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含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39:10

电子政务含义篇1

   摘要1

   1电子政务概述1

   1.1电子政务的含义及内容1

   1.2电子政务的特点及功能2

   1.2.1电子政务的特点2

   1.2.2电子政务的功能2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史3

   3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分析3

   3.1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3

   3.1.1电子政务的基础建设现状3

   3.1.2电子政务业务快速增长,商机无限4

   3.1.3电子政务建设的法律法规环境初步完善4

   3.1.4地区电子政务建设蓬勃发展4

   3.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问题及分析5

   3.2.1信息共享的水平低5

   3.2.2缺少统一的规划及技术标准5

   3.2.3电子政务相关法规不完善5

   3.2.4公众参与不够6

   4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及发展对策分析6

   4.1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预测6

   4.1.1信息安全得到加强6

   4.1.2电子商务信息中心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7

   4.1.3标准规范将不断完善7

   4.1.4国内厂商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7

   4.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对策分析8

   4.2.1建立权威的协调机构8

   4.2.2统一电子政务的标准8

   4.2.3加强电子政务的法制建设8

   4.2.4广泛运用高科技手段9

   参考文献9

   摘要:本文先对电子政务的含义、内容、特点及功能进行了探析与描述,并回顾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史,分析了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还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进行了趋势预测并针对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

电子政务含义篇2

【症结词】电子商务;法理;体系建构

1、电子商务与电子商法

电子商务是电子信息技术在商事领域的广泛而综合地运用而发生的新的商务模式。那末,到底甚么是电子商务呢?1般认为,电子商务有广义以及狭义之分,“广义的电子商务是指将以电子技术手腕(包含电子通信与电子计算机技术)所进行的1切与商业有关的流动都包含在内的经济以及商业流动;狭义的电子商务是指以国际互连网为主的各种计算机网络上所进行的1切经济以及商业流动”。“商法又称‘商事法’,它是指规制营利性主体的经营性流动,调剂由其所生的商事瓜葛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电子商务流动中的主体与传统商法所调剂的主体规模并没有差别,但交易手腕却是传统商法所难以调剂的。因而电子商法应运而生,电子商法对于应广义电子商务概念而言,笔者认为它应该是调剂以应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的1切经济以及商业流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电子商法的体系建构

电子商务就其本色而言是将现实中的各种商业交易行动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平台上予以实现。它触及商事领域流动中的各个方面,与其相对于应,作为规范电子商务流动的法律规范的总以及的电子商法也是1个规模极广的法律部门。电子商法的法律体系可以表述为:1国内各种调剂电子商务流动的拥有法律效率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按必定标准以及原则制订或者认可的组成的内部融洽1致的统1体。该体

系的建构应从下列几个方面来斟酌:

(1)电子商法的渊源体系钻研

法的渊源即法的表现情势,包含正式渊源以及非正式渊源。

一.正式渊源。我国电子商法的正式渊源主要包含宪法典、法律、行政法规、处所性法规、行政规章以及法律解释等,另外还包含部份行政规范和特别首要的国际条约。

(一)宪法典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1国法律体系以及法律轨制赖以树立的基础,拥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以及法律效率,毫无疑难是电子商法的渊源。电子商法体系的建构也首先要以宪法典为根本根据。

(二)法律是电子商法的基本渊源,要增强企业以及个人对于电子商务这类全新商务模式的信念,法律的规范与确认是相当首要的。再次,行政法规、处所性法规以及行政规章也是电子商法的首要渊源。因为我国并无单独的电子商务立法,对于于应答目前的电子商务流动规范管理的需要而言,行政法规、处所性法规以及行政规章关于电子商务的立法就显患上特别首要。

(三)法律解释也是电子商法的渊源。法律解释有正式的法律解释与非正式的法律解释。其中的正式解释也是电子商法的正式渊源之1。

二.非正式渊源。电子商法的非正式渊源包含法理、惯例以及判例等,其中主要是商业惯例或者者商事交易当事人的商定。1些惯例中的良多内容,如数据电文发送与接管的时间以及地点、数据电文的确认收讫等,均已经成为各国电子商法中的首要规则。”

(2)电子商法的运行体系钻研

法的运行包含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以及法律解释,他们形成了法的运行的完全模式,电子商务法律体系的建构也必需以此为基础。

在电子商法的运行体系中,立法无疑是拥有抉择性的环节,没有立法就谈不上执法、司法、法律监督以及法律解释。立法的目的在于通过所立之法解决其所对于应的现实糊口中的实际问题。相对于于电子商务流动的迅猛发展,我国关于电子商务的立法却较为滞后,尽管政府有关部门以及我国的法律学者都对于电子商务立法有很高的热忱,但所获得的实质性进展还不多,除了了合同法等少数法规中有1些相干规定外并无专门制定相干的全国性法律。

从执法上来讲,因为立法的缺失使患上执法机关对于电子商务流动中的1些法律、法规规定之外的问题莫衷一是,要末对于侵害社会利益的行动任其自然,要末对于合乎市场规律的交易横加干涉,其结果是阻碍了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降低了企业以及个人对于电子商务的信念。而在司法方面,因为没有相干立法,司法人员办理电子商务引发的纠纷通常采取传统商法、民法中的规则,但电子商务中的交易模式与传统交易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使患上传统商法、民法中的相干规则难以适应新的情况造成审讯结果的不公。

就法律监督而言,电子商务法中的1个基本轨制就是电子商务认证法律轨制。认证机构的设立与管理、认证机构的运行规范及风险防范、认证机构的责任等原本就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加以监督。法律解释则是对于已经制定法律的必要补充,起到填补法律漏洞,强化法律的调空能力的作用,因而对于于电子商务法律体系而言必不可少。

(3)电子商务的立法体系钻研

一.联合国和外国电子商务立法概况。因为电子商务在全世界规模内的迅猛发展,不管是联合国以及其他1些国际组织,仍是发达国家以及1些发展中国家都纷纭制订了电子商务法,以保障以及增进这1新兴产业以及市场的蓬勃发展。在踊跃地进行相应的立法流动以尽可能与之相适应。

在国际组织方面,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简称贸法会)自一九八五年至今主持制订了1系列调剂国际电子商务流动的法律文件。它们主要包含:《国际贷记划拨示范法》(一九九二年)、

《电子商务示范法》(一九九六年)、《电子签名示范法》(二00一年)等等,是世界各国电子商务立法经验的总结,同时又反过来指点着各国的电子商务法律实践。

美国的尤他州于一九九五年颁布的《数字签名法》(UtahDigitalSignatureact),是美国、甚至全球规模的第1部全面确立电子商务运行规范的法律文件。此外美国的全国州法统1委员会也于一九九九年七月通过了《统1电子交易法》,供各州在立法时采纳。二000年六月克林顿签署的国会两院1致通过的《电子签名法》,表明美国的电子商务立法走上了联邦统1制定的道路。

就欧洲来看,俄罗斯联邦是最先制订电子商务法的国家之1:其于一九九五年一月,一九九七年前后颁布了《俄罗斯联邦信息法》,《信息存储标准暂行请求》。二00二年,普京总统又签署了《电子数字签名法》。德国于一九九七年制订了《信息与通信服务法》。意大利,英国等国也前后制订了电子商务方面的立法。

亚洲也有马来西亚早在一九九七年制定了《数字签名法》。可以说这是亚洲最先的电子商务立法。紧接着,新加坡于一九九八年正式制定、颁布了《新加坡电子交易法》,又于一九九九年制定了《新加坡电子交易(认证机构)规则》以及《新加坡认证机构安全方针》。

二.当代中国电子商务立法。我国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已经采用了1些法律措施。比方《合同法》,在合同情势条款中加进了"数据电文"这1新的电子交易情势。然而,与电子商务实践的需乞降世界发达国家的立法相比,我国电子商务立法的进展,还有待加速进行。从电子商务专项立法来看,我国目前除了了全国人大代表的议案以外,还没有正式的全国性法律文件发生。

通过对于各国电子商务立法情况的分析以及对于国内电子商务发展可能契机察看,笔者归纳出了下述框架性内容:

(一)电子商务运行模式的选择与规范。

(二)电子商务市场主体资历的确认及基本权力义务规范。

(三)电子商务市场的树立以及准入规范。

3、电子商法体系的法理学反思

法理学亦可称“法哲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又是法学的高层次理论形态,它对于各部门法学拥有普遍的指点意义。电子商法作为商法部门的1个分支,其法律体系的建构理应受法理学基础理论的指点。但现实存在不少的问题使电子商务法律体系的建构难以站在法理学的高度进行。

跟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法治建设过程的加快,1个拥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已经基本树立,由此也带来了各部门法钻研的深刻,呈现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但也因为部份学者对于部门法钻研过分强调其实用性,忽视了作为拥有部门法学指点意义的法理学的钻研,而法理学的学者也更多地关注法理学体系结构框架,对于各部门法的基本理论钻研较少,使患上部门法钻研与法理学脱节。

事实上,电子商务的发生、发展及其在社会经济糊口中的广泛利用已经经不可防止地对于传统社会规则、价值标准、行动规范造成巨大的冲击,并一定会对于人们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糊口发生全方位的深入影响,而这些都是法理学的钻研范畴。李龙教授说过:“法理学是法学中的理论学科,它钻研以及探索法与法律现象中的1般理论,对于各部门法学提供理论支持以及理论渊源。”那末,在建构电子商务的法律体系的时候,怎能不斟酌其与传统的法律观念、法律精神、法律文化等的沟通与融会、相互增进、相互发展?又怎能不斟酌从法理学的角度对于外国的电子商务立法体系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从而指点我国的立法实践呢?

“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科学,是学习与钻研法学的入门向导”。学习与钻研法学必需从基础学起,从钻研1般理论开始。学习以及钻研法理学固然不能泛泛而论,要结合实际。

此外,还有法律与道德、政策、政治、文化、社会的联络问题,法的核心价值、终极价值问题,公平与效力问题,立法与执法、遵法、司法、护法、监督的瓜葛问题等等,都是不容忽视的。

4、结语

总之,电子商务法律体系的建构必需解脱局限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呈现问题才加以立法调剂的地步,要破除了传统民商法规范对于电子商务交易情势的枷锁,站在法理学的高度,从宏观上对于整个电子商务的立法进行通盘问虑,树立起电子商务在“主体轨制、财产权轨制、法律行动轨制、宏观调节制度、侵权与犯法以及法律合用6个方面的法律体系”。

【参考文献】

[一]齐爱民,徐亮.电子商务法原理与实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二00一.

[二]董安生,王文钦,王艳萍.中国商法总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

[三]李适时.各国电子商务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二00三.

电子政务含义篇3

国务院总理兼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朱镕基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在北京举办的科技知识讲座上表示:信息化是现今世界发展的整体趋势,推广电子政务建设对于于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政府监管、提高行政效力、展开反腐倡廉等都拥有首要作用。

因而可知,推广以信息化为导向的电子政务建设,在推进政府办公透明化、提高政府工作效力、亲密政府同社会民众瓜葛等方面将起者踊跃的作用,那末甚么是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有那些主要功能?

甚么是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e-government),通俗的讲,就是政府部门办公事务的网络化以及电子化,它是以计算机技术以及inteRnet技术为基础,通过虚拟政府网站将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以及日常事务依照设定的程序在网上施行的1种工作方式,是电子政府的物化情势。

电子政务有那些主要δ苄枰?BR>

归纳目前针对于电子政务功能需要的基本观点,主要包含在如下5个方面:

一.监督电子化:通过政府公务的电子化,将政府办公事务流程向社会公然,让公家迅速了解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以及办事章程、各项政策法规,增添办事的透明度,并自觉接受公家的监督。

二.资料电子化:服务于政府部门以及科研教育部门的各种资料、档案、数据库也应上网。政府部门的许多资料档案对于公家是颇有用途的,要充沛发掘其内在的潜力,为社会服务。公然政府部门的各项流动,可使政府遭到公家的监督,这对于于发扬民主,弄好政府部门的廉政建设有很大意义。

三.沟通电子化:在网上树立起政府与公家之间互相交换的桥梁,并为公家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提供利便,公家可直接从网上行使对于政府的民主监督权力。

四.办公电子化:网上办公是政府上网无比首要的1个内容,通过办公电子化,不但极大的利便了公家同政府部门的办事效力,而且对于于塑造政府形象也拥有首要的意义。

五.市场规范电子化:政府上网,除了了其相干职能以及内容上网之外,应树立起各个部门相应的专业交易市场,以推进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个体企业的资金、技术有限,需要政府为其树立起面向供需双方的专业化网上市场,这对于于弄活经济,繁华市场无比首要。

一.二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概述

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是1个集成的政府信息化管理工具,它从政府机构处理日常事务的oa系统以及构建公共财政财务系统的角度动身,以通用化的政府工作事务流程以及相干法规轨制为根据,通太高度抽象以及概括的方式构建出电子政务信息化工作平台的软件体系以及利用模型。

一.二.一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概述

金蝶公司具有大量的财政及行政事业单位用户,触及到各级财政及行政事业单位的各行各业,从开发财务软件开始,金蝶公司在累积行业软件开发经验的基础上,依据这些行业用户在使用软件的进程中提出的需求建议进行分析,以服务电子政务为目标,以先进技术为手腕,以多年软件开发经验为基础,开发集成度高、网络性好、散布广泛、业务瓜葛繁杂的全面化电子政务解决方案是金蝶产品体系不可或者缺的首要组成部份。

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特色

技术先进:采取SQL大型数据库,能够处理海量数据,合适会计核算中心处理大数据量的请求,晋升了软件的机能;"1套软件,两个脸孔",全面支撑weB利用,利用无边界;采取windowsDna架构开发,网络机能优胜。

业务全面:触及到电子政务的办公自动化、政府采购、国库资金管理、财政财务管理、政府办公自动化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功能需求,完全的产品体系,系统的解决方案,有效的增进电子政务信息化的改革进度。

操作简单:政府部门的用户多年来的需求累积,为金蝶公司的电子政务产品开发提供了丰厚的业务需求内容。对于软件的1个最基本的请求就是操作简单,容易施行,在软件利用的广度以及宽度上拥有无比广泛的触及。

网络利用:本系列产品采取先进技术,提供了基于局域网的产品解决方案以及基于inteRnet广域网的产品解决方案,打破了软件利用的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使电子政务的利用更上新的层次。网上采购、网上结算、网上查询、网上办公、网上招聘、政务公然等政府业务均可以通过网络化的利用而患上到更大规模的推行以及施行。

权限严密:操作员的编纂查询受控于不同级别的权限配置,因为政府机关的层次性比较强,不同层次的行政事业单位又分属不同的行业,同1单位的数据需要依照纵向组织体系进行统计,同时还需要将不同的部门依照同1级财政进行数据的汇总。这就构成了数据的多维汇总以及查询结构。不同级别、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操作员需要依照所属级别授与相应的编纂以及查询权限,在金蝶电子政务系统中能够实现多层次的权限节制机制。

集成度高:所有功能模块之间设计时通盘问虑,无缝联接,数据交流无障碍,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部门数据的相对于独立性以及所有职能部门之间数据的同享性,能够极大的知足以及利便财政机关、部门、单位3个层次、多级别的查询、节制以及核算。

针对于性强:立足于电子政务的各级客户群,将目前触及电子政务改革方向的相干业务均纳入到总体的解决方案中,为政府办公自动化、财政财务管理体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技术先进、机能良好、适应电子政务不断发展所需功能的利用产品。

系统性好:各个系统之间遵循统1的数据接口标准,不同系统完整实现了数据的同享,通过业务计划,可以依照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目标进行工作流的设置以及定义,实沃电子化、无纸化的网上办公,防止了手工状况下的低效力运做带来的人忙、物力的大量耗笛。

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是由1系列解决方案形成的集成体系。

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由5个方面形成:

一.政府预算解决方案体系:包含"部门预算编制解决方案"。

二.会计中心核算解决方案体系:包含"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解决方案"、"会计中心集中财务解决方案"以及"零户统管集中财务解决方案"。

三.财政业务解决方案体系:包含"国库资金管理解决方案"、"统发工资管理解决方案"、"国有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以及"政府采购管理解决方案"。

四.政府办公自动化解决方案体系:包含"政府办公自动化/oa解决方盎"、

五.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体系:包含"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一.三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系列简介

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是1个集成的电子政府办公自动化以及财政财务管理信息化利用体系,它从电子政务触及的主要功能着手,进行相干产品的开发,从内容上区别为财政业务利用产品体系以及会计中心核算产品体系两个方面,不同的产品形成相应的解决方案。各方案的主要功能说明如下:

财政总预算解决方案体系

财政总预算编制解决方案:本年度先由各个预算部门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分别编制本单

位的下年度收入支出预算并上报到所属部门,各个部门在规定时间对于本部门所属的各个单位预算报表进行汇总,审核后提交本级财政,财政机构依据各个部门上报的预算额进行综合预算平衡,并相应的下达各个部门的预算指标,各部门分别依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预算指标在本部门所属单位之间的调整以及平衡,并将平衡后的本部门预算报表再次上报,本级财政依据该预算报表经由审批后提交人大批复,通过后各个部门便可以依照该预算指标肯定的收支额度展开日常的事务。

依照上述业务进行功能计划,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有预算指标定义、预算方案定义、预算编制、预算上报、预算审核、预算审批、预算调剂、预算收支、增资测算、预算报表、预算分析等功能,预算编制可以依照预算级别分别进行,各级预算机构可以分别完本钱级机构在预算编制进程中的任务。

经由审批的下年度部门预算,通过金蝶软件可以实现部门预算数据自动发送到金蝶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系统、金蝶国库资金管理中心以及金蝶会计中心前台报销系统,从而实现整个电子政务解决方案中各个系统间的数据同享。

财政财务会计核算解决方案体系

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解决方案:接管由财政预算编制系统中发送来的各部门年度预算,并依据年度预算核算每一个期间的国库资金收入支出数,接管由国库资金管理系统编制的"预算拨款凭证",生成针对于各个预算单位的财政总预算会计记账凭证。在本系统中能够核算出当前年度国库资金的预算总额、收入总额以及支出总额,并相应的生成针对于各项资金来源以及支出的总分类账以及明细账,提供各种科目余额表的查询、各种财务报表的编制功能。

可以同国库资金管理系统、会计中心财务核算系统3方对于账。

会计中心集中财务解决方案:本系统主要解决各个纳入会计中心的预算单位统1开设银行账户、接管由财政总预算编制系统中分单位的收支预算数或者者在本系统中直接针对于每一个预算单位编制预算、录入各个预算单位的单位报账单、经由审核后的单位报账单进行资金结算并打印支票、经由结算后的报账单记录生成份单位的记账凭证并保留到各个预算单位对于应的实体账套。同时,提供了针对于会计中心各个核算单位的凭证处理功能,可在前台系统中对于所有核算单位账套中的记账凭证进行查询、审核、修改等操作。对于各个核算单位账套的凭证,提供了合并账务系统,实现将各个预算单位账套中的记账凭证集中汇总到会计中心的汇总账套,在会计中心的汇总账套中可以查询到分单位的凭证、账簿、报表,也能够依照各个单位对于应的部门进行归类,生成相应的财务报表。期末可以实现针对于会计中心同开户银行、国库资金管理系统、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系统和各个行政事业单位账套之间的银行存款记录的对于账。

零户统管集中财务解决方案:本方案是针对于乡镇1级的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1个集成化的财政财务解决方案。本产品通过创立统管账套以及单位账套的方式,将各个核算单位的日常报账、资金管理、预算编制、报表汇总等功能集成在统管账套中,并实现统管账套同各个单位在账套之间的无缝联接,灵便的解决了乡镇1级财政财务集中核算以及管理的问题。

本系统主要由如下功能组成:预算编制、日常报销、单据结算、报表汇总、项目核算、凭证处理、账簿查询、期末处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财政业务解决方案体系:

国库资金管理解决方案:是解决国库资金的调入、调出、管理、票据传递等业务的国库预算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它以国家有关国库资金管理的规章轨制以及相干法律法规及国库资金管理实务作为软件设计以及开发的根据。以国库资金作为管理对于象,通过对于国库资金的账户管理,对于国库资金的每一笔收入以及支出都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执行以及监督,同时对于执行中的缴款的合法合规性以及支出的公道合法性进行审核,对于资金结算的结果进行正确的反应,并可自动编制规按期间国库资金结算讲演,同时实现以及国库开户银行、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系统、会计中心财务核算系统4方之间的对于账。

国库资金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预算引入、预算查询、预算资金拨款、预算资金收款、国库资金收支日报表、国库资金收支分析表、国库资金挑唆、国库资金退库等。

工资统发管理解决方案:主要是解决纳入工资统发的所有预算单位在职以及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发放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拥有工资计算、发放、统计、查询等功能,拥有优良的输出接口,能够将工资数据转换为多种格式的文件作为工资银行的数据源,支撑银行工资。

工资统发管理解决方案的主要功能:工资方案定义、职员管理、部门管理、银行管理、种别管理、项目设置、公式设置、扣零设置、所患上税设置、工资修改、工资计算、所患上税计算、费用分配、凭证管理、期末结账、人员变动、输出各种工资性报表如工资条、工资发放表、个人所患上税报表、人员结构分析、春秋工龄分析、万能报表等。

国有资产管理解决方案: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增添、变动、报表统计等业务管理的有效工具,能够随时的反应出每一个核算单位的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本系统可以同政府采购管理系统进行关联,由政府采购系统执行的采购项目可以转化为国有资产的管理对于象,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供了实用的资产管理工具。

国有资产管理解决方案的主要功能:系统资料保护卡片种别管理、寄存地点保护、新增卡片、变动处理、卡片查询、凭证管理、资产清单、变动情况表、附属装备明细表、资产增减表、固定资产明细账、资产形成表、万能报表、期末结账、用户管理、以及上机日志等。

政府采购管理解决方案:是依照《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其他有关政府采购的法规轨制的规定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公然、公正、公平的完成政府采购业务的有效信息化管理手腕。

主要功能包含了供应商注册、单位管理、采购物料目录设置、采购账户管理、采购资金收入、采购资金结算、采购规划、单位采购申请、采购部门审批立项、采购方案编制、采购招标管理、采购合同签定、报表管理等模块,能够全面的记录采购进程的主要信息政府办公自动化解决方案体系

政府办公自动化/oa解决方案:CaSeoa办公自动化产品解决方案是1个基于先进群件平台LotusDomino/notes所开发并推行的利用软件产品,它融会了先进的工作流的设计思想,倡导协同工作,提供开放式的产品接口,主要特点在于工作流程自定义、红头文件盖章、字迹签名、周全的提示功能、电子文件自动登录以及发送、邮件自动提醒、多种办公驱动模式以及新型的远程办公模式等。产品相符有关国际标准以及国家规定,拥有开放的结构,能很好的集成主流的软、硬件产品,支撑internet利用需要。

政府办公自动化/oa解决方案的主要功能:系统设置、收文管理、发文管理、档案管理、个人办公、流动支配、会议管理、信息采集、公共服务、讲演管理、焦点论坛、电子邮件等功能模块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体系

电子政务含义篇4

所谓电子政务,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以及运作方式的优化重组以及有效改造,构建精简、效能、廉正的服务型的现代化政府,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透明的管理以及服务。这个定义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第1,电子政务必需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依托信息基础设施以及相干软件技术发展;第2,电子政务的内容是政府所管理以及服务的事务,包含政府本身行政管理事务以及对于社会的公共管理事务;第3,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府有着显著的区分,电子政务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搬到互联网上,而是对于现有的工业时期政府形态的职能、结构、业务以及工作方式进行全面重组以及再造,以造就1个与信息时期相适应的斩新的政府管理形态。

