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学校诚信教育实施方案十篇学校诚信教育实施方案十篇

学校诚信教育实施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38:18

学校诚信教育实施方案篇1

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要与全国稳步推进“诚信档案”一同“起跑”,但在中职学校打造网上诚信档案有可能吗?当这个想法尚未在浙江省大多数中职学校萌芽的时候,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已经迈出了踏实的一步,建立起一个全校学生的网上诚信档案管理系统,为学校的德育管理注入了新动力,坐上了德育管理发展的“直通车”。

德育管理“直通车”――

德育学分全“上网”,“无纸办公”提效率

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德育学分制”已实施近十年,主要对学生在校内的思想品德、文化学习、日常行为等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评分。这在很多中等职业院校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我们的创新之处在于,依托新建的网络管理平台,升级了‘德育学分制’,将所有学生的德育管理数据放到网上,进行统一的自动化管理。”德育处的张寄浩老师自豪地说。

登录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校园网站,点击“诚信档案”一栏后,就进入了学校“诚信档案管理系统”界面。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悉数录入学生姓名、德育分数、德育行为概要、日期等内容,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德育信息数据库。

借用学校德育处一位老师的用户名和密码,记者随之体验了一下这个电子化的诚信档案平台。深蓝色的背景界面清晰而整洁,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平台管理界面排列着“后台系统管理菜单”“德育学分管理”“班主任管理”“后台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管理”等子栏目。登录系统后,可以轻松地进行德育学分登记、查询等操作,输入学生姓名或班级即可实现一键查阅。记者看到,最近学校14级电气2班的徐同学因“帮助老师做事”而被加上3分,数据一目了然、规范有序。

在学校开通网上诚信档案之前,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德育学分管理采取了纸质卡片记录的方式。这张叫做“德育学分管理登记卡”的小小卡片上,包含了学生班级、姓名、事情概要、奖扣分等要素,是记录学生德育表现的“第一手资料”。如果德育老师发现某个学生做了好事或坏事,就将其填入表格,加上或减去相应的分数,并要求该生现场签名确认。尽管学校及其属下的四个教学部有多位德育老师,但将卡片信息收集、整理、公布、反馈,往往需要很长的周期和精力投入,这就造成了德育信息的延宕。如此一来,学生的德育表现不能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学生也对自己的德育分数迷迷糊糊,使“德育学分制”的实施事倍功半。

自从开通网上诚信档案以来,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了。网上德育管理系统让德育管理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德育后期管理效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每当“德育学分管理登记卡”信息收集完毕,每一位教职工均由自己将卡片上的德育数据及时输入网上诚信档案系统。随后,班主任登录该系统,查看或下载全班学生近段时间(一周左右)的德育学分详细记录表,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德育动向,并根据每位学生德育学分高低进行相应的管理。同时,德育数据也会在第一时间呈现在教室的“学生德育学分公告栏”上,让学生及时查看自己近段时间的德育分数,对自己的近期表现了然于心。班主任则根据全班学生的德育学分动态,寻找学生违规、违纪的规律,及时调整德育管理重点,实施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德育管理。

将德育学分进行网络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减轻了德育处领导和老师的管理负担,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更长远的德育管理制度创新和探索,促进全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发展。

德育效力“直通车”――

践行“四全德育”,打造校园“诚信生态”

自开通网上诚信档案以来,该系统以其涵盖全面、自成体系、特色鲜明的特征,赋予了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德育管理全新的面貌,实现了学校一直倡导的“四全德育”方针。“四全”包括德育周期的“全过程”、德育空间的“全方位”、德育执行的“全员制”和德育对象(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网上诚信档案中的学生德育资料真实、完整,涵盖了德育实施的“全过程”。从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到毕业走入社会为止,每一个德育学分都会记录在网上诚信档案系统中,每一次学分增减都有据可查。“在学生毕业之后,这份德育记录依然会保存在档案中,不会遗失或被删除。”王海荣副校长还告诉记者保存这份档案的作用:“一来持续、动态地展示学生的德育学分增减情况,为每个学生量身打造了一份独一无二的学生生涯诚信档案,师生随时都可以查阅详情;二来充实了学校诚信档案的资料库,为将来全校德育深化和创新提供最可靠的数据参考。”

除了做到德育周期的“全过程”,诚信档案还体现了德育管理在空间上的“全方位”。以前的德育加分或扣分,主要考察、监督学生在教室和公共区域的表现。而学校如今进一步拓展了德育的空间监管范围:不仅关注学生在教室和公共区域(如操场、走廊等)的行为举止,也关注学生在宿舍、食堂的表现。这样做,让学生意识到“德育学分制”绝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切实地关注学生在任何一个场所的点滴表现,处处督促着学生规范自身言行,“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德育“全员制”,意味着德育管理主体不只是德育处的老师,而是全校教职员工。这既是学校德育管理的一个突破,也是一大亮点。学校要求每位教职员工都有权利和义务记录学生的德育表现,严格按照《学生德育学分管理登记卡制度》《学生德育学分实施细则》的规定,在学生的“德育学分管理登记卡”上加分或扣分,学生当场签字确认。教职员工既可以将“登记卡”投进专门的投递箱中,也可以及时登录网上诚信档案管理系统,录入“登记卡”上的德育信息。通过实行德育“全员制”,无论是科任教师,还是后勤职工、宿管、保安,都参与到德育进程中,实现了德育监督的“无死角”“不断点”,让学生的任何一点违纪行为都无所遁形,久而久之,学生讲脏话、抽烟、衣衫不整等违反校纪校规的现象明显减少了。

德育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制”,其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一直贯彻“双学分”的理念,将学生的文化课学分与德育学分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学生毕业时不仅文化课要合格,而且德育学分也必须达标,才能顺利拿到毕业证。记者翻开《学生德育学分实施细则》,发现学校巨细靡遗地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学校每学期给予学生100分,学期结束时,德育学分不能低于60分;在校两年总计德育学分少于240分或在校三年德育学分少于360分,则视为思想品德不合格。对思想品德不合格的学生,学校是如何处理的呢?王海荣副校长解释说:“因为网上德育管理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考量方式,这决定了我们在执行德育时,需进行正向鼓励教育,对学期内德育学分不及格的学生,会对其进行一对一约谈,耐心劝导其在下个学期多做好人好事,从而将德育分数补回来。在开诚布公的沟通后,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德育学分的制度,找到改进的动力,从被动约束变成主动做好人好事,从而奋起直追,最终顺利毕业。”

网上诚信档案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兼具实效性和真实性的诚信档案将关系到学生将来能否顺利入职。因此,每位学生从入校起就注重自己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职业素养,成为高技能、高素养的全面发展的双修人才。

网上诚信档案实施两年多来,引起了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对德育学分和诚信档案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认可。“现在,学校的教职员工都会严格按照规定记录学生的诚信档案,学生则自觉规范言行――形成了全校德育管理师生联动、齐抓共管、人人遵规守纪的氛围。这种动态德育学分的管理机制,营造了良好的校园‘诚信生态’环境,助推学校一系列德育管理大政方针的高效执行。”校长张华忠对学校日渐运作成熟的网上诚信档案系统颇感欣慰。

诚信档案的未来――

“内外兼修”,优化诚信档案平台

随着学校诚信档案记录的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详实,如何进一步优化这个学生诚信平台,如何进一步开发这个诚信数据的“富矿”,成为摆在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面前的新问题。为此,学校采取“内外兼修”的策略:对内,优化系统的软件功能和硬件设施;对外,拓展系统的数据来源,与社会联动。

目前,学校正在着手开展一系列的“新动作”,从内部做好系统的维护和升级:一是从软件上拓展系统的使用权限。未来,学生家长也可以凭借平台授权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网上诚信档案系统,查看自己孩子的得分详情,直观了解孩子在校行为表现。同时,学生也能有条件地查看自己近期的德育学分和加分、扣分原因。二是从数据上对网上诚信档案做进一步统计分析,从而得出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德育行为表现规律,用以实时指导、调整校园德育活动的重点。三是在硬件方面安装多个诚信档案的电子设备终端,使其分布于校园的各个公共区域,方便教职员工及时录入学生的诚信信息,也便于学生及时查看自己的德育学分情况。

学校诚信教育实施方案篇2

【关键词】诚信;图书馆;大学生

1图书馆诚信缺失问题

1)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体现。①借书逾期不还。现在的大学生都普遍缺失时间观念,渐渐的时间观念问题就会延伸至诚信问题,对于既定的事情没有按时完成就是没有诚信。在图书馆借阅书籍,本来是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知识面,为学生创立的一个便捷的方式,但借阅书籍这件事竟然也侧面的看出了当今学生的品德缺失问题。借阅书籍当时,学校就会给出相应的书籍借阅时间限制,这样的时限一方面是约束学生尽快阅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同样的书籍能够被更多的学生利用,实现图书馆的成立价值,但很多大学生对其借阅时限没有正确的理解,经常会出现借书逾期不还的现象,而图书管理员对于这种逾期一两天的情况,也大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学生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得过且过的态,渐渐就使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不良习惯,认为晚几天也没什么大不了的。②图书损坏知情不报。还有一部分学生不小心损坏了图书,或者发现图书有被损坏的迹象,大多怕追究责任,而选择对其视而不见、知情不报,长期以此,会造成图书馆的图书大量损坏,学生不愿意借阅,使图书馆失去了其功能性。大学生在借阅图书时,首先应该做到就是检查图书的完好性,借阅过程中更要注意保护好书籍,因为书籍是以学生的名义借阅的,归还时发生的任何事情也应该由借阅图书的学生负责,就是要增强学生的诚信意义。③在馆内借阅完图书后,随意丢放。除了将图书借阅拿走以外,还有一些学生就在馆内进行图书借阅,图书馆内会附有桌椅,以供学生使用,但是学校为学生制造便利的条件,学生们却不懂得回馈,借阅完图书后将其随意丢在借阅的桌椅上,而没有放在指定的图书回收处,甚至有的学生嫌借阅程序麻烦,找图书馆的管理漏洞将图书私自带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算是盗窃行为。学生首先要按照图书馆的管理规定,走正常程序借阅图书,其次在馆内借阅完图书后,为了方便管理员对图书的整理,将图书放到指定的回收地点。

