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营销实训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57:54

短视频营销实训总结篇1

以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积极发展农业电子政务,打造新型农业服务平台,扩大网上市场营销,加快智能农业建设,创新农技服务模式,逐步实现对农业决策指挥、农业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过程、政策法规宣传的信息服务全覆盖,全面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到“十二五”末,形成以省、市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柱,县(区)“两电一信”(电脑网站、“”三农服务热线、短信)新型信息服务为主导,镇村“信息服务站点”为主体的覆盖全市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全市对农业市场竞争主体的新型农业信息服务覆盖率达到90%,利用网络营销农产品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视频监控农业生产基地400个以上,服务高性能农业机械10万台,网上培训人次占全部培训人次的50%以上。

二、建设内容

(一)加强新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新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提高信息服务覆盖面。

1.建设惠农短信系统。依托省农委农业信息中心惠农短信发送平台,市、县共同建设信息资源数据库,全面采集农业市场主体和农业系统人员相关信息。建立分工明确的专家和综合信息员队伍,健全短信采集、编辑、发送制度,规范运行机制,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和咨询服务。“十二五”末,用户数据库规模达到5万人,综合信息员队伍达到1000人。话交流。积极做好“”热线宣传,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农户与热线的良性互动。“十二五”期间,每年接待群众咨询5万人次以上。

3.建立农业电视点播系统。农业、广电、电信等部门要加强合作,建设农业电视点播系统,实现热线电话、电视栏目、电台节目、电脑网站“四电合一”。推进以农村政策、农业技术、产品供求、市场价格、分析预测、农家生活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视频节目库建设。通过广泛宣传、经费补助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农民点播农业视频节目,实行免费收看。“十二五”末,建成十二大类涵盖农业各个方面的农业电视点播系统。

4.建设农机信息服务平台。由农机部门牵头,有关通信部门配合,建设市、县(区)两级农机信息服务平台。市县(区)总平台和分平台实行分级建设,统一管理。加强农机数据库建设,强化基础资料管理,实现实时指挥调度、实时展示农机运行状态以及实时监控等农机管理目标,同时为广大农机手提供农机法规政策、跨区作业、维修保养、行业动态、安全监理和天气变化等优质信息服务,充分发挥信息平台功能,提升全市农机化服务水平,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强化农产品网上营销服务平台建设。以涉农主体网上宣传和农产品网上营销为主要任务,推进“市农产品信息网”升级和“天下粮缘网”建设。

1.以“市农产品信息网”为主建设信息平台。加快市农产品信息网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网站名特优农产品介绍、农业展会宣传、农产品价格监测以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业行业协会展示等农业信息功能。

2.以“天下粮缘网”为主建设网上营销平台。“天下粮缘网”要积极开展与知名电子商务网站的合作,以市场化为导向,引导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学生创业园、种养大户等农产品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在网上开设营销店。通过网上产品展示、在线订购、在线支付、客服在线服务、语音呼叫联络、投诉语音直通等方式,不断扩大营销规模。支持供销系统兴办“网上供销社”,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试点。“十二五”末,将“天下粮缘网”建成国内有较强影响力的涉农电子商务网站,发展会员10000户以上,在线销售和客服人员达到120名以上,争取在“创业板”上市。

(三)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加快传感、通讯、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推广应用,推进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有机结合。

1.建立远程智能农业视频系统。建设市—县(区)—乡(镇)三级覆盖全市重点生产基地的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掌握农产品生长情况、农业自然灾害、植物病虫害、重大动物疫情、农业资源环境、农村经营管理等动态信息,实现网上监测预警、专家网上指导和远程技术培训等功能,为各级决策及时提供科学依据。市农委建设系统总监控中心,五个县(区)各自建设分控中心和生产基地前端视频采集站。今年每县(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农业生产基地50个左右,全市共安装260个左右监控及语音系统,以后每年根据高效农业发展情况,适时增加新的农业生产基地,不断提高高效农业生产基地视频管理服务的覆盖率。

2.推进农业物联网建设。应用农业智能传感设备,采集蔬菜、畜禽、水产、土壤、环境、物流等农业相关信息,通过传感网络,实现农业信息的多尺度传输,最后将获取的海量农业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并通过智能化操作终端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过程监控、科学管理和即时服务,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和安全。“十二五”期间,全市建成设施温室物联网示范基地、大型畜禽养殖场物联网示范基地以及水产养殖物联网示范基地各5个以上。

(四)加强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基层信息服务站点,提高队伍素质,推进农业信息服务。

1.实施乡(镇)千户农资门店视频信息工程。通过宣传引导、补贴扶持等措施,鼓励乡(镇)有规模、影响力大的农资门店,参与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扩大基层信息服务覆盖面。支持供销系统建设农资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乡(镇)千户农资门店技术培训,通过签订农业信息服务协议,明确服务职责和服务内容,为农资门店设置大屏幕和栏,拓宽基层信息服务渠道。“十二五”期间,每年建设农资门店视频信息大屏幕200户。

2.实施信息队伍培训工程。市农业部门要定期分级有针对性地组织信息技术培训。对县(区)级农业信息服务人员,开展数据库建设应用、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预警分析、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工程相关技术和系统应用等方面培训;对乡(镇)级农业信息服务人员,开展信息采编、上传、、报送、网页制作、数据库系统应用等方面培训;对村信息服务人员和农业市场主体,开展信息采编、报送、上网和上屏、查询和网上开店、网上交易等方面培训。“十二五”期间,每年培训农业信息服务人员200人次。

三、保障措施

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工程建设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落实,确保取得预期效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组织财政、计划、农业、林业、农机、供销、粮食、通信等相关部门,成立机构,加强协调,密切协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做好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科学制定规划。各地要根据省、市的统一规划,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制订本地农业信息服务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建设内容和保障措施,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依据。

短视频营销实训总结篇2

一门课程所对应的微课不应太多,也不是每一个教学单元都需要微课,微课选题应具有代表性、完整性、独立性、普遍性和重复使用性的特点。选题的过程包括课程分析和提炼学习情景。

(一)课程分析

课程分析的目的在于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析学生的能力构成,分析教学形式和学习资源的利用,归纳出课程所有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行为特点。《汽车营销实务》课程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工学结合课程。其所对应的主要就业岗位是汽车销售企业的汽车销售顾问岗位,学生通过汽车销售顾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和练习,掌握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二)提炼学习情景

汽车销售顾问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包括展厅接待、需求分析、产品展示与介绍、试乘试驾、销售促进、一条龙服务、报价签约、交车、售后回访等。根据汽车销售顾问岗位知识和技能水平要求,结合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其主要学习情景为汽车销售礼仪、展厅接待、寒暄、需求分析、六方位介绍、试乘试驾、异议处理、一条龙服务、报价签约、交车、售后回访。这些学习情景即可做为微课的选题。

二、视频拍摄脚本

根据系列微课的选题制作视频拍摄脚本,拍摄脚本内容包括:拍摄场地、场景布置、对白、特写镜头。拍摄场地可以考虑企业实景和学校实训室,为了使视频呈现真实自然的效果,应尽量选择企业实景拍摄。《汽车营销实务》系列微课视频可以选择在汽车4S店拍摄;场景布置不能太杂乱,要突出拍摄的主题;对白设计要口语化,避免生硬难懂的语言,要强调对白的目的,帮助演员理解台词,而不是死搬硬套;作为学习用的微课视频,特写镜头尤其重要,特写镜头往往是表现知识技能的关键点。

三、拍摄

(一)寻找合作企业合作拍摄视频

由于汽车销售行业业内人员大多学历不高或者在上学期间并没有经过专业汽车销售岗位培训,汽车销售企业每年都会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汽车营销实务》的系列微课视频也可以作为企业的培训资料。校企共用拍摄可以提高企业参与视频拍摄的积极性;校企合作拍摄可以更好融合企业标准和行业相关规定;提高微课视频的影响力和使用价值;企业提供场地支持、人员支持和技术支持可以节省拍摄的成本。

(二)拍摄的准备工作

与企业合作拍摄可以由企业提供拍摄场地和人员,拍摄的场景要根据拍摄项目进行布置,与拍摄项目无关的场景尽量不要出现在画面中,避免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拍摄场地要求杂音小、光线好,一般的汽车4S店的光线都比较充足,但是工作时间杂音会比较大,可以选择汽车4S店的淡季、非周末和非节假日的时间拍摄。为了拍摄的效果,可以聘请企业优秀的汽车销售顾问本色出演销售顾问,由《汽车营销实务》课程任课教师出演客户,在拍摄前需要对汽车销售顾问和客户进行培训和排练,在拍摄期间可以节约时间。

(三)现场拍摄

拍摄时需要根据各个项目企业标准流程进行拍摄,每个流程的关键点都需要有特写的镜头作为补充。拍摄时营造自然轻松的气氛,现场台词可以征询演员的意见。拍摄可以分成小段进行,一个小段时间可以是几秒钟到几分钟,每个小段的时间不要太长,这样不容易漏掉关键的细节。一个场景连接另一个场景的片段需要有一定的过渡,比如演员从一个位置走到另一个位置,要有离开和进入的画面。视频拍摄过程需要多拍点照片,供后期的视频剪辑使用。

四、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首先视频结构规划,完整的微课视频可以非常简短,但是需要吸引学习者的兴趣、满足学习者学习思考的需求、深入浅出便于学习者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视频结构合理,符合学习者的认知逻辑和学习者的知识背景。

(一)剪辑

视频剪辑需要注意视频的连贯性,同时还要插入关键镜头的特写;最后形成的微课视频时间要简短,内容要全面,内容要体现每一个流程;剪辑的过程需要注意声音的连续性,如果实在不能连续可以后期配音补充;插入照片的时候需要注意动和静的过渡要自然,可以利用视频剪辑软件插入动画效果;每个流程的细节配上文字的提示,可以帮助学习者观察到细节。

