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企业建设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28:04

健康企业建设制度篇1

1我国建筑业安全健康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第一,地方政府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安全健康教育培训工作没有进行有效监管,缺乏对企业和农民工在组织和参与安全健康教育培训方面的激励机制。虽然一些地方政府组织了输出地、输入地教育,但因财政支持力度不足等原因,覆盖面不广。第二,企业内部师资水平和经费承担能力有限,对安全健康培训缺乏热情。第三,农民工群体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很难适应现有的培训,这一群体安全需求的缺乏对也导致其对安全健康培训不够重视。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和恶劣的生存环境,迫切希望通过打工致富改变命运的特点也使他们不愿抽出时间精力去参加培训。第四,建设项目业主对安全健康培训不够重视,对工期的不合理要求,也常常对安全健康教育培训起到负面影响。这些现状和问题的把握为以下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奠定了基础。

2建筑业安全健康教育培训问题的原因分析

2.1政府管理层面原因

2.1.1政府对企业安全健康培训的监管力度不够虽然政府对于工地现场的安全健康教育培训工作时常进行检查,但真正有处罚动作的非常少,基本都只是以检查为主,而惩罚力度十分有限。政府在农民工培训方面执法不严,不能对施工企业起到足够的督促和警示作用,导致很多企业对安全健康培训严重“走过场”。

2.1.2政府缺乏对企业安全健康教育培训的激励措施由于安全事故的偶然性以及原因的复杂性,实际上很难以伤亡数字的趋势来评价一个项目安全健康培训的有效性。因此,政府现有的事故追究责任制度很难提高企业的培训动力,保证企业积极主动提高安全健康培训工作质量。企业普遍认为,即便在安全健康培训工作上花费很大力气也很难保证不出现任何的安全事故,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施工企业就要负担全部责任,因此很难有动力主动改进安全健康培训现状。上述事实与政府对企业的事前安全管理缺乏鼓励措施有很大关系,政府应适当设立针对企业事前安全管理的鼓励措施的办法,鼓励企业努力做好事前安全管理工作(如安全健康培训)。企业有了不断改善提高培训水平的动力,将对提升项目总体的安全水平有很大帮助。

2.2建设项目业主层面原因

2.2.1建设项目业主对施工企业安全健康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因为缺少相应的法律条文规范其责任和义务,建设项目业主往往认为工程安全只是承包商的责任,处于事不关己的错误观念之中,并很少关心施工企业对员工进行的安全健康培训。因此,建设项目业主在安全健康培训方面不能给与承包商激励和督促。尽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规定了建设项目业主的一些安全管理责任,但目前建设项目业主压缩工期以及不及时提供必要的安全费用的情况仍然比较普遍。在招投标时,建设项目业主通常只将企业以往的安全绩效作为评标指标的很小一部分(例如,对获得文明工地的企业给予少量加分);在项目施工阶段,建设项目业主往往只关心进度和质量,对安全管理往往漠不关心。

2.2.2建设项目业主偏好最低价中标,导致企业削减安全健康教育培训开支大部分建设项目业主往往只注重经济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不重视项目的安全、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往往偏好以最低价中标原则来选择承包商,造成承包商之间的恶性竞争。低价中标后,承包商为了获取利润,往往在安全健康教育培训等方面削减开支,因此也就无法对保障对农民工进行安全健康教育培训。

3建筑业安全健康教育培训改革思路及建议

3.1确立改革思路

“新工人入场的岗前安全健康培训”,主要是指施工企业对已经完成行业准入培训并持有相应认证的农民工进行选择性招聘,并对招聘来的新工人承担入场的岗前安全健康培训以及上岗后日常持续性安全教育。这一层次的教育和培训使得农民工具备能够适应具体项目和特定岗位特点的安全知识、技能,并帮助农民工在企业中更好地持续进步和成长,同时有助于控制企业的安事故发生概率,因此施工企业应当有动力承担。完善安全健康教育培训相关法律法规。为了配合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并由多方分担教育培训经费十分必要,建议采用政府财政拨款、建设项目业主(投资方)、施工企业、保险等多方承担相应费用的模式。即除了传统的施工企业承担和政府拨款补贴之外,参考厦门的做法利用建工人意险安全防范费用的一定比例作为安全健康培训经费。同时,建设项目业主作为投资方,对于在项目上工作的农民工的安全状况也应负一定责任,将安全健康培训的经费列入项目概预算和投标报价中让建设项目业主承担一部分,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方法。

3.2建立健全经费负担机制

出台征收在建工程安全健康培训税的相关规定。为了充分保证行业准入培训的经费,提高进入行业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出台相应的规定,对在建工程项目征收安全健康培训税,作为建筑业行业准入培训及考核环节经费的有力保障。

3.3建立健全政府监管机制第一,设立建筑业安全健康准入制度,建立建筑行业劳务市场信息平台。如要顺利推行建设行业准入培训及考核的相应工作,则需设立挂钩这部分安全健康培训及考核情况的建筑业农民工准入制度,即将有效参与此部分集中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农民工给予认证,该认证作为农民工进入建筑市场找工作的必要条件。第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安全健康教育培训实施标准和评价方法。由于目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制定出一套可行的建筑业安全健康教育培训实施标准和评价方法,这给地方政府在检查企业或培训机构对安全健康培训工作的执行情况时带来很大困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统一的培训实施标准和评价方法以便各地方政府的监管以及企业、培训机构借鉴和参考完善培训内容和方法。

3.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3.4.1政府出台建筑业农民工带薪安全健康教育培训的规定在调研中了解到农民工培训期间没有收入是导致农民工缺乏参与培训动力的核心原因,如果不能有效地激发农民工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保证安全健康培训的有效性自然成为空谈。建议政府尽快出台农民工带薪培训的规定,促使农民工主动接受培训。尤其在建筑、煤炭等高危行业,出台相应的带薪培训或培训补贴的配套制度十分必要。

健康企业建设制度篇2

【关键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改进

引言

员工的职业健康是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声誉,社会效益和企业发展的大事。作为国家支柱型石油企业,员工的职业健康更加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国家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正式实施,从2004年初开始,塔里木油田各石油企业逐步走上健康管理体系之路,在实际体系运行工作中做到:一、抓落实,在新建、改建、扩建施工建设项目时,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二、抓实效,定期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非职业性健康体检和职业性健康体检;三、抓服务品质,对体检中发现的病症患者和体检结果及时反馈到个人,并组织复查治疗,确保将职业病发生率降到最低点。本文结合石油企业健康安全管理状况及在安全管理岗位的经验,发表一下笔者的意见和看法。

