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学教育意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57:17

新生入学教育意见篇1

两年间,一串串实在的数字,一条条实在的支持,看得见、摸得着,展示着上级的关怀和帮扶,扶持政策变成了真金和白银。《若干意见》出台后,《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建赣州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的意见》《教育部对口支援上犹县实施方案(2013-2020年)》《江西省教育厅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等4个专项文件陆续出台,为赣州教育发展装上了四个“助推器”。国家、省在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予了倾斜支持,部分项目给予了切块支持,赣州累计获得中央、省教育项目资金32.7亿元;获得省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单独面向赣州招生442个,并逐年实现扩院校、扩专业、扩计划;获得特岗教师计划3168名,两区人才支教计划682名,农村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计划984名,为地方减轻财政支出达1.2亿余元,其中每年特岗计划和国培计划指标都占全省计划总数的半数以上,学前教育巡回支教点是全省唯一国家试点市;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院、赣南医学院、赣州师专4所高校获得特殊支持,其中赣南教育学院顺利改制为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部省共建江西理工大学得以实现,同时该校离子型稀土获国家批准为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实现了赣州市高校博士人才培养零的突破,赣南医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两年来,在苏区振兴大背景下,全市吸引社会捐资1.3亿元,捐建了一大批校舍。

两年来,赣州市委、市政府高度关心重视教育,制定系列教育政策,切实加大教育投入,深入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为正在跨越发展的赣州教育创造了无限的“发力空间”。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关于加快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的意见》《赣州市校车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正在研究制订《赣州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关于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的意见》《关于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赣州教育云工程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支持教育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市级财政投入不断加大。2013年,全市地方财政性教育支出66.8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13.91%;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12亿元,比上年增长9.56%。市本级财政投入近两年成倍增长,预算投入1亿元,为各地新购置校车进行补助及对公办幼儿园建设进行奖补;投入资金2亿元在南康区启动了赣州职教园区建设;2014年市本级财政预算又计划安排教育专项资金3.68亿元,用于设立教育云示范工程、教师队伍培训、民办幼儿园奖补、职业教育发展、中小学安保人员等一系列专项资金,有力保障了教育事业发展。

两年间,全市教育系统感恩奋进,紧紧围绕“学前教育抓普及、义务教育抓均衡、高中教育抓特色和质量,中职教育抓发展”的思路,积极创新创特,主攻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一是创新方式推项目。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了全市教育项目推进工作会;指导各地建立起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中长期项目库;联合相关部门对资金量大的项目进行了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将项目进展情况每月抄报市分管领导及县(市、区)党政一把手,推动项目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赣州市抓项目建设的举措得到省教育厅的好评,在全省校建财务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二是创新方式抓队伍。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干部下基层、教师访万家”教育活动,参加活动的干部教师达9万余人次,走访学生家庭120.6万余户,征集采纳合理化建议4.6万余条,家长对家访活动的满意度达到99.3%,《中国教育报》、新华网、大江网等媒体,中共江西省委《信息专报》等进行了深入报道。三是创新方式抓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展了“苏区精神进校园”和“书香校园”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赣州市有7所普通高中获得省特色高中试点校称号。四是创新方式抓安全。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和学校安全隐患台账建设,全市集中开展了多次学校安全隐患大排查,规范了校车安全管理。赣州市学校安全工作在全国安全工作会议上被邀作了典型发言。五是创新方式抓党建。在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了“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委局机关每月举办两次干部职工“读书讲坛”。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深入一所学校,听一堂课,召开一次由师生、家长及当地群众参加的座谈会,自费到学生食堂用一次餐,慰问一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第一批次征求意见表1000余份,征集意见建议88条。

两年后,晒晒教育发展的成绩单,虽然和发达地区有差距,但赣州教育发展的基础正变好,速度正变快,质量正变优。两年累计筹集校建资金40.82亿元,新(改、扩)建校舍面积198.7万平方米,全市校舍总面积达1050万平方米。在校改工程实施过程中,尤其是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寄宿制学校逐步配备了标准的宿舍、食堂、洗浴、厕所等生活设施。其中累计筹集校舍危房改造资金9.2亿元,消除校舍危房面积133万平方米,校舍D级危房基本消除;筹集资金1.27亿元,新(改、扩)建学生宿舍等生活用房10.2万平方米,并购置学生用床、炊具、锅炉、饮水设施等生活设备;筹集食堂建设资金6.7亿元,规划食堂建设项目2789个,面积53万平方米;争取全市329个项目纳入国家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规划,规划建设教师周转宿舍4194套,已新建2294套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学生住危房、睡楼板、带饭菜的现象已经成为历史。全市开工建设141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改扩建622所幼儿园,增设附属班1318个,全市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8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序推进,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99.9%、98.8%;中职就业形势好,全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7.7%;师资学历达标高,全市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99.57%、初中98.53%、普通高中92.37%、职业高中74.04%;每年落实各类济困助学资金10亿余元,补助各类学生100余万名;11个县(市)列为全国首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惠及2800余所农村中小学校、70余万名农村中小学生。普通高考连创佳绩,各项指标全省排名连年前移,其中连续两年普通文理科二本线以上上线考生总数位列全省第一,2014年二本以上上线人数占考生比全省排名第四,二本以上万人比全省排名第三(比2013年前进5位)。

新生入学教育意见篇2

记者:请您谈谈陕西十年建成教育强省的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杨希文:“教育强省”是一个相对概念。陕西是我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基地,是西部地区教育强省。建国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陕西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了“两基”目标,城乡免费教育全面实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逐步提升,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一网两工程”、“人人技能工程”深入实施并产生广泛影响,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网络,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毛入学率达到28.11%,“985”程、“211”工程和重点学科建设工程成效显著,高等教育整体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保持了在全国的优势地位,陕西教育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认真分析教育发达国家和较发达国家的相关数据,对照上海、江苏等教育发达省份的发展指标,结合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提出10年建成教育强省,即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其他各类教育毛入学率达95%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3.2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9年的教育强省建设目标。

未来十年是陕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迈向中等发达省份、加快建设西部强省的攻坚时期,西部大开发、关中一天水经济区、西安国际大都市、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迫切要求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这为陕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环境和机遇。省委书记赵乐际、代省长赵正永多次指出,陕西未来的发展,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在陕西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自主创新、引领文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进程中,教育担负着特殊而崇高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陕西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发展成就显著,教育大省格局基本形成,三秦父老强烈期盼接受优质教育,社会各界迫切要求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全省教育工作者必须增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记者:请简要介绍《实施意见》及其相关文件的制定过程、总体考虑以及主要特点。

杨希文: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实施意见》编制工作。2009年4月.省教育厅就着手开展前期调研、分析测算等工作,组成8个研究课题组,召开覆盖各个层面的座谈会、研讨会30多次,征求意见建议3000多条,形成了23万多字的研究报告。全国教育工作会后,省委书记赵乐际同志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要求编制陕西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意见》要“吃透省情、找准问题、突出重点、制定措施、适度超前”;代省长赵正永和省委副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王侠,副省长朱静芝先后14次开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研究编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12个成员单位密切配合,集中精力起草《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文本广泛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汇集全省智慧、凝聚各方共识,体现了紧扣国家纲要、遵循教育规律、反映群众需求、符合陕西实际的特点。省委、省政府还就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高等教育统筹管理和分类指导、规范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管理等重要问题,出台了5个配套文件。文本和配套文件坚持科学发展、系统谋划。充分体现了陕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总体部署,着力解决重点问题,并就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保障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启动了十项重点工程项目和十项改革试点项目,不仅统筹考虑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量力而行,又体现了尽力而为、适度超前的精神,

记者:未来十年陕西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保障措施有哪些?

杨希文:一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和保障激励机制;二是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保证教育投入大幅度增长,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加强教育经费监督管理;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四是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加强教育督导和监督问责,提高学校办学治教的能力和水平。

记者:《实施意见》对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哪些解决思路和对策?

杨希文:《实施意见》对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措施。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明确了投入水平的刚性目标,规定了各类教育经费投入的标准,新增了教育资金管理的具体举措,将市、县政府对教育投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目标任务考核体系,促进各级政府积极落实教育投人:在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方面,强调各级政府责任。积极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建立中小学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在“择校”方面,强调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推进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对口支援,实行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和交流服务制度,实行县(市、区)域内教师、校长定期交流制度,实行优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在保障农民工子女就学方面,提出既要切实落实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接受义务教育后在输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又要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就学需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

记者:《实施意见》有哪些亮点?

