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施工单位工程竣工发言稿十篇施工单位工程竣工发言稿十篇

施工单位工程竣工发言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31:28

施工单位工程竣工发言稿篇1

【关键词】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措施

一、引言

竣工决算审计是竣工验收前的重要环节,主要针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财务状况和工程建设情况加以反映,体现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支出,对无形资产、流动资产的价值核定,可确保工程顺利竣工。竣工环节的财务决算是监督工程竣工决算的经济效益,保障其合法性和真实性有效手段,能起到正确评价投资收益,提高决算质量等促进作用。

二、相关概念综述

工程竣工决算是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经过项目法人、施工单位、设计监理公司、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等多方初步验收合格后,由法人根据工程收支情况,进行计算并编制反映该项工程在建设中的资金使用情况的经济文件,是该项工程的全面经济反映。工程竣工决算包括财务决算说明书、财务决算报表、竣工图和工程造价分析四个部分。

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是指在工程竣工验收前,审计机构对工程竣工的财务决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进行审核监督的过程。通过工程决算审计工作的展开,确认该项建设资金来源情况、资金支出情况、资金结余情况等,并将工程项目的财务核算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最终确认资产投资及资金使用的真实情况。工程竣工环节的财务审计工作不仅可帮助建设单位减少违规现象,还可保障资金使用的合法性。

三、_展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审计的注意事项

第一,必须确保审计人员的专业性。由于工程项目投资金额大、项目周期较长、投资成本费多类杂,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足够的专业判断能力,锁定审计重点,以此保障财务决算工作要达到的效果。第二,关注收集整理项目前期资料,对工程是否满足审计的条件进行确认,检查项目建设是否合法合规,工程验收环节是否满足规定等。第三,关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体现工程投资的真实度。第四,审计人员发现问题时,应及时收集资料并进一步核实,与被审计单位人员进行沟通时,需注意记录、取证,确保审计评价准确真实。第五,审计人员有必要到工程现场进行盘点,以保障审计结果的真实性。

四、工程竣工财务决算的具体审计程序

1.充分的审前调查

审前调查是竣工决算审计工作的基础,充分的审前调查有助于选择合适的项目负责人,能降低审计风险,也是竣工决算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审前调查的方式很多,包括与被审计单位或其上级主管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单位的沟通,通过网络搜查该项目有否有特殊报道等等。

2.审核项目竣工决算资料的完整性

工程竣工的财务决算审计主要针对的是审批手续、概算、合同履行情况等,确保该项资料与法律法规的一致性。对于竣工财务决算,资料的完整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经过相关部门审核的项目立项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水保评价报告、环保评价报告、地质灾害评价报告、文物调查报告、压覆矿产资源评价报告等。(2)投资计划,资金计划下达文件等资料。(3)土地使用批准文件、占用耕地林地批准文件、施工许可文件、质量监督手续、项目开工报告、质量检测报告、质量监督报告、环境和消防单项验收报告、工程竣工验收清单或工程竣工报告等。(4)招投标资料,如招标文件、招标公告、投标文件、评标报告、中标通知书。(5)设计图纸的会审和设计图纸的变更记录,工程竣工图和施工图的现场设计变更情况。(6)业主与设计、监理、施工、材料供应单位及中介机构等签订的合同。(7)项目法人资格申报批准文件、项目法人组织机构、岗位职责、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财务管理部分、内部控制制度等。(8)工程财务的会计凭证和财务报表,资产盘点和移交情况等。

3.清理账目及合同,编制工作底稿

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建设单位都不能依据《基本建设会计师制度》专户专账规范的对项目进行账务管理,因此审计人员要加强对投资成本的审核,避免多记或者漏记投资成本。(1)关注建设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完整,内部控制程序是否健全,这决定了工程项目的审计风险。建设单位支付过程审批手续健全,能发挥内控制度的制衡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投资成本的真实程度。(2)逐笔清理项目支出,审查会计凭证,审核每张票据的真实性,编制账面清理表,是审计工作最基础、最原始的工作底稿。(3)清理所有工程相关的合同,根据合同,明确投资成本的金额及类型,编制合同类工作底稿。(4)审减待摊投资中不合理的支出,测算待摊投资中建设管理费、业务招待费所占的比例是否合规合法。(5)根据合同约定及工程师审定的工程结算定案表,审定各科目余额,编制工作底稿。

4.审定竣工决算报表,编制审计报告

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建设单位财务人员不具备编制竣工决算报表的能力,往往审计人员需要代替建设单位编制竣工决算报表。(1)根据上述工作底稿中调整后的科目余额,编制资金平衡表,检查调整分录是否准确。(2)根据资金平衡表编制竣工决算套表,在合同类工作底稿的基础上,整理出该项目债权债务的情况。(3)在上述审计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审计报告,对工程项目进行客观的审计评价,真实的反映审计发现的问题。

施工单位工程竣工发言稿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引言

如今,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受到了越来越多工作人员的重视,随着《招标投标法》以及《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出台和实施,其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过与其同等重要的跟踪审计工作却没有得到同样的重视,人们仅仅将跟踪审计当做工程施工期间的工程造价控制,并没有认识到其对于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工作。

1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工作方法

1.1参与跟踪审计的相关工作者一定要进驻到施工现场,定期参加工程例会,掌握工程进程和各类突况,提出自己的审计意见,将会议内容做详尽的记录,便于以后的审阅。工程相关的招投标活动要积极参与,并做好审计宣传工作,让被审计的部门了解跟踪审计的程序、内容,愿意接受审计。

1.2参与跟踪审计的相关工作者还要熟知工程招投标的文件及施工合同,熟悉工程施工图纸,及时的指出相关合同以及招投标文件表意不明的地方,让工程建设单位设定明确的界限。

1.3整理搜集资料。资料的搜集整理在工程建设中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工程中所有资料进行备份,依据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编号,避免工作人员添加涂改,并做好跟踪审计工作日记,对工程时间和进程以及审计相关内容进行认真的记录。

2跟踪审计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2.1审计人员的选择。在选择参与审计人员的时候一定要挑选经验丰富,并熟悉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相关知识的综合性人才。

2.2客观的进行审计。审计工作的底稿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可以作为法庭证据,所以相关的审计人员一定要深入施工现场,及时的搜集整理资料,准确客观的取证,不能带有主观情绪、拉关系、讲情面。

2.3总结经验要及时。作为一个涉及知识面较为广泛的工作,建筑工程跟踪审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所以,工程审计过程必须要认真研究总结,切忌总结与跟踪审计不符的现象出现,相关工作人员要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地进行探索和革新,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跟踪审计工作。

2.4妥善保存审计资料。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是一个周期较长的过程,需要保存好工作中的底稿、照片等重要文件资料,建立专门的审计复核制,明确审计责任。

3工程项目过程中跟踪审计的工作重点

3.1前期工作

3.1.1复查工程量清单,复核投标最高限价,审查工程招标文件。

3.1.2审查工程施工合同。审查其是不是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施工政策和工程招投标文件等相关条款进行起草的,合同中的书写语言是否严谨、规范、清晰等。

3.1.3建立健全建设单位的内控制度。督促过程管理部门和相关负责人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控制工程资金使用,保证项目建设有序进行。

3.2施工过程

跟踪审计工作的重心是控制施工中的隐蔽工程量、材料价款、工程进度款拨付及其现场变更签证单等。

3.2.1对于隐蔽工程量的现场确定。在进行工程建设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对于一些隐蔽项目的疏忽而影响审计效果,不能准确的评估工程造价。此外,由于所选用的施工方法和工艺不同,也会直接的影响到工程造价。所以,一定要在施工现场确定好跟踪审计方所需的隐蔽项目工程量以及施工方式,记录保存审计工作底稿。

