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新媒体运营对公司的好处十篇新媒体运营对公司的好处十篇

新媒体运营对公司的好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08:57

新媒体运营对公司的好处篇1

在研究我国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效率时,计量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财务指标分析等方法被经常采用。胡志勇、王首程、李祥伟运用描述性统计对我国传媒产业2001~2005年发展状况的经验分析表明,无论是从市场预期层面还是从公司自身的经营效绩方面来看,传媒上市公司都优于其他上市公司,传媒产业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朝阳产业[1]。刘宗林、程静薇以上市公司中视传媒为例,从获利能力状况、运营能力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等方面,选取行业标准值和评价系数进行行业横向对比分析,结合中视传媒2005~2007年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比率进行年度纵向比较分析,初步探讨了传媒类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评价与分析体系[2]。邓建商选取12家沪深两市传播与文化产业公司为样本,利用样本在2008年6月30日公布的年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传播与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传播与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存在分化现象且呈一般的正态分布。他举例分析了影响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因素以及绩效分化的原因[3]。庞万红、赵勋从传媒上市公司成长性、获利性、偿债能力及财务状况考察了传媒上市公司运营绩效[4]。

采用Dea方法对传播与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效率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地避免财务指标评价方法的不足(对整体绩效缺乏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的缺点(对引起结构的动因缺乏分析,难以提出改进业绩的途径),在不需要预先知道投入产出指标之间的显著性函数关系和预先计算投入产出综合比率的前提下,能更客观、有效地对同类企业的效率作出评价。采用Dea模型,无需事先人为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避免了在权重分配时评价者的主观意愿对结果的影响。刘玉丽利用2003年10家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其经营绩效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是当规模收益减少时,压缩资本规模不符合传媒行业长远发展,为此要提高资本的运营效益[5]。闵素芹、李群选取能够从各个角度反映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输入、输出指标,利用Dea模型对我国11家传媒产业上市公司进行了Dea有效性评价和规模效益分析,从模型出发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6]。葛妍对我国沪深两市13家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2008年财务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其综合评价排名,进行分类并评价了其综合业绩和特征[7]。戴新民、徐艳斌利用我国沪深两市23家传播与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Dea分析,结果表明传播与文化类上市公司效率较低,绝大多数公司规模报酬是递减的,规模无效率是技术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8]。本文利用我国沪深两市上市的文化传媒类公司年报数据,运用Dea模型对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

二、Dea基本原理和数据说明

(一)基本原理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简称Dea方法,能够客观地对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进行比较,作出综合评比。Dea是测度具有多投入多产出的决策单元(DmU)效率的非参数方法,有很多种模型,如CCR模型、BCC模型、CCGSS模型、CCw模型、FG模型、St模型等,其中最常用的是假定规模报酬不变(ConstantReturnScale,CRS)的CCR模型和模型假定规模报酬变动(Varia-bleReturnScale,VRS)的BCC模型。本文主要选取CCR模型和BCC模型对我国文化传媒产业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利用CCR模型得到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整体的综合技术效率,利用BCC模型得到纯技术效率,根据所得结果进一步分析我国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规模效率。本文的决策单元为34个,而投入产出指标为5个,适合应用Dea方法。本文选取了固定资产、员工数量以及主营业务成本作为投入指标,选择了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作为产出指标。

(二)数据说明

本文所做Dea分析以表1中的34家文化传媒上市公司2012年年报数据为基础。按照《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根据这34家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将这34家公司主要分为出版业(书、报、杂志、资料和影像制品业)、广播电影电视业(广播、电影和电视业)以及信息传播服务业和互联网3类。

三、效率和规模报酬分析

(一)效率分析

1.综合技术效率。表2显示,华录百纳、人民网、华策影视3家上市公司的综合技术效率为1,表示这3家公司是最有效率的单位,即其在整体运作上处于最佳状况。根据本文对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划分,3家公司综合效率为1的公司分别属于广播电影电视业、信息传播服务业和互联网、广播电影电视业。没达到1但综合效率在0.9以上的3家公司中,华谊兄弟、光线传媒、新文化都属于广播电影电视业。结合它们各自的主营业务可见,广播电影电视业的整体运作状况良好,特别是电影电视节目制作行业目前的发展处于一个有效经营的水平,资本运作和经营管理效率较高。低于综合技术效率均值0.724的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共有18家。其中,属于出版业的9家公司是皖新传媒、中南传媒、时代出版、出版传媒、中文传媒、粤传媒、长江传媒、大地传媒和天舟文化,属于广播电影电视业的只有中视传媒1家,属于信息传播服务业和互联网的8家公司是上海钢联、电广传媒、华谊嘉信、广电网络、华闻传媒、北巴传媒、歌华有线和华数传媒。

2.纯技术效率。表2显示,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平均纯技术效率达到0.883。其中,纯技术效率为1的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有13家,分别是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华录百纳、St传媒、中南传媒、吉视传媒、中文传媒、凤凰传媒、人民网、百视通、蓝色光标、华策影视、省广股份。数据表明,从行业整体来看,传媒类公司能够较好地利用各项技术要素来更大可能地创造产值。拉低整个行业纯技术效率均值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歌华有线和中视传媒,一个为地区有线电视网络的垄断者,另一个则为央视控股的影视广告公司,这两家在行业内享有优势资源和各种便利条件的公司,在投入的要素和资源使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无效率。

3.规模效率。规模效率表示该部门的投入项和产出项之间是否达到最佳状态。与纯技术效率方面相比,规模效率值达到1的公司仅有3家,为华录百纳、人民网、华策影视,其中两家属于影视剧制作公司,1家属于新媒体中的互联网公司。但与纯技术效率不同的是,在规模效率方面,文化传媒行业内多数公司的水平比较集中,在0.82左右。只有中文传媒一家公司规模效率值仅为0.541。表2显示,在纯技术效率中取得了1的中南传媒和中文传媒,因为规模效率分别仅有0.686和0.541,导致整个公司的综合技术效率的降低。这意味着这两家公司的投入与产出比存在着较大问题。

4.效率整体情况分析。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影视剧制作公司效率在行业内最高。首先,2012年我国境内主板上市的文化传媒类公司的平均综合效率为72.4%,这个结果意味着文化传媒产业的效率还有17.6%即超过1/4的提升空间,而且该数据是由国内34家主板上市的文化传媒类公司得到,这也代表着1/4的差距仅仅只能代表着平均水平与国内最好水平的差距。而与文化产业起步早、发展快的发达国家水平相比,差距只会更大。其次,平均纯技术效率为88.3%,规模效率为82.1%,平均纯技术效率水平大于平均规模效率水平,这代表着我国文化传媒产业规模效率较低,从而拉低了技术效率的作用。同时,这也意味着,即使在不改进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单单考虑各企业规模效率水平,我国文化传媒产业效率也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二)规模报酬分析

1.大多数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表2显示,只有华录百纳、人民网、华策影视3家公司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生产,St传媒、天舟文化、新文化3家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状态。在这6家规模报酬处于较高水平的公司中,占1/2的是广播电影电视类的影视剧制作公司,显示了影视剧制作公司在2012年全年的业务安排较为合理且未来发展潜力大。其余28家上市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模式下生产。这意味着文化传媒行业的绝大多数公司的产量增加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企业生产规模过大,难以有效地协调经营管理关系,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这28家规模效率递减的文化传媒类公司都是所在领域的行业领导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它们过分追求市场的主导权和市场占有率,导致了公司高投入低产出。

2.规模报酬整体情况分析。表2显示,在34家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中,3家规模报酬递增,3家规模报酬不变,剩下28家规模报酬递减。影视剧制作公司、网络和信息传播服务业的公司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或不变阶段,而成立时间较早、上市期较长的出版业、有线电视技术文化传媒企业多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但经营较稳定。

四、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整体效率不高。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中只有3家公司达到了综合技术效率的最优水平,3家公司综合技术效率在0.9以上,居较优水平,而其余28家传媒类上市公司的综合技术效率都较低。纯技术效率方面,有1/3的上市公司达到了最优水平。规模效率方面,仅有3家上市公司的投入项和产出项之间达到最佳状态。因此,规模效率的低下使得整个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综合技术效率较低,可以说,即使在不改变技术条件的条件下,我国文化传媒公司的提升空间依然很大。

2.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内部各子行业效率存在差异化。广播电影电视业类的影视剧制作公司效率在文化传媒行业中最高,出版行业整体处于一个低效率的状态,拥有垄断特权和政府背景的公司因缺乏提高经营效率的动力,其效率低于民营企业。

3.大多数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这意味着文化传媒行业的绝大多数公司的产量增加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比例、企业生产规模过大,没有实现规模经济。主要原因是部分传统型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已经经历过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一些文化类上市公司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政策激励下过度规模扩张。

(二)政策建议

1.深化文化传媒类上市公司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努力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离、管理科学的现代文化企业制度。同时,努力提高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的员工素质。

2.调整业务结构,完善产业链,实现规模经济。应剥离低效率业务,扩充优势项目。规模报酬递减的公司应考虑将低效益业务剥离,缩小资产规模,提高效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公司应扩大投资。

新媒体运营对公司的好处篇2

关键词:传媒产业;资本市场;媒介资本市场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2-0012-02

1我国传媒产业介入资本市场的历史回顾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资本市场上出现了新的亮点:媒体开始与证券市场结合筹资融资,吸纳社会资金为自身的经营和发展服务。当时新闻媒体与证券市场的互动有几种方式:一些媒体将可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进行整合,成立隶属于新闻媒体并由国有资产控股的股份制子公司,然后申请直接上市,如东方明珠、电广传媒、歌华有线;还有一些媒体采取借壳上市的方法,子公司通过股权收购等方式控股一家上市公司间接进入证券市场达到融资目的,以绕开子公司直接上市的多方障碍,如博瑞传播,赛迪传媒;同时,由于媒体行业整体的预期收益比较看好,一些上市公司也纷纷投资入股媒体领域,利用现有资源与媒体产业整合,达到多元化经营和优化投资结构的目的,如上海强生、巴士股份和厦门信达。一时间,传媒业的资本运作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到目前为止,上市公司已成为国内资本投向媒体业的主力军。

