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培训意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56:34

人力资源培训意见篇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1.使新进员工熟悉和了解公司基本情况、相关部门工作流程及各项制度政策,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使新进员工能够自觉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增强作为企业人的意识。

3.帮助新进员工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投入工作角色,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4.使新进人员深切体会到公司的宏伟目标,激发其求知欲、创造性,不断充实自己,努力向上。

第二条适用范围

1.凡本公司新进员工必须接受本公司举办的入职培训,悉依本制度实施。

2.本制度所指新进员工包括转岗员工、外聘员工及其他认为应该接受培训的员工。

第三条培训原则

公司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原则

第二章培训前期准备

第四条整理新员工入职资料

培训实施前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助理负责收集并整理新员工入职资料(详见附件一),统计参训人员名单,为培训场地的选择,设备选用,资料提供及行政后勤管理等工作做准备。

第五条培训方案的制定

人力培训专员制定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培训方案大纲,并提交人力资源部部长审核及修改,形成培训方案(详见附件二),人力资源部部长将培训方案呈交给公司领导主管审批,经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六条培训通知的制定与发放

人力资源专员负责拟定培训通知(详见附件三),并经权限领导审批后,利用公司内部通用信息交流平台(email或oa系统)提前十个工作日向相关部门发放培训通知,以便相关部门或人员做必要的准备工作。在培训前的1~2个工作日内,人力资源专员还需要再发放一份培训提醒通知,提醒相关人员准时参加培训。

第三章实施培训

第七条确定培训讲师

公司培训讲师由相关部门推荐并经部门主管和人力资源部审核合格后担任,没有合适人选的,由人力资源部专员通过外聘方式联系确定培训讲师。

第八条确定培训教材

公司规定,培训教材及培训讲义由培训讲师拟定,并于培训开始前3个工作日将培训讲义及教材提交给人力资源部,以便人力资源部培训专员打印、装订,提前发放给参训员工。

第九条场地确认

人力资源部专员负责联系确认培训场地。培训在公司内部进行的,人力资源部专员需向公司相关部门提交培训场地使用申请单及培训场地使用登记表(详见附件四),登记确认。

第十条

人力资源培训专员在培训开始前1~2个工作日告知员工培训的地点及时间,以便员工准时参加培训。

第十一条场地布置

公司行政后勤管理人员在培训开始前布置好培训场地,将相关设备的准备工作落实到位并检查相关设施、设备是否正常,以保证培训工作的正确进行。场地设施设备检查确认登记表(详见附件五)

第十二条入职培训实施过程中,人力资源培训专员负责学员的考勤,并在培训开始时提前半个小时准备好培训考勤签到表(详见附件六)

第十三条物品资料发放

人力资源专员根据培训方案发放培训所需物品及资料,并登记存档。《物品资料发放清单》及《物品资料发放登记表》(详见附件七)

第四章入职培训的考核

第十四条培训考核

1.为保证入职培训目标的实现,在公司入职培训结束后,人力资源部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对员工进行考核。

2.学员考核

人力资源专员根据领导审批实施的方案,对学员进行考核,并组织学员填写员工培训报告书(详见附件八)及学员培训调查反馈表(详见附件九),并由人力资源专员统一收齐并整理归档。

3.培训师考核

人力资源部专员根据学员培训调查反馈表及部门反馈对培训师进行考核并填写培训师考核登记表(详见附件十)。

4.人力资源部负责培训实施过程的协调、组织和控制工作,并记录每位新员工的表现,以此作为培训考核依据之一。

5.人力资源专员根据培训考勤记签到表及员工培训过程表现的记录情况、员工培训报告书、培训考核测试、学员调查反馈表核算出员工的考核成绩,并填写员工培训考核表。员工培训各项考核项目比重分配表(详见附件十一)。

第五章入职培训效果评估、反馈及资料存档

第十五条人力资源为保证入职培训目标的实现,在公司入职培训考核结束后,人力资源部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对员工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及反馈工作。

第十六条人力资源专员在考核结束后,根据考核结果,填写培训各项考核项目评估表(详见附件十二)并将学员培训评估结果反馈给学员。

第十七条员工培训档案的建立

人力资源部根据领导审批实施的培训方案及考核结果在培训结束后一个月内,建立完整的入职培训档案,并能体现在个人培训档案中。《员工培训档案》(详见附件十三)

第十八条人力资源部门相关管理人员在培训结束后3个月内应继续对员工进行跟踪效果评估并记录归档。

第六章入职培训纪律

第十九条公司入职培训考勤规定

1.人力资源部根据前期收集的人员名单在培训前10天在公司内部网络及公告栏中发放培训通知及确认培训人员。同时各部门培训联络员及文员有责任将培训通知告知部门受训人员。

2.人力资源部必须严格入职培训考勤,所有受训人员须在上课前签到确认。

3.确因工作原因迟到、早退及中途缺课者应在培训次日前持有部门主管签字确认的说明,否则将作迟到、早退论。

4.确因工作原因或其他特殊情况不能来参加培训者,应在培训前持有部门主管签字确认的说明,否则将作缺勤论。

5.无故旷课、迟到、早退及中途缺课者,将作缺勤、迟到、早退论处,并书面告知其部门主管,累计5次的,视为严重违纪处理并予以辞退。

6.入职培训是每一位新进员工必须参加的培训项目之一。各部门主管应积极支持和配合人力资源部,确保员工能够按时参加入职培训。

第二十条课堂纪律

1.培训老师应按时到课堂授课,不得有迟到、早退现象,培训老师应在课堂前重申课堂纪律。

2.培训前学员需将手机调至震动或静音模式,培训过程中禁止接听电话,如因工作需要可以使用短信方式,若有特殊情况须接听电话的,应举手申请到培训课室外接听。

3.培训课程中,严禁大声喧哗,或窃窃私语讨论,如有问题可举手提出。

4.培训课程中严禁随意走动,有紧急需要的需征得培训老师的同意。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以上各项工作均需根据领导审批实施的培训方案严格执行。

人力资源培训意见篇2

1.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就业问题专家表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正从依赖物资资源投入向依赖高素质人力资源转变。作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技能的提高尤为重要。

在目前的就业层面上看,加强农民工培训是减少结构性失业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农民工问题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部分地区企业“用工荒”,另一个是农民工就业难,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农民工大量失业或就业稳定性不足,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大量农民工缺乏职业技能,造成有些就业岗位无工可用,有些农民工却无业可就。国务院办公厅要求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就是力图解决这个矛盾,培养社会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工。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教授对记者说,加强农民工培训同时也是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不久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推进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推进从根本上讲需要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说,“从这个层面上看,加强农民工培训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也是为了从整体上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

2.整合现有资源

认为,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了整合现有资源、分工合作、统筹兼顾,以更好地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

针对农民工培训,各部门分别或联合出台了“阳光工程”“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特别培训计划”等项目,这体现了各部门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视,但也使得培训资源分配分散,从中央到地方,多头投入,多头管理,缺乏整体规划,在管理中容易出现漏洞,从而影响农民工培训的效果。

