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预警的指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26:51

财务预警的指标篇1

关键词:煤炭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在煤炭产销顺畅时,煤炭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新建项目上。随着近年来煤炭市场的疲软,企业成本在不断提高,煤炭企业的财务风险巨增。但使用传统财务预警指标很难适用于煤炭行业。传统财务预警突出了行业的普遍适用性时,却忽略了行业的特殊适用性,无法满足有财务特色和行业特征的企业进行财务预警研究。我国煤炭企业经历其特殊而漫长的发展历程,具有专属其自身的财务特性与行业特色: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大等。因此,传统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及预警模型对我国煤炭行业公司的财务预警研究存在不适用性。如何进行专属于煤炭企业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就成为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传统财务预警指标对煤炭企业的不适用性

传统财务预警可分为: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收益能力、成长能力和现金流量等五大类。这五大类指标又包括27个财务比率指标。但对煤炭行业财务预警时,存在以下不足:

1.传统偿债能力指标体系指标均以企业的负债为核算基础,但是以此计算得出的数据必然是煤炭企业偿债能力差。如果以此指标对煤炭企业进行财务预警研究,结果可能是大多数煤炭企业都达到了警戒线,或面临破产。这将对煤炭公司的财务预警准确性产生误判。因此,现有的预警指标体系对我国煤炭企业显然存在不适用之处,需要修正评价指标体系以适应我国煤炭企业负债管理能力的评价。

2.在资产运营和资产收益方面,长期资产适合率、总资产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和总资产利润率等评价指标主要以固定资产为基础。但在近些年市场需求的刺激和国家资源整合政策的指引下,我国煤炭企业对中小煤矿实行整合改造,兼并收购式外延扩张,迅速扩大产能,固定资产投资额巨大。现有的固定资产评价指标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存在不适应性,不能够反应未来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报率,和投资规模适当性进行评判。因此,基于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特殊性,和煤炭价格变化的剧烈性,在对其进行财务预警研究时,应着重考虑市场价格变化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报的情景分析,及其运营能力分析。

3.每股营业现金流量、结构分析、营业活动收益质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增长率等指标用于测度传统现金流量能力。但这种测度方法应将现金流量与衡量偿债风险、获利风险相结合,提高财务预警指标的实用性。

二、构建煤炭企业财务预警体系

(一)修正传统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1.偿债能力方面。煤炭企业由于其历史原因,企业办社会、退休人员多等,企业包袱沉重,负债多。以传统预警指标体系计算,将预示着负债率过高。笔者基于将传统财务预警体系短期偿债和长期偿债分两类的思想。我们也将煤炭企业负债分为“过去负债”和“现在负债”,并赋予过去负债较低的权重系数,如此才能有效地衡量煤炭企业的真实负债情况,进而计算出符合实际情况的预警指标。因此,在对煤炭企业偿债能力预警研究时,应着重考虑其现在负债。在传统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中增设现金比率指标,并同时与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一并考虑。现金比率将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作为偿债工具,衡量企业的现在负债情况。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比率用来衡量过去偿债能力的指标。若企业负债中现在负债的变化大,将对企业过去的偿债能力造成影响。因此,提出现在负债和过去负债指标,并赋予其不同的权重系数来衡量企业的真实偿债能力。

2.资产运营和资产收益方面。固定资产投资是煤炭企业现金投资活动的主要部分,且固定资产投资回报周期长。因此,传统财务预警中设置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来反映煤炭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给企业带来的未来收益。该指标用来评价新投资项目收益占企业受益的比重,该指标越大越好。若所占受益额比重很小或者出现负值,说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回收低于预期受益,前期投资决策失误。同时,改进传统指标中固定资产周转率,设置固定资产现金周转率,该指标可使得经营者掌握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和盈利能力。持续投入固定资产是不可能带来更多的超额利润,因此,煤炭企业要适当控制规模的扩张。使用该指标可衡量企业是否存在固定资产投资饱和的问题。

3.现金流量方面。传统财务现金流量指标未能充分反映煤炭企业的获利能力。因此,设置主营业务现金比率、流动负债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比、经营净现金流负债比率等指标,用于衡量煤炭企业现金流量能力。主营业务现金比率在扣除了不能回收的坏账损失的影响后,用于计算企业现金流与主营业务收入的关系。该指标值越高越好,若为负值,则预警产生。流动负债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比是企业每年的现金净流量与可偿还流动债务的关系,该比率越高越好。但实际中企业要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但同时也要避免财务危机发生。

(二)煤炭企业财务预警指标设置

基于传统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并结合我国煤炭行业的财务特色,在对其实用性讨论和分析的基础上,补充了若干特色财务预警指标,如:现金比率指标、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主营业务现金比率、流动负债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比、经营净现金流负债比率等指标,形成了满足煤炭行业一般特征和特色煤炭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了传统财务预警的5个方面(27个指标),并同以上新设5指标,共同组成了煤炭企业的32个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各个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且易与其它煤炭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比较。

三、结语

煤炭企业完全套用传统预警指标体系存在诸多不适,需要改进以适应我国煤炭企业的特色。针对传统财务预警指标的不足,笔者丰富了煤炭行业的特色财务指标,建立了煤炭企业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日后的实证研究中,希望学者充分挖掘影响煤炭企业经营的各种财务因素,并针对影响煤炭企业健康成长的相关财务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国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何谐,孙永波,张晓天.煤炭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7(5)

[2]于翠芳,王素娟.煤炭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及实证分析[J].经济师,2011(9)

[3]张鹤.新形势下煤炭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应用与完善[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5)

财务预警的指标篇2

关键词:非财务指标;财务预警;上市公司;支持向量机;粒子群寻优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财务状况是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综合反映,而财务困境能对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弊端有所表现。企业财务困境预警是利用能够反映企业财务运行状态的关键变量,运用相应的分类预测模型进行预警。如果能及时发现导致困境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关举措,就可能化解企业的财务危机。

如何有效地预警企业是否陷入财务困境,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和选择预警模型,其缺陷在于整个指标体系忽视了企业的市场环境、治理情况等因素对财务运行状况的影响,未考虑指标本身造成大量重合指标的产生,降低了指标体系的有效性。本文在传统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引入公司治理结构、eVa等非财务指标,构建一套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运用显著性检验与相关性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筛选出判别能力较强的指标,进而构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SVm识别模型的核函数参数进行粒子群算法(pSo)进行优化,将预处理后的样本数据送入pSo-SVm分类器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并与其它方法进行对比,以验证本文所提识别方法的有效性。

一、引入非财务指标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一)样本数据

本文把沪深两市中因为财务问题被首次特别处理(St,包括*St)的上市公司定义为财务困境公司,未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定义为正常企业。由于行业、规模等因素会对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产生影响,选取2015年新增加的St(包括*St)生物医药、信息、机械等制造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择其财务危机发生的2年(2013年开始)的数据作为建模样本。由于按资产规模进行1:1配对抽样,样本的随机性会被破坏,从而产生过高的模型效果,容易夸大其分类准确率[1],本文将财务困境企业与正常企业按1:2进行抽样配对,共选取60家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其中,St公司有20家,正常企业40家。样本数据来自于CSmaR数据库中已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