2图书馆采取的相应措施

1)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针对大学生借书逾期不还以及发现图书损坏不向管理员汇报的现象,吉林工商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的惩罚措施。首先借书逾期不还的学生,根据逾期时间的长短进行相对应的罚款,上至十元下至五角以示惩戒,但后来发现这样的惩罚对于学生没有任何的意义,学生对于这样的惩罚根本无动于衷,甚至觉得反正也是罚款,干脆再晚几天。后来经过图书管理员的再三研究商讨,决定再有这类有失诚信的现象发生,对学生不进行金钱上的惩罚,而是惩罚学生到图书馆进行义务帮助,包括整理图书、打扫卫生以及图书分类等工作,根据情节不同进行不同时间的惩罚,而情节严重者在接受惩罚的同时,要在全校进行点名批评。2)实施图书管理大众化。图书馆是为了便利所有学生而开放的,因此图书馆的管理也应该实现大众化。哈尔滨医科大学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加入了“人人管理”的政策,即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是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员,在借阅以及还书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有义务对其进行监督管理。发现身边有同学图书快到期了还没有还书,要提醒同学还书或者到图书馆办理图书续借;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过程,看到有图书存在损坏现象,及时将图书交给图书管理员,让其对图书进行修补,保证其他同学借阅时图书的完整性。图书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里面的图书数量众多,关靠图书管理员一人对其进行管理,工作量大且不具有实时性,借助学生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3)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相应的大学生诚信档案也是现在众多高校对于图书管理的不二选择。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都会有自己的档案,记录整个大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但唯独没有相应的诚信记录,通过图书馆这一媒介记录大学生的诚信情况,是现下的大学普遍的采集学生诚信度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可以有效地警示大学生,加强自身的诚信度,以防诚信度过低记入档案,对以后的工作以及生活带来不便。

3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

1)学生信息资料同步化。想要建立大学生的诚信档案,首先就要做到学生的信息资料同步化,图书馆的借阅计算机应该与学校的学生档案同步化,学生凭借自己的学生证进行借阅,通过计算机扫描,将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院别以及学生号显示出来,在图书馆的计算机上显现出该名同学在图书馆的借阅记录,并通过联网,在学生的诚信档案上做相应的记载,学生的诚信度应该是在一次次借阅中积累出来的。并将诚信信息实时公布在校网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账号,可以随时查阅自己的诚信分数,这样的实效性可以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随时随地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但诚信程度的测评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我监督意识,不是将学生的缺点展露在大众视野下,成为诟病学生的证据,因此,要注意诚信度的保密工作,让学生自己知道就好,学生没有做出过分的行为时,尽量不将学生的相关诚信资料向全校公布。2)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大学生的诚信档案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学生的诚信意识展现在图书馆的借阅计算机上,但要注意这只是表象,学生的诚信品质不仅仅是体现在图书馆的图书借阅过程中,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中很多的层面都有体现,图书馆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只是一种必要的警示,提醒学生注重起自身的素质培养,在生活中其他层面也要体现出诚实守信的品质。比如准时上课,及时完成老师留下的任务,还有遵守考试纪律,不做违反考场纪律的事情。像这样的行为检测就需要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也就是建立起专业的诚信管理队伍。大学生的诚信档案想要建立的更加系统,就要首先建立起诚信监督管理队伍,这支队伍中应该大到校长、小到班级干部,等级依旧按照学校的分化,采取上级监督下级、最高长官接收全体成员监督的形式,将诚信管理进行的彻底并且细致,保证学生诚信档案的真实性以及全面性。

4采取相应的诚信教育

1)开展诚信教育课堂。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下的新时代青年,应该具有与之相对应的品质,因此诚信教育在大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可以采用开展诚信教育课堂的形式。首先,课堂形式的诚信教育会更加的系统,教师在要求过程中也更加具有针对性。长春理工大学就将诚信教育设置为了大一学生的必修课,虽然有些人认为诚信品质作为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品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存在于大学教育中,有些多此一举,但是针对现在的大学生,设置这样一门课程非常必要。长春理工大学将这门课进行的生动有趣,首先它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教材,全靠教师提前准备课件,上课的形式也很多样化,有时运用课件进行具体事件分析,有时将学校中发生的真实事件进行改编,直接以话剧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样的一门课让学生的参与度极高,而且一度成为学校的热门话题,让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一度成为人们的关注点,讨论度很高,也受到了更多学生的注意。2)定期出版诚信教育的板报。长春理工大学在诚信课堂的基础上又推出了诚信板报。因为诚信教育课堂是针对全校学生进行的,因此全体学生也具有表达自己对诚信看法的权利。开设诚信教育的板报就是将诚信教育的权利归还到学生手里,学生自发组件板报小组,制作关于诚信的板报,其内容由学生自行决定,也侧面反映了学生对诚信教育的接受程度以及对诚信教育的理解。板报的出版应该跟紧诚信教育课堂的节奏,没进行一节诚信教育课,就有一快诚信板报绘制出来,有点像是上课的课后感,但是不同的学生对其诚信的理解是不同的,而且观察到的生活细节也不一样,只靠教师一个人的诚信教育会显得有些单薄,但加入了学生的观点,就会使整个诚信教育变得更加饱满。3)进行诚信调查问卷。进行了系统的诚信教育后,就要对其教育结果做一定的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随机调查,调查他们对学校展开诚信教育的看法,以及自己对诚信的理解,这样的调查问卷不仅是对学生的学习调查,也是学生对于诚信教育的一种反馈,教师应该对学生在问卷中体现的教学问题进行整理分析,继续完善自己的诚信教育,问卷调查可以在无形中帮助教师以及学生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而问卷调查应该不仅是面向学生的,也应该面向学校的其他教师以及学校中的服务人员,比如教学楼清洁员、食堂的阿姨或者宿舍楼的管理员,请他们也参与到问卷调查中,能够更加感受到学生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变化,且能够直观的看到学生在接收诚信教育后的改变。4)收集诚信案例进行推广。无论任何人,只要以集体形式存在,领军人物的作用就不可小觑。因此,在开展诚信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收集校园中的实际诚信案例,这样的案例因为就发生在身边,其真实性更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效仿心理,有一个人因为诚实守信受到了表扬,就会有更多的人争相效仿,也算是对中国人“跟风”心理的正向应用。但注意不能过分的放大诚信案例,一定要保证案例的真实性,因为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也具备自我判断的能力,推广诚信案例的目的就是带动更多学生的诚信意识以及诚信行为,但如果连诚信案例都是有水分的,诚信教育之前到的所有举动都会变得失去意义,甚至在学生眼里就是滑稽可笑的。因此,进行推广案例中的主人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要更加的严于律己,会有更多的眼睛在看他的一举一动,监督他的行为,对诚信案例不进行夸大推广,也是对该学生的一种保护行为。

5结语

学校诚信教育实施方案篇3

【关键词】金融院校诚信教育诚信体系

当前,大学生失信现象屡见不鲜。作为培养金融行业一线人才的应用型金融院校,如何进行诚信教育,塑造他们的诚信品质,规范他们的诚信行为,增强诚信教育的实效性是一个非常重要问题。

一、诚信教育的内涵

诚信教育主要是向学生传授诚实守信的价值观、道德观,在此基础上形成诚实守信的一种行为规范,形成勇于承担责任、诚实待人、乐于助人、言行一致、实事求是的品格和态度。

二、大学生诚信问题及原因

目前,在大学生中,不讲诚信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骗贷逃贷、学术抄袭、编造实验数据、考试作弊、制造虚假履历、随意违约、拖欠学费等方面。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诚信教育的知识体系不完整

一直以来,我们主要从传统诚信理念出发,侧重于内在道德品质,靠自律、自觉的诚信理论进行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而没有系统的诚信教育知识体系。

(二)诚信教育评价方式和方法不科学

在对大学生的诚信评价方式上,考核的标准不够全面,缺少记载反映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相关内容,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在对大学生诚信教育与评价方法上,轻启发,重灌输,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脱离了大学生的道德基础和生活实际。

(三)对诚信的价值认识不够,诚信教育形式化,缺乏实效

虽然学校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但由于对诚信的价值认识不够,长期以来,学校在观念上仍多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的优劣,诚信教育也一直被简单化、边缘化。

(四)诚信教育效果缺乏合力

学校是教育的主要阵地,但是不能忽略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潜在影响。在现代社会,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互相抵消效果的现象经常出现,使诚信教育缺少必要的生存环境。

