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认知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36:18

幼儿认知教育篇1

在学前教育领域,打造幼儿园优质品牌不仅成为大家的共识,且亦是追求。因为优质的学前教育它不仅适合教育的发展,更适合幼儿园的发展,不仅满足人民群众对幼儿教育的要求,更能满足于每个孩子的发展所需。在打造幼儿园优质品牌的过程中,最令我们期待的、思考的、探索的、研究的莫过于全体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了更深入理解和诠释我们的教育过程与幼儿发展的关系,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对幼儿认知发展评价的研究上,以期使教育与人的发展紧密结合,使教育走向优质。首先,评价帮助教师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评价工作的基石,是引领。在评价幼儿认知发展过程中,评价者会用平等的姿态与幼儿面对面进行交流,接纳幼儿在被评价时的所知、所想,关注幼儿所表达的好奇、疑问、感觉和想象,会全神贯注地倾听、理解,认同幼儿的语言、举动和表现,尊重幼儿的学习行为,支持他们的活动表现。评价者的这些评价行为需要良好的教育理念作支撑。针对幼儿认知发展评价的研究过程,评价者要做的不仅仅是将已有的知识传递给幼儿,而是把幼儿发展的各项信息组成要素再度进行加工,把它们改组成新的、更富有表现力、更益于幼儿学习和活动的新技能。其次,评价推进了园本发展。评价研究它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园本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评价工作是镶嵌在幼儿园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细小的部分中的,因为评价的基本功能是通过评价达到改进工作的目的。为此,要使评价工作畅通无阻,科学严谨,它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园风,规范的实践,富有情感的氛围,要建设一支在课题的匹配、团队的培训、园本教研的改革等,相得益彰的共同体,评价工作的形成需要处处营造情感感染、健康的人文环境。全体工作人员为评价作出贡献的历程,是大大推进园本发展的历程。再次,评价给优质教育注入了“活力”。成功的教育评价离不开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角色的密切合作。在合作中,双角色都在学习,都在成长,都在改变。那么这种成长不是朝夕之间能完成的事情,需要有一个漫长而有效的过程。教师和幼儿都在幼儿园评价互动中促进着对方的发展。评价中,教师在关注幼儿的学习、水平和表现中不断诠释着自己的教育水平,审视着教育给幼儿带来的发展元素,期间,会趋向于采用他们感到最合适并认为更有效的认知活动策略。而幼儿在评价的结构化的环境中,不断分享着活动带来的满足感和学习带来的成功感。评价不但能引导幼儿个体进步,而且整个幼儿群体的认知水平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教师和幼儿双主体在评价中逐渐发生变化并成长时,幼儿园的优质教育也油然而生。评价给优质教育注入了“活力”,这活力依存于教师和幼儿的同质发展。

二、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首先,评价使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升。随着评价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在过程中得以显现,他们在理论学习中逐步学会了对评价结果的检验,用理论检查评价程序的每个步骤,学会了分析诊断,有效改进评价方法,用实践去寻求评价中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症结,在解决症结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为实现优质教学提供保证。在学会撰写评价报告及重构评价元素方面有了质的飞跃。期间,伴有各类课题研究,在研究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其次,评价给教师的教学能力注入了活力。通过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改善。他们从教学的一元走向多元,从关注一个活动走向对整个活动主体的研究,从关注幼儿的具体活动转而探索他们的思维方式,从完成教学任务转而探索教学的本源。也就是说评价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表现和幼儿的认知发展,评价信息所拓展的不同纬度对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教师在不断地审视中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教师在评价中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方法的改善、教育风格的确立等,都对评价起着关键作用,反过来,评价给教师提供教学研究的舞台,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注入了活力。

三、评价为幼儿认知发展提供了保证

幼儿认知教育篇2

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人,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受到世人的关注和关爱。孩子的成长倾注了他们太多的心血和爱,父母们用爱心一点一滴浇灌着孩子们的成长。本人从事儿童教育30多年,谈到儿童教育,谈不上什么成功之处,只是有几点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从小培养儿童养成好习惯

幼儿时期对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举个例子来说吧:如果一个人从小生活在大院里,那么长大后他就会比住在楼上与邻居一年见不上几次面的人更擅长交际。优良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幼时所接受的思想灌输对他的成长是具有决定性的。研究表明,大脑的发育与年龄的增加呈反比,幼儿时期是进行快速学习的好时机。儿童幼年期从各方面来说可塑性强,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受益匪浅。可见培养幼儿养成好的习惯那就得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而且,幼儿比较听话,好训练,培养各种习惯最容易见效。因此,就得抓住幼儿教育,对儿童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为儿童日后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在早期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要丰富儿童的生活环境,不要等到儿童该上学了才考虑这个问题,到时候就是亡羊补牢。父母有时会感到,虽然自己有了早期教育的意识,但是却不了解怎样进行早期教育,现行的教育制度已经存在很多年了,整个社会对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都缺乏充分的认识。一些家长常会说:“当我的儿童进入学校,他就会开始学习……”其实,家长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人生头几年,儿童会因好奇心的驱使去学习、探索,并反复练习直到成功地掌握某一技能。但后来当儿童进入学校后,由于学校规范的管理,教学内容的限定,儿童可能会发觉学习非常乏味、枯燥而且不自由。这时,父母就要想办法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了。比较好的方法是根据儿童技能的发展状况,为他安排适当的活动,即进行必要的外部刺激,帮助他找到兴趣点,以培养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当然,不能使用太困难或太简单的活动和玩具。不要逼着儿童去追求成功,而应更加关注学习过程的愉快。儿童需要从小就储存知识信息,构建学习的潜能。未来的学习是建立在早期学习基础之上的。如果你的儿童充满好奇,喜欢探索,他将会发现以后的学习很容易,也很有趣。同时不要因为儿童自身的某些原因而放任儿童。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有着异乎寻常的影响力。

