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采购意见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55:49

集中采购意见建议篇1

中国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始于2004年9月,次年,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开始实行。目前,对人民银行基层行集中采购的理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基层行集中采购面临的问题和不足,从现有的结论或建议看,大部分是零散和非系统性的。本文对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业务形成的风险及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基层行进一步加强集中采购业务管理提出建议和意见。分析发现,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存在着明显不同于省级以上分支机构的特征,对应基层行采购机制设计应有所不同。

二、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业务发现的风险隐患主要包括

(一)集中采购管理制度不完善

基层人民银行存在未结合业务实际制定本级集中采购工作实施细则的问题,在集中采购管理和实施中执行上级行有关制度,导致集中采购实施部门职责不清晰,不利于工作开展。

(二)内部控制运行机制还存在不足

从目前情况看,基层人民银行人员紧张,一人身兼多岗的问题更为严重,具体管理和实施采购的人员既不固定且不专业,管、采分离的要求不能很好落实。

(三)部分集中采购业务不规范

部分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业务存在资料不完整;合同资料要素不全、会议记录不规范,集中采购评审人员库人员构成不合规等问题。

(四)内部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基层人民银行特别是县级支行由于人员紧缺的原因,没有专门的纪委、内审部门,对采购过程、采购效率、采购程序及相关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工作没有落实到位。

三、对以上风险隐患按照制度风险、廉政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进行分类

分析风险隐患产生的原因:

(一)制度风险

此方面的风险主要是基层人民银行未能根据本行实际制定集中采购实施细则。由于基层行会计财务部门人员紧张、且零时聘用人员较多,熟悉集中采购相关制度的人员较少,因此在集中采购管理工作中多是参照使用上级行制定的一些制度办法,大部分基层行未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导致集中采购相关工作程序不规范、部门职责不清晰。

(二)廉政风险

此方面的风险主要是管、采分离的原则未能有效落实。此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基层人民银行员工数量少、机构职能多,每个员工基本上都身兼多岗。集中采购工作投入人力不够,采购部门和实施部门往往重复,容易造成采购过程由个别部门或人员“一手清”现象,有产生廉政风险隐患的可能性。

(三)操作风险

此方面的风险主要为集中采购业务规范性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岗位人员对制度规定学习不够、对集中采购业务流程不熟悉,导致控制管理不到位,致使部分集中采购工作不规范。

(四)法律风险

此方面的风险主要为采购合同审核方面的问题。此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基层人民银行缺乏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工作人员,对合同等法律文书的审核把关不够严格,一旦发生违约行为,会给单位造成合同纠纷从而引发法律风险。

四、针对各风险的预防建议

(一)针对制度风险的预防建议

基层人民银行要参照上级行相关制度和办法,及时修订完善本级的集中采购管理实施细则,并将相应的制度文件报上级行备案。

(二)针对廉政风险的预防建议

基层人民银行要高度重视集中采购廉政风险防范工作,进一步明确采购相关部门职责,合理设置采购岗位,明确岗位分工,严格采购流程,切实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坚决杜绝“一手清”的情况。

(三)针对操作风险的预防建议

基层人民银行要高度重视集中采购管理工作,积极通过集中培训、跟班学习等措施,切实加强采购相关业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引导工作人员不断增强工作责任心,努力提升业务素质和工作质量。

(四)针对法律风险的预防建议

要切实发挥法律事务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相关法律文书的审核,对不具备自身法律审核能力的项目,可聘请外部专业的律师对相关法律文书进行审核,切实防范法律风险。

五、对今后基层人民银行集中采购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一)加强培训,提升素质

在今后的工作中基层人民银行应针对目前的人员现状,每年举办几期集中采购相关知识的培训班,同时积极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行跟班学习,以提高基层行集中采购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切实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二)总结经验,完善制度

积极总结目前集中采购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完善集中采购相关制度,制作切实可行的采购操作文书,确定适合基层行操作的采购业务流程,不断规范集中采购业务。

集中采购意见建议篇2

今天,我们利用半天时间召开政府采购工作座谈会,主要内容是传达全国政府采购工作会议精神,并根据我省实际,提出一些贯彻落实意见和想法,同时,请各市县交流一下工作中的经验和特色做法。下面,我就三方面的问题做个发言。

一、全国政府采购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今年4月22—24日,全国政府采购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负责政府采购和gpa地方组各厅(局)级负责人,从事政府采购监管工作及集中采购机构的负责人共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学习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公发[]35号)文件,总结了政府采购工作,分析了当前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深化改革和应对加入wto《政府采购协议》(gpa)谈判工作措施。财政部部长助理张通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财政部国库司司长詹静涛、国库司副主任王瑛出席了会议。

(一)、回顾了政府采购工作。张通部长助理在讲话中指出,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取得了新成效,主要表现为:开展专项检查,积极构建了政府采购监督机制;迅速建立应急机制,抗震救灾紧急采购高效顺畅;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提高,据统计,全国政府采购规模为5900多亿元,同比增长27%;采取措施抓落实,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环保、节能、自主创新、国产等政策措施得以落实;继续推进制度建设与创新,政府采购制度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加快推进操作执行规范管理,采购运行机制更加科学;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电子化政府采购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政府采购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gpa谈判取得新的进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张通部长助理也指出,当前政府采购领域存在不少问题,如规避采购、制度规定执行不到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完全、大量工程未实现政府采购、部分政府采购结果价格高效率低、部分采购机构采购活动不规范,等等。

(二)、分析了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张通部长助理指出,当前,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已由初创阶段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一是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入了新的发展期。首先,扩大内需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10项措施,绝大部分都与政府采购密切相关,未来几年规模和范围将会大幅增长。其次,全球贸易萎缩、各种保护主义抬头的实际,要求我们利用国际通行做法,既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又加速推进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作用,在政府采购领域制定有效措施保护国内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再次,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制定汽车等10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都对政府采购提出了新的政策要求。二是gpa谈判进入敏感期。wto政府采购委员会已将推动我国加入gpa列入了今年的工作重点。目前,我们面临对外修改出价和对内修改法律的双重压力。同时,谈判进程潜在着难以预料的变数,很难控制。从国内情况看,许多方面尚不具备加入条件,互惠对等开放的目标很难实现,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受到很大影响。三是未来任务依然繁重艰巨。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应对加入gpa谈判的需要,一方面,要求我们加快制度创新;另一方面,改革越向前推进,触及的矛盾越深,碰到的难题越大,对工作的要求就越高越细。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三)、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张通部长助理指出,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办公发[]35号),切实做到“七个坚持”:一是坚持应采尽采,进一步强化和实现依法采购。财政部门要依据政府采购需要和集中采购机构能力,研究完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产品分类。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大推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力度,扩大政府采购管理实施范围,对列入政府采购的项目应全部依法实施政府采购。尤其是要加强对部门和单位使用纳入财政管理的其他资金或使用以财政性资金作为还款来源的借(贷)款进行采购管理;要加强工程项目的政府采购管理,政府采购工程项目除招标投标外均按《政府采购法》规定执行。要认真执行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标准,合理确定采购需求,及时签订合同、履约验收和支付资金,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和影响采购活动。属政府集中采购目录项目要委托集中采购机构实施;达到公开招标限额标准的采购项目,未经财政部门批准不得采取其他采购方式,并严格按规定向社会公开采购信息,实现采购活动的公开透明。

二是坚持管采分离,进一步完善监管和运行机制。加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与操作执行相分离的体制建设,进一步完善财政部门监督管理和集中采购机构独立操作运行的机制。财政部门要严格采购文件编制、信息公告、采购评审、采购合同格式和产品验收等环节的具体标准和程序要求;要建立统一的专家库、供应商产品信息库,逐步实现动态管理和加强违规行为的处罚;要会同国家保密部门制定保密项目采购的具体标准、范围和工作要求,防止借采购项目保密而逃避或简化政府采购的行为。集中采购机构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组织采购活动,规范集中采购操作行为,增强集中采购目录执行的严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在组织实施中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采购费用和其他费用,也不得将采购单位委托的集中采购项目再委托给社会机构组织实施采购。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实现采购活动不同环节之间权责明确、岗位分离。要重视和加强专业化建设,优化集中采购实施方式和内部操作程序,实现采购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格、采购效率更高、采购质量优良和服务良好。在集中采购业务活动中要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打破现有集中采购机构完全按行政隶属关系接受委托业务的格局,允许采购单位在所在区域内择优选择集中采购机构,实现集中采购活动的良性竞争。

三是坚持预算约束,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和质量。要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和财政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将政府采购项目全部编入部门预算,做好政府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编报的相互衔接工作,确保采购计划严格按政府采购预算的项目和数额执行。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部门、采购单位和采购机构间的相互衔接,通过改进管理水平和操作执行质量,不断提高采购效率。财政部门要改进管理方式,提高审批效率,整合优化采购环节,制定标准化工作程序,建立各种采购方式下的政府采购价格监测机制和采购结果社会公开披露制度,实现对采购活动及采购结果的有效监控。集中采购机构要提高业务技能和专业化操作水平,通过优化采购组织形式,科学制定价格参数和评价标准,完善评审程序,缩短采购操作时间,建立政府采购价格与市场价格的联动机制,实现采购价格和采购质量最优。

