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37:54

学校新闻工作总结篇1

一、思想政治表现任职三年来,能够积极认真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领会、落实十六大精神和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关于"两个务必"的论述。自觉做到继承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从思想上抵制贪图享乐、不正当攀比的错误思想,自觉接受党风廉政教育,积极参加学校纪委组织的学习教育活动,贯彻和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负面的、消极的东西,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贪污受贿、腐败变质有正确、清醒的认识,对我们党清除腐败有坚定的信心。无论是平时还是在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都能做到在思想与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和学校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积极维护领导班子的团结,做到顾全大局,服从领导,与周围同志搞好团结协作,在思想上多沟通、多讨论、多商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营造了一个团结、和谐、心情舒畅的工作空间。努力作到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同时注意坚持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精打细算地用好有限的办公经费。

二、主要工作业绩

三年来,积极主动、认真圆满地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工作任务。为山大百年校庆的宣传工作,为宣传山大合校后的顺利融合以及全校师生为把山东大学建成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所做工作,有效提高山大知名度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新闻中心是三校合并后成立的直属党委宣传部的新机构,我主要分工负责和总编室的同志共同做好学校主页新闻和"山大视点"网络新闻的宣传工作。

网络新闻宣传是近几年逐渐被人们认识接受的报纸、电视以外新闻的接收形式。它有着传播迅捷、空间广阔、受众面大的独特优势。刚接手分管这项工作时,自己对这项工作非常生疏,不会计算机使用操作,这种状况何谈分管。自己本着不会就学,在干中学的原则,虚

心向同志们学习,从具体工作做起,在实干中逐渐熟悉了计算机的使用操作,工作中也就有了发言权。自02年3月总编室接手学校主页新闻的采集、工作以来,共编辑、制作网上新闻稿1600余篇,其中,反映教学、科研、交流与合作、外事活动、学术活动、学生工作、校办产业、抗击非典等8项主体工作的新闻稿960多篇,约占新闻稿总量的60%以上。03年5月,《山大视点》新闻思政网站访问量突破500万人次,在全国高校新闻思政网站访问量中名列前茅。展涛校长为《山大视点》网站题词"凝炼山大精神,展示山大风采",赵明顺副书记为网站题词"外树形象的窗口,内聚人心的平台"。网络新闻板块以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在《山大视点》网站的快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建立起联系广泛、渠道畅通、传送快捷的新闻信息采集系统。网络新闻宣传工作覆盖面广,涉及全校各个院部、职能部门、直属单位,为了拓宽新闻信息的采集渠道,加强了网络新闻通讯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和调动各单位网络通讯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__年1月,我们评选了山东大学网络宣传工作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通讯员,取得了良好的效应,更加激励了各单位和通讯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新闻信息采集范围覆盖了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报道范围涉及37个职能部门、直属单位32个院、部。信息内容涉及教学、科研、交流与合作、抗击非典等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山大视点》网络新闻的社会影响更广泛,为展示山大风采、宣传山大形象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

2、加强了对重要活动的新闻报道工作。凡学校举行重要活动,在活动前后都及时与活动主办单位联系,做好组稿和发稿工作。新闻中心总编室直接组织参与报道了宋健同志视察我校、科技部领导来我校调研、省委领导视察我校、华岗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校际合作、韩国大使访问我校、我校重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我校徽标征集等重大活动,采写新闻稿140多篇。在今年春天抗击非典期间,《山大视点》网站充分发挥网络新闻及时、快捷的优势,集中、系统地报道了我校师生积极抗击非典的各类活动,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和学校的各种政策、措施,共采编新闻稿223篇,对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沟通信息、稳定人心、以积极的态度抗击非典发挥了重要作用。

3、根据网络媒体空间无限的特点,在更大范围内有效地宣传反映我校改革发展的历程。20__月1月,和总编室的同志一起整合以往的新闻资源,精选新闻稿件150篇,编辑制作了《山东大学20__年网络新闻精彩大回放》,被全国权威新闻网站《新华网》全部转载,产生了较大的新闻效应。新华网还单篇转载山大网络新闻50多篇。新华网站与《山大视点》建立了密切联系,对《山大视点》网站作了友情链接,在"高校速览、校长风采、校园剪影、校歌校庆"等栏目中都有山东大学的固定位置。

4加强校内媒体间的沟通与合作,实现媒体间资源共享。新闻中心、总编室及时向校内各新闻媒体传送活动信息,有效地组织、协调校内媒体的新闻报道工作,促进了各媒体间互通有无、联动协作,从而保证了全校新闻报道工作的有序、规范运转。在新闻稿的使用方面,做到了校内媒体新闻资源共享,一些社会新闻媒体有关我校的报道也直接源于我们制作的网络新闻。

除以上工作/!/外,01年上半年还参加了党委"三讲"办公室宣传组的工作,其间参与了"三讲"工作简报的撰写、印发工作,参加各小组的学习,深入了解掌握情况。同时自己积极参加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教育活动。

02年在校园文明建设检查评估工作中承担宣传阵地部分的材料收集、整理工作。及时督促各有关部门上交相关材料,反复修改补充有关的材料,设计、制作填写表格,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对校园文明建设检查评估中取得好成绩起到了基础保证作用

任职期间,随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自己积极作了许多工作,但与党的要求和党员的标准相比,与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职责要求相比,自己还存在一定差距:如学习上满足于知道了,了解了,缺乏深入探讨钻研精神;思想上满足于自己兢兢业业的工作,和贪污受贿不沾边,对自己缺乏更高标准的要求;工作上满足于完成工作任务不出问题,创新、求新意识不够,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本领恐慌、现有知识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等问题。

学校新闻工作总结篇2

2010年是xx校园电视台事业发展的关键一年。一年来,xx校园电视台在校领导和校主席团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宣传团委会的决策部署,为实现为xx校园文化又好又快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不足和问题

新闻的“二多二少”,即:内部会议多、实际工作报道少;一般化报道多、典型深度报道少。”问题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一方面需要领导作出表率,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改进新闻报道的决定;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本化”思想,进行艺术地报道。程序化报道,校园电视台的新闻宣传也应多一些泥土的芳香,用创新的面孔来吸引观众,以更多的有用的节目来服务受众,以更好的精神产品来满足观众

2010年,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今年我台人员变动较大,新调入人员业务不熟,导致在电视台播出的稿件数量总数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减少。

二是存在等新闻和新闻围绕会议、活动转的现象,没有积极主动的深入到个班教室和学校里去挖掘和寻找新闻线索;

三是我台个别新闻工作人员所掌握的技能不完善,

1、与学院主网站的链接仍没有实现,仍需与有关部门进一步沟通;

2、师生对高质量节目的需求与落后的制作水平之间的矛盾将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节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仍需培养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广播、电视栏目;

4、台里一些设备陈旧,机器老化,影响了工作开展。

电视报道的具体思路:在电视新闻报道上,结合电视台的实际状况,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要在现有的条件基础上,立足于创新,取得最大的工作成绩。在电视新闻报道上,努力作好“三个结合”。三个结合即:一是要把在电视台的上稿数量和质量结合起来。就是在保证把学校内良好的学习范围、各位同学良好的精神风貌、学校良好的形象等有较大影响的新闻报道出去之外,增强上稿数量的意识。二是要把本台采访的新闻和电视台记者的报道结合起来。就是在一些重大、较有影响的报道题材上,为了不牵涉现有台内记者的工作精力,影响整个上稿数量,我们要同电视台记者采取合作报道的办法。三是要把内宣和对外宣结合起来。就是首先立足于电视台的电视报道,然后再把为电视台提供的稿件用于学校内的自办新闻中,这样可以解决台内人力、物力不足的问题,起到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正文]xx校园电视台在2010年的春学期,共开展了三次大型的集体报道活动(国庆演讲,校运会系列活动报道和元旦晚会报道),并且组织大家拍摄了台里的宣传片,在完成系列报道任务的同时,内部感情建设也得到了发展。现在具体总结如下:

一、成员情况

由于上学期招入的同学电视台实践经验较少,对于电视仍有许多不熟悉的地方,再加上本身留在台里的老团员,其中,由老队员及经验丰富的同学做师傅,负责协助和指导新人完成电视台的工作;另外,电视台本学期由陈鹏担任台长,张扬担任副台长。

从本学期所取得的成果看来,这样的分工是有成效的,大家在保证所出片子数量和质量的同时,也能很团结地在一起开展活动。

这次的校运会系列活动报道,考验了团里同学电视节目制作的能力和水平,大家都高质量高速度地提前完成了任务。与此同时,节目质量与往年相比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得益于前期充分规划,合理分工,以及大家的通力协作。

由新人们完全独立地完成的。从质量上看,尽管后三个片子从策划到拍摄,再到剪辑,到成片的水平仍显稚嫩,但整体感觉较为流畅,而且考虑到是由新人完全独立地完成的,仍然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但总体而言,从制作一个电视专题片的角度来看,这拨新人仍有很多不足,主要在于:技术不够成熟,还需继续磨练;在策划、剪辑方面缺少独到的想法;另外,在做电视的主动性上,还需要再加强

(各项工作安排如:

1,国庆演讲

景外主持编辑摄像

xxxxxxxx

(采访对象为国庆演讲主持人)

⑴蒋xx

xxxxxxxx

⑵谭xx

(采访对象为国庆演讲冠军)

xxxxxxxx

(采访对象为国庆演讲亚军)

xxxxxxxx

(采访对象为国庆演讲季军)

评:整体感觉较为流畅,而且考虑到是由新人完全独立地完成的,仍然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景外主持编辑摄像

评:在完成系列报道任务的同时,内部感情建设也得到了发展。

3,元旦晚会(除陈xx之外电视台摄影部成员在当晚有节目,所以请到了上届电视台成员到场协助陈鹏工作!)当晚完美收工!

