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21:28

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篇1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财务信用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国企业财务信用制度尚不健全,因而研究企业财务信用制度的核心功能,找出现有企业财务信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加强企业财务信用制度建设的对策,构建一个操作性强、科学、适时的企业财务信用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财务信用制度的核心功能

对制度功能前后关联性认识的不清晰,就会导致对制度发挥作用的过程和机理认识的不清晰。一些研究人员对于财务信用制度降低交易费用、抑制机会主义行为和提供有效信息使预期成为可能这三种制度功能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同。细想一下可以发现,财务信用制度之所以能够降低交易费用,是因为制度抑制了机会主义行为和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使预期成为可能。同样地,财务信用制度之所以降低交易费用和使外部信息内部化,是因为制度同时提供了激励与约束的手段。因此,企业财务信用制度的最核心功能是给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提供激励与约束,而这一功能则是通过一些具体途径实现的。

二、我国企业财务信用制度的现状分析

1 企业产权制度建设不完善

信用是指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中赢得他人对自己的信任。信用的产生完全在于市场主体在平等、自愿、公平、等价有偿、互利互惠、诚实守信的市场交易中自觉地尊重对方的财产权利,真正做到真诚相待,并完全以真实、诚恳、善意的态度参与市场交易活动,真正在市场交易活动中做到恪守承诺,讲求信誉,不欺不诈,不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侵占他人的利益,严格履行合约所规定的义务和责任。因此,信用问题的实质是财产问题或产权问题,信用活动产生的制度前提是交易双方拥有独立的财产,或者说交易主体必须是拥有独立财产的所有者或财产主体。但是,目前我国企业产权制度建设尚不完善,已经成了一个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难题。

2 企业财务信用奖惩机制不完善

三、对加强我国企业财务信用制度建设的建议

1 强化政府的信用监管职能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企业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也是建立征信国家的基础。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信用监管是每个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从目前对企业财务信用监管的实际情况看,作为国务院主管市场监管的综合执法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利用其对市场主体登记、经营行为监管等方面的优势,在加强对企业财务信用监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2 完善客户财务信用政策管理制度

目前,许多企业应收账款得不到控制,是因为企业在对客户的交易额度、结算方式、信用政策等方面缺少一套科学的标准和程序。财务信用政策制度包括信用申请审批制度,信用额度审核制度以及信用复审制度。这项制度以控制客户的信用额度为核心,使企业交易决策科学化、定量化,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决策失误和信用失控。通过这些制度可以明确企业与客户的信用关系,分清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各级决策人员的权限和责任,对一个客户授予一定的信用限额,意味着客户、销售人员、管理决策人员都受到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约束。

3 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这项制度将应收账款作为一个专门的管理对象,实行专业化、制度化的管理。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产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而向购货方、接受劳务方收取的款项,形成应收账款的直接原因是赊销,赊销活动可以扩大产品销路、稳定销售渠道、减少存货,增加收入,已经成为当代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并大量存在于企业内部。然而,应收账款的形成增加了企业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正确衡量财务信用成本和信用风险,合理确定客户财务信用政策,及时收回货款。

4 建立企业财务信用管理部门

企业要实施全面的信用管理,首先必须在原有的业务管理体系中增加信用管理职能。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应当建立信用管理部门;对于小型企业来说,至少也应当设置信用监理。企业管理者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信用管理已成为企业经营成功的必要条件,而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是使这项重要的管理职能更加合理化、专业化的基本保证。

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篇2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财务信用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国企业财务信用制度尚不健全,因而研究企业财务信用制度的核心功能,找出现有企业财务信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加强企业财务信用制度建设的对策,构建一个操作性强、科学、适时的企业财务信用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财务信用制度的核心功能

对制度功能前后关联性认识的不清晰,就会导致对制度发挥作用的过程和机理认识的不清晰。一些研究人员对于财务信用制度降低交易费用、抑制机会主义行为和提供有效信息使预期成为可能这三种制度功能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同。细想一下可以发现,财务信用制度之所以能够降低交易费用,是因为制度抑制了机会主义行为和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使预期成为可能。同样地,财务信用制度之所以降低交易费用和使外部信息内部化,是因为制度同时提供了激励与约束的手段。因此,企业财务信用制度的最核心功能是给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提供激励与约束,而这一功能则是通过一些具体途径实现的。

二、我国企业财务信用制度的现状分析

1 企业产权制度建设不完善

信用是指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中赢得他人对自己的信任。信用的产生完全在于市场主体在平等、自愿、公平、等价有偿、互利互惠、诚实守信的市场交易中自觉地尊重对方的财产权利,真正做到真诚相待,并完全以真实、诚恳、善意的态度参与市场交易活动,真正在市场交易活动中做到恪守承诺,讲求信誉,不欺不诈,不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侵占他人的利益,严格履行合约所规定的义务和责任。因此,信用问题的实质是财产问题或产权问题,信用活动产生的制度前提是交易双方拥有独立的财产,或者说交易主体必须是拥有独立财产的所有者或财产主体。但是,目前我国企业产权制度建设尚不完善,已经成了一个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难题。

2 企业财务信用奖惩机制不完善

中国信用法制建设方面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的问题还相当严重,在一些违法和诈骗案件的审理中,还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社会上更是缺乏严格的失信惩罚机制,尚未达到刑事犯罪程度的失信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不讲信用的企业法人和个人也不能受到应有的谴责。政府对信用市场的监督管理薄弱,对从事企业信息服务的中介机构缺乏监管,造成虚假信息盛行。由于缺乏信用激励和惩罚制度,导致不讲信用的经济主体的失信收益大于其守信收益,因此,失信成为了一种伪理性的选择,这实际上等于鼓励了失信行为,也是导致中国企业财务信用失信的大规模“传染效应”的主要原因。

3 信用中介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低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中介征信服务机构是专门从事市场主体信息的收集、整理、评估并提供咨询服务的社会组织,承担着财务信用的自律、评估、服务、咨询、担保等功能,在弥补财务信用信息的不对称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国仍是“非征信国家”,信用的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发展严重滞后。现存的一些为企业提供信用服务的市场运作机构(如征信公司、资信评级机构、信用调查机构等)和信用产品,不仅市场规模小,经营分散,而且行业整体水平不高。由于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的信用调查和评价体系,导致了企业的财务信用状况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评估,市场不能发挥对信用状况的奖惩作用。

4 企业财务信用缺乏长期管理机制

事实上,企业内部财务信用管理应包括对应收账款和商品销售的管理,对与企业发生业务关系的所有主要客户信用状况的调查和管理,是企业财务会计部门连接各业务部门的桥梁,也是企业筛选客户,并与诚信客户保持长期联系的纽带。我国企业普遍缺乏这一重要的管理环节,是造成企业对失信行为约束不力的重要原因。

三、对加强我国企业财务信用制度建设的建议

1 强化政府的信用监管职能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企业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也是建立征信国家的基础。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信用监管是每个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从目前对企业财务信用监管的实际情况看,作为国务院主管市场监管的综合执法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利用其对市场主体登记、经营行为监管等方面的优势,在加强对企业财务信用监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2 完善客户财务信用政策管理制度

