理顺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社会效益目标这是从中小企业产生的社会效益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中小企业必然会以利润最大化为其目标,但企业的盈利目标与社会效益目标是密不可分的。我国中小企业社会效益目标是:增多财富、增加就业、城市化程度提高。首先,中小企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职工收入,这样可以避免社会资本过于集中,促进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均衡分配,达到共同致富的目标。其次,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多,人们会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创办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不断强大,扶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最后,中小企业的壮大,就业人口的增加和人们财富的增加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又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现代农业;农业企业;企业战略;农业科技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306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2-0001-02Doi:10.13535/ki.11-4406/n.2016.02.001

1我国农业企业的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并且至今为止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仍然很大,但是农业企业的发展却是起步比较晚,农业企业化经营的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我国农业企业化经营的雏形初步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发展于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由于这些地区的经济在改革开放初期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腾飞促使了对农产品的巨大需求,拉动了农业向企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这是农业企业化发展的第一阶段。农业企业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如江浙地区,当时通过对当地一些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进行改制,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使这些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在局部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拉动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大量青壮年得到了在工厂或者企业就业的机会,释放和引导了大量的原本务农的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这也使得这些地区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业规模化和经营企业化。农业企业化经营的第三个阶段是,由于国家相关经济政策,城乡统筹建设,制定和调整了合理的城乡产业结构,开发了大量的农村资源,注重发展农业经济,带动了农业更好更快地进行企业化经营。农业企业化经营的第四个阶段是,国家提出了科技兴农的口号,实行新农村建设,要求农业要往科技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在农村地区农业发展上引入了由城市工业提供的先进技术、高科技设备、管理人员和资金,涌现了一批经营农产品的企业。

2我国农业企业经营面临的问题

2.1融资困难

我国目前的农业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而且科技含量很低,创新力不够,管理跟不上,种种因素导致企业得不到成长或者发展很慢,这些都会使得企业融资相当困难,没有融资渠道,严重阻碍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及科研创新,只能在生存线上徘徊,践行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模式。据统计,自1995年以来,我国农村资本缺口一般每年在5000亿元以上,从这些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农业企业急需大量的资金而得不到满足,阻碍农业企业的发展就不言而喻了。并不是说农业缺失资金,据另一组数据显示,每年仅仅是通过金融和财政两个渠道从农村流失的资本就超过了10000亿元,明显存在着资金供求的矛盾关系。这些都能够很好地说明融资困难已经是严重阻碍农业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农业企业化经营的重要因素之一了。

针对中小农业企业融资困难阻碍发展提出以下策略:首先,加大科研力度,利用先进的技术积极争取投资,中小企业经营者在做经营决策的时候,应该要清楚地认识到公司目前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以及企业实力,不可急功近利,盲目乐观,盲目追求企业的暂时效益。笔者认为,中小企业首先要把有限的资源优先考虑到产品的研发上,只有真正做到了创新,做出了与行业巨头有差异化的产品,然后再积极争取融资,争取外源资本的注入。因为,只有做出了好的产品,才是争取获得投资的最好的手段;其次,制定先进的营销战略降低资金压力,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内源资金,另一个是外源资金,在外源资金注入比较困难和渠道不通畅的情况下,可以制定比较符合企业实际的先进的营销战略,稳打稳扎,开拓市场扩大份额,尽量为企业多销售产品以及及时回收资金,稳步发展,不要贪多冒进,以及时销售及时回收资金,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最后,建立中小企业联盟,中小企业实力往往较差,抗风险能力也差,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可以考虑寻找和本企业有合作关系的企业捆绑在一起共同发展,抵抗风险,分工合作,以降低运营成本。在选择企业的时候,要优先选择能够和本企业共同发展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互相交换信息及时抓住市场机遇,共同抵御市场的风险,通过整合企业联盟中的企业的各方资源,合作分工,互惠互利,形成一种新型的组织系统。让企业联盟中的每个成员企业都可以借助外力,将企业内外部的优质资源进行整合,提高整体的竞争优势,创造出超常的竞争优势,建立共同的利益体。这种企业联盟是一种合作经营的战略思维,可以让同行业中的各中小企业避免互相残杀导致恶性竞争的思维方式演变成为互相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体,这种中小企业战略联盟可以实现中小企业的远景目标,并且是最为有效和可行的方法。

2.2从业人员素质低及组织化程度不高

就目前的情况看,农业公司的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是农民,而我国目前从事农业工作的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较差,只会传统意义上的耕种,不会操作先进的大型机械设备,导致劳作效率比较低下。受过教育的农村新生代青年又不愿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工作,并且从事农业企业的管理者也普遍缺乏经营意识和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意识,这些都使得农业企业的组织架构不完善,企业部门功能不健全,组织机构松散,没有市场意识、经营意识、品牌意识、创新意识,缺乏竞争力,经济效益偏低,并且不能创造产品附加值。

2.3制度不完善、立法滞后

农业企业化经营发展的工作需要相关的制度及法律法规来进行保障,并要不断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尚没有促进农业企业化经营方面的立法,基本是处于一个相对空白的地位。我国要加快这方面经济立法的步伐,使得农业企业化经营的过程中能够有法律的依据,特别是在促进农地流转方面有充分的法律依据,以有效地保障相关生产资料的有效流转,从制度层面来有效地对农业企业化经营进行保障。

3现代化农业企业的发展战略

3.1引入现代企业的经营制度

农业企业的经营者,首先要确定这么一个意识,就是现代企业意识,要用企业化的标准来经营,在生产、经营与管理中要做到标准化,标准化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农业企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力求做到标准化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用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来经营。必须要树立品牌意识,农产品走上市场进行销售,那就是商品,就得千方百计打造品牌,进行品牌化运作。利用品牌效应来拉动产品的销售和消费者对本企业的认识度,获得商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利润率,开拓市场销售渠道,赢得消费者对本公司产品的良好口碑。

