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启蒙教育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28:51

幼儿启蒙教育重要性篇1

【关键词】幼儿;启蒙教育;人生;性格培养;发展;重要性

1概述

幼儿是人生的开始,是走向成熟迈入社会的起步,也是人生重要的黄金阶段,启蒙教育影响着幼儿的情感心理,开发着幼儿的智慧,培养着幼儿的认知能力,让幼儿的身心向着美好的人生迈进。

《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启蒙教育的主要活动,游戏在启蒙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从幼儿游戏中可以捕捉到许多东西,发现一些问题,并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让其去解决、观察周围的事和物,游戏会越玩越丰富越玩越有创造性,并把其吸收的知识通过游戏自由地表现出来。

幼儿启蒙教育期是游戏期,幼儿对于模仿成人活动反映其熟悉的周围生活有着相当浓厚兴趣,使得幼儿游戏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作为启蒙教育在游戏中抓住其年龄特点,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发展其好奇心和探索兴趣,并予以指导教育这便是最重要的任务。

2游戏与启蒙教育

游戏与启蒙教育既独立又统一,其本质说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游戏是一种不受外力约束的、游戏者自发自选的活动;启蒙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

游戏的过程即幼儿自我发展的过程,其中隐藏着重要的启蒙教育动因,内含着启蒙教育方法的契机,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鼓励幼儿游戏、提倡幼儿启蒙教学中运用游戏,并把游戏提高到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活动中。

启蒙教育指导幼儿游戏还是幼儿游戏中创造出启蒙教育,游戏是启蒙教育的目的还是手段?正因实践需要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某些抽象的理论并不直接对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负责,必须从事实出发对事实上应当是怎样的作出分析,并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抽象出一种能有效指导实践的理论。

游戏是由内在动机控制下的游戏者之间平等的自主活动,启蒙教育是由外部要求控制下的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活动;游戏侧重于从游戏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来开展活动,启蒙教育立足于由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为核心组织的活动;游戏是在游戏者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表现活动,启蒙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在一个未知领域里接受新知识。

3幼儿的游戏

游戏可满足幼儿生理发展的需要,促进其健康成长;游戏可满足幼儿认知发展的需要,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游戏可满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其社交能力的发展;游戏可满足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促进其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发展需要。幼儿身心发展需要触发了游戏,游戏又使各种需要得到了满足,需要的满足带来了快乐,快乐作为强化剂使幼儿对游戏活动本身产生兴趣,兴趣与快乐这两种情绪体验相互作用、相互补充,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幼儿去游戏,游戏是幼儿的生命。

游戏有:幼儿按自己的需要充分表现自我的自由活动――本体性游戏,幼儿教师根据启蒙教育需要组织的教学活动――手段性游戏。

本体性游戏:幼儿按自己需要自发开展的游戏,活动本体是游戏,有潜在的、可能的启蒙教育因素,以游戏本身为目的,无游戏外的目的,是幼儿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表现的活动,也是其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的力所能及的探索和创造。它是重过程轻结果,是非功利的、没有外部压力的活动。

手段性游戏:幼儿教师根据启蒙教学目标组织的游戏,活动本体是启蒙教育活动,有游戏体验和游戏般的乐趣,其本体并非游戏却体现了游戏特征的启蒙教育,以游戏为手段服务于特定启蒙教育目的和任务,有一定的功利性,有事先设计好的程序,有对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考虑,以求一种寓教于乐的境界。

本体性游戏和手段性游戏的本体特征都可以成为游戏,也可以成为教学,手段性游戏本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是启蒙教育的游戏化。

4启蒙教育

启蒙教育是人学习发展的一个开始点,是决定人未来选择与走向的一个开始,教育内容、方法与教师的教学素质、个人科学素养直接关系,对于幼儿来说无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无能力深入事实与社会,处于被爱、被照顾、被关心的时期,也是学习与发展生存能力开始的时期,幼儿启蒙教育应认真、审慎地对待。

寓教于乐作为教学游戏化这一启蒙教育原则时,依据游戏和启蒙教育的内在联系在执行时有很大的偏差,同时对探索、学习游戏与启蒙教学之间的关系看法不一;同一活动由于活动主体的体验不同,其概念的内涵会有两面性和交叉性。学习就是游戏还是学习可转化为游戏?启蒙教学在什么条件下达到游戏化?探索有自发和诱导探索,学习有发现式和接受式,游戏有本体性和手段性游戏,启蒙教学有启发式和灌输式等,这些概念交叉关系根据不同的内涵,游戏和启蒙教学有相通之处也有不通之处。

游戏与启蒙教学的相通是启蒙教育的游戏化,即幼儿教师利用启发式的启蒙教育手段,有目的地诱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从而让其发现知识,表现游戏和启蒙教育的结合、游戏和启蒙教育的转化。游戏和启蒙教育结合指在同一个目标引导下幼儿自主的游戏活动和幼儿教师指导下的启蒙教育活动的相继关系;游戏是启蒙教育的先导,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相关经验后启蒙教育将成为在这些具体经验基础上的理性升华,抽象出一般的道理;游戏是启蒙教育后继活动,启蒙教育过程中获得的新知和技能在游戏过程中进行多种尝试和灵活运用,以获得充分的发展。

游戏和启蒙教育的转化是指幼儿教师在启蒙教育目标控制下对幼儿的施教过程,转变为幼儿教师指导下的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使幼儿在学习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这一转化的关键在于变外在要求为内在需要,变压力为兴趣,变被动为主动。

5游戏与启蒙教育的结合

游戏与启蒙教育既独立又统一,就本质来说游戏和启蒙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游戏是一种不受外力约束的、是游戏者自发自选的活动,启蒙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由幼儿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游戏是由内在动机控制下的游戏者之间平等的自主活动,启蒙教育是由外部要求控制下的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活动;游戏侧重于从游戏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来开展活动,启蒙教育则立足于由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为核心组织的活动;游戏是在游戏者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表现活动,而启蒙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在一个未知领域里接受新知识的活动。

就活动方向说游戏和启蒙教育有着内在的联系:首先从目的来看,游戏的价值在于实现儿童认识能力、运动能力、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其每一方面的发展又含有众多的内容,囊括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启蒙教育目的是将幼儿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纳入一个有计划的影响过程,通过体、智、德、美各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游戏是自然发展的过程,启蒙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过程,两者在终点上达到一致,即游戏和启蒙教育的结果都是幼儿的发展。

从内容来看,游戏自发探索过程中所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各种知识经验,创造表现过程中想象、构思操作,运动过程中动作技能、平衡协调力,游戏规则的内过程中对规则的理解、遵守和用规则进行同伴协作、交往等,正是体、智、德、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出现启蒙教育领域的游戏形式:与美育有关体现造型想象的结构游戏,与体育有关体现肌肉动作技能的运动性游戏,与德育有关体现人际交往能力的社会性装扮游戏,与智育有关体现手脑并用和解题能力的智力游戏等;正是游戏内容与启蒙教育内容的一致性,才有游戏服务于启蒙教育的可能性,才有据游戏特点设计的幼儿启蒙教育教案。