目前,许多企业应收账款得不到控制,是因为企业在对客户的交易额度、结算方式、信用政策等方面缺少一套科学的标准和程序。财务信用政策制度包括信用申请审批制度,信用额度审核制度以及信用复审制度。这项制度以控制客户的信用额度为核心,使企业交易决策科学化、定量化,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决策失误和信用失控。通过这些制度可以明确企业与客户的信用关系,分清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各级决策人员的权限和责任,对一个客户授予一定的信用限额,意味着客户、销售人员、管理决策人员都受到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约束。

3 完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这项制度将应收账款作为一个专门的管理对象,实行专业化、制度化的管理。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产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而向购货方、接受劳务方收取的款项,形成应收账款的直接原因是赊销,赊销活动可以扩大产品销路、稳定销售渠道、减少存货,增加收入,已经成为当代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并大量存在于企业内部。然而,应收账款的形成增加了企业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正确衡量财务信用成本和信用风险,合理确定客户财务信用政策,及时收回货款。

4 建立企业财务信用管理部门

企业要实施全面的信用管理,首先必须在原有的业务管理体系中增加信用管理职能。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应当建立信用管理部门;对于小型企业来说,至少也应当设置信用监理。企业管理者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信用管理已成为企业经营成功的必要条件,而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是使这项重要的管理职能更加合理化、专业化的基本保证。

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篇3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薄弱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会计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在会计结构、资金投入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欠缺,降低了会计部门的独立性。一些企业虽然重视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但是在建设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方向与方法,在重视硬件投入的基础上,忽视了对软件的重要性,对于软件的研究、开发常常流于形式。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人才缺失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复合型人才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主力军,单一的人才地位明显下降。在企业会计部门,会计人员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较差,不能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另外,一些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升,以己之私、徇私舞弊,对企业会计工作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对策

针对现阶段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现提出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

作为企业相关领导,必须重视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在资金投入、技术投入等方面加大力度,同时还需要从管理水平出发,不断地提升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第一,企业各个部门应该加强联系与沟通,做好信息化建设协调工作,统一各个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第二,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并根据企业具体项目进行综合考虑,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合理性。第三,不断地提升企业会计人员对信息化应用的认识,提高企业会计数据信息库建设能力,逐渐实现企业会计信息资源共享。

(二)不断地提升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拥有专业的信息化设备产品,更需要有一批优秀的精通信息化技术的会计人才。在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信息化在企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对企业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企业重视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大对会计人员的新思想转变,引导会计人员正确认识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会计人员,需要不断地加强自我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信息化应用知识,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提升事业心与责任心,为企业培养出一支既有专业性水平,又具有高度责任心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另外,建立高素质的会计队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企业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建设信息化网站,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三)加强信息化基础上设施建设

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是一项烦琐的综合性工作。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企业需要将会计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同时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企业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会计人员需要保证人手一机,建立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沟通平台,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相关工作效率,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

(四)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制度是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与基础,企业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第一,企业相关领导需要重视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并督促制度完成。第二,在制度制定过程中,需要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考察,保证会计信息化制度的实用性以及适用性。第三,在各项制度建成后,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第四,企业还需要加大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不断的引入先进的理念,不断地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

三、总结

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篇4

一、建设影视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势在必行

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小微企业占90%以上,80%以上的小微企业依靠民间借贷发展。据银监会测算,银行对企业的贷款覆盖率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差异巨大,大型企业为100%,中型企业为90%,小微企业为20%。小微企业贷款难,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不到位,主要归于小微企业可抵押资产少、经营风险大、银企信息不对称、传统信用评价模式不全面这几个因素。

近几年我国掀起文化产业发展热潮,传媒业最受投资者青睐,但是融资成功的大多是大型传媒企业,小微企业鲜有案例。影视小微企业主要依靠内源融资,影视业融资需求较大,外源融资不足,融资规模受到限制。影视小微企业很多都是以工作室的形式存在,缺少房屋、土地等可抵押资产,而且经营风险大,很多工作室的生存时间并不长,金融机构在影视小微面前更是“惜贷”。传统的信用评价模式以财务报告为核心,以财务比率来判断一个企业的信用状况,难以对影视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进行有效评价。影视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应考虑其特点,影视小微企业缺少固定资产,传统的信用评价模式并不能准确地评价影视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影视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不到位。

小微企业对影视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传统信用评价模式不适合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分散在各个部门,没有进行有效整合、共享,造成银企之间信用信息不对称,金融支持影视小微企业发展举步维艰,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在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中显得更加重要。

二、浙江横店影视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金华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成立金华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在信义金华网站中设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网站中设信用建设、信用动态、信用公示、信用服务等专栏,在网站中可以查询企业信用,还可在信用公示专栏中查询市场监督局、国税局、环保局、安监局、法院报送的黑名单企业,并可链接到国内信用网站、省内信用网站及本市信用网站。然而在横店并没有专门设立相关网站、企业信息信用公示平台,相关信息需要在省公示平台和金华市公示平台查询,相关信用信息并不全面,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尚未建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企业自身不够重视信用建设,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区内入驻企业超500家,只有少数企业将诚信建设和承担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文化建设,2015年度金华辖区15家企业荣获“中国质量诚信企业”,却没有一家企业是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区内影视企业。

各部门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金华市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工商、质监、环保、国税、安监、法院五个部门的数据报送,初步实现了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共用,然而对于横店而言,这些信息并不具有针对性,区内很多企业的信用信息在市信用公共服务平台中无法查询。各部门掌握的信息有的在政府网等网站上公布,有的不予公示,这样就形成了信息孤岛,信息难以归集。

奖惩机制不够健全,对于守信企业的奖励幅度不大、优惠政策也不多,而对于失信企业而言失信成本过低,金华市目前正在加速推进“黑名单”制度建设,使得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但收集的企业信息覆盖面不够全面,影视实验区内的企业并未能真正受到这些奖惩机制的制约。

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在发达国家已较完善,美国的市场主导式模式、欧盟的政府主导式模式、日本的政府特许经营模式,无论哪种模式都特别注重征信机构的建设,由专门的征信机构归集信息,并设置系统的信用评价体系,对于信用体系建设至关重要。目前,横店银行贷款还主要依靠传统信用评价模式,以传统的财务指标作为贷款的标准,显然使得小微企业贷款难。

三、省内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创建于2002年11315全国企业征信系统是国内首家第三方大数据征信平台,公众可以通过平台查询企业信息,平台帮助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帮助企业修复信用。2014年3月中央文明办等多部门联合印发《“构建诚信惩戒失信”合作备忘录》,对信用惩戒的对象、内容、范围、实施方式等内容进行具体规定。2014年6月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并连续推出各项举措要求各省各市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5年4月,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关于2015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征信工作进行一系列部署,建设社会统一代码,重点推进实验区建设,开展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同年8月,国家发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文,同意将浙江省内的三个城市作为全国首批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包括杭州、温州和义乌,这三个城市近年来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创建于2014年9月,并于10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整合了杭州市27个部门83个门类的6亿多条信用信息,各部门、企业和个人可以实时查询全市法人和自然人的信用信息。杭州市发改委运用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启用公共信用信息记录查询,对存在失信行为的企业“一票否决”。继获批为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后,杭州《创建全国信用示范城市工作方案》,根据《方案》,运用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运用信用信息,着重做好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构建失信惩戒和守信机制联动机制等多项任务,推动“信用杭州”建设。

