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家禽的养殖和疾病防治措施十篇家禽的养殖和疾病防治措施十篇

家禽的养殖和疾病防治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29:41

家禽的养殖和疾病防治措施篇1

在禽畜养殖也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所需营养物资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禽类养殖行业必须及时对禽畜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效益问题制定一系列相应措施来改进养殖状况,特别是加大对养殖环境的改善、加强对禽类患病的防治工作、严格规范禽畜兽药市场等。而且伴随着温室效应对温度的影响,禽类之间疾病的传染也越来越迅速,因此做好我国的禽病防治工作是禽类养殖业的当务之急。

一、禽病灾害的原因

(一)养殖环境污染严重

伴随着禽类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规模也在不断壮大,但是简陋的禽类养殖环境、高密度的饲养空间、以及饲养环境消毒工作不及时不彻底等原因导致禽类的养殖环境越来越差,再加上对于病死的禽类处理不得当,随意乱扔病死禽类使得污染源四处散播,而且养禽业的环境隔离不到位,养殖制度不完善等因素,这就加剧了养殖环境的严重污染。还有很多不法商贩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赚黑心钱,就对病死的禽肉进行低价收购然后对禽肉进行加工用更高的价格贩卖出去。这不仅将传染源的传播范围扩大,加剧了环境的污染,与此同时还严重危害着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严重危害着我国禽类养殖业的养殖制度并严格阻碍着禽类养殖业的发展。

(二)病原体的变异

禽病在传播感染过程中,由于环境中很多自然等因素的干扰,生病禽类体内的病原体会发生变异,使得疾病的毒性不断增强,而且在病毒的变化过程中易出现亚型株,加快了病毒的变异速度。不同的禽类对传染病的免疫性不同,再加上病原体在抗原性、致病性等方面的变异,这就使得一些禽病在流行症状及病例治疗过程中出现非典型特征。相继就会出现非典型感染病,出现新的变异特征,这就导致禽类疾病的治疗更加复杂,延长了疾病的治疗时间,并且会导致更多变异型疾病的产生和传播。例如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病,传染病的前期临床特征为呼吸型传播疾病,但是随着病原体的变异,现在已经转变为腺胃型传播疾病,这使得此类传染病的治疗越来越复杂,传染病的治愈性也越来越难。

(三)禽病种类多,防治工作量大

随着禽类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禽类的贸易量也在不断增加,然而由于禽类的养殖问题频繁产生以及缺乏养殖经验、禽类疾病的防范措施不到位及禽类养殖技术落后等原因,使得禽类的疾病种类不断增多,特别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鸡类传染病猪类传染病等各种疾病层出不穷,例如鸡产蛋下降综合症、鸡病毒性关节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禽流感等。并根据相关材料统计显示禽类疾病以达到上百种,有病毒性疾病即传染性疾病、细菌性疾病、营养缺乏性疾病等等。其中传染性疾病对禽类养殖业的危害性最大,所造成的损失也非常大,例如我们众所周知的甲型H1n1流感,不仅对禽类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而且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而且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造成了非常巨大的损失。与此同时,细菌性的疾病种类也在日益增多,不断威胁着我国禽类养殖也的发展。因此在应对禽病种类繁多的今天,我国的禽病防治工作量非常宏大,但是我国落后的疾病防治技术尚不能满足禽病防治工作的实施。

(四)禽病混合感染现象严重

在禽类的养殖过程中,由于疾病的不断出现、养殖环境不断受到污染、饲养密度高、饲养环境的消毒工作不及时不彻底、病死禽类隔离制度不健全等因素,这就使得不同病禽之间病原体相互传染,继而发生混合感染现象,这在禽类养殖场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例如大肠杆菌病是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同时感染产生的、多种病毒同时感染产生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细菌性疾病同时感染产生的大肠杆菌疾病和传染性支气管炎、同时感染病毒和寄生虫疾病所导致的新城疾病等,同时也有在天生有遗传因素的基础下饲养管理造成的疾病,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等。因此禽病混合感染在禽类养殖过程中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也是非常严重的一种混合型疾病,也是治疗难度颇大的禽类混合疾病。

(五)兽药质量和疫苗的免疫效果查

我国兽药生产技术落后,疫苗开发缓慢及免疫效果差,使得我国禽病防治工作难以展开实行,而且兽药市场销售制度不健全,这就使得大量质量低劣的假药不断流入禽类养殖市场,再加上国家对兽药的监督制度不强,使得禽病防范工作更加难以施行。与此同时,禽病的疫苗开发缓慢,不能在短时间研制出有效的疫苗。而且我国的禽病免疫工作缺乏经验,免疫制度不健全,而且免疫方法太盲目,不科学,这就使得我国的免疫效果不佳,很难对层出不穷的禽病做到合理有效的预防工作。

二、禽病防治的改进措施

(一)预防为主,防范为辅

首先养殖行业应该重视饲养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特别是对于种蛋的引进,种禽等工作,要管理好饲养环境卫生,进行严格消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进行养殖工作的部署,做到有效地防疫禽病,消灭并控制好禽病。与此同时,兽医行业也应该加大对禽类疾病的研究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的医学方针,建立健全疫病防范措施系统,特别是对于传染性较强的支气管炎等禽病等。然而对于市场上出现的贩卖假兽药的现象,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执法力度,抓获违反者并给予严重处分,以儆效尤,尽可能杜绝因为养殖场使用质量低劣的假兽药而导致疫病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导致病情的加速蔓延,使得损失更多的经济效益。因为我国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成员之一,因此不可避免要进行物种的引进,这就会导致更多疫病的传入,因此海关检疫机构要加强禽类疾病的检查工作,提高检疫科技水平,避免疾病的引入。

(二)加大养殖技术的投入,强化养殖管理能力

禽病防治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禽类养殖方面相关的制度,也需要大量科研人员的深入探究和帮忙,更加需要禽类养殖专业型技术人才的引进,通过一系列的名师讲座,现场施教,举办养殖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来提高禽类养殖工作人员的养殖水平,使科学研究防治禽病的最新研制成果得以推广和使用,促进我国禽类养殖行业的发展和壮大。在拥有养殖新技术的条件下,增强禽类养殖的管理工作也是推动养殖业告诉发展的指向标之一。为了获取更多的生产效益,养殖人员应该科学合理的使用相关兽药,并且在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实施高效合理的养殖管理技术,避免高密度饲养禽类,合理有效按时进行饲养环境的清理消毒工作,提高禽类生产养殖的质量及产量,降低禽类疾病的发病概率,控制好禽病的蔓延。

(三)加强饲养环境建设

随着我国当下禽类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饲养环境的污染状况也越来越严重因此控制好禽类饲养的环境污染是防治禽病的重要工作。首先应该增强养殖户的环境意识,向他们传授良好环境对禽类生长的益处及对防治禽病的重要性。虽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一些地区的饲养环境建设初具规模,但是环境的严重污染问题仍得不到良好地解决,再加上一些原有疫病的存在即新的病种的变异,特别是一些生产力落后的乡村地区养殖条件更加简陋,养殖人员也缺乏相应的疾病防范意识,对环境的消毒不及时等,更加导致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因此加强饲养环境的卫生工作是养殖行业的重中之举,是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改良措施。因此养殖人员必须定时定期对环境进行清理消毒工作,对于病死的禽类要进行埋葬等措施消除传染源,对外来引入的禽类物种要提前进行健康检查,并且定期对禽类进行一系列的卫生健康检查工作。

三、总结

家禽的养殖和疾病防治措施篇2

关键词乡镇;畜牧兽医站;畜禽疾病;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S8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6)11-0299-01

农村从事畜禽养殖的人较多,但受养殖规模和文化素养的影响,真正全面掌握畜禽养殖知识的人较少[1],大多数养殖户仅凭借经验进行养殖,其畜禽疾病的防疫知识掌握不足,畜禽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因此乡镇畜牧兽医站应重视基层兽医对畜禽疾病的防治工作,加强畜禽疾病的防治管理十分的必要[2]。本文就乡镇畜牧兽医站畜禽疾病防治策略和防治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报告整理完毕,详情见如下报告。