2我国传媒产业与资本市场融合的必然性

2.1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资本运作与资金利用能力是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加快资本运作的步伐已是深化新闻业的改革和中国传媒业自身发展的必然。传媒业的资本运作不仅是指如何利用传媒企业自有资金以外的资金以实现更快发展,而且是指能从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与传媒运作规律角度出发,利用银行或国企的资金做强传媒、改善经营能力与状况,甚至能够资本化运用自有资金,寻找风险较低或风险可控、回报稳定或高于银行利率水平的项目投资。

对于中国传媒业来说,目前缺的不是钱而是机制;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缺的也不是钱而是项目和机会。因此,资金利用能力在传媒产业核心竞争力构成中的重要性将大大上升。传媒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因素是资金利用能力。

2.2发展新闻事业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尽管传媒业被称为经济效益显著的“朝阳行业”,但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新闻媒体不得不扩张规模,更新设备,引进人才,进入新的资金投入期。(2)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大多已停止财政拨款,实行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媒体经营收入的75%~95%来源于广告经营收入,又受制于经济环境而显得脆弱。(3)作为特殊产业的新闻媒体,不但要像其他企业那样缴纳各种税收,甚至还要承担当地党政部门的一些硬性摊派,如赞助文艺团体,购买体育场看台包厢,参建文化发展基金等。(4)从2001年起,新闻媒体实行税收的先征后退政策,使传媒产业的资金压力加大。这些情况使得新闻媒体普遍面临着发展资金不足的困难,对新的资金的需求强烈。

2.3中国入世媒体面对世界传媒业竞争急需资金壮大实力

原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认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它的《基本电信协议》开放国内电信(广义)市场,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渗透侵蚀就会堂而皇之地进行。但从我国广播电视业现状看,一旦境外电子媒体大规模进入,不仅缺乏抵御渗透能力,一些小的广播电视台甚至难以生存,中国广播电视在21世纪将面临它诞生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我国的传媒企业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事业单位为国家服务,没有机会来扩大自己的规模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导致其规模小、经营效率低下,面对国外规模大且资金实力雄厚的传媒企业的竞争,我国的传媒业迫切需要注入资金来与之抗衡。

2.4内外资本高度关注我国传媒市场

无论中外,投资媒介产业的高回报率是人所共知的一个事实。著名的摩根斯坦利全球投资报告(1998年)经过对11种产业建立有世界级竞争能力的大企业所需年限的统计分析后得出结论说,大众传媒业所需年限仅为8年,其收益远远快于医药、银行、电力、能源等其他产业。我国传媒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告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大大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并且仍有巨大发展空间。面对中国传媒产业这一资本未曾开垦的“处女地”,国外传媒资本自然不甘寂寞,如国际数据公司iDG同中国有关方面合作先后出版了《计算机世界报》等12种刊物。iDG公司董事长麦戈文表示,到2007年该公司将在中国投资10亿美元。

3加强传媒业与资本市场融合的建议

传媒产业与资本市场融合,必须充分考虑媒介产业所特有的属性:既要服从媒介作为“公共事业”、“社会公器”的社会规定性,在产业化运作中不能见利忘义,不能忘记媒介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又要服从传媒产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和利益组织的产业规定性,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力追求资本利润的扩张,不断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以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传媒竞争。

3.1传媒企业重组上市发行股票融资

中国传媒企业进入融资市场的方式基本有两种:部分上市和借壳上市。所谓“部分上市”就是指媒介把自己拥有的不涉及意识形态的可经营性资产:广告、发行、印刷、信息、节目传输及其网络增值服务、出版等产业,娱乐时尚、体育等不涉及意识形态的节目制作等,从母体中剥离出来成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新公司,再通过包装改造使其符合上市公司的条件,在适当时机挂牌交易上市,作为母公司的媒介,再以一家公司作为其进行媒介产业化与资本运营的桥头堡,依托股票市场巨大资金的支持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他们所预期的较高的收益,以防资本市场移情别恋。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歌华有线(600037)就是将北京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中心的网络部分、播出部分、网络广告制作经营部分的资产分离而组建的。所谓借壳上市就是媒体通过其下属子公司股权转让的方式,控股上市公司,然后将媒体可经营的那部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从而达到涉足资本市场的目的。《成都商报》创办的成都博瑞投资有限责任公司(600880)通过控股上市的四川电器而实现借壳上市成功给人以启迪。

3.2传媒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融资

企业债券又叫公司债券,是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长期债务性证券。在发达资本市场企业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美国,尽管人们对股票市场的了解胜过于其他任何资本市场,然而债务市场的规模还是大大超过股权市场。在我国,由于政策体制及思维观念等种种原因,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迟迟未得到有效的发展,与股票市场相比,目前还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发行企业债券有很多好处,如:对融资者来说发行债权比发行股票的综合成本更低,同时债券融资公司原有的管理结构(公司原有的性质)基本不受影响;从发行者的角度来看,企业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媒介产业发行企业债券可以筹集到产业化进程中所需的巨额资金,且不会使媒介的国有性质发生改变,因而政策性风险非常小。

因此,我们的媒介产业完全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的形式涉足资本市场,筹措资金来发展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因此媒介产业的财务主管们可以借鉴国外大型传媒集团的成功经验,确定合理的股票与债券的发行比例,以使企业资本的结构最优、最合理。因此可以说媒介产业与债券市场的融合,将会是资本市场与媒介产业融合的又一重要发展趋势。

3.3传媒企业与业外企业合作引入资金

在国外,行业外企业介入媒介产业运营是非常普遍的事。媒体与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联姻”,能够最有效地利用双方的优势,达到“双赢”的目的。一方面,媒体可利用企业的资金优势,进行资本运作,迅速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在资本的层面与对手展开竞争借以提升行业门槛;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通过快速成长起来的媒体,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中办发2001[17]号文件明确提出:媒体的经营部门经批准可以以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由集团控股吸收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资金。但在国内由于政策上的限制,因而企业介入媒介运营目前还处于比较低层次的阶段。在进行产业化运营较早的报纸和杂志媒介方面,企业介入媒介运营的现象比较普遍,如北大青鸟斥巨资5000万元参股《京华时报》。随着众多行业微利时代的到来,传媒产业的暴利必然会吸引众多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眼光。因此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媒企联姻将会作为传媒产业与资本市场相融合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得以存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相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管理有力的电信部门,我国的媒介产业尤其是电广产业只是一个带许多产业特征的事业单位,连国企都算不上。因此在资本市场与媒介产业化融合的进程中,为了更易为投资者所认可,媒介单位还需要努力塑造新的形象。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国有大型企业,如中国联通,中国石化、中国移动等的整体形象上都是国际化的。相比起来,我们的媒介产业的经营团体的特征并不突出。

3.省略集团在网络媒体方面,收购了内地网站鲨威体坛100%的股权;在报业方面,用资产换羊城报业广告有限公司和广东羊城报业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的70%的股权,收购内地最大户外广告媒体公司之一的昆明风驰明星公司49%的股权。香港友利控股公司也于2005年2月3日宣布:斥资5.5亿元收购北京保利华亿传媒50%的股权,已涉足内地影视制作和卫星频道业务。

参考文献

[1]赵曙光,耿强.媒介资本市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黄必烈.世纪初中国媒介与资本市场:政策与机会[J].现代传播,2003,(3):88-91.

新媒体运营对公司的好处篇3

本人工作认真、细心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勤勉不懈,具有工作热情;性格开朗,乐于与他人沟通,有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强,确实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和公司同事之间能够通力合作,关系相处融洽而和睦,配合各部门负责人成功地完成各项工作。

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初来公司,曾经很担心不知该怎么与人共处,该如何做好工作;但是公司宽松融洽的工作氛围、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让我很快完成了从学生到职员的转变。

现将这几个月试用期间的工作和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试用期期间工作

在实习期间,我是在传媒部门学习工作的。传媒部门的业务是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虽然和我的专业知识有联系,可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部门领导和同事的耐心指导下,使我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了公司的工作环境,也熟悉了公司和部门的整个操作流程。在本部门的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及时做好领导布置的每一项任务;专业和非专业上不懂的问题虚心向同事学习请教,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希望能尽早独挡一面,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当然,初入职场,难免出现一些小差小错需领导指正;但前事之鉴,后事之师,这些经历也让我不断成熟,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学着考虑得更全面,杜绝类似失误的发生。在此,我要特地感谢部门的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入职指引和帮助,感谢他们对我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的提醒和指正。

业务方面的工作

1.子夜时段项目

在子夜时段准备初期,内容由房产信息变为婚恋信息,在整个婚恋信息的产业链中,首先将夜间时段的切入点确定为婚介行业,我是主要负责线上的市场调研工作。了解到南京婚介行业的分布情况,并汇总了各大婚介公司的相关资料,同时对婚介行业的政策法规进行了详细调研,了解到国家对婚介行业的要求,对销售组调研具有一定帮助。除了针对婚介公司调研之外,还对婚介产业链上的相关公司进行了调研,如婚纱影楼、婚庆礼仪、蜜月游等,形成了一些汇总资料。

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从一个容易入手且是热点的项目入手,因此对栏目的内容和形式有了较大的调整。最后敲定栏目内容为职介单位实用性强的用工岗位信息。

随着时间在一点点流逝,九月份,子夜时段栏目的内容和形式已经确定,到现在与电视台合同的签订已经完成,与智联招聘以及制作公司的深入工作也正在顺利进行,宣传工作也在进一步跟进。在南京的生活频道,《职业早安排》栏目将于16号开播,同时其他频道也要把百姓关注的热点信息搬上银幕,把《都市夜航》打造成一个综合的品牌栏目。按照**公司的总体规划进行运作。为收集信息和建立平台打造坚实的基础。

2.华泰项目

根据传媒确定的调研目标,前期我主要负责针对华泰现状和证券行业的调研工作。

3.印章媒体项目

随着“商务领航——政企e通”项目的全面启动,针对政企e通的宣传方面,我参与了在ca的政企e通的媒体沟通会,与南京平面媒体经济方面的记者建立初步关系,与李桂荣一起关于督促快报记者在快报上发表关于政企e通的宣传稿。现代快报已发表完成。

经过这几个月,我现在已经熟悉了公司的工作环境,从整体上能够把握公司的运作流程。虽然还不能够独立处理公司或部门的一些具体项目业务,但是我相信这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所以鉴于这些不足之处,我在处理问题的经验方面还有待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增强,需要不断继续学习以提高自己业务能力。

管理主要工作:

我作为销售组的一名成员,同时承担了部门内部的内勤工作。

1.流程制定:配合张清、季海强完成市场调研流程、电话拜访流程、登门拜访流程的制定。

2.年度计划:参与传媒年度计划制定。从为年度计划制定框架开始,具体分为这几块:背景描述、传媒XX年目标、现状分析、实施策略、实施步骤、实施计划、财务分析、所需的资源与支持。明确各项目的运作目的,对年度计划进行修改。从**公司的规划和传媒的规划出发,明确传媒在**公司的定位。XX年各项目的实施目标。

3.部门会议会议纪要:前期完成了每次会议纪要的编写。每次的会议纪要,确定会议纪要的流程,可以提高会议开展的效率,明确会议议题,能让自己投入到会议的开展中去。在整理会议纪要的时候,能提高自己的总结概括能力,对自己的工作任务、内容等也有较深的认识。

4.日报汇总:前期完成了每天日报的汇总工作。每天的日报汇总,在看其他同事的日报的时候,可以更明确地了解日报该怎么写。同时整理发现的问题和学习的内容。

5.预算制定:前期完成每月办公用品预算和财务预算的制定。

6.每日出勤表:完成了每天的出勤表的制定。

7.值日检查:完成每天的值日检查。

二、对**规划和传媒规划的理解

对**规划理解:

从公司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来讲,江苏**是一家以电子政务为切入点的信息运营商。从事电子政务建设以获取法人与自然人相关信息;通过信息运营产生新的商业模式,逐步进入相关行业中介、物流、销售、生产等领域。从政府角度而言,电子政务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二是政府上网工程,政务信息在网络上,三是政府对外管理服务工作电子化网络化。所以,战略目标是一个长远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努力创新,开拓进取。

公司的目标是在二十年内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其营业指标达到世界五百强之一。公司的愿景是:建立公共信息平台,让人们以最小的代价满足最大的需求。公共信息平台可以节约很多资源,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为企业或者个人谋取更多利益,满足最大的需求。我们所要建立的公共信息平台是公司进行信息收集和运营、以供人们进行信息使用和汇总的平台。建成公共信息平台本身不是战略目的,是为了达到愿景的一个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有效满足人们需求从而取得商业价值。

公司的价值观是要求每一个员工把工作当事业,拥有主人翁的心态,有明确的目标感和使命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等等。我认为一个有团队精神的团队才是真正成功的关键,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我们一起解决。自己的努力是必须的,但只有团结一致,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对传媒规划理解:

**传媒要做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媒公司,她不同于现存的广告公司、制作公司、公关公司或者是媒体。我们是要把上述的公司整合起来,整合出一流的传媒公司。所以整合就是传媒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那我们拿什么去整合上述的公司呢?**传媒不生产产品,只有靠创意和概念。我们生产创意,然后通过创意去整合媒体、广告公司、制作公司等等,最终获取利润,实现创意的价值。由此可见,策划好的创意,再对好的创意进行完美的包装,是**传媒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我们业务的关键点。传媒的主要业务流程就是策划出好的创意,拿下政府和媒体资源,然后找合作方去实现,我们在中间起到调节作用。

虽然这个项目刚开始,但整体框架和目标定位已经很明确,并且有了具体的实施步骤,我对其的理解为在将来初步运营过程中先做传统媒体,积累运作经验,同时积累运作资金,再发展成新媒体并进行专业化运作,直至创新若干新的商业模式,为**公司的总战略方针服务。

三、自己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几个多月来,我在公司部门领导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及关爱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综合看来,我觉得自己还有以下的不足之处:

1.思想上个人主义较强,随意性较大;

2.有时候办事不够干练;

3.工作主动性发挥的还是不够,对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不够;

4.业务知识方面特别是与客户接触沟通方面没有足够的经验,所掌握的沟通技巧还不够扎实等等。

四、转正后:

新媒体运营对公司的好处篇4

摘要:文化传媒上市公司作为文化产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和公司治理的最高水准,其经营业绩是文化产业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标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趋完善,传媒资本运作的研究引起关注,本文构建了一套用于评价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选取了2013年沪深股市25家文化产业传媒上市公司的财务比率数据,运用信息熵理论对各指标进行赋权,得到了25家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结果,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信息熵绩效评价

一、引言

文化产业有着“无烟产业”“朝阳产业”的美誉,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凭借其关联性广、创新性强、发展潜力大等特点,已经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视为战略性产业。国际经验表明,发展文化产业是培育新的增长点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文化产业主干和核心的我国文化传媒产业,以其高附加值、高收益性的自身特点,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成为近期资本市场投资的热点。文化传媒上市公司作为文化产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和公司治理的最高水准,其经营业绩是文化产业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标杆。本文以统计学方法和企业战略管理原理为指导,构建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建立起涵盖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之外的影响公司绩效的非财务指标,并聚焦于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二、文献综述

文化传媒企业上市可以促进自身体制改革,但上市后的文化传媒企业并非都呈现出健康良性的发展态势。周琳达(2014)认为,中国的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存在轻微规模经济,政策性因素、技术性因素、资本运营因素以及股权构成因素使传媒业未能达到动态平衡的收益状态。关志薇、王晨(2012)认为,已上市的文化传媒企业,有不少核心业务不进入上市公司,使得公司独立性存在缺陷。国外学者的研究则主要侧重于媒介产品研究,而企业层面的绩效问题则鲜有研究。R.Hannaetal.(2011)指出,随着传统企业形式发生转变,特别是在线电子传媒型企业的出现和壮大,文化传媒企业的绩效评价方法也应随之更新,进而提出使用系统分析方法来探讨电子传媒企业绩效评价问题的可行性。

除了定性分析以外,国内外一些学者对于传媒上市公司包括企业绩效在内的相关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秦智等(2013)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构建了一套绩效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数学模型,发现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存在较大差异。臧志鹏、解雪芳(2014)构建了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方法(anp)计算出每个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指数进行综合评价。郭淑芬、郝言慧(2013)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文化传媒上市公司进行了考察,得出结论,技术进步率下降是文化企业tFp负增长的重要原因。

目前,对于上市企业的绩效评价尚缺乏统一的标准,本文在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在给出的指标权重上相较于其他方法具有更强的解释力的熵值法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即利用熵值法对各指标的权数进行客观赋值。此外,在绩效评价体系中加入了内部治理指标,使得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结合,定性与定量相融合,符合科学性和目标导向性。

三、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Shannon最早提出现代信息论的基本概念,从而奠定了现代通信工程的理论基石之一。香农借鉴了热力学的概念,把信息中排除了冗余后的平均信息量称为“信息熵”。信息熵理论认为系统越有序,信息熵越小,需要将其确定所需要的信息量就越大;系统越无序,信息熵越大,需要将其确定所需要的信息量越小。在综合评价中运用信息熵理论,通过计算用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越大,因而该指标的权重也越大。采取对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处理,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公司指标值的比重,计算指标信息熵值e和信息效用值d,计算评价指标权重,最终计算综合绩效值。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总样本是来自2013年度沪深股市文化传媒板块的上市公司,共有26家。首先剔除被St的上市公司,由于长城出版是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在保证样本数据的完整性和时效性条件下,将其从样本中剔除,故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企业共有24家,数据来源为网易财经、东方财富网等开放性网站。

(二)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典型性等原则要求,本文拟构建涵盖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之外的影响公司绩效的非财务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财务指标。财务指标的选择旨在利用财务报表各指标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计算比率来考察、计量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的绩效水平。本文参考采用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制定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2011》以及杜邦分析法、沃尔分析法使用的财务指标,从企业盈利能力状况、营运能力状况、偿债能力状况以及发展能力状况四个方面选取了12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见上页表1)。

2.内部治理指标。本文主要基于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高管激励三个方面来衡量公司的内部治理情况(见表2)。

(1)股权结构。一般从股东性质和股权比例来考虑股权结构状况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对于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特殊管理股制度既有利于国有文化传媒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又有利于国家对公共利益的保障,从文化传媒上市企业股权结构设计及控制力影响考量,传媒公司或多或少都存在国有股份,因此本文不考虑股东性质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根据吴超鹏、吴世农(2005)研究,公司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越高,公司越不容易陷入财务困境,对公司绩效有促进作用。本文选取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

(2)董事会结构。一般从董事会规模和董事会独立性两个方面考虑董事会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郝云宏、周翼翔(2010)通过实证发现,董事会的规模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关系;董事会独立性在短期内对公司绩效有负面影响,但长期来看对公司绩效有促进作用。Fama和Jensen(1983)也认为,独立董事能够监督经理人员的行为,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保证董事会的公开透明,能够有效地解决经理层和股东委托矛盾,实施独立董事制度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绩效。由于公司发展过程中会根据自身规模大小和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董事会规模,因此可以认为董事会规模对公司绩效影响不大。本文选取独立董事占比来衡量董事会结构情况,且认为独立董事占比越高,公司绩效越好。

(3)高管激励。一般从高管年薪和高管持股比例两个方面考虑高管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吴超鹏、吴世农(2005)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高管年薪增加能显著反映公司财务健康的概率,提高公司绩效。因而本文选取高管年薪作为衡量高管激励情况的主要指标,且认为高管年薪对于公司绩效有促进作用。

(三)基于熵值法对文化传媒上市公司进行绩效评价

通过对24家上市公司的2013年度财务数据分析计算,得出了各个指标的信息熵值和信息熵权(见表3)。

计算各个上市公司的综合绩效值和结果(见表4)。

(四)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实证结果分析

1.文化传媒行业分布各异。本文选出的24家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由于市场边界的模糊,业务范围有所交叉,但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出版企业、电视电影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类。在新媒体猛烈冲击下,历经转型的传统出版类企业,借助资本实现战略转型,“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融合,延伸了产业链,在经营模式、盈利水平上迸发出生机活力,浙报传媒、大地传媒、华闻传媒等位于综合排名前列。而新兴的电视、电影服务一类,行业领先者基本上是“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虽然在资金和实力上不能与国企比肩,但其经营模式灵活,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发展前景良好,华谊兄弟、华策影视和光线传媒就是其中的三个佼佼者。在文化艺术服务类中,宋城演艺独创的经营模式一枝独秀,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主题乐园。

2.文化产业地域差距显著。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对文化的认识和经济发展程度,西部文化传媒类企业都无法和中、东部相提并论。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24家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基本位于东部和中部,东部沿海地区优势尤为明显,这与东部和中部市场开放较早,经济基础好,发展程度高相关。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早在2000年,文化部就提出了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强西部文化建设的意见,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一带一路”战略将重点延伸到中西部广大地区,西部地区将再次迎来了扩大开放、实现赶超的重大机遇。

3.文化产业呈现“橄榄型”竞争格局。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加速转型时期,而文化企业与资本的融合尚处于初级阶段。就24家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及整个行业总体来看,企业的财务绩效差距较大,发展现状呈现不平衡态势,光线传媒、浙报传媒和华闻传媒盈利能力居于前三,“金字塔”顶端的成功企业、标杆企业不多,而相对处于弱势的企业也较少,整个行业目前呈现“橄榄型”竞争格局。

四、结论

文化传媒上市公司作为文化产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和公司治理的最高水准,其经营业绩是文化产业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标杆。由于文化传媒行业的产品具有特殊属性,在其产业化的成长道路上,需要在兼顾社会效益的同时,追求经济效率。本文通过熵值法对于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综合绩效,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财务指标,以及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和高管激励在内的公司治理非财务指标两个维度量化处理,进行综合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综合绩效水平,为文化传媒行业的上升发展带来启示。J

参考文献:

1.秦智,谢杰.我国a股市场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价――基于财务性投资价值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13,(6):114-118.