温州民间资本数量庞大,信用体系建设取得较大成果,自2005年起连续获得金融生态等级最高城市的称号,全市有46家浙江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6个浙江省信用管理示范行业。此外,温州出台了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企业信用联合奖惩办法、信用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等多部信用管理制度,联合法院等部门定期建“红黑榜”制度,开发民间金融监管系统。温州金改后,建立全面的信用查询评价机制,形成政府部门、人民银行、民间三方参与的全社会信用体系。作为全国首个地级市征信分中心的人民银行温州征信分中心,除了可以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外,还致力于建立涵盖企业信用信息、企业信用评级信息及民间金融信息的征信系统。在温州,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也是建设最早、覆盖面最广的城市之一,走在了全国前列,二期平台将工商、税务等35家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进行归集整合,为每个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并具有信用统计分析和预警功能,并对企业自动信用等级分类,企业的失信信息通过温州信用网进行公示,起到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作用,并致力于打通企业信息平台和个人信息平台,通过企业信息平台可查询企业法人信用信息,通过个人信息平台查询个人名下的企业信用信息。此外,2015年9月份温州市府办下发《2015年温州市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其中明确指出在12月底前完成小微企业名录库建设,建设小微企业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形成企业经营、银行贷款、部门审批三位一体互动机制,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方案》另外要求使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建立全市统一失信黑名单,实现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共用。

四、影视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对策

金华市信用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而横店更是经验不足,应抓住机遇,借鉴信用体系建设走在前列的温州、杭州等经验,加速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影视产业作为横店三大产业之一,小微企业占绝对多数,应探索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破解融资难题。借鉴温州等经验,以信用信息归集、评价、监督为主线,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应至少做出三方面的努力。

一是搭建小微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归集各部门采集的企业信用信息。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方面公众可以通过该平台查询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各部门报送的失信黑名单企业,另一方面,各部门将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报送到该平台,实现各部门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共建、共享,建立小微企业名录库,探索建立涵盖企业信用信息、信用评级信息、金融信息在内的综合信用信息数据库,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研发统计分析技术,自动形成企业信用档案,解决各部门为政、信息孤岛、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是建立信用评级机构,使用信用报告制度。以政府为主导,适应市场化发展需求,利用财政专项资金建立信用评级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该领域,借鉴芝麻信用、腾讯信用等商业评级机构,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对信用信息数据库归集的信用信息对企业信用进行评级,并形成信用报告,以信用为资本,改变以往的以财务报告为主的信用评价体系,以信用报告作为评价小微企业信用状况的重要依据,银行根据信用报告决定是否提供贷款,使得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得到全面评价,解决因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固定资产缺乏等因素造成的融资难题。

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篇5

关键词:制造企业信息化;存在问题;对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微电子等先进技术的蓬勃发展,人类社会正实现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我国加入wto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之后,我国企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信息化已逐步成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而这其中,最值得重视的当属制造业。信息技术给制造业带来的是革命性的变化,它贯穿于一个制造企业的设计、生产、管理、销售等各项活动。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内容,从设计和生产的角度,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落后的传统技术,实现设计和生产过程的电子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从管理决策的角度,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管理决策水平的提高,实现管理决策的科学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从市场销售的角度,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企业内外信息和知识资源,实现市场销售的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1-2]。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实力,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

1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历程开始起步,企业计算机从单项应用向综合应用发展;80年代初,制造企业信息化过程开始发展。自十五大以来,中央对信息化及制造企业信息化给予了高度重视,“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工程”被列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项目。十六大进一步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跟随信息化的浪潮发展至今,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现今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85%,占全国GDp的36%左右。

2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制造企业信息建设投资不足,信息化人才匮乏

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据调查,2008年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投资总额达到了437亿元,2009年我国的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投资总额已达到514亿元,较2008年我国制造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提高17.6%。与此同时,我国制造型企业对信息化人才引进有所提高,2009年企业对信息人才的引进较2008年提高23.7%。但从国家重点制造企业来看,70.5%的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大多数企业的融资渠道较少,外部资金来源不足,难以为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后期发展提供后续资金,导致信息化不完全。制造企业缺少信息化人才仍然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调查表明,80.6%的制造企业缺少信息化人员,即使是国家重点制造企业,仍有62.3%缺少信息人才。

2.2制造企业信息意识薄弱,认知程度不高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我国制造企业对信息化的意识和认知程度逐渐提高。调查显示,我国制造企业每100人计算机拥有量由2008年的28.8台提高到2009年的32.3台,增长12.2%;此外设立Cio的制造企业也有所提高,由2008的39.9%提高到2009年的43.1%,增长8.0%。但是,制造企业对信息意识的薄弱依然是制约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因素。调查显示,制造企业自发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不超过29%,50.1%的制造企业对信息科学技术知识表现为短缺。较多数制造企业缺乏信息化建设的系统观,未认识到信息化对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部分制造企业对信息化持观望态度,怀疑信息化的效益和可实施性,担心会破坏原有的系统体系,导致企业无法继续运营;少数制造企业把信息化理解为简单计算机操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长远工程。

2.3制造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广泛深入,管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制造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了一定的提高,管理体系也有了一定的完善。从内部局域网的使用来看,建立内部局域网的制造企业由2008年的48.6%增加到2009年的52.1%,增长7.2%;从eRp管理软件的使用来看,2009年比2008年增长了10.5%。但是,制造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够广泛深入。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网上查询(73.2%)、信息(71.4%)等一些基本计算机操作上。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深(下转第36页)

(上接第34页)

度还相当有限,如CaD,相当一部分企业停留在图上,三维CaD、仿真设计等应用很少。部分制造企业对信息技术的重视远高于管理。就整个制造业来说,eRp管理软件普及率仅为10.4%。一个企业的管理系统涉及财务管理、库存管理、人事管理、企业资源管理等信息系统,但是大多数制造企业只能拥有1~2个层面的管理系统,或者不能将其中的每个分项管理系统融合到一起,造成了信息孤岛。

3发展对策

3.1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培养信息化人才

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制造企业自身应该利用各种渠道融资,包括市场筹资、银行间接融资、引进外资等,同时要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成本;政府要加大财政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入,还应在税收、信贷等方面对制造企业给予大力的扶持。为了提高企业信息化效率,制造企业还应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制造企业可设立专门的信息化部门,用于引进信息化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信息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加大培训企业员工[3],根据不同层次员工对信息化的需要,制订不同的培训方式及内容,分开进行有效的培训,提高培训效率。