1、目前在石油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缺陷及漏洞:

1.1组织机构不完善,管理混乱

1.2医疗设施、环境恶劣,劳动者缺乏健康权益意识。

1.3剥夺员工受职业健康教育的权利,职业健康检查走形式。

1.4用人单位为节约成本,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1.5员工本身忽略自身健康。

1.6管理人员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1.7健康体检制度不完善,病患员工的诊断、治疗、跟踪未形成系统化。

1.8科技投入资金不到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无法正常引用。

2、针对以上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应该如何抓好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笔者认为,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建立和健全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是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具体措施的保证,建立健全相关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使企业制定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和执行。

2.2从源头上抓好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管理

在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中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并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防护设施设计需经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的方可施工,抓住危害“源头”,防止职业病的危害。

2.3抓住职业健康危害“源头”,做好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

2.3.1大对职业健康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企业负责人明确自身责任,依法管理企业。

2.3.2加大对员工的宣传教育,使员工了解劳动者所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2.3.3开展经常性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对劳动者进行岗前职业卫生知识的培训,重视个人防护,提高健康意识。

2.4为劳动者提供合格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选择正规经营点购买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合格的个体防护用品也是职业病防护的关键。

2.4.1在选用过程中要了解职业危害性质、个人防护用品性能、职业暴露限值。

2.4.2正确选择和使用方便、结构合理、与工作环境相匹配的防护用品。

2.4.3对使用者及主管进行必要的培训,个人防护用品做到正确使用和保养。

2.4.4对个人劳动防护用品进行系统检查管理,发现有过期、损坏等现象,立即更换。

2.5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2.5.1要加大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职业卫生健康监督检查,对没有实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建设项目,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要求,责令其整改。

2.5.2加大对操作现场的职业安全卫生监督检查力度,定期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对超标现象及时整改,工作场所应符合职业卫生要求。

2.6严格执行职业健康检查相关法规制度,完善管理模式

2.6.1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操作岗位。

2.6.2定期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发现有与所从事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及时调离原工作岗位,妥善安置。

2.6.3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用人单位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2.6.4建立健康监护档案,每年按计划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为员工健康追踪、职业病诊断、健康损害责任划分以及职业病危害评价提供依据。

2.7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应当符合以下职业卫生要求

2.7.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2.7.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2.7.3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

2.7.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2.7.5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2.7.6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2.7.7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7.8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2.8加大科技投入,改善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

结论

企业的健康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它需要有资源的保障;需要技术部门提供先进工艺、无毒材料代替有毒材料的支持;它需要设备管理部门提供优良的设备、完好的工业卫生设施来保障,才可以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健康危害,才会使企业健康管理和国家经济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晓青.职业健康监护制度法律研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4).

[2]张萍.某船用器材厂刷胶工人的健康状况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08(4).

[3]陈瑞梅,刘晓君.2007年清远市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岗职工体检结果与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8(8).

[4]叶炳杰,林文敏,林嗣豪.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职业卫生调查的质量控制[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9(2).

健康企业建设制度篇3

健康管理,就是针对健康需求对健康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也就是对个体和群体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过程。从我国现行的有关健康管理法律法规内容来看,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职业健康类法律法规。如国家制定的各种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程、决议、命令、规定或指示等规范性文件。二是,环境健康类法律法规。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已经对人类健康安全造成越来越大的威胁,如何控制环境有害因素及其健康影响,减少环境相关疾病的发生,维护公众健康,是环境健康法律法规体系的主要规范内容。三是,生活健康类法律法规。生活健康管理的内容较为丰富,涉及个体生活的各个方面。

健康管理与企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也涉及三个领域。首先,涉及全民健身与特殊个体的保健。这部分法律法规对全民健身活动的组织、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幼儿园卫生保健、设施管理、婚前及孕期医疗保健机构提供的保健服务等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其次,涉及员工医疗卫生管理。这部分法律法规对企业医疗机构的职业资格、执业规则提出了严格要求,并明确了责任追究。第三,涉及企业食品卫生管理,俗话说:“病从口入”,因此食品卫生管理是生活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对食品卫生安全进行规范管理,保证员工饮食健康。

企业的健康管理类规章制度是企业的法律规范,是其进行健康管理、保障员工健康工作、生活的依据。审视部分国有企业的制度,可以看出,由于国家职业健康类法律体系较为健全,因此企业制度有关职业健康管理的内容能够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职业病防治法》、《化工企业职业病防本文来源:文秘站治工作管理办法》等要求保持一致,且较为完善。而在环境健康管理方面,企业虽然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环境管理职责、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等制度,但由于环境健康管理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等原因,企业制度也存在标准不够细化问题。另外,有关生活健康类法律法规涉及企业职工生活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而国有企业后勤服务单位由于其缺乏独立盈利能力,依附于国企生产单位的特点,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因此在管理制度的制定上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注重操作不注重管理,生活健康管理类规章制度体系尚不健全。

根据上海一家健康管理中心对所在城市266位企业家所做的调查显示,被调查者认为目前企业的主要健康问题是得慢性病的占21.4%;认为是环境污染的占8.7%;认为是职业病风险的占38.9%;认为是不健康行为的占31%。而据《中国青年报——青年时讯》的报告,卫生部曾对10个城市的上班族进行了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占48%,其中沿海城市高于内地城市,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中年人高于青年人。这些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员工的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健康管理的理念也应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深入企业管理者的内心。究竟企业在健康管理方面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呢?笔者对此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要加强企业健康管理类规章制度体系建设。鉴于环境污染、职业病是引起员工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我们应当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细化企业环境管理标准,特别是石油化工等对环境污染危险性高的企业,应当抓紧时间制定环境污染健康损害评价与判定、环境污染健康影响监测、环境健康影响评价与风险评估、环境污染物与健康影响指标检测等标准,切实保护员工职业健康。另外,企业应当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与健康生活相关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如制定员工社区保健设施、员工健身场所的维护使用管理制度;制定完善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母婴体检保健制度;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原材料采购安全、食品安全事故紧急处置方案等管理制度内容。

