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人工智能幼儿启蒙教育十篇人工智能幼儿启蒙教育十篇

人工智能幼儿启蒙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01:39

人工智能幼儿启蒙教育篇1

关键词:音乐启蒙教育;重要性;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141-01

一、前言

幼儿时期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培养幼儿的智力、感知、情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幼儿时期进行音乐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促进幼儿身体肌能的提高,在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音乐能力培养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幼儿时期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见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促进幼儿成长、培养学生语言认知和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等方面分析音乐启蒙教育发挥的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也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幼儿音乐启蒙教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接受,越来越多人开始在幼儿时期开展音乐启蒙教育,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成为了幼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情操培养、语言能力培养,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

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在幼儿的智力开发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启蒙教育能有效的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幼儿音乐启蒙教育采用轻松活泼的音乐旋律,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轻松活泼的音乐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效的促进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接受,在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过程中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帮助幼儿更好的接触客观世界的存在,引导幼儿向着积极活跃的状态发展,更好的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

三、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的语言认知

幼儿教育在人一生中的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在培养幼儿的语言认知和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时期作为语言的敏感时期,有着较强的模仿和学习能力,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能够极大的降低幼儿学习语言的难度,促进幼儿的更好更快的学习语言,培养幼儿的语言认知能力。音乐启蒙教育能够有效的促进幼儿的语言认知能力的提高,音乐中的力度、音色、节奏等因素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幼儿的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四、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作为一种声音艺术,音乐在解放幼儿天性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音乐启蒙教育中,通过音乐、乐器、舞蹈等多种形式来解放幼儿的天性,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幼儿展示自我,培养幼儿的音乐的感知能力,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在音乐启蒙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的音乐理解能力,包括对音乐的音色、音准、节奏等,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接受音乐教育,同时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交流能力和沟通能力,引导幼儿形成健康良好的性格,更好的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五、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音乐作为具有感情的艺术形式,在培养幼儿的情感和德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幼儿时期开展音乐启蒙教育有利于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感情基础,促进幼儿的德育发展。音乐启蒙教育中为幼儿播放轻松活泼的音乐,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以此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满足幼儿的听觉需求。在潜移默化的音乐启蒙教育中,帮助幼儿保持心情的舒畅,稳定幼儿的情绪,更好的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六、总结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全面素养越来越多的渗透到教育中。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幼儿的智力开发、德育发展、个性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有效的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接受音乐教育,同时促进幼儿的音乐理解和感知能力,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开发;同时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感知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感情基础,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的德育发展。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在幼儿教育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要更加合理有效的运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杨阳.幼儿启蒙音乐教育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5,(9):13-13.

人工智能幼儿启蒙教育篇2

关键词: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

收稿日期:2010-11-19

作者简介:阮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讲师,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宋占美,山东英才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62)

音乐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还有一把便是音符”。[1]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理解也更趋于科学和深刻。目前已证实音乐能够帮助人类增强认知系统、提高情绪智力、增强感知运动系统、增强应激一反应系统、增强记忆系统等,这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多方面的育人价值。[2]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生活的最初几年,对其而言,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生活中处处有接受教育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对与婴儿能力和零岁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地深入,婴幼儿无知无能旧观念地打破,婴幼儿教育的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现状

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3]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启蒙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基于对前面所提及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深信不疑,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10.5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10万名)出院回家的时候,带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典音乐磁带。

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婴儿音乐性的最新理沦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同时.教师必须找到适宜并受到双方认同的教育模式这类与家庭相关的灵活工作为音乐教师的职业规定提出了挑战。

再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女人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

此外,还有许多国家也对婴幼儿的教育极其重视很早就提出了应对0~3岁的婴幼儿进行智力的开发。比如,新西兰早期教育提出:教育要从出生开始。秘鲁、加纳等国家把0~3岁教育已列入了国家行动计划。他们认为:3岁以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是早期教育的关键期,也是婴幼儿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口语、数字逻辑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4]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对婴幼儿实施良好教育成为广大家长更加强烈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也开始重视对婴幼儿音乐的启蒙和智力的开发。

总之,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发展婴幼儿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增强幼儿听力和记忆力,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5]早期音乐启蒙不仅可以增进婴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还能开发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平衡发展,犹如给宝宝的想像力、创造力及记忆增添一副飞翔的翅膀,使之能发展得更卓越。

二、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方法

对婴幼儿早期音乐能力发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母亲对孩子轻柔说话语气和歌唱节奏、让婴幼儿聆听更多的声音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以及亲子间的简单音乐游戏都是适宜的形式。婴幼儿早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其后儿童期、青少年期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承继性,为婴儿营造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婴幼儿沐浴在与其音乐感知能力相适宜的音乐环境里,将能提升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对其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倾听

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倾听应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听觉是音乐体验和学习的基础。一般说来,婴幼儿各种生理器官都处于未成熟的发育阶段,因此给他们聆听的音乐应以优美、欢快、流畅的乐曲为主,还可以结合语言的发展学唱一些儿歌童谣。同时,对于婴幼儿而言,应将音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在自然和谐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体验音乐,既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他们能的身心健康成长。

(1)音乐

婴幼儿,特别是婴儿,主要是通过听音乐促进其听觉能力的发展。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他们获得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和娱乐的愉悦感。听音乐可以配合孩子一日生活中的一些活动来进行。配合孩子一日生活活动听音乐,主要目的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气氛和情绪,使孩子吃得香甜,睡得舒适,玩得愉快,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孩子无意识记的特点,在头脑中积累美好的音乐印象,为培养婴幼儿的音乐文化素养,发展音乐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2)妈妈歌

对婴儿来说,母亲的声音是他/她最喜欢、最能接受的声音。妈妈的歌声是最美妙的,所以不必担心自己的演唱能力有多少。母亲唱歌时,可将婴儿抱在膝盖上、怀抱里或陪着婴儿入睡。这样,既有肌肤的接触,又有母亲的体味包围,加上听到母亲的声音,促使婴儿一起感觉,对婴儿大脑产生极佳的影响。[6]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教孩子学唱歌在教孩子学唱时,要让孩子看着妈妈的口型和面部表情,跟着妈妈的歌声学,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领会内容,吐字清楚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7]

2、交流

研究发现,快乐的核子们都拥行——些共同的素质,包括较有自信、乐观、有自制力等良好的亲子交流,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婴幼儿各项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互动歌曲、音乐游戏、律动体操这些亲子交流活动形式与内容,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1)互动歌曲

已有研究表明,亲子的互动歌曲,尤其是熟悉的命名类歌曲,如“你的鼻子在哪里?”、“你的嘴巴在哪里?”这些歌曲,以及动作类互动歌曲(躲躲猫和躲藏游戏等)和带有丰富手势的歌唱互动,对于幼儿的语言习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能在咿呀哼唱这些互动歌曲时,通过这种对单词和对应动作的配对情境,学习特定的语言元素。成人可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唱歌,并引导幼儿做有节奏地拍手、敲击等游戏,用爱心来开启幼儿的音乐之门,帮助他们感受音乐的乐趣,进行音乐体验。[8]成人可以和幼儿一起玩能制造各种声音的游戏:如让幼儿配合音乐来用小木棒敲击翻过来的桶、锅、盆、陶器以及各种能敲击出悦耳声音的用具;和幼儿一起将沙子、小石头装入废弃的纸盒或不透明的小瓶中,做成多种小“沙锤”,让幼儿区分不同的声音并用它们来打节奏;家长可以准备多个同样的碗或玻璃瓶,分别装上不同量的水,让幼儿用汤匙轻轻敲打,倾听它们发出声音有无区别;家长还可引导幼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玻璃纸、纸袋等发出声响。总之,成人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周围环境中可用的东西,增进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感受。

(2)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与其它游戏活动的主要区别在于用音乐配合、指挥、促进、制约游戏活动及其变化和发展。在音乐游戏中,音乐与游戏活动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伴随着动作,使之更加生动、活泼、协调、优美,同时,动作又能帮助幼儿具体形象地感受、理解音乐,获得相应的情绪体验,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9]

