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集中采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35:59

学校集中采购篇1

[关键词]高校;集中采购;政府采购;高校集中采购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182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和质量的不断扩大与提高,高校采购任务随之日益繁重,@对高校采购工作的要求同步提高,同时高校采购工作的重要性越发明显,高校采购工作是学校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重要保障,也是高校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规范和理顺高校采购工作流程,提高高校采购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推进高校采购制度的改革工作,已成为高校采购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1]

1高校采购的属性

我国《政府采购法》中规定,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并从采购人、资金和项目等方面对政府采购行为进行了界定。政府采购至少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参加政府采购的单位是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②采购资金必须是财政性资金;③采购项目必须是集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2]

《高等教育法》规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筹措体制,即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的体制。目前,我国高校采购主要使用的是财政性资金,所以高校采购属于政府采购的范畴。[3]

2高校采购工作的特点

高校采购不仅具有采购数量大、采购金额高等特征,还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1)采购时效性强:因为高校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一定数量的纵向及横向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等任务,因此很难将一年内的采购资金提前落实,而教学科研中急用的设备需要及时购置并完成调试安装,便于教学科研的正常开展。因此,高校采购还普遍具有较强的时间性。

(2)采购品种多:除了通用类设备外,有大量的专业类设备需要购置,而不同专业和不同科研方向的仪器种类较多。而涉及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服务类采购同样种类繁多。

(3)很多专业设备有特殊要求:高校需要购置大量教学科研等专业仪器设备。而这些仪器设备专业性较强,主要表现在:不同品牌的设备性能差异大;大型精密设备存在安装调试、人员培训及售后服务等需求,要求供应商与用户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

3目前高校采购工作存在的若干问题

因采购相关制度不够健全,采购行为不够规范,存在刻意化整为零、滥用分散自行采购(主要指支付方式为授权支付的单位自行采购)的个别现象,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下列隐患。[4]

(1)易滋生腐败现象。分散自行采购往往单次采购金额小、数量少,可轻易规避政府采购和公开招投标制度,采购人与供应商可直接确定拟购商品规格型号与价格,导致采购活动中易发生收受回扣等违规行为。相关资料显示,2003年到2010年,在教育系统图书教材和设备采购领域的违纪违法案件占273%,发案率居首。

(2)不利于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分散自行采购在降成本方面存在局限性:一是该采购方式难以获得批量采购的“大客户”优惠价格,采购价格高;二是多次重复采购,降低了采购效率;三是需要采购人投入较多人力、物力频繁寻找货源,增加了采购投入成本;四是采购没有计划性,很难有效及时满足采购需求。

(3)增加了财务核算压力。分散自行采购具有零散性、频繁性、重复性的特点,对于化整为零后,将批量单次采购改为分散多次采购的行为,无端增加了财务的工作量。财务人员需花费大量精力应付小额、重复的核算,财务支付工作量也随之大幅增加。

另外,高校部分科研类项目单一来源方式采购偏多。采购时,由于无法实现多方竞争,采购效益可能不理想。[5]

4针对上述问题的对策

对全校年度采购计划应整体考量,进行校级集中,避免化整为零等现象。对集中采购目录内和限额标准以上的实施集中采购。从严控制分散自行采购和单一来源采购方式。

高校集中采购模式具有以下优点:①集中采购有利于提高采购活动的透明度,促进廉政建设;②有利于提高采购质量,通过充分竞争,买到质优价廉的产品,真正做到优质、优价和优良的售后服务,促进学校建设;③集中采购能够降低成本,节省学校开支,提高经济效益;④集中采购可以节省采购工作中的大量人力、物力;⑤集中采购有利于财务监督。[6]

5实施高校集中采购的注意点

目前高校已意识到了进行集中采购的重要性。而维护集中采购的严肃性,顺利实施高校集中采购,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注意点。

(1)顺利实施高校集中采购,需要结合高校采购工作的特点和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采购制度。[7]

(2)顺利实施高校集中采购,需要规范采购的内部控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落实“管采”分离,并将监督机制纳入采购管理工作中。有效的监督是高校集中采购实施的关键保障,监督部门对采购工作全程跟踪,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监督机制的建立,某种程度上也保护了采购人员,减轻了采购人员的压力。[8]

(3)顺利实施高校集中采购,需要掌握校内各部门、院系的中长期需求和规律,有计划地安排采购,有效地掌握资金开支情况。

计划是执行的重要基础。应依据采购预算制度,提前制订出完善的采购计划。按预算和采购计划提前分派采购任务,给采购工作留出充足的时间;同时扩大集中采购的范围,对批量通用类产品等都可实行集中采购。[9]

(4)顺利实施高校集中采购,需要充分发挥行业专家的作用。集中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相关领域专家的积极参与,以便让集中采购文件中的技术参数和需求更加合理。可以建立一个专家库,根据采购项目的特点,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采购文件中技术方案的可靠性和先进性等进行优化。而专家的把关作用对于后续的设备验收至关重要。

(5)顺利实施高校集中采购,需要自觉维护学校利益的。开展集中采购工作时,要把高校的合理需求与集中采购的相关规定结合起来,始终把提高采购效率和效益、降低采购成本、采购到质优价廉的产品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核对采购计划、招标文件和采购合同时,做到严谨、认真、仔细,不留下后遗症,维护学校利益。[10]

(6)顺利实施高校集中采购,需要加强档案管理,建立完整的档案。集中采购使得采购工作更加公开、公正、公平、透明,杜绝了暗箱操作和由此可能产生的不良现象和不正之风。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纳入政府采购活动的相关档案要保存15年。而档案管理环节的忽视,会对后续的审计、巡视工作带来不便。

(7)顺利实施高校集中采购,需要重视验收的环节。验收是把握采购产品质量的重要一关。验收小组要按照采购合同、招投标文件的要求,对已完成安装调试的产品进行验收。在验收工作中要避免数量不够、型号不符、以次充好等蒙混过关现象的发生。

(8)顺利实施高校集中采购,也需要提高采购人员专业素养。高校采购工作直接牵扯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而采购工作项目种类多、数量大、专业性强、涉及部门多、工作难度大、程序复杂,如果采购经办人专业素质不高、工作失误多、效率低,会严重影响采购进度和质量,最终影响到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给学校造成损失。所以,要保证配备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采购人员,并重视对其专业能力的培养。另外,采购人员须不断学习,及时接受相关培训,提高自身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努力做好集中采购工作。

(9)顺利实施高校集中采购,需要注重及时沟通与通畅交流。高校集中采购工作不仅涉及采购工作人员和用户,还涉及采购中心、采购管理办公室、用户部门及业务主管部门等校内多个部门,另外还可能涉及校外的较多单位。所以采购信息的及时沟通和正确传达,让集中采购各当事人充分了解采购相关信息,是保证高校集中采购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11]

(10)顺利实施高校集中采购,需要完善采购场所监控体系的建设。在招标室、评标室等重点场所,需安装视频音频监控系统和通信屏蔽等设施,便于监督部门对采购现场和采购过程的适时监管。

(11)顺利实施高校集中采购,需要高校集中采购部门应具有识别来自内外部风险的能力,规避采购风险。高校集中采购部门应重点评估以下几个方面:①预算风险评估。防止出现产品技术指标无法满足需求或超出预算的问题;②招标文件风险评估。明确产品名称、数量、技术参数、供货期、付款方式及售后服务等。对招标文件中技术部分一方面做到满足技术需求,另一方面要做到避免排他性和倾向性;③供应商信用风险评估。建立供应商库,对其信用进行实时登记和备案;④合同风险评估。学校在合同的起草、审批、签订等环节应明确岗位权限、职责,规范操作流程,强化法律顾问的作用,防范合同风险。[12]

6结论

高校采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采购工作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采购相关规章制度,结合学校涵盖专业的实际情况,不断推进管理创新,通过阳光、高校、廉洁的采购工作,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徐光远高校仪器设备集中采购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4(9):38-39

[2]刘淑君再谈高校集中采购[J].中国高校科技,2006(S3).

[3]应志军,宓卫东,王卸根高校物资设备集中采购模式探讨[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2):52-55

[4]张勇高校物资集中采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同行,2016(5):164

[5]李跃构建高校内部集中采购制度的基本依据――高校采购法律制度研究3[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5(12):185-186

[6]王黎波高校后勤集中采购模式分析[J].中国市场,2016(8):82-83

[7]徐弋基于国库集中支付的高校设备采购管理研究――以衢州学院为例[J].才智,2013(14):178

[8]李洋“互联网+”高校物资集中采购与财务管理融合创新[J].经济师,2015(8):201

[9]田伟福高校集中采购的实践与探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5):46-48

[10]周同岭,吴建新,姬长生,等高校仪器设备集中采购中的人性化管理[J].煤炭高等教育,2006,24(4):124

[11]余星,吴洽祥构建内部控制制度的七大关键点[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3):63

[12]钟永泉,曾文冰,余乐俊试论高校集中采购内部控制制度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9):379-381

学校集中采购篇2

【关键词】军队院校;物资采购改革;集中采管

中图分类号:e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5-146-02

一、我军推行集中采购改革的政策发展背景

从整体上看,军队物资采购制度改革虽然起步较晚,但这十年却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经历了从总部、大单位机关向军以下部队以及军队院校、医院、科研机构等非作战部队拓展,并且有效尝试、探索了兼具区域联合、平战兼备、军民结合等特点的军队物资区域联合采购、军地一体物资应急采购等模式。这为新时期军队物资采购更加快速高效、更加规范地完成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大规模、更高起点的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集中采购管理制度初步建立