(五)诚信教育的信用体系不完善

由于我国社会诚信制度体系不健全,国内多数行业没有标准的诚信制度与机制,高校信用体系也相当不完善。大学生诚信状况缺乏信息采集、评估标准、监督管理等制度,无法进行评价、奖惩和量化考核,个人信用档案缺失。

三、应用型金融院校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应用型金融院校一般培养具有本专业必需的金融、外语、财会、法律等基础理论和业务知识及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在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基层单位从事储蓄、信贷、证券投资与分析、保险与信托理财、租赁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从业人员的诚信与否直接关系到其所服务的金融机构的声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多方位渗透诚信理念,加强诚信教育,将金融理论教学和行业规范与诚信教育结合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品格,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国家经济建设的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

四、应用型金融院校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

金融院校在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时,应积极探索新的教育途径,积极利用金融行业资源,联合金融机构,结合金融行业特点,对大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诚信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在金融文化的情境中接受教育,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从而切实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一)积极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环境造就人。对于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来说,良好的环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用型金融院校加强诚信教育,切实提高诚信教育效果,营造良好的金融诚信校园文化氛围很重要。它不知不觉的影响着学生的诚信品质,已经成为影响诚信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1.建造诚信环境。大学校园的环境布局和楼宇建筑风格,对刚入大学的学生的感受是最早、最直观的。金融院校可以在建筑风格和布局方面加大力度,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融入金融诚信文化,从而强化大学生诚信教育。例如建造诚信理念与金融行业的典型标识;以“诚信报告厅”、“某某银行教学楼”等诚信术语、金融机构名称命名建筑设施等。处处渗透金融诚信文化,让学生时时感受金融诚信。

2.加强校风、校训教育。对于一个大学,校风、校训是长期的精神积淀,是学校校园文化理念重要体现。开展校风、校训教育,紧密的将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积淀金融诚信文化和学校育人宗旨与校风学风建设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逐步认识和了解学校的大学精神过程中,进一步认识金融诚信。

3.强化教师的“示范作用”。大学是每个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老师的影响非常大。作为诚信教育的施教者,每个教师的诚信高尚品质全面而深刻的影响着学生,示范性强烈。如果教师不能在此方面为人师表,一定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势必削弱诚信教育的效果。因此,必须强化教师的“示范作用”,使得每个教师做诚实守信的模范。

(二)融合学校和行业企业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果

单纯依靠理论教学,学校的诚信教育效果是有限的,应该积极与金融部门合作,共同实施诚信教育,从而有效地实现学校和行业的一体化,共同提高教育效果的完整性。

1.共同参与课程教学。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强化与相关金融行业企业的联合,设立诚信教育的独立课程,由学校和金融行业企业相关人员共同课程化教学。可以围绕诚信文化和金融职业道德等教学内容,用不同的视角,深入的分析和讲解诚信文化和金融伦理知识,不断强化理论教育。

2.共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作为金融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金融院校应紧密结合金融行业的特点,联合金融行业,共同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关于诚信方面的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可以邀请行业人士以“金融诚信”为主题作讲座报告,可以联合金融行业开展诚信演讲、征文、知识竞赛、辩论等活动,在金融诚信方面深化学生认识,培养情感,不断养成诚信习惯。

3.通过校企合作突出实践教育。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践教育基地,在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参观学习、志愿服务等过程中体验、熏陶和培养金融诚信道德;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金融行业诚信文明监督,对金融行业不诚信行为、不文明行为及违纪行为进行监督与管理,提高学生诚信行为的主动性。让大学生通过实践,使自己在各种金融诚信道德冲突面前能坚持正确的选择,增强社会责任感,并在社会实践中躬行诚信准则,自觉地实施诚信行为。

(三)构建金融诚信制度体系

1.建立金融诚信量化考核制度。针对金融院校学生特点,结合综合素质测评,建立金融诚信量化考核制度,对学生诚信行为进行量化考核。通过量化考核,将诚信行为与入党推荐、评奖评优、毕业鉴定等挂钩,使守信者得到褒奖,失信者受到惩罚,形成人与制度良性互动机制,有效提高诚信教育实效性。

2.设立金融诚信档案。学生诚信档案,是记载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诚信状况的档案材料,是学生个人档案的一部分。为了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提高就业市场竞争力和应用型金融院校学生的社会公信力,应联合金融行业,参照行业标准,设立学生金融诚信档案。适时的将学生学习诚信状况、学术诚信状况、生活诚信状况、经济诚信状况、网络诚信状况、择业诚信状况等指标记录在案。在学生毕业时,将这份金融诚信档案与学生的毕业生档案一并提供给就业单位,从而延续学生诚信记录到社会。条件允许的话,学校可以与金融行业联合,共同建立一个统一的诚信数据管理查询系统,供学生、教师及金融机构查询及监督。

3.建立金融契约式教育管理制度。将现代经济契约理念引入金融院校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中,通过和金融行业联合,建立金融契约式管理制度,在学生、学校和金融机构三者之间建立起金融诚信的约定和协议。诸如在新生入学时,学校与学生签署《金融院校大学生诚信行为规范协议》,在顶岗实习时,金融机构与学生签署《诚信金融承诺书》等。通过这种金融契约式教育管理制度的实行,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金融诚信对自己学习、成长和就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和金融机构给予充分的信任,从而激励其遵守约定,管理好自己,自觉地践行诚信行为。

参考文献

[1]张阳红.《刍议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构建》.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8).

[2]曲士英.《金融高职院校培养目标视野中的诚信教育》.浙江金融,2009(11).

学校诚信教育实施方案篇4

会计专业诚信教育职业道德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会计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各高校普遍设置了会计专业,数量庞大的会计专业人才涌入社会,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便凸显出来,这便是会计专业人才的诚信教育问题。潘序伦先生曾言:“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然而,近年来各种上市公司丑闻及经济贪腐案件之类社会负面事件往往会伴随着会计造假、舞弊,会计事务所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等报道,可以说,会计人员的诚信问题非常严峻的摆在我们面前。

二、高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分析现状

1.高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现状

当前高校专业是学生将来就业方向的基础,高校就专业而进行的“专业培养”则是未来社会人才的构成。而大学期间,正是学生价值观念体系形成的关键阶段。高校会计专业诚信教育与未来反映在各类单位或部门的报表信息可信度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1)普遍开设相关课程

一方面,作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常设课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会计法规》等都是常见的开设课程;另一方面,从保证学生就业的角度考虑,各高校一般都建议或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在在校期间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则是必考科目。此外,有些学校也会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会计诚信教育。

(2)形式重于实质

高校中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课程的设置是一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教学方法和学习引导。虽然各高校会计专业平普遍开设的关于诚信教育普遍开设相关课程,但其主要教学方法依然是照本宣科,而学生的学习也只是为了通过考试的死记硬背,完全违背的诚信教育的初衷,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2.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诚信的缺失,无论对于何种专业,什么性质的工作,其形成原因必然有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其中外因只有作用于内因才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分析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关键要看内因是什么,又是以何种路径影响于学生的。

(1)社会整体环境的负面影响

不得不说,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大幅度进步发展的同时,诚信缺失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在很多时候,个人能否得利,能否得到发展成为判断一切行为的出发点,为了个人的利益不惜牺牲诚信道德,这在社会各行业中都有体现。

(2)高校重视程度不高

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的投入上,大多集中在财务理论与会计技能实践等两个方面,而对于会计诚信教育,相关考核很难进行,无法进行量化,同时相关工作成效很难有实质性的体现。

(3)专业教师的工作经验不足,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明确

高校教师队伍中,大多具备较高的学历,在专业理论知识研究方面具备深厚的基础,在专业教学方面完全可以胜任,但由于高校教师普遍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工作经验丰富、阅历丰富的教师更是不多。四是学生自律意识不强。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成长是和我国经济变革时期基本重叠,受社会当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学习和工作时功利目的性较强,过于关注自身的发展,追求经济现实利益。

三、促进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进一步完善的相关建议

1.构建诚信为本的会计文化

一种文化的构建,需要的整体外部支撑到位。诚信为本的会计文化,从法律制度角度来说,应该严格追究违反经济法规,存在会计舞弊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加大从业人员的违法成本,从而起到警示作用;从政府引导角度来说,应该建立健全财务违法举报渠道,保证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为其提供一个较为妥当的保护,不能使举报人因举报而失业;从行业自律角度来说,应该积极引导市场的正当竞争,特别对于资本市场与审计市场,充分的竞争才能不断暴露缺陷,才能引导和挖掘实际需求,才能凸显客观公正的会计与审计信息的重要性,才能让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充分意识到诚信对于其职业与行业的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性。

2.改进高校诚信考核体系

大学生诚信考核体系的建立早已不是新鲜事物,高校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实施也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但就目前来看,其实际效果微乎其微,在大多数高校中诚信档案变成了一种形式,一种感觉多余的任务。归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其与社会接轨的问题。必须关注高校诚信档案体系与社会诚信体系的链接问题可以提供一个网络平台,将其纳入以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和公安部门的“联网核查系统”,使其严肃性和以获取性得以提高。

3.完善多维诚信教育模式

良好的会计诚信教育模式,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征:充足的、合格的师资;科学的、完善的教学内容;系统的、易接受的教学方法。