杨希文:《实施意见》有八个大的改革创新之处:一是在体例上确定制定《实施意见》而不是陕西省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并制定了5个配套文件。突出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强调对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贯彻落实;二是提出到2015年,实现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普及学

前两年教育:三是结合实际对国家规划纲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措施进行了细化,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时间节点,以及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鼓励和引导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新任教师“省考县选”、促进优秀教师和校长合理流动的措施,继续推进“蛋奶工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营养状况和身体素质。提出了“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等改革试点:四是提出创新发展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改革办学体制、管理机制和教学模式等措施,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专业特色、实训能力和管理水平,努力把职业教育真正办成面向农村、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的富民工程:五是提出加强对全省高校实施分类指导和管理。引导不同层次的高校科学定位、内涵发展、突出特色、办出水平;六是将民办教育单列一章,支持办好民办教育,引导民办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保持陕西民办高等教育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七是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八是制定了10项重点工程项目和10项改革试点项目,加快教育强省的建设步伐。科学谋划真抓实干十年建成教育强省

杨希文

(记者柯昌万)12月18-19日,陕西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陕西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和5个配套文件,具体描绘了未来十年陕西教育改革发展的壮丽蓝图,响亮提出了建成教育强省,在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人人力资源强省行列(即“一建成、两率先、一进入”)的宏伟目标。会上,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就《实施意见》的制定过程、总体考虑、主要特点、保障措施及创新之处等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请您谈谈陕西十年建成教育强省的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杨希文:“教育强省”是一个相对概念。陕西是我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基地,是西部地区教育强省。建国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陕西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了“两基”目标,城乡免费教育全面实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逐步提升,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一网两工程”、“人人技能工程”深入实施并产生广泛影响,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网络,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毛入学率达到28.11%,“985”程、“211”工程和重点学科建设工程成效显著,高等教育整体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保持了在全国的优势地位,陕西教育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认真分析教育发达国家和较发达国家的相关数据,对照上海、江苏等教育发达省份的发展指标,结合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提出10年建成教育强省,即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其他各类教育毛入学率达95%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3.2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9年的教育强省建设目标。

未来十年是陕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迈向中等发达省份、加快建设西部强省的攻坚时期,西部大开发、关中一天水经济区、西安国际大都市、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迫切要求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这为陕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环境和机遇。省委书记赵乐际、代省长赵正永多次指出,陕西未来的发展,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在陕西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自主创新、引领文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进程中,教育担负着特殊而崇高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陕西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发展成就显著,教育大省格局基本形成,三秦父老强烈期盼接受优质教育,社会各界迫切要求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全省教育工作者必须增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记者:请简要介绍《实施意见》及其相关文件的制定过程、总体考虑以及主要特点。

杨希文: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实施意见》编制工作。2009年4月.省教育厅就着手开展前期调研、分析测算等工作,组成8个研究课题组,召开覆盖各个层面的座谈会、研讨会30多次,征求意见建议3000多条,形成了23万多字的研究报告。全国教育工作会后,省委书记赵乐际同志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要求编制陕西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意见》要“吃透省情、找准问题、突出重点、制定措施、适度超前”;代省长赵正永和省委副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王侠,副省长朱静芝先后14次开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研究编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12个成员单位密切配合,集中精力起草《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文本广泛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汇集全省智慧、凝聚各方共识,体现了紧扣国家纲要、遵循教育规律、反映群众需求、符合陕西实际的特点。省委、省政府还就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高等教育统筹管理和分类指导、规范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管理等重要问题,出台了5个配套文件。文本和配套文件坚持科学发展、系统谋划。充分体现了陕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总体部署,着力解决重点问题,并就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保障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启动了十项重点工程项目和十项改革试点项目,不仅统筹考虑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量力而行,又体现了尽力而为、适度超前的精神,

记者:未来十年陕西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保障措施有哪些?

杨希文:一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和保障激励机制;二是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保证教育投入大幅度增长,提高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加强教育经费监督管理;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四是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加强教育督导和监督问责,提高学校办学治教的能力和水平。

记者:《实施意见》对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哪些解决思路和对策?

杨希文:《实施意见》对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给予了特别关注,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措施。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明确了投入水平的刚性目标,规定了各类教育经费投入的标准,新增了教育资金管理的具体举措,将市、县政府对教育投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目标任务考

核体系,促进各级政府积极落实教育投人:在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方面,强调各级政府责任。积极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建立中小学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在“择校”方面,强调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推进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对口支援,实行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和交流服务制度,实行县(市、区)域内教师、校长定期交流制度,实行优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在保障农民工子女就学方面,提出既要切实落实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接受义务教育后在输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又要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就学需求,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

新生入学教育意见篇3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牵头推动出台市委市政府《加快学位建设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意见》。

1.牵头开展基础教育专题调研。对深圳、北上广和国外有关城市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和管理政策进行了全面深入调研,对我市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拿出了详实透彻的调研成果,提出了系统性可操作的对策建议,为市委书记专题会作出“拿出比治水更大的决心和力度解决好基础教育发展问题,按最高标准推进学位建设,出台市委市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并召开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大会”的重大决策提供了充分依据。

2.牵头起草基础教育实施意见。我处牵头起草了基础教育意见,多次征求意见反复修改,2020年9月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正式印发。这是我市历史上第一份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意见,到2025年,全市将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74万个、新增幼儿园学位14.5万个,公办中小学学位将较2019年翻一番,将极大缓解学位供需矛盾,并基本消除学校超国家标准班额、超核定规模办学现象,形成资源充分、选择多元、质量一流的基础教育发展新格局。意见还对完善学位建设机制、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意见的出台,为深圳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打造“学有优教、幼有善育”的民生幸福标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3.牵头推进意见实施。牵头筹备召开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大会和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深圳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和由分管市领导任总指挥的工作专班,首次从市层面统筹确定各区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学位建设任务,逐年分解并分区下达建设任务,并制定下发意见任务分解表,压实各区各部门责任。牵头准备基础教育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各项工作,推进基础教育意见实施。

(二)圆满完成在线教学任务。

新冠疫情爆发后,我处积极发挥统筹作用,会同市教科院、市信息中心等部门,保障延期开学期间的在线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取得良好成效。

1.顶层设计,强化指导。研究并印发普通高中、义务教育学校延期开学期间在线教学工作指导意见及相关指引,在课程安排、教学方式、教材发送、线上资源、教师队伍、帮扶托底、返校衔接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指导意见,保障各级各类学校在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2.市区联动,形成合力。加强全市统筹协调,要求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履行管理主体责任,成立相应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工作方案,实行一日一报制度,协调各部门做好资源保障,及时解决各种疑难杂症,确保在线教学的平稳实施。

(三)义务教育招生管理取得新成效。

1.大幅消除大班额。2020年我市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和大校额,积极消除存量,控制增量,消除大班额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班额比例从2019年的2.63%大幅降至0.24%,提前完成“推进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确保56人以上大班额的比例降至1%以下”的目标任务,实现全市基本消除大班额目标。

2.疑似辍学数全面清零。根据“广东省控辍保学台账”提供的数据和名册,我市疑似辍学学生527人,其中建档立卡学生296人。经过10个月的核查和劝返工作,劝返复学学生199人,核减非真实失学学生328人,消辍工作完成进度率为100%。2020年我市疑似辍学学生数已清零。

新生入学教育意见篇4

《教育与职业》:请问《意见》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制定出台的?

黄文渊:高校要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目前,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高校专任教师六成以上,他们与学生年龄接近、沟通互动较多,对学生思想行为影响很大。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主体积极健康向上,拥护党的领导,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热爱教书育人事业,关心关爱学生,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应看到,少数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个别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因此,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2012年1月,在会见第20次全国高校党建会代表时强调指出,要把加强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2012年6月,在部分高校党建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高校党组织要切实把加强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来抓,关心青年教师,及时掌握青年教师思想动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帮助青年教师在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上全面进步。在今年五四重要讲话中,又对包括高校青年教师在内的广大青年提出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的五点希望。为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决定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出统一部署。

2012年2月,教育部组成调研组,在北京、天津、江苏、江西、福建、广东、四川、重庆、河南、陕西等14个省市开展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调研,百余位省级教育工作部门有关负责同志、高校党委有关负责同志和高校青年教师代表参与了调研座谈。在此基础上,中组部、、教育部组织起草了《意见》初稿,先后在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推进会、全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座谈会、第21次全国高校党建会等会议上广泛征求各地各高校意见。今年年初以来,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第21次全国高校党建会部署,进一步丰富完善,经过反复修改,最终形成《意见》。

《教育与职业》: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学校发展未来、关系人才培养未来、关系教育事业未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请介绍一下《意见》的定位和主要内容。

黄文渊:《意见》与《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共同构成指导开展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政策体系,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指导文件。

《意见》包括七大部分,共16条。一是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二是从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丰富政治理论学习方式等方面,就切实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教育引导提出要求。三是就推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作出部署,要求强化青年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完善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机制。四是明确提出要加大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做好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切实提高青年教师发展党员质量,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五是提出要努力拓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途径,大力开展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青年教师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六是着眼于解决青年教师实际问题,就关心解决青年教师实际困难、关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平台等方面提出要求。七是强调加强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机制,落实工作基础保障。

《教育与职业》: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加强思想引领、强化师德建设,《意见》就此提出了哪些要求?

黄文渊: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培育优良学风,引导高校青年教师自觉抵制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倾向,志存高远,不慕虚名,静下心来倾心育人、专心治学。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引领重在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加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要深入、持续开展,不能走过场。要充分运用高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作用,邀请高水平专家把理论问题讲深讲透,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信度和效度。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不断丰富学习方式,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通过建立青年教师思想状况定期调查分析制度,准确把握青年教师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学习活动,有效实现教育学习目标。

强化师德建设重在激发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意见》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学习师德规范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学术研究无、课堂讲授有纪律,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要完善师德评价内容和方法,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失德失范行为,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要定期开展教书育人楷模和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营造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激励青年教师爱岗敬业。

《教育与职业》:不断提升发展党员质量,是当前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请问就加大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力度,《意见》提出哪些具体要求?