2.郭淑芬,郝言慧,王艳芬.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基于超效率Dea和malmquist指数[J].经济问题,2014,(2):75-78.

3.吴超鹏,吴世农.基于价值创造和公司治理的财务状态分析与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5,(11):99-110.

4.郝云宏,周翼翔.董事会结构、公司治理与绩效――基于动态内生性视角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0,(5):110-120.

作者简介:

新媒体运营对公司的好处篇5

世通华纳自2003年成立以来,专注于公交移动电视领域发展,通过多年的经营,现已从一个地方性的公司演化为一家集团性公司,目前拥有24个区域中心城市的公交移动电视独家运营权,并拥有10余个城市的公交电视的权,形成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的公交移动电视运营网络。2008年中,世通华纳引进国际传媒专家张镇中出任公司董事长兼Ceo,适时调整发展战略、梳理媒体资源布局、优化经营团队、提升销售业绩,取得了良好的收效。08年业绩较之前一年实现100%的增长,客户数量稳居行业之首。09年面对国内经济形势下滑、企业广告预算紧缩的情形,再次提出100%以上的增长目标,提振了公司员工士气,也坚定了股东信心。

在谈及公司发展策略及融资用途时,张镇中先生指出:“世通华纳传媒公司一方面要摒弃行业内盲目扩张、非理性发展的流弊,适时调整了资源布局,压缩成本,确保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抓住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根据公司战略调整组织架构、全力强化销售、特别是突出大客户销售,迅速提升业绩。事实证明公司一系列的调整措施已经收到良好成效。今年一季度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公司仍然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完成销售任务,成为广告行业的一个亮点,客户对于世通华纳的媒体状况以及服务质量认同度提高,同时也增强了投资者信心,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充沛资金保障。“

面对市场有关行业整合的各种传闻,张镇中表示:“中国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经过前一阶段的蓬勃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重新洗牌的阶段,但是对于任何的整合方式,世通华纳都将以主导者的身份出现,我们一直在积极寻找‘猎物’、壮大企业实力。”他同时指出,移动电视媒体网络与分众类垂直性媒体不同,是一个典型的地方性大众类媒体的联播网,首先他具备极强的地方化局部化单点生存的能力,全国联网不是其生存的充分条件,只是其提升业绩实现整合增值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整合过程中也会面临一定挑战。

新媒体运营对公司的好处篇6

摘要:1990年的11月,作为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上海成立。1992年12月8日,赛迪传媒挂牌交易,成为了传媒行业第一家上市的公司。传媒企业逐渐打破封闭的运作环境,尤其是近几年在传媒产业政策不断松动的状况下,传统媒体企业纷纷触市。国内学者关于传媒上市公司也做了一些研究,因而对此进行简要介评。

关键词:传媒;上市公司;研究介评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0-0047-04

文化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指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明确指出要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传媒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同样,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不断改革和发展的过程,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传媒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这得益于逐步优化的政策环境,也得益于文化产品内需不断增长等内生性因素。

在20世纪90年代,传媒产业逐渐步入资本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这一融资渠道进行改制上市,从而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资本结构,实现企业资本价值的最大化。然而上市后,在新的传媒生态下,传媒企业的现状如何,如何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又存在哪些问题,这些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更是关乎到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受到了政府机构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一、研究概况阐述

2001年,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就明确将“传播与文化”产业作为一个独立、基本的产业门类就传媒行业而言,这也意味着传媒行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门类介入资本市场。因此,本文亦以2001为起点,对国内传媒上市公司领域的研究进行分析。本文对2001年至今刊载于包括《新闻界》《新闻大学》《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出版发行与研究》以及《新闻记者》等核心期刊上的研究论文进行了梳理。

(一)文献发表量的分布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提出和推进,作为新兴行业的传媒产业逐渐迈入高速发展的轨道,传媒行业呈现出强劲的产业化发展势头。越来越多的传媒企业融入资本市场开展资本运作。本文统计了2001年至今传媒上市公司研究的60余篇论文,图1显示了样本在统计时间上的分布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国内对传媒上市公司的关注和研究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06年以后,2011年则达到了10篇,这种情况跟整个行业的宏观环境是分不开的。

图12001年至今传媒上市公司样本研究文献时间分布图

(二)作者情况

从该研究样本来看,论文作者主要来自于国内各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以新闻传播学、经济管理的教授、研究员和研究生为主,其中一部分作者具有跨学科背景,其研究的视角多为宏观,微观层面以实证为主,研究方法逐渐范式化、程式化。

二、传媒上市公司(2001年至今)研究综述

(一)传媒行业上市公司概览

1.传媒上市企业类型

传媒产业涵盖了信息生产、加工、储存、传播、附加产品等诸多领域,如果以产业门类、行业划分标准以及主营内容三个维度为依据,可以将传媒企业分为: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业、信息传播服务业以及其他传播文化业等板块。据统计,在沪深两市中上市的传媒企业,出版类上市公司9家,广播电影电视业13家,信息传播服务业8家。翟文在《国内主要传媒上市公司简介》[1]一文中,将上市公司分为三个类型:传统型、成长型和涉足型。

2.传媒上市公司整体特征

上市公司中,在时间上表现出两段上市热潮,尤其是从2006~2012年最为突出。一些论文对上市的传媒企业进行分析,从各自的角度总结一些特征。

图2沪深两市传统传媒企业上市时间分布

《中国上市传媒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分析》[2]中对在内地市场交易的28家上市传媒企业进行了分析,指出以2007年为节点,传媒企业上市的节奏前后呈现出由缓慢到加快的特点,这得益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文化体制的改革与深入促使了传媒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促进了企业的转型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水平的提高,资本市场越来越开放,导致了传媒企业纷纷涉足资本市场。

传媒企业上市的方式一开始主要以借壳上市为主,例如2000年赛迪传媒借壳港澳实业上市,博瑞传媒借壳四川电器上市,后来逐渐转变为以发行新股为主的方式,上市的主体也逐渐从国有传媒企业为主向其他所有制传媒企业转变,其在市场表现中总体上处于合理范围之内,并且在初期,从主营业务辐射到衍生业务,越往边缘扩展,上市公司的数目就越多,这是国内传媒上市公司初期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但是不管怎么样,该篇论文中还指出,传媒企业的上市最终还是直接壮大了企业的实力,从传媒上市企业的经营绩效来看,这是显而易见的。2003年,翟文在上述文中归纳了三种类型上市公司各自的特征,指出:(1)传统型传媒上市公司本身就是依托媒体而创立发展起来的,位于中心城市,得到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强有力支持,所依托的媒体的地域覆盖广阔,其主业明确且规模大,业绩显著,业务扩展能力强,如电广传媒(000917),东方明珠(600832)等。(2)成长型的传媒上市公司在行业内具有较大规模的投入,且将传媒也作为今后公司发展的战略重点,如赛迪传媒(000504),博瑞传媒(600880)等。(3)涉足型传媒上市公司大都是小规模地涉足传媒业,基本上属于个案投资,尚未将传媒作为发展的重点。这些特征尽管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但是就目前传媒上市公司来看,后继上市企业中也同样具备上述特征。

与其他行业相比,传媒行业具有一些自身的特性,《传媒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3]中对传媒上市公司整体运作特征做了总结,指出我国传媒类公司运作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传媒主业不突出:“在我国,所谓的‘传媒概念股’离传媒主业,即传媒核心业务相距较远。”(2)经营规模小:“与年收入数百亿、数千亿美元的国际传媒集团相比,我国传媒类上市公司尚属于资本市场中的‘小舢板’,经营规模相差悬殊”。(3)资本主题相对单一:“传播与文化类上市公司,特别是广播电视类上市公司,资本主体主要是国家”。(4)垄断竞争优势明显:“在传媒业态细分中,通常是依靠渠道之上,而不是依靠内容为王。发源于广电系统内部的关联企业在行业内相对垄断的资源中独占鳌头,成功上市的公司,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内容提供商,更像是资源的整合平台,依托行业政策保护形成垄断竞争力”,“如‘东方明珠’‘歌华有线’等传媒类上市公司,其控股股东均为广电系统内部的国有企事业实体,拥有天然的行业准入通行证”,“凭借传媒垄断开展经营,享有体制内和体制外企业的双重优势,这是电视传媒上市公司所拥有的核心资源”。(5)过度依赖广告收入,“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传媒的经营性收入主要来自广告,其他经济来源微乎其微,造成公司对广告收入依赖程度高”。

(二)传媒上市公司研究

传媒上市公司研究相关学术文献主要针对于以下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1.传媒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研究

《我国传媒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研究》[4]分析了传媒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的现状,得出“我国传媒公司上市融资使用效率总体上不容乐观”的结论,认为“我国传媒公司上市融得资金的使用效率地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融资成本低,较低的融资成本使得传媒上市公司‘重融资,轻使用’;(2)缺乏有效监管,缺乏对融得资金使用情况的有效监管加剧了公司上市的投机行为;(3)制度不完善。”