其次,要建立健全企业员工健康管理年度预算制度。为保障企业健康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全面落实,应按年度对每位员工核定一定的健康管理预算,用于开展员工职业健康普查、健康管理讲座、心理健康咨询、健康旅游等活动。关于资金使用,应当制定使用计划、审批结算等相关业务流程,保障专项资金使用到位。

再次,要科学搭建企业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平台。通过进行员工健康的全面普查,同时以问卷的形式对企业员工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家族病史进行调查,建立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系统,分析员工健康状态,制定科学合理的员工体检内容及时间表,合理配置员工体检资源,以避免体检走过场或健康管理成本的不合理增长。

健康企业建设制度篇4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对于生态资源丰富、生态保护良好、生态建设成绩初现的湘西州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战略机遇,必须紧紧抓住生态建设这一主线,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充分利用好湘西州丰富生物资源,特别是中医药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既能培育和壮大经济发展动力,又能拓展农产品的用途并提升其附加值,有利于进一步转变工农业增长方式,建设好绿色湘西,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湘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二、湘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已现雏形

目前,湘西州共有医药加工生产企业15家,其中通过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企业8家,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产业9个,已取得“国药准字”文号58个,并具有数百种饮片的生产加工能力,销售规模比较大的产品有妇炎康片、复方桐叶烧伤油,以及利用青蒿、虎杖等药材提取原料药。2012年,湘西州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3873亿元,销售产值7.261亿元,总资产8.3482亿元,流动资产4.7676亿元,营业收入7.6788亿,其中主营业务收入7.5763亿,营业税金及其附加435万元。湘西州生产的原料药、化学药品、中成药和医用敷料共计130余个品种,其中获国家准字号生产的片剂、颗粒剂及原料药共52个品种,产品远销德国、法国、美国、英国、瑞士等国家。

(二)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基本完善

从空间布局上看,湘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企业分布于各个县市,以吉首市最为集中,市区集中了湘泉制药、老爹农业科技、华立制药、宏成制药、百草堂生物科技等企业,位于河西镇的边城醋业有限公司也有一定规模。在吉首市周围的各县均已发展了一些相关产业,从泸溪县经吉首市到花垣县已经显现出医药健康产业带的雏形。在永顺、古丈和保靖三县交界处,集聚了较多的生物制药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其中以茶叶和黄姜为原料的企业独具特色,如古丈的小背篓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毛尖茶和七叶参等产品具有较好的知名度,市场前景广阔。在湘西州的东北部,以龙山县城为中心,集聚了新世纪实业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初步形成了中药饮片的产业集群。另外在永顺县北部和凤凰县县城附近也集聚了一些制药厂或酿酒厂等,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基础。

(三)生物医药产业民族特色初步形成

目前,全州生物制药工业企业民族特色不断呈现,体现出富有湘西土家族和苗族传统习俗的产品不断增多,产品的社会认可度也逐步提高。主要产品有青蒿素、妇炎康片、肠康片、茶多酚、伤湿喷雾剂、桐叶烧伤油、中药饮片、皂素、双烯等。州内青蒿素的生产能力位居全球第一。湘泉制药的主导产品妇炎康片、肠康片为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其中妇炎康片单一品种销售收入居全国同行业之首。皂素和双烯目前湖南省只有湘西奥瑞克医药化工有限公司一家工厂在生产,产品属于激素药中间体,销售市场广阔,下游产品系列开发优势明显。茶多酚、桐叶烧伤油等产品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

(四)湘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任重道远

尽管湘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来势好,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该产业发展仍举步维艰,发展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主要表现在:一是生物医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亟待提高;二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湘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

一要瞄准趋势,长远规划。制定《湘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一定要结合国际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立足湘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湘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目标、对策、机制等进行详尽的规划,充分体现湘西州中药资源和生态资源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核心,建立完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实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化、规范化、标准化。二要结合实际,统一规划。要统筹有关县市药材发展规划,做好区域种植规划,根据国际市场需求,有计划、有限度地发展药材种植基地,避免因一哄而上地发展导致价格异常波动,损害农民的积极性。三要抓住特色,合理规划。湘西州土家族、苗族医药历史悠久,以其神奇的疗效闻名于世,但目前的开发非常滞后。政府部门应当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广泛搜集各类民族药,要建立湘西土家族、苗族民族名药数据库,与州内外科研机构开展广发合作,利用神秘湘西的良好地域品牌,推广民族名药,凸显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四要统筹推进,协调规划。各县(市)的各专项规划和下层次规划应充分落实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二)完善基础

一要加强种植基地建设。推进种植基地规范化、集约化,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对基地建设进行Gap改造,实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种植,鼓励支持企业和农户参与基地建设;强化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成果推广示范。同时要加强良种的繁殖与培育,坚持选用优良种子,建设稳产、高产的药材种植基地,实现集约化生产。二要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以建有完整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从资金、项目和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鼓励企业加快产品创新,研发具有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完善和延伸从“技术研发—药材种植—原料提取—终端产品生产—国际营销”的产业链。提倡和鼓励企业大力走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之路,促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对现有生产企业加强监管,避免企业“一哄而上”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三要加强市场秩序建设。以种植环节作为突破口,坚持“谁发展、谁受益”的原则,努力培育发展企业与种植农户的利益共同体,保护已签约企业的权益。同时要鼓励生产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青蒿生产企业引入国际有竞争力的企业,鼓励外商参股、带制剂投入或兼并、重组,整合资源,提升企业竞争力,抢占国际终端消费市场。同时要加强对原料产品出口价格的监控,防止低价销售,保持正常的市场秩序。

(三)突出重点

一要突出技术升级。加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整合湘西地区的科研资源。以吉首大学为平台,搭建公共分析检测平台,搭建公共基础研究平台,建立企业高校仪器共享平台,建立开放技术平台,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建立这些品种的种质资源库,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二要突出产品开发。对民族医药进行系统的收集和整理,并鼓励土家医药苗医药申报知识产权。推动土家医药苗医药理论研究、临床研究、新技术的应用,加快土家医药苗医药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二要突出人才保障。要努力打造高水平人才生存的良好人文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建立健全人才的引进机制、培养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为国内外优秀的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引入建立基础。以吉首大学和湘西的医药健康企业为载体和依托,加强与国内的大专院校(特别是中山大学)、科研院所的联合,与省内外的医药专家建立广泛的友好联系,形成“养鸡下蛋”的可持续发展人才体系。同时,通过引进的高端人才进一步帮助湘西培养本地人才、输送人才。三要突出金融支持。对于确有市场潜力的项目,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协助其申请上级政府的有关专项基金,以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增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吸引和鼓励本地矿业资本进入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拓宽融资渠道,发展医药健康产品加工企业。