(二)字幕和配音

如果演员的普通话不够标准或者拍摄现场有杂音就要考虑字幕和配音了。字幕包括提示性字幕和对话字幕,提示性字幕主要是对项目的主要步骤、注意事项、关键的细节进行提示和总结,提示性字幕要显示尽量长的时间,字体大小要以醒目又不影响画面效果为原则,以加深学习者的印象。对话字幕不是每句对白都需要有字幕,如果视频拍摄的音效很好,就只需要在视频的关键节点配上提示性的字幕就可以了,这样可以让画面更加简洁,可以让学习者在学习的时候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后期的配音需要找专业的配音演员在专业的场地进行配音,因为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毕竟不如专业配音演员的普通话水平,使用专业配音演员的配音可以大大提升视频的音效。

(三)片头和片尾

短视频营销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Y一代用户大学图书馆服务营销模型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38(2012)05-00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已改变大学图书馆用户的学习、教学和研究模式,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提供者其用户首要信息源的地位已不复存在,甚至作为主要信息源的地位也在发生转变。oCLC2011年1月推出的图书馆环境调查报告显示[1]:以搜索引擎为信息查询起点的用户所占百分比由2005年的82%上升到2010年的84%,而以图书馆网站为信息查询起点的用户所占的百分比则由2005年的1%下降至0%。国内的调查研究[2-4]也显示大学生对图书馆的使用,尤其是斥巨资购买的日益增长的数字资源使用率偏低,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不知道图书馆有哪些资源,提供了哪些服务,也缺乏相关使用知识和技巧。近些年来,国内外很多高校图书馆为提高馆藏建设质量和服务水平,开始采用邀请用户,尤其是各类学生用户参与到图书馆馆藏建设和服务中来,但其中一个重点和难点就是让学生用户了解图书馆的变化和需求。国外一般认为1982~1994年出生人被称为Y一代[5],调查显示Y一代用户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最大用户群[6],由于Y一代用户成长的信息环境与前一代用户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息使用习惯也与之不同,近年国外有大量的研究和实践都在关注Y一代用户。相关实践也表明,了解并针对Y一代的特点进行服务营销将会对提高图书馆利用率和增强用户图书馆服务的忠诚度产生非常显著的效果,在Y一代用户的信息习惯和需求预期与图书馆服务之间能否探寻到一种取得平衡的方法将决定着图书馆在信息时代能否不被与社会、教育和个人边缘化[7]。

1Y一代用户信息环境的变化及其信息行为特点

Y一代用户,也有人称“网络一代”、“数字土著民”等,这一代人的成长过程恰逢计算机、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这代人学习和日常生活对于网络信息源的依赖程度远高于前一代用户,所处整个信息环境也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8-9]:以图书、期刊为主的传统学术资源承载体(含其数字衍生品)及建立在这些载体上的信息服务已成为Y一代用户整个信息环境中极小的部分,而且即便是在这些传统图书馆赖以存在的领地,也正在被包括亚马逊书店、Google图书搜索、百度文库等商业公司蚕食。Y一代用户更加偏好于使用数字资源和网络查询方式,移动阅读在他们整个阅读量所占的比重正在日趋增加。Y一代用户更喜欢各类社交媒体和音视频媒体,更愿意流连于博客、微博、BBS、诸如Flickr类似的图片分享网站、人人网之类的社交网、Youtube类似的视频欣赏分享网站等,也更需要利用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和通讯工具持续即时地与其他人联系,Facebook之类的虚拟世界和各类型游戏也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Gardner调查后发现,大多数Y一代用户在学习中更愿意使用在线查询方式,而对于物理图书馆实地借书的需求明显减弱,但对图书馆提供7/24小时群组学习环境的需求大大加强[10]。Jiam,Frederickn,pennyB等人[11-12]对Y一代用户的特点和习惯分别进行总结,笔者对这些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了Y一代用户的信息行为特点(见表1)。

[技术应用方面\&思考方式

方面\&学习方式

方面\&行为和生活

方式方面\&互联网是信息活动的主阵地;即时交流工具和电子邮件是主要交流工具;痴迷于智能手机、ipad等新技术设备;热心于博客、播客、微博等社交媒体和视频游戏\&非线性、图形化的思维模式;耐心不足;注意力容易迁移;开始和结束具有随意性\&追捧可视化学习方式;喜欢独自探索;学习方式多元化;移动阅读占据相当比重\&处事积极乐观;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结果高预期;价值观多元化;自信;独立;灵活;追求快乐;无固定模式的忠诚\&][表1Y一代用户的信息行为特点]

2面向Y一代用户的大学图书馆服务营销LSU三角模型

服务营销对于图书馆界而言其实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国内图书馆界对于服务营销的关注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围绕4C、4pS、CS等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讨论包括高校图书馆在内的各类图书馆服务营销的理念和策略等[13],但研究中很少通过构建图书馆服务营销模型的方式进行系统研究。Kunneke[14]认为图书馆服务营销模型的建立可为图书馆服务营销的战略制定者提供一个可视化的工具,以便于系统思考服务营销的环境、服务营销涉及的诸多要素,从而更加全面的制定服务营销策略。市场营销专家irons[15]为商业组织的市场营销创建了由机构、职工、客户组成营销三角模型,Kunneke[14]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简单拓展,但并没有深入到图书馆工作实践中,且对于Y一代用户信息环境变化和组织营销文化的突出作用重视不足。本文将Kunneke服务营销三角模型根据研究需要深入拓展成为由图书馆(Library)、馆员(Staff)、用户(User)主要组成的LSU模型(见图1)。

LSU服务营销模型以图书馆(含物理世界图书馆和网络世界图书馆)、馆员和用户三个关键要素为顶点,以图书馆与员工之间的内部营销、图书馆与用户的外部营销、馆员与用户的互动营销为边组成营销三角形。穿过图书馆、用户和馆员三点的椭圆之外的部分是结合Y一代用户信息行为特点分析构建的模拟信息环境,信息环境以枚举方式列出Y一代用户当前主要涉及的信息媒体要素(部分),其中以虚椭圆线圈起来的是用户信息环境中涉及图书馆的要素,可见其在用户信息环境中只占到了很小的一部分,百度、谷歌以黑体大字显示是为了突出当前搜索引擎及其附属产品工具在用户信息环境中的突出作用,其提供的学术搜索、图书搜索、文库搜索等对图书馆目前数字资源服务有较大的冲击,同样的还有亚马逊之类的数字资源提供商。Y一代用户对于社交网络以及最新信息技术的追崇则表现为包括微博、人人网、电子游戏等在内列举的主要信息媒体和工具。Y一代用户物理世界学习环境图中以图书馆馆舍和大学校园予以囊括,而网络虚拟世界学习环境则以网上教学参考和网上课堂为代表,并结合其他工具搜寻和各类社交网络共享。图书馆借助于各类嵌入用户环境的服务、手机服务和数字电视开展的服务也被拓展到虚拟世界服务中。穿过图书馆、用户、馆员三点的椭圆之内部分是服务营销策略的主要途径,含通过业务服务工作营销、专门工作营销、通过邀请用户参与图书馆服务和资源建设达到营销目的、服务交互中营销、满意度调查、业务培训、业务重组和奖惩制度等。图书馆营销活动还要充分重视组织营销文化建设。

3面向Y一代用户的大学图书馆服务营销策略

3.1打造满足Y一代用户的大学图书馆服务营销文化

大学图书馆服务营销文化是指“贯穿于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活动中的一系列营销理念、营销形象以及与营销理念相适应的规范、制度、行动指南的总称”[13]。营销文化的重视和建设有助于提升图书馆的整体营销意识和营销效果。(1)营销文化中最为关键的要素是营销理念。选择“以图书馆服务为导向”的营销理念,还是选择“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营销理念,或者在提供的不同服务中采用不同营销理念,归根结底是来自于大学图书馆的整体服务理念。针对Y一代用户的信息行为特点,至少应该在移动图书馆手机服务、移动阅读、嵌入用户环境的数字服务等Y一代用户可能比较喜欢的数字服务中进行持续细致的用户调研,实施“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和营销理念;(2)营销形象也是营销文化不可缺失的部分。营销形象不仅表现在具体营销活动中,更多要体现在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日常服务服务形象的建设中。大学图书馆应结合Y一代用户的信息行为特点,改变“大学图书馆=图书+书架”、“大学图书馆员=借还书台+书库工作人员”等固有形象,重塑“大学图书馆馆舍=图书借阅+科研交流+学习讨论+文化休闲”、“大学图书馆资源=搜索引擎无法满足的经过人工审核的高质量资源(印本资源+数字图书+多媒体+课件+考试题库+……)”、“图书馆服务=专深学科知识咨询服务”、“高校图书馆员=有文化、高层次的信息导航员”等服务形象;(3)服务营销文化的建设需将营销理念和重塑服务形象规范化、制度化以保障营销的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想的营销效果,这些规范和制度体现在对外宣传的“馆训”、“服务宗旨”、“图书馆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各类奖惩措施和相关培训中。

3.2重视图书馆机构内部面向馆员的服务营销

图书馆对外服务营销的实现表面看来只是由图书馆营销馆员完成,但营销任务的最终完成大多需要其他部门、馆员配合,图书馆服务理念和营销理念的实施、新服务形象的重塑也需要全体馆员在日常服务中付诸实施,真正高效的图书馆营销需要包括图书馆领导和馆员在内的全体人员共同努力。因此,正如给出的LSU模型所示,图书馆对馆员的内部营销是整个服务营销过程不可或缺的部分,应该予以重视。大学图书馆面向馆员的服务营销首先表现为根据用户需要调整相关的业务部门和岗位设置,进行必要的业务重组和布局调整,岗位和业务的变化会给全体员工一个比较大的触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机构对于服务营销的重视;其次是通过馆内的各种会议有意或无意地强调相关的服务营销理念、服务和营销形象、服务意识、本馆建立的营销相关规章制度、规划计划等;再次就是通过各类培训,普及基本服务营销理论和营销技巧,介绍其他图书馆服务营销的成功做法和实施效果;最后就是建立保障服务营销顺利实施的规章制度,包括奖惩制度,并在图书馆的馆里实践中严格执行。当然,相关制度、营销规划等如能够充分在馆员中酝酿和讨论,则可以起到更好的实施效果。服务营销就是要在机构的外部建立一种针对用户的承诺,机构内部的营销实际上是保持这种承诺,并通过馆员与用户互动营销传递这种承诺[14]。因此,面向馆员服务营销的目的就是让营销文化深入人心,并落实到馆员的行动之中,最终成为馆员自觉的行为习惯,从各个层面改善图书馆服务,也增强相关服务营销的效果。