四是坚持政策功能,进一步服务好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要从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上支持国家宏观调控,贯彻好扩大内需、调整结构等经济政策,认真落实节能环保、自主创新、进口产品审核等政府采购政策;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政策功能范围,积极研究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政府采购政策。加大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和优先购买环保产品的力度,凡采购产品涉及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的,必须执行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的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目录)。要严格审核进口产品的采购,凡国内产品能够满足需求的都要采购国内产品。财政部门要加强政策实施的监督,跟踪政策实施情况,建立采购效果评价体系,保证政策规定落到实处。

五是坚持依法处罚,进一步严肃法律制度约束。各级财政、监察、审计、预防腐败部门要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严格执法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处罚。要通过动态监控体系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采购单位逃避政府采购和其他违反政府采购制度规定的行为,追究相关单位及人员的责任。要完善评审专家责任处罚办法,对评审专家违反政府采购制度规定、评审程序和评审标准,以及在评审工作中敷衍塞责或故意影响评标结果等行为,要严肃处理。要加快供应商诚信体系建设,对供应商围标、串标和欺诈等行为依法予以处罚并向社会公布。要加快建立对采购单位、评审专家、供应商、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机构的考核评价制度和不良行为公告制度,引入公开评议和社会监督机制。严格对集中采购机构的考核,考核结果要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加强对集中采购机构整改情况的跟踪监管,对集中采购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予以处理。

六是坚持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科学制订电子化政府采购体系发展建设规划,以管理功能完善、交易公开透明、操作规范统一、网络安全可靠为目标,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交易平台,逐步实现政府采购业务交易信息共享和全流程电子化操作。要抓好信息系统推广运行的组织工作,制定由点到面、协调推进的实施计划。

七是坚持考核培训,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队伍建设。各地区、各部门要继续加强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法制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强政府采购从业人员依法行政和依法采购的观念,建立系统的教育培训制度。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政府采购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对采购单位、集中采购机构、社会机构和评审专家等从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和执业考核,推动政府采购从业人员职业化的进程。集中采购机构要建立内部岗位标准和考核办法,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机制,不断提高集中采购机构专业化操作水平。

围绕以上七个坚持,张通部长助理强调,要以加强规范操作为目的,加强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建设;以管采分离为核心,强化集中采购监管与操作执行力度;以专项检查为契机,加强政府采购动态监控机制建设;以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作用;以强化监督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依法采购的执行力;以信息技术为保障,提高政府采购的质量和效益;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积极开展加入gpa谈判应对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执行与监管合力;加强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机制。

另外,会上对我国加入gpa(政府采购协议)谈判进行了安排部署,因为此项工作不涉及市县,这里不再传达了。

二、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和全国政府采购会议精神,推动我省政府采购工作上台阶

今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通过各级财政部门的辛勤工作,我省政府采购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据统计,1-9月全省政府采购规模达到30.58亿元,节约资金2.66亿元,资金节约率为7.8%,预计今年全省政府采购规模可突破45亿元。省上制定出台了有关政府采购机构资格认定、随机抽取、监督考核以及政府采购供应商质疑答复、强制采购的实施意见等制度办法。组织相关人员到兄弟省市学习,积极推进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工作,目前,省上政府采购预算已经布置。并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充实完善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省级专家库人数突破人。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就“政府采购协议”(简称gpa)谈判的有关情况向省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扎实开展政府采购领域预防腐败试点项目。严格执行有关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并根据市场变化和管理需要,积极向有关方面建议,调整公务用车配备标准,大力推行车辆核定编制工作。各市县也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制度建设,不断规范采购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但与国务院和财政部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要认清形势,知难而上,力求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按照《意见》要求,建立以《政府采购法》为核心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是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各地要结合本地工作实际,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对已经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对工作需要而又没有管理制度的,要抓紧时间研究制定;对目前法律规定上不协调、不明确、不细化的问题,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具体操作制度,构建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创新型政府采购制度体系。

(二)、积极研究政府采购“管采分离”工作。政府采购管理机构和集中采购机构分离是《政府采购法》的规定,也是建立政府采购监督制约机制的基本要求。我们要积极研究探索,力求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希望有条件的市县先行一步,积累经验,稳步推进。同时,要理顺工作关系,搞好部门配合,完善工作制度和业务流程,配足工作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促进政府采购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三)、创新政府采购监管方式。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意见》要求,逐步建立监督、检查与处罚并举的政府采购监管体系,实现对政府采购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有效监督。要进一步加强专项检查和督导工作,建立政府采购考核评价制度、不良行为公告制度和违规供应商市场禁入制度,加大对违反政府采购纪律行为的处罚力度,推进政府采购诚信体系建设。

(四)、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各地要积极采取措施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努力实现应采尽采。要通过完善政府采购目录、调整限额标准等制度措施,通过实施部门集中采购、协议供货、定点采购、自行采购等组织形式,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要加强工程项目的政府采购管理,政府采购工程项目除招标投标外均按《政府采购法》规定执行。要坚持“先易后难,逐步扩大”的原则、规模与效益并重的发展方式,在不断扩大本地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的同时,大力提高政府采购质量和综合效益。

(五)、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各地要把政府采购的制度优势与国家有关产业政策进行有效对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倾斜办法,按照《意见》要求,对节能环保、环境标志产品和自主创新产品实施强制和优先的政府采购政策,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调控功能和市场导向作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六)、加强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素质建设。各地要大力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和从业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作风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加强职业素质和业务知识培训。要制定教育和培训计划,充实教育和培训内容,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教育和培训质量,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管理型的政府采购管理和从业人员队伍。

时至年底,正是全面总结今年工作,确定明年工作重点的时候,希望各市县认真领会国务院《意见》和财政部要求,绕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确定好明年的工作重点,全面深化我省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力求使我省政府采购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三、上下连动,努力做好衔接配合工作

任何一项制度的推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上面对下面的指导,也离不开下面对上面配合。今年,省直管县由原先的25个扩大到41个,在许多具体工作上可能大家还不太清楚,为此,利用这次机会,我强调一下以下四个具体问题,希望能引起大家重视:

(一)、关于采购目录制定的问题。政府采购目录确定政府采购范围,是实施政府采购的依据。按照法律规定,政府采购目录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但考虑到我省各地财政状况各异,执行上有差距,近几年,省政府颁布的政府采购目录中授权各市州在省上制定目录的基础出上进行微调,确定本地区的目录。但从实际情况看,有些市州确定了,有些市州没有确定。明年的采购目录省上现在正在拟定之中,估计元月一日前将会下发。希望各市州在目录下发后,尽快向当地政府汇报,制定本地区的项目范围,并报省财政厅备案,以便我们全面了解全省情况。

(二)、关于政府采购社会机构监管的问题。按照财政部相关规定,政府采购机构分为甲级和乙级资质,分别由财政部和省财政厅认定,可以在全省乃至全国除通用项目以外的政府采购项目。目前,我省具有甲级资质的4家,具有乙级资质的5家,还有许多机构在申报当中,随着政府采购工作的深入发展,这样的机构会越来越多,监管的难度会越来越大。今后,市县如果条件成熟的类似机构,可以上报,省上考察认定。对于已认定的机构本地区的政府采购项目,各地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促使其规范操作,如果有违法违规问题,应当向省上及时书面反映,省上视情况予以处理。

(三)、关于政府采购信息、统计的问题。在指定媒体上政府采购信息是促进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和公正的有效途径,也从侧面反映出各地政府采购工作情况。指定政府采购信息媒体是每年省政府的政府采购目录中确定的。从今年开始,我们在甘肃政府采购网上给各市州、省直管县和政府采购机构都分配了直接登陆的口令,但从现实看,有的市县的多,有的市县的少,有许多市县连一条都没有,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们不得而知。我这里要强调的是,在指定媒体上采购公告这是法律的规定,是省政府的要求,绝不能打上折扣,这对我们都有好处。对今年新列入的省直管县我们仍然分配口令,不再经过市一级直接而上传省上,希望大家都能按此执行。信息统计是政府采购最基础性的工作,是政府采购工作的综合反映,是决策和政策调整的可靠依据。各地要高度重视,指定专人负责这块工作,并按时上报。这里我再明确一下,省直管县政府采购信息统计不再纳入市州一级,直接单独报送。

集中采购意见建议篇3

会议由山西省省级政府采购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赵建新主持。中央及地方各省(市、区)参会代表分别就政府集中采购工作开展情况及工作中的体会做了简要介绍,并就共同关心的政府采购热点、焦点、难点展开讨论,针对现阶段政府采购制度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政府采购规范与效率的问题、管理机制与改革发展的问题、执行与监管关系问题、满足采购需求和实现充分竞争的矛盾问题、政府采购过程中相关主体责权利失衡问题,提出了各自极具建设性的解决办法或建议。

