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源建设工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59:02

财源建设工程篇1

考察时指出:“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把发展好”,为园区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三高四新”、市委打造“一极六区”战略,实施区委“创新引领、工业主导、双轮驱动、向西发展”总要求和“三二一”战略,高水平推进产业发展和财源建设工程,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园区园产业发展和财源建设工程行动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园区产业发展计划

坚持“平台引领、产业提升、集约高效、走向国际”的整体战略,着眼全市发展需求和园区发展定位,进一步提高湘南国际物流园在全省和湘粤港澳大湾区的物流枢纽地位。

(一)注重平台引领。按照“大通道+大平台+大产业”的思路,以建设国际物流集散分拨中心为抓手,提质改造现有铁路、公路、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国际快件中心、跨境一锁等物流平台,建立健全物流信息平台等载体,充分发挥平台在园区建设、物流通道、产业建设方面的“乘积”效应,打造“通道+平台+产业”的一体化发展模式。

(二)注重产业提升。坚持现代物流产业的主导地位,巩固发展制造业物流、农产品物流、商贸物流等核心物流,积极培育冷链物流、多式联运、区域分拨配送等新兴物流;依托物流产业的支撑优势,协同发展加工贸易、跨境电商、总部经济等衍生产业,实现园区物流核心产业和衍生产业融合发展。

(三)注重集约高效。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把发展效益摆在园区发展的核心位置。优化空间功能整合,推进土地集约开发和高效利用。开展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推动发展目标由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发展方式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更加注重亩均产出,提升产出质量、扩大有效供给,真正实现亩产论英雄,实现内涵发展。

(四)注重走向国际。紧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机遇,建设满足自贸片区发展需求的国际平台,打造湘粤港澳国际贸易投资走廊物流通道,主动参与区域分工合作,着力以大开放推动大发展。加强参与国际国内分工与合作,与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互通互惠,建设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国际规则的现代化物流基地。

二、园区产业发展定位

(一)打造湘粤港澳综合物流枢纽。依托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政策优势和临近粤港澳的地缘优势,快速承接整合沿海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延伸有色金属、机械制造及加工贸易产业链,全力推进湘粤港澳与国际市场互联互通,打造辐射湘粤赣边、对接粤港澳的国际贸易投资走廊物流功能区。

(二)打造国际物流集散分拨中心。抓住自贸片区的重大机遇,推动园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物流的市场一体、标准互认、产业协同、要素自由流动,探索建立跨省域资质和认证互认机制,全力推进国际市场互联互通。大力开通中欧班列,积极发展“五定班列”,建设企业海外仓和公共海外仓,打造国际物流集散分拨中心。

(三)打造湘粤赣省际跨境电商基地。抓住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高标准创建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完善国际快件中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铁路口岸、公路口岸等平台功能,打造辐射湘粤赣的湘南地区跨境电商副中心、分拨中心和物流基地。

(四)打造国际内陆港。以铁路为主导,以公路为骨干,以北湖机场为航空物流载体,打造公铁海空“四位一体”无缝衔接的多式联动体系,打通“南北向、西南向、东南向”三大物流通道,建成名副其实的国际“内陆港”。

三、园区财源建设工程计划

(一)企业税源计划

1.2020年纳税100万元以上企业共计24家,在园区有实体的企业为11家,其余均为总部经济企业。随着园区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园区可用地减少,加强总部经济建设已成为园区经济转型与升级的需求。园区将以规划为先导,以产业为依托,充分发挥园区的区位、资源、平台等方面的优势,加大对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和功能性机构的引进、培育力度,有效推动产业“金字塔”塔尖的总部经济发展,建立现代经济体系,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园区将加大引进总部经济企业力度,让更多的拥有税收的企业总部落户到园区来。

2.园区拥有仓储物流企业38家、商贸物流企业57家。顺丰、申通、圆通、韵达等近20家快递公司在园区开展业务,组成快递配送中心,辐射地区和湘粤赣省际区域。建成金煌、大成等7家第三方货物配载中心,拥有中国供销农副产品物流园、湘南综合大市场、义捷冷链物流中心(水果批发市场)、君鑫物流城等4个大型商贸物流项目。2016-2020年,货物吞吐量从2460万吨提高到6091万吨,年均增长25.4%。有色金属稳步壮大。依托“有色金属之乡”、“中国银都”等资源和产业优势,集聚了云南锡业总部及精深加工基地、金煌矿业、俊腾矿业、姣龙矿业、大成银业等矿业总部企业,已具备有色金属仓单质押融资(物流金融功能)、仓储、贸易等功能。

(二)重点项目税源计划

财源建设工程篇2

1.投资资金的分类管理

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资金的使用需要根据其建设性质应用到指定的工程建设中,而且建设资金的来源均不相同,那么对资金使用的条件要求也不同。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的财政资金使用,拨付施工单位的每一项资金都应该按照来源的不同,给专项资金建立一个分类管理的程序,并给审计部门提供有效的监管方式。如金融机构贷款的资金项目,在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该金融机构会对建设单位进行监管,监管内容包括资金的提取和支出情况。因此专项资金的分类管理程序应要求建设单位收到每一项资金都按照其来源进行分类、登记,从而提高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和项目结束后,方便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金融机构的审计部门开展资金使用监督工作[2]。

2.保证专项资金应用指定的建设上

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使用的资金不管是政府的财政资金、金融机构贷款还是建设单位独自筹备的资金都要求应用在指定的工程建设中去,其中对政府财政资金的应用特别需要引起注意,每级政府财政资金在拨付时,都会说明资金使用在建设什么样的工程建筑、工程的哪个阶段,如由中央补助建设的公租房和廉租住房资金,主要用于工程项目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省级和市级的专项补贴资金及政府债券资金等,分别在哪人阶段投入。每级政府都要对各个项目投资的资金进行有效的规划、严格的财务绩效管理等,建设单位要承担起建设资金管理的责任,设立固定的账户对资金进行分类存储,并保证专项资金应用在指定的建设工程上,禁止任何政府、个人以单位名义对资金进行挪用或虚报,所谓的专项资金,指的不只是工程在投入建设的过程的资金,还包括资金项目的投资和使用,资金应该被应用到指定的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同时还要保证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质量,因此财务部门的资金核算工作需要加大投入力度[3]。