此次指导意见提出,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负责全国农民工培训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考核评估,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和各自职责,根据统一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各地具体组织实施农民工培训工作。

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教育、科技、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扶贫等有关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作用,相互协作,共同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主要负责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就地就近就业培训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教育部门主要负责农村初、高中毕业生通过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带技能转移的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

3.提高企业参与度

认为,此次指导意见的另一个亮点是力争提高企业在加强农民工培训中的参与度。

“加强农民工培训只靠政府是不行的,企业参与进来,一方面可以让培训进行得更为顺利;另一方面也更加有的放矢——作为用工对象,企业对培训的目的更加明确,对培训结果的要求也更为实际。”说。

指导意见要求,企业要把农民工纳入职工教育培训计划,确保农民工享受和其他在岗职工同等的培训待遇,并根据企业发展和用工情况,重点加强农民工岗前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

鼓励企业依托所属培训机构或委托所在地定点培训机构,结合岗位要求和工作需要,组织农民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鼓励企业选送农民工参加脱产、半脱产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推动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的技能提升培训。鼓励企业组织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竞赛。

4.避免重复建设

指导意见要求,要完善企业与院校联合开展培训的政府激励机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农民工培训,鼓励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的大型企业与院校联合举办产学结合的农民工培训基地,鼓励中小企业依托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培训在岗农民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为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提供实习场所和设备,鼓励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举办农民工业余学校。

“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加强农民工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建议,“从国际经验和我国国情来看,政府应该以购买培训服务为主的方式加强农民工培训,同时建立鉴定、考核机制。”他告诉记者:“目前包括党校在内的很多学校生源不足,完全可以利用它们的师资和场地进行农民工培训。”还建议,除了培训机构,还应建立农民工实习基地。

5.加强监督机制,设置对口专业

两位专家认为,此次指导意见特别强调了培训资金的监管问题和需求导向问题,这两点尤为重要。

指导意见提出,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培训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严肃查处虚报、套取、私分、截留、挪用培训补贴资金的单位和个人。

人力资源培训意见篇3

[关键词]人力资源;风险;风险防范

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是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业务流程。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人力资源管理过程面临着诸多的风险需要进行识别和防范。

1规划和招聘环节的风险及对策

11常见的风险

规划和招聘环节的常见风险有:岗位设置不科学,可能导致岗位职能交叉、重叠或缺失,部分岗位负荷过重或不足,岗位冗余,或因人设岗。人员需求未经必要的审核和审批,导致人员配置失当。对员工甄选把关不溃导致员工不能胜任岗位要求,难以较好履行岗位职责。员工入职程序不规范,把关审核不严,劳动合同签订不合规,导致潜在的法律风险。试用期管理不严,考核规则和程序不明确,转正考核不及时,导致试用期管理流于形式,未及时识别或淘汰不适宜的员工。

12对策建议和管控措施

(1)做好岗位设置与定岗定编。人力资源部门应组织各用人单位在其部门职责基础上,开展深入的工作分析和岗位设计,编制公司定岗定编方案,明确各部门岗位的名称、定编数量等,报批后作为人员配置的标准和依据。各部门如因职责调整、工作量增加等原因需新设岗位的,应开展岗位分析与设计,明确新设岗位的工作职责、任职条件,经批准后可设置新的岗位。

(2)认真编制岗位说明书。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各用人部门在定岗定编的框架范围内,对每个岗位编制说明书,明确各岗位的任职资格条件、工作内容和管制标准、职责权限、工作关系、工作条件等,经批准后实施。

(3)人员需求申请与审批。如需要配置人力资源,应根据部门岗位设置情况、岗位任职资格条件等,用人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报批后方可实施招聘和配置。

(4)人员的招聘与甄选。经审批同意配置人员的,由人力资源部门向公司内部(含子公司、关联公司)或外部(如高校、人才市场、网络)等渠道,招聘信息,收集应聘人员简历并按任职条件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条件的,须对应聘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胜任力测试,进行必要的鉴别和甄选。

(5)办理员工录用与入职。招聘测试和甄选后,人力资源部门提出录用意见,报公司审批同意后通知拟聘人员在指定医疗机构体检,体检合格后办理入职。新员工入职时,应对其劳动关系是否清晰、相关证件和资质证书是否真实进行复核,经确认无误后办理入职。新员工入职后,应及时完成社会保险关系、人事档案的转移,并做好入职教育培训。

(6)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公司应在新员工入职30日内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岗位、薪酬福利、工作条件、作息制度、双方的联系地址等内容。劳动合同应由员工本人当面签署,不得委托代签或签署,由双方共同签字盖章后生效。

(7)试用期考核与转正审批。用人单位应做好试用期员工的管理,负责在试用期的员工的指导、培训、辅导。试用期间,员工参加部门的绩效考评,考评的规则、标准和正式员工保持一致,具体由部门负责人实施考评,考评结果作为试用是否合格的依据。新员工试用期到期前,由员工提出转正申请并自我鉴定,提交公司研究是否同意转正。不同意转正的,应在试用期到期的3天前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

2培训与开发环节的风险及对策

21常见的风险

培训与开发环节的常见风险有:培训需求的调查不足、分析和审核不充分,导致培训计划缺乏针对性,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培训组织、实施不力,培训资源的准备和调配不及时,导致培训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降低培训效果。缺乏必要的、恰当的培训效果评估,可能导致培训流于形式,培训预期目标达不到,不利于公司培训的改进。培训记录缺失、培训档案不完整,可能导致培训情况无据可查,无法对培训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估。对大额培训项目缺乏必要的书面约束,可能导致公司培训资源的浪费或者人员的流失。

22对策建议和管控措施

(1)培训计划的制订与审批。每年各部门根据公司业务发展和员工成长的需要,提出年度员工培训需求项目报人力资源部汇总、分析、论证,综合平衡编制公司年度员工培训计划。在年度计划外,各部门有临时参加各类培训需求的,应持培训需求申请(或培训通知),经公司批准后方可参加培训。因特殊情况需取消、调整培训计划项目的,应提交书面申请并经审批。

(2)培训的组织实施。员工培训实施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负责,具体采用内部培训、外派培训等形式进行。①内部培训,包括新进员工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转岗培训等,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采取集中培训或以老带新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②员工外出培训,须由员工所在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外派培训人员,应按规定与公司签订书面的《培训协议书》。申请参加学历教育,应由员工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同意后与公司签订《培训协议书》,约定培训的时间、培训费的承担、培训期间的管理要求、违约金等事项。

(3)培训效果评估。根据不同的培训项目,应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对公司的大额培训项目或外出培训项目,应由参培员工在培训后填制培训效果评估表(必要时附培训总结),人力资源部门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同时由部门负责人结合员工的业绩表现,在月度业绩考评中进行评估。

(4)培训档案的建立。培训项目完成后,人力资源部门应及时收集培训通知、培训签到表、培训效果评估等相关记录,按培训项目对已完成的培训登记建档,记录培训名称、内容、时间、地点、参培人员、讲师、学时等情况。对每个员工的培训情况建立电子档案,记录其参加培训的项目、时间、地点、学时等信息。