3.2.2确定进场材料的价格。需要依据合同相关条款的规定明确材料的价格。如果合同约定中明确了材料的固定价格,那么跟踪审计工作者就要严格的审查,对于进场材料的品牌、规格、型号等进行查验,审核其合同或招标文件是否相符。对于合同中已经约定好的可调价格的材料,也需要进行品牌、规格、型号等方面的复核。与此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还要到市场上进行考察,避免因为市场变化而导致的材料价格变动对于工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2.3审查设计变更及施工现场签证。审查工程设计施工以及变更时的签证手续,保证其合理、规范、及时、完整。一方面是定性审查,审核施工方是否有合法的手续,是否依据现行规定进行招标施工。其审核设计是否准确反映了真实情况,书面文字是否表意明确,避免其语言使用不规范导致矛盾和分歧;另一方面是定量审查,审核变更工程计算是否准确,计算方法和结果是否正确。所需的备件是否齐全,准确的分析变更可能对造价产生的各方面影响,合理的选择施工技术和工艺,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浪费。

3.2.4复核已完工程工作量,严格的依据工程施工合同相关规定支付审签预付款,控制好工程款的支付。

3.2.5搜集施工工程资料要及时,保证工程按期完成,顺利进行竣工结算。

3.3竣工结算

在工程竣工验收以后,相关的审计组合跟踪审计人员一定要进行及时的结算,要求施工方下发限期申报竣工结算报告书,验收审核施工方申报的竣工结算资料。同时,对施工方提供的结算资料进行复审,对于其中变更、隐蔽的工程项目要审查清楚,必要时要对施工方施加压力,保证所提供资料的真实、可靠。不过在进行审核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量计量。这一部分的具体工作是审核所使用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与方法是否达到定额标准,对于工程图纸进行审核看其是否能达到工程量要求。

(2)定额套用。主要是审核结算选用的定额是否正确,定额子目套用的是否合理,定额缺项的工程项目造价是否合理等。

(3)工程取费。对于结算中各项费用比例、计算基础等进行严格控制和审核。

(4)材料价差。根据市场变化及时的调整预算,对于材料质量和材料价格进行严格把控,查验施工企业自行采购的材料、相关手续是否齐全。

(5)工程竣工后结算审核。在工程结束后,出具详细的审计报告,为委托方提高完整的审核资料。

4结束语

总的来说,想要对工程项目的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应该对建设项目的承包合同价、估算、概算、预算、编制结算价等各方面进行严格的管理。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很多,因此相关的工作者需要不断地进行,积累工作经验,控制好工程施工资金的投入和分配,避免资金流失,提高工程建设资金投入的回报率。

参考文献

施工单位工程竣工发言稿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1.前言

(1)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承建的基建项目数量和投资额都快速增长,因而在财务管理方面也日益出现了新的问题,国家随之出台了多项管理规定。2002年,财政部印发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从制度层面加大了国有基本建设财务的管理和监督。2012年,修订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明确了基建投资并入事业单位“大帐”中反映。为了进一步规范基本建设财务行为,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13年4月,财政部起草并公布了《基本建设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发挥事业单位在促进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中坚力量,必须要强化事业单位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

(2)笔者在财政部门从事基建财务监督管理工作10余年,从对辖区内国有建设单位审计情况看,事业单位的基建财务管理并不尽如人意。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事业单位对基建财务的管理仍比较混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还亟待进一步提高。经过多年的监管,事业单位基本都能够单独设置基本建设财务账,建设资金与事业经费分别核算,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会计科目设置和使用不规范,不能及时进行工程结算审计并进行会计处理,工程完工后不编制工程竣工决算,建设单位管理费使用超标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挤占、挪用财政建设资金,无法正确核算建设成本,项目投资、进度难以控制等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建设资金的损失浪费。

2.当前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内部控制制度缺失。

《基本建设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中,首次提出了项目建设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当前事业单位承建基建项目,多数是成立临时机构,从相关单位抽调部分人员,有些可能从未接触过基建和财务专业,然后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学。由于精通财务管理专业的人员很少,领导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加之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所以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基建管理很少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些领导凭着经验,认为会计和出纳分离就是内部控制了,甚至有些单位因为人员少,会计和出纳也一人兼任。至于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等制度很少单位知道,更不用谈及落实了。

2.2财务制度不健全。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已经颁布了很多年,但是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参差不齐,领导对规定理解不深不透,使得落实情况差距很大。长年从事基建财务的单位如住建局下属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相对健全;承担建设项目较少的事业单位尤其是临时组建建设班子的,对《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没有进行过深入学习,连基本的会计科目使用都不规范,财务管理较混乱。

(1)随意列支建设单位管理费。

由于基建项目投资金额大,使得有些事业单位将基建账务当成了三公经费的小金库,随意发放奖金,补贴,不按规定列支业务招待费。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中要求业务招待费支出不得超过建设单位管理费总额的10%,有些事业单位承建的项目投资金额很大,但是建设期限并不长,可以列支的招待费金额比单位正常经费要高出很多倍,抱着不花白不花的态度造成了挥霍浪费。还有些事业单位,无视业务招待费列支标准,超出建设单位管理费总额10%后仍然继续支出,财政审批基建财务决算时,单位无法弥补超支的费用,形成了烂尾账。《基本建设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中,更改了管理费用的标准,提出项目建设管理费按规定标准和要求实行总额控制,分年度据实列支,也是对这一现象进行遏制。

(2)不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中,要求建设单位应在项目竣工后3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在竣工财务决算未经批复之前,原机构不得撤销,项目负责人及财务主管人员不得调离。但是现实情况中,项目竣工后,很多事业单位承建的基建项目在竣工验收后,人员就解散撤离了,工程结算审查没有专人负责,竣工财务决算迟迟不能编制,但是管理费用却一直列支。

(3)基建账务数据未并入会计大帐反映。

笔者所在地区,事业单位经费账务由财政部门会计核算中心进行集中核算,基本建设财务由单位设立专户自行核算。基建账均未并入会计大帐反映。

2.3基建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低。

当前,事业单位的基建财务管理中,财务人员有些是临时抽调,有些是从社会上聘任,由于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运用的范围较窄,熟悉精通该行业的人员很少。会计人员往往是从事了该行业后才开始学习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即使是有会计功底的人员,也可能因为对基建行业不了解所以核算不够精确。还有些既不懂会计又未参与过基建管理的人员从事基建财务专业,更是问题层出不穷。可以说,这样专业素养不足的财务人员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的重大隐患。

2.4预算约束性差。

很多事业单位从申报项目开始,就只重视项目资金的争取,不注重调查研究和项目论证,设计方案不切实际、内容粗糙,不适应项目实际建设需要。项目开始实施后,不按正常的程序做出合理的调整变更,随意调整建设内容,甚至有的单位在未经过审批的情况下盲目开展建设,导致了基建项目预算流于形式,实际施工使用金额远远超出原计划的资金标准,出现超投资、超概算、超标准“三超”现象。

3.加强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应该针对基建财务的行业特点,梳理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如预算、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材料设备、会计电算化等。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

3.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1)严格建设单位管理费的使用。

建议将事业单位基建财务中的管理费用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同时业务招待费建议按照项目的复杂程度和建设期限设定标准。管理费用的使用,可以采取建设单位在向财政部门申请用款计划时,将工程款和管理费用分别下达预算指标,分年度据实列支,一旦出现超标准列支现象,马上进行整改。

(2)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建议基建项目在具备竣工验收条件超过3个月后,如不办理竣工验收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财政部门停止拨付事业单位基建款项,后期所发生的费用不准在基建投资中列支。以此督促事业单位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真实反映项目投资。