二、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

(1)不同资金来源的分类管理为保证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资金在使用方面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需要随时了解不同来源的资金投入的工程建设进展及资金使用情况,具体的投资和结余都进行统计和规划,当管理上由于监管不当,出现所有资金都汇入同一个银行账户,应区分资金的来源,及时按建设性质划转至专用账户,达到有效管理专项资金的目的,是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单位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首先应包括资金的核算、资金收入与支出和项目的投资成本等内容,而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比较特殊的建设项目,为其建立财务管理体系,除具备以上三个内容之外,还要对资金的来源设立不同的资金管理项目,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按建设项目分类、再根据分类设置账户,如政府的财政资金——xx银行账户、金融机构贷款的资金——xx银行账户、建设单位独自筹备的资金——xx银行账户,设立不同的账户后,还要根据资金的使用方向进行详细的记录。(2)记录资金投入与支出的详细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具有多种类型,包含着各种不同性质的房屋建设要求,主要的工程项目类型有廉租住房、公租房还有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等,对于不同的项目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来源也不同,为了方便建设单位能对来往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在设立不同资金来源管理项目及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加上资金投入与支出的详细项目的记录,能为项目建设资金的核算带来极大的便利[4]。详细项目的记录可以利用财务软件来完成,将不同来源的资金项目、收入与支出项目和成本项目归为成本的综合核算,同时把建设工程作为主要的核算项目,不同性质的房屋作为项目记录。

三、加大资金预算的管理力度

加大资金预算的管理力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①保证建设单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筹备到足够的资金;②为帮助工程建设控制成本。同时还要对工程建设过程可能会出现不可预见的风险进行防御,如果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资金的使用就要严格按照资金支出的步骤要求进行,经过财务管理部门的审批、检验等正规程序,并将资金总数和办理手续过程出具证明,以利于工程正式完成之后由建设单位向财政部门支取增加的款项,避免因资金流动的环节出现问题,导致财务管理出现窘境,增大金融机构的贷款资金财务投资成本,进而增加工程建设过程出现的财务风险可能性。

四、完善会计管理制度

财源建设工程篇3

关键词:高校;基建并账;会计处理

一、基建账务与会计大账的期初衔接

1、基建数据的核对、分析与清理

基建并账之前的基建数据分析清理是关键,对基建账务上的科目和项目进行整理核对,梳理历史遗留问题,调整以前不规范的会计事项,确保基建数据的准确性。基建账务和高校大账资金往来如何处理是难点。基建资金部分来源于财政专项拨款的零余额账户,这部分款项无法转到基建账户用于支付工程款,只能代基建账户支付,这样基建账产生的部分“其他应付款”数据为应付学校大账的款项,如果不加以分析考虑内部往来情况,直接汇总数据,必然导致合并以后的数据与实际不符。

2、学校大账设置基建会计科目

根据新制度的规定和实际账务情况,需要设置相应的会计明细科目。需设置如下的会计明细科目:

1)为基建账上资金占用类科目设置明细科目。

在学校大账上“在建工程”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在建工程――基建工程――设备投资”,分别核算基建账上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

在“固定资产”科目下设明细科目核算基建账上的“交付使用资产”。在“银行存款”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银行存款――基建专户――***”,核算基建账户的货币资金。在“其他应收款”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其他应收款――基建账务应收工程款”,在“预付账款”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预付账款――基建账务预付工程款”,分别核算基建账上的“其他应收款”、“预付工程款”。

2)为基建账上资金来源类科目设置明细科目。

在学校大账上“财政补助结转”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财政补助结转――基建项目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下设置明细科目“非财政补助结转――基建项目结转”,“财政补助结余”下设置明细科目“财政补助结余――基建项目结余”,分别核算不同来源下的“基建拨款”。

“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分别对应核算“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的增加额。

“其他应付款”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其他应付款――基建应付款”核算基建账上的应付款。

3、基建账务数据分析处理

1)按照《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中的处理规定,“将2013年12月31日基建账中相关科目余额按以下方法并入新账,按照基建账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预付工程款’科目借方余额,借记新账中‘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笔者认为将“预付工程款”科目直接并入“在建工程”科目不合适。首先,依据现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建工程”只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同时也是符合高校会计制度的规定。新《高校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使用说明对“在建工程”科目是这样表述的:“本科目核算高等学校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各种建筑和设备安装工程的实际成本”,而“预付工程款”科目核算的是预付给施工单位的部分款项,并没有形成工程的实际成本,不能完全界定为“已经发生的必要支出”。其二,“预付工程款”是债权类科目,仅仅反映的是高校预付的款项,并没有与施工单位结算的那部分工程款。“在建工程”是资产类科目,反映的是已经与施工单位结算的那部分必要支出的实际工程成本。二者无论是从科目性质,还是经济实质而言,均不适宜合并。所以,建议“预付工程款”并入新账的“预付账款――基建账务预付工程款”,结算形成实际工程成本时,借记“在建工程――基建工程”,贷记“预付账款――基建账务预付工程款”。

2)按照《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对基建账中‘基建拨款’科目贷方余额进行分析:按照归属于同级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的部分,贷记新账中‘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科目;按照归属于非同级财政补助结转的部分,贷记新账中‘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实践中,尽管不同的工程分别设立项目进行收支核算管理,但收入来源多渠道,不同资金来源的货币资金都是通过“银行存款”科目核算,实际支出时无法和收入来源相对应,所以按资金来源分清各项目的结转和结余很有难度,无法准确界定“财政补助结转”和“非财政补助结转”。建议按实际业务优先使用财政性资金,以加快财政资金使用。

3)按照《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按照上述(1)至(11)项中新账科目的借方合计金额与贷方合计金额的差额,贷记或借记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实践中,按此方法将有差额(48000万元)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而高校大账上“事业基金”贷方余额有限(30000万元),这样导致“事业基金”科目出现借方余额,这样显然违反了事业基金不能为负数的规定。笔者认为,由于基本建设借款均已还清,“基建拨款”科目下只有财政与非财政拨款,应将基建账中“基建拨款”科目余额属于工程实际支出金额全部计入“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由于优先使用财政性资金,剩余部分金额为非财政补助资金计入“非财政补助结转”。

二、基建并账期初实务举例

以xaut大学为例,基建账经过核对和清理后,2014年12月31日资金平衡简表如下(单位:万元):

序号资金占用期末余额序号资金来源期末余额

一基本建设支出49000一基建拨款54000

1建安工程投资33000

2设备投资2000二其他借款0

3待摊投资14000

4交付使用资产0三基本投资借款0

二货币资金3000

1银行存款3000四其他应付款1000

三预付及应收3000

1预付工程款2000

2其他应收款1000

资金占用合计55000资金来源合计55000

根据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借鉴《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以及对基建账务数据分析处理建议,并账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建安工程投资33000

在建工程――基建工程――设备投资2000

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待摊投资14000

银行存款――基建专户――***3000

其他应收款――基建账务应收工程款1000

预付账款――基建账务预付工程款2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48000

非财政补助结转――基建项目结转6000

其他应付款――基建应付款1000

其中“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金额为“在建工程――基建工程”49000万元减去“其他应付款――基建应付款”1000万元。(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财务处)

