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运营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53:05

商业运营作用篇1

易观国际(analysysinternational)研究认为移动互联网新的产业链正在酝酿,不同产业链环境正在争夺产业链主导权,具体如下:

对于内容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在移动互联网从封闭型产业链逐渐走向开放的过程中不再受到禁锢,通过向用户界面的渗透,其也在争夺产业链的主导权。

对于服务提供商:服务提供商逐渐脱离电信运营商的禁锢。Sp寻求通过和上下游的合作关系使得自身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加。

对于终端厂商:终端厂商寻求通过“终端+应用”的模式快速的从终端转型至应用服务。开放的系统和应用加速了终端厂商的变革。

对于平台运营商:终端厂商寻求通过“终端+应用”的模式快速的从终端转型至应用服务。开放的系统和应用加速了终端厂商的变革。

商业运营作用篇2

传统电信业务利润急剧下降,电信运营商正在从多方面寻求收入的来源,发展iptV和移动电视,通过宽带或与广播电视服务提供商合作提供电视类业务正是方兴未艾的热点。

产业链从封闭走向开放

随着数据业务的发展,电信业务逐渐由传统的封闭业务体系向产业链开放的业务体系发展。目前,独立的内容提供商(Cp)和业务提供商(Sp)在产业链中的出现已经成为许多具体业务开展的需要,此时,典型的产业链模式为:Cp=>Sp<=>业务平台<=>网络<=>终端,而现实中的产业链模式可以通过该模式变化得到,如下表所示。

图1所示的iptV业务产业链中,主要角色包括内容提供商/业务提供商(Cp/Sp)、业务运营商、网络运营商和终端用户。业务运营商具有iptV业务运营资质,通过业务运营平台保证业务的提供和管理运营,起着业务主导的作用;内容提供商为业务运营商提供内容,业务提供商向业务运营商提供增值业务,使得业务中的内容和种类丰富多彩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内容提供商和业务提供商一般能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获取收入分成;网络运营商通过提供基础网络和接入网络服务保证业务的传送和质量;终端用户通过使用终端设备选择和使用业务,并支付相关费用。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电信运营商在iptV产业链中居于主导地位,但与广电部门的关系仍然需要理顺,才能真正在ip网络上发展好视频类业务。图2示意了电信运营商在iptV中的位置。

电信运营商发展iptV的原因

由于广电部门和电信部门在tV类业务发展中各持己见,从外表上看,似乎电信运营商发展tV类业务是要侵蚀广电部门已有的电视业务市场。然而,这是一个误解,事实上,通过在ip网上提供电视业务本身并不能给电信运营商带来利润。首先,由于在中国有线电视的资费很低,ip上的tV业务本身也不可能获得可观的定价;其次,尽管交互式电视、高清电视、移动电视对用户有较大的吸引力,但短期而言,电视业务的收入远远不能抵消它对网络资源的占用。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电信运营商愿意花大力气发展tV类业务呢?以下四点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

■拉动宽带需求:目前宽带业务依靠个人电脑pC发展,但pC普及率很低,如果能通过(机顶盒+电视)发展,则电视庞大的用户量将大大增加使用宽带的用户数。

■提供内容消费、拓展增值业务,提高宽带aRpU值:在电视业务的基础上,电信运营商将通过(机顶盒+电视)发展内容消费和宽带增值业务,真正实现宽带用户从量到质的飞跃。

■通过Voice+Data+Video增加用户的忠诚度:已有的研究显示,tripleplay(三重播放)将大大增加电信业务对用户的吸引力,增加对用户的粘着度。

■促进电信运营商向服务提供商、信息提供商转型:电信运营商通过发展宽带tV和宽带增值业务,真正实现从传统电信运营商向服务提供商、信息提供商的转型。

三大策略

■内容管理运营策略

内容管理运营是目前广电部门把握tV类业务最有力的理由。事实上,广电部门在音视频内容制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内容审核方面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运作体系,在音视频内容监管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电信运营商需要在承认广电部门内容审核权基础上与内容运营商建立合作关系。

在实际合作中,以下两种方式是主要的:

内容运营商和业务运营商建立信任关系,内容审核作为相对独立的功能存在。

在该模式下,内容审核在内容提交到业务运营平台前完成,同时,面向业务运营平台的内容提供者只能是具有内容运营牌照的企业。当然,电信运营商也可以根据内容运营商的要求,建立专门的内容审核系统,Cp提交的内容通过了内容运营商的审核后才能进入后续流程。

内容运营商和业务运营商互不信任。

在该模式下,内容运营商和业务运营商各自建立自己的业务平台,接口、交互流程和收入模式通过协商解决。

电信运营商在内容管理运营方面可以考虑如下策略:

电信运营商和内容运营商可能在初期无法直接建立信任关系,但一定要在合作的过程中推动与内容运营商之间的信任关系,这样才能减少重复工作,节省运维总成本。

电信运营商在发展电视类业务时,需要在业务功能方面进一步细化,最终通过谈判与内容运营商在权、责、利方面达成一致。

电信运营商可以以终端的管理维护和业务QoS端到端保证为筹码,争取在谈判中处于更主动的地位。

在手机广播电视和CatV+宽带ip模式中,由于广播网络一般不会由电信运营商建设和运营,内容具有直接审核发送的需要,可以让电视业务和宽带业务有所分离,将直播电视等业务放开给广电发展,并通过反向通道给广电部门做好业务支撑。

■业务和网络运营策略

业务运营和网络运营是电信运营商核心竞争力所在,需要电信运营商通过自己的能力建设牢牢把握,可以考虑如下策略:

业务运营是整个产业链中的关键,是电信运营商必争的环节,运营商需要通过在业务引擎和业务管理方面的技术能力,保持自身的优势和主导权。

通过业务运营平台和终端的紧耦合,构建安全、灵活、有质量保证的业务环境,取得业务运营的主导权。

通过与网络运营的紧密结合,保障业务的质量,降低整体运维成本。

商业运营作用篇3

直到今天,国内的虚拟运营商仍然没能摆脱亏损,用户大部分是依靠补贴得来,互联网的玩法看似热闹,但在这个行业已经失去了作用。毕竟提倡免费的互联网玩法和需要费用来支撑企业运营的传统电信业务是相悖的,电信企业也不能通过业务免费,广告获利的方式来运营。这也注定了虚拟运营商只能在电信市场的传统规则下,进行有限度的创新。

虚拟运营商拿什么支撑起2016年千万级用户规模?

众所周知,电信市场是个规模取胜的市场,谁的用户规模大,谁就能够获得更多的规模效益。同时,谁能够率先占领市场,谁就获得了领先优势。以我国电信3G市场为例,中国移动一直是国内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虽然在3G时代,由于tDSCDma产业链不成熟的原因被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抢占了一部分市场份额,但其霸主依然未被撼动。当4G建设开始后,流失的用户又回到了移动阵营,用户规模相比3G之前不减反增。

当移动在3G时代有着这么不利的手牌时,其仍能够坐稳市场老大的位置,并最终稳固地位,不可不说用户规模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而要突破现有用户规模,除了提升服务体验外,只能依靠渠道的帮助。毕竟发展用户并不是简单的推出特色套餐,有竞争力的价格,建好网厅、掌厅就能吸引来用户。渠道商在在电信市场业务发展中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左右一个产品的发展速度。即便是三大运营商在网厅,线下营业厅具有强势资源的时候,也要依靠渠道商,比如当年北京联通推出预付费产品如意通时,便采取的是与迪信通合作的模式,将如意通卡号权交给了迪信通,这让如意通这一新的手机号段迅速占领了市场。

这两年的业务发展让虚拟运营商了解到渠道的作用,蜗牛移动、迪信通、远特通信,中兴视通等均召开合作伙伴大会,加紧自己与渠道商的合作关系。当然,渠道对于虚拟运营商用户数量增长虽然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渠道如果把控不好也将给虚拟运营商带来新的挑战,例如渠道为了获得虚拟运营商的补贴而大量囤号,这将造成虚拟运营商用户规模在数据上看着很大,但实际用户数量很少。而永久分成,优惠的套餐资费等政策无疑可以支撑起渠道囤号的成本,但这对于虚拟运营商来说则是巨大的伤害,除了数据好看外,几乎什么也得不到。

因此,如何管理渠道商也是门学问。跨区域串货,渠道间竞争等都会为虚拟运营商发展带来隐患。2016年,如何能够让渠道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推动虚拟运营商业务发展,应该是虚拟运营商需要重点考虑的。

虚拟运营商爱吹牛?

当年在刚刚获得移动转售业务试点牌照时,多家虚拟运营商纷纷表示在试点期用户规模便可达到千万量级,而现在据闻又有一家虚拟运营商提出了千万的用户发展目标。做一个简单的算法,以现在40余家的虚拟运营商的状态来看,如果家家都实现过千万的目标,那么整个市场将有4个亿的用户,难道发展了一两年的虚拟运营商的用户规模要超过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甚至可能会达到中国移动用户数量的50%?这显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从全国虚拟运营商实际运营动作来看,业务上线的速度基本都较慢,但是在宣传上口气都极大。对业内人士来说,都觉得虚拟运营商有些过于爱吹牛。比如广东恒大和的虚拟运营商业务在2015年11月1日才正式运营上线,便直接提出了“人人都需要一张备卡”的概念,倡导“全民备卡”,并放出豪言,目标是打造国内用户体验最好、满意度最高的虚拟运营商。而海航通信推出通信合伙人计划,用户通过海航通信网厅、微厅等途径分享活动页面,并邀请好友入网,开通海航通信170卡,邀请人与被邀者均可获得相应现金激励和话费。

中兴视通将wi-Fi与4G的双通道业务融合,与中兴手机相结合,推出的超级通信app,合约机包含一整年app打电话(每月2000分钟),同时赠送1000分钟每月wi-Fi。而中兴视通推出的170纯流量卡,包含12G流量,每月1G流量,有效期是一整年。“小米移动”则是了“任我行”和“吃到饱”两种电话卡产品,在价格上低于三大运营商的同类套餐。从2015年底这些新虚拟运营商的业务重点来看,都还没有走出价格战的影子。老牌虚拟运营商则是走向了另一条路。

比如分享通信推出“Sim+”计划,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迪信通则是依靠网点渠道的能量,成为中国最大的“移网全业务”虚拟运营商。远特通信更是由单纯的传统意义虚拟运营商升级为互联网+创新产品与业务综合商业化平台,除了自有主体业务,还融入了加盟商产品。蜗牛移动则打算在2016年进一步推进通信游戏一体化的实施,打算从用户量最多的虚拟运营商变成最会卖内容的虚拟运营商。

不过不管这些虚拟运营商如何打算,到底有多么豪气冲天,首先就要过运营商这一关,还要与流氓软件和流氓势力的斗争,更重要的是要面临那些没有拿到或根本没有想去拿虚拟运营商牌照的企业的侧面迂回攻击。只有扎扎实实的做好基础工作,把服务变成口碑,把业务变成能力,虚拟运营商才有机会真正地发展壮大。

虚拟运营商资费业务模式多重瓶颈千万用户面临新抉择

2016年虚拟运营商业务便正式商用了,但从目前来看,虚拟运营商在资费以及业务、模式均遭遇瓶颈,首先便是商业模式的问题,众多虚拟运营商均表示过,真正能让虚商生存的商业模式还未出现,大家还是在套餐资费等方面进行同质化竞争,2016年需要在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随着正式牌照的发放,虚拟运营商将更加规范,用户体验也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另外从2015年10月1日起执行的“流量单月不清零”,就是虚拟运营商倒逼运营商改革资费政策的成果,未来随着虚拟运营商的不断壮大,这样的颠覆会持续上演。