(二)指标选取

财务困境预警模型有两大核心工作:一是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二是预警模型算法的选择。前者是对财务困境预警信息的深度挖掘,后者则是预测算法的应用,两者会同时影响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精度,即财务困境预警模型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模型算法的泛化能力,还取决于对模型输入变量的选取。由于现有财务预警研究大多采用传统的财务指标,指标时效性较差、易被认为篡改、重复性大等问题,影响了预警模型的运行效率与准确性,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盈利水平和风险警情。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引入公司治理结构、eVa等非财务指标,从偿债能力、经营能力、发展能力、现金流分析、盈利能力、公司治理结构、eVa维度构建了35项指标作为备选变量(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并收集了上述60家上市公司2015(t-1)年、2014(t-2)年的市价数据,进而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备选指标进行筛选。

1.正态分布检验

对样本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前要考察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以确定财务预警指标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时所要使用的检验方法。本文利用SpSS软件的Kologorov-Smirnov正态分布检验考察各备选预警指标的分布情况,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的概率值可知大多数风险指标不服从正态分布:在t-1年,只有X32服从正态分布;在t-2年,X4、X12、X27、X33服从正态分布。根据这一检验结果,对不服从正态分布的预警识别指标要利用非参数检验方法对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反之,则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

2.显著性检验

本文采用mean-whitneyU检验方法,对困境企业和正常企业这两个独立样本进行非参数检验,以便找出对预测企业财务困境没有作用的指标,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的检验结果可知:在t-1年,由于预警指标X1、X2、X4、X5、X7、X8、X9、X12、X19、X20、X23、X24、X25、X26、X28、X30、X33、X34、X35的显著性小于0.05,通过了差异显著性检验;在t-2年,由于预警指标X1、X2、X3、X4、X5、X6、X7、X13、X19、X20、X24、X25、X26、X27、X28、X30、X31、X32、X34、X35的显著性小于0.05,通过了差异显著性检验,其余指标因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需要被剔除。

本文利用t检验对通过正态分布检验的指标进行参数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4的结果表明:在t-1年,X32显著性大于0.05,未能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被剔除;在t-2年,X4、X12、X27、X33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财务预警的指标篇3

【关键词】现金流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一、引言

现金流被誉为企业的血液,是诊断企业是否发生了财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现金流用于构建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有很多优点,比如,它不易纵,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质量,可以挤掉报表中的水分,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等等,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近年来国内关于构建现金流指标体系的研究有很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对现金流量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二、国内外关于现金流指标体系的研究综述

将现金流引入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在国外已早有研究,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Beaver(1966)最早将现金流用于财务预警,他采用单变量模型选取30个财务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金流量/债务总额”指标对预测财务危机效果显著。[1]mossman、Bell、Swartz和turtle(1998)也运用了1980~1991年间的数据比较了基于财务比率、现金流、股价收益率以及收益率标准差的四种破产预测模型,结果发现现金流模型能在破产的前两年和前三年预测多数破产案例,预测精度最高。近些年来,国内的学者也开始注重这方面的研究,梁飞媛(2005)试图从企业的偿债能力,财务弹性,获现能力,现金流量结构,企业规模等5个方面共选取了19个指标建立了一套全部由现金流量构成的指标体系。[2]周娟、王丽娟(2005)在研究中也引入了7个现金流指标结果发现现金流指标具有较好的预警功能等等。[3]我国学者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但研究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三、关于现金流量指标体系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国内将现金流指标引入财务预警的研究刚刚兴起,所以国内学者的研究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研究的极端化

国内关于指标体系的研究中所使用的指标要么全都是传统的指标,比如2004年以前的研究,要么全部都是现金流指标,比如2005年梁飞媛建立的现金流指标体系中所选取的指标等。本文认为要想全面涵盖财务信息仅仅靠单一强调某方面的指标是不够的。虽然财务报表上的数据容易纵有可能导致传统指标的数字不正确,但传统指标仍然可以反映出有些现金流指标所不能涵盖的信息,它仍然还是很重要的。比如:1968年altman在做研究中认为杠杆率这一财务指标预警效果显著,而在现金流指标中却难以找到可以完全代替的指标。[4]

(二)只用现金流量指标容易夸大警情,造成误判率高的后果

以现金比率这一指标为例,在传统指标中与之相对应的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流动比率中包含了存货,预付款项及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等不易变现偿债的资产,因此,本文采用速动比率来作比较。现金比率为(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而速动比率为(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款项)/流动负债。他们都表示1元钱的流动负债中可以有多少可得的现金做保障,然而前者分子中没有考虑权责发生制下的应收款项这一项目。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流动负债的偿还与应收款项的收回的时间先后行并不一定,我们并不能排除其现金比率看起来不合格却仍然有足够的资金偿还负债的企业。因此现金比率固然比速动比率看起来更为稳健,但在预警中若只考虑现金比率的话,其误判的可能性会比较高。2011年,聂丽洁,赵艳芳,高一帆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用上市公司的数据对现金流指标体系、传统指标体系以及现金流与传统指标混合的指标体系进行因子分析后的结果表明,现金流指标体系比混合指标体系错判率高。[5]

(三)指标的运用较混乱,名称及表述上也很不统一

梁飞媛(2005)构建的指标体系中将“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负债总额”这一比率称为“全部债务现金比率”;聂丽洁,赵艳芳,高一帆(2010)在现金流之便与体系的建立中将其称作“经营净现金流总负债率”;周娟、王丽娟(2005)在研究中将这一比率称作“现金负债总额比”;证监会将这一比率称作“债务保障率”等等。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表述中给人一种混乱感,也对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干扰。

四、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以现金流指标为基础,辅之以传统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指标体系的构建如下表所示:

参考文献

[1]williamHBeaver.FinancialRatiosaspredictorsofFailure[J].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1966,(4):71-111.

[2]梁飞媛.基于现金流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初探[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4):44-47.

[3]周娟,王丽娟.基于现金流量指标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分析[J].财会通讯,2005,(12):107-109.

财务预警的指标篇4

关键词:eVa财务预警logistic回归分析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上市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日益突出,迫切需要进行有效的财务预警,然而传统财务指标却存在忽视权益资本成本、易人为操纵、过度注重短期评价等不足,因此,国内外学者一直在不断探索财务预警问题,也涌现出了许多新方法,如引入新的预警指标、构建Bp神经网络、利用时间序列等,其中,引入eVa指标就是一种新的思维与尝试。

一、eVa理论综述

传统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财务指标只考虑扣除债务的资本成本,即利息费用,没有考虑权益的资本成本,这实质上并不能真正反映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eVa则认为任何性质的长期资本都有其使用成本即机会成本,因此在对公司进行业绩评价时都应考虑在内,只有公司创造的利润高于所有投入资金的机会成本,公司才能真正为股东创造财富。

eVa实质是对剩余收益的扩展和延伸,定义为税后净经营利润(netoperatingprofitaftertax,nopat)与资本成本(capitalcharge,CC)之间的差额。尽管eVa的定义较为简单,但实际的计算和调整过程却很复杂,调整项目多达160多项。国内很多学者对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下eVa计算体系进行了研究,发现通过对研发费用、战略性投资、无息流动负债、折旧费用、各种准备金、重组费用、商誉、所得税等主要事项的调整,能够得出较为准确的eVa数据。因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上述主要事项的计算和调整来确定上市公司的eVa数据。

二、引入eVa的财务预警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本文选取2010-2014年我国证券市场a股首次被St的上市公司作为目标样本,合计103家,其中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见的有4家;其他状况异常导致被St的上市公司有10家;无法找到同时期、同行业、同规模配对样本的上市公司有22家,剔除由于以上原因导致被St的公司后,剩余67家上市公司作为本文的目标样本。此外,按照1:1的配对比例,选择同时期、同行业、同规模的67家非St上市公司作为配对样本,合计134家上市公司作为最终的研究样本。