(5)培训协议与服务期约定。外出脱产培训超过一定期限(比如1个月)或由公司提供培训经费超过一定金额的,应与公司签订书面的《员工培训协议书》,约定服务期及未满服务期解除劳动合同的违约金等事项。约定的服务期超过劳动合同期限的,应将劳动合同期限变更至与服务期一致。

3绩效考核与管理环节的风险及对策

31常见的风险

绩效考核与管理环节的常见风险有:绩效考评制度、考评指标的设置的不合理,直接影响绩效考评的效果及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绩效考评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不认真、不严格,影响考评的效果及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缺乏效反馈与沟通渠道,不利于员工自身的职业发展认识,同时也不利于公司及时获取员工的反馈。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奖惩办法,不利于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

32对策建议和管控措施

(1)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明确绩效考评的原则、机构、对象、周期等。绩效考评应坚持注重工作业绩、客观公正、以考核促绩效的原则,以考核工作实绩为主,通过考核激励员工提升业绩。公司成立绩效考评领导小组,人力资源部负责牵头推进公司员工绩效考评,各部门负责人参与,负责本部门员工绩效考评的具体实施工作。

(2)合理确定绩效考评指标。公司从业绩、态度、能力、学习4个方面对员工的综合绩效表现进行考评,并根据岗位的不同,对维度下的具体考核内容赋予不同的权重。

(3)认真组织实施绩效考评。员工每月拟订月度工作计划交部门负责人审定,月底部门负责人依据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打分,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每年年底员工对主要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总结,并提供完成考核指标的事实、数据。同时汇总员工每月的月度考核成绩得出全年工作业绩成绩,并结合年底开展综合评定,由考核小组对员工一年的工作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4)绩效考评结果的反馈与沟通。每月绩效考评完毕后,人力资源部将考评结果反馈给各部门。各部门负责人及时向员工反馈,如实告知员工当期考核结果,着重指出员工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对基本称职、不称职的员工的绩效反馈与沟通,应当留下书面记录。

(5)绩效考核的申诉与处理。员工对考核结果持异议的,可在得到考核结果5个工作日内,向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书面申诉。人力资源部、分管领导在收到申诉5个工作日内,向相关部门调查情况,必要时提请考核小组审议,并及时向申诉者反馈处理结果。

(6)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月度考核结果,与当月绩效工资相挂钩。年度综合考核结果,与计发年终奖和特别奖挂钩。年度考核为不称职的,转入试岗管理。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员工培训、职务晋升、岗位职级调升、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员工,在职务晋升、外出培训、休假疗养等方面优先安排。

4薪酬管理环节的风险及对策

41常见的风险

薪酬管理环节的常见风险有:员工薪酬体系制定不当,缺乏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力,不利于员工引进、激励和人工成本管理。员工名册不独立或更新维护不及时,可能导致薪酬舞弊不能被及时发现。员工考勤不认真、不严格,可能导致请假及考勤的真实性存疑,以此作为计算薪酬的依据,将导致工资计算错误。工资计算及发放环节存在漏洞,可能导致员工薪酬舞弊,工资入账错误将影响财务报表准确性。

42对策建议和管控措施

(1)薪酬政策与制度。公司应制定员工薪酬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公司各类员工的薪酬结构、薪酬等级、薪酬调整等标准及具体操作办法,以及公司员工福利的种类、范围、标准、发放方式等,指导员工薪酬管理。

(2)员工名册。公司建立独立的员工花名册,作为编制每月工资表的重要依据。员工花名册由人事管理员每月进行变更维护,根据各部门人员的增减变动情况,及时更新人员,并由独立人员进行复核。

(3)员工考勤管理。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开展员工考勤,各部门指定考勤员负责本部门员工考勤。考勤员应每天在《考勤表》上按规定符号对本部门员工的出勤、请假、缺勤等情况如实记录,每月送部门领导审签后交人力资源部门统一审核、保存,作为员工月度薪酬分配的依据。

(4)员工薪酬的核算与审批。每月人力资源部根据员工绩效考评的结果,计算员工当月工资,根据薪酬管理制度编制工资表,经人力资源部部长复核无误后,报分管领导、总经理批准,交财务部门打入员工工资账户,由财务部向员工提供当月工资发放清单。

(5)薪酬支付与会计核算。每月财务部门会计员根据公司总经理批准的员工工资表和财务管理制度,编制薪酬支付的会计凭证,经财务部部长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人员支付员工工资。

(6)员工福利管理。公司依法计提和使用员工福利费用,提供通信费、交通费、工作餐等福利补助,并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为员工提供完善的福利项目,提高员工满意度。

5晋升与离职环节的风险及对策

51常见的风险

晋升与离职环节的常见风险有:未建立完善的职级晋升机制,员工容易产生消极怠工的现象,不利于激励员工士气,也不利于员工职业发展的管理。员工离职未能办理适当的离职手续,可能引起劳动纠纷且不利于正常的工作交接。对企业敏感管理岗位未严格进行离任审计,不利于厘清其在职期间的工作绩效及经济责任。

52对策建议和管控措施

(1)畅通员工晋升渠道。公司建立行政职务和非行政职务2个晋升序列,并与绩效考评相挂钩。行政职务晋升序列,按照“员工班组长部门负责人公司领导”的序列,结合每个职务对应的岗位任职要求,对员工进行综合考核和晋升。非行政职务晋升序列,按照“业务员业务主办业务主管业务经理”的序列进行晋升。

(2)员工辞职(调动)。员工辞职,应提前30日(试用期内提前3日)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本部门负责人签字后报人力资源部门审核,并呈报公司总经理审批;员工在集团内调动,应将集团《商调函》报经公司总经理签批后,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员工签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协议)书》,员工办理工作和财物移交、完清账务手续等。

人力资源培训意见篇4

【关键词】员工培训人力资源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219-01

一、引言

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力资本理念”开始兴起,人力资源开发的组织培训活动逐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在许多公司建立并实施内控系统之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为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是维持良好的企业氛围、加深企业文化认识的重要方式。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员工的特点,制定培训活动,期望通过培训让员工意识到本职工作、公司发展、个人价值三者之间存在的密不可分的联系,改变在工作中的态度。我国企业应不断加强对员工培训机制的完善,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常见问题以及培训的新视角

目前,大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并在不同程度上开展培训活动,但是在各式各样的培训活动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常见问题:(1)培训理念滞后,对培训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2)内容设置不够科学、合理,缺乏计划性和步骤性,忽略了个人对培训的需求。(3)培训形式上仅仅是对优秀企业的简单模仿,没有以人为本摸索制定出一套完善的体系(4)过分依赖员工培训,企业出现问题时片面的期望通过培训来解决一切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解决及培训方式大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培训目标的确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进行员工培训之前明确培训目的。培训目的大致可分为三个方向,即转变员工工作态度、提高员工工作技能、企业文化建设培训。2)培训内容的选取:内容服务于目标,根据人力资源培训的宏观目标,人力资源培训都应该涵盖以下三个培训内容,即包括政治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态度转变部分;提高行政、业务、管理、个性能力的部分;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输入以及企业员工愿景提升的部分。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激发创造性思维、务实于本职工作为内容的选取原则。(3)培训方式的选取:在培训方式可采用脱产和不脱产相结合的模式,培训应该是一种经常性的长效机制,而非一次性活动。脱产模式又可分为课堂形式、活动形式、研究形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不脱产模式也更为多样便捷。

