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感恩教育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28:01

青少年感恩教育方案篇1

关键词:和谐社会;青少年;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3-0263-02

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道德规范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当代的青少年感恩意识淡薄甚至缺失,道德滑坡。从近几年的媒体报道可以看出,由青少年引起的社会负面现象逐年在增加,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这些问题从某种程度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度和效果,因此有必要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寻求一条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加强青少年感恩教育,提升青少年道德素质,优化社会环境,有效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也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牛津字典》的解释是“乐于把得到的好处呈现出来并且回馈他人”。感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对我们有感情。在基督教中,感恩的意思是“餐前或餐后对上帝的感谢”。比较三种解释,《现代汉语词典》和《牛津字典》的解释更加完整。感恩不仅是对于别人或者大自然给予自己帮助的一种亏欠心理,而且是一种回馈心理。感恩也是一种处世哲学,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引导受教育者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1]。感恩包括认知、情感、实践三个层次,而且有先后顺序,依次为认知、情感、实践。内容主要包括感恩亲人、老师、社会、大自然,甚至每一个人。

(二)感恩教育的意义

1.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人不但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大自然。相的发展离不开人,大自然也离不开人。“吃水不忘挖井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代代流传,启发作为个体的人必须尊重他人和他人的劳动成果的道理,使其懂得与别人交往的重要性,促使青少年改变孤僻、自我、个人主义的倾向,对青少年自身发展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土能生白玉,地可产黄金”启示每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给予我们阳光和空气,孕育出我们的食物和万事万物,人必须热爱和保护大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改造自然才能得到自然对人类的回报。这些诗词俗语都能启发青少年的认知,促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大自然的奥妙,激发他们利用和改造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这种潜移默化的感恩教育还可以塑造青少年的健全人格和健康灵魂,有助于青少年自身的发展。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作为祖国的下一代,肩负着建设祖国和实现中国梦的使命,青少年必须具备健全人格和健康灵魂。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当代青少年是最具有创造精神的和最智慧的群体,感恩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一代有道德素质的青少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正需要这样的人才,未来和谐社会的公民必须具备最基本的感恩意识。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被一代代祖先传承并弘扬,当今青少年有义务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优良传统,保证优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的主流思想,其“仁者爱人”等思想影响着世世代代人的道德健康发展。优良的传统文化的思想就应该被时代的青年发扬光大。当代青少年必须学习接受传统思想文化,领悟其中的内涵和魅力。弘扬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对策,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案是最有效的方案。

二、当代青少年感恩意识淡薄或缺失的原因

从家庭层面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存在某些问题造成孩子人格发育上的缺陷。当下流行的节目《变形记》是反映当代青少感恩状况的栏目,从《变形记》来看,目前我国农村青少年感恩意识远远要比城市青少年感恩意识浓厚,城市青少年比较叛逆,农村青少年身上几乎没有出现叛逆的情况,城市青少年的叛逆程度与家庭经济条件成正比,家庭条件越优越,青少年越叛逆。探究其原因,第一,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给孩子优越条件的教育方式是一种教育迷途。第二,父母对孩子不严格,放纵孩子,具有软弱性,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威信。第三,当今的经济社会,很多家庭过于注重家庭经济收入,和孩子缺少沟通。第四,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父母、酗酒、家庭暴力、家庭破裂等因素也严重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发展。第五,望子成龙的错误教育理念。重智育,轻德育,家长认为成绩是评判孩子好坏的标准,致使孩子不能自由发展自己。

从学校层面看,学校教学制度不完善,我国教育体制还处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期,但仍以应试教育为主甚至忽视了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的理论、内容只有通过实践内化为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才能推动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高,而道德实践活动恰恰是我国青少年所缺乏的。

从社会层面看,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影响极为严重,尤其是酒吧、网吧等不良场所。此外,还有一些青少年在享乐主义思想影响下,追求高消费的生活而又不愿意付出艰辛的劳动,演变为“啃老族”。

从青少年自身层面看,马斯洛提出的人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类。根据马斯洛的理论,青少年时期,情感和归宿的需求比较重要,只有通过和同学、老师、家长、朋友之间的融洽关系,使其得到一种关心和爱,相互关心和照顾才能实现他们的情感和归属的需求。青少年应加强自身控制力和心理品质的培养,有意地控制各种欲望。加强自身情操的陶冶,对一些生活中的困惑,积极与外部沟通,寻求父母、老师、朋友等外部支持。

三、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实施对策

(一)改革教育体制

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尚未完善,还处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期,但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国家应该改革教育体制,德育和智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就业方面,用人单位把“证书”作为职业大门的“门票”,使社会上很多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才得不到自由发展,埋没了所谓的“伯乐和千里马”。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要重视教育制度改革,把教育改革落到实处,切实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善教学制度、优化学校管理制度三方面进行。对于教师应该定期考察他们的知识水准,以防止有些价值错位的教师浑水摸鱼,同时实行一套方案,让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匿名评估教师的道德水平,让道德评估结果和教师的工资挂钩,实行打分制,对教师道德素质进行考查,对工资适当进行奖惩。

(二)家庭教育为主、学校教育为辅的双向互动

“感恩”是“德”的一方面,把感恩教育上升为德育更为全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小到大,最初的学习方式表现为模仿性学习,父母和其他人的言谈举止都会被孩子所学到。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不应该以说理的方式进行,父母需要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家长和孩子需要建立一种友谊必须保证让孩子感受到母爱和父爱。父母不应强行给孩子灌输尊重教师和他人的思想,要选好时机,最好在过节日时一家人团聚,与孩子讨论学习,关心孩子在学习生活中有什么收获,遇到了哪些困难。古诗有“润物细无声”,学校对孩子的德育不应用纯粹的理论灌输,这样不但达不到效果反而有可能适得其反。父母、孩子、教师之间应该形成一个三角链,利用节假日老师、孩子、家长之间面对面相互聊天,使三者之间两两没有隐瞒对方的东西。

(三)优化社会环境

社会也担任着青少年的老师的角色,社会作为一个“无形的老师”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学校和家庭应该把法律教育重视起来,想办法让学生明白触犯法律和道德底线的后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育学生不盲目去结交社会上的人。另外,社会上一部分青少年由于家庭条件等因素辍学,也是当今青少年犯罪率高的原因,这部分青少年缺乏知识、技能、道德,被社会所抛弃,为了生存,他们去抢劫、偷盗,严重影响区域内治安环境,因此有必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需要[3],只有解决这部分社会闲散青少年的生存问题才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四、小结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国家和人民共同努力,国家引导人民,人民配合国家。感恩教育是德育主要的一方面,德育离不开感恩教育。部分影响整体,量变引起质变。只有把部分问题处理好,才能为处理整体问题减少困难,“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作为社会的一部分,肩负着继承祖国大业的使命,是不容忽视的元素。国家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国民素质也要同步提高。尽力使各种发展因素之间达到和谐,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青少年感恩教育方案篇2

各镇、街道团(工)委,开发区团委,区直部门团(工)委,大企业团委: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在全区开展“四德”工程建设工作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经研究,决定在全区青少年中深入实施“四德工程”建设,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关于争创“四德”工程建设市级示范区的一系列安排部署,通过在全区青少年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引导全区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凝聚青春力量,为建设活力、魅力山城做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从现在起到2014年3月作为共青团“四德”工程建设集中推进阶段,在全区广大团员青年中开展以“爱德、诚德、孝德、仁德”为主要内容的“四德”工程建设活动,选树一批先进典型,进一步加强广大团员青年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