当然,“倒逼”也是一柄双刃剑,比如“流量不清零”会降低基础运营商的收益,虚拟运营商是在基础运营商不愿意采用“流量不清零”模式的情况下,推出流量不清零,以便争取用户。不过,一旦基础运营商也采用此模式,必将进一步挤压虚拟运营商的生存空间。如果不解决批零倒挂问题,虚拟运营商为规模发展用户会面临更大的亏损。

目前,用户发展排在前几位的虚拟运营商投入都在1~2亿元之间,亏损基本都在5千万元左右。大家表示,对于进入的民营企业来说,虚拟运营业务生存环境艰难,需要政府给与更多的支持。但是即便在正式牌照发放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很难在短期解决。

首先是“价格战”的问题,一些虚拟运营商推出的超低价套餐,都是通过低价博取眼球的一场“商业秀”。任何企业发展都无法违背商业规律,在“批零倒挂”的环境下,单纯低价所获取的用户对企业而言,并不能带来实质的价值,属于典型的“规模不经济”行为。

未来,虚拟运营商的定位并不是单纯的通信运营商,而是依托于主业资源整合的服务运营提供商,更重要的是渠道、品牌和服务和内容。

其次虚拟运营商业务差异化也是一个“伪命题”。不解决通信入口问题,资源平台等问题,就没有办法进行差异化。目前虚拟运营商的试点城市很少,码号资源严重匮乏,根本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内部人士透露,虚拟运营商的码号资源管理有漏洞,一些用户较多的虚拟运营商苦于码号资源不够,而一些虚拟运营商拿到牌照不放号,造成巨大资源浪费。目前,放出的号码资源4000万,而真正激活用户才1000多万,利用率不到30%。

最后,虚拟运营商自身存在问题不可忽视。一些企业持有观望态度,没有积极参与运营,参与运营的企业又缺乏规模效应和创新业务。同时虚拟运营商的品牌形象也远远不如传统运营商,比如目前有一些170号段存在诈骗违法行为,导致用户投诉率高,这对170品牌就产生了负面效应。

最近,工信部通过电话等方式对虚拟运营商用户进行了测试,内容包括资费套餐、售后服务以及通话感知等方面。虽然虚拟运营商进入市场时注册资金2000万,也有一些企业投资上亿元,但是,只有测试合格的虚拟运营商才能获得正式的牌照,而没有获得正式牌照的虚拟运营商存在两种不确定因素:其一,分批发正式牌照,可以延期继续服务;其二,工信部一次性发多张牌照,没有通过的将停止其开展业务。

对于第二种情况来说,受到影响最大的自然是用户。其实虚拟运营商的用户,均属于三大基础运营商分配的号码用户,在虚拟运营商与运营商合作的时候,签有相关退市遗留问题的“协议”。

商业运营作用篇4

2013年6月,中国移动推出了类似于Skype的产品Jego以及效仿微信平台的“飞信公众平台”(前者上架不到一个月即暂停注册),三大运营商计划已久的“虚拟运营商”正式提上日程。运营商做“大哥”很多年,它会改变角色吗?创业公司是否该应需而变?

创业公司艺高胆大,挑战运营商基础业务?

运营商的业务可以被分为基础业务(语音通话与短信)以及数据业务(手机上网服务,通过流量计费)。

基础业务是运营商的生命线。短信与语音通话不仅利润较高,对管道本身的影响也微乎其微。除了微信对短信的冲击之外,Voip(俗称网络电话,可基于ip网络进行语音传输,代表者如Skype)虽然无法对通话业务形成实质性威胁,但从本质来看更加危险。它直接挑战了运营商的看家本事。

追根溯源,其实微信并不是短信的第一个威胁者。经纬创投分析师庄明浩的看法是,短信第一次面对的冲击是移动化的im软件:手机QQ。手机QQ与中国移动有过多次博弈,产品本身刻意回避掉一些敏感的地方,运营商的态度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尽管张小龙的团队并非精于处理运营商关系,但微信推出时中国移动出现“反腐”危机。“很多事情回头看都是凑巧,”庄明浩说,“移动因此没有精力去防御外面的新产品。”

“个推”创始人方毅曾担任运营商的技术支持服务商,他所推出的“个信”落败于微信。有从事运营商的朋友向他透露,用户的短信收件箱中,联系人短信与群发系统短信往往各占一半,微信席卷而来,现在短信箱里面几乎只剩下群发系统短信。

但即使是系统短信,也有被替代之势。“如果用户的银行还款消息、快递消息,会被直接推送到银行或者淘宝客户端,用户只需要时不时打开客户端。”方毅说。

以短信为鉴,Voip电话的机会,是否被人们所低估?由于没有牌照与相关法律规定,严格意义来看Voip仍不能算作一项合法业务,即使一些Voip电话类产品排在appStore榜单靠前地方,而且凭借按分钟收费或包月模式获得了不错的收入。

这些功能比较激进的产品出自于小型创业公司,运营商尚且没有出手干预。但这并不表明运营商会服软。庄明浩以另一款产品举例:腾讯的QQ通信录,可以打网络电话,走流量通道而不是运营商的通话信道,推出后腾讯一直不敢大声宣传,功能藏得相当隐蔽,可见它也在避免触及到运营商利益。

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持保守态度。他认为,从运营商内部数据来看,人均发短信量减少,但短信的总体数据略有提升。微信现在最大的压力不是运营商,而在于自身,由于一直没有实现盈利,它在做各种尝试,产品形态还达不到稳定。在他看来,Voip电话的前景也不乐观,Skype在美国这样开放的市场也并不普及,它需要双方安装、上线才可使用,如果只为了每月省下几美元,并不值得。

项立刚认为,从历史的角度,运营商的生意很难被抢占。首先需要资质,其次是资金。“三大经营商在铺设网络方面至少投入了1万亿元,运营商是一个强大的体系,它有大量的资金,还有国家无偿拨过去的资源。有哪个创业公司能够不挣钱地养一个产品好几年?”

虚拟运营商,新角色撼动老格局?

6月1日,中国移动出品的Jego登上itunesStore和Googleplay,这是一款类似于Skype的产品,可以让海外的中移动用户与国内用户联系,但推出不到一月时间便暂停新用户注册。另一款产品是“飞信公众平台”,飞信的收入模式是发送免费、收信息收费,被创业者称为“胁迫用户为运营商钓鱼”,此次效仿微信推出平台,并不被看好。

且不谈这几款产品的未来。仅仅从运营商的举措来看,就已经很值得注意:它正在尝试推出自己之前曾“敌视”过的产品。

“迈外迪”创始人张程第一时间试用了Jego,“它的理念不错。在产品质量相似的情况下,运营商推出产品的优势太大了,它有太多资源可以控制,例如节省或干脆免流量。”

运营商最大的改革也许会来自于“虚拟运营商”。虚拟运营商指拥有某些能力,可以与电信运营商在某些业务上形成合作,进行利益分成的公司。近期,三大运营商同时宣布启动“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而这项业务正是虚拟运营商的一部分。

虚拟运营商会是哪些公司?坊间有两种猜想:其一,互联网公司有望获得牌照,腾讯可能会凭借微信成为中国“第四大运营商”;其二,迪信通、国美等具有分销能力的实体经营者更有机会。

中国几乎是启动虚拟运营商最晚的国家之一。在全球市场中,有800余家虚拟运营商存在,其中包括中国香港地区,较著名的公司包括维珍、百思买、711等。在国外,虚拟运营商、运营商以及互联网公司之间合作频繁,例如推出低价流量套餐服务、代收费服务、数据挖掘以及更直接的辅助推广等。

张程对国外虚拟运营商的发展十分关注,这些商家会计算市场盘子的大小,它们的服务往往会侧重一个特定人群,例如某产品的重度用户,推出有针对性的产品。在他看来,在中国推广虚拟运营商有一大难题,即用户不能携号转网。如果联通推出一款无限流量套餐,大部分人移动的用户很难抛弃原有号码去购买。

虚拟运营商这个新角色是否会撼动老格局?这场变革还需要多久?“中国有体制的条条框框,推进时间很难说。”“闪传”创始人姜天鹏说。

另一个担忧是网络环境,“如果要开放虚拟运营商,我担心的问题是,是否会造成网络不通、体验不好。如果你所在的运营商还不错,而我的服务商比较烂,最后都没法正常通话。中国的三网互通性本来就很差了。”方毅说。

这将是一场漫长的博弈。庄明浩认为,这场博弈还会与运营商和手机厂商合推“定制机”的情况交错起来。在美国,这场“仗”一直在打,美国运营商开始反思,销售iphone时对苹果的补贴是否过多。在这个链条上,有运营商、移动服务提供商、手机厂商三方,它们已经渗透到彼此的业务里面。“另外,中国有三家运营商,中国移动是领先者,其他两家运营商的一些决策,其目的很可能是抢占市场份额。”

数据业务――被低估的机会?

与基础业务相对的是数据业务。在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运营商需要腾出精力进行流量经营。运营商一手发展3G网络(未来将是4G),通过流量获得收入,另一只手则在铺设wi-Fi热点,其重点目的在于缓解3G网络拥塞的问题。

打开手机wi-Fi,用户可以搜索到运营商铺设的热点如CmCC、ChinaUnicom、Chinanet,却无法登录上去。运营商的热点利用率不高。

张程提出,对运营商来说,wi-Fi与3G形成互相辅助的关系。但一些创业公司以wi-Fi作为机会点,推出新产品,这使运营商颇有些被动。这类产品,或直接帮助用户避免耗流量,或鼓励用户多使用wi-Fi。

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可以为用户压缩流量,如飞速流量压缩等;wi-Fi伴侣是一家wi-Fi热点数据库,在可获取到运营商热点的区域,让用户免费使用;成立于2007年的迈外迪免费为咖啡馆、机场等区域铺设wi-Fi,并在登录页面上投放广告获得收入;有一些产品则直接支持免流量传输,如“闪传”,不需要3G或者wi-Fi,可以像蓝牙那样直接传输文件或者应用,完全不涉及流量。

它们如何处理与运营商的关系?在即将到来的4G时代,这些产品是否具有持续性?

wi-Fi伴侣联合创始人林欣扬很乐观。他的生意是资源导向的,“如果是其他创业者,也许根本不知道如何去找运营商谈合作。”在创业之前,这个团队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为运营商做网络建设的服务商。在看到运营商自建wi-Fi被用户忽略的时候,他们想到了新的模式:向运营商大批量优惠采购wi-Fi资源,再免费分发给用户。

“它们几家运营商并没与经营好wi-Fi热点,但创业公司反而可能将它们整合起来。”他认为,如果wi-Fi伴侣运营得顺利,有望成为虚拟运营商,甚至为各大运营商负责wi-Fi运营。

姜天鹏透露,闪传登陆了运营商推出的应用商店,在产品特征上,面对运营商来说的确有些尴尬,但目前几乎不构成影响。

“我的理念是,新的技术总是会替代旧的技术,只有配合大势,才有机会,而节省流量就是大势。目前我不去考虑和运营商的关系,如果这款产品可以考虑盈利,那就需要我们融入社会主流商业形态中,一定要重新梳理和运营商的关系。”

竞争不如竞合?