(二)数据的时间范围。根据我国证监会上市交易规则,假定上市公司由于财务状况异常在第t年被特别处理,那么它在t-1、t-2年连续两年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如果仍然使用t-1、t-2这两年的财务数据构建预警模型,模型的准确性将会被严重高估。因此,应至少选择t-3年的数据构建预警模型。关于预警年度的问题,何沛俐、章早立(2003)对时序样本进行了详尽的实证分析,发现如果在第t-4年进行财务预警,St公司与非St公司之间的差异是不显著的。综合来看,本文选择t-3年的样本数据进行财务预警,以更为真实地反映模型的预警效果。

(三)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的财务预警指标主要包含两类:

1.eVa指标。调整和计算研究样本的eVa数据,并以此为基础确定eVa指标,即用eVa代替传统净利润确定相关的财务比率,从而提高预警指标的准确性。eVa指标主要有:修正销售净利率K1(即eVa/营业收入)、修正主营业务净利率K2(即eVa/主营业务收入)、修正净资产收益率K3(即eVa/所有者权益)、修正总资产收益率K4(即eVa/总资产)。

2.传统财务指标。根据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特征,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选择了20个传统财务指标,涵盖了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获现能力以及发展能力,综合反映公司的整体状况。其中偿债能力指标包括:流动比率X1、速动比率X2、现金流量比率X3、资产负债率X4、产权比率X5、利息保障倍数X6;营运能力指标包括:存货周转率X7、应收账款周转率X8、流动资产周转率X9、固定资产周转率X10、总资产周转率X11;盈利能力指标包括:主营业务毛利率X12、成本费用利润率X13;获现能力指标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流出比率X14、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长率X15、每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X16;发展能力指标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17、营业利润增长率X18、净资产增长率X19、总资产增长率X20。

三、实证分析

(一)正态性检验。本文使用Kolmogorov-Smirnov拟合优度的检验方法,将样本数据的累计频数分布与正态分布进行对比,以确定预警指标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将eVa指标和传统财务指标进行K-S检验,检验结果为:在95%的置信水平上,资产负债率X4、每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X16这两个指标的双侧渐近显著性值都大于0.05,故推断其服从正态分布,其余22个指标均不服从正态分布。

通过正态性检验,确定各个指标服从的分布情况,为下文的显著性检验奠定了基础:对于服从正态分布的指标采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对于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指标采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据此确定各指标在预警过程中是否具有显著性,将显著的指标予以保留,组成最终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作为构建财务预警模型的初始数据。

(二)显著性检验。

1.t检验。对服从正态分布的两个指标进行t检验,综合方差方程和均值方程的t检验结果,在95%的置信水平上,资产负债率X4通过了t检验,表明St公司与非St公司在长期偿债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每股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X16这一指标未能通过t检验,表明St公司与非St公司在现金流量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2.非参数检验。对不服从正态分布的22个指标进行非参数检验,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的方法,检验两个样本的总体在某些特定位置上是否相等。检验结果为:在95%的置信水平上,现金流量比率X3、存货周转率X7、固定资产周转率X10、总资产周转率X11、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流出比率X14、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17,这6个指标未能通过非参数检验,应当予以剔除;其余通过非参数检验的16个指标,则予以保留。

综合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的结果,符合正态分布且t检验具有显著性的1个预警指标,不符合正态分布但非参数检验具有显著性的16个预警指标,总计17个显著的指标,组成最终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作为构建预警模型的初始数据。

3.因子分析。使用主成分法提取初始变量的公因子,以分析变量的相关矩阵作为提取公因子的依据,指定各公因子的最小特征值为1,通过因子分析发现提取6个公因子能够解释初始变量所包含72.65%的信息,因子得分系数如表1所示。

根据表1确定公因子与初始变量之间的线性得分公式为:

F1=-0.016K1-0.016K2-0.090K3+0.104K4+0.277X1+0.293X2-0.104X4-0.031X5+0.003X6+0.185X8+0.046X9-0.041X12+0.287X13-0.045X15-0.126X18-0.046X19-0.088X20

F2=0.001K1+0.002K2+0.010K3+0.058K4+0.008X1+0.021X2+0.049X4+0.364X5+0.403X6-0.026X8-0.078X9-0.058X12+0.022X13-0.167X15+0.005X18-0.289X19-0.100X20

F3=0.473K1+0.474K2-0.005K3-0.034K4-0.037X1-0.039X2+0.044X4+0.023X5-0.003X6+0.001X8+0.013X9-0.068X12-0.024X13+0.040X15+0.209X18+0.020X19+0.050X20

F4=-0.057K1-0.059K2+0.520K3+0.309K4-0.046X1-0.078X2+0.044X4+0.024X5+0.025X6-0.052X8+0.055X9+0.353X12-0.068X13+0.192X15+0.188X18+0.088X19+0.182X20

F5=-0.001K1-0.003K2-0.073K3-0.018K4+0.040X1+0.054X2-0.077X4+0.149X5+0.204X6-0.106X8-0.019X9-0.072X12-0.006X13-0.676X15-0.087X18+0.270X19+0.446X20

F6=0.008K1+0.006K2+0.119K3+0.171K4-0.042X1-0.014X2+0.528X4+0.136X5-0.211X6+0.079X8+0.475X9-0.158X12+0.137X13+0.061X15-0.446X18+0.100X19+0.067X20

(三)logistic回归分析。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传统财务指标和引入eVa指标的logistic回归模型:

1.传统财务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对传统财务指标进行正态性检验以及显著性检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取公因子(方法同上所述),以公因子的得分作为自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因变量为是否被St,取值为0和1,0表示非St公司,1表示St公司。采用向前逐步法进行回归,根据wald统计量的概率对变量进行剔除,构建传统财务指标的logistic回归模型,输出结果如下页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经过三个步骤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中,F1、F4、F5以及常量进入到了最终的回归方程,其中,F1、F4的显著性值都小于0.05,表明这两个变量对回归方程的贡献是显著的,而F5的显著性值为0.088,大于0.05,表示此变量的显著性相对较差。wald统计量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wald统计量的值越大,表明变量对回归方程的显著性越强。据此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为:

p=exp(-1.187F1-1.750F4-0.492F5-0.260)/[1+exp(-1.187F1-1.750F4-0.492F5-0.260)]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定观测量的切割值为0.5,当p>0.5时,判定为St公司,数值越大,表明在未来几年内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p

构建基于传统财务指标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预警,总体的预警准确率为76.1%,其中将67家非St公司中48家判定准确,预警准确率为71.6%;将67家St公司中54家判定准确,预警准确率为80.6%。这说明基于传统财务指标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判定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情况,但是整体的预警准确率一般,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引入eVa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将eVa指标与传统财务指标相结合,在上述正态性检验、显著性检验的基础上,按照因子得分引入logistic回归,构建引入eVa指标的预警模型,输出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在引入eVa指标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中,F1、F3、F4以及常量进入到了最终拟合的回归方程,F2、F5、F6则被剔除。经过四个步骤的回归构建了预警模型,其中,F1、F3、F4的显著性值都小于0.05,表明这三个变量对回归方程的贡献都是显著的,wald统计量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通过与传统财务指标拟合的回归方程对比,发现引入eVa指标明显提高了各变量对方程的贡献率,综合认为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较好。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为:

p=exp(-3.543F1-5.714F3-1.563F4+0.040)/[1+exp(-3.543F1-5.714F3-1.563F4+0.040)]