总之,幼儿的发展是游戏与启蒙教育内在联系的纽带,游戏对幼儿具有自然发展的价值,启蒙教育对幼儿具有引导发展的价值,启蒙教育必须谋求游戏与启蒙教育的完美结合。

6游戏与启蒙教育的升华

幼儿教育如何实现启蒙教育和游戏的升华,也就是如何实现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向启蒙教育背景中的幼儿游戏的转化、升华,主要体现在对游戏要启蒙教育化和启蒙教育要游戏化的认识上。

游戏的启蒙教育化是针对自然状态下的游戏放任状态提出的,目的是改变重上课轻游戏的现象,突出游戏在幼儿启蒙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游戏对启蒙教育的服务功能;落实用启蒙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以启蒙教育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幼儿年龄特点为依据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幼儿的发展符合启蒙教育的方向。

启蒙教育的游戏化是针对幼儿启蒙教育日益趋向于小学化提出的,目的是使心理机能尚未完善的幼儿不过早地承受正规教育所带来强制压力,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落实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启蒙教育活动,在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

游戏和启蒙教育诸多特性能使幼儿得到发展的无意收获,关键在于内在需求和外在要求所导致的活动过程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游戏收获是幼儿主动活动的结果,启蒙教育得到发展在于教师和幼儿的双重努力,而由教师为主导的启蒙教育过程也能升华为幼儿主动活动的过程,这就是游戏与启蒙教育的成功结合。

7启蒙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本体性游戏和手段性游戏两者构成了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为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必须重视这两类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不同价值,保证这两类活动在幼儿园的和谐开展。

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虽没有发展的特定指向,但它却凝聚着发展的全部趋势,经常开展此类活动,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幼儿园必须给予幼儿以充分开展这类游戏的机会。教师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的活动,能让幼儿学到要求其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促进幼儿按一定方向发展,幼儿园以游戏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或者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游戏般的体验极其重要。

让幼儿在游戏中进步,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就能很好地认识客观事物、结交新朋友,进而提高自己认知客观世界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储备能力。在游戏中幼儿逐渐学会等待、独立、合作、公平、自治、诚信等最基本的美德。

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快乐的情绪可以给孩子带来欢乐和幸福,忧愁的情绪会给孩子带去苦闷和痛苦。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己去实验、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教学游戏化活动要变得有更能吸引幼儿,让他们在有趣的、快乐的活动中获得发展。通过在游戏中的活动幼儿不仅感受到在游戏中的快乐,同时也感受到在游戏中与同伴交流的快乐。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它可以给幼儿快乐、经验、学识、思想和健康,甚至更多……

结束语

在幼儿启蒙教育中,教师把启蒙教育与游戏结合起来,在游戏中能给孩子带来启发,带来新的认识,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到新的知识,教师与幼儿一起生活、游戏的行为都将影响着幼儿,对于幼儿的性格有着很好的塑造作用。

幼儿启蒙教育是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课题,游戏在启蒙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启蒙教育也是国家、民族兴衰成败的起点,是幼儿通向人生道路上第一个驿站。

参考文献

[1]《婴幼儿早期教育全书》―――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2012年8月全国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教育教研》杂志第4期

幼儿启蒙教育重要性篇2

关键词:幼儿舞蹈;特点;教育意义

一、当今社会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现状

现在素质教育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舞蹈在普及推广中尤其显得突出。舞蹈是深受幼儿喜爱且热衷投入的活动。舞蹈既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又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但是在普及推广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索。首先要考虑的是采用什么样的教材和方式进行幼儿舞蹈的普及与推广。专业性的舞蹈教育和成人化的舞蹈教育显然不宜直接进入幼儿的舞蹈教育里。针对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教师必须将现有的舞蹈教育进行分析,按照幼儿的心理、生理的特点做出针对性的辨别和选择。

二、幼儿舞蹈的特点

幼儿舞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因为表现对象特殊,它既包含了舞蹈艺术整体的艺术特征和审美规范,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舞蹈形态和美学追求。幼儿常常大哭大笑、喜怒无常,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较低,多半是从事物表面的形状去认识事物、认识他人的。在他们眼里,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情的。概括而言,幼儿舞蹈的艺术特点主要包括趣味性、纯真性、简易性、知识性。

1.幼儿舞蹈充满趣味性

趣味性即幼儿的兴趣与情趣。所谓兴趣,是指幼儿在探究或从事某种事物和活动时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又是与一定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由于幼儿年龄的特点,在日常的生活中,幼儿的主要活动多半是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只有好玩、有趣,幼儿才喜欢、爱跳,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2.幼儿舞蹈充满纯真性

纯真性是幼儿舞蹈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区分于成人舞蹈最显著的标志特征。幼儿的纯真、稚嫩的情感特点往往是心理活动最活跃的因素,追求着未来事物的想象,创造及其丰富的想象空间,对生活中的一切充满了美好的幻想。

3.幼儿舞蹈的简易性

过于复杂的幼儿舞蹈动作,幼儿往往不易学会更不易理解。所以“简易性”也是幼儿舞蹈的艺术特点之一。“简单”是幼儿舞蹈的一大特点,这样幼儿在舞蹈中能感受到快乐,也能起到促进形体优美、培养气质的作用,懂得正确的身体姿态,同时对幼儿的德、智、体、美、育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幼儿舞蹈的知识性

知识性是幼儿学习舞蹈过程中的感知、认知的过程与最终反映。在幼儿舞蹈中,“知识性”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这里的“知识性”主要是指幼儿舞蹈中经过艺术处理的知识性内容,以及舞蹈艺术本身内涵的知识性因素对幼儿的教育和启发。教师在教授幼儿舞蹈的同时,应当把舞蹈要告诉幼儿的内在“知识性”考虑进去,因为幼儿感知和认识世界的需求是强烈的,他们爱提问,喜欢问“为什么”,不管是生活知识、科学知识、社会知识等,都在幼儿的求知范围内。

三、当今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教学的意义

幼儿启蒙教育重要性篇3

一、国学教育在学前教学启蒙中的作用

在幼儿园学前教学活动创设的过程中,由于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在活动中会组织大量的问题活动,所以,为展现学前启蒙教学的价值性,幼儿教师在教学方法完善中可以构建问题活动,并通过传统国学内容的结合,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逐渐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在国学教育内容创设中,教师可以通过诵读、领读、幼儿跟读等形式,进行读书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幼儿阅读中,应该注重不同幼儿性格的差异性,结合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国学教学内容的融入,展现幼儿启蒙教育的整体价值。例如,在国学启蒙教育背景下,为了丰富幼儿的探究意识,可以通过展板、LeD显示屏、文化书屋等资源的利用,为幼儿播放传统文化,使幼儿更全面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性,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展现学前启蒙教育的价值性。而且,在幼儿园启蒙教育中,家庭环境的营造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幼儿教师可以多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幼儿进行国学故事的讲解,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为幼儿启蒙教育提供有效支持。