1调查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上半年五合乡的1000只畜禽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畜禽疾病防治干预,择取2013年下半年五合乡的1000只畜禽作为实验组,给予针对性的畜禽疾病防治干预,并对比2组的畜禽疾病发生率和畜禽健康评分。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畜禽疾病防治干预,简单地为村民普及疾病防治知识,及时诊治相关畜禽疾病即可。试验组给予针对性的畜禽疾病防治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加强基层兽医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兽医的诊治水平。定期对基层兽医进行培训,在加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兽医的诊治能力,由于基层兽医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通过科学的培训、阅读书籍等手段促进基层兽医诊治水平的提高,并定时对兽医进行常见病诊疗及疫病防制技术的考核,增强基层兽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兽医在诊治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总结经验,发现和探究问题,可以组织兽医进行定期的交流和沟通,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1-2]。

1.2.2加强引导,提高畜禽养殖户的防治意识。加强健康宣传和教育,邀请畜禽疾病防治专家召开疾病知识宣传讲座,采用图文并茂、音视频结合的方式为民众讲解畜禽疾病的防治方法和重要性,强化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发放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手册,并鼓励民众积极提问和讨论,从而提高养殖户的科学养殖水平[3-4]。

1.2.3强化监督力度,提高基层兽医疫病防治的积极性。乡镇畜牧兽医站应加强畜禽疾病防治的监督力度,制定目标考核责任,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定期对各村的畜禽疾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考核,并进行奖惩[5-6]。

1.3观察指标

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畜禽疾病发生率、畜禽健康评分(总分为100分)进行观察。

1.4数据统计处理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间,若2组数据间的p值小于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分析

2.1疾病发生率

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实施有效的预防对策之后,五合乡畜禽疾病的发生率有明显的下降(p

2.2畜禽健康评分

试验组的畜禽健康评分为(87.09±10.23)分,对照组的畜禽健康评分为(74.04±10.54)分(p

3讨论

农村是进行畜禽养殖的主要场所之一,养殖一般以农户为单位,养殖规模较小,养殖数量较少,但是养殖户受文化素养低及养殖知识缺乏的影响,不能很好地控制畜禽疾病的发生率,不能及时对畜禽疾病进行预防和诊治,导致其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养殖积极性也迅速下降。因此,乡镇畜牧兽医站及时对畜禽疾病进行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然而,传统的畜禽疾病防治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基层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过程中存在盲目诊治和盲目用药两大问题,大多数兽医对畜禽进行诊治的过程中仅凭借单薄的理论知识和自身的经验,专业性相对不足,容易导致误诊及错误治疗的情况,其畜禽疾病发生率得不到良好的控制。针对性畜禽疾病防治干预主要包括加强基层兽医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兽医的诊治水平;加强引导,提高畜禽养殖户的防治意识;强化监督力度,提高基层兽医疫病防治的积极性等主要手段。以上措施的实行,进一步增加了养殖户的防治意识和防治能力,从源头上减少了畜禽疾病的发生。基层兽医是进行畜禽疾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主体,提高基层兽医的诊治水平,并给予其培训,明显提高了基层兽医的防治水平,提高了基层兽医服务的积极性,减少了畜禽疾病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表明,上半年进行常规防治的对照组其畜禽疾病发生率为10.20%,远远高于下半年进行针对性防治的试验组(p

4参考文献

[1]姜浩.探析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防治畜禽疾病[J].农业与技术,2015,35(8):177.

[2]盛大森.基层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畜牧兽医,2013,34(10):73-74.

[3]郭国华.基层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当代畜牧,2016(5):94-95.

[4]潘琪.基层兽医畜禽疾病防治现状及应对思考[J].当代畜牧,2015(17):31-32.

家禽的养殖和疾病防治措施篇3

[关键词]家禽养殖疾病预防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S8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185-01

一、前言

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养殖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加了对养殖户的资金支持。在我市养殖业不断发展的同时,家禽疾病也逐渐成为制约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各种家禽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主要包括家禽的免疫工作,以及疫病的防治工作,进一步推动我市养殖业的发展。

二、家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具体方法

1.防疫制度和人员管理

在家禽疾病的防治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规定的防疫制度。养殖人员在进出禽舍时,要遵守“全进全出”的原则。养殖人员应该定期对禽舍进行打扫清洁和消毒,保证禽舍内部空气的畅通和洁净。养殖人员还应该及时与家禽防疫站进行联系,获得最新的家禽防疫信息,做好各种家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同时,养殖人员还应该做好家禽各种传染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一旦出现可疑的禽类疫情,应及时向当地的卫生防疫站报告详细的家禽疫病情况。如果发生养殖人员和家禽共同患病的现象,那么,应该按照相关部门规定的要求对其进行治疗和实行必要的防疫工作。

在家禽的放养区域,杜绝其他禽类进入。而且养殖人员也不能私自购买其他禽类的肉蛋制品。同时,家禽的养殖人员还应该定时定点进行身体检查,通过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后才能进行养殖工作。一般来说,养殖场的专职医生也不得对其他禽类进行诊断,避免禽类交叉感染。

2.家禽的免疫

通常,养殖人员在选择家禽所使用的疫苗时,应该遵循国家相关的标准,选择有生产许可,经过国家质量验证的,有明确出厂日期的疫苗,保证疫苗的质量。不同的家禽适用不同的疫苗,避免因为保存不当导致疫苗混在一起。同时,疫苗在运输的过程中,应该放置在规定的冷藏室里或者做好冷冻处理工作,尽量避免阳光直射。除此之外,疫苗在使用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具体的操作。如果发现疫苗没有明确的说明书、生产日期或者已经失效,应该立即停止使用。

一般来说,在实施具体的家禽免疫时,尽量将所有的同种类的家禽都集中在一起,避免遗漏。以饮水免疫为例。通常家禽的饮水免疫可以分为两次。在家禽的首次饮水免疫之前,应该停止供水3个小时左右。而对于家禽所饮用的水量应该保持一个小时内饮完为佳。当第一个饮水免疫之后,养殖人员应该保证家禽停水2个小时左右,然后再实施第二次的饮水免疫工作。在进行该项工作时,养殖人员应该注意,家禽饮水所使用的水应该是深井水或者放凉的开水。因为对家禽进行免疫之后,家禽本身对外界的抗干扰能力会相应减弱。所以,在家禽免疫之后3天内,养殖人员应该保证家禽的营养供给。一般可以在其饮食中掺入适量的脱脂奶粉,以0.2%-0.5%为宜。

3.驱虫

对于规模较大的养殖场来说,定期驱虫能够有效抑制家禽疾病的发病和死亡。一般来说,养殖人员应该每隔一个月对养殖场驱虫一次。养殖人员在驱虫过程中,应该重点加强对蛔虫病和球虫病的防范和抑制。

4.兽药使用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对于各种兽药的使用应该严格遵从兽医的嘱托。在买取兽药时,应该凭借兽医所开的处方进行购买。养殖人员应该按照规定的具体用法和实际的用量对家禽施药。

5.家禽疾病监测

在家禽的饲养期间,养殖人员应该严格遵循当地卫生防疫站的相关规定。及时获取最新的卫生防疫信息,做好家禽的疾病的监测。一般来说,我市家禽饲养过程中,最常见的家禽疾病主要是禽流感、鸡伤寒和禽霍乱。这些疾病发病率高和死亡率均较高,蔓延速度快。养殖人员在销售家禽之前,应该对禽类进行检查,没有安全隐患的家禽才能够投放市场。

6.家禽疾病控制

在家禽疾病的防控过程中,养殖人员一定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在春秋家禽疾病高发的季节。养殖人员应该定期定时加强对家禽疾病的监测工作。一旦发现家禽有大规模感染疾病的现象,要及时向相关部门说明情况。同时,养殖人员应该采集相关的标本送至卫生检疫部门。一旦严重禽类疾病被确诊,养殖场的养殖人员应该立即将养殖场封锁起来,避免病毒蔓延。同时,要将患病的家禽进行隔离,避免禽类感染。除此之外,养殖人员还要对整个养殖厂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杜绝细菌残留。对于病死的家禽要挖坑深埋,夯实土,避免其他动物误食,进一步导致疾病蔓延。

三、结束语

在家禽养殖过程中,不仅要严格按照规定的防疫制度做好各种防疫工作,而且要定期做好禽舍清理和消毒工作。养殖人员在家禽的饲养中,应该加强家禽的疫病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采取必要的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只有做好家禽养殖的环境工作,采取必要的家禽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具体控制方法,才能降低养殖户的家禽养殖成本投入,促进我市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焕中,曾振灵,廖晓萍.兽医药理学课程中家禽用药教学体会[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9(08).

