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废水处理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38:33

食品废水处理方法篇1

1.1食品工业废水的来源

食品工业废水的主要来源于3个生产工段。一是原料清洗和生产设备的清洗:大量沙土杂物、叶、皮、鳞、肉、羽、毛和色素等进入废水中,使废水中含大量的悬浮物。二是生产工段:原料中很多成分在加工过程中不能全部利用,未利用部分进入废水中,是废水含大量有机物;三是成型工段:为增加的食品的色、香、味,延长保质期,使用各种添加剂,一部分流失进入废水,如各种染料(焦糖色素、柠檬黄、姜黄、果绿、亮蓝等),使废水化学成分复杂[1]。另外,还有添加剂的生产(特别是食用色素的生产)排除的大量废物和废水也形成化学污染。

1.2食品工业废水的特点

由于食品种类繁多,原料广泛,所以食品工业废水具有悬浮物、油脂含量高、色度高,CoD(化学需氧量)和BoD(生化需氧量)值大,水质和水量变化幅度大,氮、磷化合物含量高等特点。

1.3食品工业废水的危害

食品工业废水本身无毒害,但含有大量可降解的有机物,废水若不经过处理排入水体会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造成水体缺氧,使鱼类和水生生物死亡。废水中的悬浮物沉入河底,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产生臭水恶化水质,污染环境。若将废水引入农田进行灌溉,会影响农产品的使用,并污染地下水源。废水中夹带的动物排泄物,含有虫卵和致病菌,将导致疾病传播,直接危害人畜的健康[2]。

2食品工业高色度废水处理现状

高色度废水的处理在食品工业废水处理一直是难点。食品工业废水的高色度的主要来源:第一,食品生产过程中,化学反应产生色素,最后进入废水之中,如酱油发酵过程中葡萄糖氧化生成的类黑素等;第二,生产过程中,为了让食品达到良好的色泽,添加的食用色素和染料等,如在酱油调配时人工加入的焦糖色素和青豆生产中加入的果绿等。国内外对高色度食品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目前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吸附、混凝、氧化、还原、电解、生化等。这些方法都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且一般只能处理色度较低的废水,根本无法解决高色度废水的脱色问题。

2.1物理方法

2.1.1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固体物质做吸附剂,以其表面吸附废水中高色度物质的方法[3]。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藻土、焦粉以及大孔吸附树脂等。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堆积密度低、比表面积等特点能够高效的吸附水溶性的色素和染料,但不能够吸附悬浮固体和不溶性的染料。并且,活性炭的再生费用昂贵,一般用于少量、浓度较低的废水处理。锅炉煤渣、钢渣[4]、焦粉和农产品废弃物[5](如甘蔗渣、花生壳等)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可以替代活性炭。雒和明等人的实验表明以废弃焦粉为原料,通过脱灰处理,采用过二硫酸铵化学改性,可有效吸附废水中的亚甲基蓝染料[6]。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内部具有三维空间立体孔结构,孔径与比表面积都比较大的高分子聚合物。其比表面积大,吸附效率高,洗脱再生容易,在高色度食品工业废水中得到一定范围的使用。吕建、熊春华报道,采用大孔树脂对含有高色度果绿的食品废水进行吸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吸附率可达93.4%,大孔树脂的二次洗脱率达89.3%[7]。但大孔吸附树脂处理量小,产能小,再生困难,设备投资大。

2.1.2凝集法

凝集法利用金属氢氧化物或有机金属聚合物的吸附或离子桥作用进行脱色,此法对于粒径在10-9nm~10-8nm范围内的粒子最为有效。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加入带电荷或者极性官能团的凝聚剂,消除原系统粒子间的静电斥力的作用,促使其凝集沉降,从而达到分离脱色的目的[8]。常用的凝聚剂有无机凝聚剂和高分子凝聚剂。无机凝聚剂包括铝系[大多为al2o4或(nH4)2So4的混合溶液],铁系[FeSo4、Fe2(So4)3或FeCi3等],以及用于改变pH,使某些物质沉降的酸碱凝聚剂。无机凝聚剂对有色废水处理效果较好,但对pH过于敏感,只有在最合适的pH条件下才会有满意效果。高分子凝聚剂分子量较大,与粒子结合能力较强,用量少,凝集速度快,且对pH的适应性大于无机凝聚剂。此外,有专利表明,以泥土作为原材料,在无机酸中室温活化可产生用作凝聚剂的产物,对多种染料具有脱色效果[9]。

2.2化学方法

2.2.1氧化还原法

氧化还原法主要是采用臭氧、过氧化物、连二硫酸盐、次氯酸盐等氧化还原剂处理高色度废水,使有机分子中的双键发生断裂而达到脱色目的。采用氧化还原法处理食品高色度废水的报道较多,在许多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孙凯等报道了采用Fenton试剂对酱油生产废水中焦糖色素进行处理,在pH=4的条件下,反应40min去除率达到90%[10];龚宜等实验表明臭氧在20min内可使嫩黄染料的脱色率达到96.7%以上[11];郑志军等在采用二氧化氯对活性染料废水处理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12];张文启等阐明采用臭氧/纳米氧化铁可催化氧化废水脱色,经过6min氧化,色度去除率可达95%以上[13]。

2.2.2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处理废水一般无需加入化学药品,后处理简单,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被称为清洁处理法。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化学法正逐步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水处理技术。电化学脱色法可分为二维电极法和多维电极法。二维电极法是采用两溶解性或不溶性的极板作为电极,通入直流电,通过电解槽内发生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达到脱色目的;多维电极法是在传统的二维电极间填充粒状或其他碎屑状工作电极材料,由主电极供给电流,是填充的工作电极材料表面带电,成为新的电极,从而通过电化学反应达到脱色的目的[14]。梁宏等实验表明在多维电极处理系统加入铁屑能使对废水的脱色率和CoDCr降解率得到显著提高[15];李士安等报道铁床对高色度有机废水具有良好的脱色效果,并可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废水的CoD值,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16]。2.3生物方法2.3.1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利用含有大量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或无机污染物进行吸收和氧化分解,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的方法。由于此法处理水的能力大、效率高,已被广泛的用于各种废水的处理[17]。包淑娟等实验表明活性污泥能够较好的脱色[18]。

2.3.2厌氧生物处理法

厌氧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将污水中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低分子化合物,进而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的有机污水处理方法。欧富初等报道采用a/paC-maS工艺(厌氧/活性炭-改良活性污泥法)处理酱油生产废水,通过优势菌种脱色和paC脱色结合,可使色度高达200多倍的酱油生产废水得到有效处理,而出水色度能稳定在40倍以下[19]。

食品废水处理方法篇2

然而同为食用油消费大国的日本却无“地沟油”事件。日本人因有吃油炸食品“天妇罗”的习惯,每年从餐饮业、食品加工企业及家庭厨房中产生大量的废弃食用油。据日本全国油脂事业协同组合联合会统计,仅2008年全年,日本共消费237万吨食用油,产生约45万吨废食用油,其中30-35万吨来自餐饮业、食品加工企业,约10万吨源于一般家庭。

日本人没有随意把废食用油倾倒至下水道的习惯,所以在日本无“地沟油”之说。相反,经过日本政府、企业及各个家庭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日本人让几乎所有废弃食用油都能做到既环保又资源化的回收处理。

日本废弃食用油的回收

日本把在烹饪以及食品加工中产生的废弃食用油,以及由于超过可食用日期等原因而废弃的食用油都定义为废弃食用油(UsedCookingoil)。废弃食用油通常有两种来源:约80%来自餐饮以及食品加工行业,另外的20%来源于一般家庭的日常生活。

按照日本政府要求,作为废弃食用油的主要生产者――餐饮以及食品加工行业,其所产生的废弃食用油必须完全被回收。

日本政府于1970年制定了《关于废弃物处理和清扫的法律》,该法律明确规定了废弃食用油的回收、搬运和加工处理等一系列具体事宜,并于2008年进行修订。按照该法律的规定,食品加工等企业产生的废弃食用油被规定为产业废弃物,作为产业废弃物的废食用油的排放、搬运和加工处理,都必须在该法律规定的产业废弃物的范围内,在政府的严格监管下运行。

为此,日本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中,都设置了环境政策局。该局负责管辖区内的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甚至细化到废食用油的回收据点的设立和运营。

按照规定,首先,日本的食品加工厂、餐饮业等排出的废食用油不能直接倒入下水管道,而是冷却、过滤后装入指定容器内,交由有相关执照的搬运企业和处理企业搬运处理,废食用油排放企业必须同时和搬运企业、处理企业签订书面合约。在整个排放过程中,排放企业必须确保废食用油的质量,如不能掺入水或杂物。

其次,搬运企业在运送过程中,食品加工厂这类排放企业要对整个搬运过程进行现场确认和记录,包括使用的车辆、经过的路径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书面记录。搬运企业必须完全按照食品加工厂的合约规定,将废弃食用油安全准时地运至处理企业,不能擅自更换加工处理厂或途中擅自卖掉。如果在搬运过程中发生问题,排放企业也负有责任。

第三,处理企业在对食品加工厂的废弃食用油进行加工处理时,必须在拥有《食品循环利用法》中规定的“再生利用事业工场认定”资格证书的场所加工处理。处理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委托处理协议进行加工处理,不能不经排放企业同意擅自转包或变更加工用途。同时必须履行减少废水等排放物产生的义务。