3.3在物理世界和网络虚拟世界全面开展服务营销

图书馆服务营销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用户认识到图书馆的存在以及其能够提供的服务,要用户知道图书馆在做什么,了解用户在图书馆能做什么,让用户知道图书馆服务能够对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有什么帮助[16]。由于Y一代用户学习方式的多元性及信息环境的复杂性,图书馆的服务营销必须在物理世界和网络世界全面开展才能达到预想效果。首先需要对服务营销进行整体规划,实施服务品牌战略。eduardo[17]认为打造图书馆服务品牌需对图书馆用户、服务竞争者和目前已有服务的优劣势等进行细致分析之后才可进行服务品牌的设计,服务品牌可借助于馆徽、馆训等组成对外营销使用的专用标识,物理世界营销和网络营销最好使用统一的标识。对于图书馆用户的分析,可进行必要的细化分组,建立相应型人,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如:美国哥伦比亚城市图书馆将用户划分为poweruser(主要用户,图书馆纸制资源和数字资源都喜欢使用)、Bookworms(特别喜欢纸制图书用户)、mediaHounds(只对馆藏CD/DVD等多媒体资源有兴趣用户)、Socialites(经常使用社交网络用户)四类型人,采用不同策略分别进行服务推荐[18]。

物理世界的图书馆服务营销,需先结合Y一代用户的信息行为特点改善图书馆物理环境,如提供舒适和个性化的阅览座椅,设置内部咖啡厅,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学习风格空间,提供群组研究室、学习空间、多媒体欣赏空间和教学讨论空间,构建实用的信息空间等,能够吸引并留住来馆用户。图书馆在物理世界的服务营销不能仅限于馆内外的公告、宣传册以及图书馆主页的通知等,需充分利用校园内用户经常使用的宣传栏、校园报刊(含学生社团报刊)、广播台和电视台增加图书馆曝光率,还可借助于印有图书馆营销标识的水杯、便条纸、书签、文化衫、明信片等小礼品或者新生入学时图书馆欢迎的旗帜(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的“lostforinfo?askUs”旗帜[19])或馆员联系名片等,以增进用户对图书馆的熟悉度和信任度,如美国美利坚大学有关图书馆服务利用、资源介绍、读者评价等方面的文章就经常刊登在校报《美利坚周刊》、学生报纸《鹰》和学校广播台等媒体上,还免费分发印有“@yourlibrary”的各种小礼品[20]。服务集中营销的时间可选择在新服务推出时、新学年开学时、校庆馆庆及重大节日、重大社会和自然事件发生之后、图书馆培训课程和馆内举办重大学术活动之前,甚至可延伸到大学新生入学之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在学校给新生寄录取通知书之时就寄去图书馆相关的宣传材料[19]。

网络世界的图书馆服务营销,首先要做的就是邀请用户对现有图书馆网站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估,判断用户使用最多的应用服务是否在网站最容易找到的位置,相关URL是否好识记,远程访问是否方便,相关的使用说明是否足够并放在合适位置等,基于用户的体验对网站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善。其次是完善图书馆网络服务的网络标识系统,包括图书馆网站相关服务的网页、在线参考咨询系统和参考咨询机器人以及图书馆开发的相关服务系统的图标,包括图书馆嵌入到用户学习生活空间(如用户浏览器、计算机桌面、用户的学习空间和网络课堂等)的相关图标,还包括用户通过搜索引擎等工具搜索到图书馆为用户订购数字原文页面时显示的订购馆标识等,网络标识要和物理世界服务营销所采用的标识一致,且清晰醒目,以彰显图书馆服务的存在,强化用户对图书馆的熟悉度和信任度。接下来图书馆需要结合Y一代用户当前的信息环境,紧密跟踪,将自己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他们喜欢的Facebook之类的社交网络,SecondLife等虚拟世界,Delicious、豆瓣等书签分享和评论网站,Youtube等视频共享网站,twitter等微博网站,QQ、mSn等即时交流工具,Baidu知道等大众咨询类网站,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百科知识网站,高校的BBS站点以及移动设备的移动阅读环境等空间中提供服务或将相关资源集成融汇到本馆资源中服务或进行服务营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的一些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如在这些网站不只是一味介绍图书馆情况,而应该公布对用户和所在社区有帮助的信息,内容不要更新过多和过于频繁,花费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创建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尊重认真或不太认真回应的用户,对用户进行必要引导等[21]。

3.4采用Y一代用户喜闻乐见的视频、游戏等方式进行服务营销

参考其他行业的营销方式,图书馆服务营销的方式有很多种,如一般性图书馆电子屏和网站的通知、在用户人群集中的地方发放宣传资料、在校园海报栏粘贴海报、发放带有图书馆标识或资源使用知识的免费礼品、举办相关宣传会议或图书馆使用讲座、结合新推出的服务或已有资源服务进行满意度调查或其他用户调研、举办相关知识和利用比赛、播放图书馆宣传片等,但也应结合前文分析的Y一代用户信息行为特点,使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服务营销。如,针对他们喜欢可视化的学习方式和喜欢独自探索的方式,可通过录制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利用视频并放置在他们最可能用到的地方,效果会好过长篇累牍的培训。同样,利用他们比较喜欢视频、游戏等方式进行服务营销的效果也会比贴海报、发宣传资料和培训讲座要好一些。近年来,很多图书馆已经开始通过视频短片或者游戏的方式进行服务营销并达到了良好效果。图书馆人peterals和BenBizzle在pinterest网站上[22]整理剑桥大学图书馆等图书馆在Youtube上的数十部最优秀的营销短片,内容涉及“图书馆介绍”、“我为什么需要图书馆”、“图书馆中最有趣的事情”等。清华大学图书馆2011年推出的系列营销短剧“爱上图书馆”和游戏“爱上图书馆之排架也疯狂”[23]获得2012年iFLa图书馆国际营销一等奖。

3.5邀请用户参与图书馆服务和营销工作

相关研究表明[24]:“用户的忠诚是对产品便捷的忠诚,是对自己付出的忠诚,在网络中用户付出的越多忠诚度也就越高”,因此,若想更好地培养用户对于图书馆服务的忠诚,就需要邀请用户参与到图书馆馆藏建设[25]和信息服务[26]中,参与到图书馆具体的服务营销工作中。不管是邀请用户参与图书馆图书和数据库选购以及特色数据库资源的遴选整理、为图书馆数字化资源oCR识别的挑错、为图书馆资源进行评论和标注的馆藏建设工作,还是邀请用户参与制定图书馆服务制度、参与信息咨询服务等管理和服务性工作,用户在参与这些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更好了解图书馆工作,能起到良好的宣传营销效果。用户直接参与到图书馆的服务营销工作中则可以使营销馆员更加清晰认识用户的真实需求,了解何种方式的营销才能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用户参与设计的营销策略也能更好的为其他用户所接受。用户对图书馆服务营销工作的参与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实现:向用户广泛征集图书馆宣传创意并设计奖项进行鼓励,邀请用户模拟自己使用图书馆资源和服务过程以发现图书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采访重点用户并记录其使用体会和评价作为宣传的材料,邀请用户参与图书馆服务(包括服务营销工作)的意见反馈和满意度调查,有偿或无偿邀请用户参与到具体的营销活动中(设计和发放宣传资料、在最有可能引起用户注意的地方张贴海报、社交网络或BBS上发帖等)、聘请用户设计制作图书馆宣传的视频短片和游戏等等。当然,图书馆服务营销项目组的成员不但要包括图书馆已有的工作人员,还要包括高校的热心教工和用户。

4结语

“Y一代”是伴随着互联网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代。严格说来,国外将“Y一代”界定为“1982-1994年出生的一代”可能并不符合国内的情况,中国互联网大约起步于1986年[27],考虑到国内互联网较国外的发展晚一些的实际,国内“Y一代”界定的时间起点在1988年左右比较合适,但即便是这样,国内的“Y一代”学生用户也已经成为大学图书馆的主要用户。国内外的大学图书馆都需要密切关注“Y一代”这一主要用户群的变化,持续深入地调查和了解用户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适时调整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的内容与方式,并以这些用户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服务宣传,邀请他们参与图书馆服务和服务营销过程中,让他们了解图书馆和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及其优势,吸引他们更加频繁地使用图书馆资源,在用户现有信息环境中能够持续占据更大的空间,以避免大学图书馆在当前网络环境下继续被边缘化的危险。

参考文献:

[1]CathyDR,etal.perceptionsofLibraries,2010:ContextandCommunity[eB/oL].[2012-04-22]..

[25]李书宁.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1,(12):21-25.