山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范堆相在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政府采购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一支新杠杆,是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省自2001年全面推行这项制度以来,政府采购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采购规模从最初的4.73亿元扩大到去年的33.27亿元,累计采购额达到92.37亿元,年均增长61.78%。政府集中采购制度的推行,不仅使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明显提高,使用管理有效加强,而且对本省自主品牌的扶持培育、经济结构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在,政府集中采购行为正在逐步走向规范,采购效率明显提高,采购效益初步显现,公平竞争的政府采购市场环境已基本形成。下一步,要认真学习兄弟省市和中直机关的好经验、好做法、突出抓好规范操作和提高效率两大重点,积极探索更加规范高效的政府采购方式。

山西省省级政府采购中心党组书记、主任赵建新在会上发表了题为“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增强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发挥”的重要讲话,讲话指出,当前政府集中采购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矛盾表现在:

一、规范与效率的矛盾

政府采购行为的高效和规范是政府采购工作的两大目标。政府采购活动是一项依法组织的活动,采购程序的规范、透明是确保采购活动公平、公正的前提,但程序规范与效率之间就存在一定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法定程序所需时间与采购人对采购物的需求时限之间的矛盾。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公开招标法定等标期要20天,加上采购人自申报、审批预算、审核技术参数等过程,到完成政府采购活动时间冗长。加上废标、重复组织采购活动等,往往不能满足采购人的时间需求,降低了采购效率。这是当前政府采购工作中较为突出的矛盾,也是影响较大的矛盾。各地为解决这些矛盾,做了有益的探索,如创新采购方式,采购协议供货、定点采购方式等;减少冗杂环节、简化办事程序等,畅通政府采购采、管、用三方联系、衔接渠道,建立政府采购专项申报、审批绿色通道,尝试建立采、用双方政府采购委托长期协议合作等;还要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修订《政府采购法》,既要保证法律的执行力,又要满足现实需要可操作性。

二、管理机制与改革发展的政府采购事业的矛盾

随着政府采购规模的不断扩大,现行政府集中采购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当前政府采购事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政府集中采购机构设置多元化及相应的职能定位分散化与政府采购事业日益发展之间的矛盾。

《政府采购法》对政府采购机构改革提出了“管采分离”的要求、依照法律规定,各地在改革中形成了多元化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目前有的是委员会、领导组管理,有的是政府直属,有的仍隶属于财政部门、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有的行政管理归属商务部门、国资部门等,有的为自收自支性质、有的为全额性质、有的实行了公务员管理,有的甚至转型为企业化管理。由于机构设置的不统一,一定层面上影响着政府采购事业的发展,主要是影响政府采购职能作用的发挥。当前政府采购制度已成为与财税、金融并行的宏观调控杠杆后,政府采购要发挥促进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保护民族工业等政策功能,必须有稳定的体系制度做保障。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规范政府采购管理体制,赋予政府采购行政管理职能,实行公务员管理,要在职能定位上与社会中介机构有明显的区别,充分体现政府集中采购的主体作用和公共目标功能。要实行统一的系统化管理,可实行双轨管理模式,集中采购机构在受本级政府领导和监管部门管理的同时,还要形成系统内管理,便于在系统内进行业务指导和交流、加强业务工作管理,有效地实现政府采购公共目标。

三、责权利矛盾

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作为政府采购活动的实施主体,在组织政府采购活动中表现为责任、权利和义务不统一,政府采购机构要体现政府意志、满足采购人的需求,保护供应商的利益,但法律、法规赋予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权利与责任和义务不对等,突出地表现为政府采购形同专家采购。在政府采购过程中,专家享有评定权,中标结果完全依据评审专家意见而定,但专家对其意见该负何责,法律并不明确,采购活动中的质疑、投诉与不满及相应的责任要由采购中心承担。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是全方位的,来自于财政、监察、审计等多方面,而对中介机构却存在缺失,对监督行为的约束又属空白。

会议认为,解决政府采购责任与权利的矛盾,一要明确评审专家责任范围,推行逐层双向责任制,评标委员会向采购中心负责,评审专家既向评标委员会负责,又直接向采购中心负责。分层落实责任,责任落实到人。二要加大集中采购机构组织政府采购评审活动的管理力度,对评审意见存在重大偏离的情形,集中采购机构有权要求评标委员会或具体评审专家作出解释。三要制定政府采购监督行为规范,以法律或制度的形式约束政府采购监督行为,做到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执法有据。

四、执行与监管的矛盾

随着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不断推进、政府采购“管采分离”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机构分设后,执行与监管的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这一矛盾是政府采购领域的普遍问题、也是敏感话题,对政府采购事业发展极其不利。解决此问题不能躲躲闪闪、不能选择回避。

政府采购执行与监管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政府采购执行与监管的越位、缺位。一些监管部门给政府采购执行工作定了很多条条框框,直接干预政府采购具体活动。譬如要求集中采购机构凡事必报,混淆“备案、审批”概念,以行代管,直接组织协议供货工作,这样集中采购机构功能受到较大程度的削弱。一些执行部门在行使组织实施政府采购职能基础上,任意扩大职责外延,实施了部分行政管理权,也使监管部门处于尴尬境地。

正确处理好政府采购执行与监管的关系,必须明晰管采职责,明确执行与监管机构的定位。首先,管采分设工作仍有待完善,应探索更符合政府采购实践的新的分离模式。集中采购机构和监管部门的职责、职能应以法律制度或文件的形式细致明确的规定下来,使之各司其责、依法办事。既不能失职不作为,又不能越权乱作为。其次,政府采购执行与监管机构应密切配合、相互协调。集中采购机构和监管部门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在政府采购这台戏里,都是主角,只是职责不同而已,没有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双方都应当具有服务意识,优势互补,以推进政府采购制度发展为共同工作目标,努力做大、做强政府采购事业。

五、满足采购需求与实现充分竞争的矛盾

充分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本质和核心,满足采购需求又是实现公共目标的要求,两大目标本应是统一体,但在采购实践中却往往存在着满足采购人需求与实现充分竞争的矛盾。.采购人在采购过程中往往提出个性化需求目标,如指定品牌、或虽然没有指定品牌,但所注明采购货物的具体技术指标具有明显倾向性,这样就将其他品牌排除在外,不利于充分竞争。带来的问题,一是不利于公平竞争;二是一些供应商为了追求巨额利润,铤而走险;向某些采购人实行商业贿赂;三是采购方式与执行不统一。

会议认为,对于采购人的采购需求,集中采购机构应当满足,但采购需求作为基本目标必须服从政府采购整体政策目标的实现。执行中集中采购机构必须审视采购人需求的合法性、合理性与科学性,看其需求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规定、是否符合政府采购相关政策、是否对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有消极作用、是否有利于政府采购制度发展。原则上不应考虑具体品牌要求,部分物品确有特殊性的,可由采购人提出变更采购方式申请,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对指定品牌进行采购。

与会代表经过充分酝酿讨论,一致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集中采购工作应以着力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为重心,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采购效率、增强采购效益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政府集中采购制度改革,加强集中采购机构建设,加大政府采购执行力度,丰富执行手段,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政府采购执行软、硬件设施,探索电子化政府采购,拓宽政府采购服务领域,发挥政府采购规模效应,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现做出政府集中采购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集中采购意见建议篇4

一、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内部控制

制订并下发《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强化各科室资产管理意识,不断完善科室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各科室购置、使用管理、处置资产等管理行为。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建立资产台账,摸清家底

建立、完善了资产台账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能够做到定期、不定期对资产进行清理核实。加大力度研究研究闲置资产改造方案及可行性,对闲置资产进行有计划地改造。

三、开展资产清理活动,堵塞资产流失漏洞

组织各科室对资产进行清理,以帐对物,以帐查物,见物就点,见帐就清,不重不漏,做到帐物相符,建立详实资产台账。从制度和源头上杜绝私自处置国有资产的现象,堵塞资产流失漏洞。

四、确保资产安全良好,防止掠夺式经营

督促各科室计提维修费用,将固定资产维修费用纳入企业年度预算,专款专用,专账管理,并制定固定资产维修保养计划,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并做好维护保养台帐,确保固定资产技术状况处于良好水平,性质稳定状况。

预算业务内控制度

一、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有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二、单位的预算编制应当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编制及时、内容完整、项目细化、数据准确。

(一)单位应当正确把握预算编制有关政策,确保预算编制有关人员及时全面掌握有关规定。

(二)单位应当建立内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及相关业务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沟通协调机制,按照规定进行项目评审,确保预算编制人员及时取得和有效运用与预算编制有关的信息,根据工作计划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三、单位应当根据内设机构的职责和分工,对按照法定程序批复的预算进行合理分解,规范内部预算追加调整程序,发挥预算对经济活动的管控作用。