对于师资而言,各高校可以在引进专业教师队伍时考虑实际工作经验的因素,招聘一批具有一定从业经验的人才,或者将是否具有从业经验作为一个因素来考虑。另外,与社会合作,从社会引进高水平的兼职教师也可以作为一个选择,这在提供较为生动实际的教学的同时节省师资成本。当然,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经验培训,如提供一些工作体验机会,或者聘请专门人员对教师队伍进行培训等都可以作为补充措施来强化师资能力。

对于教学内容和方法而言,在保留基本的课堂书本教学的同时,提供较为生动的案例教学,以及诸如到企业、法院、监狱的实际观察体验式教学等模式也是合理的补充。此外,如会计案例情景剧,模拟法庭等更具参与性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将诚信教育内容很好的融入其中,发动学生积极性和创新性,教学相长,多维度的诚信教学模式的构建则不再只是空谈。

4.强化学生自律意识

自律意识的养成,应以恰当的引导,群体性氛围的影响和外部因素的带动为主要措施,决不能以强制性手段进行外部影响。在自律意识的引导上,自我修养的提升是关键,其具体可以从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优秀的传统读物,现代影像制品供学生借阅或观看等方面着手。在群体性氛围的影响上,氛围的营造和建立是关键,其具体可以从举办主题班会,主题宣传日,举行以诚信为主题的辩论赛等学生参与性较强的校园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做专题讲座等诸多方面着手。在外部因素的带动上,本文上述分析的相关因素均为关键,自律以他律之果为范,当外部因素如社会普遍重视诚信道德(用人单位招聘要求、银行授信参考、企业合作重视等),存在一个良好的外部约束机制时,自律便会更加自省自觉。

参考文献:

[1]尹彦.高校诚信教育机制创新研究[J].教育评论,2012,(4):21-23.

[2]汪燕芳,伍春姑.高校会计诚信教育的再思考[J].财会通讯,2011,(12):136-137.

[3]崔国富,袁冬梅.高校学生诚信教育管理制度的构建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25-30.

学校诚信教育实施方案篇5

【关键词】诚信档案记录评价

从小培养诚信意识和诚信习惯是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我们要遵循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运用质性评定方法,以建立“诚信档案袋”为载体,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切实把诚信要求转化为学生具体的行为规范,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

一、明确“诚信档案袋”的记载内容

明确诚信内容,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对照要求,查找差距,做到学有目标,干有榜样;可以提高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意识,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以简洁易懂的语言概括诚信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信赖。不说谎,不骗人;借钱物,及时还。二是责任。做作业,不抄袭;遇考试,不作弊。三是敬重。文明语、挂口头;做错事,忙道歉。四是勤奋。若不懂,不装懂;惜时间,守班规。五是关怀。想他人,善良心;他有难,热情帮。六是公德。进人屋,得允许;爱环境,不乱扔。

二、规范“诚信档案袋”的操作流程

主要是抓好四个环节:

一是收集学生基本信息。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学生姓名、出生年月、就读学校、所在班级、家庭住址、家长姓名、联系电话、档案袋编号(由班主任老师按一定规律统一编号)等信息。在学期开学初,在班主任及家长指导下由学生本人填写。召开家长会,宣传实施“诚信档案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家庭与学校合作的参与度。

二是记录学生诚信活动情况。诚信系列活动包括开展诚信标语、诚信小故事、诚信书画、诚信童谣、诚信感言等比赛活动。班主任把学生工整的标语、得意的书画作品、精彩的小故事、生动的歌谣、真挚的感言、取得的荣誉一一收集在档案袋中。收集工作应随时进行,由学生本人自主负责收集、归档,班主任定期督促、提醒。

三是评价学生诚信表现行为。在开学初,为每一位学生设计了“诚信档案袋”,把诚信记录作为一种进步展示类型的材料进入档案袋,目的是将学生在守信过程中点点滴滴的“成就”记录下来。对学生的诚信行为规范考核坚持实事求是、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每月一考”办法,由学生对照诚信行为规范内容,逐条进行自评,做得好的打“a”,做得不好的则空着;接着进行学生之间的“互评”,由小组长负责记载;然后由班主任老师写上“事实记录”。考核后让学生把档案袋带回家给父母看,由父母填写反馈意见,做到家校携手教育,共抓共管,共同进步。在月考表的基础上,以一个学期为单位时间,由学生评议小组组长给全班每位学生再形成一份“诚信记录”,一起放入档案袋中。

四是评议学生诚信表现情况。在诚信档案袋建立过程中,教师对“诚信档案袋”中的材料进行分析、评议,适时表扬学生,及时鼓励学生,切实增强教育活动有效性。

三、遵循“诚信档案袋”的评价原则

一是过程性原则。注重学生养成诚信行为习惯的过程,将评价与记录贯穿于日常的诚信教育中,使诚信记录真正成为过程评价。

二是反馈调节原则。要将评价的结果以科学的、恰当的、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反馈给学生本人,促使其最大限度地接受,从而对自身有一个更为客观、全面的认识,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

三是激励性原则。“诚信档案袋”所要求进行的评价活动和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要不断激励讲诚信的学生,使其体验到讲诚信的愉悦,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

四是互动性原则。评价与记录是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要在评价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学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达到互动发展。

实施“诚信档案袋”由过去教师对学生诚信情况一时一地零碎的评价改变为系统的过程评价。通过诚信规范的确定、月考、学期的考核以及对失信事实的记载、考评方式的具体规定等举措,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

一是增强了诚信教育的自觉性。实施“诚信档案袋”既是一种过程性评价,也是一种发展性评价。这种形式不仅能充分发挥记录功能、评价功能,使学生可以从各个方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而且还能发挥激励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学校诚信教育实施方案篇6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问题教育

一、诚信的内涵

诚信与否自古以来就是评价一个人是非的重要指标,讲求诚信是中华民族长期提倡和颂扬的美德,并为人们所信奉,从而成为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诚信”一词包括“诚实”和“守信”两层含义,所谓的“讲诚实”,这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准则,也就要求一个人必须要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为人诚实、诚恳。而“讲信用”也就是要求人们应当诚实无欺、遵守诺言、实事求是。诚与信是相通的,诚表现为真诚、诚实、诚恳,主要讲的是个人内持品德;信体现在讲信义、守信用、重承诺,主要讲的是人际交往的行为准则。诚、信合起来使用,则有诚实守信、言行一致,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相统一的丰富内涵。具体包括:在政治生活中,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事业;在经济生活中,要公平交易、恪守合同,反对假冒欺诈;在日常生活中,要实事求是、言行一致,反对欺上瞒下;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要坦诚相见、以诚相待;言必信,行必果,反对坑蒙拐骗。

二、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及原因分析

(一)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

第一,学习方面缺失诚信。一些学生对学习不够重视,把学习和学业置之脑后。平时不用功,考试团团转,考试作弊对于许多大学生可谓司空见惯。某高校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有39.1%的学生有过作弊行为。为了能够蒙混过关,有的大学生甚至铤而走险,请“”代考,在每年的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中都存在雇人代考的现象,南方都市报曾就此现象进行了报道。对考试作弊越来越猖獗的现象,有的高校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甚至动用保安来做监考官。此举虽欠妥,但从另一个方面也反衬出作弊之风的严重程度。

第二,生活方面,有的学生恶意逃交学费、拖欠助学贷款,甚至用虚假资料来获得贷款及各项困难补助,用于奢侈消费。据调查,从2001年12月20日始,北京工商银行有1250名大学毕业生进入还贷期,一年后仍有119人未还款,占总数的近10%。这些人大多因工作去向不明,家庭地址等多有变更或不详,使其贷款成为“坏账”。大学生在经济生活方而的诚信缺失,还表现在学费拖欠、信用卡恶意透支、移动通信缴费和宽带网络缴费拖赖等方面,这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整体形象。

第三,就业求职过程中存在的诚信缺失。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首先表现在简历制作和面试中的弄虚作假。某用人单位负责人发现其在某次招聘会上收到的自荐材料里,竟发现有5名学生同为一所学校的学生会主席,5人同时为同班的优秀班长。大学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诚信缺失的另一种表现是违约。2002年,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针对北京地区大学生在求职与就业过程中签约与违约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显示,16.3%的毕业生有过违约行为。

第四,人际交往方面的诚信缺失。一些学生时间观念淡薄,迟到、早退习以为常,甚至言而无信。在就餐、购票时任意“夹塞”,在图书馆、教室、餐厅和公共汽车上的抢占座位以及说谎、偷盗等各种不良现象并不鲜见。有人曾对5000余名大学生进行随机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15.7%的被调查者认为“身边的人诚信度很差”,而66.9%的被调查者认为身边的人诚信度一般。

(二)对当前大学生群体失信成因的分析

1.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很容易出现市场主体唯利是图,甚至采取欺诈方式获取不当利益的现象。特别是当失信所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由此所付出的代价时,更促使市场主体做出逆向选择,完全背离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当前社会上的失信现象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2.学校教育制度的偏差。许多高校的教育制度长期存在着一些偏向,影响了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和诚信品质的形成。一是学校德育目标过于笼统,不能满足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学校重智育而轻德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三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渠道单一,内容抽象,难以起到好的效果。四是道德教育主体的素质滞后,有的人员甚至将这项工作视作一种差事,应付了事,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3.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许多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过程缺少必要的磨难挫折,因此难以培养坚毅的性格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在中小学教育中也存在诸多的弊端,如看重学习成绩和能力培养而忽略优良品格的塑造等都使得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急功近利,对于长远发展所必须的诚信品质的养成未能正确认识,这也是造成某些大学生诚信程度低下的重要原因。