(四)打造品牌

一要加大品牌形象宣传。湘西州应抓住机遇,与“神秘湘西、魅力湘西”等地域文化特征相融合,加大宣传力度,将企业品牌整合为区域品牌,突出湘西特色,提高其知名度与认知度,进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同时要加强湘西生物医药健康产业的品牌建设,增加产品科学和文化内涵,赋予产品民族特色。培育省级名优产品和部级名优产品。切实加大商标注册、产地认定、产品认证等相关工作。二要加大品牌特色进程。湘西州大量道地药材、土家族苗族的民族药以及“富硒”都是最具特色的资源条件,围绕这些“特色”,建立地域品牌,是湘西州医药健康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三要加强品牌质量建设。对于已开发品种,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四要加强品牌对外交流。通过政府牵头、企业参与的形式,积极参与国内外医药健康产业相关重大博览会、研讨会,开阔眼界、增进交流、提升档次。同时,也要借助湘西旅游的国际化之路,通过湘西旅游大打药缮养生牌而积极将湘西医药健康产业推向国际市场。

(五)促进融合

一要树立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融合已是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湘西州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中,必须充分认识到产业融合的积极作用,积极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重组。一方面,要积极推进生特医药产业与农业的融合,创造农业与生物医药产业共赢的局面。另一方面,要加快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与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借助湘西州旅游业的重大影响力和大量客流提高医药健康产业知名度,树立地域品牌,为拓展国内外市场打下夯实的基础,提升湘西州旅游文化的内涵和档次,让每个到湘西州旅游的人,既带上湘西州医药健康产品,又带上湘西州医药健康、生态环保的理念,满载而归。具体而言,要借助“神秘湘西”的旅游品牌,挖掘文化内容,规范生产和经营,并结合开发休闲园推广湘西食疗养生、药膳、药浴等特色项目,融合到湘西旅游中。并进行必要的对外宣传和推广。

(六)优化环境

健康企业建设制度篇5

【关键词】烟草企业文化健康发展管理

21世纪的今天,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直接来源于企业文化,本着珍视人生命的理念,对人健康生活保护的宗旨,以此全面实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重视企业文化综合、多层次发展机制,以对企业发展形成促进作用。企业的安全生产,更要围绕企业安全文化,做好风险的有效性识别以及风险的合理管理。对于企业安全文化价值的体现,需要结合安全行为准则的有效性应用,对安全文化积极有效的构造,将人安全意识逐渐体现,注重企业的安全信仰和安全价值观应用。

一、烟草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文化建设失衡

现代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不仅仅存在严重的官僚文化,同时企业员工主人翁意识比较消极。在烟草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中,有着不平衡的发展状态,有着严重的两级分化现状,使得企业文化建设过程,缺乏较高水平的企业文化建设,直接影响着烟草企业文化的发展,导致烟草企业文化有效科学体系的缺乏。

(二)缺乏到位的认识

对于烟草企业而言,建设与发展企业文化有助于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并对烟草企业文化建设效果直接弱化。关于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理念的认识,注重稳定性理论的表达,将系统性特征直接体现,使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得以实现,对烟草企业文化健康发展极具推动作用。

(三)建设理念较浅

从根本上说,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理念缺乏稳定性,员工工作有着较低的参与度,同时也有着较低的认同度。创建与发展烟草企业品牌意识方面的品牌文化发展非常缓慢,大部分企业发展中很难体现出体制管理阶段,无法系统性分析企业管理理念,烟草企业文化管理意识也比较弱。

二、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强化对策

(一)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企业文化作用

要想建设烟草企业文化,就应该对企业文化的精髓深刻体会,对企业特色文化建立。通过做好文化的自我诊断,并做好员工的调研工作和企业形象的外部调研工作,将其调研报告实施定期更新,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弊端,将切实可行的操作计划制定,并对课程体系不断更新和完善,加强企业的定期知识培训。

(二)做好制度建设,落实烟草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烟草企业的健康发展,就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巩固制度建设,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全面落实。通过结合企业特有的价值观以及经营理念,注重烟草企业管理体制的创新应用,规范企业管理方式,对共同文化价值合理追求,推动烟草企业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统一性。

(三)做好企业文化的约束和激励发展

烟草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结合强化的基本理论,并做好企业文化行为的积极有效性引导,将企业文化的巩固全面加强和落实。烟草企业价值标准的应用,需要结合正确的行为引导,一旦企业工作氛围存在不良的风气,就要结合惩罚的方式进行规范和约束,始终构建精神饱满的精神状态,引导积极健康的工作作风。

(四)与时俱进,促进烟草企业文化建设

正确分析烟草企业的发展方向,创建企业主流文化理念,将烟草企业的发展全面推动,鼓励企业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领导更要尊重企业知识和企业人才,实现规范化的企业经营,并加强烟草企业的整体管理,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全面加强,对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提高,加强烟草企业精神文化的建设,将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全面摒弃,对广大员工的一种创新精神积极尊重。

(五)加强宣传沟通,创新烟草企业文化理念

首先,树立和谐理念。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应该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中的内部关系,同时结合可持续的发展,将企业员工积极性充分调动,将企业主动性充分调动,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综合管理过程,就要注重自然环境的有效性建设,加强企业的合作和交流;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同时,就要做好企业员工的情感管理和民主管理,不断强化烟草企业的自主管理能力,以此实现烟草企业的人才及文化管理。以人为本基本层次的管理过程,就要做好民主的有效性管理,结合企业文化的价值,将共同价值观全面促进,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其次,坚持诚实守信以及团队精神。若想建设烟草企业文化,就应该不断推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以优良市场竞争环境构建模式,对烟草企业区域发展形成推动作用,同时加强烟草企业的团队精神合作,实现区域的有效性发展和应用;最后,追求效率,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企业更要做好人才的开发工作以及产品的开发,将企业员工积极性提高,对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培养,引导企业员工建立终身学习的基本意识,进而将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三、结束语

企业健康发展,更要积极的构建企业文化,对建设学习型企业积极打造,将企业员工的终身学习理念树立,实现企业员工之间的互助式学习。企业领导更要将企业核心价值观认知度提升,并做好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对和谐的烟草企业文化构建,将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充分发挥,进而不断创新管理理念。烟草企业健康发展,更要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民主管理机制完善,对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塑造,将烟草企业社会的共同发展全面推动。