三、员工对企业培训机制的作用

员工是指企业(单位)中各种用工形式的人员,包括固定工、合同工、临时工,以及代训工和实习生。不同时代、不同企业(单位),员工的组成形式与特点有很大不同。现代员工的素质相对较高、知识性强,具有创造性强、独立性强、成就欲强、自我完善意识强、追求幸福的意识强等特点。他们依靠自己对新知识的探索和领悟,产生对新事物的创造欲望,推动生产的发展、技术的更新,产品的换代,从而使知识资本增值。在对企业做出贡献的同时,员工不仅想获得一定的物质报酬,更想获得社会的尊重、上级的器重、个人的声望。当员工的期望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对工作的倦怠从而影响工作绩效,2004年盖洛普调查表明,平均19%的员工可能在任何时间消极怠工,每年由于这些员工所造成的商业成本耗费超过3亿美元。此时,适时地进行员工培训就十分必要。

1、培训应与人力资源特点相适应

总的来说,员工大致可以分为知识型员工和非知识型员工两种。与非知识型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特质、心理需求、价值观念及工作方式等方面有着诸多的特殊性,因此在规划制定培训方案之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务必要清楚的了解受训人员属于那种类型的员工。以人为本,只有结合人力资源特点,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培训方案,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2、结合员工类型进行针对培训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人格研究者在人格描述模式上达到一定的共识,认为人格有五种最主要的特质,即“五大因素模型”。分别是外向性、情绪稳定性、认真性、适意性、开放性。许多研究表明个性与职位特征是影响关联绩效及主要因素。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激烈,在这种情形下企业想要生存并发展,不仅要求员工完成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任务,还期望员工超出职责去为组织效力,有效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自觉维护组织的正常运行,促进工作效率。根据不同的个性特质配置不同的培训体系,通过培训过程中员工的不同反应表现进行合适的岗位匹配。

3关注员工、重视培训反馈

培训的目的是经过一段时间恰当的指导与支持,配以合适的领导型态,员工能达到一定的自信度和能力水平,从而提高完成特定任务目标的生产力和工作效率。但就目前来说,许多企业即使已经提高重视度,极力避免将培训流于形式,仍然没有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培训的效果方面。单纯的将考试作为检验培训效果的唯一方式,使员工将培训当成任务去完成,丧失了培训过程中最重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培训中表现优秀的职员进行及时嘉奖,促进员工的自我完善意识,带动职员培训的积极性。培训结束后,与受训员工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全面了解不同岗位的员工对此次培训的收获以及意见,通过员工的角度去改进并制定下一次的培训计划。培训改变的只是员工身上能够被改变的东西,譬如对于公司的看法、工作的态度、操作技能方面的缺陷,而无法改变固有的因素,像上文中提出的人格特性就是其中之一。这样的因素,企业管理者就要根据员工自身学历、人格特质、综合素质等进行岗位匹配,以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四、总结

培训要教给员工的是如何学会正确的工作,包括正确的工作态度和正确的工作方式。面对一项新的工作任务,积极的面对任务。尽管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逐渐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的投资,然而仍然有许多企业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培训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在培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同时,培训的科学性、规范性、收益性均有待提高。一直以来作为受训主体的员工,也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员工的工作态度导致他的工作效率从而影响企业的效益。只有员工愿意将自己的工作任务做到极致,有效率讲效益的工作,才是员工与企业的共赢。

参考文献:

[1]胡晓琳.企业员工培训收益探析[J].科技创业,2009,03(05):91-92

[2]王相平,曹嘉晖.企业员工培训的发展趋势研究[J].商场现在化,2006(03)

[3]沈峥嵘,王二平.关系绩效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12(06):924-931

[4]廖化化,文依平.公共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培训新视角[J].应用研究,2008,01,95(23):92-95

[5]张燕、王辉、樊景立.组织支持对人力资源措施和员工绩效的影响[J].管理科学学报,2008,04,11(02):120-130

[6]Husildma.theimpactofhumanresourcemanagementpracticesonturnover,productivity,andcorporatefinancialperformance[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1995,38(03):635-668

人力资源培训意见篇5

摘要: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以其战略性和主动性等特点,己经成为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被现今各类企业广为推崇和使用。本文以中小培训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框架,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培训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小培训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我国自有品牌的培训行业作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兴起的一个行业,大多数仍处于中小规模,而国际的一些连锁培训机构也纷纷看中了中国广阔的培训市场,它们的加入,带来先进培训业管理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残酷的竞争。那么,如何在这样的劣势下生存、发展、成长则成为了中小培训机构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培训产业的竞争越演越烈,企业将面临严峻而持久的生存压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小型的培训行业,要想继续拥有自己的一片立足之地,想要进一步地发展壮大,除了在教学质量、企划营销、课程设置等专业领域的不断探索、改进之外,作为一个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怎样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等问题也必须提上日程。在这种条件下,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应通过改善管理来应对挑战,而管理中的核心问题是对人的管理,这就使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管理者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可见,在当前经济背景下,如此数量巨大的中小企业群体在向中大型企业过渡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一个关键要素。虽然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书籍和研究很多,但由于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力、资金、发展阶段、管理者等多方面因素的特殊性,使得真正可供借鉴的研究成果很少,特别是既具有理论水平又能为中小企业用于实际操作指导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性研究更少。因此,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一直处于摸索阶段,而为中小企业分行业指导尤其是面向中小培训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专门针对中小培训机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培训企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一、中小培训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市场对各类培训的需求也呈爆发式增长,中小培训机构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地位不断提升,为谋求更高层面发展开始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对机构的满意度,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起到一定作用。但同时,作为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由于原有的亲情化的管理模式,集权式的组织结构,已不能再适应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1.体系缺乏前瞻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目前,中小培训机构人力资源体系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体系缺乏系统性、全面性,采用的是分块管理的形式,也就是基于问题而制定出来的体系,只注重了机构自身内部的问题和问题的解决,忽略了对内外部环境的整体分析,这使得制定出来的人力资源体系缺乏前瞻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体系的不完善,造成短期的一些管理问题得解决的同时,其它一些原来不明显的问题突显出来。

 

2.培训体系缺失。培训是一种投资行为,投资是讲求回报的,而培训产生效果又是一种内化的转变过程。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支出一般占企业总利润的7%左右,由于员工流失率高的问题新的体系没有很好地解决,伤心的企业老板将培训支出降低到1%,使得培训支出严重不足。再加上工作量大,员工培训上占用时间少、投入资源少、培训需求不明确等因素,导致培训的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有:培训前没有做需求分析、培训内容理论与实践脱节、培训目标不明确,使得员工培训所带来的经济回报远远小于企业的培训投入,未达到企业预期的效果,没有促进员工绩效的提高等。