主要内容

(一)以“爱”为核心,推进社会公德建设。突出关爱他人、爱护环境、奉献社会的主题,教育引导青少年互助友爱、和谐相处、遵纪守法、保护环境、奉献社会。(1)在机关,要以“心系群众、创先争优、服务发展、创树形象”为重点,教育青年干部职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相互关心关爱,自觉维护机关形象;改进工作作风,热心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优化发展环境;热心公益事业,带头奉献社会。(2)在企业,要以“关爱职工、效力企业、保护环境、回报社会”为重点,教育经青年营者创新创业、加快发展,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事业,努力回报社会;教育青年职工树立与青年共发展的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3)在学校,要以“热爱家乡、助人为乐、奋发上进、遵纪守法”为重点,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重公德、讲秩序、懂感恩、知礼仪,关心同学、尊敬师立长、志成才、建设家乡。(4)在农村、社区,要以“邻里和睦、互帮互助、爱护环境、热爱家园”为重点,教育青少年和辖区居民自觉遵守基本行为规范,维护邻里团结,关爱困难群众,积极履行义务,开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志愿服务活动。

(二)以“诚”为核心,推进职业道德建设。突出诚实守信的主题,教育引导青年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1)机关事业单位青年,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在工作面前真抓实干,在成绩面前实事求是,在失误面前勇于担责,以实绩检验工作成效。(2)企业青年,要树立“诚信立企”意识,守法经营,信守合同,热情服务,公平公正。(3)农村青年,要树立劳动光荣的意识,热爱家园、诚实劳动、团结互助、崇尚科学、勤劳致富。

(三)以“礼”为核心,推进家庭美德建设。突出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主题,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建立和谐的家庭社会关系。(1)对老人,要做到尊老爱老、孝敬父母,照顾好父母生活起居,多抽时间陪伴父母,多沟通交流,使他们能够身心愉悦的安享晚年。(2)对子女,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尊敬长辈、知恩感恩(3)夫妻之间,要做到互爱、互敬、互谅、互助,做老人的好儿女、孩子的好父母、工作的好助手、生活的好伴侣,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四)以“仁”为核心,推进个人品德建设。突出知荣辱、懂感恩、尽责任的主题,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不断提高道德修养,自觉践行道德规范。(1)知荣辱,就是要教育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生活中严格区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观。(2)懂感恩,就是要教育广大青少年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大自然,引导人们从小事入手,从身边的事做起,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他人、工作、社会,多行善举、济危救困、助人为乐,建立健康、融洽、愉悦的人际关系。(3)尽责任,就是要在广大青少年中培养起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明确在家庭、岗位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断增强履职尽责、回报社会的本领和能力,爱岗敬业、干事创业,通过个人奋斗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四、方法步骤及工作要求

(一)学习动员阶段(2013年7月中旬至7月下旬)

各基层团组织结合自身实际,详细制定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印发宣传材料、设立固定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四德”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工作内容和任务目标,充分发动广大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到“四德”工程建设中来,形成“讲文明、讲道德、我行动”的浓厚氛围。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

各基层团组织要按照团区委的总体方案,将实施“四德”工程与青年志愿服务、希望工程、青少年权益维护等工作紧密结合,深入开展各具特色的“四德”工程建设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并积极挖掘、培养、推荐、宣传青少年中“四德”先进典型,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团区委将适时组织开展“四德”青少年评选活动。

青少年感恩教育方案篇3

张洋,人如其名,个性张扬,那可是一个铁锤敲铜锣——响当当的人物。他的声名可谓“损满全班”:嘲笑同学、不完成作业、骂人、逃课等。在家里,老子天下第一,说一不二,稍微不如意就摔东西,威胁自己的爷爷奶奶,稍微的思想教育换来的一般是“你管得着吗”;在学校,厌学、不思上进,顶撞老师是家常便饭,面对同学的关心和帮助也大多冷眼相向。总得来说,毫无感恩之心和责任感。

我决定从感恩入手帮助这个孩子。

一、用主题班会唤醒顽心

我特意为他召开了两次主题班会。第一次是观看演讲家邹越的《让世界充满爱》,让他在潸然泪下的氛围中体会父母、老师的恩情;第二次是《让感恩之花开在心田》,请班里其他同学讲述父母感动自己的点点滴滴,让他知道自己的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很多。目的便是唤醒他心灵深处曾经获得的丝丝感动,无限放大,直至温润整个心灵。欲“感恩”必先“知恩”,“知恩”方能“报恩”。

二、用榜样力量感召心灵

知恩图报,可如何报呢?我给他讲了我校曾获“青岛市十佳美德好少年”王淑乾的故事:一根根钢铁病腿时一声不吭,怕病床旁的爸爸担心;乘车去医院的路上不忘读书,怕耽误学业辜负老师的关心;病情稍微好点帮妈妈卖馒头,让妈妈更加省心。并给他读了王淑乾写的感恩故事《没有翅膀,照样飞翔》,让他明白了要常怀感恩之心,要让自己成为因自己的存在让别人感到温暖的人。

三、用感恩之心诠释生命

让学生“知情”易,“知理”难,或者说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我告诉他:我们为什么要有感恩之心?感恩不仅仅是对别人,更不仅仅是父母、老师、同学,感恩应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责任感,是一种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表现,是一种积极健康、美好向上的生活态度。只有懂得感恩,才能知道幸福的含义;只有感恩,才能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学会自尊;只有感恩,才能微笑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四、用具体活动实践感恩

感恩不应只是“知情知理”,更应内化为一种品质,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我给他布置了一些伸手可及的任务:帮着刷一次碗,帮着洗一次衣服,帮着搬一次煤块,给劳累的妈妈写一封宽慰信等,把感恩变成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行为。

在一系列围绕感恩的活动开展之后,张洋有了较明显的变化。在家里开始和父母进行沟通,开始关心父母的工作和生活,尤其是在对待爷爷奶奶的态度上有了明显的改变;在学校里,不再和老师对着干,也不再欺负同学,甚至开始帮助同学,在学习上也有了不小的进步。

案例分析:

一、不管是父母或老师都给予了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却忽视了对孩子感恩之心、责任之心的培养,导致孩子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变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众人皆“坏”我独“好”的心理畸形。

在和张洋谈话时,这种感觉特别明显。他觉得爷爷奶奶的疼爱、老师同学的关心都是应该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他并不需要付出什么就可以得到这一切。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究竟应该给予孩子什么样的爱,如何给予孩子爱?