三、正确把握孩子们的思想动态

思想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成功。良好的行为、习惯、性格将是儿童一生的财富。好习惯必须从幼小就开始培养。有时幼儿时期的教育也决定着长大后的命运。正所谓:“3岁看到老。”早期教育对幼儿以后的学习有着很好的帮助,它可以使幼儿较好的理解和掌握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让幼儿培养自己阅读的习惯,并从阅读中领悟各种道理。幼儿在幼儿园里也可以接受很好的教育,通过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的指导,幼儿可以更好地学习并通过与幼儿园里许多幼儿的交流,去培养幼儿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使幼儿更好的适应这个世界和自己所处的环境。与此同时,儿童的进步,父母们要给予及时的表扬。有错误要严肃批评,但表扬的方式要以精神奖励为主。千万不能说买某玩具或进超市选购,这种物质上的奖励容易给儿童造成很多不良习惯。

四、加强与幼儿园老师的交流与联系

幼儿认知教育篇3

[关键词]幼儿肢体语言英语学习

肢体语言,又称态势语言,指通过手势、眼神、走动、表情等方式来达到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柏拉研究表明:语言信息传递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有声语言+55%的肢体语言。由此可见,在幼儿英语启蒙教育中使用肢体语言,不仅使语言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还有了非常直观的视觉感受。而0~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幼儿阶段通过肢体语言进行英语启蒙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我们该如何从肢体认知角度,对幼儿进行具体的英语启蒙教育呢?以下是本人的几点认识和见解,供大家探讨。

一、通过动作表情对幼儿进行英语启蒙教育

首先,在幼儿英语启蒙教育中,通过动作为英语学习增添一丝亮色和活力。例如,学单词hop,jump,skip时,通过动作把三个单词表现出来,不用多加解释,只要做单脚跳的动作,孩子们就会说出:hophophop,做双脚跳的动作,得到他们的快速响应:jumpjumpjump,做向前跳的动作,孩子们会大声地喊:skipskipskip。通过这种动作达到相互交流、表现,使幼儿在直观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认知,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与掌握。

其次,在幼儿英语启蒙教育实践中,手势语言对于增强启蒙教育效果不可低估。www.133229.com手势语言能以各种不同形态的造型,通过描摹事物的复杂状态,向幼儿传递我们潜在的心声,从而显露出我们心灵深处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要充分合理地运用手势语言进行英语启蒙教育。例如,我们可以用手心向上表示“standup”,向下表示“sitdown”等等。

此外,我们的眼睛也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幼儿英语启蒙教育中我们可以有意识的让门敞开着,然后向眼睛望望门,对幼儿启发说“pleaseclosethedoor.”幼儿明白后,走过去把门关上,我们再肯定地点点头,“thankyou.”得到了这样的赞许,孩子心里会乐滋滋的。以这个过程中,一个眼神不仅让孩子读懂了我们的意思,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句子“pleaseclosethedoor.”英语启蒙教育中,我们的目光不仅可以沟通我们与幼儿之间的心灵,达到情感的双向交流,而且有助于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因此平时应把目光放在幼儿身上,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和心理状态,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样就能收到很好的启蒙教育效果。

最后,在幼儿英语启蒙教育中,我们蕴含丰富信息的面孔常常是幼儿关注的目标,我们的面部表情直接对幼儿产生心理影响。因此在幼儿英语启蒙教育中,我们应努力做到微笑中露热情、严肃中显慈祥,告诉孩子们“wearehappy.”给幼儿以轻松自如,在这样的气氛下,我们传递的信息就易于被孩子们接受和理解,就能更好地实现启蒙教育目标。