2.传媒上市公司资本研究

《论我国传媒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5]中论述了传媒上市公司资本机构的优化机理,指出企业融资方式与组合能否使得公司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化是衡量传媒上市企业资本结构优劣的标准,并以东方明珠,歌华有线、中视传媒和电广传媒为例,对传媒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做了分析,指出了这四家传媒上市企业在盈利能力和资本结构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由于改制不彻底、市场结构高度同一、融资渠道的狭窄等问题导致了传媒上市企业资本结构难以优化,最后提出传媒上市企业要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遵循市场规律,才能有效地参与资本市场的融资活动,最终实现资本结构的最优化。”《传媒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相关性研究》[6]一文运用实证检验了资本结构和公司绩效两者的关系。该论文从截面单元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两个维度选取研究样本,运用panelData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符合mm理论,即“中国传媒上市公司负债能够带来很好的税收屏蔽效益,增加公司负债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资产负债率有利于提高公司价值。公司绩效与资产负债率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QFii对传媒上市公司的影响》[7]认为“为了壮大我国的传媒产业,经济性管制(市场准入等)应在社会性管制的保证下有所放松,允许更多的本土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发展传媒产业,而不是排斥系统外资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发展”。

此外,《传媒板块上市公司上市情况综述》[8]和《中国传播与文化产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及资本结构特征研究》[9]、周笑的《中国传媒上市公司资本优势转化典型个案研究》[10]等文章也对传媒上市企业上述等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和探讨。

3.传媒上市公司的营运管理

传媒上市公司营运管理的研究论文较多,主要是集中于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经营绩效进行的分析。李治堂和宋佳在《传媒类上市公司营运能力与经营绩效分析》[11]中,从财务分析的角度对企业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进行了分析。文章以10家传媒上市企业为样本,通过分析发现应收账款周转率和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和资产收益率之间都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资产收益率的解释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资产收益率随着应收账款周转率的提高而增长。所以,文章最后提出传媒上市公司应该增强运营能力,尤其是要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率。《我国传媒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及实证研究》[12]一文中,束义明对沪深两市13家传媒上市公司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针对我国传媒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提出了相关建议:要科学化、合理化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起有效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创新传媒资本经营机制:加强传媒实业资本、金融资本和产权资本经营,处理好多元化经营与主营业务的关系。王红英等人专门针对出版上市公司进行了分析探讨。《出版传媒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分析》[13]一文采用杜邦财务分析方法对出版传媒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发现“出版传媒上市公司负债经营所带来的财务杠杆效应不显著,且呈负相关,也就是负债的增加将使得出版传媒企业盈利能力出现下降”,指出要提高出版传媒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要“保持合适的资本结构,合理负债经营”,“健全企业资产管理机制,提高资产周转率”,“优化产业结构,开辟新利润增长点”。对传媒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进行研究分析的还有闵素芹、李群《中国传媒产业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评价》[14]以及戴新民,徐艳斌的《基于Dea的传播与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效率评价》[15]等等。另外,姚德权、李倩对高管薪酬激励与经营绩效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析,在《传媒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经营绩效实证研究》[16]一文中,他们认为“传媒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与高管货币薪酬存在显著的不稳定的正相关关系,而与高管持股比例之间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4.关联交易

《传媒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及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17]对关联交易分为两类:母公司对上市公司的剥夺型交易;对上市公司的利润包装型关联交易。认为传媒上市公司发生关联交易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提出了“不是要禁止关联交易,而是要规范关联交易、防范不当关联交易”,“要从内部治理和外部法规两个方面加强对关联交易的规制”。

5.产权制度

曾凡斌在《传媒上市与现代产权制度》[18]中对传媒企业剥离上市和整体上市分别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只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产权制度,才能够推动企业和整个传媒行业的发展,否则只能流于圈钱,而我国传媒行业普遍存在着产权界定不清晰,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归结于缺乏完善的制度与法规、多头管理、权责不明、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产权制度。

6.对重点新闻网站上市的研究

《重点新闻网站上市前瞻》[19]中对新闻网站上市做出了一些前瞻性分析,认为新闻网站上市利大于弊,但是应该以市场规律为原则,重点解决好理念的定位、盈利的模式以及机制的变革等问题。张鸿飞就人民网上市做了一些探讨:《人民网上市:会否掀起二o一二年官网上市潮》[20]中提到人民网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主营业务缺乏竞争力,盈利能力不强;(2)业务收入来源单一,多元化前景不明;(3)募集资金盈利预期不明朗,最后指出人民网应该跳出官媒市场化的悖论,完善内部结构,真正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从市场竞争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而不是仅仅依托于行政资源,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决策层所期待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型互联网文化企业。

三、阅读后的几点总结

(一)传媒企业的上市选择

《传媒上市的利弊谱系》[21]认为融资上市对于传媒企业来说,尽管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与决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传媒企业都适合于这一方式。“传媒在打算上市之前,要充分了解有关资本市场的相关规则以及这些规则对于自身发展可能存在的影响和风险,要正确分析自身上市的理由,不能盲目跟风,也不要迷信上市,关键在于要找到自己上市的诉求点,并且有足够的能力防范和的抵御上市可能带来的风险”。张益诚在《对国内传媒类上市公司的思考和建议》[22]中也指出,“媒体上市有四个方面的需求:一是媒介自身创造的现金流不能满足扩张发展的需求;二是媒介以后的发展模式主要通过兼并的手段来进行,如媒介集团或媒介购买公司;三是需要在公众层面为媒体品牌作免费的广告;四是对上市后股价的不断成长有信心,从而可用’股票期权’的手段来留住优秀人才。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传媒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一定要首选股权融资这种方式。”

(二)传媒上市企业存在的问题

1.属性问题:“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

李良荣在《传媒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23]中论述道“我国传媒业的基本性质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既是‘事业性质’,又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这两种性质如何区分?”,李良荣指出“中国传媒业所具有的机关、事业、企业的特征正是中国传媒经济难以做大做强的基本原因”。对于上市传媒公司而言,其意义就在于建立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的法人治理结构。

2.采编和经营分离

我国媒介资本运营的前提是采编和经营分离,这实际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传媒业上市:现状、问题、对策――从上市公司2010年半年报引发的思考》[24]认为“‘采编经营分开’的管理思路导致传媒企业难以整体上市,更导致传媒企业价值链的人为割裂,给上市传媒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并且指出这种模式导致了传媒上市公司的关联加以难以得到有效监管和规范。

3.盈利模式单一,资本结构不合理

相比国外传媒上市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国内传媒集团的盈利模式对广告经营仍有较高的依赖性,并且资本运作能力仍需加强。一些实证研究指出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正相关。所以,传媒上市公司应该合理债务融资比重,优化资本结构。

4.传媒上市公司的激励问题

《对国内传媒类上市公司的思考和建议》指出传媒上市公司高管是“派生型经理人”,采用一般的激励方式很难得到理想的效果,认为“货币激励、声誉激励和控制权激励三者是构成企业良性运行的重要因素,传媒上市公司经营着激励的发展趋势应是将三者融合起来”,“传媒上市公司还应该同时采取如设计外部市场竞争的激励机制、将经营者的收入与风险挂钩、监管与惩罚等措施约束经营者的行为”。《传媒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经营绩效实证研究》建议要完善薪酬结构,丰富薪酬激励的形式和规范激励制度。

参考文献:

[1]翟文.国内主要传媒上市公司简介[J].传媒,2003(5).

[2]李然忠,刘亮.中国上市传媒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分析[J].求索,2010(10).

[3]王晓艳,赵桂英.穆青.传媒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4]穆青,万涛.我国传媒上市公司融资效率研究[J].现代传播,2012(2).

[5]王颖.论我国传媒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J].新闻界,2005(6).

[6]姚德权,陈晓霞.传媒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相关性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8(12).

[7]金雪涛.QFⅡ对传媒上市公司的影响[J].现代传播,2004(1).

[8]曹翼飞,刘莎.传媒板块上市公司上市情况综述[J].中国证券期货,2011(4).

[9]周君.中国传播与文化产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及资本结构特征研究[J].湘潮,2008(5).

[10]周笑.中国传媒上市公司资本优势转化典型案例研究[J].新闻记者,2006(8).

[11]李治堂,宋佳.传媒类上市公司营运能力及经营绩效分析[J].中国出版,2012(18).

[12]束义明.我国传媒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及实证研究[J].出版发行与研究,2011(1).

[13]王红英.出版传媒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出版,2013(6).

[14]闵素芹,李群.中国传媒产业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评价[J].统计教育,2009(12).

[15]戴新民,徐艳斌.基于Dea的传播与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效率评价[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16]姚德权,李倩.传媒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经营绩效实证研究[J].现代传播,2011(12).

[17]张金海,张燕.传媒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及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J].新闻界,2008(4).

[18]曾凡斌.传媒上市与现代产权制度[J].编辑之友,2011(6).

[19]刘兴祥.重点新闻网站上市前瞻[J].传媒,2010(7).

[20]张鸿飞.人民网上市:会否掀起二0一二年官网上市潮[J].传媒观察,2012(3).

[21]喻国明,张苗佳.传媒上市的利弊谱系――传媒上市的利弊分析与风险评估[J].新闻传播,2009(3).

[22]张益诚.对国内传媒类上市公司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商界,2008(6).

[23]李良荣,蔡颖.传媒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J].新闻界,2004(1).

[24]郭全中.传媒业上市:现状・问题・对策――从上市公司2010年半年报引发的思考[J].新闻前哨,2011(12).

[25]盛虎,王冰.我国出版传媒类上市公司投资战略研究[J].中国出版,2012(4).

[26]周艳春,田书华.传媒板块上市公司研究[J].中国报业,2002(5).