二、感恩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张洋案例出现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都缺失感恩教育的内容。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可面对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仍然停留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古语的单调宣扬上,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来做细做实感恩教育,导致孩子背过这些话却不知道什么是恩、如何报恩。面对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不能再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方式,类似于“忆苦思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等都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孩子了。

生命感悟:

感恩应是生命的一种歌唱方式,从出生唱到死亡。因为生命与生命之间是相互依存的,父母的养育、教师的教诲、朋友的帮助、社会的关注、国家的恩泽、大自然的恩赐……都是伴随在我们生命长河之中的,是他们让我们感受着生命的美丽。因此拥有越多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便越和谐,生命也会更加多姿多彩。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学会感恩。

从今天起,用一颗真挚的心,诚心感恩。

青少年感恩教育方案篇4

敬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农历正月二十九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拗九节,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青少年学生文明素养,营造敬老爱亲的良好氛围,冯宅中心小学少先队将在拗九节期间开展“浓浓拗九节深深感恩情”主题活动:

一、活动主题:

浓浓拗九节深深感恩情

二、活动时间:

2014年2月下旬

三、活动内容

我校以倡导敬老爱亲的道德行为、培育良好的文明风尚为重点,围绕节日的文化内涵,通过引导青少年学生敬老助老、感恩父母,深入开展拗九节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1.开展煮粥送粥体验活动

充分利用黑板报、国旗下讲话以及班队会等途径大力宣传拗九节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或登录福州数字青少年宫“浓浓拗九节深深感恩情”活动专栏,开展“学煮拗九粥,送粥感恩情“体验活动,将亲手煮的拗九粥献给长辈、亲人,传达浓厚的感恩之情。

2.开展感言孝事征集活动

以“浓浓拗九节,深深感恩情”活动专栏,举行“敬老图画”和“敬老小报”活动,同学们将活动感言、自己参与的活动或身边的关于敬老爱亲的生动场景的征文或小报上交至大队部,要求感情真挚、真实。

建议:低年级可以将自己参与的敬老孝亲的活动拍下相片,并制作成“敬老图画”;中年级可以制作敬老小报;高年级可以写下自己的或身边的敬老爱亲的故事。

五、活动要求

青少年感恩教育方案篇5

一、强化基础知识教育,提高整体知识水平

教育就是一场接力赛,一棒接不好,可能满盘皆输。但,只要后面的接棒者能奋起直追,也有胜算的机会,至少不会输得很惨!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我国实行的“九义”教育,小学毕业即意味着直升初中,接力棒传到了初中教师手中。由于农村小学很多学校盲目跟从减负及其他多种因素影响,使得大部分小学毕业生整体水平较低,听、说、读、写的能力用骇人听闻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许多学生识字少,拼音不会拼,字迹潦草,笔顺不正确,作文不会写等!本地多所初中在升入七年级后,多年来都坚持要进行一次基础知识摸底考试,结果是语数总分达120分的只占了一小部分!不能不令人扼腕啊!

输在起跑线并不可怕,关键得知道奋起直追。这就要学生、老师都要敢于磨砺,一方面学生要觉醒扬鞭策马,做到温故——把小学落下的知识及早补上,学新——把初中的新内容掌握,另一方面学校开设针对基础薄弱学生的课程,适当点拨,找到适合各自的学习方法,提高效率,做到不舍不弃,这根接力棒就能跑好!

对于学习动机不强,确实无心学习的农村中学生,教师应努力使这些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掘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不至于落得脑袋空空,游手好闲!

二、思想道德教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在农村初中,故意破坏公物、脆弱、冷漠、自私、不思进取、缺乏忧患意识、沉迷网络、抽烟喝酒、早恋等等,这些思想道德、心理问题的缺失和错位是常见的、普遍的现象。

因此,在教育理念上,要实现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起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符合农村初中学生特点的新型思想道德教育模式。

加强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知恩、感恩。常怀感恩之心是一个人素质体现,也是人之常情。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对大自然的认同。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懂得回报。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由衷发出钦佩!只要学生胸中常怀感恩之心,就能温暖、自信、坚定、善良常伴。最终达到知恩、感恩,进而施恩、报恩,健全人格。

立足农村初中实际,实施多元化评价机制。评价一位好老师,不仅要看教学成绩,更要看所教学生的道德水平、心理健康状况。机制要积极引导教师认真、耐心、科学地教育每一位学生,努力和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诚信、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树立完美形象,感染每一位学生,因为老师的言行会给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提高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给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不但要会运用网络,还要会甄别,迅速及时准确掌握一些典型案例,适时应用于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

三、把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转型进程速度的加快,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日益严重,特别是农村青少年犯罪问题更令人堪忧。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教育制度存在缺陷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无知、空虚,源于他们不学法,导致不畏法、不守法,甚至违法犯罪!这与农村初中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关系密切。

“嫩枝易直也易折”,初中生正处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由于现行的教育制度存在缺陷,客观上为缺点较多的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创造了条件。多数青少年犯罪虽然不是在校期间,但他们犯罪意识潜伏期仍在学校。所以,我们应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为青少年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素质教育质量不能只看其升学率,还应当看失学率、违法率、犯罪率。农村初中应当将法制教育真正纳入教学计划,将学校法制教育的好坏纳入学校的评价体系,评价一个学校;学校应设立专门的组织或机构、聘任从事法制教育的专职或兼职老师授课,结合常见多发的青少年犯罪,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预防犯罪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在接受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接受专业化的法制教育,并逐步养成知法守法的良好习惯。

四、要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整体化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虽然教育起始于家庭,但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反过来影响和制约学校教育。因此,学校还需促进三项教育整体化,才能很好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巩固各项教育成果。

青少年感恩教育方案篇6

关键词:感恩意识;感恩教育;奉献;缺失

一、感恩意识的内涵解析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谢”。意识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与“心”、“精神”同义,它是专门作为表示思想意义的概念。感恩意识则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内在心理要求,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也是任何文化公认的基本道德律。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感情、有道德、有思想,有正义之感。缺乏感恩他人的意识,就丧失了做人最起码的道德。

感恩意识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已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其中儒家赋予感恩意识的内涵最为深刻。而对父母的感恩则是儒家文化最为强调的内容,在反映孔子思想的《论语》中,多次提及孝,“孝第也者,其为仁之本舆”“事父母,能竭其力”“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孝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程度,其内在本质就是对父母的感恩意识。只有具备了感恩意识,其“仁心”和“德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当代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往今来,子女是否感恩孝敬父母是衡量个人道德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通过笔者的资料收集和问卷调查不难发现,当代学生感恩现状不容乐观。

据报道,济南一女孩因为母亲没有给她买衣服,两人在公交车上发生争执,女儿嚷到:“你为什么不给我买啊?”随后,竟掀住母亲的衣领,对母亲大打出手,当有乘客劝阻时也被其破口大骂。

上个月,温州电视台报道:乐清一位老太太膝下有四子,个个住高楼大厦,而她却无立锥之地,不堪承受痛苦而上吊身亡。

更有甚者,湖南省有位13岁的中学生用菜刀砍死了正在沉睡的父亲。在接受审讯时他说:“这是他(父亲)批评我、骂我的报应。”

近年来,在校中学生、大学生甚至硕士生、博士生动辄轻生,这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漠视,更是对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父母的不孝。这样的案例虽然只是个别,却折射出长期以来我国感恩教育的缺失。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青少年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去年9月笔者在我校2012届600多学生中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令人发省:有68.5%的学生在‘最不喜欢的人’一栏中填的竟是‘家长’。”对生养了自己的父母的生日,有57.1%的学生在答卷中表示不清楚,其中有28.0%的学生表示完全不知道。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吃饭,有44.5%的同学偶尔会为含辛茹苦的父母盛饭,另外有39.6%的同学很少甚至从来没有为父母盛过饭。更令人遗憾的是,被调查者中竟然有68.7%的同学不知道父母爱吃的是什么。如果父母突然下岗或者失去工作,同学们会做何反应?有27.6%的同学表示无所谓,照常过自己的生活。令人不安的是,有10.9%的同学会抱怨或者埋怨自己的父母,而不是给予父母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学生平时与父母长辈说话的态度怎样?选择态度一般甚至态度生硬的占了总数的73.7%。今年国庆节放假时,有63.4%的同学把最多的时间留给了同学或者同龄朋友。有46.5%的同学经常觉得父母说话太多。有74.2%的同学很少甚至从来没有在家里做家务。有46.3%的同学偶尔与父母分享自己的感受,有35.9%的同学很少甚至从来没有与父母分享过自己的感受。