(3)基建账务并入会计大帐反映

事业单位要按月按照基建账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预付工程款”等科目余额,借记大账中“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按照基建账中“交付使用资产”等科目余额,借记大账中“固定资产”等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基建投资借款”科目余额,贷记新账中“长期借款”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预付工程款”、“交付使用资产”等科目余额,贷记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基建拨款”科目余额中归属于财政补助结转的部分,贷记新账中“财政补助结转”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其他科目余额,分析调整新账中相应科目;按照上述借贷方差额,贷记或借记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

3.3提高事业单位基建财务人员素质。

由于基建财务核算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专业性强,一个单体工程就涉及土建、安装、设备、装饰工程等十几项分项工程核算,有些还涉及到拆迁补偿费等明细核算。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相比,基建工程核算连续性强、时间跨度大。因此,基建财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及补充规定、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及解释;了解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基本建设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工程知识,还应当认真学习招投标法、合同法、建筑法等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事业单位要为财务人员创造学习的条件,进行一定的人力与物力以及资金上的投入,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那些专业素养不足、工作能力较差的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积极组织财务知识培训以及有针对性的开展基建工程决算班,使财务人员能够有的放矢的开展学习。

3.4强化预算约束。

(1)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要贯穿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概算、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要组织规划、工程、技术、财会、法律等专家进行充分论证和评审,确保建设项目的科学性,这是控制工程成本的关键。在编制预算时,做到建设规模适度,保证资金来源。对因重大设计变更、不可预见等因素造成工程量增减变动的,要按照审批程序办理手续。工程款使用过程中,严格审核工程进度,根据进度结算按比例拨款。基建管理全过程做到概算控制,预算管理。

施工单位工程竣工发言稿篇4

1.1复查工程量清单,复核投标最高限价,审查工程招标文件。1.2审查工程施工合同。审查其是不是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施工政策和工程招投标文件等相关条款进行起草的,合同中的书写语言是否严谨、规范、清晰等。1.3建立健全建设单位的内控制度。督促过程管理部门和相关负责人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控制工程资金使用,保证项目建设有序进行。

2施工过程

跟踪审计工作的重心是控制施工中的隐蔽工程量、材料价款、工程进度款拨付及其现场变更签证单等。2.1对于隐蔽工程量的现场确定。在进行工程建设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对于一些隐蔽项目的疏忽而影响审计效果,不能准确的评估工程造价。此外,由于所选用的施工方法和工艺不同,也会直接的影响到工程造价。所以,一定要在施工现场确定好跟踪审计方所需的隐蔽项目工程量以及施工方式,记录保存审计工作底稿。2.2确定进场材料的价格。需要依据合同相关条款的规定明确材料的价格。如果合同约定中明确了材料的固定价格,那么跟踪审计工作者就要严格的审查,对于进场材料的品牌、规格、型号等进行查验,审核其合同或招标文件是否相符。对于合同中已经约定好的可调价格的材料,也需要进行品牌、规格、型号等方面的复核。与此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还要到市场上进行考察,避免因为市场变化而导致的材料价格变动对于工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3审查设计变更及施工现场签证。审查工程设计施工以及变更时的签证手续,保证其合理、规范、及时、完整。一方面是定性审查,审核施工方是否有合法的手续,是否依据现行规定进行招标施工。其审核设计是否准确反映了真实情况,书面文字是否表意明确,避免其语言使用不规范导致矛盾和分歧;另一方面是定量审查,审核变更工程计算是否准确,计算方法和结果是否正确。所需的备件是否齐全,准确的分析变更可能对造价产生的各方面影响,合理的选择施工技术和工艺,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浪费。2.4复核已完工程工作量,严格的依据工程施工合同相关规定支付审签预付款,控制好工程款的支付。2.5搜集施工工程资料要及时,保证工程按期完成,顺利进行竣工结算。

3竣工结算

在工程竣工验收以后,相关的审计组合跟踪审计人员一定要进行及时的结算,要求施工方下发限期申报竣工结算报告书,验收审核施工方申报的竣工结算资料。同时,对施工方提供的结算资料进行复审,对于其中变更、隐蔽的工程项目要审查清楚,必要时要对施工方施加压力,保证所提供资料的真实、可靠。不过在进行审核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量计量。这一部分的具体工作是审核所使用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与方法是否达到定额标准,对于工程图纸进行审核看其是否能达到工程量要求。(2)定额套用。主要是审核结算选用的定额是否正确,定额子目套用的是否合理,定额缺项的工程项目造价是否合理等。(3)工程取费。对于结算中各项费用比例、计算基础等进行严格控制和审核。(4)材料价差。根据市场变化及时的调整预算,对于材料质量和材料价格进行严格把控,查验施工企业自行采购的材料、相关手续是否齐全。(5)工程竣工后结算审核。在工程结束后,出具详细的审计报告,为委托方提高完整的审核资料。本文来自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简介详见

4结束语

施工单位工程竣工发言稿篇5

预算主管需要精通造价管理相关软件;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预算主管工作职责,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预算主管工作职责11、执行公司制定的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和办法,正确执行和运用定额标准,并能够及时反映有关情况;

2、负责工程招投标、合同谈判,承担预算和审查、验工计价、结算与决算松祚;

3、熟悉建筑总承包或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概预算、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建设项目管理等;

4、合同文件的起草与管理,跟踪分析合同执行情况,审核相关条款;

5、熟练掌握相关领域工程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流程,了解相关规定。

预算主管工作职责21、工程项目开工前熟悉图纸、了解现场,对工程合同和协议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2、编制预算前获取技术部门的施工方案等资料,便于正确编制预算;

3、参与各类合同的洽谈,掌握资料作出单价分析,供项目经理参考;

4、及时掌握有关的经济政策、法规的变化,如人工费、材料费等费用的调整,及时分析提供调整后的数据;

5、正确及时编制好施工图(施工)预算,正确计算工程量及套用定额,做好工料分析,并及时做好预算主要实物量对比工作;

6、施工过程中要及时收集技术变更和签证单,并依次进行登记编号,及时做好增减账,作为工程决算的依据;

7、协助项目经理做好各类经济预测工作,提供有关测算资料;

8、正确及时编制竣工决算,随时掌握预算成本、实际成本,做到心中有数;

9、经常性的结合实际开展定额分析活动,对各种资源消耗超过定额取定标准的,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

10、组织项目成本预算工作。

预算主管工作职责31、参与公司工程项目各类招投标工作。

2、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组织对人工费、原材料价格、设备的价格进行市场调查,组织编制工程预算。

3、进行工程量的计量、工程直接费用的计算、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工作。

4、负责公司零星工程工程量的计算及造价核算工作。

5、参与工程合同的谈判、制订及管理,熟悉并掌握合同,严格按合同条款办事。

6、负责各项目的预(结)算工作。

严格执行定额及各有关取费标准。

7、熟悉图纸及设计变更,及时编审各工程预(结)算。

8、审核施工单位月进度报表,根据工程进度计算工程实物量和计算工程进度款。

工程竣工后按合同规定办理竣工结算。

9、建立工程台帐,避免超、漏报,搞好工程造价及各类经济指标分析。

10、经常深入工地,了解工程实际情况,掌握工程结算的基础资料。

1、及时掌握政策、规定的变化动态。

经常了解建材信息和各项政策,避免发生不应有的错误。

12、审定成本控制计划并监督其贯彻实施情况。

13、完成领导所交办的其他工作。

预算主管工作职责41、负责项目各专业准确计量,并协助工程师要求询价;

2、编制工程造价估算及预算,提供项目方案比选及优化建议;

3、编制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参与评标并编制评标报告;

4、跟踪合同管理,期中付款、变更签证审核及结算审核;

5、配合业主目标及动态成本的编制管理;