学校新闻工作总结篇3

1948年9月开始,新华总社在离西柏坡不远的北沟村举办过第一期新闻训练班,主办人是梅益和张纪明,学员近30人,大部分从河北正定的华北大学调来,学习时间为3个月。

1949年3月,新华总社随同党中央进驻北平西郊香山后不久,即开始筹办第二期新闻训练班。这一期学员约51人,全部从华北大学调来,学习时间为两个月(6月20日至8月20日)。总社编委会决定调陈翰伯、许诺、孙正、徐亚南组成班务委员会,集体领导新闻训练班。

1949年9月新华总社又续办了第三期新闻训练班。学员是从全国分设9个试区招考而来的大学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历、掌握一门外语的青年知识分子,共270余人。

新闻训练班改名为“北京新闻学校”后,由范长江兼任校长,原班主任陈翰伯任副校长。下设教务科,科长许诺、副科长萧岩;组织科,科长徐亚南、副科长刘健;总务科,科长党德胜。校址仍在香山。原第三期新华总社新闻训练班的学员成为北京新闻学校第一期学员,他们的学习时间共7个多月,1950年5月毕业。

之后,北京新闻学校又于1950年8月下旬续办了第二期。这时,校址迁到了城内西单大磨盘院二号,工作机构增设了秘书室(秦军光任主任)和校刊编辑室。创办了校刊《新闻学习》,作为指导学习和业务实习的园地。第二期根据学员的情况分设了研究班和普通班,两班共有学员236人。学习途中,因志愿参加抗美援朝、保送入军干校、调出工作及其他原因离校72人。1951年7月底毕业时,两班学员共有164人。他们的学习时间将近1年。

学校聘请了中共中央、国家机关负责人和首都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来讲课。例如讲授马列主义基本理论课的,有杨献珍、艾思奇、范若愚、孙定国、龚士其、于光远、王惠德、狄超白等;讲授中国革命和建设课的,有叶蠖生、何干之、廖盖隆、胡华、李涛、徐冰、张志让、张友渔、杨静仁、何成湘、宦乡等;讲授新闻课的,有范长江、梅益、吴冷西、朱穆之、穆青、方实、华山、刘尊棋、魏巍等;讲授时事与国际知识课的,有、凌青、老舍、萨空了、胡绳、钱俊瑞、黎澍、陈克寒、刘白羽、胡韦德等。北京新闻学校没有采用现成的教科书,讲稿或讲授提纲都是由讲授人临时编写的。因限于当时的条件,讲义也没有印发。

北京新闻学校的修业年限短于一般高等学校,主要是因为当时急需大量新闻干部,同时学员之前大部分已接受过高等教育或具有同等学历。在第二期的教学工作结束后,北京新闻学校即行停办。

学校新闻工作总结篇4

如果说我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那么工作总结也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方法。学校里面的社团也是需要写工作总结的,大家知道怎么写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社团个人工作总结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社团个人工作总结一20__年的尾声已悄然临近,回顾这下半年我系文艺部的工作,可谓是紧张而又忙碌。在这半年中,有疲惫有辛酸,但的收获还是莫过于这半年内文艺部的成长。文艺部先后组织参与并发挥积极作用。主要有两个大的工作:模拟联合国大赛,校园风采大赛。

一、活动回顾

1、模拟联合国大赛。

此活动为我系的立项活动,并在全校范围内得到了大力支持,文艺部与学生会各部门相互配合,申请场地,场地布置等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使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校园风采月。

校园风采月的举办可谓是下半年全校比较有轰动效应的一个“盛世活动”,我文艺部与七系八系一同参与校总会的项目竞标并获得了成功,承办举行了“校园风采月——中英双语绿之诵读”,此项活动一经举办便获得了全校同学的积极参与,从报名到正式比赛开始,先后有60名同学参与,获得了全校同学的积极评价。

二、活动经验

1、不仅依靠自己,更要寻求多方努力。

一个大型活动项目的举办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成功的完成是困难并且单调的,多方的努力能够使活动更加流光溢彩大放光芒。风采月的举办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我们系不仅靠自身的力量赢得了比赛的承办,更靠着其他院系的一同努力来使校园风采月变成了空前的盛世活动。

2、通力合作,共创未来。

模拟联合国的成功举办和风采月的承办更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文艺部和其他部门心无芥蒂全力配合才使两个大型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三、活动心得

招新人员的选择。文艺部招收新成员时考虑了众多因素以求吸纳办事效率的部员,有很多经验,特别是如下一点:平衡考虑参与社团活动的人员,过多者不吸纳,最多社团不要超过一个,原因如下:

1、有社团工作经验的人在人脉上和活动经验上有着优势,便于日后工作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也为我系在日后工作上与其他组织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2、社团活动过多者不吸纳,此部分人员不能固定在一处,导致在系内承办活动时精力分散,大大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和成果。

20__年我们得到了经验不足也取得了成功,文艺部全体期待在20__年与各部们通力合作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

2021社团个人工作总结二大三的日子即将过去,在我任外国语学院新闻中心主任的这一年,我收获了成长,收获了精彩的大学经历。我和新闻中心全体成员们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拼搏,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属于我们的辉煌。我们始终抱着不断学习的态度,把激情和梦想赋予在我们的新闻工作中,把精力和思考赋予在学院的宣传事务中。回顾这近一年的时光,总结工作如下:

一、干事及记者团培训

为尽快培养我院新闻写作人才,我部在上学期纳入干事3名,记者团成员22名。纳新结束后就立即着手新成员的培训工作,共组织了四次专门培训。具体内容包括:新闻稿件撰写常识;文艺类、体育类、会议类、讲座类等各类新闻稿件特点及写法;新闻敏感性的培养;新闻照片的特点及采集;新闻稿件注意事项等。并根据干事和记者团成员的特点,因材施教,将干事分为摄影、文字两组,着重培养相关技能。针对文字组,部门还让干事和记者团成员互相讲解新闻稿,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法。我和副部也对他们撰写的新闻稿进行了仔细查看和修改。我部还着力让所有干事了解、接触新闻中心工作中会接触的相关网站和一些媒体平台(主要包括_网、校报等),并与它们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努力拓宽新闻渠道,加大稿件的覆盖面和涉及面。在培训过程中,我对新闻中心及记者团成员强调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和视点的创新性,引导他们用敏锐的眼光发掘新闻,用脚踏实地的态度撰写新闻。同时,我挑选了多篇优秀新闻稿供记者团成员分析学习。通过专门培训,部门内每个干事都有了自己的专长,基本能够胜任学院日常的新闻采访工作。

二、部门文化建设

学生会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部门就是一个小家庭。在新闻中心内,我们全体成员都努力营造了一个温馨的氛围。在第一次部门例会上,我就着重强调了内部的团结,因为新闻工作和部门的建设都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做好的。我组织部门成员每两周开一次例会,或在我们的qq群里聊天,对日常工作和新闻写作进行总结交流。我们分享新闻点,讨论写作视角,商量一周的工作。通过这样的交流讨论,可以提过工作效率和水准。在工作之外,我鼓励大家在生活、学习中相互关心。我们专门自己拍摄制作了部门合影集,让大家可以有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以后不管他们有没有继续留在学生会,也都收获几份真挚的友情。

三、部门工作

在这近一年里,学院新闻中心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1、对学院所举办的各项活动及时进行跟踪报道及摄影。

2、密切联系_网、校报等校园媒体,积极投送新闻稿件。

3、更新、管理学院网站,及时学院各项新闻、通知。

4、积极配合各部门活动的开展。

5、负责学院社会实践报告的整理、评选。

在工作安排方面,我结合大家的无课表和个人特质,根据采访能力、写作能力与沟通能力三大方面安排。

据统计,这一年,包括我在内的外国语学院新闻中心成员共在校园网稿件90余篇次,在山东农大报发稿4次,在《齐鲁晚报》发稿3次。

20__年暑假,我通过《齐鲁晚报》考试,进入《齐鲁晚报·今日泰山》报社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参与信息搜集、采访、撰稿工作及报社日常工作,发表文章多篇。2014年12月被聘为《齐鲁晚报》校园记者,为宣传学院和学校,树立良好形象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重视部门新闻摄影水平的提高,并积极参加学院、学校多次活动的摄影。我的摄影作品“李振声院士向母校学子挥手”获得山东农业大学2014-2014年度好新闻一等奖。2014年11月,为展现校园生活画面,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展示同学们的摄影技术、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我带领新闻中心成员策划举办了山东农业大学“身边那些事儿”校园纪实摄影大赛,得到各院同学的热情支持与参与,共收到来自各学院的作品500余份,活动圆满成功,并获得一致好评,比赛中的优秀作品在山东农大报上进行了展出。

四、不足之处

在取得以上的成绩的同时,部门内还有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新闻稿形式不够丰富。

2、部分干事感觉新闻中心事务稍多,工作和学习不能兼顾。

针对以上问题,部门内部讨论的解决方法是:

1)、加强与其他部门的联系,拓展稿源;进一步培养新闻中心及记者团成员的创新意识,打破传统框架,发掘新颖视角。

2)、提高干事新闻写作效率,合理安排时间,努力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

担任学院新闻中心主任是我得到了锻炼与成长,收获了温暖与友情,希望我们新闻中心能一直振奋精神,开拓创新,踏实工作,为部门和学院的长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最后,我想对为新闻中心的活动和工作不断努力的朋友们说声辛苦了,也祝愿学校各个新闻中心的明天都更加辉煌灿烂!谢谢!

2021社团个人工作总结三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办公室在老师和主席团的指导和带领下,在包括部长和所有干事的共同努力下,基本上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及任务,发挥了组织、协调以及后勤保障等作用,得到了主席团和各部的肯定,完成了学期之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协调

办公室作为学生会的桥梁,部门在本学期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上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得到了老师、主席团、各部部长及干事的肯定。使学生会本学期的工作得以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和开展。

二、物质保障

另一方面,办公室在物品保障上也继承了一贯的传统,及时按量的完成了任务。尤其是大一的新干事凭借着高涨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克服了大量的困难,保证了学生会一切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办公室在本学期能够及时地为各部门的各种活动提供相应的物品,保证了各部门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通过一学期的工作,也发现了一定的问题,如物品的存放较为混乱,分类不够系统等问题,这也是办公室下一阶段工作重点改进的地方。

三、部门活动的开展

本学期,办公室除了做好各主席团和各部门的后勤保障工作以外,还开展了一些生动、有积极意义的活动。

借以长征胜利__周年、学生会建立团支部为契机,由办公室主办的“时事论坛”,就长征精神与八荣八耻;长征精神中的忠诚与信念;弘扬长征精神以及如何将长征精神融入学生会的工作等问题进行了相关的讨论。增进了学生会各个部门之间感情,也激发了与会同学的热情,增长了信心。另外,办公室还协助生活部举办了“饮食文化节”,参与了宣传、问卷调查和统计等工作。在工作之中干事的废寝忘食、无私忘我的工作态度,让人感动,在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之下办公室仅用了一天的时间便将一千五百份调查问卷的二十余道题目完全统计出来,并最终交由权益部形成提案。

本学期,在主席团的指导下,办公室还主要负责了《___大学学生会手册》的编纂制定工作,我们在参考了上一版手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会的发展的,与时俱进,对一些不合乎现在发展、环紧等因素需要的条款,做出了修改、删减和增补。