根据引入eVa指标的预警模型计算样本公司的p值,输出的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构建引入eVa指标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预警,总体的预警准确率为81.3%,其中将67家非St公司中50家判定准确,预警准确率为74.6%;将67家St公司中59家判定准确,预警准确率为88.1%。这说明引入eVa指标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情况,为上市公司识别和防范财务危机提供有效的参考。

将引入eVa指标与传统财务指标构建的预警模型相对比,通过分类结果能够得出,引入eVa指标构建的预警模型对St公司的判定准确率提高了3%,对非St公司的判定准确率提高了7.5%,整体的预警准确率提高了5.2%,也证明了引入eVa指标能够显著提高预警的准确性。

四、结论

本文将eVa指标引入财务预警,分别构建传统财务指标和引入eVa指标的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St公司与非St公司的预警指标在t-3年存在显著差异。预警指标体系中有17个指标在首次被St的第t-3年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这些预警指标在t-3年存在显著差异,可以作为St公司与非St公司的判定依据。

2.引入eVa指标能够显著提高预警模型的准确性。通过构建传统财务指标和引入eVa指标的logistic回归模型,将二者进行对比,发现引入eVa指标的预警模型对St公司和非St公司的预警准确率都有所提高,整体预警准确率也提高了5.2%,因此,引入eVa指标能够显著提高预警模型的准确性。

考虑到本文在样本公司出现财务危机的第t-3年进行财务预警,预警的时间跨度相对较长,引入eVa指标的财务预警模型最终的预警准确率能够达到81.3%,已经基本达到了研究目的。将eVa指标引入预警模型作为财务预警研究的一种尝试和探索,充分显示了其无限的生命力。J

参考文献:

1.于东智.eVa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分析[J].会计研究,2000,(11).

2.陈红,徐融.论St公司的财务关注领域及分析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5,(12).

财务预警的指标篇5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节奏的加快,企业在迎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财务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许多企业深陷财务危机甚至宣告破产。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人们清醒的意识到建立一个有效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保障。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现金流量运行状况与正常企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现金流量指标与财务危机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的联系。文章将国内外学者关于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及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进行综述和简评,以期给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危机预警;现金流量

一、国内外学者对于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

1.国外学者对于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在国外,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过程经历了从单变量分析到多变量分析,从判别分析到回归分析,从单纯的统计类方法向非统计类方法扩展,从运用单一模型进行预警到运用混合模型预警的演进。在这个演进过程中,预警体系设计的越来越缜密,预警方法变得越来越科学,预警越来越有针对性。(1)单变量分析。Fitzpatrick(1932)最早使用单变量模型进行财务危机预测研究,他选取了19家企业为样本,运用单个财务比率将样本划分为破产与非破产两组,发现判别能力最高的两个比率是“净利润/股东权益”和“股东权益/负债”,而且在企业经营失败的前三年这些比率就呈现出了显著的差异。由此,他认为财务比率能够较准确的反应企业财务状况并且对企业的未来具有预测作用。(2)多元线形判别分析。首次将多元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引入财务危机预测领域的学者是edwardaltman(1968)。他选取了5个财务指标对1946至1965年间提出破产申请的33家公司和同等数量的非破产公司进行了研究,通过多元判别分析的方法得到了Z-score模型。Z模型开启了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由单变量分析转向多变量分析的新时代。1977年altman、Haldeman和narayanan对原始的Z-score模型进行扩展,提出了Zeta模型,这中模型比Z评分模型更能准确预测公司是否出现财务危机。(3)多元回归分析。martin(1977)引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他筛选了1969年至1974年间约5700家美联储成员银行中界定出的58家财务危机银行,以此为样本,从25个财务指标之中选取了总资产净利润率等8个变量,构建逻辑回归模型预测两年后银行可能破产的概率。研究结果表明净利润/总资产、费用/营业收入等6个财务比率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力。他又在Z模型、Zeta模型、Logit模型之间进行比较研究,发现Logit模型预测效果优于其他两个模型。ohlson(1980)分别使用多元逻辑回归方法和多元条件概率模型两种方法分析了1970年至1976年间105家破产公司和2058家非破产公司组成的非配对样本,分析了样本公司在破产概率区间上的分布以及两类错误和划分点之间的关系,发现公司规模、资本结构、经营业绩和短期流动性这四个变量对于财务危机的预测效果较好。(4)人工神经网络模型。odom和Sharda(1990)开拓了用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公司财务危机的新方法。他们选取1975年至1982年间65家失败公司与65家正常公司为样本,并将样本分为训练样本与测试样本两组,以altmanZ-score模型中所构建的五个财务比率作为研究变量,使用人工神经网络构建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tam和Kiang以1985至1987年美国得克萨斯州118家银行(其中有59家破产,59家没有破产)为研究对象,在分别应用多元判别分析法、Logit回归法和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建模分析之后,得出的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技术的预测精度要高于其他方法。(5)混合模式。mcGurr和DeVaney(1998)的实证研究表明,混合模型与其中包括的单个模型相比,预测更加准确。FengYuLin和SanymcClean(2001)以四种独立的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方法——判别分析法、Logit回归法、神经网络法及决策树法为基础,将这四种方法进行不同的组合,建立了三种混合模式,再对这些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混合模式明显优于单个方法模式。

2.国内学者对于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我国对于财务危机预警的实证研究起步相对较晚,而且主要是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利用我国的数据来构建类似的模型。陈静(1999)选取1995年至1997年间2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作为样本,分别进行了单变量分析和多元线性判定分析,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在单变量分析中,资产负债率、总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4项财务指标的预测能力较强,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在宣布St前一年的误判率最低,而在宣布St前三年时,总资产收益率和流动比率的误判率较低。在多元线性判定分析中,由负债比率、总资产收益率以及流动比率等六个指标构建的模型,在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前三年有着较强的预测能力。杨保安、季海等(2001)在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中首次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来分析财务危机预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财务危机的准确率较高,但作者没有具体建立预警模型,只是采用财务指标进行示范性设计和检验。刘曼、罗惠(2004)选取了1999年至2001年73家St公司和同等数量的非St公司作为训练样本,2002年St公司和非St公司各43家作为检验样本,采用判别分析、Logit回归和人工神经网络这三种方法对在财务危机出现前2年内的15个财务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的效果在三者中最优。最后,将这三种方法进行优势互补,建立起一种预测准确率高于每种单一方法的混合型。张玲、刘翠屏、杨少华(2007)从分行业的角度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他们选择了三个行业——机械设备仪表、石油化学塑料塑胶业和金属非金属为研究对象。分别以行业中1998年至2007年间首次被St的公司作为样本,建立起分行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张乐(2009)采用贝叶斯判别法,以14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经检验,该方法的预测的效果很好,准确率达到85.7%。

财务预警的指标篇6

关键词:财务预警探索性因子分析财务指标

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环境中的复杂性、模糊性日益明显,企业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变幻莫测,及时有效的财务预警体系成为企业经营的迫切需求。在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数预警模型是为企业投资者、债权人服务的,判别结果也只局限于被预测企业被St或未被St两种。而企业内部的预警体系,应该更加及时、详细,这样才能给企业的管理者带来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有助于企业管理者进行下一步的营运决策。所以,这样一个财务预警体系的指标必须有代表性,能对企业运营现状进行全面有效的反映。