预算主管工作职责51、负责组织安排工程投标报价、工程预结算编制、合同谈判签约、工程成本控制分析工作。

2、对待建项目进行前期跟踪,组织工程投标工作。

3、掌握现场实际情况和施工进度,督促项目部及时办理工程签证,及时签订分包合同补充协议。

4、协同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做好项目部独立核算工作

5、组织安排竣工决算项目的档案收集、管理、归档工作。

6、协助配合公司其他部门进行相关业务工作。

预算主管工作职责61、能够熟悉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有关工程造价的管理规定,精通本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工程图纸;

2、负责审查施工图纸,依据其记录进行预算调整;

3、根据工程进度情况深入工地现场,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对应图纸及其他资料,及时发现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变更及签证;

4、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进行竣工工程的结算工作。

预算主管工作职责71.审核安装方面施工单位材料进度报量。

2.负责安装方面工程结算的编制及审核。

3.负责与政府、审计单位进行对接。

4.合同编制与审核

施工单位工程竣工发言稿篇6

关键词:电力工程;竣工决算;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电力行业也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工程竣工决算方面就亟待完善。电力工程竣工决算是电力建设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完善才能满足电力行业的发展的需要。

一、电力工程竣工决算的作用及意义

电力工程竣工决算反映了项目工程概算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全面考核建设项目投资效益,这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其作用和意义如下:

第一,全面反映竣工项目的实际建设所需费用。

第二,竣工决算是办理交付使用资产的依据,是竣工决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竣工决算是分析和检验施工图预算的执行情况以及考核投资效果的依据。

二、目前电力工程竣工决算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加大电力工程建设投资力度,建成交流、直流相互协调的电网工程,以满足目前城乡居民生活生产的需要。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以下着重分析竣工决算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财务部门对资料、档案收集,管理不够重视,大多在电力工程竣工后才能获得项目工程竣工决算完整的资料,资料取得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性。

(2)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财务人员的工作依然局限于传统的稽核和记账、核算范围内,不能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在管理方面的职能。

(3)财务部门在编制的决算时候,由于没有全面紧跟工程的施工进度,因此对于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不能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以及预算的执行偏差得不到及时翔实的反映,从而导致不能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对项目的整体投资造成不利影响。

(4)工程完工之后,由于忽略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能,移交资产时缺乏财务部门的有效监督,从而影响固定资产的价值鉴定和工程资金核算的精准性,干扰竣工决算工作。

2.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存在相关手续不全等违法违规现象

有的电力建设项目在建之前没有取得相关部门的立项批复,部分在建项目没有项目工程施工许可证、项目建设规划用地许可证等相关手续。

(2)政策性成本高涨,电力工程成本控制难度加大

随着环保支出,水土森林的保护、环境绿化以及居民拆迁用地补偿费用日益上升,都增加了项目成本控制的难度。

(3)电力工程施工结算滞后,导致竣工决算不及时

电力工程结算工作是竣工决算的上游环节,由于项目工程的结算工作涉及工程的各个环节、相关的各个部门及单位,面广点多,项目繁复,协调难度较大,结算过程长导致竣工决算工作滞后,因此不能按时编制工程竣工决算。

(4)电力建设工程管理粗放,竣工决算职责不明晰

电力工程竣工决算一般由财务部门完成,同时需要工程部、物采部等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目前大多电力项目决算管理粗放,职责不清,分工不明,沟通协调不及时,给竣工决算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完善电力工程竣工决算工作的对策

1.从账务的角度完善竣工决算管理

与竣工决算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应该积极渗透到项目工程施工管理中去,详细掌握工程施工中的各物资资金的实际消耗情况,为今后的竣工决算做好充分的准备。项目施工管理及其他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

(1)收集原始资料,做好档案管理

负责工程竣工决算的财务人员,应从工程设计阶段开始与项目施工部门建立好沟通渠道,积极参与到施工管理的各环节中去,收集与项目竣工决算相关的原始档案资料,建立科学的内部档案管理制度;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资金物资进行详细记录,进行归类整理,并建立台账,专人专管,为今后的竣工决算工作打好基础。

(2)全程参与施工管理,确保工程造价数据精确

负责工程竣工决算的财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掌握项目工程的各项概算预算,监控概算预算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对工程的造价进行适时地分析调整。使账务工作由传统的稽核、做账深化为对项目工程施工建设的全程财务监管,为竣工决算提供精确的工程造价数据。

(3)紧跟施工进度,动态管理资金和工程物资,控制施工成本

电力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财务部门要做好工程成本核算,力争准确地核算项目投资成本,从而达到控制项目成本的目的。项目财务管理人员应根据工程建设施工进度清单、合同和施工单位提供的、经审核无误的施工物资结算清单来确定应付工程款;要深入施工建设现场,督促项目管理单位准时结算、支付工程款;项目工程的其他支出要如实反映,及时据实列出工程施工中各环节产生的其他支出费用的明细,与项目管理部门进行确认、核对,并按概算标准进行控制,严格管控出现超支的现象。

(4)电力工程建设竣工交付后,电力项目财务人员必须督促相关的部门及单位及时进行结算,并将付款金额、原始凭证、资料档案上报,编制竣工决算,做好资产登记入账。物采部和工程部共同清点核对工程物资,并在即定时间内向财务部提交工程物资移交清单、结算清单等相关资料,财务人员做好各类台账登记,核对无误后支付款项;工程项目部根据招标文件和工程合同按要求以及具体施工情况编制工程竣工结算书、财务部按结算协议进行账务核对,核对无误后支付款项;核对清理上级单位拨款金额、物资转账调拨、资金往来的清算;正确分摊和计算各项成本。

2.优化电力项目工程管理制度,强化工程竣工决算全程管理

(1)加强与行政机构的沟通,普及工作人员法律常识

电力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遵守《电力法》、《安全法》、电力行业的各项规定、以及合同的相关条款,力争工程施工合法合规;电力工程建设单位要经常与地方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电力行业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沟通,确保项目工程选址准确有效、各类行政手续顺利办理;电力项目工程的各类合同设计均采用法定格式,合同内容要完整,合同条款一定要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避免产生歧义,有利于日后的法律判定;竣工决算人员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法律知识培训,普及相关法律常识,杜绝施工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对竣工决算工作意义深远。

(2)注重工程选址的经济性,提高环保意识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工业污染日益严重,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环境污染罚款和赔偿;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人均用地紧张、目前的城镇化建设进程日益加快等,用地成本越来越高,因此电力项目工程在规划选址时,要考量土地占用的经济性因素。项目工程竣工决算人员要熟识相关政策,认真审核各项施工方案,严防工程施工与相关政策发生碰撞,杜绝产生一切不必要支出。

(3)优化电力工程项目竣工结算管理,保证竣工决算及时进行

电力工程竣工决算要以竣工结算工作为导向,竣工结算要服务于竣工决算。竣工结算工作是电力工程造价的最后一关,直接关系到电力工程建设单位的切身利益,因此要保证竣工结算数据的真实性。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收集、整理好工程结算的各类资料;深入到施工现场记录工程量;深入市场,掌握各种建材的价格及波动,确保工程造价的真实。提高结算工作专业水平,因地制宜地采用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分析对比审核法、筛选法、分组计量法等工程结算审核方法,提高结算工作准确性,为竣工决算工作打好基础,保证竣工决算能够顺利及时地进行。

(4)电力项目工程竣工决算工作中,细化管理明确权责

电力项目工程应当从工程筹建起,将竣工决算报告的编制纳入日常的财会核算工作中,为项目工程竣工决算做好准备。在项目的设计阶段,财会部门就应考虑到决算工作的需要,收集,细分工程概算的资料与数据,科学设置会计科目;电力工程施工阶段,精细化管理各类台账,为项目竣工决算创造条件;工程完工后,财会部门要汇同各相关部门做好各单工程结算、做好资产清理、固定资产和往来账的盘点工作、办好资产移交手续等一系列工作,为竣工决算做好准备。同时,要记录管理好资金、建设材料、施工设备,全面掌握工程建设进度、工程款的支付、资产的清理交接等详细资料,编制好竣工决算的底稿。