显而易见,上述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已忽视了几千年来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感恩长辈的教育,致使我们对这一重要的伦理道德已深感陌生,甚至产生可怕的后果。

三、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浅析

鸟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人更应有感恩之情。古人尚能“知恩图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而现代社会应有的感恩之心,为什么如此麻木,如此冷漠,如此让人心寒?是什么原因造成当今社会感恩意识的严重缺失?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

家庭感恩教育缺失是青年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主要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刚刚开始懂事的孩子首先接受的是父母的教育、家庭的影响。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在孩子纯洁无暇的心灵上,由父母、家庭首先打上的烙印将对孩子的人生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而很多为人父母者却忽视了这一点。

第一,为了挣钱,为了工作,为了事业,他们放弃了对孩子的教育权,交由爷爷奶奶代劳,甚至完全托付给一个文化水平、素质能力不高的保姆。

第二,对孩子宠爱过度,溺爱无度。“621”家庭模式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导,一些家长“再穷不能穷孩子”的错误观念和“父母包办、无需回报”的糊涂观念,对孩子百依百顺,造成了孩子一切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自我意识,稍有不满,立即翻脸,只知报怨,根本谈不上感恩。

第三,家长自身缺乏感恩意识。有些家长本身就是只知索取,只知要求他人、要求组织、要求社会的人,他们不愿奉献、不愿回馈他人、不愿回馈组织和社会。第四,对孩子要求过于严厉和刻薄。有的家长因对孩子要求过高从而要求过于刻薄严厉;有的家长因生活困难视孩子为负担,稍不遂愿,非打即骂。这些都不会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馨、生活的快乐,也无法让孩子对父母报以感恩的心。一个没有感恩意识、对父母都不知感恩的人,当然是不会去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的。

2、学校感恩教育的缺失

孩子从进入小学开始就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为了考上好初中、好高中或好大学,学习成绩的排名、家长的期望、学校的压力,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使学校德育工作大打折扣,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小学素质教育举步维艰,学习成绩成了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这就使得本来苍白无力的德育形同虚设,德育内容的“高大全”和盲目美化、神化英雄人物,由于离孩子的生活太远,让学生望尘莫及,使德育几乎成了口号。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没有机会去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也没有机会去学会感恩,最终导致了青年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

笔者记得前不久一家报纸上的一则报道:一位母亲在端午节的前一天准备一些粽子和一些鸡蛋,千里迢迢,去大学看望自己的亲生女儿,一到校门口,这位女大学生看到自己的妈妈一身破旧(且整洁)的衣着,就将含辛茹苦把自己喂养成人的亲娘拒之于大学门外。

“犬不择家贫、子不嫌母丑”,宋人留下的这句饱含人文哲理的不朽格言,数百年来在我们民族的道德文化传承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教化作用。然而,在校园里发生的这件事情,却让我不得不承认,这个被无数代人坚守的道德理念,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出现这种事情,自然会有人要举起道德批判的利剑,对这名大学生口诛笔伐。然而,将亲娘拒之门外,这在常人眼里已属忤逆不孝,何况还是一名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大学生?既然如此,我们不妨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这名大学生在血浓于水的母子亲情面前表现出这般绝情寡义,其背后难道就没有一点身不由己的无奈?

可以想象,从这名大学生看来,母亲一身破旧的衣着,在油头粉面、西装革履的都市人面前已经是十足的老土,一篮粽子,比起肯德基、麦当劳来更是土的掉渣,这些都会被人笑话,影响自己的脸面。谁会笑话?当然是指校园里那些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学友、老师们。至此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这名大学生是生活在一个充满和谐、平等、博爱气氛的环境中,校园里洋溢着不以贫穷为耻,不以财富取人,以感恩敬人,对每个人的人格无分贫富贵贱都给予应有尊重的良好风气,在这样一种氛围的熏陶下,这名大学生还会不会对自己的母亲显得如此冷漠无情

遗憾的是,理想的鸡蛋往往经不起现实这块石头的碰撞。在当下的大学校园,教育的功利色彩至上而下几乎无处不在。母亲不因家贫而不为,省吃简用,想方设法将儿女送进大学,是希望她们将来能够反哺家庭,回报社会,成为一个感恩父母的有用之才。学校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地方,更是启迪心智、培育人才、教化人心的场所,如果大学生在走进校园后变的嫌贫爱富,不懂感恩父母,甚至不认穷母,这是母亲的不幸,又何尝不是学校教育的不幸呢?

上述原因形成的社会较为普遍的感恩意识的缺乏,也造就了当今社会对不感恩的人、对不感恩的事件的容忍度较大。感恩行为仅限于道德层面,没有法律的约束和相应的奖惩机制,导致那些不知感恩者也只能受到所谓“良心”的谴责,社会对不感恩的人、对不感恩事件的谴责和惩处力度不够,相应地也让感恩教育效果“打折”。

3、学生自身缺乏修养

依据人的自然发展规律,青少年会有一个青春期的“心理断乳期”。在这个阶段,常常表现出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提高,自我意识、独立意向和成人感的形成,常以“小大人”自居。当受到成人,比如父母的否定后,会表现出强烈的逆反情绪。如果在这个敏感的阶段,父母的教养方式不恰当,学校的引导不足,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青少年很容易走向错误的发展轨迹。当青少年表现出强烈的逆反情绪时,父母已经被关在子女的心门之外,很难与子女进行情感的交流。许多家长就会表现出不耐烦,对孩子训斥、甚至打骂,颇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使自尊心极强的子女感到压抑和窒息,表现出更为强烈的逆反心理,与父母疏远,很难与父母建立感情,不但没有孝敬感恩父母的意识,甚至出现伤害父母的行为。

四、感恩意识的唤起

“人之初,性本善”。感恩意识的缺失,归根到底还是缺乏感恩意识的教育培养造成的。通过教育培养,可唤起青少年学生的感恩情怀,让他们学会感恩。这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而又紧迫的必然要求。培养青年学生的感恩意识,要首先加强亲情教育,教育孩子从感念父母之情出发,不断树立浓厚的师生情、同窗情、母校情,通过亲情产生感恩,通过师情形成敬重,通过友情增强乐群,通过校情促进沟通,进而通过博爱感恩社会。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家庭、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影响。

1、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这一人生第一课堂的作用

感恩意识的培养着重要从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开始,这是感恩教育的基础。要打好这个基础,发挥好家庭教育这个人生第一课堂的作用至关重要。

首先,父母及家庭成员要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自己的感恩意识。

其次,家庭成员之间也要做到互相感恩,形成感恩教育良好的家庭氛围。

第三,要引导孩子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以“养子不图回报”为由忽视了孩子对父母的感恩教育。施恩不图报是高尚的,受恩必报是必须提倡的,要教会孩子对父母及他人的关心帮助说声“谢谢”。孩子做了对父母及他人有益的事情,哪怕是吃饭时给你拿了一双筷子,你也要及时向孩子说声“谢谢”,让孩子在这种相互尊重、相互感激的家庭氛围中,耳濡目染地培养感恩意识。

