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专业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36:08

政治学专业前景篇1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背景;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职业化、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6)10―0138―02

教育部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1〕这一角色定位提出了辅导员的角色任务主要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24号令也提出辅导员应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在现实的情况下,高校对辅导员的专业背景的要求分成三种情况:第一,专业淡化,不对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做要求;第二,人文社科基础,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第三,专业对口,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同或者相近。〔2〕无论是何种专业背景,在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时,有其优势,也有不足之处。在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把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辅导员专业背景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现实状况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和教育部24号令的指导下,近年来,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学历水平和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就目前辅导员的专业背景构成来看,淡化专业要求的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强调的是爱心、责任心、人际交往、协调和管理能力;具备人文社科专业基础的辅导员在工作中强调的是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辅导学生成长、生涯规划等需要具备的学科背景;具备与学生专业对口的辅导员在工作中强调的是与学生的共同语言。辅导员千差万别和各具特色的专业背景,在现实的工作中表现出了种种的差异。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当代的大学生追求个性自由,不愿意被束缚和管理。在学生的群体中,又容易出现思想偏激、丧失学习动力、心里有特殊障碍、专业发展不明、生涯规划不清等一系列问题,仅仅囿于某一专业背景的辅导员,难以解决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复杂情况。从辅导员的角度来说,多重角色任务使得辅导员工作容易迷失自己的工作目标,陷入具体的繁琐的行政事务工作中,找不到职业的目标感和成就感;对学生的无限责任,又容易使辅导员缺失积极上进的动力,没有自己的职业归属感,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

二、辅导员专业背景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从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艰巨性、必要性和辅导员多重角色任务与无限责任等因素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的环节,大学生合力育人的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把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把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优势发挥出来,必将有力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专业优势性的需要

当前开展辅导员选聘工作时,基本要求是具备研究生学历,学历水平普遍较高。从专业构成来看,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外,还涵盖了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专业分布较广。从比例上来看,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辅导员比例较大。把辅导员的专业背景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起来,是充分利用辅导员高学历的教育成果、专业背景知识,发挥其专业优势的必然需要。

(二)进一步优化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需要

在当前形势下,专业教师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通过课堂教育达到的育人效果,这些教师的育人成果可以通过课程的考核表现出来。而辅导员相对于专业教师,没有稳定的教学空间,没有固定的育人场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在学生休息的寝室,课外素质拓展活动等地点,育人效果则通过日常的点滴工作体现出来,比如奖助勤补等工作,或者是特殊的事件,比如十佳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评选活动,辅导员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时间之长、跨度之大更需要辅导员充分的发挥专业背景优势。

同时,对于当今深刻变化的国际社会形势,面对信息化的发展大趋势,学生思想变化快、跳跃大,会不断出现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难题。因此对于辅导员来说,迫切需要发挥专业背景的优势,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优化管理和服务育人的手段,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辅导员个人职业能力提升的需要

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不像专业任课教师有常规性的晋升渠道,辅导员虽然可以通过评职称定级,却也存在着不少的难题。2014年3月27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进一步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但目前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还存在着不少的障碍,辅导员主要工作的重点是日常事务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细微的事务工作,辅导员难以从这些事务性工作中脱身,而且一旦脱离,又容易造成管理和教育的分离。因此,辅导员专业背景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能够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使得辅导员在工作中找到职业价值,也为优化辅导员队伍,合理配置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铺垫基础。

三、辅导员专业背景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

目前,很多高校辅导员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抛弃在工作之外,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从目前来看,发挥辅导员的专业背景知识或能力还存在着一些障碍。比如,缺乏平台,且由于事务性工作过多,很多辅导员没有时间参与到这些工作中去。有的高校虽然有平台,但却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实际的作用。辅导员虽然可以通过科研来展示个人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成果,但又缺乏交流和指导,导致没有明确的发展的方向。辅导员虽然可以走上讲台,又由于时间等因素的制约,无法充分的备课,导致课程照本宣科,枯燥无味。因此,在目前的形势下,需要提出可行性的策略,有效地把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来。

(一)努力把辅导员的专业背景积极融入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从辅导员的角度来说,辅导员应该积极利用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中文专业的辅导员可以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优势,结合传统文化,努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学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利用心理学的指示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打开学生人际交往之间的芥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学习法律专业的辅导员,在学生校规校级教育和敏感事件发生的时期,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应该搭建行之有效的平台,使辅导员走上讲台制度化。充分利用思想道德修养、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搭建平台的同时,学校应积极研究相关实施方案,为辅导员走上讲台提供时间和智力支持,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学校可以结合辅导员的专业背景知识,开设选修课程,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也可以开设相应的讲座,结合个人的专业特长建立讲师团,向全校共享资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范围。

(二)整合辅导员团队,建立联合工作室,充分发挥辅导员团队专业知识的力量。

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对于辅导员岗位来说,更为重要的是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整合辅导员团队,充分利用辅导员在各自专业背景方面的优势,开展联合育人工作。对于一个学生培养单位来说,如果聚集了具有与学生一致的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具有管理学背景的辅导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和心理学专业背景的辅导员,那么这个单位的辅导员团队力量是足够强大的。当然,联合育人也需要平台,也需要提供必要的时间、财力和物力支持。因此,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联合育人工作室,把联合育人制度化、常态化,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

(三)积极鼓励辅导员在本专业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研究工作。

积极鼓励辅导员在本专业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研究工作,一方面,积极鼓励和组织辅导员在本专业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科学研究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为申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储备知识和实践基础;另一方面,学校要营造辅导员开展本专业背景下科学研究的氛围,为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在当前高校重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背景下,辅导员可以深入社会实践基地,积极结合个人专业背景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以此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在实践中锻炼学生能力,在实践中提高辅导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有效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四、结语

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背景下,发挥好辅导员专业背景优势,探索可行化的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途径,为辅导员在本专业的知识背景下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平台,提供必要的支持,一方面增强了辅导员学术理论修养和工作能力,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效力,另一方面也为辅导员的个人能力发展,探索个人职业价值,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农雁淇.高校辅导员学科专业背景对学生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J〕.右江民族医学学报,2012,(06):830.

政治学专业前景篇2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101-01

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历经萌芽期(新中国成立前),形成期(1949年至1966年)、挫折期(十年时期)、恢复期(1977年至1981年),发展期(1982年至今),辅导员个人魅力提升和职业魅力提升从来没有停止过,而其提升路径主要集中在学科建设、学历提升和政策待遇上面。

1学科建设路径

辅导员工作做不好,提不上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层次,根本原因是缺乏专业的学科背景支持。为应对辅导员工作没有学科支持而呈现的种种现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应运而生,并实现了由本科到硕士、由硕士到博士、由博士点到国家重点学科的跨越式发展。在传统意义上很多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完全使用或者说是最贴近辅导员工作岗位的,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堪当辅导员的重任。但经过实践证明,我国各高校虽然设置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甚至有了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学科点,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背景还是不能等同于专业的学生事务管理背景,其在培养目标和内容等诸多方面与辅导员工作的要求也不尽一致,这些专业背景的辅导员还远不能够面对瞬息万变、千差万别的学生工作。当务之急是把学生事务管理从思想政治教育中分化出来,对其加以专门研究和开发。加快辅导员学科背景建设,在具备一定必备条件的高校建立辅导员博士、硕士学位点,提供有针对性和标准化的培养课程,有计划、有目标地培训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鼓励辅导员对辅导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开展学科研究,以促进辅导员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协调发展。反之,如果没有相对独立和完善的专业学科支撑,辅导员的选拔聘任、培训进修、职务职称等问题就很难纳入规范渠道,辅导员的职业魅力提升也就无从实现。

从高校政治辅导员的长远发展来看,应在研究生教育中开设高校政治辅导员专业一级学科,应逐步建立起独具高校政治辅导员专业特色的学科体系,拥有专业化的培养目标、专业化的师资、专业化的教材、专业化的培养课程和进行专业化的学科建设。就目前情形来讲,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置高校政治辅导员方向,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主要依托,系统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兼顾修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伦理学、信息科学、社会学、青年学、行为科学等有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研究,借鉴相关原理应用到辅导员工作中,为高校政治辅导员的职业研究提供学术、学科支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此外,辅导员还应掌握足够的服务和帮助于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知识,解决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困惑和问题,帮助学生合理定位职业发展目标,合理规划职业发展轨迹。