二、通过肢体语言激发幼儿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幼儿英语启蒙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激发幼儿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幼儿有效的英语学习是在认知发展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生的,同时还受到情感动机的影响。那么在启蒙教育中如何把幼儿参与学习的热情激发出来,将幼儿主动获取英语信息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呢?我们发现除了要使用各种各样的教学辅助手段,进行丰富有趣的活动情境创设外,更需要我们用灿烂的笑容、热情的语调、高昂的情绪、丰富的肢体语言自始至终的感染每个幼儿,这样可以使他们做出积极的回应。此外,我们可以将儿歌、歌曲、对话、单词等,通过配上形象、夸张、生动、有趣的动作,将这些静态的英语知识转化成为幼儿可以更容易理解的动作语言、身体语言、表情语言等动态语言,从而达到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互动氛围中学习语言的目的。比如,在幼儿学习英语数字1-10时,我们可以选择那首琅琅上口的歌曲《数字早操》:one和two起来点点头,three和four起来晃晃脑,five踢踢腿,six弯弯腰,seven、eight蹦蹦跳,nine和ten总爱睡懒觉。这样枯燥的单词学习变的更加形象生动了,还进一步加深了幼儿的印象。幼儿在边唱边跳的过程很快记住了这十个英语单词。之后,再请幼儿仔细聆听cd,让幼儿边听边随着cd的节奏进行肢体律动。

三、用肢体语言去进行纠错

在幼儿英语启蒙教育中,由于他们是在不熟悉的语言环境中学习与汉语完全不同的第二种语言,因此,在这个启蒙教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错,特别是刚开始学时的发音问题。由于英语发音动作复杂、发音部位隐蔽,具有不便于观察与模仿的特点,再就是英语中的语音大多数均为汉语语音中没有的音,且发音方法和习惯与汉语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客观原因的存在就很容易造成幼儿发音错误。例如,孩子们常常会将英语中的部分短元音一概发作长元音,还有就是将所有的闭音节发成开音节。如:将[buk]发作[bu:ka]。还有的幼儿会把frog(青蛙)说成flo-ger,把tree(树)说成tee等等,当出现这些情况时,我们可以利用肢体语言进行纠错,例如,轻轻的抚摸他(她)的头,告诉他(她)“haveatryagain?”(再试一次);我们还可以蹲下身体,让幼儿看清楚我们发音时的嘴形说:“lookatmymouth.”或者用手指着嘴巴说“sayitwithme.”(请跟我一起说)。通过这样用各种体态语言把我们心中宽容的态度表达出来,用这种方式接纳幼儿的错误,同时也给予幼儿支持和鼓励,使幼儿们在错误中获得经验,从而为下一步的成功做准备。帮助幼儿树立信心并鼓励幼儿大胆的开口说英语,积极肯定幼儿的成绩。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在幼儿英语启蒙教育中,我们通过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使幼儿感受到爱和支持、信任。因此,在今后的幼儿启蒙教育中,我们应进一步去研究肢体语言,利用一切机会,有效运用体态语言,增强启蒙教育效果,千万不要吝啬运用微笑和肢体语言向幼儿发出积极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孙国强,张立.对幼儿英语启蒙教育的研究与分析[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陈雅,赵志坚.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2).

[3]李林.对体育语言在幼儿英语教育中的效果研究[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34).

幼儿认知教育篇4

【关键词】幼儿教育;德育教育;启蒙塑造

幼儿时期是儿童心理成长和塑造的关键时期,是幼儿形成启蒙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特殊时期,这段时期内,幼儿在不断地模仿和学习中获得感情、意愿和行为的统一性过程,幼儿的认知能力是发展和学习的基础,行为能力是具体的实践过程,最终的目的是形成一套完整的个人生活、学习习惯,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加强对幼儿习惯方面的培养,使习惯逐渐转化为行为意识,达到幼儿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幼儿德育教育需要教师改变教育方式,从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开始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普遍使用二维对立化思维教育模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对于事物的分析和认识局限在“非此即彼”的基础上。这种思维模式不利于幼儿的独立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塑造,因为这种对立化的思维模式不是一种具有理性观念的认知方法,在幼儿性格塑造方面,也容易使幼儿形成偏激、对立的性格异常。因此在幼儿认知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辩证观和方法论贯穿与认知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对于事物的认识既可以是共存也可以是互补,使幼儿在对于新鲜事物的认知中,将积极进步的思想观念传递给幼儿。但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和心理接受能力需要专门分析,在制定幼儿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方法的可行性。

在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理论书籍《礼记》中就曾说过“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在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秉承回归自然的“至真”“至诚”的态度,以幼儿的自然状态为教育的本质基础,使儿童的成长能够凭借其自身特性“自由”成长,使人之本性能够真实地体现出来;只有体现出人之本性,才能够将教育思想融入到幼儿的成长之中;只有将正确的教育观念融入幼儿学习成长的“本性”环境中,才能够顺乎天地自然的教育法则;在此基础上,才可以符合一个人自然生长的正常规律……因此幼儿德育教育就像是在幼儿心中播下了一粒种子,在幼儿独立成长的基础上,教师以及社会给幼儿一个温馨有爱的认知环境,这颗种子才会发芽生长,并且在之后的长远发展中逐渐形成德育教育所坚持的发展原则,使幼儿具有一定的自主认知能力,又紧紧围绕着社会和家庭的发展,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二、幼儿德育教育中注意幼儿的主体地位