从服务对于象来看,电子政务包含3个方面内容:第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二G,即GovernmenttoGovernment),是指通过网络实现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同享以及业务办理等,主要包含法规政策、公文办理、辅助决策、绩效评估、税务管理、财政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教育培训等电子系统;第2,政府对于企业的电子政务(G二B,即GovernmenttoBusiness),是指政府通过网络精简管理业务流程,快捷利便地为企业进行公共管理以及提供信息服务,主要包含信息、信息咨询、采购招标、证照办理、税务办理、中小企业服务等电子服务;第3,政府对于公民的电子政务(G二C,即GovernmenttoCitizen),是指政府通过网络为公民提供各种公共服务,主要包含信息、电子证件、电子税务、就业指点、教育培训、医疗保险、社会保障、交通指点、电子报警等电子服务。

在信息化社会里,政府现代化的根本特征表现为政府的信息化,电子政务是与信息时期相适应的政府管理形态,是政府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电子政务的发展进程,就是改造传统政府建设现代化政府的进程。电子政务在政府行政管理现代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下列6个方面。

一、扭转政府的管理理念

信息技术是1种新的事物,它不但代表先进的技术,而且也代表1种新的思想、新的思惟;信息技术自身是立异的产物,并且推动其他领域的立异,包含技术立异,也包含管理立异、轨制立异,这将极大地扭转政府的管理理念。1是树立服务式政府。目前指点着西方国家鼎力推广行政改革的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服务型政府将是未来政府的基本定位,综合服务将是未来政府的核心职责,政府原本的1些管理职能将移交给其他实体,政府更多的精力将投放到单个实体没法处理的信息服务以及信息管理领域。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以用户为中心,依照用户需要来设计政府的网络功能,它将促使政府由1种多层次、多部门、以管理为主的形态向1种智能型的、顾客取向的、以服务为主的形态转变。2是树立规范化政府,电子政务的框架设立以及功能体现,是树立在网络的互联互通以及信息资源同享的基础之上,标准化以及规范化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条件,电子政务的交互性、透明性、公然性以及检索性,将在很大程度上推进政府的规范化以及依法行政。3是树立学习型政府,信息化前提下政府的管理与以往大有不同,对于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将提出更高的请求,增进公务员更新观念,建立开辟立异意识以及踊跃进取精神,不断更新知识,造就成为复合型人材。

二、改革政府的组织结构

正像电子商务深入地扭转了商业结构1样,电子政务将极大地影响以及扭转政府的结构以及职能。传统的行政组织情势是官僚科层组织结构,它与工业化时期安稳的管理环境相对于应而存在。电子政务的发展则将逐渐缩减以致取缔中间管理层,增宽管理幅度,扭转科层组织结构,依照政府以及政府、企业、居民3者之间的互动瓜葛从新构造政府结构,使政府的组织结构设计更为精简以及公道,增进传统金字塔型的行政组织扁平化,从而优化政府的组织结构。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立将依据公民的意向以及需求来肯定,朝着“单1窗口”、“跨部门”、“二四小时”、“自助式”的方向发展。未来还可能呈现政府动态网络机构的设立,即电子政府网络结构的各部份可以依据社会的需求相应的变动、增添或者撤减。很显然,新的政府组织结构将扭转传统的固定工作流程以及死搬硬套的工作方式,力图树立1个有弹性、有应变能力的政府管理新机制。

三、转变政府的运作方式

传统政府的运转方式,大多以集中开会钻研、自上而下的逐级下达指令以及自下而上的层层汇报、上下级之间的层层报批以及层层审批为主要工作方式,“文山会海”、“公文旅行”老是战胜不了,耗损了大量的人力以及财力,效力低下,并且容易呈现信息失真以及政府腐败。电子政务通过虚拟办公、电子邮件交流、远程连线会议等手腕,扭转政务信息的传递以及活动方式,减少纸件政务信息的数量,扭转政府的办事方式,逐渐扩展以及完美政府的网上办公功能,变官僚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变简单命令型政府为互动规范型政府,构建合适信息社会的政府工作方式。

四、增强政府的决策能力

政府通过网上与公家进行互动沟通,听取公家的意见以及建议,不断调剂政府的行动,将有力地增进政府决策的公然化、民主化以及效力化。

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政府获守信息以及处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政府能够及时取得以及处理大量的信息,树立各种各样的政务信息数据库以及政府辅助决策系统,进行辩证地以及系统地思考以及收拾,大大提高政府的综合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决策能力。政府在制订政策进程中,可以通过网络让公家介入,让公家发表意见,使政府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有效集中大众智慧;决策后,政府又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取得决策施行进程中的反馈信息,了解以及掌控公共管理发展变化的最新动态,并据此完美或者追踪决策;而公家也能够通过信息网络监督政府的运作进程以及结果。同时,在政府内部电子政务也可以有效的防范下级政府违抗上级决策精神而肆意妄为,在更大程度上保证下级政府更好地执行上级政府的决策,切实保证政府决策的顺利执行。

五、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

电子政务增进效能型政府建设,将很大程度地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其1,电子政务以电子公文以及网络办公为主要方式,加快了政务信息的传递速度,加快了政府的办事速度,从而增强了推广政令的时效性,大大提高政府工作的效力。其2,政府信息化推进政府行政组织结构的变革,缩减乃至取缔中间管理层,精简政府管理机构,将大大简化行政运作的环节以及程序,有些中间管理层环节被计算机程序取代或者被取缔,这无疑将很大地提高政府的运转效力。其3,电子政务的目标之1是降低行政运作本钱,跟着电子政务地深刻发展,政府行政管理结构将逐渐优化,公务员队伍素质将逐步加强,政务信息传递效力以及政府办公水平将不断提高,这些都会促使行政运作本钱的减少。

六、增进政府的反腐倡廉

电子政务含义篇5

根据信息公开不足带给电子政务建设的不利影响,最终提出优化信息公开,促进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建设作用;对策

信息公开是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信息公开为电子政务的建设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载体,为政府与公众的交流提供了沟通的渠道。

1信息公开的内涵及现状

1.1信息公开的内涵信息公开的含义通常在两种意义上使用,广义上的信息公开是指自由的寻求、接受和传递信息。狭义的信息公开是指个人或团体有权知悉并取得行政机关的档案资料和其他信息,但政府为了国家安全、行政活动能够有效率的进行,或不妨碍个人的隐私权.也可不公开行政机关掌握的某些信息。本文所指的信息公开是从狭义的角度来讨论的,主要是政府信息公开方面进行探讨。

电子政务中信息公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以及规章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形式,依法将有关行政事务的事项向社会公众或特定的私人公开,使其参与讨论和决定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公益事业,对行政权实行监督的原则和制度。将一定的事项或信息向公众公开,让公众知晓,并且这种行为是在一定制度要求下实施的,达到了信息公开的目的。

1.2信息公开的现状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从村务

公开为催化剂,以乡镇政务公开的铺开为基础,以“非典事件”的教训为契机(在非典中的教训也就是一定要建立向人民说实话,及时向人民通报实情的制度。),中国的信息公开在2003年重点围绕政务公开,逐步开展和规范化的。信息公开的立法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草案)专家建议稿完成,2007年1月17el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已经于2008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在这一条例中主要指出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公开的方式和程序以及监督和保障机制等。为政府信息的公开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从上述可知,信息公开已经有了行政立法方面的保障,但是中国的信息公开的规范还只是一种规章,其法律地位低,适用范围窄,我们就需要一部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效力的法律规范,为信息公开提供法律上的保障。关于信息公开的平台建设状况:依据中国政府网网站上显示,国务院及其各个组成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还有各个地方政府的信息公开在该网站上都有相应的链接,也就是说从国务院到各个地方都为信息公开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支持,都有相应网站建设。经过一段时期的政府信息工作的推展,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逐步明确,各地一般都把教育、卫生、建设、规划、房地、人事、工商、劳动保障、民政、水务、质量技监、财政、市政、公安、外经贸等15个公众关注度高、公益性强、公权大的政府部门当作推进信息公开的重点突破口;在很多地方,信息公开的渠道趋于丰富,除了接受信息公开申请外,政府网站、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公报、政务公开栏、社区电子公告牌、市民信箱、政府热线等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渠道纷纷建立起来。由此可见,中国信息公开得到了全面的推进,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地方政府对于信息公开流于形式化,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等。