建设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学科之前,在现有条件下,学校首先还是要应尽量多的鼓励辅导员外出学术深造,鼓励年轻的辅导员老师进一步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通过专业的学位教育使他们在提高自身学术水平的同时,认识到并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其次,学校要进一步加大资金的投入,寻求多种可能,努力搭建辅导员的科研学术平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再次,要支持辅导员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

2学历提升路径

学历提升方面,2010年,教育部正式启动辅导员骨干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计划,五年内,将分批选拔5000名优秀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分批选拔500名优秀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教育部将组织有关各方面的专家为学位课程编写专门的教材,制定专业化的培训计划,确保培养的质量。各地各高校也相继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畅通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的多种渠道。但是辅导员的学历提升绝不应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博士学位的提升上,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本身就不能完全覆盖辅导员工作的全部;其次,辅导员职业以后的发展方向应更注重模块的分类,走功能细化和专业化的道路,应从学生管理、就业指导、生涯规划等多角度设置专业硕士乃至博士学位,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可以尽量将不同专业背景的辅导员设置在相应学科背景的院系,应对与自己专业相似或者相近的学生群体,并鼓励他们读取所在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因此即使是在学习不同的知识,但无论是学习哪种知识,最终获取的都是人生境界的提升,而人生境界的提升是能够做好所有工作的关键,特别像是辅导员这种是在做人的工作,人生境界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3政策待遇路径

1978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出台,指出:“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建立一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一、二年级中设立政治辅导员。”198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1981年出台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暂行规定》更是进一步明确:“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有一支又红又专,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队伍,要选拔政治觉悟高,作风好,具有一定思想理论水平、政治工作能力的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干部、教师和高年级学生从事学生思想工作。”2004年出台《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了辅导员的重要性、编制、责任、待遇等问题。2005年,教育部《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一批辅导员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无论是政治待遇还是经济待遇都相对较低,无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都相对不足。要始终保持辅导员饱满的工作热情、旺盛的工作精力,必须建立一整套健全的岗位激励制度。所谓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学校必须充分考虑到辅导员这支队伍的基本精神需求,满足其基本物质需要,鼓励具有良好潜质的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工作,对考核优秀者给予评优评先、晋升职称职务、学历深造等奖励及激励,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2]

参考文献

政治学专业前景篇3

1952年教育部在《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的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中指出,为加强政治领导,改进政治思想教育,全国高等学校应有准备地建立辅导员制度。随后诸多高校都逐步建立起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队伍,这标志着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正式确立,至今已有61年的历史。为进一步明确政治辅导的角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十六号文件及配套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使他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以上重要文件和领导讲话,充分体现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也为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长期面临分裂与反分裂特殊矛盾,维护西藏社会稳定成为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在高校辅导员队伍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任,在维护高校稳定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西藏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着专业化程度很低、职责不明、流动性大等非职业化问题。因此,激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活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有效性、加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职业化显得十分的必要。

一、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内涵及依据

1.职业化内涵

有关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地研究近十年才开始,许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辅导员职业化进行研究,主要有职业论、过程论、标志轮、角色论等。对以上不同研究内容演绎和归纳,并从字面意义和职业角度理解得出,职业化的意思是将它变成一种职业,也就是将目前辅导员的工作变成多数人从事的稳定的职业。“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指实现将高校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部分人的长期稳定工作的过程”[1]。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实际需要,也是辅导员自身实际发展的需要。

2.职业化依据

在美国等西欧发达国家高校辅导员工作已有百年的历史,职业化程度比较高,有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就业辅导员、职业生涯辅导员以及心理辅导员等,按职业化标准运作。首先,从职业角度来讲,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得到了国家劳动职业主管部门的肯定。一种职业的产生是由社会分工的产物,1999年5月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把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其中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中明确把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即“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其次,在我国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规定:“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这是迄今为止权威的涉及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提法。再次,从高等教育发展角度来讲,我国高等教育已实现了“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这种转变使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使生源结构出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13万人,2007年为495万人,2008年为559万,2009年为611万人,四年内增加了198万。2006年西藏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550人,2007年为8003人,2008年为11118人,2009年全区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达到13047人,大学毕业生人数增长迅猛,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辅导员职业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需要。总之,辅导员职业化是有现实依据并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二、西藏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现状

在国家教育大政方针政策指引下,西藏各高校在辅导员的选聘、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也有少数人员一直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方面做出许多贡献,但是与职业化建设要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非职业化问题很突出。

1.多头管理,职责不明

从辅导员的职业定义上讲,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是现实实际工作中辅导员承担许多事务性工作,淡化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要工作责任,充当了“保姆”、“保安”、“消防员”等多种角色。学校的学工处、团委、宣传部、招生就业处等多个部门都可以对辅导员安排工作,辅导员又归属二级学院管理,所在二级学院也对辅导员安排其他事务性工作,因此辅导员的工作始终处于上面万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状态。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总有做不完的事,可是学生工作本身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导致辅导员背负巨大身心压力。“学校的任一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后勤处、图书馆、校医院、保卫处等都可以向辅导员布置任务。同时辅导员又归属院系,院系又可随时安排辅导员从事教务和行政事务等工作。多重管理,事务缠身的状态使辅导员疲于应付。”[5]因此,要进一步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减轻工作压力,集中精力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工作,才能真正发挥这支队伍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2.缺乏规范的选拔,专业化程度低

辅导专业化程度低与准入机制有直接的关系,以前各高校在选拔辅导员时采取在应届毕业生中优秀学生留校的办法,注重强调思想素质及学生干部经历,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现在只能通过公招考试的办法,考试成绩成为选拔的唯一标准,高校没有更多的自主权,同时在实际的学生工作中也存在着学生工作只要有人做,不出事就行的思想误区。“高校政治辅导员的选拔长期存在着‘非专业化’误区,一味强调思想素质,对于所学专业、是否符合辅导员职业的要求则未加重视,于是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结构五花八门,素质参差不齐”。[7]目前在辅导员队伍中,思想政治专业出身者少之又少,很多人参加短期岗前培训就上岗,未接受系统的思想政治专业学习,进入辅导员工作后,缺乏理论指导实际工作能力。加之,由于职责不明所导致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很多,辅导员每天疲于奔命,几乎没有时间去思考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高校其他专业老师相比,辅导员的科学研究工作处于十分薄弱的地位,从而徘徊在专业老师和行政人员中间,很难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因此,辅导员非职业化现象与这支队伍的选拔机制和专业化程度有直接关系。

3.整体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

辅导员工作在高校中始终处于没人愿意做,若无奈不得不做,但不能长期从事的一种十分特殊的职业。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职责不明所造成辅导员事务缠身,每天疲于奔命。另一方面,又看不到自己的职业前景,很少人把辅导员工作当成自己的职业,几乎没有人把它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对待。因此很多人视辅导员岗位为跳板,想方设法从辅导岗位调到其他岗位在高校中成为一种趋势。辅导员队伍整体呈现出流动性大,不稳定的状态。

三、西藏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途径

西藏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所需,也是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需要。针对以上西藏高校辅导员队伍非职业化现状,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应对措施。

1.转变观念,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在现实的工作中政治辅导工作繁杂,每天疲于奔波,也看不到职业前景,因此很少人把辅导员当成一种职业,严重存在自己瞧不起自己职业现象。同时也存在辅导员职业人人都可以干,而且人人都可以干好的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可是按照国家有关辅导员职业素质要求,辅导员必须要有专业素养,“要树立辅导员是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教师的认识,摒弃辅导员是教育管理大学生的保姆、辅导员工作是‘万金油’职业、人人都可以做、人人都可以做好等一系列陈旧的思想观念”。[6]因此,辅导员自身要做到积极转变观念,树立远大的辅导员的职业理想,自己重视自己的工作岗位,充分调动积极性,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创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业绩。同时高校对辅导工作给与更多的关怀,从组织上出台政策真正重视辅导员工作。从国家角度来讲国家非常重视对辅导员工作,国家教育部16号文件及配套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一定要牢固树立辅导员不仅是高校教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的观念,进一步认清辅导员在高校培养人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辅导员树立职业理想上进行指导,让辅导员工作真正变成为人人乐意从事的职业,同时必须具备较高素质的工作,做到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用,为高校和谐校园和整个社会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强职业过度培训,提高思想政治专业化水平