2、强化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地方。学校要把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系统地、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青少年感恩教育方案篇7

关键词:感恩教育实践反思原则

感恩是一种崇高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感激供我们处身立世的人类社会和自然,才能饱结奉献的美好情情愫,也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在自然界中就有“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传说。中华五千年文明孕育的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许多传统美德,如“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处世信条,都在警醒着我们,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更应懂得感恩。《史记》中写的荆柯、聂政等,其实都为报恩而甘愿献身的豪杰,他们之所以历经多少的朝代更替,仍能彪炳青史,因为他们身上闪耀着一种公认的社会美德。

一、在青少年中弘扬感恩美德

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五千年文明孕育而成的美德在当今的青少年身上渐呈颓缩的倾向。

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发达了,物质文明了。社会的开放也使西方的各种思潮纷至沓来。这一切在开阔青少年视野的同时,也使孩子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多元化了,同时孩子们的感恩意识也在这芜杂的社会思潮中日趋淡薄,这是一种潜在的危机。

另一方面,独生子女的特殊生长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变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能力缺陷和情感缺陷。这种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正在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青少年。使他们在心理上、行为上对父母亲、师长、朋友的爱视若无睹,理所当然地接受,而对旁人、对父母、对生活、对工作、对社会乃至对国家却抱着冷漠和不负责任的态度,以至“不肖儿不知报娘恩”成为许多家长迟来的感慨。这些现状都在提醒我们,感恩教育势在必行,而学校更应该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这个艰难的任务。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新课程也要求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因此,开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拥有,这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建学校德育的重要元素,学校德育的基础,也是社会、家庭、学校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时代的要求,学生个性健康人格健全发展的必要。

二、用教育唤醒内心深处的感恩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教育,立足于使学生达到“向善”的境界,引发学生形成蓬勃向上的态度、意志和情感,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珍惜生命。笔者认为,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块教育阵地,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

首先,传授感恩道理,培养感恩意识。有能力的学校可以选择、编写感恩教育的校本教材,列入学生必选的选修课程。如《弟子规》、中国历史上的衔草结环、滴水泉的美丽传说和田世国为母捐献肾脏的现代感人故事等都可以做为教材,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设相应的课程。通过班会课、主题班会课、阅读课等途径向学生阐明为什么要感恩、怎样感恩。使学生知道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知恩与图报是每个人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使学生懂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生活、对亲人、师友、社会、祖国、人类、自然心存感激。并学会如何用正当的方式给予报恩。

其次,创建感恩文化、激发感恩情感。学校可采用形式多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积极创建感恩文化氛围。如把感恩歌曲《母亲》、《一封家书》等改编成上下课铃声,让学生每天接受感恩音乐的熏陶;周末选择《孝子感天下》、《背着爸爸上学》、《回报恩情》等影视进行感恩影视展播;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艺术节,演讲比赛;校园内设立灯箱展示感恩名言,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写作竞赛等。让学生处处时时浸演在感恩的氛围中,感受到感恩就在我们的和谐生活之中,深化学生的感恩意识。

最后,强化感恩实践,实现道德内化。在学生获得感恩知识,体验感恩情感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把感恩意识和情感贯彻到学生的行动中去,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使感恩成为一种习惯。在新课程背景下,将感恩实践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纳入课程管理,同时建立激励机制,以机制来促使学生自觉报恩习惯的养成。

例如,将感恩实践列入社区服务课程进行管理,建立感恩档案。要求学生从最基本和最基础的感恩报恩活动做起。如给养育自己的父母,培养自己的母校、老师写感恩信,亲手制作最简单的贺卡等。双休、节假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报答恩人、亲人、社会、家乡的事情,并记录下来,整理进人个人成长记录袋,同时,让学生对活动进行小结与反思。学校对这项实践进行学分认定,并将其作为综合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正是这些看似人人可做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旦注入学生的精神内核,就会转化成一种习惯,就很有可能影响他一生的行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何况是情感丰富的青少年,只要我们不懈地进行教育,持之以恒,充足的感恩源泉必能结出灿烂的报恩之花。

三、用感恩教育促使学生成长

感恩教育的实施,对于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用身体和心灵去体验和感悟。让他们用心去反思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师长、朋友、社会给他们无私的奉献,创造的幸福。让他们品味发生在日常生活周围那些微小、平凡却又让人感动无比的事。使他们的心灵受到展撼,使知恩图报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烙上深深的烙印。使学生明白知恩是人生境界的真切体现。真正的“知恩”是发自内心的,是流淌在人的血液中的,是一种自然和本性的流露。人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父母、他人、社会、祖国、大自然的恩惠。只有用心去感受,品味生活中、学习中的美好,从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才能得到幸福感。从而精神更自由,精神生活更丰富、多彩。另外,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感恩不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情感上的回报,而且情感的回报是双向的。人处于感恩的心态时,也会从中得到一种欣慰的满足,能真切地从感恩中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这种愉悦是物质和金钱所不能替代的。

其实,感恩教育更深远的意义是要学生明确,当一个人赤条条地来到人世后,你究竟从自然、社会、亲人、他人之中承受了多少的恩惠,要他们懂得这样的一条道理,离开社会的个体是无法生长的,人与人只有处在一种互惠的关系中,人类才会走向文明。每个人对周围的一切都要常怀感恩之心。有人慨叹当今社会人情淡泊,缺乏爱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缺少一颗感恩的心。有了感恩的心,就会产生对社会和人类的亲和力,就会融化自私和冷漠的阴冷心态,也会自动化解他人不经意的伤害而带来的仇恨心理,同时也会自然形成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品德。这种品德经过积淀酝酿,一旦成为意识中的一部分,就会自然而然地升华为报答社会的无私奉献精神和报效祖国的勇于捐躯的祟高精神。因此,要培养这种祟高品质、道德就要从看似低级的感恩层面教育做起。古人说,忠臣必来自孝子,这话并不是没有道理。

四、从原则中展现感恩教育

感恩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和谐社会、和谐校园需要感恩之心,但是要培养孩子们感恩的心,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要使感恩教育达到好的效果,以我个人的经验,我以为还需遵循以下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实施感恩教育要了解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和期待,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对感恩教育的内容选择要合理而且要有震撼力,对感恩教育方式选择也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以理服人;而且,感恩教育的理想与现实可能有差距,教师要意识到并知道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

(二)情感性原则。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要通过设置情景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诱发学生的理性思考,避免空洞、枯燥、无味的说教。我校的许多感恩主题班会都是在泪水和感动中完成而实现教育目标的。

青少年感恩教育方案篇8

感恩节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要一直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关注身边所有的美好、所有应该感谢的事物和人们,做一个懂得说谢谢、知道表达感恩的人。共同阅读感恩节活动策划方案最新2020,请您阅读!