四、单位应当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各项收支,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单位应当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定期通报预算执行情况,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五、单位应当加强决算管理,确保决算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加强决算分析工作,强化决算分析结果运用,建立健全单位预算与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机制。

六、单位应当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收支业务内控制度

一、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收入内部管理制度。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有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收款、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二、单位的各项收入应当由财务部门归口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业务部门应当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等有关材料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依据,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财会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

三、涉及非税收入收缴的单位,应当依法组织非税收入,按照规定开具财政票据,做到收缴分离、票款一致,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或者私分。

四、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财政票据、发票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应履行规定手续。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登记台账,做好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记工作。票据应当按照顺序号使用,不得拆本使用,做好废旧票据管理。负责保管票据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险柜等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单位不得违反规定转让、出借、代开、买卖财政票据、发票等票据,不得擅自扩大票据适用范围。

五、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支出内部管理制度,确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各项支出标准,明确支出报销流程,按照规定办理支出事项。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有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六、单位应当按照支出业务的类型,明确内部审批、审核、支付、核算和归档等支出各关键岗位的职责权限。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应当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一)加强支出审批控制。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有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审批,不得越权审批。

(二)加强支出审核控制。全面审核各类单据。重点审核单据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使用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预算,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支出凭证应当附有反映支出明细内容的原始单据,并由经办人员签字或盖章,超出规定标准的支出事项应由经办人员说明原因并附审批依据,确保与经济业务事项相符。

(三)加强支付控制。明确报销业务流程,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签发的支付凭证应当进行登记。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应当按照公务卡使用和管理有关规定办理业务。

(四)加强支出的核算和归档控制。由财会部门根据支出凭证及时准确登记账簿;与支出业务有关的合同等材料应当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

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内控制度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货物购置、工程(含维修)和服务项目,应当按照规定实行政府采购。

二、采购机构进行政府采购活动,应当符合采购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格、采购效率更高、采购质量优良和服务良好的要求。

三、行政事业单位、采购机构及其他工作人员在政府采购工作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1、擅自提高政府采购标准:

2、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者歧视待遇;

3、在招标采购过程中与投标人进行协商谈判;

4、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后不与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5、与供应商恶意串通:

6、在采购过程中接受贿赂或者获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7、开标前泄露标底:

8、隐匿、销毁应当保存的采购文件,或者伪造、变造采购文件;

9、其他违反政府采购规定的行为。

资产管理内控制度

一、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内部控制

强化资产管理意识,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购置、使用管理、处置资产等管理行为。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建立资产台账,摸清家底

建立、完善了资产台账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能够做到定期、不定期对资产进行清理核实。

三、开展资产清理活动,堵塞资产流失漏洞

对资产进行清理,以帐对物,以帐查物,见物就点,见帐就清,不重不漏,做到帐物相符,建立详实资产台账。从制度和源头上杜绝私自处置国有资产的现象,堵塞资产流失漏洞。

四、确保资产安全良好

计提维修费用,将固定资产维修费用纳入年度预算,专款专用,专账管理,并做好维护台帐,确保固定资产技术状况处于良好水平,性质稳定状况。

建设项目管理内控制度

一、严格按照概算投资

二、严格履行审核审批程序

三、建立有效的招投标控制机制

四、不得存在截留、挤占、挪用、套取建设项目资金的情形

五、对存在工程变更的,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完善工程变更手续

六、严格按照程序及建设内容对已完工的项目进行验收与决算

七、严格按照规定保存建设项目相关档案并及时办理移交手续

合同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一、合同必须归口管理

二、必须明确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

三、严格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

四、必须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

重大事项决策制度

为了认真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提高党委政府政府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推动党委政府决策向科学化迈进,根据有关法律、方针、政策,特制定本制度。

一、议事决策的重大事项范围

1、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乡发展规划等;

2、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公益事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涉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项目;

3、社会保障、就业、稳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社会公共事项;

4、重要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改和废除;

5、乡机关机构设置、调整、人员编制及干部任免事项;

6、村、社区的干部任免事项;

7、乡属资产产权交易、租赁等有关事项;

8、大额资金的支出;

9、大型会议(党代会、人代会、经济工作会议等)的筹备;

10、重大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研究处理;

11、需乡党委政府集体研究决定的其他重大事项。

二、重大事项决策程序

1、拟提请集体讨论的重大决策建议,必须先由承办单位报乡分管领导审核,由书记与乡长审定后按程序提交会议讨论决定,无特殊情况不得临时动议。

2、对事关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有关单位应在提请集体讨论决策前,必须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提出较成熟的方案。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重大决策课题,应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

3、方案形成以后,应按决策事项涉及的范围进行公示,征求村、社区、企业、基层组织和群众的意见;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应根据需要通过召开民情恳谈会、座谈会等形式,直接听取群众、专家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予以修改完善。

4、须经党政领导会议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应出席人员到会方可举行,其中分管该项工作的领导必须到会,如分管领导因故无法到会,除特别紧急事项须立即进行决策外,该事项应留待下次会议决定。

5、重大事项决策的有关会议由乡长召集并主持。在决策时,先由有关领导或责任部门对重大事项的背景、必要性、可行性、主要内容和各方意见进行说明,然后进行充分讨论,会议主持人应在听取其他与会人员的意见后再表明自己的意见,未到会人员的意见,可用书面形式在会上表达。

7、议题经充分讨论后,应按照民主集中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采取口头、举手或者投票表决的方式表决通过。

8、对重大紧急事项、突发性重大事件,书记、乡长或经授权的分管领导可根据需要简化决策程序,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9、决策的过程要以会议原始记录的形式记录并保存,最终决议要形成《会议纪要》印发有关部门和与会人员,并统一立卷归档。

10、决策形成后,对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应及时通过政府公告、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并向乡人大通报;涉及乡人大法定程序的,要提请人代会审议通过后实施,遇有特殊重大事项逐级上报。

11、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要加强督导和调度,并及时将工作进展和最终结果向乡党委政府、人大和政府报告。同时,必须通过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开项目实施结果。

集中采购意见建议篇5

关键词 集中采购 国际工程公司 采购模式

一、引言

根据国内外众多工程项目的统计分析,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用于设备和材料等物资的采购金额约占到合同总价款的60-80%,并且由于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所需采购的物资往往品种多样、技术复杂、质量标准和进度要求严格,因此加强物资管理对于国际工程公司而言非常重要。物资采购作为物资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采购模式选用合适与否及其工作效率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决定工程项目的质量,最终影响以工程总承包为主要业务的工程公司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有时甚至关乎企业的持续生存。

二、国际工程公司常用的物资采购模式

目前,国际工程公司常用的物资采购模式主要包括集中采购、分散采购、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混合采购等三类。

(一)集中采购模式

集中采购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国际工程公司为了分散并降低采购的选择风险、经济和时间成本,除了一般“甲供”的材料设备由项目部(项目公司)采购外,其他的大型机电设备和关键材料等均由工程公司本部负责集中采购。这是一般意义上的集中采购,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集中采购的第二层含义是指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采购。本文对此不做研究。

(二)分散采购模式

分散采购是指是国际工程公司将物资采购权下放到项目部(项目公司),由各项目部(项目公司)根据自身需要独立制定采购计划,决定各项采购事宜,并自行管理和实施后续采购工作的采购模式。分散采购的优点在于可机动配合实地需要,提供较佳的服务,紧急采购时可争取时效,有利于地区性物资采购,贮运管理方便。

(三)混合采购模式

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混合采购将采购权限在公司总部和各项目部(项目公司)之间进行了战略性重新分配,实现了集权与分权的统一。从国际工程公司具体操作的层面上来说,凡属于共同性的物料、采购金额较大的物料以及关键性的物资等,多集中于总部的采购部门负责掌握;至于那些小额、临时、非关键性的物资等,可授权由各项目部(项目公司)的采购部门自行采购。

三、集中采购模式相比分散采购模式的优越性

国际工程公司通过组建采购中心,将分散在各项目部(项目公司)的采购职能一律纳入采购中心,统一采购,统一管理,按照“择优、择廉、择近”的原则实施集中采购。这种模式相比分散采购具有极大的优势。

(一)精简机构,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实施集中采购时,国际工程公司建立材料采购中心,对各项目部(项目公司)的采购职能、岗位等进行合并,不仅能够精简机构设置,减少人员重复设置,避免人浮于事的现象,显著提高采购效率,还可以节约人员工资及各种费用支出;同时通过设岗定员,选拔业务能力强、道德水平高的采购人员,有利于组建一支专业化的采购队伍,并在集中采购的专项操作中打造成高素质的专家队伍。

(二)实现规模效益,降低采购成本

国际工程公司实行分散采购时,各项目部(项目公司)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及进度,考虑设备和资金的周转问题,每次采购量不大,因此无法享受批量采购的优惠。采用集中采购时恰好弥补这一缺陷,不仅可以发挥规模和批量优势,享受较高的商业折扣,降低采购成本,同时能有效减少采购次数,节约物流运输开支。更为重要的是,集中采购能够统一订货渠道,从而可从源头上确保定点供应商的可靠性,使采购质量和及时到货率得到保证。