政治辅导刚参加工作时,凭的都是满腔的热情,自我感觉良好,每天工作勤勤恳恳,可是好景不长,过两三年后事务性工作太多,也看不到职业前景,身心开始疲惫。“辅导员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会逐步发觉自身的不足,这时也是他们最渴望得到培训提高的时候。”“像培养教学、学术骨干那样,花大力气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针对目前西藏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日常事物繁重,业余几乎没有时间学习新知识,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者非常少的实际特。要针对性地加大职业高度培训力度,接受思想政治专业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帮助辅导员提高思想政治专业的素养,积极引导这只的队伍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整体上推进和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加强职业指导,做好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

政治学专业前景篇4

[关键词]学生视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当前,高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80后”学生。人们对“80后”的普遍认为是:幸运的一代,幸福的一代。他们生活在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稳定的环境里,电子玩具、网络游戏应有尽有,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作为家里“小皇帝”和“小公主”,难免娇生惯养,尤其是大学生,物质和精神的优越感更强。因此,在他们身上也暴露出了自理能力差、感情脆弱、行为盲从、缺少耐心、理想信念迷茫、责任感和道德感弱化。因而在教育上采取堵的方法,给学生讲许多大而空的道理,并认为这样不该做,那样做不行,而很少人去理解当前大学生所承受的各种压力。“80后”学生在说:“我们读小学时大学不要钱,读大学时小学不要钱。读大学不要钱时工作包分配,读大学要钱时工作自己找。我们到底犯了谁?”在此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心理很不平衡。因此,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很难开展。为此,要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时代背景去分析,找出教师和学生矛盾所在,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出生时代背景的分析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行教育的主体是老师,教育的客体是“80后”学生。当前,在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基本上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而教育的客体则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出生的时代背景不同,思想观念上肯定存在不同之处。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各方面的情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现在教育主体还是以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自己读大学时的价值观念来要求现在的学生,那势必造成冲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肯定难以顺利地开展下去。为此,要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得从教育主客体所处的时代背景去进行分析。

1.政策背景不同。当前,高校教育的主体基本上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八九十年代从高校毕业的人。他们出生时,国家还没有实行或尚未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因此家里兄弟姐妹较多,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一般都比较谦让,同时,自理能力相对也比较强。进入八十年代后,国家为了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增长过快的情况,防止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增长和环境、资源不足的矛盾,以致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1982年把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在这样的背景下,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出现了。他们是在家长们的百般呵护下成长起来的,这种环境培养了他们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强。同时,也养成了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自理能力普遍较差。

2.社会背景不同。三年自然灾害,,结果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当前,高校教育的主体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这样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基本上都尝到了生活的艰苦。因此,他们养成了节约的习惯。同时由于当时教育资源缺乏,得到教育的机会不多,因此他们往往都比较珍惜学习的机会,所以学习的自觉性都比较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在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的同时,西方一些思想观念也进来了,价值观念开始走向多元化。“80后”学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家庭的“小皇帝”、“小公主”加上物质财富的丰裕,养成了他们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加上对西方文化不加鉴别的“崇拜”,引起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质疑。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特点

当前,高校教育主体成长时,由于当时全国整体比较困难,生活水平低。加上当时兄弟姐妹比较多,在政治宣传上强调集体主义,社会现实也使得他们必须服从大局,因而这他们更强调集体主义。而“80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背景,使得他们的价值观也走向多元化。“80后”思想观念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竞争意识增强与学习动力不足并存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各方面的变化,使大学生的眼界大开,在促进发展与面临挑战共存的现实面前.那种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已被大多数学生所抛弃。他们认识到,优胜劣汰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事,也是人才竞争中的重要原则。积极向上者,有所成必有所用,自甘落后者,则将被社会淘汰。只有树立竞争意识,珍惜在校期间的学习时光,真正学到本领,才能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强烈的事业心,成就欲、荣誉感驱动着大学生成才意识的觉醒和竞争意识的增强。但“分配靠爸爸”等社会不公现象,又使学生感到学习无用,因而在高校里又存在部分学生学习风气不好的现象。

2.强调民主平等,但对现实又很无奈

受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加上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日趋完善,当前大学生对民主平等的追求,不仅停留在政治上,更贴近自身现实。他们已不再满足于结果上的平等,而是要求起点的平等,成才机遇的均等。但对于社会上存在的直接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分配的悬殊差别和腐败现象又感到很无奈。要求社会真正实现在真理面前、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感觉只是一种理想而已。

3.讲求实效

随着人才面向市场,高校的各专业之间也呈现“热门”与“冷门”之分,相对容易就业的的学科成了热门;而理论性强的而就业又相对较难的基础专业则成了“冷门”。像进入大学后申请转专业的这种专业思想不稳定的现象已屡见不鲜,而且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如果没有转专业比例限制的话,高校里有些专业可能都办不下去了。还有的学生进校后如果不能实现转专业的愿望,宁愿选择参加第二次高考;或者辅修“热门”专业,对主修学科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据笔者了解,现在有些综合文科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主动参加法律专业自考辅导班的学习。专业选择的变化,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加务实,讲求实效。

4.要求实现自我,却方法欠妥

当前,多数大学生积极要求加入团总支、学生会和各种学生社团,说明他们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积极要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有部分学生把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放在首位,我行我素,自命不凡,自以为是,偏激固执,利己主义思想明显抬头,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有些学生在入党前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入党之后,工作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有些学生甚至老师、组织安排的任务都不愿去做,入党的功利性非常突出(通过与学生会干部交流和自己观察得知)。

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体的老师,在对“80后”的大学生进行教育时,首先,要清楚大家成长的时代背景不同,因此价值观念发生一些变化是正常的。时代在发展,如果教育工作者固守一些陈旧的思想观念,用老一套去要求被教育者,则必然会发生冲突,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为此,我认为教育的主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反思:

1.价值观念

作为教育主体的老师,他们的某些价值观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已显得与时代背景不相符合。如消费观念,由于老师们的成长背景和他们现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处境,使他们养成了节约的习惯,这种习惯也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保障体系会日趋完善,加上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社会上超前消费的观念将会不断强化。现在大学生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如果教育者一味用传统的观念去约束学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2.教育教学方法

当前,在高校的一些教育教学方法值得老师们去思考。第一,在教育上,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政治宣传,用政治宣传代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政治内容,而忽视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内容。过分强调政治灌输,而忽视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化,内容空洞无物,对现实中存在的阴暗面避而不谈,这很容易使学生反感。第二,在教学上,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知识性传授,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一门学科课程。在课堂上,把教材里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至于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能够接受,能否转化为学生的思想,从而外化为学生的行为,则不在考虑之列。课程结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就此停止。即我们常说的“一张嘴、一个本、一支笔”的简单说教方式。认为教授了书本知识,就等于大学生获得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3.服务观念

作为高校,应该是一个教学生知识、教学生做人的场所。学生是学校服务的对象,因此教学部门、管理部门都应该为学生服务。但学校在服务方面有两点值得反思。第一,是服务态度,一些部门工作人员高高在上,为学生办事时态度生硬,对老师与学生有很大差别(有一亲身经历事例可说明问题,一次我去某部门办事,办事员一直在忙自己的事情。后来一老师进来跟我招呼,办事员知道我是老师后很快就帮我办理,并说不知道我是老师。此事虽然未必具有普遍性,但至少能说明服务态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第二,是服务方式,有些人认为为学生服务就应该事事全程帮学生办理。其实,这不但不能帮学生,反而助长了学生依赖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同时,在对待学生的犯错误上,有些老师不是帮学生去找犯错误的原因,而是一味抓住学生的某次偶然犯错误不放,并不断地以此作为例子到班上教育学生。

四、从各个环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单纯是搞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的事情,必须要求从学校、班主任(辅导员)、科任老师等各个环节去努力,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都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此认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学校层面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发挥特长,班主任(辅导员)具体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科任老师以身作则,在课上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各个环节齐抓共管,才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学校要创造平台让学生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

前面谈到当代大学生具有竞争意识增强、强调民主平等、讲求实效、要求实现自我等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也是他们的优点。作为高校都要求要有良好的学风,而良好的学风必须要在学生有学习动力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学生竞争意识强,学习就有动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后,作为学校来讲,就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去发挥其竞争意识强的优点。对于学生要求自我实现的特点,学校层面和老师都要多想办法,创造平台,让学生去尽情的展示自我。