2001年11月,中央军委批转了《总后勤部关于深入军队物资、工程、服务采购改革总体方案》,拉开了军队采购改革的序幕。方案提出了以综合采购机构集中采购为主的“坚持集中采购原则”,主要规范了总部和大单位机关在采购工作中的职责划分,以及基本工作程序。2005年,《军队物资采购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军队物资采购工作实行总部、军区级单位和部队二级管理体制。按照总后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是全军物资采购的业务管理部门,各级后勤机关军需油料部门是本级物资采购的业务管理部门的原则,总部、大单位建立了管理部门和采购机构,军以下部队和非作战部队也成立了相关采购机构。

(二)法规制度逐步完善

物资采购改革坚持立法先行,总部先后出台16项物资采购规章,从法律层而严格规范采购行为,健全采购管理体制。如2002年12月,总装备部后勤部依据中央军委的总体方案,制定并颁布了《总装备部深化直属单位设备、物资、工程服务采购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总装各二级部,以及机关各业务局在采购工作中的职能分工,对采购管理范围进了补充和细化,对采购计划、招标投标、信息、合同管理、采购监管等现行政策法规进行梳理、充实和完善,逐步建立起具有我军特色、完善配套、操作性强的军队物资采购制度体系。

(三)新型运行机制初步形成

2005年11月,总装备部后勤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总装直属部队物资采购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军以下部队物资采购组织体系的建立方式,即:“成立本级党委领导下的物资采购领导小组”,“采购领导小组在后勤部、装备部分别确定采购管理机构”,“各级物资采购业务管理部门,执行《军队物资采购管理规定》赋予各级后勤机关军需物资油料部门在物资采购方而的职责”,“总装直属学院、研究所机关事业部门、财务部门和物资管理部门,参照上述意见进行物资采购的组织机构建设”。各单位按照事业部门提出需求、采购机构集中采购、财务部门集中支付、审计部门实行监督的组织方法实施,对物资采购工作的各个环节要素进行了明确和规范,形成了总部、大单位和军以下部队二级完善配套的采购法规制度体系。

有数据显示,白2001年军队物资采购改革启动以来,采购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08年采购金额就从改革初期的16亿元增加到200多亿元,累计达900多亿元;到2012年,全军物资集中采购金额增长到2000多亿元,共节约经费140亿元。

二、军队院校集中采购的实施情况

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推进,院校传统的物资采购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全而建设现代后勤的要求。当前,部分院校己参照总后勤部一系列规定和通知精神,初步建立了“采管分离、分段管理”的新型运行机制。通过集中采购目录和限额划定集中采购范围,实现了采购的相对集中。从组织机构看,实行集中采购的院校都按照三级管理体制成立了采购领导小组、采购管理办公室和采购中心,并实行采购计划、采购执行和采购支付分段管理,较好的贯彻和落实了总部有关规定和要求。为积极探索一条提高采购效率,节约资金,杜绝违纪、违规现象的“阳光交易”、“绿色采购”之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由于院校实施集中采购起步较晚,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加上相关的法规制度出台时间不长,针对院校层而的法规政策还尚未完善,这导致院校在开展集中采购改革的过程中,随着采购规模的不断扩大,诸多问题也必然会逐渐暴露出来。

一是采购管理范围不全而。军队院校工作围绕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展开,与之相关的采购任务量占院校总体采购任务量的多数,采购项目除通用设备、办公用品、教学设备器材、实验仪器设备外,包含订制生产、制作加工、科研协作、软件开发在内的技术服务采购在采购经费中占据很大比例。由于技术服务采购产品具有长期性、应用性、战略性,投资风险大,未来不确定性高的特点,因此在国内当前的政府采购中,对于技术服务采购组织普遍缺乏有效的过程实践指南,因而在军队院校的集中采购中,技术服务采购一般未纳入集中采购范围,如何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扩展采购管理范围,规范非集中采购行为,对这部分采购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管对院校采购工作有重大影响。

二是集中采购效率不高。调研发现,即便是在己实施集中采购多年的院校,采购周期过长、效率偏低仍为各需求单位所诟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而是院校采购任务多为教学、科研项目的配套任务,采购的时间安排往往受项目进度影响,需求拟制提前量不多、采购周期较为紧张;另一方而,集中采购采购中心的人员配备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很难满足较为密集的集中采购工作。以笔者所在院校的物资采购中心为例,中心无正式编制,人数通常不超过3人且多为从其他单位抽调,很难满足具备较高专业化程度的要求;第三,由于院校集中采购的对象多为教学条件建设中的配套项目,如实验设备、仪器、元器件等,技术含量高,通用性差,单项数量少,难以通过集中采购需求,实现采购规模效益。

三是项目管理与采购管理不统一。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院校采购项目多数用于系统集成,如模拟器研制生产、大型实验设备建设、信息系统开发等。因此,项目管理部门在研究论证和方案设计就会采用品牌、规格相对具体的产品,这有利于项目研制阶段的工作。而将其作为采购需求,则会给采购工作带来极大的限制,尤其是采购需求为专业设备或技术服务时,采购部门难以组织有效的竞争性采购。以笔者所在单位数字化校园平台采购为例,项目组通过需求分析、市场调研和方案设计,最终确定了平台的技术路线和实现方式,但市场上各平台提供商都只能提供具有自家技术特点的解决方案,能够完全满足项目需求的供应商屈指可数,其导致的直接结果相当于项目组在方案设计阶段就间接确定了成交供应商。可以看出,对于这类技术性较强的采购项目,即便履行集中采购程序,也无法充分发挥集中采购的竞争性效益。

三、完善院校物资集中采购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于军队院校物资采购改革来说,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亟需解决的现实矛盾:如何在集中采购工作中重视集中采购管理,忽视分散采购管理;重视采购程序执行,忽视采购效率提高;重视完成采购任务,忽视保证采购质量等等。在下一步工作中,院校物资集中采购部门要继续准确把握总部政策要求,把“规范采购行为,提高采购效益,确保采购质量”作为工作的总体目标,通过创新实践,解决采购工作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真正把采购改革做到,做好。基于以上,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而对物资集中采购工作予以完善。

(一)实行统一的物资采购管理,保证采购工作规范运行

按照总部文件精神,采购改革的目的不只是对集中采购工作进行规范,而是要对所有采购行为进行规范。装备物资种类多,品种杂,采购类型多样化,不易纳入集中采购的项目不占少数,因此,对非集中采购项目,也需要加强其管理。另一方而,从经费角度看,装备物资采购经费均出白装备项目经费,学院对装备项目及经费的管理是相对集中的,实行装备物资采购统一管理,有利于项目管理部门、装备财务部门和采购管理部门的业务衔接和监督。

(二)建立采管结合的管理机制,保证采购工作高效有序

在统一的装备物资采购管理制度下,集中采购目录内的物资实行集中采购,非集中采购项目纳入集中管理,建立集中采购和集中管理相结合的采购管理机制。非集中采购项目由项目主管部门或需求单位实施采购,对于招标、谈判等大项采购,采购管理办公室通过审批采购方式、采购实施方案、招标文件以及采购报告等,实现采购工作的集中管理;对于小批量元器件、仪表、线材等零星采购,采购管理办公室采取备案登记,财务部门进行核实报销的方式,实现采购工作的集中管理。建立集中采购与集中管理相结合的采购管理机制,便于采购管理部门在确保采购工作规范有序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合理的划分集中采购与非集中采购项目。有利于调动各业务部门的专业力量参与采购,减少集中采购压力,提高采购工作效率。还能够形成全而准确的装备物资采购数据,为装备物资采购管理和监督工作提供详实依据。

(三)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装备物资采购精细化管理

根据总部有关要求,物资采购应独立建立一套业务程序,包括采购需求汇总、采购计划报批、采购实施方案和采购报告审批在内的多个具体流程,而项目方案审批和经费核销等程序仍必不可少,导致物资采购程序格外繁琐。为使采购工作能够高效进行,最佳方式则是运用精细化管理思想,借助信息化手段,规范业务流程和采购文件、报表,实现采购管理的网络化。同时,可在集中管理的基础上,通过整合项目与采购管理,优化审批流程,强化各部门在采购工作中的责权意识,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殷亚红.军队物资采购改革稳健发展[J]中国政府采购,2008(8).

学校集中采购篇3

关键词:大学城高校;联合采购;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14204

1联合采购的内涵

联合采购是一种新型的采购模式。联合采购主要针对同质型企业而言。所谓同质型企业是指同一行业内的企业,因为其生产的产品属于一类,所需原材料一致;或者是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具有相似性,总的来说是能对某一原材料进行采购时,所有企业的总称。

因此,联合采购就是在同质性企业里,把需要购买同一产品的客户联合在一起,使其产品的数量达到可以取得价格折扣的规模,向供应商提出采购的行为。联合采购主要整合同质性企业的采购业务,使得总成本降低,并且得到保质保量的原材料,进一步创造企业的利润源。同时通过专业性的联合采购,使得企业可以专心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营销体制的创新、市场渠道的拓广,甚至通过联合采购得到大量由于自身的规模所受限制原本不可能得到的大量信息。

2大学城高校实施物资联合采购的必要性

2.1高校物资采购特点

(1)需求的一致性。即使每一所高校的定位不一样、学科的性质也不一样,但是消费者群体的一致性,决定了大学城高校的物资采购具有“相似性”。

(2)需求的批量性。大学城集合了城内每一所高校的采购需求,这样使得物资采购的总量大量增加,采购物资的数量也具有了“批量性”,有利于实现批量采购的价格优惠,形成长期的规模效益,最终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

(3)地理位置的聚集性。大学城高校大多集中在一块区域,位置相对集中、交通较为便捷,有利于供货商实现采购物资的统一集中配送,帮助其降低配送的成本,提高配送的效率,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

(4)运作的合法性。高校的物资采购属于政府采购的范畴,因此必须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规范的运作。只要各所高校愿意打破壁垒,大学城城内的高校联合起来集中采购物资,获取更大的价格折扣是有可能的,而且很有必要的。

