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十篇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十篇

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39:46

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秋林集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企业规模越大,其重要性越显著。可以说,内部控制健全与否,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2011年4月秋林集团爆出未经过董事会决议原董事长私自低价出售固定资产一案,一方面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秋林集团内部治理的混乱。在此就这次事件为切入点,对秋林集团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解剖,并提出建议。分析的主要数据来源于秋林集团披露。相信秋林集团只是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一个较典型案例,希望通过此次分析能使更多企业进一步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能更加客观对待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一、公司简介

哈尔滨秋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个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的老字号。该企业创建于1900年,先后由沙俄资本家、英国汇丰银行、日本商人、前苏联政府经营,1953年10月有偿移交我国。秋林接收经营后,为适应市场需求,先后进行了4次扩建改造,现已发展成为一个以商业为主的集团化、现代化的大型商业企业,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商业上市公司。公司下属秋林食品厂、秋林糖果厂等企业;在哈尔滨市南岗商业圈拥有两座商业大楼,经改建后老营业楼营业面积由原来的2.1万平米扩大至现在的3万平米;而经过重新装修设计的秋林时代购物广场也于05年重新开业。目前公司商业零售业务总营业面积已达6万平米。

二、事件回顾与分析

2011年4月14日,秋林集团收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法院《传票》、《状》及区法院《民事裁定书》。内容显示,原告黑龙江博瑞商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瑞公司)状告秋林集团董事长蒋贤云与哈尔滨秋林大厦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先勇,应该协助原告办理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320号房屋的房屋所有权证与土地使用权证。

经过审理,区法院表示,按照原告与二被告签订的房地产买卖协议约定,二被告现应为原告办理更名过户手续,原告的诉讼请求,本院应予支持。但秋林集团不服其判决,于2011年10月12日提出上诉,认为法院认定房产买卖协议非秋林集团真实意思的表示。其关键分别是:其一,博瑞公司实际控制人与秋林集团签订了资产收购框架协议;其二,秋林集团将房产及相关手续、设备等交付给了博瑞公司,并签署了财产交接确认书;其三,秋林集团就已交接的房产签署了买卖协议。对于这三点,秋林集团坚决否认。其一,资产收购框架事宜未经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批准,也未对任何人就相关事宜授权包括时任公司董事长的蒋贤云;其二,财产交接确认书的签署,同样未获公司授权,也没有授权时任公司副总裁的赵立强签署确认书;其三,房地产买卖协议也未获公司授权。

按照秋林集团2006年4月24日召开的第五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公司章程》明确规定:董事会确定对外投资、收购出售资产、资产抵押、对外担保事项、委托理财、关联交易、核销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权限及审查决策的程序,当以上行为产生的金额达到一定数量时必须经股东大会审核批准。资料显示,在博瑞公司与秋林集团签订的协议中约定,秋林集团将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320号,建筑面积为40553.17平方米的房屋产权及其项下的土地使用权以及附属设施、设备一并转让给原告,转让价款为30820.40万元。很明显,这笔转让款金额按《公司章程》中所定的标准,应该经股东大会批准,蒋贤云等人并无相应权限出售该资产,而实际上蒋贤云等人也未将房产买卖协议告知秋林集团董事会和上市公司的股东。公司两位原高管的合谋就能轻易将上市公司资产出卖,这无疑暴露出该公司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对于此次资产出售,查阅秋林公司07-10年的年度报告,公司对上述协议未做过任何信息披露。但在查2010年年报发现2010年7月1日,秋林集团在汉帛(中国)投资公司的授意下,将本案所涉房产的地下二层到七层以每平方米不足900元的价格租赁给了哈尔滨美达商业服务管理有限公司,租赁期三年。这又见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不畅,公司至此还未发现该处房产已被出售。而在秋林从收到传票到一审判决的160天时间里,集团管理层几乎没有作为。他们不提存在管辖权异议,也不出示任何有力证据,独立董事也不知所踪,也不按照上市公司规定要求进行公告,这又进一步证实了秋林集团内部的混乱。