2.班主任(辅导员)要贯穿优良传统教育,抑制学生不良行为发展

前面所说的学生的特点,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引导不好,又成为缺点。从竞争来看,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不正当竞争,从而使学生集体观念不强,同时有可能使人在长期紧张生活中产生焦虑,表现出神经质、身心疲惫等问题,个别的人甚至出现犯罪乃至自杀等严重问题。这时作为教育者的老师来讲,就要适时地开展集体主义教育,打压其不良的竞争行为,宣传集体的好处,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竞争。因为没有合作的竞争只能造成协作双方的两败俱伤,特别是那种置道德于不顾的不正当竞争,其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已。从要求实现自我来看,如果是把自己的特长通过正规的渠道展示给大家,让大家认可你,那么应该值得鼓励。如果是通过大手大脚地花钱等手段去求得大家认可,这时老师应利用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对其进行教育,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3.科任老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每一堂课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单纯是班主任、辅导员的事。其实,科任老师的上课情况,也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起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为此,我认为,科任老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备课、上课等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因为,其实学生对老师的备课和上课的态度如何是很清楚的。所以,从备课来看,老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教师的知识更新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打破,二是重建。即打破传统的、陈旧的甚至是落后的教育理念、理论和教学的方式、方法,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学的、先进的、合乎时代潮流的教育思想体系。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将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那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在充分尊重教育者的基础上,强调打破教育霸权,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老师的头脑,使之打破其坚冰一样的由陈旧的知识和经验累积起来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那么,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其次,从上课来看,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灌输式的教育,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很被动,学生感兴趣的课就听,不感兴趣的课要么就看其他的书,要么就干脆睡觉,学习效果很不好。这就给我们提出了问题,如何才能够让学生到教室来学到知识?为此我认为,首先教师应该有应有的课程意识。教师的课程观不能停留在“课程即教材”这一层面上,课程也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经验的过程。课程不再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课程也是师生在教学中共同创制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课程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探究、创新的精神。其次,课程的设计必须回归学生世界,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这样,学生自然就认可了老师的教育。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学校提供优秀的环境,班主任、辅导员的悉心指导和科任老师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莉.当前大学生思想动态剖析[J].贵州农学院丛刊,1997,(1):29.

政治学专业前景篇5

【关键词】民间舆论场;十八届三中全会;门户网站;政治修辞

新华社前总编辑南振中认为目前我国媒体存在两个舆论场,即民间舆论场和官方主流舆论场。以央视、人民日报为核心的主流媒体形成了官方舆论场,以搜狐、新浪、腾讯和网易为代表的商业网站以及都市媒体形成了主要的民间舆论场。在新闻报道中,民间舆论场代表的民间话语体系对官方文本进行解读,实际上就是主流舆论场上的时政新闻在民间舆论场上的重构。本文将四大门户网站于2013年11月27日至12月3日即会后第三周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专题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从主题、情景设置、定义和论证等层面考察其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报道的政治修辞要素,进而探讨民间舆论场政治修辞的一般逻辑。

一、主题和情景

政治修辞的主题就是政治传播的中心思想,是政治表达的主体和核心。政治修辞的主题都是在一定的政治情景下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作为情景修辞理论的著名学者,劳埃德·比彻尔指出,政治修辞的情景是政治主题产生的背景和大环境,“修辞情景是修辞主题营造的修辞言语环境”[1]119。

(一)搜狐:“改革,新期待”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改革”的词频很高,出现了137次。搜狐所设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新闻专题的主题是改革;情景设置是关于“新期待”,这个情景由两个语素构成,即修饰语和核心词。整个情景围绕人民群众所期待解决的问题来组织,集中阐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我们期待什么的问题。从2013年11月27日到12月3日,专题网页的上半部分首先列出了与人民群众切身相关而且期待解决的问题:《谁最怕事业单位取消行政级别》和《卫计委:有双胞胎不能生二胎看数量不看胎次》,这是关于简政的问题和计生的问题。在简政问题的内容表达上,有“谁最怕”“死也死在编制里”“没出息”“太诱惑”“事业单位的魔力”“他们怕什么”“随之消失的”“尴尬的分类”等,这些词已经基本描绘出事业单位取消行政级别的情景。这些言辞及论述形成了一个关于未来工作期待的目标体系:如果不改革,僵化的思想和级别系统将会带来体制的惰性甚至会转化为普遍的社会惰性,这已经有《研究生考环卫工失败:就算死也要死在编制里面》的报道为论据。为了让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唯一的途径是通过改革,通过渐进的手段让社会的活力提升。

(二)新浪:“改革,为了我们希望的生活”

新浪所设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新闻专题的主题也是改革;情景设置是关于“我们希望的生活”。改革是实现目标的途径,“我们希望的生活”是目的。这个情景有三个层面:一是现实的生活状况;二是我们希望中的生活;三是达到希望中的生活需要改革的途径。从2013年11月27日到12月3日在网页的强势左区,有《你将变化的人生》《三中全会后首轮人事调整开启涉及党政军企》《我国一方是独生子女夫妇可生二胎》《我国废止劳动教养制度》《我国将探索实行官邸制》等小专题。新浪虚拟了一个人物“小明”,他代表的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赵钱孙李。小明体验着现实情景:一对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劳动教养这个框子什么都能装、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等。“希望的生活情景”通过制度改革包括人事、生育、官员住房等方面可以达到。《你将变化的人生》的修辞表达是虚拟的方式,从方方面面来阐述一个人的生活。在住房方面,小明的宅基地也许可以转让和抵押了,小明以前在炒房,可现在手上的房产也许要交房产税了;在生活方面,也许小明可以再生一个孩子了;在法制方面,小明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参加劳教了;在教育方面,不分文理科了,小明也许会按照自己的爱好去学习,能有更多的机会上大学等。这种政治修辞方式完全是民间的话语对政策的解读,朴实自然、简洁明快,使人民群众一目了然。

(三)腾讯:“攻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

腾讯所设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新闻专题的主题是攻坚;情景设置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上。这个情景从阐明重大问题的选择标准和深化改革的现实问题两个方面来构建。腾讯的设置没有明显体现出这两方面的需要。从2013年11月27日到12月3日,在标题栏的中间,有《十大热点前瞻: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在网页的中间部分,有“解读克强经济学”小专题。受众获取的信息是:经济专题被放在了视觉重心的位置。这个专题的导语写道:“回顾最近三次指导改革决策的纲领性文件,均在三中全会落锤,释放出巨大的制度红利,带动中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十八届三中全会被赋予了更多改革的历史重任,主要议程也将是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在中国经济面临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如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新一届领导集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该专题全部是由国内外不同专家的解读来组成,通过《编辑手记》来统领。《编辑手记》中,有关“养老双轨制死结”“金融改革”“城镇化”“GDp现在存在还是否有意义”“财税如何改革”“环保能不能和经济增长挂钩”“基层行政审批难”“铁路建设没钱怎么办”“改革资源价格能否雷厉风行”等方面的问题,它们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建设等多方面勾勒了腾讯政治修辞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情境设置。

(四)网易:“良政新出,重塑中国”

网易十八届三中全会新闻专题的主题是良政;设置的情景是“重塑中国”。这是一个三段论的情景:重塑前、良政、重塑后。用重塑前后来说明“政是良政”。从2013年11月27日到12月3日,网页第一条新闻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亲历者披露在京西宾馆五天四夜》。在政治修辞的词源上,新闻采用“普通”“平静如常”“紧凑”“没有”“也没有”等词语;在情景塑造上多用白描的手法:以前能见到的花篮和横幅都简化了,茶叶很普通,茶杯也很普通。全国劳模郭明义曾对记者说:住宿条件非常普通,菜肴的数量减少,主食的品种减少,几乎没有高档菜,也没有酒水。大家几乎都在“光盘行动”。这些语句的使用已基本上让受众形成了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印象,并能在这种情景下想象政策的出台过程。亚里士多德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强说服力来自高尚的人格。真实和高尚是最强有力的政治修辞。同时,网易的报道还设置了以下几个专题,如“聚焦法制新政”“聚焦经济体制改革”“聚焦政府职能转变”和“聚焦反腐新政”等,一系列密集的新政报道,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对“重塑”进行全景式描述,气势恢弘。与前面的“普通”的“五天四夜”会议比较起来,新政“重塑”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都是空前的。两者的叙述方式相得益彰,从平凡中见非凡,增强了报道的说服力和冲击力,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对照式”政治修辞方式。