建立市场销售渠道,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前提下要摒弃农业发展的传统模式,不能再坐等客源上门收货,要建立完善的营销体系,根据产品特征制定符合产品特质的营销战略,健全和完善产品销售网络,使企业真正走上市场化的道路。

3.2积极融资,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

农业企业的经营者要明白,企业要发展就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这就必须要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寻求金融资本的支持,这样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和走市场化的道路。寻求资本支持的最有效的手段或者措施是融资,目前我国工业企业融资相对于农业企业而言容易一些,但农业企业不能因为融资困难就放弃,而应该更加积极地寻求资金的注入和国家关于农业经济政策的扶持。农业企业除了寻求国家关于农业支持的政策外,也要把企业置身于市场的大环境下,不能因为自身企业生产的是农产品就认为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因为只要是企业化运作的主体,它的本质就是一样的,它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也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产品,仅此而已。

3.3农业企业走科技企业的道路

农业企业要看清市场形势,把握住市场的同时,更加要看到时代的趋势,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当今的时代是科技化的时代,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农业企业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当然不能再固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要用高科技的手段积极创新,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利用科技兴农、科技兴企的战略思维来取得突破,获得发展,提高产量,降低成本,让利于中间销售商和消费者,提高市场份额,最终获得企业的快速发展。

3.4专业化、技能化人才培养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农业企业当然也不例外,科技型的农业企业尤其如此,但就目前现状表明,农业企业的人才严重缺乏。但作为企业主体,要注重人才兴企的理念,可以招募有技术、有专业知识、有能力的新鲜血液注入,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同时注重现有人力资源的培养,充实人才队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企业活力。

参考文献

[1]王积田,段玉环.黑龙江与其他省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差异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8).

[2]叶大军,胡敏.浅析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8,(8).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战略联盟;传统战略;资源限制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取得了迅猛发展。目前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实现利税占全国的40%,并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他们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不断提升。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地强调大企业的作用,各方面的优惠政策都倾向于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缺乏重视,并且在我国“重大轻小”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中小企业常受到歧视性待遇,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诸多天然的缺陷及劣势,阻碍了中小企业持续发展,中小企业死亡率很高,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平均寿命只有2.9年。笔者认为,外界宏观环境对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中小企业完全依靠政府政策的支持且忽视战略的制定来发展必然丧失其灵活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因此,本文重点针对目前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传统战略缺陷,并结合当前市场形势的综合分析,以求探寻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小企业传统战略存在的缺陷分析

关于中小企业战略的研究,从大量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研究的领域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1)确认中小型企业的成功因素(例如,穆尔和郎格内克,1987;库克,1992);(2)描述战略制定的过程(例如,沃特沃斯,1987;斯卡佰勒和齐默,1991;拜德,1994);(3)寻求中小型企业日常经营的启示(例如,贝内特,1989;坦肯顿和博耶特,1991)。从中我们可以研究发现,中小企业战略制定的命题前提和战略规划工具都存在局限性,缺乏考虑中小企业的资源劣势,并且忽视竞争对手特别是本行业中大企业的反应。

1.中小企业战略制定的命题前提存在缺陷。关于中小企业战略的著作普遍有两个致命的缺陷。首先,虽然这些著作都将焦点放在中小企业身上,但是它们针对中小企业的战略规划都没有将中小企业面对的资源限制问题考虑进去。相反,它们将那些无疑是为有着丰富资源的大企业而设计的战略框架挪用到中小企业身上,或者作为解决方案推销给中小企业,而毫不考虑资源上的局限性对中小企业制定竞争战略有何影响。另一个缺陷是,虽然一般都认为竞争者的反映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关于中小企业的著作所包括的战略建议并未考虑这一点,尤其是大企业的反应。然而中小企业能否在它们的市场范围内生存下去,来自大企业的竞争性反应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中小企业资源有限,允许它们犯错误的余地很小,而大企业财力雄厚,可以轻松地对中小企业创造的利基市场发动积极攻击。

总之,现有的著作并未充分的指出,被资源所束缚的中小企业能如何预期和如何应对大企业的竞争。正因为缺乏专门的中小企业战略研究,大多数中小企业在面对大企业的竞争时,为得到指导而求助于通行的战略制定方法,却未意识到这样做的潜在危险。

2.中小企业战略规划工具的局限性。目前,最为流行的两个战略规划工具是战略决策业务构成分析法和波特(1980)的三类战略构架。在这里我们主要深入分析这些传统的战略规划工具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以此发现它们的局限性。

(1)业务构成分析法。从概念上来讲,业务构成分析法(包括波士顿咨询公司模式:bcg法和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模式:ge法)是基于两个构想提出战略建议,即“市场吸引力”(其中市场增长率是一个因素)和“企业实力”(相应市场份额是一个因素)。基于两个纬度来制定战略规划,在实际的运行当中确实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但是我们也应该深入分析它的局限性。

①在bcg法中,暗含的假设是高速增长的市场比低速增长的市场更有利可图,而且利润会随着市场份额的增加而增长。这两个假设前提在竞争的环境中都是值得怀疑的。

②可以替代bcg法的另一个业务构成分析法是ge法,这个方法更复杂一些,因为它要求对市场吸引力和企业实力进行多因素分析。然而,多因素分析法本身就是主观的,因为通过设定适当的权重和比率将这些因素划分到两个主要的构想类型中去,这个过程就打破了因素的多样性。如果没有客观标准来决定的话,适当的权重和比率应当是多少就无法确定了。

③即使能正确、客观地确定投资类型,我们也还会遇到另一个问题,即业务构成战略规划的模糊性。四个标准区域构成一个图组,根据划分的投资类型,分别是“保持、投资、收获和淘汰”。虽然,这对在业务构成之间的资源分布给予了一定的指导,但并不能为如何利用资源来争夺市场来提供具体的细节分析。总之,业务构成战略规划只是引导一个公司根据某个业务构成的类型,决定是否向它加大投资,却没有根据公司的资源条件,为它如何争夺市场而提供战略指导。