参考文献:

财源建设工程篇4

1、基建数据的核对、分析与清理

基建并账之前的基建数据分析清理是关键,对基建账务上的科目和项目进行整理核对,梳理历史遗留问题,调整以前不规范的会计事项,确保基建数据的准确性。基建账务和高校大账资金往来如何处理是难点。基建资金部分来源于财政专项拨款的零余额账户,这部分款项无法转到基建账户用于支付工程款,只能代基建账户支付,这样基建账产生的部分“其他应付款”数据为应付学校大账的款项,如果不加以分析考虑内部往来情况,直接汇总数据,必然导致合并以后的数据与实际不符。

2、学校大账设置基建会计科目

根据新制度的规定和实际账务情况,需要设置相应的会计明细科目。需设置如下的会计明细科目:

1)为基建账上资金占用类科目设置明细科目。

在学校大账上“在建工程”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在建工程――基建工程――设备投资”,分别核算基建账上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

在“固定资产”科目下设明细科目核算基建账上的“交付使用资产”。在“银行存款”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银行存款――基建专户――***”,核算基建账户的货币资金。在“其他应收款”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其他应收款――基建账务应收工程款”,在“预付账款”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预付账款――基建账务预付工程款”,分别核算基建账上的“其他应收款”、“预付工程款”。

2)为基建账上资金来源类科目设置明细科目。

在学校大账上“财政补助结转”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财政补助结转――基建项目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下设置明细科目“非财政补助结转――基建项目结转”,“财政补助结余”下设置明细科目“财政补助结余――基建项目结余”,分别核算不同来源下的“基建拨款”。

“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分别对应核算“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的增加额。

“其他应付款”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其他应付款――基建应付款”核算基建账上的应付款。

3、基建账务数据分析处理

1)按照《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中的处理规定,“将2013年12月31日基建账中相关科目余额按以下方法并入新账,按照基建账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预付工程款’科目借方余额,借记新账中‘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笔者认为将“预付工程款”科目直接并入“在建工程”科目不合适。首先,依据现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建工程”只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这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同时也是符合高校会计制度的规定。新《高校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使用说明对“在建工程”科目是这样表述的:“本科目核算高等学校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各种建筑和设备安装工程的实际成本”,而“预付工程款”科目核算的是预付给施工单位的部分款项,并没有形成工程的实际成本,不能完全界定为“已经发生的必要支出”。其二,“预付工程款”是债权类科目,仅仅反映的是高校预付的款项,并没有与施工单位结算的那部分工程款。“在建工程”是资产类科目,反映的是已经与施工单位结算的那部分必要支出的实际工程成本。二者无论是从科目性质,还是经济实质而言,均不适宜合并。所以,建议“预付工程款”并入新账的“预付账款――基建账务预付工程款”,结算形成实际工程成本时,借记“在建工程――基建工程”,贷记“预付账款――基建账务预付工程款”。

2)按照《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对基建账中‘基建拨款’科目贷方余额进行分析:按照归属于同级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的部分,贷记新账中‘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科目;按照归属于非同级财政补助结转的部分,贷记新账中‘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实践中,尽管不同的工程分别设立项目进行收支核算管理,但收入来源多渠道,不同资金来源的货币资金都是通过“银行存款”科目核算,实际支出时无法和收入来源相对应,所以按资金来源分清各项目的结转和结余很有难度,无法准确界定“财政补助结转”和“非财政补助结转”。建议按实际业务优先使用财政性资金,以加快财政资金使用。

3)按照《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按照上述(1)至(11)项中新账科目的借方合计金额与贷方合计金额的差额,贷记或借记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实践中,按此方法将有差额(48000万元)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而高校大账上“事业基金”贷方余额有限(30000万元),这样导致“事业基金”科目出现借方余额,这样显然违反了事业基金不能为负数的规定。笔者认为,由于基本建设借款均已还清,“基建拨款”科目下只有财政与非财政拨款,应将基建账中“基建拨款”科目余额属于工程实际支出金额全部计入“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由于优先使用财政性资金,剩余部分金额为非财政补助资金计入“非财政补助结转”。

二、基建并账期初实务举例

以xaut大学为例,基建账经过核对和清理后,2014年12月31日资金平衡简表如下(单位:万元):

序号资金占用期末余额序号资金来源期末余额

一基本建设支出49000一基建拨款54000

1建安工程投资33000

2设备投资2000二其他借款0

3待摊投资14000

4交付使用资产0三基本投资借款0

二货币资金3000

1银行存款3000四其他应付款1000

三预付及应收3000

1预付工程款2000

2其他应收款1000

资金占用合计55000资金来源合计55000

根据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借鉴《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以及对基建账务数据分析处理建议,并账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建安工程投资33000

在建工程――基建工程――设备投资2000

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待摊投资14000

银行存款――基建专户――***3000

其他应收款――基建账务应收工程款1000

预付账款――基建账务预付工程款2000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48000

非财政补助结转――基建项目结转6000

财源建设工程篇5

一、基建财政财务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财政收回原中国建设银行代行的基建财政财务管理职能后,财政部门根据基建财务管理涉及领域宽、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延伸面宽的特点,结合本身熟悉财务管理的优势,在增强基建领域的宏观调控能力,强化基建财务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改革了基本建设经营性资金管理办法,改变了过去以计划代预算的办法,简化了资金拨付程序,强化预算约束等。各有关主管部门也积极加强基建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努力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认真做好国有建设单位年度财务决算的编审工作,加强财务监督。目前,财政部门暂按预算级次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基建投资和财务,其中中央级财政投资项目的资金委托项目所在地的经办建设银行办理结算业务,其财务监督管理由财政部驻各地的专员办事处负责,地方投资的建设项目的资金和财务管理,由地方财政部门负责。在各级财政部门的努力下,基本实现了基建财政财务管理职能、业务管理工作运转的平稳过渡。但是目前的管理体系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还有许多待完善的地方。财政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在某些方面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投资领域中存在一些问题:

1、新开工项目过多,投资规模大。投资规模应同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应控制在国家财力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但在现行投资体制下,出于利益机制驱动,一些部门和单位,千方百计上项目,扩大建设规模,再加上审批制度不健全,导致新开工项目过多,甚至有的低水平、重复性建设项目也能蒙混过关。据统计,从1991年到1995年,全国基建投资规模年均递增31%,超过同期国民经济年均递增12%的水平,大大超过了国家财务所能承受的能力。