而对一般家庭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废食用油,日本政府也有明确的回收规定。各地方政府在办公网上明示家庭废食用油的分类和回收方法,并通过图解具体详细地介绍回收方法、时间和地点。此外,环境政策局还会印发大量的宣传手册,组织市民参观废食用油燃料化设施,加强市民的环保和资源再利用的意识。

日本人习惯把炸过2、3次食品的油扔掉,但他们的环保意识非常强,很少有人把废食用油直接倒入下水道。日本政府把一般家庭产生的废食用油,列为一般废弃物中的可燃烧类垃圾。按照规定,民众需要把这类垃圾丢入可燃性垃圾袋。

为使液体的废食用油固化,日本人通常用市贩的食用油凝固剂凝固,尽管购买油脂凝固剂的费用要高于食用油本身;或用吸油纸、旧报纸汲取后作为可燃垃圾丢弃。如果只是随意装在瓶子里或塑料袋中丢弃,垃圾回收工人将拒绝收取这类垃圾。

最终,这部分可燃性垃圾被运往垃圾处理厂焚烧。

变废为宝

光有好的回收系统是不够的。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日本人开始意识到,无论怎样以环保的形式丢弃,废食用油最终都只是被焚烧。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在日本政府主导下,各大企业开始尝试废油循环利用。

通常,处理企业会对被回收的废弃食用油进行精炼和加工,然后根据各种用途,循环再生为各种产品。以2008年日本的餐饮业、食品加工企业的废食用油利用状况为例,共30至35万吨废食用油中,约有20万吨被加工成饲料;4万吨被作为肥皂、涂料、油漆等工业用原料;2万吨被用于制造生物燃料;约有4至9万吨未加工利用被直接焚烧、填埋。

如今,一些全国连锁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开始和废食用油加工精炼企业合作,导入“废食用油循环利用系统”,通过废食用油的回收、利用和活用,把公司内部产生的废食用油加工成生物柴油,用于公司内部车辆所需燃料。

食品废水处理方法篇3

关键词熟食品加工;治理措施;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X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4-0212-01

食品卫生安全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群众的重视与关注,而一些小城市的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工艺流程不科学、加工设施简陋、加工地点隐匿在居民小区内或城乡结合部不便于监督管理等问题,给各部门的执法监督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食品卫生安全隐患较大。而且熟食品加工过程产生的废水固废等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在城市建设熟食品定点加工基地可彻底改变熟食品生产加工现状,有效杜绝病死畜禽流入食品市场,实现熟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阳光行动”,同时可对加工过程产生的污染进行集中治理,避免环境污染。

1厂址选择及厂区平面布置

熟食品加工基地应选择建在地势较高地区,周围地势干燥,不得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污染源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建设于交通便利,水、电、蒸汽、燃气等市政公用配套齐全的地区[1]。厂区布局设计应满足熟食品加工工艺、食品安全及卫生环保等要求。厂房应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洁净级别进行合理布局。同一厂房和邻近厂房进行的各项操作不得互相妨碍,做到人流与物流分开,原材料与半成品、成品分开,生食品与熟食品分开。生产区、生活区和厂前区布局合理,生活区(包括宿舍、食堂、浴室等)应位于生产区的上风向,厂前区(包括传达室、办公楼、停车场、车库等)要与生产区分开,物流通道和产尘量大的建筑,如锅炉房,要建在厂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2]。

2熟食品加工的主要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措施

熟食品加工基地主要有以豆腐为主的豆制品、以卤肉为主的熟肉制品、以米线、凉皮、馒头等为主的米面制品等大类。污染源主要为燃料燃烧废气、厨房油烟、加工产生废水、生活污水、油烟排风系统及各类设备产生的噪声、生活垃圾、餐饮及厨房垃圾。

项目建设污染物产生、处理及排放情况如表1所示[3]。

2.1废气

熟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大气污染源除供热能源燃烧产生的锅炉废气外,还包括厨房食品加工所产生的餐饮油烟。烹饪过程中的油烟中含有油雾滴、醛类、烷烃类、多环芳烃类等有机物和燃料燃烧过程产生的tSp、So2、Co、nox等污染物。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和试验表明,烹饪油烟可损伤肺部功能,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具有吸入毒性、致突变性、致癌性和生殖毒性[4]。

卤肉及豆腐加工产生的废气主要为带有油烟的水汽(油烟含量很少,不同于炸炒所产生的油烟),可通过安装油烟净化器处理。根据处理工艺和去除机理的不同,目前常用的油烟治理装置可以分为3类:洗涤法、静电吸附法和等离子体吸附法。采用等离子油烟净化器处理,油烟产生浓度约为15mg/m3,净化效率90%,处理后排放浓度为1.5mg/m3,外排油烟可达《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要求的处理效率和排放浓度限值。以豆腐为主的豆制品的加工、米面制品的加工(下转第221页)

产生的废气主要为蒸煮产生的水汽,在蒸煮锅上方加装等离子油烟净化器净化,安装换气扇或抽油烟机消除室内污染。采取措施后油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锅炉燃料使用天然气,污染物排放量很少,因此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

2.2废水

熟食品加工产生的污染主要为废水(猪肉清洗加工废水、豆腐加工废水)。肉制品及豆腐加工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质和悬浮物,易腐败,一般无大的毒性、易腐化发臭,有少许腥味,还可能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细菌,如大肠菌等。其危害主要是使水体富营养化,以致引起水生动物和鱼类死亡,促使水底沉积的有机物产生臭味,恶化水质,污染环境。

卤肉生产废水中含有血、油脂、碎肉等,废水悬浮物浓度较高,通常呈红褐色、有腥臭味,是一种典型的有机废水。参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实用手册》[5],卤肉加工产生废水的水质为:CoD550mg/L,BoD200mg/L,SS350mg/L,油脂60mg/L。豆腐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废水是由冲泡大豆的废水(泡豆水),压榨过程中流出的黄泔水及洗涤器具的废水组成。泡豆水和黄泔水总量是大豆重的5.5~7.0倍。其中黄泔水的排放量是大豆投料量的4~5倍,豆腐生产的清洗用水量是大豆重的10~20倍。豆制品生产的废水排放量大,有机物浓度高,成分复杂[6]。豆腐生产废水水质为:CoD7500mg/L,BoD4000mg/L,SS960mg/L。

卤肉和豆腐生产的废水是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由于其BoD5/CoDcr之比高,C∶n∶p也比较符合生物生长的需要,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适宜用生物处理法。近年来,国内外的科研工作者在豆制品废水处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7],主要侧重于生物处理方面。生物处理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和厌氧—好氧结合处理3种方式[8-9]。熟食品加工基地对卤肉和豆腐生产的废水可以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污水处理工艺进行处理,混合废水污染物平均去除效率CoD95%、BoD98%、SS82%[8]。废水经过机械格栅、去除豆渣等大颗粒悬浮物质,防止提升泵、管道、阀门的堵塞。自流进入集水井后经泵提升再进入隔油池去除废水中所含的大量油脂,出水进入调节池,对废水的水质水量、pH值和水温进行调节,减少对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冲击负荷。池内安装蒸汽加热系统,加热的蒸汽来自燃烧UaSB产生的沼气。调节池出水用泵提升至厌氧UaSB反应器,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都在UaSB中被去除。出水排入城市下水道进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馒头等米面制品的加工废水主要是蒸锅水,经过长时间蒸煮,水的硬度增加,没有其余污染物,可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对评价区水环境影响很小。

2.3噪声

熟食品加工基地的噪声主要来自磨浆机、拌面机、风机、脱排油烟机、冰库压缩机、空调机、冷却塔及工作间的操作噪声,源强70~90dB(a)。高噪声设备安装在车间,经建筑隔音、距离衰减使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Ⅱ类标准要求,对环境影响很小。

2.4固体废物

熟食品加工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猪肉剁分产生的碎肉,豆腐生产产生的豆皮、浮渣、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和生活垃圾。剁分过程等碎肉损耗约0.12%,豆子清泡等过程中挑选出杂物及黄豆皮约占1%,豆腐生产过程产生豆腐渣占12%[9]。碎肉、黄豆皮及浮渣外销后用于加工生产饲料。污泥运走堆肥。生活垃圾定期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处置。固废全部综合利用或合理处置,对环境的影响很小。

3结语

熟食品加工过程会产生高浓度有机废水,若不集中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建设熟食品的定点加工基地,将生产废水集中收集后处理达标排放,以减轻废水污染。

熟食品加工基地建设应注重厂址的合理选择和厂区平面的合理优化布置,在布局上减少污染。熟食品加工产生的油烟和高浓度有机废水须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达标排放。

4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熟肉制品企业生产卫生规范(GB19303-2003)[S].北京: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3.

[2]俞岗.熟食品加工建设项目前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J].山西建筑,2012,38(1):19-20.

[3]王兴峰,王长征.白银市熟食品定点加工基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R].白银:西北矿冶研究院,2008:8.

[4]吴波,李海生,王辉民,等.社会区域类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178,202.

[5]苏绍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61-64.

[6]陈梅兰,李长安,莫丹阳.豆制品工业废水的综合治理技术[J].浙江化工,2003,34(11):19-21,35.