 

3.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制定的薪酬福利政策不完善,绩效评估标准及过程不合理,无法满足不同员工的需要,对激励的理解过分简单,把激励等同于“奖励加惩罚”,激励手段过于简单。在激励中偏重传统的物质激励,忽视非物质激励,对员工真正要求的成长和发展的激励因素置若罔闻,并且随意性较大,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优秀的人员在工作中难以满足自己价值实现的心理需求,进而影响发挥其才能,造成企业人才能力的浪费,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隐患。

 

4.人才流失率高。由于行业门坎过低,另起炉灶的收入仍明显高于打工,仅靠薪酬这种物质手段的激励无法使员工的各项需求得到满足,其它福利奖惩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加上本来资源的有限性、行业的竞争力以及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及发展势头,很难向教师提供高薪、高福利来吸引人才。

 

5.企业文化建设缺失,体系推行困难重重,和谐环境难以实现。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成功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依据。共同的价值理念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基础,只有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才能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并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由于企业发展的历史短,企业文化的各要素不规范、不健全、不完善。没有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加之老的体系中没有注意到企业文化的建设,致使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企业凝聚力迅速下降,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错位,从而无法用企业文化来吸引和留住人才。

 

二、中小培训机构人力资源管理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

1.人力资源管理Swot分析。Swot分析是企业内部优势与劣势和企业外部机会与威胁综合分析的代名词,是进行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从而寻找二者最佳可行战略组合的一种分析工具。S代表企业内部优势(Strength),w代表企业内部劣势(weakness),0代表外部环境(opportunity),t代表外部威胁(threat)。我们通过对中小培训机构具有的优劣势及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分析如表1。

 

2.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选择。通过表1可以看出中小培训机构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将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组合,可以得到Swot矩阵(见表2)。由表2可见,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战略:So战略,即利用企业内部长处去抓住外部的机会;wo战略,即利用外部机会改进内部弱点;St战略,即利用企业的长处避免或减轻外在的打击;wt战略,即克服内部弱点和避免外部威胁。从Swot分析结构来看,中小培训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仍将以扭转战略为主,差异化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为辅,利用外部机会改进内部弱点。

人力资源培训意见篇6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柠民彦”为你整理了这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群众意见建议整改情况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群众意见建议整改情况报告

2020年以来,市人社局根据《贺州市督查考评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贺州市2019年度自治区绩效考评群众意见建议整改方案>的通知》(贺督考发〔2020〕2号)文件要求,认真对照本单位所承担的群众意见建议整改内容,坚持统筹谋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现将我局群众意见建议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整改事项

意见建议编号175,整改内容“希望对贺州市钟山县公安镇这里的学员培训了之后能够安排就业。”

二、制定整改方案

市人社局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要求,制定了《贺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9年度自治区绩效考评群众意见建议整改方案》,针对该条群众意见建议确定了整改内容、整改目标、整改步骤、整改措施及期限、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单位)和责任人,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提出具体整改目标如下:加强培训学员就业服务,加大就业信息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就业岗位推荐工作。

三、整改措施

(一)安排专人对接。认真做好公安镇已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58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服务跟踪回访工作,贺州市人力资源市场、钟山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分别于6月、8月、11月安排专人电话联系,充分摸清培训学员基本情况及就业意愿,结合务工需求和就业经历进行岗位推荐、就业指导,全力帮扶学员实现就业,畅通求职渠道。

(二)强化就业指导。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贺州电台等线上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宣传,并开辟就业扶贫岗位信息、外出务工岗位信息、扶贫车间岗位信息等专栏进行推送。加强“一对一”精准服务,以培训学员需求为导向,整合厨师、保洁等各类岗位信息,根据培训学员意向开展针对性推荐。目前,共就业扶贫岗位信息21期及钟山岗位合辑1期,提供就业岗位6300多个。

(三)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及时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优惠政策和信息,并转发人社部门推出的对促进劳动者多渠道就业、支持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等方面政策进行全面解读的就业政策微课堂,鼓励引导培训学员积极参与,主动就业创业,不断提升稳定就业的能力。

四、整改完成情况

截至2020年11月,公安镇已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58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中已就业124人;未就业34人(其中:上学或参军5人;因身体原因或照顾家未就业23人;父母及帮扶人均无法联系1人)。

人力资源培训意见篇7

一、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是社会生产要素中最为重要最为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的员工在知识、技术等方面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实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为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工作人员发挥创造力,发挥聪明才智,发挥知识技术的优势。企业工作人员众多,工作任务繁琐复杂,生产制造环节存在着风险。在没有人力资源管理的情况下,企业秩序混乱,对企业的效益极为不利。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为了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提高职业技能,便于维护企业正常的运转秩序,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社会效益。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当今是竞争力激烈,优胜劣汰的社会,只有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开拓出一条特色发展道路,力求创新,与众不同,才能厚积薄发,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得先机,占有一席之地,立于不败的地位。石油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为了提高与同行业的竞争力,增加企业实力,拓宽市场渠道。

二、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1.石油企业人才管理观念问题。

1.1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认识不足。结合现有的研究,发现石油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注重人才的数量而忽略质量,面对繁多的人才,不知道如何使用人才。第二,“重财务,轻管理”,对于企业管理,一味地投入资金,而不注重从人才管理角度考虑解决问题。第三,重视高级员工,忽视一般员工。第四,缺少“以人为本”的精神。对职工保持足够的尊重和理解,但在平等对待的同时,加强绩效考核管理,才能激励员工不断进取。

1.2人才流失严重。人力资源也是一种流动的宝贵资源,导致人才流失无非是企业和人才自身的原因。就石油企业来说人才流失是一个严重的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制度不合理规范,分配制度不合理,收入偏低,让员工不能接受,工作条件恶劣苛刻。

1.3人力资源利用率低。石油企业大多为国有控股企业,国家享有大部分股权,属于能源支柱性行业。其生产运营管理一部分是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国家方针政策的影响。当然也会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往往在发展过程中不能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为了节省雇佣人才的资金,既然降低员工的工资不切实际,那么索性干脆实行裁减人员的方法,这样无疑给工作人员造成了心理负担,无疑使大多数员工脱离工作岗位。企业为了自身向着更快速稳定的目标发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开展改组工作,在其中实行“一刀切”,令多数有利用价值的工作人员提前离开工作岗位,或者对其调整岗位,很多人不能适应新岗位,最后选择了离开企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为了表示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人才重视,对其予以嘉奖,给予提报,使其从工人阶级一步跃升到领导阶级,没有考虑到这些具有突出业绩的人才是否具有领导能力,胜任领导阶层的管理工作,这样做其他工作人员是否满意,对原来同岗位和其他人才该如何处理。