此外,办公室还在如“艾滋病日”等一些世界性的节日等自制海报,宣传节日,力图在普及知识的同时,让更多的同感受的学生会的温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之中,办公室所有成员的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责任心,克服困难,积极的发表自己对活动的看法和想法,集思广益;同时主席团和各部的部长、干事也对办公室的活动的开展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使几项活动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2021社团个人工作总结四不知不觉,一年又在忙碌中悄然而逝。对重邮来说文娱部又忙了一年,对我们部门的所有成员来说,大家在酸甜苦辣百感交集的文娱生涯中,度过了自己的大一时光。总的来说,部门在这一年中的情况如下。

在上学期,九月,部门进行了规模宏大的招新活动。在这次招新中,总共有四百余人参加初试,经过层层遴选,最终有27人成为我们文娱部大家庭的组成部分。总的来说,文娱部一直是一个事情比较繁杂事情比较多,工作任务艰巨的部门。加入了这样一个部门,就意味着时刻要想着吃苦耐劳,顶住巨大压力。的确,在经过招新后,部门的干部干事之间相处得十分融洽,至今还都是好分与好伙伴。团结就是力量,的确,这也成了文娱部能够前进的动力。

十月,干事有了比较多参加活动的机会。有参娱乐“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组织,都参与过学生会办公室组织的“文字培训大会”。期间还有各个学院的“十大歌手”赛事,我部都有派部员前往参加活动。提高干事干部的组织能力与提高活动执行力。

在经历了学生会和学院的各类活动后,在干是干部在组织活动上都有了明显提高后,我们文娱部迎来了我们部门最重大的活动,当然也是重邮影响力的文娱活动:“重庆邮电大学第__届校园十大歌手赛。”是的,这是学生会的精品活动更是我们文娱部的招牌活动。所以办好这次十大歌手便成了我们所有文娱部成员的重中之重。在十月份到十一月份直到决赛结束的那段时间里,大家奋斗在一起,流泪流汗在一起,欢笑吼叫在一起,更是增进了之间的感情,那是部门的精髓。

比赛总共分为三轮:初赛,复赛,决赛。赛场分别是在学生活动中心,体育馆,科技会堂。据统计,初赛总共有800余人报名参赛,也是这个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复赛总共有100人。而决赛是12人之间的精彩。决赛是在科技会堂。经过大家的努力,干事和部长之间的奋斗,最终在科技会堂给重邮学子上演了一场精彩万分的晚间视听盛宴。一千多张的票在一天之内被一抢而光。最后还有许多观众站着激动的看完了整场比赛。至今,还有关于这次“十大”的精彩评论。

通过文娱人的努力,能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就是给我们部门每个人最美好的祝福了。而这种激情也一直被延续到了下学期。

在第二学期,部门干事均被分配到各个学院参加学习以及指导学院工作。考虑到学院多,每三人分配两学院。而各个干事在这段时间都在学院的活动开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下学期各个学院都开展了自己学院相应的“歌唱类比赛”。又不今年是建党90周年,很多学院都开展了“喜迎建党九十载,唱红歌诵经典”活动。这些种类繁杂的活动也丰富了各个干事的活动经验,把每人都大大的提升了一个层次。由于文娱部的特殊性,基本上学生会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文娱人的身影。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自己自豪的地方说明我们的工作开展的好,组织的不错,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接下来我部还承担了“青春中国心”的组织策划。经过大家的一致努力,活动得到了老师,校长合各外来学校的充分肯定。

接下来我部又承接了“五四颁奖会”,参加了“红歌比赛”的组织策划等。

总体来说,这一年的时间中,文娱部秉着“团结,积极,坚持,拼搏”的信念,成功承办了一场场活动。完美完成了一年前的目标。“工作是一年,朋友是一辈子!”部门永远是一个群体,在优秀的群体面前什么难题都不再是难题,什么困难都不再是困难!

2021社团个人工作总结五站在岁末,透视过去一学期,工作的点点滴滴时时在眼前隐现,回眸望去过去的一幕慕,在没察觉中充实眼睑。似乎初进学校的影象依然就在心头展现!当初进入部的喜悦还留在脑际!

在部长的带领下,__部举行了一系列活动,加强了干事之间的交流和感情.这1个学期,我们组织部其乐融融,感觉就是1个大家子,工作的同时也学到了许多的东西,这也是以前从未接触过的。

我的工作总结和体会主要如次∶

一、细微的地方见精力

组织部是个严谨的组织,从一份看似简单的通知的各类要求就足以体现它的严谨性。在平时工作中的仔细严谨也让我深有感触,哪怕是对我们小小的1个错误都是一大段精心的指正。

细节决议成败,失祸常积于忽微。哪怕是一件芝麻小的事,既是分配在本身手上,就得专心办好,力求完美,不放过每个细节。每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要求你专心去做。勿以事

小而不为,在这过程中,我学会了当真和仔细,明白了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细节问题的重要。

组织部工作无小事,事事都不能懈怠,如许的工作也让我轻浮急躁的性格得到了很大的收敛。

二、立场决议一切

记得一名哲人曾经说过:立场决议一切。而在本身的切身工作中才体会到这句话的真理。一件事交到本身手中,就是部长对本身的信任,对每件事你就必须当真负责到底。以前,总以为差不多就行了,何须如此一板一眼。现在,明白了那不是古板,而是对工作最起码的要求。如果每个人对每件事都是差不多,那可以想象这件事的最终效验肯定是大打折扣。同时,你对事、对工作的立场也象征着你可以从中学到些什么,学到多少。

在学到东西的同时,也深深感觉到本身的不足。对这个部分的事物还是需要部长的指教,有些事到底还是缺少经验的。而且,要学的东西另有很多,我应该更加虚心才是。

这个学期,我感觉部长带领的挺好的,若真的要鸡蛋里挑骨头,大概就是部分的集体活动有点偏少了,我想以后会加强的。

学校新闻工作总结篇5

实习让我收获了很多,无论是理论上的知识,还是实际生活中的知识,这些知识都让我受益非浅。我认识到在学校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多参加些社会实践,拓展自己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多思考,多练习,多听多看。同时要学会与人相处和沟通,处理好人际关系。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毕业大学生实习工作总结,请笑纳!

毕业大学生实习工作总结1教育实习不仅锻炼了我们实习生在讲台上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能力与口才,也使我们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发现,分析存在于现阶段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我所在的实习学校是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主讲初二物理(力学压强,浮力部分)和初三物理(电学欧姆定律部分),带初二2班和初三1班的物理课,并兼任初二2班的实习班主任。实习期间,还组织了“关于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初一年级开设物理课的情况调查”的教育研究。总体来说,实习工作很成功,无论是教学工作,班主任实习工作还是教育调研工作,都得到了校领导,老师们的好评与支持。就任初二2班实习班主任期间,我的班级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学生们的配合以及学生家长的支持。在受到表扬,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发现了存在于自身的不足,今后需要继续改正,完善自我。

首先谈下我的教学经验。站到讲台上,面对全体同学,第一心态要好。具体来说,不要紧张的话都说不出来,因为面对的是自己的学生,自己的任务是给他们讲课。如果站在讲台上,自己先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首先是工作的失职,其次是学生们的不信任,后果就是恶性循环的课堂秩序乱,学生听课效果大幅度下降。因此,站在讲台上,要有清醒的头脑,明白自己是要干什么,有了明确的出发点,才能摆正心态,走进课程的思路;第二,讲课一定要先保证自己的思路百分之百在所讲授的内容上。我们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发现学生不好好听课,提醒他们认真听讲,集中注意力。

可是如果老师的注意力就没有全部集中在课堂上,也就是所谓的“走神”,那怎么能叫学生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所谓为人师表,不仅体现在外部行动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堂45分钟带领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因此,上课前的备课十分关键。备课时,自己要先进性对知识的梳理,自己头脑中把知识点捋顺了,才能在讲出来的时候有条有序。这就要求教师对课本有着很高的熟悉度和很强的专业知识基础。我在讲课的时候,比如习题课,如果需要在黑板上作很长的公式推导,我会边写边讲,这样不仅自己能按照自己备课时的思路走,也能使学生按照我的思路走。

其次说下我认为存在于我身上的问题。我感觉主要是讲课速度与学生的现实接受能力稍有出入。我个人习惯,一堂课的前半部分用于知识点的传授,后半部分直接通过习题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可是有些学生,基础较差,跟不上这样的速度。这就要求我在讲完知识点之后做一必要的知识小结。在和学生的谈话中,有些学生提到了这一点。其实在现实的教学中,这一点很重要。对于整体基础较差的班级,这更是必不可少。很值得我们老师注意。对于知识点的巩固,多做习题固然好,但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会形成还没来得及回顾知识点,就投入做题中,导致前后知识在解题过程中运用紊乱,不知从何入手。本着“照顾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这个问题。

最后说下关于教学方式的创新。我举一个例子,我在讲授初二年级“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时,用到的不是课本上的实验式教学方法,而是我自己的数学演绎式教学方法。具体说来,就是把根据实验推结论这样的过程换成根据已有的结论运用数学方法推未知的结论。这个思路有点类似于大学的理论物理教学。我的想法也是来源于此。两种方法对比,前者优势明显在于实验式讲授过程直观易懂,学生易于接受。但是细想,这样的实验虽然对学生有着一定的吸引力,但是不一定能够集中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听讲。因为学生见了实验,心理上的好奇会引起议论,对于课堂秩序没有百分之百的保证,我的数学演绎式讲授过程虽然较为抽象,但是对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有着一定的正面作用。

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公式都是前面接后面的,稍有疏忽,就会朦胧一片。再者,实验式教学广泛见于现在的中学物理教学中,而我们却容易忽视数学对物理的重要性。因为摆在眼前的现实是中考,高考这样的升学考试仍然是书面考试,也就是解题依然要靠自己现有的物理知识通过数学公式表达出来。所以,从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意锻炼学生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我的主要想法。当然,实验是最直接体现物理知识的途径,所以我对实验的安排主要在实验课。在讲授正课的时候,用到的更多是数学方法。

这就是我大概的实习感受,还有许多,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列数了。今后的教学中,还是要注意提到的问题,完善自我的同时,我会积极创新教学思路,给教师教学以更大的发挥余地。

毕业大学生实习工作总结2实习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性的活动,是一个由学校向社会接轨的环节,是学校学习向社会工作转型的一大模块。搞好社会实习工作是很关键的,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从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他经历了无事可做的孩童时代,到学校里忙碌的学生时代,再到以后的社会工作阶段,而实习就像一个链子连着学习和工作。实习是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就是运用,就是去指导工作,而实习正好扮演了把学到的文化理论知识正确运用的工作中去的主角。我们务必要做到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去理论。所学的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体现其价值。实习是一个锻炼的平台,是展示自己潜力的舞台。