[7]郑晓英,操家顺,王惠民,等.豆制品生产废水处理技术[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1,23(4):190-194.

食品废水处理方法篇4

关键词:食品废水、水解酸化、混凝沉淀

某食品加工(梅州)有限公司位于梅江区城北镇,从事农副产品深加工,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外商独资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是广东省农产品加工公共实验室和农业部功能食品重点开放实验室科研基地,同时也是梅州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生产具有客家风味的肉丸、盐、腊味、糕点、汤料、海产品、食用菌蔬菜制品等系列产品,年加工能力达2500吨。

1.工程概况

1.1水质水量

该项目废水主要来源于屠宰、加工清洗所产生的较高浓度的生产废水。废水常常是间歇式排放,水质水量随时间、生产班次有较大的波动废水中,含有大量血污、油脂、碎肉、畜毛、未消化的食物及粪便、尿液、消化液等污染物。其中大部分物质都具有较好的生化性,很适合于进行生物降解。

该厂杀鸡排水量为30m3/d,每月8次,每天生产废水15m3/d,总水量取45m3/d,按运行10小时计算,处理量为4.5m3/h。该厂水质情况见表1。

表1废水水质浓度参考值(单位:mg/l)

1.2工艺流程

1.3设计要点

(1)隔油池(原有)的水在pH调整池1中调节为中性,由潜水排污泵提升入水解酸化池中,经过水解酸化池内的微生物将大分子的有机物分解成易分解的小分子有机物。

(2)水解酸化池出水重力流入接触氧化反应池完成去除有机物的生物处理过程,接触氧化池出水重力流进入二沉池。二沉池的污泥回流至水解酸化池,所产生的剩余污泥则定期送入污泥浓缩池。

(3)好氧处理[2]的供氧采用空气扩散方式,使用橡胶盘式微孔曝气器。由于在微孔曝气器的橡胶盘上有数千个微孔,因此具有很高的氧传质效率,标准氧传质效率可以达到25~30%,是一般穿孔管的4~5倍。因此所选用曝气系统可以明显减少需要的空气量,进而降低系统的能耗和日常运行费用。同时,由于曝气器的盘片采用epDm橡胶,在非曝气时可以关闭微孔,因此不必担心在不曝气时和系统检修时曝气器堵塞的问题。

(4)物化处理[3]由pH调整池、混凝池、絮凝池、斜管沉淀池等组成,为生物处理系统的后置构筑物。通过物化处理系统将废水中的总磷进行处理。

(5)污泥处理系统由污泥池、污泥脱水系统组成。主要作用是脱除污泥中的部分水分,实现污泥减容的目的。

(6)废水经处理后仍含有动物致病菌,必须对其处理出水进行消毒后方可进行达标排放。本项目用二氧化氯消毒可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

1.4主要设备

主要构筑物及主要设备见表2、表3。

表2主要构筑物

表3主要设备

2.系统控制

废水处理站可实现全自动化运行,亦可根据控制需要,实施人工操作。为方便操作,分现场操作箱、控制室操作站。现场操作箱,可于现场直接对设备进行起停。通过中控可以实现任何两条废水处理线中任何一台设备的状态,可直观地监视到现场的各种信息(水位、流量、pH等)。

3.运行效果

系统经过3个月的运行调试,出水水质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排放标准。各构筑物出水水质处理情况见表4。

表4各构筑物出水水质(单位:mg/l)

由表4可知,该系统对食品废水中SS、CoD、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8%、91%、92%、96.3%。

4.经济效益

工程主体投资,该项目一次性投资50万元,其中土建费用25万元,设备费用21万元,设计、安装、调试等间接费用4万元。运行费用:1.9元/t(按废水计)。

5.结论

该废水处理工程耗资较少,有效的解决了小排量食品生产污水处理的难题,降低了处理成本。

对食品生产废水采用生化+物化的处理方法,有效的控制了氨氮和总磷排放,保证了达标排放的持续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水质也达到了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排放标准。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

食品废水处理方法篇5

一、整治目标

紧紧围绕国家、省、市有关“地沟油”专项整治相关要求,坚持治理整顿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企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结合,全面整治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环节生产经营和使用“地沟油”违法行为,加强餐厨废弃物的管理。通过“地沟油”专项整治,着力从生产源头控制,规范食用油经营行为,保障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用油,严厉惩处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地沟油”违法行为,依法取缔无证生产、经营食用油行为,确保我市无生产、经营、使用“地沟油”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促进全市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整治重点

对食品生产、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和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单位及个人进行一次全面排查,确保不存死角、不落环节、不留盲区。以城乡结合部和城市近郊为重点整治区域,以辖区内收集、运输、处置餐厨废弃油脂和餐厨垃圾的单位、个人及生产加工“地沟油”黑窝点和食用油生产加工企业、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小食品厂、食用油销售者、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小餐馆、快餐店、餐饮摊点、火锅店、农家院以及学校食堂、幼儿园食堂、小餐桌、企事业单位食堂、医院食堂、矿区食堂、工地食堂等为重点整治对象。

三、整治任务

各县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市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的要求,根据各自职责分工,依法推进整治工作。

(一)深入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

1.认真组织排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地沟油”违法行为。以城乡结合部和城市近郊区为重点,仔细排查,摸清生产加工“地沟油”原料来源和销售渠道,并追根溯源,一查到底,严厉打击未经许可私自收集、运输、处置餐厨废弃油脂及餐厨垃圾的行为。对涉案的生产、加工“地沟油”企业坚决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并依法严厉查处;对发现的黑窝点坚决予以取缔;对使用“地沟油”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企业及小作坊,要进行严厉打击,食品生产企业要责令停产,召回全部问题食品并予以销毁,并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对使用“地沟油”的食品生产小作坊要坚决予以取缔。要以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场所为重点,严厉查处经营假冒伪劣和来源不明食用油行为。

2.切实规范管理,严防“地沟油”回流餐桌。加大对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环节食用油采购和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以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用油分装、小食品店、食用油经营门店、小餐馆、餐饮摊点、火锅店、大排档和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医院食堂、矿区食堂、工地食堂等集体食堂为重点对象,严查食用油进货查验登记、索证索票等制度落实情况,严格规范餐厨废弃油脂和餐厨垃圾流向合同和台帐登记管理,做到流向可追溯。依法查处从非法渠道购进食用油和使用“地沟油”加工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使用“地沟油”生产加工食品的生产经营单位一律依法吊销许可证;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加大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力度

1.规范餐厨废弃物处置。各县区、市直各相关部门要制定和完善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监督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必须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登记台帐、流向协议合同等管理制度,将餐厨废弃物分类放置,做到日产日清;以集体食堂和大中型餐饮单位为重点,继续推行安装油水隔离池、油水分离器等设施;严禁乱倒乱堆餐厨废弃物,禁止将餐厨废弃物直接排入公共水域或倒入公共厕所和生活垃圾收集设施;严禁将餐厨废弃物交给未经相关部门许可或备案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单位或个人处理,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要与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和处置合法单位签订流向合同协议,确保可追溯。不得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

2.加强餐厨废弃物收运管理。餐厨废弃物收运单位应当具备相应资格并获得相关许可或备案。餐厨废弃物应当实行密闭化运输,运输设备和容器应当具有餐厨废弃物标识,整洁完好,运输中不得泄漏、撒落。

3.建立餐厨废弃物管理台账制度。餐厨废弃物产生、收集、运输、处置单位必须建立各自管理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情况,并按要求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各级各部门要创造条件建立餐厨废弃物产生、收集、运输、处置通用的信息平台,形成有效的监控链条,严防餐厨废弃物去向不明。

4、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查处和收缴非法收运餐厨废弃物运输工具的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收运餐厨废弃物行为;加大对违法销售或处置餐厨废弃物的餐饮服务单位处罚力度;对不按规定处置餐厨废弃物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内部集体食堂(餐厅),除进行严厉处罚外,还要追究食堂(餐厅)所属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三)加快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作

住建部门要尽快确定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县区,研究制定我市和试点县区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积极探索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工艺及管理模式,提高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

(四)加大检验检测工作力度

质监、工商、食药监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加大对食用油监督抽检工作力度,发现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食用油,要监督相关单位停止销售、使用并销毁,同时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

(五)广泛发动群众监督举报

各县区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群众投诉举报受理工作,及时核查举报线索,如发现违法收集、运输、处置餐厨废弃物和提炼、销售及使用“地沟油”或采购、使用来源不明食用油脂的,要坚决严厉查处,绝不手软。同时,没收产品并捣毁违法使用工具及设备设施。

四、责任分工

(一)各县区政府对本辖区“地沟油”专项整治工作负总责,实行县区长负责制,加强对“地沟油”专项整治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逐级细化分解整治任务,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统筹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市食安办要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查督办,及时收集、整理和报送有关信息,督促有关部门落实监管责任。

(三)质监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加大对油脂生产企业、食用油生产加工作坊监督检查工作力度,查明油源购进渠道,依法查处无证生产加工食用油及在生产中掺杂掺假行为;依法查处非法提炼加工“地沟油”黑窝点和使用“地沟油”及餐厨废弃物等非食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等违法行为。严格食用油分装许可的监督与管理,规范分装食用油行为,加大巡回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严厉查处无证分装食用油违法行为。