2.石油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误区。

员工培训是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而采取的措施,但是在石油企业实际的员工培训过程中存在着几个误区。培训的人员人数少,参加培训的部门人员分配比例不均匀,没有体现出民主公平,培训只是针对少数人而言。虽然培训项目很多,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挖掘员工潜力,没有针对性,只是对一般员工进行培训,知识技术型人才得不到很好的培训,不能将先进的技术运用到石油生产当中,也就不能接触到新技术、新理念,不能将知识技术化为生产动力。把人才培训当作是一种任务,不分级别职称,不会考虑到参加培训的工作者的实际需求,培训内容较为简单形式化。不能突显出人力管理的重要性与管理效果。员工培训考核机制不合理,考核的内容与实际生产背道而驰。企业激励体制不到位,薪酬激励员工的所得与付出不平衡,与同级员工相比较,付出与所得体现不公平性。大多数企业靠物质来激励员工踏实劳动,这样虽然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是久而久之企业会花费大量的资金奖励人员,人员会以为这是为企业做出的贡献应该得到的,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滋生懒惰怠慢的工作态度。

三、建议

1.从思想和行动上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思想对行动具有支配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等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归根到底是观念老套。企业员工要学习石油行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习企业管理规范制度,这样使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重要性,严格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从行动上把企业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两手一起抓,正确分配员工的岗位部门人数比例,采取调查问卷、面对面交谈、暗中走访,以便更加深刻了解人才,认识到员工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对欠缺的部分培训来提高改善。

2.提高预见能力,规避风险,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

要具有机智的预见能力,深入市场,了解市场发展动态,结合国家相关的方针政策,提出有预见性的措施对策,以此来规避国家经济回落带来的不利风险。企业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改组的过程中要对人员合理地分配,适当增加删减人数,实行调岗分配制,轮流调岗,对工作表现突出需要升职的员工,举行员工大会,采取民主投票的方式来决定是否能够同意胜任职位。鼓励全员参加培训,重视对高级人才的培训工作,使其掌握先进的新技术、新理念。

3.合理分配指标、注重培训方式。

油气生产行业对于各个岗位要求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也不一致。因此,企业的培训机制应该考虑各个岗位的特征,企业在分配培训名额时,针对不同工种,合理分配指标,制定有有目标的岗位培训方案,并形成常规性工作,提高企业培训的实际效果,落实企业培训的成果,保证员工整体技能差异相差较小,均衡发展,提高整体的素质。培训范围不应只针对特殊岗位,特殊人群,而是针对不同岗位人员提供相应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机关人员应多了解基层生产状况,基层技术人员则应在技术上实现精益求精,以此实现企业长久均衡的发展。此外,在培训方式上,考虑到注意不同用工模式下,员工的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和工作水平的差别,培训方式上应有所不同。企业要认真考虑合理的培训方式,使员工积极参加培训,并能够在培训中获得技能,进而提升员工素质与水平。

四、结语

人力资源培训意见篇8

一 继续做好员工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工作。

根据两级公司关于职业技能鉴定的布署,结合我矿员工技术现状及××矿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矿在XX年加大职业技能鉴定的力度,拓宽了鉴定的范围和工种,并鼓励员工自愿参加专项培训与技术评定,实现一岗多证,今年共安排了24个工种220名员工参加技能培训与鉴定。

由于我矿今年的生产任务重,为了不影响各单位正常生产,人力资源部精心组织力量,充分利用星期天和晚上以及倒班时间组织培训,并坚持以提高员工工作能力为核心,把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放在第一位,同时将技能鉴定培训与岗位练兵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各样的培训工作,使员工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创造力和革新力。经过二个月的培训,参加技能鉴定24个工种共220名员工经洛阳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经过理论和实践考核,全部取得由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初级工51人、中级工31人、高级工140人)。我矿严密组织,精心培训,注重实效的优良矿风得到了洛阳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肯定和表扬,两级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领导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二 配合河南分公司“三项制度改革”,完成了全矿155个岗位(工种)的岗位调查及岗位说明书的编写。历时三个月。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自境外上市以来,以“励精图治、创新求强”的企业精神为指引,锐意改革,加强管理,取得了良好业绩。为建立适应国际化竞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树立广大员工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改革现有的人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搭建新型的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基于以上情况,公司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根据《中国铝业公司关于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和XX“创新年”的要求,出台了《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员工配置及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根据两级公司的布署,人力资源部自三月份开始,先后利用广播、召开专题会议、下发《中国铝业公司关于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员工配置及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实施办法》等方式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向广大员工宣讲“三项制度改革”及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取得员工的理解、信任和合作。同时,选派两名思想先进、管理过硬的员工到河南公司参加岗位分析培训。培训结束后,根据公司的时间与程序要求,人力资源部成立了**矿岗位调查与分析领导小,数次召开专题会议,制订各种措施与办法,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20多名小组成员兵分四路,深入到三大车间及机关部室认真展开岗位调查与分析,通过现场与各岗位员工及段长(班长)面对面的访谈和问卷的调查,结合资料分析、现场观察、关键事件、工作日记、小组讨论等方法,广泛、深入地搜集各岗位工作的各种数据和资料,并经过广泛的讨论,初步形成了××矿各岗位分析调查表。在此基础上,各小组成员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以及不理解等困难,加班加点,多方征求意见及广泛的讨论,数易其稿,历时二个多月,最终形成了××矿经营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生产操作岗位共计155个岗位的岗位说明书,圆满完成上级公司布置的任务,得到了河南分公司及矿山公司领导的表扬,其中我矿在此次工作中的许多好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也得到兄弟单位及上级公司的借鉴和推广,为我矿赢得良好的声誉。

三 对我矿各岗位人员综合素质进行普查。

根据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规划,构建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激励并开发员工潜能,推动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转型,充分发挥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选、育、用、留”四大核心功能的需要。而实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选、育、用、留”职能的首要工作是必须对企业目前的人力资源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因此必须对我矿各岗位现有员工综合素质进行摸底分析。相对于岗位调查与分析,岗位分析是对岗而不对人;员工综合素质普查是对人而不对岗,目的是对我矿各岗位(工种)员工的综合素质,包括岗位操作能力、技术学习提高能力、管理能力等有一个真实的了解,为以后的“选、育、用、留”做准备。人力资源部为了保证此次员工综合能力普查工作的准确,部学设计、精心安排,设计印发了1600份《员工综合能力信息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共分7项,从员工本人在本单位所从事的本工种达到的技术水平、其它可从事工种及技术层次、管理能力、与别人相处能力指数、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到技术学习提高能力等涵盖了每位员工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每项调查内容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此次调查的程序是1、先由员工个人如实填写调查表,进行自我打分。2、由各单位工段长(班长)对本工段(班组)员工按照本人实际能力进行打分。3、由各单位领导对本单位员工按照个人实际能力进行打分。4、最后由人力资源部汇总形成××矿各岗位员工的最终综合能力信息库。员工综合能力信息库的形成对我矿今后人力资源配置的“选、用、育、留”提供保障。  1  