结语

我国电力建设在未来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电力工程项目数量将大幅增加,投资金额也日益巨大,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日益复杂。电力项目竣工决算工作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推动竣工决算工作不断发完善,更加专业化。

施工单位工程竣工发言稿篇7

【关键词】建设工程档案;质量;管理

一、建设工程档案资料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1、档案资料残缺不全。一项建设工程从立项到竣工和交付使用,按照建设程序要经过计划任务书、建设地点选择、设计文件、建设准备、计划安排、施工、生产准备、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等诸多工作环节,工期的时间跨度一般都比较长(少则一两年,长则三五年以上),涉及的工作与管理部门非常多,因此,对任何方面、任何环节的工作的放松与忽视,都可能导致应当归档的材料、图纸不全。

2、文件编制与档案管理欠规范。包括:(1)案卷题名不准确,文不对题或过于简单,或题名雷同重复。(2)容易忽略组卷的几个原则:正文与附件、请示与批复、来涵与复涵、正文与底稿应放在一起组卷,尤其当试验检测报告或质量检查记录有不合格等质量问题时,应有下一次采取处理措施、重检合格的结果记录附在一起组卷,有始有终地说明问题。(3)一些较重要的图纸(如纵断面图、平面布置图等)蓝晒模糊不清。(4)对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报告的收集立卷工作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工程评优工作的开展,等等。

二、建设工程档案资料管理中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1、指导思想上不够重视。如果把工程质量比作硬件,把档案资料比作软件,两相比较,普遍存在重硬件而轻软件的现象。即一些施工企业往往重视抓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却忽视档案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2、管理上不到位。建设工程档案资料的涉及面广,包括管理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质量监督部门、施工单位等。由于各部门各自相对独立,因此,在如何相互配合、及时沟通,以有效保证档案资料的质量的问题上,容易出现推诿、搪塞、忽视和不愿配合、不予支持等不良现象,从而导致档案资料不能及时、全面和准确地收集。

3、制度上不够健全。如就城建档案法规制度而言,一部《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于1987年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档案局联合之后,过了十年建设部才以第61号部长令了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一些省市的相关实施细则也没有及时跟上去。

4、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由于城建档案工作起步晚,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有些单位甚至是属于照顾性质的安排,调入人员文化层次偏低,整体素质不高,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做到得心应手。

三、建设工程档案资料管理控制措施分析

1、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与健全的制度是提高城建档案资料的质量的前提。

2、集中管理,统一领导,专人负责。城建主管部门、施工单位,都应明确一名领导分管档案工作,把档案工作列入领导议事日程,列入工作计划,实行集中管理,统一领导,专人负责。各业务部门应有兼职档案人员负责本部门的文件材料的形成收集,保管和立卷归档,以便形成管理网络,确保归档材料的系统完整和规范。同时还要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具备起码的业务知识。

3、明确建设各方的责任。建设单位。应抓好工程项目档案资料的形成、积累、归案工作,对建设各单位,尤其是施工单位资料的编制、整理给予监督指导工作;要负责做好综合文件和竣工决算的收集、积累组卷,特别是对项目前期、征地拆迁、设计单位、招标投标等及时组卷。监理单位。要配合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伊始,着手制定该项目竣工文件的编制、整理办法,根据不同的工程结构、工艺,确定其收集、归档的资料范围、规格,发至各施工单位执行;要督促各施工单位及早开始竣工图的编制工作,把好各种检验评定文件的内在质量关,对所有归档的文字、图纸要一一审核;要研究、解决编制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注意监理与建设各方往来文件的积累,对监理自身部分文件要在次年第一季度完成各类往来文件的立卷工作,等等。设计单位。要按设计规范提交合格的施工技术文件和图纸,每张图纸和修改通知单都必须有题名、图(文)号、设计(修改)审核责任人签名;设计任务完成后,向建设单位提供全套设计文件目录。施工总承包单位。应重视项目档案材料的整理工作,加强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建设主管部门等有关单位的联系,对施工单位已交总承包单位统一整理的项目档案材料,除了要严格按分部(项)工程的施工工序组卷外,对没有揭示名称和部位名称及没有施工、检验年份的档案材料,须在案卷题名上加以注明;项目档案材料整理完毕后,交项目监理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会同建设单位和建设主管部门向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出项目档案的单项验收申请。施工单位。要认真把好施工文件质量关,准确填写施工表格中的各项内容;要按不同分部(项)施工工序的各种表格,依施工工序的先后集中存放,待若干工序完成后且厚度达到2cm时左右时组卷装订;一张图纸被多次修改时,历次修改通知单应依其先后顺序集中排放,等等。科研单位。要根据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对所负责研究开发的科研课题项目,按不同的课题内容组卷,移交建设单位。机电系统工程单位。要根据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将承包建设的有关机电系统如安全设施、监控系统、收费系统、通讯系统、配电照明等工程竣工资料,按分部、分项工程编制、整理组卷,竣工验收合格后移交建设单位。总之,建设各方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在完成各自的立卷、编目工作后,由建设单位会同主管部门及档案专业部门等有关单位检查合格验收后,将竣工档案资料移交建设单位,最后由建设单位、理顺和排列。

4、加强对城建工程档案资料的管理。资料的收集。首先,应建立档案收集的程序,并来严格遵照执行。其次,在资料收集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档案资料核查取舍时,要剔除重复部分,若发现资料不能表明实际情况时,应责成有关人员重新撰写或整理,发现有伪证或事后补充原始记录的,应责成原资料提供单位重新提供真实资料并加以注明,严禁将不真实或有明显错误的资料入档。二是档案内不允许使用圆珠笔或复写纸复写材料,复印材料必须加盖复印章确认。资料的整理。资料的整理和组卷要遵循工程施工文件的自然形成规律,并保持案卷内各种文件的有机联系,符合工程特点,便于保管和利用。资料的使用。归档的档案资料不得随意外借和复制,如确需复制和拍照,须经档案主管负责人批准并办理相应的手续,由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复制,对于涉及矿产资源的有关资料,无关人员不得查阅,设计中使用的专利或专项技术等,应按规定注意保密,建设单位不经原建设单位同意,无权对外提供和转让。

四、结语

做好建设工程档案资料的收录、编撰、管理和使用,使档案资料达到全面、完整、规范、通用,对于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项目建成后顺利地交付生产、使用以及为工程项目将来的维修、扩建、改造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上谈了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施工单位工程竣工发言稿篇8

关键词:建设项目;环境验收;优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X8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6-0087-03

1引言

根据新《环境保护法》的精神,为进一步明晰企业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降低环境行政管理的廉政风险,拟简化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流程。积极探索精简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流程,将现有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和排污许可深度融合,取消环保部门现场验收程序,弱化竣工环保验收的行政许可作用,强化验收技术审查。对于需核发排污许可证的建设项目,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查批复与竣工环保验收结论在环保部门内部流转,实现建设单位一站式完成验收排污许可审批流程。

2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实行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管理制度虽在一定程度上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监督,但在执行过程中显现出一些弊端:第一,行政许可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政府为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背书的局面,弱化了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主体地位;第二,在现场验收过程中,由于不同验收人员的工作经验、法律认识、执法力度等存在差异,使得验收结果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这种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形成了较大的廉政风险隐患;第三,目前建设项目竣工后要通过竣工环保验收和污染物排放许可两道环保行政审批程序,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神,应简化审批流程,加强事后监管。

3措施分析

新《环境保护法》进一步明确了排污许可制度的法律地位,将成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核心制度。2016年以来,国家环保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三同时”制度进行改革。

