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整合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十篇整合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十篇

整合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21:28

整合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篇1

一、“十五”以来水利财务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市级财政体制不断改革,发生了重大变化,计财科的工作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局水利建设和管理的目标,积极发挥财务部门的职能作用。在筹措资金、强化管理、推进改革及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水利事业的发展。

(一)积极筹集资金,保证了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需要

近几年来,面对国家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机遇,围绕着我市水利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千方百计地组织水利资金供应。一是倍加重视财政的投入,通过编制水利部门预算,使财政用于水利的投入逐年增加。据统计,“十五”期间,市级财政对水利投入达8000多万元。二是争取省级以上投资的力度逐步加大。其中省投资6258万元;利用中央资金近520__万元,主要用于我市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设。三是利用银行贷款加快了水利重点项目的建设。争取贷款20__万元,用于东聊供水工程建设;争取贷款3000万元,用于谭庄水库工程建设;争取贷款3300万元,用于徒骇河城区开发工程建设。

(二)尽快适应财政改革,提高水利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三项制度改革,直接影响到水利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通过积极实践和大胆探索,提高了水利资金的使用效益。一是部门预算编制质量明显提高。在计财科的精心组织下,局属各单位加强了对预算基础数据、资料的管理,认真开展了事业单位基本支出经费测算工作。预算编制方法逐年完善,编制程序日趋规范,编制内容越加齐全,为有理、有据、有力地争取财政资金支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国库集中支付顺利进行。我局是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重点单位,通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增强了水利资金的计划性。目前,各项财政直接支付的资金已顺利实现了网络上报用款计划,网上拨付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强化了资金的监控力度,缩短了资金的在途时间,提高了资金的支付进度和使用效率。三是政府采购工作进一步规范。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增添了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对符合政府采购目录的项目,均实行了政府采购。特别是近几年,采购的项目已由最初的车辆、办公用品扩大到基本建设项目。仅人畜饮水工程材料采购就达2200万元。政府采购工作的实施,节约了工程资金,也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不断调整优化资金支出结构,确保整体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们按照公共财政的有关要求,坚持在调整资金上做文章,在资金优化配置上下功夫。一是坚持因地制宜、轻重缓急的原则,确保重点项目资金需要。二是切实把农村饮水、防洪抢险等工程放在突出位置上,在资金安排上重点倾斜。如在市财政“村村通”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调整1000多万元用于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确保了吃水解困任务的顺利进行。三是整合不同渠道资金,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坚持把水利基建、部分预算外资金等进行整合,集中用于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在解决东聊供水建设、徒骇河城区段治理、小运河二期建设、谭庄水库工程以及危桥建设等方面,起到了资金保障作用。

(四)强化资金的监督管理,保证了水利资金合理使用

近两年来,在资金使用上,遵守水利基本建设管理办法,按计划、按程序、按合同、按进度拨付资金,坚持以法理财、管好用好各类水利资金。一是严格执行年度预算,维护预算的严肃性。计财科按照年初财政批复的预算项目,层层控制。对机关经费支出,严格审批程序,控制预算支出,办公取暖,机关修缮,环境建设,均达到量入为出,做到当年的事情当年办。二是不断修订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水利资金管理。局计财科是全局财务会计工作的归口管理单位,负责贯彻落实上级有关财经政策、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近几年来,较好地贯彻执行《预算法》、《会计法》等国家的财经法规及相关的资金管理制度办法,并结合本部门实际,针对新时期水利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先后制订了《水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合同印章使用规定》等6项制度办法。一系列措施办法的实施,从制度上规范了水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三是坚持监督检查,严肃财经纪律。十五期间,特别是近两年来,计财科配合审计、财政、监察等部门检查20余次。在此基础上,坚持不断地自查、自纠、自我完善。20__年,借国家审计署广州特派办审计我市20__年、20__年引黄济津应急调水项目之际,以聊水计财字〔20__〕20号文《关于开展全市水利工程建设与财务管理工作大检查的意见》,以聊水计财字〔20__〕63号文《关于对全市重点水利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的

通知》,对全市水利工程建设和资金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从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入手,制定并落实了五项措施。一是加强水利建设资金的计划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确保专款专用。二是对所有水利工程项目严格实行“四制”,即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坚决杜绝无资质企业承揽水利工程。三是强化工程项目实施环节上的管理,确保每个项目动工前的勘察设计、施工方案、概(预)算编制等审核到位,施工中的监理签证、隐蔽工程记录、监理月报、设计变更复查到位,竣工后的工程造价审计、财务决算审计到位,杜绝高估冒算,虚列成本等现象。四是实行水利工程廉政合同制度,对所有项目承建单位在其承建和招标中,与建设单位签订廉政合同。五是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在水利投资项目的决算和建设过程中,凡不遵守法律法规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将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通过各种检查,找出我们工作中的差距与不足,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对我市水利建设资金管理,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都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针对检查中提出的问题,能整改的,及时整改,不能整改的,说明原因,解释清楚,争得检查人员对水利行业的理解与支持。比如,通过审计署广州特派办将“引黄济津应急调水加剧了__土地沙化以及治理资金不足等问题”反映到国家有关部委,促进了位山灌区引黄泥沙开发治理项目的立项。又如,通过市审计局对20__年至20__年6月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向省政府、市政府反映了因受有关方面干预,水资源收费不足以及市财政滞留水资源费等问题,及时协助解决水资源费征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五)水利固定资产建设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较大进展

“十五”期间,中央和省市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水利建设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强了水利工程建设,我市也加大了水利建设力度,掀起了全市水利建设的高潮,投入大幅度增加,水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截止到目前,“十五”期间我市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10.78亿元。资金的投入,资产的形成,必然要加强管理。我们要求各级财务部门认真执行国家《水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不断加强资产监管工作,从资产购置建设、维修养护、会计核算、资产清查、处理报批、资产评估、产权登记及年检、监督考核等方面提出了操作规范和具体要求,强化了水利资产各环节的基础管理工作,保证了水利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今后一个时期计划财务工作的思路

随着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不断完善,国家对水利投资重点和领域将不断发生变化。同时,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为目标的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特别是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三项制度改革,带来了水利规划计划和财务管理工作内容、重点、方法、手段的调整和变化,势必对水利计划财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应该认清形势,结合水利工作实际,不断调整思路和重点,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才能更好地为我市水利事业快速发展服务。