感恩节活动策划方案1一、活动背景

近年来,我国在社会保障,尤其是在老年人保障方面,已取得许多成就,但我国的老年人形势仍很严峻,老年人人口所占比重逐年增大,多数城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我们每个人都要走过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的人生之路,这是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自然规律。尊重老人,敬爱老人,说到底就是尊敬自己,敬爱自己。会懂得孝顺父母的我们,更应该打开心胸去接纳敬老院中的慈祥的孤独的老人,给他们欢乐,给他们祝福,给他们带来美好的回忆,陪伴他们去寻找年轻的辉煌和对明天的希望。祝福他们安享晚年,老有所乐,老有所爱。

二、活动目的

慰问敬老院的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去一份关爱和温暖,让他们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弘扬和践行青年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服务精神。

三、活动意义

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共建和谐社会,展现当代志愿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奉献意识,以及为了促进点点义工和理工大志愿者们之间的交流,点点义工联合会与理工大志愿者协会联合组织去探沂镇敬老院义务为孤寡老人服务,为老年人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为老年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送上我们对老年人的一份关怀。

四、活动时间

__年11月27号(周六)

五、活动地点

探沂镇敬老院

六、活动主题

牵手夕阳红温暖老人心

七、活动机构

主办单位:校区团委及学工部费县点点义工

策划、承办单位:校区青年志愿者协会

八、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义工力所能及为老人募集衣物(募集干净衣服:适合老人穿的外套、大衣、毛衣、围巾、鞋子等等,新旧均可,保暖为主。

)准备慰问品;

2、到达目的地后,全体志愿者给老人们问好,并给老人赠送慰问品;

3、志愿者与义工为老人晒被褥,打扫房间,洗衣物,陪他们聊天,包水饺等;

4、志愿者为老人表演文艺节目。

5、饭后,志愿者们与老人话别,并合影留念,活动结束。

九、活动注意事项

1、活动期间服从安排,实实在在做事,勿打闹嬉戏。

2、和老人聊天,让他们回忆起美好的往事,使他们心情愉快舒适,注意倾听,不要涉及老人不

高兴的往事。

3、志愿者行为举止要大方得体,注意措辞用语,切忌在敬老院内大声喧哗,注意活动中老人们的情绪变化。

青岛理工大学(费县校区)

青年志愿者协会

感恩节活动策划方案2一、活动缘起

如今的孩子,个个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亲千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发展。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的,连他们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习惯了索取,习惯了“说一不二”,即使父母亲再苦再累也必须满足他们自己的要求,而他们却从不懂得去为父母亲做些什么,分担些什么,稍有些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甚至以死相逼。面对这并不是“个别现象”的现实,我们这些为人师者不得不开始思考:今天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条件日新月异,我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不懂事?面对一点点挫折,就那么轻易那么马虎的结束自己如花的生命?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想原因很多,但有两个字却不得不提:感恩。现在的许多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他人的资助,甚至连一声“谢谢”也不会说,这不能不说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悲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须要提醒他们,引导他们,继而唤起那已被一层层习惯与世故压在灵魂最深处的善良天性与感恩之心。于是我们想到了借西方“感恩节”的'机会,在校园内开展“心存感恩,永不言弃”的感恩节系列活动。

二、活动目的

通过为期一个星期的活动,让孩子自己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灵去感受,从而在自己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情感,无论对待父母或者老师,朋友或者对手,快乐或者伤心,都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那么,他们就会明白,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她也哭;你笑她也笑。当你心存感恩,生活也将赐予你辉煌光耀的阳光。

三、活动时间:20__年11月(11月的第4个星期四是感恩节)。

四、活动地点:学校内。

五、活动前期准备

1、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收集有关感恩节的配景知识,相关故事,歌曲征集等。

2、各班征集“感恩箴言”,并选送10个好的“感恩箴言”推荐到学校进行评比。

3、打印宣传资料,评分表等。

4、校园环境部署:张贴海报等。

5、与大邹广电站合作,让学生在电台免费点歌送祝福(写好祝福语)。

6、十三周四作文课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4―5年级写作,3年级写一段话,1-2年级说几句话。

7、少先队大队部干部开会分工,深入到各个年级,保证活动的影响力与完整性。

感恩节活动策划方案3一、指导思想

感恩是一种文明,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

对于今天的广大学生来说,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为了让广大队员心怀一颗感恩的心,积极地面对生活,学校大队部将组织开展“感恩周”主题教育。

二、活动时间:20__年11月__日——11月__日

三、活动口号:感恩社会,感恩学校,感恩家庭

四、主要内容及安排:

1、周一国旗下演话:《我成长我感恩》

主题班会:《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每级部上交一份班会设计)

2、周二至周五“心灵氧吧”(感恩故事)

3、周四(感恩节):课间操学生代表宣读《感恩倡议书》,齐唱歌曲《感恩的心》

4、感恩实践活动

a、组织四、五年级给父母、老师或是对自己有帮助的人写一封感恩信。(学校设计格式、每班上交5份)

B、二年级学生开展“护鸡蛋”活动。以个人或小组形式保护一个生鸡蛋一天,使它毫无破损,以此感受妈妈对自己的呵护与养育之恩。结束后让学生说一说或者写一写活动的体会,回家做一件令父母高兴的事。(学校设计表格、每班上交10份)

C、一年级小学生爱心作业传真情

(a)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

(b)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

(c)记住父母的生日,赠送亲手制作的礼物。

(d)给父母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洗脚;

(e)我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

D、三年级绘“感恩图”,将生活中感动的情景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配以文字抒发情感。(a4横版、每班上交10份)

e、感恩社会:倡议全体学生周日走进社区为社区做一件好事。

F、后续组织全校学生观看“20__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短片,班会上课展开讨论,谈观后感。

注:各级部作品在11月30日之前保质保量的交到德育处。

感恩节活动策划方案4一、活动主题:

心有慈孝快乐成长

二、活动目的: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祖先们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关于感恩的教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身边的一切,学校决定举办首届感恩节,对全体师生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感恩教育活动,以此增进师生家校之间的情感,促进文明礼貌校风的形成,共同构建我们的和谐校园。

三、活动时间:__年11月10日——12月3日

四、活动内容(六个“一”系列活动)

1、发起倡议(利用晨间讲话向全校师生)

2、一次主题班会

时间:11月下旬。各年级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围绕感恩主题,按照学生特点,组织一次关于亲情、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具体内容可自行安排。或讨论或演讲或讲述,尤其是对父母、对亲人、对老师、对朋友的感激之情。提示:用比较大的美术字在黑板写上活动主题名。(11月10日最后一节课)

3、一首歌曲(全校性)

感恩节活动期间,学校广播室利用课间时间播放活动主题曲《感恩的心》。

4、一封信

每个学生给父母或施恩于己的人,写一封感恩的信,力求真实生动,事迹感人

5、一枚感恩卡片(全校)

学生自制一枚感恩卡片,送给有恩于自己的人。每班2张。(征集时间:12月2日)

6、为父母洗一次脚活动

要有家长签字和对于此事的意见,学生要有相关的照片或日记。(每班2份,12月下旬)

7、一次感恩自然的环保教育

环境是我们赖于生存的条件,让我们以感恩的心与自然共存。各班开展“争做校园环保小卫士”的活动。(要求各班产生校园环保的志愿者,12月1日)

五、活动要求:

1、各班参照本方案,结合本班实际,明确活动内容,分工负责,落实到人,使各项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2、活动期间,学校校将组织人员到各班检查活动开展情况。

3、活动结束,各班要及时做好总结,报送大队部,将此次活动所有材料归档。

感恩节活动策划方案5a、活动名称

happythanksgivingday!——“感恩你我,真情成长”

小班:亲亲一家人

中班:让爱住我家

大班:感恩的心

b、活动目标:

将感恩的种子播撒在幼儿的心田

c、活动安排:

开幕式:11月19日(周五)

主题活动:11月22日——11月26日(包括家长半日活动设计)

闭幕式:11月25日(小、大班)11月26日(中班)

方案实施及步骤

一、环境:大展板的制作,18号前完成

1、背景(幕布亦是海报)的制作。

各级部将各自活动的具体安排(必须写清活动名称、目标、准备、时间、地点及参加人员;幼儿园园长联盟,园长好帮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写在2k的铅画纸上。经园部审核后由中班统一布置和装饰。

2、老师每人制作一个自己的感恩小海报,装饰在各年级大海报周围。

3、各班环境:小、中班用水果娃娃制作火鸡,布置在教室;

大班制作感恩海报

二、开幕式

1、时间:11月19日上午10:00

2、参加人员:全园幼儿

3、主持人:(中班)

4、过程:

a、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幕

b、情景剧表演《感恩节的雨来》

c、“爱的语统”:爱心撒播关怀,四叶草传递祝福,黄丝带洋溢真情!

d、感恩宣言:小班——爱自己,爱家人

中班——爱自己,爱家人,爱同伴

大班——爱自己,爱家人,爱同伴,爱生活

三、主题教育准备

1、各级部按照各自的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并做好过程资料的整理。

2、家长半日活动可以与本次活动相结合。

3、各年级的特色活动

大班年级

(1)护蛋活动:每人从家中带一只生鸡蛋,可以装扮鸡蛋也可以给鸡蛋取名字,扮演鸡蛋的爸妈,一天保护好鸡蛋,不让鸡蛋破碎掉,体验爸妈养育宝宝的辛苦,学会感恩。

(2)大带小活动:大班的孩子到对口小班找一个弟弟或妹妹,照顾弟弟妹妹一天,跟弟弟妹妹一起玩游戏、一起吃饭……体会做哥哥姐姐的自豪。

中班年级

护蛋活动:每人从家中带一只熟鸡蛋,扮演鸡蛋的爸妈,一天保护好鸡蛋,不让鸡蛋破碎掉,体验爸妈养育宝宝的辛苦,学会感恩。

小班年级

火鸡展览:亲子在家用水果娃娃制作火鸡,进行火鸡展览活动。

四、感恩节闭幕式活动准备及分工

1、各班准备一节教学活动。

2、主持人、串词。

3、爱心传递:小班准备好护手霜、信物爱心,

幼儿园园长联盟提示您:中班准备好信物幸运草,

大班准备好黄丝带。

传递后中、小班由家长将信物贴到“爱心墙”上,拍照留念。

作感恩海报

班级活动内容及时间

大班活动时间:

25号上午举行

活动内容:

一、室内:亲子制作海报

二、室外:闭幕式

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团队爱的宣言:爱家人、爱朋友、爱自己、爱生活;

让爱心在我们之中传递;感恩你我,真情成长!

2、情景剧表演《感恩节的由来》

3、请一名幼儿介绍“爱的信物”——黄丝带的意义

4、全场“爱的传递”。

5、集体欢庆感恩节:跳火鸡舞。

小班活动时间:

25号下午

活动流程:

(一)、室内

用特殊的方式:幼儿、家长互表示爱意

(二)、室外

1、儿歌表演《我爱家人》。

2、爱的宣言:心中有爱就要说出来:用语言或其他方式表达对彼此的爱。

3、童话剧表演《小乌鸦爱妈妈》。

4、小手护大手:给爸爸妈妈擦护手霜。

5、歌曲表演《让爱住我家》。

6、爱的传递:家长填写爱心卡,和宝宝一起张贴在海报上;

鼓励宝宝把爱心卡送给老师、父母。

7、集体欢庆感恩节:跳火鸡舞。

中班活动时间:

11月26日上午

活动流程:

(一)、室内

1、语言:猜猜我有多爱你

2、亲子制作:感恩大餐

(二)、室外

1、团队爱的宣言:

爱家人、爱朋友,帮助我们能够帮助的人;

2、情景剧表演《感恩节的由来》

3、请一名幼儿介绍“爱的信物”——幸运草的意义

5、全场“爱的传递”,贴到班级的爱心墙上。

6、集体欢庆感恩节:跳火鸡舞。

后续活动

1、感恩节活动及时上传(信息技术部)。

2、活动各类资料的整理与归档。

青少年感恩教育方案篇9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关于做好党史专题宣讲工作的通知》、省委《关于在全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市委《关于做好全市党史专题宣讲工作的通知》部署要求,区党工委下发《关于做好全区党史专题宣讲工作的通知》,镇党委下发《关于在全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要求扎实有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宣讲工作,镇党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从5月下旬起在全镇开展党史专题宣讲工作。现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深入宣讲党的百年奋斗史、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全区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党工委、镇党委各项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各项目标任务上来,保持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始终沿着指引的方向,奋力续写新时代xx镇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二、宣讲重点

全镇党史专题宣讲工作要把学习宣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贯穿始终,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贯穿始终。结合宣传宣讲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把我区开展的“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讲党课、颂党恩”讲好专题党课融入其中,要认真按照区、镇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部署要求,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传播xx声音,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重点围绕学习领会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宣讲,结合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准确宣讲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作出的伟大贡献,宣讲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积累的宝贵经验,宣讲中国共产党初心宗旨、铸就的伟大精神,宣讲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遵义籍、新蒲籍红色历史人物和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宣讲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宣讲在党中央、关心下,在贵州省委省政府关怀下,遵义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新蒲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辉煌历程、实现经济赶超跨越“黄金十年”的巨大成就,引导干部群众了解党的百年奋斗史,传承红色基因,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让干部群众深切感恩党、感恩党中央、感恩,在新征程上不断迈出新步伐、创造新业绩。

三、宣讲方式

积极推动引导多方力量参与到党史专题宣讲工作中,努力形成全区党史学习教育“大宣讲”格局,深入推动主题宣讲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营造强大的宣传宣讲声势。

(一)镇党委宣讲团示范讲。组建镇党委宣讲团,于5月下旬分赴各村开展首轮宣讲,原则上镇党委书记向全镇干部职工集中宣讲1场,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通过到党组织关系所在村党支部上党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开展宣讲。各村党组织要积极配合镇党委宣讲团的宣讲工作,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师生代表参加宣讲报告会,同时宣讲团成员要到机关、校园、社区特别是革命纪念地、红色遗址等,与村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体开展面对面、互动式的座谈宣讲。要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视角折射大变迁、小故事呈现大图景,提高宣讲的亲和力、感染力。

(二)各部门领导干部带头讲。镇级部门领导同志带头到联系点、帮扶村居等开展专题宣讲,带头同基层群众互动交流。全镇各部门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紧密联系岗位和工作实际,积极带头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七一”前后,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要面向全村党员讲一次党史专题党课。要组织先进典型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讲好主题党课,通过讲党课、颂党恩,推动兴起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

(三)各级宣讲团常态讲。各村要结合本地实际,精心遴选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领导干部、党史领域专家学者、英模人物、烈士亲友、驻村干部、离退休人员分赴村组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宣讲队伍的学习培训,做好深入研讨、集体备课等工作,依据镇党委审定的《宣讲提纲》和指定的学习材料,结合本地实际编写好宣讲稿,既讲“普通话”,又讲“遵义话”,既讲“心里话”又讲“身边事”,深入开展常态化、普及化宣讲,增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确保村组干部群众坐得住、听得见、记得牢。要坚持专兼结合,让党史参与者、亲历者讲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让老革命、老英模、老党员讲创业立业的苦难辉煌,让改革先锋、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讲振兴复兴的砥砺奋进。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地方和部门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结合实际创新宣讲方式,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宣传宣讲活动,务求取得实效。