二、游戏活动在学前教育启蒙中的作用

通过对幼儿园活动的分析发现,幼儿活动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所开展的游戏活动,幼儿通过活动的参与,可以激发自身的主动性,并在娱乐探究的同时提高对活动项目的认知,满足学前启蒙教育的基本需求。幼儿游戏作为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通过与环境的融合,可以逐渐形成良好的活动探究方法,充分展现其内容对幼儿启蒙的价值性。在幼儿园游戏活动创设中,其核心目的并不是游戏,而是在幼儿游戏参与的过程中,提高认知能力,并强调探索欲望,形成观察事物的能力,从而为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支持。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活动创设中,为了充分展现启蒙教育的价值性,应该做到:第一,构建趣味性的游戏活动;第二,幼儿活动需要具有社会性的价值。例如,在幼儿园拼图活动构建中,通?^活动可以提高幼儿智力、探究能力以及眼力,实现对幼儿的启蒙教育,所以幼儿教师在幼儿拼图活动创设中,可以引导幼儿辨别图形的特点及颜色,通过对比分析再最终拼好图形。所以,在这种能力培养的活动背景下,可为幼儿创设活动探究情景,并针对游戏的特点,进行活动的引导,有效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并为幼儿启蒙教育提供保障。同时,在幼儿园游戏活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作为活动的引导者,积极引导幼儿进行问题的探究。在一些探究性的游戏活动构建中,可以使幼儿对活动内容进行理解,并认识到活动中多样化的游戏情景,丰富幼儿的情感认知,实现幼儿启蒙教育的核心价值。

三、活动主题在幼儿启蒙教育中的作用

幼儿启蒙教育重要性篇4

关键词:启蒙读物;幼儿教育;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非常丰富,其中传统启蒙读物中也蕴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接触到传统文化的机会在不断减少,特别是外来文化的影响,给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这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启蒙读物应用到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进行问题的解决。

一、将传统启蒙读物应用到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1.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

就幼教工作而言,将传统启蒙读物运用进去,能够很好地丰富幼儿教育内容,帮助幼儿实现全面发展。现在很多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愈加重视多元文化以及国际化,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时候,不但涉及了传统的数学、文字、生活常识,还涉及了英语和美术等等。现在幼儿在幼儿园中需要学习的知识不断增加,这也给传统启蒙读物的应用提供了条件,而《三字经》等一系列的启蒙读物本身含义丰富,朗朗上口,学生学习的时候兴趣比较高,将其加以应用,能够很好地对幼儿的知识面进行扩展。

2.对孩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有一定帮助

幼儿园是孩子认识世界和事物的重要时期,所以,必须做好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若是将传统启蒙读物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去,能够灌输给幼儿传统文化方面的思想,这对我国的文化传承是有重要帮助的,所以应该将其引进幼儿教育中去。

二、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传统启蒙读物的时候存在的一些问题

1.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运用传统启蒙读物的次数比较少

现在,很多幼儿园在教学的时候,对幼儿文化知识培养以及幼儿兴趣培养是非常看重的。但是由于幼儿比较小,学习能力比较差,认知能力也不够成熟,所以,更多的幼儿园对幼儿兴趣的培养更加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启蒙读物的次数是比较少的,这对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选择读物的时候比较盲目

现在,虽然有些学校已经将传统启蒙读物应用了进去,但是在进行读物选择的时候,科学性比较差,很多老师在进行读物选择的时候,没有深入地进行读物的研究,随意性和盲目性比较强,甚至有些老师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读物,这也导致了很多读物不适合幼儿阅读,这对幼儿身心更好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必须有针对性地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读物的选择,帮助其更好地学习发展。

三、在幼儿教育中运用传统启蒙读物的对策

现在幼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传统启蒙读物的选择应用也不够到位,所以,老师在进行读物选择的时候必须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保证选择的读物是真正符合幼儿需要的。

1.提高对传统启蒙读物选择的重视程度

现在很多幼儿园在教学的时候,传统读物选择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老师在选择读物的时候,首先必须真正地认识到读物选择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提高传统启蒙读物的比例,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发展,老师在进行幼儿教育的时候,不但应该重视学生知识能力培养,还应该培养幼儿的道德能力,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其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提高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2.做好传统启蒙读物的选择工作

我国应该根据实际存在的读物选择问题,成立传统读物编写组,从而给老师的读物选择提供帮助。在进行读物选择的时候应该选择那些符合幼儿身心特点、满足时代需要的读物。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选择出来的读物是适合社会时展以及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真正地将学前教育和传统启蒙读物结合在一起,将其作用真正地发挥出来。

在幼儿的发展中,幼儿园教育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若是能够在幼儿园教育中,将一些符合时展以及幼儿身心特点的读物添加进去,能够帮助我国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同时也能够丰富幼教工作,幼儿园本身的教学水平也会有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乔玉琴.传统启蒙读物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4,08(01):204.

[2]王燕.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价值与运用[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4):72-75.

幼儿启蒙教育重要性篇5

摘要:“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针对当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价值取向功利化的问题,顺应幼儿探究的天性,回归幼儿学习的本真,强调“重过程、重探究、重体验”,“去功利、去程式、去权威”,建构了“微项目”活动课程,提炼了“三策略四环节”的实践操作范式,探索“三有四好”的多元个性化评价体系。

关键词:“去结果”;科学启蒙教育;学前教育

人常会在成长和成功中选择后者,这是人追求结果的常有思维。其实,“不在乎旅游的目的地,而在乎沿途的风景”才是我们真正应有的价值取向。2011年,吴江实验小学幼儿园在梳理、细化、总结、传承“十一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去结果”的概念,申报的课题“‘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年,课题如期结题,并被评为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精品课题培育对象。

一、“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价值

追寻:“三去三重”过程与结果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哲学范畴,又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当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普遍存在价值取向功利化的问题:“重权威”——教育过程一言堂,教师角色固化,不给幼儿自主、质疑、突破常规的机会;“重功利”——教学过程只关注概念、知识的教授,忽视、剥夺幼儿的实际体验和需要,儿童立场缺失;“重结果”——教育教学关注预设知识的学习效果,忽视幼儿探究的过程和个体经验建构的实际状况等。针对这些问题,“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的指导下,基于幼儿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传承与发展的视角,原创性地提出了“去结果”的概念。“去结果”并不是否定结果、不要结果,而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中“重过程、重探究、重体验”,强调“去功利、去程式、去权威”,顺应天性,回归本真。“三去三重”教育理念基于儿童立场,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面对种子,就必须遵循种子的成长规律”[1],“三去三重”把儿童视为“种子”,致力于顺应幼儿探究的天性,使幼儿天性充分张扬,个性自然释放,灵性快乐生长,从而真正回归幼儿学前教育学习的本真。它注重幼儿好奇(敢于创新)、好问(勇于质疑)、好动(乐于探究)、好学(善于思考)等核心素养和学习品质的养成,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的“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等精神实质高度一致,使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更具科学性、适切性、整体性和发展性。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初步建立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理念体系,确立了“顺应天性,回归本真”的价值追求,进一步明晰“三去三重”教育理念,并将理念转化为一种通俗易懂的,教师所熟悉、能领悟、可操作的实践性操作流程,使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真正从“说教”走向“润泽”,从“功利”走向“快乐”,从“刚性”走向“弹性”,塑造人格于无形,全面提升科学启蒙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去结果”是一种价值取向,也是一种理念追求;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方法。“去结果”说明有无限可能性,其最终的价值就是顺应幼儿的天性,回归学习的本真。