2.2目前大学城高校后勤物资采购现状

(1)缺乏统一的采购主体。目前大学城高校后勤物资采购大多分散采购、单独采购,虽然各级政府教育部门负责供货商的资质审核,给出入围供货商的若干名单和指导价格,但由于缺乏共同的采购主体,规模采购和联合竞价议价的优势不能体现出来。

(2)缺乏共享的信息平台。目前大学城高校后勤物流管理范围大多各自为政,物流管理整体水平仍处在物资管理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层次,物流信息平台严重滞后。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之间物流信息的与采集、在线订单的发送与查询、物流业务的咨询与联系等难以直接实现。

(3)缺乏共同的物流设施。各高校均拥有一定数量设备设施用于物资的采购与配送,投入成本不菲。然而,由于各高校后勤各自经营的情况,造成这些物流设施设备的重复配置且利用率低,这就造成物流采购资源的浪费。

2.3大学城高校实施联合采购的好处

(1)联合采购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降低采购成本。据统计,每一座大学城能够容纳师生的数量为10~15万名,相当于1个中等城市的规模。强大的消费能力和共同的利益需求,加之大学城高校所处地理位置距离较近、物资需求相似,这有利于高校形成采购联盟,提高话语权,以规模优势提升与供货商的竞价议价谈判能力,增加谈判筹码,大幅度降低采购成本。

(2)联合采购有利于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伙伴关系。联合采购直接面向供货商,减少中间交易环节,彼此本着“互利、双赢、诚信”的原则,增强双方了解,形成稳定的供需伙伴关系,不致因价格波动和市场不确定性因素而给对方造成损失,增强了供需双方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3)联合采购有利于保证货物质量和提高大学城整体物流管理水平。通过各高校后勤集团或者后勤管理部门的相互联合,对供应商统一招标:不仅要对供应商的道德性和诚信水平进行考察,还要对供应商的营业执照、经营模式等进行严格考核。这种公开透明的招标方式,可以杜绝单个高校采购部门“拿回扣”等不良陋习,更为重要的是,每天近20万师生的餐饮物资的强大市场需求,可以吸引忠诚度高、诚信度高的供货商提供让大家放心的后勤生活物资,让广大师生吃得安心,住得放心、用得舒心。

3现有大学城联合采购的分类

近年来,联合采购也被应用于一般商业活动之中,形成了多种形式的联合采购模式,同时也被引进了学校后勤的采购模式。联合采购模式具有降低采购价格、节约管理费用、节省前期投入,建立战略合作、共享库存资源、减少运输费用的优势。现有大学城联合采购常见的形式有三种。

3.1一家高校牵头多家高校参与采购模式

某高校牵头采购模式是众多高校建立联合采购体,成员委托其中一个综合实力较强的领头学校该成员企业进行采购。该模式中,其他成员学校和该学校之间是委托关系,与供应商直接打交道的是该学校,但该学校不负责物资的配送,而是由供应商直接配送到各个高校。在这种组织形式中,学校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该学校在采购成员中采购量比较大,其他采购成员的采购量较小,自行采购成本较高,委托给采购量大的学校集中采购,能够节省采购成本,学校也能获得一定的酬劳;(2)该学校具有其他成员不具有的独特采购能力,并且不愿传授给其他采购成员,因而要求其他学校交由他集中采购。在这种委托式采购模式中,委托者拥有独立的采购决策权和控制权,最终目的是为采购企业节约采购成本,在采购成员之间实现“双赢”。

3.2高校按股份制成立物流公司采购模式

高校按股份制成立物流公司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校出于对市场的预期目标和学校自身总体经营目标的考虑,采取一种长期联合与合作的采购方式。联合采购成员学校之间相互协作,成立一个联合采购公司代表这些学校进行采购,与供应商沟通协调,开展合作,但是高校联合采购公司不负责物资的配送,由供应商直接配送到各个学校。联合采购组织的区域性很强,在区域中形成的采购联盟,物流配送方便,便于管理,可以有效的进行采购信息搜寻、甄别,降低采购成本。在这种采购公司中,各成员学校拥有独立的采购决策权和控制权,最终目的是为采购公司节约采购成本,在采购公司中学校之间实现“双赢”。

3.3联合采购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运作的采购模式

第三方物流公司采购是一些专门的企业或组织,承接各个高校的采购任务,帮助完成采购任务,专门替那些需求量不大的学校单位服务。联合采购成员学校委托一个专业的第三方采购公司或成立一个专业的独立运营采购组织,作为独立的第三方采购组织,成员学校的采购业务和配送业务。该模式中,各成员学校和第三方采购组织之间是委托的关系,与供应商直接打交道的是该第三方采购组织。第三方采购组织是一个盈利性的组织,具有专业化的知识,为联盟中的各个学校提供专门的采购服务,收取采购服务费,学校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靠第三方来传递,包括货款支付、供应商供货等,采购联盟各成员学校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在该采购模式中,采购成员的各个学校拥有独立的采购决策权和控制权,然后全权委托第三方组织采购。第三方组织作为盈利性在组织,必需对采购联盟内的学校和供应商的利益有所保障,才能赢得采购联盟成员的信任。只有第三方组织和采购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信息共享,才能在采购成员和第三方之间实现“双赢”。

4大学城联合采购组织结构

联合采购的组织结构与一般的组织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它是由多个成员组成的复合性组织。根据实际情况,联合采购成员的组织结构主要有三种:一家高校牵头、多家高校参与的物流公司、高校按股份制成立物流公司、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采购模式。

4.1一家高校牵头、多家高校参与式的组织结构

一家高校牵头、多家高校参与的物流公司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模式是由大学城的各个高校将各自采购需求汇总,然后将采购的任务委托给一个物流实力和规模比较雄厚的高校,由这个高校对联合采购业务进行管理和决策,然后由该学校的采购部来具体实施与供应商之间的采购作业任务。然后供应商将大部分物资选择直接配送到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把物资配送到各个学高校,配送中心与此同时将配送的信息反馈给牵头高校采购部;此外由于有些物资的价值小或保鲜等特殊物资可以直接配送给各个高校,并将信息反馈给配送中心,配送中心负责将此采购信息反馈给负责高校采购部。该模式下则根据需要采购的物资选择合作供应商,各高校交付订金,合作供应商提供物资,各高校交付尾款后牵头高校组建的物流公司将物资配送给各个高校。

图1一家高校牵头、多家高校参与式的组织结构

4.2高校按股份制成立物流公司的组织结构

高校联合采购组织采购式的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由重庆大学城各个高校各自选出代表成立联合采购物流公司,由联合采购物流公司对联合采购业务进行管理和决策,并由联合采购物流公司完成与供应商之间的采购作业任务。供应商将大部分物资选择直接配送到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在配送到各个学高校,配送中心在这个时候将配送的信息反馈给负责的联合物流采购公司;此外由于有些物资的价值小或保鲜等特殊物资可以直接配送给各个高校,并将信息反馈给配送中心,配送中心负责将此采购信息反馈给联合物流采购公司。联合物流公司根据需要采购的物资选择合作供应商并将订金交付,合作供应商提供物资,联合物流公司将尾款付给合作供应商并将物资配送给各个高校。

图2高校按股份制成立物流公司的组织结构

其中由于联合物流公司是由各高校共同投资,其主要负责人可由投资股份最大的学校选出,担任联合物流公司董事长,其余学校选出负责人担任董事,共同组成董事会。供应商的选择,采购物资及采购决策等经董事会商讨后决定,有分歧时一般情况下采取少数服从多数,而董事长拥有一票否决制。

4.3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统一采购的组织结构

第三方物流公司采购式的组织结构(如图3所示)。重庆大学城的各个学校将各个的采购业务统一交给一个专业的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对联合采购业务进行管理和决策,并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与供应商之间的采购作业任务,供应商将大部分物资选择直接配送到第三方物流公司,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在配送到各个学高校;此外由于有些物资的价值小或保鲜等特殊物资可以直接配送给各个高校,并将信息反馈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各高校将订金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其根据需要采购的物资选择合作供应商并交付订金,合作供应商提供物资,各高校将资金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且由其将尾款交付合作供应商后由其将物资配送给各个高校。

图3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统一采购的组织结构

5联合采购的运行模式

在联合采购中针对不同的组织结构,每种的运行方式也会不一样,这也导致了每种运行方式各有优缺,下面对三种组织结构的运行模式进行分析:

5.1一家高校牵头、多家高校参与式的运行模式

在一家高校牵头、多家高校参与式的运行模式中(如图4所示),重庆大学城的各个高校将各自的采购需求汇总,报给牵头高校(物流实力和规模比较雄厚的大学),然后由该高校制定统一的采购计划,寻找供应商,并利用招标等方式进行寻价、比价、议价,最终确定合适的供应商,与之进行商谈,签订采购合同。下单后,由供应商负责统一送货,然后交付给各个高校,经过高校的验货之后,进行财务结算。

优点:(1)资金投入小;(2)采购形式灵活,易于沟通管理;(3)对采购物资的专业知识和市场信息掌握比较全面,采购质量有保障。

图4一家高校牵头、多家高校参与式的运作流程

缺点:(1)对于短缺的物资如何调配问题,可能导致高校之间合作矛盾;(2)可能受制于领头学校,使得合作关系变得复杂;(3)配送路线安排也可能引发问题产生。

5.2高校按股份制成立物流公司的运行模式

在高校按股份制成立物流公司的运行模式中(如图5所示),重庆大学城的各个高校将各自的采购需求汇总,交给物流公司,由物流公司制定统一采购计划,寻找供应商,利用招标等方式进行寻价、比价、议价,最终确定合适的供应商,与之进行商谈,签订采购合同,下单后,供应商直接送货到各个高校,经过高校的验货之后,进行财务结算。