(四)各系统领域联动讲。按照分级分类、分工负责的原则,镇中心学校、镇卫生院党组织牵头组织好本系统领域的宣讲,镇关工委、统战(群团部)积极面向职工、青年、妇女、科技工作者、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退休老干部等开展宣讲,切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更广泛地深入各行业、各领域。

四、宣讲要求

(一)把准政治导向。自觉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持以两个历史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树立正确党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批驳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讲清楚讲透彻,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要结合宣传宣讲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讲好我镇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牢掌握贵州、xx、xx、xx发展的历史主动。

(二)创新宣讲方法。积极创新内容、形式和方法,切实增强面向基层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坚持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集中宣讲与常态宣讲相结合,线上宣讲与线下宣讲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群体、退休人员、流动党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群众等群体的接受习惯,根据宣讲对象特点定制有针对性的宣讲方案。要发挥好新媒体作用,广泛运用网络直播、网络视频、网上交流等形式,让群众便捷地听到宣讲的声音,营造网上网下学习党史的浓厚氛围。要通过组织党员干部赴区内革命纪念地、红色遗址现场宣讲、为基层提供“点单式”宣讲服务等方式增强宣讲生动性。要在总结运用以往宣讲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宣讲艺术,善于运用生动活泼、接地气的语言讲好党史故事,讲好革命先烈、英雄模范、时代楷模的感人事迹,让党的伟大形象更加鲜活。

(三)彰显本地特色。要结合宣讲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深切感受来自党中央和的恩情和温暖。要充分运用我区红色资源,结合本地文化特色组织宣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以及“三线”精神、新时代贵州精神中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要以在党的领导下我镇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快速发展的实战经验为立足点,结合实际讲、结合工作讲、结合未来发展讲,彰显xx特色,坚定xx发展信心。

(四)抓好青少年宣讲。镇中心学校、镇属各类学校、共青团组织,积极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宣讲活动,切实引导广大青少年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社会主义。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积极开展面向中学生、小学生的宣讲活动,着力讲好党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要注重发挥青少年的作用,让青少年宣传青少年、带动青少年,扩大宣讲活动的影响力、感染力。

(五)务求宣讲实效。要充分发挥各级宣讲员能动性、创造性,在把准方向的基础上发挥优势,把党史学习教育讲鲜讲活,切实增强宣讲感召力和实效性。用好基层阵地和平台,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宣讲,不断扩大宣讲覆盖面。要把宣讲教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结合起来,同推动全镇中心工作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结合起来,同统筹疫情防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宣讲,把宣讲教育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绩。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杜绝“低级红”“高级黑”,严禁以学习教育为名组织公款旅游,注意为基层减负,防止为完成任务应付了事,防止肤浅化、碎片化。

五、宣讲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各级党组织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开展党史专题宣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扎实推动宣讲工作深入开展。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要各尽其职、密切配合、一体推进。要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有关要求,统筹好学习宣讲和疫情防控,确保宣讲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二)统筹宣传报道,营造浓厚氛围。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网络新兴媒体作用,运用集中式、组合式、参与式、联动式等多种形式,对党史专题宣讲进行立体化宣传报道,及时反映宣讲活动情况,注重反映基层干部群众学习贯彻的典型事迹和良好风貌,扩大宣讲影响力,不断把学习宣传引向深入。要坚持媒体平台联动、线上线下互动,长视频短视频结合,发挥镇级宣传联动作用,为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宣讲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三)强化保障调度,注重结果运用。要以开展好宣讲活动为重要抓手,把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引向深入。各村各部门要切实做好宣讲团的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日常调度,做好简报的编发和上报工作,反映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宣讲开展情况,反映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宣讲工作亮点和成功经验,有力推动宣讲工作高质量开展。专题宣讲结束后,认真总结经验做法,研究把好做法好经验上升为制度机制,作为年度党建工作成效考核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

六、积极宣传报送

扎实抓好党史宣讲报道工作,充分运用“唯美xx”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进行宣传,从3月到6月,各党总支部(党支部)要围绕百年党史,结合学习贯彻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专题宣讲;7月之后,围绕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六中全会精神进行专题宣讲。抓好党史宣传信息报送工作,在2021年7月31日前,通过电子邮箱每周四前向镇党史办报送宣讲活动安排计划表、党史宣讲简报等相关资料。

镇党史办联系人:xx

联系电话:xx报送邮箱:xx

附件1.党史学习教育镇党委宣讲团成员名单

2.xx镇“党员先锋”宣讲团成员名单

3.新蒲新区xx镇“党史宣讲”活动安排计划表

青少年感恩教育方案篇10

1.加强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心。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非常重要,因为当前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问题不断显现,自杀、自残生命等骇人听闻的事件时有发生。据有关资料统计,每年我国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都在一万人以上,平均每天因食物中毒、交通事故、溺水、他杀、自杀等原因而死亡的中小学生人数达40余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

在教学“珍爱生命”这一课时,笔者有意识地向学生列举大量的事例: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许多珍爱自己生命、善待他人生命的感人事迹;国家从1996年起,就建立了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教育部对《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了修订,增加了保护生命的内容;国家还出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央视《今日说法》节目中有关的案例;电视上的公益广告出现的诸多保护生命的宣传标语……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讨论、辩论、写小论文等活动,从多方面、多角度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生的价值,懂得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懂得关爱和帮助弱小与不幸的人。

2.加强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的感恩意识。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军队的保卫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从家庭、学校开始,学会尊重他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在教学“孝敬父母”这一课时,笔者配合课本,组织学生开展了“怀着一颗感动的心去感恩”的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

3.加强责任感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责任感教育,主要指通过教育提高学生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们所承担的任务,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自觉性,让学生学会负责,做自己的主人,培养学生终生受益的品质。一个缺少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的,也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学生只有勇于承担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才会真正懂得关爱他人、集体、社会和国家。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强调:“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要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与利益”。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青少年的责任教育,培养初中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教学“角色和责任”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依据课程标准,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了“做负责任的公民”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结合三鹿奶粉事件讨论对责任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履行责任的重要性。通过责任感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勇于承担对集体的责任,才会真正懂得关爱集体,懂得关爱社会和国家,才能共建和谐社会,共享美好生活。

4.加强热爱生活教育,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生活教育,主要指培养学生学会感受生活、细心观察生活、体验和回味生活、热爱生活等。现在的中学生,面对竞争异常激烈的升学压力,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感到人生就是一个“苦”字,活得非常累,认为生活真没意思。因而消沉,冷漠,孤僻,不入人群,不近人情。试想,一个经常烦闷,甚至对生活丧失信心的人,怎能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呢?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强调,要使学生“热爱生活”,“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生活教育,培养他们浓厚的生活情趣。

在学习“亲近社会”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了“我为社区做贡献”的实践活动。①全班分为8个小组;②以小组为单位到社区参加公益活动:精神文明宣传活动;保护环境;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下岗职工等;③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经验交流,并写一份调查报告。这个活动使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增进学生关注社会的兴趣和情感。通过生活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充满信心,更重要的是懂得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课程教材研究所、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