四 到采破、机修两大车间调研,探索员工培训实用性与有效性的路子。

XX人力资源部员工培训工作的重点是围绕××矿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激发广大员工的创造力,并由此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矿山队伍和建立具有发展前途的学习型组织,从而保证××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突出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对各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针对我矿生产经营方式由自采为主向联办和收购为主的战略性转变,对质检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9月份,人力资源部举办了包括生产安全部、质量管理部、资源开发部在内的铁门、仁村、鲁山、汝阳、石井、西沃购矿站在内的48名质检工参加的质检工培训班,为了确保培训的效果,纠正以往重理论不重实效,培训内容脱离生产实际的情况,在矿山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支持和协调下,人力资源部特地邀请矿山公司长期从事采矿和矿石检验工作的周部、陈红伟两位专家担任此次培训的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两位老师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效的教课风格感染了每一名学员,拉近了与学员的距离,得到了学员们的良好称赞,同时也激发了广大学员爱岗敬业、勤奋学习的良好风尚。培训结束后,广大学员还针对××矿质检工作的现状提出了提高质检工作效率的想法和建议,其中有些建议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并已引起矿部的高度重视。 

在认真搞好培训工作的同时,人力资源部还经常深入到采破、机修、外运等一线车间与车间领导及员工探讨目前形势下员工培训的实用性与有效性的新路子。通过与基层单位的沟通与交流,人力资源部改变了以往重培训不重效果、重理论不重操作的弊端,取而代之的是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和因材施教式的岗位实操培训。另外通过一线员工的沟通与交流,为了能及时了解培训的实际效果,人力资源部设计出了《员工培训效果反馈表》,今后从人力资源部每举办一期培训班,培训结束后一个月后,都会向被培训单位和员工发出一份《员工培训效果反馈表》,由被培训单位的领导和员工根据培训的效果填出意见,由此人力资源部能及时知道培训的真实效果,从而及对调整培训的方式、方法进行调整。

五 实施分级培养技术骨干计划,选出27名同志参加技师考评,员工学习积极性大幅提高。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矿XX年以前全矿只有5名工人技师,只占全矿员工总数的1%,所涵盖的工种只有电工、钳工、汽车修理等5个工种,技师平均年龄47岁。我矿技师比例远低于公司平均率,平均年龄也偏高。XX年,根据公司技师评聘有关精神,结合我矿远离公司的实际情况,经人力资源部与公司沟通,公司人力资源部同意我矿有色行业特有工种参加公司组织的技师评聘工作,国家通用工种参加洛阳市劳动部门组织的技师评审工作。人力资源部积极实施“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分级培训技术骨干计划,经各车间、部室分级推荐,最终推荐27名在××矿各个岗位工作能力突出、技术精湛的优秀员工参加技师评审工作。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将会鼓励广大员工钻研技术,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的学习热情,全矿爱学习、求进步的良好风尚蔚然成风。

六 部室内部业务管理多次得到上级好评。

人力资源培训意见篇9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对策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我国出现时间不长,水平较低,问题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行政色彩浓厚、制度不健全、开发培养人才不够、薪酬分配体系不科学、人才流失严重、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不成熟、普遍缺乏人力资源规划与相关战略等等。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因素,如政策环境,文化环境,劳动者素质等;也有内部因素,如组织架构、制度框架、管理理念等。笔者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观念滞后,对人力资源认识不到位

由于传统计划经济形成的旧的管理模式的影响和轻程序轻理性的中国文化的积淀,依靠人治的方法和非理性的管理意识,在我国企业中依然很普遍。其表现在管理工作中偏好高度集权,只见“事”不见“人”,把“人”看作“成本”,不重视人的真实感受和需要;在收入分配上,简单粗暴,习惯“一刀切”,不重视发挥薪酬体系的作用;在工作安排上热衷于“控制――命令”方式,不重视发扬民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严重地制约了人力资源潜能的发挥。

(二)理论滞后,缺乏人本主义管理的基础

西方工业国家在二次大战结束后,为了适应生产力的飞速发展,逐步接受了人是“社会人”的观点,并开始把管理的中心转到对人的管理上来,并由此形成了管理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行为科学阶段。可惜的是,我国进入封建社会后,历代王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滞工商业的发展,工商管理思想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逐步发展有所改变,但管理思想始终处于积累经验的阶段,未取得跨越式发展,直到改革开放、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管理思想才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仍是在“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思想,按照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体制的原则要求进行的,未能形成一个自己独立的管理理论体系。由于管理理论的滞后,造成观念的滞后及管理技术、管理制度的落后,制约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致使许多企业违背人本原理、系统原理、开发原理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表现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行政色彩浓厚,普遍缺乏人力资源规划与相关战略,不愿投资开发人力资源,缺乏科学的薪酬分配体系,造成人才流失严重。

(三)机制滞后,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由于缺乏适合中国特点的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忽视人的利益和主观需要,严重影响员工特别是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抑制了人力资源的潜力,形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流失。比如:在用人方面,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往往通过管理者的“印象分”决定人才的价值,真正的人才却因这种用人制度而大量埋没。企业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往往出于应付企业一时的人才短缺,不注意人力资源的战略性开发,不考虑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不能为引进的人才作出合理的、与企业同步发展的职业生涯计划。

(四)投资不足,削弱人力资源竞争力

我国不少企业的经理们往往对信息技术顶礼膜拜,而对使用技术的主人却不见其然,他们认为,技术带来的不菲收益是那么明了、直接,而人力的培训却需要大量且长期的投资,况且“人往高处走”的定势有可能使自己精心培养的员工在修得一身绝技后,去攀别的“高技”,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落得为别人做嫁衣的结局。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眼前利益,看不到长远利益的急功近利行为必然导致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不足,员工缺少培训,造成人员素质普遍低下,削弱人力资源竞争力,成为企业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的瓶颈。

(五)定位太低,人力资源部门难有作为

受职权限制,人力资源部门与其它业务部门沟通困难,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一个内部部门对业务部门提供服务和支持,而对企业经营的业务缺乏深入了解的机会,缺乏对企业的洞察力。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所采用的管理方式也只能是事后的修补措施,而真正的人力资源规划也成为一种想象,根本无法有效地实行。人力资源部的实际工作停留在主管层以下,造成考核制度体系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继任计划不完善等问题。

二、提高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

(一)应从转变观念入手,“观念一变天地宽”

一要树立以人性为中心的理念。认识人性是管理的开端,一部管理史就是一部对人的本性认识不断丰富、深化和完善的历史。一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方式的进步与否,关键是看其与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的“现实人性背景”是否一致。只要二者是一致的、适宜的,便是最理想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方案。“以人性为中心”便是我们探索和构建我国企业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度的一个指导原则和根本出发点。

二要树立以激励为主要方式的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管理就是对人的激励,激励的过程就是对人的愿望予以关注、激发、调控、满足的过程。人的欲望丰富多彩,所导致的结果也千差万别,但概言之,无过乎正与邪,公与私,强与弱,多与寡之分,因此管理者的责任即是竭力抑制人的不良欲望,充分引导和满足人的正当欲望,并使之成为驱动管理正常运转的原动力。

三要树立关系就是财富和资源的理念。要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我们需要树立“关系”是财富和资源的理念,通过对组织内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管理,重塑组织文化与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与学习能力,提升沟通与交流效率,创新合作与互动模式,改进协调与整合方法以及有效开发组织内外人际关系和最佳配置资源等等,这是未来管理制胜的关键。