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建科学化,基本内涵,基本原则,重点要求

〔中图分类号〕D26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11)06-0005-03

国有企业党组织是党在国有企业中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提高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对于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促进企业科学发展,以及推进整个党的建设科学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有企业党建科学化的基本内涵

科学化的本意就是认识、把握和遵循规律。所以,国有企业党建科学化,首先要求按照科学规律推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这规律,既包括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与活动的规律,也包括国有企业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而运行的规律,还包括国有企业党组织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强化自身建设和发挥自身功能的规律。而所谓认识、把握和遵循规律,就是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形成指导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正确发展的科学理论、科学制度和科学方法,再把这一理论、制度和方法用于企业党的建设实践之中的过程。所以,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条件下,按照国有企业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基本要求,通过企业内部各项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的完善,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加强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确保国有企业有效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不断推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和企业各项工作落实的过程。

按照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这样一个目标,实现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就必须把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体现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和推进国有企业科学发展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把保证国有企业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三者有机统一起来,确保党组织科学地参与决策、主导用人、有效监督,全面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有利于发挥党组织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实现企业劳动者共同富裕的良好局面。

具体来说,实现国有企业党建科学化,首先要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条件要求的国有企业党建科学理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科学理论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深入研究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推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现实条件,研究推进党的建设和促进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内在联系,研究把党的建设融入国有企业中心工作和企业管理的相关原则、机制、途径和方法,研究党的组织活动规律与现代企业制度运行规律之间的结合点,研究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相互统一的规律性要求。

其次,要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国有企业党建科学制度。第一,制度要合乎国有企业经营运作的基本规律和在这一领域党的自身建设与活动规律的客观要求,具有清晰明确的规定内容,减少弹性,便于在实际工作中具体操作。第二,制度不仅要有实体性内容,而且要注意程序性内容;不仅要有明确的活动和行为规则,而且要有保证这些活动和行为规则真正落到实处的相关措施规定。还要避免那类只有各种“不准”,但对于违背了“不准”却无能为力的所谓制度。第三,制度要注意体系性。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涉及很多方面的制度,如领导制度、决策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监督制度等等。这些制度如果在内容和操作程序上不配套,构不成体系,甚至相互之间有冲突、有矛盾,那制度的效力就会大打折扣。第四,要注意形成科学的制度环境。所谓制度环境,包括制度制定和执行的必要组织机构、人员安排、工作体制和机制乃至人们对待制度的观念。如果制度制定出来没有人负责落实,没有人负责监督,或者由于体制机制不顺畅在实际中无法得到贯彻,或者由于人们缺乏对待制度的正确观念不重视制度的执行,那么制度也会失去应有的意义。

再次,要形成符合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国有企业党建科学方法,并把这些方法贯穿于实际工作的各个方面。过河要先解决桥或船的问题,没有正确的方法支撑,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在实际中也很难按照预定目标顺利进行。这里的方法,当然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但是,具体到工作中,则必须把这种方法论原则和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实际工作中具体操作层面的方法。例如,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做好党员队伍管理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正确处理和协调企业内部各种关系形成有利于企业党的建设发展的良好环境的方法,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等等。

二、国有企业党建科学化的基本原则与衡量标准

为保证国有企业党建科学化的实现,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国有企业党建科学化的基本原则,并形成衡量国有企业党建科学化的客观标准。否则原则不到位,会使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走样;标准不科学,会使工作在实际中产生随意性。

(一)国有企业党建科学化的基本原则。从当前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形势要求来看,从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执政中工作的固有规定性来看,从推进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要求来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应始终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政治领导的原则。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既是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也是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条件。1989年8月,党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规定:“党在企业的基层组织处于政治核心的地位。”十七大明确指出:“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1〕(p83)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对于确保国有企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在国有企业中贯彻党管干部的原则和党管人才的原则,都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只有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才能更好地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在企业中切实得到贯彻执行,保证企业运行中各种重大问题的处理、重大事项的决策、重要人事的任免,以及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得到有效的监督。并为保证企业职工的各项权益得到落实,企业各方面人才的作用得到应有的发挥提供基本条件。