2、建设资金不落实,投资缺口大。在大上基建项目的同时,基建资金不足却是摆在建设单位面前的棘手问题。有的基建项目是在资金来源不落实的情况下仓促上马的,项目开工后基建资金迟迟不能到位;有的项目则是受建筑材料、设备价格、人员工资等市场因素变化,加上建设期间工期延长,不可预料的地质、地形等情况,工程建设所需资金超出预算的范围;有的项目一开始就搞“钓鱼”工程,钓到多少资金就建多少,钓不到就摆在那里,处于半建半停的状态,人为形成“胡子”工程,“半拉子”工程。

3、概预算审查不严,三超现象严重。投资领域内普遍存在“三超”现象,即建设项目概算超计划、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三超”现象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有的建设项目不是严格按批准的可行性报告开展设计工作,编制设计概算,甚至有的设计部门为能多收设计费人为抬高设计概算,使编制的概算一开始就超计划;二是人为压缩概算。有的建设项目开始申报时为能申报,争取上项目,或为减轻税费负担,人为压缩概算、预算,一旦项目批下来,又把摊子铺大;三是概预算审核不严。由于某些管理方面的原因,工程的概预算审核不严,或是审而不调,对有的建设项目概预算应做调整的不及时调整或不调整,使实际施工远远超出原定的概预算。

4、基建投资成本高,投资效益差。目前施工管理普遍不严,施工质量差,建设过程中损失浪费严重,加上基建单位的财会人员素质低,会计核算、成本核算弱化,而伸向建设工程的收费项目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高,一个项目下来,各项税费开支占总投资的30%左右。有的项目的基建资金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贷款来的,投资期的利息负担很重,建设成本过高,资产交付生产部门后效益往往不理想,有的重点建设项目成了重点浪费项目。

5、基建资金分散,财政可控性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投资领域出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资金来源多渠道的局面,其中属于财政性的资金但由其它部门、单位掌握和支配的资金越来越大,相当一部分资金脱离了财政预算管理的轨道,不少的部门、单位利用自己支配的资金大搞基本建设,大量的基建资金没有按照基建程序来管理,基建资金的源头失去控制,对基建投资规模膨胀起了推波助澜作用,对整个投资计划冲击很大,不仅不利于财政监督,而且分散了有限的财力,降低基建投资的整体效益。

二、产生问题的根源分析

基建投资领域存在以上各种问题,同我国现行的投资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未完全建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究其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

1、投资体制不健全,机制有缺陷。理论研究和基本建设实践证明,一个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体系要由三个因素组成:一是行政约束机制,二是利益驱动机制,三是风险约束机制。这三个机制缺一不可。而目前我国投资体制,应该说风险约束机制没有真正形成,一项投资,在大多数投资者心目中,仅仅着眼于利益,而不注意风险,因此全国范围内形成投资冲动,争上项目,造成基建投资规模膨胀。

2、考核制度不完善,领导工程多。我国这几年投资体制改革,包括目前推行的项目法人责任制,都只停留在决策后的实施阶段,没有对项目决策阶段的责任问题真正涉及到,造成责任制的奖励和惩罚措施不对称,而且即使有责任制,也没有将基本建设投资、生产、经营联为一体,对投资的改换往往脱离开对生产经营的改换而单独进行。由于决策阶段责任不明,加上目前干部的考核制度存在某些方面的弊端,有的领导出于树政绩、树形象考虑而盲目决策一些项目,或为争取部分上级资金上了些可行性研究差的项目,资金虽争取到了一点,但却给地方财政带来了沉重的包袱,毕竟大部分基建资金须由地方政府筹集,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难以取得应有效果。因此,投资效益的问题在投资领域少有人问津。

3、预算约束不严,资金到位率差。基建预算是保证投资计划按时、按质、保量完成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基建支出预算和施工图预算。目前投资领域中集中体现为预算约束不严,基建资金到位难于达到施工进度的要求,其中自筹资金到位不足尤其突出,往往是财政资金用完以后,项目就停建。不少财政困难的县市,财政基建资金集中在年底一次性拨,造成有的项目建设资金得不到满足,而有的项目则资金闲置,财政宏观调控的力度弱,有的县市财政对上级追加的基建预算限于财力被挪用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建设过程中预算往往得不到有效执行。

4、机构建设滞后,财务管理弱化。财政收回职能后必须配备相应的机构和人员,积极开展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目前的状况是不少的财政部门尤其是县市级财政部门人员机构建设滞后于管理的需要。以赣州地区18个县市为例,据统计,只有8个县财政部门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并且都是与预算部门合署办公,其人员由预算部门的人员兼任。从人员的业务素质看,除个别县调入专门人员外,其余的原来都未涉及工程建设方面的业务;从各县市开展的工作看,除个别县市业务开展比较顺利外,不少的县市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仅局限于拨付预算资金,编报会计报表,不能有效担当起管理基建财务的职能;从建设单位看,负责基建管理的人员不熟悉基建程序,对基建会计、财务核算比较陌生,财务管理混乱,有的地方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处于无人管的状态。

5、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不够规范。财政收回职能已有两年,但在投资领域中并没有制定出一套比较规范、完整的制度,大部分仍沿用当时中国建设银行代行职能的制度,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不少的制度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一些部门、单位的法规、文件和财政有关法规、规定有冲突和矛盾,各主管部门和单位为维护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各行其是,给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各级财政部门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由于缺少统一规范的制度指导自己的工作,都处于一种摸索前进的过程,业务工作开展被动。

三、构筑基建财政财务管理体系的设想

财政部门作为基建财务的主管部门,应从深化改革入手,加强制度、业务、机构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以提高投资效益为中心,基建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按照“制度办法统一、管理要求统一、拨款方式统一、会计核算统一”的“四统一”要求,实行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财政部门统一管理中央和地方投资建设项目资金和财务,避免机构和管理重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建财政财务管理体系,指导各级财政部门基建财务管理工作。这一体系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规范财政职能。建立新的基建财务管理体系,首先是要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要求,规范财政管理基建财务的职能。根据基建投资的特点,财政管理基本建设的职能应包括:

第一,强化宏观调控,参与投资计划研究。财政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调控手段,要通过管理基本建设投资,参与投资计划研究,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实施宏观调控职能,一是搞好投资规模总量控制;二是要制定好一定时期的投资重点,产业政策;三是要制定和实施政府的投资、融资改革,引导资金按市场的要求优化配置;四是立法建制,规范新的管理模式。

第二,拨付配置基本建设资金。把有关的资金配置到基建项目上去。

第三,搞好财务管理,包括制定和实施基本建设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制度,确定各种收费开支标准,进行项目建设成本控制,开展效益评价。