[26]柯平,陈雅茜.面向Y一代的大学图书馆用户服务[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4):5-10

短视频营销实训总结篇4

论文古语云:我有利,客无利,则客不存;我利大,客利小,则客不久;客我利相当,则客可久存,我可久利。通过系列营销战略的推行,湖北卫视既满足了客户品牌传播的需求,得到了客户的普遍认可,又提升了频道的整体价值和影响力,实现了媒体与客户的“双赢”。

2007年是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实施扁平化管理、推行频道制改革的第一年。作为湖北电视媒体中的领军频道.正处于成长期的湖北卫视.在一年的媒介经营实践中,整合频道资源,深挖频道潜力,拓展经营思路,创新营销策略.全年广告经营创收同比增长66.7%.增幅在全国省级卫视中名列前茅,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之路。

一、以开发、拓展业务为重心,不断创新营销策略

全球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研究发现.支持企业生产率持续增长的真正推动力是竞争和创新.而不是信息技术。随着媒体经营市场化程度的加剧,旧有的媒体经营理念越来越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卫视频道经营创收的突破式发展,必须从旧有的经营框架的束缚中挣脱出来,按照创新、有效、发展的要求,实现传播效益的快速增长。围绕经营创收目标,我们通过不断创新营销策略。在稳定一批湖北卫视的忠实老客户的同时,把新客户的开发、拓展放在广告经营工作的首位。

针对频道收视状况.确立以直接客户为主的业务开发策略。2007年1月正式分频道经营之初.卫视频道的媒体状况尚处于谷底,而广告公司投放的广告主要以收视数据评估为基础,我们不占优势。采取直接客户为主的业务开发策略正是为了扬长避短,有利于与客户进行深入的沟通。实施这一策略,使我们取得了显着效果,特别是大客户结构明显变化,一些知名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开始与我们直接、紧密地合作。

规范广告价格,四次提价令频道价值得到充分彰显。白天的电视购物专题广告是大多数省级卫视广告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业务竞争的焦点。

白天专题广告的经营最关键就是要严格控制价格,防止市场体系混乱。品牌广告更是广告经营的重中之重。品牌广告占整体创收的份额多少.直接关系到媒体的广告经营能否可持续发展。我们认真分析了卫视频道过去的经营状况,只有重新规范、提高广告价格.才能突破广告经营的不利局面。

2007年初.卫视频道只有区区十几家客户投放广告.广告经营十分艰难。我们顶着压力,坚决停掉了哈药六厂等几个业内公认的低价客户,广告损失总额达2000万元。经过广泛深入地与客户沟通洽谈,我们成功地实现了首次提价。4月1日频道节目改版.我们再次对广告进行了提价。下半年随着卫视频道收视的稳步攀升。我们又及时进行了两次提价。累计下来.白天专题广告单价比2006年提高了40%以上.晚间品牌广告单价也平均比过去提升30%以上。一年内连续四次大幅提价.这在全国省级卫视中并不多见。事实证明,我们忍住阵痛连续的提价决策,不仅没有吓跑品牌客户.而且通过提价,减少了广告用时,提高了单位广告的含金量,保证了客户的广告播出效果.从而吸引了更多的优质品牌客户来投放。

通过提价.卫视频道晚间广告用时至今都未饱和.仅使用了约70%,为品牌广告长期的持续增长预留了较大的空间。

调整广告结构,营造良好的广告传播环境。良好的媒体环境不仅是大众媒体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媒体公信力和品牌形象的需要。而且是客户最大限度提高广告投放效益的需要.更是吸引、开发优质品牌客户的重要条件。2007年.我们始终坚持“绿色广告”理念,积极调整广告结构,净化屏幕形象。为广告经营的理性、健康、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们没有为了频道创收的短期利益而对客户来者不拒.任由低价广告和虚假违法广告泛滥。一是大幅度压缩了白天电视购物类专题广告用时,同时提高了品牌广告在全天的播出量。与2006年相比.频道专题广告用时减少了近一半.从而也带动了频道白天收视率的快速提升。经过不断调整.2007年品牌广告创收额度所占频道广告创收总量比例由过去不足40%提高到近60%。二是优化品牌广告结构.淘汰了一批业内公认的低价品牌客户.腾出了宝贵的广告时间.逐步开发引进了一大批优质的品牌客户.从而保证了频道在广告用时明显减少的前提下全年的广告创收却大幅度增长。

2007年上半年.因为我们不断调整广告结构,清理广告环境,固守一方净土.湖北卫视受到和国家工商总局“广告零违法率”的通报表扬。

加大省内业务开发力度.逐一突破品牌大客户。作为湖北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卫视频道是湖北最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电视媒体。如果本省大客户广告投放占不到一定比例.广告效果也值得怀疑,同时也很难吸引外省客户来投放。2007年,我们加大了省内业务的开发力度.相继突破了金龙泉、枝江大曲、丝宝集团、健民集团、中联制药等省内品牌大客户.从而树立起卫视频道的威信和形象。

筑巢引凤。正因为采取了种种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和举措,湖北卫视逐渐成长为打造大品牌的最佳传播媒体之一。随着新的品牌客户不断地引进,与过去仅十几家品牌客户播出相比,2007年卫视频道常年投放的品牌客户数量已达到40余家.增长了近两倍。立白集团、太极集团、羚锐制药、汇仁制药、丸美、白大夫等一大批优质客户中.大多数多年来一直未在湖北地区投放过电视广告。

二、以夯实企划工作为基础。大力丰富服务手段

经营创收要上台阶.必须走市场化、专业化道路.营销传播则是其中的重要工作之一。imC(整合营销传播)创始人唐·舒尔茨甚至认为:21世纪营销创新的重点只有两个.一个是传播.一个是渠道。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构建成功的营销策略取决于高效、合理的企划方略。2007年,我们着力加强了企划工作,不断创新并丰富服务手段。

湖北卫视在频道制运作伊始,我们就提出“媒体服务不止于广告”的理念.并引入专业人才创办了一份高质量、专业化的媒介资讯月刊《赢在湖北》。不仅及时向广大客户传递了卫视最新的节目介绍、收视分析、覆盖状况、广告价格政策等媒体动态信息,还对湖北的区位优势、市场资源、行业资讯等做了全面的权威解析,从而使我们的合作伙伴能时时掌握湖北卫视以及湖北的市场状况.为媒体与客户、客户与市场架起一座信息桥粱。

此外,我们还创建了湖北卫视媒体推介的p演示文件,内容涵盖了湖北市场及湖北卫视的介绍与分析等,定期进行充实和更新,并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要求人人过关.每个业务人员打开电脑就可以完整地对客户讲解、介绍。ppt演示改变了业务人员过去仅凭一张价格表洽谈业务的方式,更具直观性、生动性和互动性.为业务开展提供了重要且有力的新手段。

正确的策略规划离不开调查。提供媒体的收视数据只是媒体传统服务的一部分。专业的行业市场调研数据和市场决策意见,使客户的广告投放更精准有效一直是我们努力的重点。2007年,我们的市场调研工作开始起步。相信今后市场调研服务会进一步丰富我们业务开发的手段。

媒体要想吸引客户.在做好常规营销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强化自身推广,找准卖点,将最具价值的东西传达给客户,因此,会议营销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2007年下半年,利用频道即将推出三档综艺娱乐节目的契机.我们勇做湖北省级电视媒体第一个“吃螃蟹者”,率先走出湖北.在全国范围内先后举办了四次媒体推介会及客户联谊会,与客户进行直接而又有效的沟通,增进了客情关系.扩大了湖北卫视在业界及客户中的影响力。

三、以真诚服务为本。打造专业的营销团队

传媒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对电视媒体来说.明星主持是人才,一线优秀的编辑、记者是人才.栏目制片人、导演是集创作与管理于一身的人才,而广告经营更需大量的专业人才。为此,人才战略被摆在经营战略同等重要的位置。

优秀的人才从何而来?一方面靠引进人才,另一方面靠培养人才、留住人才。2007年,我们先后引进了一批懂节目、懂受众、懂市场、懂策划的广告营销人员,吸收了一批学广告、学营销、学公关的高校毕业生充实到队伍中来:通过不问断招聘、试用,淘汰了一批不适应事业发展的人员;通过定期业务学习、培训,广告部员工的整体业务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基本上完成了向策划型、市场型的转变,初步实现了媒介资讯专业化、对外推广谈判标准化。转贴于

以“绩效优先”、“多劳多得”为导向,我们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套严格的业务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全部门上下目标明确,竞争有序,增强了创收的动力和活力.以实现广告经营创收的持续发展卫视频道厂告部日益成为一个年轻的、专业的、能征善战的营销团队。

切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想客户所想.在客户服务工作中大力倡导“增强主动性、提高针对性、追求有效性”的理念。正因为脚踏实地的真诚、优质、专业的服务.客户纷纷赞誉我们真正是“用心在服务”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频道整合传播

在电视媒体份额竞争时代。媒体的经营方略不仅仅是简单地卖时间、卖广告时段,而是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地以市场、客户的需求为导向。整合内部各项资源,加快反应速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实现对广告经营的推动.从而带来经营观念、经营效益的双重突破。

传统的媒体经营理念,广告经营是滞后于节目制作的.往往是节目部门把节目制作完毕后,广告部门方登台亮相,进行广告的销售。由于各自为政,媒体的产品有时并不适合企业品牌的传播,从而导致媒体经营效益上不去。2007年,我们与频道节目部门有效互动,积极参与到节目的策划、编排中,对开发出符合市场需要的节目和广告产品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大大降低了经营风险.实现了传播效果的增值。

综艺娱乐节目《恋爱大篷车》与拉芳集团的合作就是一个范例。该节目还在形成构思、策划阶段时.我们就去咨询广告商.考察这个节目是否具有市场前景,与客户产品是否有结合点,最终促成了客户与栏目的战略合作,在该节目前期拍摄、制作期间。拉芳集团一直派专人参与其中。

短视频营销实训总结篇5

截至2015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79亿辆,在广西则仅首府南宁市的汽车保有量便达到了175.6万辆,预估到2020年,广西汽车销售收入将突破5000亿元。汽车销售业的飞速发展,对汽车营销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大幅上升,一般汽车销量每增加100万辆,汽车营销人员总数需要增加16万人左右,考虑到广西目前汽车营销人才的培养已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预估未来五年内广西汽车营销人才更是处于紧缺状态,培养规模需要扩大,培养质量也要提高,这对中职汽车营销专业教育提出了较以往更为艰巨的要求。如何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型教学体系,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广西中职汽车营销专业教学所需要思考和重视的主要问题之一。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广西交通技师学院已建成了具备汽车维修、新车销售、维修接待、保险销售等多功能的校内实景4S店实训中心,成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培训基地,学生在店内进行真实的轮岗工作和学习。从校中店近年来的实际教学效果和已毕业学生、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较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校中店教学在校企对接、学生能力提升等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对提高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服务能力以及教师的实训教学水平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1]。

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校中店教学体系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2],特别是当教师将传统的授课方式应用于校中店教学中时,出现了一些无法局部修正的问题,典型如由于学生在校中店担任员工和学习者双重角色,而校中店全天开放营业,虽然业务不像社会上的4S店那样全天紧凑而繁忙,但也会经常有顾客随机上门寻求服务,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两大现象:其一,学生固定的听课时间经常被工作打断,无法集中精神学习,而教师也因为授课思路经常被打断,严重影响了授课质量。其二,在没有上课任务时,工作的间隙时间未能被学生充分利用,在此期?g,造成无事可做,浪费时间的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参考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在现有的校中店教学体系中引入了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从而高效利用服务间隙的碎片化时间进行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微课翻转课堂的定义及其在校中店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1微课翻转课堂的定义、特点与问题