3.2加强宣传,提升企业信息化重视程度

政府要把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加以规划,确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目标、重点、技术规范等,培育一批典型并推广其经验。多数制造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准确全面,政府有义务帮助这些企业重新认识信息化。企业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更应提升企业信息化重视程度。制造企业信息化是一场全方位的变革,如果没有全员信息意识的提高、思想观念的彻底解放,实施信息化只能是虎头蛇尾,难免夭折。作为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更应该提升制造企业信息化意识以及信息技术对改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作用的认识。

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篇6

关键词企业会计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

企业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会计管理质量提升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管理体系优化调整的必要之举。针对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积极使用对应的方式予以改善,从而推动企业会计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是符合当前会计行业发展趋势,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进去起着积极作用的。具体来讲,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探析:其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实现信息管理成本的降低,使得会计信息管理能够处于高效的运行状态。其二,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最前沿的市场信息,这对于及时调整企业经营策略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其三,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实现企业组织机构的简化,在经营理念转变和业务流程改进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而这些对于提升企业实际竞争力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常出现的问题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不专业

制约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人才。企业在职的会计人员仅仅掌握单一的会计知识和技术,专业知识不全面,难以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做出对应的贡献;当前会计人员的协调沟通和决策能力不足,难以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尤其是部分在职的企业会计人员年龄较大,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比较迟缓,难以保证切实地将信息化技术融入会计管理工作中去。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不科学

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不科学,是因为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不明确导致的。例如,当前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与信息化建设不吻合的地方,长时间没有改善和调整,制约了会计信息化进程;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规范意识不强,很多信息化管理行为随意性强,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归根结底,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过程如果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是难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朝着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和进步的,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不协调

企业管理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之间的不协调,也是制约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例如,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指望了往往是以转账的方式实现与企业管理系统的联系,并且与企业生产运用的其他环节存在不能信息共享的问题,这对于企业会计信息化质量的提升来讲,是极为不利的。另外,在实现信息共享和传输的过程中,信息安,性,完整性同样是个问题。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高度重视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企业会计信息化不仅仅要求会计从业者懂得会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其具备信息技术和素养,这是保证切实做好企业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应该着手培养专业化的会计信息人才队伍:首先,积极将会计电算化能力考核纳入到会计从业资格认证体系中去,将计算机素养作为会计从业准入的基本内容,以引导会计从业者积极去培养自身的计算机技能。其次,严格控制当前企业会计人员的准入过程,从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从业者信息素养,会计从业者职业精神等角度综合考量,实现对于招聘的管理和控制。再者,为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提供良好的待遇和薪酬,使得优秀的会计从业人员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便实现实际企业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形成健全的内部会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企业会计人员信息技能的提升,以保证切实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去实现会计工作。

(二)健全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涉及面广泛,牵涉内容众多,如果不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去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话,势必会使得信息化建设处于混乱的状态。简单来讲,高度重视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其一,由企业领导,会计部门成员,会计管理专家构建成为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小组,商议制定出符合企业特点的管理规范,为开展各项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打下制度基础。其二,明确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的权责和义务,以岗位责任制地融入,实现,体职工积极参与到实际的信息化工作中去。其三,定期对于自身的会计信息化管理规章进行调查,通过与同行业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规范的对比,找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积极进行改善和调整,使得会计信息化管理规章不断完善。

(三)营造良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环境

要想顺利的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就应该具备良好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环境。一般情况下,良好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环境主要涉及以下的内容:其一,结合当前会计信息化建设目标,实现对于企业管理系统的调整和改善,将其中可能与会计信息化建设相互矛盾的规章该制度进行删除或者改进,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化有着良好的制度环境。其二,积极将企业会计信息化理念纳入到实际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去,使得,体员工意识到会计信息化给予企业带来的好处,从而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际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去。其三,高度重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建设,保证会计信息在传输和共享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泄露,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处于安,的环境下进行。

四、结束语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从企业会计信息化理念树立,到企业管理制度的调整改善,再到企业会计信息化专业团队的构建,再到企业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立,都需要,体职员参与进去。针对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我们不应该是去忽视或者逃避,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分析和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采取与之对应的措施进行改善。相信随着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力度的强化,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经验的积累,企业会计管理将会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作者单位为广西建工集团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乔雅辉.探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经贸,2011(8).

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篇7

关键词制造企业;技术创新;信息保障体系

abstractinthepaper,thebasicframeofinformationsecuritysystemofmanufacturingenterprisewasstated.thenthestatusandexistingpro-blemsofmanufacturingenterpriseinformationsecuritysystemwasanalyzed.furthermore,andthe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proposed,soastooptimi-zetheenterprisetechnicalinnovationdecision-making,protectthetechnologicalinnovationandscientificmanasenent,improvetheinnovationandefficiency.

keywordsmanufacturerenterprise;technicalinnovation;informationsecuritysystem

面对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制造企业能否更快地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制造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制造企业最终能否改变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弱势地位。随着信息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无论是对于技术创新,还是市场占有率,信息对于我国制造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制造企业信息保障体系的构建已经成为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1]。构建信息保障体系逐渐成为我国制造业实现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据调查显示,近几年我国制造业信息保障体系的构建虽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仍存在部分问题,阻碍着我国制造业全球化的进程,因此信息保障体系的构建对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制造企业信息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架

制造业信息保障体系的构建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起着巨大作用,现如今,信息已成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需要信息服务作为前提保障,充分的企业竞争信息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企业信息价值链的形成能更好的为企业基础创新服务[2]。

1.1制造企业信息保障体系的硬件基础

制造业信息保障体系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对与制造业相关的环境、政策及市场需求等信息进行检索、收集、整理、分类、建档,从而建立的为本企业服务的保障体系。现阶段网络是信息获取的最主要方式,以网络为基础的硬件设施为制造企业信息保障体系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1.2制造企业信息保障体系的文化氛围

1.2.1塑造信息文化。制造企业信息文化是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核心元素。制造企业信息文化对制造企业具有积极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和辐射功能。制造企业信息文化建设的滞后会严重影响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制约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加强制造企业信息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制造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当务之急。

1.2.2培养信息人才。在员工层面,制造企业必须加大现有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力度,提高信息管理方面人才的比例,加强制造企业的信息知识教育;在劳资层面,应制定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在实施透明化的同时保证严格执行,提高员工在制造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积极性;在领导层面,应重视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和制造企业信息文化建设,设立制造企业首席信息官,负责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其配套建设。在制造企业信息保障体系中增大信息部分投资以及构建信息检索体制也是其关键因素。

2我国制造业信息保障体系构建的现状

我国制造业起步较晚,主要依靠丰富的资源进行生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制造业信息保障体系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2.1制造企业信息意识逐渐增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制造企业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已形成相当大的生产规模,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4位,约为美国的1/4、日本的1/2,接近德国。在面临全球化竞争压力时,我国制造企业多数开始认真思索出路,逐渐意识到信息在技术创新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并逐步引进信息搜索人才,进行专业信息检索,以保证企业技术创新。据调查显示,80%的制造企业认为开展电子商务有助于产品宣传,7%的企业认为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