黄文渊:要着眼于做好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思想入党是一辈子的事,要在青年教师入党后持续开展教育工作,持续增强青年教师党性修养,持续提高青年教师政治素质。教育工作要突出长效性、专业化,以培训为主要手段,以党校为主要渠道,定期制订青年教师党员培训规划,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同时,《意见》对每年面向青年教师党员开展的集中教育学时也作出明确要求。严格党员管理,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尤其要注重日常管理、严格组织生活。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正面引导,通过树典型、立标杆,起到示范带头作用。高校青年教师关注自我发展,同时也注重社会参与,要针对年轻教师群体特点,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发挥青年教师党员主体作用,提高青年教师党员的党内事务参与度。

要着眼于提高青年教师发展党员质量。高校青年教师是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希望,是高校教学科研的主力,要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尤其要重视在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留学归国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注重把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青年教师列为重点培养对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培养,充分发挥党性观念强、业务水平高、在青年教师中有影响的党员专家教授和党员领导干部的作用。在发展党员时,要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重点考察青年教师的一贯表现和对重大问题的态度,严格把好党员入口关,切实提升青年教师发展党员质量。

要着眼于发挥教师党支部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在队伍建设方面,要选好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注重从优秀青年教师党员中选拔党支部书记,注重通过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党支部书记履职能力。在支部设置方面,要根据青年教师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按照便于有效开展工作的原则,不断探索、创新党支部设置方式。在支部作用发挥方面,要致力于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发展,不断丰富支部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不断增加党支部吸引力凝聚力,有效提升党支部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教育与职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丰富方法、拓宽途径,《意见》就此提出哪些要求?

黄文渊:做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研究时代新情况和青年教师新特点,丰富方法、拓宽途径、搭建平台、加大投入,善于利用社会实践、师生互动、网络教育服务等多种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引导。

要开展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鼓励青年教师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身社会责任。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选派青年教师挂职锻炼,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项目,推动青年教师深入基层参加生产劳动,开展调查研究、学习考察、志愿服务。

要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要健全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完善有关聘任、管理和考核制度,落实相关待遇。

要创新青年教师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高青年教师对自身网上言行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要积极搭建网络教育服务平台,提升运用网络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

新生入学教育意见篇5

关键词:入学教育;评价效果;措施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356-02

为了加强2011级本科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增强学生爱国、爱校、爱院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园艺学院深入贯彻学校《关于做好2011级新生入学教育的安排意见》,积极组织,认真准备,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此外,为了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对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评价态度、认知程度以及相关的意见和建议。经过一番调研分析,采取给学生分发调查问卷、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发现了一些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提出的宝贵建议。调研活动结束后并由此对调研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现报告如下。

一、调研内容

2011级新生对学校开展入学教育这项活动的评价态度?2011级新生对学院所安排实施的入学教育内容的兴趣程度?2011级新生希望学院给安排哪些方面的教育内容?园艺学院具体实施的入学教育对新生产生的影响?

二、调研开展情况

调研时间:调研于9月10日-10月30日期间进行。调研对象:园艺学院2011级新生208人以及部分园艺学院学生干部。调研方式: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座谈会交流等方式展开调研工作。

三、调研开展过程

1.前期准备—领导重视,积极动员,认真筹备。为做好2011级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学院党委副书记召开了学工队伍工作会议,学习了学校《关于做好2011级新生入学教育的安排意见》,并讨论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针对学院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入学教育安排。学院要求党委办公室、教学办公室以及新生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入学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认真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安全防范知识教育、校纪校规教育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明确了学生工作队伍每个人的职责,并要求大家要把新生入学教育当做影响学院发展、学生成长、校园稳定的大事来抓。通过认真筹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工作重点。

2.扎实有效地开展入学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全体学工队伍积极行动起来,按照学校的入学教育工作重点,开展了系列教育活动:积极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爱校教育、励志成才教育、党团知识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中王鸣教授为新生做了一场精彩的立志成才报告会。扎实开展以校纪校规教育、安全防范教育、心理健康与适应性教育、基础文明教育、助学指导为主的习惯养成教育,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科学开展以专业思想教育、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主的发展教育,帮助新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成才观,使其从入学始就能步入科学的发展轨道。为了结合学院特色,园艺学院大力倡导以专业思想教育为重点,组织了师生见面会,邹志荣、马峰旺、巩振辉等专家教授亲自就新生广泛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讲解和答疑,从而促进了新生对专业的了解,激发了扎实学习专业知识、苦练专业技能的主动性。以学分制宣传为重点,学院教务办秘书为新生做了一场校纪校规的报告会,详细的给学生讲解了学分制的有关规定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危机感,增强了学习积极性。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学院邀请了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老师为新生做了一场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报告中列举了大量的案例,讲解了大学生目前容易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引导新生勇于面对现实,正确面对挫折、困难和挑战。

通过入学教育,广大新生增强了爱国爱校情感,明确了奋斗目标,激发了自主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班级入学教育交流会上,同学们纷纷表示:一定要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勤奋学习,苦练技能,勇于实践,乐于奉献,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养育和老师的培养,立志成才,勇担强国使命。

四、调研结果

此次调研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了园艺学院2011级新生对学院开展入学教育的评价及兴趣程度。参与调查的有208人,其中男生109人,女生99人。

由上图1和图2中数据中可以得出新生对学院安排的入学教育内容感兴趣的顺序为:心理健康教育、立志成才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安全防范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其中女生感兴趣的教育内容顺序为:心理健康教育、立志成才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安全防范教育、校纪校规。男生感兴趣的内容顺序为:立志成才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防范教育、校纪校规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入学教育的内容与新生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学生反应入学教育的内容缺乏直接和有效的指导作用,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如何掌握学习方法、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是他们入学初期亟需解决的问题。此外,通过此次调查汇总学生意见得出大部分学生对社交礼仪、各国的文化历史以及艺术鉴赏很感兴趣,并强烈的希望学校能多提供这方面的教育资源以供他们学习利用。

五、调研结论分析

调研结果表明学院在安排入学教育内容方面还存在一些方面的缺失和不足。例如大学生社交礼仪、历史文化知识以及人文素养方面等还比较欠缺。在调查的人群当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法制安全防范和校纪校规教育表现完全没兴趣。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学生对其认识和重视的程度不够;另一方面也提醒着学院应该从方式方法上积极调动同学们的兴趣并让其欣然接受。此外,从调查结果中还可以看到大多数同学对心理健康和立志成才教育比较关注,说明大部分学生都是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有志之人,同时在性别差异方面女生多倾向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男生更多的注重立志成才教育。这点也反映了90后思想复杂多变性,因此关注他们的心理及思想教育尤为重要。解决上述学生对入学教育内容反映的态度问题需要教育者时刻把握深入学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论,从思想上充分认识然后贯彻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活动内容。因此,根据调研的结果总结了以下几点措施:一是创新意识。在明确入学教育的目标下从学校和学院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针对入学教育的方向、内容和方法,创新入学教育模式,动员所有的教育力量和资源坚持把教育学生作为第一要务。二是评价意识。一方面应不断完善对新生入学教育内容体系实施情况的考核评价制度,另一方面应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新生接受入学教育情况及效果进行客观的评定。三是发展意识。学校必须以育人为本,除了要坚持学生的学业指导和职业引导,还应通过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开展各种有益的教育内容引导全体学生进一步增强专业思想、人文素养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本领。同时加强关注学生的生活向导和心理疏导以及思想教导和行为督导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霞,徐媛.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8).

[2]姜宇,曲云进.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效果评价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6).

[3]杜国明.大学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体系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7).

[4]杨菁,邵建防.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

新生入学教育意见篇6

社会性社交网络(SnS)是新媒体时代一种重要的应用模式。SnS,为SocialnetworkingService的缩写,直译为“社交网络服务”,从内涵上讲,就是社会型网络社区,社会关系的网络化。SnS集中体现了新媒体环境的传播特点,使得大众传播伴有人际传播和自我传播的某些特征。2005年12月,中国最早的校园SnS社区校内网成立。随后,开心网、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纷纷兴起并呈现出暴涨趋势。据CnniC最新数据,“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使用社交网站的用户规模为2.75亿,较上年底提升了12.6%。”[1]10-29岁的人群是社交网络的主力用户。据调查,“全球用户每五分钟的上网时间当中,就有一分钟是花在社交网络之上。”[2]作为新鲜感强的当代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传播模式的影响下,学习环境、传播方式、接受心理等方面均发生了变化。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对新的环境,需要理性分析学生的传播现状以及思想变化,合理利用社交网络的优势资源,创新工作理念,寻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思政工作。

一、社交网络构建当代大学生新型传播模式

社交网络将人际传播引入了一个社交网络化的时代,给大众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体验。大学生们在社交网络中展现个性的同时不断进行着社会互动,完成社会化发展。

(一)传播场域:集体狂欢

社交网络平台的非中心化、互动化、社群化等优势使人们话语权得到最大程度的回归,每个人都是传播主体,每一种意见都有可能被关注,实现了一种双向共通的传播形态。经过大量的SnS交往体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性网络服务是在人类通过互联网及相关技术手段重新部落化的进程中,帮助人类由单纯地拉近技术信息距离,到真正走入鸡犬相闻、人际互动的地球村、实现部落里“技术信息”、“人际关系”内外共进的完善与进化过程。”[2]大学生们摆脱了无条件的沉默,挣脱了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单方话语权的禁锢,通过新平台表达认知、体验教育、宣泄情感。他们不再是俯首接受教化的学生,他们的呼声通过新平台在社会中产生了有影响的可能,挑战着传统思政教育的高度权威性。大学生们发挥网络人际传播的强大攻势,建立与他人的联系,实现自身社交的心理诉求,从而使得个人情感与意志需求得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的感性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最终获得集体狂欢的快感。

(二)传播内容:话题的集散

社交网络具有巨大的传播力,是热点话题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扩音器”,其威慑力和辐射力不容小觑。CnniC数据显示,“社交网站用户更新内容最常见的方式是分享和转贴,占比为49.2%。”[1]它可以用数以万计的转载量火速捧起一个热点话题,也可以用无法预计的分享数量再掀起另一话题的热潮。当代大学生利用社交网络的实时传播去获取信息,了解世界,并通过不断的转载分享以及互动交流去参与传播,扩散信息。这些迅速分享与转载的信息形成一股信息流,不断刺激更多其他大学生用户的传播行为,将话题蔓延开去。大家在拥有共同兴趣的基础上,就身边的或者社会上的时事热点展开交流与讨论,这种开放式的平等对话容易达到更好地交流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话题很快被集中。但是面对浩如烟海的新鲜话题与新闻热点,活跃的大学生们又会迅速转移注意力,即使曾经惹得满城风雨的新闻热点也可能在顷刻间又被接踵而来的的新鲜话题取而代之。