[27]余春泉,王跃进,韩复龄.中国传媒上市公司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28]周笑.中国传媒上市公司2007-2008年度战略拐点:大合还是小合[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

新媒体运营对公司的好处篇7

一、采编与经营相剥离的具体方法

西方报业普遍实行发行制,发行人为业主,将编辑权授予编辑部负责人,经营权授予总经理,使广告发行与新闻报道齐头并进,整个企业的运作处于良性状态,实践证明,这种实行于西方大多数报纸的体制很有生命力。

中国报纸进入市场,就必须先拥有“企业法人”的地位,然后才能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相关的资本经营。体制外报纸利用国家对报业改制的良好契机,找到一条能使自己成为市场主体的路子――将报纸的采编与经营相剥离,即将报纸的经营性业务如广告、印刷、发行等业务从报社中分离出来,进行商业化经营,有的把这部分业务交给其他的公司,有的则自己成立专门的公司进行经营,而且还会兼营其他报纸的这部分业务。这样就使报纸具备了资本运作的前提,使报纸不仅拥有了市场主体的资格,可以对资本进行有效的经营和管理,还可以进一步进行融资、上市等各种资本运作。

2004年,新闻出版总署发出《关于对管办分离和划转报刊加强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报刊实行管办分离的具体要求是:人员分离、财务分离、发行分离。①随后各报纸积极地进行深化改革,在机制上把采编与经营分开,使报纸既是宣传阵地又是经营实体,采编和经营成为报社的两翼平衡发展,让报纸经营走向市场。

二、采编与经营相剥离的优势

早在1999年,《成都商报》就将广告、发行、印刷等经营性业务剥离开来,成立专门的公司经营,并且还控股了成都博瑞投资有限公司,后此公司融资上市,于是《成都商报》间接上市。而后《成都商报》逐步将投递、发行、印物、广告、信息传播等经营性业务转给了博瑞投资有限公司,后又将这些资产注入上市公司。进行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之后,博瑞投资有限公司的传媒资产比重由过去的40%左右提高到90%以上。②媒体主营业务更为突出,拥有的资产组合基本上形成了纸质媒体产业的完整价值链,为自身利用资本的优势实现向媒体产业的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4年12月22日,《北京青年报》旗下的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内地传媒企业海外上市的第一股,当日交易额达5.9亿港元。上市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不包括《北京青年报》及旗下刊物的采编部门,“北青传媒把从北京青年报社收到的所有广告费中取16.5%给北青报社作为采编内容的费用,而北京青年报社授权北青传媒,一旦我国放弃采编业务的经营权,即可优先收购该业务”。③可见,将报纸的经营与采编分离,目的不仅仅是分离,而是为了将来更好地融合、更好地经营。

三、采编与经营相剥离的资本运作

随着国家对报业的鼓励,2005年4月18日,我国第一家实行股份制的新闻机构――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隆重揭牌。④股东直接参与改制,将全民所有制的报社整体转变为股份有限公司,这次改革试点工作通过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保监会的批准,由中国再保险公司作为发起人,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北京畅想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福禧投资控股公司、中国人报控股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其中民营资本比例大约在15%。可以看到此报所有业务都进入了市场,都可以进行完全的资本运作。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说明了我国比较商业化的体制外报纸可以直接成立公司,直接作为企业法人,这比单纯地将其经营性业务分离出来再进行市场化运作又向前跨了一步,成为我国其他报纸发展的榜样,翻开了我国报业改革的新篇章。

现今社会,科技发达,各种新兴媒体层出不穷,网络、手机、楼宇等媒介日益分割着报纸的市场份额,2005年报业的广告额巨幅下滑。今后的报纸出路如何?体制外报纸已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进入市场,进行报纸营销。

市场经济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报业,报业也逐渐接受了市场。可以看到,报业必须走市场化之路,必须进行充分的成熟的市场营销,而上述营销战略对于今后报纸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未来报纸必将呈现出资本运作化、数字化、品牌化的趋势,且其立体化、多元化的经营方式也会显现。我们可以设想,传统的报纸商业模式,借助新技术和手段,结合自身媒体的优势和特点,开发新的业务种类,如开发读者数据库,实行数据库营销,与房地产商、旅行社、银行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机构合作,借助自身的公信力,做资源整合者,在帮助读者创造价值的基础上,也给报纸带来价值,报业将呈现立体化营销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整个报业将会进行市场化经营,经过一番联合和吞并之后报业格局将会大变,报业将真正走进营销时代。

注释:

①③崔保国主编:《2004―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96页、84页。

②支英珉:《新传媒帝国》,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版,200页。

④崔保国主编:《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96页。

新媒体运营对公司的好处篇8

传媒业资本运作的方式

目前,我国传媒业资本运作的方式主要有三类:一是通过金融资本,即直接获得国内商业银行授信额度的支持;二是通过上市公司从证券市场募集资金;三是利用产业投资基金。②

一、利用金融资本方式。金融服务是现代服务业的高级形态,传媒产业要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必须有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具体如改进无形资产评估和抵押办法,促进银行开展文化企业授信工作等。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联合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鼓励银行业开发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有效信贷投放,完善授信模式。政策的出台为金融与传媒行业深度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撑,为破除传媒业发展面临的资金瓶颈提供了有效途径。

银行授信是指银行向客户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或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的信用向第三方作出保证的行为。授信按期限分为短期授信和中长期授信两种。表内授信包括贷款、项目融资、贸易融资、贴现、透支、保理、拆借和回购等;表外授信包括贷款承诺、保证、信用证、票据承兑等。如2011年5月,中国银行与深圳华强科技文化集团签约,向华强集团提供综合授信额度100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华强集团文化科技等产业的发展;2011年11月的第六届北京文博会上,国开行、北京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与十余家文化创新企业签订了16项总金额为85.07亿元的信贷支持协议。

二、利用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是传媒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的又一种主要方式。利用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具有以下好处:一是促进传媒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与市场接轨;二是强化财务杠杆作用,盘活现有资产;三是推动传媒业创新,促进新媒体业务发展和媒介融合。

目前国内已成立十多个文化产业基金,募集与拟设立的文化产业基金数额超过300亿。如2011年7月6日成立的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规模为200亿元,基金发起人之一的深圳,管理其中60亿元,并重点在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影电视、文化艺术、网络文化、文化休闲及其他相关行业领域寻找投资对象;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亦组建了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mC),成为第一个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文化产业私募股权基金;湖南省联合达晨创投和湖南高新投等机构共同组建省内第一个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③

这种方式最具代表性的是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简称深圳文交所)。深圳文交所挂牌于2009年11月,作为部级文化产业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一方面征集文化项目信息,构建文化产业项目库;另一方面通过文化产业基金服务中心为企业搭建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将短期文博会与长期产权交易有机结合,建立起文博会的长效机制。截至2011年7月底,深圳文交所实现成交的项目超过300个,交易总额超过130亿元,机构会员超过600家,其中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和国际买家超过500家,仅深圳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授信给深圳文交所的资金即达500亿元。

三、利用证券市场。上市是传媒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做大做强的首选途径。传媒企业通过上市,能够实现以下好处:一是带来资金;二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三是提高品牌价值,增加无形资产;四是有利于跨媒体、跨地域发展;五是提高传媒内部管理水平,提高激励机制。

2002年中国证监会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将“传播与文化产业”确定为上市公司的13个基本产业门类之一,传媒与文化产业主要分为出版、声像、广播电影电视、艺术、信息传播等。目前国内传媒行业上市的渠道包括在国内a股上市(含创业板)以及香港、美国、日本、新加坡等海外上市渠道。在国内a股上市的传媒行业公司详见表1。

以影视动漫类为例,在国内a股上市的共有五家公司,分别是华谊兄弟(300027.sz)、华策影视(300133.sz)、华录百纳(300291.sz)、奥飞动漫(002292.sz)以及光线传媒(300251.sz)。华谊兄弟以电影、电视、音乐、艺人等多业务的协同效应见长;华策影视以电视剧为主营业务,包括自制剧和引进剧两种模式;奥飞动漫为少儿提供各种动漫节目,并通过玩具和衍生品实现收益;光线传媒是国内最大的传媒娱乐公司,拥有最大的地面节目播出网络;华录百纳主要从事影视剧的投资、制作、发行及衍生等业务。这几家上市公司基本体现了中国影视动漫类公司的成功模式。

利用证券市场融资的特点

相比其他行业,由于传媒业具有意识形态和产业双重属性,以及在文化和信息安全领域具有的战略地位,成为政府规制的重点领域。传媒行业在证券市场的上市融资有如下特点。

首先,上市公司数量较少,市值较小。近年来只有少数传媒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在资本市场上市,截至2011年12月,国内a股上市的文化传媒类公司共计37家(含创业版)。在公司市值方面,目前传媒文化类上市公司市值占中国资本市场的比重较小,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截至2011年底,文化传播类公司总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比重不到1%,这也意味着文化传媒企业上市的空间极大。④

其次,上市公司业务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高。由于传媒行业“采编经营两分开”的指导思想和政府监管原因,国内的传媒类上市公司都不是整体上市,而且多数也不是核心资产上市,因此上市公司业务与主营业务关联度不高,这也导致传媒上市企业价值链的人为割裂,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和可持续发展。以广电行业为例,目前的几家上市公司主要为广告经营业务和有线电视网络业务,而核心的内容生产业务均没有实现上市,如湖南广播电视台的以广告为主业的电广传媒以及深圳广电集团以有线网络为主业的天威视讯等。

随着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全流通的激励以及兼并重组的逐渐活跃,将主业注入上市公司进而实现整体上市的国内传媒类企业会逐步增加。

第三,公司治理结构普遍单一。由于所有者缺位和单一产权的制度安排,传媒企业普遍缺乏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有效的内部监督,内部很难建立起有效的分层治理和分权决策制度。⑤

第四,行业分布不均衡。在国内上市的传媒企业中,以图书出版、报刊广告以及影视制作等企业为主,广播电视类和演艺类上市公司较少。如2009年登陆创业板的华谊兄弟,是仅有的演艺类上市公司。

第五,上市方式大多为借壳上市。“壳”即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借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重大股权并购收购上市公司,并将非上市公司控制的资产(通常是优质资产)置入上市公司,将原有的上市公司控制的资产(通常是不良资产)置出上市公司的过程。传媒企业通过借壳上市相比直接上市有两大好处:一是降低上市审批手续,加快上市速度;二是降低门槛,短时间内满足上市条件。如成立时间不满三年或未实现连续三个会计年度盈利。

目前,国内已上市的文化传媒类公司大多为借壳上市。如2006年我国出版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上海新华传媒为借壳华联超市上市;2008年,安徽出版集团借壳科大创新登陆a股,科大创新正式更名为时代出版;2011年,楚天有线借壳武汉塑料上市。除了借壳上市之外,也有其他形式,如粤传媒从三板转中小板,华谊兄弟为整体登陆创业板。

上市融资的趋势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后,一系列旨在支持文化传媒产业的财政、税收、信贷和资本市场层面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为中国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证。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各种扶持性地方政策法规。以广东省为例,2010年7月出台的《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明确提出“推动各类文化企业股改上市”。深圳在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进程中推出的《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也将加大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力促文化企业加快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步伐,引导和扶持一批发展较好的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