4.社会信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我国社会的信用管理制度特别是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对于个人、企业的诚信缺乏有效的评价和惩戒机制。对那些不讲诚信、善于投机取巧者,学校和社会也没能给予应有的法纪处分和道德谴责。种种原因致使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得不到有效的遏制。

5.家庭教育“顾此失彼”的现象严重。许多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不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有些家长弄虚作假,不讲诚信,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孩了不可能不近墨者黑。

三、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诚信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

首先,马克思提出要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那种冷酷无情的“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和“纯粹的金钱关系”,把被“淹没在利己主义冰水之中”的人的思想和精神解救出来。其次,马克思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变为“他自己为别人的存在,同时……也是这个别人为他的存在”。即人与人的关系是真正的友谊、合作与和谐相处。第三,马克思所设计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道德,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一种全新的道德类型。这种新的道德要求,在人与人之间真正实现无私、平等、友爱、自由的和谐关系。因此,构建“诚信”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作为价值取向。

(二)诚信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底蕴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着深厚的思想底蕴。中国自古以来就崇尚诚信,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把诚信看作是“立人之本”。其二,把诚信看作是“立政之本”。其三,把诚信看作是“进德修业之本”。

(三)诚信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内涵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诚信也必然注入崭新的时代内涵,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诚信是指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其二,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健全社会信用,培养公民的诚实守信品德,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

(四)诚信教育是建立信用社会,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建设高度的信用文明。在大学德育教育中鲜明突出地充实诚信教育的内容是高等教育应积极承担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党中央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强调必须将弘扬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吸收全世界各民族的先进文化融合起来,而当前的最佳融合点和途径之一,就是在全社会特别是学生群体中广泛深入地进行诚信教育,发扬诚信品德和诚信精神,促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环境的优化。

四、加强诚信教育的途径

(一)拓展诚信教育的主渠道

1.发挥课堂教育作用,展开诚信的系统教育。在当前诚信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诚信教育应注重各学科教学诚信教育的渗透,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结合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结合学生特点,把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实现教书和育诚的统一,最终完成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这样“不但能培养出有‘才’的学生,还能促使学生成为有‘德’的人。”

2.加大诚信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学校在诚信教育中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化传播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方面,要进行诚信理论宣传。另一方面,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校园内,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使恪守诚信者受到舆论的肯定;让不守信用者受到舆论的谴责。

3.开展诚信法制教育。诚信原则已被各国民法广泛采用,在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中,该原则甚至被奉为“帝土条款”,是“君临全法域之基本原则”。《瑞士民法典》更是在其第2条将诚信上升为民法的一般原则。我们必须通过法制教育使大学生深刻理解诚信的法律价值和意义。一是采取各种方式和途径使大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关于诚实守信的法律法规。二是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引导大学生树立“信用至上”的价值观和公正平等、信守规则的法制观念。

(二)创建诚信教育的制度环境

首先,高校要把诚信当作衡量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这样就有利于大学生在道德认知体系中形成正确的诚信评价标准,并进而转化成自觉的诚信行为。

其次,要对那些不讲诚信的学生采取严厉的惩治措施。教育部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对在考试中作弊的学生及姑息、协助作弊的监考人员做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只有对作弊者处于重罚,才能体现制度的威严,重塑诚信人格的尊严。

再次,实施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把个人诚信档案作为衡量一个人诚信状况的最基本依据,使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培养诚信观念。一份完整的诚信档案应包括:个人承诺书、基本情况、品行表现、学习成绩、获奖状况、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参与社会实践情况、担任学生干部情况、诚信记录如在校期间学杂费交纳、校纪校规遵守情况,还有勤工助学情况、履行相关责任义务情况及信守承诺情况等。包括个人自评、学校评定等基本栏目。围绕诚信档案的基本要素,对学生实施管理和监控,把诚信档案当作大学生个人的“名片”。诚信档案制度将时刻提醒学生要诚信,并把诚信意识内化为实际行动,以实际行动体现诚信。

(三)建设诚信校园环境

1.通过师德师风建设,营造校园诚信氛围。教师应以“育人”为本,而育人之本就是诚信。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过程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很强的示范作用。要求学生做到诚实守信,教师必须做好表率,达到言教与身教的完美统一。

2.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带动诚信风尚兴起。建立大学生良好诚信品质的关键还是在于学生自身。从道德主体来讲,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是学生的表率,他们的道德素质如何关系到诚信教育的成效。学生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做好表率,对诚信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

3.杜绝不诚信行为,倡导校园诚信文明。规范学校的活动,学校必须为学生树立一面诚信的旗帜,在处理问题时真正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校的自身行为和对学生的教育要求是统一的。另一方面,要健全学术规范、强化学术监督,坚决反对和严肃处理各种学术道德失范行为。

(四)健全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途径

诚信教育的关键是实践,学生只有在实际生活中诚实守信地对人、对事,才会深切地体会诚信的重要意义,更深切地理解诚信。在“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循环反复过程中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是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国高校诚信教育刚刚起步,没有统一固定的教育模式,应该积极鼓励创新诚信教育形式。应教育学生从单纯的课堂走进社会,引导他们对诚信的一些正反面现象、案例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或直接对某一具体问题或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组织他们对某一问题或某个现象进行讨论、辨析,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其自觉将诚信教育同自身的健康成长及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此外,还可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讲座、征文活动、辩论赛,成立道德法庭,组织对现实生活诚信状况的调查活动等进行诚信教育,使诚信教育活动无处不在。学校在进行诚信教育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参加诚信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无人售报”活动等。

(五)延伸诚信教育空间

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是多种教育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还应拓展教育空间,利用多种渠道进行诚信教育。不仅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学校教育还应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配合,达成学校、社会、家庭在培养学生诚信品质上的共识,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社会进入网络时代,网上发送和获取信息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网络的自主性,平等性等特点,创建了一种平等,自主的心灵空间,也缩短了教育者、被教育者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掌握网络宣传的主动权。要教育学生遵守网络秩序,恪守网络道德,在网络上下都要诚实守信。

诚信教育是当前道德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和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实生活中,要把每一个人都塑造得完美、健全显然是不现实的。现实的教育力量往往比理想的课堂教育力量更强大。诚信品质的养成,必须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如果课堂教育和现实教育两者是处在一种矛盾和对立的立场上,那么,人格分裂的虚伪性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因此,我们必须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诚实守信的良好环境。

总之,诚信是立身之本、立国之基。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当一个社会对现实的道德状况不满意时,它首先应求助于教育,学校毕竟是社会主流文化的代言人,并具有强大的教育能力。广大高校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诚信教育观念,构建起诚信教育与管理、大学生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并在实践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这样定会促使当代大学生逐步摆脱诚信危机,构建起完美的诚信人格,进而对全社会产生幅射作用,为我国构建诚信社会、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闻亮.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动机及其遏制的对策分析[J].北方经贸,2003,09.

[2]王丽,李钧.考研“非常措施”:曲师人聘三百保安监考[n].齐鲁晚报,2002-01-21.

[3]汪瑞林.助学贷款呼唤信用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2,11,13(2).

[4]董川峰.一所高校5名学生会主席“掺水”履历现形[n].市新闻晨报,2002-03-06.

[5]吴秀明.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及诚信教育的思考[J].外交学院报,2004,(2).

学校诚信教育实施方案篇7

一、制定、落实一套行为规范

加强诚信政府建设,提高党政干部、职工诚信服务水平,增强党群、干群联系,确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宗旨。2011年8月10日前由党政办牵头拟定《镇党政干部、职工诚信行为规范》报诚信建设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后,下发到各党政干部、职工手中,并落实督促检查机制,设立举报电话,建立诚信档案,录入市诚信建设系统,纳入考核。

(一)扩大诚信创建的范围,结合我镇城镇化建设,着力培育适应城市发展的诚信居民,促进社会和谐。2011年8月10前由镇诚信办牵头拟定《镇诚信居民诚信行为规范》报诚信建设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后,发放到广大居民手中,并由诚信办牵头,各社区诚信建设委员会负责落实诚信居民评定工作。

(二)巩固诚信农民建设成果。2011年8月10前各村要以诚信100条为基础,进一步完善《诚信村规民约》,并将完善后的《诚信村规民约》在村公栏及人口集中地进行张贴公布。

(三)注重诚信教育,将诚信德育放在教育事业的第一位。诚信要从学生抓起,从校园入手,形成长效机制。2011年8月10日前由教育办公室牵头拟定《镇校园诚信行为规范》(针对教师、学生),并建立教师、学生诚信档案,每月25日向镇诚信建设领导小组报送相关信息,诚信办要指导各中小学校及时将各种信息录入市诚信建设系统。同时教育办公室要结合学校开设《思想品德》、《政治》等课程,2011年秋季学期至少在一个中学,五个小学开展诚信教育课的试点工作。

二、编制一本诚信宣传手册

各站(办、所、中心)结合本单位职能职责工作,编制面向社会的诚信宣传手册,将诚信建设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主要方式,拟定各行业失信惩戒诚信奖励的工作制度。2011年8月20日前各站(办、所、中心)报本单位的诚信宣传手册模板至诚信办(重点突出本单位的诚信服务承诺、诚信办事流程、失信惩戒诚信奖励相关规定、优先优惠政策),经镇诚信建设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后,由各单位组织发放,重点是各单位服务窗口要有诚信宣传手册,方便群众领取。