透过实习,我们要努力提高动手的潜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其不足,然后去反馈到学习中去,会更能提升自己的潜力。新闻学,它主要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它要求极强的动手潜力,它所接触的对象是包罗万象的,是各具特色的,是真实的、新鲜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实习给一个初学者带给了锻炼的机会,实习教会一名记者怎样去观察事物,怎样去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怎样用事实说话,怎样才能做到新闻的及时。这些只有在实习中才能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抓“活鱼”和“抢”新闻。实习是由课堂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如果能把第一步走好,以后的路自然学会习畅网通。

到新闻单位去实习,主要是要锻炼自己的新闻采访和写作潜力,掌握采访的基本方法,掌握新闻及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向那些有经验的记者、修改学习,交流经验。深入现场去采访,接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刻体会,用真情写出有生命力的新闻作品。

二.实习资料

新闻学的实习资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地采访

只有深入到现场去做实际调查,才能写出有好处的作品,才能懂得采访的基本流程,懂得什么是采访新闻采访学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偏重于应用与操作。实地采访是新闻的第一课,它是新闻信息采集,新闻报道的第一步。

2.访后写作

新闻写作是新闻制作的第二步,是对采访中采集到的信息、新闻事实做进一步加工制作的过程,是对采访的进一步补充。亲自动手采写一些东西,才能更好地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力争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观众去”,把时代精神写到作品中,写一些有价值的事,些一些老百姓关心的事。

3.修改整理

当写完初稿后,修改,整理和修改稿件是新闻作品的最后一个环节,俗话说:“文怕修改”,只有修改,才能写出精辟的文章。还要提炼新闻主题,因为新闻主题是新闻报道的“灵魂”,能够透过素材的取舍,结构的安排和导语的构思各个方面提炼主题,透过综合思维提炼主题。其次要写好新闻的导语,熟练的运用各种新闻写作的笔法,巧妙的运用各种新闻语言。

三.实习收获

在短短的实习期内,我深入到各地去采访,真正的锻炼自己的采访潜力,提高了自己的提问水平,锻炼了心理素质。真正做到了不怯场,运用自如,现场处理灵活。在采访后写了很多的新闻稿件,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新闻文体的写法,尤其是消息和通讯的写法,包括各种新闻文体,如动态消息、综合消息、人物消息、评述性消息、特写性消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人物专访等。还有电视新闻的写作,广播新闻的写作,涉及到了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一名记者就应具备哪些素质体会到了记者的主角,怎样才能做到记者的“识”、“才”、“学”,认识到了记者和修改的关系。

透过这次实习,自己的社会实践潜力大大地提高了,适应社会的潜力强了,语言运用潜力增强了,写作潜力提升了,真正跨出了,走好了新闻道路上的第一步。

四.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上是我的实习工作总结,透过实习发现,自己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包括文化知识的欠缺,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学习涉及的面太窄,学到的知识太单一,没有构成一个很好的体系。联系实际的潜力太差,将学到的知识不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没有一个知识储备体系,用到哪学到哪。在采访中,还容易犯一些低级的错误,一些先进的现代设备的熟练运用潜力还不够,普通话水平不高。在今后的学习中还需要在各方面去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潜力,尽可能完善自己。

毕业大学生实习工作总结3编辑部的工作者闷每天都要争分夺秒地修改、编辑,还要经常加班,有时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但我从来没从他们的脸上看到疲惫和厌烦,他们总是精神饱满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中。我想,正是这份对工作的激情支持着他们。如果没有激情,他们不可能为此付出如此巨大的精力。

激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地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细心让我们严把每一份稿件,做到精益求精。

编辑部的工作既繁琐又枯燥无味,无论严寒酷暑,他们都得静下心来慢慢地阅读稿件。如果没有耐心,他们不可能坐在办公室不厌其烦地工作着。细心同样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新闻播出效果的好坏。哪怕一个字,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都会影响到新闻播出的质量。所以,即便他们再累也得提起精神,仔细检查,宁可多看几遍,也不愿意放过一个错误。如果细心。他们不可能做出如此高质量的新闻节目。

在编辑部工作也有很闲的时候。没稿件的时候,编辑们都会看看杂志和报纸打发时间,或是聊聊天,说说笑。而此时,我总会很自觉的地抓紧时间多看看些新闻编辑的书记或是拿出之前改好的稿件,学习和总结一些常见的稿件错误。

总之,编辑部是一个既充满欢乐气氛又可以学习和拓展知识面的地方。

实习让我收获了很多,无论是理论上的知识,还是实际生活中的知识,这些知识都让我受益非浅。我认识到在学校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多参加些社会实践,拓展自己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多思考,多练习,多听多看。同时要学会与人相处和沟通,处理好人际关系。

任何事情都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有志者事竟成”。

毕业大学生实习工作总结4我叫何邦,__年6月15日毕业于南京机械工业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办公自动化0332班。一晃下,4年的大学生活就这样过去了,回首自己的大学生活,校领导和各个老师们都授予我们悉心栽培,我从一个无忧无虑什么都不懂的的农家孩子成长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社会青年。在这四年里面我的身上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都离不开那些帮助过我的人,单是还有很多的缺点需要不断的改正,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个人学习方面:

在大学几年学习时间里,说长就长,说短就短,我失去的是少了更多的娱乐和无聊,得到的是在政治思想道、专业学习、实践能力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提高。我一直重视自己的专业学习,每一学期每一门课程,认真做好笔记,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并取得了汉语言文学大学本科学历,获得了学士学位。尤其是__年上学期,为了更高提高自己的知识,在完成了教育管理大专的学习任务基础上,考入本院中文系,进行专升本学历的学习。

在大专(丁玲实验学校)和大本(常德市五中)的实习期间,为了将自己所学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查阅资料,虚心请教实习指导老师和所在授课实习班级指导老师,认真做好每一堂实习课准备,爱护自己的学生,与他们交朋友,搞好班级管理。

在实习过程中学以致用,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大大提高,为自己从学生角色转变为社会人打下较好基础,并得到了实习学校和导师的表扬。在__年6月,为了更好适应社会的需要,自己联系到武陵区华南实验中学进行代课,十分紧张地与学生和同事们融洽地度过一个月,不但更加促进自己的适应能力,学生学习成绩也有较大进步。

二、政治思想方面:

于__年6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我感到万分激动。在这个先进组织里,我将用我的实际的行动,扎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努力工作。为了自己的理想和党的事业,全力以赴,鞠躬尽瘁,奋力拼搏。

三、工作能力方面:

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学校接受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学习与培训,能较熟练的使用word,excel等软件。课余时间,我还阅读了许多名人传记,从伟人的经历中获取养分,更进一步地充实自己。我也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提高了自己鉴赏水平。并在这其间,学习到了为人处世伦理哲学,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虽然我没担任过学生干部职务,但我积极参加班级、院系组织各类公益活动和社会活动,并在活动中积极工作,使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办事经验,从而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和处事应变能力,如开展的学雷峰倡议活动、福利院开展慰问活动、院系各类主题征文活动、大学生假期三下乡活动等。

我认为尤其是在接受一项重大工作任务时,要成功圆满去完成,团队协作的作用要大于个人英雄主义;要听取各种意见,集思广义;要谦虚谨慎,虚心请教;要认真负责,细心大胆地开展工作,

并在工作中细心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会不断进步直到成功。

总之,我充实地完成了自己的学生生涯,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日子中,我一定得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改正缺点,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毕业大学生实习工作总结5论文结束之后,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是啊,要走向社会了,要用母校交给我的东西去开创自己的未来、去创造自己的明天了。在母校的翅膀下生活了四年,我怎么能够忍心离开我亲爱的母校呢?然而,我不得不离开,因为,母校是伟大的,是无私的,不会因为多年的感情永远把我留在她的身边,她也肯定不希望把我永远留在自己的身边,就像是母亲含泪让自己的孩子去经受磨难一样。在这四年里,母校给了很多的帮助,给了我很多的温暖,给我创造了适宜的环境让我成长;然而,时光是无情的,弹指间四年过去了,我心如刀割,陪伴我度过四年风雨的母校啊,我怎么能头也不回的离你而去呢?亲爱的母校,我爱你,我永远的爱着你!

如果说家是心灵的归宿,那么,母校就是精神的港湾。家给了我生命,而母校告诉我怎样去尊重生命,怎样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在这四年里,如果问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是我思想的转变,是我的思想从落后、拒绝新事物到开放、创造新事物的转变。

思想的转变,涤去了我的愚昧和无知,给了我新的生活和梦想。她使得我能够从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角度判断是和非,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静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当一个人的思想进步了,还有什么能够难住她的呢?每当想起这些转变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幸福感悄悄的涌上心头。我真的很感激陪伴我度过四年风雨的母校啊,我因能够作为一名北服学子而自豪!

为了让我亲爱的母校高兴,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尽力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在母校的关心和爱护下,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__-__学年度,获得了院三好学生、院三等奖学金;__-__学年度,获得了院一等奖学金;__-__学年度,又获得了奋进创新二等奖学金;后来,我又顺利地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时刻严于律己,始终保持者积极上进的心态。

在大二期间,母校给了我一个锻炼的机会:02604班的班长。在此期间,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义务,什么是奉献,也懂得了怎样的生活才有更有意义。大三了,我准备考研,继续深造,但我仍没有忘记开学军训时那句“今天我为北服为荣,明天北服以我为荣”响亮的格言。我要时时不忘为北服争光!在课外时间,我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电工建模竞赛,并获得了国家二等奖,我很欣慰,我没有为母校丢脸。

母校给了我很多宝贵的东西,这使得我在择业时能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在第八学期,我参加了很多面试,虽然有一部分公司由于种种原因对母校怀有偏见,但总体上评价还是比较好的。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就像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一样,母校也存在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一点我不否认。

但是,怀有偏见的评价对母校显然是不公平的,是由于缺乏对母校的理解造成的。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义正严词的告诉他们:如果你录用我,我会用实际行动证明,从北服走出的大学生照样是优秀的。最终,我选择了现在的公司,因为,我坚信,她能够给我一个空间,让我发挥我的才能,让我再次为母校争光!在工作中,我尽职尽责,勤勤恳恳,力争把工作做的最好,我要用实际行动回复自己的诺言!是的,我因北服而自豪、而骄傲,我还要让所有的华夏儿女因为北服而自豪、骄傲!