父母可在家里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

如经常播放音乐,并根据孩子“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以动作来表达和理解内容,引导孩子随着乐唱唱、跳跳、玩玩,把音乐和玩耍融于孩子的生活之中。这种在音乐伴随下的游戏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智力才能,协调和发展幼儿的动作,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健康成长的良好手段,也是符合婴幼儿年龄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启蒙教育方式。

3、律动体操

在婴幼儿教育的传统观念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运动的认识。然而,这其实是一种思想误区,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身体成熟是第一位的。婴儿的骨骼、关节、肌肉由瘦小、稚嫩发展到粗壮、有力,这些都与运动分不开。成人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一定要督促他们加强体育运动。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是孩子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婴幼儿在律动和体操中,不断发展这手脚活动男的能力,并且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婴儿主要通过感官及身体动作来探索周围世界,在看、听、抓、滚,爬的过程中,了他们周遭的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以较宽广的的方式来探索世界。他们学会了摆弄物体,了解语言,以及描述他们正在做些什么,至于动作技巧的发展方面,他们则是对自己的身体,以及自己的身体能做什么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在所处的空间里有目的的移动身体。[10]

在3岁之前,幼儿应该能感觉稳定的节拍,也能依照稳定的节拍走路。这种基本时间感及节拍能力是让幼儿毫无困难的获取早期基本动作技巧的主要能力。简单的动作经验课促进幼儿动作技巧的发展。[11]

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或舞蹈,主要是教孩子学习符合营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和情绪做动作,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在身体各部分做动作时,能通过运动神经去感知音乐艺术美,同时,又通过协调优美的动作去表达音乐的内容情绪,这些活动可以发展婴幼儿的动作和节奏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发育成长。[12]

三、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注意点

1、正确的育儿观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智力健全。对于3岁前的幼儿来说,音乐启蒙教育并不一定能使他们成为从事音乐工作的专业人士,但音乐启蒙给予幼儿的早期的丰富感官刺激和运动经历,可以改善大脑神经通路的结构和功能,对以后各种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终生的影响。

必须走出音乐启蒙教育是为了成名成家的这一误区,这不应成为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最终目的。音乐启蒙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及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愿望,会使他们今后的生活更美好。而是让孩子具有审美能力,体会和联想音乐中所传达的感情,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2、音乐的选择

在选择对婴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教材时,需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既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适当的给他们一些提高。采用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孩子从小接受这种优美、明朗、向上音乐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具体需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的考虑:

(1)音乐作品的内容

教孩子演唱和欣赏的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应当是孩子可以理解感受的,思想感情应当是健康活泼的,旋律应是动听的,为孩子所喜听乐唱的。切忌要把父母爱唱的成人歌曲教孩子唱,因为这种歌曲的内容情感往往是孩子难以理解感受的,歌曲的音域、节奏以及演唱技巧是孩子难以胜任。

(2)亲子歌曲的音域

亲子共唱的幼儿歌曲应当考虑到孩子的演唱音域,因为幼儿的肺活量不大,声带正在发育,如果所选歌曲音调过高或音程跳动太大,会造成幼儿声带过度紧张和呼吸不协调,影响发省,甚至造成声带的损伤。因此,选用亲子歌曲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这一生理特点。一般而言,三、四岁幼儿演唱音域为3度或4度,年龄更小的孩子其音域越窄。

3、亲子活动的设计

亲子活动是增进亲子交流,培养良好的亲子感情,也是满足孩子爱玩的天性,促进孩子发展的活动。对于婴幼儿来说,亲子活动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特点。在亲子活动中,选用适宜孩子的音乐和歌曲,将使得亲子活动在培养孩子快乐情绪和艺术熏陶方面有更突出的作用,同时所设计音乐亲子活动也应考虑到对孩子在视听觉、动作、语言能力、扩大认知和行为习惯领域的促进和发展。[13]

总之,音乐不只是声音的效果,音乐的启蒙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教育,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训练。音乐的节奏具有时间与空间的性质,音乐具有内在的规律和形象逻辑。所以,音乐是可以增长婴幼儿才智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指出:“音乐是心灵的算术练习,心灵在听音乐时计算着,而自己并不自觉。”音乐是孩子不可缺少的“精神乳汁”,成人应创造条件,让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启蒙教育,为他们将来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金东波.浅析幼儿的音乐启蒙教育[j].当代学前教育2007.5

郭声健罗红.音乐教育新概念[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p184-185

杨丽华.早期音乐启蒙与0~3岁婴幼儿的发展[j].昆明学院学报,2009年7月

王景瑶王懿颖.国际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热点问题—2008年国际音乐教育大会早期儿童音乐教育分会综述(二)[j].中国音乐教育,2009.8

梁旭红朱春涛.家庭旱期教育对0一3岁小儿智能发育的效果观察[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6)

秦云峰,高莉莉.婴幼儿优教优育180问[m].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p191~192

rosesa,feldmanjf,jankowskijj.processingspeedinthefirstyearoflife:alongitudinalstudyofpreternandfull-terminfants.developmentalpsychology,2002

irènedeliège,johnsloboda.perceptionandcognitionofmusic.psychologypress,1997

maryd.sheridan.playinearlychildhood:frombirthtosixyears.routledge,1999

韩棣华.0-3岁婴幼儿心理与优教[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p245~248

菲利斯·卫卡特著林翠湄译.动作教学—幼儿核心的动作经验[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p10-14

人工智能幼儿启蒙教育篇3

关键词:幼儿园;中华饮食文化教育;原则与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085-0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珍视幼儿生活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来说,“吃”是幼儿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从“吃”入手对幼儿进行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是可行的。现在很多幼儿对中国的饮食风情知之甚少,而对肯德基、麦当劳等西方饮食文化却津津乐道,这种状况不得不令人深思。中华饮食文化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华民族文明风貌的反映,从中华饮食文化入手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有利于加强幼儿对中华民族的了解,树立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因此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幼儿园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的原则

原则指人民经过长期检验后整理出来的,在说话或行事时应该遵循的法则或标准,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的过程中也应遵循一定的规则,确保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结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中华饮食文化的相关特征,在幼儿园进行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立足传统菜系的原则、围绕地方名吃的原则、结合幼儿饮食特点的原则。

1.立足传统菜系的原则。立足传统菜系的原则是指着眼于传统菜系展现的民族风情、体现的民族精神,从宏观上把握饮食文化特点,高屋建瓴,科学、高效地的在幼儿园开展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饮食习俗和饮食风味千差万别,最能反映这一特点的当属我国的菜系。菜系的制作工艺在一代代传承中不断地融入创新和智慧,从某种意义上说,菜系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承者和民族文明的书写者。在幼儿园开展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的过程中,立足菜系有利于幼儿感受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幼儿吃苦耐劳、团结奋斗等民族精神。像山东菜系以清香鲜嫩、味纯著称,尽展了山东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广东菜系花色繁多,美观新颖,在烹饪技术上兼有西式菜的特点,展现了广东劳动人民的对精致生活的追求和超前的开放思想;还有注意刀工的浙江菜系、长于熘炒煎煨的福建菜系、重熏腊原料的湖南菜系,无不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个性奠定了基础。幼儿园在进行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的过程中,各种活动的开展、情境的创设等都应立足充满文化气息的传统菜系,用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影响幼儿,用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感染幼儿,使幼儿对中国饮食文化能有初步的认识,并激发其对中华饮食的兴趣,为以后幼儿园开展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活动做好铺垫。

2.围绕地方名吃的原则。围绕地方名吃的原则是指充分利用各地方名吃特有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等,将各地的历史风貌、风土人情及文化底蕴展现给幼儿。幼儿园以各地特色名吃为线索展开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有利于幼儿全面、具体地了解各个地方的民俗习惯与风土人情。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饮食习惯各不相同,或嗜麻辣,或喜生猛,或尚清淡,或重浓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从全国范围来看,像北京烤鸭、天津“狗不理”、太原的刀削面、新疆烤羊肉串等都展现了不同地方的民族特色。除此之外,还有像南京名吃虎皮三鲜、苏州美食酱鸡、桂林的鸳鸯马蹄等驰名中外的地方美食。立足地方菜系的原则充分地将各地特有的人文风貌、饮食习俗充分展现给幼儿,从而使其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民族,了解民族的饮食文化。各地方菜系色香味俱全,且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更肩负着传承中华饮食文化的伟大使命。幼儿园围绕地方名吃对幼儿进行饮食文化启蒙教育,使得有些枯燥无味的国学文化、民族精粹能够以一种“色香味俱全”的方式呈现在幼儿面前,有利于激发幼儿兴趣、拓展幼儿视野。