参考文献:

[1]袁博.企业文化对企业稳健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

健康企业建设制度篇6

一、当前煤矿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管理法不够健全。煤矿企业职业危害的预防和救治主要有卫生部负责督查、鉴定并制定相关法律规范,依照相关规定,煤矿企业需要将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品发放给企业职工,然而实际上安监部门却缺少相应的检查实施细则以及处罚违规的细则,对职业安全健康的相关管理法不够健全[1]。

2、执法队伍素质不高。作为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业务工作,职业安全监管主要对工矿商贸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然而该方面的技术人才比较缺乏,并且各级政府投入职业安全监管的人力财力不够,导致安检工作很难达到目标要求。

3、工会制度不够完善。与国外专职工会人员由税收支付资金来开展工会工作不同,在国内,由企业直接向工会提供资金,因而,这种不够完善的投资制度,使得工会在充分发挥劳动保护监督检查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

此外,职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同样影响其监管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建立煤矿企业企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要求及具体措施

1、建立煤矿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具体要求。首先,作为煤矿企业管理的一部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应当与煤矿企业管理的总体方针及目标一致,并且需要遵循相关的管理法规,将煤矿企业资源加以充分利用,有效达到保护企业职工以及相关人员的安全健康的效果[2]。

其次,作为煤矿企业,应当依据企业自身特点,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范围加以合理确定,例如,可以选择煤矿企业这一整体或者几个相对独立的矿井系统作为对象,将煤层中具有煤与瓦斯突出的区域以及具有突水危险的煤层等可能引起重大事故产生的环境,作为安检的重点。

再次,在建立煤矿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文件化范围时,应当将其系统的复杂程度与企业生产特点保持一致,特别是需要将可能导致重大事故产生的工况考虑在内,从而有效规避重大危害,切实保护企业职工的安全健康[3]。

最后,煤矿企业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的建立,还应充分考虑生产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如碰、砸等以及容易发生的重大事故如通风系统、瓦斯爆炸等。此外,还应将生产系统的完善以及事故救援等问题考虑在内。

2、在煤矿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具体方法。煤矿企业要想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应当对其建立依据、目的、职责分工、评审等加以明确规定[4]。第一,为了让所有企业员工对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管理模式均持认可的态度,煤矿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和培训,令员工充分认识到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实施在企业以及个人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为了给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以及建立持续改进绩效基准,应当利用初始评审初步评价现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5]。

第三,利用初始评审的结果,对职业安全健康方针目标及管理方案进行确立,并根据该体系的标准合理分配管理者的职能,同时对该体系的文件结构、准备资源以及文件清单等加以有效确定,完成体系的整体策划。

第四,依照该煤矿企业的特点,将建立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的策划、目标、具体实施以及相关评审等以文件的形式加以存储,根据管理体系标准,从而实现煤矿企业对各种职业安全健康危害的有效预防和规避,使得煤矿企业职业安全管理变得更加规范[6]。

第五,煤矿企业各个生产部分及职工的生产活动,均需依据该管理体系标准要求进行,同时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煤矿企业中试行,对该体系的规划以及相关文件的合理有效性进行检验和评审[7]。

第六,利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绩效审核,实现对该体系有效运行的评审,检查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否与预期目标一致,以便能对不符合管理体系的事故事件及时进行预防和纠正,从而进一步完善煤矿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三、煤矿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实践

1、进一步明确企业各领导阶层的职责。依照先关法律法规要求,由煤矿企业供应相应的资源,在煤矿企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并配置相应的管理人员,同时以最高管理层几名人员做代表,结合现行管理实际,专门负责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实践以及定期的绩效审核,以组织机构图及职能分配表作为基础,对各单位要遵循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要求进行全面落实。

2、定期对职工人员做安全管理培训。煤矿企业应当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让职工充分认识到在工作中潜在的危险及伤害,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煤矿生产特点、工作环境潜在的危害、事故发生后的自救方式等安全管理内容的培训,认真评估各岗位人员的技能并进行相应的选拔,提高其安全意识。通过安全管理培训,让员工掌握煤矿企业中瓦斯爆炸、突水危险、机械振动以及电器等常识性的伤害[8]。

3、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文件。结合煤矿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安全健康关系体系文件,如重大职业安全健康危险清单、相应的防控措施、关键岗位职责、体系框架的指导文书等。煤矿企业还应有效策划对危害的辨识以及风险的控制与评价等,建立相应的管理程序,实现对瓦斯通风、粉尘、火灾以及水害等的有效控制。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井下瓦斯爆炸以及火灾等事故,该管理体系还应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和相应措施,有效规避煤矿企业潜在的危险。

4、对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绩效评审。依据法律规定,对瓦斯报警设备、粉尘浓度以及通风设备等检验频次需要依照监测计划进行,监管人员通过有效的程序,对风险危害进行调查和评价,找出发生此类危险的根本原因。同时为了检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能否切实实现安全健康管理的效果,煤矿企业还应挑选相关人员,建立一个内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审核方案,定期对该管理体系绩效进行评审。

结束语

健康企业建设制度篇7

主要目标:加快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作配合、用人单位负责、行业规范管理、职工群众监督”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综合防治能力,有效缓解及控制职业病频发势头。用人单位负责人、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率,职业危害项目申报率,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率,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率与控制效果评价率,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体检率比上年明显提高,确保全区不发生较大以上职业危害事故和群体性职业中毒事件。

一、切实做好《职业病防治法》宣贯工作。

一是开展《职业病防治法》的宣贯。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以及“《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宣传职业病防治方面的法律知识和职业健康基本知识,增强用人单位防治职业危害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职业健康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职业病防治专项告知活动。向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发放“企业职业卫生事项告知书”,将《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规定的企业职业卫生法定义务以及职业卫生监管的相关事项等作为重点内容告知企业,帮助企业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主体责任意识,依法履行职业病危害防治义务,自觉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各地、各部门年内应把“企业职业卫生事项告知书”发放到所有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并签收备案。三是开展《职业病防治法》专题学习培训。安监系统人员和行业监管人员必须率先学习掌握《职业病防治法》的内容和要求,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和职业病危害严重岗位劳动者接受教育培训,推动《职业病防治法》的落实。