(四)工商部门要加强对流通环节食用油的监督与管理,以集贸市场、批发单位、粮油门店、食杂店等单位为重点,规范经营者建立食用油购销台帐、进货查验登记和索证索票等行为,严厉打击经营“地沟油”和非合法渠道购进食用油行为,杜绝“地沟油”流入市场。严厉查处购进和销售未经许可的分装食用油违法行为,并及时向当地质监部门通报。

(五)食药监部门要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以小餐饮、小饭桌、火锅店、旅游景区餐饮店、学校食堂、幼儿园食堂、工地食堂、医院等企事业单位食堂以及校园周边餐饮店等为重点,对餐饮服务单位食用油脂的进货查验登记及索证索票情况进行严格监督检查,严格规范餐厨废弃油脂和餐厨垃圾、餐饮废弃物产生及流向台帐登记的监督与管理,严厉查处使用“地沟油”和不明来源油脂烹饪食物行为。严厉查处购进和使用未经许可分装的食用油违法行为,并及时向当地质监部门通报。

(六)商务部门要加强餐饮业管理,引导餐饮服务单位诚信经营。

(七)农牧部门要加强对畜禽养殖场所的监管,不得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

(八)住建部门负责协调县区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单位的许可、备案和监督管理,严禁有毒有害废弃油脂和餐厨废弃物进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同时,牵头会同财政、环保等相关部门,积极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作。

(九)环保部门要加强对餐厨废弃物产生和处置单位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督检查,依法严厉查处超标排放餐厨废弃污染物等违法违规行为。

(十)城管部门要加强对占道经营食品流动摊贩及早市、夜市食用油销售和使用的监督与管理,严厉打击食品摊贩销售和使用“地沟油”违法行为。

(十一)旅游部门要加强对旅游景点景区食品经营摊点食用油购进查验记录、索证索票和台帐登记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巡回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从非法渠道购进食用油和使用“地沟油”加工食品等违法行为。

(十二)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管理委员会要加强对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内设立的食品经营摊点食用油购进查验记录、索证索票和台帐登记等情况的巡回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从非法渠道购进食用油和使用“地沟油”加工食品等违法行为。

(十三)财政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要求,配合有关部门为食用油的监督抽检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十四)监察部门要加大行政监察和问责力度,监督监管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对在“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中失职、渎职行为,以及行动迟缓、敷衍应付、整治不彻底、流于形式等行为,依法依纪严肃追究当地政府和监管部门相关人员的责任。

(十五)公安部门要配合监管部门开展“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对构成犯罪的制售“地沟油”案件,要提前介入,依法立案,从快侦办,一查到底。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6月25日至6月28日)。各县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要全面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工作,认真进行调查摸底,切实掌握辖区内“地沟油”整治的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单位基本情况,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立即部署、迅速行动。

(二)集中整治阶段(6月29日至7月20日)。按照方案要求,在本辖区内有针对性地开展食用油、“地沟油”市场清理整顿,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使用“地沟油”的违法行为。

(三)总结验收阶段(7月21日至7月25日)。集中整治活动结束后,各县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对整治情况要进行认真总结分析,查找不足,加强整改。各级督导组要逐级开展督导验收,确保专项整治行动取得预期效果。

六、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方责任。各县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加强对“地沟油”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市政府成立“地沟油”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宋立民常务副市长任组长,丁万明、贾玉英、张建国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相关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食安办,主任由赵建忠兼任,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查督办工作。各县区政府也要成立组织,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任务,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亲临一线指挥,将“地沟油”整治作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重中之重和突出任务,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和“瘦肉精”等各类专项整治工作同步推进,确保取得应有实效。各级监察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问责制,严格责任追究,对因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严格监督执法,严惩违法行为。各级公安部门要主动配合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工作,一旦发现可疑线索,要提前介入,依法立案,从快侦办,一查到底。对发现非法提炼“地沟油”的黑窝点,以及无证生产加工食用油和违法销售、使用“地沟油”行为,各县区政府要组织公安、质监、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坚决予以严厉打击,切实防止前整后乱、出现反弹现象。涉嫌犯罪的案件,要一律移交司法机关,依法从快捕诉、从重量刑、顶格处理,有力震慑违法犯罪行为。

(三)广泛宣传发动,鼓励社会监督。“地沟油”专项整治期间,宣传部门要组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食用“地沟油”危害,整治“地沟油”的目的、意义,并责成新闻媒体开辟专题栏目,对相关部门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活动及时予以报道,对非法生产、加工、提炼、销售和使用“地沟油”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无证照生产、加工、经营食用油的违法行为,进行追踪报道并坚决予以公开曝光,进一步提高广大消费者的防范意识,增强防范能力,警示消费者理性消费,震慑违法者依法生产,规范经营。同时,各县区政府要制定举报奖励政策,公布举报电话,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动员广大消费者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对“地沟油”生产、销售和使用的监督举报,对举报经查实的,及时兑现举报奖励资金,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群防群治局面。

食品废水处理方法篇6

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了严重污染。当今世界水资源形势日渐紧张。而工业废水的排放依然肆无忌惮,工业废水不仅给环境带来恶劣的影响,而且严重污染水资源。对水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因此,加强对工业废水的处理刻不容缓。超滤膜技术发展迅猛,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加强超滤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实践应用势在必行。本文着重介绍超滤膜技术及其特点,探讨其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实践应用,以期为工业废水处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工业废水;超滤膜技术;废水处理

随着近年来工业的迅猛发展,工业污水的排放也日益增多,不仅给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也给水资源的安全卫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为了适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亟须做好工业废水处理的工作。超滤膜技术在工业废水的处理中,应用广泛,而且效果明显。上世纪80年代以来,超滤膜技术就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目前,超滤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实践应用,主要是以超滤、渗析、反渗透等方法来实现废水处理的具体操作。

1超滤膜技术概述

1.1超滤膜技术的含义与工作原理

超滤膜技术就是通过膜表面的微孔结构对物质进行选择性分离的技术。超滤膜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对液体混合物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之流经膜表面,那些分子较小的溶质能透过膜表面的微孔,作为滤液而从低压侧排出,而那些分子较大的物质则因无法通过膜表面的微孔而被截留下来,并形成浓缩液而排出。这就使得原液中大分子的浓度逐渐提高,从而实现了对大分子和小分子的分离,达到浓缩、净化溶液的目的。

1.2超滤膜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相对于传统的分离方法来说,超滤膜技术具有如下的特点。超滤过程是可以在常温条件下进行的,因此超滤的条件温和而且没有对过滤成分的破坏,因而特别适宜对热敏感的物质,如药物、酶、果汁等的分离、分级、浓缩与富集,而不影响其质量。超滤过程不会发生相变化,不需要加热,而且能耗非常低,也不需要添加化学试剂,因此是一种无污染并且节能环保的分离技术。超滤技术的分离效率较高,能对稀溶液中的微量成分进行有效的回收,也能有效地对低浓度溶液实现浓缩。超滤过程只需要采用压力作为膜分离的动力,因此分离装置比较简单,操作的流程也短,而且操作十分简便,易于控制和维护。超滤膜技术具有传统分离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超滤膜技术耐高温,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其次,微生物经过超滤膜出水后,仍然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再次,对混凝剂的投放数量要求低,能以较低的投放量实现高效的水质优化。利用超滤膜技术进行水处理,能实现方便快捷地效率,轻易祛除水中残留的悬浮物,同时使水的浑浊程度减轻。最后,高效率的超滤膜技术所需成本极低。因为超滤膜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在工业废水的处理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实践应用。

2超滤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2.1超滤膜技术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含油废水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工业废水,其来源非常广泛。诸如来源于钢铁厂的冷轧乳化液废水,金属切削和清洗产生的废液等。超滤膜技术在处理含油废水时,能通过其透过液对油实现最大程度的去除。

2.2超滤膜技术在含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重金属废水是一种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废水,而且对水资源的威胁较大。传统的对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方式是简单粗暴的,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污染进行转移。其基本操纵方法是对废水溶解的重金属进行处理,使重金属沉淀或转化为易于处理的形式。而超滤膜技术通过各种方法,诸如采用先烧碱中和,再实施超滤膜过滤的方法,或者是通过选用孔径适当的超滤膜,调节ph值来实现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等方法,以实现对重金属的完全回收,这就将重金属从工业废水中彻底除去。

2.3超滤膜技术在食品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食品工业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丰富的食品供应和极大便利,也排放了大量的食品废水。食品废水的特点是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传统的食品废水处理方法,多采用直接处理的方式,一方面浪费较多的资源,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处理的费用。而超滤膜技术在对食品废水的处理实践中,不仅能有效地净化废水,还能回收有利用价值的物质。例如,超滤膜技术可以分离出味精废水中所含有的菌体蛋白等物质。

2.4超滤膜技术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造纸废水中含有一些化学物质,多造纸废水的处理,要在最大限度上实现水的再利用,并且回收有利用价值的化学物质。超滤膜技术一方面具有较高的截留率,这就保证了对化学物质的回收利用,另一方面超滤膜技术较大的通水量能达到水循环的目的,实现造纸废水的再利用。