微课(micro-lecture)是作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主要教学工具的角色出现的,其定义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Course)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oneminuteLecture,简称omL)[3-5],微课不是一节课的教学,是教师通过提炼知识点,制作成播放长度只有几分钟的一段教学视频,教师通过网络将微课视频发放给学生进行课前的知识传递,在课内则从传统的教师授课改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讨论疑难点和完成相关作业等活动,加上课后对知识的巩固和评价,从而构成了所谓完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此可见,微课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工具。不同的专家对微课的定义稍有不同,但一般微课可被认为是“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若干问题的小课程”,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

2.1.1短而精

一节微课的时间一般控制在5-10分钟,包含较为聚集的知识点,在制作者的精心设计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的组织形式非常明确,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知识清晰、明了的呈现给学习者,学习者每次获取的知识量较少,便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也降低了认知负荷。

2.1.2数据化

微课以小视频为载体,不但生动形象,利于学习,而且时间短、内容少、数据量较小,易于在网络中传播与分享,特别是随着当前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学习者可在移动终端上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在线或下载后学习微课内容,并分享学习的心得体会及疑惑。

2.1.3自学性

微课作为视频,学生可根据理解能力的不同,重复和快进慢放学习,适合于学生自学。

2.2微课翻转课堂在校中店教学模式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微课翻转课堂在2010年后由胡铁生等引入国内后,引起了国内教育界的震动,也在不少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应用,但总体影响并未如同国外那么大[6-7],国内真正实行微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学校屈指可数,中职院校更是凤毛麟角了。对于传统的中小学,可能由于微课教学和传统的应试考试模式无法融合。对中职院校则可能出于两个限制条件:(1)微课教学的实施要有网络化教学环境硬件做支撑,同时需要由教师制作教学微课,而这对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是个挑战。(2)微课教学需要学习者在课前进行预习,而中职院校学生普遍学习自觉性差,很少能做到课前预习,根本保障不了翻转课堂的第一环节――课前的知识传递,而以其为基础的后两个环节:知识内化、知识巩固则更是无法实现。

第一个问题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各类中职院校正在积极快速的解决,关键在于如何保障学习者的课前自学效果,而这个问题恰好在校中店的特殊教学环境中可以得到解决。学生每天都在店中,碎片化时间较多,因为微课具备短小和随时随地学习的特点,教师可提前向学生发放微课并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和时间要求,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自学微课内容,并将发现的疑难问题上传至教师平台,教师对所有问题进行整合分类,并依据问题类将学生分组,然后逐个引导每个小组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进行问题讨论并解决。此时,只有一个小组在讨论研究自己的疑难问题,而其它组的成员仍在工作状态。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后,当学习者作为学生角色时,能够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随时改换成员工时也不会影响工作,从而达到学习和工作的完美结合。

2.3微课教学在校中店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

通过将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校中店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下面以讲授《新车销售贷款报价》为例,阐述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应用实践流程。

2.3.1教师制作微课和相关资源包环节工作

1)列出该微课中拟讲解的知识点:

(1)按揭购车、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购置税等名词含义;

(2)提车费用的构成;

(3)购置税、月供的算法。

2)制作考核题目

一位顾客想贷款2年,购买一台售价199800元的新车,请计算出提车费用及月供。

2.3.2课前知识传递环节工作

1)在授课前1~2天,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及考核题目发至班级qq群中,要求学生利用在店中碎片时间自行下载学习,并可在公共平台上进行讨论,最后在规定时间内发送考核题目的答案至教师平台,学生可以把不理解的地方罗列出来并上传给教师。微课的制作应达到以下目的:

(1)导入设计尽量趣味化、生活化和应用化,为知识点学习做好铺垫。

(2)集中阐述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传统教学中部分学生会因为理解力的偏差跟不上正常教学步伐,导致迷失在某个知识点中,而教师又无法一一辅导,采用微课后学生可重复学习,达到分层学习,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2)教师在上课前针对学生上传的问题进行整合分类,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将学生分类。比如不清楚购置税计算的分为一组,不清楚提车费用构成的分为一组,不清楚月供算法的分为一组等。

2.3.3课中知识内化环节工作

在正式授课中,针对每一个问题小组,教师首先让该组每一位学生进行预习内容的自我汇报,然后师生用一段集中的时间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阶梯式进行疑难点分析并最终解决问题,最后进行一些集中练习。

2.3.4课后知识巩固环节工作

在授课结束后,把作业讲评录制成微课形式,让学生在课后按需选择观看学习,从而节省了教学时间,促进了分层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师对课前、课中、课后内容及时间安排上要事先做好规划,如预习和课中讨论最好能间隔一定天数,这样学生可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不限时间独立上传到班级QQ群中,由教师对一个班学生上传的问题进行归类,并分批、分组的在课中进行讨论和解决。

通过短期实践,逐步建立了一些中职汽车营销微课资源,也初步探索了微课在汽车营销教学中的一些技巧和办法,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

3校中店微课教学的评价机制和推广建议

3.1教学评价机制

校中店微课教学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具有特殊的教学环境和特别的授课方式等特点,因此对校中店微课教学效果的评价,除了学生在课中的汇报、总结及?n中课后的练习或测试成绩等传统教学评价指标可作为评价依据外,在店中对微课教学的学习表现以及服务工作表现也应作为评价指标,所以可结合上述几方面,在网络设施和软件应用保障的基础上,设计一套系统的评价指标机制,主要包括:

(1)在线学习时间:采用软件统计学生对微课的在线学习时间。

(2)在线讨论次数:采用软件统计学生对某个微课课程的在线讨论次数。

(3)课程中练习测试评分:学生在课中、课后对相关知识点的练习以及测试的得分。

(4)课后知识延伸回答程度评分:教师对学生在课后对相关知识点的延伸回答的评分。

(5)工作中顾客反馈:店内顾客对学生服务的评价和反馈。

在今后的校中店微课教学中,将逐步对各指标设定一定的权重,并视教学情况不断调整指标以及权重,利用上述指标体系来评估学生学习效果,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评价机制。

3.2对微课教学在中职教育教学中推广的建议

根据在有限的授课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对微课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下一步应用推广提出了下列建议:

3.2.1善于利用可共享资源

微课虽然时间短,但质量要求很高,特别是每一节课都要求通过视频形式精准的体现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视频制作耗时耗力,因此如果全部要求采用原创视频,会给授课教师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和难度。因此,在如今的网络化时代,善于利用整合和利用可共享资源,可以减少在视频制作上花费的时间,让教师让有限的精力放在更为重要的课程设计和运用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2注重建设阶梯型团队

目前微课的运用者以信息技术掌握较好的年轻教师居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则较少,其原因在于不少老教师对微课制作所需要的电脑技巧有畏惧感,但年轻教师虽然计算机技术较好,但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仍欠缺,制作的微课虽然技术水平高但往往欠缺对教学内容和授课技巧的把握,老教师则正好相反。因此,通过成立阶梯型团队,走“专业教师+技术教师”的路线,专业教师利用其教学能力提供制作思路,技术教师则根据相关思路制作高水平的微课,则既可以综合运用两类教师的优势,又可以促进二者之间互帮互教和互补,促进整个团队水平不断提高。

3.2.3选择适合的教学环境

微课如何在中职教育中应用,仍然需要较多的研究和探索,特别是适合如何的教学环境仍待商榷,从目前在校中店教学的应用来看,可以在实训类课程中分步实施,但在纯理论课中是否适合,仍然需要更多的试验。

4结论

(1)微课具有短而精、数据化和自学性三大特征,要求具有网络化教学环境作依托,强调学习者需事先预习,符合校中店碎片化时间较多,学生易于自学和分段讨论及总结的特点。

(2)采用实训课实例阐述了校中店微课教学的应用实践流程和内容,一般由教师制作微课环节、课前知识传递环节、课中知识内化环节、课后知识巩固环节等过程组成。

短视频营销实训总结篇6

1.在思想上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廉洁做事、规矩做人、实事求是、忠于职守并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同时加强对农合机构的规章制度的学习,做到合规操作,坚决不碰“合规高压线”。树立自己的责任心、事业心,做好每一个细节,力求精益求精。树立“合规操作,尽职调查,把控准入风险”的理念,热情、大方、积极的为客户做好每一笔业务,践行我们的职业操守,维护广大客户的权益。

2.在学习方面,我积极努力接受新的知识通过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只有不断通过学习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胜任当前工作,2020年我参加了**举办的《2020年法律合规知识培训视频会议》、区联社举办的《移动信贷系统操作培训视频会议》、等其他各项业务培训会议。通过系统性的学习我对的合规意识进一步加强,风险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字面上,要学以致用并联系实际,用在工作中,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做到融会贯通。

3.在工作方面,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我热爱我的本职工作,能够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能积极主动,认真遵守农合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这一年工作上取得一定的成绩,在新的一年必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发扬党员的标杆作用,继续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

回顾这短短的一年时间,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还很多,今后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工作效率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努力加强这方面的锻炼,通过研究新方法,请教同事,学习先进力争工作效率有大的提高

二、不能持之以恒的绷紧工作的弦,有时会在八小时之外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没有做到尽最大能力营销我行各项产品业务。今后应时常提醒自己不能放弃任何一个营销我行业务的机会,争取做到营销无时不在。