通过《建设项目环保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对改革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进“三同时”管理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根据该征求意见稿,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以排污许可替代竣工环保验收;不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验收调查,编制竣工验收报告,将竣工验收的主体由环保部门调整为建设单位。验收合格的建设项目方可投产使用,主要内容如下。

3.1污染类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许可

3.1.1许可申请时间

污染类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运行)的,建设单位应当在投入试生产(运行)前向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进行污染物申报登记,申请领取污染物排放许可证(从事危险废物、严控废物等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经营活动的单位,须申请相应的许可证),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建设单位应当在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到期前,向当地环保部门提交申请材料。

建设单位在向环保部门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前,应按照相关规定,主动公开验收监测报告(表)全本,并将信息公开凭证一并提交环保部门。

3.1.2申请材料

(1)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材料。建设单位申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需按不同等级和类型提交相应材料:

i级污染类建设项目,应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污染防治能力承诺书,并附编写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

Ⅱ级污染类建设项目,应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污染防治能力承诺书,并附编写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

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由建设单位委托经环保部门批准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站或者环境放射性监测站编制。

(2)污染物排放许可申请材料。排污单位基本信息以及营业执照或者组织机构代码证等法定身份证明;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证明材料。

3.1.3受理部门

申请资料由环保部门受理窗口统一接收。竣工环保验收由市、区环保部门按照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负责,污染物排放许可由市、区环保部门按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权限负责。

3.1.4审批程序

环保部门应自收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不包含向公众公开信息、现场检查和整改的时间),完成竣工验收。

收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后,环保部t应向社会公开受理情况(内容除外),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材料缺失或者未达到验收要求的,出具补充材料通知,一次性告知申请单位补充完善或者作为退档处理。

申请材料审核通过的建设项目,由环保部门对材料进行技术审查,做出拟同意或者不同意的验收意见,并在环保部门网站上向社会公告。公告期满后,环保部门应根据公众反馈意见情况,做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决定,并向社会公开。并出具竣工验收决定书。竣工验收决定书同时自动流转至环保监管部门。

环保监管部门收到验收决定书之日起20日内,对申请单位提交的证明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颁发排污许可证,并予以公告;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3.1.5竣工验收条件

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与环评及其批复相比未发生重大变动,且项目开工建设时间距离环评批复时间未超过5年;

污染类建设项目需运行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75%以上,验收监测结果的达标率达到80%以上;

环境保护设施按照环评及其批复要求建设,且具备正常运转的条件;

其他环保审批中规定的条件。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按照本方案规定的程序分期验收。

3.1.6污染物排放许可条件

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或者按照规定重新审核同意;

②有符合国家和地方标准规定的污染防治设施和污染物处理能力。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委托运营的,运营单位应当取得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

③按照规定进行了排污申报登记;

④按照规定制定污染事故应急方案,配备相应的设施、装备;

⑤按照规定标准和技术规范设置排污口;

⑥有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应当符合环境功能区划和所在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⑦按照定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并与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自动监控系统联网;

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3.2生态类建设项目验收

3.2.1验收时间

生态类建设项目由企业自行决定是否进行试生产(运行)和具体的试生产(运行)期限,但最长不得超过1年。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试运行期限届满时,向当地环保部门提交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材料。

建设单位在向环保部门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前,应按照相关规定,主动公开验收调查报告(表)全本,并将信息公开凭证一并提交环保部门。

3.2.2验收材料

i级生态类建设项目,应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污染防治能力承诺书,并附编写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

Ⅱ级生态类建设项目,应提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污染防治能力承诺书,并附编写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

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由建设单位委托经环保部门批准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站或者环境放射性监测站,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编制。

承担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不得同时承担该建设项目环境环保验收调查报告(表)的编制工作。

3.2.3受理部门

申请资料由环保部门受理窗口统一接收。竣工环保验收由市、区环保部门按照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限负责,污染物排放许可由市、区环保部门按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权限负责。

3.2.4验收程序

环保部门应自收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不包含向公众公开信息、现场检查和整改的时间),完成竣工验收。

收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后,环保部门应向社会公开受理情况(内容除外),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材料缺失或者未达到验收要求的,出具补充材料通知,一次性告知申请单位补充完善或者作出退档处理。

申请材料审核通过的建设项目,由环保部门对材料进行技术审查,做出拟同意或者不同意的验收意见,并在环保部门网站上向社会公告。

公告期满后,环保部门应根据公众反馈意见情况,做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决定,并向社会公开。并出具竣工验收决定书。

3.2.5验收条件

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与环评及其批复相比未发生重大变动,且项目开工建设时间距离环评批复时间未超过5年;

对于公路、铁路、轨道交通等线性工程以及港口等生态类建设项目,需运行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近期预测生产能力(或交通量)75%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如果短期内生产能力(或交通量)确实无法达到设计能力75%或以上的,验收调查应在主体工程运行稳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条件下,并注明实际调查工况、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近期的设计能力(或交通量)对主要环境要素进行影响分析。

环境保护设施按照环评及其批复要求建设,且具备正常运转的条件;

其他环保审批中规定的条件。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按照本方案规定的程序分期验收。

3.3法律责任

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责任主体,应当依法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对其排放污染物的行为以及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承担责任。

竣工环保监测(调查)机构对竣工环保监测(调查)报告的真实性负责,如弄虚作假,监测(调查)机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结语

竣工环保验收制度改革应进一步明确项目建设单位作为环保主体的责任意识,通过完善法律依据与规范要求、加大违法惩罚力度,形成以建设单位为主体的污染防治责任机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作为规则制定者和行为监管者,应从技术行政双重管理向行政监督和执法转变,充分发挥技术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全面建立系统完善、权责清晰、监管有效的污染源管理新格局。

参考文献:

施工单位工程竣工发言稿篇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建筑事业在近三十年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建筑事业也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一定基础。一个建筑项目,要想得到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合同管理至关重要。众所周知,合同在人们的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文件,受法律保护。建设单位的合同管理涉及一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施工以及竣工验收运行,贯穿始终,在项目建设中举足轻重。而现今我国建设单位合同管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着我国建筑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所以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相应对策,建立一个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是建筑行业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建设单位合同管理问题对策

一、引言

相比较其他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建筑事业起步比较晚,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建筑事业才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近四十年来,我国的建筑业、铁路业、公路业不仅在国内发展良好,而且我国的高铁事业已经进入国际议程。随着“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提上议程,相信我国的建筑事业又将迎来新的景象。合同管理在建筑业中占据很重要位置,我国从二十世纪末才开始接触建设合同管理,经过这些年虽然有了一个很好的发展,但是现今在建设施工合同管理研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理论。在我国建筑事业发展的同时,因合同管理不善而导致的纠纷问题层出不穷,小到几十万建设项目,大到国际性质建设项目,合同问题随处可见。我国著名的小浪底水电站的建设,由于工程的长期性、复杂性,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与外商一系列的合同纠纷问题,合同纠纷涉及金额达百亿之多,最后由于中国建设单位根据合同条款据理力争,减少了约三十亿的损失,最后小浪底工程竣工结余投资38亿元,占到总投资11%。所以建设单位对施工合同管理的好坏与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的好坏有着密切联系,影响着项目的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建设单位要积极地找出自己内部存在的合同管理问题,并及时地改正和完善,做好合同管理,降低风险,使得工程顺利达到各项指标。

二、建设单位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建设单位合同管理人员素质问题

许多建设单位的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存在着严重问题。根据这些年我国建设合同纠纷的情况来看,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点。首先,许多建设单位合同管理人员专业文化水平不高,尤其是一些地方建设单位没有专门的合同管理人员,就更别说合同拟定会存在问题了,有很多合同管理人员就是建设单位随便指派无专业知识的一般工作人员担任。其次,一些合同管理人员意识淡薄,有时候建设单位的合同管理人员都不按合同办事,导致不必要的损失。例如2009年重庆渝万建设有限集团公司与重庆利华铝箔包装材料厂建设施工合同一案,由于重庆利华铝箔包装材料厂(甲方)未及时按照合同付给承包方工程款,导致建设单位损失达两百万。最后,有的建设单位在合同拟定时候,没有按照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其中的内容严格执行,内容未涉及到项目建设的各个方面,风险防范意识缺乏,往往被经验丰富的对方单位装了空子,常常受制于人,给建设单位带来严重损失。