2.2制造企业逐步建立信息保障体系

随着信息保障在制造企业技术创新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实现企业信息化及全球化,我国制造企业开始着手建立信息保障体系[3]。据世资讯于2008年4月对全国25个省市的百余家大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较高,92.5%建设了企业内部网,76.3%建设了财务管理软件,73.8%建设了企业外部网站,36.5%建设了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28.8%建设了客服中心系统。对于中小型制造企业,则因其规模小、资金不足、研发力量弱,主要通过建立联合信息保障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来进行技术创新。据调查表明,现今多数制造企业已通过创建本公司的网站实现自身信息程度增值,并提高对外宣传力度。

3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信息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3.1制造企业信息意识淡薄,存在信息障碍

据统计,目前国内大约有250万家制造企业,其中有97%为中小型企业,他们对信息化的介入程度不高,信息意识淡薄,实施信息化的比例还不足10%,并且大多数量以独立的形式部署和实施。我国现有的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主要依靠内部力量进行技术创新,从总体上看,我国制造企业存在着明显的信息障碍,即无法获取相关信息,缺乏对新技术趋向的机会意识和把握。我国制造企业缺乏信息文化氛围,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够明确或仅有制度而没有执行,更没有在物质、制度、精神层次上形成本企业固有的信息文化氛围。

3.2制造企业信息化投入少,信息基础设施利用率低

尽管我国制造企业在信息保障体系构建方面已有所提高,但据对国家重点制造企业的调查显示,一方面,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仅占企业总资产的0.3%,与发达国家大企业信息化投入占总资产8%的水平相比差距甚远,而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更低。另一方面,虽然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配置了电脑,但约75%的企业电脑应用还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和人事管理等基本信息处理方面,企业内部internet建设相对较薄弱,信息基础设施利用率较低。

3.3制造企业信息人才缺乏,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既需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又需要精通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所需的人力资源短缺,信息化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多数企业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无法对企业信息化进行科学规划和建设,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造成企业管理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一致性和适时性得不到保证,一些重要数据也未能实现自动采集和生成,企业管理基础薄弱。

3.4制造企业技术创新信息分散,信息传播体制不完善

制造业产、供、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现今我国制造企业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性。随着行业协作的加深,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逐渐增多、合作方式和伙伴类型日益复杂,这类问题显得更为明显,时刻束缚着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而企业的规模扩张和多元化经营也令客户数量倍增,客户类型多样,信息分散导致企业失去做决策的最佳时机。

4制造业技术创新信息保障体制发展策略

4.1塑造信息文化,强化制造企业信息意识

制造企业信息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核心元素。企业信息文化建设的滞后会严重影响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制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因此,应加强企业信息文化的建设。建设企业信息文化,从物质层次上说,应提高企业信息系统软硬件建设的水平,制造企业应配置装备计算机、电话、传真机、网络、多媒体等基本现代化设备,充分开发信息资源,发挥信息的效用,实现信息的价值,并重视现代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就制度层次而言,企业应设立企业信息文化领导小组和企业信息化工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本企业的信息工作,并由此建立信息汇报制度、电子文件管理办法,内外协商,交流控制,企业员工信息化培训等标准化管理措施,强化制造企业信息意识。

4.2制定政策保障,加大信息设施投资力度

首先国家应制定有利于企业融资的金融政策,尽快制订相应的法规政策,修改已有法规中与信息时代不适应的部分,尽快同国际法规接轨[4]。同时适当削减计算机软硬件关税,以减少企业购置费用,降低企业信息化成本,为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的政策保障。其次,制造企业自身也应在信息体系构建方面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及资金,争取实现外部融资,资源共享,保障自身技术创新能力。

4.3培养信息人才,促进企业信息化

要实现制造企业技术创新信息保障体系的构建,制造企业必须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和招聘信息管理方面的人才,加强制造企业的信息知识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具备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树立信息观念,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形成与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新的精神观念,增强实践企业信息文化的自觉性,使企业信息系统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企业信息价值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有机和谐统一[5]。同时制造企业应更重视信息化发展和信息文化建设,设立制造企业首席信息官,主要负责制造企业信息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及其配套建设。

4.4构建信息检索体系,完善信息传播机制

根据企业技术创新信息需求的特点和要求,制造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我国制造企业现有的信息体系不足以保障信息的及时供给,这就要求加快制造企业信息体系的重构,构建适合企业发展的信息检索体系,完善企业发展的信息传播机制[6]。要满足企业自主创新的信息需求,一方面企业自身要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企业获取信息的能力,寻求自主创新信息需求的自我满足。大型企业可通过建立内部信息机构来提高信息能力,逐步完善制造企业信息传播机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其规模小、研发力量弱,企业间可以建立联合信息保障系统,通过信息的共享达到预期目的,或经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获得最新的、适用的科研成果,或进入专业数据库进行检索,与其他图书情报机构合作,共建企业信息系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级政府及信息机构加强针对企业的信息服务,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5参考文献

[1]吉家凡,张红霞,张建媛,等.企业自主创新信息保障体系研究[j].情报杂志,2008,28(7):135-137.

[2]赵文鹏.传统制造企业的创新与信息化[j].中国设备工程,2004(5):14-16.

[3]李玲,王淼.以信息化为支撑促进制造企业转型与创新[j].科技成果纵横,2007(4):33-35.

[4]常永华.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需求及支持系统研究[j].情报方法,2004,23(12):38-40.

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篇8

文曹玉书

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是我国首部部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是指导信用工作的行动指南,是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保障。《纲要》的与实施,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结合工程建设行业的实际,充分认识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乘《纲要》和实施的东风,加快工程建设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促进行业更好发展。

工程建设行业贯彻落实《纲要》的基本思路和主要途径

狠抓信用信息的采集

信用信息的采集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全面、完整、准确的信用信息是形成信用档案的必要条件,也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资源。我们应该重视信息的采集,并作为重要基础性工程来抓。

工程建设行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包括四个方面企业基本信息、信用等级信息、优良信息和不良信息。基本信息是指反映企业基本情况的有关信息;信用等级信息是指由i程建设行业组织专家或委托第三方专业评审机构对企业进行全面评价确定的信用等级信息;优良信息是指在工程建设活动中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为规范、诚信经营,受到相关部门及社会团体的奖励和表彰,所形成的优良行为记录;不良信息是指企业在工程建设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受到相关部门的行政处理或未受到处理但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所形成的不良行为记录。如因质量安全事故、市场违规行为、恶意拖欠工程款、恶性重大社会影响事件等行为形成的不良信息。

信用信息采集贵在系统科学。要做到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持续。为此,我们要采取四项措施,是制定信用信息采集制度,保证信息采集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特别是统一信息采集标准,建立信用信息指标体系,在充分考虑工程建设行业特征和企业经营管理情况下,明确信息采集的广度指标以及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反映出企业信用真实状况。二是拓宽信息采集渠道。注重协会内部沟通,在日常工作中全面获取信息;注重与相关部门或社会团体联系,及时了解各方掌握的信息;注重群众参与,通过群众来信和社会举报等途径广泛收集信息;注重媒体,主动以媒体公开信息为线索,核实采集有效信息。三是加强备方乏、司的支持和配合,避免信息缺漏和重复采集,降低采集成本,提高信息价值。四是建立信用信息电子档案。通过科学的信息存档,将采集数据纳入信用信息数据库,进行系统管理,提高信用信息使用效率。