短视频营销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纪录片节;纪录片产业;格局;影响

近些年,随着纪录片交易市场的设立和纪录片节运营模式的成熟,国际纪录片节已成为构建纪录片产业的一种助力,在传递和交流文化价值的同时,其商业潜能越来越凸显。从历史长度、行业影响力、专业特色等方面来看,世界上知名的纪录片节有:波兰克拉科夫纪录片节、德国莱比锡国际纪录片和动画电影节、法国阳光纪录片大会、加拿大DoCtaLK电影节、加拿大HotDoCS国际纪录片节、澳大利亚aiDC国际纪录片大会、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常常被并称为世界七大纪录片节。除此之外,像威尼斯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佛罗伦萨国际纪录片节、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等在业界也占据一席之地。而在中国,首先必须提到的就是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以下简称“广州纪录片节”),它是目前中国历史最久、唯一具备纪录片投融资、交易功能的部级专业平台。经过13年的发展,已探索出一套较为完整而具特色的模式,打造了一个集评奖、展映、培训、论坛、交易于一体的纪录片产业服务平台,并成为国际纪录片产业链条中重要的一环。每年逾百家中外最具影响力的纪录片播出媒体、制作和发行机构,逾千名中外纪录片国际买家、制作人、导演等汇聚广州纪录片节,进行纪录片交流和交易。

广州纪录片节始于2003年,第一届叫“广州国际电视纪录片学术研讨会”,开设了主题评奖、影片观摩和学术讲座环节,13个国家的147部纪录片参评,让中国的主流纪录片再一次进入了国际电视市场的视野,为中国纪录片产业化、市场化奠定了基础。2004年,更名为“广州纪录片大会”,并首次在现场进行中外纪录片交易,成功创建当时国内唯一的国际纪录片交易平台。2011年,该活动正式升格为“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建立起了一个成熟的中外纪录片交流平台,与国际纪录片电视机构制作人、发行商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在推动中国纪录片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同时,已逐渐打造成了一个世界知名的国际纪录片交易平台。2015年,广州纪录片节已经呈现出强大的国际传播效应和市场聚集效应,来自88个国家和地区的3612部作品参评参展,各类项目意向签约额达到了3.84亿。纵观广州纪录片节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交易平台渐趋成熟,从最初的现场纪录片成片销售开始,到纪录片方案预售、制作人培训、市场专业论坛等,从现场交易到网上版权交易,交易方式从单一化到多元化,广州纪录片节在向着推动中国纪录片产业与国际纪录片产业全面接轨的目标不断迈进。

一、权威产业政策,营造健康的产业环境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每年在广州纪录片节上的产业政策和举措,都会引起国内外纪录片业界的高度关注。2011年,总局在广州纪录片节开幕式上颁发了“国家广电总局2010年度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获奖奖项,包括优秀国产纪录片短片、中篇和长篇,优秀国产纪录片播出机构、制作机构和栏目、优秀国产纪录片导演和编剧,奖金总额高达500万元,这是自2010年出台《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后,总局首次拿出500万元重奖优秀国产纪录片和优秀制作人才、制作播出机构,这是扶持和推动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2015年,总局在广州纪录片节启动仪式的权威上提出了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四个中国”概念,即:中国梦、中国人、中国文化和中国变化。希望中外纪录片人,都来关注中国变化、聚焦中国发展。并在培育精品、壮大产业、培养人才、扩大交流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鼓励卫视频道在“920”节目带播出优秀纪录片,进一步提升纪录片的公众认知度和美誉度;积极培育纪录片市场主体,支持建立纪录片发展基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吸引民营和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纪录片生产经营,不断开发市场潜力、激发市场活力;通过“百人百部中国梦短纪录片”计划,扶持纪录片从业人员和爱好者创作反映中国人奋斗故事、展现中国人精神风貌的短纪录片,培养和发现人才;鼓励中外合拍“中国题材、国际表达”的优秀纪录片。

相比国家直接投入资本到纪录片领域,由国家建立规则,引导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纪录片市场显得更加有意义。健康的体制和机制才能营造健康的产业环境。广州纪录片节已成为被国内外业界认可的国家纪录片产业政策的权威平台,的政策和举措,不仅让国内纪录片人有了更大的创作动力和热情,而且让国外的纪录片业界看到了中国纪录片良好的发展态势,从而对纪录片市场未来更为广阔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二、以方案预售为核心,建立纪录片投融资渠道

方案预售是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市场活动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构建纪录片产业最重要的战略工具。2004年,市场预售的创始人――加拿大福恩斯制作公司总裁方佰德(patFerns)第一次将这一新鲜的销售模式引入中国,在广州纪录片节上创办了“最具国际销售潜力纪录片方案”预售培训和交易模式,其目的是让更多有想法的纪录片人得到资金及播出平台的支持。这是一个纪录片非成片展示的平台,纪录片导演可以带着他的构思、用拍摄积累的素材剪辑成的片花向国内外播出机构的采购编辑进行推介,这是中国纪录片直接面对国际市场检验的开始。中国纪录片导演和制作人从中学习到如何为纪录片产品进行融资,如何用国际化的视角来讲好故事吸引买家投资。在学习、适应预售的过程中,中国纪录片人充分认识到国际市场对中国题材的期望,同时了解了国际市场对产品的标准要求,扩大了市场视野,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

广州纪录片节每年都会向全球征集纪录片预售方案,提案征集不受题材、形式、地域和制作阶段的限制。最终将选出30个具有国际销售潜力的方案,在广州纪录片节市场活动环节中进行国际预售。并且邀请有国际联合制作经验的导师对最具国际销售潜力的纪录片制作方案的导演进行培训,内容包括预售的开场白、亮点、逻辑主线、内容简介、核心、特别策划以及结束语。教授预售者如何寻求并加强个人交流技巧以增加预售的个人风格,如何将故事讲述得明晰、简洁、有见地以增强吸引听众的能力等等。来自全球播出机构的采购编辑根据预售项目内容陈述及片花,来决策是否对该预售方案进行投资合作。同时,还会邀请国际顾问和买家评选出当年“最具潜力销售方案”。

广州纪录片节13年来培育和扶持了一批在国内外崭露头角的中国纪录片导演,超过90个纪录片预售提案通过广州纪录片节赢得国际联合制作融资或引荐机会,“中国题材”开始借此平台成批走向国际市场。比如2009年《千锤百炼》在广州纪录片节上获得第一笔投资资金,影片启动正式拍摄,最终获得了2011年台湾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2012年荣获最佳预售方案的《不完美的精彩》后来作为唯一的亚洲方案入围北美最大纪录片市场HotDocs(加拿大国际纪录片节)最佳预售方案环节;2013年《中国梵高》提案拿到丹麦电视合制作和加拿大电视台预售,并入选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另外还有《造云的山》《活着》《归途列车》《烈日灼人》《我的诗篇》等方案在广州节上成功获得投融资并启动拍摄。

三、融合国内外传播渠道,凸显市场交易和资源配置功能

传播渠道的融合是构成纪录片产业链条中价值链和供需链的关键。广州纪录片节不断拓展合作领域,首先将国内的视频播出渠道引入交易平台,如SmG纪实频道(现在是DocuChina真实传媒)、北京高清纪实频道、湖南金鹰纪实频道已是广州纪录片节的常客,后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纪录片频道、国际频道纷纷加入到广州纪录片节的交流和交易的平台中。其中,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还成为广州纪录片节的独家战略合作伙伴,每年都会在纪录片节上举办专门的论坛、新闻会及首映仪式等。

一个电影节在世界上的认可度是否高,可以从参节的国际电视台的数量看出。历年来,日本的nHK电视台和富士电视台,韩国的KBS电视台,澳大利亚的SBS电视台,加拿大的CBC/SRC电视台,美国的pBS电视台、探索频道、a&e电视台,法国的aRte电视台,德国的nDR电视台以及意大利的Rai电视台都是广州纪录片节的常客。因为在这里,他们不但可以了解到中国的纪录片行业的最新动态,而且还可以找到与他们的需求相匹配的片源,最重要的是还能在广州纪录片节的这个平台上收获到优质的资源,拓展合作渠道和空间。同样,中国的播出机构、发行机构、独立纪录片导演和制片人也能通过广州纪录片节找到与国际市场衔接的机会和资源。广州纪录片节通过整合传播渠道,将市场交易和资源配置的优势很好地加以发挥。

以前,国内很多纪录片以及纪实类栏目,也许播出过一次,就被封存和遗忘,而且播出的版权费相当低,以致纪录片成为当时一个耗时间、磨精力、花销大的高投入低回报的产业。国际纪录片节通过征集、评选、展映,将优秀的纪录片呈现在播出机构以及大众面前,纪录片的价值慢慢显现出来,不仅被国内电视播出机构争相播放,而且让纪录片走出国门,并提升了版权身价。获得2012年广州纪录片节评审团大奖的《舌尖上的中国》便是最好的实例,它让中国纪录片进入到了公众时代,让政府和资本市场看到了纪录片的能量和潜在的市场力。

2014年,广州纪录片节与世界科学与纪实制作人大会(该大会是全球电视纪录片业内最具影响力、专业水准和权威性的行业盛会)就新晋制作人计划、论坛内容、互动参会等进行了深度合作。目前,广州纪录片节已与加拿大国际纪录片节、法国阳光纪录片大会、德国莱比锡国际纪录片与动画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英国谢菲尔德国际纪录片节等18个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展,以及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工作委员会、意大利和德国纪录片协会、波兰电影家协会、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等8家行业机构,在推广、宣传、征片等方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016年,欧洲纪录片网及意大利电影委员会网络平台均持续对广州纪录片节活动进行推广:“优秀作品都应参与该项活动”,并称赞节展组织模式日渐成熟。可见,广州纪录片节已建立了良好的国际传播渠道,为中外纪录片产业的对接和融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培养国际化创作人才,为纪录片产业持续注力

多年来,纪录片产业在影视产业中的地位尴尬,行业人才缺乏、新生力量稀少、人才老化逐渐成为制约纪录片发展的瓶颈。对于纪录片行业来说,非常需要社会责任感、具有广阔视野、文化程度高、会思考、有想法的人才。只有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的对接,才有可能实现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广州纪录片节不断吸引和整合优质资源,为培养中国纪录片人才提供更多的培训和交流平台,开阔其视野和拓展创作思路。2006年,Discovery探索频道亚洲电视网联合广州纪录片节举办“新锐导演计划”,旨在为中国导演提供机会,跟随Discovery探索频道的获奖制片人接受实习培训和专业发展,从而让他们得以在国际舞台上展露才华并赢得认可。通过连续三年的选拔活动,有18名中国新锐导演在Discovery探索频道的资助下,实现了将剧本变为现实的梦想。