教师以及家庭对于幼儿的教育始终是一种外因的影响,但幼儿的成长和认知只有通过从自身方向取得突破,获得成就才能使幼儿的德育教育起到关键作用。幼儿德育教育的特点和本质需要把幼儿当做教育主体,在本求“天性”的原则下,主动去开发幼儿的主观创造性和客观认知能力。幼儿的心理构造特点并不完整,而需要填充的部分不能仅仅依靠直接的教育,自己获得的总会比别人给予的记忆深刻。因此,幼儿在德育教育过程中需要处于教育的主体地位,幼儿的心理发展是建立在认知能力的自由发展的前提之下的,认知能力保持幼儿的本性特征,才能够达到一个“心理安全程度标准”。即幼儿在认知启蒙教育方面,对于外界教育的压力承受能力相当脆弱,只有营造一种自由、安全的认知环境氛围,才能使幼儿的身心发展均衡,实现全面的成长。

幼儿的心理变化是生命演化前期的一个集中表现,其中包含着人类智慧在认知过程中顽强进取的能力,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质的飞跃过程。因此在幼儿的德育教育过程中,需要把幼儿的这种心理特点加以利用,以自然天性来促进其健康生长。“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幼儿智力的开发需要的是引导而非强加的教育,要从自然发展的角度来塑造幼儿的心理、情感、认知、爱好、需求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具有天赋的幼儿进行兴趣引导。

三、启蒙教育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由于现在独生子女的数量越来越多,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幼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里长辈的过分溺爱,使幼儿德育教育的开展举步维艰。由于家庭的过分溺爱,使幼儿无法形成坚定的品质和独立的人格特点,尤其是孩子自尊心特别强,抗打击能力很脆弱,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丧志了生活自主能力。这类现象在现实社会中出现得相当普遍,对于幼儿未来思想和能力的形成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幼儿德育教育的工作应该放在启蒙教育的过程之中,不仅仅是老师,家长也必须明白启蒙教育对于孩子未来性格和习惯培养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从感情认知的角度来塑造孩子独立的性格特点,把幼儿认知能力的培养用形象化、生动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学校、家庭都需要从德育情感启发的基础上来正确引导孩子对于世界的认识,对于人生价值观的理解,对于子女的爱不是过多的溺爱,而是把这种爱往孩子长远的发展方向去考虑。雄鹰之所以能够振翅高翔,是在长出最后一根尾羽后背父母推下悬崖,虽然人类的教育没有生物界这般残酷,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在人类社会也是一个标准的行为准则。

幼儿认知教育篇5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具体表现

当前,一些幼儿园对办园理念有着错误的认识,对保教人员缺乏必要的管理,极力顺应社会上个别孩子家长对教育的思想和偏见。在幼儿阶段的孩子教育中,将小学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幼儿教育中,不仅剥夺了孩子烂漫的童年,也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在幼儿教育中渗透小学的教育理念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特别是还处于中班的孩子,过早地将小学教育中的所谓的知识积累、行为准则来适用于幼儿教育,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2.将小学课堂下放到幼儿教育中

个别幼儿园将小学的算术、拼音、英语等课程下放到幼儿园的大班甚至中班,不仅让孩子死记硬背一些所谓的文化知识,还限制了学生必要的课外活动的时间,应试教育倾向严重。

3.对幼儿进行分科授课现象严重

由于家长等方面的错误认识,导致孩子在幼儿阶段就开始所谓的英语班、算术班、语言班等,使他们的日常活动时间被无情地挤占。

4.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采用小学化的教授方法

忽视了幼儿教育对孩子的启蒙的意义,一味地采用小学化的教授方法来要求孩子去背口诀、反复计算、认识生字,不仅难以实现教学效果,还抑制了幼儿对求知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更是对创造性的磨灭。

5.滥用小学标准和纪律来约束幼儿

幼儿阶段的孩子对自身的约束力和认知力还不够,用小学化的标准来对幼儿进行要求和评价,不仅忽视了幼儿的正常的心理认知实际,同时也将严重阻碍幼儿对教育的主动性,这种迎合家长的所谓成绩单,只能限制幼儿思维的有效发展。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应对策略和思路

1.更新教育观念,真正落实国家的教育纲要

正确认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的错误倾向和认识,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幼儿教育理念的指导要求,重视幼儿教育要遵循的对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的要求,确保幼儿阶段的孩子在快乐、兴趣、游戏中健康成长。

2.严格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

遵循幼儿教育的成长规律,从幼儿的自身发展来审视幼儿的教育改革,不能被社会上的错误现象所影响,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成才教育。从经典的爬楼梯实验中发现,任何对幼儿提早进行的教育都是不恰当的,只有顺应孩子的成长需要,才能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的目标。

3.对幼儿教育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对幼儿教育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不能对家长妥协,不能迎合社会来衡量教育的现状,从背单词、做算术、写生字中并不能将孩子的教育进行加强,反而会阻止孩子对未知世界的学习积极性,因为任何急功近利的对子女的期盼都会扼杀孩子幼小的心灵,背弃孩子的成长规律。为此,幼儿园要真正切实地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来推行素质教育,脱离庸俗的“小学化”。