一、传统财务预警体系指标选取的缺陷

(一)指标预警功能单一。传统的财务预警体系主要是通过对期末会计报表中的会计数据进行提取形成财务指标,利用财务指标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预测。把财务指标输入设计好的模型中,通过模型运行结果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理论上这种方法行得通,可以为企业相关利益者提供一些信息,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指标已经不能反映预警体系的全部功能。

(二)指标数量繁多。综合考虑前人研究的财务预警体系,选取的指标一般大约为三十个。因此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输出结果出现警情的信号时再对企业的经营进行改进已经为时过晚;另外繁多的预警指标也会影响预警系统的效果。

(三)指标的选取忽略了与管理系统的有序结合。企业的财务信息是对企业营运状况的综合反映,企业的管理漏洞、决策失误、经营异常以财务报表的形式输入到财务预警系统中,把财务风险的踪迹反映给企业管理者,达到企业内部财务预警的目的。但传统的财务预警往往自成体系,把财务预警系统作为会计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仅仅通过会计信息进行财务预警往往难以全面、系统。而在现代信息化的环境中,企业建立的后台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企业的经营信息、管理信息、会计信息、资金信息进行集成与共享,为财务数据扩宽了范围,完善了财务预警指标体系,随着指标数量的增加,预警前的指标分类成为了财务预警的必经过程,先把指标进行归类,确认每个指标反映的问题方面,便于解决警情。可见,将财务指标与管理系统进行融合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研究的重点。

二、动态财务预警体系的特征要求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企业财务预警体系作为企业经营运行的检测器,应该能实时观测企业动态,及时发现警情,以便企业经营者做出决策。所以,企业财务预警体系选取的指标必须具有及时性、简练性、灵敏性。

(一)及时性。所谓及时性实际上是指指标获取的及时性。作为预测性系统,必然要具有前瞻性,而满足前瞻性的首要条件是及时性,如何及时、有效地获取预警指标是构建财务预警体系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财务预警体系主要是根据期末财务报表获取数据处理来进行预警,由于当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处理受到了冲击,网络会计应运而生。这种模式下会计处理不仅可以提高会计核算效率,还可以产生实时的财务报表,对财务预警体系指标获取速度有很大帮助。

(二)简练性。企业内动态财务预警体系,供企业管理人员使用,在实际应用中要比供企业投资者、债务人所使用的预警体系频繁的多,甚至会达到每月一预测的频率,因此,具有这样特点的财务预警体系必须容易运行,预警指标必须简练容易获取。简练的指标不但节约了企业的预警成本又能及时发出警情信号,可谓是两全其美。

(三)灵敏性。构建财务预警体系属于事前预测行为,其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作为预警体系的指标,必须具有灵敏性,在出现警兆的情况下,发现警情的蛛丝马迹,发出信号,为信息使用者提供警情信息。

(四)成本效益性。成本效益是构建财务预警体系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指标体系中有许多指标的确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有很大利用价值,但如果预计获取该指标的成本过大,大于其预警带来的收益,那么应该放弃选取该指标,转而用与之相关的且获取成本较低的指标代替。

三、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财务预警指标选取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样本来自于我国三十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在样本选取的过程中,本文剔除了St公司的财务数据。

(二)财务指标的选取与变量设计。本文选取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增长能力四个方面共19个指标,变量设计见表1。

因子分析是简化指标的过程,通过寻找各指标间的潜在公共因子实现变量的降维。所以,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首先要对观测变量进行检验,确定变量间确实有相关关系。本文通过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分析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的适合性。检验结果见表2。通过检验结果可知,Kmo值为0.66,结果大于界定值0.6,表明观测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小于界定值0.05,原假设被拒绝,表明原观测数据适合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运用SpSS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共同度分析结果显示,流动比率、资产报酬率等6个指标的共同度均超过了0.9,表明公因子对这6个指标的方差做出90%以上的贡献。共同度超过0.7的指标共9个,可见,公因子提供的信息量较大。运用SpSS计算公因子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结果见表3。

根据解释的总方差结果显示,选取7个公因子的因子成分对所选取的公因子进行因子解释,作为选取公因子与原指标间的系数。因子成分矩阵见下页表4。

通过上表可以得出各变量的因子表达式:

……

下页表5是经过正交旋转后的成分矩阵,通过这个矩阵我们可以得出旋转后的各成分表达式:

……

公共因子命名如表6所示。表7是成分转换矩阵,成分矩阵乘以成分转换矩阵就得到旋转后的成分矩阵。根据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得到因子得分表达式,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见表8。由此得出因子得分表达式:

……

以上是因子得分表达式,即利用原有指标与指标得分作为系数,得出公因子表达式。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因子得分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估计预测,找出企业弱势方面进行改进调整,制定解决警情的对策。

财务预警的指标篇7

目前,由于建筑市场尚不规范,工程招、投标管理没有完全法制化、规范化,不正当的竞争依然存在。特别是工程投标依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恶性竞争。施工企业为了争得施工项目,通常是以降低标价、提高标准、缩短工期或减少应有的费用项目等为代价承揽工程,造成施工项目到手后经营风险极大。同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偶然性的不可预见因素出现,也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管理和经济风险。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主体的法人化程度不断提高,许多业主在投标过程中增加了风险抵押或履约保证金的比例和数量,越来越多的业主要求履约保证金用货币资金支付,这样又加大了施工企业货币资金的额外沉淀量。工程结算按比例付款和质量保证金制度又会积压一定比例的应收工程款等等,最终都凝聚成财务风险。加之由于施工企业向Bot、Bt等投资经营领域发展,子公司需要母公司或其他成员企业为其借款提供担保等等,又增加了投资和融资风险,使得施工企业的各种风险进一步增大。

施工企业面临来自上述内外环境的各种风险因素,必须建立和完善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为了防范和规避风险,应通过计算财务预警指标和对企业的会计报表及其相关经营资料进行分析,以便及早发现和预测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财务风险。

一、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是从企业的运营效益情况看。主要表现为企业营业额和利润明显下降,或营业额在增加,但利润在下降,子公司经营状况恶化,投入资本贬值。

二是从企业的资产结构看。表现为应收账款大幅增长,未完施工迅速上升,资产质量不高,运营效率低下,潜亏风险增加。

三是从企业的偿债能力看。表现为过度举债,利息负担沉重,到期债务丧失偿还的能力,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流动负债,总资产低于总负债。

四是从企业现金流量看。表现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低,缺乏偿还即将到期债务的现金流,现金总流入小于现金总流出。

五是从企业发展能力看。企业盲目扩张,投资过多过滥,摊子铺得过大,效益低下。

上述财务风险,是导致施工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因素。只有针对可能造成财务危机的因素,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采取监测和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危机。

二、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

为了提高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中,应坚持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预警指标不宜过多。具体按以下五个顺序实施;一是设计财务风险预警的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二是测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三是测算监测指标的实际值;四是根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实际值和临界值,做出预警警度判断;五是提出预警报告。

(一)设计预警指标体系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重点和难点是预警指标的选择和指标权重的确定。不同的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财务结构、资本结构也不尽相同;同一企业的不同历史时期,财务风险存在和发生的特点也不一样。根据施工企业所处的行业、规模和经营情况以及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以变现能力指标和偿债能力指标为基础,以财务效益指标和资产营运指标为补充,重点突出变现能力指标。具体包括10个指标,总分100分:

1.财务风险预警核心指标占70分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20分)、资产负债率(10分)、已获利息倍数(10分)、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比重(10分)、流动比率(10分)、速动比率(10分)。

2.财务预警辅助指标30分

净资产收益率(10分)、应收款项周转率(10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5分)、借款货币资金比率(5分)。