(三)传播动机:晒“自我”还是“本我”

“社交网站上讨论的内容主要是较为个人化的信息”[1]。社交网站上大学生通过自我资料的填充、语言的表达,心情的分享等展示个性,塑造形象,极大地满足了“晒自己”的心理。SnS的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对真实性回归,人们纷纷赞扬社交网络使人类在重新部落化的过程中,找回了村落里的亲近感。传播双方身份真实、背景资料真实等等呈现出真实的社会属性。物理世界的人际交往一定程度上在网络中得以延续,形成自己的社交网络。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大学生们在网络里终于找到一片真土。然而,在这个虚拟世界里熙熙攘攘的学生们真的与物理世界一致,还是会刻意回避或者放大自己的交往行为,表现出物理世界中不曾出现的个性特征,孰真孰假?游走于虚拟与真实之间,这似乎有几分不可名状。

二、新型传播模式带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新契机

(一)教育理念的提升:平等对话意识的崛起

保罗?弗莱雷曾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3]社交网络突破了传授的界限,也就突破了传授的限制,教育对话的领域前所未有的扩展。思政教育绝不可能是灌输式的接受模式,而是师生之间人性化的对话,是师生间相互理解后的教育共识与融合,是教育双方在经过有效论证的内容基础上的理性对话。思政教育者深入社交平台,成为参与者,与学生融合并彼此接纳,争取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之路上指导员、协调者、引路人的角色。新环境下,师生之间的交流成为“你-我”之间平等的商讨,共同探索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教育观。“这种平等、民主本身既是教育陶冶的产物,同时也是对民主精神的一种宣扬,是对民主能力的一种培养。”[4]立足于这个层面,高校思政工作者在与学生沟通中需要积极营造自由民主的交流情境,对学生个体尊重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真诚表达,构建开放式的话语模式,开创新的对话式教育。

(二)教育形式的拓展:“因材施教”的新诠释

新媒体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独一教育模式。传统的思政教育不会那么合胃口,当代大学生们甚至更愿意通过网络平台获得信息,寻得知识。现阶段,高校大学生数量较多,物理世界的交往涉及面相对小,对于很多问题只能是“点到面”的宏观教育。社交平台使得“点到点”的教育对象得以扩展,有效利用新媒体,发挥多媒体化的教育形式,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与沟通平台,形成信息网络的及时互通,不但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现状,而且有益于深入挖掘每个学生的深度个性,形成“点对点”的工作特定式服务模式。例如,关注特殊同学日志、状态更新,追踪观察,有利于抓住关键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能够一定程度上掌握学生个性,找到教育的突破口,迅速有效的解决问题。

(三)师生关系的搭建:亦师亦友的新呈现

传播学象征性社会互动理论曾强调,“人是根据‘意义’(关于对象事物的认识)来从事行动的;意义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5]大众传播包含传者和受众的互动,传播关系的形成是传受双方互动的产物。良好有效的传授关系才能够促进传播效果的达成。教育其实是传授双方沟通、交流、商讨的过程。传授者在彼此尊重、平等、接受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思想交锋,促使双方发挥创造思维,实现教育效果。思政教育工作者是良师益友,积极利用社交手段,构建自由交流的场景,正确引导大学生的话语权,创建与学生思想引领、成长成才紧密相关的话题,并在对话、共享中建立信任与认同感。将这种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进一步延伸,体现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区别于传统主客形式的师生关系。

三、社交网络兴起背景下思政教育路径探究

在教育的新契机前,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努力探究资源的深度整合,通过思政教育手段的完善,寻求积极地渗入式教育路径。

(一)重视对话教育,增强自己人效应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快感往往来自于对意义的控制和进程的参与。”[6]教育加入互动的元素,可以让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学生找到不同的切入点,产生各自的意义空间,形成传授双方间的意义沟通,达到传授之间的深层互动,反过来影响着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思政教育者利用社交网络增加温情效应,能够使其在虚拟空间里与学生近距离的接触,增加自己人效应,增强教育者的权威性。高校思政教育者着眼于意义空间的开发和思政教育资源的有效挖掘,在社交平台上以学生好友的身份出现,适当加入互动元素,通过与社交平台的嫁接增强对大学生的粘性,帮助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注重隐性教育,多元化拓展成才教育

隐性课程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后来学者们对其内涵有着不同的阐述。“所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觉运用潜性课程理论,注重开发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比较隐蔽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在无意识间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教育方式。”[7]隐性教育通常采用渗透式教育方法,将教育存在于环境以及生活中,让受教育者自我感悟,自我吸收,自我提升从而自我成才。社交网络一定程度可以促进教育内容渗透给教育者,使得受教育者在不经意之间接受、消化、模仿,积淀。例如:奋斗在高校思政工作一线的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心灵导师,可以经常鼓舞人心的状态,分享令人深省的视频,或者根据阶段性学生特点知识信息。辅导员潜移默化的塑造积极向上的形象,感染学生,引领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趋向,有利于帮助学生在无意识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

(三)寻找学生意见领袖,无形中设置“议程”

“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5]新媒体时代,信息分散,思想分化,文化分流,舆论分裂,无不腐蚀着大学生的思想。面对大量的信息流,如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不仅需要高校教育者亲身关注与引导,有针对性地加大正面宣传,也需要培养一批“学生意见领袖”,把握同学思想动态,引导舆论方向。这些意见领袖可以是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学生干部;可以是社交范围广,拥有大量好友的活跃学生。学生意见领袖来源于学生群体,自身具有一定的同质性、群众性,亲近性,往往可以为学生提供信息,传达建议、分享感受,无形中推高信息的影响力,形成全方位、立体的传播攻势,扩大讯息或者思想理念。教育者重视学生意见领袖的威力,借助草根力量,为教育埋下伏笔。

(四)加强线上线下互动,及时发现潜在危机

新生入学教育意见篇7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在新闻宣传战线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精神切实开展好我局“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经局务会研究决定于XX年9月10日以永广发[XX]19号成立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局长刘和朝同志任组长副局长曾达云、刘春梅同志为副组长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赵晓海同志任办公室主任电台、电视台总编室、支部组织委员、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在局的领导下结合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的实际对全局的学习教育活动进行了全面的组织策划为我局“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学习教育活动顺利推进

为切实抓好“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县广播电视局“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结合××广播电视局新闻宣传工的实际经充分的酝酿认真的讨论形成了《××县广播电视局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了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活动主题、方法步骤。

在学习方法上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自我教育为主自我纠正为主。采取边工、边学习、边改边提高做到日常工教育活动两不误两促进。

三、精心组织开好宣传动员大会

9月20日广电局“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了全局职工“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对我局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了周密安排部署党支部书记、局长刘和朝了动员讲话要求全局干部职工特别是新闻工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此次“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充分认识开展好、组织好、落实好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对于推动全县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的重大意义;统筹协调好各方面工并结合自身工实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入、准确、系统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自觉性、紧迫性和使命;积极投入真正把“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为增强政治素质提高论宣传水平提升职业道德提高队伍素质的重要保证。

四、采取多种形式抓好论学习坚持用党的论创新成果武装新闻工

开展好“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学习是基础。对于从事党的新闻宣传工的广播电视工而言学习尤其重要必须常抓不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选》是党的论创新的伟大成果学习《******选》是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局论学习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学习富有成效我局采取中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习交流加深了大家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加深了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思想工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把科学的论逐渐转化为“人才强台、形象树台、精品立台、创新兴台”的不竭动力。

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坚持用党的论创新的成果武装头脑就要完、准确地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并用以指导新闻工实践。为此我们为全局干部职工购买了《科学发展观学习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学习教材围绕重大论问题组织专题研究通过一系列活动使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战略思想进入头脑融入工成为广播电视新闻工重要的论素养。

此同时领导小组还组织全体新闻从业人员认真学习了市委二届七次全会及县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

五、开展专题讲座和其他有针对性的活动强化党性意识坚定想信念

党的宣传思想工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完成一任务首先要求我们的宣传思想工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较强的党性意识能够坚定想信念把握正确的导向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世界研究问题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观点鲜明。为此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一是在建国60周年前夕开展了“学习党、贯彻党、遵守党、维护党”活动。由党支部书记、局长刘和朝同志主持召开了“学习党、贯彻党、遵守党、维护党”报告会并邀请党校刘儒成老师进行“党的知识”专题讲座专题讲座联系我县新闻宣传工实际就学习贯彻党问题进行了重点讲述对我们增强学习、贯彻、遵守、维护党的自觉性做好党宣传工具有较大的启示和帮助用。二是针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热点问题领导小组决定由党支部书记刘和朝同志为全局党员上党课帮助大家端正思想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在新闻宣传工中坚决做到在思想上、行动上、宣传方针上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绝不给错误言论以可乘之机。三是积极发挥党组织的用围绕加强党的纪律观念、坚定想信念开展有关活动。我们先后参了由纪委组织的党的纪律知识竞赛答卷活动;新党员体宣誓活动使干部群众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六、下一阶段工

主要抓好四个环节的工一是广泛征求意见。采取设置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电子政务办公网、广播电视局政府信息公开网、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相关部门及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梳形成明确意见和建议如实向领导小组反馈。10月下旬领导小组将牵头组织一次离退休老干部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座谈会征求对新闻宣传工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认真开展自我剖析。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局领导班子成员将根据社会各界及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查找本单位和个人在思想、工和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找准突出问题分析产生因研究改进措施形成书面材料。