第四,实行项目监督管理。包括参与前期研究和招投标管理,对项目工程概预算、决算进行审查,搞好国有资产移交,对社会中介机构业务实施监督。

总之,通过规范财政职能的目标是要实现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财政财务管理。

2、强化预算约束。确立新的基建财政财务管理体系,必须加强基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要求办事。一是要建立计划和预算相结合的制度。财政部门应加强同计划、城建等部门的协调,共同搞好投资计划的制订,防止以计划代预算,重计划轻预算等情况的发生,切实建立计划和预算相配合和制约的机制。二是财政用于基建的支出要统一口径,归口管理,加强监督,防止用款单位将单位经费和建设费用混用,人为造成本部门内部多口管理和项目资金来源复杂化,逐步向项目预算过渡。三是要把其它的基建资金、各专项建设基金逐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对投资规模和投资总量实施宏观调控,保证建设资金及时到位,专款专用,在财务许可的情况下,按照“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合理确定支出预算,并对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及根据需要及时调整预算。

3、严格资金管理。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必须建立统一规范的资金管理办法管理基建资金,实行源头控制。一是要建立资金审查和专户存储制度。凡对投资资金来源不落实,来源不合理或属重复性、低水平建设的项目,财政部门应协同有关部门一起,严格控制,计划部门不得下达投资计划,财政部门不安排预算,城建部门不发给开工证。对末经批准擅自上项目的要按违纪处理,严格查处。基建资金应实行专户存储。按照基建程序管理的要求,对属于财政性的资金必须纳入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的“基本建设资金专户”,实行专户存储。包括预算内基建拨款、预算外用于基建的资金、用于基建的各专项事业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专项基金。由财政部门负责统一管理和会计核算。其它的基建资金、银行应定期向财政部门报送有关的财务会计报表,共同搞好基建资金的管理。二是规范资金拨付程序。财政部门应制定相应的资金拨付办法来规范资金的拨付。建设单位按规定的程序每月向财政部门报送用款计划,请领资金。财政部门应根据批准的投资计划、支出预算、施工进度逐期拨付建设资金,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上级财政部门补助下级财政的基建资金可采取划转预算或划转资金形式,保证一些财政困难地方的基建资金及时到位。三是建立考核和奖励制度,监督检查资金的使用,评价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

4、强化项目管理。基建项目管理是财务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难点,要求的技术性、专业性高。针对财政部门现有的人员力量,必须建立财政管理和社会中介机构办理相结合,以财政部门委托业务性强的业务给中介机构办理的管理模式,对建设项目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管理。

事前管理:一是要积极参与项目工程立项、设计审查、招投标等管理工作,这是实施财政监督,加强项目管理,管好用好资金的前提;二是建立项目档案,掌握一些必备的基础资料。

事中管理:必须坚持“四按”拨款原则保证资金用到实处。

事后管理:一是检查工程设计、概预算执行情况;二是建立项目跟踪问效制度;三是建立项目清理制度。工程竣工后,财政部门应积极组织好残值处理,基建收入上交,包干投资的结算等工作,不仅可以创造财政收入,还可以为以后基建拨款提供准确的参考资料,扩大财政部门管理基建财务的社会影响。

财源建设工程篇6

关键词:水利建设项目财务管理模式网络财务

开展水利建设项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契机。如何转变水利建设项目旧的财务管理理念,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切实加强水利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防范财务风险,降低工程成本,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水利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重建的轻管问题。财务管理相对滞后,不利于防范财务风险和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极易造成投资损失。

(一)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到位

水利建设单位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或者内部管理制度不到位,不规范,造成财务管理不善。财务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规操作。这些现象严重影响水利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导致开支超出预算,部分资金去向不明。

(二)财务知识缺乏,参谋作用不到位

水利建设项目的财务人员相对缺乏水利建设专业知识,缺乏对水利工程的认知和水利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常识,导致财务工作盲目滞后,不能有效地参与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因水利财务管理知识缺失,造成管理上的漏洞,存在违规支付工程预付款和工程进度款等问题。

(三)财务人员不固定,相互配合不到位

水利建设项目与普通企业不一样,较为特殊,建设时间为一个工期。水利建设单位财务人员多为临时聘用,配合不够默契,流动性大,这也是财务监管不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水利工程财务管理新模式

面对当前水利建设项目法人单位多为临时机构这一情况,为建立水利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加强财务管理,可实行专门的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本区域内的水利项目建设工作;同时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地方还可逐渐推行水利工程代建制度。在此基础上,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预算管理,做好预算基础

要进行一项水利建设项目前,我们需要根据上级有关部门批复的工程概算,做好工程项目支出预算。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细化支出项目,并狠抓落实。

(二)完善内部制度,控制工程支出

提倡勤俭办事,增收节支。整个水利建设项目进行过程中,以勤俭节约为根本。节省成本的同时,更要保证项目质量。要完善内部控制,堵塞漏洞,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要明确开支标准,完善支出手续,控制好资金走向,严格控制好工程支出。

(三)深化管理制度,严格财务监管

管理制度是根本。项目建设之前,相关管理部门可根据《会计法》及有关制度,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适应本项目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管理制度办事。同时并成立监督小组,对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全程监督,确保各项财务制度的贯彻执行。

(四)规范财务行为,实行统一管理

实行财务统一管理,利于提高提高管理水平。稳定财务管理队伍,利于财务工作人员专门从事水利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结算业务。同时也利于规范财务行为,工作程序严谨。

三、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

资金是一切活动进行的基础。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中心,是水利建设正常进行的基础。如何加速资金周转,如何将资金运用在刀刃上成为建设单位工作的重点。资金计划下达后,建设单位要按照工程预算、财务计划和工程进度等情况,及时向财政部门请拨资金。同时要按照资金的性质,将资金分配好,做到决不占用专款,挪用专款资金

四、实行网络财务,合理优化资源配置

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所有企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水利建设项目也不例外。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手写记账,实行网上报税。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水利建设项目也可采用网络财务管理方式。运用在线管理和集中管理模式,可消除时间和空间差的概念,又便于管理,加强监控的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水利建设项目的成本。因为网络的存在,财务部门可以网上报账,网上支付有关费用等。有什么业务可以在线申报,便于水利项目负责人及时处理,统一部署,安排好财务工作,减少时间浪费。

采用网络财务,可以收集很多财务会计数据,及时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部门可以将信息及时反映给上级领导和其他相关部门。还可以根据一些财务信息的变化,进行实时分析,及早发现潜在风险,发出财务警报。

五、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的高低也会影响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提高财务人员政治素养、业务素质已成为水利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可聘请高级会计师,高级讲师为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如教授水利工程会计工作基本规范,合同范本等。可以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加省、市级的会计培训和相关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更新财务、业务知识。同时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和支持财务工作,关心、关注财务人员的生活,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六、总结