4.让教育回归到本位

幼儿教育要结合幼儿的教育特征来实施,不能承担小学阶段的义务教育的重担,更不能将教育的任务和教育内容进行“小学化”。在幼儿教育方式上,要回归到做游戏、体育的本位上来,从游戏中收获自由,从体育中收获健康,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注重孩子的身心协调发展。

5.正确认识幼小衔接问题

我们知道,幼儿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准备阶段,在幼儿教育上应该注重幼小衔接的问题,正确认识幼小衔接是实现幼儿较快适应小学教育的前提。做好幼小衔接是针对大班孩子进行一些针对性的教育工作,以增强幼儿的适应能力、思想品德能力以及对自主学习的能力等,而不能将幼儿阶段作为小学入学前的准备,无视幼儿的学习特点,简单地用课程来取代游戏。

6.提高对保教队伍的建设要求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幼儿保教队伍是提高幼儿教育水平的关键,如面向社会招聘一些有经验的幼儿教育及管理人员,建立幼儿教师、保育员资格水平制度,开展幼儿教研活动,促进幼儿园的整体教育及管理质量。

7.改善幼儿园的设施

加强对幼儿园的教具、设施的更新与购置,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要求;加大幼儿园标准化建设,规范幼儿教育行为,促进家园共育。

幼儿认知教育篇6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危害;纠正措施

目前,在遵化市乃至全国大部分民办幼儿园、相当一部分公办幼儿园和小学附属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日趋严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势,家长、社会把幼儿园是否能够学习文化知识作为了评价幼儿园好坏的标准,给当前的幼儿教育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更给按照《纲要》要求工作的幼儿园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具体表现及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行为规范方面,要求幼儿象小学生一样遵规守纪,少动少玩。很多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往幼儿头上套。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驯顺听话,不许顶嘴、辩解,不得没礼貌;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搞小动作,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不许追逐打闹,不许高声喊叫,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做好上下一课的准备等等。这些要求用于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尚且有失偏颇,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就更显荒唐。二是在学习知识方面,要求幼儿象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不少幼儿园违背素质教育原则,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获得经验,而是要求幼儿象小学生那样上课、学知识、做作业,办园方向和办园目标严重脱离幼儿实际和《规程》《纲要》的要求。三是教师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干巴巴的说教索然无味;课讲完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一个字母或一个字抄写十遍甚至一页,还有计算、英语、常识等等,作业一大堆,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完全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宗旨,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一)扼杀幼儿天性,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二)与社会要求相脱节,(三)与小学教育相脱节,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原因

――幼儿园办园宗旨不端正。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和许多自负盈亏或承包性质的公办幼儿园不是真正把培育全面发展的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办园的宗旨,而是一味“向钱看”。为了多收幼儿、多赚钱,这些幼儿园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和社会拔苗助长的心理,不顾幼儿的年龄实际、身心实际、接受能力实际而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虚荣,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本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幼儿教师业务素质偏低。一部分幼儿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幼儿教育缺乏理性思考,对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的认识若明若暗,甚至错误地认为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幼儿就是正确的、成功的,传授得越多越好。他们并不懂得素质教育,并不懂得全面发展,并不懂得幼儿身心特点,并不懂得教育规律。殊不知,他们拔苗助长的做法不但不能真正帮助幼儿学习知识,反而为幼儿健康成长设置了障碍。

――幼儿园教材脱离幼儿实际。纵观我们的幼儿园教材,不管是书店发行的还是教育部门征订的,不管是统编的还是地方编写的,不管是权威性的还是“出身低微”的,大都在量方面偏大偏多,在度方面偏深偏难,严重脱离幼儿身心实际和认知能力实际。这样的教材,实际上就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总指挥”。

――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指导、监督力度不足。面对日益蔓延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政府教育部门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或者是视而不见,或者是予以默许,或对这种错误现象的制止和纠正停留在文件的下发和口头上。更有甚者,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还从活动组织、评奖、职称评定等方面不自觉地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推波助澜。

――幼儿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发生偏差。许多幼儿家长把上幼儿园混同于“上学”,他们认为,上学自然要学知识,哪家幼儿园所学知识多,就把小孩送到哪家幼儿园去。他们以自己的小孩所学知识多作为炫耀的资本,津津乐道,其喜洋洋。社会舆论也普遍以所学知识多少作为评价幼儿园好差的标准,迫使大部分幼儿园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走上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道路

三、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措施

(一)加强对幼儿教育宗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幼儿教育事关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大业,教育部门应充分发挥其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作用,发动报社、电视台、电台切实加强对幼儿教育的宣传,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懂得成功的幼儿园并不在于向幼儿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自立能力和奋发向上精神,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只有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正确调整家长和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标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才能有效得到纠正。