二、定义和论证

网站的新闻专题编辑处于“创造定义”的地位,媒介影响力的重要表现就是“定义的权利”。搜狐等四家网站建构民间舆论场的政治现实就是运用“事实的架构”和“构建的情景”修辞手段来完成的。论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受众的认同。政治修辞离不开论点、论据和论证。论据就是立论的依据、证据。修辞学家肯尼思·博克认为人总在寻求认同,人生活在竞争和分歧中,而认同是分歧的补充[1]297。修辞通过语言促使人们合作。论证过程就是让受众相信并被说服的过程。论证必须逻辑严密,合理合法,客观真实。

(一)搜狐:“人的角度”

搜狐所设置的新闻专题是将十八届三中全会定义为“人对改革的新期待”。定义的主体是人,论证的是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新期待。从2013年11月27日到12月3日,在专题网页的强势左区,有《卫计委:有双胞胎不能生二胎看数量不看胎次》小专题,而这个区的头条是关于同志的专题,首先是外媒对同志诸如“打硬仗”“权威掌权地位”的评价,然后是同志的批示,接着是分析同志的政治自信,以及同志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审阅的细节。这个版面设置本身就体现了强烈的政治修辞特色。对政策制定的过程一丝不苟,让受众对新的生育政策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可执行性产生了信心。在专题网页的上半部分,“外媒”论证标题栏有“改革奠基人”“经济学家”和“智囊团”三个部分。网页的下半部分,还有“高层改革谈”“代表来自何方”“经济学家群像”“改革智囊团”“他们为改革奠基”等几个小专题。这些专题都是论证搜狐专题的“真”。人真,人格高尚,经济学家都配上了大幅图片,带有背景资料;代表都是我们身边有着高尚品德的人;同志谈的“问题倒逼改革”、同志谈的“检查落实”和俞正声同志谈的“力度空前”都是很实际的问题,容易引起共鸣。

(二)新浪:“生活的角度”

新浪所设置的新闻专题将十八届三中全会定义为“为了我们希望的生活而改革”。“问题倒逼而产生的改革”以及“为了我们希望的生活”,那就说明目前的生活跟我们所“希望的”还有差距。从2013年11月27日到12月3日,标题栏的第一条是《改革,为了我们希望的生活》,这个小专题是根据新浪微博的数据统计,从生活的角度来报道的,论据非常充分,最后落脚到“我们期望的变化”。这个大数据的挖掘是基于微博热搜的词和从微博关注度最高的事件中总结出来的时政关键词,包括民生、法制和公益。小专题中“35年的得与失”里面用的是可视化数据,展现出我们尝试过什么、我们做对了哪些和还需要做哪些。小专题还有“公报解读”,涵盖百姓阅读版和公报全文以及专家解读版。百姓阅读版是新浪用民间话语体系对官方公报所做的解读,用的是纲目提要的形式。三个版本彼此呼应,各有侧重,这本身就是一种政治修辞。从大数据挖掘到可视化数据,从历史分析到专家解析,从民间解读到官方文件,整个论证过程逻辑清晰,定量与定性结合,修辞真实可信。

(三)腾讯:“问题的角度”

腾讯所设置的新闻专题将十八届三中全会定义为“攻坚战”,这个修辞表示我们深化改革已经到了最艰难的时期、到了最紧要的关头,问题解决起来很有难度,需要攻坚。从2013年11月27日到12月3日,网页的头条是全会后的人事调整,由反腐和人事两个部分组成了新的专题,其中有的整篇文章全部引用的是新加坡《联合早报》、香港《新报》、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美国《侨报》、台湾《旺报》等境外媒体的观点,论证了全会后我国走向制度反腐阶段的清晰思路。政治修辞的客体是人民群众,修辞主体如果都是体制内的媒体或者专家,就难免有王婆卖瓜的嫌疑。如果修辞主体也有民间舆论援引的境外媒体,各自从多角度描述同一件事物,多维透视,那么这个政治修辞的论证过程就显得真实可信了。

(四)网易:“制度的角度”

《决定》中“制度”的词频极高,出现了183次。网易所设置的新闻专题将十八届三中全会定义为“用新政策重塑中国”。这种暗示的政治修辞表明既然是重塑,就说明目前的体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从2013年11月27日到12月3日,网页的中段有四个聚焦:“聚焦法制新政”“聚焦经济体制改革”“聚焦政府职能转变”和“聚焦反腐新政”。美国学者瑞格·艾伦·史密斯认为,制度上的政治修辞发生在政治机构之间,它们是在政治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互相制衡和说服的政治修辞活动。从11月27日到12月3日,网页的第二条新闻和第三条新闻分别是《媒体称除涉外等领域政法委不再介入个案审判》《审判权改革将在沪苏浙等地试点2年》,政法委和法院、检察院权责分明。从新闻专题板块的设置到文章的选择,网易在内容上的政治修辞论证非常严密,很有政治说服力。

三、政治修辞的一般逻辑

时间节点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第三周,四大门户网站的专题报道框架已定,新闻专题已基本上没有变化。实际上,从2013年12月3日到12月9日,四大门户网站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专题报道也几乎没有新的内容加入。选择第三周,在稳定的框架下,更有利于研究民间舆论场主体是如何进行政治修辞、如何发声的。

(一)共性

第一,同主流舆论场相比,四大门户网站的商业定位决定了它们在政治修辞方面囿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理论高度、议程设置能力、政治修辞能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第二,四大门户网站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报道,政治修辞的客体都是人民群众;大部分报道的政治修辞主体是四大门户网站,但在一些单篇的报道中,还将境外媒体设置为政治修辞主体。如腾讯的《台媒称中共为反腐收权实施纪委“一条鞭制”》报道;第三,民间舆论场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修辞主题和情景设置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比如搜狐和新浪的报道都是从人们切身实际的利益出发,腾讯和网易是从人们遇到的问题和如何克服问题的角度来设置,不管是制度问题还是阶段性攻坚的问题。第四,民间舆论场的政治修辞力和论证逻辑不足,政治修辞的逻辑不够强大,如何呈现一以贯之的修辞逻辑,建立稳定的政治修辞模式还需进一步努力。第五,民间舆论场注重和网友的互动。人民网著名学者祝华新认为,互联网应该是社情民意的风向标,是社会情绪的减压阀。在四大门户上网友的评论随处可见,还有延伸互动,比如二维码等等。网上社情和民意的数据随时可以提取,但这方面的数据挖掘和报道还不够。

(二)个性

个性在四大门户网站的独家报道中体现得较为明显。这一时期的搜狐独家是“独家网论”,如对劳动教养的评论是这样修辞的:永别了、诡异、临时性应变、不严肃立法、混乱的规范、泛化的滥用、无数个案、理性与激情、人民的力量、法制到法治、人权入宪。政治修辞主体的情感真,能获得受众的共鸣。新浪的独家策划是“改革”,为了我们希望的生活。数据挖掘让论据真实可信,而且修辞维度多,有历史有数据有论证。网易的独家是3分钟的动画“帮您看懂三中全会”,用动画视频加解说的修辞方式更能贴近受众。腾讯的特色是运用数据可视化和图片报道,很直观,比如《常委上课都学什么》,这篇报道全部都是由可视化数据图组成,包括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授课老师几个部分。由于这四大网站各有各的特点,情景设置和论证过程也各有不同,显然政治修辞效果也各有千秋。此外,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优势,提升政治修辞效果也显得格外重要,虽然这四家网站都有微博业务,但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的新媒体优势业务对它们的政治修辞有着显著提升的效果。

从以上有关四大门户网站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报道的政治修辞可以看出,四大门户网站作为民间舆论场的重要构建者,充分利用民间话语创新政治修辞,配合主流媒体,引导民间舆论,为营造和谐舆论场发挥了积极作用。不难看出,门户网站既有可能扮演负能量的扩散者,也有可能成为正能量的凝聚者,其功能的发挥取决于我们能否树立阵地意识、能否“善管”“善用”网络媒体、能否打通官方与民间“两个舆论场”,增强社会的黏合度,扩大社会共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互联网时代,国内受众信息需求质量不断提高,需求内容不断丰富,境外媒体舆论场对我国的舆论不时有“杂音”和“噪音”,如何进一步提高门户网站的政治修辞能力,增强其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进而配合主流媒体占领意识形态高地就显得刻不容缓了。

[本文为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传播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项目编号:10BKS064)、中国传媒大学培育项目“政治传播视域中的公民社会构建”以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参见[美]肯尼思·博克.当代西方修辞学:演讲与话语批评[m].常昌富,顾保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参考文献:

[1]罗峰.美国总统的政治修辞——对布什关于伊拉克战争修辞的考察[J].国际政治研究(季刊),2012(3):122-132.