二、“去结果”的实践探索:顺应天性,回归本真

(一)建构“微项目”活动课程,实现课程特色创生

当前幼儿科学课程散落在各种教材之中,科学活动之间没有相互关联性,不成体系,具有零碎性、碎片化的特点,忽视了幼儿科学学习的深度、广度和连续性。基于课程建设碎片化的问题,我们以“顺应天性,回归本真”为基点,基于“三去三重”核心理念,建构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微项目”活动课程(以下简称“微项目”),实现了园本课程的发展和园本特色的创生。“微项目”指的是在连续一段时间内,围绕某个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开展的微型系列科学探究活动。它基于幼儿立场,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以项目的形式将科学活动系统化、深入化、生活化,强调将科学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鼓励幼儿通过集体探究、区域探究、亲子探究等多元探究方式在生活、游戏中深度学习。“微项目”涉及动物类、植物类、沙石类、生活用品类四大探究类型,每个项目包含问题搜索、主题导引、主题网络、活动导航、主题探究、主题环境、主题评价、主题感悟板块。其主题微小,体现问题性;目标清晰,体现层次性;内容丰富,体现真实性;方式多样,体现过程性;环境灵动,体现互动性;评价多元,体现开放性;感悟真切,体现思辨性。“微项目”活动课程追随幼儿探究天性自然生发、生长,润泽了幼儿灵性,实现了幼儿探究的生动、互动和灵动。研发的“蚕宝宝来了”“种向日葵”“快乐石之旅”“车轮轱辘辘”四大经典微项目活动案例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可供同类别幼儿园借鉴学习。

(二)提炼“三策略四环节”的实践操作范式,创新教学行为方式

当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缺乏可实施、可操作的方法和范式,教师往往停留于观念、理念的层面,普遍存在“一提理念头头是道,实践操作却又回到原点”的问题。针对教师教育理念与实践操作脱节的问题,“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充分吸收了现代教育学、发展心理学等经典教育理论,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关精神为指导,重点研究“幼儿学习方式”和“教师指导策略”,体现“以学定教”“以学论教”教育观。针对过去科学教育中“重教轻学”的弊端,我们创生了“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三策略四环节”的实践操作范式。“学”与“教”全面聚焦“做中学、玩中学、悟中学”三大策略,关注幼儿核心素养的养成,彻底改变教师“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游戏,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差异,重权威轻事实”等倾向,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自主探究,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焕发灵性。其操作范式为“情境创设—动手操作—体验交流—生活拓展”,注重让幼儿在情境中游戏、在探究中建构、在体验中感悟、在生活中发现。通过情境创设、动手操作、体验交流、生活拓展四大环节,引领幼儿尝试以多种方式自主探究,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探究。四大环节可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调整、多元组合,在实践中形成多种变式。其常规操作流程如下“三策略四环节”实践操作范式创新了教学行为方式,是科学启蒙教育活动的新方法、新思路、新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三)探索“三有四好”的多元个性化评价体系,拓宽教育评价渠道“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评价结合“三有四好”幼儿培养目标,基于幼儿“有爱、有礼、有信、好奇、好问、好动、好学”核心素养的考量,遵循“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其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2]的原则,主张正视幼儿的个性和差异,倡导多元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关注幼儿发展的独特性,实现评价的形式、主体、功能的多元性、个性化,促进幼儿持续发展。课程评价工具《幼儿成长档案》《观察记录册》的运用,使“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三去三重”核心理念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三、“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研究成果

(一)专家指导全程化,研究不断深化

我们牢牢把握开题论证、课题调研等契机,与专家充分对话,充分吸取经验,直面问题,对课题方案、研究思路、研究成果等进行反复梳理和修正,进一步明晰研究方向,凝练“去结果”的内涵、特征,梳理操作路径,进一步提升研究品质。在开题论证会上,专家一致认为课题选题独到,立意新,定位高,课题设计完整,框架清晰,研究内容从宏观到实践,形成完整的体系,有一定的深度。课题研究成果“‘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由苏州市推选申报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评选并获二等奖。申报过程中,相关专家亲临现场,给予手把手的指导,厘清了一直困扰我们的“去结果”科学启蒙教育的教育理念,从“二重二去二淡化”到“三去三重”,使课题核心理念更清晰、更透彻。

(二)研究成果多元化,多主体获得发展

⒈激发了幼儿科学探究的灵性。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始终以幼儿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和归宿,遵循“启迪创新思维,塑造创新人格”的研究思路,强调尊重幼儿的探究天性,尊重幼儿的个性,关注幼儿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让幼儿在亲历探究全过程中,实现生动、互动和灵动发展,真正成为“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本真”儿童。

2.实现了教师科学教育的生动。研究中,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受到冲击和挑战,并不断地得到优化,彻底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教师们牢固树立“顺应天性,回归本真”的观念,基于儿童立场,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给幼儿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尝试、去探究,真正成为“呵护童心,守护童真,激发童趣”的“求真”教师。

⒊形成了家、园、社区共育的合力。“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家庭、社区资源,形成家、园、社区共育的合力。家长既是科学教育课程资源的提供者,也是科学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幼儿园周边环境(公园、印刷厂、同里古镇等)也都成为幼儿探究的好去处,为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注入不竭动力。

⒋推进了幼儿园科技特色建设。伴随着课题的研究,幼儿园从日常管理、教科研活动、一日活动、环境创设、家园互动等,到幼儿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角落,都流露着浓郁的科学探究的气息,科技特色建设扎实推进,成为《未来科学家》科技特色幼儿园联盟成员单位,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

(三)成果推广多平台,赢得广泛赞誉借助

“一室一基地二中心”,即肖菊红名师工作室、“幼师国培”项目实践基地、幼教课程研究与发展中心、探究式启蒙教育研究中心,形成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核心团队,定期开展主题式沙龙、跟踪观察、课程审议、公开教学、交流展示等活动,充分展示、推广“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同行的高度认可。幼儿园先后承办瑞吉欧教育与中国早期教育实践国际研讨会、全国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暨区域游戏的设计策略高级研修班、教育部“国培计划”研修等活动30多次;先后接待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4个国外访学团来访,接待来自、山西等全国各地的5000余名幼儿教师来园参观学习。肖菊红园长担任省教育评估专家、省“名师送培”专家、省校(园)长网络课程授课专家、苏州大学和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幼师国培项目培训专家、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导师,肖菊红、周惠英应邀在省教育厅选派赴英国培训学习结业成果展示、校长国培计划、长三角幼教名师精品活动观摩研讨会、省科技特色幼儿园联盟科学教育研讨会、省引智培训等活动中公开教学10余次,开设讲座50余次,培训人数达20000余人。幼儿园编著的《在探究中成长——幼儿园科学项目活动精选》《幼儿成长档案》以及参与编写的《幼儿园科学探究故事20例》公开出版,10多篇科学启蒙教育论文、研究方案、研究报告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早期教育》等期刊。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儿童教育的“种子法则”[J].人民教育,2015(11).