3.结合幼儿饮食特点的原则。结合幼儿饮食特点的原则就是要立足中华饮食文化相关知识,并充分结合儿童兴趣点、认知水平和饮食需求等对幼儿进行教育。在幼儿园开展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无论是“传统菜系”的讲解,还是“地方名吃”的渗透,都应从幼儿实际情况出发。幼儿园开展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时,应充分立足幼儿对饮食口味的偏好和饮食造型的兴趣,借助多样的主题活动将中华饮食文化教育渗透其中。像造型奇特、口味香甜的糖葫芦将劳动人民巧用大自然食材的智慧展现给幼儿;造型夸张的陕北面花、胶东大馍呈现给幼儿的则是劳动人民在饮食制作上的精美细致。食材的碰撞把饮食的韵味渲染得分外浓郁,相信幼儿在这种渲染中对中华饮食、中华饮食文化的情感也会更加深厚。幼儿园结合幼儿饮食特点开展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有利于充分调动幼儿兴趣,提高幼儿参与度,从而增强幼儿对本民族饮食文化的认知和情感,也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培养铺平道路。

二、幼儿园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的途径

1.欣赏中华饮食菜品。幼儿园在进行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时,可以通过图片、实物展示等方式,选择刀工精湛、色彩鲜明、形状奇特的菜品向幼儿展示中华饮食的外在形象美,给幼儿视觉上的冲击。制作精细的川菜夫妻肺片、多而不杂的粤菜及第粥,展现的是工艺美;乳白清雅的鲁菜奶汤蒲菜、色泽红亮湘菜辣子鸡等展现了色泽美。中华饮食文化的外在美,可以让幼儿通过视觉切实感受到,而中华饮食文化的意境美则从听觉、嗅觉和心灵上影响着幼儿对中华饮食文化的认知和情感,还有饮食礼仪之美、饮食环境之美等,都把幼儿的美感引向新的境界,提升了幼儿对中华文化的审美认知。幼儿园还可以借助一些关于中华饮食的名人轶事、喜闻乐见的饮食习俗,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将抽象的中华饮食文化,转变为形象、具体的事物,引导幼儿将饮食美味与饮食的内在精神追求结合起来,真正去欣赏和享用中华饮食带给他们的视觉盛宴。

2.体验中华饮食制作。中华饮食的制作手艺是撰写人类味觉记忆史、民族文明的通用语言。幼儿园在中华文化饮食启蒙教育活动中通过图片的展示、故事的讲解,可以激发幼儿直接参与饮食制作,有利于幼儿感受饮食制作带来的快乐,享受中华饮食带给他们的酣畅淋漓的美感。中华饮食的制作过程展现了劳动者对自然馈赠食材的灵活运用,其中渗透着劳动者的智慧美和劳动美。一是选料丰富广阔,“我们中国人便从树上吃到陆地,从植物吃到动物,从蚂蚁吃到大象,吃遍了整个生物界”;二是调料复杂精细,常见的调味品像酱油、豆豉、味精、醋、酒、生姜、麻油等足足有几十种;三是烹调手法精湛深奥,像凉拌、炒、蒸、煮、煎、炸、焖、h、炖、煨、烧等有几十种;四是刀工严谨讲究,食材可切成片、丝、条、块、丁、粒、米茸等大小均匀、厚薄适中的各种形状。正是这种灵活而非机械的饮食制作技术,使中华饮食文化完成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超越,使中华饮食文化充溢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而幼儿置身其中,必定会受其熏陶,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对中华饮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体验制作时,幼儿园可以利用幼儿好动的特点,借助各种炊具唤起幼儿动手的欲望,提高幼儿的参与度。让幼儿扮演小厨师为大家制作各种美食,启发幼儿团、捏、搓出元宵、月饼、饺子、麻花、烧饼、面条等,让幼儿置身其中,为他们提供更多体验中华饮食文化的机会。

3.感受中华饮食文化。中华饮食是一个历史文化长卷,在这个历史文化长卷中,幼儿能够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丰富民族文化的情感,感知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尤其是民族节日饮食文化中的多姿多彩内容,更有利于幼儿感受中华饮食文化的灿烂辉煌。“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春节除旧迎新除夕饺子宴,“火树银花不夜天,万家灯火十五晚”的张灯结彩闹元宵,“雄黄酒、插艾蒿、吃粽子,龙舟竞技九州同”的纪念屈原爱国情怀的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月,吴刚嫦娥同祝贺”的阖家团圆中秋节等,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节日饮食文化,传递给幼儿的是爱国主义情怀,民族文化饕餮。

幼儿园在开展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时,可以通过图片、广播、实物展示等途径,刺激幼儿的感官。幼儿通过欣赏、体验制作和感受中华饮食文化,对中华饮食文化由知之到熟之再到爱之,逐渐地由远及近、由景及情,耳濡目染,从最初的感知中华饮食文化,逐步升华到热爱祖国璀璨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情感中来。

历经时代变迁,洗尽铅华,却将某些烙印在人类心田的中华饮食文化传承下来,曾经的色泽和风味在劳动人民的创作下瞬间复合。如今国家逐渐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幼儿园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积极开展中华饮食文化启蒙教育也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也预示着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承将绵延不断,中华民族的文明将继续被书写。

参考文献:

[1]王学泰.中国饮食文化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84.

[2]郭于华.社会变迁中的儿童食品与文化传承[J].社会学研究,1998,(1):75.

人工智能幼儿启蒙教育篇4

 关键词: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

         收稿日期:2010-11-19

         作者简介:阮婷,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讲师,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宋占美,山东英才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博士研究生。(上海/200062)

         音乐在孩子的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还有一把便是音符”。[1]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音乐教育价值的理解也更趋于科学和深刻。目前已证实音乐能够帮助人类增强认知系统、提高情绪智力、增强感知运动系统、增强应激一反应系统、增强记忆系统等,这充分说明了音乐教育多方面的育人价值。[2]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生活的最初几年,对其而言,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生活中处处有接受教育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对与婴儿能力和零岁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地深入,婴幼儿无知无能旧观念地打破,婴幼儿教育的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现状

         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能影响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助于逻辑与抽象思维、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开发,这一观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支持。[3]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中,音乐启蒙教育已经越来越高亮起来。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被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基于对前面所提及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深信不疑,美国佐治亚州州长泽尔·米勒已提出了一项令人叫绝的建议:作为该州预算计划的一部分,拿出10. 5万美元,使该州所有新生儿(每年约10万名)出院回家的时候,带上一张古典音乐激光唱盘或一盘古典音乐磁带。

         又如,英国正开展“音乐一对一计划”,这个项目致力于总结适合两岁以下儿童发展的教育实践。“音乐一对一计划”力图将关于婴儿音乐性的最新理沦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父母及照料者采用更适宜的教育方法。计划首先要求收集信息,包括父母的每日音乐活动、对家庭音乐生活的态度、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在此基础上探讨怎样将音乐应用到两岁以下孩子的每日生活,要求教师必须与父母建立信任,形成彼此认同的伙伴关系:同时.教师必须找到适宜并受到双方认同的教育模式这类与家庭相关的灵活工作为音乐教师的职业规定提出了挑战。

         再如,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作为连接母婴间音乐纽带的亲子歌曲。探讨音乐如何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女人哼唱儿歌和用音乐育儿的方式,音乐对她们的观念、情感和作为母亲的身份认同感的影响,以及通过音乐游戏和表演与孩子形成的互动类型和相互关系。