幼儿认知教育篇7

幼儿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有所不同,玩具和游戏是幼儿经常接触的事物,这些教具不但符合幼儿的身心发育规律,也有助于幼儿进一步认知客观事物,有效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自主探究学习意识。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使用教具,能帮助幼儿启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而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教育技术,一起独特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抓住幼儿对动画及音乐的喜爱特征,在教学中适当应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吸引幼儿的眼球,调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联系实际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

实现幼儿教育的生活化,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提高幼儿接受知识的能力。作为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特征,以及学校的教育环境和机制,善于把握良好的教育时机,提高幼儿教育的生活化程度。首先,要注重拓展幼儿生活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在生活化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所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拓展幼儿的视野与经验。例如,幼儿大都喜欢各种节日,因为在过节的时候有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礼物等等。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有利时机,借此机会展开生活化教育,让幼儿讲述自己在节日期间发生的事情,并谈一下自己的感受,教师还可以给幼儿讲解节日的来源与特征,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感。通过节日活动渗透教育,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幼儿对节日的认知积累;其次,要通过生活化教育,来拓展幼儿的感知空间,在生活化教育实施期间,应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来选择幼儿可以接受的事物,为幼儿创设更高的感知空间,并让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活动。

三、给予充分鼓励,增强幼儿信心

幼儿认知教育篇8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5)03―0033―01

幼儿教育“小学化”,概括地讲就是指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将幼儿置于与小学相似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提前讲授小学所学内容,进行小学化的教学。家长和教师原本是想让幼儿“不输在起跑线上”,未曾想这一行为却成了阻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拦路虎”。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1.扼杀了幼儿的天性。爱玩、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以一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幼儿,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剥夺他们游戏、玩耍的权利,会扼杀幼儿的天性,不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2.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期,身心较为脆弱。幼儿教育“小学化”超越了幼儿身心的发展水平,不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如果强制让幼儿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并给其布置大量的作业,极有可能造成对幼儿神经系统的伤害,影响他们肌肉、骨骼的发育,压抑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发展,会严重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3.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让幼儿过早地涉及小学教育的内容,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不能让幼儿“赢在起跑线上”。恰恰相反,这会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幼儿进行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也要看其是否符合教育规律,方式方法是否合理。其中,让幼儿获得了多少知识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幼儿是否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否帮助幼儿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以及是否让他们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4.对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种重复性的教育,这会让幼儿过早地承受学业负担。因幼儿学习进度的差异会打乱小学正常的教学计划,加之一些学生在幼儿园学得不深不透,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些知识似是而非,但他们又对重复的内容不感兴趣,致使幼儿不愿认真学习。长此以往,则可能使幼儿过早地产生厌学情绪。

二、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规定。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产生是错误教育观念影响下的产物,关键在于一些幼儿园未认真贯彻落实相关的法规、政策、制度,偏离了办园方向。要纠正这种错误倾向,幼儿园的管理者和保教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要将幼儿教育定位于启蒙教育、养成教育,而并非单纯的智力教育、特长教育。

2.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开展教育活动。幼儿教育有其自身规律,虽然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非常重要,但不能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切都是围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进行的,为此,幼儿教师应当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个体差异,合理组织安排各种活动,凸显幼儿教育的特点。如,幼儿的一日活动要符合幼儿发展的特点,各环节要有机结合,遵循动静交替、室内与室外交替、集中与分散交替的活动原则;还要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以幼儿的集体活动、自主活动、趣味活动为主,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幼儿认知教育篇9

论文摘要:趣味体育游戏在幼儿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幼儿生理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探究趣味体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并提出有关游戏开发和应用的一些见解,旨在为促进幼儿教育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体育游戏兼具运动功能和游戏功能,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体育游戏教育,不仅可以为幼儿感知世界积累经验,促进心理健康打下良好基础,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刺激幼儿大脑,促进大脑机能完善,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为了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独立表现意识和群体意识,促进幼儿心身全面发展,许多幼儿园将体育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本文针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探究趣味体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并提出有关游戏开发和应用的一些见解,旨在为促进幼儿教育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幼儿生理心理特征

1.,幼儿生理特征

幼儿生理表现出许多特征,从与运动有密切关系的角度看,幼儿的骨骼中矿物质含量少,骨骼不够坚硬,尤其是掌、腕、指骨尚未骨化,肌体纤维细弱,力量较小。幼儿胸膛较小,呼吸机能尚未完善,表现出呼吸浅而短促,运动时心跳及呼吸频率高,心脏容积小、心肌薄,收缩力小。

但是,幼儿的神经细胞总数与成人基本相同,有研究表明,三岁幼儿的神经细胞总重量接近成人的75%左右。从这个角度来讲,幼儿基本具备一定的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能力调控。只是幼儿的神经系统易兴奋也易疲劳,好动但不能持久,注意力容易分散。

这些生理上的特征决定了幼儿难以参加长期剧烈的体育活动,而且要求体育活动内容多样。为了有效激发幼儿运动潜能,必须充分了解幼儿生理机能特征及规律,合理安排幼儿的体育活动类型。体育游戏正是结合幼儿生理特点安排的一种运动干预方式,通过体育游戏给予幼儿适当的训练与刺激,不仅有助于幼儿身体机能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幼儿运动潜能的开发。