图5物流公司的运行模式

优点:(1)采购目的性强,学校亲身参与到采购活动中,对价格、折扣、采购质量、供应商情况都有全面的了解,对采购工作把控能力强;(2)采购沟通更为便利。

缺点:(1)资金投入大,用于信息系统建设、物流网络建设等;(2)需要较长时间探索,逐渐提高采购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3)联盟较为松散,不确定性较多;(4)联盟缺乏有力的监管机制,难以预防其中腐败现象发生。

5.3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统一采购的运行模式

在第三方物流公司采购式的运行模式中(如图6所示),重庆大学城的各个高校将各自的采购需求汇总,统一报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然后由第三方物流公司制定统一的采购计划,寻找供应商,利用招标等方式进行寻价、比价、议价,最终确定合适的供应商,与之进行商谈,签订采购合同。下单后,由第三方物流负责统一接收验货,然后交付给各个高校,经过高校的验货之后,进行财务结算。

图6采购式的运行模式中

优点:(1)借助第三方采购公司的资源优势与专业优势;(2)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现有的信息与物流网络,资金投入小。

缺点:(1)第三方物流公司要从中赚取差价,采购价格要比第一种采购模式高;(2)在重庆市场上先并没有关于高校后勤保障这一部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商谈,共同开发,慢慢完善这部分业务。

参考文献

[1]重庆大学城信息管理中心.重庆大学城基本情况[eB/oL].http:///content/10/0430/12/1113601_25563997.shtml.

[2]胡小杰.大学城联合采购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9).

[3]樊庆彦.中小型电子制造企业联合采购模式研究与应用[D].重庆:重庆大学,2013.

[4]江林,杨大鹏,由蕾.竞争理念与战略联盟中的合作关系整合[J].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2):3841.

[5]辛黎光.多品种联合采购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

学校集中采购篇4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上海)

摘要:高等院校具备不同于政府机关的教学与科研属性,在落实政府采购实践时也需要兼顾其自身特殊性。沪上一些部属高校的做法与经验为中央直属高校贯彻政府采购精神,构建规范性与实效性并重的高校政府采购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高校;政府采购;规范性;实效性

一、高校政府采购的实施现状及原因

尽管政府采购是财经工作制度化和法治化的必然要求,但在政采法颁布这十余年里,政府采购却在实践中遭遇了各种问题。尤其对京外直属高校而言,操作层面的现实困难已经妨碍了采购工作的正常进行,这使得部分高校为了保证供应而规避政府采购,甚至对政府采购产生抵触情绪。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可从三个方面分析。

第一,部分高校对政府采购尚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高校不是政府机关,无需遵循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法》第二条即规定“本法所称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因此,界定政府采购主体的根本依据是资金来源,凡属财政性拨款单位的采购行为均为政府采购,这就表明不仅是政府机关,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单位的采购都是政府采购行为,都要遵守《政府采购法》。根据财政拨款来源于中央财政或是地方财政,政府采购又有中央政府采购和地方政府采购之分。全国各教育部直属院校均属中央政府采购范畴。

第二,政府采购相关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仍需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由于中央预算单位在北京最为集中,一些具体的制度最初设想多是站在京内预算单位的角度上,其理想化的预期是建立在首都丰富的市场资源、密集分布的供应商以及发达的物流和服务体系这些要素之上,而对京内和京外单位的差异性考虑相对欠缺。以位于江苏省苏北某市某部属高校为例,其单位所在地鲜有经财政部认定的合格供应商和招标专家,如果该校按照政采要求执行一次普通的项目采购,需要从北京或其它较远地方的协议供货商中进行购买或抽取北京的专家参与采购招标,其过程既不经济,也无效率,无法体现出政府采购的优势,同时还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物资供应。即便学校选择了京内供货商的货物,后期的服务与维护也可能因地理上的距离成为无法逾越的障碍。

第三,高校需求的多样性与特殊性,要求政府采购具体实施时不能搞“一刀切”。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高校采购需求以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为核心,以专用设备、科学仪器、实验室建设等为主要内容,并对所采购项目的专业度、及时性都有较高要求。现行的政府采购模式主要针对政府机关一般性行政办公需求和通用产品,对高校采购的多样性与特殊性无法顾及,且众多专业设备也不可简单以价格为采购依据。2012年,教育部财务司预算与审计处工作人员在与上海各部属高校座谈时也坦率承认政府采购存在着采购周期长、采购可选品种偏少、采购价格偏高、售后服务无法响应、报批手续繁琐等方面的不足,真诚希望各高校为尚处于探索过程中的政府采购建言献策,实事求是地制定符合高校发展要求,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高校政府采购制度。上述二、三两点是造成政府采购在高校落地难的主要因素。

二、在沪部属高校政府采购的实施情况

综观目前沪上部属高校在落实中央政府采购要求的探索中,已基本形成较为明晰的总体思路,即在《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以及相关政策精神的原则框架内,紧密围绕学校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地方高校政府采购经验,逐步制定适合高等院校自身发展规律的政府采购制度和措施。具体来说,这一思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1.建立购管分离的采购制度

这是防止权力过于集中,规范采购行为的基本制度要求。以设备类固定资产为例,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多所在沪部属高校在机构设置上均已实现设备采购执行和设备运行管理职能相分离(见表1),大部分高校的设备采购职能和设备购置后的管理职能被分解到不同科室承担,形成了基本的相互监督与制约。其中,以上海交通大学的做法最为彻底,该校将原本分散在各部门的采购执行权力剥离后,设立单一职能的采购集中管理机构招投标管理办公室(处级),负责全校各类货物、工程及服务的统一集中采购。一些外地高校同样采取了类似办法,如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此外,上海财经大学也于2013年12月成立资产管理处,从后勤管理处手中接过资产管理职能,改变了以往后勤管理处既负责采购,又负责管理的局面。

2.从自行招标向第三方机构委托招标过渡

随着近些年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持续的加大,高校采购品种和采购规模快速膨胀,原有的以高校为主自行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内部评标的传统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学对采购专业化、规范化和采购效率的要求,沪上各高校先后推出分级采购制度,根据采购内容和金额的不同将采购方式划分为多个层次。以设备采购为例,复旦大学规定单件或批量采购金额在40-70万,由各院系组织竞争性谈判;采购金额在70-100万,由学校组织招标;采购金额在100万以上的,委托具有法定招标资质的招标公司组织公开招标。从表2看出,沪上多所部属高校均引入了第三方机构招标,形成了校内自行招标和校外委托招标并行的采购模式,利用社会专业力量为100万元及以上大额资金项目保驾护航。而东华大学更是将委托招标的金额严格限定在了40万元,即凡是采购金额达到40万元的项目都要送至外部机构招标,以确保整个招标过程公开透明,减少内部干预。

除了采购执行主体向社会化、专业化过渡以外,表2还反映出了各高校对政府采购方式的选择。根据《政府采购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公开招标在全国采购规模中占比至2012年已达到83.8%。沪上各高校基本顺应了这一趋势,能够遵守政采法规定,坚持以公开招标为主的采购方式,尽量防止以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其它方式规避公开招标。

3.充分运用财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平台,做好信息公开,促进公平竞争

根据财政部第19号令《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规定,“财政部负责确定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的基本范围和内容,指定全国政府采购信息媒体。除财政部和省级财政部门以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指定政府采购信息的媒体。”中国政府采购网(ccgp.gov.cn)是财政部唯一指定政府采购信息网络媒体,部级政府采购专业网站。与其它招投标信息平台相比,中国政府采购网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特点,所信息传播覆盖面广,内容涵盖招标需求公告、采购机构、评标时间地点、拟中标结果、成交价格、评审专家姓名等招标全过程详细信息,便于公众知晓、参与并监督。此外,如果采购进口机电设备,则需要通过机电产品专用招投标公共服务和监督平台中国国际招标网(www.chinabidding.com)进行注册和信息。目前,各高校对此类官方信息平台重要性的认知度逐步提高,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都曾在以上媒体信息。还有些高校在实际操作中会选择由本地省级财政部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媒体,如上海政府采购网(zfcg.sh.gov.cn).

4.借助财政部政府采购专家库严把采购关

高校能否采购到既符合需求又节约资金的高性价比产品,很大程度上是评标专家委员会在众多投标商中严格把关、仔细遴选的结果。评标委员会按规定必须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由于早期各高校普遍采用的是校内评标,以职能部门代表代替专家评审,使评标结果虽然由集体讨论决定,却缺乏科学性和专业度。随着产品技术要求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细分化发展,不少高校开始在评标委员会中增加技术和经济专家的比例,但如何寻找专业对口、水平较高、经验丰富、有良好职业操守的专家又成为新的难题。为有效整合评审专家资源,财政部设立政府采购专家库,对入库人选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核,并利用评审专家监管系统实施动态管理。这些专家来自全国科研机构、高校、企事业单位等各行各业,学科门类齐全,可选择面广,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均有分布。更重要的是,在整个招投标流程中,评审专家的最终名单直到开标前夕才能随机抽取决定,且在中标结果确定前需保密,这无疑增加了招标过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此外,地方政府采购专家库和具有法定资质的招标机构的专家库也是各高校可以利用的资源。

三、对于部属高校落实政府采购的建议与对策

1.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1)设立政府采购归口管理部门,重新梳理采购职能。将原本分散的工程、货物及服务的采购工作从各业务或职能部门剥离出来后有效整合,建立独立的采购或招投标管理机构,形成以采购归口部门为程序主导,业务或职能部门参与选型,财务、审计、资产、纪检部门共同监督的采购模式.不仅可以实现采购与管理的有效分离,保证采购工作的专业化和独立性,集中统一的管理还有利于发挥规模优势,提高资金效益,提升办事效率,便于各部门监督。已采取此种做法的有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等。