[2]冯志新,邵国青,刘茂军,猪支原体肺炎防治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三届猪病防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家禽的养殖和疾病防治措施篇4

健康养殖应该包括品种创新(提高生产潜能和品种适用性,针对地域、季节、生理阶段等提出推荐需要)、饲料营养全面、饲养管理精细、养殖舍内外环境控制有效、生物安全措施到位、疾病快速诊断和对症下药等。

1.1种质抗逆性培育品种是健康养殖的基础,因追求生长和生产的“高效”,当今培育品种的首要目的是提高生产潜能,同时牺牲了动物的适应性(抗应激能力),充分发挥品种的高生产潜能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出来,故此类品种适于控制环境条件的集约化、工厂化饲养。我国实际生产中动物养殖环境千差万别,据报道全国80%鸡蛋产自规模小于1万只的养殖户,因此培育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较高抗逆性(环境温度、饲料营养等)的自有品种,更加适合我国中小型养殖场(户);或者针对我国不同地培育品种,如南方、北方等适用的饲养品种,可能更有意义。总之,品种培育需要立足国内,可喜的是中国在蛋鸡、黄羽肉鸡等品种培育方面已经走在了国际前列。

1.2饲料安全有效饲料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动物生长、生产等生理过程的营养需要,附带功能包括提高抗氧化力、免疫力和抵御疾病等抗逆能力。饲料安全有效,就要求饲料能精准满足动物的生长、生产、保健等需要,不含有毒(如饲料霉变、重金属污染等)、有害(抗营养因子等)物质,不影响动物自身及与之接触的人的健康,不影响环境,有减排(氮、磷、铜、锌、铁等)的功能。当今社会,人们对饲料的要求远不止提供营养素,甚至包括抗病、促生长等等。保证饲料安全有效须做到:根据季节、地域等条件,参考有关标准精准确定不同生理阶段、健康状况动物的营养需要,查阅和确定饲料原料所能提供的有效营养素含量,调配合适的饲料配方。只有饲料营养素平衡地满足动物需要才是保证饲料安全、动物健康的第一道关卡。饲料厂需要建立自己的原料采购标准、档案,使用合成氨基酸,降低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平衡氨基酸,从而保障饲料安全有效,减少干物质和氮的排出量;使用植酸酶,降低粪尿中磷的排出量;充分考虑饲料原料所含可利用微量元素的基础上,使用有机微量元素,降低通过粪便排出的微量元素量;使用抗氧化和抗应激添加剂(如维生素e、酵母硒、L-肉毒碱等),提高动物抗应激和抗病能力;使用除臭剂(丝兰属植物提取物、酶制剂、蒙脱石、活性碳、酵母培养物、酸化剂等),在改善饲料营养素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减少有害气体、生物的产生;使用微生态制剂和免疫调节剂,保障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强非特异性免疫,为动物健康提供支持;使用非淀粉多糖(nSp)降解酶消除nSp的抗营养作用;霉菌毒素吸附剂可防止毒素的作用等。保证饲料安全有效还应做到:饲料加工、储运过程中,保持设备、设施的清洁卫生,防止腐败、霉变和污染,防止交叉污染。饲喂时,及时清理剩料,防止腐败变质。禁止将各种生活泔水、生活垃圾直接饲喂畜禽。饲料中严禁使用违禁添加物质,严格执行休药期的规定,防止药物残留对人体造成危害。

1.3生物安全为防止致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及其毒素、寄生虫等入侵动物群体,扑灭和控制畜禽群内已存在的上述病原,切断其传播途径(污染的空气,携毒野鸟、老鼠、蚊蝇等),保障畜禽健康生长、发育和生产,不污染环境,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动物产品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就是养殖场的生物安全。因此生物安全是指生命体的安全,不传播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养殖场生物安全具体措施包括消毒和灭菌、免疫接种(免疫程序及疫病净化措施)、合理的用药及环境控制等。近年来,畜禽疫病的发生规律、发病特点等都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药物控制疫病越来越困难,防控成本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严格控制老鼠、野鸟、蚊蝇等接触饲养动物;及时清理动物排泄物并进行处理,防止其中的挥发性物质污染场舍内空气;使用消毒剂杀灭环境细菌,保持环境健康,从而保证人畜安全。因此,建设生物安全体系,采取严格的隔离、消毒和防疫措施,通过对人和环境的控制,建立起防止病原入侵的多层屏障,使畜禽健康,已成为防控畜禽疫病的重要手段。但是,消毒时需考虑消毒剂对畜禽可能带来的损害,保证消毒过程和消毒后,不给畜禽带来过大的应激;带畜消毒时,须选用对皮肤黏膜无腐蚀、无毒性的表面活性剂类消毒剂;饮水消毒时,应选用容易分解的卤素类消毒剂,如漂白粉、次氯酸钙等;冬季鸡舍潮湿最好用干粉消毒剂。实践证明,生物安全措施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可有效控制畜禽疾病的发生、传播,保证畜禽生产的安全性及畜禽产品的安全性,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1.4环境控制和粪污治理控制养殖大环境,需要国家、业者的共同努力;但控制养殖场(舍)小环境,可以减少饲养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对单一养殖户来说更易完成,并且若所有的养殖场(户)都能做到不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那么养殖大环境就会显著改善。具体包括:“清洁生产”工艺及配套设施设备、环境控制(舍内、舍外)、空气净化、粪污治理等方面。养殖畜禽必须顾及对环境的影响,不但要对粪便、污水进行恰当处理,还要通过调整日粮结构,减轻污染物的排泄;通过调控动物健康,减少粪便排泄量及有害微生物排放;通过隔离处理患病动物,减少病毒、细菌等排泄。场址合适:养殖场选址应符合卫生防疫要求,远离交通要道、工业区、居住区和污染区,尽量选用荒山、荒坡地。场区内空气清新、水源充足,水质须符合无公害畜禽生产的要求,不含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重金属、有机腐败产物。需要考虑养殖场周边土地的消纳能力、有机肥的加工运输成本。养殖笼具:养殖场须选择合适的圈舍和笼具,给动物提供舒适的生存空间。实践证明,网上养鸡容易造成胫部损伤和胸部囊肿,水泥地面养猪容易导致肢蹄病,铁丝笼养兔容易引起被毛损害。环境舒适:温、湿度合理,冬季注意保温和空气新鲜;夏季降温,养殖舍内各个角落温度差异小,保证每只动物都不得病,因为是集约养殖,一只得病就会传染其他动物。光照合理,噪声控制,灰尘控制,有毒有害气体控制,排放合理,从而创造良好的环境。粪污处理:养殖场粪便、垃圾、污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氮、磷等,若直接排向外界,会污染水源、破坏土壤结构、危害生态平衡,造成疾病传播等。养殖场的恶臭气体也会恶化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据报道,我国年产畜禽粪便折合含氮量是现有氮肥施用量的近80%,磷近60%,钾近300%。国内外固体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经历了从厌氧发酵、快速烘干到以好氧发酵为主,从以经济效益为主到环境、社会效益兼顾的变化。生产沼气能消化畜禽粪便,国内已经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如德青源、留民营等模式。畜禽粪便经高温堆积发酵,可作为有机肥,为配合畜禽粪便有机肥的生产,国家不断调整有机肥的有关指标,如最近将有机肥的水分调整为30%、有机质25%。我国已经于2014年1月1日执行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这将会促进养殖环境的改善。