④作为战略决策的工具,业务构成分析法最严重的局限是它没有明确地考虑竞争的相互作用,没有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这极大限制了它的适用性。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个业务的运作是在没有竞争的环境市场中。事实上,市场上互动性越来越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忽视竞争对手的反应将会离失败不远。

⑤最后,由于业务构成分析法没有明确地考虑竞争者的相互作用,所以在战略规划中忽视了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是否缺少所需资源。

(2)波特的竞争战略框架。20世纪80年代,波特就在《竞争战略》中提出了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即总成本领先战略(overallcostleadship)、标歧立异战略(differentiation)和目标集聚战略(focus)。总成本领先战略和标歧立异战略都要求企业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拥有丰富的资源为后盾,而这一点对于资源缺乏的中小企业来说,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目标集聚战略主要是针对市场缝隙以及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的利基市场所开展的战略。但是,劳恩斯泰因在1986年提出,集聚战略有可能不是中小企业惟一的选择。中小企业毕竟不是大企业的翻版,大企业应用的战略规划并不一定适合中小企业。如表1所示,中小企业资源劣势的情况使得它们不适宜采用波特所说的三种战略。

可见,波特的三种战略制定的前提条件并不是完全针对中小企业(总成本领先战略和标歧立异战略主要是针对势力雄厚的大企业,目标集聚战略也有可能不是中小企业惟一选择),从上表1中我们们可以发现,每种战略对于中小企业的应用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局限,因此波特的战略框架对于中小企业的适用性值得斟酌。

二、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依赖于两个关键因素:第一,目标市场——是一个起初被大企业忽视的市场,还是一个大企业正在提供服务的市场;第二,较大竞争对手的预期行为——选择攻击还是容忍。因此战略的选择必须考虑自身的资源劣势和竞争对手特别是大企业的反应。

1.弥补战略(make-up)。弥补战略就是集中资源来满足被已有供应商忽视的一些选定的利基市场的潜在需求。考虑到中小企业有限的资源,瞄准和集中于利基市场而非整个市场,市场开发的资源要求就降低了。而且,通过将力量集中于目标利基市场中未被满足的需求,中小企业能很好地发展和取得先入者优势,这一点对于排斥未来市场进入者非常重要。此外,如果中小企业选择被现有供应商忽视的市场缝隙,提供差异产品,由竞争而导致失败的风险就会降低。这是因为,采取弥补战略,中小企业可以避免与现存才供应商进行成本过高的直接竞争。目标利基市场缺少竞争,边际利润就会实现。最后在利基市场集中资源可以使中小企业进一步理解目标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以上都是从正面的角度看弥补战略带来的优势。从另一个层面看,中小企业在目标利基市场获得边际利润,那么将会面临大企业的潜在进入,从而威胁到中小企业在该利基市场上的控制力。并且中小企业缺乏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优势,要想获得建立在成本基础上的竞争优势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中小企业应该集中资源获得无形方面的竞争优势,如品牌效益;消费者信誉和客户关系;分销系统等等,以此来弥补自身的资源限制带来的劣势。

2.差异替代战略(differentiationsubstitute)。差异替代战略是将现有企业供应的相同市场设定为目标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可替代现有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但存在差异。弥补战略的目的是达到战略上的适合,从而获得竞争优势,避免与大企业的直接竞争,正因为如此,市场弥补者关注被大企业忽视的市场缝隙。相反,采取差异替代战略,中小企业成功进入市场的关键在于它们有能力迫使现有企业容忍它们的进入。在采取替代战略时,中小企业有意瞄准已被现有大企业全面开发和建立的市场,向这些市场提供可替代的、而非全然不同的产品和服务。这意味着中小企业不做被忽略的利基市场的先驱者,而做已建立市场的后进入者。产生的优势包括:在市场需求可确定时,节省了市场和产品开发方面的费用,拥有学企业经验的机会,以及因此而避免代价沉重的错误,并减少了失败的风险。

3.“搭便车”战略(free-rider)。“搭便车”在经济学中设计的理论内容是:在拒绝消费者不付费就从公共产品和服务供应中受益时,所需要的成本和面临的困难。在商业界,“搭便车”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1)存在市场先入者,它为市场开发的全面工作支付了可观的成本;(2)存在另一方对先入者战略的模仿,它们不用支付费用就有机会坐享其成;(3)先入者在抢先占领市场时,并/或在与“搭便车”者对抗的过程中,要面对困难并产生成本。因此,从实质上说,“搭便车”战略就是为了从最先进入市场的企业所创造的机会中获利,同时又避免了产品开发产生的费用,而且对先入者进行模仿的市场进入战略。“搭便车”战略对中小企业来说在很多方面都是合适的。首先,先入企业已开发好的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可以使中小企业由于需求不确定而产生的风险降低。另外,也可以节省大量的市场开发费用。第二、中小企业能通采取“搭便车”战略尽享后发优势的利益。作为市场的后入者,可以学习先入者的经验教训,可以节省研究以及产品开发的费用,所有这些都能有效地降低中小企业进入市场的成本。因此,即使资源有限,中小企业也能成功进入市场。最后,通过采用“搭便车”战略,中小企业“蚕食”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也是有可能做到的。因为大企业在对抗中小企业时总是面临着成本,当成本大于收益时,大企业也只有容忍中小企业的进入。

4.战略联盟(strategicalliance)。战略联盟就是通过多个中小企业间的合作,目的在于通过联合所能得到的回报超过单个企业依靠自己所能获得的回报。多种途径能使中小企业从战略联盟的形成中获益。如下表2所示。因为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资源短缺。一个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与其他中小企业形成战略联盟,通过整合资源以便共享利益。作为一个选择,中小企业可以寻找没有竞争关系的主要企业和其他拥有互补力量和专业技术的中小企业,与它们组成战略联盟。通过这种方式,中小企业能够提高自身实力,赢得超过大企业的竞争优势。还可以通过与联合经营的其他中小企业合作,中小企业能取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并因此获得成本优势。此外,作为一个整体与供应商进行交易,能增强中小企业谈判的力度。

三、结束语

战略制定关系到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必须从自己的特点出发,遵循一些基本原则,采用适当的分析方法,选择一定的发展模式,此外,为加速企业成长也可借助一定的外力。制定战略的目的是使企业能适应环境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致迷失方向。本文所提到的四大战略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中小企业,也不一定要同时采用四大战略。主要还是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和所处的市场背景来加以选择,这样企业才有可能持续发展。企业战略的制定和修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当原定战略不适应环境要求时,必须重新认识自己,及时进行战略转换,否则,将限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penrose,e.,thetheoryofthegrowthofthefirm,oxforduniversitypress,1959.