2013年,广州纪录片节首次创新开启国际联合培训模式,定向培养国际型专业人才,联合欧洲纪录片联盟共同策划了“DoCRoaDS纪录之路”国际高端联合培训,旨在解决中国纪录片面临的实际问题――如何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培训历时14天,由欧洲7位大师担任导师亲自带领学员拍片和剪辑,培训结束后举行了作品分享会,并对纪录片进行点评。2013年“DoCRoaDS纪录之路”项目作品《最后的夜班车》获得了2014年巴黎中国银幕电影节“最佳纪录短片奖”。联合培训促进了纪录片的跨国联合制作,深化了广州纪录片节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主题,也为今后的纪录片专才培训提供了经验和思路。

五、孵化观影文化,促进纪录片产业良性循环

近几年,纪录片对于中国受众来说不再是曲高和寡,收视群体在不断扩大。虽然在互联网上收看纪录片越来越普遍,但是到纪录片展映的现场观看纪录片,得到的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广州纪录片节每个周末都会在广州图书馆展映中外优秀纪录片,有时还会将纪录片导演邀请到现场与观众见面互动,让观众看片后直接了解到创作背景和历程。这是互联网所不能复制的。作为向世界播撒纪录片种子的平台,纪录片节是很好地弘扬优秀影片的方式。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对2015年中国纪录片业态的发展状况深度观察,认为中国纪录片正在向“公众时代”的纵深迈进。广州纪录片节这些年在孵化观影文化、推动纪录片走进院线做着积极的努力和探索。并努力向国外其他纪录片节借鉴优秀经验。比如加拿大国际纪录片节,每年会向20多万多伦多人展映200多部优秀纪录片,所展映的不少电影都加入到了加拿大最好的电影之列,特别是不少纪录片在纪录片节上首映后,得到了其他纪录片节和电视台的垂青又转战到其他地方继续产生影响。这让广州纪录片节越发意识到纪录片展映对纪录片产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非常关键的。

2012年,广州纪录片节打造了“金红棉纪录片影像馆”展映品牌,并将展映拓展到了全国的高校、艺文空间、社区。2015年节展期间前后,共有来自德国、法国、美国、新西兰、波兰、意大利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80部优秀纪录片参与北京、上海、西安、武汉、南京等9大城市的展播,影片类别涵盖人文历史、社会纪实、自然环保、文化艺术、科学探索等类型,共计展播了328场,观影人数约18万人次。其蕴含的市场潜能在院线放映中得到了较好的展现,从以往免费院线展映却寥寥几人发展到如今实现票房收益。通过培育纪录片院线市场,不但可以了解国内外纪录片市场运营机制,而且还可培养大众的收看习惯,引导其对纪录片的审美和消费,从而营造良性循环的纪录片产业发展环境。同时,也可提升中国纪录片从业者在市场的竞争力。

短视频营销实训总结篇8

这是电视连续剧《北京青年》中李晨饰演的何东的经历。同样的人生理想,李晨在戏外也追了一回,那就是对陆风汽车“活出本色”品牌主张的动情演绎。

情感剧一见倾心

陆风汽车营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欣欣向《广告主》杂志介绍,作为承载陆风向主流城市SUV品牌转型战略的主推车型,陆风X5代表着陆风XUV由硬派越野SUV向兼顾城市休闲SUV的华丽蜕变,所以,陆风汽车更希望通过情感沟通建立起产品和品牌与年轻消费群体的深层联系。今年的父亲节,给了陆风汽车一个极好的机会来借李晨——这位追逐梦想的代言人,从另一个角度阐释“活出本色”的内涵。

摄影师王浩然正处在事业瓶颈期,经营着老照相馆的父亲却突然让浩然回家,只为给邻居家的母女拍一张合照。性格要强的父子俩矛盾一触即发,但浩然却意外从邻家女孩口中得知父亲的眼睛有问题……经过一番了解和沟通,父子之间的隔阂消除。

6月初,该片在北京举行了媒体观影会,并在父亲节前后在全国的门户、综合类视频及影视网站上线。片中李晨饰演的儿子的一句“我希望我是你最好的作品”,是大多数网友看完这部微电影之后感到最为触动内心的台词。

陆风汽车营销有限公司广告公关部经理王金华告诉《广告主》杂志:“成功的微电影营销会是传统营销方式的有力补充。”与多数汽车厂家制作的以产品植入,性能展示为主的微电影不同,《致父亲》这部微电影走的是温情路线,故事情节以父子亲情为主线展开,深挖与消费者情感关联的品牌价值内涵,片中陆风X5作为李晨饰演的男主角的座驾,除了在王浩然回家的途中有一定的镜头展示,再无明显的品牌信息,这也是这部20多分钟的短片没有引起网友反感的重要原因。

“好的微电影一定要从立意方面下狠功夫,努力深挖品牌价值中最能引起受众心灵共鸣的点。”王金华说,“微电影的标准第一是故事性,第二是能够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好的微电影,可以让用户看完后愿意转发和评论、分享,甚至愿意寻找故事中出现的人和品牌。企业自说自话是行不通的。”根据讯实科技的监测结果,截止到7月上旬,《致父亲》在各大主流视频网站的播放量已经达到1600多万次,跃居微电影类别第二位,可见陆风汽车这部作品的吸引力。

内容推广三七开

随着业界对微电影这种兼具艺术与营销价值的“快”时代产物的认同度越来越高,主流媒体对其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5月18日,中国网络电视台打造的国内第一个专业微电影互联网视频平台——中央电视台微电影频道正式上线开播;CCtV-6除了在2013年春节期间推出《爱优微》栏目来展示优秀的微电影作品,还不时在《爱电影》栏目播出一些原创的微电影作品。《致父亲》就凭借正向的价值观导向和精良的制作在6月中旬登陆了电影频道。

短视频营销实训总结篇9

一、差旅费报销基本流程

随着电网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差旅费报销业务已实现线上处理,业务部门员工通过在员工报销系统中填写报销信息,包括出差事由、天数、地点、收款人等要素,系统根据有关补助标准自动计算伙食费和公杂费补助金额并生成待报销单据。同时,还需要上传报销发票影像,并与报销单据完成挂接后生成正式报销单据,单据经主管领导线上审批后在eRp系统中生成预制凭证,经财务人员审核后生成记账凭证。业务人员通过查询单据流转信息了解审批状态,确认审批通过后到财务部门办理报销收款。

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网企业是资产资金密集型企业,计量装置涉及千家万户,供电线路跨越河流山川,资产分布广泛分散,供电营业所一般在各乡镇均有设立。为不断增供扩销,提高优质服务质量,并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上级单位和本级企业每年均会安排各类营销检查、施工监理、线路巡视及业务培训等工作。这种生产经营特点,特别决定了电网企业差旅费报销具有发生频次高、报销人员广、单次报销金额低,但年度费用发生总额高的特点。以线路巡视工作为例,安全管理部门按月制定巡线计划,巡视工人每月均会按计划开展线路巡视,做好鸟害防范、设备缺陷记录等工作。而供电线路短则几十公里,长则上百公里,完成一次巡视工作需要几天甚至一周才能完成,导致此类差旅费发生十分频繁。特别是检修公司,年发生差旅费报销单据上千笔,总金额一般占可控费用的比例会超过20%。对财务部门而言,差旅费报销占用了日常成本管理较多工作量,审核难度大,工作效率不高。在预算及成本管理方面,电网企业一般按照差旅费定额核定业务预算,根据单位定编人数,区分管理人员和一般人员比例,按照每人每年费用定额标准,计算确定差旅费年度预算。受物价水平和实际出差频次变动影响,科学合理的年度定额标准很难制定,如制定过高则不利于费用控制,存在费用套取空间,不利于风险防范;如制定过低又不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业务需求,挤占其他可控费用空间。在员工报销系统上线应用以前,差旅费出差频次、各类人员人均实际年发生金额难以计算,制定费用定额标准只能依靠大致估算,缺乏历史数据支持。

三、差旅费数据分析基础

差旅费报销业务实现信息化处理后,为深入开展数据分析提供了可能,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员工报销系统基础数据。对于出差事由、地点及报销人等报销业务具体信息字段,可通过员工报销系统单据查询整理;二是差旅费账务数据。因报销会计凭证在eRp系统财务模块生成,可通过查询差旅费明细账和记账凭证获取报销账务处理信息;三是员工岗位信息基础数据。eRp系统上线后,人资模块实现对各单位全覆盖,人员岗位分类中的大类、中类和小类基本信息可通过人资模块获得;四是原始凭证影像信息。在办理报销业务时,业务人员扫描了有关发票影像并按报销单据号进行挂接,可通过对会计凭证的穿透查询进一步查看报销发票影像信息。

四、差旅费数据分析内容

综合员工报销系统基本业务信息及eRp系统人资模块和财务模块有关信息,可对电网企业差旅费报销开展多维度分析。一是费用构成分析。差旅费报销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住宿费、交通费、公杂费及伙食补助四类。实际工作中,电网企业对不同级别人员住宿费报销标准有明确规定,对伙食费及公杂费补助按照供电区域内、省会城市及省外城市制定不同补助标准。简而言之,按照差旅费管理标准,四类报销项目之间以及单项报销项目与报销总额之间存在一定比例关系,如比例关系异常,则差旅业务报销的合规性及管理的规范性应予以重点关注。特别是对于没有住宿费及交通费报销发票,仅通过填写单据报销公杂费及伙食补助的业务,存在报销管控不严,滥发补助的可能性;二是组织机构分析。在eRp系统财务模块,电网企业一般按照本部管理部门、二级管理单位及不同班组划分成本中心,系统对差旅费报销记账凭证数据自动按成本中心归集。通过分析成本中心报销数据,并比对历史报销发生数据情况,可确定差旅费管理的重点机构、部门及班组。确定费用发生重点成本中心后,可进一步通过追踪员工报销系统报销单据,分析报销数据发生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三是岗位构成分析。按照电网企业员工岗位分类标准,员工岗位划分为经营类、管理类、技术类、技能类及服务类五类,并在eRp系统人资模块集成。通过导出员工报销系统报销单据,应用excel有关函数以报销人为关键字段,与人资模块员工岗位分类信息进行匹配,可统计分析出电网企业每类员工差旅费发生实际情况,为进一步细化完善差旅费定额提供了数据基础;四是时间进度分析。电网企业生产作业和气候季节因素密切相关,并有较强的计划性。对东北地区,检修业务一般以春检、秋检的方式安排,而培训业务一般在冬季开展,招标业务按照年初规定批次进行。差旅费报销费用的发生,应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相吻合,如在年底出现费用集中报销,则存在突击花钱的可能性,应重点给予关注和审核;五是业务综合分析。对于通过费用构成、组织机构、岗位分类及时间进度分析,初步确定存在报销风险的业务,可通过系统远程追踪查看报销原始发票影像,进一步分析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必要时针对这些业务开展现场检查和审计。