(二)测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

风险预警指标的“预警标准值”应以企业近三年各项财务指标实际值(按照2:3:5的比例)为基础,参考同行业和同规模企业平均水平,参照财政部《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值,结合市场情况和金融环境等宏观因素测算确定。

(三)计算指标的实际值和预警指标的得分

财务风险指标的实际值计算出来后,同区间表下达的标准值进行比较,采用内插法计算单项预警指标的得分,最后计算综合得分就可以计算出该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得分。

(四)预警警度判断

为了更加形象地标识企业财务风险所处的级次,应该把财务风险预警区间分为安全区(绿区)、预警区(黄区)、危机区(红区)三个区域。指标在安全区,表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指标在预警区,表示存在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指标在危机区,表示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大。根据财务风险评估得分,对照相应的预警区间就可以判断出各企业的预警警度。

(五)提出预警报告

对于财务风险处于预警区和危机区的单位,应提出专题的财务风险分析报告,财务风险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本单位财务风险所处的级次;指标当期值与上期变动情况以及发生异常变动的原因;指标处于预警区或危机区的原因分析;降低财务风险和改善财务状况拟采取的措施和建议等等。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对企业的基础管理和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必须做好基础工作,否则,财务风险预警将成为空中楼阁。

(一)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以及企业负责人的高度重视是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运行有序、发挥作用的有力保障。制度的关键在于落实。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是财务人员的责任,更是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同时还需要各个职能部门通力配合。

(二)规范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是准确进行风险预警的前提。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大量引用和分析企业的会计信息,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效果。建立在虚假的财务数据基础之上的财务风险预警肯定会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背离,根本谈不上控制企业财务风险。

(三)建立完善灵敏的财务信息系统。随着eRp等财务软件的成熟,财务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离开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将大大降低企业财务预警效率和效果。

(四)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财务预警的准确性。

财务预警的指标篇8

关键词:酒店管理;财务风险;财务预警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是以酒店财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指标的变化,对其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风险实施有效监控和预报。酒店财务风险预警包括财务风险和财务预警两个方面。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财务预警是度量某种财务指标偏离预警线而发出的预报,它可以帮助企业避免或降低可能的经济损失。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准确预警财务风险的关键。

本文所阐述的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基于预测功能而建立的,它的建立可为酒店财务风险预测提供科学直观的基本预警方法及预警标准。有助于酒店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显著提高酒店财务管理水平。

一、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特征及体系建立的原则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依据酒店经营特点确立的一系列敏感性财务指标及相关数值的集合。具有较强的预测功能。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应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高度的敏感性,一旦财务风险因素萌生,就能够在财务指标值上迅速得到反映;二是较强的预测性,它们是财务风险萌生时的先兆指标。而非已陷入严重危机状态的结果指标。能预示财务风险可能或将要发生。

确立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准确地反映财务数据与经营管理活动的内在联系。客观地反映财务及经营活动中潜在的风险。不科学的指标体系会导致预测结果的错误及调整措施的不当,甚至给未来经营造成严重损失。二是系统性原则。从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人手。建立一套能够全面检测酒店财务运行及经营活动状况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三是实用性原则。指标必须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必须能在实践中真正起到预警作用。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易于理解、易于取值、易于计算、易于预警。四是重要性原则。注重成本效益,根据酒店经营内容、经营特点,有侧重地选择、确定能够揭示酒店财务运行规律和如实反映重大潜在风险的指标。五是预测性原则。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过程中。要注意该指标体系应有依赖历史财务信息分析预测未来的特性,能够及时预测到引发财务风险发生的潜在因素的变化,及早提出预警。六是动态性原则。所建立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要具有可以不断更新的特性。其设计不仅能满足静态截面的分析。而且能用于财务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

二、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由一系列基础财务指标及一定时期的基础财务指标预警数值组成。这些指标及相关的预警指标值能从整体上说明酒店企业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其主体指标应包括现金状况、盈利状况、负债状况等的预警指标及预警标准值(见图1)。

1.现金状况预警指标

酒店经营与其他行业在财务流程上有很大差异。正常经营酒店的财务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和持续的现金流出。现金管理在酒店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这一特点。其现金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基本现金置存标准、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指数、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和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

(1)基本现金置存标准。该标准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基本现金置存的最低标准值。酒店应依据自身经营规模和财务活动要求进行确定。在酒店经营过程中。当实际现金存量低于这个最低标准值时可能引发现金风险,应发出预警。

(2)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现金流入量除以现金流出量。表明酒店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的总体保障能力。该指数大于1时,表明企业对各种现金支付的需求有保障;小于1时,表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不足以弥补其现金流出量,持续下去,将引发财务风险。

(3)营业现金流量指数。它等于营业现金流入量除以营业现金流出量。营业现金流量是酒店整体现金流量的主要构成部分。是良好现金支付能力存在的保障。营业现金流量指数是对整体现金流量状况的进一步分析。该指数大于1,表明企业现金支付保障基础较好;反之,表明企业收益质量低下,营业现金流入匮乏,支付能力下降,长此以往,会发生财务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4)营业现金流量纳税保障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所得税+营业税),(营业税+所得税)。纳税现金流出量具有刚性特征,因企业一旦取得应税收入或利润,无论其质量如何或有无足够的现金流入量保障。都必须及时履行依法纳税的责任,否则将受到处罚。因此,该比率应大于1。如果小于1,企业将不得不通过借款或压缩未来营业活动必要现金支出的方式来上缴税款,这势必对未来的经营活动以及现金流入能力造成危害,增大财务风险出现的机率。

(5)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它等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应纳税款)/到期债务本息。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额是指企业所取得的营业现金流入量弥补了营业现金流出量、支付了应纳税款后,可用于偿付到期债务的额度。营业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大于1,说明企业完全可以依靠营业活动现金流入量偿付到期债务;若小于1。则说明企业不得不通过举借新的债务或其他现金融通途径来偿付到期债务。

(6)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它等于自由营业现金流量除以营业现金净流量。自由营业现金流量=税后营业现金净流量一维持当前现金流量能力必须追加资本性支出一到期债务及利息。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本能力与稳健性的保障,企业对其有充分的自主支配权。并且该部分现金无论怎样处置以及实际效果如何,都不会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构成危害。因此。自由营业现金流量比率越高、金额越大,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现金支付能力越强。同时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也就越大。

2.盈利状况预警指标

盈利状况指标可以间接地揭示财务风险的大小。盈利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反之,财务风险越大。依据酒店经营特点和盈利方式,盈利状况预警指标应包括营业收入净利润率与毛利率、资产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收入现金率和资产现金率。

(1)营业收入净利率与毛利率。营业收入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表明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的高低。正常情况下,该指标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酒店的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下降,如不能得到及时改善,可能导致现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所投资产及设备价值逐步丧失,从而预示财务风险即将爆发。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当企业净利率为正数时,表明毛利有可能为负数或在较低水平,所以净利率有可能掩盖主营业务的真实市场竞争力,而毛利率能对此进行较准确的反映,因此毛利率较低或持续下降。更应引起管理者的警惕。由于各酒店经营规模、经营方式、所在地区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应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净利率与毛利率的预警标准值,一旦发现净利率与毛利率有异常变动,应立即实施风险预警。