(一)转变工作职能,紧跟改革步伐。

水利计划财务工作应该按照新时期治水思路和财政改革的要求,在宏观指导、监督管理上下功夫、做文章、找位置,努力实现“四个转变”,思想观念要从“小财务”向大财务转变,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理财观念,树立以拓宽资金筹措渠道、调整资金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的现财观念,工作重点要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改变过去忙于日常琐碎事务的做法,调整工作重点,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研究分析省厅及以上的水利产业和经济政策、水利投资重点和领域,协调内外关系,争取水利项目、资金和政策;健全规范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管理模式要从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运用新规则、新机制和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解决过去传统管理模式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用足用活既有政策,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努力增加水利投入。一是要深入准确把握水利资金的投资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搞好项目储备,建立种类齐全、科学合理的项目库,确保及时准确地提报符合要求的水利项目,提高项目立项成功率,积极协调好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系,创造有利于我市水利项目立项的良好人际氛围。二是加强部门预算管理。通过编制部门预算,向财政部门讲清楚水利工作性质,积极地向财政部门申请资金。同时,积极协调好同级财政部门的关系,在保证财政对水利的投入不低于同级财政年度的增长比例的基础上,确保应该用于水利的资金全部足额到位,使水利建设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三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土资源及设备、技术优势,通过资产重组,盘活存量资产,筹集水利资金,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民间资金、银行贷款等增加水利投入。只要不违反经济政策,符合水利发展实际,就应该进行改革尝试。

(三)依法理财,将有限的水利资金管好用好。

一是按照国家财政制度及各类水利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事,保证各项财务管理活动依法行事,按规矩办理,规范水利资金的使用管理,保证水利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二是进一步健全资金申请拨付制度,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办理资金的拨付手续。强化对工程项目的审查验收,确保资金按计划批复的项目及用途使用。做到事前有预算,拨付有依据,事中有监督,事后有验收,强化对水利资金有效使用。三是做到“四个结合”,强化对水利资金的监督检查。即资金使用与工程项目相结合,确保资金真正用到建设项目上;资金使用与规章制度相结合,确保各项经济活动合理合法;资金使用与资金使用者责任相结合,增强使用者责任感;资金使用与监督检查相结合,确保资金拨付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到哪里。应建立健全内部自查与外部检查两套资金使用监督体系,对局属单位水利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应重点下移,关口前移。

整合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篇2

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生产发展资金

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农业(农牧、农村经济、畜牧兽医)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农业局,中央直属垦区:

为了加强和规范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推进资金统筹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有关规定,财政部会同农业部制定了《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农业部

2017年4月28日

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推进资金统筹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案的通知》(国发〔2017〕35号)、《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财预〔2017〕23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是中央财政公共预算安排用于促进农业生产、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融合、提高农业效能等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

第三条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由财政部会同农业部共同管理,按照政策目标明确、分配办法科学、支出方向协调、绩效结果导向的原则分配、使用和管理。

财政部负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中期财政规划和年度预算编制,会同农业部分配及下达资金,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绩效管理。

农业部负责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指导、推动和监督开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作,会同财政部下达年度工作任务(任务清单),做好资金测算、任务完成情况监督,绩效目标制定、绩效监控和评价等工作。

第二章资金支出范围

第四条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主要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直接发放给农民,下同)、适度规模经营、农机购置补贴、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绿色高效技术推广服务、畜牧水产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下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支出方向,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支持农业生产发展的其他重点工作。

第五条耕地地力保护支出主要用于支持保护耕地地力。对已作为畜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林地、成片粮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非农征(占)用耕地等已改变用途的耕地,以及长年抛荒地、占补平衡中补的面积和质量达不到耕种条件的耕地等不予补贴。

第六条适度规模经营支出主要用于支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运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方面。

第七条农机购置补贴支出主要用于支持购置先进适用农业机械,以及开展报废更新、新产品试点等方面。

第八条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支出主要用于支持区域优势、地方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等方面。

第九条绿色高效技术推广服务支出主要用于支持高产创建、良种良法、深松整地、施用有机肥、旱作农业等重大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等方面。

第十条畜牧水产发展支出主要用于支持畜禽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优质高效苜蓿示范基地建设、畜牧水产标准化养殖及畜牧良种推广等方面。

第十一条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出主要用于支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产品流通和直供直销、农村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农业农村信息化等方面。

第十二条农民专业合作社支出主要用于支持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方面。

第十三条农业结构调整支出主要用于支持粮改豆、粮改饲、耕地休耕、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种植结构调整等方面。

第十四条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支出主要用于支持地下水超采重点地区开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等方面。

第十五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支出主要用于支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方面。

第十六条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不得用于兴建楼堂馆所、弥补预算支出缺口等与农业生产发展无关的支出。

第十七条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支持对象主要是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承担项目任务的单位和个人。

第十八条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可以采取直接补助、政府购买服务、贴息、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资产折股量化、担保补助、设立基金等支持方式。具体由省级财政部门商农业主管部门确定。

第三章资金分配和下达

第十九条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主要按照因素法进行分配。资金分配的因素主要包括工作任务(任务清单)和工作成效等。工作任务(任务清单)分为约束性任务和指导性任务两类,不同支出方向的工作任务(任务清单)根据任务特点、政策目标等选择相应的具体因素和权重进行测算分配资金。工作成效主要以绩效目标评价结果为依据。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资金及相关试点项目资金可根据需要采取定额分配方式。

第二十条农业部于每年5月15日前,提出当年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分支出方向的各省分配建议,函报财政部。

第二十一条财政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90日内,根据年度预算安排和农业部分配建议函等,审核下达当年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抄送农业部和各地专员办。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分配结果在预算下达文件印发后20日内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二条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支付,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执行。属于政府采购管理范围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用于耕地地力保护的资金,按规定通过粮食风险基金专户下达拨付。

第四章资金使用和管理

第二十三条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实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除用于约束性任务的资金不允许统筹以外,各省可对其他资金在本专项的支出方向范围内统筹使用,并应当全面落实预算信息公开的要求。

第二十四条各级财政、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快预算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转结余的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按照财政部关于结转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五条省级财政部门会同农业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和财政部、农业部下发的工作任务(任务清单)和绩效目标,结合本地区农业生产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本省年度资金使用方案,于8月31日前以正式文件报财政部、农业部备案,抄送当地专员办。

第二十六条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核实资金支持对象的资格、条件,督促检查工作任务(任务清单)完成情况,为财政部门按规定标准分配、审核拨付资金提供依据。

第五章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

第二十七条各级财政、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分配、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各地专员办根据财政部、农业部确定的年度工作任务(任务清单)和区域绩效目标,加强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预算执行监管,根据财政部计划安排开展监督检查,形成监管报告报送财政部。

第二十八条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实行绩效评价制度,评价结果作为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九条各级财政、农业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资金分配、审核等工作中,存在违反规定分配资金、向不符合条件的单位、个人(或项目)分配资金或者擅自超出规定的范围、标准分配或使用资金等,以及存在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条资金使用单位和个人虚报冒领、骗取套取、挤占挪用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以及存在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按照《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中用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部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农业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报送财政部和农业部,抄送当地专员办。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所称省级、各省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专员办是指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农业主管部门是指农业、农牧、农村经济、畜牧兽医、渔业、农机、农垦等行政主管部门。

整合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篇3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省、市、市纪委全会精神,按照全面检查、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紧紧抓住“教育、自纠、查处、规范”四个关键环节进行自查自纠、督促整改和总结提高,切实解决民生资金管理使用中的突出问题,规范和完善民生资金管理、使用和监督机制,确保民生资金运行安全、最大限度地惠及于民。