坚持围绕企业中心开展工作的原则。企业是经济组织,企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它的经济效益。国有企业能否为社会主义作贡献,也首先取决于企业在发展中能否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所以,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能否围绕企业中心开展工作,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顺利进行,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关键,也是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应有之义。围绕企业中心开展工作,就要使企业党的建设有利于企业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解决制约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有利于推进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规章制度、转变发展方式,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围绕企业中心开展工作,还要通过加强企业党的建设来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创新,对企业整个工作的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党的领导体制创新、组织制度创新、党内民主制度创新、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等等,都不仅会给企业党组织本身带来生机与活力,而且会给整个企业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因为党的建设创新,会促进人的思想观念转变,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会从体制机制方面为企业创新提供更为有利的内部条件。围绕企业中心开展工作,还要通过加强企业党的建设来促进国有企业的和谐稳定。企业党的建设包括基层党组织维护和实现企业职工利益,协调企业内部各种关系,解决群众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等等。所有这些对于构建一种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是很有意义的。

坚持遵循企业发展规律的原则。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必须遵循企业发展规律,这是党的建设推进企业发展的前提,也是保证党的建设自身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就需要明确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的功能定位,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下正确处理好“新三会”和“老三会”的关系,把党的组织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工作任务融入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规范中,把党组织参与国有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与董事会依法决策结合起来。遵循企业发展规律,还需要从国有企业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创新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在不同的地区、行业、领域,会有不同的发展规模、组织形态和管理体制,所以,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既有一般性的共同要求,又会有各类企业中党的建设不同的特点,要真正把党的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各类企业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做好企业党建工作并不断改进和创新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方式。

坚持通过党建工作促进企业责任落实的原则。由于国有企业担当着自身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因此,企业党的建设的重要职能,就是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好自己的这些责任。从这个方面来讲,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要通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促进企业提高效益、健康发展,还要通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保证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使企业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成为党和政府应对各种经济危机和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坚强后盾。同时,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还要通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督促国有企业自觉履行各种社会责任,使国有企业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二)国有企业党建科学化的衡量标准。科学化是对规律的遵循,而规律是能够重复出现的东西。我们说一个事物的发展有规律,就是说在相同条件下,能够出现相同的现象。既然如此,科学化就是能够检验的,而这种检验,当然需要相应的衡量标准。

设置国有企业党建科学化的衡量标准,首先要有利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即按照中央文件精神的要求和企业发展的实际,形成合乎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定位、基本功能展示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机制。其次,要有利于企业合乎自身规律要求的科学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全完善,有利于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即通过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使企业从决策到执行到监督都能够更顺利而科学地运行,使企业内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再次,要有利于党的建设整体目标的实现。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设置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衡量标准,必须放到党的整个建设大背景下来考虑,使其能够对整个党的建设发挥积极的影响作用。

本着这样一些基本原则,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衡量标准,就应该是:第一,保证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基本功能的充分发挥;第二,保证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顺利运转;第三,保证企业内部各方面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第四,保证企业的各项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能够得到切实履行;第五,保证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能够对党的建设整体工作发挥积极作用;第六,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国家各项法规制度能够在企业得到真正贯彻;第七,保证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成员能够清正廉洁、忠于职守。

三、实现国有企业党建科学化的重点要求

实现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从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实际来看,在国有企业中加强党的建设,还有很多体制机制方面没有完全理顺的地方,如领导体制、监督机制、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机制、党组织维护职工权益的机制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通过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层面来解决。我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本身就需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不能照搬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现代企业制度的现成模式,就要考虑在中国必须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这个基本现实。

实现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必须在提高企业领导班子能力方面下工夫。企业党的建设能否搞好,领导班子是关键,所以,首先要提高领导班子成员对企业党的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实践证明,凡是党的建设搞得好的企业,都是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认识到位,思路明确的企业。其次,要提高领导班子成员抓党建工作的实际能力。企业党建既然是一门科学,就会有自己工作的特殊要求,不熟悉或不十分熟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就会在工作中找不到头绪,抓不住重(下转第11页)(上接第7页)点。工作也就很难抓出成效。再次,要增强领导班子成员对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有没有责任感,对工作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只有企业领导班子成员把抓好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当成自己工作的本分,当成自己工作的责任来认真对待,才有可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实现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科学化,必须形成对国有企业工作的科学评价考核体系。对于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现实中有些地方明显存在把重要性、必要性都停留在文件上和口头上的情况,就是人们常说的讲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一些领导认为生产是硬指标,党建是软指标。而形成这种认识也是因为我们的国有企业工作评价考核体系本身还不够科学,没有能够真正对企业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形成硬约束。这就需要在健全完善国有企业工作评价考核体系方面下工夫,把做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作为考核的指标之一,把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从软要求变成硬约束。