三、播放一批诚信宣传电视节目

在大力宣传我镇诚信农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将诚信建设扩大至全社会各领域,围绕“诚信”的创建主题,将“诚信”打造成为的主流文化。2010年8月30日前科技宣传文化信息中心要有组织的编制一批以诚信建设为题材的视频资料,协调电视台等媒体对我镇诚信建设进行相关宣传报道。

四、开设一个网络诚信宣传专栏

网络宣传是对外宣传“诚信”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外界了解我镇诚信建设的一个重要渠道。2011年8月10日前党政办要在我镇门户网站上开辟“诚信”专栏,重点将我镇诚信建设取得的成绩、亮点进行展示,并公布诚信投诉电话。

五、上一堂诚信宣传教育课

(一)成立镇诚信教育培训学校

2011年8月30日前在镇政府挂牌成立镇诚信教育培训中心学校,校长由镇党委书记担任,在各村小学(没有村小学的在村委办公室)挂牌成立镇诚信教育培训学校分校,分校校长由村支书担任。

(二)开展第一期诚信教育课

1、镇诚信教育培训中心学校校长给镇党政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一般干部上诚信教育课。

2、镇诚信教育培训学校分校校长给村级各组织负责人、党员、村民组长、村民代表上诚信教育课。

(三)整合资源,开展诚信再就业技能培训

1、2011年8月30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要借镇诚信教育培训中心学校与分校开展培训活动的机会,针对失地农民开展再就业技能培训,并将诚信教育培训学校打造为今后我镇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与我镇重大项目、企业用工的一个平台。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并认真实施,通过抓好农民与企业的诚信建设,找到农民与企业间就业与用工的平衡点,为我镇工业化建设注入活力。

2、2011年8月30日前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纳入镇诚信教育培训中心学校与分校培训的范围,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通过诚信技能培训,推动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

六、收集一批诚信谚语和典故

各站(办、所、中心)结合本单位工作,收集一批诚信谚语和典故。2011年8月10日前,各站(办、所、中心)至少上报涉及本单位的行业谚语5条,诚信典故2个至镇诚信办。

七、开展一场诚信演讲、辩论或文艺演出

2011年9月20日前由团委负责组织一场主题为“诚信”的诚信青年演讲比赛。前各站(办、所、中心)参加人数不少于两名,演讲比赛具体实施办法由团委负责。

八、培育一批诚信创业典型

1、2011年8月30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等要逐村、社区统计2010年以来的诚信创业典型,收集各创业个人、法人所面临的困难问题、先进经验,对有典型社会价值的个人、法人要整合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帮助解决其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等问题,同时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诚信创业环境(所有诚信创业典型相关数据要在8月30日前报镇诚信办录入市诚信建设系统)。

2、2011年8月30日前经济发展办要将农民增收相关数据录入市诚信建设系统,确保农民增收工作与我镇诚信建设促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通过对星级诚信农户的政策扶持、金融信贷支持、龙头企业带动,推动我镇农民的创业增收。

九、评选一批诚信道德模范

2011年9月30日前党政办制定诚信道德模范标准,并负责组织评选。各村(居)、站(办、所、中心)要在8月30日前上报本村(居)、单位初评的诚信道德模范至党政办,党政办要制定评定办法并组织最终评选。

学校诚信教育实施方案篇8

关键词:高校人才;流动;诚信缺失;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141-02

诚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人作为社会存在的根本。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使命,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阵地。高校对教师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高校人才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人才流动中诚信缺失的状况,主要从高校角度提出以下对策:

一、改进新员工岗前培训模式加大诚信教育力度

岗前培训作为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加强人力资源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开端。为更好地让新员工适应新岗位、激发工作热情、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进一步尝试新员工岗前培训的新模式,加大诚信教育的力度。

1.科学设置岗前培训科目强化诚信教育比重。诚实守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是社会运行的基础。一个人只有讲诚信,才会有信誉,才能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尊重。现在人们也了解到不能忽视品格,过度偏重能力,只学做事。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做人,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才是诚信教育的根本。在岗前培训中加入诚信教育的内容,不仅可以使新员工了解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了解运作程序,使他们熟悉工作环境和他们的岗位责任,最为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让他们轻松愉快地成为团队中的一员,这样他们就能感到他们加盟其中是受欢迎的,更能激发其进取热情,提高归属感和忠诚度,不会背弃契约,诚实守信。

2.合理组织岗前培训实施促进诚信教育落实。岗前培训具有拓展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技能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岗前培训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在教材中加入诚信教育成分,统筹规划,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将内容汇总整理,制定学习资料并统一发放。组织岗前培训过程中要严明岗前培训的学习活动纪律,不要使活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合理安排时间,协调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保障在不影响业务的同时,学习计划能够顺利执行。针对不同部门的不同工作时间,分别对每个部门制定了培训课程表,设立了专门的学习地点,保障学习需要的各项设备能正常工作,种种实施过程中要促进诚信教育的落实进行。

3.严格进行岗位培训考核确保诚信教育效果。为了确保学习培训取得实效,要加强岗前培训活动的指导与督查,落实好学习培训工作。及时了解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确保岗前培训顺利进行,诚信教育扎实推进。利用图文并茂,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寓教于乐,寓教于学,达到了培训的预期目的。员工之间、各部门之间要相互监督,交叉检查学习培训课程的情况,学习期间不定期检查,课程结束后将情况进行总结,收集反馈信息,并依据制度对每个员工进行考核,来确保诚信教育的实际效果。严格测验,确保学习成效,并于全体员工学习完毕后统一安排考试,结合制度对每位员工打分,综合评价,对评测不合格的员工继续安排培训学习课程。

二、完善入职前诚信审核制度重视引进人才德行考核

我们要意识到入职前诚信审核制度并不可能在朝夕间建立起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校要在实践中不断去发现问题,逐步健全入职前诚信审核制度,相信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下,会促使更多的人才树立诚信理念,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完善入职前诚信审核制度,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入职前对拟引进人才进行工作单位溯源考察。入职前对拟引进人才进行工作单位溯源考察,就是对高校人才在原单位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个人品行等进行评价,并把它作为是否可以胜任新岗位的重要依据。因此,考察需要建立在广泛、稳定、权威的数据来源渠道上,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要选择合适的调查时间、地点和方式。在此过程别要注意的是考察的保密性,避免对被调查人和原工作单位造成负面影响。在对拟引进人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察:第一是诚信,我们都知道诚信是立国之本,对自身会起到约束与激励的作用,是人与人产生信任的基石,而具有诚信品质的人才会更容易产生归属感,高效的完成工作;第二是能力,我们要尽可能看到拟引进人才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这些是其开展工作的基础。除此之外,我们也应注意性格、兴趣以及动机等因素的考察,这些对于我们了解人才以及在日后的工作安排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改进推荐人制度并与被推荐人诚信状况挂钩。为适应高校的发展需要,让人力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当某一职位出现空缺时,除了常规的招聘渠道以外,可以鼓励教职员工推荐合适的人才,使其新的血液可以融入到高校之中。此举不仅可以提高内部推荐的积极性,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而且也可以提高人才引进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节省人力成本。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完善推荐人制度,并与被推荐人诚信状况挂钩,对推荐人所举荐的相关人员的数量和次数进行适当的限制,推荐人应说明以往举荐人员的情况以及被推荐人的相关信息,最重要的是其诚信状况,这样可以使我们对推荐人以及被推荐人有一个动态的认识,如果被推荐人存在明显的问题,那么推荐人的推荐便可能会被搁浅,由此是否诚信地履行了推荐就有了明确的标准,应严格按照条例进行奖励或惩处。

3.利用各种资源全面了解拟引进人才诚信。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以及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了解拟引进人才的诚信状况,如调取其电子诚信档案,查看其以往的诚信记录,而诚信档案的建立对于工作单位了解拟引进人才不仅是一笔无形的资产,有利于调节人们自觉、自愿地遵守法纪法规,努力做诚信的事,而且对于和谐社会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我们也可以充分调动人力资源,如社区街道和派出所的反映情况,每一个公民都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是无法脱离群体而存在的,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可以呈现出一个人的品质,通过工作人员的回馈,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拟引进人才的各方面情况,如政治背景、兴趣爱好、有无惩处情况等,这也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从而达到全面了解拟引进人才的诚信状况。

三、健全高校诚信考核体系防范诚信缺失

诚实守信的基本内涵是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为解决高校流动中诚信缺失问题,首先要在高校建立诚信考核体系,建立健全个人的诚信约束机制、诚信激励机制和诚信监管机制。

1.个人诚信纳入年度考核将诚信考核制度化。要提高个人的诚信水平,必须对个人采用严格的诚信约束机制。打个比方,对于在校大学生,每年期末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信用评估,对于评估分数较低甚至是不及格的学生进行惩罚,其惩罚措施可以包括取消学生期末入党、评优、获奖资格等。对于单位个人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每个人的信用将纳入到年度考核之中,使诚信考核制度化。通过经济惩罚,文化惩罚和政治惩罚三个方面来惩治缺乏诚信的个人,加大其失信成本,让失信的个人得不到利益并为此付出代价。对于个人的诚信考核,社会各界都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并监督单位和个人形成良好的信用习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信用考核制度,这样才能使我国的个人的信用缺失现象得到改善。