2.portermichaele.,competitiveadvantage.thefreepress,1985.

3.portermichaele.,competitivestrategy.thefreepress,1980.

4.jordicanals,managingcorporategrowth,oxforduniversitypress,2000.

5.johnwiklund,smallfirmgrowthandperformance,jonkopinginternationalbusinessschool,1998.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17日

一、战略目标

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这种定位既要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追求目标,起到引导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又要使其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努力实现并能推动中小企业的逐步发展,是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目标。就其目标而言,既要与我国国情相符台,又要与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相统一;就其动态来看,还要与加入wto后的世界经济形势相统一。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应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战略目标:运动状态支持目标、中小企业运行结果目标、社会效益目标。

(一)运动状态支持目标。这主要是从外部环境来讨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在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大环境系统中才能成长壮大。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它们是一个弱势群体,更需要系统环境目标的实现才能达到自身运行的结果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因此,运行状态支持目标就自然构成战略目标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而具体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政府扶持到位。政府的政策扶持是一个关系到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和系统目标能否实现的首要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人才短缺、技术落后,很难与大企业相互抗衡,也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得发展所必要的资金、人才和技术,这就要求政府对其进行必要的扶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扶持政策到位目标体现在政府观念的到位、政府身份的到位、政府扶持政策的到位。

2、社会服务。往往由于中小企业的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差,一般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满足资金、技术和人才的需要以及实现信息、培训、市场、法律等方面的自我服务,故政府、社会中介机构都要采取措施,以便中小企业能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获得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和信息。

3、融资服务。中介人到位中小企业发展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有资金不足,而光靠自己的信誉和财产抵押难以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这就需要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介人来协调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鼓励银行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中介人可以是中小企业工会组织的代表团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

(二)运行结果目标。这是从中小企业内部机制来讨论其战略定位。运动状态支持目标,只是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了有利的外部经济条件和环境,要从根本上促进中小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中小企业自身还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机制,具体要实现以下目标。

1、增加数量。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在数量上要得到较快的增加。为了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在今后10年内应以每年15%~20o%的数量递增为益。

2、提高素质。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是一个普遍问题,既不利于原有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新企业的创立。政府应果断采取措施,创造条件,帮助它们提高自身的素质,迅速改变现有这一状况。

(三)运行的社会效益目标。这是从中小企业产生的社会效益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中小企业必然会以利润最大化为其目标,但企业的盈利目标与社会效益目标是密不可分的。我国中小企业运行的3个社会效益目标是:增多财富、增加就业、城市化程度提高。首先,中小企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职工收入,这样可以避免社会资本过于集中,促进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均衡分配,达到共同致富的目标;其次,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多,人们会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创办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不断强大,进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最后,中小企业的壮大,就业人口的增加和人们财富的增加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又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二、战略方向

作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体系,缺少对战略方向的阐述显然是不完整的。本文中小企业的战略方向是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加入wto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而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的几个具体发展方向:

(一)发展地域特色型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亦趋激烈的今天,只有具备特色的企业才会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因此,培育和发展地域特色型企业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方向。各地应按照市场、资源、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群体型企业,通过地域特色形成的产业能带动该地域形成产业群,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差异化战略

夹缝中生存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现状简析

中小企业,这是一个在上有国际跨国企业、国内大型企业,下有多如牛毛的个体工商业者挤压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企业群体。中小企业在经济中独特的位置决定了它在夹缝中生存、发展的艰难。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这二十多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但其发展的过程也反映出中小企业是一个缺乏个性的群体。中小企业开办、关停犹如走马灯,当然,由于大势所趋,总体发展势头尚好,此亦是经济势头良好的一大根源。

从中小企业发展的曲折过程剖析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大部分经营者均认为是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一是国家在政策、资金上偏重于大型企业,地方政府为解决城乡大量富余劳动力,则偏重于发展投资更少、见效更快、就业更广的个体工商业;二是技术标准、环保标准等制约;三是市场疲软,消费需求不足,导致竞争白热化,制约了企业扩大再生产。

但是倘若我们作进一步考察将会发现,外部环境制约因素只是对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真正瓶颈还是在于企业内部,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竞争发展战略的普遍趋同。两个常见表现是:产品开发不够主动,亦步亦趋钻进市场成熟产品的围城得过且过,与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市场不相适应;营销策略不够灵活,抱住拉关系找客户搞回扣的老皇历不放,与现代企业营销信息化网络化步伐不够合拍。这与我国中小经营者素质多半较低密切相关,该问题且不做论。

中小企业的战略趋同造成中小企业这个群体内部行业布局、产品结构严重失衡,产品重合度奇高,造成了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产品供过于求的态势。经营者众口一词的市场疲软、生意难做的真正原因就在此。

同质化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最大现状,而这却是十分危险的。

呼之欲出的差异化战略即成普遍的必然之选

差异化战略,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运用其产品或服务独特的某一部分乃至全部不同于其它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优势,来支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有差异化的可能存在,其中,市场差异开发是整个运行环节的重中之重。产品内部构成的原料、工艺、功能、形态、品种等等各个方面以及产品外部的价格、营销等诸多方面,造就了市场差异化可能性的无所不在。这种差异是消费者心理感觉上的差异。就产品本身,可能存在客观上的差异,也可能不存在这种差异。要找准市场的差异并为我所用,经营者必须具备分析研究市场、开发创造市场的能力,打破思维定势,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挖掘他人忽略的市场空间。