2.5超滤膜技术在纺织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纺织印染业的废水的种类比较复杂,污染环境最严重的纺织工业废水是洗毛废水,但其中含有多种可回收物。化纤工业所产生的废水中也含有多种可回收物。传统的处理方法在对废水的回收处理上,效果不太好。超滤膜技术则可以实现对废水的高效处理和回收利用。洗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油脂,悬浮物,洗涤合成剂,还有羊毛脂。羊毛脂一方面是污染性较强的污染物,另一方面是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可回收物。羊毛脂可以作为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材料,因此具备极高的回收利用价值。超滤膜技术在处理洗毛废水,回收羊毛脂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超滤膜技术通过对洗毛废水进行预处理,然后超滤浓缩,继而对羊毛脂进行离心分离,最后实现对羊毛脂的高效回收。因此,利用超滤膜技术处理印染废水,不仅能达到印染废水的排放要求,而且能实现对有价值物质的高效回收。

2.6超滤膜技术在制革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制革工业的脱毛环节需要大量使用石灰等原材料,并产生大量的污水,而且其废水的毒性特别大。制革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其废水异常浑浊,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比较大。超滤膜技术能有效分离制革废水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对制革废水的处理效果远远超过传统的处理技术。

3结语

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环境的优化,也为了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对工业废水的处理刻不容缓。超滤膜技术不仅易于操作,而且具有操作流程短、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在工业废水的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超滤膜技术来处理工业废水是大势所趋,一方面是因为超滤膜技术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另一方面是因为超滤膜技术在工业废水的处理中具备安全性和稳定水质的性能。相信随着超滤膜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必将会在工业废水处理中赢得关阔的前景。

作者:郑驰胡协胜单位:浙江净源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冯继波.超滤膜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7):60~61.

[2]张素刚.关于超滤技术在城市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风,2010(13):213~214.

食品废水处理方法篇7

[关键词]地沟油事件;质量管理经验;监管;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F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9-0067-03

1引言

我国是一个食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尽管我国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在食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上问题仍然频频发生,双汇瘦肉精事件、上海的染色馒头事件、河南南阳毒韭菜事件、安徽的牛肉膏事件……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地考验着老百姓的心理承受能力,近期的“地沟油”事件更是将食品安全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2国内“地沟油”事件回顾

地沟油泛指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其要害在于这些多次油炸、使用过的油,在氧化过程中会产生醛、酮、过氧化物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其主要的致癌物是黄曲霉素,毒性相当于等量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地沟油”上餐桌,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见诸报端,虽然有关部门重拳频出但依然难以有效遏制,有专家称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达百万吨级(全国每年消耗约2200万吨食用油,按15%计算将成为废弃油脂,估算产生约300万吨地沟油)。2011年7月公安部组织侦破的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件,向大众证明了确实存在地沟油流向餐桌的链条,而且这个产业链条串起的都不是小作坊而是合法注册的企业,产业化规模相当庞大,并且已经涉及全国14个省市和地区。

3国外“地沟油”监管的模式及经验

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等国也发生过地沟油横行的事件,也曾经走过一些管理弯路,因此他们目前实施的一些监管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3.1法国模式——立法监管科学提炼:双管齐下让地沟油远离餐桌作为世界上餐饮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法国应对“地沟油”问题可谓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餐厅的监管,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对餐厨废油回收再利用,既能使地沟油变废为宝,又能让其远离餐桌。餐厅可以与国家认可的废油回收公司签约,废油回收公司会根据餐厅实际情况,为餐厅定制合适的油脂过滤设备并安装。废油回收公司将回收的各种废油送到生物柴油提炼工厂进行后处理,然后制成生物柴油或液体肥皂等产品。据统计,法国每年有超过40%的餐厨废油能得到回收利用。

3.2德国模式——核定身份全程监管:每桶泔水都有“身份证”德国的每一桶泔水都有张“身份证”,从产出、回收到利用都严格记录在案。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很快都能查明。德国餐馆必须与政府签订“泔水回收合同”,详细规定了泔水由哪家回收、何时回收、回收后由谁加工等。同时,开餐馆前,必须购置油水分离的设备。分离出来的油由政府特批的公司统一回收进行加工,除了制成生物柴油外,不少企业还从中提炼出特殊成分,用于生产化学品、有机肥料等。德国“地沟油”利用率已达100%。

3.3日本模式——高价收购定向出路:加入特殊气味餐馆无法使用日本每年有40万~60万吨废烹调油,废油由专业公司进行回收,并以较高价格卖给政府,这一价格高于非法的废烹调油加工厂商可以接受的价格。提炼后的燃料油加入了蓖麻油类制品会散发特殊气味供垃圾车使用,防止被餐馆回收利用。

3.4美国模式——明确流程严格监管:为“地沟油”规定“路线图”餐馆在申请开业前,需首先设计好食用油流动“路线图”的“出口”,即向当地政府证明自己已找到废油回收公司收购废油。餐馆选择的废油回收公司必须有卫生和环保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拥有专业的运输、回收及加工设备。在签订合同后,废油回收公司会给餐馆一些带锁的密封桶用于存放废油待回收。政府相关部门会不定期突然检查,一旦发现废油随污水排出,或者下水道积累的残油超过一定限度,餐馆都会受到高额罚款、卫生降级,甚至停业整顿等惩罚。

4我国与国外先进国家在“地沟油”监管上的差距对比我国和国外先进国家在“地沟油”上的监管,可看到两者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4.1食用油标准偏低,为制假者打开了方便之门

我国现行的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是2005年10月实施的GB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食用植物油的原料、辅料的要求及感官要求,另外还规定了食用植物油的理化检测指标。按此标准对食用油的检测主要是检测酸价、过氧化值、黄曲霉毒素、农药残留等9项指标,每一单项指标合格即判定为合格。同时2008年颁布的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与欧盟、日本同类标准相比,尚有不完善之处。目前GB2760已公布允许食用油脂中添加的添加剂共有35个种类,却只有15个具有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仅占42%。欧盟规定动植物油脂中不得含有着色剂,而GB2760标准则对此不置可否。据调查,在实际“地沟油”生产中,只要通过碳酸氢钙去除杂质、再用碱中和酸性,就能将原来棕黑色、略有臭味的废弃油变得清亮,难以从外观上进行区别。另外地沟油生产者专门针对国家标准,在产品中加入火碱等化学品,即可降低酸价,达到国家标准,轻易“蒙混过关”。

4.2技术落后,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

目前国内检测餐馆食用油采取的方法一是“索证索票”,即追问油品来源;二是用食用油酸价快速检测试纸检测。这种试纸主要用来检测食用油的酸价,如果试纸颜色发生变化,则说明该油品质不纯。但这种试纸检测的误差较大,准确率低,实践中难以推广应用。

缺乏有效的检测方法(利用理化指标等特性)来区分合格食用油或是地沟油,尤其缺乏简捷、快速的检测手段,这直接导致了执法部门的现场执法效率与力度大打折扣,难以起到有效的执法威慑力,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法分子的违法驱动力。

4.3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督部门缺位

目前我国有多个部门都在对地沟油进行监管,涉及卫生监督、食品安全、工商管理、质量监督、环保、公安等众多部门,由于缺乏统一协调,导致各自为政、各司其责,无法形成合力。2010年7月,国务院了《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力图从源头上加大对地沟油的管控力度,但由于涉及众多部门,《意见》实施以来,地沟油仍然屡禁不止。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相对完善,负责制定食品安全法规的联邦行政部门主要有:卫生部的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农业部的食品安全检验局(FSiS)和动植物健康检验局(apHiS)、环境保护局(epa)。这些食品安全管理各机构分工明确、职责明晰,每个机构有大批专业化的专家,他们的工作包括检查食品公司、收集并分析样品、监控进口产品、检查售前行为、从事消费者研究和进行消费者教育等,如果发现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就不允许其上市销售,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4.4执法不严,商家违法成本低

国内,虽然相关执法部门每月都会轮番检查各餐饮业的经营状况,但很少专门检查食用油的,即使检查也是看一下进货单、发票和生产厂家的检疫报告。由于缺乏制约措施,违法成本低,商家在追逐利润的前提下,以身试法者前赴后继,连绵不绝。有些商家受利益驱使,见利忘义,一再突破道德底线,根本不顾地沟油对人体造成的严重危害,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地沟油生产销售的灰色产业链(主要有:掏捞、初炼、收购、精加工、批发、销售六个环节)之中,分工明确、利益共享,深陷违法犯罪而难以自拔。

法国在执法过程中发现餐馆处置废油不当造成下水道堵塞等情况,餐厅会被处以高额罚款,甚至被勒令停业。对于多次违规的餐厅,还将追究经营者的刑事责任。在美国,食品加工的各个环节都要接受农业部、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检察官的监督和检查。食品加工厂必须为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检查人员提供专门的办公室,供其驻点检查,以防不合格食品进入市场。

5加强我国“地沟油”安全监管的几点建议

5.1健全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食用植物油的质量安全涉及供应链的多个环节,目前该监管体系的运行存在监管职责过于分散、部门分工不明确等问题,缺乏一个高效的协调机制。为了能有效地行使监管职能,需要一个权威的、跨部门的食用油安全监管机构,研究食用油安全控制方案,负责各部门的协调,真正建立健全全程监管和执法联动机制。近日浙江绍兴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据报道,从2012年4月1日起,浙江绍兴地区将出台《市区餐厨垃圾管理办法(试行)》,市区饭店食堂餐厨垃圾统一收集处置,为此成立了包括公安、工商、环保、药监等11个部门联合建立的食用油和食品监管体系,防止以餐厨垃圾为原料生产加工的产品进入流通环节。