1.5饲养管理规程合理的饲养管理规程包括:养殖模式、全进全出、早期营养计划、空舍(批次间空舍一定时间,并用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消毒)、多点分散养殖(不同生理阶段动物,不在一起饲养,使得生产更加专业化,阻断疾病的垂直传播)等技术,温湿度和光照管理,饲养密度管理等。饲养密度:降低饲养密度到合理程度,可显著降低死淘率、改善动物福利状况和生产性能、减少疾病,这也是当今国际上推广应用大笼养殖蛋鸡的理论基础。制度规范:建立定期巡查制度,饲养员最好能在变天早晚观察畜禽,及时发现问题、反馈信息、采取措施;实施封闭管理制度,禁止无关人员、鸟兽等随便进出养殖场;建立兽药档案制度,确保使用的药物采购渠道、生产厂家正规和药品合格,按规定使用。人员和动物福利:落实健康体检制度,保证饲养管理人员身体健康。在养殖场新建和改造、栏舍设计、日常管理、转运等方面,充分考虑饲养动物的生理特点、生命本能需求,尽量给予人性化管理,充分保障畜禽吃(不受饥渴)、住(温度、湿度、光照、伤害)、行(基于必要的活动空间)、心理愉快(无恐惧)的权利。

1.6疾病控制在疫病控制方面应该做到:先预防,再监测;早发现,快诊断;做药敏,治疾病。预防是第一道防线。从疫苗预防、饲料营养平衡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环境安全(没有病原微生物)等机体内外环境入手防病。选用合适的疫苗,并合理存放和使用;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防止过度免疫对动物健康、生产潜能产生影响。饲用必要的免疫调节剂,提高免疫力。定期监测抗体水平,做到及时准确免疫。通过观察、检测饲养动物的健康状况,评估环境条件、管理制度,查找安全隐患。对检查出已携带病原,或者发病个体,进行隔离治疗、饲养和护理,在专用的解剖间分析病因,及时调整饲养管理制度和免疫预防措施。快速诊断疫病,是及时治病的基础,是健康养殖的技术保障。开展药敏试验,对症下药,减少投药量。需要研究和采用eLiSa、pCR、免疫组化等快速、灵敏技术(最好做成试剂条),快速检测病原、感染抗体、免疫抗体及感染量。

2小结

健康养殖涉及养殖的各个环节,只有从整体设计,关注每个细节(饲养品种、饲料安全、生物安全、环境控制和粪污治理、饲养管理、疾病控制等),才能健康生产满足人类需要的动物产品。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健全动物健康的评估体系、提高养殖户的健康养殖意识、研究和推广标准化养殖模式等。因现代养殖的生态复杂、形式多样等特点,评价一种饲养模式是否健康,当前来说较难,建立面、客观、科学、公正地评价某种养殖模式或技术方法健康性的评价体系,以减少免疫次数和免疫抑制,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因养殖的复杂性、从业者的水平差距等,造成对生物安全措施的忽视,需要通过宣传、教育、示范等途径提高养殖户的生物安全意识。我国的养殖业门槛较低,中小型养殖业者多系半路出家,他们的思想意识、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直接关系动物一时健康,还是可持续的健康,关系生产动物产品的安全性。标准化养殖是出路,需要探索研究适用于不同地区使用的标准化养殖模式,从硬件(饲养设备、设施)、软件(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规范,减少动物遇到的冷热、有害气体、微生物等的应激。适度标准化和规模化应是发展之路,使得养殖户由农户向农场主转变。

家禽的养殖和疾病防治措施篇5

[关键词]家禽业预防控制农牧业

[中图分类号]S8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10-0260-0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农牧业也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而家禽业也在此过程中迅速发展,现初具规模已成为目前我国农业附加产值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来源。所以家禽的疾病预防控制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农业来讲至关重要。知其本才能溯其源,所以我们首先来探讨家禽疾病的主要感染源。

一、家禽疾病的主要来源

1.传染引起的家禽疾病

近年来,由于人们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做出的许多不计后果的行为,造成了许多大自然难以承受的后果,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而导致越来越多的非正常现象发生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之中,当然也同样波及到了家禽疾病领域。传染因素在目前的家禽动物感染现状来说,是最普遍也是破坏力、传播力最强的家禽疾病来源。近年影响范围比较广的禽流感、猪流感等等,均是起源于这里所说的传染因素。

家禽的传染疾病是通过空气传播、直接传播等传播途径将传染病毒传染给受感染家禽进而损害其免疫系统传播病原体而形成的传染过程。这种传染过程对于我国具有大型集约型特征的家禽业影响十分巨大,同时给农民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十分惨重的。而在目前来讲,传染型家禽疾病对于家禽业的影响越来越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传染型家禽疾病具有传播迅速、发病死亡率高等特点,而我国目前乡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水平又较低,所以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2.有毒化学物质摄取破坏免疫机制引起的疾病

目前在一项权威的调查报告中已经证实了许多化学元素的摄入能够导致家禽免疫系统失控作用,这些包括卤素甚至农药在内的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化学元素对于家禽来说就是致死的毒药,但就目前科技水平来说,化学元素大量应用于各种生活用品之中,由于对人类无害且造价低广泛流通于现代社会中,殊不知,对于家禽却是杀身之祸。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下所研究出的新型材料等的运用大大的减少了社会生产成本,收到社会上下的一致追捧,人们以为是社会进步带给人们的福利,却在悄无声息之中铸造了一把尖刀指向家禽,随时毙命。在化学元素无孔不入地广泛应用于各种产品之中的今天,我们应该将这一因素重视起来,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应激反应引起的家禽疾病

动物的应激反应即是指动物对于过激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将动物的应激反应作为患疾病前的过渡,市疾病来临前的明确预兆,而动物的应激反应如果得到重视并正确治疗,则很容易恢复健康。但如果得不到重视且不加以治疗则会导致疾病的产生。而应激反应中最常见也最严重的就是动物的应激热反应。所以夏季是家禽疾病的高发期,要注意夏季期间家禽的应激反应,及时重视并给予治疗。

二、家禽疾病预防控制的具体措施

1.完善动物防疫管理制度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国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凡事紧跟党的脚步,听指挥。所以管理体质的革新是我国社会主义各项制度下最彻底的改革方式。所以要想真改善决家禽预防管理系统,改善动物防疫管理制度是最有效也最根本的方式。

规范对家禽业从业人员的饲养管理,规范工作时保持干净、卫生,以确保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养殖环境内微生物。同时,还要注意动物的应激反应,尽量减少动物出现应激反应的场所和环境,尽量避免饲养环境内任何的突发事件以确保家禽不受惊讶。

在这些之外,养殖人员一定要提高警惕,要做好视察工作,时刻关注家禽的表现,一经发现有家禽出现异常表现,立即将其隔离开来,送专业单位做详尽检查。养殖人员还要及时与当地防疫部门建立联系,经常了解最新的养殖防疫系统的消息,一有疫情早作准备。就我镇多年家禽饲养经验来讲,家禽发病常见于春秋季节的禽流感疫情,养殖人员在高发季节就要加强勘测,并做好预防措施。饲养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敏感性是家禽业个体单位发展程度的重要判断项,所以还是要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科学文化素养,以确保家禽业的良好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动物防疫管理制度中最需要改进的就是科学管理。在科学技术水平急速发展的今天,在科学发展观写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今天,科学发展是正确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在动物防疫管理中,就是要根据科学的方式,规范养殖人员的养殖方式,确保安全卫生,不将病菌带入饲养室,是对家禽业从业农民的负责,同时也是对家禽市场的负责,为我国食品安全市场的平稳发展贡献力量。