二、检查的范围和内容

重点检查2011年至2012年农村劳动力培训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能繁母猪饲养补贴等补贴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主要检查各乡镇、各站办对资金是否按规定程序审核拨付,是否有挤占、挪用、套取、截留、贪污、私分、冒领等问题;是否有抵扣、代扣其他款项问题;是否有贪污、私分问题;是否按照财政资金报帐制规定的程序拨付及按各类资金规定用途使用;是否存在将财政涉农资金和其他经费混帐管理、公款私存和个人保管等问题。财政涉农补助资金范围、对象、标准、时间、方式是否符合规定;培训机构的培训是否真实、资金是否按规定支出,是否存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等骗取、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群众反映强烈、案件线索清楚的可追溯至2011年以前。

三、工作步骤和方法

(一)动员部署阶段(5月底前)

1、成立机构。成立市涉农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同时设立市涉农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制定工作计划。有涉农民生资金的各站办要根据本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工作计划。既要自查直接实施的涉农民生资金项目,又要负责检查责任范围内的乡镇项目,采取边自查边整改的办法,重在整改提高。

3、动员部署。召开全局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工作会议,进行全面部署。各站办要切实做好动员部署工作,开展业务培训。

(二)自查自纠阶段(6月底前)

各站办针对本方案确定的民生资金监督检查的范围和内容,深入剖析、查摆问题,广泛征求和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把问题找准、议透。

1.自查范围。自查工作重点围绕民生资金是否存在滞留积压,是否存在违规收取管理费、赞助费、提成费,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截留、挤占、挪用民生资金,资金拨付是否按程序审核,有无失职渎职、利用职权谋取好处,是否存在内外勾结套取骗取民生资金行为等五个方面开展。

2.职责分工。局财务要分类整理、汇集、提供列入监督检查范围的民生资金数据,并开展重点抽查,核实主管(监管)站办民生资金的管理使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办公室要尽快建立投诉举报快速反应、信息互通共享、案件联合查办等工作机制。各站办自查自纠情况,于6月25日前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督促整改阶段(8月中旬前)

针对自查自纠和群众举报发现的各种问题,各单位要逐一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及时进行纠正。

1.整改重点内容。重点查处截留、挪用、挤占民生资金行为;借管理民生资金之机违规收费,加重群众和企业负担行为;内外勾结,套取骗取民生资金行为。

2.抓好分类整改。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梳理,分类处理。一般性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处理,限期整改到位;严重的违纪违法问题,要组织力量迅速查清,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加大对骗取民生资金的追缴力度,明确上缴期限,逾期不交的,由公安部门依法查处。对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截留、挤占、挪用等腐败案件,要坚决查办。

3.强化督促检查。监督检查领导小组适时组织对各站办自查自纠、问题整改、案件查办等工作进展情况的专项督查,及时发现并纠正监督检查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整改落实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各站办督促整改情况于8月15日前报监督检查领导小组。

(四)总结提高阶段(10月底前)

监督检查领导小组要对监督检查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深入总结,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寻找治本之策,建立健全覆盖民生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管机制和长效机制。各站办总结评估报告于10月15日前报区监督检查领导小组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民生资金监督检查工作,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举措。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站办要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落实。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严格工作要求,掌握工作动态,加强分类指导、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局财务要牵头组织对民生资金的核查工作,强化对监督检查工作的经费保障;对民生资金的犯罪案件要及时向上级部门及纪检、公安部门通报,坚决查处。

(二)提高检查实效。认真组织专项督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认真梳理,按照“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通过”的要求切实抓好整改。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整改单位责任制,整改落实不到位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要对所检查的民生资金认真组织“回头看”,巩固监督检查成果。

整合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篇4

一、总体要求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纪委五次全会、省纪委六次全会、市纪委五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关系民生的专项资金使用,深入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加大集中治理力度,认真查纠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的问题,不断健全完善专项资金长效监管机制,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有效性、规范性和安全性,促进邢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任务分工

加强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专项资金的集中治理,年全市专项资金综合治理工作坚持“查、纠、建、树”相结合的原则。切实整改存在问题、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建立专项资金监管使用长效机制、树立工作典型,把专项资金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制定工作方案,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本方案要求。作出具体安排;要按照承担的任务和分工,积极开展自查自纠、重点检查和重点审计工作,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

一)深入开展集中治理

掌握项目资金的安排投入情况,1对5类资金进行重点审计。5类重点审计资金为2009年全市住房公积金、企业交纳社保资金、退耕还林工程资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资金、中央扩大内需新增投资建设项目资金。各级审计机关对重点审计项目进行审前调查。并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开展重点审计工作,10月底前完成各项审计任务并向市委、市政府和领导小组提交审计报告。

填写《年全市集中治理项目资金安排投入情况清理摸底统计表》经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审核后,2对3类资金进行重点检查。3类重点检查资金为2009年高速公路征地拆迁补偿资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就业再就业资金。市直各有关部门对纳入重点检查范围的专项资金的安排和投入情况进行认真清理。连同有关安排文件复印件,3月底前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将安排和投入情况提供各县市、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实。各县市、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组织对本地各级自行安排和投入情况(包括自定重点治理项目)清理摸底工作,填写《年全县(市、区)集中治理项目资金安排投入情况清理摸底统计表》于4月25日前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对市提供的安排和投入情况组织逐级核实。

对3类专项资金进行重点检查,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财政、交通运输等部门从5月份开始。10月底前完成检查任务。各县市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工作情况,从5月份开始,每月25日前向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年全市专项资金综合治理有问题资金查纠情况台账月报表》

确保工程质量和预算控制,3继续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进度。继续加大对去年专项资金综合治理清理出的和今年检查发现的未按进度施工的工程建设项目的协调推动力度。对已完工程要及时组织验收和办理固定资产移交,使项目尽早发挥效益。各县市、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从5月份开始,每月25日前向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完工、决算、验收、移交固定资产进度月报表》

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安排一些重点项目纳入集中治理范围。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完成市定项目治理任务的基础上。

二)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同时也是衡量专项资金综合治理工作成效的重要方面。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加大办案力度,查办案件是专项资金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措施。继续查处一批无视政策纪律,侵占、挤占、骗取、套取专项资金的案件。一是继续开展专项举报活动。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向社会公布专项资金综合治理的重点、范围和举报电话,引导群众发挥监督作用,扩大案件线索。二是加强案件线索排查。各级监察、审计部门对综合治理中查出的问题特别是上年查出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排查,该立案的立案,该移交的移交,维护纪律的严肃性。三是对典型案件进行公开处理。各级要选择一批典型案件公开曝光,发挥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不断提高各级依法、规范管理使用专项资金的自觉性。

每月25日前向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年专项资金综合治理案件情况月报表》年专项资金综合治理案件立案备案表》已结案件附报调查报告和处分决定等资料。各县市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自5月份起。

三)切实整改存在问题

对检查、审计出的各类问题认真进行梳理,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把整改工作贯穿专项资金综合治理工作的始终。建立明细台账,深入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及时整改,对重大问题要通过召开整改会议、下发整改通知书等措施逐项落实。要按照《河北省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严格责任。