(2)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如设立独立的政府采购归口部门的条件暂时不具备,可以对现有职责进行调整,首要解决购管分离的问题。如借鉴一些高校将预算审批、采购执行、经费支付、运行管理分设在不同部门或同一部门的不同科室之间,以形成基本的内部相互制约机制,防止权力过于集中于某一科室甚至某个人员,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也利于保护干部。

2.优化采购操作流程

(1)对于大宗或集中项目采购,继续深化第三方机构作用。委托社会专业力量和财政部认证专家进行政府采购,做好信息公开及第三方机构的监督。可以参考沪上其他高校做法,设立采购分级制,即对于项目金额较小、时效性要求高的项目,由学校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评审,但人员构成和专家资格要求需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注意经济、技术、法律专家及用户代表的比例,且采购方式需以公开招标为主;对于超过一定金额的项目,则委托具有相关领域甲级资质的机构进行委托招标。关于委托招标的限额标准,应尽量以制度的形式固定和明确下来。

(2)对于日常性的分散零星采购,引入网上竞价机制,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采购效率。建立合格供应商目录及淘汰机制,将市场上具有同质化、可充分竞争、通用性较强的产品进行网上公开实时报价,定期评估供应商资质、产品和服务表现、响应速度等指标,保持一定比率的淘汰率。网上竞价系统还可以通过授权的方式向资产管理、财务、审计、纪委等相关部门开放,以便随时监督采购过程与结果,既保证了规范透明,又兼顾了效率。华东师范大学设备处在网上竞价系统的开发使用上相对成熟完善,有不少有益的经验可供学习。

3.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1)提升采购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现代大学的采购工作规模大、品种多、专业性较强,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采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作为采购管理者和一线操作人员需具备基本的经济和法律政策知识,对技术有大体的了解,熟悉招投标实务,应当具有相关的专业职称或执业资格,并在采购领域有一定的经验储备。除此以外,从业人员还需有较强的学习能力,通过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内容。

(2)开拓与兄弟院校校际沟通渠道。与兄弟院校尤其是同地区或同类、相似院校保持联系应成为常态工作机制中的一部分。高校间可通过正式会议、不定期交流、电话等方式建立日常工作联系,就政府采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学习彼此工作中的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共享优质供应商资源和专家库资源,保持与其他高校整体工作水平同步。

(3)增进与校内服务对象互动交流。服务对象的满意度高低是衡量采购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采购部门在采购需求征集、使用体验和采购效果方面,应当适当听取用户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此作为采购参考,防止最终采购的产品与实际需要相脱节,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对供应商的考核也应充分尊重用户意见,对问题反映较为集中的产品质量差、服务态度差、技术水平差的供应商应重新评估,审慎使用。

参考文献

1.胡森,赵轩,浅谈高校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现代经济信息,2014(24).

2.何兴月,江喜月,李兰芝.新形势下高校政府采购现状分析及对策,会计师,2015(1).

3.陈铨禄.高校政府采购的廉政风险和内部防控机制研究.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学校集中采购篇5

一、本年度主要工作:

1、积极适应采购政策变化,完善采购工作流程

根据政府采购有关新政策及学校新修订的采购管理办法,结合公司采购实际需求,重新修订公司《采购管理办法》,对如何确定采购方式和采购规范性流程做了进一步补充和修订。

2、认真配合省委巡视组工作,提供完整有效的采购项目资料;根据省委巡视组提出的存在问题,积极制定了整改方案,认真总结“回头看”反馈材料。

3、调整工作思路,完成岗位转变,高效完成采购管理任务。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1月至今期间,完成采购项目及下发采购任务共125项。其中通过公开招标采购项目35项、通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等采购方式确定采购项目26项,通过单一来源及询价方式确定的采购项目为13项。据不完全统计,年采购金额达x万元。其中暑期采购集中采购项目达19项目,采购金额达389.89万元(除兰溪校区增值服务项目管理费模式总额),占比10.4%。

结合集团“授权、分权,二级管理”的管理导向,2万元及以上10万元及以下、独立法人子公司除集中采购之外的授权采购项目达74项,采购金额252.79万元。

本年度老科技楼、商业街续签租赁采购收入金额预期可达x万元。暑期商业街等腾空经营服务用房增收采购金额达x万元(按一年收入计算)。

其他采购均通过市场询价、网上竞价、零星采购、定点采购等方式确定。

4、自觉接受学校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饮食大宗物资预算金额达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均报校采购管理办公室审批后确定采购方式。涉及招标文件、谈判文件制订过程中的难点、疑点,认真听取学校相关部门的指导,并及时修订方案。在招标现场,均邀请学校监察员与校属企业纪工委到现场进行监督指导,保证采购项目的“公平、公正、公开”。

5、通过金华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系统等方式抽取项目专家74次,力求聘请与采购项目专业相匹配的专家人选作为采购评审专家。

6、4月部门开展了集团采购人员业务流程培训与采购管理工作培训,6月部门采购人员参加在丽水召开的浙江省高校采购管理工作专题研讨会等。

7、采购信息公开化与保密审查登记相结合

截止12月中旬,采购招标工作公开,主要包括采购前公告、采购后结果公示,形式主要包括招标公告、谈判公告、询价公告、招标结果(公示公告)、授权采购结果公示。通过后勤集团网站公布301条,浙江师范大学采购中心网站公布65条,共公布约366条,保密审查登记301条。

8、建立了采购人员微信群,不定期分享政府采购信息,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采购人员规范日常采购行为,增强采购法律知识。

9、12月底,进行固定资产账目清查核对,完成固定资产审核及饮食部分固定资产报废工作,力争把公司资产做到“有账有物”。

二、下学期主要工作措施

1.针对政府出台的新采购政策,积极组织采购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加强与校采管办、金华市采购办及兄弟院校的沟通与交流。

2.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及时下达采购任务书、专家抽取、受理采购后续有效投诉等工作。

3、做好固定资产审核与报废工作,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及核对工作。

4、加强公司采购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对学校采购政策、采购流程、采购重点问题等做专题培训;此外,主动与中心(公司)部门宣讲采购政策和业务知识,耐心解答各中心(公司)部门对采购工作的疑问,做好公司内部采购业务指导工作。

学校集中采购篇6

【关键词】高校物资采购廉政

一、引言

建立健全高校物资采购的监督制约机构是推动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2008年三委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教监〔2008〕15号)从规范管理角度,明确要求各高校“设立学校部采购机构,统一组织实施对仪器设备、教学器材、药品、医疗器械、教材图书等大宗物资的采购”,高校成立集中采购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是内在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中山大学对加强高校物资采购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做出了有益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和指导现实工作意义。

二、中山大学采购的基本情况

为了规范采购行为,节约成本,降低廉政风险,2000年《招标投标法》施行后,中山大学成立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试行校内招标,2003年成立招投标管理中心,实行校内集中采购。经过多年的探索,采购整体运行良好。

目前,中山大学采购分为校内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两部分。其中集中采购是指预算价20万元以上的工程类、10万元以上的货物和服务类等项目,无论其经费来源,由学校招投标管理中心负责集中采购。在集中采购中,学校执行汽车采购直接向教育部或广东省直单位公务车辆协议供货商协议供货,100万元以上的新建扩建工程按广东省规定由广州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组织招标投标,100万元以上须经国际招标方可采购的进口仪器设备由学校委托具备国际招标投标资格的招标机构负责招标采购。分散采购包括20万元以下的工程类、10万元以下的服务类由相关职能部门实行货比三家自行采购,以及单台(套)800元以上至10万元以下或批量20万以下的仪器设备,通过学校自主研发的网上竞价系统进行采购。

三、中山大学加强物资采购廉政风险防控的具体做法

1.创新机制,实行招标采购的管采分离

2003年3月中山大学成立副处级建制的独立采购机构――招投标管理中心,履行“采购职能”,负责全校范围内以任何经费来源采购预算价在10万元及以上所有项目的招标组织工作,成为全国最早实行“管采分离”机制的高校之一。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基建处、总务处、房地产管理处和财务与国有资产管理处等职能部门履行“管理职能”,负责项目预算申报、审批、立项、验收等;监察处、审计处、校工会等监督部门履行“监督职能”,参与各个环节,实现管采、采用、管监、采监分离。所有招标采购工作均在招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实现良好运转。

2.强化制度,实行规范化采购

中山大学以建立健全制度为中心,使学校采购工作有章可循,制订了十几项、涵盖六个方面的采购制度:招标采购基本制度、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纪律规定、责任追究制度、中标结果公示和公告制度以及其他采购制度,形成了相互衔接、良好运行的制度规范。不仅规定了招投标工作各个程序环节,从受理职能部门移交的招标项目,到招标公告信息的、采购文件制作与发售、开标、评标和定标及成交结果的公示与公告的操作规范和具体时限都予以明确要求;同时,规范了校内部门的零星采购,严肃了违反学校采购制度的责任追究。