2.饲料和兽药的选择

首先,在饲料选择方面要务必要保证家禽所需的营养物质,丰盈的饲料营养能够保证家禽拥有良好的免疫力,有利于抵御病毒的入侵。家禽的营养不良会对其所接种的各种疫苗起不到更好的承载作用,会丧失抵御原本能够抵御的病毒的能力。况且丰盈的营养也能提升家禽的肉质和体质,对于市场的规范也能起到有利作用。所以饲料一定要根据所饲养的家禽品种选择合适的品种,确保家禽的营养物质。

另外在兽药的选择方面来讲,我国在兽药使用的方面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兽药使用要谨遵医嘱,购买和使用的过程中要听取兽医的意见,切莫自作主张,否则可能事倍功半。

3.积极接种疫苗

现行的防疫制度中,对家禽疾病最好的预防措施就是接种疫苗,这是最有效也最方面省力的方法,作为饲养人员来说要明确这一点。而在接种疫苗的时候要注意严格遵守国家相关部门的相关规定,合法给家禽实行免疫。还有就是要选取正规厂家生产的药物并严格遵照医嘱和药品说明书来使用。

三、总结

家禽饲养业的兴盛与繁荣是我国农业产业升级的一个步骤,是应该予以鼓励的,但要想使该行业长期平稳的发展下去,不但需要我们工作上的努力,更需要饲养人员自身明确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更要加强科学技术在饲养业中的应用,提升饲养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以及科学文化水平。当然这一切需要如我站这样的基层防疫工作组织对饲养人员的引导与带领,共同努力下使行业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为农业增值、为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王颖.家禽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法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3,14:185.

家禽的养殖和疾病防治措施篇6

[关键词]家畜疫病现状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10-0265-01

一、河南家畜疫病防治工作现状

随着我省畜牧业的增长,家畜饲养成为养殖户的主要经济来源。在家畜蓄养给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家畜疫病成为了养殖户最为头疼的问题。如果家畜疫病防控工作做得不好,很有可能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尽管我省的兽医工作站也做出了许多努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对此在本文中,我将针对家畜疫病的防治措施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对我省家畜疫病防治工作有所帮助。

二、河南家畜防疫工作效果不佳的原因

1.家畜防疫意识不强

对于家畜暴发疫病的主要原因,首先就是养殖户的防疫意识不高所造成的。由于我省的养殖户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再加上缺乏专业的指导,所以缺乏对家畜进行防疫工作的观念。除此之外,农村的防疫技术也不是很先进,养殖户为了获取短期的利益,将目光投放在家畜养殖上,而缺少对疫病防控方面的重视。更有甚者,将一些发病的家畜以低价卖出的方式获取非法的利益,致使一些居民因食用患有疾病的牲肉而得病。种种现象都是养殖户家畜防疫意识不强的体现,同时也是致使家畜疫病暴发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2.滥用药物

2.1盲目用药

现代家畜的饲养出现了规模化生产的现象,当大量的家畜患有疫病时,缺乏相关防疫知识的养殖户有病乱投医,在药物上出现盲目使用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养殖户对患有疫病的家畜使用大量的药物,尤其是在抗生素的使用上。由于药物的大量使用,使得一些疫病病原体的耐药性逐渐升高,普通的药物也失去了原有的效用。

2.2忽视给药方式

在家畜防疫问题上,若对家畜施用药物,其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这需要根据动物的病情而定。家畜的给药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口服等。在对家畜进行防疫时,如果给药的方式发生错误,就很可能导致家畜的反应不良、呕吐、晕眩、食欲不振甚至死亡。需要补充的是有些口服的药物需要兑入一定比例的水,如果药物与水混合不均匀的话,也会对疗效产生一定的影响。

2.3对药物剂量使用不合理

有些兽医对药剂的使用量上也不是了解,于是在对家畜进行疫病治疗时,出现药剂量使用不合理的现象。例如一些药物的剂量使用是要根据家畜的重量进行一定比例的配给的,但是很多兽医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感觉随意的使用药物,这将导致很多严重的后果。药物的剂量使用不合理,不仅造成了大量的家畜死亡,同时也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3.基层家畜防疫人员素质不高

最后一点也是导致家畜疫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就是基层家畜防疫人员的素质不够高。这主要是因为基层家畜防疫人员的待遇不高,而且工作较为辛苦,因此很多能力比较强的专业人员不愿意到基层来工作。目前我省家畜防疫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并且也没有专业的培训,所以基层家畜防疫人员不能够满足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解决基层家畜防疫人眼的素质问题成为了当务之急,应当加大对基层家畜防疫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

三、河南家畜疾病的防控措施

1.加强免疫程序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成为解决家畜疫病防治不合理的重要措施,尤其是目前我省家畜养殖还未设立一套完整的防疫体系。首先要根据家畜的年龄、体重、病史以及目前的健康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免疫程序,当这些家畜发生疾病时能够快速地给出防疫措施。免疫程序的设定要有一定的科学性,最好是通过抗体检测的。一旦体系确立下来,兽医站人员就要严格遵守该程序,不可依据自我感觉来对家畜进行治疗。

2.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包含着许多方面,首先是家畜的饮食问题。养殖户要保证家畜食用的饲料时经过消毒和严格检查过的,同时在饲料的营养上,养殖户也要格外注意。其次对于禽舍的打扫和消毒工作,养殖人员最好每隔3~4天进行一次消毒工作,避免害虫的寄生。如果在饲养过程中发现有疫病现象的家畜则要进行及时地处理,避免疫病的扩散。

3.严格管理畜舍人员出入

要想从根源上减少家畜疫病的发生几率,在出入禽舍的人员管理上也要格外注意。对于不是管理禽舍的人员则要禁止进入,避免疾病通过外来人员感染到家畜。而能够进入禽舍的人员在进入之前要进行彻底地消毒,这也是防止病菌和病毒通过禽舍工作人员被带入到禽舍内部,对家畜造成危害。同时消毒人员在进入禽舍时要配备专业的防护服和防护口罩,这也是保证消毒人员的健康安全。

4.强化家畜免疫检测

我省要在县、乡建立起完善的家畜疫情控制中心,为家畜疫病控制提供足够的器具和经费;其次动物防疫中心还要建立起科学的疫情预警,一旦大量的家畜患有疫病就能够及时地汇报给上级部门并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工作指示;除此之外,县、乡级政府应排遣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农村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对家畜疫病检测工作开展专题讲座,普及科学知识。以上措施都能够很大程度上强化家畜免疫检测工作,为了更好地降低家畜疫病的暴发几率,做好检测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四、总结

通过本文对我省家畜疫病发生和防控措施的介绍,我们对家畜疫病防控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本文所提出的家畜疫病防控措施,对于解决家畜疫病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帮助了农村养殖户实现了增收和经济增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家畜养殖能够更上一个台阶。人们再也不用担心食品安全的问题,可以吃到放心肉。我省合理有效的解决家畜疫病的发生,提高家畜疫病的防控水平,对该地的经济发展贡献了一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韩春水.浅谈家畜疾病现状及对应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3,14:210-211.