         此外,还有许多国家也对婴幼儿的教育极其重视很早就提出了应对0~3岁的婴幼儿进行智力的开发。比如,新西兰早期教育提出:教育要从出生开始。秘鲁、加纳等国家把0~3岁教育已列入了国家行动计划。他们认为: 3岁以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是早期教育的关键期,也是婴幼儿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口语、数字逻辑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4]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终身教育理念的建立,对婴幼儿实施良好教育成为广大家长更加强烈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也开始重视对婴幼儿音乐的启蒙和智力的开发。

         总之,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对发展婴幼儿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增强幼儿听力和记忆力,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5]早期音乐启蒙不仅可以增进婴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还能开发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平衡发展,犹如给宝宝的想像力、创造力及记忆增添一副飞翔的翅膀,使之能发展得更卓越。

         二、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方法

         对婴幼儿早期音乐能力发展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母亲对孩子轻柔说话语气和歌唱节奏、让婴幼儿聆听更多的声音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以及亲子间的简单音乐游戏都是适宜的形式。婴幼儿早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其后儿童期、青少年期音乐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承继性,为婴儿营造一个丰富的音乐环境,让婴幼儿沐浴在与其音乐感知能力相适宜的音乐环境里,将能提升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并对其今后音乐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倾听

         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倾听应被放在重要的位置。因为听觉是音乐体验和学习的基础。一般说来,婴幼儿各种生理器官都处于未成熟的发育阶段,因此给他们聆听的音乐应以优美、欢快、流畅的乐曲为主,还可以结合语言的发展学唱一些儿歌童谣。同时,对于婴幼儿而言,应将音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在自然和谐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体验音乐,既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他们能的身心健康成长。

         (1)音乐

         婴幼儿,特别是婴儿,主要是通过听音乐促进其听觉能力的发展。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他们获得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和娱乐的愉悦感。听音乐可以配合孩子一日生活中的一些活动来进行。配合孩子一日生活活动听音乐,主要目的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气氛和情绪,使孩子吃得香甜,睡得舒适,玩得愉快,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孩子无意识记的特点,在头脑中积累美好的音乐印象,为培养婴幼儿的音乐文化素养,发展音乐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2)妈妈歌

         对婴儿来说,母亲的声音是他/她最喜欢、最能接受的声音。妈妈的歌声是最美妙的,所以不必担心自己的演唱能力有多少。母亲唱歌时,可将婴儿抱在膝盖上、怀抱里或陪着婴儿入睡。这样,既有肌肤的接触,又有母亲的体味包围,加上听到母亲的声音,促使婴儿一起感觉,对婴儿大脑产生极佳的影响。[6]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教孩子学唱歌在教孩子学唱时,要让孩子看着妈妈的口型和面部表情,跟着妈妈的歌声学,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领会内容,吐字清楚地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7]

         2、交流

         研究发现,快乐的核子们都拥行——些共同的素质,包括较有自信、乐观、有自制力等良好的亲子交流,将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婴幼儿各项能力,以及社会性的发展。在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互动歌曲、音乐游戏、律动体操这些亲子交流活动形式与内容,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1)互动歌曲 

         已有研究表明,亲子的互动歌曲,尤其是熟悉的命名类歌曲,如“你的鼻子在哪里?”、“你的嘴巴在哪里?”这些歌曲,以及动作类互动歌曲(躲躲猫和躲藏游戏等)和带有丰富手势的歌唱互动,对于幼儿的语言习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能在咿呀哼唱这些互动歌曲时,通过这种对单词和对应动作的配对情境,学习特定的语言元素。成人可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唱歌,并引导幼儿做有节奏地拍手、敲击等游戏,用爱心来开启幼儿的音乐之门,帮助他们感受音乐的乐趣,进行音乐体验。[8]成人可以和幼儿一起玩能制造各种声音的游戏:如让幼儿配合音乐来用小木棒敲击翻过来的桶、锅、盆、陶器以及各种能敲击出悦耳声音的用具;和幼儿一起将沙子、小石头装入废弃的纸盒或不透明的小瓶中,做成多种小“沙锤”,让幼儿区分不同的声音并用它们来打节奏;家长可以准备多个同样的碗或玻璃瓶,分别装上不同量的水,让幼儿用汤匙轻轻敲打,倾听它们发出声音有无区别;家长还可引导幼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如玻璃纸、纸袋等发出声响。总之,成人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周围环境中可用的东西,增进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感受。

         (2)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它与其它游戏活动的主要区别在于用音乐配合、指挥、促进、制约游戏活动及其变化和发展。在音乐游戏中,音乐与游戏活动的关系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音乐伴随着动作,使之更加生动、活泼、协调、优美,同时,动作又能帮助幼儿具体形象地感受、理解音乐,获得相应的情绪体验,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9]

         父母可在家里为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 

如经常播放音乐,并根据孩子“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以动作来表达和理解内容,引导孩子随着乐唱唱、跳跳、玩玩,把音乐和玩耍融于孩子的生活之中。这种在音乐伴随下的游戏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智力才能,协调和发展幼儿的动作,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健康成长的良好手段,也是符合婴幼儿年龄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启蒙教育方式。

         3、律动体操

         在婴幼儿教育的传统观念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运动的认识。然而,这其实是一种思想误区,因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身体成熟是第一位的。婴儿的骨骼、关节、肌肉由瘦小、稚嫩发展到粗壮、有力,这些都与运动分不开。成人在注重孩子学习的同时,也一定要督促他们加强体育运动。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是孩子感兴趣的一种活动。婴幼儿在律动和体操中,不断发展这手脚活动男的能力,并且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婴儿主要通过感官及身体动作来探索周围世界,在看、听、抓、滚,爬的过程中,了他们周遭的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以较宽广的的方式来探索世界。他们学会了摆弄物体,了解语言,以及描述他们正在做些什么,至于动作技巧的发展方面,他们则是对自己的身体,以及自己的身体能做什么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在所处的空间里有目的的移动身体。[10]

         在3岁之前,幼儿应该能感觉稳定的节拍,也能依照稳定的节拍走路。这种基本时间感及节拍能力是让幼儿毫无困难的获取早期基本动作技巧的主要能力。简单的动作经验课促进幼儿动作技巧的发展。[11]

         在音乐伴随下做动作或舞蹈,主要是教孩子学习符合营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和情绪做动作,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在身体各部分做动作时,能通过运动神经去感知音乐艺术美,同时,又通过协调优美的动作去表达音乐的内容情绪,这些活动可以发展婴幼儿的动作和节奏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发育成长。[12]

         三、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注意点

         1、正确的育儿观

         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应该是: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完善、智力健全。对于3岁前的幼儿来说,音乐启蒙教育并不一定能使他们成为从事音乐工作的专业人士,但音乐启蒙给予幼儿的早期的丰富感官刺激和运动经历,可以改善大脑神经通路的结构和功能,对以后各种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终生的影响。

         必须走出音乐启蒙教育是为了成名成家的这一误区,这不应成为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最终目的。音乐启蒙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音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养及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愿望,会使他们今后的生活更美好。而是让孩子具有审美能力,体会和联想音乐中所传达的感情,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2、音乐的选择

         在选择对婴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教材时,需注意教材的难易程度,既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同时也要适当的给他们一些提高。采用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让孩子从小接受这种优美、明朗、向上音乐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具体需注意以下三方面内容的考虑:

         (1)音乐作品的内容

         教孩子演唱和欣赏的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应当是孩子可以理解感受的,思想感情应当是健康活泼的,旋律应是动听的,为孩子所喜听乐唱的。切忌要把父母爱唱的成人歌曲教孩子唱,因为这种歌曲的内容情感往往是孩子难以理解感受的,歌曲的音域、节奏以及演唱技巧是孩子难以胜任。

         (2)亲子歌曲的音域

         亲子共唱的幼儿歌曲应当考虑到孩子的演唱音域,因为幼儿的肺活量不大,声带正在发育,如果所选歌曲音调过高或音程跳动太大,会造成幼儿声带过度紧张和呼吸不协调,影响发省,甚至造成声带的损伤。因此,选用亲子歌曲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这一生理特点。一般而言,三、四岁幼儿演唱音域为3度或4度,年龄更小的孩子其音域越窄。