[2]商诗洋.我国政治修辞的历史变迁与重新定位[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6):39-43.

[3]刘文科.论政治修辞的基本要素[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124-127.

[4]刘东建.当下中国“改文风”的政治修辞解读[J].新闻爱好者,2013(4):22-24.

[5]胡亚云.论政治修辞与政治传播[J].河南社会科学,2001(9):9-12.

政治学专业前景篇6

关键词:海归高管;特征;企业技术创新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国际人力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得以有效的配置。多数海外回国人员经过国外的学习培养和工作锻炼,在创新高效的思维、全球化视野和专业化的技术能力方面相对于本土的人才具有着较大的优势,使其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国际人力资本。相对于在国内学习工作的本土人才,本文将这类拥有海外学习、工作或培训经验的归国人员统称为海归。海归作为一个特殊的智力群体逐渐引起学者关注,而有关海归及其特征的文献仍相对较少。本文以海归高管为载体研究其特征对创新表现的影响,不仅丰富了海归群体对资本市场作用的相关文献,而且为高管团队特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熊彼特创新理论开启了实务界和理论界对创新的思考,围绕创新的研究迅速增多,包括探讨“人”对创新影响的文献。由于“人”本身的复杂性,致使由“人”引发的研究视角多元化,从个体到团队,从单个特征到综合特征,从人口特征到心理特征等。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广泛,海外背景特征逐渐引起学者的注意,一些学者研究发现拥有海外背景的高管有效促进了国际技术知识的转移。然而技术知识仅是创新的冰山一角,拥有海外背景的高管是否会对创新有更广泛的作用,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高层梯队理论提出后,针对高管团队特征的影响一直争论不休,然而却鲜见以海归高管为主体的特征影响的讨论。为回答上述问题,弥补现有研究的缺憾,本文将立足于创新投入产出视角,研究的主要问题:海归高管在担任职务、海外经历、专业背景和政治关联特征的不同是否会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产生显著不同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

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最核心的两大理论是社会类化理论和信息决策理论。本文认为:短期内,担任核心高管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的海归,由于自身的知识背景、文化差异和自身的核心地位、权威影响等因素,对团队成员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不能很好地把握,容易被社会类化,引发人际冲突,发生社会类化效应,团队成员的不支持不协作行为将严重阻碍企业创新战略的实施;在长期,海归董事长或总经理与中低层管理人员相互了解,逐步接受彼此的行事风格,沟通与配合逐渐增多,任期最初的抵触情绪减少,社会类化理论逐渐不适用,信息决策理论发挥作用。非核心高管则由于地位和权威性与团队成员的差距较小,能够较为平和地在日常沟通与管理中与普通员工保持密切联系,不易被社会类化和排斥,有助于提高企业创新表现。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H1:海归高管中非核心高管相对于核心高管,更有利于促进公司技术创新。高管海外经历大致分为学习和工作两种。海外留学曾是人们出国的主要路径,因此海归天然地被认为接受了海外高质量的教学,培养了创新性思维,掌握了先进专业知识,这些独特优势无疑对企业创新机会的识别,创新难题的攻克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海归的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接近世界顶尖技术,对企业技术与世界接轨的作用也就更大。而拥有海外工作经历的海归,虽然可以凭借着在国外企业工作的实战经验切实体会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建立广泛的国际关系网络,但由于国内外文化环境、治理机制等的较大差异,很可能使其短期内无法将国外系统的管理模式因地制宜地应用于国内企业,更甚者,无法适应国内企业的管理模式,导致较差的经营表现。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H2:拥有海外求学背景的海归高管相对于海外工作经历的海归高管,更有利于促进公司技术创新。企业创新倾向于发生在高度专业化的领域,在这些领域高管的相关专业技能很可能成为其一个优势,使他能更好地识别一个好的项目,做出有效的创新投入决策,同时也可以很专业地解决技术困难,提高创新产出。高管团队专业背景的作用很早就受到学者关注,Grimm&Smith(1991)发现,核心高管的专业背景在一定程度会左右企业发展战略的方向[1]。wiersema&Bantel(1992)进一步发现,具有科学和工程专业背景的高管更倾向于通过创新使企业发展[2]。Subrahmanya(2005)的研究表明,领导者的技术专业背景会激励他们进行技术创新[3]。余恕莲和王藤燕(2014)对创业板企业高管专业背景特征的研究同样发现,技术专业背景不仅促进研发投入,而且提高研发投入利用效率[4]。所以,从创新的技术性特征来看,拥有技术专业背景的海归高管对企业技术创新作用显著,特别是对技术创新投入。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3:拥有技术背景的海归高管相对于没有技术背景的海归高管,更有利于促进公司技术创新。政府掌握着广泛的稀缺资源,左右着部分运作规则,这使存在政治关联的企业更易获得资源和得到保护。如此,政治资源的缺乏显然成为企业一个不容忽视的竞争劣势。Duan&Hou(2014)发现,海归缺乏本地政治关联的劣势致使任命海归Ceo反而恶化了公司业绩[5];但Giannettietal(2015)认为,缺乏关系网络的状态使海归有更强的动机追逐利润而非迎合政党,并用实证支持了他的观点[6]。基于本文的研究样本为民企为主体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其中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导,故本文更倾向于认可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创新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傅家骥教授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涉及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可见,创新成功更倚重于企业的内在能力而非外部资源。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H4:无政治关联的海归高管相对于于政治关联海归高管,更有利于促进公司技术创新。

三、研究设计

本文初始样本为先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402家公司,样本期间为2009—2013年。经手工整理,先剔除了未能成功上市和暂缓上市的公司信息;然后剔除了由于上市较晚而缺少报表信息的21家公司,最后得到创业板379家上市公司2009—2013年的1270个(企业—年份)观测值样本数据。(一)相关变量的定义、含义及计算(二)模型设定为了检验研究假设,我们使用以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innovationi,t=μ0+μ1Returnee1,i,t+μ2Returnee2,i,t+∑kk=1μk+2Controli,t,k+Year+Region其中,innovationi,t表示企业i第t年的创新表现,用上述被解释变量表示;Returnee1,i,t和Returnee2,i,t表示企业i第t年的每组海归高管特征;Controli,t,k表示企业i第t年的第k个控制变量,依次对应上述控制变量;μ0为常数项,μ1-10为待估回归系数。模型用以检验海归高管的各类特征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