2电子政务的内涵及电子政务的现状

2.1电子政务的内涵“电子政务”的概念源于electron.icGovernment(e―G册ernment),国外普遍理解为“电子政府”。它的原意是指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重新构造成的新的政府管理形态。其核心内容是借助互联网构建一个跨时间、地点、部门,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的政府服务体系一虚拟政府。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给出的电子政务定义是:基于web的政府应用互联网应用技术和其他信息技术,并结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和服务的访问与传输,改进政府管理水平,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透明的管理和服务。这个定义包含三方面的信息:电子政务必须借助电子信息和数字网络技术,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第二,电子政务处理的是与政权有关的公开事物,除了包括政府机关

的行政事物以外,还包括立法、司法部门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组织的管理事务,如检务、审务、社区事务等;第三,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

2.2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自1992年美国开始实施电子政府计划以来,各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信息化发展的最重要领域。在我国,在经历了办公自动化、“三金”工程、政府上网等发展阶段后,电子政务的重要性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中央政府也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直接介入电子政务发展的推动。政府上网工程初具规模。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实施“政府上网工程”以来,各级政府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随着政府电子政务建设力度的加大,主要政府部门已基本建成局域网络,一些部门已通过多种方式接人互联网,并实现了纵向的信息交换。政务网络环境的初步建设,不仅在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信息交换中发挥了作用,而且积累了一定的建设及使用经验,为政务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第23次统计报告的资料,截至2009年1月,我国以.gov.cfl命名的internet网站数已经有45555个。政府网站从初建时期的形象展示阶段向深化应用阶段转变。地区、部门在政府信息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快,部分政府局委办专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税务综合业务、公安综合业务、财税工商金融系统、统计信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社会保障综合系统、远程教育等一批重点信息系统应用已初具规模。专业化的政府服务网站日益增多,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增强,互动性得到很大提高。

3信息公开的必要性

电子政务含义篇6

本文从我国电子商务技术发展的环境,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探讨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the21stcenturyaretheinformationtime,thetertiaryindustryunceasinglyriseinthevariouscountries’proportion,speciallyserviceindustry,informationserviceindustrybecomesforthe21stcenturytheleadingindustries,thishascausedtheelectroniccommerceproductionandthedevelopmentintheglobalinformationisundertheinfluencewhichthesituationdrives,thevariouscountries’electroniccommerceunceasingimprovementandtheconsummation,theelectroniccommerceisafocalpointwhicheachcountryandeachbigcompanycapture

thistextfromofourcountrye-commerceenvironmentofdevelopment,existingproblem,howimprovedevelopmentenvironmentandofourcountrydevelopmenttrend3ofe-commerceatpresent,probedintoandanalipedthecurrentsituationofe-commercedevelopmentofourcountry.

[关键词]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趋势分析

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CommeRCe,简写为eC。顾名思义,其内容包含两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贸活动。一般来说是指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等电子化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是指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广义而言,电子商务还包括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种内部业务的电子化。电子商务可被看作是一种现代化的商业和行政作业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服务传递速度,满足政府组织、厂商和消费者的降低成本的需求,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加快信息交流以支持决策。电子商务可以包括通过电子方式进行的各项社会活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充实和扩展,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开拓出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电子商务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信息世界的核心,也是网络应用的发展方向,具有无法预测的增长前景。电子商务还将构筑二十一世纪新型的经济贸易框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对于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电子政务含义篇7

【关键词】电子化政府采购;采购模式;优势发展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采购问题一直备受关注,2002年政府采购法一经推出就受到狂热追捧,政府采购总量在政府采购法的支持下一路高升,随着政府采购量逐年的增长,相对应的问题也逐渐出现。其中包含采购价格偏高、招标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在采购过程中,监督机制也存在着缺陷,包含采购信息不公开不透明、采购人员素质较差等问题。因此,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人员及采购人员自身素质问题就变得极为重要,争取对政府采购行业每个模块进行优化改革,越来越完善整个采购系统。

一、我国电子化政府采购发展现状

电子化的含意就是利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国际互联网的电子政府采购平台进行政府采购的活动。这种基于电子化采购方式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可以综合性的利用网络进行投标、供货、竞价等系统化信息,最大的优点就是便于采购单位和供货商、执行机构还有社会群众的信息间的交流。增加了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和公众性,为政府采购各的环节参与提供便利。在我国,政府采购行业实行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近几年我国才逐步走上政府采购信息化道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政府采购信息化发展极为重视,2013年1月,财政部门印发了有关政府采购信息化发展的策略规划文献,要求在接下来几年中,参与文献要求进行全方面的建立全国互联互通的政府采购交易系统,逐渐实现政府整体采购的信息化发展。

二、政府采购行业的信息化作用

(一)政府采购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全面、及时、准确的反映实际采购数据

信息化采购的实施为我国政府采购提供了便利,也从实际意义上加深了政府采购的效率,信息化采购不同于以往的传统采购方式,它更富有全面性和覆盖性。传统的采购方式的特点是通过手工进行数据的整理与结合,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的效率性,且易发生数据统计准确率较低,数据收易丢失的情况。信息化的发展能完全解决传统采购方式存在的弊端。当今网络经济发展核心就是网络速度的提升和知识容量的积累,在采购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对整体数据的统计、及时的汇总能在实质上解决资金浪费、工作效率低的情况。

(二)政府采购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规范化采购的产生

政府采购一直以来本着的原则就是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这一原则在信息化的使用过程中恰巧体现。政府采购信息化的发展特点就是将信息以公开化的标准进行,做到人人参与,对公众透明;在采购程序上严格遵守采购标准,跟随系统的标准进行采购,在完成采购时,将验收结果细致化的进行总结,做到数据完整,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可以看出政府信息化采购的结果是公平公正的。

(三)政府采购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总结过往经验

信息化收集的特点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以往数据进行分类汇总,通过分类汇总更精确的掌握过往的情况,通过分类汇总,也能更全面的了解政府的各层管理情况,在对各个层面进行管理过程中,抓住管理弱c加以加强,能更有效的精确各层管理层面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对各个管理基层有效的数据收集服务,来提高政府整体的管理和实施正确的决策目的。

三、政府采购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一)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政府采购信息化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政府采购水平,更能保证政府采购更好更快的发展,作为发展政府采购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就是通过先进计算机技术进行加强。信息化的实现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和数字网络技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作为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保证,软件开发水平和硬件水平等方面都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水平的加强就是本质上加强政府信息化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二)信息化的重点还包括安全

政府信息化采购的内容比较复杂,其中的关键性信息也比较多。所以信息化的重点保护也是促进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信息化的保护不单单指对整体数据的保护,还有对代码的保护。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了信息的保护,信息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就要为其设定相应的信息代码,方便整体集中汇总,在代码保护中,要注意代码是否包含后门、算法是否存在问题,这就需要一个完整监控系统进行检测和保护,以减少安全隐患。

四、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采购信息化的实施全面提升了政府采购的效率,电子化采购逐渐成为政府采购的主要表现形式,了传统人工采购的方式,优化了政府采购形式,节省了政府采购时耗费的过多时间,也从根本上提高了采购效率。同时,政府采购通过电子化信息技术而实现了其本身的公平、公正、公开性,满足的人民参与其中的条件,加深的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我国电子化信息化的采购模式,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1]尹敬红,刘杨.政府采购行业信息化发展分析[J].科技资讯,2008,18(06):240