(三)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建立采购中心实施集中采购,国际工程公司在形成一定的市场影响力的同时,还可以站在全局角度,从整体利益出发,按照不同工程项目的轻重缓急,合理地、有所侧重地组织材料及设备供应,既保证重点,又兼顾一般,使有限的资金得到充分利用,保证各工程项目的进度按计划推进,保障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四)杜绝腐败现象,提高材料质量

集中采购往往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选拔合格的供应商、制造商。整个采购过程坚持公开、公正和有效竞争原则,参与者多,竞争性强,透明度高,被称之为“阳光下的交易”,从而可以从机制上有效防止“暗箱操作”的各种腐败现象发生,杜绝采购人员吃回扣、拿红包的行为。同时对供应商严格的选拔保障了所供应材料及设备的质量和交货进度,材料使用单位与采购中心的分离更使材料质量得到了双重控制。材料质量的高保证为创造高质量的工程打下了基础。

(五)避免系统内部竞争

国际工程公司采用集中采购模式时,将不同项目部(项目公司)的采购需求合并之后,再行采购,可避免各个项目部(项目公司)分散采购而形成卖方市场,尤其在物资短缺或市场整体制造负荷较高的时候,能够避免卖方借此抬价,同时也可避免系统内不同的部门之间为争夺资源而相互竞争,自行抬价或争先排产,造成企业整体效益不利的局面。

(六)推进重大装备和关键材料国产化进程

集中采购金额和数量都很巨大,能吸引物资供应商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研发企业所需新型设备,从而打破我国重大装备和关键材料长期依赖国外供应商的被动局面,推进关键设备和物资的国产化进程。例如石油炼化工程中的大中型气体压缩机组、加氢反应器、LnG低温罐板等设备材料,近年来依托国内项目采购供应,取得了长足进步。

除了以上优势外,国际工程公司实施采购的跨项目集中化,还可带来以下益处:规范统一对供应商的态度和要求;筛选集中少量优秀供应商,间接降低催交、检验成本;缩短采购周期,有利于保证项目工期等。

四、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的选用评判因素

当企业研究决定采用集中采购模式还是分散采购模式时,常常需要使用以下因素或标准来进行评判。

一是采购需求的通用性:所需采购材料和/设备的通用性越高,从集中或协作的方法中得到的好处就越多。

二是地理位置:当供应商/制造商与国际工程公司位于不同的国家和/或时区时,这可能会极大地阻碍协作的努力。

三是供应市场结构:当供应市场上的大型供应商组织与采购方力量均衡时,情形往往对供应商有

利,因此采用一种协同的采购方法来面对这些强有力的贸易伙伴,易于获得较有利的谈判地位。

四是潜在的节约:一些材料的价格对数量非常敏感,采购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成本的节约。

五是所需的专门技术:有效的采购需要非常高的专业技术,采购的集中化可汇聚有限的钻研力量。

六是价格波动:如果物资价格对政治和经济气候的敏感程度很高,集中采购的方法会受到偏爱。

七是客户需求:客户指定产品的购买将明显阻碍以采购协作为目标的努力。

除了以上因素外,选择集中采购时,还需考虑所选用的采购模式应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层次,加速周转,简化手续,满足要求,节约物品,提高综合利用率,保证和促进生产的发展,有利于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促进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等。

对于国际工程公司而言,关于采购方式的选择,还可以通过对工程设备材料特性的分析,分成不同的类别来区别对待。以石化工程项目为例,常见的产品分类和供应商特点如表1所示。

根据产品分类和分析,再行选择合适的采购策略和采购方式,如表2所示。

五、集中采购在国际工程公司中的具体应用

(一)战略采购

战略采购指的是与市场中技术优势明显的供应商建立联盟关系,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锁定主要合同条款,保证长期稳定的供应。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双方的技术交流和商务谈判后,国际工程公司承诺在一定时间内不与其他供应商发展业务合作,某类产品的采购完全针对该供应商;供应商承诺优先满足买方的采购要求,价格优惠;双方并可进行技术交流和研发合作。战略伙伴的发展途径见图1所示。

(二)框架协议采购

框架协议采购,指的是通过询价或邀请招标的方式,通过评审与一个或几个供应商签订的某类产品采购协议,该协议对采购产品的技术要求、价格、合同条款等均有明确的界定,但没有确定的采购数量。框架协议,国外根据不同的需要还称为保护伞协议(Umbrellaagreement)、空白订单协议(Blanketpricingagree-ment)、标准化协议(Standardiza-tionagreement)、多装置采购协议(multi-Facilitypurchaseagree-ment(mFpa)、多项目采购协议(multi-proJectpurchaseagree。merit(mppa)等,广泛用于工程采购项目中。

框架协议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1)订单说明;(2)材料技术要求;(3)通用采购条款;(4)质量/检验指示;(5)包装和运输规定;(6)供应商文件要求;(7)备品备件要求;(8)价格矩阵;(9)其他说明文件。

框架协议与采购订单相似又有明显的区别,其特点可以通过与采购订单的对比得到,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清楚地看到,框架协议不等于订单,只有项目订单下达给协议厂商并得到供应商确认后才算建立了正式买卖关系。此外,即使签订了框架协议,有时候也可以发询价给协议厂商来确认某些要求或条款,特别是技术方面的要求;采购方也可以根据项目情况与框架协议供应商增加某些特殊条款。框架协议是潜在订单的承诺和执行基础。通过跨项目的框架协议,单个项目的采买将只需根据协议内容签发订单,大大节省了采买工作周期和工作量。

六、国际工程公司采用集中采购模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集中采购模式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实行集中采购需要具备一定的环境和条件,需要克服诸多困难,解决诸多矛盾,这些问题没有妥善处理之前不可勉强实行。

(一)构建自上而下的集中采购体系

根据集中采购的要求,国际工程公司需要成立一个跨部门的集中采购领导小组来统筹规划公司的全部采购活动,在总部采购部下面设立一个集中采购职能小组来组织集中采购各类适合集中采购的物资,与此同时各个项目部按工程公司原有的矩阵制管理模式配备相应的采购人员来负责分散采购和执行总部集中采购的成果。

(二)加强采购专家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当前,部分国际工程公司现有的采购人员专业面相对较窄,知识结构不甚合理,无法满足集中采购模式的需要。因此,有必要从外部引进一些高素质的专业采购管理人才来弥补内部力量的不足,以便配合集中采购模式的顺利运行。此外,还必须对现有的采购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包括采购管理知识、电子商务、法制教育等内容,转变采购人员的采购理念,培养并提高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杜绝腐败现象。

(三)理顺利益相关方的经济关系

集中采购模式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隐形阻力是内部各方利益问题,因此理论利益相关方的经济关系,能够有效推动集中采购模式的实施和运行。一是要处理总部采购部与二级公司采购分中心的利益分配问题。不仅要考虑集团公司采购部的利益,也要考虑各采购分中心的利益。二是要处理好与工程项目部的利益分配问题。建议总部的采购部或分采购中心根据各个项目部对支持集中采购的程度、集中采购的数量与金额等指标,按年分季对项目部进行考评奖励,以提高参与的积极性。此外,由于集中采购还涉及财务、审计、纪检、工程管理、安全质量等相关部门的工作,因此在理顺各方经济关系的同时,还需做好与各方的协调工作,以便取得所有参与方的支持,确保集中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市场上的竞争异常激烈,国际工程公司为发展规模经济,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物资采购中采用集中采购模式势在必行。推行集中采购模式时,国际工程公司需从组织、制度、人力资源、外部条件等多个方面进行支持和配合,这样集中采购模式的优势才能得以发挥,国际工程公司才能够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吴恒杰、王卓甫:大型建筑集团优化的采购方式――集中采购,《基建优化》,2000年第21期。

arianJvanweele著,梅绍祖、阮笑雷、巢来春译:《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分析、规划及其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胡军、傅培华:《国际采购理论与实务》,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年。

集中采购意见建议篇6

关键词:财务内部控制探究

一、医院应进行全面收支预算管理

医院中的全面收支预算管理是指:通过预算在医院内部各部门与单位间的多种资源分配、考核、控制。以便做到有效协调各医疗活动,实现定制的医疗目标。预算时编订的决策权由医院管理层决定,医院的办公会议权威层进行协调。再由内部负责监督和预算的审计等部门执行。预算管理控制中执行的绩效考评成绩,属于各职能部门负责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加强相应负责人对医院内部财务管理的责任意识。

医院所有的收支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范围,依照年度预算组织收入可以合理配置支出。医院的年度预算不应轻易变动。如有政策或意外情况等外界原因改变预算的,应严格依规定审核。将年度预算逐级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或负责人。另外定期对预算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进行分析对比,将执行情况与部门年度考核及绩效分配挂钩。同时对预算执行中所产生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积极找出修改方案,以保障年度预算能够顺利完成。