         3、亲子活动的设计

         亲子活动是增进亲子交流,培养良好的亲子感情,也是满足孩子爱玩的天性,促进孩子发展的活动。对于婴幼儿来说,亲子活动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特点。在亲子活动中,选用适宜孩子的音乐和歌曲,将使得亲子活动在培养孩子快乐情绪和艺术熏陶方面有更突出的作用,同时所设计音乐亲子活动也应考虑到对孩子在视听觉、动作、语言能力、扩大认知和行为习惯领域的促进和发展。[13]

         总之,音乐不只是声音的效果,音乐的启蒙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教育,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训练。音乐的节奏具有时间与空间的性质,音乐具有内在的规律和形象逻辑。所以,音乐是可以增长婴幼儿才智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指出:“音乐是心灵的算术练习,心灵在听音乐时计算着,而自己并不自觉。”音乐是孩子不可缺少的“精神乳汁”,成人应创造条件,让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启蒙教育,为他们将来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金东波.浅析幼儿的音乐启蒙教育[j]. 当代学前教育 2007.5

         郭声健 罗红. 音乐教育新概念[m].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7 p184-185

         杨丽华. 早期音乐启蒙与0~3岁婴幼儿的发展[j]. 昆明学院学报, 2009年7月

         王景瑶 王懿颖. 国际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热点问题—2008年国际音乐教育大会早期儿童音乐教育分会综述(二) [j]. 中国音乐教育,2009.8

         梁旭红 朱春涛.家庭旱期教育对0一3岁小儿智能发育的效果观察[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6)

         秦云峰,高莉莉. 婴幼儿优教优育180问[m].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1 p191~192

         rose s a,feldman j f,jankowski j j.processing speed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pretern and full-term infants.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2

         irène deliège, john sloboda. perception and cognition of music. psychology press, 1997

         mary d. sheridan.play in early childhood: from birth to six years . routledge, 1999

         韩棣华. 0-3岁婴幼儿心理与优教[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1999 p245~248

         菲利斯·卫卡特著 林翠湄译. 动作教学—幼儿核心的动作经验[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p10-14

人工智能幼儿启蒙教育篇5

现代教育认为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启蒙阶段,属于黄金阶段,所以在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我国的国民的经济情况也愈加好,在这样经济良好的影响下,幼儿时期的教育就逐渐受到广大父母以及有关专业人士的重视,当然,在幼儿园的教育中,体育教育也是教育中的重要一部分,它不但可以在幼儿时期开发幼儿的智力,也有利于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所以,下文就幼儿园教育中的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几点建议与看法,对幼儿园教育的体育教育给出几点实质性的策略。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体育教育;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的一部分,是幼儿踏入教育的第一阶段,它也是我国国民培养素质的基础阶段,幼儿园是针对3到6周岁的幼儿所创办的正规具有保育教育的培养机构,是作为学校教育的举步阶段,而体育阶段在幼儿园教育中所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性地位也是本文索要探析的问题。

一、幼儿园教育中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从1990年开始到2001年,我国一共实施了三部重要幼儿园教育的有关规程与条例,从这三部重要教育文件中的规定与要求中幼儿园体育教育也占很大的一部分,这足以说明了体育教育在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地位,也能够探知到国家对幼儿园教育中的体育教育的重视,依此来了解体育教育在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体育教育可以增强人的体质,对幼儿的身体协调有很大的帮助,若要全面发展,那么体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正是容易模仿大人行为与学习的阶段,这个时期很容易受到一些外来的直接影响而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小孩子的心理活动也容易受到影响与改变甚至停止。所以在幼儿园阶段,幼儿会受到很多的教育与不断的成长的影响,可以不自觉的发展自己的各方面与行为,这个阶段也是幼儿性格形成的阶段,这种个性虽然不会一直保持直至成年,但是在这个阶段所形成的性格在其以后的终身都会保留一定的痕迹,所以在这个幼儿园的教育阶段,体育教育则有利于启蒙幼儿的智力发展还可以增强幼儿的体育观念,体育教育也会逐渐的推动婴幼儿生理与身体的健康发展,在增强体质的同时,也可以增强幼儿的抵抗能力,有效防止生病,是幼儿在以后学习教育生活的正常保障。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个人的素质是属于先天就具备,但是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需要后天的学习从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优秀的品质。现在人们常说的素质教育就是在普通的知识教育之外,对学生个人品质的培养,它也分为身体素质教育、社会素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其中又可以细分为德智劳美体、道德、思想上的素质教育。近几年,教育部已经有明确的规定,素质教育应该培养在幼儿时期,幼儿园应该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来启蒙孩子的智力等,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欲望、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的行为和健康的体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中体育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幼儿园教师对体育教育的观念

就目前的教育趋势来看,幼儿园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可能现在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还没有将体育教育当成自己教育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他们对于体育教育的观念还没有真正的重视,没有真正意识当体育教育涵盖了许多运动训练,可以增强幼儿生理、身体以及心理等素质,所以这样一来,许多幼儿园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当高,可以说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对于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幼儿性格、启蒙智力等许多方面都是相当重要的,这样对幼儿实施体育教育一方面要有机高效的统一幼儿的运动发展与学习知识的发展,从整体上平衡两者,另一方面来说,幼儿园教育中的体育教育也并不是单一的户外活动,而是在户外运动的同时结合一些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发展幼儿的心智等素质,推动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体育设备的健全

对于幼儿来说,一些好玩且安全的体育器材可以激发幼儿对于体育活动的情趣,如若幼儿园的体育设备完备,那么不仅有利于促进幼儿对于体育意义的了解,也有利于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供了场地与想法。但是,当前形势下幼儿园的体育设备都存在着不合理与不科学等问题,所以要健全幼儿园的体育设备也是任重而道远的事情,需要相关部分给予单独重视,督促幼儿园的负责人完善幼儿园的体育设备,实现幼儿园的发展要求,教育不止是国家的责任,也是我们国民自己的责任,为幼儿园建设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确保幼儿能够在幼儿园得到科学合理且完善的体育教育。

(三)科学组织体育教育

科学家表明,人体的生理机能的获得通常是梯字型的规律变化,先上升,然后平稳一段时间后下降,所以对于幼儿的体育教学也应该依照这个规律,但是根据多项调查表明,幼儿的生理机能规律通常是过山车形变化的,很快的上升,在到达一个顶峰之后维持短暂的时间之后就开始下降,这表明幼儿对于急剧的改变是难以适应的,所以要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教学,避免发生对于幼儿不利的体育教学活动,安排适合且利用幼儿发展的体育教学活动,毕竟幼儿与成年人的机制是不同的,对于体育教育的运动负荷量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未来,科学合理的组织幼儿体育教育也是幼儿园工作者需要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

总体上来看,幼儿园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对于许多幼儿园工作者来说,需要全方位的结合幼儿园体育教育的现状和幼儿的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并且带着积极的目的去实施体育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出具有优秀品质与良好素质的全方位人才。

作者:张敏单位:新乡幼儿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周岩.幼儿园体育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学管理,2009,12(4):71-73.