[2]周成跃.适应信息化发展潮流积极探索政府采购的电子化[J].中国政府采购,2003,11(13):5-9

电子政务含义篇8

(一)电子政务公众服务与电子商务服务相比较

(1)服务提供者的唯一性。政府通过电子政务提供的服务(例如工商登记、)大多数是唯一的,没有竞争者,或者被法律、法规限制为“独家经营”的,公众不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如果公众选择了政府这种在线服务的方式,就只能在电子政务网站上完成所需的服务。服务提供者的唯一性是电子政务服务与电子商务服务最大的区别,如果顾客对电子商务网站提供的服务不满意的话,可以在其他相似的网站上获得这种服务。因此政府必须通过服务回收(servicerecovery)来为公众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

(2)服务对象的异质性。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具有多层次、多样性的特点。电子政务是给任何人、适合社会群体提供公共服务,而电子政务顾客由于地域、教育水平、经济条件等外界影响因素的不同,会导致不同行业、地区、人群之间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不同而造成的“信息落差”的现象。在中国行政区域非常广阔,人口素质差异较大,这就导致了中国在不同城市之间(东部、西部和中部)、不同城市之间(如北京、上海、深圳与西部北部地区)、城市与乡村之间、不同教育程度的阶层和不同收入水平的阶层之间的比较严重的“数字鸿沟”现象。

(3)服务标准的公正性。政府通过电子政务无法在短时间为公众提供最好的服务结果,但只要公众认为他接受的服务是公正的,结果是公开的,他仍会觉得满意。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标准要确定、一致。政府通过统一平台或跨平台结构提供服务,数字的一体化要求系统的各项指标规范化、标准化。目前中国最需要建立的规范与标准主要有:应用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基础信息、政府信息与公共信息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政府电子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库的规范化标准化;政府公网域名的规范化标准化等。此外,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应保证电子化公共服务的结果和质量的一致性。

(二)电子政务公众服务与传统政务公众服务相比

1.适用性。电子政务通过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的应用,使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具有突破时空限制的特性,可以让公众随时随地接受政府服务。随时是指电子化公共服务打破时间的限制,没有休息日和假日,将政府部门的办公服务模式转化为7×24(7个工作日×24小时)。而传统公共服务则受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作息时间的限制。“服务不打烊”可以说是电子化服务最具优势的质量特性;随地是指公众不管身处何地,只要通过网络,点击鼠标、键盘登录政府网站,就可获得相应的服务。

2.集成性。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有很强的集成性,它把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通过网络集成在一起,让公众享受“一站式”服务,以有效地节省服务时间,提高服务效率。集成性地电子政务要求政府不同部门打破各自为政的传统做法,进一步理清关系,建立快捷、顺畅的处理流程,让公众获得高效、全面的政府服务。

3.个性化。在传统政府公共服务模式下,政府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提供的服务只能是粗放性的,不可能按照公众个人的服务要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中,政府服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得为公众提供“一对一”的服务成为可能。同时,公众在电子政务这个虚拟市场上,顾客多数是自服务的,可以在多种服务项目和服务通道中自由选择。

二、电子政务公众满意的基本内涵与理念

(一)顾客满意的含义

自1965年Cardozo[10]首次将顾客满意度引入营销学后,顾客满意问题在企业界受到极大重视,学者们从不同研究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不同的阐述,可将其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类:(1)特定交易型满意。顾客满意限定于对某种特殊购买行为的后评价,亦即特定交易型满意可以针对某种特定产品或服务交易提供特定诊断信息。顾客满意是在特定环境下,对于使用产品所获得的价值程度的一种即时的情绪性反应。(2)累积型满意。累积型满意系顾客针对某产品或服务消费的全部经验而累积的整体评价,累积型满意可促进企业对顾客满意加强投资。(3)认知评价满意。认知评价满意是顾客将实际从产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认知表现与事前对产品或服务表现的期望作一比较的认知过程评价。(4)感情性满意。认为满意的情感性定义为顾客主观觉得很好而随之产生满意感,反之亦然。

(二)顾客容忍理论

顾客容忍理论(Zot)是指顾客心理接受跨度,在这个接受跨度中顾客认为所接受的服务是可以接受的,并且顾客在容忍区内对服务质量变化的感知性不如在容忍区之外的情形。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在1991年就发现顾客对服务有两种不同层次的期望。第一种是理想的服务(desiredservice),定义为顾客渴望得到的服务水平。第二种是适当的服务(adequateservice)[11]。从此可以看出,Zot的特点就是顾客的期望由一个点扩展为一个区域。

(三)电子政务公众满意的内涵

电子政务公众满意的定义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服务对象:公众是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顾客”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与公众已经不是简单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一方面政府应用让公众了解更多的政务工作,另一方面,公众有义务和责任参与政府的相关决策与管理工作。因此,电子政务的实施,要求公众从被管理的角色转变到“顾客”和“主人”的角色上来,而电子政务服务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高满意度。2.服务内容:公众感知的对象是政府提供的电子服务

政府为公众提供的电子服务包括以下内容:教育培训服务、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网络服务、公民信息服务、公民电子税务和电子证件服务等。

3.服务平台:政府为公众提供电子服务的平台是网络系统

一方面影响公众满意度的指标就要增加关于网络应用水平方面的指标,例如网络设计的艺术性、网络信息的安全性、网络运行的实用性等等。另一方面,公众满意度测评时信息的获取是来源于公众本身,这就需要对公众做问卷调查。传统政府在进行公众满意度测评时,主要是通过电话采访、实地调查、设立办等渠道来获取信息。

4.满意形成过程:公众满意的形成经历了输入、服务过程和输出三个阶段

公众的事前预期(即顾客容忍区)有两种水平的期望,即理想服务和适当服务;在服务过程中有三种状态,即超出理想的服务、达到适当的服务和低于适当的服务;事后感知有三种状态:满意、不满意和愉悦。

三、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测评

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测评就是将公众满意引入到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的测评中,通过测评公众对电子政务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来评估电子政务的绩效,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属于一个很新的领域。美国从2001年[12]开始将美国满意指数(aCSi)方法应用到对联邦政府网站进行测评。

(一)美国公共部门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

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是一种新型的以顾客为基础,用以评价并改善组织绩效的一种测量体系。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为应对科学技术发展变化、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环境条件,为解决财政赤字和社会公众对政府高效、回应和高质量供给服务的能力失去信心的问题,普遍发起以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理念的“新公共管理运动”。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总体签署了《设立顾客服务标准》的第12862号行政命令,责令联邦政府部门制定顾客服务标准,要求政府部门为顾客提供选择公共服务的资源和选择服务供给的手段。“新公共管理运动”顾客至上理念的确定和上述法律、法规的制定,促使美国满意指数(aCSi)应用到美国公共部门,并建立了美国公共部门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13]。

(二)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的建立

在建立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时,本文分析了计划行为理论、科技接受模型和自服务技术。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14]是由理理论发展而来的。该理论指出顾客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都能影响顾客的行为,而顾客的行为会影响他们的满意程度。因此,在分析电子政务顾客满意时,一定不能忽略这些因素。

科技接受模型(technologyacceptancemodel,简称tam)是FredD.Davis[15]于1986年首次提出,包含具体的理论框架(frame)及测量方法(scale),用以解释并使用者对新系统(或新科技)的接受程度。Davis等人把影响使用对系统接受程度的因素归纳为感知上有用(perceivedusefulness/U)和感知上易操作(perceivedeaseofuse/eoU)二大层面。如果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易用性和效用,无法弥补在网上交易存在非人员接触,需要学习等所带来的损失,那么顾客就会转向传统方式。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电子政务的效用和易用性是顾客是否满意门户网站e-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

自服务技术(SelfServicetechnology,简称SSt)[16]也称作基于技术的自服务。自服务技术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没有人员的接触,顾客通过技术支持可以获得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如果运用得当,它可以使客户与组织机构之间的交易更有效、更节约时间。实际上,网络是自服务技术的一种主要类型。在电子政务门户网站这个虚拟市场上,顾客多数是自服务的,他们查询想要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以及在网络上在线执行业务。

基于上述理论的分析,结合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自身的特殊性,本文建立了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见下图:

该模型以公众满意为中心将公众满意的前因后果构成一个系统性的网络链条,共有公众期望、感知质量、信息、过程、公众服务、预算执行、管理革新、感知易使用、感知有用、感知使用能力、公众满意、公众抱怨和公众信任共13个变量。