目前,商品生产重合度过高导致商品市场供过于求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所以,采取差异化战略是中小企业必须的、首要的发展战略。差异化可以使企业获得溢价,即使在周期性或季节性经济萧条时,也可以吸引大量忠诚的客户。

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一般投入产出规模较小,资本和技术构成一般较低,从而导致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低下。特别是很大一部分企业集中在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简单的行业,无力实施低成本战略,因而采用差异化战略方为明智之举。

几种可资借鉴的差异化战略

创造市场法

所谓的创造市场,就是发现完整的空白市场,或是完整市场中的空白区域。市场由形式多样、需求各异的消费者群体组成,并且其消费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因此,无论多么完善、多么成熟的市场都不可能长期不变。市场差异始终存在,经营机会随处可见,即使是在传统产品市场面前中小企业也大可不必显得无所适从。

创造市场要求企业经营者犹如一个创业者,要求他们生产新的主意,强调采用新技术,培育新市场,开发新行业和建立新的标准,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有极大的创新精神。市场细分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市场细分就是依据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把某个产品的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消费者群体的行为或过程。实践证明,只要广开思路,寻找差异,将差异市场培育成型,完全可以在成熟市场中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这里必须提请注意的一点是,除非独特性对顾客有价值,否则就不会带来真正的差异化。

鉴于市场的细分化趋势,中小企业必须在整个经营领域和全部产品中,从现在就要在根本上强调专业化而不是大规模或大批量的思想。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还须注意下面几点:不要提供市场不需要的、夸大的差异。市场不需要则无价值,过分夸大可能极大地提高成本;实施过程中企业的各个方面要相互配合、适应,不要因为某一方面的偏废而误了大局;创造要持续进行、积累。

借题深入法

如前所述,中小企业受资本规模的制约,一般都处于技术相对较低水平状态,而正确运用好“借题深入”这一策略,借助技术先进企业对关键技术的突破,运用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产品的定律,挖掘其产品的不足之处,填补其缺陷,提升其使用价值,产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能够达到事半功倍地取得突破技术瓶颈制约的效果,打开企业发展的通途。这就要求企业通过新产品和不断改进每一个产品,经常地建立新的局部市场优势,要对每一个新创的或成熟的产品不断增加价值,以达到或维持真正的差异化。

实施这一战略首先要确定谁是对手,然后进行竞争分析。应当以肯定的态度而不是否定的态度看待竞争对手们的产品。成功源于创造,模仿的要义在于:借鉴的每一个设想必须经过改进和提高以适应本企业的环境;虽然目标依然是独创性,但是这种独创性往往不是来自于一个突破性的设想,而是有成千上万的小改进积累而成的,这些改进最终会彻底地改造原先的产品并创造了新市场;模仿并不妨碍企业的突破性思维,相反,它提高了发现突破口的可能性,在经营上,这种创造性模仿的过程往往意味着能力。顾客的看法特别值得重视。哈佛商学院的最新调查显示,在上市的新产品中有57%是由消费者创造的。

拾遗补缺法

经济发展的规律证明,市场永远是动态发展的,因此产品永远会有空缺,今天的中小企业瞄准大企业的弱项,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大企业无暇顾及的产品,填补市场空缺,或者成为大企业的助手、上游供应链的一分子,明天同样会成长为行业中出类拔萃的企业。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差异化战略

夹缝中生存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现状简析

中小企业,这是一个在上有国际跨国企业、国内大型企业,下有多如牛毛的个体工商业者挤压的夹缝中生存和发展的企业群体。中小企业在经济中独特的位置决定了它在夹缝中生存、发展的艰难。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这二十多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但其发展的过程也反映出中小企业是一个缺乏个性的群体。中小企业开办、关停犹如走马灯,当然,由于大势所趋,总体发展势头尚好,此亦是经济势头良好的一大根源。

从中小企业发展的曲折过程剖析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大部分经营者均认为是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一是国家在政策、资金上偏重于大型企业,地方政府为解决城乡大量富余劳动力,则偏重于发展投资更少、见效更快、就业更广的个体工商业;二是技术标准、环保标准等制约;三是市场疲软,消费需求不足,导致竞争白热化,制约了企业扩大再生产。

但是倘若我们作进一步考察将会发现,外部环境制约因素只是对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真正瓶颈还是在于企业内部,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竞争发展战略的普遍趋同。两个常见表现是:产品开发不够主动,亦步亦趋钻进市场成熟产品的围城得过且过,与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市场不相适应;营销策略不够灵活,抱住拉关系找客户搞回扣的老皇历不放,与现代企业营销信息化网络化步伐不够合拍。这与我国中小经营者素质多半较低密切相关,该问题且不做论。

中小企业的战略趋同造成中小企业这个群体内部行业布局、产品结构严重失衡,产品重合度奇高,造成了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产品供过于求的态势。经营者众口一词的市场疲软、生意难做的真正原因就在此。

同质化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最大现状,而这却是十分危险的。

呼之欲出的差异化战略即成普遍的必然之选

差异化战略,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运用其产品或服务独特的某一部分乃至全部不同于其它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优势,来支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有差异化的可能存在,其中,市场差异开发是整个运行环节的重中之重。产品内部构成的原料、工艺、功能、形态、品种等等各个方面以及产品外部的价格、营销等诸多方面,造就了市场差异化可能性的无所不在。这种差异是消费者心理感觉上的差异。就产品本身,可能存在客观上的差异,也可能不存在这种差异。要找准市场的差异并为我所用,经营者必须具备分析研究市场、开发创造市场的能力,打破思维定势,通过充分的市场调查,挖掘他人忽略的市场空间。

目前,商品生产重合度过高导致商品市场供过于求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所以,采取差异化战略是中小企业必须的、首要的发展战略。差异化可以使企业获得溢价,即使在周期性或季节性经济萧条时,也可以吸引大量忠诚的客户。