新生入学教育意见篇8

过去的一年,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历程中是极其重要、极不平凡的一年。、总理多次主持会议审议教育重大议题,多次到教育系统考察指导,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许多新思想新任务新要求。日前,刘延东副总理专门听取了教育部党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教育系统一年来的成绩,对2015年教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指示和部署,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年来,全国教育系统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这个主题,紧紧抓住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两大任务,更加聚力攻坚克难,更加重视制度建设,更加注重统筹谋划。一些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性、制度开始“破冰”;一些人民群众关切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开始“破解”;一些重要领域的创新举措开始“破土”,教育系统改革发展稳定呈现大好局面,为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跨出了十分坚实的一步。

一是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呈现新气象。全面落实中央从严治党要求,大力加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认真做好整改落实工作,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问题明显改观。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认真学习贯彻中办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和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举办直属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讨班。先后印发《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和管理服务各环节。构建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师德建设体系,出台中小学教师10条行为规范和高校教师7种禁止行为,明确了为师从教的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严肃查处考试招生环节违纪行为和基建领域、校办企业腐败案件,对科研经费管理进行全面清查,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确保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二是教育综合改革实现新突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整体设计中国特色考试招生制度。教育部等制定四个配套文件,对关键环节做出详细规定。启动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这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深入的一次改革,对促进教育公平、科学选拔人才、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深远影响。推动“一市两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上海市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出台综合改革方案,引领教育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取消国家重点学科等10项审批,下放13项职责,转移、委托50项职责,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健全教育督导体系,全国96%的中小学实现挂牌督导,全国757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认定。完成“985工程”高校章程核准,《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高等学校制度建设框架逐步形成。召开新中国首次统筹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的全国留学工作会议,新批准两所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93个合作办学项目。目前我国已举办3个境外办学机构、97个境外办学项目、474所孔子学院、851个孔子课堂。教育“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

三是促进教育公平取得新成效。国务院出台《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全面编织一张贫困地区儿童健康成长的安全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补助标准从3元提高至4元,进一步提高了3000多万农村孩子的营养保障水平。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年限公办学校由两年半调整为3年,民办学校由两年调整为3年。本专科生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由6000元上调至8000元,研究生由6000元上调至12000元。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扩大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2013年增加11.4%,圆满完成《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10%以上的目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从2013年的12个省份增加到28个,惠及5.6万考生。推进“全纳”教育,加大随班就读力度,首次在高考中为盲人考生专门研制试卷,首次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实行残疾学生单考单招,首次专门设立残疾人中医专业硕士学位。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各类教育项目继续向新疆、和四省藏区倾斜。北京等大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得到有效遏制,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大城市公办小学就近入学比例达97.9%,公办初中达95.4%。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全面开通,覆盖1.77亿学生,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截至2014年11月,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6.3%,创业及参与创业高校毕业生比2013年增长27.7%,较好完成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比例“双提高”的目标任务。

四是教育内涵发展迈上新台阶。出台《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系统设计、整体规划大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全面加强校园足球工作,带动学校体育和学生健康发展。启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在完成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之后,紧接着启动了第二期行动计划,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67.5%,提前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2015年60%的目标。在2011年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基础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进一步提高到92.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6.5%,这意味着我国目前新增劳动力绝大部分接受过高中以上教育。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第一次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系统谋划、顶层设计、全面部署,这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长远竞争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推进医教协同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着力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人才支持。深入实施卓越工程、法律、新闻、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协同育人不断开创新的局面。继续实施“2011计划”,适应国家创新驱动需要,新认定24个协同创新中心。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要求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保障水平,对发展特殊教育做出全面部署。

五是教育保障达到新水平。2012年以来,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持续保持在4%以上。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2014年中央财政投入500亿元专项资金,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40元,中西部地区小学达到600元、初中800元,东部地区小学650元、初中850元。推动各地建立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要求高职院校年生均拨款水平不低于12000元。特教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从平均2000元提高到4000元。6.4万个教学点实现了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偏远农村地区的400多万孩子由此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首次出台国家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扩大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范围,覆盖21个省份55万名教师。扩大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部级培训计划,全年培训240万人次,实现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的全覆盖。在深入实施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过程中,更加突出强调教书育人和向西部高校倾斜,有力带动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一年来,我们的工作有突破、有亮点,合国情、顺民意,综合改革的力度、工作推进的深度、发展成果的效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加强指导的结果,是各地方、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关心帮助的结果,是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的结果。

2015年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一年。从2015年开始,实施教育规划纲要进入第二个五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教育规划纲要明确要求,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党的十报告明确规定,2020年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教育是民生之首,如果教育不能按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就会直接影响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在国家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中,教育现代化之所以要走在前面,是因为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如果教育不能率先实现现代化,就会影响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我们一定要站在“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从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国家大局,深刻理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经过新中国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年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明显加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大增强,与国际教育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与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要求相比,我国教育还存在明显的短板。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学生适应社会和创新创业能力不强;教育体制机制不尽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我们的教育管理方式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着力解决这些重大问题,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基于以上考虑,2015年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调整教育结构、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前进,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奋斗。

关于今年的主要任务,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已经作了全面安排。这里,我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

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着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意识、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思想作风和科学思想方法,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的集中反映,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做好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深化学习内容。要下功夫研读《谈治国理政》《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及时跟进学最新发表的讲话和中央文件,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努力做到真学、深学、常学。通过学习,进一步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全面完整地把握其科学体系;通过学习,进一步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观点和丰富内容,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通过学习,进一步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进行的理论思考和取得的重大成果,切实把讲话精神转化为党和人民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转化为观察和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科学方法,转化为指导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为准则,努力做到学习上有新收获、认识上有新提高、行动上有新进步。

联系教育实际。多次就教育工作做出重要论述,我们要联系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联系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主要有: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论述,深入开展“三爱”教育和“三节”活动,加强体育和美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论述,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13亿人民共享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的重要论述,确保改有所依、改有所进、改有所成,努力走在改革前列;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公平的重要论述,坚持雪中送炭、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完善制度政策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就业创业的重要论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动员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教育开放的重要论述,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等。

确保扎实有效。各地各部门各学校要切实加强领导,做出周密部署,强化落实措施,坚持学习、宣传、研究相结合,确保学习活动深入扎实开展起来,确保学习活动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制定计划,精心组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把讲话精神作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开展分领域、分专题学习培训。要融入教育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推进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加强理论研究,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型智库作用,把研究宣传讲话精神作为重大课题,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和大众化普及读物。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我们要实现的教育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的内核,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要义。

落实到教材课堂头脑中。加快义务教育德育、语文、历史教材编修,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和“马工程”教材编审,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实化,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分层递进,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

落实到文化育人中。深入实施《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加快中华经典资源库建设,通过阅读学习爱国诗词、名家名篇提升学生文化修养,提升对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察和精神共鸣。组织实施校园文化创新项目,充分挖掘校规、校训育人内涵,充分发挥教风、学风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努力营造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

落实到实践活动中。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要坚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生动活泼、润物无声,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伴随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要使核心价值观教育活起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去体会。要使核心价值观教育动起来,让学生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中去感悟。要善于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从学生熟悉的师生中选树典型,发挥榜样人物的带动作用,让学生学有榜样、比有参照,见贤思齐、不断进步。

落实到政策制度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按照总书记关于“好干部五条标准”和“四有教师”要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道德教化和法律规范结合起来,制定完善教育行业规范守则,使广大师生内心有尺度,行为有准则。要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完善中小学生守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修订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要改进评价制度,发挥好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健全学生诚信档案,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要制定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颁布实施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加强考试招生违规违纪查处工作,加大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

三、集中力量解决教育公平中的紧迫问题,努力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奠定社会公平的基础

现代化的教育是公平的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我们的目光要关注千千万万身处不同环境中的孩子,我们的政策要惠及千千万万身处不同环境中的学生。要把抓好教育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

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继续以标准化、均等化为重要抓手,提升农村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各地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加紧完善项目规划,落实好地方财政资金,完善公开公示、定期督导检查、监督举报等制度。要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以中西部农村为重点,调整特岗计划、国培计划等项目的实施范围。落实好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面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重点支持乡村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全面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逐步建立起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的辍学率,努力做到“一个都不能少”。进一步健全机制,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扶工作。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进一步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适应新型城镇化进程,优化学校布局,解决好城镇“大班额”问题。

加快缩小区域差距。完善东西部对口支援制度,使中西部青少年更多地能够到东部或城市接受职业教育,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推进招生计划管理改革,新增本科招生计划全部安排给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升学压力较大的中西部和人口大省,进一步缩小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继续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推进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支持中西部地区建设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提高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加快缩小校际差距。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广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对口帮扶、学校联盟、学区化管理等形式。继续推进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加快建立和不断完善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实现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要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成果,以大城市为重点,继续推动各地合理划片、有序入学、阳光招生,更有效地缓解家长们的“择校”焦虑。

提高困难群体教育保障水平。落实好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就学升学政策,保障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深入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继续提高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照“一人一案”原则,采取随班就读、进特教学校和送教上门等形式,使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提高到85%以上。提高国家资助政策的精准度,依托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平台,确保国家学生资助、奖补等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一个需要帮扶的学生身上。对于那些套取、冒领、人情资助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围绕健康和教育两大重点,给予儿童从出生到义务教育结束的全程关怀和全面保障。