四、海归高管特征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

分析与稳健性检验本文的稳健性检验在参考《海归高管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吗?》[7](张信东、吴静,2016)全面系统的稳健性检验基础上,采用海归高管四个特征分别对公司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滞后期的影响分析作为稳健性检验的简化处理。(一)描述性统计表2描述了样本中高管规模、高管数量与海归高管特征各年的频数分布,其中括号中为当年具有该特征的海归高管人数占当年高管规模的比重。综合来看,创业板企业中同为海归的公司高管在任职、海外经历、专业背景和政治背景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而且从各年变化来看上述差异,除2009年的频数分布比例显著异于其他年份以外,其他各年的相对比例在整体平均值附近小幅波动。创业板企业海归高管群体呈现的较为稳定的特征分布,一方面体现了创业板企业任命的海归高管总体特征,另一方面也成为了本文以海归高管为主体进行特征研究的前提条件。(二)海归高管四方面特征影响技术创新的检验结果下页表3中的1-1、1-2可以表明,担任非核心高管的海归则无论资金人员投入,还是专利、软件著作权、商标产出和控制研发投入后的产出都有显著正的影响;而担任核心高管的海归则在创新投入方面较弱,甚至于对创新产出有负面影响。进一步探究,我们结合表4,发现担任非核心高管的海归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滞后期的表现仍然显著为正。考察海归领导者一年以后控制研发投入前后的创新产出时仍然是负向影响,但负向影响已不再显著,而在二年以后控制研发投入前后的创新产出已经显现出正向显著效应。由此说明,担任核心高管的海归在长期内对企业技术创新是有正向作用的。所以,实证结果不仅证实了研究假设H1,而且给出了更具体的答案。表3中2-1、2-2呈现的结果表明,拥有海外学习经历的高管无论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还是控制研发投入后的创新产出方面都有着积极显著的表现;而拥有海外工作经历的高管得创新指标则并不显著。海归高管通过海外学习经历掌握的先进专业知识和培养的活跃创新思维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而拥有海外工作经历的海归高管,短期内其管理方面的不适应使其无论在创新产出还是创新效率方面都无突出贡献。上述结果初步证明了我们的假设H2。结合本文表5,拥有海外学习经历的高管在一年和二年以后的创新产出方面,相比于拥有海外工作经历的海归高管,始终表现突出。在此,全面地证实了H2。表3中,3-1、3-2实证结果显示,拥有技术专业背景的海归高管与研发支出、研发(技术)人员投入和本科学历以上人员投入都正相关,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而与专利、软件著作权、商标表示的创新产出和控制研发投入以后的创新产出却仅在10%的显著水平上正相关。整体来看,拥有技术专业背景的海归凭借技术的敏感性及时抓住创新机会有效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拥有非技术专业背景的海归更擅长全面运作推动现有项目高效完工,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的提升。因此,研究假设H3得到验证。本文表3中4-1、4-2表明,拥有政治关联的海归高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各个方面都没有显著影响,无政治关联的海归高管反而在创新投入和产出方面都发挥了正向作用。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企业技术创新而言,政治关联并未发挥作用。相反,海归缺乏政治关联的事实使其能更为专注地进行研究开发而非取悦政客,成为其优势。由此,实证证明并阐释了我们的研究假设H4。

五、结论、建议与展望

政治学专业前景篇7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配合方面的现状进行研究,找出影响辅导员配合的影响因素,从而找到

>>高职院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协同配合的路径初探高职院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配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调查研究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浅谈高职院校专业课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配合“高职院校辅导员用谈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谈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探究高职院校公寓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思考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与对策探讨关于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分析与作用探讨“90后”高职学生群体现象与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探析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探析浅析高职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哲理与实践辅导员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用谈谈高职院校公寓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微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微博在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2]张新彦.充分发挥高校专业课教师的优势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J].理论观察,2011(4).

[3]郑璐,鲍磊.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探讨专职教师同辅导员的工作关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9):54.

政治学专业前景篇8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在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稳步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角度进行分析,国内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过于强调服务功能,侧重于对就业政策和相关信息的宣传,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在新时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必须促进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全面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

1.导向性。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成才观、就业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尤其是对于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如果不能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引导,极有可能导致部分大学生就业中出现认识偏差,无法正确树立自己的就业方向和目标。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必须认清教育对象的个性发展特征、心理特点与实际需求,尽量避免盲目的政策宣教,而是要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提高自身对于就业的认识,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特别是在社会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面向基层的就业观念,打消他们好高骛远或自暴自弃等不良就业情绪。

2.专业性。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专业性是促进相关工作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也符合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新的高校教育形势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注重专业性发展问题的深入研究与实践。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主要包括:就业指导工作队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内容的专业化,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学、教育学、咨询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在工作中展现政策的敏感性,以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内容的专业化,从而促进相关工作的全面开展与进行。

3.时效性。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是指大学生在有限的学业阶段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解决大学生学习阶段、就业期间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具有鲜明的时效性。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还必须紧紧围绕他们的就业实际问题和困难开展,及时解决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的情绪、心理和思想问题。

二、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在新的社会经济与高校教育背景下,为了全面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与教育目标,必须在对各类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全面考虑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笔者结合多年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1.组建专业化的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在高校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结合现阶段的形势和需求,组建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特别要注重强化就业指导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人员构成、培养计划、培养目标等都应纳入到高校的总体工作规划中,对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不断强化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总体能力与水准。另外,在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组建中,既要保证人员的数量,又要保证人员的专业化,定期对于就业指导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促进他们思想觉悟与政治水平的提高,以满足各项工作开展的实际要求。

2.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校园中“象牙塔”式的封闭氛围已经逐渐被打破,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于就业问题的理解也普遍存在较多的认识偏差。所以,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中,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与方法联合应用的策略,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的转变。针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个性发展需求,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力争摆脱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封闭型教育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加强开放型教育方式的研究与实践,促使学生更加勇于面对社会与现实。

3.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就业岗位与就业方式更趋于多元化,如何充分发挥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应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在新时期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必须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尽量避免理论宣教过多而缺乏实践的状况,那样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过于表面化,而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因此,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教师应在认真总结相关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规律、新方式、新方法,而且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影响力,从而在促进就业指导工作中,大学生接受更为专业、正规、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其重要性,而且要充分发挥就业指导的服务功能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进而在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前提下,促进当代大学生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的全面提高,这对于大学生的今后发展都是具有重要影响的。

河北省社科联科研题目:《扩招背景下后金融危机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编号(20110387)。

课题组成员:冀玉然段淑娟路成林杨乃彤夏向阳罗占军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钟义红,黄丽娜等.论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26).

[3]王伟利.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2007(11).

作者简介:

罗占军,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

政治学专业前景篇9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纲要》;历史性;理论性;方法研究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必修课之一。《纲要》自从新开设以来,在坚持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教学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笔者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围绕着提高《纲要》课的实效性也做了多番努力和尝试,深深感到:《纲要》中历史性和理论性的有效结合兼顾了该门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深入探讨历史性和理论性的合理有效结合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实践指导意义。

一、《纲要》中需要理清的两种关系

从《纲要》的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上来说,它是一门从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学体系的政治课。《纲要》最基本的认识是帮助学生做到“两个了解”(了解国史、了解国情)和“三个选择”(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和正确性。与此同时,《纲要》在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可以通过它的指导性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并且与中学历史课相比,《纲要》无疑更深、更专、更广。

首先,作为政治课,《纲要》与大学生其他几门政治理论课在性质上一样,并且互相联系。与《纲要》相比,《原理》是基础,与《概论》相比,《纲要》是基础。《纲要》所阐明的理论着眼于历史经验的总结,着眼于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与此同时《纲要》在内容上却具有自身的显著历史系特点。《纲要》的重心在讲史,通过对历史的事件的叙述,讲授有关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其中包含了背景、过程、理论思想的发展、重大流派、代表人物等等。它包含系统全面多元的历史知识,这是与其他理论性课程显著区别所在。

其次,作为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纲要》与历史专业课也有着显著的区别。《纲要》具有鲜明的思想教育目的,它的开设不单纯是为了使学生从宏观上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规律,而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了解国史、国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增强社会主义信念。在此意义上,《纲要》与大学历史专业课之间不是简单的浅与深、泛和专的关系,前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后者是专业素质教育,前者侧重思想性理论性,后者侧重专门知识的培养和专门技能的训练。鉴于此,《纲要》的理论性更强。

二、历史性和理论性结合的方法

1、《纲要》教学必须符合历史教学的基本前提和规范

尽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纲要》与历史专业的历史课程有显著的区别,但是可以运用历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第一,《纲要》的教学必须符合历史教学的基本前提和规范。历史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要完成的是一个发现那些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起作用的一般规律的重要任务。如《春秋》云:“颛顼有不才子名梼杌也。”《孟子·离娄下》道:“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尊重规律,尊重客观历史事实是历史唯物主义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观点和方法。在《纲要》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通过这么课程的学习,掌握正确的历史观、科学的历史思维和基本的历史知识,进而学会正确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于《纲要》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和功能,尊重历史,服务于现实也是该课程的应有之义,所以不能不顾历史教学的一般规范和要求,断章取义地搜寻一些历史资料和历史故事进行简单化、片面化的政治说教,更不能不顾历史事实影射历史甚至歪曲历史。

第二,《纲要》的教学必须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为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历史课程的学习,它与历史专业的历史课程除了在教学目的上不同,在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各有侧重,应予以区别。在学习内容上作为历史专业的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应该是从政治、经济、文化到军事、外交、科技等方面进行全景式的历史扫描和深入的专业研究,而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纲要》的教学则是在概要地介绍历史背景和历史过程的基础上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运动进行政治视角的分析和解读,让学生接受和理解民主革命的思想和主张。面对近代以来中国两大历史主题,20世纪初期,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探索和选择,终于在俄国十月革命后毅然决然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并在一系列艰苦的磨难之后逐步认识到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真谛在于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样学生在历史中接受理论教育,不知不觉地把个人的发展前途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责无旁贷地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挑起重担。