家禽的养殖和疾病防治措施篇7

关键词:家禽;疫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3文献标识码:a

1新城疫

新城疫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禽病之一。随着集约化养鸡的发展和对家禽疫病免疫程序的不断加强与完善,鸡新城疫病虽己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但至今仍可以说家禽饲养业面临的最主要的疫病。新城疫不仅会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还会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因此对新城疫的防治不容忽视。

1.1诊断要点

以呼吸道症状、消化道出血以及排水便为主要特征。其中速发嗜内脏型可仅出现消化道出血,不表现呼吸道症状,需注意与肠道疾病鉴别,以免漏诊。由于疫苗的广泛使用,导致新城疫病鸡多表现为非典型症状,需引起重视。非典型新城疫临床表现不明显,病鸡仅出现零星死亡,产蛋率变低以及蛋壳质量变差,解剖可见消化道轻微出血。

1.2治疗方案

如果日死亡率低于1%,应先饮新城疫疫苗,间隔24h投药治疗。治疗方案为抗病毒药联合使用,兑入饮水中,利巴韦林(或病毒灵)+抗病毒中药+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如果日死亡率高于1%,应先用3天药物治疗,等到症状明显得到控制,间隔24h再用新城疫疫苗。

2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的高传染性高致死性传染病,旧称对瘟,1981年正式更名为禽流行性感冒,即禽流感。禽流感每一次暴发都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且禽流感有人畜共患型,近年时有人群禽流感疫情发生,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掌握禽流感的诊断及防制要点愈显重要。

2.1诊断要点

禽流感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症状可涉及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及神经系统。一般症状表现为:体温急剧升高,精神沉郁,流泪,羽毛蓬松,食欲减少,消瘦,眼睑、头部肿胀,脚鳞出血,肉冠、肉垂出血、发绀、坏死。呼吸道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喷嚏、啰音。神经症状:病鸡颈部向后扭转。如果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则可引起病禽大量发病死亡。

2.2治疗方案

禽流感无特异性治疗方案重在预防,疫苗接种以及养殖区消毒。如发现禽流感疫病,则应请示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采取封锁、扑杀、消毒、免疫、普查、监测等紧急措施,控制和扑灭禽流感疫情。

3传染性法氏囊

鸡传染性法氏囊,由于肾小管变性严重,又称鸡肾变病。1970年起,统称传染性法氏囊。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归类为双RnaV科。由于本病毒侵害免疫器官,造成免疫机能下降,常继发其他病死亡。尤其是新城疫和马立克病。本病发病率高,几乎达100%,死亡率达50%,发病后期死亡率逐渐降低,是目前养禽业主要的疾病之一。

3.1诊断要点

自啄,胸肌、腿肌出血、法氏囊肿大,为本病的特征。病鸡表现腹泻脱水、羽毛蓬乱、翅膀下垂、衰弱无神、闭眼蹲坐,排水样白色粪便,污染。自啄泄殖腔及周围的羽毛。用手触摸法氏囊可感觉到肿大,一般病程5~7d,长可达3周。

3.2治疗方案

先用卵黄抗体+抗生素肌肉注射,同时用黄芪多糖饮水增强病鸡免疫力,肾肿药晚上饮水,连用3~5d。在肌注卵黄抗体后5~7d,需要接种新城疫疫苗。

4鸭瘟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病原为鸭瘟病毒,属于疱疹病毒。鸭瘟感染潜伏期一般为3~4d。春、夏、秋三季多发,发病率、死亡率均高。

4.1诊断要点

以体温长高,两脚发软无力,下痢,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肿大为特征。食道和泄殖腔粘膜上也形成假膜。病鸭表现为食欲减退,两翅下垂,两脚麻痹无力,精神委顿,流泪和眼周皮肤水肿,体温升高呈稽留热。

4.2治疗方案

本病可用抗鸭瘟高免血清,进行早期治疗,每只鸭肌肉注射0.5mL有一定疗效;还可用聚肌胞(一种内源性干扰素)进行早期治疗,每只成鸭肌肉注射1mL,3d1次,连用2~3次,也可收到一定疗效。

5肾转支

肾型传支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一种病症,无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相对发病率较高。因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大规模集约化养殖中易出现暴发性流行。近几年各地肾传支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

5.1诊断要点

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咳嗽、气管内有痰液、气管出血;2~3d后呼吸道症状基本消失,饮水增多,排白色石灰样稀粪,进入肾变期,肾脏显著肿大,花斑肾。继发病变期出现以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为主要症状的大肠杆菌感染。

5.2治疗方案

百胜康或疑病清饮水,1d1次,集中饮用,连用5d;尼奥百特+螯合参华素饮水,1d1次,集中饮用,连用4~5d。

6总结

家禽的养殖要严格坚持“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要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同时,做好各种疫病的免疫接种和预防工作一旦发病,要及早治疗。在病情确诊的情况下,还要正确选择药物、规范用药,才能彻底治愈疾病,减少养禽业的疾病投入,增加养殖效益,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长贺,曲江.秋季家禽常见疫病的诊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0(11).

[2]马玉红,刘桂海.禽病的抗生素治疗及合理用药[J].家禽科学,2009(10).

[3]吴尽.家禽疫病的诊断和药物选择[J].湖北畜牧兽医,2011.

家禽的养殖和疾病防治措施篇8

一、畜牧业生物安全体系建立的背景

食品安全是当今社会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再加上猪流感疫情的出现,造成人感染死亡的事件。一时间传统大众媒体和非专业人士对对疫情的各种情况进行偏面的报道。这些不真实的宣传对消费者造成极其严重的误导,谈猪色变,因而出现了这么一种趋势,人们开始抵制牲畜产品。本来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就是小规模组成大群体。与发达的西方国家存在着根本上的差距,生产水平自然不能和西方来比较,畜病控制在我们国家有着特殊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如此严峻的形势必将关系到畜牧业的兴衰成败,甚至可能连累为畜牧业提供饲料原料的种植业、从事畜牧的产业工人、饲料加工企业、兽药生产企业及运输业。如果畜牧行业中的重大疫病得不到及时有效地遏制,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势必会受到极其的严重影响,农民实现增收的重大国策将会受到严重干扰,由此可见这个问题不可小视。因此必须对畜牧业的生产安全予以重视,畜牧业的生物安全体系就被提到中国畜牧养殖工程的日程上。

二、畜禽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构建

1.畜禽场的选址与建设

建立一个科学的选址、结构的合理布局及舍内外环境的合理控制是养好畜禽的前提,定能给养殖场(户)带来无形的效益。场址的选择:①养殖场的位置:远离公路、铁路、屠宰场、化工厂等,大约1000米以上的远离城市、空气和水源没有污染的位置;②养殖场应建在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空气流通的山坡上,造畜禽舍时最好坐北朝南或坐西北朝东南;③要有充足的水电,交通方便;④远离河流,严禁向河流排放污水,同时需考虑畜禽场的污水量应与附近的田地及果园对污

物的处理能力相匹配。

2.健全养殖场管理制度

2.1人员管理制度

由于养殖场的人员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养殖场内的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控制养殖场人员的活动对于防止疾病有重要意义。在场人员应注意做到:①养殖场严禁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到场人员需做好登记册,以便追踪来宾和他们的接触史;②食堂严禁向外面采购相应的畜产品;③不准携带染疫的相关物品;④不准养殖其它类动物;⑤饲养员进入畜禽舍需进行沐浴、换衣、消毒方可进入;⑥在场技术员严禁向外面服务;⑦管理人员进入生产区前应沐浴、穿好工作服和戴好工作帽,更换鞋子方可进入。

2.2饲料安全管理制度

①采用无病原污染的原料加工饲料;②配制全价配合饲料;③采用新鲜、优质、不发霉、不变质的配合饲料。

2.3生产安全管理制度

①采用全进全出制;②采用繁殖、培育和育成分开的分点生产模式;③外来畜禽必须隔离饲养一段时间,经检疫合格后,再在每群畜禽中混入一头(只)本场畜禽,使外来的畜禽适应本场的微生物群体后,再放入正式饲养栏或圈。

3.健全的疾病控制体系

3.1提高疾病监测,做好疾病防控

要加强疫病监测水平,提高检疫技术,使检疫方法逐步达到简便、快速、准确、敏感、廉价和自动化要求。采取以检疫、诊断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同时要分析季节疫病流行规律,制定预报预测图表,早期采取措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强监测,提早预警,预测出疾病流行情况,新发现疾病的症状、病理变化,要研究新的诊断、防治方法及新药的使用方法,这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防疫工作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3.2控制疫病扩散