不管运营商是否能脱离“管道化”,它们都在积极思变,并且正在转为平台。2012年底至2013年,三大运营商陆续推出“融合计费平台”并开始内测,移动应用可以使用运营商计费系统收费,而不再依赖于银行卡、appStore。

“创业公司一直把运营商看作敌人,为什么不把运营商看作合作方呢?”项立刚说,“那些花花绿绿的业务是运营商不该做的,它们没有像一个小公司那样去快速反应的能力。运营商的能力在于强大的业务管理能力和计费能力,三大运营商的电话客服有近30万人。而互联网公司之中,你甚至很难找出哪一家拥有计费体系。”

高德导航与运营商合作了定制的预装版,项立刚认为,如果运营商可以帮应用做免费试用,在收费之后再做分成,可以说是皆大欢喜。对于一些游戏用户来说,试用版免费,用户在玩过几局之后希望购买,如果需要用网银、输密码,很多用户会放弃。但如果直接从话费中扣除,反而更便捷。

运营商代收费的模式有些类似于Sp时代的移动梦网。“Sp时代的问题在于管理混乱,运营商理应当起到管理者的作用。”

商业运营作用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运营服务外包;运营绩效;外包模式;前期运营经验

一、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将成为提高竞争力的关键,电子商务运营服务外包具有模式复杂、项目合作程度更深、绩效不可测量性更强等特点,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均加大了开放程度,无疑中增加了项目的运营难度。前人从资源基础观的角度来强调it外包中it技术的作用,较少从知识转移角度来分析接包方对于新技术采纳及吸收能力,在运营服务外包研究中,丁慧平等(2016)研究了运营服务外包对于电子商务绩效和组织整合能力的影响及组织学习的调节作用,但尚未分析不同的外包模式下外包程度的选择及外包绩效的影响。

本文从外包模式、外包经验对于外包程度及绩效的影响作用来构建模型,试图考察外包经验对于不同外包模式和运营绩效的调节作用,拟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不同的外包模式下,品牌商外包程度对于外包绩效的影响作用;(2)运营服务外包经验对于品牌商运营绩效的影响。

二、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

1.电子商务运营服务外包模式与品牌商运营绩效的关系。电子商务外包可以帮助品牌商充分利用和整合内外部知识和技术资源,填补品牌商电子商务运营方面知识和技术机会的空白,带动整个电子商务产业链的提升,促进企业供应链运营绩效的整合提升;从资源基础理论视角来说,通过外包企业不擅长的业务或服务对于发包方来说是有益的,外包需要品牌商具有较强的新技术吸收能力及干中学能力,研究证实技术消化能力和专业知识驾驭力强的品牌商可以从外包中受益(LeeJn,2001)。

然而,过度依赖电子商务外包也会给企业绩效带来负面效应。首先,在采纳新技术或者新模式过程中,过度依赖服务商会降低品牌商开拓新的运营模式的动力,削弱品牌商干中学的能力(ethirajSK,2005);其次,品牌商需要对核心业务的第三方运营服务商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Conner&prahalad,1996),而对于公司非核心外包业务,通常分配较少的人才和资源,这不利于企业构建核心竞争能力;最后,外包的模块与品牌商自身的流程整合(pisanoGp,1996),过度外包加大了组织整合服务商能力的难度。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电子商务运营服务外包从外包需求、线上产品销售、战略目标和外包业务创新度四个维度总结出效率型和策略型两种外包模式。效率型电子商务外包模式的目的是降低企业电子商务成本,提高网络营销的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多位于供应链的前端,所外包的功能具有较低创新性,企业对供应商的控制能力较强,短期来说随着外包程度的增加,对企业的运营绩效促进作用较大;策略型电子商务外包模式下,品牌商运营服务商看作企业服务供应链的一部分,与企业战略管理高度整合,其委托运营服务商销售的产品不仅仅是库存产品,同时还包括与服务商合作开发新产品,主张全部外包企业互联网运营,短期来看不一定取得良好的业绩,随着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入,外包项目的运营业绩和服务业绩会有所改善,然而品牌商过度依赖电子商务外包,会破坏品牌商自身的网络运营能力,无法形成电子商务运营的核心竞争力,从长远来看不见得会提高企业的运营绩效。基于上述研究,我们提出下面假设:

假设1:不同的外包模式对于品牌商的运营绩效影响不同。

假设1a:效率型外包模式下,\营服务外包程度越大,则运营服务外包绩效越高;

假设1b:策略型外包模式下,运营服务外包的程度越大,则运营服务外包绩效越高,但是超过某一值,运营服务外包绩效趋于稳定。

2.前期运营经验对于外包程度与运营绩效的调节作用。资源基础理论和进化经济学角度认为能力的发展是分阶段的,后期绩效是建立在前期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前期运营经验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理解采纳新技术的因果关系(Fichman&Kemerer,1997),前期运营过程中出现过失误或问题可以为后期采纳新技术或应用服务提供更好的借鉴(Cohen&Bacdayan,1994)。通过对网络银行的研究发现,前期的it技术经验对于有助于银行采用视频技术,Rosenberg(1990)强调前期相关的经验需要后续研究来理解、翻译和评价,因此前期相关电子商务方面的运营经验,可以培养品牌商外部资源的整合能力,减少外包的负面效应。

品牌商的能力集中体现在品牌商前期的运营经验,为品牌商理解新运营技术打下了基础,在后期运营过程中将现有的能力与外包的模块进行有效整合(Fichman&Kemerer,1997),前期的低效运营中吸取的经验可以降低后期出现失误的可能性(Cohen&Bacdayan,1994),品牌商过去不成功自运营经验可以指导双方项目合作过程中技术整合,降低了品牌商对于服务商的依赖性;前期商城的运营经验是后期与服务商深入合作,从部分外包转向整体外包发展。在网络银行技术外包中,weigeltC(2009)研究发现随着外包程度的增加,降低了组织的资源整合能力,具有前期经验的企业,在外包新技术过程中有较好的整合能力和运营绩效。

假设2:前期运营经验对外包程度与绩效起正向调节作用,即随着前期运营经验的增加,则外包程度越大,绩效越好。

假设2a:效率型外包模式下,前期运营经验越多,运营服务外包程度越大,则运营服务外包绩效越高:

假设2b:策略型外包模式下,前期运营经验越多,运营服务外包的程度越大,则运营服务外包绩效越高。

综上所述,我们构建了本文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探讨外包模式、外包程度、运营经验对外包绩效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与方法

为了深入、有效地分析运营服务外包与平台运营绩效的关系,本文进行了定量的实证研究。研究方法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形式,下面将阐述样本及数据收集、变量测度及统计结果。

1.样本和数据。本研究问题基于综合电子商务平台上运营服务外包项目为研究对象,选取158个天猫平台的代运营服务项目,样本选取尽量覆盖多行业、不同电子商务发展阶段的项目,这有助于两类外包模式下外包程度对于外包绩效影响差异,并分析运营经验对于品牌商外包程度及外包绩效的不同调节作用。

2.测量标准。因变量:运营服务外包项目的绩效从服务绩效、运营绩效和市场绩效三个角度来反映。服务绩效指品牌商代运营服务综合评价指标,即服务态度、商品质量描述和发货速度的变化程度;运营绩效指店铺代运营的绩效变化程度,主要包括运营期间销售额的变化、主产品的销量;市场绩效指代运营期间品牌商行业竞争情况,通过店铺运营期间产品综合排名及类目排名情况变化。通过里克特量表来测量外包后品牌商各项运营绩效指标与平台内的主要竞争对手相比所处的地位,其中1表示非常低,7表示非常高。

自变量:运营服务外包主要包括两类,店铺代运营指为品牌商提供开店、商品拍照、店铺装修、客服、日常运营、营销推广等服务(不含仓储物流),整体托管:包含代运营提供的所有服务,并且包含仓储物流,通过是否外包及外包强度来度量。

调节变量:品牌商运营经验主要包括:品牌商参与在线运营时间;品牌商线上的经营业绩占比是多少;品牌商是否自建网上商城、开过淘宝店铺等运营经验。

控制变量:品牌商运营时间、所运营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及品牌商所运营产品的行业。其中标准化产品和非标准化的产品运营难度和复杂度在整个运营过程前期和后期存在较大差异。

3.信效度检验和描述性统计。电商企业外包类型和运营经验、绩效等三个变量的整体信度系数分别为0.838、0.819和0.745,大于0.7;虽然电商企业外包程度的整体信度系数为0.689,仍大于0.6,但可以接受。四个量表各题项的标准化因子载荷系数基本在0.4以上,表示量表的效度也较理想;由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知,服务外包程度与绩效呈正相关(r=-0.209,p

四、假设检验与结果分析

本研究选用多元线性回归来验证电子商务外包强度,其与品牌商的创新绩效的关系及前期经验的调节作用。表给出了多元线性回归的结果,共有6个研究模型,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为品牌商的运营外包绩效。

1.主效应假设检验。将外包程度作为自变量,以绩效为因变量,并分别以效率型外包和策略型外包建立回归分析模型,验证上文的假设1。

从表2中的模型1可知,电商外包强度的系数为正,β=1.204,F值为26.563,但不显著,说明电商外包与运营绩效的关系不存在显著影响作用,而在模型2中,加入前期经验,电商外包强度的系数为正β=0.883,并且显著,说明电商外包强度对品牌商运营绩效存在曲线关系,增加了先前经验这一调节变量之后,R方值增加,整个模型的F值为49.687,更显著,但是先前经验与外包强度的乘积并不显著,说明先前经验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并不显著。因而由模型2说明,电商外包强度与运营绩效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即不同的外包模式下,电商外包强度与运营绩效的关系不同。

模型3和5则分别针对效率型外包和创新型外包建立回归方程,模型3的自变量为效率型外包,样本数为76,回归结果显示,模型3的F值为32.773,对应的概率p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表示自变量效率型外包程度对因变量均存在显著影响作用。Dw值也均在2左右,说明模型残差不存在自相关性,模型拟合效果很理想。调整后R方值显示:效率型外包程度对绩效的解释能力为25.5%。假设H1_a成立。

模型5的自变量为策略型外包,样本数为82,回归结果显示,模型6策略型外包强度的系数为正且显著,而策略型外包强度的平方系数为负且显著,其F值为35.714,对应的概率p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表示自变量策略型外包程度对因变量均存在非线性影响作用。即,品牌商的外包强度越大,其运营绩效并不一定越高。假设H1_b未完全通过验证。

2.品牌商前期经验的调节效应假设检验。模型4和6分别通过多元回归方法验证前期运营经验在电商外包强度及外包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设置外包强度与前期经验的乘积项,表5显示,在效率型外包模式和策略型外包模式下,模型4和6的F值分别为35.714和48.712,对应的概率p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表示自变量外包程度对因变量均存在显著影响作用。Dw值均在2左右,说明模型残差不存在自相关性,模型拟合效果很理想。调整后R方值显示:外包程度对绩效的解释能力分别为59.7%和60.3%。电商企业运营经验与外包程度的交互项对外包绩效均存在显著的影响(β=0.203,p

五、研究结论及管理意义

本文构建运营服务外包如何影响外包运营绩效的理论构架,品牌商不同的外包模式外包程度不同,外包模式,品牌商获得的绩效也是有差异的,而电子商务运营经验对于服务绩效具有调节作用。

理论贡献:(1)交易成本视角下,资产专用性可能会抑制外包,本文则认为品牌商的经验影响外包程度和外包绩效的关系并起到调节作用;(2)前人多从外包策略、动机等方面研究外包决策,本文则研究品牌商的外包模式对于外包选择的影响,策略型外包模式下外包程度对于服胀獍绩效有正向作用。

管理启示:(1)品牌商在确定外包其电子商务运营服务,需要明确其自身产品特征,识别外包模式,先前的外包能力积累可以协调与运营服务商的关系,从而提高运营绩效,对于专业化程度高、创新性强和复杂程度高的项目,电商运营经验的增加可以获得更高的绩效;(2)服务商侧重开发有过运营经验的客户,并通过有效传递运营知识和技能,引导品牌商理解与吸收的新运营模式,有助于构建稳定而长期的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丁慧平,侯文华.基于电子商务链的第三方外包服务平台创新研究――以中国外包网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6,(1):18-20.

[2]Barney,J.B.Resource-basedtheoriesofcompetitiveadvantage:aten-yearretrospectiveontheresource-basedview.Journalofmanagement,2001,27(6):643-650.