5.2进一步修订完善法律法规,加大违法成本

加快食用油质量监管的立法进程,将食用油质量安全标准的推行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通过法律手段约束政府监管部门、食用油生产企业、销售商等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加强《食品安全法》的贯彻落实,建立、完善食用油生产、销售的专门法规,及时修订食用油的卫生标准、检测标准,制定生物柴油的生产、销售的管理办法,通过不同渠道的宣贯手段,营造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社会氛围,努力构建诚信社会。同时,提高食用油行业进入门槛,建立全面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对制售“地沟油”的惩罚力度,增加地沟油生产者的风险成本,从根本上遏制“地沟油”回流餐桌。

5.3构建食用油质量标准体系,提升食用植物油检测效率我们必须构建食用油质量标准体系,提升食品植物油卫生标准。同时应尽快组织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专业监管部门的专家、学者共同推进检测标准的构建与推行,尤其要尽快探索与推行快速检测办法供实际使用。目前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在筛查了地沟油可能涉及的80多个技术检测项目后,已经找到了多环芳烃、胆固醇、电导率、特定基因四类能够有效排除地沟油的有效指标,初步建立了地沟油检测的指标体系。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有效后,应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和推广使用,以提高执法部门的现场执法效率与力度。

5.4规范餐饮业的行业管理,完善必备的处置设备

要抓紧制定设施设备的行业规范,要求餐饮公司根据泔水的产生量,完善必要的泔水分离器、临时储备等设施设备,便于专业公司的统一回收。有关设施设备的投入费用,经相关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一部分可由政府直接给予补贴,一部分可在后期的税收中给予返回,还有一部分由餐馆自己承担。

5.5规范废油的回收,倡导由政府统一收购废油

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废弃油脂企业资质规定,但各地均由环保局或市容部门负责核准餐饮废油脂收集企业的资质。不过具备这种资质的企业在各地并不多,比较多的如上海和成都,各有23家具备废弃油脂收运许可的企业,比较少的如哈尔滨,仅有两家,而北京也只有四家。仅靠有限的几家企业回收废油显然不现实,于是,小商小贩成为这些企业的“二传手”,这为“地沟油”流向餐桌留下了安全隐患。我们可通过立法的方式明确废油的处理回收由经政府审批过的专门公司或具有资质的公司统一收购,统一收购的废油应由定点企业按照行业标准、规范进行后期深化加工,生产出的化工产品按规定进一步投入使用。在这方面浙江绍兴的做法值得提倡,在其的《市区餐厨垃圾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规定,2012年4月1日起餐厨垃圾的回收必须由专业公司来进行,实现统一收集、运输和集中定点处理,禁止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垃圾饲喂动物等。

5.6利用科技手段,解决“地沟油”出路

自1988年废油脂转化为生物柴油的技术在德国问世以来,国际上对地沟油的通行处理方式是作为工业用油原料:生物柴油、植物沥青、燃料、化工产品等,并陆续制订相应的行业标准。我国直到2007年才出台了《BD100标准》,可是没有进一步明确生物柴油和石化柴油的相关掺混标准,限制了生物柴油企业正常进入流通领域。直到2010年9月,国家又了《生物柴油调和燃料B5》标准,并于2011年2月正式实施,至此才从政策层面上为生物柴油产品进入正规流通渠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国家没有强调让中石化、中石油来帮忙消化这个产品,导致生物柴油企业没有一个固定的接收销售单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从地沟油提炼出的合格生物燃料大有前景。根据资料显示,使用生物燃料可节省1.2%的燃油,最主要的是能够减少60%~7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进入飞机燃油的生物燃料是使用50%麻风树中提炼小桐子油与50%现有燃油相混合的燃油。从2011年9月开始,荷兰皇家航空公司所有阿姆斯特丹往返巴黎的200个航班已经使用生物燃料作为动力;德国汉莎航空公司也已在使用生物燃料;2011年10月28日,国航的一架波音747大型飞机进行生物燃料试飞并取得成功;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强制要求实施2%的生物柴油掺混政策,以支持废油回收和生物柴油制造业。我们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进一步完善生物燃料的销售渠道,解决“地沟油”的出路。现阶段对于合格的生物柴油可依托中石油、中石化两个巨头公司构建的完善的销售渠道逐步加以推广,一旦条件成熟后可逐步放开给具有相当标准的公司销售经营。

参考文献:

[1]马晨清.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管理突出特点及其启示[J].法制与社会,2010(10):195-196.

[2]莫辰瑗.食品安全问题中政府失灵现象研究——基于政府职能的角度[J].现代商业,2011(24):187.

[3]新华社.消灭地沟油各国有奇招[n].钱江晚报,2011-10-24(B4).

[4]李媛,姜婉君.地沟油如何从餐桌上走开[J].中国新闻周刊,2011(36):31-32.

[5]孙焕,赵榕.我国食品标准体制与国际标准的跟踪与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0(05):371-373.

[6]夏黑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的现状与完善[J].科学经济社会,2010(03):133-137.

[7]鲍长生.食品安全政府规制失灵的原因与对策探讨[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02):75-76.

[8]杨迪,刘子倩.防不胜防“地沟油”[J].中国新闻周刊,2011(36):28-30.

食品废水处理方法篇8

地沟油以一条完整产业链的形式浮出水面,可见其存在已久。3月,浙江宁海警方接到群众举报,当地有人利用餐厨垃圾等炼制地沟油。警方循此线索,抓捕了专门收购、粗炼地沟油的六名犯罪嫌疑人。7月中旬,公安部遂统一部署,在浙江、山东、河南集中行动。此次,公安部破获的是一个涉及14个省的地沟油犯罪网络,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其中仅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在两年时间里就生产上万吨地沟油,并顺利进入市场。

这只是冰山一角。全国到底有多少地沟油流向餐桌,无法真实统计。此前在问题乳粉、瘦肉精等食品安全案件中,发现有毒、有害食品问题的主要渠道是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测,但地沟油成分复杂,标志物不确定,检测技术不足以找到其变身食用油的铁证,因此,对已进入市场的地沟油实际无法查处。

无法估量

刚到广州不久的杨帆(化名),其谋生之道颇为隐秘。每天,趁着夜色,他带上舀子和塑料桶,蹬着三轮车,穿街过巷。与每个餐馆后厨相连的下水道中漂浮的油花,正是他在这个城市的立身之本。顶着刺鼻难闻的气味,从一条条下水道中,他掏捞出一些油腻的漂浮物,倒入大原料桶中,一桶装满是180公斤。

一桶地沟油可卖860元。杨帆现在每月能收2吨左右的地沟油,他对收入挺满意,“收入达到白领的水平了”。

地沟油是废弃食用油脂的俗称,泛指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其来源包括餐厨废油和猪牛羊肉、内脏、皮加工以及提炼后副产的油。而餐厨途径的废油又分为三种:一种从餐厨垃圾中提炼的油,叫泔水油;一种是煎炸废油;第三种是狭义地沟油,即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

在杨帆眼中,收集泔水和掏地沟油是完全不同的行业。作为一个地沟油从业者,他绝不去染指泔水。需要泔水的都是猪养殖户,根据餐厅餐厨废油的油质和数量的不同,这些养殖户与餐厅协议每月以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的承包价收购泔水,泔水经过熬煮,残渣用来喂猪,而上层的泔水油被打捞出来,以每桶1000元左右的价格卖给收购商。

狭义地沟油在三种废油中量最大,煎炸废油的量相对很少,“餐馆要重复使用”。杨帆说。

“最让人担心的是地沟油上餐桌,因为其卫生状况最差。”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任连海说,狭义地沟油在空气中暴露时间长,氧化和酸败情况严重,各种微生物滋生。他根据调查得出的一个统计数据是,全国每年大约产生3000多万吨餐厨垃圾,餐厨废油约占10%,为300多万吨,其中,狭义地沟油约占90万吨至150万吨。

任连海分析,泔水油和煎炸废油有相当一部分也回到了餐桌,尽管它们比狭义地沟油质地要好很多,但也有致癌作用。“很可能采用掺好油的方法,调和油和色拉油掺入的可能性大,纯大豆油和花生油则很难掺入地沟油。如果掺入的量较小,很难检测出来。”

标准难产

其实,按照目前食用油检测的色度、含水量、酸价指数等指标为尺度,以地沟油炼制的“食用油”有些也能合格。

浙江宁海警方将查获的大量地沟油送检,按照现行的《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2716-2005),食用油检验通常都是检验酸价、苯并芘、农药残留等九项指标,在送检的十个样品中,只有两个样品不合格。据媒体报道,尽管警方掌握的证据表明,本案用地沟油炼制食用油的工艺流程,仅是简单的物理分离,格林公司的实际经营者柳立国亦供述,“我们卖的油颜色重,有一股辣味”,但这并不妨碍地沟油面对常规检测时,能轻易过关。

究其原因,任连海说:“专家都在寻找一个特征指标,即不管地沟油怎么掺,这个指标不变。”