本文建立的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与企业顾客满意度指数相比,有以下特点:(1)企业顾客满意指数模型测量的是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而较少设计公共产品和服务,电子政务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基本上包括信息、过程、公众服务、预算执行、管理革新这五个方面,因此感知质量从这五个层面来反映:(2)在前因变量中减少了感知价值。感知价值一般是指产品给顾客带来的所有利益的总和与顾客为此所付出价格的比值。因为政府通过其门户网站免费为顾客提供服务,在这个层面上顾客没有付出价格,因此无法体现感知价值。(3)电子政务提供的公共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垄断性质,公众是否忠诚体现得不是很明显,所以原模型中的顾客忠诚由公众信任所代替了。

本文建立的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指数模型与美国公共部门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相比,有以下特征:考虑到电子政务为公众提供的是一种电子服务(electronicservice),公众客在享用电子服务时一个学习和接受的过程,故根据tpB、tam和SSt在前因变量中增加了感知易使用、感知有用和感知使用能力三个潜在变量。(1)感知易使用(perceivedeaseofUse)是指电子政务顾客易于操作交易流程,可以实现一步到位的服务。(2)感知有用(perceivedUsefulness)指电子政务顾客在使用门户网站时感知是否获得了准确、最新、全面、适合自身偏好的信息服务。(3)感知使用能力(perceivedBehaviorControl)是指电子政务顾客感知外界是否具备了使用门户网站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本组织(或本人)是否具备了足够的知识来自行使用门户网站。

四、结论

电子政务公众满意理念能够强化政府部门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的思想。本文建立的公众满意度的测评模型,可以用于政府网站建设绩效的横向比较,并且可以明确目前公众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满意程度,了解薄弱环节,让政府部门以后的电子政务的建设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worldmarketsResearchCenter,BrownUniversity.Globale-GovernmentSurvey[R].worldmarketsanal-.

[2]tnS公司站点:.

[3]DivisionforpubliceconomicsandpublicadministrationFun,americanSocietyforpublicadministration:Benchmarkinge-government:aglobalperspective[R].2002,(5).

电子政务含义篇9

关键词:可信;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审计认证;文件管理能力

从电子文件出现直到现在,虽然其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然而还有许多档案人员甚至包括一些档案专家在内对电子文件依然不认可。他们也承认电子文件是形成者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原始记录性,但他们对其法律效力表示疑惑,实际就是对电子文件长期保存中的真实性表示疑惑,他们认为电子文件在生成时固然有真实性,但经过长期保存,其真实性就难以确定,因为电子文件载体与信息是分离的,其修改难以被觉察。即使电子文件经过档案人员的精心保管,其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得到了有效保障,人们在利用时依然会提出如何证明其真实性,即如何证明其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得到了有效保障。

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电子文件的载体与信息出现了分离。传统档案载体与信息固化在一起,信息与载体所见即所得,其真实性较易被认可。电子文件则不然,看到了载体,依然需要相应的软硬件才可利用其信息,而计算机、网络等在人们心目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性,造成了电子文件的真实性问题。

1可信电子文件管理系统

电子文件保存的目的是跨越时空传递可信的电子信息(文件内容),同时利用者能够合理判断出其真实可信性,这样的电子文件即为可信电子文件。因此,电子文件保存是一个从其创建就开始的持续不断的过程,直到其生命结束。

可信是指文件自身的可信赖性,即文件是原始记录、没有被任何篡改。人们不能自动假定或推测一个电子文件是否可信,而是需要权衡那些能证明文件

原始记录、没有被篡改的证据,然后判断文件是否可信。也就是说,可信并不是文件自身的性质,而是人们做的关于文件是真实的判断。因此,可信是一个主观判断程度的表示,本文中提及的可信电子文件均指可合理判断其可信性的文件,是指真实性、完整性与长期可读性得到确认的电子文件[1]。

电子文件必须通过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来实施管理。电子文件管理系统(electronicRecordmanagementSystem,eRmS)是在政府机构内部使用的,包括所有与文件、档案管理有关的技术、管理、法律、标准、人员等相关因素在内,能保证政府电子文件的行政有效性和法律证据性,以实现文件、档案的科学管理和高效利用为目的的信息系统[2]。在国家档案局下发的《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将其描述为:为了满足业务对电子文件管理需要而设计的系统,用以捕获、保存、提供获取业务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证据价值的文件的功能。

冯教授提出的定义含义较广,包含因素众多,尤其指出了“保证政府电子文件的行政有效性和法律证据性”,点明了系统的最主要作用;第二个定义则是从狭义着手,指出了系统的功能,简洁容易理解,但忽略了电子文件的本质属性——真实性。这两个定义都没有考虑到利用者的主观因素,即对真实性的主观判断。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可信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概念。

可信电子文件管理系统(trustworthyelectronicRecordmanagementSystem,简称“teRmS”)。teRmS是一个对电子文件进行生成、收集、组织、分类,以便实现文件的保存、检索、利用与处置等管理活动的广义系统,包含人员、机构、应用软件、基础设施与操作规程,通过该系统所实现的管理活动来提供文件可信的保障与利用者合理判断文件的可信性,即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与长期可读性。

定义中,应用软件指生成或导入、存储、分发电子文件的计算机程序;基础设施指电子文件管理过程中使用的所有物理或管理上的资源,包括机房、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等;操作规程则是对成功完成一项任务而所需活动的详细说明,同时描述了如何执行这些活动,规程详细表述一个机构如何满足、实现其政策要求的,一般来说,规程用文档确定下来。

再详细点,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包括:档案工作者和文件使用者;授权政策、责任分配、权力授予、程序和做法;政策声明、程序手册、用户指南和其他用以批准和颁布政策的文件、程序和做法;文件本身;控制和记录的专门资料和文件系统;软件、硬件、其他设备、必要工具等。

eRmS也只有从广义上理解,而非狭义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才能做到电子文件的可信管理。

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中的人员、应用软件、基础设施与操作规程组成一个有机组合体,机构使用该组合体以满足电子文件管理需要,这些需要明确规定在需求、政策、职责与业务中,可以把需求、政策、职责与业务称为文件管理控制系统。所谓需求,是指施加在电子文件管理过程中的正式需求,可以由高一级档案行政部门制定,如国家标准《电子文件管理系统通用功能要求》(GB/t29194-2012);职责是指伴随机构管理活动而产生的文件管理流程的需求;政策详细表述机构的目标与目的;业务是指完成与文件相关工作或任务的通用方法与做法。这些组成部分之间有着相互制约关系,例如,机构规程清晰描绘出执行机构文件管理政策所需的行动,反过来,规程约束机构对电子文件的利用、约束应用软件的操作行为,应用软件按操作规程来执行。图1表明了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图1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组成

图1中,文件管理需求、职责、政策、业务等共同组成了文件管理控制机制,体现了对机构文件管理的控制要求,实际上是通过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来运作的。文件管理需求与职责可以是内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

机构严格按照管理控制形成的要求来实现电子文件管理,这种实现必须经由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基础设施、人员、规程以及作为一个独立实体的机构本身一起组成了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系统的运行满足了文件控制要求。

通过该定义可知,档案部门必须论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保证电子文件从其生成没有发生过任何意外或故意的篡改。这也就是电子文件管理的两个方面:保障真实性与完整性、证明真实性与完整性。这两个方面又必须由两个关键工作来完成: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审计认证,前者保障电子文件的可信,后者证明电子文件的可信。全生命周期一些学者已有相应论述,本文将关注点主要放在后者,即审计认证。

2电子文件审计认证

根据前文可信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定义,要想更好指导电子文件管理实际工作,除了依据电子文件生命周期,从不同粒度功能角度拓展外,还需要从多种角度进行拓展,从而形成一个立体的、系统的管理指南。如,从角色与职责定义角度拓展,有电子文件自身质量控制的角色与职责,软件设计开发的角色与职责,研究机构、政府部门、档案部门的角色与职责等。见图2所示。