在发生疫病或受疫情威胁时,及时宣布自卫封锁,隔离畜禽舍,淘汰处理病畜禽,并采取紧急防疫措施。在舍内严禁解剖病死畜禽。一旦发生传染病,场内各类畜禽禁止出场,防止疫源扩散,以达到控制疫病流行的目的。

4.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

消毒是养殖场一个重要的环节,这样既可以杀灭或减少本场的病原微生物,也可以预防外面病原的侵入,保持养殖场的病原谱稳定。①大门口设立消毒池;②进入生产区入口处设立消毒池;③全场大环境每周消毒一次;④走道及场内主要道路每周消毒两次;⑤空栏后需清洗干净、消毒、通风空一段时间,再消毒方可进入;⑥不要长期用同一种消毒药物,要定期更换。

5.安全的种群管理体系

生产群的控制是考虑到引种可能携带病原进入畜禽场以及不同品种、年龄的畜禽对不同的疾病的易感性不同。①注意引种安全。在引种前先对引种场进行资质考查,对引入畜禽需做免疫学检查,相关无误后引种。到场后需隔离一段时期,过几天后对本场需要注的疫苗进行免疫;②每批畜禽要坚持全进全出制度;③不同品种、批次、日龄的畜禽最好禁止混养;④对疑似患上传染性疾病的畜禽立即隔离。

6.健全的粪便及污水处理措施

规模养殖场的禽畜粪便的随意排放,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也极大地威胁着规模化禽畜饲养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养殖场本身的卫生防疫,降低了畜产品的质量。因此规模养殖场要建立完善的粪便处理措施和污水处理机制,进行无废物无污染的畜牧生产,通过遵循现代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来组织和指导畜牧业生产,并将通过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来实现畜牧业的快速、优质、高效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友庆,徐兴斌.规模化养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初探.贵州畜牧兽医,2009(4):28~29.

家禽的养殖和疾病防治措施篇9

[关键词]家畜疾病预防疾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1650(2013)10-0171-02

一、概述

随着社会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畜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成为政府和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在家畜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存在。

二、家畜疾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家畜疾病防治工作状态

农村畜牧业迅猛发展,家畜饲养业成为农户的重要经济来源,但一旦爆发家畜疾病,一切都将付诸东流因此家畜疾病的防治就相当重要。但兽医工作站在对家禽疾病的检测、预防、治疗上仍有一定缺失,应当予以重视。

2.家禽发病的特点

2.1原因复杂

某些养殖户怕麻烦,没有对饲养器皿认真消毒或者干脆不消毒,消毒意识和防范意识差,长期的细菌繁殖导致家畜发病早、根治难。

饲养者过度追求家禽在生长过程的营养水平,忽视疾病防治中营养水平的作用,营养的缺失于过量都会致使家畜免疫力下降,从而引发大型的疾病,给饲养者带来巨大损失。

2.2发病早

有的家畜在刚出生3-5天就出现疾病感染症状,往往伴随着咳嗽、甩鼻等症状,甚至有的还没有明显的症状,然后在短时间内猝死。出现这种情况的往往是因为幼畜免疫力不强,易受病毒感染,再加上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导致死亡率居高不下。

2.3饲养管理水平不高

饲养管理水平包括温度、湿度、饲养密度及有害气体含量,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家畜的疾病爆发。一天一清便,一天一消毒,是家畜饲养的最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很多疾病都是由此引发的,但就有一部分农户对粪便的清理不够重视,致使家畜饲养的环境中存在众多安全卫生隐患。

三、家禽疾病预防与治疗上存在的问题

1.盲目用药

兽医工作站的工作体制不完善,工作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个别兽医专业知识缺乏,只是凭借自身经验和习惯进行治疗,因此往往造成误诊、错诊,有时还会用错药,致使家畜疾病加剧,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2.忽视给药方式

家畜不同的病情有不同的给药方式,常见的有注射、口服。不恰当的给药方式会出现不良反应或是中毒,影响药效,耽误治疗,知识疾病加剧导致死亡。

3.不熟悉剂量

很多兽医不了解病因,不熟悉计量方式,只凭自身经验进行治疗,很有可能造成用药剂量不当,影响治疗效果。有些情况下,兽医见注射一针不见效,往往会再来一针,这样杨无敌的过量使用,不仅对疾病的治疗毫无用处,还可能导致死亡。

四、家畜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动物是家畜疾病传播的主要因素,因此查清消灭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提高动物自身免疫力才是家畜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关键所在。

1.落实完善检疫制度

动物检疫部门要建立落实检疫制度,要求养殖户定期报告,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把传染源扼杀在摇篮里。外购的家畜必须经过动物检疫部门的检疫,检疫合格后才能混群饲养。

2.保证营养需要,保持环境卫生。

适当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可以提高家畜对疾病的免疫力,而且对家畜自身的生长也有很大的好处。不购买变质发霉的饲料,保证饮用水的清洁新鲜。对家畜的棚舍、设备和用具要进行定期的消毒清理,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3.实施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

免疫接种能激发动物的抵抗力,是易感染动物转变为不宜感染动物,有效的免疫接种能预防和控制家畜的传染病。免疫接种的时机不同,接种的次数和间隔时间也就不同,接种时应注意家畜的抗体水平、畜群的健康状况、接种疫苗的副作用等问题。而且疫苗的选择也要遵循兽医建议,并且选择正规可靠的品牌,而且要注意接种方式与剂量,一定要认真咨询相关工作人员,以最佳的方式注射最合适的剂量的疫苗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药物预防是通过在家畜的失误或者水理添加安全药物使家畜在一定时期内不患某些疾病。但是家畜爆发的疾病很多,有的已经研制出有效疫苗,但还有不少病尚未研制出疫苗,因此应用药物防治可以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手段。

4.严格管理畜棚的人员出入

很大一部分疾病是通过外来人员传播的,所以严格控制畜棚的人员进出也能一定程度上预防家畜疾病,控制疾病的传播。畜棚的工作人员在进出是一定要进行全面的消毒,以防他把病毒带入畜棚或把病毒带出畜棚,严格规定非工作人员一律不允许进出畜棚。

5.严选畜棚场地

畜棚地址的选定关系到家畜长期的健康成长,业与饲养户的经济利益业息息相关。水电是否齐全、交通是否便利、周边的生态环境都是在选择畜棚场地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最好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这样通风和阳光都能得到保障,那些污染严重的工厂附近或者饲养场较多的区域尽量不要去选择。畜棚的布局同样也很重要,生活区、生产区、饲料厂、孵化室都要分开管理。

6.适当的运动

运动能增强家畜体质,提高免疫力,更好的抵抗疾病的侵扰,而且也有利于家畜的健康成长和发育。家畜可以赶放到舍外进行运动,每天以1-2小时为宜,过量的运动反而会起反作用。

五、小结

家禽的疾病关系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做好家畜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对促进养殖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家畜疾病种类多,表现出来的症状也多种多样,而且根据不同物种、不同年龄、不同病程以及个体差异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也各不相同,因此作出正确的诊断并及时防治十分重要这要求养殖人员要根据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作出准确诊断并提早预防。在日常管护方面,正确认识和学习家畜家畜疾病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提高家畜疾病预防与治疗水平,提高动物健康成活率,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才能有效的控制家畜疾病。

参考文献

[1]赵志伟.冬季家畜疾病预防措施[J].饲料博览,2013,01:57.