要走了,怀着一颗依依不舍的心。母校已经给我很多了,此刻,我只有感激之心,我能说些什么呢?就像是我不能因为没有出生在豪门家庭而埋怨自己的父母!我的一半属于家,另一半属于母校。欠家的,永远还不清,因为她给了生命;欠母校的,也永远还不完,因为她让我懂得如何去尊重生命。我永远都会感激我的母校,就像感激我的家一样。要走了,我怎能安心?要不走,母校怎能安心?我得走,我不能违背母校的意志!我得走,去干更有意义的事情,去用自己的真才实学为母校争光!

学校新闻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理工类专业类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瓶颈

abstractthepaperconsidersthatalmostalljournalismeducationinpolytechnicandprofession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encounterthemanybottlenecks:withoutbreakingthroughthebottlenecks,thejournalismeducationinpolytechnicuniversitiesandprofession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maynotworkoutanewwaywithvarietyfeatures.

Keywordspolytechnicuniversitiesprofession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journalismeducationbottleneck

进入新世纪,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迅猛,除原有的新闻传播专业大力扩招外,国内一批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院校(以下简称理工类高校),一批以政法、财经、师范、农业、外语、体育、石油、航天航空、交通、邮电专业教育为主的院校(以下简称专业类高校),也纷纷建立新闻传播专业,大规模招生。

理工类、专业类高校办新闻传播专业的主要思路,是依托本校学科教学、科研的优势,走出一条体现本校特色、与传统新闻传播办学有所不同的道路,培养出具备某种特别知识结构、适合社会某些方面特殊需要的复合型新闻人才。但是,在探索特色办学的过程中,目前,受自身条件局限,理工类、专业类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却遇到了如下一些瓶颈:

一、教育环境缺乏人文氛围的熏陶,学生整体人文素质难以满足专业要求

以前,开设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上是老牌综合性大学,其人文社科专业开设比较齐备,云集了人文社科的许多专家、学者和大量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在校学生有机会听到很多高水平的人文讲座、选修各种人文课程、参加各种人文气息浓厚的社团、与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相处。在这种学校里成长,学生受到人文氛围的熏陶,容易养成新闻传播从业人员必备的人文素质。

理工类、专业类高校,受传统和现实因素的诸多限制,无论在办校思路、制度安排、学科建设、课程开设、讲座邀请、社团设置、活动举办等诸多方面,都普遍缺乏人文方面的考虑和相应的氛围。以讲座和学术会议为例。笔者所在的学校绝大多数讲座,是“务实”性质的,它基本上与经、管、法、税、商、金融等学科有关。请来开讲座的,更多的是各级官员、各行业的行政管理者以及总裁、经理之类的业界精英;讲的内容,很多是对具体政策法规的解读、对当前国内外热点问题的解答,对业界实操经验的介绍。

缺乏人文氛围,若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人文课程份量,或可有所弥补。但遗憾的是一般理工类、专业类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为了突出本校特色,在课程设置上不是增加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人文课程的设置。

新闻传播专业教育,不管如何探索特色,不能忽略它人文性质浓厚的学科基础。一般的理工类、专业类院校办新闻传播专业,既缺少人文氛围的熏陶,又在不同程度上减少人文学科相关课程的设置,学生要在以后的新闻传播实践中走得更好更高,恐怕有点难。

二、培养目标贪大求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课程学习疲于奔命

理工类、专业类高校办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总想发展自己的特色,在特色的形成过程中,却往往存在学生学习课程过多过杂、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这些个高校办新闻传播专业往往秉承这样一种宗旨,既必须努力保持传统新闻传播专业教学的基本面貌,又想依托本校一些龙头学科的教研条件,形成培养独特的学校烙印鲜明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优势。为达成这样的宗旨,其培养目标难免贪大求全,教学课程难免大包大揽,学生课业负担难免过重。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也容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种甚至多种:一、课程过多;二、学时学分过多;二,许多专业课程的教学浅尝辄止,学生的课程学习往往蜻蜓点水,难以深入。

请看某法商类高校的新闻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2007级)。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专业的基础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和宣传部门从事传播方面的工作,能在法律、经济部门从事宣传、文秘、管理等工作,也能在党政机关、出版部门、各类学校、科研机构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文秘、管理、编辑出版、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复合、应用型新闻专业人才。”“本专业依托法商专业,鼓励学生拓宽知识领域,跨专业选修课程、辅修第二专业、修读第二学位,成为有法学、经济学或管理学专长的复合型新闻人才。”为了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这所高校在开办新闻专业的很长一段时间内(2002级——2004级),竟然把微积分概论等设置为学位基础课必修课(对02级的学生而言,还有统计学和经济学概论,且每门课都是54课时3学分)。看起来,这是一个对学生的理论素养、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十分全面,对学生的出路考虑十分周全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但是,这样的目标和方案难免给人贪大求全、难以实现、流于形式的感觉。学生要扎扎实实地学好学深新闻传播专业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相当困难。

再看某体育类高校新闻专业的本科课程方案(2007级)。看起来,它像是体育新闻专业新闻学专业与体育学专业的简单叠加。除涵盖一般新闻学专业的全部课程外,又增加了数量可观的体育课程,以及由新闻学与体育学交叉嫁接出来的所谓体育新闻类系列课程。在具体的方案里,体育概论、篮球、体操、体育科研方法等9门体育课程,文学概论、逻辑学等7门人文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等12门新闻传播课程,全是它的基础课或主干课,此外,它还要学生学习大量的公共选修课、方向选修课、实践课和校本课程(如活动、专题调研等),加上公共必修课程,面面俱到,学生须完成165总学分,57门课(不包括实践课和校本课程)才能毕业。此外,要拿到学位,还需满足“英语必须达到全国英语四级水平,普通话必须达到二级甲等水平……达到计算机水平测试二级等级的要求”等条件。在一个以体育生为主的院校学习新闻传播专业,许多学生本身也是体育生,要都达到这样的要求,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这种现象,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与传播系主任张德胜教授感触很深:“在教育部三令五申减少学时学分,减轻学生负担,让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积极创新的今天,连北京大学等名校都在努力把授课总时数控制在2400学时以内,总学分控制在160学分以下,而部分学校的体育新闻专业授课总时数却高达近3000学时,如此一来,学生每时每刻都在上课,几乎没有实践或娱乐的时间。”学生不仅仅是没有实践和娱乐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学生没有大量阅读和思考的时间,每日忙于应付各门功课,疲于奔命。学生当中甚至出现了“不想做课程学习工具”、“希望能更多享受读书思考乐趣”等说法。专业教育,看来也要减负,尤其是一些理工类、专业类院校培养目标贪大求全的新闻传播教育。

三、新闻传播教育专业资源匮乏,完整的专业培训体系难以形成

办新闻传播专业教育,许多理工类、专业类高校不同程度上存在本科教育职业技术化的倾向,努力构建一个有特色的专业培训体系。为了避免传统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易产生的学生“坐以论道容易、站起动手困难”的弊端,也为了避免在就业市场上与综合性高校的传统强势正面对撼,它们想走一条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道路:一方面,努力把学生训练成为掌握一技之长的专才,偏重于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翻译、摄影、摄像、传媒新技术应用等技能、技巧的训练;另一方面,努力在课程设置、实践形式、实践内容上与综合性大学新闻传播专业有所不同。

这本来是一条很好的思路,但是一般理工类、专业类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资源的匮乏,却使它们的专业培训体系难以形成,尴尬百出:

首先,师资庞杂多元,专业培训力量难以整合。理工类、专业类高校办新闻传播专业,其师资主要由四部分构成:来自传统新闻学院的,来自业界的,来自邻近学科的,来自校内所依托的特色专业的。其中,要整合前三类师资,已有相当难度,因为大家的专业背景难免有一定差异。要把第四类师资也整合进来,难度更大——你的专业教育特色要依赖它才能形成,许多基础课、主干课和选修课都由它的老师来上,但它的专业背景与你却相差十万八千里。长此以往,多好的课程设置和体系设计可能都流于形式。

其次,学科处于边缘地位,专业培训体系建设举步维艰。理工类、专业类高校的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当然不是新闻传播,一般而言,处于这些学校边缘地位的新闻传播专业,师生的权益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分配经费,有一套物竞天择的运作体系;计算酬劳,有一套偏重本校优势学科的成熟方案;申报课题,无论校内校外你基本处于弱势地位。在这样的环境里办新闻传播专业,难免这样一些后果:一、很难吸引本专业的著名学者、教授;二、难以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三、难以引进“双师型”老师(同时具备业界职称和教师职称)——业界一些想进来的业务精英,受学历、职称、理论、教学水平的限制,往往无缘高校教职;四、相关实验设施和培训经费的投入难以得到保障。缺少办学经费、合格师资和相关设施,又难以充分调动现有老师的积极性,如何建设正常运转的专业培训体系?

再次,缺乏业界人脉和实体资源,缺少像样的实训和实习基地。业界的人脉和实体资源优势,不是一朝一席可以形成的。一般的理工类和专业类高校办新闻传播专业,要拥有广泛、深厚的业界人脉和足够实体资源,还有待长时间努力。

四、人才培养定位强调特色,却难以摆脱新闻传播行业用人惯性的支配

学校新闻工作总结篇7

一、在新闻传播教育中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规划是指运用职业评析、调查访谈、心理测量等方法和手段,依据市场人才供求,按照求职择业者的个人条件与求职意愿以及单位的用人要求,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则是根据学生培养目标和学校教学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社会就业形势,并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具体条件进行升学或就业分流选择,引导学生以社会实际需求调整就业期望值,努力提高全面素质,主动增强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施受过程。

但是在我国的新闻教育中,职业规划教育却被忽视了。近几年来,新闻传播类专业院系在各大学快速增长,在招生方面大规模扩招,截至2005年上半年,全国各大院校新闻类专业点数量总计661个,比2004年增加200个,是2003年的2倍;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的在校生人数在130,000以上,每年平均毕业32000人。那么,这些新闻学子毕业后将要就职的传媒市场的情况又如何呢?