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要把这一事情做好,我们必须下大气力,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深刻提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搞好财务管理创新,才能控制工程成本,防止资金资源浪费,使每一个水利工程都能为国家,为人民办实事,真正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李桂琴.加强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探索[J].山西建筑,2009,35(4):275-276

[2]彭静,欧阳令南,彭勇.财务管理的新模式――网络财务[J].铁道工程学报,2007,(7):107-110

财源建设工程篇7

【关键词】交通工程财务管理策略

一、财务管理在交通工程中的重要性

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入公路、铁路、城市轨道等交通工程的建设,交通事业蓬勃发展,在金融危机的后时代,如何继续保持交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交通工程的资金来源与使用是当前面临着比较重要的问题,同时,由于交通工程资金使用量大,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腐败现象。针对上述的一些现实,财务管理的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财务管理的预算活动,可以使交通工程在全过程有明晰的财务理念。现代的交通工程保护前期的规划、设计、施工、保养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来源和使用的问题,通过财务管理预算活动,可以合理筹措资金的来源,可以合理分配使用资金,可以严格控制成本,从而可以保证一项交通工程的顺利实施,这也是财务活动的重要意义。

2.财务管理可以帮助交通工程筹集资金,有效降低资金成本。现代的交通工程资金需求量十分巨大,一条高速公路的建设动辄都需要数百亿的资金需求量,铁路与航空的建设资金的需求量更大,而现在不同的资金来源其资金使用成本不一样,所以交通工程在资金的筹资中要讲究资金成本,争取使用正确的资金组合,合适运用财务杠杆效应以降低资金的成本。

3.可以合理利用投资活动,提高工程效益。投资过程中,必须结合交通工程的状况和资金流先掌握好投资规模投资方式,掌握投资方向,确定投资之后要保持资金流转顺畅,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防止在投资过程中出现资金的短缺造成工程的停工。

4.控制工程风险和成本。财务管理活动能够充分考虑到资金的风险作用,我国近些年来交通工程出现了一些停工和未按时完工或者过早超期完工现象,给工程的建设和使用都造成了比较大的风险,通过财务管理的各项活动,可以在资金流的导向作用下,保证工程按期、保质的完成,也能够保证资金的安全。

二、现代交通工程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大力发展交通工程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由于财务管理制度薄弱、财务管理意识淡化造成了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制度薄弱,意识淡化。由于在以前我国的交通工程大都是政府在筹措资金,政府的交通部门决定资金的使用。市场化改革之后,大部分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还存在着依靠政府投资的意思,还没有从计划经济的思想中走出来,在交通工程的财务制度建设不严谨,漏洞较多,财务管理上意识淡薄,只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只存在施工过程中,认为财务人员往往只能被动地依据发票来支付款项,甚至未建立起财务专户。

2.财务管理基础薄弱。财务管理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专业化的人才进行支持,而现在交通工程部门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偏差,不能够适用现代化的交通工程工作的需要。在会计核算上不够规范,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交通工程的资金使用状况。

3.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我国部级和地方的交通工程资金来源渠道大部分还是依赖政府投资以及政府担保贷款,而且靠政府投资的撬动其他资金的能力较差,由于政府的行业限制,很多民间资本还不能参与到交通工程建设中,造成使用资金的成本压力较大。特别是在国家交通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交通资金由地方财政部门层层划拨时在财政收入困难的地方,上级下拨的交通资金被滞拨、挪用或占用的情况,下拨的专项资金到位不及时的情况也较为严重,造成了很多地方的交通工程的停工。

4.资金使用分散,成本管理弱化。交通工程一般建设铺设面较广,建设工程中的流动资金无法实现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导致资金分流而不集中、财权分离的现象屡有发生。一般来讲,工程预算要求各分项独立工程预算须按照预算项目逐一核算工程成本,但是在实际的交通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照预算与管理的需求组织成本核算,造成了乱列、乱摊工程成本等违反财务管理规定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三、完善现代交通工程财务管理的策略

针对上述的一些问题,结合交通工程和财务管理的一些具体理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交通工程中的财务管理工作:

1.首先要调整财务管理的内容,把知识资本作为企业筹资的重点,把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

2.健全现代企业财务运行机制,要建立好现金管理机制实现资产的安全与增值,建立现金投放前的效益分析,及时调整现金的使用方法;要结合交通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优化资金结构的约束机制,做好资金的结构管理。注意建立财务风险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和管理,以完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建立新型的财务信息处理、分析系统,实现财务管理及时化、信息化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要建立起包含事前财务预测的财务预算管理、事中控制的财务算落实和事后考核的财务监督机制,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3.健全财务组织和财务管理制度,保证财务机制的高效运行。要建立起包含筹资渠道多元化的筹资机构和以企业为投资为主体的投资机构,以保证企业财务管理核心过程的完整性。要把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相结合,特别要提高环境建设提高大家对财务制度的执行意识,最后要加强企业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实现财务管理电算化。

参考文献

财源建设工程篇8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工程建设经费管理

在部队工程建设经费管理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理念,坚持以有利于部队建设长远发展、有利于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有利于解决官兵的实际为标准,自觉制止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适应新形势下工程建设保障任务的客观需要,增强全局观念,统筹谋划,把当前任务和长远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重点工程建设与一般工程建设的关系,加强工程投资控制与管理,正确优化经费投向、投量决策;就要增强法规意识,严格落实工程建设经费管理各项法规制度,加强财经检查监督,堵塞漏洞,全面规范工程建设费管理秩序;就是要强化成本效益观念,不断创新经费管理模式,积极解决工程建设费管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由过去宏观管理向效益性管理的转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军队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层次,在深入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特别是应急作战准备的大背景下,必须从更高的层面、更新的视角来审视军队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加强科学理财、科学施管,不断提高工程建设财务管理水平和能力。

(一)树立全面协调发展的观念

军队工程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容分割,必须搞好统筹兼顾,保证各项建设协调发展、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当前,应重点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在目前军费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财力资源非常有限、工程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必须突出抓好重点工程建设,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二是处理好建设与管理的关系。本着在建设中抓管理、用管理促建设的原则,不失时机地把工程建设财务工作的重心放到加强管理上,通过周密、细致、有效的管理工作,努力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有限经费使用效益,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军队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工作现实性很强,不仅需要立足当前抓好建设,而且更要着眼长远,尤其是一些大的建设项目,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搞好统筹规划,防止重复建设、重复投资。所以,要求各级党委和职能部门,一定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把当前建设与长远建设统一起来,把满足维持性需求与发展性需求结合起来,把适应现实保障要求与未来保障要求衔接起来。既要按规划搞好建设,又要注意搞好积累,增强长远发展的后劲;既要注意建设质量,又要考虑财力承受能力,避免留下沉重的经济包袱;既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又要注意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防止资源浪费。