人工智能幼儿启蒙教育篇6

1、概念:幼儿体育启蒙的教育,即是在人发展处于幼儿期时,运用体育的手段,进行启发、传授的早期教育,人处在幼儿期时,由于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决定,幼儿对体育活动非常爱好。并在这些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注意力记忆相对较高,有利于进行启蒙教育,但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科学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

2、意义: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体育启蒙教育,可有效的促进孩子学语、走路、认字及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以后童年,少年期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并符合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孩子进行体育启蒙教育,还可完整教育体系,建立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促进教育科学飞速发展。

二、幼儿期生理、心理学特点:

1、幼儿的生理特点:幼儿期,人处于初步的发育阶段:骨骼细小,硬度差,容易变形,肌肉体积小,收缩力弱,心脏心腔小,心肌薄,心肌收缩力小,心跳快,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少,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经系统易兴奋,注意不集中。因此,而决定幼儿不宜进行过大压力的负重练习,也不能进行大强度过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即决定了幼儿期体育活动具有特殊性与选择性的特点,采用科学适当的体育方法进行教育。

2、心理特点:依据人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年龄特征,即决定幼儿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但思维能力较差,发育不成熟,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能力都相对较低,社会性较差,兴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意志不坚定,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应变能力弱,情绪、个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但喜欢玩耍、游戏、好动。另外,适宜的环境对幼儿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启蒙教育便是适合幼儿心理特征,且能设置适宜的教育环境,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三、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可行性思考:

1、符合新时代终身教育的思想,为终身体育与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终身教育,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一种流行于国际的教育思想,是现代科学的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中的各个阶段,而不是只在儿童和青少年时代。它强调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不但加强了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可和重视,而且也对幼儿教育工作者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教育指明方向。在幼儿期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方式,倡导科学的教育思想,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终身体育与素质教育的提出,大大提高了幼儿教育的地位。终身体育是人们一生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也称终生体育,包括现在和未来各个年龄阶段和各种体育的形式,终身体育就要从小做起,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学会简单的体育知识、技能,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技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丰富生活,锻炼意志品质,改善健康状况,增强体质,提高兴趣,形成习惯,持之以恒,永不间断。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其实质是知识、能力、品德、身心等的有机结合,其目的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思想品德好,身心健康的高层次人才的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教育方法应因材施教,以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因此,素质教育是全面教育的具体化,教育人才适应时展需求,而对幼儿进行体育启蒙教育,能较早的树立体育意识,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并且在其活动过程中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其中在活动中还可学习语言,增加友谊,更有利于德育。随着现代科学发展,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以后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体育活动正是让这些教育目的的完美结合,适合幼儿心理发展需要。在此阶段,提出这种体育启蒙教育思想是势在必行,但其运作过程必须符合以上所谈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促进在教育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效果。

2、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幼儿体育启蒙教育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他符合学前教育思想,但却有与其不同的特点,学前教育期是对人的性格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时期,而幼儿体育启蒙教育能更早的促进性格形成,同时还可形成健康的心理,并且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愿望,积极情感和态度。另外,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莫里逊教授在总结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不同教育目标时指出“这些基本的目标涉及到儿童的社会交往、自我服务、自尊、学习、思考、学习准备、语言和营养等方面”。由这些目标可见,在学前教育阶段,特别是幼儿期,要培养幼儿的认知方法,协助幼儿形成自己的认知观,简单的认别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即在体育活动中是形成以上所强调目标的有效措施,并且在活动中复杂多变的形式,还可提高幼儿简单的应变能力、独立的实践能力,以及判断游戏中胜负的能力,在追其失败原因时,要对此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对智力进行了启蒙式的开发。与此同时,还能使幼儿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关心、合作、沟通、理解、帮助等,为儿童期、少年期的和谐交往及各种活动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3、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对学前教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幼儿体育启蒙教育不再是传授式的传授教育,也不是控制式的课堂教育,而是一种较灵活的教育方式,它界定在体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的启蒙教育,一方面幼儿期的孩子还不认识社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踏入社会进行简单的活动,如游戏、认字、算题等行动,只有在讲解中学习知识认知世界。另一方面,对自己生活及学习中的需要,只是依赖于父母,而自己活动能力较差,但在进行幼儿启蒙教育过程中,不但兼顾以上两个方面,而且对幼儿的生活能力得到锻炼,现代研究证明,快乐学习法比普通学习法成绩提高较快,而体育活动正是实施快乐学习法的有效途径。在进行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对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能有效地进行调动,使得幼儿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教育者依据活动内容项目,对幼儿的不同需要进行满足和疏导,启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让人得到尽早的发展!,丰富学前教育内容。另外,为学前教育带来了趣味性与娱乐性,并注重新教育思想,更有效的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为

学前教育带来生机和活力。4、幼儿体育启蒙教育扩展了教育思路:

在以前的认识中,把幼儿园教育称之为幼儿教育。现在所称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还包括处于幼儿期却未进幼儿园的其他场所的教育,只要对其进行教育,就可称之为“幼儿教育”,那么,作为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可看作是幼儿教育的一种方式,教育的一种思想,一种教育理念,就其这一思想的提出对幼儿教育的作用及影响来看,首先,幼儿体育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个性与性格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其次,这一教育方式适合幼儿的心理需要起“对症治疗”的效果。再次,这一教育思想符合了现代“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最后,就这一教育思想下对幼儿进行教育,注重体育活动的内容,必然形成幼儿贪玩或忘身于活动之中的不良影响,这要求教育者认真的加以疏导教育,必要时进行限制,在其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方式与语言,以免伤害学生心理。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具备新教育的优点,同时弥补了教育思想的不足,适合现代终身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中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思想。

四、幼儿体育启蒙教育须注意问题的思考:

1、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必须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

2、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必须符合启发、诱导、科学性的教育原则。

3、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必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①可控性体育训练法:即或在家或老师的指导、控制下进行幼儿活动能力的训练,如指导做幼儿体操、韵律操牵手上下楼梯等,训练幼儿活动能力进行身体锻炼促进幼儿生长发育。

②游戏法:即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育,在幼儿期,游戏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体育活动,更何况游戏此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特点,提高孩子参与积极性,选择适当的游戏则尤为重要,如:数字游戏、抓鱼儿、抱球抢摊等。

③体育比赛法:在体育比赛当中,让幼儿去实践运用合理的方法定成比赛,或教授其比赛的方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练习、比赛,此种方法即可丰富体育知识又可开发智力,对幼儿发展具有不可估计作用。

人工智能幼儿启蒙教育篇7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教育启蒙教育

幼儿是好动、好奇、好问的,他们对周围变化万千的世界充满兴趣,同时,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智能发展最显著的阶段,也是一生中提问最多的阶段,因此,我们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提倡“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幼儿教育工作者必然要以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科学素质为最终落脚点,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那么幼儿园如何实现幼儿科学教学任务,采用哪些手段和方法,激发幼儿探索精神,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呢?

一、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要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首先就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当幼儿向我们提出问题时,我们应耐心倾听,因势利导地帮助幼儿解答问题,而且有意表扬爱提问的幼儿,鼓励幼儿大胆质疑,积极观察、发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样就能激起他们的探索愿望,调动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幼儿天生的好奇心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基础,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就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主动学习科学、“迷”上科学。为此,教师为幼儿选择的科学教育内容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是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奋点,并善于把幼儿自发的观察纳入到教师有组织的活动中。为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教师还要鼓励和接受幼儿的新奇想法和做法,并给予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科学实验室是发展幼儿科学兴趣的很好的场所,那里有丰富的材料,幼儿可自由操作、探索、想象、创造。从小培养的兴趣会成为幼儿以后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强大动力。可以说,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培养起来的兴趣,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多渠道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1.巧妙、灵活组织科学教育活动。如果教师能巧妙设计、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调动主动性。例如:有一次在“踩鸡蛋”的活动中,当老师慢慢跨上用4只鸡蛋支撑的木板时,幼儿不约而同地惊叫起来:“不能踩!鸡蛋会碎的!”然而,鸡蛋并没有像预料的那样破碎,此时幼儿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接着,老师拎起两桶水,当幼儿发现鸡蛋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仍没有破碎时,一起鼓起掌,说:“哇!老师会气功。”这时,老师却神秘地说:“老师并不会气功,秘密在这里。”在这一活动中,幼儿正是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推动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观察和操作活动之中。

2.建立自然角,组织种植、饲养活动是幼儿获得饲养、种植知识的重要手段。种植和饲养是幼儿很感兴趣的活动,我园开辟了一块种植园地,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根据不同的季节,种植各种蔬菜、花、树。孩子们轮流到园地浇水,除草,经常结伴观察,不断报告所发现的新情况。种植活动的开展不但使幼儿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3.在“科学小实验和科学游戏”中,让幼儿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科学小实验不仅能帮助幼儿获得广泛的科学知识,在感知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概念,而且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分类、测量和思考等智力技能,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如:在磁铁能吸什么的实验中,让幼儿用系有磁块的钓鱼竿钓铁片、塑料片、纸片等制作的鱼,结果发现,只有铁片做的鱼全被钓起,其他鱼一条也没有钓起,这是什么道理呢?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幼儿懂得了磁铁能吸铁的道理,从而培养了善于动脑、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发展了想象和思维能力。