目前,我国包括报刊、广播电视在内的传统新闻媒体总量约13000多家,而且近几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广电总局将坚持“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基本未审批创办新的媒体。这意味着,一段时间内传统新闻媒体将维持现有规模,数量上不会有大的增长,因而对新闻人才的需求将是有限的。从媒体来说,中央和各省市的大多数传媒已经组建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学历层次比较高、知识结构比较合理的队伍,对记者、编辑工作本科毕业生的需求量已接近饱和。而且媒体的报道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因此为了提高报道质量,在招聘人才方面越来越倾向于专业多元化,新闻专业毕业生不再是媒体招聘的主要方向。

另外,目前新闻院校背离市场需求的教育模式使得它所培养的毕业生媒体不需要,而媒体需要的毕业生新闻院校又培养不了。当今的新闻媒体对于相对单一的采、编、播为主的人才逐渐失去兴趣,而越来越倾向于兼备节目策划经营、宣传销售、制片管理、市场运作为主的复合型人才,而这恰恰是我国高校新闻教育所欠缺的,这无疑加大了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二、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职业规划教育

一个完备的、科学的、富于发展眼光的新闻教育体系应当有义务向学生告知有关职业规划的相关知识,帮助其树立起职业规划的意识,帮助其了解新闻传媒具体需要的人才标准以及相应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应该向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将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相关联、相契合的新闻规划教育。

1.高校要提高对职业规划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另外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不同的指导,也就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需求分阶段进行。有关专家认为,对于大一新生,要通过教育让他们了解大学与中学的差异,明确上大学的目的,树立规范意识;大二学生则要开始进行职业探索,培养沟通、组织、团队合作等能力;大三学生面临选择,就该进行人际关系拓展训练及职业技能的进一步培养;大四学生的焦点是就业,就业政策、法律环境、求职技巧、就业压力疏导等应该成为这个时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

2.合理的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高校新闻职业规划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把个人学习、个人发展与新闻传媒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新闻职业规划教育的核心就在于把学生的志向、兴趣、自我概念与传媒事业发展所提供的机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找到新闻传播专业学习与传媒市场发展的契合点。就新闻人才成长而言,职业规划就是通过人才自身的自我变革,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并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能动性,达到人才自我实现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双重目标。

第一,教育学生树立全面的职业认识,尤其是树立正确的新闻职业观。新闻工作者是时代风气、时代精神的传递者与塑造者,同时又是政治经济文化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守望者与监督者,还是社会生活和大众的沟通者与服务者。新闻职业规划教育,要分析与摒弃社会上对新闻记者、编辑、主持人等职业的错误性认识,避免对新闻职业进行所谓“无冕之王”的夸大其词的宣传,通过学习我国新闻史上如王远生、邵飘萍、邹韬奋、范长江、穆青等老一代著名新闻人的事例,使学生树立新闻职业“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职业理想。通过新闻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新闻职业背后所肩负的民族大义和社会责任,所必需的付出、风险甚至牺牲。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准确判断新闻职业,抱定正确远大的职业理想、职业追求。

学校新闻工作总结篇8

一、高校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的历史和现状

2001年8月,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正式要求“各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力争在三年内开出5%一10%的双语教学:高校要使用优秀的、先进的教材,特别是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国际通用性和可比性强的学科和专业直接使用高质量的原版教材”。在当年10月召开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就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专业、开课比例等做了具体规定:“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金融、法律等专业,以及国家发展急需专业领域,力争3年内外语教育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一10%。对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提倡编写、引进和使用先进的原版教材。对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发展迅速、国际通用性、可比性强的学科和专业,可直接引进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原版教材”。上述两段文件精神,体现了国家对高校双语教学的重视。

除了上述文件中所提及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金融、法律等专业外,同样是应用性很强的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持续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新闻传播学教育领域开展双语教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传播人才已经起步。1978年,邓小平与亲自批准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创办新闻系,中国社科院、新华社、中国日报三家联合设置英语新闻采编专业。从1978年到1989年,该专业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新闻传播人才。

从1983年起.、国家教委、新华社和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在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中国新闻学院等高校开设双学士学位的国际新闻专业;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等高校也相继开设了五年制的国际新闻专业。这两次在新闻传播学科培养上的实践,都是旨在通过中英文讲授新闻传播学的核心课程,以英文版专业著作为教材,试图培养出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熟悉中外社会与文化、具有良好英文新闻采写与编辑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专业人才。这段时期的双语教学实践是新闻传播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初步实验期,是为了满足当时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新闻传播人才的新需要而作的一次教学改革。

上海外国语大学作为最早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之一,在1993年将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由国际新闻专业升格为新闻传播学院。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在1999年10月成立了独具特色的国际传播学院,它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建校之初的三大系之一的外语系。1982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国家教育部等部门的大力倡导和扶植下,北京广播学院开办了国际新闻本科专业,1986年起,该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1999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该专业强调英语与新闻学、传播学、国际关系学的复合,也十分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政治、业务、外语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

多年来,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专业根据社会对国际型人才的需求,逐渐摸索出一套“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路子,即结合广播电视新闻学、传播学、国际关系学的基础知识,结合对外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已经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既精外语又通新闻传播的优秀人才.有的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新闻节目主持,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在外交、外宣方面作出了杰出成绩,为中国传媒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03年,在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提出,应加强和深化对外新闻传播工作。为此,清华大学在2004年恢复英语新闻采编专业的招生工作。

综上所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关新闻传播学,特别是国际新闻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一直没有停止,但与整个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对外传播人才的需求差距仍然较大,对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也相对滞后。查询中国知网,截止到目前.中国大陆关于大学双语教学的论文达717篇,但有关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的论文仅3篇,几乎是一片空白。在广西区内高校的新闻传播学专业中,目前还没有开展双语教学.相关研究也尚未起步。就教学改革和创新方面的意义而言,目前在广西区内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进行相关研究,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二、广西高校开展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的对策

(一)创造条件.因校制宜

开展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好大喜功,搞超前教育,甚至只把它作为某个高校或某个地区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开展双语教学应该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符合开展双语教学的初衷。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也不能搞“一刀切”,在开办前应该争取创造以下四个条件:一要学校和主管院系高度重视,做好相应的资金投入和硬件建设准备,比如应保证开辟专门的多媒体教室供双语教学使用,有专业的摄影室和录音室:采购原版的西方经典新闻案例VCD等等。二要引进或培养一批既懂英语又熟悉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师资力量;三要打好学生的英语基础,激发并保持学生的热情。四要准备好几门适合实行双语教学的课程及配套的教材。

(二)办学思路:内外合作

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应打破高校各个专业封闭办学的传统思路,可尝试与校内外语专业合办,资源共享;与外国,特别是东盟国家的大学合办;与新闻媒体,特别是与有双语新闻传播人才需求的广西新闻媒体合办;与党和政府的外宣部门共建等等。

(三)实施步骤:稳步推进

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双语教学宜先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教学试点。在广西高校开展新闻传播学双语教学,可尝试以下推行方法:

1.首先,作为培养广西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开阔学生国际视野的的任意选修课,可面向所有有一定英语基础和兴趣的学生开设。

2.作为专业选修课,让有一定英语基础和兴趣的新闻专业学生选修。

3.在上述基础上,将双语课程逐步提升为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必修课。

在大学三年级阶段开设新闻传播学双语课程比较合适,这个时候学生已经接受了两年新闻传播学专业基础教育,对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也让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而且大学英语课程在大二结束,这时接着上双语课程,可以起到比较好的衔接作用。

4.在上述三种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在广西高校中大力推广。

(四)课程选择:注重前沿

在高校的双语教学中,并非所有的新闻传播课程都适宜双语教学。双语课程的确定应根据新闻传播学的自身特点,选用那些与新闻传播实践结合紧密、领先新闻传播理论前沿的专业实践课和基础理论课程,如传播学,外国新闻事业史,西方新闻理论等少数课程。尤其是传播学.作为20世纪80年代初传人我国的一门学科,其国际通用性和可比性较高,较合适先试行双语教学。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对传播学概念的引入,传播学已经发展成为和传统新闻学并列的同级学科。传播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泛的视角,很多传统新闻学概念,都能在传播学的领域中找到更为准确,内涵更丰富的对应。

总体来看,目前传播学在我国还处于引进、吸收、消化阶段,引进的速度不快,传播学的译著不多。可选用的传播学教材数量和质量还无法与国外同类教材相提并论。国外许多有关传播学发展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成果,还没有在我们的教材中得以体现。因此,选用传播学原版英文教材,从传播学开始尝试双语教学,对促进传播学科的发展,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传播学人才大有好处。除传播学外,还可以用双语开设英语新闻写作、英语新闻编译、经典新闻作品赏析、西方新闻发展史、舆论学等课程。这些课程或是来源于西方,或是涉及世界最新成果,通过英文原汁原味地讲授,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融入原著语境,有助于深化师生对西方新闻传播学理念的认知,并以此观照当代中国新闻传播领域的一些现象。如果使用翻译过来的西方新闻传播学教材,由于中间的翻译偏差,可能导致不能准确把握其内涵,体会不到作者精准的英文表述和良苦用心。用英语讲授新闻传播学,通过英语交流的环境为专业学习设定模拟的意境,有助于避免或减少这方面的偏差。双语教学虽然要求中英文并举,但可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这既体现在教师对教材的选取、讲授上,也体现下学生在课堂的双语讨论和课外实践上。目的都是为了学生能在最清晰的语境内把握新闻传播学领域的核心知识和前沿问题。

(五)师资培养:一专多能

在广西区外高校的双语教学实践中,普遍感到师资不足,能流利自如地使用双语教学的不多。目前,要在广西高校推广双语教学,瓶颈问题之一就是师资。外语教师新闻传播专业知识不足,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又英语功底不深,尤其是口语水平差。师资培训是推广双语教学的基础之一,为加快双语教学的开展,应制定好双语教学师资培训计划,培养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的复合型教师。具体来说,可分以下三步实施:起步阶段:选派英语基础较好的专业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培养出双语教学试点所需师资。结业后开始双语教学试点实验。第二阶段:对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加强英语训练。通过几年努力,从博士毕业生中选择一批素质较高的教师,从事双语教学,建构起双语教学的基本师资队伍。第三阶段:参加各级各类双语师资培训.聘请外教作短期培训,对双语教学课程专业教师进行轮训;将骨干教师送到国外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双语教学师资质量。另外,学校还可以多邀请一些知名学者、留学归国人员、跨国公司以及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到学校来开办各种形式的讲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变学生被动的、不情愿的学习为主动的、积极的学习。

(六)教材选择:引进为主

适当引进和借鉴国外的教材是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一条捷径。选用合适的教材是双语教学至关重要的问题。双语教学必须使用原版英文教材,没有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可通过与国外大学建立友好学校。互相交换教材、引进国外的优秀原版教材。在引进和使用国外教材方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教师谢毅认为,国外新闻传播学教材内容的选编思路和编写形式与国内教材的风格不同,国外新闻传播学教材有其优点,如内容层次分明,反映学科前沿,知识较新,概念叙述详细。但国外教材也有其短处.因此,选择哪些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不能盲目行事。他认为比较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不适合采用双语教学,因为国外教材涉及这一块的内容相对较少,而学生英语水平偏低,课堂接受能力和课外复习能力较差。专业基础课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如果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少,又学得不好,势必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所以他认为基础性的专业课程不宜作为双语教学课程。