[3]丁慧平,侯文华,董坤祥.服务外包如何影响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与绩效?――运营经验和运营能力的调节作用[J].预测,2016,(5):1-8.

商业运营作用篇6

虚拟运营商非常热,近来一堆形容虚拟运营商结论来了:一年后“虚拟运营商70%都会死掉”;“虚拟运营商一半都会死掉”;“尽早转型远离虚拟运营商”;“唱衰虚拟运营商”等等,这些结论我至今没有看到依据,虚拟运营商目前还属于用户体验阶段,还没有大面积放号,如何能过早下结论,这也是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不容易。

“虚拟运营商”五个字进入中国快一年时间,大部分砖家、学者、手机用户对它了解不深入,虚拟运营商在我国目前俗称“移动通信转售”,用流量批发转售模式三大运营商引入民营企业,撬动通信行业新活力,实现深化改革,进入“自我手机时代”,我手机、我做主。

我从去年6月份开始大面积布道虚拟运营商,刚开始在不同场合宣讲虚拟运营商时,基本没有人能听得懂,我用超市和小卖部打比方,两个店面都是售卖商品,超市的商品种类丰富,服务贴心,小卖部怎么还能活的那么好?虚拟运营商就是小卖部,在手机用户身边,用缩短用户服务距离赢得发展空间。虚拟运营商将手机用户划分为多个小卖部,从各个行业去渗透服务手机用户,俗称虚拟运营商的“小样板、大战略”,用服务距离优势淡化资费套餐价格。

在12月26日第一批移动通信转售牌照发放后,“流量不清零”成为虚拟运营商的重中之重,虚拟运营商纷纷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转赠、流量延存利息等等”,深受手机用户的喜爱,手机用户长期在资费套餐的生活走向不受套餐的约束,自由组合套餐、搭配套餐的出现,手机用户从以前的选择套餐包的“用套餐”时代,走向私人定制的“玩套餐”时代,后来,中国移动、电信纷纷推出“套餐不清零”等标配,记得去年春节前某运营商高官还反驳“套餐清零非常正常,KFC也不退啊”,这就是虚拟运营商进入通信业第一步促进通信市场化。

陆续从1月29日后纷纷议论虚拟运营商如何存活呢,如何盈利,虚拟运营商是从运营商批发的语音、短彩信、流量等,而且分成比例也没有优势,所有的资费、能力都受运营商所管制,此时大部分言语“运营商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虚拟运营商如何公平”,这些言语并没有让虚拟运营商退缩,同时,虚拟运营商新的模式应运而生“通过170号码定义移动互联网入口”,“虚拟运营商是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在通信业落地”,从而所有的管制、价格战转入虚拟运营商玩不是通信本身,而是自身的主营业务,通过虚拟运营商的通信能力贴补到自身产业链当中,通过170号码实现“连接”进入移动互联网,去手机号码、去套餐化已出现,将运营商多年培养的手机用户“一号打天下”,经虚拟运营商到来,进入“一号连天下”,一个170号码在通信刚性需求之上,脱离通信商业模式,进入“羊毛出现猪身上,熊买单”等等,从分享通信的188套餐,蜗牛移动的免卡等,用免费畅打和完全免费获得手机用户入口,用主营业务增值收入补贴。

复杂的通信行业的资费套餐就这样被打破,从京东通信的按分钟计费,将购物优惠快速变现,从国美极信、分享通信的不同品牌服务客户对象,从中麦通信的小清新赢得公交入口,从天音移动的多人共享套餐赢得和气,从爱施德的自由套餐赢得用户自主,从话机世界的久久系列提升套餐品牌,从迪信通全行业的套餐满足用户多需求等等,这一系列创新,在这么短的时间,虚拟运营商创新神速,所有的套餐设计都邀请手机用户参与,实现“互联网通信”的参与者、分享者、设计者等等,170手机用户的智能生活入口就这样被塑造。

说到这里,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疑问,虚拟运营商不就是简单的资费套餐的创新吗,他们从运营商批发过来的资费套餐价格那么高,如何盈利,很多的朋友也在回答,虚拟运营商已经在很多地方盈利了,比如股票、投资、品牌宣传等等,这些都是刚刚开始,从6月份开始,虚拟运营商将170用户视为终身粉丝,将自己在“网络通讯证”遇到的问题,直接呈现出现邀请更多的手机用户参与解决,虚拟运营商们群策群力,愿意暴露问题,由市场去评判,此时,网络上一遍声音,为什么下单一个月都没有收到170手机号码,难道要搞饥饿营销,还是平台不稳定,目前虚拟运营商阶段属于友好用户体验期,全面放号需要在10月份,这也是众多手机用户颇不期待使用170号码,这就是呼声。

到目前为此,大部分朋友们都在把170号码当作手机号码,其实不是这样的,运营商给手机用户灌输了靓号、资费低换号,虚拟运营商将170号码当作一种“特权标示”,当您需要满足某种需求时,比如购物、办公、家居、金融等时,通过170号码满足,资费只是刚需,更多靠增值赢得空间,那很多朋友在问,何谓虚拟运营商的增值业务呢,虚拟运营商将通信的二个能力变成自身赢得客户的法宝:(1)数据能力:将语音、短彩信、流量注入到自身业务的产品中,提升移动信息化,通过170号码进入移动互联网。

(2)支付能力:将优惠等内容快速通过赠送语音、短彩信、流量的方式,将人和手机号拉近距离,时刻享受优惠的快感。

虚拟运营商为什么一家都死不了,主要中国的虚拟运营商正处于移动互联网大的环境当中,按照当前的七个方面总结下。

虚拟运营商不死之一:记得2000年的时候互联网快速发展,产生巨大流量无法实现变现,通过通信的语音和短信代扣费的Sp模式实现变现,那2014年移动互联网到来的时候,大批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产业巨大的流量,又如何变现呢?通过一个170号码将各自企业的会员管理提升粘性,通过170号码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实现移动互联网入口的战略定义。

虚拟运营商不死之二:虚拟运营商首要任务就是获得第一批用户数,从各自虚拟运营商企业来看,每家在自身主营业务之上都有存量用户,所有第一批存量用户不难,直接将自身业务的会员转化成170用户,通过服务存量的170用户,积累经验进行扩展。

虚拟运营商不死之三:虚拟运营商自身的投入来看并不大,一般在2000万左右,后续的投入随着用户发展数而定,一次性平台投入赢得是用户发展的数量,从目前的虚拟运营商发展环境来看,投资界非常之热,准备大批资金进入虚拟运营商行业,有巨资的支撑,助力虚拟运营商资本市场的亲乃。

虚拟运营商不死之四:虚拟运营商销售的不是手机号码和通信的资费套餐,而是将它成为一个“特权标识”,通过自身的增值业务差异化经营服务170用户,虽然发展速度未必飞速,但是客户的在网经营粘性强,不需要考虑价格战会让虚拟运营商阻碍发展。

虚拟运营商不死之五:虚拟运营商受到国家高度关注,大力推动中国混合制所有制经济的落地,虚拟运营商已经在资费套餐创新上打破长期以来的戴套市场,进入分享通信董事长蒋志祥描述的解套时代。从民生提升手机套餐自由度,促进通信业深化改革,提升新一轮通信业经济引擎,符合国家发展方针。

虚拟运营商不死之六:各行业正在面对一轮红海的市场搏斗期,如何快速进入移动互联网蓝海市场,各行业离不开的就是一个手机号码,虚拟运营商将通过170号码进入一个跨界融合的大时代,从各行业从互联网、传统行业进入移动互联网的大世界,将行业内的市场争斗拉入行业间的争斗,撬动行业之间的融合景象。

虚拟运营商不死之七:虚拟运营商的到来,将通信业思维打破,进入互联网思维,人才的流动范围扩大,纷纷运营商人才进入虚拟运营商,也是应证虚拟运营商发展前景巨大,人才的流动性提升通信业的新活力,引入更多的人才进行通信业的虚拟运营商时代。

这一切都是刚开始的虚拟运营商,我们奔赴在各家虚拟运营商企业,看到是狼性的、奋斗在一线的虚拟运营商从业者,他们在“短、小、精”为核心的短时间创新,小的业务产品,精准的在您身边服务,从“业务和服务”赢得市场发展的先机。

虚拟运营商一家都死不了,因为都有存量用户,发展的规模,10万家用户是虚拟运营商,100万家也是虚拟运营商,那1000万家还是虚拟运营商,最后处于于国家对虚拟运营商在获得正式牌照时,如何定义虚拟运营商,这就是中国特色的虚拟运营商。

回过头来,想想通信行业在2000年的移动梦网,俗称“Sp”模式时,刚才开始没有人觉得这个商业模式能赢得市场,后来呢,想想看,虚拟运营商其实就是一片金子,看您如何提炼,不要急于快速发展用户,更多在业务和服务的本身上作文章。

商业运营作用篇7

目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由于其运营的网络不同,对iCt业务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所提供的产品也有所差异,但大体上遵循了一致的思路。

iCt业务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

首先,通信基础服务构成了iCt业务收入的主体。

目前,中国电信运营市场语音仍然占据了主导地位,在iCt业务中也是如此。在运营商的iCt产品库中,标准化的语音与宽带接入仍然是最成熟、也是应用最广的业务,行业应用以及托管类服务应用相对较少。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运营商的转型仍需要经历一个过程,从以往的卖接入到现在的卖服务,运营商从产品开发到产品推广都需要有改进。在产品开发上,需要有更贴近用户的、定制化、个性化的产品。例如,商务领航中企业邮箱、自助建站、域名服务、办公自动化等信息应用类的业务,以及局域网建设等服务支持类业务,市场上本身就存在大量的服务提供商,中国电信与这些服务提供商相比未必能够占据优势。而在产品推广上,直接的感观就是,在运营商的实体营业厅中,商务领航业务相关资料仍然以宣传标准化服务为主,运营商在推广iCt业务过程中仍需要有更大的力度。

其次,开放式平台化成为定制化产品开发的趋势。

在通信基础服务之上,政企用户需要更多的定制化服务,而与传统的it服务商相比较,运营商的核心能力在于持续的网络维护能力以及基于此的标准化服务。以运营商的能力,难以在合理的成本水平下提供千万种定制化服务,开放式平台将成为定制化产品开发的趋势。

开放式平台已经成为了互联网领域的精髓,Facebook和阿里巴巴是两者的典范。对运营商来说,构建开放式平台即是要向合作伙伴开放其网络资源在内的核心资源,在此基础上,推出定制化、个性化的业务。开放式平台的本质在于构建合作环境并实现双赢,运营商继续保有并发挥其运营能力,而从后台到前端的服务提供环节将更加丰富。

再之,以优质Si资源打造运营商iCt业务核心竞争力。

开放式平台中将为运营商引入一批Si,而其中的优质Si资源将构成运营商iCt业务的核心竞争力。Si的职能将涉及业务集成、售前服务、售中及售后服务的所有环节,涵括解决方案制定及资费设计、业务接入、业务支撑、计费及结算、客户服务、认证及培训、客户拓展及关系维护、售后技术支撑等各个方面。优质Si将极大地提升运营商iCt业务的价值,拓展iCt业务的发展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iCt业务作为面对企业用户的相对高价的理智性消费业务,对品牌、产品包装、营销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Si与运营商的合作需要充分重视这一点,一方面运营商要敢于开放自身的核心资源,特别是用户资源,协助Si的市场拓展工作;另一方面,Si如果借用运营商的品牌,也需要注重对用户体验的关注,双方实现共赢。

未来iCt业务市场拓展重点

总的来说,目前运营商iCt业务保持了较好的态势,但并未呈现井喷式发展的局面,特别是利润率较高的业务外包服务对运营商的利润贡献不足。未来,以下方面将成为运营商iCt业务市场拓展的重点。