强化信用机制建设

信用机制建设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我们要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信息披露机制、激励惩戒机制、社会监督机制,全面推进工程建设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是实现信用资源配置,有效监督信用行为的重要途径。我们即将上线的“中国工程建设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平台”,就是以统一代码为基础的实名制信息共享平台。它将通过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使信息使用者能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企业信用状况,实现信用资源不断向信用状况好的企业集中。同时有利于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让失信者寸步难行、无路可遁,威慑和倒逼企业、个人守诚信、惧失信。

建立信息披露机制。信息披露机制是提高工程建设市场透明度的重要手段。信用信息的公开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加强信息在不同市场参与者的传递,提升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实现市场的公平公正。我们将通过信用平台向社会公开信用信息,重点披露优良信息和不良信息,包括优良或不良行为的内容、授予或处罚部门和时间、奖励或处罚文件、记录部门和期限。其中如果涉及到法律诉讼或仲裁的,需要披露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生效法律文书相关内容。信用信息披露的过程是一个永续的过程。我们要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披露制度,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相结合的公开方式,做到信息披露的真实、及时和充分,形成动态、适时、持续、合情合规合法的信息披露机制,保障工程建设活动在阳光下运行。

建立激励惩戒机制。奖惩机制是信用体系运行的核心机制,也是推进行业自律的重大举措。要建立工程建设行业“红黑名单”制度,对诚信先进企业组织专题活动进行推介,在工程质量、项目成果、科技创新等方面着重扶持;对信用等级较差者或失信者实行限制或惩戒措施,从而达到褒扬守信、惩戒失信的目的,实现信用监管的作用。

建立共同监督机制。全社会共同监督机制是实现信用建设长效化的有力保障。随着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会涌现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只有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引导各方市场参与者勇于揭露失信行为,乐于建言献策,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实现工程建设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长久发展。我们还要广开言路,在信用平台上开设社会监督专栏,通过多种渠道,达到全社会共同监督的目标。

加强诚信软环境建设

诚信软环境建设是信用体系建设水平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通过诚信环境的不断优化,使环境承载能力与工程建设行业发展状况相适应,促进行业的全面协调发展。搞好诚信环境建设,要加强以下两方面工作。

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就是要站在工程建设行业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使诚信文化与行业发展共生共荣,成为一种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因此,做好诚信文化建设工作,我们要坚持系统推进,使之成为工程建设企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重要行为准则,从而引领行业发展方向;要推动诚信文化入基层,使企业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牢固诚信发展根基;要丰富诚信文化表现形式,积极开展诚信典型创建活动,培养和推广一批社会信誉度高的诚信典型,挖掘他们的诚信品质,组织展示工程建设企业诚信、奉献、发展的良好形象。

加快信用人才培养。目前,我国信用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信用人才,已成为信用体系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应摆在重要位置,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来抓。要根据工程建设行业信用建设发展需要,重点抓好信用评估师和信用管理师的管理和培训工作。做优做实信用评估师培训工作,更加注重“诚”和“信”两方面评价能力的培养,提高信用服务质量。积极开展信用管理师培训工作,为企业的诚信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切实帮助施工企业,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下,创新管理手段,运用信用管理技术与方法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和防范。要造就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信用人才队伍,形成内外呼应、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把诚信基点放在提高工程质量上

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企业的生命和灵魂,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诚信建设成果的体现。恪守质量诚信,履行社会责任,是工程建设企业的崇高使命。我们只有将诚信的基点放在提高工程质量上,把质量诚信作为工程建设的根本原则,作为工程建设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工程建设行业才能持续前行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强化工程建设各方诚信主体意识。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各方劳动成果水平的标志,各方既是工程项目的建设者,也是信用体系建设的构建者,落实工程质量诚信人人有责。各方都要强化诚信主体意识,以诚为本、以信为纲,把好关、守好岗,传递诚信的正能量,共铸诚实守信的良心工程。借此机会,我们也呼吁广大工程建设企业积极发挥诚信主体作用,加强诚信建设,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将诚信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项目建设是实现工程质量目标的过程,也是落实诚信建设的过程。质量诚信集中反映在工程项目全过程中,形成和实现于各个阶段和环节,与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相互融合。诚信是在全过程实现的,当然要在全过程中进行风险防范。近年来,出现的工程质量失信问题,追本溯源,就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某个阶段或环节出了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常抓诚信,用诚信铸就优质工程。迄今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的1997项工程项目无不彰显诚信本色,闪耀诚信光芒。我们要总结经验、再铸辉煌,用诚信来促进和保障工程建设质量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当前要认真抓好的几项具体工作

建设和利用好工程建设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平台

我协会一直十分注重信用信息工作,今年初即决定投资60万元建立“中国工程建设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平台”,今天将正式启动上线。协会之所以倾注大量财力来开发建设此平台,目的在于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的载体和支撑,提高信用体系建设水平。这是我们全行业共有的平台。我们要和各关联协会和工程建设企业共同努力,精心建设好、切实利用好这一平台。

扩大平台的覆盖面。要建立广覆盖、多层次的信用信息数据库,确保平台建设有规模、有内容、有影响。首先是“广覆盖”。平台要将所有会员企业,施工总承包级(含)以上非会员企业,其他勘察、设计、监理、招标等工程建设企业吸纳进来。目前,我们掌握的信用信息主要是会员企业,而且深度也有限。全国工程建设企业总量79528家,总承包级以上企业7000余家,协会会员只有2500余家。因此,平台的信用信息数据缺口很大,任务也很重。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分类推进,加快扩容速度。希望各关联协会按照要求提供相关企业名录和相关信息。其次是“多层次”。平台信息包括企业基础信息、优良信息以及不良信息,企业的信用等级,涵盖企业市场行为、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合同履约等各个方面。通过深度挖掘企业的信用信息,全面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

重视不良信息的征集和使用。对优良信息我们要积极宣扬,发挥正面引领作用;对不良信息要加大曝光力度,以起到警示作用,增强平台的威慑力。在不良信息的征集和使用上,我们要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有效办法;要通过地方提供、业主反映、社会举报、司法衔接、媒体曝光等多种渠道汇集信息;要注重不良信息的甄别和认定,做到严肃对待、认真核查、深入分析、事实确凿、证据充分i要制定负面清单,列示行为禁区,加强警示和告诫;要根据不良行为的严重程度,确定不良信息期限,对屡错屡犯、情节严重的企业列入“黑名单”。

加快实现互通共享。信息的互通共享有利于实现信用资源整合,发挥平台效益。平台建设有统查询接口,将与国家信用数据交换平台对接,与各关联协会、其他相关行业、各大型工程建设企业、相关媒体进行链接,实现互联互通共享。为了确保信息流转畅通,希望各关联协会明确责任人或联络员,加强与协会的联系与沟通,及时提供相关信息。