(2)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该指标越高,酒店成本费用盈利能力越强。即该酒店能以较小的投入取得较大的利润:如果该指标较低或持续下降,尤其是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或企业设置的警戒值,说明主营业务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在下降,成本费用有可能严重超支,如不及时预警纠正,极易引发财务风险。此指标还可以按不同经营项目进行设置、测算。以便更准确地发出预警信号。(3)营业现金流入比率。它等于营业现金流入量除以营业收入净额。营业现金流入量是酒店生存的命脉。该比率越高,其现收能力越强、财务状况越安全。如果该比率较低或持续下降,说明酒店营业收入的质量不高,现金收款状况较差,应收账款过高:如不及时预警控制,随着现金流入量的减少,将发生现金支付困难,爆发财务风险。此指标预警标准值。应依据酒店实际经营需要结合现金预警指标加以确定。

(4)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它等于净利润/[(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反映每元资产赚取净利润的能力。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总资产盈利能力越强,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如果该指标较低或在下降,说明企业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资产价值均在下降,管理者应及时予以调整,否则将引发财务风险。

(5)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它等于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全面反映了酒店资产的盈利能力。一般来讲,该指标越高,企业权益资本盈利能力越强,在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短期内不会出现财务风险。但如果该指标过高于同行业水平,说明该酒店可能是一个高负债、高利息费用的企业,一旦财务状况恶化,由高债务带来的高风险将一触即发。净资产收益率是监测企业财务风险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其预警标准值应依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确定。

3.偿债状况预警指标

偿债状况预警指标包括短期偿债和长期偿债指标。短期偿债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该类指标体现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可以预警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恶化。长期偿债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和本息偿付倍率,该类指标表明企业偿还其债务本金与支付利息的能力,可以预测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变化。

(1)流动比率。它等于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取期末值或平均值),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2比较安全,即每1元流动负债至少应该备有2元的流动资产。由于酒店行业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较少。其最大的存货实际为客房,因此其流动比率保持在1.2~1.5范围内较为合适。具体预警标准值在不同规模的酒店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酒店应依据自身情况来确定。如果企业实际流动比率低于警戒线或存在持续下降趋势,则应及时预警。

(2)速动比率。它等于速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取期末值或平均值)。由于酒店行业存货较少,速动资产应等于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之和。由此可见,速动比率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流动比率,该指标能进一步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该比率的最佳值一般为1,但由于酒店经营规模、经营项目等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预警标准值应由企业视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

(3)应收账款周转率。它可以用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或周转天数表示,为了取值方便,我们用周转次数表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人净额/应收账款平均值,赊销收入净额=营业收入-现金收入-营业收入折扣与退回,应收账款平均值=(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当酒店销售规模稳定提高时,该比率越高,其资金回收越快,短期偿债能力越强。由于酒店经营中存在大量的赊销客户,如果不加强管理,会导致现金流入量降低。出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可是,过分严格的信用政策会提升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同时也会导致客户的流失、销售规模及市场占有率的下降,最终将导致企业经营困难、利润下降和财务风险爆发。因此,管理者应依据企业实际状况和发展要求来确立应收账款周转率预警标准,对应收账款实施有效的预警与控制。

(4)资产负债率。它等于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反映企业的负债状况。该比率越高。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具体预警比率应依据企业规模、风险意识、盈利状况和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来确定;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出了警戒线或持续居高不下,则应发出预警信号。

(5)本息偿付倍率。它等于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到期负0债本金,1-所得税税率),表明企业一定时期的本息偿付能力。该指数大于1,说明企业有充分的收益来偿付本息;若小于1,说明企业到期盈利无法偿还本息,有可能发生财务风险。

三、运用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说,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的有效性与酒店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财务风险预警制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在使用时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酒店财务风险预警需要引用、分析、计算大量的财务会计数据资料,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性与规范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因此要求在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计算分析时,必须保证所使用财务会计数据资料的真实与规范。

二是结合经营管理特点,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酒店经营一般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在建立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其经营特点、经营规模与经营方式。建立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定期预警制度。及时向管理者发出预警信号。

三是确定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酒店的经营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将呈现不同的特征,譬如经营淡季会出现利润和经营现金流量较低的状况。因此在依据主要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确定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时,必须结合各酒店的经营发展周期,计算确定符合其实际经营状况的、较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标准值和波动区间,以保证风险预警的准确性。

四是结合趋势分析法。长期跟踪比率的变化趋势,及早发出财务风险预警。酒店发生财务风险是由经营管理不善等因素的长期积累造成的。在使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进行预警计算时。可以结合趋势分析法,将该期的计算结果与前期进行比较,观察其变化趋势,及早向管理者发出财务风险预警。

五是将定量计算预测结果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酒店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计算分析注重定量分析,由于受会计数据资料的限制。其计算分析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结合经济环境、经济政策等非量化因素进行预测分析,使预警结果更加可靠、有效。

财务预警的指标篇9

工程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分类。关于工程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大致可以包括投标风险、合同签订风险、资金短缺风险、资金筹集的风险、资金回收的风险等几个方面。投标风险,每一个工程项目都会以招标的方式来确定施工企业,这样有利于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同时,这也是考验企业领导者的智慧和企业本身综合实力的时候,一个好的工程项目,往往会有多家建筑企业进行竞标,需要建筑企业管理层准确核算投标成本与盈利空间,在竞标的时候进行准确的资金估计,避免投标成本过大,有损企业的经济效益。合同签订风险,一个大型的工程项目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比较长,在合同签订初期,只是以当下的材料价格进行成本估算,但市场是变动的,材料价格的浮动一般比较大,可能会出现施工期间材料价格飞涨的情况,这对建筑企业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资金短缺风险,工程项目的施工全过程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一个企业如果是多个工程项目同时进行的话,难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一旦出现资金周转不灵,将很可能导致工程项目施工中断,让建筑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资金筹集的风险,很多时候,建筑企业的流动资金都不足以支撑工程项目的运行,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利用房产、土地等不动产办理了数额可观的银行抵押贷款,虽然能及时缓解资金周转不灵的问题,但财务杠杆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当工程项目利润率小于银行贷款利率时或利率提高时,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将提高。资金回收的风险,这是当下企业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很多业主在工程项目完工后,以各种理由拒绝履行合同义务拖欠尾款,使得建筑企业的资金回笼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样一来,企业在工程项目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业主的工程款一旦不能即时到账,将会严重影响建筑企业接下来的正常运作。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要素、程序和方法

(一)财务风险预警要素

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存在很多不可预知性的,主要是因为市场的变化比较快。但只要通过专业的财务风险分析,准确把握影响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要素,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缓解工程建筑企业的财务危机,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体来说,财务风险预警包括预警征兆、预警指标、预警信号、预警度和预警源等几个方面。预警征兆,就是对预警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将快速反馈给检测人员,方便检测人员采取下一步行动。预警指标则是建筑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时候,用来反映财务预警内容的指标,包括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比率等内容。预警信号就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在监测各项预警指标的时候传输的各项数据,监测人员正是根据这些预警信号进行财务风险的判断。预警源则是最开始发生预警情况的地方,预警监测人员需要在接收到预警信号后,尽快找出预警源,进一步制定并实施预警方案。

(二)财务风险预警的程序

工程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程序主要包括选取财务指标、设定财务变量、确定预警区间以及评估财务风险预警等四个部分。选取财务指标,这属于财务风险预警的前期准备工作,研究人员可以需要从大量的财务指标中选取能够符合研究目标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研究。设定财务变量,在财务指标选择完成后,需要设置不同的财务变量,方便监测员监测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并采用专业的分析方法对所监测到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预警源,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出预警计划。确定预警区间,这是用数学方法对财务风险预警进行分析时得到的预警阶段性成果,缩小了预警的范围,当然,这需要分析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以及丰富的财务风险分析预警经验。评估财务风险预警,主要是用数理模型结合财务变量指标的变化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方便下一步制定财务风险预警方案。