2、合同相关法律文件不完善

由于我国建设合同管理起步较晚,虽然现在有了《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许多法律,但仍然有不足之处。现在阴阳合同的现象普遍存在,而所谓的“阴合同”往往带来很多纠纷,因为“阴合同”是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私底下签订的一项不公布出来的合同,没有一项法律法规对其内容以及签订流程有着规范指导作用。另外,格式合同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现存的合同法中规定的合同格式单一,各建设单位也没有另辟蹊径,制定符合该项目的合同格式。有时候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进度需要,需要签订一些分包、采购等的合同,而这常常由于法律规定不完善,而导致条款不完善、条款意思不明、条款拟定不符合己方利益等许多问题。

3、合同签订流程管理问题

有的建设单位与承包商所签合同是由建设部门根据对方提供的合同文本牵头进行初稿修改,建设单位有关合同的法治部门人员把关,其他分管领导人员逐级审核签字同意,最后定稿。这是一个涉及建设单位内部许多部门和领导人员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合同初稿拟定之后,送交法制办审核时候,常出现法制把关不严格的现象。在国企以及许多大型企事业单位中,法制办由于要处理很多法律合同或者法律纠纷问题,对每个项目部门送上来的合同大概审阅了事,对其中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把关不严格。更不用说在一些小型建设单位,根本没有设立法制办,也没有专业人员从事合同审核工作。另外,领导在审阅签字时走形式,不仔细看内容就签字,使得合同在拟定的时候就存在许多问题,为日后留下重大隐患。

4、合同履行存在问题

结合许多合同纠纷案例分析,一般问题都是在与承包方签订合同之后,项目在施工进行的时候,承包方与建设单位因为合同履行而引发的。常见的有建设单位工程款拖欠、承包方分包问题、设计方案改变导致工程造价改变等等,建设单位以及承包商不及时根据合同条款内容履行相应职责任务而导致纠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三、提升建设单位合同管理的对策

1、加强培养建设单位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首先,在选择合同管理人员时无论是国有大型建设单位,还是地方性建设单位,都要选择具有专业技术的合同管理人员,一般新人选择应从高校毕业生中选择,同时也可以从建设单位其他部门有过合同管理经验的人员中选择。其次,要做好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从合同内容拟定到后期的合同履行都关乎着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所以要定期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要对当前存在的各种形式的建设合同纠纷问题进行分析,让合同管理人员全面地了解建设施工合同,力求不断提高。对一些虽然有着合同管理经验,但专业水平不高的人员可以选送深造。同时在培训之后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应该及时淘汰。最后,要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水平和责任意识,必须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和竞争机制,对在合同管理中不认真履行职责的人员进行追责,对有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运用精细化管理手段形成良性运作。

2、严格分析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建设施工合同的拟定前提条件是有法可依,虽然现在有合同法以及招投标法,但是这些只包含了大部分常见的合同中存在的问题,涉及到建设项目的一些细节问题并未包含到。所以建设单位的合同管理部门或者人员要逐一分析国家或者省市出台的法律法规文件中有哪些是适用于该项目中,该项目中有哪些问题现存法律法规并未涉及。对未涉及到的条款,建设单位应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并合理地制定这些合同条款,把所需要添加的条款及时地递交当地相关的政府部门,通过政府部门的允许后,再进行合同的签订。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建设单位合同拟定更加的完美,为以后的合同履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纠纷,还可以为当地的政府部门提供一些可行性意见,使得当地建设部门的合同管理规章制度更加的完善,也使得建设合同拟定有法可依、有律可寻。

3、完善管理机制,对合同签订流程严格把关

严格把关合同签订流程,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因为合同从拟定到签订涉及多个部门,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合同签订过程就无法顺利有效地进行。各建设单位应该建立领导管理机制,对合同签订流程严格把关,监督每个部门对合同拟定时候履行职责到位。其次,让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到对合同的拟定中来,因为合同涉及到的内容很广,有专业知识,也有管理知识,更有法律知识。在初稿拟定后除了合同管理部门要进行认真复核,其他的部门也要进行严格审查,对合同内容严格把关,同时由于合同初稿的定稿要有很多部门签字,对合同各个条款责任到各部门,就可以杜绝领导马虎签字的现象。建设单位应该杜绝“阴阳合同”的现象,做到只有一个合同。因为法律只保护“阳合同”,而对于所谓的“阴合同”法律没有任何明文规定,故而也不会承认,有很多因为“阴合同”引起纠纷的案例,法院判决都是根据那份公布的透明的“阳合同”。所以对合同的严格把关,对合同内容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对建设单位至关重要。

4、对合同履约过程进行动态管理

合同签订之后,就是甲方和承包商对合同的履约,合同纠纷也就是发生在合同履约的过程中。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涉及到甲方和承包商的权利义务的变更或者双方资金的问题,就必须采用书面文件形式,并且有双方的负责人签字。另外,作为建设单位合同履行者,要严格按照招投标文件里面的内容,对施工过程进行合理的管理监督。注意建设施工合同与招标文件内容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要严格按照合同内容来履行,例如必须按照既定时间、付款方式进行相应的工程款支付,不能随意变更任意一项合同里面规定的内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工期延误、设计计划变更以及进度变更等,这些都将会导致合同的变更,任何一个合同管理者都知道,合同的变更就意味着索赔,故而做好变更过程中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很重要。因此,要对合同履行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将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建设部门,为后续的工程顺利进行奠定一定的基础。最后,在工程竣工之后,建设单位要对该次的合同管理进行总结评估,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合同履行中的问题,并加以完善改进。

四、结论

在未来的二十年内,我国的建筑事业将呈直线上升趋势,将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建筑业的合同管理也必须进行完善和改进才能适应当今建筑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的国有建设单位,应该做好合同管理的带头作用,成立相应的合同管理部门,坚决抵制“阴合同”,对合同签订严格把关,严格履行合同内容,把责任落实到实处。现在合同管理法仍旧不完善,建设单位除了自身提高管理能力之外,还应该积极地与立法部门沟通,提出建设性意见,完善我国建设法律法规。同时,我国各建设单位也要积极地借鉴国外一些较为成功的合同管理纠纷实例。作为建设单位,只有不断提高和加强合同管理能力,在未来的建筑业中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施工单位工程竣工发言稿篇10

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是基本建设工程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基建档案作用的充分发挥,并与单位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本文对基建档案管理展开了探讨,分析了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定位,并对其管理要点及实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旨在为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建档案;管理要点;实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也越来越多。在基建项目建设过程中,基建档案是单位事业基本建设的真实记录,是单位档案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管理工作也是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对提高基建工程的质量,促进单位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建档案的管理内容

基建档案主要指的是进行基建项目时所涉及的各种信息资料,例如立项文件、审批文件、招投标、设计稿、勘察、施工、监理以及竣工验收过程中所形成的档案,包括文字、图纸以及声像等各种形式。它对于工程维护、管理、改建、重建以及扩建提供重要依据。

二、基建档案的管理模式

(一)施工前对档案的管理方式

基建工程在施工之前,档案管理者需要把归档套数、验收标准等要求写入合同中,从而可以为业主的档案文件进入归档而提供依据。如在此过程中,有特殊的需求,需要提前在合同中注明或者约定。例如参与科学院基建项目的合同中需作出如下要求:施工单位需要整理符合科学院建设项目的档案,然后移交给相关的建设单位。此外,还需要另编一套和规划管理以及城建建设相关的档案归入当地的档案馆保存。