2009年,卫生部曾经组织过一次较大规模的联合攻关,试图建立一套地沟油检测标准,但当时参评的几种检测方法不能同时满足多种不同生产工艺提炼出的精炼地沟油,因此监管部门建立检测标准的想法中途夭折。

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粮食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疾控中心等机构以及部分大学,亦零星开展过地沟油检测技术的研究。遗憾的是,这个特征指标至今仍未能找到。而由于检测技术的欠缺,使得地沟油检测标准迟迟未能出炉。

今年6月,浙江省公安厅专案组将检测地沟油难题交给了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接受委托后,该中心筛查了“地沟油”可能涉及的80多个技术检验项目后,找到了包括多环芳烃、胆固醇、电导率和特定基因组成等四类能够排查地沟油的有效指标,并宣称初步建立了地沟油检测的指标体系。该技术被用于此次查获的格林公司的样本检测中,获得成功。

然而,这一指标体系并未得到业内专家的共识。任连海认为,像电导率这样的物理指标不可靠,“民间有很多办法,一调掺油比例,就测不出来了”。

一位在北京一家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任职的检测专家亦指出,电导率和多环芳烃等方法出现假阳性的几率比较大,“也许在这次格林公司的样本检测中准确,但并不代表任何地沟油样本都能检测准确”。所谓“假阳性”,就是将正常食用油误判为地沟油,与之相对的“假阴性”情况,是指将地沟油漏检为正常食用油。

公安部9月公布地沟油大案之后,使检测技术再次被提及。按照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的统一部署,目前卫生部正组织科技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粮食局,以及中国疾控中心等共同研究制定地沟油检验方法论证方案,并组建了包括油脂加工、食品安全、化学分析等领域专家和相关机构在内的检验方法论证专家组,对研发出的检验方法进行科学论证。

前述北京检测专家参加了此次“赶考”,他透露,“卫生部在对各单位的方法验证中使用了近30个盲样,考核十分严格。”结果,各参与单位的检测方法都不完全理想,容易出现假阴性或者假阳性,而且对于掺入低比例地沟油的食用油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更低。

另一位专家组成员向《财经》记者表示,地沟油检测都折腾好几年了,到最后还是仓促上马,“这不像三聚氰胺是应急事件,而是实际早已存在的!第一拨参加会议的有20多个专家,在20多个方案中,打分的话都在20分-65分之间,没有80分以上的方法,从方法学逻辑上来说,方案设计上都存在相当多的漏洞”。

目前,国内的食品标准大多是产品标准,是为了规范生产企业而制定的,近几年随着瘦肉精、非法食品添加剂、地沟油的出现,才开始制定“打假”标准。

出于谨慎,卫生部推迟了原定于9月14日的地沟油检测标准的,继续对检验方法进行论证。前述北京检测专家认为,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成熟的地沟油检测标准“必须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够基本涵盖各种地沟油精炼工艺的检测标准,否则又会给不法分子以可趁之机”。

源头无监管

在技术监管无法给予足够支撑时,行政监管体系的多个环节相继失守,以致在这次特大打击地沟油行动中,只有公安部门站到台前。

与非法添加剂不同之处在于,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部分官员和学者并不认为有地沟油回流餐桌,这亦是造成监管疏漏的原因之一。

一位业内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在2010年12月15日北京举行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论坛上,来自卫生部和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官员,都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即综合考虑成本问题和风险问题,地沟油不大可能流向餐桌。这种看法亦不乏一些著名专家的支持。

现在,这种看法被评判为“不符合事实的误导”。但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李里特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仍然对地沟油上餐桌持审慎态度,“不能说违法使用地沟油的现象不存在,但不会是普遍现象”。

广州地沟油收集者杨帆亦坚称,自己的油都卖给了“有牌有证的废油公司”。对于宁海破获的地沟油提炼食用油的案件,他用自己的“常识”予以反驳,由于狭义地沟油混杂植物油与动物油,常温下都可能板结,又黑又臭,不可能用很低的成本提炼出“食用油”。

但是,一位曾到天津宝坻周边实地考察过地沟油加工点的化学分析专业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实施四步,即可使地沟油变身“食用油”:第一步是过滤;第二步是“过塔”,即进行油水分离;第三步,分离出的油液进行脱色吸附,脱臭也在这一步完成,如果原料油成色过于劣质,可重复吸附步骤一次;第四步,过滤。

至此,粘稠发黑的地沟油即完成了清亮透明的“变身”。

此外,地沟油在生产流通过程中“身份”模糊:仅仅收购地沟油一般不构成犯罪,对地沟油进行深加工也不一定是犯罪,因为它可以用于制造生物柴油和化工原料等正当目的。

只有将地沟油当做食用油销售为法律所禁止,但这个环节往往比较隐蔽。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副局长王伟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这也是地沟油传闻很多却鲜闻案发的重要原因。

一如食品添加剂监管体系的冗杂,地沟油监管体系也涉及卫生、质量监督、工商管理、环保、市政、城管、公安等众多部门。湖南会同县食品药品监管局主管药师朱宝利认为,管理链条的冗长,致使监管效率不高,“管理没到位是常态”。

这套监管体系是由中央政府各部门按照不同职能共同监管的模式,与美国类似。两者的不同在于具体职能的划分,美国主要是按照食物的种类来划分部门职能,而中国是按生产、消费、流通的环节来进行区分。这一横一纵的两种职能划分给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造成较大的差异。

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地沟油在生产环节归属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管理;进入餐馆则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处,因其有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权力;流通环节属工商部门管辖,但工商部门并不具备地沟油的检测能力;餐厨垃圾回收归口市政部门,只有最后形成公共安全威胁才涉及公安部门。

其实,在地沟油监管诸环节中,源头管控才应为最关键的一环。“看上去每个监管环节都有单位管,但结果变成三个和尚没水吃。”李里特说,餐厨废油与餐厨垃圾是整个利益链的首个环节,关上这个“水龙头”,剩下的环节就将成为无源之水。

发达国家的通常做法是通过严格的监管和严厉的惩罚措施,让不法商人付出“停业”“破产级高额罚款”之类高昂代价,使之不敢跨越雷池。在美国,餐饮企业如果私自将餐厨废油卖给非法机构或个人,一经发现将被停业;在英国,如果餐饮企业将餐厨废油倒入下水管道,无论数量多少,都将被处以高额罚款。在德国,餐馆开业前必须与政府签署“泔水回收合同”,餐饮企业产出的每一桶泔水都必须有“身份证”,从产出、回收到利用,都严格记录在案。

国内餐馆的餐厨废油外流的通道却很少受强制性约束。据媒体报道的哈尔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提供的资料,哈尔滨市餐饮单位超过7000家,日产餐厨垃圾和废油脂500多吨,与正规废油脂处理单位签订协议的餐饮单位不到十分之一。而有些餐馆虽然与正规的废油处理厂签订了回收合同,亦可能不认真执行,而是将餐厨废油卖给出价高者,致使正规的废油处理企业普遍面临开工不足。

废油走正途难

最终切断地沟油进入食物链的管道,有赖于加强执法监管和制定适宜的检测标准,但关键还是要政府合理引导,为地沟油找到新的出口。实际上,时下国内外并不乏地沟油有效利用的途径。

用地沟油制生物柴油项目曾经风光一时,2007年底,中国生物柴油行业年产能超过300万吨。进入2008年后,由于地沟油等原料短缺和价格高涨,当年生物柴油产量仅有约25万吨,产能利用率不足10%。许多企业不得不面临部分生产线关停,甚至全面停产的尴尬局面。2009年,国家财政支持的地沟油制生物柴油项目厂家由2006年的150多家,锐减至十几家。

多位受访专家都提到,从地沟油提取生物柴油目前成本较高,因为这一转变是化学反应过程,同时硬件条件需要具备反应锅(釜)等比较高端的设备。

而从地沟油精炼“食用油”,设备相对简陋,大多精炼工艺只是一个物理过程,即可得到精炼油。

成本问题使得合法的生物柴油生产企业抢不过精炼“食用油”的不法分子。此次涉案的格林公司正是从一家生物柴油生产商变身为“食用油”精炼商,其中亦有几分逼上梁山的无奈。

“生物柴油厂的衰落源于跟风盲目上马。”任连海分析,很多企业建成后才发现没有原料,厂子“吃不饱”;同时,销售渠道匮乏也是制约因素,民营企业的生物柴油无法进入国有加油站。而此两点,都跟国家扶持政策的缺乏紧密相关。

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传递了这样一个强烈信号: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直线形的,从原料、产品到废物,最终废物被丢弃;现在经济转型要变成从废物生产原料,形成循环经济。

当年年底,任连海参与起草的《餐厨垃圾资源利用技术要求》(下称《技术要求》)报批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此前,餐厨垃圾资源利用并无国家标准。紧接着,他又主持启动了《餐厨废油资源回收和深加工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如今将近两年时间过去了,已通过“国标委的内部评审”的《技术要求》何时公布仍无准信。“其实现在出台正是时候。”任连海介绍说,《技术要求》规定了餐厨垃圾应该如何无害化处理,包括对收集、运输、预处理、资源化全过程的指导。

目前国内餐厨垃圾处理技术真正成熟可靠、正常运行的,唯有饲料化技术。但自从欧洲多国爆发的疯牛病被查明,是源于动物源性饲料的同源性污染之后,中国农业部对用餐厨垃圾做饲料的态度变得谨慎。