4.注重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的内容。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人们的生活之中。生活周围有许多事物、现象都蕴藏丰富的科学知识。如:在操场上玩滑滑梯,可以了解速度和惯性的关系;吹气球、玩风车,可以了解空气无处不在。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随机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让幼儿在玩游戏中学科学,在玩中用科学。如:通过动手玩天平,认识“平衡”现象。又如:在开展角色游戏中,让幼儿动脑、动手发明创造各种游戏材料:用塑料管制成听诊器,用可乐罐制成锅、茶壶等。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要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进行,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三、创造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营造鼓励幼儿探究的心理氛围。

在活动中,还要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接纳和支持幼儿的兴趣与观点会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幼儿是最诚实、最尊重客观现实的。在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幼儿会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作出回答和解释。因此,在幼儿的回答与教师预想的结果不同时,教师要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来源,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究。

四、请家长配合,还幼儿接触,观察大自然。

人工智能幼儿启蒙教育篇8

关键词比较看幼教

幼儿教育是教育领域中尚属一块有待开发的领地。尽管近几年幼儿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一线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幼儿教育学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然而,对幼儿教育成果的评价,如何提高幼儿教育以及幼儿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仍有待于探索。

通过幼儿教育的工作与实践,以及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从幼儿教育理论、幼儿教育工作特点到幼儿教育工作状况,感到有必要在幼儿教育中针对幼儿的特点进行一些教育比较,如古今教育比较、中外教育比较、新旧教育比较以及教育宗旨与教育成果的比较等,在比较中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和新的提高,以科学发展观理论建立现代幼儿教育理念,创新幼儿教育。

一、古今教育比较

我国是一个注重教育的文明古国,自孔子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教育史,民间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特别是隋唐的科举制,激发了无数文人学子奋发读书之风,开创了一条有利于用人治国之路,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既有“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的范例,又有“孟母三迁”、“铁棒磨成针”的自豪,然而也存在着一种学而优则仕的倾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代的教育过多看重仕途,为适应考试,“四书”、“五经”、“八股文”一统天下,也害了不少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培养一代社会有用人才,从小抓起,全面发展,正如《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教育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而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旧的教育理论仍在影响我们的幼儿教育,往往把智育作为第一位,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这种教育的思维影响了幼儿教育,而且根深蒂固,不仅是教育工作者这样看待,可怕的是孩子、家长、教师、社会形成了空前的一致。在如今的一种特殊的421家庭(一个孩子、两个家长、四个老人)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情绪左右了幼儿教育,造成了幼儿教育的偏题,在教育中,智育课占有绝对的比重,有一种拔苗助长的势头,有的把小学一二年级的课本拿来教,还有学校、班级互相攀比。相反,把其他教育认为可有可无,任意舍弃,成为幼儿教育的误区,影响了幼儿教育的发展。

二、中外比较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在幼儿教育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人为本还是以教为本上。我国的幼儿教育偏重于教,幼儿教育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要求“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实际操作中,教育责任多了,保育的职能少了。而在国外,尤其是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则突出以人为本,注重幼儿教育的功能,最大可能地开发儿童的童趣。从下面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看出中外不同的教育状况。我国的幼儿教育每个班学生40~50人,每天课时8小时,每年二个假期,而国外每个班学生20~30人,每天课时6小时,每年四个假期。我国的幼儿教育学习环境严谨,要求幼儿有坐相,听老师讲课,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国外的学习环境宽松,如美国的幼儿教室内有沙发,幼儿可以随时睡觉,进行的是启蒙式的教育方法,两种不同的教育风格造成了不同的结果。智力上中国儿童高于欧洲儿童,头脑奥林匹克常有中国人的名字,传统的听、说、读、写井然有序,欧洲儿童则在动手、提问、体能等待方面强于中国儿童。

三、新旧教育比较

古犹太经典《塔木德》中说:“校园儿童的成长,乃是这个世界希望的所在”,幼儿教育是儿童成长最初阶段,也是最重要的启蒙教育阶段,担负着启蒙教育的重任。幼儿需要教育,教育是文化的标志,但教育需要方法,通过教育对儿童的无知予以启蒙,对于儿童的善良予以肯定,对于儿童的顽劣——这是人类自动物进化以来必然带来的一点劣根性——需要纠正,必要时给予惩罚。幼儿的成长受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同时期的儿童,其表现有所不同。故而学校的幼儿教育也因此变化,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幼儿教育。随着人们物质、精神文明的提高,对幼儿教育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幼儿教育自身的发展也要求教育有所创新,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进行新旧教育比较。

四、教育宗旨与教育成果的比较

教育幼儿对于一个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是启蒙,又是基础。古人这样比喻:一岁看七岁,七岁看到老。正因为这时段教育的特殊意义,日益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对现有的教育幼儿预期、目标、过程与其实际效果作一番比较,不难发现,良好的愿望与教育的实际成效不成正比,预期小于成果。如教育幼儿要达到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目标,实际情况并非这样,在我们的幼儿教育中,存在着重教学、轻开发、重学习、轻活动,没有顾及幼儿的利益及自身需要和发展要求。在教育幼儿中往往是灌输式、被动式、填鸭式、提问式多,而不是采用适合幼儿特点的启发式、沟通式、讨论式,在教育幼儿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始终是教育者,教与学泾渭分明,幼儿教育工作者就是师长、保育员,而不是朋友、兄长。

比较是一面镜子,可以从比较中发现问题,比较是一种方法,可以让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幼儿教育的反思,通过比较,不难看出,在幼儿教育方面,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尤其是幼儿教育的创新,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应对,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应对,这是我们每一个关心幼儿教育工作的人应当考虑的问题。从幼儿教育的几种比较中感到,不能任意迎合社会人群的喜好,墨守成规不行,生搬硬套国外的方法也不行,应当脚踏实地,注重幼儿的特点,根据我国的国情,认真学习和领会幼儿教育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自觉运用于幼儿教育的教育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创出适应幼儿教育的幼儿教育新模式,为幼儿教育事业做出新贡献。

参考书目:

[1]《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期

[2]《上海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期

人工智能幼儿启蒙教育篇9

关键词:幼儿;幼儿园;教育活动;景观设计;启智性景观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

1、幼儿园

1.1幼儿园的历史

幼儿园的由来及发展历史悠久[1]。在《理想国》中,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最早提出了幼儿园的概念。而真正的“幼儿园”则是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于1837年(1840年正式命名)建立的。我国最早有幼儿园思想的人是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康有为。张之洞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场所——武昌模范小学蒙养院(1903年)。发展到现在,我国幼儿园已是专门针对3周岁——6周岁(或7周岁)学龄前儿童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

1.2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第一部分“总则”中提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宗旨: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幼儿的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的活动形式,保教并重。在第二部分“教育与要求”中指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必须是全面性的、启蒙性的,并划分为: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五个领域。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是促进幼儿情感、知识、能力、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2、启智性景观

2.1启智性景观的涵义

根据齐默尔提出的运动功能[2]理论可以知道:动作和运动涉及到了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几乎全部机能。有学者认为[3]:“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不仅是其智力发展的重要指标,更是其心理发展的主要建构力量”。一项针对中国3——6周岁幼儿身体发育的研究[4]建议: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关注幼儿的体质发育状况,并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劳动和体育活动以促进幼儿身心发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在户外的活动时间一般每天不得少于2个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一般不得少于3个小时。因此,在幼儿有限的户外活动时间里,要充分发挥室外景观的作用,使其为幼儿的各方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那么,怎样的景观设计才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怎样的景观环境才能符合幼儿园教育要求呢?经反复研究,本文提出了“启智性景观”的概念:在充分考虑了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和学习方式的前提下,营建出的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育的,能最大限度引导幼儿心智发展的,并被幼儿喜爱的景观可称为启智性景观。

2.2启智性景观的设计目标

幼儿园启智性景观的目标来源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根据国家相关文件,有学者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应分为四个方面[5]:幼儿园保教目标(体、智、德、美)、幼儿园各个领域目标(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幼儿园各个年龄班目标(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园各个年龄班学期目标(上学期、下学期)、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据此,幼儿园启智性景观设计的目标为:满足幼儿园保教目标要求,满足幼儿园各领域目标要求和满足幼儿各个年龄段的教育目标要求。