2、加强专题教学的政治理论性

鉴于《纲要》课程内容丰富、学时少的特点,目前大部分高校和大多数学者都主张开展专题教学。如北京大学还专门以自己的教学实例做了专门介绍[1],主要做法是科学设置课堂,每节课安排学生以教学组的形式,依据教学的章目节精心设计教学专题开展教学。但是在设置专题时,必须紧密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和主线,突出课程教学的重点,加强专题教学的政治理论性。

政治学专业前景篇10

关键词: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公共管理;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闫章荟(1979-),女,河北沧州人,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天津?300222)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财经大学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中期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037-02

近年来,高等学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借鉴国外公共管理专业教学的先进经验,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在学校教育中增大了案例教学的比例,另一方面在公共部门之中建设了若干学生实习基地。但是,公共部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且出于保密和工作效率等方面考虑,公共部门作为实践教学资源,在实践部门、时间和具体工作分工等方面并不能完全满足公共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求。因此,在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推广情境模拟教学。情境模拟教学借助对公共部门实践活动的仿真,从而在学生和现实的公共部门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能够锻炼学生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情境模拟教学的内涵及要求

情境模拟教学是案例教学法的一种新的发展,它突破了传统mpa案例教学法时效性差、互动性弱、过于抽象、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困境,通过营造贴近公共部门实际工作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模拟进行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

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首先,情境模拟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之间双向互动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由讲授者变成模拟活动中的参与者、学生实践活动的引导者、学生行为的评价者。而学生也要转变观念,由原来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寻找问题,自主学习新的知识。其次,情境模拟教学模式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所学习的案例、讨论的问题和训练的技能都应紧扣公共管理的现实,回应公共管理发展的需求。第三,情境模拟教学模式以培养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为导向。在情景模拟教学过程之中,学生是主角,情境之中角色的分配、任务的分工、活动的筹划和组织、甚至议题的选择更多地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起辅助和指导的作用,这有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智慧的增长,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公共管理专业情境模拟教学的具体内容

公共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是对公共管理实践的模拟仿真活动,目前适合进行情境模拟的公共管理实践主要包括会议、论坛、基层政府决策、施政以及基层民主实践等。具体而言,公共管理专业情境模拟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模拟“两会”

所谓“两会”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载体,意见表达、意见综合和决策在“两会”活动过程之中都有体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会议过程之中是意见表达的主体,同时在会议之前的提案酝酿阶段,他们又充当着意见综合的主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工作报告、重要提案、法律草案的审议和表决过程又是一个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决策过程。

2.模拟政府听证会

近年来,地方政府在进行关系民生的重要决策之前,通常会召开听证会,听取民众意见。这种方式已经成为中国民众意见表达和地方政府意见综合的新的途径。组织学生了解中国政府听证制度,就现实生活中的水价上涨等问题举行模拟听证会,让学生自主实施从组织到举办听证会的整个过程,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分析中国的听证制度,认清现实中听证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可能改革的方向。

3.模拟在线访谈

相关部门政府官员以网络作为媒介与网友在线交流,为公众意见表达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这一做法在公众和政府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是中国政府与政治的一大进步,体现了中国政府实践的重要发展。

模拟在线访谈可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以中国政府与政治生活中若干个现实问题作为载体,让学生扮演政府官员和普通民众,在问答中思考,在辩论中理清问题的解决思路。

4.模拟街道办事处或模拟乡镇政府

街道和乡镇一级政府是中国最基层的政府,其主要工作是对上层政府政策的执行,由于直接面对公众,街道和乡镇政府的施政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众对政府的看法。改善街道和乡镇一级政府的施政过程,应是近年来中国政府施政科学化和民主化改革的重点内容。

5.模拟民主实践

模拟民主实践是指让学生扮演候选人和选举人的角色,模拟实施基层领导选举,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等活动。模拟民主实践活动的进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民主制度,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训练学生的民主行为能力,为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

三、公共管理专业情境模拟教学程序设计

在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之中应用情境模拟教学模式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具体而言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情境模拟活动确定

教师根据课时安排与学生人数确定所要进行的情境模拟活动,以及活动的具体时间。如模拟“两会”和模拟街道办事处、模拟乡镇政府活动都需要学生投入很大的精力进行前期的资料收集和活动策划,则这两个活动不宜安排在同一个学期进行。考虑到“两会”一般在每年的三月份举行,因此可考虑在每年上半年开设的“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程中安排模拟“两会”活动。

2.编制活动方案

根据所确定的情境模拟活动主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编制活动细化方案。虽然情境模拟活动取材于现实,但是又不能照搬现实的政府与政治活动过程,它是对现实的一种浓缩。因此,需根据学生的人数和现有教学资源设计活动方案。

3.设计模拟活动场景

在既有的教学资源之中,通过桌椅的重新摆放,学生着装的变化等手段,尽量模拟现实的政府活动场景。如模拟人大会议活动,可以考虑与地方人大部门联系,争取地方人大部门的支持,在真实的人大会议场所中进行情境模拟教学。活动场景的仿真能够让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4.设计角色,进行任务分工

设计情境模拟活动中的主要角色,例如在模拟人大活动中,可以考虑设置“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列席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角色。在确定总体议题和各分议题的前提下,由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和进行任务分工。

5.先期知识准备

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分工,利用网络、书报资料等多种手段,了解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先期准备活动。例如,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应到群众中去调查社情民意,履行自己作为一个意见综合主体的责任,并把民众中普遍关注的议题,以提案的形式向大会提出。

6.活动进行和结果反馈

在预定时间,进行情景模拟活动。教师作为情景模拟活动进程的控制者和学生情景模拟行为的评价者参与情景模拟活动,并在活动之后对活动进行总结,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在未来的其他公共管理实践模拟活动中予以改善。

四、公共管理专业情境模拟教学模式的应用条件

在公共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应用情境模拟教学模式需营造一个良好的应用环境,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应积极参与情境模拟教学过程之中,学校为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和相应的制度支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基础和实践技能指导,学生增强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更加自主地去学习。

具体而言,情境模拟教学模式的应用条件有以下几个:

1.教学条件的改善

情境模拟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求变更原有的教学场景,提供诸如:会议室、多媒体、网络、电子化实验室等多种新式教学硬件。因此,在情境模拟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应为情景模拟教学的开展提供硬件保障,合理规划和建设教学资源。

2.专业资料的充实

在现有图书馆资源和院系资料室资源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充实相关课程的专业资料,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图书、数据基础。情境模拟教学的开展大大扩展了原有的课程知识面,课程教材和参考阅读书籍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因此,应进一步扩充专业图书资源,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网络数据资源,以保障情境模拟教学的顺利开展。

3.教学和学习理念的更新

情境模拟教学是一种新的案例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观念。教师要改变对学生记忆、理解能力的过分重视,而注重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的批判精神。

4.教学体系的改革

情境模拟教学模式的应用需要教师改革原有的教学体系,调整教学目标,重新编制教学实施方案。一般应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研究情境教学模式下课程教材及参考书目,在确定教材的基础之上,研究制定教学目标,并根据新的教学目标重新编制教学实施方案。在教学实施方案之中,要以情景模拟活动贯穿整门课程,理论知识的教授要为情境模拟活动服务,而情境模拟活动的开展,需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

5.相关制度的完善

学校和院系管理部门要完善和改革现有的分配制度、人事制度和后勤保障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情境模拟教学,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情境模拟教学活动之中。同时,情景模拟教学活动中,要在制度上保障教师和学生应用相关教学资源的便利性和优先性。

6.专业课程联系的加强

情境模拟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应根据课程的内容,探索理论知识与公共管理实践的结合点,另一方面也应考虑公共管理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避免情境模拟活动在各门课程之间的重复和训练内容难易程度的颠倒。因此,应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各门课程主讲教师探讨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整合共管理各门专业课程,构建层次递进的情境模拟教学活动体系。

参考文献:

[1]徐改,夏星.干部教育情景模拟教学中教师角色刍议[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1).

[2]徐改.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初探——基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媒体沟通情境模拟”教学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0,(12).

[3]黄宇驰,王皓白,何亚岚.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商务沟通课上的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

[4]刘雪明.情景模拟法在公共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