(二)根据市场环境做好人力资源规划

一是首先应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状况进行系统性清查。对明显不合格人员予以调整;运用“评价中心”或其他测评技术对重点人员(或全体员工)进行评估;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状况进行总体或分类统计。二是与其他战略、经营、财务规划协调。根据企业每年经营、财务计划指标,结合企业现有员工状况,尤其是员工流动率,来测算年度人力资源总量和按工种、岗位、职务等分类的结构性指标,提出年度须新增招募、压缩辞退、下岗分流、转岗调配的具体计划;人力需求计划,应包括所需的数量、质量、人才素质要求。三是人力计划要一次规划、分期流动实行,并根据实际状况,经常性调整和进行动态评估,必要时建立高级或稀缺专业人才后备系统。四是企业实行员工总额控制。由企业一级定编,由各部门定员,其原则为精简机构、节约用人、提高效率、一人多岗;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系统的体系,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具体设计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时,还必须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历史状况和企业文化,同时注意到企业员工的心理需求、行为等诸方面的特点,以取得最大的功效。

(三)要增加投入,搞好员工培训

一是培训必须把握需求,分层面进行。笔者认为培训需求应由业务部门负责发掘与把握,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持续开展,可采取三种方式:1.部门主管与下属反复沟通,同时通过日常工作及下属的工作表现与期望之间的差异,发掘需求,确定目标,订出培训计划。2.问卷调查。问卷可由业务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一同设计,并一同对问卷进行汇总与分析,确定需求重点。3.制定几种不同的方案供受训者进行选择,通过对反馈意见的分析,确定培训内容。因为不同层面的员工对培训的需求会有很大差异,培训只有分层面进行才能切中要害,有针对性,效果才会更佳。试图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下子解决问题,往往是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二是培训要从领导开始。大多数的管理培训提供的是一种新的经营理念、思维方式或管理工具,而不是一种技术速成班。培训最显著的作用是可以更新管理层思想、理念方面的东西,在个人技能提高方面会有很大帮助。但这种个人的观念更新,如不能达成组织成员的共识,如没有管理机制的配合,没有领导层的推动与牵引,就很难持久并发挥效果,这就是强调培训一定要从领导开始的理由。

三是营造氛围、学以致用。知道不等于悟到,悟到不等于做到,做到不等于得到。培训可以解决“知”的问题,而学到的东西只有不断地实践、应用、反馈,才能真正将知识固化下来,转变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培训下来,会对员工有很多触动,并对以往的工作方式有一个反思,同时会考虑如何去应用。而如何把好的东西固化下来,持久发挥作用,关键是要营造一种应用的氛围,也是前面提到的培训从一把手开始的原因。许多企业在某个培训结束后,成立研讨班,或推行小组,当然培训的效果会很好。因此,企业在培训结束后,应及时总结并分系统进行研讨,找出适合本企业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同时创造机会去应用,如知识考核、角色扮演、演示等,每次培训结束都要推行知道、掌握、运用三个环节,不断地实践、应用、反馈,真正将培训的成果固化。

(四)要转变角色,提升人力资源部门地位

要真正实现角色的转变,提升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就需要人力资源部门能从企业经营目标的背景下来思考和研究问题,要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影响业绩的原因,在公司的高层会议上,能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提出提高公司业绩的建议,而不单单是被动地执行公司的命令。同时还要求人力资源部门本身要懂得重点管理的原则,对日常事务如员工的招聘、各种培训、薪资设计等等可以交给专业化公司做,而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研究、预测、分析、沟通并制定计划方面。此外人力资源部门要从以往的“行政支持”转变为“策略的筹划及执行者”,为业务部门提供增值服务,这需要人力资源部门主动了解企业的经营目标,了解各业务部门需求,多方面了解企业职能、产品、生产、销售、企业使命、价值观、企业文化,并围绕目标实现的高度来设计对员工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态度的要求,深入企业的各个环节来调动和开发人的潜能,将人力资源策略与企业的经营策略结合起来,去支持企业实现经营目标。要真正实现角色的转变,还要求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具备企业经营的知识和管理能力。

三、结束语

21世纪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将成倍地涌现。不同类型的员工与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中国这一大地上的组合,为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构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舞台。13亿人口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不仅对中国的管理学,而且对世界的管理学都将是巨大的贡献。“得人才者得天下”。知识经济的勃然兴起,更使得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聚焦于人才,面对日益白热化的人才竞争,不遗余力地开发人力资源乃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抉择和重中之重。

[参考资料]

[1]林泽炎.理论导师[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

[3]石金涛.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4]云冠平.胡军.黄和平.管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

人力资源培训意见篇10

.构建“培训参与”管理制度。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采取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培训单位派出一名参与者跟班培训,近距离熟悉职业人才的培训需求和培训满意度,完成培训调查和服务。培训结束后,参与者要及时对培训班开展情况和职业人才培训表现情况进行评估并形成总结报告。

二、探索科学的教育培训考核评价体系

实施动态管理,探索完善科学的教育培训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客观地评价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1.探索教育培训的立体化考核方法。要采取多种手段,着力拉大对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考察的时空跨度。要运用多种渠道、通过不同的视角,积极拓展教育培训的广度和深度。发放征求意见表,多方面采集道路运输主管部门、企业、职业人才的意见,形成立体化、多效性的考核方法。2.健全教育培训的考核指标体系。健全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的责任制,细化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要求的考核评价标准,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要反映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通过教育培训在工作业绩、职业素养上的提升。

三、建立以高职院校为依托的教育培训管理运行机制

一直以来,道路运输企业举办的教育培训都存在着一些普遍的问题。如职业人才的情况和知识层次参差不齐,针对性较差,难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各企业参与培训人数太少,造成培训成本升高。如果道路运输企业能利用以高职院校为依托的行业职业人才培训体系,联合起来构造一个培训目的明确、人才层次基本相同的教育培训阵地,就有利于人力资源整合,提升培训效果,并能为更多的道路运输企业服务,真正建立起以高职院校为依托的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教育培训的管理运行机制。

1.发挥高职院校和培训机构对教育培训的重要作用

抓好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的教育培训质量是建立依托高职院校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基础。道路运输行业要重点抓好职业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道路运输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对职业人才综合素质提升的促进作用,鼓励各类交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积极承担道路运输类职业人才的职业培训任务。

2.加强教育培训师资团队建设,打通教育培训的通道

建立一流师资队伍,将讲座、研讨、参观、答辩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通过教育培训与研讨交流相结合,课内教学与现场参观相结合,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职业人才走上讲台,交流工作中的经验体会,既能在课堂上被专家的讲解吸引,又能在课间与专家互动、研讨,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如果没有一流师资队伍的保证,没有教育模式的创新,不能适应有实践经验职业人才的需要,职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就不会有生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研究机构,健全结业证书制度,从而提高继续教育教学效果和效率。

3.建立以高职院校为依托的“人才资源共享”的管理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