首先,以政府应用为突破口的中小企业客户。

运营商的iCt业务发展中可以考虑借助政府的力量。例如韩国电信Bizmeka业务即是面向中小企业的iCt业务,在韩国电信推广该业务过程中,韩国政府强制推行电子医疗保险,而韩国电信顺应这一需求,推出了eDi业务,该业务在政府力量的推动下,覆盖了韩国所有中小企业超过8%的比例。在中国发展中小企业iCt业务过程中,也应该更好地与政府结合,助力政府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小企业在发展中碰到了一些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对政府办事程序不熟悉、对公共服务不了解、服务不便利等),运营商应以此为契机,构建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

其次,商务领航与号百、aDC与12580等的融合型业务。

目前iCt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现象是用户难以从iCt业务中看到直接的效益,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资金投入问题,对于iCt业务方面的投入存在顾虑。运营商已经开始试图向软件服务提供商的角色演进,以SaaS模式向用户提供Bpo业务,期待为用户节省成本。然而,中小企业更为重视的是“开源”而非“节流”,部分企业可能选择放弃it项目,而转为使用人工。而另一方面,号百与12580等面向普通用户的信息服务,良好的数据挖掘可以为中小企业很好的服务,目前需要的就是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

商业运营作用篇8

[摘要]:

本文从分析广播式手机电视产业价值链入手,提出“关联制式”手机电视价值链,分析了其价值链上属于内容层面和网络运营层面的关键节点,揭示了影响广播式手机电视产业合纵连横的关键因子。电信网络运营商与广播网络运营商是整个广播式手机电视产业链上最为关键的节点,正是这两大关键节点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促进或阻碍了中国手机电视的发展。在上述两个关键节点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形成了手机电视发展中的动态均衡,并出现三种均衡状态。正是在这三种不同均衡状态下,形成了广电主导型、电信主导型和协同均衡型三种广播式手机电视运营与发展模式。

abstract:thispaperstudiesthebroadcast-stylemobiletVbyputtingforwardthe“associate-style”valuechainandanalyzingthekeyfactorsofthevalechain.italsorevealsthekeyfactors,whichisthetelecommunicationnetworkoperatorsandthebroadcastnetworkoperatorswiththepowerfulinfluenceonthewholeindustryinChina.theinteractionandcontradictionbetweenthetwokeyfactorscausethreetypesofequilibriums,whicharecorrespondingtothreebusinessoperationmodels.thepaperalsodiscussestheconnectionsandfunctionsofthosefactorsineachmodelinChina.

Keywords:Broadcast-Style;mobiletV;model

所谓手机电视,简单地说就是一种通过手机来收看电视节目的新媒体形态,甚至有人称之为“第五媒体”。与网络电视、iptV等新媒体一样,手机电视是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广电和通信两大并立的传统行业从技术到业务不断融合的产物。目前,手机电视业务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实现方式是利用蜂窝移动网络实现,如美国的Sprint公司等;我国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公司也利用这种方式与CCtV合作,在第二奥运会期间推出了手机电视业务。这是目前国内应用较多,也相对比较成熟的一种形式。第二种方式是利用卫星广播的方式,如韩国的运营商计划采用这种方式。第三种方式是在手机中安装数字电视的接收模块,直接接收数字电视信号,这是当前最受广电系统偏好的方式,也就是本文所重点探讨的广播式手机电视。

研究广播式手机电视的发展问题,首先需要分析和探讨广播式手机电视的产业链,这是研究广播式手机电视运营模式的前提和基础。

一、广播式手机电视的价值链分析

(一)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的利益相关者

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的利益相关者纷繁复杂,其中包括了属于传统文化或广电领域内的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频道运营商和内容运营商等企业,包括了属于传统信息产业领域内的电信网络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等,还包括了高新技术密集型硬件或软件制造企业,如设备提供商、系统提供商、平台提供商等,也包括了许多提供专业要素支持的服务型公司,如广告商、市场渠道商、风险投资商、融资租赁商和银行等,当然,最后还包括拥有最终否决权的用户。总之,广播式手机电视顺利进行商业化运营,涉及的层面、广度和深度都是传统的媒体运营所不能比拟的,因而更为复杂、更为艰难、更具挑战性。

(二)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的价值链

广播式手机电视的价值链主要由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频道运营商)、内容运营商、广播网络运营商、设备提供商、系统与平台提供商、电信网络运营商和用户等组成,(周林生,吴森,2006)我们称之为“关联制式”手机电视价值链(见图1)。

图1:广播式手机电视“关联制式”标准价值链

从经济合理性角度看,广播式手机电视产业的发展需要这些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共同努力、相互支持,以促进产业环境的优化和产业链的成熟,并在相互协作中共同促进产业发展,分享产业繁荣所带来的福祉。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广播式手机电视涉及多个行业,而政府对这些行业所实施管制的方法、程度和要求存在较大差异,政府管理依然停留于行业条块分割上,内容方面的管理主要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负责管理,该部门属于中央宣传部直接领导;电信网络及相关标准、技术方面的管理主要由原来的信息产业部、现在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广电行业和电信行业基本上是“井水不犯河水”,分别守候着各自的权力和利益的边界;而且,这两大行业部门在市场化程度、管理透明度、行为导向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

(三)广播式手机电视价值链上的关键节点分析

在前文所述的“关联制式”广播式手机电视价值链中,每个节点都有其特有的经济功能,不同节点的竞争态势、产业话语权等都存在差异。

1.价值链上内容层面的节点

(1)内容提供商

内容提供商是整个广播式手机电视价值链上的起点。典型的内容提供商主要负责为不同细分市场的用户进行专业策划、制作、转码并提供适合在手机电视上消费的节目内容,这既包括视频节目内容也包括非视频节目内容。内容提供商处于广播式手机电视产业链的最上游,产业位势高,是整个产业发展的驱动力。

(2)内容集成商

内容集成商的职能主要是对内容提供商的节目内容进行集成。典型的内容集成商主要负责整合、包装、策划、组织和提供特定类别的手机电视节目内容,从而形成某一类别的节目集成。内容集成商与内容提供商的不同,主要在于内容集成商既可以集成其他内容提供商的节目内容,也可以部分自制节目,因此准确地讲,这种情况下的内容集成商,应该是内容提供集成商。

(3)内容运营商

内容运营商是广播式手机电视价值链上最为重要的节点之一。典型的内容运营商主要负责广播式手机电视的品牌运营、数字版权保护(DRm)、电子节目菜单管理(epG)、数字视频节目内容发送、用户管理、频道营销和客户服务等,有时还包括一些数字节目制作等。内容运营商与内容集成商的差别,主要在于内容集成商专注于节目内容和消费者需求之间的最佳匹配,而内容运营商的业务范围则广泛得多,尤其是数字版权保护(DRm)、电子节目菜单(epG)和用户管理等应该是两者最为明显的功能差异。

2.价值链上网络层面的节点

(1)广播网络运营商

广播网络运营商是广播式手机电视价值链上的另一个最为重要的节点。典型的广播网络运营商主要是通过“点对面”方式,将内容运营商发送过来的数字视频节目内容准确且顺畅地传递到每个广播式手机电视用户手中,确保每个手机电视用户在任意时空内都能够顺畅地收视手机电视节目内容,并对传送内容的合法性承担监察责任,对传递内容的安全性承担主要责任。广播网络运营商与内容运营商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后者只负责将数字视频节目内容发送到前者的系统前端,再通过前者的广播网络将节目内容发送出去,送到每个用户手机上;前者偏向于物理层面,后者偏向于内容层面。

(2)电信网络运营商

电信网络运营商是广播式手机电视价值链上的又一个重要的环节。电信网络运营商主要是提供信息传输的网络、转换设备等,进行“点对点”的信息传播手段。电信运营商与广播网络运营商虽然都是网络,都偏向于物理层面,但广播网络运营商必须对传播的内容及其安全性承担责任,而电信运营商只对网络的顺畅承担责任,这是两者最大的不同。广播式手机电视是以手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此,电信网络运营商的手机用户边界构成广播式手机电视的用户范围,而有关手机原本承担的信息传递等基础功能则当仁不让地仍由电信运营商提供。

本文认为:广播网络运营商和电信网络运营商是整个广播式手机电视价值链上最重要的关键节点,是推动手机电视发展上合纵连横的根本因子,也是关系到手机电视胜败沉浮的关键因素。

3.价值链上的用户及其他节点

用户是广播式手机电视价值链的逻辑起点和终点,是推动手机电视发展的原动力。用户消费广播式手机电视产品,并支付相应的费用,用户的需求与偏好是推动广播式手机电视发展的根本性力量。

除此之外,手机电视产业链上还应该包括设备提供商(主要负责为广播式手机电视发展提供必备的硬件设备,是手机电视发展的物质基础,通常可以分为一般设备提供商和终端设备提供商),系统与平台提供商(主要负责为手机电视节目内容的制作、编码、发送、传输、解码和播放等程序的操作与控制提供平台支撑和运行环境,以及oSS/BSS系统平台等),频道运营商(处于内容集成商与内容运营商之间,主要负责某一或某些频道的整体策划、内容制作、市场拓展和用户服务等,负责支撑平台的运营管理,属于垂直型的专业频道,频道运营商必须存在于合作者的大平台上,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灵活性,也具有一定的依赖性)等其他节点,此外还应包括广告商、技术支持商、市场渠道商、风险投资商、融资租赁商、银行等,这些都是手机电视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二、电信网络运营商与广播网络运营商的博弈

手机电视,顾名思义,就是“手机+电视”,简单地说,前者主要属于电信方面的事情,而后者则属于广电行业的事情。根据图1中手机电视的标准价值链,在广播式手机电视产业中,广播网络运营商和电信网络运营商是价值链上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两个节点,都属于物理网络层面。如前所述,广播网络运营商接受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管制,电信网络运营商接受原来的信息产业部、现在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宏观管理,广电与电信分属于不同的政府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实行互不介入的政策,彼此的条块分割造成了双方在政策法规、管制方式、运营体制、市场化程度和行为偏好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现在技术和市场的发展,强行将双方整合在同一个价值链范围内,这无疑将带来广播式手机电视产业发展的诸多难题。(周林生,2008)

(一)两大网络运营商的博弈

长期以来,由于电信网和广电网都是封闭而独立的网络,而如今新的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将这两个网络联系起来,必将浮现诸多问题,比如在业务与功能上如何分工、责任上如何界定,等等,这都有待在博弈之中进行协调。

由于电信网络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在各自的领域内,都具有相对的垄断地位,自然谁也不愿意将主动权完全交于他人之手。尤其是国内的广电系统,长期以来习惯于唯我独尊,自然不甘心只做一个普通的服务提供商或内容供应商。目前,在移动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的关系中,移动运营商处于主导的垄断地位,服务提供商的替代性很强,因此,服务提供商们只能对移动运营商“马首是瞻”,“话语权”非常少。而手机电视则不同,用户需要看“新闻联播”、需要看“实话实说”,那么,只能找中央电视台,因为在具体的内容领域,中央电视台处于相对垄断的地位。从利益层面上看,手机电视对于电信网络运营商而言,极有可能是拉动aRpU值的重要手段,而对于目前的广电运营商而言,也许只是增加了一个传播渠道,只是有限提高了存量节目资源的价值而已。同时,对于广电运营商而言,发展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主要是需要借用手机这个便捷的通道,将电视节目内容随时、随地送到需求存在的角落。

在中国,由于许多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宁做鸡首,不做凤尾”思想的影响,各方在合作中,往往更为关注的是谁拥有更多“主导权”,“以谁为主”,而并非双方利益最大化和“双赢”。因此,在西方成熟市场经济体系下较易形成利益均衡格局,而在中国则常常暗波汹涌,两大网络运营商需在不断博弈中达到不同的均衡状态。