四、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现代化的教育,应当有合理的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大教育结构调整的力度。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抓紧研究制订校企合作办学促进办法,明确行业企业举办职业院校相关政策待遇。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集团化办学、校企一体化办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要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和参与举办职业教育。要重点抓好中高职衔接、职普沟通、分类考试招生等制度建设,打通职业教育学生上升流动的通道。要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提高培训质量,着力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要以未能继续升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为重点,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全覆盖,努力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一些本科院校是在原有专科基础上新建的,虽然名称“升格”了,但办学思路和能力并不一定同步“升格”,有些甚至出现了就业难、招生难并存的现象。转型是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是这些学校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转型的关键是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转型是已有普通本科院校办学思想、模式的调整,不是“挂牌”,不是更名,不是学校升格。转型要积极稳妥推进,不搞一阵风;要从各地各校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2015年将印发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加快建立高校分类设置、分类拨款和分类评估制度,为转型发展提供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作为补充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有力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为教育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事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教育部正会同有关部委深入研究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意见。主要是:以一流为目标,持续支持;以学科为基础,强化特色;以绩效为杠杆,强化开放。国家支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方向不仅没有变,而且还要加快速度、加大力度。但是,管理方式要改进,引入公平竞争,加大绩效考核,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社会贡献力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入实施“2011计划”,不断促进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合作育人,使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在高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当今社会,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主流,活到老学到老已成为终身追求。要理顺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要实行开放办学,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印发推进职业院校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出台促进各类学校之间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的办法。印发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创造条件让全体社会成员都能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学习、提高素养、服务国家人民。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教育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老年教育发展规划,为老年人继续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条件。

五、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更大突破,确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要求落实到位

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紧紧抓住当前影响和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影响和制约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拿出实质性改革措施,不断释放改革的红利。

推动省级政府和高等学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目前,“一市两校”综合改革已经率先启动实施,一些省、校已经跟上。各省、各直属高校都要研究制订综合改革方案,上半年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一授权两报备”的改革机制,对需要申请授权的重要改革举措,按程序向有关部门申请授权,事前报备具体实施办法和标准,事后报备实施进展情况。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差异比较大,不同区域、不同学校可以进行差别化探索。但都要树立强烈的改革主体意识,不等不靠,从本地区改起、从本部门改起、从本学校改起、从自身改起,努力取得实质性突破。

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去年完成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设计,今年是落实推进年。各地各校要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落实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30多个省份、每年近千万高考学生,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学生的切身利益,影响改革的顺利推进。各地都要制订改革方案,按照国务院实施意见和教育部等有关配套文件要求,明确改革的内容、目标、措施和时间表,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后于6月30日前报教育部备案。无论是意见中要求的单项改革、多项改革,还是像上海、浙江这样的综合改革,都要把每一个问题想深想透,把每一个环节设计好衔接好,做好宣传解读工作,做好风险评估和预案。各校都要结合实际切实落实好四个配套文件,分别制订具体实施办法,平稳有序推进。要配合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在上海、浙江招生的高校,及早提出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要求,提出综合素质评价的使用办法。

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需要的是手脑并用、知行统一,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现代学校既要有供学生读书的先进的图书馆,也要有供学生动手的先进的活动场。3000多万在校大学生、2000多万在校中职生中蕴藏着无穷的创业热情和创造能力,要培养他们的兴趣,释放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活力,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今年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高校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创新文化,完善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创业实践。今年高校毕业生749万。教育部门要积极会同人社等部门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加强就业指导服务,落实创业优惠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要整合就业网和学籍网,努力提高就业创业统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实施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抽测办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要鼓励学校实施运动项目化教学,提倡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加快普及校园足球运动,对特色学校遴选、师资培训和竞赛方案等做出具体安排,各地要按照要求,抓紧开展工作,围绕“强基础、调机制、上水平”这三个核心,迈开新步伐、步入新轨道。要改进美育教学,建立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继续深入开展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不断提高我国学生的艺术修养。

深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审议通过包括《民办教育促进法》在内的一揽子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报全国人大审议。要依法建立分类管理基础上的财政、金融、土地、人事等方面差异化扶持政策,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解决民办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要完善民办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建立民办教育管理部门协调机制,扩大民办学校在教育教学、招生、收费等方面的自。要完善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健全民办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民办学校内部制度建设,完善资产、财务监管制度,强化审计和社会监督。要将民办学校纳入教育督导范围。今年将《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召开全国民办教育工作会议。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教育规划纲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都明确提出要推进管办评分离。推进管办评分离,核心是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根本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依法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责;关键是扩大社会参与,建立健全客观、专业的评价及反馈机制。今年教育部将印发《关于推进管办评分离提高教育治理水平的若干意见》,各级教育部门都要把管办评分离作为一项事关教育综合改革全局的重要任务,抓紧制定改革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实施办法。

六、大力提升依法治教能力和水平,适应服务支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

法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可靠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教如车之两轮,共同推动教育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

依法行政。总理反复强调,要以政府自身的革命带动重要领域改革。依法行政就是要建立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今年,教育部将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若干意见。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系统梳理职责权限,划定行为边界,减少审批及各种变相审批,把本该属于学校、社会的权力还回去,使行政行为都于法有据。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把该管的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好,该协调的协调好。各级教育部门要按照这两个原则,列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既要从越位点退出,又要把缺位点补上。要加快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完善依法治教的法律制度,以良法推动善治。要推进教育行政执法执纪体制机制改革,重点对教育经费法定增长不到位、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义务教育学生辍学、教育辅导市场混乱等联合有关部门开展综合检查,给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依法办学。各级各类学校都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治校、依法决策、依法管理,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学校章程是依法治校的基石,上承国家法律法规,下领内部规章制度。要加快推动章程建设工作,今年6月底前,要完成“211工程”高校章程核准工作,年底前完成全国所有高校章程制定和核准工作,实现“一校一章程”。要推进中小学章程建设试点工作。认真做好学校章程的宣传教育,抓紧完善以章程为基础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把章程落实在学校日常运行中。今年,教育部将出台依法治校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把依法治校能力和水平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内容,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要持续用力推进高校信息公开50条,全面落实《关于推进中小学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

依法执教。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法治意识,对学生、社会影响深远。教师要带头遵法守法,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选择当老师,就要负起为人师表的责任,尽到教书育人的义务。政府要把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作为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教师要把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作为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各地要解决好民办教师问题,对于新聘用教师要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和聘用合同履行双方权利义务,杜绝发生新的纠纷。

加强法治教育。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方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育部正在研究制订《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组织编写宪法教育读本,统筹大中小学法治教育。要精心策划国家宪法日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培养教育系统干部师生尊重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要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充分利用社会法治教育资源,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组织编印和全面采用国家统一的法律类专业核心教材。加强与法治工作部门合作,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推动健全法制专门队伍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

七、深化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大局

开放是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要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这是教育开放的基本精神。我们强调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改革,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开放把中国的教育办得更好。

做好出国留学工作。要认真落实全国留学工作会议精神,牢牢坚持“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出国和来华、公费和自费、规模和质量、管理和服务”五个并重,把握好留学工作的大方向。公派留学要科学规划,把国家需要的专业人才、这方面最优秀的学生选,送到国外高水平的学校、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学习深造。今年将出台留学工作行动计划,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加大尖端人才、国际组织人才、非通用语种人才、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的培养力度。要加强对自费出国留学生的服务,规范自费留学中介,完善留学预警办法,加大实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力度,将优秀自费留学生纳入国家留学基金遴选范围。

加大来华留学工作力度。实施《留学中国计划》,建设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吸引全世界优秀青年来华留学。要优化培养结构,推动高校提升学科水平,打造品牌课程,开设高质量双语课程,吸引更多优秀外国学生来华攻读学位。要加强质量建设,开展国际化师资培训,改进国际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要加强来华留学管理和服务,为来华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便利。

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要从我国教育大局出发,坚持对外开放战略,加大力度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走出去”出国留学有出国留学的好处,“引进来”合作办学有合作办学的优势。合作办学既可以让学生在国内接受国外某些优质教育,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国情社情教育。这些年,中外合作办学稳步发展,形式多样,产生了积极效果。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管理方式,提升办学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同时要健全符合中外合作办学特点的监管体系,建立质量认证和退出机制。

服务国家开放战略。针对我国非通用语种人才储备不足问题,优先支持高校开设与我建交国官方语言的88个非通用语种专业,培养一批精通非通用语的复合型人才。要主动服务企业走出去,培养培训既懂外语又懂专业,既熟悉国际规则又掌握交流技能的各类人才。要加快推进国别与区域研究工作,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优先方向,以培育基地建设为重要抓手,抓紧布局,开展研究。各地各高校都要重视和加强对外人文交流和孔子学院建设,努力提高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水平。

八、千方百计提高教育经费筹措能力和使用效益,以教育优先发展支撑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

投入是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强化质量意识,提高服务能力,通过高质量服务和更大的贡献赢得更多的支持。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是国家基本战略,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中央反复强调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培养更多创新人才。说,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这是很大的一件事。总理指出,要继续保持财政教育投入强度。大家都会记得,1985年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教育系统的干部都要深刻领会、主动作为、积极工作,在中国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入全面攻坚之际,决不能骄傲自满、懒政怠政,决不能成为30年前邓小平同志所批评的那种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干部。

坚持教育投入依法增长。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高”是法律规定,也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法律保障。各地教育部门要抓紧制订和落实生均拨款标准,这是落实法定增长的重要抓手,也是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尚未出台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生均拨款标准的省份,要结合实际抓紧制订;新印发的关于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的意见,各地要按时限、按标准尽快落实;前些年已经实施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普通高校生均拨款水平政策,要进一步巩固完善。要根据办学需要和经济发展水平,建立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要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合理确定受教育者分担培养成本的比例,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我们还要用有限的财政支出,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市场资源和国际资源,放宽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教育的门槛。