(三)财务风险预警的一般方法

财务风险预警方法一般包括定性预警和定量预警两种。所谓定性预警,就是指对建筑企业进行抽象的、概括的、感性的评估来预测,这是对建筑企业财务风险一个整体性的分析,不需要具体的数据支持。定性预警主要包括表征观察法、流程图分析法两种形式。表征观察法,是指分析人员通过对建筑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以及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进行观察,通过观察中得到的异常情况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工作经验进行风险预警分析,得出比较客观的分析报告。流流程图分析是选取企业的每一个财务流程的关键点进行分析,相对表征观察法来说较复杂,但同时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其能快速有效找出每一个财务流程中存在的风险要素,实时监测各项预警指标的变化情况。定量预警方法,其要以建筑企业财务报表和数据为基础结合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根据得到的分析报告判断企业当下的财务风险预警状况,相对于定性分析方法来说更加准确,但需要分析人员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同时耗费的时间也比较长。

三、建筑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构建

(一)建立收集风险信息系统

并设计财务风险监测指标。企业财务风险系统的预警体系构建,最主要的首先要广泛地、持续不断地收集财务风险相关内、外部信息,建立风险信息系统,其次是要确定合理的财务风险监测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找出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从而及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目前,选取最多的财务风险检测指标主要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权益净利率、投资项目报酬率等。

(二)制定风险预警时应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进行全面风险管理。跟踪监测关键指标成因的变化,一旦出现预警,即实施财务风险控制措施。企业全体成员应高度重视,将措施落实到组织,明确分工和责任,全员行动进行降低财务风险管理。为确保工作的效果,落实到位,要对财务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实施进行持续监控改进,并与绩效考核联系起来。

(三)完善建筑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

只有不断优化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企业文化,才能快速有效地对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方便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方案,从而有效降低工程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保障建筑企业的资金流通。建筑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时候,一定要有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选取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树立科学的风险应对策略观,对出现的突发状况快速有效的分析,在最短时间内制定出应急预案,避免企业蒙受损失。

四、结语

财务预警的指标篇10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指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依赖和制约的预警体系。通过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将风险预警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管理,形成风险承担和管理制度。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包括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财务预警分析组织机制,财务风险分析机制和财务风险处理机制。预警组织机构是财务预警的核心部门,主要由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和管理咨询专家组成。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需要信息传递收集技术,将财务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关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分析。财务预警分析系统是核心,主要将财务数据信息进行核实和比对分析,通过环比和横比的分析,发现财务风险问题,及时评估相关损失。财务分析机制应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做到不偏不倚,客观真实。财务风险处理机制是关键,不怕出现问题和风险,要在出现问题和风险之后及时处理和应对,尽可能降低风险所带了的影响。

二、施工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施工企业债务风险较大

施工企业施工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报率低。部分施工企业需要垫付资金,资金缺口较大,财务风险较高。在举债过多的同时,容易造成流动性过低,偿债压力较大,施工企业的项目部和事业部一般都是非独立法人,不可从金融机构贷款,一旦自有资金周转不开,就要向银行筹借新债偿还旧债,本金利息较高。

(二)施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高于利润的增长,施工企业获利能力较差

项目工程竞争力不强,最近几年,劳务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总成本过高,项目存在亏损风险。

(三)资金周转效率较低

尤其是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较低,营运能力不够高,应收账款转为坏账的风险较大,企业存货库存较高,企业财务风险加大。施工企业管理不善,粗放式管理,导致公司生产开支较高,施工成本居高不下,还未竣工就已经亏损严重。

(四)现金流量偏低

部分生产经营设施老化,银行资金需求量大。由于盲目扩张,摊子较大,施工企业效益较低。

(五)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

主要涉及财务风险中的利率风险、负债结构风险、决策风险和监督管理风险,投资风险涉及投资周期风险、投资回报风险,施工企业往往陷入经济纠纷和意外事故,涉及的金额都较大,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因招投标风险的存在,在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一定的财务风险。

三、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方面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形成的风险。国家节能减排、扩内需措施的不断实施,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施工企业的业务量较大,涉及资金较多。与此同时,施工企业人员较多,人员和企业相对过剩。我国施工企业在进入国际施工市场的同时,国外施工企业也进入国内市场,加大了国内施工市场的竞争,后金融危机时代,建筑市场萎缩,施工企业较多,部分企业为中标不惜以低价竞标,财务风险较大。金融危机对施工企业产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财务风险较为凸显。另一方面,由建设合同、法律形式形成的风险。施工企业涉及的法律合同较多,期间涉及众多法律法规,包括施工合同、物业合同、资金管理合同、资金垫付合同以及安全施工、廉政合同等等。部分施工企业可能有时需要变更临时合同,导致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在结算账款和合同履行上引一系列的纠纷,合同金额一般较大,形成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较大。

四、施工企业财务预警管理体系的建立

(一)建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充分发挥财务风险预警作用的关键。施工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目标是建立完善的预警指标体系,快速、准确识别和评估相关财务风险,为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财务基础。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主要有重要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风险零容忍原则。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首先要识别和评估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对关键财务风险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出关键的财务预警指标,合理确定关键财务预警指标的阀值。及时发现新的风险点,将财务风险指标动态管理。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主要包括盈利性预警指标、偿债预警指标、周转速度指标和持续发展指标。

(二)建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责任机制

为应对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责任制度,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使风险预警的功能得到正常发挥。要成立财务预警组织管理委员会,成员可以为兼职人员,由技术骨干、专职财务人员、审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同时,要积极吸纳一定的外部专家学者,制定风险管理机制,落实相关风险责任,搭建风险管理平台,研究相关预警方案,将财务预警相关责任考核落实到位。要进一步加强施工企业财务预警风险的监测和预报工作。要逐步建立财务风险预警责任层级,明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确定不同的预警等级和责任岗位,遇到财务风险预警能够及时反馈和应对。要区别设置财务预警级别,一般财务预警由一般工作人员处理,中度财务预警由中层管理人员负责,高度财务预警由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处理。

(三)建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处理机制

1、要严格规范财务预警信息的审核和警报

及时有效地预测可能发生的财务预警信息,要加大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系统分析,抓住相关财务风险关键审核点,对比相关内部数据和外部市场、行业数据,从市场、原材料、人工成本等方面系统分析,排除由于人为原因产生的相关偏差,确保财务预警信息的准确真实有效。相关责任人要根据已审核的相关财务数据,确定预警等级,将相关信息及时发送到责任岗位。

2、加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分析

通过分析财务预警指标的各组成要素,及时评估风险大小和敏感性,确定预警产生的原因,评估相关损失。将控制重点放在重大风险的防控上。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因素分析法、敏感性分析和趋势分析法。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3、建立财务风险应对机制

预测出相关风险后,风险相关责任人要根据风险预测结果,制定风险防范和处理方案,报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采取转化、化解和处理等措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要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工作,明确分工,制定详细的处理流程,明确处理时限和阶段性目标,严格督导相关方案的执行情况,处理相关责任人员,出具风险防控报告。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报告制度

通过相关处理程序之后,要使全体员工明确相关处理流程,及时了解企业整体的财务风险指标。财务预警报告主要包括财务预警体系的运转情况、重大财务风险的处理和应对情况、针对重大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风险造成的损失、重大财务风险对施工企业的影响分析等。

5、建立财务风险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