2.3启智性景观的特点

2.3.1特殊的景观受众

“景观”是指[6]:风景、山水、地形、地貌等土地及土地上的物质和空间所构成的自然和人为活动的综合体,它体现了某一特定区域的综合特征。幼儿园室外景观的主要受众主要是3——6周岁(或7周岁)的适龄幼儿。对幼儿园景观受众的关注是启智性景观概念提出的前提。幼儿身体条件、智力条件、幼儿的心理需求和喜好也必将反应在幼儿园室外景观设计中,并作为启智性景观设计的依据。

2.3.2内隐性

正如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montessori)所说[7]:当我们给孩子自由时,就是让他们发展自己的心智,并不是像大家普遍认为的‘任其本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的第二条中指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方式: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进行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就是教育活动的“内隐性”。因此,幼儿园启智性景观的设计并不是偶发和拼凑的结果,而是设计者根据幼儿的喜好和教育活动的需要,借助景观设计手法所呈现出的科学、合理的景观设计。具有教育功能是启智性景观设计的目的之一。

2.3.3开放性

启智性景观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两个大的部分:其一,是景观空间的开放性。在景观空间设计时,要设置公共的游戏空间。在设计不同的游戏功能单元时,要注意景观空间的公共性特点,尽量避免空间死角和隐蔽的封闭空间出现。死角空间容易使幼儿产生抵触感,从而拒绝去接纳。其二,是景观视线的开放性。由于幼儿是幼儿园室外景观的主要受众,在景观立面高度设计时,应把幼儿身体尺寸和视线范围作为主要的设计依据。在进行幼儿园室外景观立面高度设计时必须保证教育者能观察到景观游戏空间中的每一个幼儿,以便了解其游戏内容和游戏进度,从而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另外,在幼儿共同玩耍时,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甚至是同一年龄的幼儿)可能会出现强者欺负弱者的情况,而这样的情况又通常发生在其他人员不容易发现的角落,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因此,开放性的幼儿园室外景观空间能尽量避免此类伤害事件的发生。除此之外,在幼儿园课程设置时,可能会设置面向社会和家长的开放性课程,对景观立面高度的有效掌控将会有利于课程开展和展示。

2.3.4游戏性

不管是让·皮亚杰(Jeanpiaget)从认知角度对游戏的划分,还是帕顿(m.B.parten)从社会交往关系角度对游戏的划分,游戏在幼儿生活中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我国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只有以游戏为载体的教育,才能让幼儿更愿意去学习,也更容易学习。幼儿对游戏的需求是与生俱来的,可以说游戏是幼儿的最爱。而游戏在幼儿教育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启智性景观应提供给幼儿足够多的、各种类型的探索和创新机会,让幼儿在游戏中去进行体验和经验的积累,从而帮助幼儿更好的以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自我。

2.3.5趣味性

了解幼儿所想,呈现幼儿所爱是启智性景观设计的目的之一。启智性景观的趣味性是景观吸引力的体现,比如:景观内容的趣味性、景观美学的趣味性等。

景观美学的趣味性主要指的是景观的色彩、造型设计等。幼儿普遍喜欢鲜艳的色彩搭配,在景观立面设计和植物配置时就可以以此作为主要风格参考。投其所好的设计必然能获得幼儿的喜爱。

2.3.6健康与安全性

根据对幼儿的生理分析可以知道,幼儿的身体尚处快速发育阶段,许多的身体机能还不够成熟,动作的协调性等都有待于训练。依据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得知,幼儿时期是积累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重要时期,幼儿对万事万物都处于极度好奇的阶段。因此,对于幼儿可能接触的环境都要进行基础保障性设计,以确保幼儿在活动时能拥有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幼儿园景观的保障性设计是个全面而精细的工作,它涉及到景观设计的各个方面,如:地面铺装、植物选取、植物种植方式、材料选用、造型设计等。

3、结束语

启智性景观概念的提出旨在区别一般幼儿园室外景观设计,为幼儿园室外景观环境确定内涵及设计方向。对幼儿园启智性景观设计基本内容的了解为更好的分析幼儿园启智性景观的设计方法明确了目标、奠定了基础。在明确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的前提下,合理、综合运用幼儿生理学、脑科学、幼儿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幼儿教育者一起,为建立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启智性景观而做出的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张自贵.幼儿园的起源[J].江西教育.1987,10.

[2](德)齐默尔.幼儿精神运动教育手册:教学法基础和实践指导[m].蒋丽等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杨宁.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中的动作和运动问题——四论进化发展和儿童早期教育[m].学前教育研究,2011,10.

[4]张学兵,吕季东.2000-2010年中国幼儿(3-6岁)身体形态状况的动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

[5]黄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6]丁圆.景观设计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人工智能幼儿启蒙教育篇10

关键词:大学区;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

一、农村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幼儿园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只有很少一部分来源于专业的幼师行业,大部分或者是小学低年级教师,或者是经过短期培训的社会其他人员,导致农村幼儿园教师整体上呈现专业知识不丰富、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育思想和专业技能与幼教工作要求差距明显的现象。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相对不高,对高水准的幼教专业人才的吸引力比较低,且教育管理部门给予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机会不多,这对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不利的。

(一)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在大多数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理念里,只要具备教幼儿弹、唱、说、画、跳这种常用的知识技能,就可以很好地教育幼儿了。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幼儿园教师往往会忽略幼教基础理论、幼儿管理、幼儿启蒙等专业幼教知识的学习。没有专业的幼教知识做武装,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智力启蒙教育和能力启蒙教育就收不到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大多数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基础科学知识并不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遇到自己专业以外的基础科学知识,对幼儿的提问把握不到位,也不能给出准确的回答,这对幼儿的基础科学教育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

(二)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幼儿正处于智力开发的关键阶段,要求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多种方式的启蒙。目前大多数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方式、利用的教学资源还是相对比较单一,一方面缺乏与其他幼儿园教师的沟通交流,教学方式和理念更新速度慢;另一方面幼儿园和教师对科研不重视,教师缺乏科研素养,对教学方式研究不深入甚至根本没有研究,导致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资源匮乏,幼儿教育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大学区概述

为共享资源、提高教学效率,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选择一起合作,组建大学区。大学区就是选一所优质幼儿园为龙头,联合3-5所同一层次的幼儿园组成一个大学区。大学区内实行“统一教学管理、统一共享设施、统一安排教师、统一课程资源、统一教学活动、统一组织备课、统一教师培训、统一质量检测、统一评价激励”,让所有学生共享教育资源。同时打破公、民辦幼儿园教师管理的机制界限,按比例实行教师校际间交流。

三、大学区工作可以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技能

大学区为各幼儿园的教师提供了一个自由交流、合作的平台,可以共享课程和教学资源,还可以统一培训、备课,并进行统一检测和评价考核,较快地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一)定时组织培训、共同学习交流

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科学基础知识需要不断地进行充实,大学区工作中可以定时组织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各种培训,通过外出培训、请专家来讲课、举办讲座的方式充实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幼教基础理论、基础科学知识,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教师们还可以就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快速地消化和掌握知识,甚至通过交流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大学区工作理念下,组织这样的培训和交流更节省资源,教师学习的效果也更好。有了专业知识做指导,农村幼儿园教师提升专业技能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共享资源和设施、教学更丰富

传统的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教学相对单一,大学区工作理念下,各幼儿园共享教学设施和课程资源,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丰富的教学设施让教师的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课程资源的共享为教师优化教学内容、全面启蒙幼儿的智力开发提供了可能。大学区工作中,统一组织备课和教学活动,教师们可以快速地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板,也可以高效地取精华去糟粕,提升各自的教学专业技能。例如在幼儿课程设计方面,教师跳出完全依赖教材的局限,大家一起讨论,根据幼儿的需要和普遍特点进行完善性设计,不只是设计教案,要对整个的教育教学环境、活动材料和教学策略进行设计,引导幼儿去思想和活动,这对幼儿园教师传统的课程设计是质的飞跃。

(三)统一评价激励、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