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我们既要筹措更多的经费,更要用好已有的经费。要主动顺应国家财税体制改革方向,编好中期财政教育投入规划,加大教育专项整合力度,加快年度预算执行,盘活存量资金。要改进经费分配使用方式,精心谋划、周密设计,多做对国家有益的事,多做群众期盼的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要将教育经费更多地向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倾斜,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倾斜,向困难学生、基层教师倾斜,向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办学倾斜。

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要严格遵守新《预算法》等财税法律法规,健全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制度、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挂钩制度,贯彻落实新颁布的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要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做好预决算及“公用经费”信息公开工作。要强化内部监管,加强和完善教育内部审计制度,强化预算管理全过程审计,加强审计结果运用。我们要牢固树立勤俭办教育的理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能少花的钱尽量少花,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对于任何一起贪污挪用办学经费、困难群体补助经费、学生营养改善经费的,都要依法严惩。

九、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我们的教育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现代化,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要按照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全面提高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紧紧抓住意识形态工作不放松。切实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工作,全面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舆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夯实意识形态工作组织基础。要健全高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课堂教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网络管理办法,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落实责任,关键要问责。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始终保持和发挥好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紧紧抓住反腐倡廉建设不放松。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形势仍然严峻复杂。要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紧紧抓住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特别是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建设。建立健全严格的党内生活制度,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今年要出台关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细化责任内容,实行“一案双查”。要加大巡视监督力度,建立巡视问题整改和线索处置情况考核评价制度,努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

紧紧抓住基层党建工作不放松。高校要按照《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尽快修订完善有关细则,推动文件要求落地落实。今年将出台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

紧紧抓住舆论宣传引导不放松。要加强对中央重大方针政策的权威解读,加强对重点热点问题的有效引导,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要完善新闻制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把握好教育热点回应的时度效。要构建宣传大格局,搭建教育系统沟通联动平台,完善情况通报、快速反应、协同发声机制。教育部已经公布各省级教育部门、直属高校新闻发言人名单和新闻工作机构办公电话,大家都要努力在把好事办好的基础上,把好事说好,凝聚正能量,营造好氛围。

紧紧抓住安全稳定工作不放松。要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完善校园安全人防物防技防体系。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集中整治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和隐患。建立健全学校法律顾问制度、风险管理顾问制度,为学校处理安全问题提供法律支持,提高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专业化水平。要健全以校方责任险为核心的校园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借助保险等多种机制化解学校安全责任。

紧紧抓住作风建设不放松。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尽心尽力,廉以服众、勤以治事,崇尚实干、狠抓工作落实。要以改革的精神抓落实,敢于打破利益固化,勇于突破旧规陈制。要以创新的方式抓落实,把督查、自查和第三方评估、社会评价结合起来,让社会监督我们的落实效果。要以严格的问责抓落实,该奖励的奖励、该惩罚的惩罚、该通报的通报。要以完善的制度抓落实,做好任务分解,做细工作措施,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落实工作。

新生入学教育意见篇9

(20__年3月23日)

同志们:

根据市委部署和县委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总体安排,经与市委督导组研究确定,16个先期开展活动的单位正式转入分析评议阶段。今天,我们召开先进性教育分析评议阶段动员会议,主要是总结学习动员阶段的工作,研究部署分析评议阶段的工作。市委对搞好这一阶段的工作高度重视,立昌书记在北京两会期间,还抽时间听取了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的汇报,对分析评议阶段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3月17日,市委召开了分析评议阶段工作部署会议,凤友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还专门制定了《关于做好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析评议阶段工作的意见》。按照立昌书记的要求和凤友书记的讲话精神,县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结合蓟县实际,制定了分析评议阶段工作的实施方案,会上已经发给大家。一会,市委督导组组长王元同志还要就分析评议阶段工作讲重要意见。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市委的指示精神,在学习动员阶段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按照县委的实施方案,扎实深入地做好分析评议阶段的工作。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学习动员阶段工作,把务求实效的要求贯穿学习教育活动的始终

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在市委督导组的正确指导下,县委始终抓住第一阶段的主要环节,着力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式,开展主题活动,坚持边学边改,务求取得实效等方面下功夫。各党支部严格按照系统学习,深入领会,学以致用的要求,采取主要领导作动员、讲党课,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观看电教片,交流心得体会,开展大讨论等方法,不断把学习动员阶段引向深入,做到了高起步、严要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学习培训,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市委先进性教育动员大会后,县委对此项活动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县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下设专项工作办公室;23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和223名乡镇局级领导干部,分别按照分线、包片和工作分工,确定了基层联系点;同时成立了10个巡回检查组,对派驻单位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为活动的健康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进入学习动员阶段后,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注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集中3天时间进行了封闭式学习,系统学习了、中央和市委领导讲话以及规定的必学篇目,并亲自撰写和交流了心得体会。在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动和影响下,先期开展教育活动的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参加学习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不仅参学率达到100、学习时间上普遍超过40个学时,而且丰富了学习内容,保证了学习质量。据统计,在学习动员阶段,县级领导干部共深入基层讲党课23次,先期开展教育活动的各单位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25次,广大党员撰写心得体会552篇。通过学习,广大党员进一步明确了开展先进性教育的重大意义,提高了坚持“两个务必”、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广泛开展大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先期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认真学习和规定内容的基础上,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县委结合第一批先期开展先进性教育的党员实际,注重从落实和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员权利义务的规定、新时期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等三个方面,结合各个单位制定的党员先进性标准,概括提炼出了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做好“六个表率”、乡镇局领导干部体现“六个带头”、机关普通党员当好“六个模范”、离退休党员发挥“六员作用”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使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类别的党员有了具体的先进性标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从而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

3、创新学习形式,坚持边学边改,初步展示了先进性教育的实际成果。为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县委从一开始,就着重在务求实效上下功夫,在学习方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做到了“五个紧密结合”,即:把学习教育与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教育与开展对照先进找差距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教育与开展权力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教育与开展“执政为民、温暖人心”的主题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学习教育与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我们求真务实的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广大党员从心灵深处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思想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在坚持边学边改,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服好务中充分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截止到目前,全县各级党组织已先后走访慰问党员1700多名,发放慰问金100多万元;党员捐助资金和物资折款20多万元,会同专项慰问资金440多万元,分发到10307名困难党员、职工和群众手中;全县600多名党员领导干部,分别联系一名困难党员和一名困难群众,帮助他们协调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700多个;全县广大党员共与困难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1700多个,解决各种难点和重点问题1500多个;全县共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78场次,座谈党员群众1300多人,党员入户走访群众4000多人次,征求到学习、思想、工作和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意见、建议130多条。其中有40条当场予以了解决。使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先进性教育的成果。

4、认真开展“回头看”,为深化理论学习和搞好分析评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习动员阶段结束前,县委及时组织先期参加教育的16个县级机关党支部进行了“回头看”,按照中央和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提出的“四个看一看”和把握的“六项重点要求”,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下发征求意见表等方式,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同时层层召开党小组会、党支部会、党总支会,对征求到的意见进行梳理汇总、归纳分析,写出书面总结。在此基础上,县委先进性教育办公室还下发专题试卷,对县级机关党员干部掌握先进性教育有关知识情况进行测试,对个别党员存在的学习不深、不透问题及时进行了补课,保证了学习效果。

学习动员阶段能取得这样的成效,主要是市委领导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县委要求,强化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整体推动的结果,是广大党员积极主动地支持和参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结果。在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以王元同志为组长的市委督导组,认真履行职责,作风扎实深入,指导具体有力,为我县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里,我代表县委对市委督导组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有的单位学习不够平衡;个别单位学习讨论不够深入;少数党员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个别单位在“两不误、两促进”上,统筹兼顾的不够好;有的单位组织离退休党员学习不够。这说明,如何进一步扩大先进性教育的成果,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和探索,这方面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既要充分肯定成绩,又要正视存在的问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扎实地推进先进性教育活动,务必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压茬”进行的83个单位还处在学习动员阶段,正在严格按照县委部署稳步推进。各“压茬”单位在学习先期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经验的同时,也要注意随时查找和弥补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要在抓好思想发动、强化党员学习意识、加大检查力度、正确处理工学矛盾、抓好离退休党员学习教育等方面下功夫,始终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良好势头,促进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深入地开展。

二、要充分认识分析评议阶段工作的重要性

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三个阶段都非常重要,而分析评议阶段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是最为关键的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阶段的工作搞得怎么样,决定着先进性教育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决定着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败。对此,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一定要有深刻的认识,不断提高搞好分析评议阶段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1、分析评议阶段是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既是对学习动员阶段工作效果的检验,又是搞好整改提高阶段工作的基础。一方面,理论学习是不是达到了要求,将直接影响到对问题的查找和认识上;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能够严肃认真地对待查摆和评议意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就会无的放失,整改提高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就会流于形式。因此,搞好分析评议阶段的工作,对于整个活动取得实效是至关重要的。

2、认真开展分析评议,是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分析评议的过程是认真反思、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的过程,也是衡量和考验我们每一名党员党性观念和党性修养的过程。是自我感觉良好,还是谦虚谨慎地接受意见;是怕否定成绩,降低威信,还是敢于亮出问题,触及思想;是避重就轻,浮光掠影,还是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都需要我们以实际行动做出回答。因此,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自觉接受评议和帮助,认真查找和改正存在的缺点和错误,真正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开展好分析评议阶段的各项工作之中。