加强平台管理。为确保平台正常运行,我们专门制定了《中国工程建设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平台管理办法》。在信用信息的采集、审核、和使用,奖惩机制,监督管理以及信息数据库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和措施,使平台运行与管理更加规范、有序。现在已有一个初稿,还要征求意见,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使这个办法更有质量。

继续做好信用评价工作

我协会开展信用评价工作从2004年至今已有十年,主要采取企业自愿申报的方式,截止目前共有422家企业参加了此项活动。接下来,我们要以《纲要》颁发和平台启动为契机,继续做好信用评价工作。

建立行业信用标准。以目前的评价标准为基础,建立行业信用标准,将企业信用相关内容细化、量化、标准化,让企业在内部自测或外部评估中有明确的度量标准。

创新评价模式。扩大评价范围,平台所有企业按照要求提交申报资料,参加信用评级。改变评价方式,充分利用平台网上申报系统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加强动态管理,继续坚持实地访谈的做法,按年度对网评企业进行抽查和现场复核。我们还将采取招标方式,面向社会引入影响力较强的第三方专业评审机构,参与评价工作,以确保评价质量。

加强评价结果应用。对评价结果,通过协会网站、杂志以及相关主流媒体进行宣传。希望各关联协会要支持和协助,进行推广应用,对评价结果互认互用。

积极做好诚信企业推介活动

《纲要》指出,要加强对守信主体的奖励和激励,加大对守信行为的表彰和宣传力度。在以往的诚信企业推介活动方面,我们通过向商务部上报信用优良企业名录,向特大型央企推荐信用优良企业作为其合格分包商,建议银行予以授信支持等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下一步,协会将重点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好推介工作。

做好诚信成果与经验交流活动。在信守底线、践行诚信的过程中,广大工程建设企业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闪现出“诚信至上”的道德光辉,有的企业主动更正业主多计算的工程量,对业主诚信;有的企业多年无私奉献公益事业,对社会诚信:有的企业严格履行内部经济责任约定,赏罚分明,对员工诚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许多企业的诚信事迹都是成功的案例和珍贵的管理成果。要组织企业进行诚信案例分享和成果,推动工程建设行业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社会风尚。

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篇9

一、企业内部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1、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的要求

经济是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企业必须紧随经济发展的步伐。只有不断完善自我,才能积极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给我国企业的前进点亮了明灯,这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建立一套权责分明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促使企业规范内部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经营效率,促进和保障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需要企业内部自上而下的全力配合,覆盖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各部门相互衔接,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2、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要求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企业内部的先进科学技术地位越来越重要,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企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风险。企业风险的进一步加剧,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通过采取措施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制度建设,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顺利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3、企业顺利实现经营目标的要求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企业有效内部监督的有效措施之一,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制度建设能够监督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工作是否有序进行,能够体现内部控制制度的良好控制作用和监督作用。同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也能够不断发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到有效措施予以纠正,从而使得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促进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4、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要求

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是企业一切经营管理决策的根本,失真的会计信息容易导致企业决策失误,从而影响企业的良好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及时发现会计信息在每一环节的真实有效性,从而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地反映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状况。

5、企业防范风险的要求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化,使得企业的经营风险也不断加剧,没有对风险有效地防范和控制,企业就无法顺利地发展壮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发现企业自身弱点,加强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工作,保证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制度建设的意识淡薄

目前,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探究和认识还仅仅是停留在企业内部互相牵制的阶段,把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这两份职责混为一谈,大部分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去执行就可以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这只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最浅显的认识,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制度建设起步晚发展快,但仍然很不完善,由此也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资产流失。

2、观念落后,内部控制结构不完善

由于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发展较晚,很多企业管理者都是停留在过去的思想和模式上,对于新的制度建设难以接受,没有转变经营观念,这就使得企业的职位设置和相应职责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无法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完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发展缓慢。

3、企业内部风险意识不足

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和市场竞争,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然而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企业内部对于风险并没有很强的意识,也没有跟随经营管理的改变而改变,风险意识不足,阻碍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进程。

4、权责不分明,无法追责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可以让企业中从上到下每一个成员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职责所在,在现实情况中却在存在互相踢皮球的现象,相互推责,推卸责任,最终无法追责,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企业内部决策失误的不良后果。因此,权责分明,各司其职,才能促进企业内部制度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5、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督

在我国的企业中,形式主义的存在是普遍现象,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很多制度和计划都没有进行有效的执行,只是走形式,缺乏相应的执行结果,很多计划都是不了了之。这就使得企业内部制度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控制作用,流于形式。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都不到位,企业一些违规和错误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纠正,妨碍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6、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大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都缺乏思想上和业务上的专业培训,即使有培训也是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的相关要求,想象意识的缺乏和业务经验的不足,导致很多企业会计人员忽视严肃的法律法规,为所欲为,造成了严重的资产流失,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扰乱了内部制度建设秩序。

三、改进措施

1、提高员工素质,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企业要建立健全的赏罚机制,用以激励和约束员工行为规范,侧面引导员工自觉遵守应有的纪律和规则,自觉维护和实现经营任务目标。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提高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和修养,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员工行为规范化的要求,是企业团队建设的要求,也是企业内部制度建设得以有效执行的要求。

2、健全企业内部制度建设环境

政府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影响力较强,自我疏导能力十分有限,政府应该充分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为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营造良好氛围。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竞争的必经阶段,实现权责分明、政企分管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建立明确的目标,才能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其有效进行。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宝贵经验和做法,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由于我国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具有公有性,一些国情特殊问题就不得不考虑,特别是在保护国有资产,防止资产流失的制度功能上要充分进行考虑,选择和借鉴适合我国国情特点的理论和模式,以国家利益为前提,加快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标准化建设进程。

3、加强企业制度建设的监督执行

企业内部制度建设是否良好有序发展,企业风险是否得到有效防范,都与恰当的评审、监督息息相关。监督可以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主要是管理部门和内审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价,连续有效的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行监督评审应作为日常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应当具有独立性和专业性,坚持公平一致、独立性等原则进行,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专业性,对企业的内部制度建设进行监督评价,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隐患,才能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才能提升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企业经营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才能实现企业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

4、提高企业内部沟通和信息交流

加强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与沟通,能够及时传达领会内部控制的准确信息,使得信息能够在企业内部进行有效沟通,这是企业内部制度建设的前提条件。通过相互传递和交流,能够使企业内部上下都能够及时清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信息和情况,了解其岗位职责,及时进行交换和交流,从而减少由沟通不畅导致的额外成本和负担。应该建立全面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其有效性取决于各方面数据的及时准确性,该系统应该涵盖到企业业务的全部,这是信息沟通与交流的良好渠道。加强对员工该方面的培训工作,使他们明确自己在企业内部信息沟通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制度,才能够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支持和促进企业内部制度建设进程。