二、重要经济问题征求集体意见

医院遇到重要的经济事项,影响到医院未来长远发展建设的一定要慎重决定。一旦出现错误损失不可估量。例如:医院中的建筑设施修整改进、工资奖金分配规章制度、基建工程项目决策、大型医疗仪器采购等。经过系列研究调查后再去提出有关方案,做好有多个可供对比的计划方案。紧接着征集群众对各方案的广泛意见,组织相关人员对其公开讨论,进行风险评估,选出最佳方案。医院的重要经济事件需要征求集体意见,再进行最后的决策。不是领导或某人可以决定的事情。进行集体讨论决策之前要先由相关主管部门,为医院研讨会议出此项事件问题的可行性科研方案。

召开医院办公会议进行决策时,集体要对其重点内容先展开积极探讨,然后再做决策。会议中需有记录人员,对于决定的项目要有详细会议纪要。医院办公会议达成的最终决定方案,对有关负责部门要加以书面通知并督促对其贯彻执行。医院的重要经济事项决定需对其制定规章制度,其中院长要承担主要责任,其他的会议参加人员负次要责任,决策会议中对其提出反对意见人员无需承担相关责任。对于医院重要事件决策的制度,是由纪委以及医院上级管理部门进行监督和执行的。

三、医院采购流程进行严格把关

医院的采购工程中有对医疗设备、药品、耗材以及大型设备配件等的采购。这些都应归为政府的采购清单,依照政府的严格采购程序执行。对未列入政府采购项目的,医院可以自行控制。这当中大量日常医用物资采购流程控制为主要项目。例如:医用化验试剂、一次性卫生用品、放射科的胶片、骨科用的钢板、心脏科用的材料等。这些采购项目需由医院进行公开招标才可进行采购。对于招标的管理组织由专人负责相关职能。其中采购部门负责实施流程、再由内部审计对其进行监督。招标的基本原则是公开且广泛招标,应在门户网站及单位公示栏等张贴公示,对参加投标的供应商资格要严格把关,投标供应商不得少于规定家数。中标结果要对外公开,且中标供货的有效期限最长不能超出一年。平常少量的日用物品采购,事后应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检验,对采购物品的质量和价格加以审核分析。

四、医用耗材使用追踪调查

医用耗材主要有麻醉类、眼科类、骨科钢板类、心脏科使用类、人工关节使用类、血管介入类等。医院里医用的高价耗材采购通常由使用科室制定采购规划,再由采购部依照要求配货。使用科室可从科库房领取耗材,费用归入领用科室的消耗成本,货款由医院按期支付给供应商。采购工作完成后,耗材保管任务由使用科室负责。其中不乏有一些常见问题容易出现,例如:采购产品的质量问题,再有就是使用科室作为高值耗材的保管地点,一旦遭遇紧急状况对医院的管理会带来很大影响。

对于这种情况医院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来对耗材进行入库和出库的使用管理,建立起完善的耗材管理信息系统。这样方便了实时查找医用耗材的详细使用情况,对于耗材产品的规格、批号、金额等信息建立起完整的医疗耗材的使用档案。软件系统通过产品唯一标识码查询,医用耗材档案的成功建立,可完整的将使用状况进行公开化,便于监督管理,还可对使用中的耗材成本准确核算。这样管理的优势在于计算机软件具有精确和便捷的功能,采购部和临床使用科室的工作能更好的紧密配合。

五、成本效益核算系统的建立

医院中成本效益核算系统的建立可提高资产使用的安全性,减少资源消耗。成本效益核算质量的提高要严格财务的内部管理。资产清查的规范可提高医院在物资使用上的管理,在资产使用时减少资源浪费,可从根本降低物资消耗成本,为成本效益核算的顺利运行打好地基。提高成本管理认识,设立科学的核算管理体系能更好的提升医院经济效益。制定合适的医院成本核算体系,依照不同核算单位特点使用不同的核算管理方案。公平的评估各部门业绩,并提出相对应的建议,这样能更好的节省物资的使用消耗和医院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成本核算和绩效分配关系的妥善处理,使分配制度和成本核算有效结合,达成医院整体能力的增长。

完成以上几点目标,医院财务管理问题内部的控制就能全面系统的掌握,尽管任务繁多,但只要目标明确,有法可依,遵章办事,医院内部的财务控制就不是问题。

参考文献:

集中采购意见建议篇7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指导意见的通知》(〔〕56号),按照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安排,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基本药物实行以省为单位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发挥集中批量采购优势,招标和采购结合,签订购销合同,一次完成采购全过程,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购成本,促进基本药物生产和供应。通过建立和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实现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品质良好、价格合理、供应及时,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基层用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第三条省政府对全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负总责。省卫生厅是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的主管部门,负责搭建省级集中采购平台,确定具备独立法人及采购资格的采购机构开展基本药物采购工作,并对基本药物集中采购过程中采购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协调解决采购中出现的问题。

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平台是政府建立的非营利性网上采购系统,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提供药品采购、配送、结算服务。省医药采购服务中心(以下简称采购机构)作为基本药物采购的责任主体,利用采购平台开展基本药物采购工作,负责平台的使用、管理和维护。采购机构负责定期汇总本省基本药物采购需求,编制基本药物采购计划,实施基本药物采购,并与药品供应企业签订购销合同,负责合同执行。采购机构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不得向企业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取费用,采购机构必要的工作经费列入政府预算。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协议定期向采购机构提出基本药物用药需求,并按协议约定及时付款。

第四条采购范围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使用部分)》和《省基本药物增补目录》所列药品。

第五条实施范围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第六条参加我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活动的各方当事人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基本药物集中采购

第七条通过科学限价、合理竞价、公开议价的方式,规范开展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工作,保障基本药物的质量和供应,合理有效降低采购价格,实现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品质良好、价格合理、供应及时。基本药物采购周期暂定为12个月。

第八条充分听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意见,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和医务工作者在基本药物采购中的积极作用。在采购计划制定、评标、谈判等重要环节,参与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和医务人员代表不少于50%。

第九条根据临床必需和基层实际,合理确定基本药物采购的具体剂型、规格和包装,每种基本药物采购的剂型原则上不超过3种,每种剂型对应的规格原则上不超过2种,并兼顾成人和儿童用药需要。

第十条加强基本药物市场价格调查,省卫生厅和发展改革委要全面调查近三年基本药物实际购销价格,包括社会零售药店零售价格以及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进货价格。原则上集中采购价格不得高于市场实际购销价格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全国基本药物基层平均采购价格。

采购机构通过集中采购确定的采购价格(包括配送费用)即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销售价格。

第十一条区分情况分类采购

对独家企业生产的基本药物,采取与生产或批发企业进行单独议价的方式进行采购。

对基层必需但用量小的特殊用药、急救用药,以及临床常用且价格低廉(日平均使用费用3元以下)或者经多次采购价格已基本稳定的基本药物,采取邀请招标或者询价采购的方式采购。

对基本药物中的品、、免费治疗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用药、免疫规划用疫苗、计划生育药品及中药饮片,仍按国家现有规定采购。

其他基本药物均进行公开招标采购。招标中如出现企业投标价格均高于市场实际购销价格,采购机构应与投标企业依次进行单独议价,均不能达成一致的,即宣布废标。

对通过以上方式均未能采购到的基本药物,经省卫生厅同意,采购机构可以寻找替代剂型、规格重新采购,或者委托有资质的企业定点生产,并及时上报卫生部和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不得采购未入药品电子监管网及未使用基本药物信息条形码统一标识的企业供应的基本药物。

第十二条在省级集中采购初期,采取单一货源承诺方式进行采购,即对每种基本药物(具体到剂型和规格)确定一家企业中标,使该企业获得供货区域内该药品全部市场份额,我省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具体到剂型和规格)只由这一家企业供应。对于一家企业无法满足供应的药品,经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联席会议同意,将全省划分为不同的供货区域采购。

根据试行情况,完善采购办法,逐步实现基本药物以省为单位量价挂钩集中采购。

第十三条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采用“双信封”的招标方式,即投标企业在编制标书时,分别编制经济技术标书和商务标书,并同时投两份标书。经济技术标书主要对企业生产规模、配送能力、销售额、行业排名、市场信誉,以及Gmp(GSp)资质认证、药品质量抽验抽查历史情况、电子监管能力等指标进行评审,保证基本药物质量。经济技术标采用百分制评审,客观分值80分,主观分值20分,依据评标要素得分情况,由计算机评标系统自动生成由高到低的分值排序,确定入围品种和规格,得分相同的药品可并列,但其入围品种和规格数量不得突破相关规定。