在上述外部政策驱动下,2012年将迎来文化传媒类公司上市高潮,并购整合和板块扩容将成为传媒行业资本市场的关键词,包括重点新闻网站和国有大型出版集团在内的众多文化传媒类企业将加快进军资本市场。2012年1月,作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首个文化传媒板块上市企业,人民网启动ipo。

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涌现出了iptV、手机电视、网络视频、网络电视等新的媒体业态。对国内传媒企业来说,通过上市融资,借力资本市场,投入各种新媒体技术研发与内容运营,提升新媒体业务技术服务与市场营销能力,构建新媒体产业链,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将是其完成战略转型的必要路径。新媒体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没有资本运作,是很难与国外和民营新媒体企业竞争。未来一段时间,新媒体企业的密集上市将成为趋势。

2011年12月,经过一年多的重组,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旗下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百视通致力于打造集合电视、手机、计算机、移动智能终端等多屏联动的“一云多屏”智能媒体,成为国内新媒体上市第一股。

国务院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定》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两个文件中指出:“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重要新闻传媒经营部分剥离转制为企业,在确保国家绝对控股的前提下,允许吸收社会资本;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的通知则打破了传媒投资只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限制,认同“各类资本”都可以参与传媒经营,拓宽了传媒投融资渠道。目前,在新媒体类传媒公司,已经有了不少民营资本的身影;在国际资本方面,新闻集团、时代华纳、路透社、道琼斯等为代表的传媒巨头都以不同形式介入了我国传媒市场。⑥随着我国传媒企业的“走出去”战略推行以及国家对传媒业投融资政策的调整,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国传媒业的资本市场上。

传媒业是具有高回报率的朝阳产业,也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各项政策推动下,我国传媒业惟有利用好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才能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做大作强,实现跨地域、跨媒体发展,延伸产业链,逐步实现与国际传媒大鳄的同台竞技。

(作者系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深圳广电集团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

注释:

①⑥王妍,莫林虎:《默多克新闻集团资本运营对中国传媒业的启示》,《金融经济》,2010(6)。

②田应坪:《中国传媒业的资本运作》,《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12)。

③解永军,陈庚,吴爽:《文化产业大传媒时代将至》,《投资北京》,2011(5)。

新媒体运营对公司的好处篇9

一、××广播电视产业的现状

××广播电视台自广播、电视合并及原琼山广播电视台划归之后,我台为适应广电产业化改革与发展将产业发展列入发展规划之中,2004年机构改革时设立了产业发展部,主要是规划运营××广电的第三产业,开发和利用现有的电视媒体资源,实行公司市场化运作,有效地利用其广电媒体相关资源和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少投入高利用率的目的,充分发挥电视产业经营实体的复合效益,走多样化经营的道路。

从2005年起,我台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在原有的××广视实业有限公司(1997年8月成立)的基础上,陆续成立了××广电传媒营销有限公司、××广电传媒艺术培训有限公司及××广电传媒影视有限公司等台里控股企业。其中:

××广电传媒艺术培训有限公司2005年6月成立,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根据协议台里以无形资产投入占51﹪股份,海南兆丰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现金24.5万现金投入占49﹪股份组成,由于投资股东现金投入只有部分到位,始终未能履行协议属于违约,目前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广电传媒影视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金80万元,我台以固定资产投资,作价48万元,另一自然人股东以现金32万元投资。2005年至2008年末的股东权益总额为:56.10万元,处于亏损状态。

××广视实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万,主营网络电视工程安装,中央电视台三、五、六、八套节目及境外卫星电视安装。近几年来未向台里上交过经营管理费。

××广电传媒营销有限公司因经营不善,2008年已注销。

二、××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运作,整体情况不理想,大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缺乏统一的产业规划,产业结构单一。

对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趋势缺乏足够的调研、分析,对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方向、区域性、市场定位缺少科学、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产业结构局限于依赖资源的短期开发,整合资源力度不够。

二是缺乏投入,整体实力不强,竞争力弱。

台里对各公司缺少资金和资源的投入,致使企业缺乏足够的竞争实力。各公司的规模总体是处于弱、小、散的状态,无法形成集约化、系统化的竞争能力。

三是体制、机制不灵活。

体制改革推进较慢,未能以完善的市场机制和灵活的管理机制相配合,现有资源未优化整合,条块分割、各自为营的现象突出。

四是产业人才紧缺。

因为缺乏产业经营人才,特别是懂得市场、懂得经营的复合型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经营项目受限,经营范围也局限于传统领域,经济效益难以实现突破。

三、推进广电产业发展的重点和对策建议

为了充分利用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机遇,根据我台实际情况,产业发展的根本是创新观念、用足资源、完善机制、拓宽渠道,实现“没有票子靠点子、没有股金有股权、没有资金用资源”,实现从广播电视媒体向集群化传媒转变,从宣传媒体向文化媒体转变,从意识形态的媒体向产业经营的媒体转变,从单一主业向集群化产业方向发展,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自身优势、无形资产,积极探索产业运作模式,整合现存企业化公司资源,加大产业市场研发力度,以品牌作为做强的主线,以资本运作为做大的手段,建设以跨媒体整合、跨区域运作、跨行业经营,做好新媒体开发、新模式运行、新平台打造,做宽产业范围、做优产业项目的运营平台,提升文化产业扩张力,取得强势控制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成为推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1、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台文化产业领导小组”的作用。目前是××市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广电文化产业的领导,非常必要。应及时充分发挥广电文化产业领导小组的作用,明确广电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方针政策,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并针对广电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发展要求,及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跟踪协调,确保落到实处。

2、制定“××广播电视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发展同其他产业发展一样,必须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布局。要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文化产业资源,有效节约成本,克服无序竞争,有效整合我台现有的小型分散的文化产业资源,发挥文化产业的综合集聚效应,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档次开发项目。

3、构建广电文化产业集团。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消除制约我台广电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实行事企分开、管办分离。依托××广电传媒艺术培训有限公司、××广电传媒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及××广视实业有限公司等现有产业资产,通过市场运作,组建××广电传媒发展总公司,打造具有竞争实力的文化集团公司,使企业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通过招商引资、包装上市等办法,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

4、实行重点项目带动战略。一是要根据我台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经市场评估确认,确定一批具有市场发展潜力和特色的项目作为发展重点和发展对象,集中财力和智力进行重点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使项目能够利于培育和带动文化产业市场,如三大论坛、城市电视等项目。二是要结合我台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引进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拥有雄厚的资金、技术、管理、人才优势,能够促进文化产业结构升级,增强我台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拓展文化产业的市场占有率。

5、采取跨媒体整合、跨区域运作、跨行业经营,做好新媒体开发、新模式运作、新平台打造等方式,做宽产业、做优产业项目。

(1)跨媒体整合:从海南实际情况来看,广电媒体的频道、频率资源与内地相比较少,但已趋于饱和状态,因此,在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的原则下,以合作、参股、控股等方式,实现对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资源的整合;

(2)跨区域运作:充分利用节目生产优势,以智力输出、管理输出、合作经营等方式运营其他区域的频道、频率资源,实现节目内容资源的多重利用;

(3)跨行业经营:充分利用海南的自然资源优势、利用广播电视的系统资源优势、利用媒体的宣传推广优势,在旅游高端产品、会展、房地产、海南特色产品等行业进行探索;

(4)新媒体开发:以节目内容提供、投资合作等方式开发城市电视、手机电视、网络数字广播等新媒体;

(5)新模式运行:围绕市场需求、观众需求,针对具有产业开发潜力的行业,与房地产、旅游等方面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合作,以节目加产业的方式创新节目生产模式,强化节目的影响力、专业化和个性化,推动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

新媒体运营对公司的好处篇10

1998年8月,由刘波担任董事长的海南诚成企业有限公司,收购了武汉一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20.91%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并将其更名为诚成文化。在刘波的包装下,诚成文化开始由传统产业向文化产业全面转型。

他首先置入了《传世藏书》的部分资产,使得上市公司凭空生出5000多万的账面利润,接着,刘波和诚成文化进入传媒领域。资料显示,诚成文化旗下先后“拥有”《希望》、《华夏watCH》、《华声视点》、《舞台与人生》、《这一代》(后撤出)、《少年文摘》、《中国医药导刊》、《大众电视》(后撤出)、《香港风情》、《多媒体世界》等10多家杂志。但除了《希望》杂志以外,诚成文化其他各项投资均回报不力,甚至亏损。据《南方周末》2003年10月报道,刘波出走海外时,涉嫌约40个亿的贷款黑洞,以及数目不详的担保贷款。1998年以来,国内出现了对传媒业的投资热潮。“资本想圈地,媒体想圈钱”,于是,传媒业与业外资本的联姻及媒体公司借壳的行为就应运而生,各种来路的资本通过渗透、重组、整合等各种方式共同拓展了中国传媒业。

但在资本和媒体亲密接触不长时间后,投资媒体的资本铩羽而归的已不是少数。“刘波事件”只是众多资本追逐传媒业事件中的一个失败的例子。已经有人著文称:这是“继互联网之后又一个最大的泡沫”。有的学者在策划媒体资本运作大败局一书。业外资本进入传媒产业何以屡屡失利,本文试作一番探讨。

媒介产业化运作的体制还未建立

第一,中国传媒业是一个限制性或垄断性的行业,其产业性质长期得不到认可。基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考虑,中国媒体在开放程度和进入原则上仍有一些政策性的限制,加上相关的政策法规还不太完善或不很明确,对业外资本来说这块“禁地”很易“踩雷”;第二,媒介的核心领导者不是由资本权力而是由行政权力来决定的。因此,资本对于核心领导者的影响是相当有限的。第三,媒体资产均属国有资产,注入媒体的外部资金只能是债权债务关系。业外资本注资到传媒只能叫借贷关系,不可能享受股东权益。

因此,投资传媒最大的风险其实是政策风险,如果没把政策吃透就进来,难免会赔了夫人又折兵。投资方在畅想媒体投资的良好投资回报的同时,更需要冷静考虑投资的风险成本与退出机制。一些投资方自恃财大气粗,不管有无风险,抓到篮子里就是菜,拿过来再说,结果,煮熟的鸭子飞到别人的餐桌上是经常的事。如《中国经营报》、《精品购物指南》的产权风波,北京国康实业有限公司与《三联生活周刊》的合同纠纷都是发人深省的教训。