幼儿启蒙教育重要性篇6

〔关键词〕幼儿舞蹈启蒙教育舞蹈创编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实践的日益深化,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成为当代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舞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的肢体训练、智力开发乃至全面发展都有着相当突出的作用,其中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当然,受主客观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中尚存不足,最为典型的便是专业技能比重过重、统一化倾向明显乃至过于重视经济效益等,忽略了儿童的学习心理、学习特征,换言之,也就是未能从启蒙教育的视角开展幼儿舞蹈创编教学。启蒙教育是教育中的初始环节,应强调从初学者的特殊性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一、启蒙教育视角分析

启蒙,指启发蒙昧,使人明白事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启蒙指的是通过宣传教育来使社会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启蒙运动就是这个含义,而狭义的启蒙则专指针对幼儿的启蒙。启蒙教育是以启蒙为目标的教育,与幼儿教育在内涵与外延上有着很大的重合性,一定程度上可以等同于幼儿教育。所谓启蒙教育视角,指从启蒙教育的理念出发而秉持的教育视角,它包含双重含义:第一,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启蒙。启蒙教育是为了促进儿童的成长、发展,这是其根本目标。以舞蹈创编教学为例,启蒙教育视角要求舞蹈创编必须服务于幼儿的成长发育。第二,教育需要从受教者的特征出发。启蒙教育的受教者不同于一般教育,年龄结构偏小,思维方式不成熟,因此,教师也必须立足此点。

二、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研究

幼儿舞蹈创编服务于幼儿教育,必须紧扣幼儿的心理、行为特征,才能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启蒙教育视角要求教师从幼儿学习现状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一)培养创编激情。在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个问题便是幼儿对舞蹈创编缺乏激情,不愿参与到舞蹈的创编之中,这固然和舞蹈动作本身的枯燥性、抽象性有关,也可以归因于教师教学的不得法,对此,培养幼儿创编激情就显得尤为必要。“观千剑而识器”,对幼儿舞蹈创编教学而言,广泛地观看各类型舞蹈视频是幼儿创编的基础,因而,教师在创编教学初期,需要让学生欣赏大量幼儿优秀舞蹈,包括民间舞蹈、民族舞蹈等,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其舞蹈学习的兴趣,还能有效地拓展其认知视野,一举两得。此外,问题也是调动学生思考,促进其舞蹈创编的有效工具,教师在幼儿舞蹈欣赏的过程中,要辅之以相应的小问题,比如,这些舞蹈都是谁表演的啊?这些小朋友在舞蹈表演中有什么特点呢?等等。

(二)引导合作创编。“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舞蹈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仅承担幼儿肢体协调发展以及审美教育的重任,同时也是幼儿素质提升以及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此,小组合作教学则是最佳的方式,既能达到舞蹈教学目的,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协作能力。因而,在幼儿舞蹈创编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间的合作创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舞蹈教学的效能。以《虫儿飞》的舞蹈创编为例,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构建良好的创编环境,比如播放与《虫儿飞》舞蹈相关的音乐,让幼儿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更好地创编虫儿飞的动作;第二、提供创编工具,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现虫儿飞的情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编辅助工具,比如手巾等;第三、落实创编分工,给小朋友安排不同的创编任务,避免滥竽充数。

(三)体验成功乐趣。乐趣是幼儿学习的核心元素,幼儿只有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才会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之中,学习也才能取得相应的成果,而成功则是幼儿体验学习乐趣的核心要素,因此,教师在舞蹈创编教学中,要经常性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对此,成果展示则是极为必要的环节。在学生舞蹈创编完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舞蹈展示,并且在学生展示完毕后,先引导小组成员之间互评,让表演者自主讨论舞蹈创编的得与失,然后再让别的小朋友展开评论,最后,教师再给予相应的点评。教师在点评环节中,要注意发掘学生舞蹈创编中的闪光点,比如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小组合作的默契性、舞蹈形式的创新性等,并充分肯定幼儿舞蹈创编中所取得的成绩,为其日后的舞蹈学习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三、启蒙教育视角下幼儿舞蹈教学探讨

启蒙教育不仅要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更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兴趣等要素出发,才能取得相应的教育成果。就舞蹈创编与教学而言,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是其舞蹈学习中的长处,而幼儿缺乏恒心、“三分钟”热度则是制约其舞蹈学习的负面因素,对此,教师需要从启蒙教育的视角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一)在情境中教学。舞蹈以肢体动作来叙述故事、表达情感,本质上是抽象的,而幼旱乃嘉是直观形象的,这是舞蹈教学与幼儿思维之间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对此,情境教学是极为有效的化解方式。所谓情境教学,即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根据舞蹈创编与教学的实际要求,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从而使舞蹈从抽象的肢体动作中解脱出来,变得更为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舞蹈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第一、音乐创设法,教师在舞蹈教学中伴之以一定的音乐背景,比如在动作幅度较大的舞蹈中配以欢快的乐曲等;第二、视频创设法,小孩子通常对视频有较高的兴趣度,因而,可以播放与舞蹈主题相关的教学小视频。以维族舞蹈《摘葡萄》的教学为例,教师舞蹈创编与教学中可以播放维族小姑娘摘葡萄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劳动的乐趣。当然,为了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仔细观看视频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创编,提升其舞蹈水平。

(二)在故事中教学。舞蹈本质上是抽象的,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来叙述事情、传情达意,需要一定的发散性思维,然而,幼儿受年龄结构、知识储备等因素的制约,尚难以满足此要求,教师如果不从幼儿的学习心理出发,将舞蹈动作机械地传授给幼儿,不仅难以起到舞蹈教学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引发幼儿的逆反心理,削弱舞蹈创编与教学的效能。众所周知,故事,尤其是情节丰富、人物鲜明的故事,对儿童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时可以紧扣儿童学习中的此项特点,主动引入各种小故事,如此,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还能借助故事与舞蹈之间的联系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一举两得。以汉族舞蹈《扑蝴蝶》的创编与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要暂时淡忘自身教师的身份,将自己设想为故事中的人物,如扑蝴蝶的小孩子,然后借助肢体动作与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出故事情节,如此,学生便不会将舞蹈视作肢体动作的机械叠加,学习兴趣、学习欲望都会得到有效提升。

(三)在游戏中教学。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本身也就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舞蹈与游戏具有相通性,舞蹈中的肢体动作更是幼儿游戏的重要素材,因而,教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可以将舞蹈与游戏有机地融合起来,利用游戏的形式来开展舞蹈,令舞蹈教学更具趣味性,也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契合启蒙教育的内在要求。首先,教师可以开展动作模仿的小游戏,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进行肢体展示,看看哪位学生模仿得最标准,教师再给出相应的夸赞,如此既能活跃舞蹈课堂的氛围,还能满足儿童的表演欲望;其次,舞蹈创编强调儿童创新力的培养,对幼儿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而,教师可以在幼儿有一定舞蹈基础的时候,给幼儿预留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让幼儿自行创编舞蹈,从而提升幼儿的舞蹈素质。

结语

舞蹈教学,尤其是舞蹈创编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幼儿身体、心理发展都有着相当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它还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重要基础工作。但当前的舞蹈创编教学存在着脱离幼儿实际的情形,必须从启蒙教育的视角出发予以必要的纠正。(责任编辑:尹雨)

参考文献:

[1]冉梅.浅析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J].小品文选刊:下,2015(10):221