二、全面落实企业职业健康工作的主体责任。

督促企业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明确监管人员,制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性制度和操作规程,尤其要加强职业危害严重的重点车间、重点班组、重点工种、重点岗位的全员职业病防治责任体系建设,建立职业健康管理台帐,严格执行职业危害建设项目“三同时”、职业危害申报、检测、评价等工作;督促企业加强职工培训,做好从业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和应急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切实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病防护意识,维护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权益。

三、积极推进职业危害申报工作。

职业危害申报数据是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重要基础。进一步加大申报工作力度,凡是涉及《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的职业危害因素的企业做到应报尽报。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总结,将申报工作与专项整治、执法检查、行政许可、检测评价等工作结合起来,按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的要求,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推动申报工作,通过申报,摸清底数。同时进一步规范申报内容,促进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危害检测。年内,规模以上企业申报率达90%以上,专项整治企业要100%申报。

四、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工作。

要以职业危害治理作为推进职业健康工作的重要措施和主要抓手,在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明确的重点行业职业危害治理工作的同时,结合我区实际,将职业危害严重的行业作为治理重点,突出抓好粉尘、高毒物质、重金属等职业危害治理,明确治理的目标任务、内容范围和方法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治理工作。根据近年来我区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件以及调研检测的情况,今年全面开展铅酸蓄电池制造业企业职业危害专项整治工作。在开展职业卫生检测调研,全面掌握其职业卫生管理现状及职业病危害防治基础上,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部署开展职业病危害治理工作。通过整治,使企业职业健康工作做到“八个到位”,即申报到位、检测到位、体检到位、现场防护设施运转到位、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并正确使用到位、现场警示标识及危害公示到位、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台帐建立到位、企业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以及员工培训到位。推动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对于在规定时限内达不到治理要求的铅酸蓄电池制造等职业危害严重的企业依法提请政府按照规定的权限予以关闭,实现“治理一家,带动一批,规范一行”的整治效果。与此同时,有针对性地对电子产品制造、皮革箱包和制鞋、水泥生产等职业病危害重点行业进行专项治理。

五、认真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和验收工作。督促、指导用人单位依法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防护设施设计、控制效果评价等工作,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加强与发改、经信、住建等部门的合作,建立建设项目审批联动机制,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加强企业依法执行职业卫生“三同时”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职业卫生“三同时”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确保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六、抓好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工作。

充分利用现有安全培训机构开展职业健康培训工作,加强教师职业健康专业知识培训,指导安全培训机构聘请或培养业务能力强、专业对口的职业健康人才,充实师资力量;指导做好职业健康监管人员和用人单位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使监管人员尽快熟悉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和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防治措施等理论知识和标准规程。同时,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明确培训对象和培训范围,督促用人单位加强对职业病危害严重岗位上的作业人员实行强制培训,不断提高和强化用人单位管理层的守法观念和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的意识,全面推动职业危害严重行业(领域)的职业健康培训工作。

七、切实加强监督执法工作。

加大对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检查力度。在抓好监管人员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学习、执法程序掌握、执法能力提高前提下,加大职业危害事故的查处力度。依靠检测评价单位和专家队伍,对以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领域为重点,对企业的职业危害申报、检测、评价、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个体防护用品配备使用、防治制度落实等方面抓好日常监察、专项监察,重点监察、定期监察,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于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用人单位,严肃查处,严格责任追究,真正起到警示作用。

八、稳步推进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许可证试点工作。

按照《省木制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督促指导木制家具制造第一批试点企业,抓紧开展职业卫生现状评价,加快防尘排毒设施改造,严格许可条件和程序,力争第一季度完成试点企业申报发证工作。同时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做好许可扩面工作,尽快开展其他木制家具制造企业许可证发放相关工作,成熟一家申请一家。通过宣传发动和指导,力争2012年年底前全区木制家具制造企业全面展开许可证申报发证工作,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木制家具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

健康企业建设制度篇8

关键词:电子制造业;职业健康;安全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迅速发展,从业人员罹患职业病的事件时有发生,据卫生部2010年的统计,在全国范围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超过了两亿,其中有不少是来自电子制造业,最近,苹果公司的供应商苏州联建公司137名员工发生正己烷中毒所引发的“苹果毒”事件成为媒体的焦点。以深圳市为例,2003年~2008年间,深圳市职业病发病393例,其中有机溶剂中毒180例,超过总数的一半。而去年就发现有机溶剂中毒的数量则占到统计数据的70%以上。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健教科科长石新山在活动现场介绍,近10年来,该院接诊有机溶剂中毒300例,其中有6成患者是从事手机制造行业,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提高职业健康与安全措施,如何保证电子制造业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已经成为刻不容缓额问题。

1电子制造业职业健康与安全存在的问题

1.1用人单位健康检查不到位

不少电子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对于现场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比较重视,而对于职业卫生则选择漠然的态度,很多时候没有按照监护周期检查或者仅仅做一些常规的普通健康检查,忽视了岗前、岗后的职业健康检查。此外,电子制造企业员工的流动性比较大,如果加大上岗前的体检率,不但增加了经济负担,也不利于管理。为了企业自身的利益,即使有的时候检查出了职业病,也采取隐瞒的做法。

1.2从业人员意识不够

大多数电子制造业一线员工,在职业病检查时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他们在此时最关注的不是自己是否患病,而是患病了就要下岗之类的,缺乏相应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有时候,体检者觉得体检项目过多,甚至产生了自行删掉部分体检项目的情况。

1.3职业机构不够专业

现在的职业机构很多基本上是仅仅进行简单的健康检查,缺乏针对性的职业病危害体检,缺乏相应的技术能力。在很多时候职业健康体检仅仅是走过场。部分开设职业病健康体检的机构在进行所谓的体检时,并不去现场进行调查,而仅仅询问一下工人,了解一下工人的工作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判别,对将来的职业病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

此外,部分机构中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缺乏高层次的专业人员,对于接触职业病危害的电子制造业从业者的危害程度缺乏评价,很难为用人单位管理层提供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有力依据,更加难以适应目前日益发展的现代职业健康事业。

1.4职业安全健康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

从当前情况看,《安全生产法》没有对职业健康工作做出规定,《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劳动保护条例》的执法主体是卫生部门,安全监管系统开展职业安全健康执法从法律体系上还须进一步理顺;部分现行职业卫生标准或陈旧过时、或不切实际,实践中难以操作,一些急需的职业安全健康标准还没有制定出来。