没有纠正到位的限期纠正,对2009年查出的问题逐项进行梳理。难以纠正的问题,要建立详细台帐,逐项说明原因和处理意见,对严重问题予以立案查处。要在7月底前完成整改任务,并向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整改情况报告。

四)建立专项资金监管使用长效机制

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立项、分配的科学决策程序,1认真落实《河北省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从保障专项资金安全、规范、高效运行出发。健全和落实听证等民主决策制度,保障专项资金立项和分配科学准确;进一步规范专项资金拨付、支付工作,提高拨付效率,保障资金安全;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项目验收等有关制度和措施,加强专项资金评价体系建设,做到有投入必问效,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推进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公开透明运行,强化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有效预防专项资金运行中的问题;整合和统筹性质相近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解决一些项目分散、效益不高等问题,集中财力办大事,有效发挥专项资金在促进地域经济发展和拉动内需中的作用。同时,要抓好建章立制工作,选择一些新建项目按照《河北省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进行运作,发挥典型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

进一步提升专项资金监管水平。各级各部门要把科技防腐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部署,2加大科技防腐力度。努力形成“机制+科技”源头治理模式。进一步深化完善专项资金监控系统建设,扩大资金监管范围,提高监管效率,有效地破解专项资金监管难的问题,防止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各类腐败问题的发生。

从机制和制度上解决乡间公路后期管护和沼气池后期服务等难题,3加强政策性课题研究。重点加强对乡间公路管护、富民工程后期服务等政策性问题的研究。把反腐倡廉的有关措施和要求融入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具体工作当中,有效治理和预防专项资金运行中的腐败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确定2至3个研究课题,力争形成一批操作性强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导规范专项资金监管和措施创新。

各县市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本县市区综合治理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五)验收考评。从11月份开始。查漏补缺,全面总结,11月10日前向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全年工作报告。从11月中旬开始,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综合治理工作进行验收考评,并向市委、市政府呈报全市专项资金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报告。

三、组织领导

一)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推动专项资金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新的明显成效。

二)调整充实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市专项资金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戴占银担任。抽调配齐配强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统一组织、协调和督导。

整合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篇5

今年以来,**县聚焦破解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和绩效发挥不充分等问题,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制定出台了涉农资金整合和项目使用管理等系列制度,全面推行扶贫项目资金模板管理,着力打造**脱贫攻坚资金项目管理使用新模式,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一是突出抓好建章立制。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及资产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领域资金监管的实施意见》《村(社区)扶贫资金监管使用办法》《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管理办法》《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绩效考评办法》等21项制度,重点解决“如何规范高效使用资金”“如何科学管理实施项目”等问题,有效破除“添油式”和“撒芝麻式”的资金分配模式,让整合资金随着规划来、跟着项目走、投入扶贫中,切实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已完成全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库建立工作,共收录项目2410个,总投资24.6亿元,申请财政涉农资金11.06亿元。

二是突出抓好模板管理。根据不同扶贫项目类型,分类建立了贫困户生产发展、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带贫绩效奖补和贷款贴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产收益扶贫、一村一园)等六大项目资金管理及档案资料归整清单参考模板,供部门、镇办、村(社区)借鉴使用,有力地促进了扶贫项目资金规范化管理、精准化实施。

三是突出抓好日常监管。坚持严把项目规划、设计和报备关口,做到“4个凡是”。凡是下达的项目必须是县级项目库中的项目;凡是建设内容发生变动的,第一时间向县脱贫办申请变更,且变更内容要控制在建设内容的10%以内;凡是需要招投标的项目,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凡是产业类项目,在编制实施方案时明确带贫目标和利益连接机制,项目实施前必须以协议、合同等方式落实利益联接,项目验收前要有分红明细台账。按照批复方案建设期限,主动倒排工期,切实加快项目实施,不折不扣地执行项目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和公告公示制,落实专人按进度收集项目影像印证资料和报账资料。同时,加强对项目监理的监管。要求项目实施单位(甲方)加强对项目监理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理必须到施工地实地查看,对隐蔽工程留存影像资料,填写完整的监理日志,切实履行工程质量监理职责。

四是突出抓好资料归档。档案资料作为项目实施过程的客观反映和真实记载,要求各镇办和行业部门落实专人、对照清单逐项收集。建立项目和资金资料清单。实行一个项目一套资料管理,由各镇办扶贫办、行业部门业务股室及村委会要确定专人负责收集、归档资料要落实专门地点存放,原则上镇办部门留存一套资料、村(社区)或项目单位、经营主体留存一套资料。同时,镇办和行业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依据项目进展情况,第一时间向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系统上传各环节的项目工作资料和整改印证资料。建立项目财务资料清单。具体由各镇办财政审计所及行业部门负责收集,并作为资金拨付附件装订归档。日常发生收付业务时,由财务人员负责及时上传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系统。

整合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篇6

第一条整合范围:全部或部分使用各级各类财政性资金、双百帮扶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和政府通过融资方式投资实施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村容村貌整治工程、移民搬迁工程、通村道路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坝系流域治理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等。

(二)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包括:村级活动场所、农村社区活动中心、村级文化活动室、村级卫生室、村级文化广场项目等。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包括:设施种植业项目,养殖业项目,林业建设工程,草业建设工程,农副产品加工、仓储、经营项目,科技示范项目,农机具推广项目等。

第二条整合原则:按照“资金捆绑、项目打包、统一规划、分类实施”的原则,围绕基础先行、项目联动,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的目标,对涉农项目进行整合。

(一)重点突出。项目整合围绕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公益事业服务提升,产业发展壮大,突出重点建设领域,集中力量办大事。

(二)优势互补。项目整合要坚持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项目打包,优势互补,充分发挥项目整合的聚集效应。

(三)稳步推进。整合项目要采取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因地制宜,分工协作的方式,逐步推进涉农项目整合管理工作。

第三条成立涉农项目整合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发改部门的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农业部门的副县长担任,成员单位由政府办、发改、财政、监察、审计、农业、林业、水务、畜牧、国土、科技、扶贫、交通、民政等相关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整合办),办公室设在发改局。

领导小组负责审查涉农项目整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审查中、省、市涉农项目申报方案;审查县级涉农项目投资计划;确定项目实施主体单位等。

第四条县级涉农部门根据中、省、市关于投资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依托全县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涉农项目整合意见编制年度专项规划。

第五条属申请中、省、市资金实施的项目,各主管部门要结合中、省、市项目申报有关规定,根据全县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整合项目专项规划,提出项目实施方案,经整合办初审,提请领导小组研究审定后上报。

第六条属申请中、省、市投资且县级配套的项目,经领导小组审查,提请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后上报。

第七条属县级财政性资金、双百帮扶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实施的项目,各主管部门会同项目所在地镇(办事处)和农业园区管委会根据全县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整合项目专项规划,提出年度项目实施计划,以正式文件于每年九月底前联合报整合办初审,经整合领导小组审查后,按有关程序报批。

第八条整合项目一经县政府研究决定,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调整和变更。确需调整变更的,应按照程序重新报批。

第九条整合项目实行项目库管理。中、省、市、县投资的项目,均由项目库中择优选取,未列入项目库中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安排。