(七)教学方案:因材施教

新闻传播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由于口授课程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还要解释一些生词和难旬,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在授课前应“吃透”整本英语原版教材的内容和语言难点,充分做好备课工作,首先要确定授课的重点方向:一是传授专业知识;二是解释难以理解的语言表达方式。鉴于大学三、四年级学生对英语语法、结构已接触多年,专业课的教师在授课时的主要任务还是疏通理解,帮助学生尽快汲取文中的信息,而不是流连于语法结构讲解。其次,教师在备课方案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内容要求和实际应用状况,设计一些讨论题和某些课堂讲座活动,这样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想表达自己观点的情感,调动学习积极性,挖掘学习潜力,有助于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时,自然地习得英语。此外,组织教师一起讨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很必要,教师们可以从同一层次的学生水平上,从木同的角度讨论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制定出符合本校学生具体状况的.详细合理的教学方案。12]

学校新闻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 中文非师范生新闻技能就业竞争力

一、培养和提升地方高校中文非师范生的新闻技能,符合人才市场需求,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拓宽事业发展空间的必然要求

1、当前中文非师范生的应用技能欠缺,影响就业和职场发展。

目前,高校中文专业有两类培养模式,一类是中文师范类,一类是中文非师范。中文师范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往往比较明确,就是培养他们的师范技能;无论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师资配备,还是教学实习,都较好地突出了对学生师范技能的培养。

相对来说,中文非师范生的实践技能则比较欠缺。虽然这几年全国中文教育普遍认识到培养学生应用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但到底培养学生具备哪些技能的认识还有较大的局限、较大的缺陷。“这种缺陷固然有教学内容陈旧等因素,但更多的表现为学科专业与社会实践相游移,不能积极有效地直接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缺乏一种面向实践的灵活性。”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下,中文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的欠缺,大大削弱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也直接影响了他们今后的职场发展。暴露出传统中文非师范专业在人才定位和培养模式方面的突出问题,亟须进行改革和调整。

2、突出培养和提升新闻技能,符合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本文所表述的新闻技能主要指新闻应用和操作能力,如较好的口头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职业敏感和快速反应能力,掌握新闻采、写、编、评等技能以及熟悉现代各类传媒运作特点、善于与传媒打交道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宣传与广告文案写作以及宣传与广告创意策划的能力,具备多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播的能力。

虽然中文非师范能力的培养方向可以多种多样。但如果突出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上述新闻技能,往往比较适应当前就业市场高度竞争的大环境,符合地方高校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对中文人才的基本要求。当前中文本科非师范生毕业除少数通过高度竞争的考试方式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和升学读研之外,绝大多数学生要进入企业和民间机构工作。进入企业工作的主要岗位如企业领导秘书,行政管理人员或办公室文员,企业营销和广告策划人员,宣传和广告文案、软文的创作人员,企业报或企业杂志、企业网站的采编和管理人员。不管上述哪个岗位,都必须具备上述几种基本的新闻能力。况且我国地方性企业一般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秘书、文员、广告宣传往往一人身兼数职;即使做秘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书、档案管理、文件收发等简单的工作,而是兼做企业宣传、广告等工作。所以,突出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新闻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拓宽事业发展空间。

3、培养和提升新闻技能,符合地方高校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我国地方性院校基本上找到了自己的发展定位。国内有学者曾对全国111所地方高校校长做过问卷调查,大多数校长认可这样的定位,“地方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所以,地方高校不再唯部属大学或重点大学马首是瞻,而是将学校发展立足本地,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初步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教学型大学的框架;由人才培养向人才培养、科技文化创新、社会服务并举转变;由基础学科研究为主向基础学科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协调发展转变。人才培养将着力突出地方特色,培养应用型、服务型人才。

因此。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新闻技能作为中文非师范教育一个重要培养目标,与地方院校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互一致。

在中文专业学科背景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新闻技能,不能只看到其不足之处,而是要看到其天然的学科优势;关键还是在人才的就业定位上。

在新闻专业院系不断扩招、学生就业压力急剧增大的情况下,中文学生培养新闻技能的必要性在哪里、优势又在哪里?不少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疑问的提出不是没有道理的,关键是找准定位。

首先,地方高校中文非师范毕业生与新闻院系专业毕业生没有可比性,他们的就业意愿和就业方向更有很大不同。地方高校中文非师范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不是新闻机构,学生毕业后更多地要走向企业、走向市场。

很多中小城市都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各类行业协会,在那里特别需要有实际应用技能、特别是具备新闻技能的学生许多新闻院系的学生、特别是大城市新闻院系毕业的学生不愿意到中小城市、中小企业里工作;地方高校中文非师范类毕业生经过一定的新闻技能的教育和培养,正好能够胜任这类岗位工作,起到了在人才市场上“补漏填缺”的作用。因为,当今人才市场并不完全是供大于求,很多属于供需不对接的结构性问题。地方高校只要面向市场、办出特色,就完全能够解决这类结构性问题,让学生在就业市场找到自己的位子。

当然,通过新闻技能的强化训练,我们每年都有毕业生通过激烈的竞争进入新闻机构,也有学生在内部企业报、行业报工作一段时间、经过进一步的实践锻炼后具备新优势转到新闻单位工作。

其次,中文专业培养学生的新闻技能,有着天然的学科优势。中文专业学生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文学创作能力以及文化思想涵养,都是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必备基础;新闻用人单位常常抱怨新闻专业毕业生上手快而后劲不如中文专业毕业生,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写作根底和文化思想涵养不足。中文专业对口头表达和演讲能力的培养,也是新闻技能培养中十分需要的。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记者在新闻会上啰嗦的提问比新闻发言人的回答还要冗长,可从一个侧面看到新闻专业培养中的缺陷。所以,像北大、复旦等全国重点的新闻院系都提出要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和文科基础,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中文学科背景的教育。

二、地方高校培养中文非师范生新闻技能的途径、方法与探索

首先转变教育理念。要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地方性高校中文非师范生的新闻技能,首先以教育理念的转变推动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努力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教学的哲学观,教育理念的继承与创新,必定会带来教育教学过程的重大变革。老师应接受苏格拉底“老师是知识的助产婆”理念,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特点,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大胆的变革。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师”到“教练”。使“单调乏味的课堂”变为“进行互动和探讨的生动场所”。

由于新闻学具有较强的实务性特点,作为育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理应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这个实际应该包括国情、社情与民意,也包括地方经济文化和风俗民情。我们的新闻课堂应该从实际出发,在教学中渗透这些实际内容,使学生身在校园,却能了解社会、认识外界。这样,学生毕业后就能够尽快地适应社会和工作实际。

由于温州大学新闻学不少老师有过在媒体一线工作的经历。因此我们积极尝试了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对话式练习、课堂训练和课后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在创新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我们扎扎实实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摸索和改革,其目标是,改变长期以来以传授知识原理为主的教学内容和忽视学生主动性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和互动性。

运用案例教学法。适当借鉴经济学mba案例教学法,通过来自新闻实践第一线的案例,让学生亲身感受新闻采、写、编、评等方面的具体操作,能够使学生更多地接触成功或失败的文本,了解和认识其中的缘由和甘苦,为学生今后的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采用情景教学法。适当地通过播放新闻电视片或采访素材,让学生学会观察新闻现场,感受记者采访,并尝试撰写新闻稿件。这种再现新闻现场、回放采访过程、最后完成作品的做法,不仅使学生感同身受,而且激发了学习的热情。通过类似的情景教学,还能让学生真切了解新闻会、记者招待会等具体新闻活动的结构、过程和注意事项。

学生参与教学法。无论案例法还是情景法,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为题材,提供学生相互讨论之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加课堂的讨论和互动: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加新闻实战经验。

注重教学内容改革:教材编著和出版总有一定的滞后性,而新闻实践的创新层出不穷。因此必须把新闻业界的新鲜活动引进课堂,课堂上介绍的案例大多数必须是当年的、甚至是当月、当天的新闻现象和作品。教学内容上还必须突出安排现编教材中没有或者语焉不详而学生今后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比如,如何正确对待已经上版的稿件被总编临时撤换下来;有什么办法让再三拒绝采访的官员和名人接受采访;所在单位碰到突发性事件、怎么样通过传播和公关的方式来处理危机;企业新闻会的操作流程和内容安排等等;都应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新闻技能传授给学生。

教学实习改革。要强化新闻实践和实习活动,安排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实习活动。短期活动主要结合课堂教学,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进行新闻采访、广告调查等活动;中期实习是结合暑期社会实践到新闻单位、广告公司、各类企业中实习;长期实习是学业结束前的大实习。

无论是中期还是长期实习,都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到大城市、大新闻单位和大公司实习,这些单位在安排大学生实习方面比较有检验,传帮带比较规范,能够给学生提供更规范、更多样的实际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平时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媒介条件,比如校报、电台、网站和各种刊物,让我们的学生成为这些同地的主要成员和中坚力量、现在的大学媒介环境已经今非昔比,媒介类型丰富、媒介数量繁多,为学生的实践学习和实战锻炼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可以充分利用

课程设置与考核体系改革,以温州大学为例,中文非师范教育十分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并安排了模块式的课程设置。前几届中文非师范教育安排了新闻、文秘和中学教育三个模块,但三个模块的选择,方向过多,课程安排过于分散。所以,应该减少模块方向,不妨只保留文秘和新闻两大模块。因为学校已经有中文师范专业,有志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同学可以通过转专业的选择机会到师范专业学习;减少模块后就能相就能加强中文学生的文秘或新闻能力的培养。

同时,温州大学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了新闻与广告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为1440平方米,已完成网络与平面广告、摄影棚、摄影暗房、公文处理、学生dv工作室的建设并投入使用;非线性编辑室、音频工作室、广告报刊室、视频编辑室的建设也即将完成,为学生的实验实践提供了较好的条件。除此之外,对新闻模块学生的考核进行必要的改革,考核中应该加强实践能力的考核,比如只有正式发表作品的学生,才能参加像新闻采访与写作、广告创意与策划这样课程的考试;实践活动和发表作品应该在课程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教改探索的基本成绩。通过教学改革,使选择新闻模块的中文非师范学生,具备多方面的新闻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特长鲜明、具备一技之长,在就业压力中有竞争优势,在职业生涯中有发展潜力。

参加项目的新闻学老师真正按照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题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良好,突出了对学生新闻能力的培养。