经济技术标书评审入围品种和规格才能进入商务标书评审,商务标书评审由价格最低者中标;或者根据基本药物质量和价格等要素设计评分指标体系,对投标企业进行综合评分。

第十四条建立基本药物采购信息公开制度,在采购结束3个工作日内,省卫生厅应主动向社会公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价格、采购数量和中标企业,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报卫生部备案并抄国务院医改办公室。鼓励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监督基本药物采购过程,建立有奖举报制度,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采购环境。

第十五条采购机构确定供货企业后,供货企业要将拟供货的药品样品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

第三章合同签订与付款

第十六条合同签订

采购机构代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供货企业签订购销合同,明确品种、剂型、规格、数量、价格、供货时间和地点、付款时间、履约方式、违约责任等,并负责合同的执行。如合同约定的采购数量不能满足临床用药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提出申请,由采购机构与供货企业签订追加合同,各供货企业原则上不得拒绝。

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采购机构签订授权或者委托协议。

中标生产企业自行委托经营企业进行配送或直接配送。鼓励生产企业优先选择年我省公开遴选的100家配送企业进行配送。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配送,中标生产企业均应对中标药品的质量、价格、供应和配送负总责。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按照临床需求,遴选中标药品,科学合理制定采购计划并通过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平台进行采购。

第十七条付款

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县(市、区)为单位,由县级财政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关规定统一支付货款,原则上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交货验收合格到付款不得超过30日。各地可设立一定的基本药物采购周转资金,确保基本药物货款及时足额支付,具体付款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监督管理

一、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基本药物采购工作的领导,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精心组织实施,加强监督管理。

二、省卫生厅要加强对采购机构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管和指导,确保基本药物采购工作顺利实施。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配送企业执行情况的监管,并建立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

三、省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对基本药物成本调查和市场购销价格监测,指导采购机构合理确定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价格;加强对基本药物价格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各种价格违法行为。

四、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加强对基本药物的质量监管,加强对基本药物质量的抽验,必要时将抽验样品与备案样品进行比对,对质量出现问题的按照有关规定惩处,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五、省财政厅负责安排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必要的工作经费,并列入政府预算。加强对基本药物集中采购财务运行的监督管理和指导。

六、各级监察机关、纠风部门负责对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参与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察,对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中的行政机关公务员以及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或选聘的其他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对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进行查处。

七、社会保障、商务、工业和信息化、工商等有关部门和检察机关也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大支持力度,并加强对采购主体和采购全过程的监督。

八、建立严格的诚信记录和市场清退制度。对采购过程中企业提供虚假证明文件,蓄意抬高价格或恶意压低价格,中标后拒不签订合同,供应质量不达标的药品,未按合同规定及时配送供货,向采购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人进行贿赂或变相贿赂的,一律记录在案并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罚:一次违规严厉警告,并限期纠正或整改;逾期不改或二次违规的,由省卫生厅将违法违规企业和法人代表名单及违法违规情况向社会公布,两年内不允许该企业及其法人代表参与我省任何药品的招标采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要依法惩处。

有关部门要对参与以上违法违规行为的采购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人员按有关规定予以严惩,并公开其不良记录,接受社会监督。

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参加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擅自采购非中标药品,不按时结算货款,不执行集中采购价格,同企业订立其他协议,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在药品采购、销售、使用等过程中收受回扣等违法违规行为,按照国家及我省有关规定进行查处。

十、省医改办公室要会同相关部门把基本药物采购执行情况作为医改工作评估的核心指标之一,对各地基本药物采购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与资金补助挂钩。要加强基本药物采购工作的检查指导,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第十九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培训,争取药品生产流通行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要密切跟踪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处理因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产生的矛盾,不断完善政策措施。

第二十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利用建立和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契机,引导和规范基层医务人员用药行为。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尽快推进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在基层普遍使用,利用信息系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进行监管。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转变用药习惯,促进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第五章附则

集中采购意见建议篇8

研讨会就进一步做好公共采购服务工作,创建诚信市场服务体系为主题,围绕如何建立公共采购服务平台展开讨论。一些政府采购中心负责人、部委采购单位负责人、各行业协会检测中心负责人、政府采购专家、优秀政府采购供应商参加了会议,并就公共采购服务平台的功能模块构建与深入流程设计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深入的探讨。研讨会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执行秘书长刘峰主持。

在探讨服务平台功能模块中,标书的书写成为争议最大的问题。多家行业协会及检验中心的负责人都提出,标书书写的不完善影响了评标结果。产品种类繁杂,市场反映很多,招标单位对市场占有率要做到一定了解,对产品的标书广告做出一定鉴别,更多地考虑性价比。

有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人建议联合有关专家或技术人员,结合标准的制定单位,检测部门制定标书。招标申请后,对单位资质、大生产企业的委托书、经销商的售后服务能力以及技术水平进行审查。招标后,提供设备的招标单位的业绩,由专家做出评定。

据相关采购专家观察走访,部分省市采购中心正在落实一些有意义的做法。比如江苏行政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坚持按模块进行分类,根据类别做出一个标准的范本;深圳市采购中心做成招标库,筛选出比较优秀的标书,做成参考模板。

招标的依据对政府采购平台也具有建设性的意义,一位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的代表这样看待招标。协会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到后期的服务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价,验收时需要验证性能指标,包括环保认证可能成为强制性的,以鼓励企业走减少消耗,节能减排之路。

公共采购服务平台的建立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专家学者、政府采购官员及有关行业负责人共同商讨。中央财经大学有关教授提出采购平台需要进一步论证,包括如何做比较合适。在设立统一的北京地区公共采购实物展厅的看法上,代表持有不同的看法。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有关人士建议,要改变过去招标的空对空,建立政府采购实物平台十分必要。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罗洪元主任则建议,实物展与网上平台挂钩是关键性的问题。

与会代表基本达成共识,即设立一个政府采购人与供应商全方位沟通交流的服务平台是可行并具实际意义的。两位来自基层采购单位的负责人深有感触,作为采购一线工作人员非常需要这样的平台提供援助。一位采购管理局负责人则深入谈到平台该如何服务的细节问题,建议平台不仅仅局限于政府采购,可以做更多的事,如优质供应商的共享,优秀产品的推荐等,以方便政府采购人和供应商的沟通交流。

集中采购意见建议篇9

经市药品集中招标选购领导队伍批准,今天展开这次全市医疗机制药品集中招标委员会会议,重点是认真总结前两年的招标采购经验,改进工作把今年的药品招标选购工作做的更好。在这里依照市药品招标选购领导小组会议的精神,我向大家总结汇报以下几点情况:

一、前几年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基本情况

为了切实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减轻群众的医药负担,根据卫生部等6部委《关于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若干规定》的要求,从年底,在市政府市长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市直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市全面启动了以市为单位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卫生局长兼办公室主任,同时成立了监督委员会,市纠风办主任为监督委员会主任,还成立了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管理办公室。制订了《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实施方案》,市卫生局、市监察局还出台了《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违规行为处理办法》。年月召开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动员大会,有36家县级以上医院参加了集中招标,所有临床用药全部纳入集中招标采购范围,依法委托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进行。中标企业57家,中标品种2092个,年采购金额约为8000万元,让利患者约为3500万元,取得了招标采购的初步经验。年卫生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若干规定》,为了贯彻卫生部实施意见,突出医疗机构招标主体的地位,年月在认真总结上年度招标采购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二次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完善了领导、监督、管理组织,又成立了由各医院分管院长参加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委员会,市立医院院长为招标委员会主任委员,市立医院、单县中心医院、县人民医院的分管院长为副主任委员,其他医院的分管院长为成员,有14家县级以上医院参加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标企业为69家,中标品种为3167个,截止到年元月份,采购金额约为1.2亿元,按照新的中标药品临时零售价核定办法作价后,与国家规定最高零售限价相比,让利患者约为7000万元。同时还在市立医院、单县中心医院、县人民医院推行了药品网上采购试点,制定下发了《市医疗机构集中招标采购药品网上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通过两年来的药品招标采购工作,初步规范了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行为,降低了虚高的药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医药费用负担,对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当前药品集中招标中存在的的问题

一是医疗机构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问题。现行的物价政策规定招标药品实行差别顺价加价的办法,与国家规定的零售价相比,给医院带来了利益上的很大损失,在政府支持不到位的情况下,影响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个别医院负责同志对国家、省、市关于药品招标采购政策学习不够,对参与市级招标采购不理解,参与不主动,总认为自己医院集中招标采购自己说了算,能给医院带来更大的利润;二是有的医疗机构隐报、瞒报药品采购数量,招标后存在替代药品规避招标,甚至不采购中标药品;三是执行合同不严格,医疗机构不按合同采购药品,付款不及时,有的长期拖欠,个别企业不按合同及时供药;四是有些医疗机构未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中标药品临时零售价,未将招标降价的好处让利于患者;五是对药品招标采购工作监督不到位,对不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规定的医疗机构、企业等查处不力,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我市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健康开展。

三、对今年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几点要求

根据中央、省、市党委、政府的要求,把改进和推行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作为纠正医药购销中不正之风和治理商业贿赂的重要措施,必须抓实、抓死、抓出成效。