[2]唐为萍.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探讨[J].科普童话,2014(35):10

幼儿启蒙教育重要性篇7

关键词:足球启蒙教育;课程;幼儿

我们对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实践始于1982年,第十个五年计划起,我园依托国家、省、市级规划课题,对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进行了19年的研究实践,建构起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该课程荣获2018年辽宁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大连市一等奖。

一、探索与研究历程

1.摸索阶段(1982年-2000年)。初步摸索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内容及教育规律。"十五"之前,幼儿园对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进行了18年的实践探索,如编写了大量足球游戏、儿歌、歌曲,故事、教案,举办足球联赛,请球星来园交流等,为之后的课题研究奠定丰厚的实践经验基础。2.初探阶段(2001年-2005年)。验证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可行性并构建课程雏形。"十五"期间,采用行动研究法,以足球队为实验组,邀请运动生理专家及足球教育专家与我们共同探讨了幼儿足球训练及普及活动的目标,内容及方法。在验证了幼儿足球启蒙教育可行性的同时,探索出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完成了省级规划课题,出版了全国首个幼儿足球专著《幼儿足球启蒙教育》,建构起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的雏形。3.充实阶段(2006年-2010年)。丰富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体系。"十一五”期间,我们开发设计出系统化的混龄幼儿足球队全年训练方案,首创了五大领域足球启蒙教育普及课程,使其从原本单一的体育健康活动发展为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将“环境”资源引人到课程体系中,通过创设丰富的足球物质环境,吸引幼儿去关注足球运动,培养足球兴趣,同时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完成省级规划课题《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4.推进阶段(2011年-2015年)。推进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建构并尝试推广。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足球动作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相融合,研发了幼儿足球游戏课程;发掘足球启蒙对幼儿个性发展的作用,探索出以足球启蒙教育培养幼儿自控能力的指导策略;探索出园所交流、送教活动、足球幼小衔接等多种有效的区域互动途径。完成省级规划课题《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区域互动研究》及两项市级规划课题。5.完善阶段(2016年至今)。梳理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研究成果并推广课程。在完善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理论,并对前期研究和成果进行汇总的基础上,形成足球启蒙教育课程,出版了《幼儿足球启蒙课程》一书。借助国家、省两级规划课题和两项学会课题完成幼儿足球启蒙教育模式的建构。

二、课程内容

以相关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动作技能理论[1][2]、课程理论[3]为依据,构建起始于足球又不止于足球的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1.课程体系游戏化课程。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通过“五步式”足球游戏研发模式,将足球动作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设计出小、中、大班三个年龄阶段幼儿的足球游戏,并设立每天固定玩游戏的时间。教师通过学习足球动作、研究初步的游戏方案、试玩、反馈调整、再次体验等,形成最终的游戏案例。融合化课程。幼儿足球启蒙教育课程重视幼儿在课程中的全面发展,形成足球健康、足球科学、足球语言、足球艺术、足球社会在内的足球五大领域教学活动。如将足球的形状、颜色、触感、弹性等作为科学领城的内容,将唱儿歌、讲述足球故事、尝试解说足球比赛等作为语言领域的教学内容等。混龄专项训练课程。建立1学年32周的幼儿园足球队训练方案。利用每天早上7-8点的时间,采用小、中、大班幼儿集中或分组的方式,进行足球技能技巧及简单的战术配合的训练,足球队成员经幼儿自愿报名、教师推荐、教练选拔产生。2.实施体系环境创设。我们通过足球环境创设,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足球的兴趣。如设置标准的软垫足球场,以球形及其衍生图形装饰墙面、地面,用足球元素打造走廊、班级区角等,让幼儿一进到幼儿园就能感受到足球带来的视觉冲击。此外,我们还开展以足球为载体的同伴活动、师幼活动和亲子活动,通过人文环境,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师幼关系和亲子关系。足球普及。我们通过足球半小时活动、专业普及活动、五大领域园本足球课程实施以及足球队训练来推动幼儿足球启蒙教育的普及,让足球教育惠及每个班级的每个孩子。区域互动。区域互动是为了让足球运动惠及到更多幼儿园的更多幼儿,使他们获得更长远的发展,我们探索出的足球启蒙教育的整合推广模式。具体包括:走出去传递理念送教研讨,请进来特色引领观摩互动,虑长远幼小协同专业衔接。3.保障体系制度保障。依托行政支持和政策法规来保障课程构建和实施的科学性。课程的构建和实施在遵循上级文件精神的同时,充分依据幼教相关政策法规来进行,主要体现在课程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强调启蒙性、重视对幼儿兴趣的培养。队伍保障。通过教师队伍、专家团队和教练团队的建设为课程的构建和实施提供人力保障。如自培教师,保证全园教师都能对足球有基本的了解,同时,鼓励教师参加相关培训,获得足球教练员资格。物质保障。争取各方力量对幼儿园足球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大力支持,多方面提供经费和设备保障,如配备专业足球场地、服装,购买课程教具等。

幼儿启蒙教育重要性篇8

【关键词】启蒙教育;母语教学;艺术探析

一、母语教学及幼儿启蒙教育的特点

幼儿教育是人一生的教育之源,人在幼儿阶段接受教育,尤其是幼儿园时期,是一个人开发智力,认识世界的最好时期,可塑性非常强。在这段时期,如果教育得好,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接受科学化、规范化的幼师教育和引导,会对今后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孩子将终身受益;如果耽误了教育的时期,将贻误一生。

幼儿时期的教育,主要是使儿童迅速认识周围世界,增强感性认识。说具体点,就是使儿童在德、智、体、美儿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母语在幼儿的启蒙教育中人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是富有节奏感、音乐感和童稚情趣的语感,它浅近而又含蓄的内在情理,最容易使幼儿入耳入脑,成力幼儿学习语言,陶冶情感,增进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极好教材和方式。因此,重视运用母语进行启蒙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增强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可以起到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作用。反复念唱情节简单而又妙趣横生的儿歌,可以使幼儿门齿清楚,发音准确,富于表达能力。经常学读儿歌,可以丰富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记忆材料,增强记忆力。借助母语这些富有情趣而又内容,可以开扩幼儿的视野,提高认识能力,拓宽知识面。

当前,社会普遍出现了过热的“双语教育”,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重外语、轻母语。母语教育一度走入不受重视的误区,但是实际上真正伴随孩子一生,让他们终身打上民族和身份烙印的始终是母语,外语只是一种交际的语言工具。而母语的深厚人文底蕴和文化内涵,是外语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应当重视和加强母语教学,尤其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母语在幼儿启蒙教育阶段,就该受到礼遇和优待。

二、幼儿启蒙教育中的母语教学

母语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母语是一切学习的前提,具有学习工具的性质。在这个阶段的母语教学往往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使儿童幼小的心灵受到启迪,他们真正的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引导、启发他们对是非的分辨能力,在活动中,使他们萌发集体意识、维护集体荣誉.增强集体观念。这些活动,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章到教育,获得知识。唱歌、跳舞、绘画、折纸、做游戏等这些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看谁唱得好,看谁画得像,看谁叠是侩,看谁跳得美,然后老师予以讲评鼓励,激发其趣味性,促其上进,在浓厚的兴趣中锻炼他们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智力都是通过母语教学来完成的,是最直观有效的教育。是使幼儿获得知识、开发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幼儿阶段,利用母语教学可采取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助手段,引导孩子们多看、多听、多说、多唱、多跳,教他们读儿歌、背儿歌,教他们口算、心算,教他们做简单的数字游戏等,以收到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的良好效果。