2电子制造业职业健康与安全对策分析

2.1加强用人单位的职业健康安全工作

加强电子制造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因为电子制造业中很多的职业病是可以防,但是难以治愈的,只有企业特别是领导人有了职业病防治的意识,企业在防治职业病危害的各项工作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电子制造业的管理人员都需要有明确的职业病防治责任,切实抓好职业卫生工作,在工厂配备专职的职业健康安全人员,对于职业健康检查一定要好好落实。对于一些部门为了短期的利益而牺牲员工健康的行为一定要坚决的抵制。此外,要使领导和员工都意识到职业危害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一定要克服之前的那种重“工伤”而轻“软伤害”(职业病)的旧的思想观念。一定要把员工的健康生命作为第一要务。

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与职业卫生培训是增强用人单位领导和各级管理者的法制观念和职业病防治意识,使领导明确劳动者的权利和用人单位的责任与义务,用人单位积极主动提供相应职业病防护措施和设施,改善职工的作业环境,保障劳动者健康。

2.2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培训

督促用人企业建立职业危害检测报告的定期上报制度,对电子制造业作业场所中存在的化学因素、粉尘污染和其他的可能会给从业人员造成危害的,企业要至少进行4次的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督促用人单位采取相关措施确保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符合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督促用人单位应按照卫生部颁发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

政府职能部门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进行有效的宣传贯彻,在广大的电子制造业员工中大力宣传、普及职业卫生安全知识,加大对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的力度,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使之懂得进行定期职业健康监护体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在上岗前,对劳动者进行必要的职业安全健康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培训,普及职业安全健康知识,使其掌握操作规程,并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提高该人群的预防职业病危害的知识水平。并且定期对该类企业的员工进行了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并对用人单位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

2.3提高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专业水准

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建立一套全新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从而实现职业健康监护安全工作的信息化,加强职业体检机构内涵建设,提高体检质量和水平,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更好的进行结果分析、质量调控、科研等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从而为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及时掌握情况,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其次,还有尽快的建立起一套覆盖面比较广的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网络系统,并进行网络直报,规范、合法地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加强监督指导,保证职业健康检查的质量,确保职业健康监护目的的实现。

健康企业建设制度篇9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市安监局已承担全市工矿商贸作业场所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职责。为扎实推进我市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工作,按照省、市安监局年职业健康监管重点工作安排,我市安监局确定今年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总的思路是:紧紧围绕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这一中心工作,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为主线,以用人单位职业危害申报为切入点,加大宣传、培训、执法力度,逐步理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危害申报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督检查等制度,开展专项检查,督促指导企业改善作业环境,防范和减少职业危害事故,全面推进职业健康各项监管工作的开展。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开展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今年要以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和《市职业病防治规划》重点,突出抓好在6月份开展的“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展览、组织知识竞赛、开展典型案例分析等,宣传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标准,普及职业安全健康知识,增强用人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控观念,提高劳动者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政府大力倡导、全民广泛支持、职工自觉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抓好宣传教育的同时,要加强相关人员职业安全健康知识的培训工作。一是加强对安全监管部门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重点加强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执法程序,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和应急救援等知识的培训。二是加强对用人单位负责人和有关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和强化用人单位管理层的守法观念和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的意识,使其了解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的政策规定,掌握职业危害预防和控制的措施和手段,提高企业有关人员贯彻执行国家职业健康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三是督促用人单位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培训工作,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培训,普及职业危害防护知识,使其掌握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增强其防护意识和能力。

二、搞好职业危害企业的申报和检测工作。职业危害申报由企业负责,申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摸清现状,掌握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数、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及接触职业危害的人数,了解职业危害分布情况,以及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建设和职业危害防护等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检测是申报的前提,检测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企业导致可能发生职业危害的因素、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的人员的健康状况和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抓好职业危害申报工作是当前职业健康监管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对职业危害申报进一步提高用人单位对职业危害工作的认识,提升用人单位职业危害识别能力和职业危害申报水平。凡是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限期在五月底以前完成申报工作,重点是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木制家具制造企业等。凡是在规定时间内未按要求申报的要依法查处。

三、继续抓好重点行业的专项治理工作。专项整治是当前推动职业健康工作的重要手段,今年要继续抓好几个重点行业的治理工作。一是家具行业。根据《关于深入开展木质家具制造企业和人造板生产企业职业危害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前期木质家具制造企业高毒物质危害治理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进治理工作。对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要抓住喷漆、涂胶和晾漆三个环节,加大生产工艺和防毒设施技术改造力度。到今年4月底,没有达到要求的,责令停产整顿;到今年9月底,仍达不到要求的,要提请当地政府依法予以关闭。二是石英砂行业。对石英砂生产和加工企业,要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的要求,深入推进粉尘危害治理工作,督促企业进行工艺技术改造。干法企业原矿破碎工序要实行喷淋洒水,整个加工生产线要实行密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湿法企业要在破碎工序实行喷淋洒水,烘干、筛分、分装环节要实行密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在今年12月底以前,对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提请地方政府依法实施关闭。

健康企业建设制度篇10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是上中下游一体化的能源化工公司,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销售和综合利用等业务。

石油石化工业是高危行业,生产过程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连续作业、线长面广等特点。石油石化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达410多种,且地域分布广、接触人员多,直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比例高。

“我国目前的《职业病目录》收录的职业病有10大类115种,但是石油石化行业的员工除了面临法定职业病的威胁外,更多的是没有列入法定职业病目录的职业危害因素。中石化有106万多名员工,有约50多万名员工直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挑战。防控职业病危害,保障员工健康责任大、要求高。”中石化安全环保局副局长寇建朝如是说。

HSe体系一体化管理

1983年中石化成立时,就在燕山石化、巴陵石化、江汉油田等重点骨干企业设置了专业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职业卫生技术研究,进行员工健康监护工作。寇建朝说:“当时的劳动条件差,直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员工多,职业危害很严重。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对职业卫生工作就很重视。在企业重组改制等改革过程中,中石化始终坚持职业卫生机构不撤、管理不松、力度不减,并发文件要求各个企业必须把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保留在母体,充实技术人员,强化职业卫生工作。在很多机构都被精简的情况下,为什么职业卫生服务这支队伍一直保留着并且得到了充实?因为我们太需要这支队伍了,我们将其当成一种财富,当成一支重要的技术支撑力量。”