1.2,合理特征

与幼儿体育游戏相关的心理主要包括幼儿认知和个性心理。幼儿认知主要涉及到幼儿储存的知识技能经验,这使得幼儿进行体育游戏成为可能,即幼儿所做游戏的类型是受幼儿已有经验制约的,幼儿认知决定了幼儿体育游戏的内容和方法。具体地,幼儿体育游戏所需要的认知能力主要是感知观察能力、表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等,这是幼儿进行体育游戏的心智保障。

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可知,个性心理表现为:幼儿大多活泼爱动,尤其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做到不知疲倦,容易产生兴奋,但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游戏活动的自觉性、持久性受到兴趣支配,意志行为很少起作用。动作概念的形成主要是靠直观形象,而不是抽象逻辑,体育游戏时喜欢具有情节性、故事性的内容,喜欢在音乐伴奏下做韵律性、节奏性动作。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喜欢模仿动物行走、跳跃、爬行、攀越等动作,等等。

2趣味体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激发幼儿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手段,其内容和形式与幼儿生理特征紧密联系,它的娱乐性和竞技性能够满足幼儿个性心理需要,它对幼儿生长发育、心身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起到积极作用。

2.1趣味体育游戏可增强幼儿的机体健康

趣味体育游戏是以体育运动为基础,采用游戏的形式,将人体的跑、跳、投等基本活动结合在一起,并根据幼儿教育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拟定特定的故事情节和竞技性比赛规则创编的,兼具运动性和趣味性。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体育锻炼能使身体各部位器官、系统的功能以及各种身体素质和身体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使幼儿的体质不断增强。单纯的体育锻炼枯燥无谓,重复的动作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体育游戏将运动与游戏相结合,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能引发幼儿参加游戏的欲望,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游戏,从而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

2.2趣味体育游戏可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提升

幼儿成长不仅需要机体发育完善,更需要接受外部知识信息。幼儿的大多自然和社会知识来源于对事物的感知,趣味体育游戏根据特定需要创设环境,设置情境,以灵活多变的形式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主动参与游戏,这就为幼儿提供了思维活动的条件,通过参加体育游戏活动,让他们在玩乐中接受新知识,吸取新信息,不断储存积累知识技能经验,丰富对事物的感知,逐渐完善感知观察能力、表象记忆能力、记忆能力、思维想象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幼儿认知能力提升的保证。同时,通过体育游戏,使幼儿具备正常的智力,积极愉快的情绪,活泼开朗的性格。

2.3趣味体育游戏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l能和他人保持正常关系,乐于与人嬉戏,友好相处,与多数幼儿建立良好关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体育游戏一般都通过集体形式进行活动,幼儿在合作过程中与他人进行语言沟通,会促进幼儿社会性语言的运用。体育游戏一般都设置一定的游戏规则,幼儿在游戏时自觉遵守这些规则,能够促使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通过游戏伙伴的相互模仿、协调,幼儿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如何处理人际矛盾及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游戏中,每个幼儿充当不同角色,在愉快的体育游戏中,渐渐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养成相互关心、相互谦让、相互协作的行为习惯。

3趣味体育游戏开发应用的理性思考

体育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开发应用必须基于幼儿实际生理发展水平和心理需求。

3.1趣味体育游戏开发应用要适应幼儿生理特征

针对幼儿难以支持剧烈体育活动和体育活动内容要求多样化的特点,开发应用趣味体育游戏主要考虑动作负荷和难度程度。一般要以基本动作为主,重在加强幼儿体能训练,促进幼儿身体机能发育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根据经验,一些基本的体现走、跑、跳跃、攀登、钻爬、投掷等体育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体能。为了训练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可以考虑转呼啦圈,皮球、足球等球类游戏。

从难易角度考虑,体育游戏的开发应用要始终坚持突出幼儿主体性,让幼儿处于主动地位,积极、独立完成游戏,这就要求体育游戏简单易学,易于开展。

3.2趣味游戏开发应用要符合幼儿认知能力

幼儿认知教育篇10

关键词:电子绘本;安全教育;新活力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将保护幼儿生命与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第一位。”这就说明,幼儿安全作为幼儿健康成长的前提,保护每个幼儿人身安全是幼儿园办学的重要任务。所以,教师作为主导者,应抱有对幼儿负责的态度,将幼儿的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到位,增强幼儿安全意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让幼儿提升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以此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而电子绘本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文字、语言、声音和图像结合为一体,具有独特魅力。在幼儿安全教育中有效应用电子绘本,有利于幼儿掌握安全教育知识,并灵活运用在生活当中,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一、电子绘本概述