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一般投入产出规模较小,资本和技术构成一般较低,从而导致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低下。特别是很大一部分企业集中在技术含量低、生产工艺简单的行业,无力实施低成本战略,因而采用差异化战略方为明智之举。

几种可资借鉴的差异化战略

创造市场法

所谓的创造市场,就是发现完整的空白市场,或是完整市场中的空白区域。市场由形式多样、需求各异的消费者群体组成,并且其消费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因此,无论多么完善、多么成熟的市场都不可能长期不变。市场差异始终存在,经营机会随处可见,即使是在传统产品市场面前中小企业也大可不必显得无所适从。

创造市场要求企业经营者犹如一个创业者,要求他们生产新的主意,强调采用新技术,培育新市场,开发新行业和建立新的标准,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有极大的创新精神。市场细分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市场细分就是依据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把某个产品的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消费者群体的行为或过程。实践证明,只要广开思路,寻找差异,将差异市场培育成型,完全可以在成熟市场中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这里必须提请注意的一点是,除非独特性对顾客有价值,否则就不会带来真正的差异化。

鉴于市场的细分化趋势,中小企业必须在整个经营领域和全部产品中,从现在就要在根本上强调专业化而不是大规模或大批量的思想。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还须注意下面几点:不要提供市场不需要的、夸大的差异。市场不需要则无价值,过分夸大可能极大地提高成本;实施过程中企业的各个方面要相互配合、适应,不要因为某一方面的偏废而误了大局;创造要持续进行、积累。

借题深入法

如前所述,中小企业受资本规模的制约,一般都处于技术相对较低水平状态,而正确运用好“借题深入”这一策略,借助技术先进企业对关键技术的突破,运用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产品的定律,挖掘其产品的不足之处,填补其缺陷,提升其使用价值,产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能够达到事半功倍地取得突破技术瓶颈制约的效果,打开企业发展的通途。这就要求企业通过新产品和不断改进每一个产品,经常地建立新的局部市场优势,要对每一个新创的或成熟的产品不断增加价值,以达到或维持真正的差异化。

实施这一战略首先要确定谁是对手,然后进行竞争分析。应当以肯定的态度而不是否定的态度看待竞争对手们的产品。成功源于创造,模仿的要义在于:借鉴的每一个设想必须经过改进和提高以适应本企业的环境;虽然目标依然是独创性,但是这种独创性往往不是来自于一个突破性的设想,而是有成千上万的小改进积累而成的,这些改进最终会彻底地改造原先的产品并创造了新市场;模仿并不妨碍企业的突破性思维,相反,它提高了发现突破口的可能性,在经营上,这种创造性模仿的过程往往意味着能力。顾客的看法特别值得重视。哈佛商学院的最新调查显示,在上市的新产品中有57%是由消费者创造的。

拾遗补缺法

经济发展的规律证明,市场永远是动态发展的,因此产品永远会有空缺,今天的中小企业瞄准大企业的弱项,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大企业无暇顾及的产品,填补市场空缺,或者成为大企业的助手、上游供应链的一分子,明天同样会成长为行业中出类拔萃的企业。

拾遗补缺是一种特殊的市场细分的战略。在这种战略下,企业家尽力与竞争等市场影响力隔绝,而集中于一种具体的目标细分市场。

开发间隙市场,是十分重要的。许多企业由于错误的市场定位,或在目标市场的顾客中缺乏可察觉的优势而失败。为了减少失败的可能性,企业可以考虑开发市场间隙的利益,而不只是领先于竞争对手。把企业的力量集中于一个细分市场,关注产品的优越性。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选择一个专业市场并不是唯一可能的战略,发现一个可开发利用的潜在市场才是一个大众战略,它可以是中小企业在大的竞争对手的间隙中生存。若要与大企业合作,则要求企业有一定的技术实力。现在,贴牌生产和企业的集群效应也很普遍。拾遗补缺战略对于那些试图避免与工业巨头直接竞争而又想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极具吸引力。这种方式在国内外市场都有很好的效果,随着市场空白的缩小,全球经济将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企业间分工与合作必将大大加强,在市场中成功的企业必须对市场与变革反应十分敏捷。而这些,中小企业可以做得很好。

参考资料:

1.史忠良等,小企业发展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篇8

[关键词]网络经济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网络经济是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因特网联系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它可以概括为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在网络经济模式下,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都运行于网络环境,处于同一竞争层面上,市场机会均等,这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中小企业如何能把握契机、在网络经济模式下发展壮大,是全社会都在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网络经济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1.网络经济为中小企业提供大量新的机会。网络经济可以扭转大机构发展专门跨组织系统的优势,使中小企业获得参与发展共享跨组织系统的机会,使得业内的控制权更为分散,给中小型企业带来新的竞争机会。

2.网络经济有利于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它可以从信息管理的各个方面把一个小企业变大,使得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上不再受到经济规模大小的制约。中小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与国际市场的对话,较容易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国际机遇,开拓国际市场。

3.网络经济促使中小企业管理规范化。网络经济促进了中小企业管理和组织结构方面的变化,如企业内部组织流程、内部流程等,有效提高了管理水平,使中小企业的管理层能更科学地制定企业决策,从而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因此,网络经济则能够使中小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低成本化。

二、我国中小企业网络经济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网络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建设投资不平衡。我国网络建设好的有东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网络建设一般的有东北地区、黄河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网络建设差的是西北地区。

2.网络经济的标准制定相对薄弱。由于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相关基础研究及产品开发相对信息技术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因此网络经济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相对薄弱,大部分相关网络标准是从国际相应标准等同或等效转换来以外,由我国自主制定的、直接与网络经济相关的标准几乎为零。

3.观念滞后。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尚未认识到网络经济给他们带来比大企业更为有利的机遇,还把竞争焦点定位于实体市场,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信息虚拟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4.网络利用率低。我国中小企业使用互联网的程度参差不齐,应用极不平衡。大部分上网企业只是将一些基本信息如厂名、地址等挂在网上而已,很少有企业拥有自已独立的域名网址,开展其他网络营销活动的更是寥寥无几,甚至还有一部分企业虽然建起了自己的网站,但却是空壳网页。网络对企业的巨大优势与潜力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