二、以创新机制为动力,促进军队工程建设财务管理规范有序运行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军队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管理,成为各级关注的热点问题。严格地讲,管理机制决定着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对于充分发挥建设性经费保障效能,提高财经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军事经济运行的可控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着眼从严“治财”抓管理

在军队工程建设财务管理中着眼从严“治财”,就是要重点解决好目前存在的擅自变更建设项目、自筹投资过热、建设标准过高、相互盲目攀比等实际问题,积极研究探索和平时期建设性经费供应保障特点、规律、模式、方法和手段等,严格按照项目经费保障范围,制定军队相对统一的建设规模标准,完善工程建设综合考评体系,减少经费供应保障层次,提高保障效率。按照从严治军、依法治军的总要求,将从严“治财”、从严“管财”、从严“用财”贯穿于军队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全过程,坚持按程序决策、按权限审批、按标准执行、按职责监督、按设计要求验收,彻底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法不依的问题。

(二)着眼整体效益抓管理

决策是管理的“龙头”,只有决策正确,管理工作才能产生效益。没有科学决策,就谈不上科学理财。完善财经决策机制,必须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充分考虑经费的承受能力,重视和加强决策方案的论证、评估,逐步建立起预算评审专家库制度,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进行多方案比较,选择最佳方案。在军队工程建设财务管理过程中,既要突出军事效益,又要兼顾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走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理财路子。坚持把理财与理事结合起来,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谋求工程经费使用效益的最大值,克服钱事分离、重建轻用、重用轻管的现象。充分利用市场环境、市场机制,花好增量资金,用好存量资产,避免重复投入、重复建设和功能过剩等问题的发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财务管理质量和水平。

财源建设工程篇9

关键词:财务;管理;研究

一、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体制对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影响较大

目前,相当一部分单位从项目立项、勘察、设计到施工,由业主全过程实施管理,资金未纳入集团公司预算。在这种模式下,投资、建设、管理混为一体,工程项目实施很难形成有效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机制,既不利于资金的安全使用,工程质量又得不到保证。

(二)概、预算审查不严,“三超”现象严重

所谓的“三超”,即建设项目概算超计划、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三超”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建设项目没有严格按照批准的可行性报告开展设计工作,编制设计概算,甚至有的设计部门为能多计设计收入人为提高设计概算,使编制的概算一开始就超计划;二是人为压缩概算,有的建设项目开始为能申报上,或为减轻税费负担,人为压缩概算、预算,一旦项目批下来,又把摊子铺开;三是跨度时间长,造成设计成本与现行实际投资成本相差较大。四是一些建设单位从部门利益出发,不重视项目前期基础工作,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提高项目档次,或责任心不强,盲目决策,造成资金浪费;五是概预算审查不严,由于某些管理方面的原因,工程的概预算审查不严或审而不调,使实际施工远远超出原定的概预算。

(三)基本建设会计制度滞后,建设单位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投资规模的扩大以及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许多新生事物、新兴因素已随之出现,原来的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办法、财务管理办法以及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在某些方面已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项目投资的需要。

其次,大多数项目建设单位缺少专职基本建设财会人员,项目建设开始后,单位通常临时组建一个基建班子,管理人员和临时的财务人员往往对基本建设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缺乏财务管理经验,难以做到建设资金使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第三,专业基建财务管理人员衔接不上。大量的应届毕业生基本上学的都是企业基础会计或企业财务管理,对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制度没有多少概念,对基本建设业务程序、工程概预算知识也缺少必要的了解和培训,这也是造成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的重要环节。

(四)会计核算不规范

由于投资的多元化,基建单位会计核算牵涉到各种投资主体,再加上财会人员业务素质的参差不齐,造成了会计核算的不规范。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建账不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不准确

一些建设单位没有按照基本建设会计制度设置基本建设会计账簿,或者没有按照《基本建设财务制度的补充规定》的规定,在企业账簿的在建工程下按项目列置,而是和生产经营混在一起,造成资金来源无法区分。

2.项目建设成本核算不完整

目前,一些建设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很多,主要包括国债资金,项目资本金,企业自筹资金以及银行贷款等等。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资方不是把资金拨付到建设单位而是直接拨付到施工单位,没有给建设单位履行拨款手续,建设单位无法取得入账的原始凭证,不能进行账务处理,因此造成归集核算的建设成本不完整。

3.实物交付使用与资产入账脱节

建设项目中形成的资产从工程竣工后就直接投入使用,目前许多单位的资产未采取暂估入账的方法,而是等基本建设单位的财务决算审批后再以核准数入账。从工程竣工到财务决算上报审批同意至少需要半年时间,甚至一到两年,这期间的资产管理存在真空阶段,造成实物交付使用与资产入账脱节。

(五)资金管理不规范

随着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投资资金来源多渠道的出现,建设单位掌握和支配资金的权利越来越大,相当一部分资金脱离了预算的轨道,没有按照基建程序来管理,基建资金的源头失控,不仅分散了有限的财力,而且也降低了基建投资的整体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没有对建设资金进行专户储存或专款专用

财政部下发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有关规定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同一个建设项目,不论其建设资金来源性质,原则上必须在同一账户核算和管理”,而实际工程中有的建设单位没有专户储存建设资金,而是把建设资金,甚至国债专项资金混同在其他生产资金账户中一并核算,特别是一些技改单位,技改资金用在生产经营业上,造成技改工程停滞不前,工程支出与生产支出自己都无法分清。

2.对施工单位支付工程款不按规定执行

按照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要求,在项目尚未批准开工以前,可以支付前期工作费(但不得支付工程款);计划已下达,初步设计和概算尚未批准的,可以预付必须的施工费用,施工企业确需备料周转金的,建设单位可根据合同规定预付一定的备料款,但备料款一般不得超过当年建筑安装工作量所需资金的25%。

3.建设单位管理费支出不规范

按照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要求,对建设单位管理费应实行“总额控制、据实列支“的办法,但是,有些单位的管理费用超预算、超概算挤占建设成本,特别是一些边生产边技改的单位,应由企业生产经营负担的经费也列入建设单位管理费;有的单位按计提金额列支,想超多少就超过多少;有的是从别的账户转列支出,严重违反了建设单位管理的使用规定。