所有学生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实习活动,并成为学校主要宣传传播媒体的积极参加者和中坚力量。

大多数学生都正式发表了新闻作品。有的还写出了专题调查报告或广告和宣传作品。使选择新闻模块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新闻能力,真正掌握一技之长。

本教改项目在基础学科、传统专业的教育中强化和突出了应用性、技能性和实用性特色,使中文专业的人才培养走出象牙塔,接轨市场、服务社会。

本教改项目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实习形式的改革以及课程设置与考核体系改革,寻找和探索出一种实用性、技能性和较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学中文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地方高校培养中文非师范生新闻技能的途径、方法与探索

首先转变教育理念。要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地方性高校中文非师范生的新闻技能,首先以教育理念的转变推动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努力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教学的哲学观,教育理念的继承与创新,必定会带来教育教学过程的重大变革。老师应接受苏格拉底“老师是知识的助产婆”理念,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特点,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大胆的变革。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师”到“教练”。使“单调乏味的课堂”变为“进行互动和探讨的生动场所”。

由于新闻学具有较强的实务性特点,作为育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理应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这个实际应该包括国情、社情与民意,也包括地方经济文化和风俗民情。我们的新闻课堂应该从实际出发,在教学中渗透这些实际内容,使学生身在校园,却能了解社会、认识外界。这样,学生毕业后就能够尽快地适应社会和工作实际。

由于温州大学新闻学不少老师有过在媒体一线工作的经历。因此我们积极尝试了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对话式练习、课堂训练和课后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在创新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我们扎扎实实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摸索和改革,其目标是,改变长期以来以传授知识原理为主的教学内容和忽视学生主动性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和互动性。

运用案例教学法。适当借鉴经济学mba案例教学法,通过来自新闻实践第一线的案例,让学生亲身感受新闻采、写、编、评等方面的具体操作,能够使学生更多地接触成功或失败的文本,了解和认识其中的缘由和甘苦,为学生今后的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采用情景教学法。适当地通过播放新闻电视片或采访素材,让学生学会观察新闻现场,感受记者采访,并尝试撰写新闻稿件。这种再现新闻现场、回放采访过程、最后完成作品的做法,不仅使学生感同身受,而且激发了学习的热情。通过类似的情景教学,还能让学生真切了解新闻会、记者招待会等具体新闻活动的结构、过程和注意事项。

学生参与教学法。无论案例法还是情景法,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为题材,提供学生相互讨论之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加课堂的讨论和互动: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加新闻实战经验。

注重教学内容改革:教材编著和出版总有一定的滞后性,而新闻实践的创新层出不穷。因此必须把新闻业界的新鲜活动引进课堂,课堂上介绍的案例大多数必须是当年的、甚至是当月、当天的新闻现象和作品。教学内容上还必须突出安排现编教材中没有或者语焉不详而学生今后工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比如,如何正确对待已经上版的稿件被总编临时撤换下来;有什么办法让再三拒绝采访的官员和名人接受采访;所在单位碰到突发性事件、怎么样通过传播和公关的方式来处理危机;企业新闻会的操作流程和内容安排等等;都应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新闻技能传授给学生。

教学实习改革。要强化新闻实践和实习活动,安排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实习活动。短期活动主要结合课堂教学,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进行新闻采访、广告调查等活动;中期实习是结合暑期社会实践到新闻单位、广告公司、各类企业中实习;长期实习是学业结束前的大实习。

无论是中期还是长期实习,都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到大城市、大新闻单位和大公司实习,这些单位在安排大学生实习方面比较有检验,传帮带比较规范,能够给学生提供更规范、更多样的实际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平时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媒介条件,比如校报、电台、网站和各种刊物,让我们的学生成为这些同地的主要成员和中坚力量、现在的大学媒介环境已经今非昔比,媒介类型丰富、媒介数量繁多,为学生的实践学习和实战锻炼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可以充分利用

课程设置与考核体系改革,以温州大学为例,中文非师范教育十分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并安排了模块式的课程设置。前几届中文非师范教育安排了新闻、文秘和中学教育三个模块,但三个模块的选择,方向过多,课程安排过于分散。所以,应该减少模块方向,不妨只保留文秘和新闻两大模块。因为学校已经有中文师范专业,有志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同学可以通过转专业的选择机会到师范专业学习;减少模块后就能相就能加强中文学生的文秘或新闻能力的培养。

同时,温州大学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了新闻与广告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为1440平方米,已完成网络与平面广告、摄影棚、摄影暗房、公文处理、学生dv工作室的建设并投入使用;非线性编辑室、音频工作室、广告报刊室、视频编辑室的建设也即将完成,为学生的实验实践提供了较好的条件。除此之外,对新闻模块学生的考核进行必要的改革,考核中应该加强实践能力的考核,比如只有正式发表作品的学生,才能参加像新闻采访与写作、广告创意与策划这样课程的考试;实践活动和发表作品应该在课程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教改探索的基本成绩。通过教学改革,使选择新闻模块的中文非师范学生,具备多方面的新闻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特长鲜明、具备一技之长,在就业压力中有竞争优势,在职业生涯中有发展潜力。

参加项目的新闻学老师真正按照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题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良好,突出了对学生新闻能力的培养。

所有学生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实习活动,并成为学校主要宣传传播媒体的积极参加者和中坚力量。

大多数学生都正式发表了新闻作品。有的还写出了专题调查报告或广告和宣传作品。使选择新闻模块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新闻能力,真正掌握一技之长。

学校新闻工作总结篇10

新闻写作课程作为连接新闻专业学生理论学与实践技能习得的核心课程,理所当然地成为各高校培养新闻复合型人才,进行教学改革的重点。近些年来各高等院校都在改革新闻写作课程的教学,有些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效果,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如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的“大篷车课堂”“作坊式教学”;中国人民大学在新闻写作跨媒体教学方面所作出的人胆尝试;汕头入学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合作,成立我国高校首家融合媒体实验室,引发跨媒体新闻写作教学改革等。

在媒体融合型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笔者认为要培养全媒体复合型人才,新闻写作教学应在此次改革中打头阵。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落实在实践教学改革,即跨媒体新闻写作能力实践教学改革,比如在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平台和考核方式三方面进行改革。

设计跨媒体实践教学内容

跨媒体实践教学指的是除了平面媒体的实践,还包括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的实践,实行教学内容模块化。把教学实践内容分5个模块:消息、通汛、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

传统的新闻写作教学存在媒体偏倚性问题,主要讲授平面媒体中消息、通讯等新闻体裁的写作要求。与传统的新闻写作课程不同的是,跨媒体新闻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在传统授课基础上兼顾不同类型媒体的新闻写作技巧。不同媒体由于传播符号和特性不同,决定了不同媒体的新闻写作要求和技巧也各有不同。例如平面媒体以文字为传播符号,注重文字的表现力及报道结构呈现。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不仅涉及文字写作,也涉及音乐、画面、同期声、字幕等传播符号的统筹安排。写作要求是按照人们的视听规律进行采写,做到“为听而写”“为看而写”,故语言表述注重口语化,重视各种传播符号的互补分工。网络新闻写作与报纸新闻写作有不少共通之处,只是在超文本写作上网络有其独特性。各种不同媒体虽然存在差异,但也可以相互转化,并且融会贯通。如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可与报纸新闻中的“引语”对接,电视的现场画面、音响可转化为平面媒体中的细节描写部分。

在实践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对不同媒介新闻写作的异同形成一定认知,再分模块对教学内容进行实践。学会对多种媒体新闻作品的评析、对不同媒体新闻写作的灵活转换练习,团队合作完成融媒体新闻写作等。在兼顾不同类型媒体新闻写作技巧的同时,教师应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学生实践、实训应该着重围绕平面媒体与电视新闻写作这两部分展开。

构建“2+3+4”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平台对新闻写作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依照“强化基础训练、着重提高能力、实现综合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构建“2+3+4”的实践教学体系。

“2”:“两大阵地”。即校内实践阵地和校外实践阵地相结合。校内实践主要是在校园内的实践,学校设置各种类型的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和基本技能,如自主创办报纸,参与校广播电视台编辑工作,建立新闻报道团队,为校园广播电视和网站提供稿件;校外实践指学生走出校园外参与实践,走向社会,寻找新闻线索,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完成采写任务;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多参与这些方面的实践,通过把新闻写作课程的成绩与学生的校外实践工作量一定程度地结合,调动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3”:“三级阶梯”。即形成课堂实验一假日实践一专业实习的梯级实践体系,使每个学生几年实践不断线,环环相扣有规范。第一梯级,新闻写作课程有固定的课堂实践学时,大概占总学时的l/3,主要包括课堂讨论、课堂作业、课堂实践;第二梯级,利用双休日、“五一”、“十一”以及寒暑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采写新闻稿件;第三梯级,利用专业实习,加强对不同媒体的认识和学习,让学生分阶段到不同类型的媒体实习,比如大一到报社,大二到广播电视台,大三到政府网宣中心、各大网站、广告公司等。这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知识的总检阅,也是学生从业的试验场。

“4”:“四大类别”。即建立全方位融媒体实验室。建立融媒体实验室包括平面媒体实验室、广播媒体实验室、电视媒体实验室、网络媒体实验四大类别的实验室,让学生能够在这个平台上满足对不同媒体的了解,掌握融合新闻采写和传播所需要的技能,成为新型复合型新闻人才。

构建过程化的“n+3”课程考核方式

1.增加对学生跨媒体新闻写作能力的考核

打破传统新闻写作考试仅限于对单一媒体新闻写作技巧的考查,增加对学生跨媒体新闻写作能力的考核,如电视新闻写作、广播新闻写作及网络新闻写作的考核。考查学生对多种媒体新闻作品评析、对不同类型媒体新闻写作转换练习、学生自主选题完成跨媒体报道作业及实训平台报道任务情况等。

2.制定以实践考核为主的“n+5”考试制度

改变传统的“一考定成绩”的考试方式,制定以实践考核为主的过程考核制度,重新制定考评标准。

“n+3”考试制度改革,“n”是教学过程的考核次数,n≥3,n可以是实践项目、课堂讨论、随堂测试、家庭作业、个人作业、团队作业等,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择。“3”考核内容包括“期末考试”、“实践考核”和“考勤”三大块。其中“实践考核”占到总成绩的60%,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自觉性,合理考核学生的成绩,科学评价教学效果。

3.建立“动静结合、主客观兼备”的考评考核原则

本着“动静结合、主客观兼备”的原则建立考评考核档案,记录学生在校期间所学课程、参加的实践活动等全部成绩和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