(二)博弈的三种动态均衡

均衡一:广播网络运营商与电信网络运营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方的业务协同整合在同一个广播式手机电视终端里,合作“共赢”,前者负责无线数字的广播类业务,获得用户订阅费(含包月费和频道费)收入;后者负责通讯类业务,获得月租费和通话费等收入,负责用户管理和收费等业务;在共同提供服务的部分,双方按一定比例合作分成。此即图1中的“关联制式”标准价值链所描述的状态。

均衡二:广播网络运营商与电信网络运营商彼此分离,以广播网络运营商为主体,以广电方面为主导,弱化或取消电信网络运营商,主要通过广播式手持移动电视终端接收手机电视节目内容,广播网络运营商全面负责无线数字广播业务,负责用户管理和收费等所有业务。此即图1中的“关联制式”价值链的典型变异。这种方式,实际就是一种以车载设备为终端的“大移动”业务,或通过接收芯片接入电脑的新业务,或者通过尚处于试验中的mp5接收手机电视节目内容的新业务。

此方式的特点是:(1)数字电视广播方式;(2)点对面;(3)更高效的传送,高质量的音频和视频;(4)更多的频道容量和更高的分辨率容量;(5)一次传送,无限接收,受众覆盖面广。

图2:广播式手机电视“关联制式”价值链典型变异之一:手持移动电视(含mp5)价值链

均衡三:广播网络运营商与电信网络运营商分离,以电信网络运营商方面为主导,弱化或取消广播网络运营商,主要通过3G手机接收流媒体视频信号,由内容运营商提供电视节目,供3G手机用户接收手机电视节目内容,电信网络运营商全面负责用户管理和收费等所有业务,获得手机电视节目内容的流量或包月费收费,并按照内容与内容运营商分成。此即图1中的“关联制式”价值链的另一个典型变异。这实际上就是电信运营商所热衷的3G流媒体手机电视业务。从2004年3月至今,我国两大移动运营商先后推出了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流媒体手机电视业务。

此方式的特点是:(1)点对点;(2)可定制性强,用户可实现视频点播;(3)受网络带宽所限,效果不尽如人意;(4)不适合做大规模推广,即使3G,也难免碰到带宽“天花板”。

图3:广播式手机电视“关联制式”价值链典型变异之二:流媒体手机电视价值链

三、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的运营模式分析

手机电视业务的运营模式正处于发展和创新之中。我们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认为广播式手机电视主要存在以下三种运营模式,即广电主导型运营模式、电信主导型运营模式和协同型运营模式。

(一)广电主导型运营模式

如前所述,对于政府主管部门而言,广电企业属于“自家人”,政治上“放心”,经济上“省心”,利益上“齐心”,可能在市场准入许可等方面占有优势;同时,广电企业在内容运营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在舆论导向和内容审核方面易于掌控;广电企业在无线广播发射基本设施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简言之,广电企业在运营手机电视业务方面具备一些先天的优势。政府主管部门也希望广电系统能够在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构建面向移动设备的数字广播网络,向移动终端用户提供手机电视业务。

具体运营模式是:内容提供商向内容集成商或频道运营商提供节目内容,并获得收视分成或买断收入;内容集成商向频道运营商或内容运营商提供节目内容,获得收视分成或买断收入;内容运营商与内容集成商或频道运营商合作,运营广播式手机电视,并将内容发送至广播网络运营商前台,通过后者的网络和平台,将节目内容播送出去,内容运营商可以从频道运营商等合作伙伴处获得授权合作费,或者从广告商处获得广告收入;用户购买终端提供商的设备,包括通过USB接收芯片连接移动电脑,或车载接收设备,或mp5等便携式手机电视接收设备,免费接收节目内容和其中贴片的广告;广告商由于看中手机电视庞大的用户群,向广播网络运营商或内容运营商投放广告。广播网络运营商接收内容运营商传递过来的预制好的节目内容,进行审查并发送到手机电视用户的终端上。其他的参与者,如系统与平台提供商、设备提供商、技术支持商、市场渠道商等通过提供产品或专业服务给内容集成商、内容运营商、广播网络运营商等获得相应的报酬,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见图4)。

图4:广电主导免费型广播式手机电视运营模式和价值链

但是,由于目前广电网络只能够提供下行通道,这导致手机电视业务的开展中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第一,用户认证问题。由于没有上行网络的支持,用户的身份信息不能传递给广电网络,系统无法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第二,计费和收费问题,广电网络不能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也就不能按用户进行计费,另一方面与固定有线电视网络不同,手机电视业务面对的是移动终端用户,而广电运营商并不直接面对这部分用户,若不通过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则很难向用户收取费用。所以在此种运营模式下适合提供免费电视节目,而运营商的收益则主要来自节目当中的广告插播等。第三,无法提供节目定制和互动等用户个性化服务。节目的定制和节目互动等用户个性化服务是手机电视业务的重要“卖点”,而单向的广播网络是无法提供这样的服务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个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实行“机卡分离”型手机电视新模式,即将接收或解码无线数字广播信号的芯片(卡)与播放设备(机)分离,对接收芯片卡进行DRm处理,要求用户定期将接收芯片进行授权,只有交纳相应费用的用户才可以收看到特定时间和频道的节目内容。这种解决方案,在某些地方有些类似于城市居民的插卡买电方式,既简单又方便。具体模式是:用户使用“机卡分离”式广播式手机电视的接收芯片,定期将移动终端上的付费授权卡取下,通过USB接口连接到电脑上,通过用户自己的专属手机电视消费账户,在互联网上自主选择消费菜单和支付交费,或者通过专门的市场渠道商或技术支持商,交纳费用,并获得收视授权,然后再将iC卡插到移动终端上,继续消费广播式手机电视节目内容。在这种模式下,可以提供更多、更灵活的产品套餐和组合,收费模式更加多样,既可以包月、包频道或栏目,也可以点播手机电视节目内容,这种模式应该是未来手机电视发展的主流方式之一。本研究认为,上述为典型的广电主导型手机电视运营模式,但在丰富多彩的企业实践中,手机电视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所承担功能分配、业务形式和实现方式等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

(二)电信主导型运营模式

电信运营商主导运营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电信网络运营商将移动通信网自身的技术(例如mBmS、BCmCS等)作为下行,向用户提供手机电视业务;另一种则是将某种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作为下行,向用户提供该业务。

第一种方式中,由于移动网本身具备较为完善的用户管理以及计费等机制,所以此种方式很容易实现视频节目的定制和互动等操作,但存在频率使用的经济性问题。

第二种方式中,电信运营商可以建设一个与其移动蜂窝网络融合的采用某种数字广播类技术的下行网络,此种方式下,广电运营商可能仅成为电信运营商的内容提供者(见图5)。

图5:电信主导型广播式手机电视运营模式

此种方式要求电信网络运营商投资建设移动数字广播电视网络,但更重要的是所采用的移动数字广播电视技术可能会占用现有电视的部分频段,这要得到广电总局的批准,其难度较大。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在这种模式下,广电只是“话语权”很少的内容提供商,这种定位与国家广电总局的有关政策和文件中所提出的“广电主导,积极发展手机电视”思路相左。但是,2007年底,国家出台了鼓励电信和广电“相互进入”的政策,这也为此种模式的转变埋下了伏笔,只是电信运营商的技术选择和运营模式需要综合考虑其现有网络的因素,特别是3G、4G的技术演进路线与内容广播的深度结合,不会是简单铺设广播网络,而且还可能受技术快速更新的重度影响。

(三)协同型运营模式

从前面两种运营模式可以看出,向手机用户提供视频节目,可以使用移动网络,也可以使用广电网络,移动网络的优势在于交互性和计费优势,而广播电视网络更适合向大规模用户传送节目,成本更低。如果将两个网络融合在一起,就可以开展更为丰富的业务。

例如,可以使用广电网络接收电视节目,使用移动网络点播新闻、mtV等。也可以将移动网络作为广电网络的上行反馈信道,在交互式tV、游戏、文件下载等应用方面提供比单独的移动网络或广电网络更为出色的体验。当然,这需要一个融合的终端,而手机正具有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本研究认为,广播电视技术与移动网络的融合、广电运营商与电信运营商相互协同,共同推进广播式手机电视发展,应该会成为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趋势(见图6)。

广电运营商与电信网络运营商相互合作,协同促进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发展,对于广电运营商而言,广电运营商可以不用再过多考虑移动用户管理的问题,通过与电信运营商进行网间结算即可获得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支持手机电视业务,广电运营商不仅能够提高已有网络的使用率,增加网络收益,而且可以通过电视和用户的信息互动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而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电信运营商则可以通过合作解决频率资源紧张和经营许可的问题,而且也不用大量增加建设广播电视网络的投入。通过与广电运营商的网间结算,电信运营商可以获得相当大的网络收益,并且能够提高移动数据业务的使用率,有效提升aURp值,增加网络自身的综合收益。

图6:协同型广播式手机电视运营模式

协同型广播式手机电视运营模式的具体内容是:内容提供商向内容集成商或频道运营商提供节目内容,并获得收视分成或买断收入。内容运营商以独立平台运营广播式手机电视,打造手机电视品牌,发展和管理用户,并将内容发送至广播网络运营商前台,通过后者的网络和系统,将节目内容播送出去;内容运营商也可以将其中的一些频道专业化,与频道运营商合作,并从合作伙伴处获得授权合作费;用户购买终端提供商的设备,包括手机电视接收终端和可以连接笔记本电脑的USB热拔插接收芯片,或其他便捷接收终端设备,可以自主选择包月、包频道或点播节目内容,向广电内容运营商或其机构支付收视费用。广播网络运营商负责接收内容运营商传递过来的预制好的节目内容,经过审查后安全、及时地按照特定需求发送到手机电视用户的手机等接收终端上;负责与电信运营商的上行通道接口,处理相关业务请求和协同事宜。电信运营商提供语音与数据服务,并与广电运营机构协同,为用户包月或点播节目内容提供上行通道,向用户收取基本月租费、话费、流量费或其他使用费;电信运营商也可内容运营商收取收视费,然后按照一定比例与广电运营机构分成,从而形成一个产业闭合价值链。

本研究认为,上述为典型的广播式手机电视的运营模式和产业价值链,在丰富多彩的企业实践中,手机电视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所承担功能分配、业务形式和实现方式等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当前,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尚处于发展初期,面对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种技术之间的竞争在所难免。我国应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尽快开展相关技术研究,确定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方案,探索合理的商业运作模式,制订有针对性的监管政策,从而为广播式手机电视新业务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广播式手机电视业务作为一种广电和电信产业合作提供的融合型业务,在技术、价值链、商业模式等方面依然有很多问题要研究,其真正的、有效的、大规模的商用尚需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磨合。总而言之,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电视用户群,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短信息等低层次内容消费量,因此,尽管中国广播式手机电视的发展才刚刚启程,但勿庸置疑的是,其前景将会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周林生(2008).论中国新媒体发展中的“剪刀差”困境与政策建议.第十届中国传播学大会论文集.深圳,中国传播学会.[ZhouLinsheng(2008).the“Scissors-cross”puzzlesandtheproposalsontheDevelopmentofthenew-mediainChina.the10thacademicConferenceofCaC.Shenzhen,CommunicationassociationofChina(CaC).]

[2]冯云霞,周林生(2008).管理沟通——企业组织获得能力和声誉的关键活动.北大商业评论,(4).[FengYunxia,ZhouLinsheng(2008).themanagementCommunication——theenterprise’sKeyactivityofearningtheCapacityandtheReport.BusinessReviewofpekingUniversity,(4).]