第十条涉农项目组织实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实施主体单位总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实施。

第十一条项目所在镇(办事处)和农业园区管委会要积极做好项目协调工作,确保项目无障碍施工。

第十二条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进行工程设计、预(决)算审查、招投标、政府采购、工程监理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项目实行竣工验收制度。属中、省、市资金实施项目,按相关规定申请上级行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属县级资金实施项目,由基建办会同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主管部门、整合办组织竣工验收。

第十四条在整合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应该整合而未整合的项目,不予验收。

第十五条项目建设单位要建立健全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制度,项目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截留整合项目资金。

第十六条整合项目资金实行按月集中拨付制度。按照《县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程序和审查要求拨付资金。

第十七条实行涉农整合项目公示制度。将项目名称、实施地点、投资规模、效益分析、施工监理、监督机构等情况在项目所在地、相关媒体等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八条实行整合项目考核制度。县涉农项目整合领导小组对各项目主管部门的项目实施、管理、效益等工作进行考核。

第十九条在涉农项目整合过程中,对弄虚作假和挤占、挪用、截留专项资金的部门、单位或个人,将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整合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篇7

一、整改落实活动基本情况

(一)坚持以继续学习为主要手段,深入开展学习活动,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我办把学习作为不断提高的主要手段,将学习贯穿实践活动始终。结合我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和我办业务工作特点,我办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了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提出的“六个着力”和视察辽宁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深入体会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对科学发展观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的精辟论述、指导要求和一系列决策部署,借鉴各级领导干部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经验,引导党员干部把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上来,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和要求上来,进一步鼓舞大家的工作干劲,明确今后的工作思路,不断提高理论素质和判断能力,实现开行贷款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认真制定整改方案。

办领导班子把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作为整改问题的关键环节,给予了高度重视。办党组书记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亲自主持整改方案的撰写形成,提前动手组织力量,以学习调研中查找到的问题、分析评议中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以及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提出的思路和措施为依据,围绕开行贷款管理体制完善、开行融资平台创新、金融管理团队建设等重点方面,对制约全办工作科学发展的问题和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梳理,分清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研究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确定了三大类18项具体整改事项。

同时,为使整改落实方案符合实际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办党组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和反复修改,将讨论稿印发到各处室征求意见,保证了整改落实方案的质量。整改落实方案形成后,按要求及时公布印发给了全办职工,接受群众监督

(三)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制,明确整改责任领导、责任处室、整改时限。

为了确保整改方案的落实,按照“三明确”的要求,市资金办坚持党组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各处室具体落实的整改落实责任制,确定了整改落实的监督保障机制,对照当前制约政府投融资管理职能的机构资源、制度资源、人才资源、知识资源等“四项资源缺少”和政府投融资管理实践超前与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滞后的矛盾、融资规模的急剧扩大与政府债务风险急剧增加的矛盾等“两个滞后矛盾”,形成三大类18项整改措施,分别明确整改内容、整改方式、分管领导、责任处室和完成时限,为整改任务的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整改措施落实进展情况

目前,在办党组的带领下,市资金办按照整改落实方案,坚持边学边改的原则,扎实推进整改方案落实工作,围绕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政府融资和债务管理职能、打造政府投融资精英管理团队三个方面,提前落实整改措施14项,完成率77.8%,正在实施整改措施4项,其中2项力争在10月前完成,2项需协调相关单位,争取在12月前完成,具体是:

14项整改措施全部提前完成。

2项预计10月底前完成,分别是:明确审计内容、范围、程序,对已完工和开行贷款资金使用接近完毕项目,会同省开行、审计部门、专业审计机构开展项目结项审计工作,建立结项审计工作制度;以打造全国一流的开行贷款资金管理品牌为核心,按类别分别规范城建、交通、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和集团、上市公司、基层企业等多种类型的开行贷款会计核算制度,建立全市统一的开行贷款资金会计核算体系”措施正在积极筹备中,力争10月份完成落实。

2项预计12月底前完成,分别是:在专业化人力资源提升上,本着大团队、大素质、大能力的方向,做好开行资金监管人力资源提升工作,更多地关注区县和项目单位的人力资源的配置,增量上加快人才选拔,存量上实现能力、素质提升优化,为政府融资职能的强化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保障;深入总结以开行贷款为主的开发性金融合作成功经验,着力解决运行机制上的问题,努力构建一个政府主导、区县监管、项目单位实施的开行贷款资金运行大机制,实现监管能力的提升”需要协调人事局、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争取于12月前完成三、整改落实活动主要成效

(一)创建完善机制体制34项,全面提升开行贷款资金管理水平。

在整改落实活动中,市资金办从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对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的制度进行修改,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针对查找征求到的意见和民主评议中反映的问题,结合我市开行贷款资金管理、创新政府债务管理中的突出矛盾、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主要问题、干部作风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等问题,研究形成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向,创建完善机制体制34项。其中:

完善建立沈阳市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资金支付审核操作规程等规程制度12项

沿用沈阳市国家开发银行软贷款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22项,为我办开行贷款资金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以“保增长”为工作目标,完善开行贷款管理体制,全面推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市资金办以“保增长”为落脚点,积极转变工作思路,深入调研解决制约我市开行贷款资金使用管理机制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完善了市资金办、发改委、省开行“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与发改委对接,拓展项目前期介入,代表沈阳市政府与省开行签订借款合同、联合贷款合同和贷款变更协议、签订投资协议、转借合同和资金使用协议,协调开行安排贷款资金头寸,参与项目前期立项评审工作。

与省开行对接,拓展项目后期管理,代表沈阳市政府与省开行对开行贷款资金的借入、使用、偿还全面监管,发挥市政府融资信用资源,构筑政府信用结构,整合区县组织协调资源强化统一监管职能,通过建立以《沈阳市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资金管理办法》等九个制度办法为基础的开行贷款管理法规体系,明晰了市、区县政府、项目单位三个层次的责任主体,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运行体系。

二是把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实到“保增长”这一全市最大的实践活动上。

按照英杰市长“要继续加强与省开行合作,努力争取有更多贷款投放”的工作要求,市资金办在今年上半年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积极协调区县和项目单位等相关部门,新增资金规模91.2亿元,主要投向装备制造、民生工程、县域经济、现代服务等重大领域,铁西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完工,哈大铁路等新增项目顺利启动,开行贷款进入了沈阳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建设的良性大循环,有力促进全市“保增长”目标的实现,受到春明常务副市长高度赞扬:资金办组织沈阳恒信融资平台与省开行签订开行贷款新项目,对今后投资拉动保增长意义重大!开行贷款已成为沈阳市建设融资的资金主力,开发性金融合作成为助推沈阳市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三)创新政府债务管理方式,营建良好的投融资环境,提升我市政府公信力。

今年是沈阳市开行贷款本息偿还高峰期,需偿还本息达到60.1亿元,如不能按期偿还本息,就会危害投资环境,阻碍后续资金注入,影响装备制造业等重大项目建设。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资金办从两个方面全力化解债务风险:

1、建立偿债预算管理体制。由于开行贷款数额巨大、偿还期长,必须对全市开行贷款本息偿还工作采取统一管理,切实杜绝偿还风险。市资金办本着“谁用款,谁还款”的原则,明确偿债责任,将全市15个区县(市)政府、77个项目单位开行贷款本息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范围,今年市本级4.8亿元、区、县(市)级46.8亿元贷款本息偿还指标全部纳入了两级财政预算管理,实现覆盖率100%;同时,会同市人大财经委等部门,对两级财政偿债指标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确保开行贷款本息及时、足额偿付。截止目前,市资金办已及时、足额偿还开行贷款本息76.9亿元,未出现过一笔滞纳和拖欠,在全国范围内开创了先例。

2、积极拓宽偿还资金渠道。市资金办以维护政府信用为依托,以增加还款来源为重点,积极拓宽偿债资金渠道,确保稳定的还贷现金流。

一是用活一项资金,盘活全市一盘棋。资金办发挥全市一盘棋精神,抓住哈大铁路项目这个突破口,在项目设计阶段争取国家开行等多方面的支持,合理调整配套资金比例,释放财政资金规模,减少两级财政配套资金的压力,为哈大铁路项目成功筹集开行贷款资金20.8亿元,并与省开行展开多层次工作协调,积极解决财政先期垫付资金与开行贷款使用规则不一致等历史遗留问题,及时归垫市财政资金9.5亿元,占上半年市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的21%,在极大地缓解了年初我市财政的紧张状况的同时,确保了哈大铁路沈阳段项目进展顺利。

二是用活存量,发掘增量,增加还款来源渠道。通过盘活存量,对化工园一期3.4亿元的开行贷款剩余资金,市资金办以归垫方式返还给区县财政,增加了区县政府的还款能力;通过激活增量,采取移村再建和土地整理等形式,新增机床产业园、东药产业园两个贷款项目,新增财政资金10亿元,既涵养了政府财源,又为铁西区到期项目的本息偿付开辟了一条新的资金渠道;对苏家屯、棋盘山等区县实施有计划分期计提市财政返还土地收益金,为到期利息偿还做好资金准备。

经过资金办的不懈努力,上半年19.8亿贷款本息全部及时偿付,不但实现了财政资金与开行贷款的良性互动,也有力维护了沈阳市政府的融资信誉和全市的投资环境,赢得了金融机构的投资信任,保证了后续融资工作的不断进入。我市在原有648.48亿元信用额度的基础上,又与国家开行达成了1000亿元的信用协议,为全市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下一步,我办将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业务工作为主线,在前期工作成绩基础上,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不断提升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推进开行贷款资金管理各项工作。

一是强化整改措施落实力度。严格按照整改落实方案中的时限要求和标准,完成四项工作:

在结项审计落实上,与省开行、审计部门、专业审计机构尽快做好衔接工作,9月初对已完工和开行贷款资金使用接近完毕项目开展项目结项审计工作。

在统一会计核算模式建立上,在沈北新区、于洪区、市教育局三个试点单位实行统一会计核算模式,及时整理、反馈试点中发现的难点问题,力争于10月份在全市开行贷款项目中进行推广,确保开行贷款资金使用规范化、制度化,使沈阳市开行贷款统一会计核算模式真正成为全国一流的资金管理品牌。

在专业化人力资源提升上,争取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以大团队、大素质、大能力为工作方向,做好开行资金监管人力资源提升工作,建立开行贷款专业化管理人才选拔、能力提升机制,积极开展全市各区县和项目单位的专业化管理人才的素质培训、人力资源的配置,为政府融资职能的强化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保障。

在开行贷款资金运行大机制建立上,对我市开发性金融合作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提升,努力构建一个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运行顺畅的开行贷款资金运行大机制。

二是加大成果巩固力度。确保学习实践活动中创新的工作机制体制、取得的成果、对全市经济和社会的重大作用得以深入延续和发挥。

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积极介入项目前期管理工作。紧紧抓住项目实施主体、还款来源、合同签订等重点环节,建立项目专管员、处长、主管主任多层次对接制度,将资金管理第一环节做实,最大限度地介入项目前期工作,如积极参与省开行、发改委项目报批送审工作,或会同项目单位提前介入,确保在项目论证报批阶段就妥善地解决偿贷、合同签订等问题,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整合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篇8

20**年,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局顺利完成了市局下达的经营责任制计划,同时也使我局的财务管理工作步入了良性的发展轨道。

一、20**年度各项财务指标完成情况

20**年,我局实现业务收入513万元,同比增4.30%。其中:邮务类业务收入完成247.779万元,占总收入比重48.30%;储蓄业务收入完成238.59万元,占总收入比重46.51%;集邮收入完成26.62万元,占总收入比重5.19%。

二、财务状况

20**年,我局实现收支差额-55万元,全年支付在职职工工资、离退休职工工资及营投委代办人员工资近321万元,而全年我局实现业务收入513万元。20**年,全体干部职工充分发扬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紧打细算,不浪费一分钱,资金得到充分利用。

三、对业务资金的管理

我局业务资金按照资金管理制度的要求,都做到了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不存在挪用现象。20**年5月份起,根据省局规定,报刊业务资金并入财务帐内一并核算。储蓄、汇兑资金专款专用,通过制定库存限额等制度压缩在途资金,多余储蓄资金及时划往省局,增加转存款余额及利息,以增加储蓄业务收入。

四、内控制度方面

为积极增加收入,合理节约成本费用开支,我局制定了收入、费用考核办法,并且根据实际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多次进行调整。对各支局水、电费实行定额管理,对各车辆用油及维修费按里程考核。并对委代办人员费用标准进行了修改,使之更加趋于合理、完善,对促进各单位收入的完成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对办公用品的管理,实行专人管理,对办公用品定点批量采购,大大降低了成本,并实行出入库登记,定期进行盘点核对,杜绝办公用品的浪费。对各科室领用的办公用品实行计划管理,使各项费用明显下降,从而降低成本。

五、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的管理

我局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严格执行《邮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和《邮政企业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正确分类和计价,妥善保管,合理使用,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和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效果。

六、在基建工程管理方面

20**年我局没有基建项目,全部资金用于业务发展。

七、收入稽核方面

对各班组、支局全年的收入逐笔稽核,杜绝了跑、冒、滴、漏等现象的发生,使全局各专业的收入确保了完整性和准确性,另外电子化支局系统中量收管理系统的正式运行,也更加保证了我局各专业收入的准确和完整。我局制定了量收系统考核办法,为各项资费制度的执行,处理手续的规范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个别支局资费的计算不准确现象,及时进行了调整与更正。