任连海分析,此为《技术要求》“卡壳”的原因,“不发(以厨余垃圾为原料的)饲料生产许可证,以此为原料生产的饲料就无法出售,实际上把正规企业的路基本堵死了”。而与此同时,散户或一些不正规的养猪场仍在大量使用只经过简单加热处理的泔水喂猪,且无人监管。

为了鼓励正规企业将地沟油转化为工业用油,防止地沟油流入食品行业,今年6月3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再次联合下发通知,正式将包括地沟油等废弃动植物油生产纯生物柴油,纳入免征消费税的适用范围。

食品废水处理方法篇9

(一)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及食品安全管理人员………………………………………………3

(二)食品与食品原料采购查验管理制度……………………………………………………4

(三)场所环境管理制度………………………………………………………………………5

(四)设施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制度…………………………………………………………5

(五)清洗消毒管理制度………………………………………………………………………6

(六)从业人员健康查体管理制度……………………………………………………………7

(七)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8

(八)五病调离制度……………………………………………………………………………9

(九)加工操作管理制度………………………………………………………………………9

(十)废弃油脂管理制度………………………………………………………………………10

(十一)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11

(十二)食品留样制度…………………………………………………………………………12

(十三)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13

采购员

烹调员

X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食堂负责人

食堂安全管理员

食堂负责人:

食堂管理员:

员:

员:

食品与食品原料采购查验管理制度

1.采购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法律规定,熟悉并掌握食品原料采购索证要求。

2.采购食品(包括食品成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食品用工具和设备),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供方索取生产经营资质(许可证)和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明,同时按照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核查。

3.所索取的检验合格证明由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妥善保存,以备查验。

4.腐败变质、掺杂掺假、发霉生虫、有害有毒、质量不新鲜的食品及原料以及无产地、无厂名、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或标志不清、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不得采购。

5.儿童食品应当在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单位采购。食品进货前必须采购查验及索票索证,建立食品采购和验收记录,做好出入库账目登记。

6.采购乳制品、肉制品、水产制品、食用油、调味品、酒类饮料、冷食制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应当索证的其他食品等,均应严格索证索票。生肉、禽类应索取兽医部门的检疫合格证,进口食品及其原料应索取口岸监督部门出具的建议合格证书。

7.验收员在验收食品时,要检查验收所购食品有无检验合格证明,并做好记录。

场所环境管理制度

1.周围环境应打扫干净,阴沟要常疏通,废物桶加盖并及时清理。

2.积极贯彻四害要求,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等害虫。

3.厨房、餐厅及各操作间地面保持干净、干燥、无积水、无污垢、无垃圾、无卫生死角。

4.不乱倒垃圾,不乱倒污水。

5.门窗应有防蝇设施,室内经常保持通风

设施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制度

1.公用餐具及盛装饭菜的桶盘在用餐后及时清理消毒,再放进保洁柜中保持干净。

2.保洁柜、及相应器具应餐餐清洗消毒。

3.刀具、砧板、抹布、工具、容器等必须生熟分开,用后消毒,定位存放。

4.定期检查各种设施设备,冷藏,冷冻设施卫生。

5.对损坏的卫生设施,设备,工具应及时维修。

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1.设立独立的餐饮具洗刷消毒室或专用区域,消毒间内配备消毒、洗刷保洁设备。

2.洗刷消毒员必须熟练掌握洗刷消毒程序和消毒方法。严格按照“除残渣碱水洗清水冲热力消保洁”的顺序操作。药物消毒增加一道清水冲程序。

3.每餐收回的餐饮具、用具,立即进行清洗消毒,不隔餐隔夜。

4.清洗餐饮具、用具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餐具消毒前必须清洗干净,消毒后的餐饮具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无泡沫、无不溶性附着物,及时放入保洁柜密闭保存备用。

5.盛放消毒餐具的保洁柜要有明显标记,要经常擦洗消毒,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要分开存放。

6.洗刷餐饮具的水池专用,不得在洗餐饮具池内清洗食品原料,不得在洗餐饮具池内冲洗拖布。

7.洗刷消毒结束,清理地面、水池卫生,及时清理泔水桶,做到地面、水池清洁卫生,无油渍残渍,泔水桶内外清洁。

8.定期清扫室内环境、设备卫生、不留卫生死角,保持清洁。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管理制度

1.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2.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3.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凡检出患有以上“五病”者,要立即叫其调离原岗位,禁忌症患者及时调离率100%。

5.凡食品从业人员手部有开放性、感染性伤口,必须调离工作岗位。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1.食品生产、经营、餐饮人员必须在接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工作。

2.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定期组织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训以及食品加工操作技能培训。

3.餐饮服务食品人员的培训包括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初次培训时间分别不少于20、50、15课时。

4.新参加工作人员包括实习工、实习生、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5.培训方式以集中讲授与自学相结合,定期考核,不合格者离岗学习一周,待考试合格后再上岗。

6.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五病调离制度

1.幼儿园从业人员必须按规定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2.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检查合格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3.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渗出性或接触性皮肤病患者必须立即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治愈后方可恢复从事原工作;

4.幼儿园从业人员调离人员健康情况必须全程监护,了解病情状况;

5. 向卫生行政部门及时通报幼儿园从业人员调离人员基本情况;

6. 建立健全幼儿园从业人员调离人员健康档案;

7幼儿园对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做到专人负责,统筹管理。

加工操作管理制度

1.使用食品添加剂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调料盛装符合卫生要求。

2.品尝食品要用专用工具;剩余食品妥善保管。

3.用具、容器生熟分开、专用,用前消毒,用后清洁定位存放。

4.各类食品原料使用前分类清洗。

废弃油脂管理制度

1.废弃油脂必须按国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2.废弃油脂应设专人负责管理。

3.废弃油脂应有专门标有“废弃油脂”字样的密闭容器存放,集中处理。

4.废弃油脂只能销售给废弃油脂加工单位和从事废弃物收购的单位,不得销售给其他单位和个人。

5.处理废弃油脂要建立档案,详细记录销售时间、种类、数量、收购单位、用途、联系人姓名、电话、地址、收货人签字等。并长期保存。

6.不得随便处理废弃食用油脂。

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

1.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不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要求的食品添加剂不得使用。

2.购买食品添加剂必须索取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进口食品添加剂应索取口岸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卫生证明。

3.食品添加剂使用必须符合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不得随意扩大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4.不得使用未经批准、受污染或变质以及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添加剂。

5.不得以掩盖仪器腐败变质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留样制度

1.食堂提供的每样食品,由食堂分餐人员专人负责留样。

2.每餐留样的食品,按规定留足100克,分别盛放在已消毒的餐具中。

3.留样食品取样后,立即存放在完好的食品罩内,以免被污染。

4.留样食品冷却后,用保鲜膜密封好,并在其外部贴上标签,标明留样日期、时间、品名、餐次、留样人。

5.将贴好标签的留样食品按秩序存放在恒温冰箱内保存。冰箱温度设定为0℃-4℃。

6.做好每餐每样留样食品的记录,包括食品样源、食品名称、留样时间、目测样状等,以备检查。

7.留样食品一般保存48小时,进餐者如无异常,即可处理留样的食品;如有异常,立即封存,送食品卫生安全部门查验。

8.食品留样冰箱为专用设备,严禁存放与留样食品无关的物品。

9.卫生监督小组及监督管理员不定期检查留样工作,发现未按要求留样,将对责任人进行工作失职处罚。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一、防止食物中毒的措施

(一)健全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的精神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二)广泛开展预防食物中毒宣传教育

广泛深入地开展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结合本单位(店)实际情况,充分使用电视,黑板报,宣传画等各种形式宣传普及有关卫生知识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水平,减少食物中毒发生。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措施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根据防止食品受到细菌污染,控制细菌的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项基本原则采取措施,其关键点主要有:

1、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致病菌的污染。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物的还应消毒手部、保持食物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到动物接触食品。

2、控制时间。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予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机会。熟食品应尽快吃掉;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3、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进行清洗消毒。

4、控制加工量。食品的加工量应与加工条件相吻合。食品加工量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卫生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四)预防常见的化学性食物中毒措施

1、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

2、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破坏。应注意豆浆加热至800C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

(五)发生食物中毒处理:

1、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把疑似食物中毒的人员送往医院。

2、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保护好现场。

3、紧急处理。

(1)后勤保障部(办公室)负责与调度,把疑似食物中毒的人员送往医院抢救。

(2)及时报本单位(店)有关领导,组织事故调查,处理临时紧急事务。

4、原因调查

(1)保护好现场严防破坏,要对可疑食物或有毒食物取标封存。

食品废水处理方法篇10

摘要:采用SBR-气浮工艺处理食品生产废水,当进水CoDCr≤1400mg/L,BoD5≤600mg/L,BoD5/CoDCr为04~05时,处理出水CoDCr≤100mg/L,BoD5≤30mg/L.工程实践表明该处理系统具有处理效果稳定,运行管理简便,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关键词:食品废水废水处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气浮

概况

某食品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生产废水。废水的排放量旺季(9月~2月)达80m3/d,淡季(3月~8月)约40m3/d废水排入横穿市区的古运河,对古运河水体带来了一定的污染。根据厂方提供的资料,结合实验室测定数据,得到废水水质见表1。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