五、有关启示与建议

一是提升完善系统功能。从目前财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实际情况看,现有信息系统功能还不能有效支撑差旅费数据分析需求,实际分析工作更多依赖人工导出基础数据后,应用excel有关函数及数据透视表功能实现,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未来应通过系统开发,集成人资模块岗位设置、人员分类等信息,包括集成财务稽核模块在内的有关数据,通过系统功能完善开发,自动开展差旅费分析。

短视频营销实训总结篇10

【关键词】数字电视营销对策

一、制约中国付费电视发展原因浅析

数字电视在经历了激情澎湃的开创时期之后,在众多投入者看到高额的投资和微薄的盈利之后,在各自的节目阵营中开始出现边缘化的倾向之后,投资者和经营商对数字电视业务也逐渐从斗志昂扬转向冷静,纷纷开始考虑传统经营模式的缺陷,仔细分析数字电视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集中分析内容和分销方式这两个方面。

1、缺乏吸引力

数字电视产业链接中,技术固然成为实现一切的基石,但是用户真正购买的并非技术,而是内容:影视节目内容,各种信源内容和与之相应的服务内容,这是整个产业链中的核心产品,更是核心竞争力。

目前在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的城市平均传输免费频道30~60个左右,涵盖所有卫视中最为精华的频道,这些频道在节目投入、节目质量、观众细分方面都远远走在付费频道的前面。数字付费电视要想超过开路频道,只能在直播、首播和独家播出上下功夫。

电影和体育是大众化频道最大的卖点。专业的电影频道和体育频道在国内各级免费电视台都有开播,这些节目的开播能够带来丰厚的广告收入,在以广告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公众频道是不会轻易把这块肥肉分给数字付费电视独享的。因而这些影视和体育节目难以在数字电视频道首播,也很难以此向观众收费。

数字电视要致力于获取各类电视节目的直播权、独播权和首播权,最大限度的吸引观众的眼球。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字电视成为观众眼里的香饽饽,争相购买。

2、盈利模式的单一化

在电视行业,分销才刚刚起步。卫星电视频道、节目制作公司的内容等必须通过有线电视网或者广播电视局的社管处、电视台的总编室这样的渠道才能销售出去,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别的途径。单一的销售渠道让数字电视销售的平台拥挤无比,无法实现大规模的销售。

其次,数字电视的营销在很多地区没有专业的营销人员,观众对一些没有接触过的数字电视的频道节目内容一点都不了解,何谈引发对数字电视产生购买兴趣的新客户?由于忙于开路电视向数字电视转换,大多网络公司没有精力和资金改善服务和加强渠道建设,付费电视分销最重要的是营业厅的销售方式,而根据对全国54家大中型地网的统计,营业厅超过15个以上的只占9%,10~15的占11%。绝大多数的地网营业厅少于5个。

二、从美国数字电视发展中总结经验

从美国数字电视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除了自身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外,各种利益集团出于各种不同目的的驱使和推动,是成就今天数字电视的现状及决定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

1、频道自主管理

美国在推进数字电视的过程中,首先涉及的问题是频道的分配。传统上,广播业者对于无线电波频率的限制性使用,是基于无线电波资源的“稀有性”和“公共性”,因此,政府必须对无线电波频率的使用进行适当的管理,而获得执照的广播业者作为公共资源的信托者,必须服务于公共利益。他们的基本信条是“公正准则”,即商业广电媒介必须播放一定的新闻、社会事务和社会教育节目等,并且在报道不同意见时必须给意见各方提供平等的机会以保证各种意见的表达。这些始于上世纪20年代的广播行业服务公众利益的原则在90年代受到了极大的挑战,1996年电讯法标志着新自由派“非规则化”的胜利。政府拍卖移动通讯频率的做法就已经被认可,无线电波频率可以是私人财产性质,有线电视、卫星、网络在线广播等新媒介技术的发展,也使得获得无线电频率执照不再是对公众播放声像节目的唯一途径。在关于数字电视频道分配的争端中,无论是主张拍卖的政府官员,还是要求得到一个免费的宽频并将其变作其它更多盈利机会的广播业者,无非都是基于将广播电视行业视作与其它企业或商业完全相同,并按照自由经济的市场法则进行运作的现实考虑。这种开放式的分配和管理频道给政府免去了很多无形的负担,同时被收购的频道为获得观众,不断地推陈出新,让频道的市场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2、垄断性竞争

1996年电讯法颁布之后,美国媒介市场的垄断程度快速提高。而数字电视需要的高额投资,将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张超大媒介集团的实力,增大媒介之间的差距。尤其是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和电脑商的加盟,会使得各媒介集团在传播的各个领域、各种渠道的各种合作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会进一步激化在节目制作、交易、播出中已经存在的种种矛盾,导致不公平竞争的可能性增加。在各大广播电视业者、家用电器制造商和电脑商重新分割市场的过程中,广播电视市场的垄断也有可能进一步加剧。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充分的掌控商机,这种各行业间的合作值得中国数字电视的学习和借鉴。

三、数字电视营销策略

电视媒体的营销与一般企业的营销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电视媒体的营销特点主要在于两极:即产品和销售促进(即消费者的需求、欲望和沟通)。电视产品是精神产品而非物质产品,其功能在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节目营销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沟通而非单纯的购买欲望促进。通过分析了电视营销的这两个重点,本文提出了几个营销思路。

1、挖掘数字电视的独特魅力

数字电视的成本低。在人口稀少的山区,推广数字电视只需要有线电视1/10的成本,且不会出现模拟电视信号造成的电视信号盲区,因此适用于广大农村、城乡结合部并实现电视信号村村通。而且,数字电视具有可移动性,这意味着人们可以在车上或利用手机收看信号不间断的电视。

大大增加节目容量。现有的频道资源得到极大的拓展,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专业化、多样化、对象化节目;有线电视数字化,可以大大提高节目质量。能够提供更加清晰的图像质量和优美的音质,用户可以享受到高清晰度电视画面和电影院的音像效果。

大大丰富服务内容。用户可以在享受广播电视服务的同时,还能够享受到如股票、生活服务、市政公告、天气预报、交通信息等各种资讯信息的服务。

大大满足个性化要求。使用户能够按照自己的需要,点播自己想看的电视节目,可以享受如在线游戏、短信等多种交互式的娱乐和信息等服务。

开发商和发行商如果能把数字电视的这些独到的功能发挥出来,肯定前景可观,值得受众期待。

2、以市场为导向的节目制作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节目创新机制。世界流行的几类电视节目形态如真人秀、益智类节目等,都原创于欧洲电视节目研发机构,央视的《幸运52》、《新闻调查》《开心辞典》等栏目样式的模仿性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舞林大会》也不难从一些境外的节目《与明星滑冰》《一锤子买卖》中看出端倪。由此可见高端的模仿恐怕是中国电视不得不经历的路程。

其次,任何形态的节目,娱乐也好、访谈也好,都可以贯穿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元素,让人们接受起来没有丝毫的难度。如《百家讲坛》是把深奥、难以接近的中华文化传统装扮成平民的姿态,使文学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

当代中国的电视事业突飞猛进,经济高速发展,国家形象不断提高,是打造属于中国电视核心价值的最佳时候了。

3、专业化频道资源

促使中国数字电视取得成功的重点应该落在加深电视专业化程度。数字电视的专业化历程中,它拥有国家最强大行业资源支持,能够采集到独家消息。利用行业资源这个平台,数字电视是完全可能提供独特的产品的。一些专业频道的开播就体现了这一点。比如《育婴宝典》能向育龄妇女提供育儿资讯和知识;《财富天下》频道能为专业股民提供证券信息服务;《中小学同步辅导》能为小学生提供辅导等等。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有为数不多的频道利用行业资源开发了专门项目,丰富的行业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开拓和挖掘。

4、建立整合营销传播体制

中国数字电视营销开发尚处在沉寂的阶段,最关键的是将眼光拓展到全行业范围,打破单纯依靠有线网经营内容产品的局限,与产业内其他环节形成互动,渠道共享,资源共享。通过众多商开展销售,通过大胆的想象和慎重的考察、研究、沟通和设计出了一系列“组合产品”。

举例来说,手机捆绑的假想方案设计中,将手机销售与频道捆绑,通过传媒的品牌加盟店,卖手机赠频道,卖频道赠手机。最关键的是为手机零售商提供了全国地网销售的渠道。又例如,加盟推广中心的概念是基于专业频道行业设计的。大致方案是在全国每个开展数字电视业务的城市以加盟连锁的方式发展10个以上的个体代表商,对这些店统一品牌、统一培训、统一管理,形成规范的连锁加盟体制。这些连锁店一方面销售频道,赚取地网的费,另一方面销售频道开发的产品和服务。比方说《育婴宝典》频道组织一些婴幼儿商品生产商和地方上一些个体培训与数字电视加盟商推广产品和服务。频道在播出时为生产商做出相应宣传,而产品销售收入则按比例提取,作为收视费用提供给地网共享。通过这种加盟推广方式形成全国上千个加盟、连锁数字电视推广店,与全国将近80个专业频道合作销售产品和服务,又可能使用户的接触度增加上百倍!频道的销售收入也将有效增加,从而缓解地网渠道不足的局面。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