5、加强外部约束与监督

政府要发挥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这一方面的重要作用,多数企业管理者内部控制思想较为淡薄,政府应加大对企业内部制度建设的监督,以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有效性,促使企业自觉规范内部控制建设并进行有效实施,并且加大监督执行力度,对不按要求健全内部制度建设的企业依法追究责任。另外,可借助于会计事务所等机构,在公平角度提供有效地内部控制报告,帮助企业纠正内部制度建设中的不正确行为。

6、提高现代化信息技术利用率

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够改进和提高内部控制制度水平,企业内部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促进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信息系统的程序、维护和数据处理等不断完善,都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系统控制,提高其可靠程度。充分利用各种原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建立从上到下一系列全面的内部管理制度,并进行不断改进,使之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企业内部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篇10

论文摘要: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构建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是保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健所在。丈幸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议。

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自主创新、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收人以及改善我国经济贸易结构等方面起着大型企业难以替代的作用.然而,近期我国一些中小企业特别是外资中小企业高频率地暴露出一系列信用缺失现象,如金融诈骗、恶意逃债、合同违约、债务拖欠等,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深人研究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市场经济本身的规律要求,构建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对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和顺利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小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健全信用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以信用交易为主要市场交易手段的成熟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二)有利于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快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我国加人wto后,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连通为一体,在国际贸易中,守信用的企业必将得到长远的利益,不守信用的企业必将被淘汰。同时,完备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将有利于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和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燕、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三)有利于政府执行经济管理职能,提离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

完备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能够使政府有关部门便捷及时地获取中小企业资信和经济信息,不仅有助于贯彻、执行政府调控目标和经济发展战略,而且够实现政府决策建立在准确的市场信息基础之上,及时地制定和调整政府发展中小企业的相关政策,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动态化。

(四)有利于提高社会信用管理水平,节约社会交易成本

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各交易方和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改变各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合理地配置资源,实现公平、公正地市场交易,极大地促进社会信用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地遏制一些人在交易中通过违背诚实信用原则而谋利的行为,从而有效降低市场交易的风险,节约信用交易成本。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信用建设最大的问题是尚未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信用管理体系,进而影响到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具体来说,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信用管理运行的法律环境差

我国针对中小企业制定的法律仅有一部《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需要相对完备的法律作保障,从征信、信用评估、信用担保以至失信行为惩罚等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全过程都需要专门的法律与其对应。与美国、欧洲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的信用立法还比较落后,国家层面尚没有统一的有关社会诚信管理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这便得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基础薄弱。

(二)“第三方征信”制度不健全,信用中介机构执业不规范

发达国家在建设信用中介机构方面一般采取“第三方征信”制度。“第三方征信”制度,即在银行和个人作为当事者之外,由“第三方”即中立机构组建社会征信机构。我国信用中介机构建设刚起步,中介机构执业不规范,“第三方征信”制度不健全,有些信用评级机构违背诚信公正的规则,不顾实际情况,以经济利益至上,迎合被评级对象的要求尽量把信用等级评高,致使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得不到科学、合理地评估,造成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的动力不足。

(三)中小企业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低,正常获取信用数据途径不畅通

我国征信数据分散在银行、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而且部门之间彼此不能完全实现数据共享,互通有无,加之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低,缺乏统一的检索平台和社会共享机制,信息获取途径的人为和天然阻碍是导致信息弱势方上当受骗、失信者能频频得逞的客观基础。

(四)中小企业内部缺乏基本的信用风险控制和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建立信用管理制度是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机构成部分。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少甚至无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不注重内部信用制度建设和践行,导致信用管理混乱,自律性不强,由此带来因授信不当导致合约不能履行以及受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的现象频繁发生。

(五)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

我国至今没有专门的信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体系,政府也没有形成对信用行业的监督管理系统。大量处于罪与非罪、刑事与民事、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失信行为,往往得不到明确的界定和及时准确的惩罚,失信成本过低而获利过大,导致失信者侥幸得逞的心态恶性膨胀。再者,我国失信惩罚机制还没有建立系统的信用联防网络和运行机制,失信者的“黑色记录”得不到合法搜集和有效传播,造成了守信成本高、失信收益高的结果。

(六)杜会对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

建国后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信用经济发育较晚,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个人,都普遍缺乏对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观念的培养。再者,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使得很多企业对于信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我国很多人和企业对信用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的道德层面上,认为信用仅仅是衡量一个人或企业道德标准,认为信用是信用文化,只能靠思想教育来实现。

三、构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设

结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实际,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担保法》、《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的有关条款,加快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全国性法律法规,并制定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方面的具体条例和实施细则,在中小企业征信、信用评估、失信惩戒等环节上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不究,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法制环境。

(二)建立中小企业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

在中小企业信用法规建设的基础上,应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道德等手段,建立中小企业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中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用档案,记载和反映中小企业信用行为状况的原始材料,而且企业的帐户和信用往来应实行“实名制”,通过互联网建立企业资信数据库,证实企业是守信或是失信,并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监控。对失信者进行及时惩戒,如公布失信企业的“不良记录”、“黑名单”,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付出与其失信行为相应的经济和名誉代价,直至被市场淘汰,金融、商业和社会服务机构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给予优惠和便利,让它们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三)健全“第三方征信”制度,扶持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力扶植民营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真诚鼓励外资、合资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积极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建立有关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形成公私并存、内外资相竞争的良性发展。同时,要在扶持中小企业信用中介机构的同时,应坚持市场化方向,遵循市场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则,健全中小企业“第三方征信”制度,建立严格的中介机构市场准人和退出制度,最终建立独立于政府和客户当事人之外的“第三方”,即让中立机构组建社会征信机构,保证信用数据信息的客观真实有效。

(四)完善信用管理机制,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检索平

首先,应由政府牵头,通过使用统一的信用编码,建立起完整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数据库,提供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检索的共享平台,实现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工商信誉管理系统以及税务、质检、公安、司法、海关、证监等部门和各类行业自律组织之间的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连、互通、共享,实现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查询、交流及共享的社会化。其次,强化对中小企业法定代表人和高层管理人员个人信用信息管理。参照国外的成功做法,把中小企业法定代表人个人和高层管理人员的信用行为,如借贷、租赁、交易记录和刑事行为记录等纳人到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中来,建立起企业内部的信用约束机制。其三,加强对信用评估机构的管理,建立信用评估机构和人员的准人和资质管理机制。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经验,按照“超脱、公正、独立”的原则,完善信用评估制度,扶持和培育专业的资信评估机构,建立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估准则和管理办法。

(五)完善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管理

一是成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信用管理政策,选用专人对企业进行全程信用管理;二是中小企业应注重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开发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靠质量取信于民,在企业内部培养一种“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经营理念,培育良好的企业信用文化,加强企业信用自律意识;三是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及时、准确地披露企业财务信息,同时,完善企业自身信用风险控制制度,加强企业的自我信用控制能力,建立财务核算制度、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和应付账款管理制度,防止自身发生失信行为,塑造企业守信的社会形象;四是完善客户信用风险控制制度,提高信用风险防范能力,建立包括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管理规章,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