目前,中山大学校内集中招标采购方式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询价等5种,用户可以根据其采购项目的性质申请使用其中任何一种采购方式,拟采用特殊采购的项目,须经五道审批程序:①用户提出申请(附市场调查情况等材料)――②用户单位审核同意――③报相应职能部门审核――④招投标管理中心视项目的性质征询专家意见――⑤报学校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对确定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项目,由招投标管理中心拟定招标公告,经职能部门或用户单位签字确认后,在http:///上对外正式招标公告。公告上公示的开标时间前24小时内,招投标管理中心在监督部门的监督下,从学校专家库中电脑抽签确定评标专家。开标时,在监察、财务、工会等监督下,职能部门和用户单位代表列席开标或谈判会,评标小组独立评标,学校授权专家组直接确定排名第一的投标人为中标人,排除有的再上报学校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讨论确定而出现另择他人的可能。评标结果将在网上即时公示公告,公示内容广泛,包括仪器设备的具体型号配置、数量、产地、服务年限以及其他优惠条款等,公示期3天,对结果有疑问的供应商可实名向监察处书面提出,监察处在7天内核实情况并予回复。在项目论证、评标谈判以及项目验收等阶段,最大限度发挥专家的决策把关作用,实行专家组负责制。其中,在验收阶段,专家组按照中标人投标承诺逐项验证技术指标和参数,并将未能通过验收的情况及时反馈到招投标管理中心,中心根据专家意见对供应商予采购列入不良记录名单、在网上通报或停止他们在一至三年内参加学校及附属单位的招标采购活动。

中山大学从2004年起先后三次以学校文件方式在校内外广泛征集专家,目前各类在库专家超过1500人,并与华南理工大学800多人专家库实现共享。必要时,还可以从一些合作的负责中山大学国际招标采购业务的招标公司专家库中抽取专家。此外,根据建设部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和广东省政府采购货物招标文件等范本,并结合学校合同管理和财务法律方面等要求,按采购方式、项目类别和性质等,中山大学不断完善招标采购文件范本,并实行合同由财务处、审计处、职能部门和法律事务所等共同审定通过,确保规范化管理。

3.建立网上竞价平台,创新零散物资的采购方式

零散物资采购是高校采购中的主要矛盾集中处,有80%的投诉发生在小额采购中,且零散物资采购存在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的难点,成为各高校多年来的管理瓶颈。为解决此难题,经过多年的调研与实践,2003年中山大学自主研发了“高校仪器设备网上竞价系统”,其设计理念是将长效制约机制引入系统运行机制之中以实现持久的阳光性,利用计算机与现代网络技术和改进和优化采购管理流程实现高效率,引入广域开放式的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了成本节约,以评价制约体系实现了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问题。较好地实现了高校物资采购四大矛盾要素(阳光、高效、节约、质控)的一体化解决,成为政府询价采购在网络时代的新发展。

系统设计按使用角色分为申购用户、职能管理、供应商投标和监察四大端口,各端口相互独立。各用户角色共同参与,职责分明,内部流程有机结合。工作主线是申购人申购、竞价、初选供应商和履约,其间经供应商充分竞价投标和职能部门审核,监察部门通过监察端可查看每单详细情况。若用户申购初选符合规则要求,系统将自动审批,实现零审批时间。该系统还建立质量及售后服务评价体系,缺乏诚信的供应商一旦被列入黑名单,就被系统内所有共享单位封杀。

系统从2003年6月启用至今,已经过8年多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已升级到“网上竞价”采购管理共享平台V3.2版,目前已有52个高校竞相引进了该系统。该系统基本完成中山大学10万元以下设备采购量的80%,大大节省了采购过程人力成本、资金成本、时间成本和廉政监督成本。其中,人力成本约节省4/5,资金成本按中山大学的网上竞价年采购量约1亿人民币计算,每年节省的采购成本约为800万,节约资金率8%左右。

4.实行电子化管理,推行绿色招标采购

中山大学积极推行“oa”自动化办公系统,不断改进完善招投标网上进程管理系统,在招投标进程管理系统中,用户对采购项目的公告和招标文件确认,非公开招标方式的申请、审批等所有工作均可通过网络进行直接操作,用户单位和老师、监督部门、职能部门通过该系统可以实时跟踪和监督项目招标采购工作进度情况,减少用户老是来回递交招标书面资料的麻烦,缩短采购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目前中山大学已全面推行电子采购文件,所有项目的招标采购文件均以电子文件方式发售,节约纸张,避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5.严格监督,实行阳光采购

(1)合理划分权限,强化权力制约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要有效防止权力滥用,就必须加强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在招标采购中,中山大学严格职权划分和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形成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制约又有效运行的权力运行机制。以中山大学的仪器设备采购流程为例,申请、论证、审批、采购、合同验收、固定资产管理分别由不同的处室、工作岗位负责,监督部门参与其中,如图1示:

(2)加强电子监察,提升监督效果

中山大学建立了评标会场的影音监控和通讯屏蔽两个系统,其中影音监控系统可以对评标或竞争性谈判会议进行全部监控和录像录音,在多个会议室同时评标时,监督部门和主管领导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察看会场情况,减少监督人员的现场派驻,遇有投诉质疑时可以回放当时评标情形。在通讯屏蔽系统开启下,所有与会人员的手机信号均被屏蔽,如确有需要对外联系,须通过指定的固定电话。这两个系统的启用,严肃了与会人员的言行和评标纪律,避免评标过程受到干扰,提高了评标工作质量和效率。

学校集中采购篇7

关键词:高等学校;政府采购;采购队伍;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8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2-0153-02

一、我国高等学校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对政府采购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在国外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在我国却是个新事物。从1986年试点和2003年《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虽然各级政府领导、财政部门非常重视,但个别高校受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影响,对政府采购的宣传不到位,使得院系等基层部门对政府采购不关心、不支持或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有人认为政府采购是“集中腐败”、“走形式”,认为只有用财政资金购买,才需要实行政府集中采购。

第二,采购预算与采购计划的准确性差。由于高校规模大,组织结构层次多,管理权限分散,采购的设备物资技术含量高、品种多。因此,高校需要通过政府采购的物资,就必须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制定准确而详尽的采购预算,并根据预算编制完整、详细的年度采购计划。这对于高校来说操作难度相当大,因为要确定当年的收人才能以收定支、安排采购计划,而收入来源则取决于国家政治经济和政策的变化情况,以及企事业单位投资、捐资等能否及时到位。

第三,政府采购工作周期长、灵活性差。按照政府采购程序,高等学校在实行政府采购招投标时,学校首先向财政部门提出采购项目计划申请,财政部门批准采购项目预算后,交政府采购中心具体实施,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一般为3―8个月)。而高校采购时效性强、品种多,如此长的采购周期显然不利于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要求。此外,学校由于教学科研的突发事件和天灾人祸等不可预测的原因,急需购置未列入计划的物资,政府采购招投标方式就无法满足。是采取部分放权、自主采购与政府采购相结合,还是开设一条“绿色通道”等问题,应当亟待解决。

第四,政府采购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各高校在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进程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尽量通过招标方式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但由于缺乏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必要的监督机制,采购活动受长官意志影响和行政干扰的现象时有发生。采购物资的质量、价格、售后服务不能得以保障,影响了政府采购的健康运行。

第五,政府采购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政府采购是一项面向市场、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专业化水平要求极高的工作,高校在成立采购机构时,受人员编制等因素的制约,采购人员组成一般都是内部调整,对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考虑过少。

二、完善我国高校政府采购对策分析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单位采购人员素质

高等院校在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同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地进行宣传政府采购的活动,从而使更多的部门主动参与政府采购。同时,各有关职能部门与基层使用单位对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要加强学习,使政府采购制度尽快走上轨道。

建立政府采购执行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即制定政府采购执行人员从业准则和岗位标准,建立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思想水平和专业技能,逐步做到政府采购执行人员持证上岗,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政府采购管理队伍。同时,注重吸纳政治素质高,具有招投标专业知识,准确了解市场状况和发展趋势,熟悉掌握经济合同及法律相关知识的各类专业人员加入到高校采购队伍中。

(二)改变预算模式,做好年度预算编制工作

对于高校来说,部门预算是否科学、准确直接关系到政府采购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对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分清轻重缓急,合理确定开支顺序,将有限的资金安排到急需的项目,以确保重点支出的需要。因此,高校应结合学校下一年的总体发展规划.从预算的预见性、计划性和细化性着手,在收入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将预算支出分块加以预测。一是常规支出,包括维持学校正常运行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主要采用增量预算法进行预测;二是专项预算,包括行动计划、211工程、重大科研以及世行贷款等专项项目,主要采取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三是其他支出,即指那些不属于校级的纵向、横向科研资金,对外教学、科研服务创收和代替项目资金,这部分资金量大繁杂又难以准确预测,因此直接影响到预算和采购计划编制的准确性,可以采用由下而上、由上而下的方式,充分调查研究,使其尽可能准确。

另外,由于学校年度预算经财政部门批复和政府采购计划报出以后,其数量、规格、技术指标和参数就很难更改。所以,为保证预算的细化和硬化,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制定完整的收支范围和细化收支项目的分类,这样才能有利于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为保证预算的刚性,必须建立高效、严格的预算执行机构,科学、严密的预算控制系统,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这样才能强化预算的约束,确保政府采购计划的准确性。

(三)强化部门协调,灵活多样运用采购方式

高校自身的特殊性和采购物资的急需性,决定了高校单位应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协调,实行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招投标与非招投标方式相结合,积极稳妥地推进高校的政府采购工作。这样既可发挥集中采购单位和各高校的积极性,又可发挥各自的优势。

在高校政府采购实际操作中,按照不同的情况采取以下采购方式:一是对通用性强,技术指标相对简单的仪器设备,如办公用品、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汽车、空调等,有一定采购量但不是急需的科研仪器应直接交由政府采购单位,以便充分发挥政府集中采购的优势,为学校节约资金;二是对教学科研急需,但数量、价格较大的仪器设备,可采取先与政府主管部门协商,取得主管部门同意后,由学校按照政府部门的要求组织招标采购的方式,以便赢得宝贵的时间。使投资尽快产生效益;三是对数量很小、来源单一的仪器设备,可由学校自行分散采购、采用非招投标方式,报政府部门备案。