1993年,几个年轻报人来到长期陷入困境的《中国经营报》,在无法找到启动资金的情况下,他们决定个人集资,并向企业筹措一部分资金创办子报《精品购物指南》。随着《中国经营报》和《精品购物指南》的快速崛起和报社资产的迅速膨胀,该报与其挂靠单位即主管单位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向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新闻出版署和财政部发出了《关于中国经营报及精品购物指南报社产权界定的函》。1999年9月27日,三家有关部门批复此函,批复明确指出:“我国的报刊均为全民所有制单位。鉴于该报的主办单位是全民所有制单位,《中国经营报》及《精品购物指南》报社创办时已明确为全民所有制性质,其形成的资产应为国有资产。报刊创办时,如有个人、集体自筹资金的,不能认定为对报刊的投资,应按债权债务关系处理,由主办单位参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予以退还。”批复带给《中国经营报》和《精品购物指南》一场晴天霹雳:社科院工经所撤换了报社领导,由工经所所长出任报社社长,副所长出任总编辑。《中国经营报》的产权风波持续了一年多,后来工经所又陆续招回和启用了大部分原有骨干,报纸的元气才渐渐恢复。

投资者不懂得媒介运作的特殊规律

对媒体的投资实际上是一个智慧型的投资,并不是有钱就可以成为媒介业的投资者,而是一定要对媒介业本身有着深刻的了解,一是要熟悉媒介业本身作为社会公共产品的特殊运作规律及相应的游戏规则,明确其不同于一般商品生产的特殊要求;二是这种投资还应该辅之以某种人才的机制,它应该是一种对人的投资,对人的自觉性、创造性、主动性的投资。目前有些媒介投资者的主要问题是:

1.资金不到位

一些业外资本由于不懂传媒经营,采取的方式是先丢小额资金试试水,如果有效益就大规模进入,如果玩丢了就算了,叫“小试牛刀”。但传媒市场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已经进入“赢家通吃”时代,投资一旦达不到吞并和发展门槛所需要的强度,前期的投资可能就是无效的投资,最终的结果是丢钱。因为媒介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规模化竞争的时代,规模化竞争对资本的市场准入以及获取有效回报客观上已经设置了一个资金介入和形成传播规模的门槛。当资金达不到这一跨越门槛的力度时,就不能期盼它产生回报。

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中国新闻周刊》创刊于2000年1月10日,其资金来源于在国内注册、实际上是在美华人投资的公司:新世纪成功集团。业内人士推算,像《中国新闻周刊》这样运作的杂志,一年至少需要500万元的投入,经营得当的话,三年基本可以持平。在初期投入400万资金全部“烧”完之后,新世纪成功集团再也无力往《中国新闻周刊》投入资金了,于是,发生了周刊不能正常出版的极端事件。《中国新闻周刊》于2001年11月底宣布休刊整顿,之后即使能够迅速“改嫁”,着实也给心仪媒体而跃跃欲试的资本当头一棒。

痛定思痛,《中国新闻周刊》用血的教训换取了几个合作经营的原则。投资经营方姓什么并不重要,关键要看投资经营方所要求的条件与所带来的资源。条件比方说对方要求控股,什么都想要,这是行不通的。投资经营方不但要带来比较雄厚的资金,还要带来广告、发行等方面的资源,能与中新社既有的资源形成互补关系。

2002月3月,《中国新闻周刊》复刊。在没有合适投资经营方加入的条件下,杂志社参照同行的成功经验,组建中新凯悦广告公司负责经营杂志的发行。广告业务,公司经理由负责杂志日常管理的社领导担任。这样既保证了采编与发行、广告的相对独立,又在更高层次上得到了协调与统一。现在的《中国新闻周刊》全部由中新社投资运营,据称,到2002年底,杂志社收支基本达到平衡,要不是中间的这段波折,可能创刊后不到3年就会略有盈余。

媒体未来激烈竞争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巨额资本的支持。因此,具有雄厚财力集团背景的企业,是媒体“选婿”的首要。其次,需要资方具备的必备条件是长远的、综合的信息服务战略。

2.投资者急功近利的心态

媒介的产出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种种特殊的规律和周期。一些投资者不是看好媒体的未来市场,没有长期投资的战略眼光,没有潜心打造品牌耐心培育优质媒体的计划,而是急功近利,短期行为,幻想三月回收,一年见利。投资媒体的资方大多不懂新闻,根本不知道媒体需要长线运作的规律,资方和媒体人员往往开门见山:“今年给你一二百万,明年你能给我赚回多少?”媒体人员为了尽快拿到投资,往往不考虑后果地编制美好的盈利前景,结果,投资才一年,往往就以为到了瓜熟蒂落的收获期。一旦短时间见不到效益,资本“半途而废”的例子要远远大于“善始善终”者,致使投资失败血本无归。

投资者为获取高额利润而进入媒体,这无可非议。但媒体有媒体的内在规律,媒体从本质上说就不是一个短平快项目。在中国,一年崛起的报刊有,但那是个例外,普遍规律是培育一张报纸至少要三年时间,两年持平三年赢利已属难得的成功。因为市场的摸索和开拓需要时间,人才的聚集和培养、团队的形成和磨合需要时间,报纸质量的提高和品牌的造就更需要时间。这就是报业的规律。《今日美国》在赔了13年后才开始赢利,国内的资本显然缺少这样的耐心和韧性。

3.管理方式存在问题

许多投资人或人投资者不懂得媒介运作的特殊规律,认为报纸既然是我投资的,一切就应该我说了算,不仅直接深度干预编辑方针,而且连具体采编事务也要干预。某民营企业投资一家报纸,投资商不仅要管经费开支,连每个版面的选题都要管,都要提意见,发声音,严重干扰了采编人员的思路,造成投资商和采编人员的矛盾,影响了报纸的质量。

另一家大型民营企业有四十多家子公司,公司总资产上百亿。去年,公司老板有兴趣进军传媒产业,在上海投资制作一档电视节目。但老板不懂节目制作规律,又对刚组建的栏目组不放心,对每一笔资金都要亲自审批。而该企业老总掌管着四十多家企业,制片人常常为了几千元的支出,花上一两个星期去寻找该老总审批。而且对于栏目必不可少的一些费用,如置景、包装和相关劳务费,公司都不能及时到位,导致节目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节目很快就被电视台撤销。

媒体市场缺乏资本可以托付的经营管理团队

当市场战略决定之后,合作团队的选择就是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的媒体人对媒体和市场的结合还没有足够的经验。他们有着较高的专业素质,却缺乏在市场中操练的经验。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共有5000多家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达55万人。但其中懂得媒体经营管理的人才却不到1%,而作为领军人物的媒体管理精英更是少之又少,缺少资本可以托付的“媒体职业经理人”。

“媒体职业经理人”是指熟知中国传媒国情,懂得运用经营管理和新闻业务知识、经验及技能,以媒体经营管理为职业的经营管理人才。这些人一般应具有三种能力:一是把握体制和政策能力,有政治头脑和制度意识;二是熟悉新闻业务能力,掌握基本新闻业务;三是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懂得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财务会计学等基本经管知识。发行人、总经理、总编辑、内容总监、发行总监、广告总监、生产总监、人力资源总监以及网络媒体的首席执行官等,均可称为“媒体职业经理人”。一般情况下,媒体职业经理人应当具备四个基本特点:在职业定位上,具备以传媒为职业生活和手段的基本理念;在职业素养上,具备传媒专业素养以及经营管理的素质和技能;在职业道德上,具备传媒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经理人操守;在职业环境上,具备相应的职业化程度,可在行业内部自由流动和参与竞争。

由于缺乏资本可以托付的经营管理团队,许多投资商把钱投到媒体后,媒体的负责人根本不考虑怎么样产生效益,一开始就大手大脚,把编辑部设在五星级宾馆,花钱如水流,几百万很快就烧没了,只得再次向投资商伸手,美其名曰“要看长远”。投资商看不到任何前景,往往不愿追加投资,媒体陷入难以为继的地步。须知这些社会资本与国家投资有本质的不同。投资媒体不是投资慈善事业,这些社会资本是要尽快回收尽快赢利的。在投资风险十分巨大的今天,期望投资者容忍长期亏损,无效益无希望地长期“陪你玩”是不现实的。

前车之鉴,警钟声声

传媒不是一个谁都有能力涉足的行业,它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和人才积累。业外资本进入传媒产业惨遭失利的案例不仅发生在国内,在欧美国家也时有发生。

20世纪80年代末,在跨国并购浪潮中,日本索尼公司和松下电器公司为了发挥其技术优势进入娱乐行业,跨国对好莱坞实施大规模资产购入,分别收购了哥伦比亚/三星公司和mCa公司,但由于日本企业文化是营造一致意见,这与美国好莱坞所推崇的强烈自我意识、激烈竞争和商业化环境格格不入,最终因公司文化和经营理念的较大差异而告终结。索尼在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五年亏损27亿美元,也不肯继续投入更多的钱;松下公司则把mCa卖给了西格拉姆公司。

法国最大的自来水供应、垃圾处理和环保设备制造公司--维旺迪环球集团企业贸然进入传媒业,导致公司负债累累。2002年7月初,因为涉嫌假账以及巨额债务缠身,公司股票7月2日在巴黎证券市场上遭遇抛售,3天之内市值缩水1/3。

现在,业外资本和传媒合作屡屡出现问题,给传媒界和资本方都敲响了警钟,许多传媒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不仅考虑投资方的资金实力,更看重投资方的传媒业界的资源和传媒运作经验。一家大型传媒集团的老总就说过,我们选择合作对象时不能只看资本的体格,还要看资本的性格和品格。投资商的资产大,不一定就能支持传媒发展。很多老板在和传媒人做朋友交往时都很好说话,但真正合作做生意时就不那么好商量了。传媒人选择合作伙伴时一定要有眼光。

中国传媒市场十分复杂,能在中国传媒市场有所作为的主要有这么几类公司:跨国传媒巨头、国内顶尖的内容提供商(包括报纸、杂志及影视节目制作公司)、具有全国覆盖能力的发行商以及网络门户。业外资本进入传媒一定要非常慎重,不要被一些美好前景和统计数据所迷惑,在进军传媒市场之前,一定要做一些充分的调查研究。总之,我们衷心希望已经进入或正在准备进入中国传媒市场的业外资本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