(二)施工初期对档案的管理方式

基建项目开始在施工的初期,需要对设计进行交底以及图纸会审,同时要求对参建单位相关的工作者参与档案交底的培训,主要的培训内容有:档案归档的标准、范围、渠道以及业务流程,然后把最终的档案标准分发给各单位。通过组织业主参与培训的方式,有利于参建单位更好地了解与掌握业主对档案的需求,从而能够对档案的验收工作做好准备。此外,在工程进行预付拨款之前,需要监理单位一起做好审核工程中的分部、分项划分表,这对于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效了解具体工作内容,从而便于管理人员开展工作。

(三)建设中至竣工验收对档案的管理策略

对于项目施工而言,其中所涉及的各个单位情况需要做好检查和管理的工作,例如监理单位以及项目管理等单位,可以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按月、按季开展检查工作。通过月度检查可以督促相关的施工单位高效整理各种资料,从而保障项目中的资料能够形成准确的档案资料。工程项目进入中后期,此时需要项目建设中的相关单位进行讨论,如施工单位、项目管理以及监理单位等做好档案归档准备工作;需要得到城建管理单位所出具相关认可文件之后,再组织竣工验收工作,并通过会签形式明确项目档案的范围,进而完成档案初步管理的工作。

(四)档案备案与验收前的档案管理

这是工程竣工与验收工作之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档案进行汇总,然后再移交到城建档案管理单位。当档案完成备案之后,可以根据建设单位所提供的档案信息与要求完善档案的验收,并在工程结算之前做好整改与移交的工作。

(五)建设项目保修期的档案管理

一般情况下,建设工程进入保修期的日期是从竣工、验收合格时计算。因此,在保修款支付之前,需要全面对建设项目进行复核,并把参建单位所提交的档案做好整理,最终能够形成完备的基建档案材料。因此,这就需要根据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进行资料的整理工作,如合同管理、月度检查、交底、总结、分部分项划分以及归档范围等进行讨论和管理,保证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基建档案在管理工作中的要点

(一)各项归档材料保证是原件

根据原件定义需要做到两点:一个是非复制件,而另一个是最初形成。如在施工中,见证取样相关的记录、试验以及测量资料等都需要进行现场填写,从原则上必须保证这些档案能够有较高的标准并存档。然而,受到施工单位以及工地条件的限制,资料如果出现过脏的情况,则不能进入存档。此外,还需要做好单位公章加盖和复印的准备,用复印件代替原件。除此之外,有的是一些电子签名的资料,这些都是误解了原件的含义。因此,除了一些特定的物资以及试验资料之外,其他的归档材料要求必须是原件,同时不能通过名章、电子签名等形式代替原件。

(二)重视图纸签章

在项目建设工作中,施工图需要具有执业人员、勘察设计相关的企业等进行图章与签字,同时还需要做好加盖公章;而在竣工图中,则需要严格地根据国家标准中的要求而进行设计竣工图(50mm×80mm)。需要注意的是,竣工图章必须保持在八个字框中完成全部填写,主要的内容有:编制人、日期、施工单位、审核人、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以及总监等。在这些资料收集方面,除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可以直接用名称刻印之外,剩下的人都必须是手签。

(三)收集项目中的照片档案

参与基建项目过程中所涉及的资料较多,此时需要做好各种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保存的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对照片档案进行收集和整理。如在工程项目进入开工之前,需要对工程的地貌、地形进行拍照保存,而在进行工程拆迁、建设时,需要根据实际的工序进行照片验收。这些照片是反映相关工程建设的重要资料,同时也对项目在维修、管理以及改扩建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对电子文件资料的收集

目前,电子化档案管理能够便于用户进行查询、利用相关资料。因此,需要根据建设工程中相关电子版资料进行收集。如项目的设计、施工以及竣工资料中所涉及的各项电子版资料都需要做好保存、移交。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电子档案的文件名必须要和纸质文件中的名称保持一致,并且在内容方面也需要和纸质文件做到高度的对应。而对于一些特殊的手写资料则需要进行扫描,转化为pDF的文件再进行归档。如竣工与验收的记录、质量报告、图纸会审、工程洽商以及竣工图等,卷内的目录需要刻成相关的光盘,同时和卷内资料的电子版保存于同一光盘中。

四、关于基建档案的具体管理工作

(一)监理需要发挥自身的管理职能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监理首先要在合同中明确对档案管理的责任、对项目建设中的各种内容加强管理,如在勘察、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必须保持档案文件能够进入科学的整理与归档的程序中。此外,在审查、勘察、设计以及施工中,必须要向相关的单位做好档案移交的工作,尤其是项目的竣工图,必须保证项目文件具有真实、准确以及完整的意见签署。此外,监理还需要在监理大纲当中加入一些档案使用以及管理工作中的各种细则进行约束工作。这就要求项目中的监理单位必须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收集以及管理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监理中各项资料收集、整理以及移交工作。

(二)总包单位在档案资料的收集中需要提升积极性

在基建档案管理的工作中,其中的资料形成必须是保持高度真实、完整以及准确性,也就是做到“谁形成、谁负责”的原则。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总承包单位做好资料审查以及汇总,同时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齐全。此外,有的业主对承包单位所负责的建设内容不熟悉,从而难以在档案形成中充分地保证其质量。因此,这就需要调动相关的总包单位在档案资料的收集过程中逐步提升积极性,做好不定期地检查各个分包单位中对资料的收集以及整理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而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

(三)项目建设单位需要做好全面负责的准备

1.提前整理项目建设中的档案。在基建开工之后,建设单位中的资料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根据项目在资料准备阶段中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归类。此阶段设计的内容主要有:立项的文件、项目建设用地以及征地文件、拆迁文件等,这些资料必须要加强整理和管理,此外,还有建设勘察、测绘、图纸设计以及招投标等相关文件,通过提前完成这些工作,能够减轻档案资料在验收时进行整理的工作量。2.各个单位需要编制档案管理的指导书。由于参与基建项目的单位非常多,而各个单位对于档案资料管理以及处理的水平都参差不齐。因此,在档案资料整理以及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对此要求各个单位进行编制指导书,便于档案资料在管理中能够有一定的参照,如档案封面样板、目录、备考表以及组卷方法,以保证各方档案在形式上保持统一。3.把握施工的过程。档案人员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而走访工地,充分地了解项目施工的工序以及流程,便于能够对各个分部、分项中所涉及的资料进行梳理、组卷,从而形成案卷。

五、关于基建档案在管理中的注意事项

(一)接口档案

由于项目建设有来自不同专业、单位等进行交叉作业情况,这对档案管理而言较为困难。因此,在接口工作方面需要注意保持统一性。如在安装设备中,对基础工程具有较高的依赖性,而施工单位则需要在交叉作业中做好档案信息的接口处理,保证项目建设中档案的完整性。

(二)承包单位对档案管理

有的业主会和承包单位签订合同。如建设中的桩基工作以及各种安全防范,较为常见的有:消防、人防、防雷以及电梯,这些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各种档案,由于业主对其中是否准确、完整没有充分的把握,就需要依靠相关的监理单位以及承包单位的帮助,提升业主对项目的认识能力以及信任度。综上所述,在基建档案收集以及管理的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工程中的各项资料进行规划、施工以及维修做好记录,这是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提升各个基建单位的归档意识,同时遵循档案原则,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档案管理的工作能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王平,潘帼湘,俞雯.医院重点工程基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医院管理,2003(2):41-42.

[2]侯惠荣,马玉林,孙红兵.医院基建档案管理要点[J].中国肿瘤,2007(4):230-231.

[3]焦盈盈.综合医院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要点[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6(6):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