[3]周林生(2005).论新媒体企业发展网络电视的状况和问题.北京,中国首届iptV峰会.[ZhouLinsheng(2005).theStudiesontheSituationandQuestionsontheDevelopmentofiptVinthenewmediaenterprise.Beijing,theFirstSummitmeetingofiptVinChina.]

商业运营作用篇9

【关键词】虚拟运营商发展前景管制模式成功因素

随着工信部虚拟运营商转售业务名单的正式公布和苏宁互联、爱施德虚拟运营业务品牌“苏宁互联”、“U.友”的正式,中国电信行业进入了虚拟运营商时代。

虚拟运营商是伴随着电信技术的更新与发展,为满足用户对于电信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与细化,而涌现出的一种新型电信运营模式。在第三、第四代移动通信(3G、4G)环境中,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的出现将改变2G时代运营商势单力薄的态势,虚拟运营商的出现,改变了电信运营的以往模式,3G、4G业务的快速开展将为具有品牌优势和创新能力的企业进入移动通信领域创造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基础电信运营商为保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能力,维持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状态,会将重点集中于核心网建设、开发、运行与维护,对于大量的增值业务和功能化业务以及细分市场业务必然无暇顾及,从而必须把此类业务转包给更专业、更灵活、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运作,在此背景下,虚拟运营商就应运而生。

一、关于移动通信业中的“虚拟运营”

移动通信是电信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伴随着技术的发展,电信管制必将发生深远变化。新型通信方式微博、微信、QQ等的快速发展,不断冲击与更新着移动通信的疆界划分。现在,多数国家已经放松了电信市场准入管制,尽可能增加电信业务领域的竞争,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电信行业的创新和产业链的快速形成,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mVno本身并不拥有或控制任何无线网络设施,而是向网络运营商(mno)购买网络接入容量,3G的出现,提出了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mobileVirtualnetworkoperator,mVno)的概念,移动虚拟运营实质上是介于移动网络运营与传统意义上转售之间的一种新型移动通信经营模式,定位于尽力克服后两者结构性缺陷。

虚拟网络运营商(mVno),与移动网络运营商(mno)相比较,具有如下特征:

(1)避免了大规模的资本沉淀,固定资产与总资产的规模也因此而大大降低,虚拟网络运营商的基础设施投资要低得多,无须投资昂贵的无线电设施(如基站系统等)。

(2)在正常情况下,虚拟网络运营商的边际成本(netmargins)要低于移动网络运营商,投资回报率有可能超过网络运营商。可见,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主要成本来自网络容量租赁费用,而后者又同最终用户的数量密切相关。

(3)因为需要向网络运营商支付高额的网络容量租赁费用,所以,虚拟网络运营商的变动成本要比网络运营商高得多,在运作的初期必须尽快大规模发展用户。

(4)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无须支付无线电设施的维护费用,降低了固定成本在整个营运中的份额,完全可以轻装上阵。

纵观全球,目前虚拟网络运营商的主战场在北美、澳大利亚、欧洲和新加坡等通信业发达国家,最为成功的是英国Virginmobile(Virgin集团与英国移动网络运营商one2one的合资企业),它正在将虚拟网络运营模式拓展至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挪威、法国、以色列及瑞典等国家,按照用户数量计算,Virginmobile已经成为英国第五大移动通信运营商,用户总量已达到140万名,

二、关于虚拟网络运营商的管制问题

1、监管机构的监管情况

电信监管机构的职责在于消除市场自我调节的缺陷,提高电信运营商的服务质量与产品多样化。各国监管机构在3G许可证发放时大多对3G运营商未来向mVno开放3G网络提出了要求,并制定了较为细致的管制规则。

瑞典电信管制机构(ptS)1999年颁布了一项规则,要求移动网络运营商必须向其他电信服务商开放网络接入业务;法国电信监管机构(aRt)态度较为积极,它认为mVno会促进市场竞争、有益于消费者、降低零售价格、鼓励创新以及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2、管制的重要性

(1)管制非常重要,在多数情况下,网络运营商可能并不情愿主动提供网络接入服务,因此,管制规则的存在,就决定了mVno能否获得移动网络运营商的接入服务。

(2)管制不当(过分放松管制与管制过严),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在管制过严情况下,网络运营商进行网络开发与投资的热情就会受到影响。再比如,若给予mVno过多的权利,使得mVno能够获得多家移动网络运营商接入服务,且允许mVno自由转换网络运营商,就可能会使得某些网络运营商在通话高峰时出现网络拥塞现象,影响网络正常安全运行,而另一些网络可能会出现较大的网络容量闲置现象,尤其在有关移动网络运营商根据mVno的需求进行了网络扩容,但是mVno却转而寻求其他移动网络运营商的接入服务或设施服务。

(3)mVno与移动网络运营商之间商业合作合同对mVno的利润具有重要影响,所以,监管机构对合同基本价款与条款的规制,在处于弱势的mVno看来,就显得非常必要。

(4)mnVo接入网络运营商的网络,只能通过两种方法,或者依靠电信监管机构的干预,或者完全依赖于同网络运营商的商务谈判。

三、虚拟网络运营商的市场进入障碍

移动通信领域竞争日益激烈,且对规模经济的要求亦很高,无论是资本“吞吐量”,还是对企业管理水准的“高标准”要求,都非一般企业所能及。

1、市场进入障碍

mVno面临的市场进入障碍,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缺少监管机构明确的政策支持。发达国家的电信监管机构多数都对mVno持鼓励态度,但是,基本上没有强制性的支持规定。

(2)来自移动网络运营商的支持很少,部分运营商抗拒甚至对mVno持敌视态度。

(3)移动通信市场容量日渐饱和。

(4)高额市场营销与用户获得(Customeracquisition)成本。

(5)移动通信领域竞争加剧,投资回报率在下降,影响利润的不确定因素一直在增加。

2、虚拟网络运营商面临的问题

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mVno)主要面临如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成为mVno的优势是什么。

(2)mnVo的零售价格,是否应当受到管制。

(3)“基于成本”(costplus)或“基于零售折扣”(retailminus)的资费标准,是否是维持低成本的最佳途径。

(4)mVno对技术发展存在何种影响。

(5)移动通信网络所承载的通信流量,将如何变化。

四、虚拟网络运营商在中国发展前景展望

全球mVno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国家是荷兰,占比达到13.5%。而欧洲和美国成熟运营环境的客户市场占有率基本稳定在7%左右的水平。据工信部数据,预计2014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将超过1.2万亿元,以全球市场虚拟运营商5%的平均市场占率来计算,未来我国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市场空间至少有600亿元人民币规模。

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mVno)在中国应当具有良好发展预期,原因如下:

(1)中国移动通信业发展迅速,投资于移动通信产业可以获得理想回报。

(2)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移动通信还具有很大发展潜力,中国目前移动网络运营商只有三家,若能够建立合理的mVno管制制度,就必将对中国移动通信业产生促进作用。

(3)移动网络运营商需要在移动通信网络接入系统与传输系统投入巨额资金,规模经济要求程度极高,而mVno仅需部分移动网络的核心层设施,市场进入“门槛”显然要比网络运营商低得多。

(4)目前中国已经发放4G移动通信牌照,任何希望未来经营移动通信网络的企业,都可以将mVno作为一种理想的过渡方案予以考虑。

(5)在移动通信网络直接开放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允许民间资本进入mVno,能够带来先进管理经验、高超市场拓展与营销技能、优异的新业务开发乃至细微而深化的客户服务等。

五、虚拟运营商的成功关键因素

mVno的成功有以下三大关键要素:

第一、进驻企业拥有一定资源优势。回顾全球虚拟运营商市场演化历程,成功经营虚拟运营的企业通常具备以下资源优势:

1、良好的销售渠道:国际mVno市场中,家乐福、沃尔玛、tesco等零售商都有成功的先例,例如:tescomobile在英国和爱尔兰,家乐福在欧洲和台湾,沃尔玛在美国。分析其成功要素,这些零售商自身拥有良好的渠道,在拓展客户时能使营销和服务成本降到最低。

2、强大的品牌优势:一些虚拟运营商本身具有极强的品牌力量,在他们的目标人群中号召力极强,例如维珍集团和迪士尼集团。这些品牌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目标人群中用较低的成本吸引用户,用旗下其他产品进行捆绑销售和品牌特有的营销手段,可以增加用户的忠诚度。

3、内容资源优势:拥有较多内容资源的虚拟运营商,可以通过捆绑移动业务和内容进行销售,比如Universal和eSpn。UniversalmusicmobileFrance是Universal在法国的mVno,它将Universal丰富的音乐资源以免费下载的方式提供给mVno用户,通过内容服务凝聚用户,扩大市场份额。

第二、虚拟运营商需要明确的营销策略定位,将自己的服务与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区分开来。

例如:

Virginmobile目标用户年轻低端收入群体

tracFone目标用户西班牙语人群

Vanco目标用户跨国公司用户

Karma、netZero目标用户数据业务需求量大用户

Simyo目标用户价格敏感低收入人群

实践证明,深层次挖掘特定用户的特定需求,将电信业务和自身的业务高度融合,推出创新的产品业务包,避免和电信运营商的直接价格战争,才能够赢得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三、在短时间吸引大量的初始用户进驻网络。如果未能在进入市场初期迅速拓展市场,后期很难有大的突破。

从欧洲、北美虚拟运营商发展规律来看,移动虚拟运营的起步期一般在5年左右,一旦虚拟运营市场开放,虚拟运营商将大规模涌现,高峰期后行业内部开始优胜劣汰,少部分具有竞争优势的虚拟运营商留存下来。从这一点上来说,mVno的发展和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有类似之处,在每一个细分领域的赢家只有一个。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加入虚拟运营商的服务还面临着换号与转网的问题。在进入市场初期,如果未能给潜在用户足够的理由放弃已选择的运营商,并给足够补贴以弥补其转换成本,将很快丧失对潜在用户的吸引力。

六、结束语:电信虚拟运营市场是一个充满机遇与风险的市场

虚拟运营业务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在电信政策、内部运作等方面将会存在较大困难,特别是在平衡远期目标和近期利益上必须站在战略高度来规划整个发展策略,必须要有灵活的机制,以营销为龙头的企业体系构架,其中最主要的是经营观念、创新能力、管理机制。虚拟运营商只有建立起一个管理架构使其既能利用现有资源,又有一定市场灵活度,真正做到“资源集中,业务开放”,才能取得快速的发展。电信市场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只有规模经营和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彭英,姚恒璐.英国电信运营商的网站运营之道.通信企业管理,2013,(6):66-68

[2]王瑛.mVno在欧洲区域的发展及对国内运营商的启示.电信科学,2009,S2:196-198

商业运营作用篇10

论文摘要:本文认为,由于存在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短期内通信运营商在价格竞争博弈中可能选择相互压价的非合作策略,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有实现合作的可能性;选择互联互通对于通信运营商各方来说都是有利的。文章提出,在电信产业的发展中,政府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制定市场规则,并公正地执行规则从宏观的角度对通信运营商进行积极的引导。促成通信运营商走向良性竞争.实现共赢:要最终解决我国通信运营商之间存在的恶性价格战、互联互通障碍等问题,需要对国有通信运营商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改革,使通信运营商成为真正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

一、引言

1994年联通公司成立以来,伴随着电信业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进程,中国电信产业迅速发展。同时通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由于通信运营商们所提供的产品具有很强的替代性,价格便成为他们争夺消费者的最主要手段。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各运营商纷纷降价,由此陷入了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中。而在互联互通方面,各通信运营商有意无意地给其他运营商设置障碍。这使互联互通受到阻碍,而互联互通的障碍会影响到运营商自身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通信运营商之间价格竞争和互联互通的博弈分析。论证各通信运营商在价格竞争和互联互通问题上有选择合作的必要性,也有选择合作的可能性,从而为通信运营商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为我国电信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二、研究背景