整合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篇9

要由有关业务处室提出来,财务部门根据两部的办法,有关政策要求,业务处室意见,提出细则的初稿,反复征求业务处室意见,商务、财政部门进一步完善、印发执行。

二、实施细则的制定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外经贸促进政策是国家为了促进出口产品结构调整,鼓励企业“走出去”,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而设立的,我们一定要管好用好这项促进政策,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在实施细则的制定上要充分考虑对外经贸的促进作用,是否适应我国和本省经济发展的需要,考虑如何利用政策来促进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考虑如何支持中小企业甚至小微企业走出国门,迅速成长起来。要充分考虑政策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比如,之前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中支持境外路牌广告、宣传视频和单纯的出国考察等,企业申请时提供了路牌广告的照片、宣传视频光盘和出国考察的护照等,评审时很难判断这些广告发生的时间,视频在何处使用,出国考察人员的身份和出国的真实目的等,以及对外投资专项资金项目中的层级投资问题,国内企业投资境外设立企业,境外设立的企业再在境外投资,所发生的费用是境外票据,无法从网上查验,就很难确认它的真实性,对这类项目可以考虑取消支持。还要考虑专项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对扶持金额较小,难以发挥作用的出国考察、电子商务等项目建议取消支持。

三、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

管好用好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要有一套科学的使用与管理程序。首先商务与财政部门要做好协作配合,加强互相间的沟通联系,达成共识。商务部门要做好项目库的建设,项目库的建设要由财务部门牵头,业务处室提供项目资源,再由财务部门进行归集。要先建设项目再寻找符合支持条件的资金,要让项目等资金,不要让资金等项目。做好项目的申报工作,商务部门的相关业务处室负责组织项目的申报和初审工作,要求各市或直管县市商务和财政部门在组织项目申报时务必查看企业的原件或到项目实施现场查看,以确保项目的真实性,业务处室将初审后符合基本条件的企业申报材料和初审结果提交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负责组织评审,这样负责项目评审的财务部门不能与申报企业接触,防止在项目的评审上有舞弊行为。在项目的评审上,要引进第三方(中介机构或外部专家)参与评审,第三方的参与可以让评审更加公平公正。商务和财政部门要建立专家库(可以以中介机构为单位),对项目评审专家要随机抽取,项目评审要由商务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组织,成立项目评审小组,对经过专家评审支持金额较大的项目,要进一步核实,可以带相关专家到企业现场查看项目建设情况和有关合同、发票和付款凭证等,对较大型建设项目可聘请中介机构进行专项审计,第三方对评审项目要出具评审意见或专项审计意见,评审小组根据第三方的评审意见,提出建议支持项目和支持金额,出具项目评审报告,提交厅长办公会议集体研究确定。对经厅长办公会议集体研究确定支持项目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以遵循项目管理上的公开原则,体现了过程透明、结果透明。在项目管理上要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在公示过程中或事后发现有企业提供虚假申报材料骗取项目资金的,一旦发现要全额追回已拨付的支持资金,并终身不再受理该企业的申报资金支持项目材料。对经公示无异议的项目,由财政部门按预算级次拨付资金。

四、执行新《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政策衔接

财政部、商务部在下发《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企〔2014〕36号)时,为确保新老政策的平稳衔接,对本办法施行前已按原办法向财政部、商务部上报资金申请且尚未完成相关审核及资金拨付的,可按原办法在2014年6月30日前完成相关工作;对本办法施行前国家已按原办法下达的资金,但尚未拨付至具体项目承担单位的,可按原办法规定在2014年12月31日前完成相关工作。即由商务部、财政部负责审核确定的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在2014年6月底完成,对下拨到各省,由各省根据原办法要求在2014年12月31日前执行完毕。最迟在2015年1月起全国都要执行新的支持外经贸发展资金支持政策,按照新的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各省制定的新的实施细则来组织外经贸支持项目的申报、评审和资金拨付工作。

五、对新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对政策支持项目的跟踪问效,以往多半是重支持轻管理,一种大类资金一年不过作一次支持情况总结,绝大部分总结,停留在支持了多少个项目、项目种类、多少金额的总结上,对政策资金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则很少描述,管理部门也很少有人问津。建议管理部门加强对支持项目的跟踪问效,对支持金额较大的项目要求企业提交项目建设情况和资金效果报告,管理部门要抽出一定时间到企业去了解情况,必要时可由审计部门或聘请中介机构进行专项检查。

(二)新的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虽然表面上整合到了一起,可执行过程中在商务部门内部,不同的业务分属不同的业务处来管理,比如:开拓国际市场、出口产品结构调整、进口贴息等在外贸处管理,对外投资合作类项目在外经口管理等,在组织项目的申报上,不同业务类型的项目仍要分别组织申报。这就需要财务部门加强与业务处室的合作,及时沟通信息,做好项目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在实

施细则的制定上尽量全面,注重管理规范,具体在下发申报通知时,可连同该类支持项目的申报指南一并下发。申报指南可根据资金使用情况和效果,每年进行调整,政策执行起来也较为灵活。(三)对于作为资本投入方式支持企业的,企业要作为实收资本来管理,在执行时主要支持一些公共服务类企业或事业单位,这就要做好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的清产核资和企业评估工作,确定新支持资金所占的份额。对全资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可不做清产核资和企业评估工作,直接进入实收资本。以上为笔者的个人理解,建议商务部对如何理解作为资本投入方式支持项目方面能给予指导。

(四)把原外经贸发展方面的专项资金整合到一起,有利于财务部门对资金的管理,实现资金管理上的“四统一”;有利于各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来调配资金使用方向,在资金使用上更加灵活;有利于各省支持本地的企业开展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和支持优势领域的发展等。

整合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篇10

今年*月至*月,我厅对全省48所省属高等院校20*年度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及决算进行了审计。此次审计,我厅继续委托中标的社会中介机构承担此次审计任务。审计过程中事务所对不符合财务制度及会计制度规定的事项,及时与学校进行了沟通,达成了意见,各校审计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已得到确认。

从审计结果看,各校20*年度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各高校为了确保20*年度财务预算的实施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坚持以预算为依据,以确保收入、控制支出为目标,以计划管理进行全过程控制,积极筹措资金,合理安排使用资金,基本完成了年度预算。20*年度学校财务决算报表齐全,内容完整,账表相关数据相符,会计资料基本能全面真实反映年度财务收支情况和资金状况。学校财务运行状况总体平稳,资金结构较合理,各项指标较正常。资金统配能力较强,学校各类资金管理较规范,内控制度比较健全有效。从审计整改情况来看,各学校普遍对省教育厅整改通知较为重视,部分学校还召开专题会议,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逐条对照,拟定了整改意见并分步进行整改,将整改情况向省教育厅作了书面报告。通过此次审计核查,一些除了二级核算单位报表合并问题基本未得到纠正及实物资产账实不符、对校办产业投资反映不真实不完整问题正在清理整改、有待逐步解决外,其他诸如在往来核算收支、教材、药品账实管理脱节、往来账清理、票据管理等方面均进行了有效的整改。在对20*年度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及决算的审计过程中发现一些学校在预算编制、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审计中查出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预算编制不完整,部分学校所属非独立核算单位财务收支未纳入学校决算报表反映。

部分学校预算为校级预算,未包含二级民办学院、科技开发、后勤中心、成教院、校办产业管理部门、结算中心以及学校所属其他非独立法人单位等二级核算单位收支计划。学校决算中仅包含这些单位已上缴学校款项或学校对这些单位的拨款,未包含这些单位的收支状况。