“绘本”最早来源于日本,即是画出来的书,主要强调了书中画家手绘插图的情境。“绘本”一共有两套语言:第一,是以文字为主的符号文本;第二,是图像。而“绘本”的插图表达的主要是故事内容,图书画的插图主要侧重于“形象”“色彩”和“形”。“电子绘本”是指以电子媒体为载体,通过多媒体的文字、语音、音乐、图片、动画和音效等要素对某个故事情节想要表达的内容呈现出来,并且这一过程还可以和身边的人进行互动,展现了图文并茂和有声有色的特性,具有板书教学所没有的独特功能。

二、电子绘本在幼儿安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激发幼儿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

信息化时代,电子绘本教学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必须提升自身运用计算机能力与电子绘本教学能力,充分发挥电子绘本教学的优势,让教学内容直观地呈现出来,变得丰富形象,富有感染力,以此激发幼儿学习安全教育知识的兴趣,引导幼儿掌握安全教育内容,带动幼儿学习的热情,使幼儿不断积累安全教育经验。例如,在《火灾逃生》这一安全教育课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电子绘本,结合幼儿年龄特征,下载与火灾有关的安全教育知识,模拟还原火灾发生现场,使幼儿感觉身在现场中,认真了解火灾发生原因同时,掌握火灾逃生的知识。又如在《安全使用剪刀》这一教育中,借助小黄鸭与大象故事,设立一个动物学校,由幼儿扮演故事中的小动物,教师亲自示范,并指导幼儿了解使用剪刀的正确方法,告诉幼儿使用剪刀时应注意什么,这样就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认真学习,以此了解掌握使用剪刀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原本简单枯燥安全教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焕发出新活力。

2.让安全教育教学变静态为动态

电子绘本能够将静止、抽象的安全教育内容变得丰富、形象、生动,将教学上难懂的知识有条理地展现出来,方便幼儿理解。例如将安全教育的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并配上合适音乐,在课件中加入幼儿较为熟悉的卡通人物,把想要表达的细节部分放大、慢放和反复播放,让幼儿了解事件发展的整个过程。又如对幼儿来说地震是什么样子,地震发生时,房子为什么会倒塌等,教师通过电子绘本模拟地震画面,让幼儿理解地震带来的伤害,以此提升幼儿对安全教育认知,并掌握逃生方法。

3.解决教育难点变抽象为具体

由于幼儿缺少安全知识经验和安全认知水平,在生活中幼儿掌握的安全知识相对比较片面,同时,幼儿的思维大部分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受到限制,所以幼儿很难理解掌握安全教育知识。而电子绘本的应用能够将安全教育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直观,由浅到深地将知识逐渐细化,让抽象难懂的知识简单明了。因此,教师在应用过程中,应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有效运用电子绘本,放大幼儿不易亲身感知或者是接触的事物,重演再现,播放演示有关的过程,方便幼儿理解掌握。例如,在玩游戏时,幼儿经常会出现互相推挤跌倒的事件,经过教育后,幼儿虽然能知错,但是过一段时间后还会出现同样的情况。而教师通过电子绘本让幼儿观察人体构造,模拟不同做法对身体带来的伤害。在教育过程中结合这些形象的画面,幼儿就会聚精会神,看得更加认真,同样也会记得更牢。又如,幼儿喜欢往嘴巴乱放东西,发生误吞异物的情况,为了起到警示作用,运用电子绘本设计了“食物旅行”的教育内容,模拟食物在人体器官中流动的整个过程,告诉幼儿误吞伤害器官的后果,这样幼儿在观看以后,就能够牢记教训,掌握安全教育知识。

4.拓展安全知识领域变单一为多样

教师运用电子绘本,可有效搜集与幼儿有关的安全教育资料、课件和电视片段,为幼儿提供安全教育信息,以此满足幼儿好奇心的同时,扩大幼儿安全认知的范围。例如,当电视播放小朋友失踪的事件时,幼儿纷纷在讨论“太可怕了,要是我不见了,爸爸妈妈肯定会伤心!”这时教师可以在幼儿理解基础上进行教育,告诉幼儿不能和陌生人的人说话,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并记住爸爸妈妈电话号码,叫什么名字等,这样在实际生活当中就能够懂的使用什么办法避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5.观察生活变无形为有形

电子绘本在幼儿安全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安全教育活动有序开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多观察幼儿一举一动,借助手机将幼儿活动中的瞬间记录下来,变无形为有形,并播放出来让幼儿观看自己生活中的情境,帮助幼儿正确掌握活动中安全教育知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例如,在《安全玩滑梯》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现将日常生活中幼儿玩滑梯的情境拍摄下来,运用电子绘本将这些情境不断放大、放慢和定格,让幼儿认真观察,不断思考,讨论出玩滑梯的正确方法,让幼儿能够真实感知,并告诉幼儿哪些是正确的玩法,这样幼儿就能够深刻地存在于脑海里,并转化成正确的安全技能,给幼儿安全教育注入新活力。

综上所述,电子绘本是一种现代化信息载体,能够完善安全教育教学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内容变得丰富有趣,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激发幼儿学习安全教育的兴趣,提高幼儿安全知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为幼儿园安全教育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陈银.运用电子绘本,激发幼儿安全教育新活力[J].考试周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