5.人才素质不高。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高层对企业网络的认识不够充分,没有树立网络经济的概念。企业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具体操作人员,大多没有经过深度的培训,复合型网络经济人才更是匮乏。企业员工的管理素质、技术素质难以适应网络经济模式下的变革。

三、网络经济模式下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

1.信息化战略。2005年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一文中明确指出要扶持、服务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建设,解决中小企业在投资、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提高商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公共供应商asp(applicationserviceprovider)的兴起为中小企业加强信息化,提升自身的管理和运营等素质提供了契机。企业如租用asp提供的优质服务,既不需要投资基础设施,也不需要开发与维护应用软件,这样,就可以大幅度削减中小企业在it方面的工资支出及升级维护费用,而把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快速进入市场。当然,企业建成网络系统以后,一定要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在加强信息加工处理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数据采集、生产调度、营销管理、决策指挥的电子化、科学化,实现业务处理自动化,以充分发挥网络经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功能。否则,将是一种浪费。

2.人才战略。我国中小企业网络经济发展的一个很大障碍就是缺乏优秀信息技术人才,这是造成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建设困难的症结所在。

3.商誉战略。形象和商誉是企业生命之源,中小企业开展网络经济应该始终将企业商誉形象摆在第一位,应及时更新网站信息,丰富网络资源,为企业用户不断提供优质的服务,采取最新的网络媒体宣传手段和措施,宣传企业网站,扩大企业影响面,赢得客户的信任。

除了以上发展战略外,中小企业网络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还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度,需要政府建立安全认证机构等网络经济环境,并制定配套的优惠政策,来促进和协调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政府还要在信息的标准化方面做大量的工作,要制定标准化规范,而且要让企业都能够学习和了解。只有把信息安全和标准化问题解决好,才能为企业创造一个规范有序的环境,中小企业的网络经济才有可能顺利发展。

在网络经济时代,中小企业面临的是全球化的竞争。中小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除了通过网络树立企业形象,开展网上营销外,最根本上的还是以因特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全方位应用,应充分考虑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特征、客户的需求、市场分布技术等各项资源的情况,分阶段、分步骤,由点到面、由浅入深推进网络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篇9

关键词:中小型保险;问题;发展战略;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中小型保险企业在保险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使我国保险行业取得更多的发展,需要对中小型保险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险种等方面进行优化和转变,实现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鉴于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大力发展,企业间的相互竞争激烈,为使自身企业能在众多保险企业中的“独树一帜”,就要尽量找到并实施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计划,加快中小型保险企业在保险市场中的前进步伐。

一、中小型保险企业发展弊端

(一)经营管理模式落后

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型保险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大多数中小型保险企业是股份制的。但受到公司投资人多数为国有公司的影响,这些中小型保险公司真正意义上还是属于国有股份制。这种国有股份制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效率低、机构设置复杂臃肿,用国有股份制公司的管理方式进行中小型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致使中小型保险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到位,企业不能快速健康的发展。

(二)国际化程度低

我国中小型保险企业由于规模小、业务范围小、缺少知名度,只是限于本地区的保险业务发展,故而与国际保险市场脱节,不能多渠道地进行保险业务的发展,自身竞争力相对削弱,致使保险企业停滞不前。

(三)人力物力的浪费

由于我国保险行业的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中小型保险企业对于险种业务在理想上实行的是多而全险种销售。加上营销、承保、理赔以及防灾防损都要自己承担,致使中小型保险企业的有限人力、物力没有发挥自身作用,促进保险企业的发展。

二、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发展战略

(一)加速转变经营管理模式

在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激烈竞争中,要使自身企业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快转变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

一方面,正确处理好保险企业发展速度与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对险种业务销售上,需要保质量、搞好防灾防损,把开展业务的成本降到最低,增强企业效益。

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根绝自身企业发展的实际建立创新型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对于产品而言,摒弃单一的产品销售模式,进行多元化的产品销售,先进的承保技术,高水平的服务,可以增强企业在保险市场的竞争力,更快速地开展保险业务。

(二)推进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为使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在全国、以致在国际化保险市场上都具有较强竞争力,在全面开放的保险市场上展现自己的实力,就要求中小型保险公司加快推进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向国际保险市场靠近,与国际保险市场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等相结合,完善自身企业的不足。

比如,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可以与外资保险企业合作,由于外资保险企业在国际保险市场上的地位已经稳固,我国中小型保险企业可以通过学习外资保险企业的先进经营管理模式、营销手段和服务宗旨等方面提高自身的软、硬实力,加快自身国际化的进程。

在推进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国家也可以根据其发展的状况采取相应措施,鼓励推进我国中小型保险企业走向国际,与国际保险市场接轨,学习国外著名保险企业的经营模式、管理理念,增强我国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在保险业建立联合组织

由于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多而杂,企业间缺乏沟通交流,所以建立一个保险业界的联合组织迫在眉睫,通过联合组织业务活动、学习活动的开展,学习借鉴对方的优点,促进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全面发展。在组织内部,还需要建立一个企业信息资料库,信息资料的建立是为了收集保险企业的业务信息,掌握企业的发展状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建议。

(四)加强中小型保险企业的专业化

对于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而言,专业化保险企业包括企业保险经营内容专业化和保险经营环节的专业化。

1.保险经营内容的专业化

大多数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的经营险种分类都不够明确,加强对险种的分类,推进保险业务的开展,提高经营内容的专业化。比如,在车险方面,保险企业可以对车险进行详细的分类,交强险、第三者责任险、车辆损失险、盗抢险等进行细分,提高业务的专业化,根据顾客的需求,更好的进行保险的销售。