2.个人诚信与晋升、评奖挂钩将诚信考核机制化。奖惩分明,对于个人诚信度较高的人才,应该实行奖励制度。以其为榜样,宣传以及强调个人诚信的重要作用,不断规范单位职工诚信的考核机制。要建立健全单位对个人的激励机制。发挥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作用。此外还要引入竞争机制,加强职位聘用流程的透明化、公开化,真正做到人才在各个职位上竞争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充分激发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诚信指数高的个人要给予奖励,将其与晋升、奖金挂钩,使诚信考核机制化。进一步完善岗位津贴制度,对于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对其进行破格晋升、安排住房、子女就业等方面的政策倾斜。还要为优秀的个人提供各种深造机会,为人才创造不断开拓新领域展露才华的条件。

3.个人诚信状况纳入人力资料网络将诚信考核信息化。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要想建立完整的诚信体系,就必须把个人诚信状况奶如人力资源网络,让诚信也实现网络信息化。主要的作法就是在网络中建立人才信用档案。首先,建立人才个人的诚信档案。诚信档案的建立,便会产生一个个信用记录,使其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逐渐形成良好的信用习惯。这份信用档案将跟随其的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从而架起学校与社会诚信的桥梁。其次,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将引进人才的诚信档案到人力资源的网络上,主要在就业信息平台上直观地反映给用人单位,从而使流动人才的诚实信用方面起到很大的约束作用。

高校中的人才流动和人才竞争,无论个人或单位,都应该诚实守信,遵从一定的契约,与此同时,高校要营造出有利于留住人才、善用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在人才流动的大潮中不断完善制度,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新的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谢朝芳.谈高校人才流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2012,(03).

[2]刘磊.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及教育对策[J].华章,2012,(33).

[3]陈雷.我国高校流动人才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J].档案与建设,2011,(07).

[4]李春艳.当前高校人才流动特点与利弊探析及应对[J].继续教育研究,2009,(09).

[5]王晓娥.论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16).

[6]郜世杰,李军,杨毅.高校人才流动对策研究[J].中国建设教育,2007,(07):15-17.

[7]生云龙,刘婉华.高校人才流动过程中的非理性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02):35-38.

学校诚信教育实施方案篇9

摘要: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诚信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素质的体现,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当前,高校大学生中显现了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这不仅干系到高校大学生本身的健康成长,也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因此,对高校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危害和诚信缺失的因由,提出了强化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一系列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国梦;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

当前,提出了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中国梦”,“中国梦”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道德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诚信逐渐成为人们在市场经济交往中必须遵照的经济伦理道德原则,同时诚信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我国当代高校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素质的体现者,其道德品行则在极大程度上反映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高校大学生诚信素质的提高,将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和实现“中国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现状分析

(一)在学习方面的诚信缺失

高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可据笔者调查发现,高校大学生在学习方面就存在严重的诚信缺失,主要体现为:近年,高校大学生因考试作弊而受到严厉处分的层出不穷,据调查显示,有29%的学生曾有作弊行为,男生比例要高过女生,越到低年级作弊的可能性越降低。而且高校近年盛行剽窃之风,学术腐败的阴影一直笼罩校园。[1]

(二)在经济方面的诚信缺失

高校大学生在经济活动中,为了个人利益,不顾他人或社会、集体的利益,弄虚作假,骗取贫困生困难补助。党和政府高度关心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但一些学生利用学校操作的漏洞,弄虚作假,出具家庭经济困难的虚假证明;大多学生恶意拖欠学费,有意不交,将学费挪作他用;有些学生毕业后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给国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影响银行的正常工作和学校的声誉。

(三)在就业方面的诚信缺失

求职就业是高校大学生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一环。但当前高校大学生的求职履历“掺水”现象严重,临近毕业的高校大学生为了丰富自己的简历内容,虚构在校担任过学生干部经历,欺骗用人单位,填写虚假的社会工作和实践经历,拔高学习成绩,甚至伪造各类等级证书,虚构荣誉和专长,违背基本的道德底线,致使用人单位反感,特别是高校大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后毁约现象更让用人单位陷入尴尬境地。

二、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危害

高校学习是高校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将在其一生中产生深远影响。如果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矫正,势必造成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不信任关系,不利于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不利于高校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将危害终身。而且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势必引发“不良示范”效应和负面影响,从教育层面来看,高校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其诚信缺失远比其他人群的影响更明显,其引发的消极影响具有一定的潜在性和隐蔽性,由于在校期间,学生尚未直接步入社会参与经济活动,诚信缺失的负面影响和危害,不会立竿见影,但一旦高校大学生互相影响,诚信缺失的人员就会出现倍增负面效应,有损高校的形象,当这些学生融入社会后,在祖国各行各业,诚信缺失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就会凸显出来。再者,高校大学生诚信的缺失,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运行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从而最终影响我国政治、法律制度的实施。因此,在校期间的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当代高校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素质的体现者,他们道德水平的提高将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分析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既有外在的客观因素如社会、学校、家庭等,也有主观因素如高校大学生自身。

(一)社会教育因素

由于市场经济功利性影响,加上价值多元化和各种思潮的冲击激荡,我国某些领域出现信用危机,这对高校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诱发了一些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与诚信意识的背离。经济上急功近利,造成了一些人社会责任感弱化,公德观念淡漠,致使诚信规范被物质化、庸俗化、功利化,社会非诚信之风辐射到高校,高校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2]对于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社会诚信缺失是个重要的诱发因素。

(二)学校教育因素

当前,高校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高校德育习惯于通过批评、禁止等行政手段规范学生行为,一些高校没有跳出传统说教模式,甚至某些高校还停留在“一根粉笔,一张嘴”水平,落后的德育手段和形式已不能适应诚信教育的现代要求。在评价机制上,存在重知轻德的弊端,内容上存在脱离实际的缺陷,不能达到实际教育效果。

(三)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品德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根本性作用,而诚信教育是品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内容。但当代高校大学生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某些家庭教育往往忽视子女的道德教育,同时,家庭教育仅限于学前和中小学时期,而高校时期则被排斥在外。许多家长认为自己子女上高校有的是知识,而且高校教育问题就是老师的事。有的家长没有做到言传身教,有时为了本身利益,当着子女的面做言而无信或不孝之事,这些行为既破坏了公民道德建设,也对子女诚信品质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

(四)高校大学生本身因素

当代高校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开放思想,但涉世不深,道德心理不够成熟,容易受道德价值多元化的影响,对诚信危害性认识模糊,对诚信道德缺乏判断能力,容易放弃诚信原则,产生失信行为。特别生活中一些诚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的实例,容易使学生形成错误的诚信观,有时为自身利益,违心失信。当代高校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比较优裕,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责任担当意识,心理脆弱,行为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别人为我做什么,很少考虑我应为家庭、为他人做什么,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个人自私思想使他们在面临“义”和“利”双向选择时,往往为利而舍弃诚信。

(五)制度缺失因素

我国现行诚信教育约定俗成多,制度制约少。诚信教育主要靠传统、习惯和舆论去规范,缺乏严肃性、连续性和系统性,传统的诚信维系手段毕竟有限,由于社会没有建立信用约束机制,势必造成诚信者失利、失信者得利局面。我国高校普遍没有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制度,有些学生因为不诚信,反而得到收益,而有些诚实的人反而没有得到应有好处,即使不诚信的行为被发现,为此付出的成本比较低廉,致使一些学生产生了“老实人吃亏”的思想,使得一些高校大学生信用意识淡化,这是导致高校大学生诚信危机的重要原因。

四、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应对措施

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在社会大环境下进行的,如果没有一个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环境,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高校大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

(一)打造诚信良好的社会环境

各个机关和单位要加强认识,充分认识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把诚信重建摆上议事日程,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多角度开展诚信宣传,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所造就的社会中间组织,如商会、工会、行业协会、慈善机构等民间组织,是促进诚信道德因素生长和强化人们彼此信任的重要环节,这些组织的健全能够为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深厚的底蕴。要规范政府诚信行为,政府自身的诚信行为可以很好地带动各行各业的诚信活动,使诚信理念深入人心。大力进行普法教育,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强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力和威慑力。

(二)营造良好的诚信校园环境

高校应积极营造诚信氛围,高度重视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改变重智轻德现象,从德育课到基础课和专业课,从教学到管理,从日常行为规范到各项校园活动,让诚信意识渗透到方方面面,渗透到每个角落;积极利用校园广播、网络等舆论平台进行诚信宣传教育,树立诚信典型、歌颂诚信者,抨击失信者,把诚信教育贯彻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覆盖入学到毕业整个过程。[3]加大教师队伍管理的力度。学校上要坚持诚信办学的理念,排除权、钱交易的干扰,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坚决杜绝不诚信行为,做学生的诚信榜样。对学生的管理上,要利用校纪校规,规范高校大学生诚信行为,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实践诚信行为,将诚信教育的要求由他律向自律转化,依靠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开拓诚信教育渠道,综合利用榜样示范法、视频教育法、社会实践法、心理暗示法、情感熏陶法等,整合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诚信教育取得真正的实效。

(三)构建诚信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要做好对子女的诚信教育,要养成诚信的家风,遵守“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基本规范。家长要多与学校联系,关注子女在学校情况,家长可以随时通过电话、书信联系、定期看望、假期家庭教育等方式,了解子女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家庭教育要结合学生成长及个性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科学合理地引导。避免封建家长式教育方式,在尊重子女人格的前提下,保持相对的平等关系,开展平等的对话与交流。避开家庭教育中的功利主义。教育方式关键要做到言传身教。家庭教育不能停留在某些具体事件的细节上,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担当和责任心,教育孩子做一个善良诚实无私的人。

(四)完善高校诚信体系和奖惩制度

高校应为学生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学生基本情况、品行、学习成绩、信用记录及奖罚状况,信用档案随学生人事档案交给用人单位,督促学生把诚实守信落实到学习生活之中。要完善诚信评估机制,对高校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适时评估,并结合评估情况开展各种诚信教育活动。建立和完善诚信奖惩机制,把学生诚信状况作为评奖评优、贷款、入党的参考标准,对失信者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让失信者受到必要的处罚。高校引进诚信制度,可以保障高校诚信机制与社会诚信机制接轨,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统一管理。[4]

【参考文献】

[1]王起友.大学生诚信意识缺失问题实证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6):83-84.