(二)财务收支核算方面

1、部分学校未将全部收支纳入学校财务大账统一管理核算,有的学校在财务账套之外另设账套单独管理和核算学校部分收支;有的学校将学校部分收入由相关职能部门自行收取、管理和使用。

2、部分学校将科研经费收入、捐赠收入、办班收入、三产企业上缴款等等放在往来帐上核算,从而少计收入和支出。

3、部分学校将收入反映在银行未达帐项上,未及时进行帐务处理,确认收入。

4、部分学校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核算规定,存在以收抵支的现象。

5、部分学校未按收付实现制原则进行核算,将尚未发生的支出通过预提、挂往来等方式转出,从而多列支出。

6、对部门创收,部分学校仅将学校应得部分做收入,其他全部作为往来核算,少反映收支规模。

7、部分学校未按照已完工资产和未完工资产的比例分摊利息支出。

8、部分学校事业收支和民办二级学院之间成本划分不清,导致民办二级学院收支不配比。

(三)实物资产管理方面

大部分高校在实物资产管理方面较为薄弱,主要问题是资产入账不及时,已完工程项目未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和财务决算,固定资产台账不全、长期不进行盘点,以致资产账账不符、账实无法核对。

1、新建房屋建筑物等资产未及时办理竣工决算和财务决算。

2、固定资产房屋及建筑物中存在部分资产未能及时取得相关的权属证明。

3、未建立定期盘点制度,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程序不够到位、不够协调,有的学校存在资产账账不符或账实无法核对。

4、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部分已报废、拆除、转让的资产财务未销账;部分实物资产未能进行正确的明细核算;学校二级院系用其自有资金购置资产未入财务账。

5、部分学校材料物资和药品等未实行统一招标采购、统一管理。药品、教材等实物资产未作为材料核算,有的学校放在代管款项核算,有的学校则在购进时一次性列作支出。

6、教材、图书疏于管理。有的学校未对教材的实物管理、领用后报账、实物盘点以及责任分担制定具体的办法;也未建立教材数量、金额明细账对教材进行金额上的管理,同时,学校没有专门的教材库,教材存放比较混乱,具体管理部门也不能提供教材的盘点材料,无法进行账实核对程序。未建立图书明细账,部分手工账的存在导致管理人员对图书册数及金额的统计十分困难,更无法定期对图书进行盘点,也无法与财务进行对账。

7、20*年各校按照统一部署,对截止20*年*月*日的学校资产进行了清查工作,并由有关中介机构出具了资产清查专项核查审计报告予以鉴证。大部分学校只对会计差错和小部分资产盘盈盘亏进行了处理,绝大部分学校对资产盘盈盘亏和出售公有住房仍未进行处理。

(四)资金管理方面

1、部分学校对银行存款管理不严,未重视与各银行的对账工作,未达账清理不及时。

2、部分学校现金付款存在不符合《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事项,存在超过现金结算起点以大额现金在本地购物和付款的现象。

3、部分学校款项支付未履行恰当的审批程序及对大额资金支付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未进行认真审查,并严格履行集体决策制度。

4、部分学校存在贷款资金管理不严密,核算不正确的现象。

(五)投资管理方面

1、对校办产业的投资资金管理和核算不规范,各高校账上反映的对校办产业投资数普遍不真实、不完整,主要问题是投资的单位多,账上有记录的少;对外投资已损失未及时核销;对外投资已收回未及时调整账务等。

2、对校办产业管理不到位,核算欠规范。有的学校仅对对外投资审批程序进行规定,至于投资绩效考核、跟踪管理等方面均未见涉及。有的学校对外投资总额大,但却未制订出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对外投资,也未明确建立对外投资的归口管理部门,财务处账上不能完整、及时反映对外投资状况。有的学校对投资企业的管理权力及义务未理顺,学校账务上与投资企业往来较多。

(六)票据管理和使用方面

我们在审计过程中依然发现有的学校违规使用自制票据和外购票据,超范围收费,收费收据与结算凭证混用现象;票据管理欠规范,领用使用记录不全,票据购领未建立完整的购领制度,各种票据无总印数申领、购买记录,票据领用不顺号,也无签字手续和已使用份数记录,且开票内容不符合票据使用规定。

(七)科研经费管理方面

目前,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学校财务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不能及时掌握课题的完成情况;对督促课题负责人及时办理结题手续的检查监督力度不够;学校科技处、财务处和审计处应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却因为科研项目负责人对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故平时疏于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管理;科研处未能要求项目负责人编制经费使用预算并审核;财务处在经费使用报销中仅对报销金额和票据金额等做形式上的简单复核;审计处也未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实施内部审计。

(八)基本建设财务核算方面

1、已完工并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未及时结转。

2、部分基建项目实际执行数与预算数存在很大的差异

3、将基本建设报表并入行政决算报表时的取数存在偏差。

4、基建中材料管理存在问题,有的学校库存材料未设明细账,期末余额无明细组成,原材料采购、招投标、实物出入库等均由采购部门进行管理,财务部门仅根据发票及出入库单进行记账,无相关的核对和内部牵制制度。

二、审计整改意见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意见:

(一)学校在编制预算时,应按照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有关规定,编制综合预算,将学校各项收入、支出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对单独核算的后勤服务中心、科技开发部、结算中心、产业管理部门以及非独立法人单位等二级财务机构的各项财务收支必须纳入学校总预算和决算统一管理、准确反映。

(二)学校对清产核资中尚未整改事项,应在取得有关部门批复后及时予以整改;对清产核资以外存在的不良资产,应积极进行清理追索,对事实形成损失的资产应履行报批手续予以核销。

(三)高校的财务收支管理核算应按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等规定,按照“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要求以及收支两条线和收付实现制原则进行正确核算和管理,学校应对利用学校资源产生的收入进行清查并纳入校财务进行统一核算。

(四)学校应组织相关部门对投资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并根据清理结果,对目前存在的学校账面反映投资和企业注册资本的差异,分析原因,分别作相应的帐务处理。应加强对投资企业的管理,对校办产业投资进行投资质量评价,明确投资主体,理顺产权关系,进一步以书面形式明确校办产业和学校的利益关系,加强企业的经济效益考核,杜绝校办产业无偿使用学校财产,根据合同协议的规定,对应上缴学校的利润做到应收尽收。对经济效益不好,投资价值不大的校办产业,及时进行清算,妥善处理清算财产,以免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经营风险。对改制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改制法规规范操作。

(五)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实物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健全资产台帐,加强资产核算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清查,规范图书、教材、药品的核算。

(六)学校应进一步规范票据管理和使用,财务部门作为票据管理部门,应健全票据购买、领用、缴销制度,并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票据,严禁使用自制票据。

(七)学校应加强对科研项目管理,完善科研管理系统,加大对科研经费的监督。

(八)学校应加强对新校区建设的审计监督工作,严控学校基本建设中的“跑、冒、滴、漏”。在对基建项目进行竣工结算审计的同时,要加强基建项目的财务决算审计工作,及时掌握高校基本建设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