2.保险经营环节的专业化

在保险经营环节方面,实行差别化、专业化的经营方式。由于大多数的中小型保险企业经营业务大同小异,专业化的经营环节屈指可数。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型保险企业推行保险经营环节的专业化可以提高中小型保险企业在保险市场中的竞争软实力。

(五)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

为促进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发展,河北省可以根据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发展实际,适当放宽个人禁入政策,支持保险公司内部人员对公司的持股。鼓励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型股份制保险公司上市,对其资金筹集渠道进行拓宽,资本得到优化。根据各保险企业的发展实际,对中小型保险企业进行重组和兼并,优化企业结构。此外,也有效配置了资金资源,使有限的财力物力得到最大发挥。

三、结束语

为使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在保险市场中健康发展,需要我国的中小型企业改变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加快国际化进程、加强保险业务的专业化水平。在发展过程中加强学习,提高中小型保险企业在保险市场的竞争力,以经营内容和经营方式的专业化吸引顾客,促进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宁,廖丽达.中小型寿险公司“弯道”超越策略分析[J].中国商贸,2014,05:32-33.

[2]袁峤,岳宁致.论我国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的竞争策略――基于波特竞争理论的视角[J].中国市场,2014,29:15-17.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篇10

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不断扩展,中小型保险企业发展迅速,作为推动保险市场发展的一员,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型保险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为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战略依据,以期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为我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中小型保险;问题;发展战略;企业发展

中小型保险企业在保险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使我国保险行业取得更多的发展,需要对中小型保险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险种等方面进行优化和转变,实现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鉴于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大力发展,企业间的相互竞争激烈,为使自身企业能在众多保险企业中的“独树一帜”,就要尽量找到并实施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计划,加快中小型保险企业在保险市场中的前进步伐。

一、中小型保险企业发展弊端

(一)经营管理模式落后

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型保险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大多数中小型保险企业是股份制的。但受到公司投资人多数为国有公司的影响,这些中小型保险公司真正意义上还是属于国有股份制。这种国有股份制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效率低、机构设置复杂臃肿,用国有股份制公司的管理方式进行中小型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致使中小型保险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到位,企业不能快速健康的发展。

(二)国际化程度低

我国中小型保险企业由于规模小、业务范围小、缺少知名度,只是限于本地区的保险业务发展,故而与国际保险市场脱节,不能多渠道地进行保险业务的发展,自身竞争力相对削弱,致使保险企业停滞不前。

(三)人力物力的浪费

由于我国保险行业的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中小型保险企业对于险种业务在理想上实行的是多而全险种销售。加上营销、承保、理赔以及防灾防损都要自己承担,致使中小型保险企业的有限人力、物力没有发挥自身作用,促进保险企业的发展。

二、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发展战略

(一)加速转变经营管理模式

在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激烈竞争中,要使自身企业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快转变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一方面,正确处理好保险企业发展速度与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对险种业务销售上,需要保质量、搞好防灾防损,把开展业务的成本降到最低,增强企业效益。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根绝自身企业发展的实际建立创新型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对于产品而言,摒弃单一的产品销售模式,进行多元化的产品销售,先进的承保技术,高水平的服务,可以增强企业在保险市场的竞争力,更快速地开展保险业务。

(二)推进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为使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在全国、以致在国际化保险市场上都具有较强竞争力,在全面开放的保险市场上展现自己的实力,就要求中小型保险公司加快推进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向国际保险市场靠近,与国际保险市场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等相结合,完善自身企业的不足。比如,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可以与外资保险企业合作,由于外资保险企业在国际保险市场上的地位已经稳固,我国中小型保险企业可以通过学习外资保险企业的先进经营管理模式、营销手段和服务宗旨等方面提高自身的软、硬实力,加快自身国际化的进程。在推进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国家也可以根据其发展的状况采取相应措施,鼓励推进我国中小型保险企业走向国际,与国际保险市场接轨,学习国外著名保险企业的经营模式、管理理念,增强我国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在保险业建立联合组织

由于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多而杂,企业间缺乏沟通交流,所以建立一个保险业界的联合组织迫在眉睫,通过联合组织业务活动、学习活动的开展,学习借鉴对方的优点,促进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全面发展。在组织内部,还需要建立一个企业信息资料库,信息资料的建立是为了收集保险企业的业务信息,掌握企业的发展状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建议。

(四)加强中小型保险企业的专业化

对于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而言,专业化保险企业包括企业保险经营内容专业化和保险经营环节的专业化。

1.保险经营内容的专业化大多数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的经营险种分类都不够明确,加强对险种的分类,推进保险业务的开展,提高经营内容的专业化。比如,在车险方面,保险企业可以对车险进行详细的分类,交强险、第三者责任险、车辆损失险、盗抢险等进行细分,提高业务的专业化,根据顾客的需求,更好的进行保险的销售。

2.保险经营环节的专业化在保险经营环节方面,实行差别化、专业化的经营方式。由于大多数的中小型保险企业经营业务大同小异,专业化的经营环节屈指可数。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型保险企业推行保险经营环节的专业化可以提高中小型保险企业在保险市场中的竞争软实力。

(五)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

为促进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发展,河北省可以根据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发展实际,适当放宽个人禁入政策,支持保险公司内部人员对公司的持股。鼓励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型股份制保险公司上市,对其资金筹集渠道进行拓宽,资本得到优化。根据各保险企业的发展实际,对中小型保险企业进行重组和兼并,优化企业结构。此外,也有效配置了资金资源,使有限的财力物力得到最大发挥。

三、结束语

为使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在保险市场中健康发展,需要我国的中小型企业改变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加快国际化进程、加强保险业务的专业化水平。在发展过程中加强学习,提高中小型保险企业在保险市场的竞争力,以经营内容和经营方式的专业化吸引顾客,促进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宁,廖丽达.中小型寿险公司“弯道”超越策略分析[J].中国商贸,2014,05:32-33.

[2]袁峤,岳宁致.论我国中小型财产保险公司的竞争策略——基于波特竞争理论的视角[J].中国市场,2014,29: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