第一、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积极参与全市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

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和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传统医药购销体制的改革,由于药品定价政策、药品流通管理不规范和医疗机构集体和个人趋利,加之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等原因,造成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这是改革中的问题,不能说这项制度不行。今年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委把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并纳入了惩防体系建设实施意见,要求到2007年全市医疗机构药品、仪器设备和医用耗材全部实行集中招标和网上采购,并建立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使采购工作更规范。省卫生厅自去年以来,对各市卫生工作年度考核,就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作为13项考核内容之一,希望与会同志一定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自觉参与。

第二,要改进方法,规范运作,努力提升我市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水平。

改进和规范招标办法,是今年招标工作的重点。为了突出医疗机构是集中招标采购的主体地位,我们调整充实了领导组织,成立了由全市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招标委员会,并在市立医院设立了招标采购办公室,全面负责全市14家医院招标采购的日常工作。结合实际,市纠风办、市检察院等八部门又修订下发了《实施意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全部实行网上招标、网上评标、网上采购,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真正成为“阳光工程”。为了加强监督,每季度组织一次采购订货会,对发改委规定的22种降价药品,进行议价。为了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凡投标企业要向招标人和监督委员会签定廉政承诺书,严防商业贿赂现象发生,对所有参加投标的企业由市检察院预防处进行行贿犯罪不良记录查询,凡发现有问题的企业,一律取消投标资格。整个招标活动在市纠风办、市检察院的全程监督下进行,确保本次招标规范有秩。

第三、要狠抓教育,严格自查,认真做好治理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工作。

集中采购意见建议篇10

【关键词】政府采购;采购制度改革;绿色采购制度

一、政府采购概述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门为了开展正常和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法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工程及服务的一种经济行为。

政府采购制度最早形成于18世纪末的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我国从1996年开始政府采购试点工作,2002年6月29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03年1月1日实行。

二、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成就

201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颁布的第十年。国务院副秘书长焦焕成在今年4月18日召开的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集中采购工作会议上表示:“十年来,我国政府采购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健全,规章制度不断完善,采购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逐步形成了财政、监察、审计部门‘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共同监督’的管理机制,以及集中采购机构、采购人、供应商之间‘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采购质量和效率稳步提升……”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购规模不断扩大,总体效益提高

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政府采购制度是否完善以及衡量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志,是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基础。我国政府采购规模保持了快速增长,2002年政府采购规模是1009.6亿元,2010年是8422亿元,到2011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已突破1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0%。采购规模的增长,带动了经济效益的提高,2002年至2007年我国政府采购采购资金年节约率在11%左右,累计节约财政资金1800多亿元,2011年节约资金1500多亿元①。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继续推动采购规模的扩大,着力推动政府采购扩面增量,并逐步将关系国计民生和公共利益的项目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的范围。

(二)集中采购工作逐步加强,批量集中采购品目范围扩大

2002年全国集中采购规模为755.3亿元;2006年为2187.5亿元,占全国采购总规模的59%;2011年全国政府集中采购达9700多亿元,占采购总规模的比例也相应提高到86%左右②。

为进一步深化集中采购工作,2011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单位批量集中采购试点工作的通知》,于2011年8月正式启动中央单位批量集中采购试点工作。2012年将进一步扩大中央单位批量集中采购品目范围。批量集中采购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对于规范政府采购管理,细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约束天价采购、超标采购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三)形成了一支专门从事政府采购的干部队伍

政府采购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成为推动政府采购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全国共有6000多名政府采购管理人员和7000多名集中采购机构人员。经过实践和培养,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逐步改善,业务技能和操作水平不断提高。

(四)对外交流不断拓展,应对政府采购国际化能力不断提高

我国政府采购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促进了我国对外的和谐建设,为今后参与国际化奠定了基础。财政部先后建立了中国-欧盟政府采购对话机制、中国-美国政府采购技术性磋商机制;参加了apeC政府采购专家组、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政府采购工作组会议;2007年底启动了加入Gpa谈判。

三、我国政府采购改革中的不足

我们的改革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贯彻实施政府采购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一)人们对政府采购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参与意识还比较差。大多数人对实施政府采购的意义、作用认识不够,往往造成片面或错误的理解。

(二)政府采购规模还有待提高。规模是实现效率的基础,有规模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一年政府采购规模一般为本国当年GDp的10%-15%,我国2007年政府采购金额为0.4万亿元,占当年GDp的1.6%,2008年政府采购金额则为0.6万亿元,占当年GDp的1.9%,2011年政府采购资金规模占GDp约2%。“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7万亿元,政府采购资金规模仅占GDp约2%,与国际上平均约10%的标准还有较大距离。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集中采购规模仍然偏小,不少采购项目还没有纳入集中采购的范围,这说明政府采购扩面增量的空间和潜力还比较大。需要我们下更大的气力,努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焦焕成表示。

(三)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目前,我国政府采购法制建设明显落后于政府采购的实践要求,严重影响了政府采购工作的正常开展。完整的政府采购法律体系是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的必要条件之一,政府采购法制建设应与政府采购实践相适应,推动政府采购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③。

(四)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目前我国政府采购人员整体水平还不高,缺乏技术性较强项目的相关知识,不熟悉现代政府采购的业务和技巧,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准,对国外采购惯例、国际市场规则、国际争端解决等问题均无法胜任,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了我国政府采购工作的效率。

(五)政府采购的组织实施形式单一,政府采购程序不完整、行为不够规范,采购效率偏低,采购工作还需加强。

(六)政府采购的透明度还不高,实际工作中信息披露的范围和广度还很有限。

四、促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对策

2012年3月26日,总理在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要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我国要综合采取各项措施,促进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

(一)从全局战略高度看待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在实践中处理好六种关系

一是依法采购与开拓创新的关系。二是发展与规范的关系。三是效益与效率的关系。四是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与其他财政改革的关系。五是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的关系。六是基本目标与政策功能的关系。

(二)完善优化政府集中采购的范围

我国要切实发挥政府集中采购的主渠道作用,要逐步将关系国计民生和公共利益的项目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的范围。同时,也要优化资金范围和投资结构,坚持政府采购范围与财政预算资金覆盖面同步,将中央补助专款和年中追加预算资金等各类资金纳入政府采购的实施范围④。

(三)贯彻落实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制度,提高透明度

构建一个更加公开、透明的政府采购竞争机制,关键在于构建一个便捷高效的政府采购信息公开机制。政府采购信息公开是政府采购公开透明的基本要求及主要表现方式,我国要坚决贯彻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制度,全面及时地披露相关信息,接受群众监督,提高政府采购的公开性与透明度。

(四)加强政府采购机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政府采购专业人员

政府采购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应加强对队伍的建设,积极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努力提高综合业务素质。

(五)抓好配套改革

政府采购制度是现行财政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延(下转第83页)(上接第80页)伸,它的实施需相应的内部和外部条件,要强化预算的监督职能。同时,要建立监督有力的动态监控体系,发挥对政府采购制度体系的支柱作用,提升政府采购整体管理水平。

五、绿色采购制度改革

政府绿色采购是指通过政府庞大的采购力量,优先购买对环境影响较少的环境标志产品,促进企业环境行为的改善,推动国家循环经济及其具体措施的落实,同时对社会绿色消费起到巨大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2004年底《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出台,明确提出应当优先采购节能产品,并提出:“从2005年开始,在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预算单位,首先推行政府绿色采购;2006年扩大到中央二级预算单位和地市一级预算单位实行;到2007年,政府绿色采购将覆盖到全国。”2007年1月1日起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首先在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和省级(含计划单列市)预算单位实行,2008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实施。

2009年11月20日,财政部国库司副主任王瑛在“节能汽车产品政府采购专题研讨会”上提出,要进一步研究建立绿色采购的绩效评价机制和责任机制。王瑛从5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进一步完善绿色采购制度:一是完善节能环保产品认证制度。二是不断完善清单的动态调整机制和公示制度,引入社会监督。三是完善绿色采购执行机制,进一步强化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的实施力度。四是加强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五是加强绿色采购的宣传工作,提高绿色采购意识。

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改革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应该结合我国发展国情,借鉴国际经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高环保意识,谱写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新篇章,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王涛.我国政府采购将扩面增量[n].经济参考报,2012,4(19):7.

②财政部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主任王瑛在2012年4月18日在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集中采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③马海涛:“对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面临主要问题的剖析”..

④王涛.我国政府采购将扩面增量[n].经济参考报,2012,4(19):7.

参考文献:

[1]马海涛.对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面临主要问题的剖析[eB/oL].政府采购,2012-3-19.

[2]翟湘.对政府采购工作的几点建议[J].商业会计,2006(2):54.

[3]财政部关于实施促进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的若干意见[J].特别报道,2006(7):5.

[4]徐焕东.完善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国际新趋势[J].中国政府采购,2006(7):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