通过直观启示、启发性提问、反复念唱和读诵等方法,把母语的全部内涵传给幼儿,激发幼儿的有意想象,以此达到启蒙教育的目的。幼儿启蒙教育的母语教学中,教师音韵优美、形象生动的文艺形式和蕴含丰富的内在感情,通过抑扬顿挫、悦耳动听的诵读、吟唱,会在幼儿心灵中产生碰撞,引起美感效应,从而受到文艺的熏陶和感染,在幼儿心田里播下文艺的种子。这对幼儿早期的美育教育是十分有益的。优秀的母语教学能够激发幼儿乐观向上,勇于创造的积极心态,无论是活泼好动还是性格内向的幼儿都会受到母语教学中乐观的熏染。母语教学中的丰富多彩的形式,成为幼儿的伙伴,有益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幼儿启蒙教育中母语教学的艺术探析

孩子年龄幼小,由于文字语言障碍等原因,对母语教学的艺术鉴赏能力不足,对有些艺术内涵并不真正知晓和理解。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即使孩子在表面浅显的理解,对孩子还是起到一定的启蒙作用的。包括幼儿诗歌、幼儿散文(美文)、幼儿童话、幼儿生活故事、幼儿寓言、幼儿戏剧等等。

首先,从读写听说四方面,让幼儿在启蒙教育中感受到母语的独特艺术魅力。从指导幼儿经典诵读中,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模仿大人时,童音阅读时的语言艺术;从写作中、从书中的描写来体会到情感抒发的艺术魅力;从教师琅琅上口的阅读中,感受到母语那悦耳的魅力和阅读中抑扬顿挫的感情渲染;让幼儿体会并融入到语言表达、演讲与口才等方面的说唱艺术。

其次,母语教学的多种语言艺术,在教学中展示。母语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孩子读写听说,对于母语中的特殊语音形式和语言载体,也要适当的传授给孩子。例如:戏曲、快板、评述、相声等由母语发源的艺术形式。诗歌辞赋,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契合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这样的诗句,可以成为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成为儿童认知世界的道路和拐杖。契合儿童心灵的母语表现形式,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一种色彩,烙上一种印记,带来一种节奏。特别是母语教学中适合儿童背诵听赏的儿童诗歌,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深远的深刻的影响,直至一生,也就是终生受用。孩童时期,生理和心理,以及智力,发展很快,也最容易接受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而幼儿文学作品,包括幼儿诗歌在内,正是通过文学的、艺术的、审美的途径,对处于这样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多方面有益的熏陶和教育的最生动的手段。它对一个人的成长必定会起到重大的作用。

一首平常的童谣、诗歌、辞赋,并无多少深刻思想内涵的儿歌,会在母语教学的艺术探析中,被孩子铭记一生,久久回味。无非是母语教学中符合儿童的天性,作品的充满艺术感的听韵和节奏,特别是师生同唱的亲切情景,给儿童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久久难以忘怀。

【参考文献】

[1]陈秀华,以文激情,启蒙幼儿人文意识[J].新课程研究,2009(4)

[2]李萍,低年级识字教学偶得[J].素质教育论坛,2009(15)

[3]金波,柏自迪,引领孩子走进一个新的世界[J].今日教育,2009(6)

[4]刘华,论幼儿母语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5(7)

幼儿启蒙教育重要性篇9

[关键词]谢耿《幼儿钢琴启蒙教程》教学理念

一、谢耿编著《幼儿钢琴启蒙教程》的教学理念

《幼儿钢琴启蒙教材》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幼儿钢琴入门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全册的教学理念对象是锁定在(3-6周岁)初步接触钢琴的学习的幼儿,《幼儿钢琴启蒙教程》这本教材的编写理念具体体现在:以适应儿童的发展为准则,包括智力、心理、生理等方面,并开发儿童的音乐兴趣,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想象力,同时,此理念也是《幼儿钢琴启蒙教程》涵义的具体体现——提倡一种开阔的立体教学思路,反映了当代多元化钢琴教育的总趋势,即把学习钢琴的基本技巧、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启发幼儿想象力,开拓其创造力,培养全面的音乐能力结合起来,全方位、综合地进行教育,为提高幼儿内在素质,进一步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这样的教学思想,《教程》始终坚持技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三位一体为中心,专门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饶有趣味的教学内容,帮助和强化幼儿学习音乐,掌握钢琴技巧。

二、《幼儿钢琴启蒙教程》编著特色

1.教程中儿童启蒙教材不同风格的体现

《幼儿钢琴启蒙教程》的曲目选择,是根据符合我国幼儿钢琴学习的特点,并以寓于兴趣为准则来选择,曲目涉及广泛,如:不同国家、风格及地域的中外著名曲目,可以说曲目编写不受不同国家的限制,这样可以使幼儿在启蒙阶段接受不同音乐感的培养。在《幼儿钢琴启蒙教程》中,上册共有81首曲目,其中3首来自外国曲目改编,10首来自中国歌曲改编;下册共有76首曲目,其中15首来自外国曲目改编,8首来自中国歌曲改编,由于上册主要以认识键盘、数值五线谱、基础节拍地学习,所以在上册的编排中,选自中外曲目较少,而下册则主要以接触不同调性、音乐为目的,所以在中外曲目选择中加大了比重。在编选这些曲目时,谢耿先生对中国曲目的编选可以说是用心颇多,他在适用了一些具有传统和现代作曲手法的中外小曲后,着重的精选了一批反映我国不同地区、不同风格、儿童易于接受的民歌、童谣。例如:“湖南花鼓调”、“青海花儿”、“兰花花”、“吹起芦笙跳起舞”、“大田栽秧”、“小白菜”、“陕北风光多么美”、“藏族姐姐献哈达”等,旨在幼儿刚开始学琴的启蒙阶段,就植根在民族音乐的肥沃土壤里,受到我们丰富多彩的民族音调熏陶和感染,必然会对我们伟大祖国和美妙的民族音乐产生无限热爱之情,在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中,极其自然地树立起幼儿的民族自豪意识。

2.教程中反映儿童生活,贴切儿童趣味的特点

这也是《幼儿钢琴启蒙教程》的一大特色,是谢耿先生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的积累与科学教学方法吸收的表现。谢耿先生专门根据《幼儿钢琴启蒙教程》的需要、巧妙结合教学要求与技术训练而创作的作品。其实谢耿先生早在五十年代,谢耿先生就创作了一些有影响的钢琴作品,《霓裳羽衣曲》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大型钢琴曲,(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在《幼儿钢琴启蒙教程》中,谢耿先生也将这首曲目改编成简易版本,适合幼儿弹奏,谢耿先生正是凭着这种教学与创作的双重能力,使《幼儿钢琴启蒙教程》的整体风格和教学思想得以完美的统一,保证了此教材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连续性,根据教程中儿童趣味的具体体现,本人归纳了以下两点:

(1)教程中善用儿童化言语进行教学

在教育心理学中,音乐想象根据所接触事物内容的新颖程度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类,其中再造想象就是对幼儿进行儿童化言语的理论依据。再造想象,是根据音乐表现者对音乐的描述,有意识的让音乐内容在人脑种形成相对应的音乐形象过程,这就是音乐再造想象。例如:在此教材中,把半圆形的手型比喻成蒙古包,手背是屋顶,手指是支撑蒙古包的架子,屋顶是圆的,所以手背的关节要突起,架子要立稳,手指更要支撑好等形象的比喻方式,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令他们对学习记忆深刻,那么,手型自然也就容易摆到位了。所以,该教材对幼儿进行讲解时,运用再造想象理论与幼儿语言相结合,将所学知识完全理解、接受,这也是该教材将再造想象理论具体化的表现。

(2)根据幼儿生活情趣,为钢琴曲编写相符的歌词,使幼儿理解曲目涵义

《幼儿钢琴启蒙教程》除去钢琴入门准备阶段的课程,其余阶段上、下两册共168课程,其中只有10首练习曲,其余课程则由形象生动、形象鲜明的乐曲组成。匈牙利钢琴教育家柯达伊强调“不先唱歌就开始学乐器的儿童一生中注定没有音乐。”唱歌中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节奏等音乐的基本要素和歌曲旋律的情绪,特性都会使儿童获得音乐的感受和感觉。莫扎特说过,“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提高儿童练琴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上册第43课“在那樱花开放的地方”,课程将歌曲配以与音乐相符的歌词,在学习弹奏曲目前,让幼儿将曲目当歌曲唱熟,然后再来学习如何弹奏,这样幼儿弹奏时不会有陌生感,会感到亲切,那么自然会在弹奏时,将所唱的感觉投入到曲目中,同时也将所学的技能与情感相结合。所以,在某一情况来说,当幼儿的钢琴技术与情感不能充分结合时,可以自行配以与曲目相符的歌词,激发儿童自身的协调能力,对幼儿学习音乐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3.曲目结构依据幼儿生理及心理特征,编排适合幼儿循序渐进的学习

《幼儿钢琴教程》中的“教程”应理解为:钢琴教学的进程,其目的应使学习内容具有系统性、目的性和科学性,既符合钢琴的特点,也符合演奏者的生理、心理特点,既要有技巧性和技术性,也应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同时具有民族性,所以,教材结构内容的布局对于在实践钢琴教学中,是扮演着决定性的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邵义强.世界钢琴教育与钢琴教本[m].全音乐谱出版社,1997.01.

[2]林崇德.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1990-2000.

[3]刘耀中.心理学.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09.

幼儿启蒙教育重要性篇10

【关键词】蒙台梭利教具;蒙台梭利教具操作;幼儿数学教学;运用研究

本文是关于“蒙台梭利教具”为主要研究范围,从多方面来分析对“蒙台梭利教具”来进行研究和讨论。从理论角度来讲蒙台梭利教具是专门考虑儿童未来的一个发展机构来讨论进行的;但从实践角度分析教具来说,它自身的优势对于研究对象是有发展的,针对以上研究幼儿数学过程需要有效的进行改善方案以及需要调节的因素。

一、蒙台梭利教具对幼儿脑部发展的启蒙

幼儿是教育中的特殊群体,其自身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发展趋势,从每一个发展心理的阶段出发,找出每一个相应的年龄阶段应用的教具。蒙台梭利教具教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趋势出现了不同的教学差异。这些教学差异跟随着幼儿的心理及年龄发展而改变,发展可针对几个方面来进行,主要是对幼儿思维意识培养与智力开发为重要目标。蒙台梭利教具在幼儿学前教育中能够充分的体现和运用,通过教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教具的优势也在他们身上发挥的淋漓精致,彰显其教具的作用,为教育的有效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近几年,独生子女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关注程度也在逐渐提高,而幼儿数学教学是幼儿刚刚接触新鲜事物的启蒙,属于启蒙教育,所以教师应该对其进行重视。孩子的幼儿阶段的数学教学时进行脑部开发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抓住了幼儿反映速度的关键时期。蒙台梭利教具对于幼儿教学的启蒙相当其重要,抓住启蒙等于抓住孩子的大脑。如果家长能够准确的掌握孩子脑部成长时期,就不会错过幼儿大脑发展的最佳时机。让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争取做到步步为赢。蒙台梭利教具可以让孩子根据不同的感官来进行学习,它具有很全套的教学方法,具有自我更正的特点,让幼儿能更快的发现自己的缺点,并更快的积极改正。数学学习不仅是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还能够培养学习能力及应变能力。根据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蒙台梭利随之推出了使幼儿大脑容易接受又开发其自身兴趣爱好的数学教具。然而蒙台梭利数学教具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蒙台梭利数学教具的操作及运用研究

蒙台梭利教具自身存在着对幼儿教育的基本功能。随着幼儿教育培养不断地发展,蒙台梭利开始重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感知及应变能力。在特定的环境中有一定的使用规则,才能使教具在教学中发挥作用。教具本身持有它特定的规律,它可以是幼儿的玩具,但也控制幼儿在使用它时应该注意的方法,要教会幼儿在使用过程中如何尊重及保护教具,可以让幼儿对教具的使用方法足够了解,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反映和大脑运作协调能力。在幼儿对它很全面的熟悉后,它便可以与其他学具变换替代的运用。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包括三个基本内容:一是,感官教育;二是,科学教育和实体教育;三是,自主性教育,以下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

对于幼儿来说数字是偶像派的玩具,也是幼儿时期有兴趣揣摩的东西。蒙台梭利认为数字是不一样的符号,数学又是不可估量的科学,教具抓住幼儿心理是让其在感官感知中进一步的培养探索幼儿的思考能力。幼儿接触基本的感官教育会积累幼儿对数学训练学习的重要作用。根据运用教具的学习,使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了很大的学习兴趣及对数学的认知欲望。蒙台梭利教学是利用数学中的各种特点来进行对幼儿的教学,并不像传统教育理念来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必须要学会或掌握一些其中的技巧来吸收每天所学的知识,蒙氏教具具有激发幼儿自身潜能发挥其积极向上开拓乐观精神的科学性的教材。蒙氏教具是为了让幼儿从中感到开心并乐在其中,通过兴趣教学的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满足幼儿的心理特点。对于蒙台梭利认知的“自主性”是针对其教具自身能够完美的调动幼儿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幼儿天性的正确引导。使之在运用研究中让幼儿在浅意识里认知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的做出纠正。强化幼儿对数学学习的自主性,调动出幼儿内心的潜能、毅力、潜质的学习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善于发现新鲜事物的能力。蒙台梭利教具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但它的存在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和发展,其蒙氏教具充分的挖掘出幼儿的实践能力,使其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充分的技法孩子的潜力。

三、结语

蒙台梭利教具的优点就在于它更胜于其它教具,它具有开发思维性,蒙氏教具能够从幼儿的实际立场出发,它的操作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运用研究。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幼儿的教育也更加的重视,蒙氏教具不断地激发幼儿的潜能和自身个性进行探索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