家禽的养殖和疾病防治措施篇10

关键词:生态养殖;生物安全体系;疫病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9-0020-02

生态养殖是近几年兴起的高端家禽的养殖方式,主要适合于我国地方品种土鸡的饲养。地方鸡以其高蛋白、低脂肪、风味独特和药用保健等优点,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在这一趋势下,我国多个地方先后开展了地方鸡的生态养殖,现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并成为我国集约化养鸡的一个重要补充。据统计,2014年,湖北省规模化生态养鸡存笼3000多万只,仅谷城县1000只以上规模的生态养鸡达220万只,京山县1000只以上养殖规模达150万只。地方鸡生态养殖模式以其独特的品种优势、良好的生态效益、健康的养殖理念,形成一种农林牧相结合的新型生态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1]。

目前,生态养鸡刚刚起步,尚有诸多问题需要积极探索。如疫病防控是制约生态养殖模式发展的问题之一。生态养鸡主要是在野外、开放场地进行饲养,难以对周围环境和疫病进行控制。山林、滩涂、果园、茶园等养殖场所面积较大果树、茶树、杂草等则是虫、鸟喜欢驻留的场所,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较复杂,容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尤其对散养鸡群的危害较大。鸡群活动范围大,场地面积大,致使环境彻底消毒难以进行。养殖环境中水源较多,水质无法控制。人们在采摘果、茶,砍伐林木等作业时,随意进出养殖区,容易引进外部传染性疾病。鸡舍简陋、蛛网丛生、鸡粪遍地,卫生状况堪忧,疫病防控极为复杂。单纯采用疫苗、抗菌素等对生态养鸡场进行疫病防控效果不佳,因此,采用生物安全措施进行疫病防控势在必行。

1湖北省生态养殖现状

湖北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东、西、北三面环山。全省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植被茂盛,是理想的生态养殖地区。湖北省在规模化生态养殖方面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2013年目前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生态养鸡生产方式的认定工作。目前,已有近150家生态养鸡场(合作社)通过生产方式认定。推广的品种主要有欣华鸡、江汉鸡、景阳鸡、郧阳白羽乌鸡、郧阳大鸡、洪山鸡、麻城绿壳蛋鸡等优质地方品种[2]。养殖规模大多集中在500~5000只,养殖场地以荒山、林地、果园、茶园为主。雏鸡阶段以全价饲料为主,育成及产蛋期以配合饲料加青料的方式。近几年来,环境污染严重,病原变异加快,动物疫病不定期流行,对生态养殖业影响很大。据杨峻等[3]对湖北省地方生态养鸡主要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雏鸡及青年鸡的主要疾病有新城疫(newcastleDisease,nD)、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白痢(pullorumDisease,pD)等9种疾病,发病率为33.6%,病死率31.8%。成年鸡主要疾病有新城疫、禽流感和巴氏为杆菌病(avianpasteurellosis,ap)等7种疾病,发病率为29.5%,病死率为30.0%。造成生态养鸡场鸡群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根本原因是对生物安全体系的认识不够。

2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的必要性

生物安全是一个综合性控制疾病发生的体系,即将可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寄生虫和害虫排除在外的所有的有效安全措施的总称[4]。养殖业的生物安全又可分为用来避免(防止)病原体进入畜禽群或养殖场的外部生物安全和当病原体已存在时防止疾病在畜群或农场内向未感染动物散布或向其他农场散布的内部生物安全[5]。其基本思想是隔离、清洁、消毒。据调查,我湖北常见禽病就有30多种,在生态环境和免疫压力下,病原变异加快,鸡群呈现“老病新发,新病不断涌现”的状况,给家禽业造成了重大损失。如何控制病原微生物及周围环境因素,使鸡群处于健康状态,充分发挥鸡群的生产能力,这就需要对鸡群进行综合性防疫。湖北省是家禽养殖大省,地方鸡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其主要养殖模式为生态养殖,常见的有山林、滩涂、果园、茶园等养殖场所。由于这些场所都是天然、开放的,对于疫病防控相对较难。因此,必须从生物安全的角度出发,建立生态养殖模式下的疫病防控体系。据统计,虽然由于实施生物安全要添置额外的设备和使用额外的材料而使生产成本提高,但这可由药费开支下降56%得到更多的补偿。饲料用药开支减少82%,疫苗成本减少11%。生物安全与兽医支出总计的结果,使总开支减少了44%[6]。因此,兽医生物安全是目前最经济、最有效的传染病控制方法,同时也是所有传染病预防的前提[7]。

3生态养殖场实施生物安全的主要措施

针对湖北生态养殖的特点,建立适合我湖北生态养殖的生物安全防疫体系,需要首先对养殖环境进行生物安全评估,真正地检查疫病防控中存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合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构建适合本场或本区域(养殖合作社)的生物安全体系。一般情况下,对于场地选择、规划等,根据饲养规模、场地类型自行设计,符合生态养殖模式即可。下面从养殖模式、引种以及疫病防治等方面对生物安全的实施进行阐述。

4.1规范饲养管理,严格按照“553”模式进行养殖

湖北省推广的规模化高效生态养鸡“553模式”,其内涵是:一群鸡数量不大于500只,一亩地饲养数量不大于50只,鸡群更新日龄300d左右。该模式是从生态养鸡的生物学特性、饲养管理、生态平衡、疫病防控等方面综合提出的适合湖北省的养殖模式。分群饲养,便于管理,有利于疫病防控。亩平50只,每只鸡超过10m2的活动空间,密度低,鸡只活动范围大,对生态环境及机体健康十分有利。选择轮牧方式,建立生态鸡舍,拦网隔离。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合理安排育雏时期。

4.2引种及鸡苗质量

养殖场在引种及购买商品代鸡苗时,应选择信誉好的种鸡生产企业。鸡苗的质量直接影响后期的收益。购买前先调查企业的信誉、规模以及疾病净化情况。尤其是种鸡,是否进行过禽白血病、鸡白痢等净化,禽流感、新城疫等主要疫病的免疫,抗体是否达到要求,雏鸡体质是否健康等。近年来,免疫抑制性疾病对家禽养殖业影响较大,特别是影响鸡群的免疫预防效果,目前所知的主要免疫抑制性疾病有马立克氏病(marek’sDisease,mD)、禽白血病(avianLeukemia,aL)、传染性法氏囊炎(infectiousBursalDisease,iBD)、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ticuloendotheliosis,Re)等。主要蛋传性疾病有:大肠杆菌(avianColibacillosis,aC)、沙门氏菌(avianSalmonellosis,aS)、禽白血病、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产蛋下降综合征(eggDropSyndrome,eDS)、鸡传染性贫血(Chickeninfectiousanemia,Cia)等。一般情况下,免疫抑制因子往往协同作用,引起家禽免疫抑制。如新城疫、禽流感等经过多次免疫仍然发病,免疫抑制病的发生还会引起细菌性疾病的增加。蛋传性疾病在育雏初期就开始表现,如鸡白痢、大肠杆菌等引起雏鸡的早期死亡,而禽白血病则在后期产生肿瘤,引起生产性能下降,最后只能淘汰处理。

4.3坚持生物隔离、消毒,防止病原体扩散

对进入养殖场的人员、车辆进行消毒;对育雏舍、鸡棚、环境进行定期消毒;对鸡场内废弃物进行清理、无害化处理;消毒药轮换使用,避免产生耐药性。对病鸡采取隔离治疗或扑杀,防止疫情扩散,做到“早、快、严、小”。

4.4药物防治

众所周知,抗生素的滥用使得目前细菌耐药性增加。当长期应用抗生素时,多数的敏感菌株不断被杀灭,耐药菌株就大量繁殖,代替敏感菌株,而使细菌对该种药物的耐药率不断升高。生态养鸡在野外环境中,鸡群接触细菌的机会增加,单纯依靠抗生素控制细菌性疾病不可取,而微生态制剂、中草药等在细菌病的防控中都能起到重要作用。微生态制剂真正被重视起来并应用于畜牧业,是从20世纪60~70年代人类发现了抗生素的种种弊端之后才开始的[8]。它不仅可以直接防病治病,还可以间接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生长发育。中草药良好的预防作用和治疗效果,正逐渐被广大养殖户所采用。因此,抗生素可作为最终选择,但不是惟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