3、认真开展分析评议,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总的讲,我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是好的,是有着很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但按照新时期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也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中央和市委对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求很高,群众也对我们寄予了厚望。因此,一定要抓住分析评议这一有利契机,全心全意依靠群众,积极创造条件深入群众,和他们沟通思想,加深感情,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在与群众的密切接触中查问题、受教育、长见识,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先进性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严格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扎扎实实地搞好分析评议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

为确保这一阶段的工作不走过场,不出偏差,真正取得实效,我们必须按照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重点抓好广泛征求意见、开展谈心活动、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进行民主评议、向党员反馈评议意见、通报评议情况等七个环节的工作。这七个环节,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缺一不可,是一个紧密相关的统一体,我们要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

1、坚持走群众路线,诚心诚意征求群众意见。各单位党组织要通过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个别访谈等形式,广泛征求干部、群众对党员和党组织的意见。每个党员都要主动征求和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党员领导干部在主动征求本机关党员、干部和群众意见的同时,还要征求分管部门和单位的意见;领导机关要主动征求下级机关和有关单位的意见。如何对待群众的意见,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也是对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党性观念的实际检验。在征求意见中,要虚怀若谷,去掉私心杂念,诚心诚意听取群众意见和评议,从维护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勇于正视和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估价自己。对待群众的意见特别是批评意见,必须有宽阔的胸襟,真诚的态度,凡是属实的和基本属实的,要敢于认帐,主动查摆。即便是与事实有出入的意见,也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绝不能反感、抱怨,产生抵触情绪。对那些以“建议”或“希望”的方式提出的意见,要认真反思,具体分析,举一反三。要合理确定征求意见的范围,准确把握征求意见的内容,采取妥善的征求意见方式,既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又不能搞群众运动,保证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2、广泛开展谈心交心活动,进一步沟通思想、增进共识。各级党组织要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谈心的范围。党员之间、党员领导干部之间、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要普遍谈心,营造一个同志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谈心活动中,要坚持与人为善,坦诚相见,以利于沟通思想,找准问题,形成共识,增进团结。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护短,不遮掩,多做自我批评;对其他同志存在的问题,要坚持原则,从关心爱护的角度出发,讲明看法,指出问题,促其改正。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谈心交心,尤其是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主动找班子成员谈心,征求大家对党组织和自己的意见,并对每位同志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意见和要求。

3、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切实搞好党性分析。党组织要组织党员对照《》、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和本部门、本单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结合征求到的意见,撰写个人党性分析材料。重点检查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遵守纪律和立足本职发挥作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剖析思想根源。领导干部还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坚持正确政绩观以及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等方面进行分析,注意从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发生过的重大问题、重大案件和重要事件,从分管的领域或下属单位和部门存在的问题中,查找个人的差距和分析思想原因,认真总结自己在以上重大问题上认识怎么样、表现怎么样,从而进一步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中央和市委部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4、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提高生活会的质量。每个党员都要积极参加专题组织生活会,按照准备好的材料进行党性分析,逐个进行评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领导干部既要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又要参加领导班子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坚持原则,讲究方式方法,不回避矛盾,不纠缠细枝末节,不搞无原则纠纷,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达到解决存在问题和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创造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首先在于每个党员和干部都要严以律己,认真搞好自我批评。进行自我批评,要准确查摆自己在保持先进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的主要差距;对党组织指出的问题和党员、群众提出的意见,要有正确的态度,作出实事求是的回答;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要深入剖析,真正做到思想上有所触动,认识上有所提高;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还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具体的措施。要充分做好生活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是思想准备工作,把功夫下在会前,以提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效果。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根据专题组织生活会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情况,认真修改党性分析材料,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

5、深入进行综合分析,全面客观地提出评议意见。各单位党组织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和民主生活会后,要召开党支部委员会,根据党员个人党性分析、党员互评、群众参评的情况,以及征求到的群众意见和党员的一贯表现,分别进行综合分析,经过认真讨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提出对每个党员的评议意见。评议意见要肯定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的方向。评议意见的提出,要体现高标准、严要求,全面反映党员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发挥作用和廉洁自律方面的情况。

6、以对党对同志高度负责的精神,实事求是地反馈评议意见。各单位党组织在向党员和党员干部反馈评议意见时,既要充分肯定成绩,又要严肃地指出问题,提出明确的努力方向。“严是爱、宽是害”,只有鲜明地指出党员和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关心和爱护。同时,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党员和党员干部正确对待党组织指出的问题,正确对待民主评议的结果,促使他们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对履行党员义务不好、问题突出的党员,要逐人提出具体的教育转化措施,督促其切实改正。

7、认真通报评议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各级党组织在民主评议告一段落后,要通过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等方式,通报民主评议党员的情况,通报的主要内容包括:专题组织生活会的基本情况,党员对存在问题的认识和提出的努力方向,党支部的评议结果。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后,党委(党组)要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向党员和群众通报情况,通报的主要内容包括: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基本情况,领导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整改措施。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要报上一级党委(党组),抄报上一级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在做好分析评议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中,要紧紧抓住务求实效这个关键,坚持边议边改、即知即改,通过解决问题,让群众进一步感受到党组织和党员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发生的新变化。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分析评议阶段工作取得实效

分析评议阶段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要求很高,政策性很强。要把中央和市委的要求落到实处,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就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

1、要紧紧抓住深化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不放松。学习动员既是一个阶段,又要贯穿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始终。进入分析评议阶段以后,对学习仍要抓紧,不能放松。只有学习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提高,先进性教育活动才能不断向前推进。在这一阶段,要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关于党员权利、义务的规定和总书记关于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六条基本要求,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增强全面、客观、辩证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通过学习为分析评议打牢思想基础,通过分析评议来检验学习的成效。

2、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充分发挥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在分析评议阶段,责任更为重大,作用也更为突出。这一阶段的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在一定程度上讲,取决于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的领导水平和带头作用。要吃透中央和市委的精神,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精心部署和切实抓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在带头搞好个人分析评议的同时,要认真搞好对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意见的反馈,仔细审阅班子成员的党性分析材料,组织开好领导班子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并积极向党员群众通报有关情况。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基础作用和党支部书记的直接责任人作用,切实加强对支部书记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增强他们搞好分析评议阶段工作的信心和能力。

新生入学教育意见篇10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可以说是学生进校后的第一课,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环节,也是新生大学校园生活的开端。在新媒体时代,如何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开展科学、合理的入学教育,对于帮助刚进校的大学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和新的角色要求、实现人生的重要转折的意义尤为重要。

1“90后”大学生主要问题

自主学习能力差。众多大学新生对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于学习的认知仍然停留在高中阶段的被动学习模式,不适应高校教师的授课方法、不会合理安排课余的时间等,缺乏学习的动力、无法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因而导致其不能很好的适应客观的学习环境。

自我意识比较强。“90后”这一代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长期以来相对优越的家庭环境使得大部分新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他们渴望展现自我,维权意识强,但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来到新的生活环境后无法很快地适应集体生活,自主生活能力差。

心理承受能力弱。步入大学校园的“90后”,面临着一系列的落差:生活、学习、情感、人际交往……这些方面都跟高中生活有较大的差异,一段适应调整期必不可少。在此期间,面对新的挑战,很多大学新生会表现出很明显的不适应性,有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有恋爱纠纷和宿舍矛盾、有家长与子女沟通不畅等,由于心理困惑不知如何排解而导致大学新生在面对各种压力时无所适从而引发心理问题。

2“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现状

2.1爱国爱校教育

在学校层面,将爱国爱校精神贯穿于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引导新生学习领会“德厚学博文精武杰”的校训精神。在军训期间,开展学校歌活动、校园安全知识讲座、内务卫生评比、参观校史馆等活动,帮助新生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发展历史与办学特色,了解学校的知名校友,学习榜样的力量,爱护校园公共环境,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爱校情怀。

2.2校规校纪教育

军训结束后,各系召开师生见面会,让新生对新的老师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尽快消除对新环境的陌生感。与此同时,还采取在大会上共同学习和会后分班讨论的形式学习学生手册,大会上由辅导员带领学习,会后由班主班主持讨论。校规校纪里,既有鼓励与奖励,也有警醒与处分,在正式步入大学的学习生活之时进行学习,有助于新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规划大学生涯并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2.3班主任制度

近几年,班主任在广州体育学院新闻系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闻系为每一个新生行政班各挑选两名专业对应的大二大三学生作为班主任,以亦师亦友的身份为刚进校的新生提供服务,并贯穿整个入学教育过程的始终。从新生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到迎新工作、新生班会、入学体检、开学典礼、军事训练、师生见面会等系列活动和新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新生班主任都参与其中,他们可以说是大学新生成长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群体。

3“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创新措施

3.1提高全员育人意识

在现实中,高校普遍存在全员育人意识淡薄的现象,迎接新生、新生入学教育往往被视作学工部门及辅导员的工作,教学一线的专业教师及专家参与的少之又少,甚至是无人问津。很多时候都是看到学工队伍的人员单兵作战,学缘结构单一,专业指导教师缺乏,难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举全校上下之力、学生家长配合学校,统一部署、多方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2延长入学教育时效

新生入学教育时间一般都比较短,除了在军训期间见缝插针地安排一些讲座及学习活动外,都压缩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进行,时间紧、主题多,给人以“填鸭式”教育的感觉。建议放宽新生入学教育的时间维度,为他们设置一个缓冲期及观察期,将时间延续到一整个学期。在缓冲期间分主题分重点继续开展教育,并纳入职业规划教育,帮助新生客观全面地评估和认识自己,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远大理想。

3.3完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新生在新的环境中遇到各种困扰而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及帮助时,往往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要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定期地举办各种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指导新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引导他们用恰当的方法解决遇到的心理问题及困扰。同时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引导新生正确认识自我,正视现实,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