中石化将原来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发展为HSe委员会,实行HSe一体化管理。通过每季度召开一次全系统HSe视频会议,部署并监督落实HSe重点工作。中石化每年在审定企业HSe工作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时,同时审定职业健康工作规划与年度职业健康、劳动保护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并进行监督考核,建立职业卫生责任追究制。

根据HSe管理总体要求,中石化在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设立了职业健康处,并在25家直属单位的HSe部门设立了职业健康管理科,其他直属单位均在HSe管理部门设立了专职或兼职职业健康管理岗位,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职业健康管理网络。

“为了落实HSe责任制,加强HSe风险管控,我们每年年初都由集团公司HSe委员会负责人,与直属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分管HSe负责人签订年度HSe责任书,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硬性责任指标分解落实。”寇建朝边说边拿出了一份《2013年度HSe责任书》,“中石化2013年关于职业健康的指标有5项:无3人以上职业卫生急性中毒事故发生;从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率确保大于96%、力争实现100%;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率确保大于96%、力争实现100%;职业危害合同告知率达到100%;警示标识设置率达到100%。除了这5项指标外,另外一项指标也与职业健康相关,即新建、改扩建工程项目HSe‘三同时’执行率100%。我们的HSe责任书,不盖章,由总部领导亲笔签,并手把手地交付。”

中石化还建立健全了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规范体系。2011年8月,中石化出台了《职业卫生管理规定》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考核规定》两项基本制度。另外还了《职业卫生技术规范》,为中石化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中石化还完善了《苯作业防护管理规定》《高毒物品防护管理规定》《高温作业管理规定》等系列专项制度,形成了职业卫生制度体系,做到“有章可循”。

中石化还通过建立一些新制度,来弥补职业卫生管理上的漏洞。寇建朝举例说:“在中石化,大量的承包商是企业发展的生力军和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这部分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日益紧迫和重要。我们对承包商的职业健康管理,一是一体化管理,与直属企业一并纳入HSe体系进行监管;二是一视同仁管理,不搞区别对待,不搞特殊化。”为了更好地厘清企业、承包商各自的职业病危害防治主体责任,避免“以包代管”和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转移,加强对承包商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有效监督,中石化制定了《承包商职业卫生管理规定》。

源头控制本质健康

石油石化企业生产过程中都有多种高毒物品,员工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往往是多种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其职业危害控制与健康防护的要求高、责任大、任务重。

中石化注重职业危害源头控制,以提高本质安全健康环境条件,明确要求新建、改扩建项目“三同时”率要达到100%。由于抓好、抓实了“三同时”管理,近几年中石化的新建、改扩建项目均得以顺利达到开工条件和验收条件。

中石化坚持设备设施系统密闭化、自动化、信息化设计理念,严格考核动、静密闭指标,同时实施密闭采样、密闭加剂、密闭排污(渣)改造,根治现场跑、冒、滴、漏问题,消除恶臭,提升现场条件,保障本质安全健康。

寇建朝说:“十二五期间,中石化对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进行考核。操作室的新风量必须达到每人30m3/h;对剧毒、高毒、恶臭、严重粉尘等职业卫生特征二级的作业场所,恢复、建立车间淋浴间;有强酸、强碱的工作地点必须设置应急喷淋器和洗眼器。对于这些必须配置的防护设施,没有的必须配齐,已有的必须保证完好运行。同时,推广密闭采样、密闭装车技术,减少员工直接接触有害物质的时间。”

寇建朝还说:“现场职业卫生搞得好与不好,主要看有毒有害物质、粉尘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情况。员工在进行传统采样时,会接触一些泄漏或外溢的有害物质,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现在进行密闭的自动化采样,消除了有害物质的影响,齐鲁石化、扬子石化、上海石化等企业在这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另外,中石化优先采用有利于职业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逐步替代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用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是减少职业危害的一种有效方法。中石化过去在对循环水进行灭菌时,使用的是氯气,氯气属于高毒物品,腐蚀性和流动性强,泄漏的风险也高,每时每刻都是一个延续性的污染源,也是一个重大危险源。现在中石化已经对循环水进行加密处理了,并将氯气改成了其他无害化物质。再如,有些装置过去是用放射源仪表来计量料位,现在已经改为非放射性仪表了,消除了射线危害。”

“十一五”期间,中石化共完成职业卫生隐患治理项目317个,总投资5.8亿元。治理项目涉及粉尘、密闭取样、装车系统改造、液氯防护设施改造等方面。2012年,中石化用于职业卫生隐患的治理资金为7000万元,主要用于实验室通风系统改造、粉尘治理等。

“每一滴油都是承诺”

寇建朝说:“如果一个企业有一定比例的员工健康出现了问题,企业就会立即陷入困境。人的健康是企业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健康的损害最终会导致企业发展的损害。在高危行业、高负荷生产装置下作业,如果员工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心态,风险是极高的。”

中石化以促进并维持员工良好的身体状态为目标,努力降低工作环境对员工健康的负面影响。中石化从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个体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等工作入手,为员工的职业健康提供保障。

加强现场监测是控制职业危害的一种有效手段。中石化所属各企业对包括苯、氯、硫化氢等112种毒物,矽尘、煤尘、电焊烟尘等30种粉尘,射线、噪声、高温3种物理危害因素进行了常规监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开展每月一次的定期检测、不定期检测、随机抽查、特殊时期检测和特殊作业检测。

中石化对所有员工进行了上岗前职业体检、在岗期间职业体检、离岗时职业体检。2012年,中石化实际累计职业健康监护体检52万1150人次,直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员工受检率大于98.7%。中石化将体检结果及时反馈到被检单位,并告知劳动者本人,对职业禁忌证者调离职业病危害岗位。对发现的疑似职业病患者全部安排了复查和诊断,对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安排门诊或住院治疗,做出了妥善处理。

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许多职业危害因素不能得到根除,个体防护还是十分重要的,这是保护员工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2012年,中石化共投入劳动保护费用21.7亿元,较2011年增长4.3亿元。寇建朝说:“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培养员工进入噪声作业场所自觉佩戴护耳器的良好习惯。要像戴安全帽一样,逐步使员工由被动考核变成自觉行为。”

中石化在保护员工身体健康的同时,还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中石化通过开展员工阳光心态与压力管理、员工帮助计划等心理培训、心理咨询、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