4.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不合规定

有些建设单位没有按规定预留质量保证金,工程质量有问题时很难向施工单位索回应扣回的款项,起不到约束施工单位确保工程质量的作用。

二、加强和改进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概预算管理,强化约束机制

加强和改进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就要强化概预算约束,确立新的财务管理体系。一是要建立计划和程序相结合的制度。财务部门应加强同计划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共同搞好投资计划的制定,防止以计划代预算,重计划轻预算情况的发生,切实建立计划和预算相配合的约束机制。二是要把基建资金等各项专项建设资金纳入集团公司预算管理,对投资规模和投资总量实施宏观调控,保证建设资金及时到位,专款专用,合理确定支出预算,并对支出预算与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以及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概预算。

(二)严格资金管理,杜绝资金浪费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必须建立统一规范的资金管理办法管理基建资金,实行源头控制。一是要建立资金审查和专户存储制度。凡对投资资金来源不落实,来源不合理或重复性、低水平建设的项目,财务部门应协同有关职能部门一起,严格控制,计划部门不得下达投资计划。对未经批准擅自上项目的要按违纪处理,严格查处。基建资金应实行专户存储。

(三)实行基本建设项目责任制管理

为加强投资责任机制,规范项目法人行为,保障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各建设单位应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人要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集、建设工期、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集团公司定期对项目法人进行监督考核。

(四)加强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对基本建设项目应单独设置基建账套进行核算,按照基本建设会计制度,规范核算程序和核算办法,正确使用会计科目,正确归依建设成本,及时准确向上级财务部门提供财务报告。

2.建立、健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各级财务部门要根据财政部已经出台的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办法规定,配合有关部门,结合单位实际,建立、健全适合单位的各荐财务管理制度。

3.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对于建设成本不完整的问题,要多与有关单位和部门沟通,取得合法、合规的入账依据作为原始凭证。财会人员参与工程例会也有利于了解工程进度及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彼此的联系与沟通。

4.加强基本建设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技术交流。基本建设财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及会计制度,了解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以及相关的工程知识,还应当认真学习招投标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项目建设单位财务信息管理工作

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应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入手,加大力度普及财务管理信息化,以财务信息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现代化水平。

财源建设工程篇10

从目前来看,我国水利建设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人员知识贫乏

从目前来看,我国水利建设单位受重视的程度相较于其他建筑单位而言是比较低的,而水利建设单位自身在财务管理上的重视程度也十分不足,这就导致了水利建设单位往往把财务管理放在了不起眼的位置,一旦出现了问题,才匆忙加以重视,大有“亡羊补牢”的味道。一些水利建设单位,由于自身经费有限,往往预算不多,甚至出现缺项的现象,导致了在具体的建设中频频出现问题。这些问题除了影响工程建设的进度之外,也给建设单位自身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建设单位不能按照正常规定的日期交付使用,只好调整工程的进度与预算,进行时间的重排来解决问题。相关分析显示,水利建设单位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大部分的水利建设单位在进行工程预算的时候都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参与,也就是说大部分水利建设单位缺乏必要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提出更多的建设性意见或建议,并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分析,能更好地考虑建设单位自身所需或不必要的费用,从而更好的控制预算成本。

(二)创新意识的缺乏

在我国一些水利建设单位中,存在着观念陈旧或改革不完全的现象,具体而言其自身没有摆脱传统的观念束缚,加之进行体制改革的时候完全忽视了决策人与理财者的思想观念转变,只是单纯的做做样子而已,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真正的摆脱了传统的思想观念束缚,不断创新出适应新时代的思想理念,才能更好地走上自我生存与发展的道路,方能全面搞好水利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但是,我国目前大部分水利建设单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思想的保守与封闭,造成了水利建设单位创新意识的缺乏,竞争力全无,创新精神无从谈起,根本无法适应当前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些单位,甚至抱着走一步算一步的观念,认为自身能维持下去就行,能生存下去就行,这样的观念存在于决策人的身上是十分可怕的。

(三)没有充分开发自身资源

我国大部分水利建设单位在自身的水利开发上并没有下足功夫,没有充分开发自身现有的资源,因此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这尤其表现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上,主要在于单位自身缺乏敏感的财务信息收集能力,使得缺乏理财与聚财理念。水利建设单位无法完全发挥自身的优势,加之新的优势没有完全形成,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原有的优势就会退化,或者说是完全浪费掉,因此,水利建设单位应该做好自身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自身资源的管理,也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有高度的观察力与决策力。(四)体制改革不完全水利建设单位属于冷门部门,也是一个比较笼统的系统部门,加之我国经济体制的影响,其逐渐养成了“吃大锅饭”的习惯。随着近几年,水资源成为了我国关注的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高,使得水力建设单位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这些改变大部分都只是走走形式,根本不能治本,也没有起到根本的作用与效果。如果水利建设单位不能建立新的体制,其自身的亏损现象就依然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然而,目前一些水利建设单位在进行体制改革的时候往往举步维艰,有的甚至掉转脑袋继续走回头路,这些都对于水利建设单位的发展十分不利。

有效实现水利建设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探析

若要有效实现水利建设单位财务管理,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展开:

(一)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需提高

水利建设单位基础建设中,应该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的建设,提高相关人员的道德素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培养他们在财务预算方面的能力,比如管理、预算与决策等,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为水利建设单位的发展服好务。加强水利建设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能充分发挥他们在财务管理中的管理与监督作用。

(二)水利建设单位领导层应注重财务管理

一旦领导层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那么对于旗下的财务管理人员而言,也不会有太多的心思去认真进行财务管理。领导层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使得财务管理的真正作用得不到体现,还会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单位的领导层应端正思想,充分重视财务管理,尤其要相信财务管理人员的作用,配合他们做好单位财务的预算与规划工作。单位的领导层还应该不断学习财务知识,增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加之自身单位的优势,科学分配工作人员与资金,做到最优化的财务管理。企业重视财务管理,并高度实践与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有助于降低水利建设单位的成本开支,以及促进经济效益的增加。

(三)财务管理人员应全力执行管理工作

在水利建设单位开展的全过程中,一般都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的参与,因为财务始终贯穿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与其他人员一起进行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立项以及合同制定等。这样才能使得财务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工程概况,从而更好地制定成本预算,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开支,实现单位的利润最大化;同时,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更好地利用招投标选择最佳的建设单位,订立合同,以及做好相关的结算工作等。为了最大化地维护单位的利益,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开支,财务管理人员就应该全力执行管理工作,为领导层出谋划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财务管理工作。

(四)开拓筹资渠道,加强筹资与投资管理

虽然大部分的水利建设单位筹资渠道来源于国家拨款或银行贷款,但也应合理科学利用这笔资金,因为这些资金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限度,若处理不当,不仅得不到预先的收益,反而会功亏一篑。此外,水利建设单位还应该积极开辟新的筹资渠道,比如留存单位事业基金,并运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与决策做好分析与管理,从而实现事业基金的效益最大化。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