(四)健全管理机制,规范高校政府采购行为

学校集中采购篇8

一、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预算管理不到位高校预算在政府预算体系及高校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中均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在政府预算体系中,高校预算属于单位预算,是编制教育系统部门预算的基础,并进一步成为编制政府本级预算的基础,因此它是政府预算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工作;在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中,高校预算是高校开展各项事业的先决条件,因为只有事先预算,才有充足的经费保障,才能确保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组织和安排。然而,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预算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境,存在校内外预算不衔接、预算编制不完整、预算执行不规范、预算考核不健全等问题。

(二)资金执行不严格扩招以来,高校资金总量呈现急剧上升趋势,其拥有的资金数额动辄数百万、上千万甚至数亿元。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加速资金流转,高校资金基本上实行规范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政策,而实际执行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存在资金上缴不及时、违规设置账外账和“小金库”、资金挪用或挤占等现象,甚至个别高校还存在违规集资现象。

(三)采购控制不规范自2003年我国施行《政府采购法》以来,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项目不断增加,小至办公用品,大至重型设备都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根据政府采购法的规定,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采购项目及排除在集中采购目录之外,但在规定的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采购项目须办理政府采购。而现实中,未经核准自行采购、超计划超标准采购、采购过程中违规收取回扣并滋生贪污、受贿等严重违法违纪等行为在高校还时有发生。

(四)会计核算不完整核算是现代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是控制的基础,只有适宜的核算,才能反映基本的信息,才能实现有效地控制;而有效控制的结果,才能促进正确地核算,才能反映真实的信息。但直至目前,高校会计核算基础还比较薄弱,账目不清、科目混淆、项目混用、收支随意列支等现象依然存在。

(五)财务信息不透明《2010~2011年度高校信息公开观察报告》调研团队在考察高校是否主动公开了学校财政性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时发现,112所被观察高校中居然有108家透明度测评为零,即没有公开学校财政性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而得分的那4家高校,也仅仅是公布了自己学校财政资金的相关管理制度,并没有交代如何具体使用。

二、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问题成因分析

(一)内部控制意识淡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逐步成为独立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经费来源也由国家财政单一拨款方式向以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方式转变。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管理思想的影响,高校管理者大多只注重教学、科研、招生和创收等工作,对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些管理者甚至还认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是财务人员的职能,与自己无关。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尚停留在初级阶段:有的高校没有按规范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有的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仅停留在业务的初始状态,并未根据业务的变化以及出现的新业务及时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的即使制定了较为全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仅仅“印在纸上,挂在墙上”,执行不力,对违规行为也只是一味地宽容,使得这些制度形同虚设,丧失了其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还有一些制度由于受设计人员认识、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存在着控制内容、约束对象和控制范围不全面等情况。

(三)风险识别及评估机制缺失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一直被视为由政府支出的公益利事业,高校属于政府办学,政府对高校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表现在学校由政府统一管理、经费由政府统一提供、招生由政府统一计划、毕业生由政府统一分配的“四统一”上。在这种管理模式下,高校没有自负盈亏的责任,其在收支平衡的条件下保持学校的正常运行即可,因此高校办学基本上不存在任何风险,也造就了高校从学校党政领导、中层管理者到全体教职工既无清醒的风险管理意识,也无丰富的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的实践经验,更谈不上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预警及防范机制。

(四)控制系统集约化程度不高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以先进、高效、快捷、通畅的高校信息管理系统为依托的。目前,我国高校基本上都建成有较为完备的局域网系统,还有部分高校已开始向“数字化校园”建设迈进,然而,受系统建设进程、信息处理手段及运行维护等客观条件限制,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共享程度不高或无法共享情况仍时有发生,如高校领导无法全面掌握学校财务运行状况、学院或职能部门无法及时了解经费预算执行情况、教职员工无法知晓经费到账及支出结构情况、学生无法查询奖学金或贷款发放情况等。

(五)监督检查力度不足高校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一般从两个层面进行:一是外部检查,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或其他相关管理部门组织的检查;二是内部检查,主要由审计部门组织,根据高校管理需要而开展的各类检查。但无论是外部检查还是内部检查,以“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名义组织的全面检查还从未组织过。实际工作中,外部检查多以专项调研的形式出现,检查频次较少,检查期间较短,检查范围较窄,致使检查的深度和广度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由于缺乏后续的跟踪,使得各类检查在提交相应整改报告后也就草草结束。内部检查由于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职能不明晰,加之受到环境、人员、经验、技术等条件的约束,其审计职能并未充分发挥。

三、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系统设计

(一)预算管理控制系统设计现阶段我国政府正着力推进以“三个子”——“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为目标的综合预算改革,该项改革对单位预算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校预算管理控制系统设计,首先是设计预算管理控制目标,如提高预算编制精细化程度、协调部门预算与校内预算的衔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等;其次是设计预算管理组织体系,明确机构职责和人员组成;再次是对预算管理主要活动进行设计,包括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绩效评价等控制,其中预算编制控制需明确预算编制的总体原则、基本要求、基本方法、基本程序等;预算执行控制需明确预算下达、项目执行、支付审批等具体规定;预算调整控制需明确预算调整方案、调整时间、调整条件及调整程序等;预算分析控制需明确分析内容、分析方法、结果应用等;绩效评价控制需要明确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奖惩办法、责任追究办法等。

(二)资金管理控制系统设计公共财政改革推出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其主要思路是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出后,高校资金形态(货币性资金转为指标性性资金)、支付方式(现金或转账支付转为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结算方式(由“先拨款后支付”转为“先支付后清算”)、使用期限等均发生显著变化。因此,高校资金管理控制系统设计,首先是设计资金控制目标,如减少资金的挤占、降低资金拒付风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等;其次是设计资金控制的基本方式,如系统操作控制、支付方式控制、项目资金控制、定期对账控制等;再次是设计资金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资金收缴控制、资金计划控制、资金支付控制等,其中资金收缴控制侧重专户资金的结报和票据核销控制;资金计划控制侧重用款申请和计划编报控制;资金支付控制侧重支付令的录入和审核控制等。

(三)政府采购控制系统设计政府采购是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支出管理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也是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实施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政府采购行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政府采购过程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同时杜绝采购过程的腐败现象,保证政府采购资金的有效使用。结合政府采购的目的,高校政府采购控制系统设计,首先是设计政府采购控制目标,即确保政府采购的公开性、合法性、合规性等;其次是设计政府采购控制的基本方式,如岗位分工控制、授权审批控制、采购类型控制、采购方式控制、合同备案控制等;再次是设计政府采购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采购预算控制、招标控制、货物验收及保管控制、货款结算及对账控制等;其中采购预算控制侧重采购预算的编报、调整、执行和结余控制;招标控制侧重供应商的选择、招标程序及合同的订立控制;货物验收及保管控制侧重货物的质量及实物资产的流转控制;货款结算及对账控制侧重资金支付及往来款的控制。

(四)会计核算控制系统设计核算工作是财务的一项基础工作,公共财政改革推出的各项政策,都无一例外地需要在核算系统中反映出来,因此,会计核算控制系统设计,首先是设计核算的控制目标,如核算的完整性、系统性、全面性等;其次是设计核算控制的基本方式,如岗位分工控制、审批权限控制等;再次是设计核算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科目体系控制、项目体系控制、业务受理控制等,其中科目体系控制主要是根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设置合理的科目体系及维护科目的正确使用;项目体系控制主要是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及政府采购的要求,设置匹配的国库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确保核算系统与国库系统及采购系统的项目的同步确认;业务受理控制主要是制定规范的业务处理流程,即分别业务发生、受理、审核、审批、制单、支付等环节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

(五)信息披露控制系统设计随着政府信息公开及高校信息公开步伐的稳步推进,高校财务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也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信息披露控制系统设计,首先是设计信息披露的控制目标,如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时效性等;其次是对信息披露的主要活动进行设计,包括信息的采集、加工、披露等,其中信息采集控制主要是对采集对象、原则、方法、途径及数据存储等的控制;信息加工控制主要是对信息的筛选、分类、分析过程的控制;信息披露控制主要是对信息的披露类型、期间、范围、时间、载体等的控制。

参考文献:

学校集中采购篇9

关键词高校政府采购特点问题分析建议

自2003年颁布《政府采购法》以来,我国政府采购工作已近十三年,采购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日益完善。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施行更是使我国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政府采购制度迈进了坚实的一步。高校作为政府采购一大主体,因其自身具有的一些特殊性及复杂性,现今仍存在若干问题。本文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对高校政府采购的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改进建议。

一、高效政府采购特点

(一)资金来源多样性

《条例》第二条明确指出政府采购法中所述财政性资金,是指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也就是说财政性资金不仅仅包括财政专项资金,还包括纵向、横向科研项目经费、校内基本经费等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都属于政府采购的适用范围。高校作为科研型的主体机构,其经费来源更广,除政府财政拨款外,其他的方式有横向科研经费、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建设专项经费、一流大学建设经费、省级配套服务经费、引进人才专项经费、企业合作、捐赠款等,资金来源呈现多样性。

(二)用户群体分散性

目前许多有条件的高校均成立了相应的集中采购机构,或高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或高校招标管理办公室,或高校采购中心等,由集中采购机构负责高校设备采购事宜。但究其根本,高校采购的直接使用主体仍是万千科研型人才,高校内部组织机构较为复杂,机构设置分为行政机关、二级学院、研究所、实验室、课题组等。在这一组织结构下机关、院系等均有经费使用自,每个部门乃至每个系所教师提出的采购申请比较零散,使得高校项目采购缺乏科学化的计划及统筹安排。

(三)仪器设备专业性

高校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单位,身兼教学与科研双重身份,它不同于社会其他部门和行业,为了满足科研工作先导性和及时效性的需要,所采购的设备多是技术含量高、可靠性高、精密度高的专业仪器设备。以2015年为例,我校货物及服务项目预算总额约5亿,其中专业类仪器设备预算约3亿,达到采购总额的60%以上。另一方面随着学校专业门类设置的不断增多,采购设备品种也越来越多。专业设备需求大、设备技术需求复杂是高校采购一大特点。