[2]潘懋元.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两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1996(02):51-52.

[3]许瑞芳.大学生诚信道德状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02(12):24-25.

学校诚信教育实施方案篇10

1.教育手段大多数采取灌输、说教为主,而忽视情感教育。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重视的是正面突破,进行大规模或者是“一对一”的短兵相接或单向的家长式的“一言堂”或者是“你说我听,你打我通”的灌输式的教育手段,这种教育手段往往忽略了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试想如果淡化了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出真实情感吗!没有真实情感,又怎么会有诚信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转变为双向或多向的直接交流和互动的形式,从单调的指示、命令、说教,转变为生动活泼、平等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形式。在诚信感恩教育中进行情感教育,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用积极的心态和诚挚无私的心去关怀、理解、尊重、爱护学生,这样学生才乐于接受教师的言行,才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使他们情感融洽,氛围和谐,教育才能真正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2.学校对教师在诚信人格、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在诚信感恩教育中的表率作用重视不够。一些高校对教师的诚信人格、职业道德、专业素养在诚信感恩教育中的表率作用这一问题认识不到位,重视度不够,部分教师出现学术不端等行为,大大影响了诚信感恩教育效果。众所周知,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持久的。教师在读学生时,其实也意味着学生在读教师,他们会时时刻刻注意到老师的一言一行。因而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学生的言行产生持久的影响,故而,教师在工作中一定要时刻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要率先垂范,做好模范表率作用,这样才能在学生中形成榜样的力量,学生才会对老师心诚悦服。因此,强调教师的人格魅力,强调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为学生指点迷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是非常重要的。

3.诚信机制体系尚不完善。

在我国,社会的个人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使得一些大学生钻了法律的空子。本来,国家助学贷款是以国家对大学生的充分信任作为前提条件的,是一种依赖于人们的信用为“担保”而发放的政府贴息贷款,但现行的国家助学贷款推进却异常困难,症结在于部分大学生的信用状况确实让商业银行不放心。假使大学生的信用问题没办法得到解决,势必会影响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贯彻实施。在法制领域,目前我国也还没有建立个人信用评价体系、没有失信惩罚机制,也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在公民诚信体制上国家在立法、司法、执法上都还没有达成一致。也就是还没能引入学生切身利益的范畴,这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大学生的侥幸之心,产生了国家助学贷款到期不偿还,没有感恩回报之心。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激励、鼓励和正确的心理疏导与指引。加强诚信教育,打击弄虚作假,有利于国家资助政策真正落实到需要资助的困难学生,同时也有利于在社会上重新树立资助体系中的诚信体系,使除在国家常规的资助外,能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加强感恩教育,使受资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回报。只有懂得感恩,才会少些抱怨和仇恨,多些宽厚、友善和快乐;才会对生活寄以希望,对别人施以爱心,对社会予以回报;才会与人和谐相处。在受资助学生做出感恩回报发生效果时,其实也是从另一个侧面肯定了国家资助政策取得的成效。更有利于国家增加资助金额和资助面,使更多需要资助的学生获得资助。

二、拓展对受资助大学生的诚信和感恩教育途径

(一)引入理论指导

提高受资助大学生诚信和感恩教育的效果,引入一定的理论是必要的。本文引入的理论是教育家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和社会主义义利观。1.运用杜威道德教育理论。运用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在理论上从认知、情感和实践三方面的教育充实与丰富感恩教育的内涵。然后在实践中践行感恩教育,从实践中的效果再丰富感恩教育的理论。认知层面,通过正面教育的方式,提高受资助学生对资助的认识。如:受资助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资助内涵教育、学校进行网络宣传、树立诚信感恩典型等。国家对有困难学生进行资助,体现国家对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视,且希望学生在得到资助后能自立自强地投入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去。通过这样的教育,转变学生对受过资助后的自卑,国家的资助并不是对学生的施舍。在情感层面,当受资助学生对资助体系认可后,将受资助学生按具体情况组成各个团体,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技术,使受资助学生在情感层面上产生感恩意识的共情,充分认识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内涵,并产生乐于奉献与报恩的冲动。在实践层面,通过组织受资助学生组建义工的形式在实践层面上践行报恩行为,也就是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情感,变为诚信行为。如:受到资助的学生必须参加义工服务队,每年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义务服务,且达到一定的工作时间。所参加义务服务的工作必须有专人负责考评,同时,只有考评及格了,义务服务的工作时间才算有效。而且学生义务服务后还应及时写出感触。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教师运用心理学知识针对学生的感触进行介入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地感受到道德的力量,以此促进大学生从心灵上更健康地成长成才。2.从社会主义义利观出发加强诚信感恩教育。我们应注重从社会主义义利观的角度出发加强教育,让受资助学生知道讲诚信,感恩是每一个受资助学生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感恩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每一位受资助的大学生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党、国家和其他社会团体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当他们感谢善行时,第一反应应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为民族的复兴而自强不息,这就给每一位大学生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知道感恩。

(二)加强规范管理

1.建立健全受资助学生诚信管理信息。高校对于每个受资助的学生都要及时地跟踪、搜集、储存、整理、监督,并对每个人都建立起专门的档案。档案形式可分两种,一种是纸质档案,另一种是建立学校诚信查询网站。纸质档案存于学校档案室,并做好及时更新,当学生按要求归还资助金额后可送一份至学生本人寄存档案的管理部门。同时,学校应针对受资助情况建立学生诚信查询网站,网站应包含学生受资助多少钱、何时还多少钱、应于何时还清、现欠多少钱等信息,以方便人们在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了解到受资助学生的诚信状况。校方还可以和手机运营商商量协定,对于受资助学生定时发短信提醒。

2.建立和实施相应的刚性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由于各项资助金在评选过程中对大学生失信行为的处罚最严重的就是取消资助资格,而各学校未能再进一步地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定,大学生诚信和感恩教育只能靠简单的说教完成。面对高额的资助金,由于失信的“风险成本”较低,所以大学生的失信行为屡禁不止。因此必须针对失信和不感恩现象建立相关刚性管理制度。让广大学生认识到失信行为会影响其个人档案、学习学分等,如:失信行为与学分相联系,一旦失信,在取消资助资格同时,相关课程的实践学分可去除;又如,可以制定受资助学生资金规范使用的规定。并且可在资助金评选过程中加入大学生对即将获得资金如何使用的预算报告,评选中针对预算报告的分配使用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界定其资助等级,预算报告中学生一旦签字确认后即按照预算支出,一旦资金使用与预算相违背,资助评选小组可对其行为进行针对性调查,确定是否失信。若确实存在失信行为,则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处理。这样便可通过制度约束大学生的失信行为。严格的刚性管理制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确保真正贫困的大学生得到国家最大最根本的资助。当广大学生的诚信与感恩行为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时,作为外界压力的管理制度也只是“存在”的形式而已。当然,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还必须通过人性化的教育,培养学生诚信意识,让学生在教育中相互感受诚信的力量,使国家的资助不因学生的失信而难以收回。

3.建立受资助学生的诚信评价体系。诚实守信作为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不但需要良好教育来自律塑造,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可以量化考核的诚信评价标准,对大学生的诚信行为作出价值判断,有利于大学生自身诚信品质的培养,有利于校园诚信氛围和社会诚信道德风尚的形成。结合目前高校大学生诚信状况,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建立符合现代高校大学生诚信评价应包含的内容指标,最终形成在实际工作中操作性更强、更能反映出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价体系。诚信评价体系可以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为贫困学生资助工作能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开展提供理论指导依据。笔者认为,诚信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的内容:a确定诚信度评测要素;B诚信度评测体系各级指标;C确定诚信度评测标准;D选用诚信度评测途径;e建立诚信评价模型。通过这些形成一套规范、合理、统一的运作标准和方法,使大学生的诚信评价做到公正客观,防止在评价过程中带有过多的主观随意性现象的出现。当诚信评价体系的建立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时,那些不守诚信的大学生就会开始意识到做出失信行为时要慎之又慎,因为如果在诚信记录上有污点,可能意味着今后自己在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将处于极大劣势,同时也要为自己所做的行为付出高额的成本。

(三)加强法制观念教育

高校要加强对受资助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让受资助学生意识到诚信既是道德问题,也是法律问题。要用法律的手段来规范学生的诚信。同时,这种教育应提前在受资助前,这样可以杜绝部分学生对自己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作假的现象。再者,要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一旦发现学生有不诚信行为,轻则诫勉,重者则取消其受资助资格并扣除相应学分。这是诚信制度执行的关键和强有力的措施,它将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