1.我国通信市场的整体环境

1994年中国联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电信独家垄断时代的结束,从此我国通信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通信市场由垄断逐步走向竞争1999年2月,原中国电信被拆分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通,寻呼业务并入中国联通。随后,为了进一步加强竞争,政府又给网通公司铁通公司和吉通公司颁发了运营牌照。2001年底,中国电信被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保留原“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名称,北方与中国网通、中国吉通重组为“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至此。在基础电信领域。包括国际、长途、本地、移动等在内的各类主要业务都已同时有两家以上运营商展开竞争,我国的通信运营市场形成了多家企业共同竞争的局面,通信市场的竞争态势初步形成。

2.主要通信运营商的基本情况

中国电信2004年经营收入1612.12亿元人民币,实现纯利润280.23亿元人民币:从业务发展指标来看,截至2004年底。中国电信本地电话用户为1.86亿户,宽带用户为1384万户。中国移动2004年营业收入为1923.81亿元。纯利润达420亿元,市场占有率为64.3%:从业务发展状况来看,中国移动2004年用户总数达2.04亿户。中国联通公司2004年营业收入达到793.3亿元人民币;从业务发展指标来看,2004年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1208.1万户,累计用户市场占有率保持在35.6%。中国网通2004年全年营业收入649亿元,纯利润92.48亿元。

从业务收入角度来看。中国移动名列前茅,中国电信紧随其后,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收入水平相当,实力较弱。

3.细分通信市场的竞争状况

(1)固定电话领域。随着中国联通和铁通公司先后获得固定电话经营牌照及中国电信的南北拆分。原来独家垄断的固定电话领域形成了竞争的局面。目前,就通信网络资源而言,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南北各自拥有自己的接入网资源,并且拥有全国范围的长途骨干网资源:铁通公司也拥有全国范围的通信网,主营固定电话业务,但相对而言规模较小:中国联通目前只在几个城市开展了固定电话的运营,规模有限。可以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从用户规模的角度可以开展平等的竞争,虽然两家运营商现有接入网络的覆盖重点分别在南方和北方,在地域上不重叠,但两公司在业务层面已经开始相互渗透并展开竞争,如网通的无线桌面移动电话对电信的固定电话发起了有力挑战。

(2)移动通信领域。1999年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分离后,与1994年成立的中国联通形成了双寡头的移动市场竞争结构。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从2000年至2003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分别新增4197万户、5955万户、6139万户和6269万户。特别是2004年,我国新增移动用户达到6400万户,成为近年来新增移动用户数量最多的一年,用户总数达到3.34亿户,占中国人口的四分之一。随后,中国电信的“小灵通”和中国网通“大灵通”加入移动通信市场,在特定的区域中,“小灵通”和“大灵通’,对移动手机在功能上(如移动通话、发短信、彩铃等)有较强的替代性,而资费水平相对比较低廉,所以,目前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实际上已由双寡头变成多寡头竞争结构。

4,小结

从上面的背景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通信市场结构已经由原来的独家垄断逐步向竞争性结构演进。在通信服务领域,包括同定、移动、增值业务等各类主要通信服务都已经有两家以上运营商展开竞争,我国的通信运营市场已形成了多家企业共同竞争的局面。可以看出,电信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通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在上述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对我国的通信市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目前我国各通信运营商已经陷入了价格竞争的“囚徒困境”,这一困境使得运营商们把降价作为其竞争的主要手段,虽然降价扩大了通信行业的整体市场,但由于aRpU的降低,运营商的总收入并没有上升,甚至处于亏损状态;同时,在互联互通方面,运营商为网络间的互联互通有意无意地设置障碍,以遏制对方。这种做法,在限制对方的同时,对自己也造成了损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第一,在“囚徒困境”的博弈中,价格竞争并非一定会以非合作而告终,在一定的条件下,合作也是可能的。合作的结果显然优于不合作的结果,运营商之间应该合作。第二,各运营商有共同的利益,并且合作会使各自的利益得到增进,那么他们在互联互通的博弈上可以建立起稳定的均衡,从而在互联互通领域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三、通信运营商竞争与合作的博弈模型分析

1.通信运营商价格竞争问题的博弈分析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经典例子,反映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下面我们将以“囚徒困境’,型分析我国通信运营商的价格竞争。我们取移动通信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两家企业——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作为博弈的局中人,给出价格竞争的博弈模型(见图1)。

图1支付矩阵中的数据是根据两公司的实际市场占有比例虚拟的。在这里,我们采用划线法,可以得出,(降价,降价)是一个占优均衡,也就是说,对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来说,无论对方选择何种策略,降价始终都是其最优选择。这样,双方将陷入价格竞争的囚徒困境。

但是从支付矩阵可以看出,如果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能够很好地合作,采用(不降价.不降价)策略,两个运营商的收益都比恶性的价格战为优。其中,移动得到7000,联通得到3000,这样的结果应该是两个运营商更好的选择。合作的结果明显要优于不合作的结果,理性的企业应当选择合作。在现实生活中,运营商之间的恶性价格战时有发生,恶性价格竞争不但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损害国家利益,同时也阻碍了行业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认为,我国通信运营商应当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认识到实现合作是必要的。但是,实现合作是否有可能呢?下面我们将讨论通信运营商实现合作的可能性。

从理论上讲,满足了以下三个条件,“囚徒困境”的博弈便可能出现合作解:第一,博弈为无限次重复博弈。在无穷多次博弈中,选择背叛者即使从第一次的机会主义行为中获得利益,它将会在以后的博弈中受到来自对方的报复,最终得不偿失。第二,参与博弈的人数少而稳定,各博弈参与者所感知到的风险会减少,并在以后不断的合作中趋于稳定。第三,有严格的外部约束机制,惩罚博弈中的背叛者,如在“囚徒博弈”中,两个犯罪嫌疑人均受到威胁,如果选择了坦白,他们将会性命不保,而其家人也会有生命危险,那么两个囚徒就有可能达成合作协议。我们用一个假想的无限次重复博弈模型说明局中人合作的条件。

假设a与B是通信运营商中的实力相当的两家,社会的贴现系数为6=1,(1+),是某一时期的市场利率,它们所面临的一次博弈支付矩阵如图2所示。支付矩阵表明,如果a、B都选择合作,将各得5个单位的收益,都选择不合作各得3个单位的收益:如果一方选择合作而另一方选择不合作,那么不合作者可得6个单位收益,而合作者则只能得到1个单位收益。由划线法可得,(不合作,不合作)是一个纳什均衡。但是,如果将这一博弈演变成无限重复博弈,结果会有所不同。

我们假设企业a首先选择合作,一旦发现企业B在此次选择了不合作,则在下一次的博弈中也同样会选择不合作,双方都采用触发策略。因此,博弈方可供选择的总策略有两个:一是合作;二是报复。下面分析两个企业选择合作的条件。

(1)合作的收益分析

设企业a与企业B的总收益分别为Ra.,Rb.,由于双方均选择合作,各得5单位收益,因此长期合作下去,各自的收益现值为:

(2)报复的收益分析

设企业a与企业B的总收益分别为Ra2,Rb2,企业a先试图选择合作策略,当发现对方不合作,则在下一次的博弈中也选择不合作进行报复,并将永远报复下去。此时,企业a、B各自的收益总现值为:

对以上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对于任何,都有Ra->R啦,因此,对于企业a来说合作策略收益最高。

第二,若可推出,也就是说,当时,合作是企业B的最优策略。这样,当B>i/3时,两企业从一开始就会选择(合作,合作)。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社会贴现系数满足一定条件时,参与博弈的各通信运营商选择合作能够从中获得好处,并且由于背叛将会招致报复,它们谁也没有积极性脱离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下,合作是有可能实现的。而这对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意义就是,两者合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第一,在可预见的时期中,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竞争关系,要一直持续下去,对双方来讲,这种竞争可以等同于一种无限次重复博弈。既然是无限次重复博弈,从理论上讲实现合作的可能性就是存在的。因此从长远利益考虑,它们更愿意在博弈中选择合作。第二,从前面的背景分析可以看到,通信服务市场上的运营商少而稳定,相互之间容易达成合作协议。第三,政府可以限制和干预运营商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

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价格竞争分析中所得的结论,可以适用于在固话、数据、增值业务领域展开竞争的其他通信运营商。

2.通信运营商互联互通的博弈分析

互联互通是通信业这种具有网络型特征的产业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如果网络之间不能互联互通,或是网络内部的不同节点之间不能互联互通,网络的价值就要打折扣。互联互通是通信市场形成有效竞争的前提和基础,是竞争性通信运营商开展业务时不可回避的问题。

原来在电信垄断经营时代,互联互通不存在问题。但是,电信拆分后,不同的运营商控制着不同饷网络资源,互联互通出现了较多问题。目前,互联互通问题表现在“联而不通,通而不畅”,或者是对网间通信采用与网内通信差别定价的价格歧视措施。由于涉及到自身的多重利益,通信运营商常把互联互通作为竞争的武器。

从理论上讲,对于拥有独立通信网的通信运营商来讲,只要有自己的主体利益,实现互联互通应该是理性的选择。下面用一个假想的博弈模型说明这一思想(见图3)。

假设通信市场中有两家企业,其中企业a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市场占有率大体是企业B的两倍。如果两家企业的网间完全不能互通,则两企业的收入只是来自网内的客户(2,1);如果两家企业的网间完全互联互通,则两企业的收入不仅来自网内用户,还会因网络效应产生整体的提升(6,4);如果企业a选“通”,即为企业B提供接入便利,但企业B选“不通”,不给企业a提供接入便利,则两运营商收入为(5,2);相反,企业a选“不通”,企业B选“通”,两者收入为(4,2)。

根据划线法,可以得到均衡解为(通,通),两个通信运营商的收入为(6,4)。毫无疑问,运营商的理性选择应该是相互提供联通便利,因为这样,两者的收入都会有所提升。

3.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通信市场中的运营商,对待价格问题,既有实现合作的必要性,又有实现合作的可能性;对待互联互通问题,运营商理性的选择应该是相互提供互联互通的便利,因此,从理论上讲,合作应该是竞争各方的理性选择实际上,运营商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时有发生,运营商之间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的情况也经常出现。

为什么实际情况会与理论相背离?对此,我们以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得到通信运营商可以实现合作这一结论的前提是,局中人都是“理性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中国通信运营商虽然经过了股份制改造,而且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已经在海外上市(中国联通参股的主体最多),但是,其主体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相比其经营目标有多元化的特征,在市场中的行为就会表现出与私营企业相当大的差异。因此,本文暗含的建议是,要解决我国通信运营商之间存在的恶性价格战问题和互联互通的障碍问题,对国有通信运营商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看来不可避免。

四、结论

通过全文的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由于存在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短期内,通信运营商在价格竞争博弈中可能选择相互压价的非合作策略。但是从长远来看,只要企业持续性存在,每个参与方可以用隐含的报复来威胁对方。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看重未来利益的企业,便有实现合作的可能性。

2.通过对互联互通博弈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选择互联互通对于运营商各方来说都是有利的。因此,在竞争性市场中,互联互通应该表现为一种企业间的合作关系。

3.在电信产业的发展中,政府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制定市场规则,并公正地执行规则,从宏观的角度对通信运营商进行积极的引导,促成通信运营商走向良性竞争,实现共赢。

4.要最终解决我国通信运营商之间存在的恶性价格战、互联互通障碍等问题,需要对国有通信运营商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改革,使通信运营商成为真正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

参考文献

[l]刘红梅.以博弈论看待电信企业问竞争.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l0-l3.

[2]曾剑秋,赵龙.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分析.通信世界,2002,(14):4-4l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i]上海:上海三联书店,l996.15一l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