图2电子文件可信管理认证

图2中,首先对电子文件自身进行认证与评测,主要是电子文件自身质量控制方面,主要引入pKi、时间戳、数字签名等技术与管理手段。详见图3。

图3档案签名与时间戳过程

通过图3显示的过程,利用者可以在将来某个时刻验证电子文件的质量。利用者可以使用公钥对电子文件摘要进行解密,通过对比摘要来判断电子文件是否被篡改。进一步,通过数字签名与时间戳,利用者可以认定电子文件归档时间、档案管理人员的身份。

其次,通过对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评测来认证电子文件的管理过程。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评测,主要是利用测试平台与工具,设计测试用例,创建初步检验表来实施。目前国外已有较为成熟的最佳实践,如美国国防部《电子文件管理软件设计评价标准》的C2.2.85部分对系统审计进行了详细规定,同时针对标准符合度的软件测试也作了规定:文件管理软件一致性测试与评估(RecordmanagementapplicationCompliancetestandevaluation),naRa承认该项测试的权威性,美国国防部及其所属机构购买或自行开发的软件必须经过测试。国内,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研究中心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评测中心也正在尝试开展此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再次,是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来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认证。个人的职业认证有时也称为人事认证。档案工作人员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与工作经验通过相关专业权威部门组织的资格考试,即认为经过了个人职业认证。对于电子文件归档或电子文件库管理来说,这种认证是必要的。资格考试的内容应以档案基础理论为基础,重点在于对电子文件、电子文件管理的理解上。

最后是对档案保管机构的认证,看其是否具有电子文件管理能力。研究工作人员职业认证内容、程序,分析其文件管理能力、基础设施、安全管理等方面,设计一个机构文件管理能力评估系统进行评估审计。该系统由数据收集、诊断模型与能力资源数据库组成,用于审计认证机构全程管理电子文件的能力与所需技能、资源、规程等。机构应建立电子文件管理能力评估体系,明确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从电子文件管理涉及的诸多方面,对机构,尤其是对重要部门和关键行业的电子文件管理能力进行评估。下面对该能力含义及其评估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所谓机构电子文件管理能力,实质上就是机构对电子文件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或与机构电子文件管理实际工作对应的生命周期特定阶段),保证电子文件真实性、完整性与长期可用性的能力。这是一个综合的能力,涉及管理责任、制度落实、系统建设、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的因素。

以机构的电子文件管理制度与职责为例简单列举评估内容:首先,评估机构有没有一个基本的文件管理制度,该制度确立了整体机构层面关于文件生成、捕获、管理与保存的原则、指南;机构有没有正式与特别明确将文件管理职责分配给特定的管理人员,这是第一档次,可以赋予较低分数。其次,继续评估这些制度是否在近五年进行了修订;是否仅适用于一些特定的业务活动或部门(如仅适用于档案室);是否仅适用于限定载体,如纸质而不包括电子文件,或仅包含文书类电子文件而不包含数字音像档案;是否虽然制定了制度,但被工作人员忽略、很大程度上没有遵守执行。如果机构虽然制定政策对文件管理职责分配给了固定人员,但这些职责是否详细规定在人员的岗位说明里,是否有监督人员以保证文件管理职责能强制履行与完成,这是中间档次,相应赋予分数。最后,是较高档次。机构有高级管理人员专职负责并确保电子文件管理政策扩大到整个机构,有责任确保工作人员对政策的执行与遵循,政策与职责可定期修正与更新,可支持特殊媒体的特殊规程与指南,如电子邮件、网页内容等。

关于文件机构评估能力还有文件管理工具与规程、文件管理软件与技术、文件管理人员配置与培训、机构内部对文件管理的认知与意识、对文件管理政策与操作规程二者一致性遵从的监控等五个方面。这六个方面基本涵盖了影响电子文件管理的全部因素,同时又与更具体的测试(如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功能测试、管理人员资格认证等)区别开来,是对电子文件管理能力的综合评估。

上述六个方面均可以按照制定高中低的内容并赋予相应分值范围,每个档次内可以继续细分若干指标赋予分值,细分指标分值之和为机构该方面得分,最后通过对六个方面评测的总分判定其文件管理能力,并给出相应的改进建议。评估方法则可以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评估、实地测评等方式。

这四个层次的审计认证有的可以由机构内部自查来完成,更多的则是通过中立的权威第三方来实施。如中国人民大学开展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评测。但实际的认证机制还要考虑相关方(如管理机构认证、第三方测评、研究机构规划引导、软件开发商设计开发、档案部门应用、利用者信任等)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与行为。

档案人员在将数字档案信息移植在档案网站供利用者检索之前,应先将相应认证及审计跟踪过程挂在档案网站。利用者检索某一电子文件时,可随时查找其检索文件的认证信息,以此确认其文件的真实性。

注: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09BtQ02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泽锋.电子文件可信管理关键问题分析[J].档案学研究,2012(6)

电子政务含义篇10

【关键词】云计算;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解析

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完善,促使社会逐渐步入大数据时代,为了提高电子政务的安全性和数据处理能力,科学的对云计算进行使用,促使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提升。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是建立在云计算的基础上,促使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规避数据信息的丢失、非法入侵的情况产生,提高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的效率。

1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的意义

政府部门通过电子政务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政府政务的处理能力,并促使与政务相关的活动可以实现信息化,提升政府相关政务处理的透明化和效率化,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但是经过长期电子政务平台的使用,使得政府所收集的数据信息以及个人信息的数据量十分庞大,过于庞大的数据信息使得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能得到保障,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的情况产生,或是非法使用的情况,可能造成公民的个人信息流失,影响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而且,还会造成政府的相关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展开,制约政府电子政务的有效性。因此,通过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的方式,促使传统的电子政务管理可以得到改善。结合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和规范的管理能力,提高信息的安全性。(1)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的传递和共享能力,使政府各个部门之间可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促使政府部分信息的透明度得到提升,促使政府办公效率的提升。(2)通过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的实施,可以提高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在面对一些紧急事件时,可以采用合理的应急措施。(3)借助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可以提高政府的决策效率,使政府决策更加真实可行。

2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

以云计算作为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的基础,从而使得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更加趋近于数据分析的和挖掘,可为政府相关职能提供参考。

2.1电子政务大数据采集

系统中的不同数据采用不同的采集方式,主要分为分布式数据采集和集中式采集。分布式数据采集是一种常用的数据采集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广泛的应用到系统中,促使系统的数据采集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规避各类隐患的发生;集中式采集方式可以使数据的控制能力得到保障,提高数据的可利用性,对于政府部门主要采用集中式的方式,提高数据的可控性。数据服务器采用分布式的方式,可以使得电子政务大数据采集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2.2电子政务大数据存储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大数据存储是完成对政府各个部门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并进行组织存储,并结合数据信息的真实情况,形成数据索引,相关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对数据的查询和使用。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系统,采用分布式的存储方式,有效的提高数据的存储质量和调用效率,使得数据存储能力和应用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2.3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互联互通

为了实现电子政务的数据分析功能,需要实现基于云计算的互联互通,促其能够满足对大数据的分析需求,实现对多维数据的分析,提高电子政务的大数据管理水平,降低各类安全隐患的发生。

2.4电子政务大数据挖掘与可视化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的联通分析,不能对数据的深层含义进行分析,因此,需要科学的对数据挖掘进行设计,从而使得电子政务的大数据管理可以充分对各类信息的内在含义进行挖掘,提高政府处理政务的能力,通常情况下,采用分布式的方式对数据进程处理和挖掘,从而获得更多有效的数据信息。并结合大数据的可视化,以图表的形式将数据信息进行显示,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3结束语

电子政务管理是提高政府政务处理能力和处理水平的重要因素,针对日渐庞大的电子政务数据信息,需要科学的对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进行解析,促使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得到提升,规避各类安全隐患的发生,推动政府部门的职能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迪莉娅.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2:49~52.

[2]赵志超.电子政务大数据系统应用云计算架构[J].计算机与网络,2014,14: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