二、高校政府采购问题分析

(一)周期长,采购效率低

首先,采购是一项政策性及规范性很强的工作,必须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在采购申请、招标公示、招标文件编制、中标公示、合同签订等环节均有相对明确的时间规定,不能随意缩短或改变。虽然条例的实施使得采购效率得以改善,但在高校采购设备时效性强的背景下,其采购周期仍显得较为缓慢。

其次,高校设备采购的具体使用人是学校科研人员及教师,其精力主要放在教学及科研方面。一方面其对政府采购的政策的必要性及采购流程法规理解不到位;另一方面对所购设备前期调研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所提技术参数难以实现可行性及规范性,易产生质疑和投诉,废标频率高,降低了采购效率。

(二)采购计划性差,执行进度紧

前文已经提到高校采购用户群体较为分散,各学院、各系所老师提出采购需求的时间不一,而为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集中采购机构在收到用户采购需求时不得不尽快加以执行。以较为常用的GC、pCR等检测设备为例,平均每月均需组织至少一次相关设备的采购,从全校角度来看,是缺乏采购计划性的一种表现,也是对采购资源的一种浪费,没有发挥政府集中采购的批量竞争优势。

高校政府采购资金来源多样,预算下达时间不确定,许多财政性资金在预算审批下达留给采购的时间较少,有些预算下达后用户不积极采购,在年底或项目结题时期还面临着经费结余被收回的可能,最终年底突击采购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采购工作处于被动状态,缺乏计划性。

(三)高校相关政策体系有待完善

《条例》新规定的实施虽然加强了高校采购需求管理、完善了高校政府采购方式的适用条件、规范了高校验收环节,但因高校采购设备的特殊性及专业性、采购执行的及时性复杂性,政府采购在高校的实施过程中仍有待完善。一方面表现在为使高校科研水平保持于国际领先水平,物质支撑上要求仪器设备也具备高精尖水平,国产设备一般较难满足科研要求,需要购买进口设备,这就与政府采购法鼓励购买国产设备的原则相矛盾。另一方面政府采购对于供应商仅有两家的情况没有作出明确说明,许多高端精密仪器国际生产商仅有两家,即不适用于单一来源,也不适用于招标等其他方式,虽然用户可以降低准入门槛以便其他低端产品参与竞争,可一旦低端产品中标却无法满足科研实际需要,最终就会造成对资源的浪费。

三、高校政府采购改进建议

(一)完善高校采购制度建设

高校政府采购管理部门要在严格遵守采购法律法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适合高校自身特点的、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采购管理办法及程序,填补采购执行过程中的法规空白,从制度上保证整个采购过程合理、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进行。

(二)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采购计划性

预算管理在政府采购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断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合理预算及预算执行进度,促进预算编制、计划以及执行有效衔接,设立相应责任人监督下达预算的执行进度,按预算要求严格实施采购进程。同时进行统筹规划,密切联合各部门、院系做好采购项目的汇总、整合、归类,增强采购的计划性,减少重复采购和突击性的零星采购,发挥集中采购优势。

(三)从采购源头抓起,加大采购宣传培训力度

首先,全校普及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让采购用户从根本上认识政府采购的必要性,宣传政府采购的优势,消除用户抵触思想。其次,做好采购流程的培训,尤其是从源头上做好招标参数要求的培训,强调前期调研工作重要性,尽可能多地了解仪器设备的市场行情、服务质量等,确保招标参数合法可行,以保证采购过程顺利进行。

(四)提高采购人员素质

一方面要加强采购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对政府采购的认知水平,增强廉政意识、法制意识和服务意识;另一方面提高采购的专业化水平。采购工作涉及的范围非常广,这就要求采购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采购法规知识外,还应懂得财政理论、法律知识、经济贸易等相关学科知识,采购机构应加大采购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采购人员素质,保证采购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四、结语

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完善采购的规则程序,加强预算管理,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努力改善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高校采购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发挥集中采购优势,更好地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

(作者单位为浙江大学)

参考文献

[1]张锐.高校采购工作重点额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6(1):205.

[2]刘莹.以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为契机完善高校设备采购工作[J].中国轻工教育,2015(6):52-54.

学校集中采购篇10

摘要:目前,高校实施政府采购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来了诸多的问题,影响了其健康地发展。因此,高校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中,加强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已经成为高校采购部门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高校政府采购制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从实践的角度出来,提出改善、健全高校政府采购制度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高校;政府采购;问题与策略

在中国财政改革的总体规划中,政府采购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采购主要是指在国家机关的领导下,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队,利用财政性资金通过购买、租赁、委托等各种形式来获取货物、服务、工程的行为制度,这种制度对于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很多高校、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都采用这种制度来进行所需物资的采买。高校办学、建设、发展所使用的教育经费是财政支出的重要部分,高校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成了势在必行之举,同时社会也为高校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提供了可能性和前提条件。

目前,很多高校都是实行了政府采购制度,对于超过限额的大型仪器设备、基建工程、大宗物资等等实行了招标采购,这不仅可以为高校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积累经验,而且可以为政府采购制度的实行训练采购人员的队伍。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清醒地意识到,对于我国高校来说,政府采购制度还是一个新鲜名词,它的起步较晚,属于新生事物,高校在政府采购制度方面所做出的尝试,与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政府采购制度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在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方法和采购的组织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高校政府采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统一

政府采购实际上是将原本分散到各单位的采购权利和自由集中到政府的手中,这必然会触动部分单位的切身利益,在推行过程中遭到一定的抗拒。此外,各单位对于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认识比较肤浅,比如担心政府采购之后腐败非但不会销声匿迹,反而会由个人变成了集体腐败;担心采购物品的质量和价格不符合本单位的要求;政府采购不能够及时进行采购,进而影响本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等等,这些认知上的错误会导致单位和团队对于政府采购制度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政府采购制度的顺利推行。

2.管理机制不健全

高校在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过程中,引入了竞争机制,通过招标的方式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这一做法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好的,但是不足之处在于实施过程中缺乏严格的操作程序和必要的监督机制。政府采购行为容易为领导的意识所左右,行政硬性干扰的现象时有发生,原来的分散腐败很容易演变为集中腐败。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所需物资的质量、价格、售后等得不到必要的保证,极大地影响了高校日常工作的进行,进而也影响了政府采购机制的正产运转。同时,由于政府管理体制的不统一,政府采购市场封锁明显,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新的垄断,使得竞争机制的优点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3.预算编制滞后

高校为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对所需设备的供货期要求十分严格,规定必须要在某一时间之内满足需求。但是政府的采购行为和市场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不同,它是有计划性和组织性的一种活动。在进行采购时,首先要确定采购的对象和采购的规模,以此来编制政府采购项目文件。在文件中详细地描述采购对象之后,采购信息,最后根据供货商所提供的物品质量和价格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供货商。供货商发出物品之后,交易活动才能完成。这个流程所耗费的时间比较长,不能够满足高校的需要。因为高校的采购数量和采购对象要根据当年的招生规模和学生数量来决定,而政府的采购程序是要把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作为一项计划外单独的内容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的范畴。再加上高校采购的特点主要有:采购规模大、采购对象的组织结构层次较多、所需设备的技术含量高、采购对象品种多样,资金来源广,管理权限分散等等,而且高校作为科研交流和开发的重要场所,从事的都是高科技的研制和开发,所需的设备和仪器随着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而进行改变,所以政府采购制度很难适应高校的需要,因为技术参数、技术指标、商品质量和数量等数据具有滞后性和变化性,政府采购制度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非常容易盲目。

4.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政府采购制度在外国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其制度和流程都已经相当完善和成熟。但是在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暂行办法,但是还不够完善,和高校自主办学的要求不相符合,束缚了高校的自主权利和发展。

5.采购人员素质不一

政府采购行为是一项面向市场、专业化水平高、涉及范围广、政策指导性强的活动,它要求政府采购人员不仅仅要熟悉掌握财经专业的知识,还要熟悉市场上各种产品的性能和价格,并且对于高科技的设备和仪器还要有所了解。但是高校在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之初,对于采购人员的素质并没有足够地重视,专业采购人员不足,再加上编制的约束,采购人员往往都是内部调整,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采购制度的效率。

二、解决高校政府采购问题的主要策略

1.统一思想,加强对于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认识

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推广公共资源优化配置。高校政府采购活动是学校预算支出的重要组成部门,合理的政府采购不仅仅能够满足高校的设备、物资需要,而且还能够调控高校的内部资源。此外,政府采购机制作为高校政府经济监督的重要部分,它通过招标的形式来实现采购行为,可以有效地抑制政府采购机制运作过程中的各种腐败现象,对于维护公平、维护高校的形象、维护领导名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实行政府采购制度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健全国家财政政策、落实政府重大政策目标具有长远的意义。

2.健全政府采购机制,强化经济监督手段,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在国家的大力号召下,各高校应该积极响应,迈出实践的第一步。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采购小组,运用操作性强、规定详细的采购程序和采购办法,来明确采购的对象、范围、任务、流程等等。对于大型的采购项目,高校不能够忽视待之,要进行小组集体商议,商议出具体内容之后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进行,防止暗箱操作。在组织管理方面,高校政府采购机构可以采取“三权分立”的结构,设置主管机构、监督机构、执行机构,三者之间互相监督,共同管理,形成行为主体之间责权明晰、相互制衡的机制。

此外,政府采购制度要进一步地完善,还需要强化和细化采购预算及计划、规范采购行为和流程;建立完善的招标投标制度,提高采购效益;加强采购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等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