参考文献:

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篇3

王禹杰,男,汉族,吉林长春,单位:吉林建筑大学。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越来月激烈,对我国房地产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产生巨大压力,作为直接反映企业也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房地产企业的内涵和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探究了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机制。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

现状:

在现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动力源泉。但现阶段由于企业高层领导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或者理解偏差,了解不到企业文化建设在市场竞争中和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造成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产生偏差甚至进入误区。而且房地产企业在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有很大的模仿性,文化建设缺乏适应性,建设过程中无创新性,导致最终的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核心价值观和执行力的缺乏,企业的形象建设不到位,甚至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相违背。

一、房地产企业文化内涵及特点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建立形成,并且被企业绝大多数员工所认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等;企业文化主要有物质层文化、制度层文化和精神层文化,包括:企业的行为规范、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这些内容指导企业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企业文化有利于提升企业凝聚力以及企业品牌形象,使企业可持续发展。房地产企业要建设符合本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念,并且能使全体企业员工所接受和认可,最终是核心价值观念成为企业成员的共同价值追求,并且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共识,提升员工凝聚力,成为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精神纽带。

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

时间跨度大: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主要因为企业文化自身的传递性,并且企业文化建设覆盖面大,员工需要长期时间接受和学习企业文化,并最终认可;由此造成企业文化在建设过程中的长期性;

困难性: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历史传承性,很多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没有注重与前期的企业文化衔接,造成企业文化建设断层,或者前后矛盾;并且多数企业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或者在建设过程中产生偏差,员工的企业文化学习不到位;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不能使员工认可,制度文化建设不符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或与精神文化不相符,物质文化建设力度或执行力度不够;房地产项目多,文化学习和建设过程不注重地域文化等,都将造成企业文化建设的困难性。

二、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2.1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品牌、企业社会形象的重要的内在组成部分,并且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为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企业文化的建设最终是企业实力、企业形象的提升,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为企业开拓市场,向外界展示企业形象,是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

2.2建立可持续发展型企业的内在要求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纽带,可以有效的衔接企业各个阶段的发展。企应全力建设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的努力和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企业内部凝聚力,在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效应。员工通过学习企业文化,充分了解企业发展前景,有利于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为企业发展贡献自身更多的力量;通过企业文化的学习和认识,还有有可以在企业日常运作中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调动员工的责任心和遵守规章制度的自律性,使企业与员工建立精神、观念连接,这样才能使员工和企业共发展,才能建造百年企业。

三、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路径

3.1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全体员工提供良好的文化学习和建设氛围。企业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树立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是提供良好的文化建设环境的根本。企业领导应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文化执行过程中的监督作用,为物质文化的执行提供有力的支撑,监督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偏差,有效改进并坚持人性化管理,在文化学习过程中融入企业行为标准和规范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为精神文化建设提供积极良好的环境,员工通过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学习才能更正确的树立统一的企业价值观,为精神文化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3.2企业文化建设的全员参与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全体员工积极学习和参与;企业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引导和先行作用,只有领导给与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引导,以自身的行为向企业员工展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价值观念,才能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企业领导还具有文化建设学习的监督和改进作用,正确的指导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学习,并与员工积极沟通和交流,及时改进文化建设中与企业建设不协调的部分;企业员工的行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表现。员工是企业文化的执行人,员工深入学习企业文化有利于在企业新老员工进行传递,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此外,企业还要制定和健全员工的文化学习和参与建设的机制,确保员工长期、有效的参与和传递企业文化。

3.3构建建筑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系统性强、文化建设内容多,内容衔接性强、需要将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员工对企业的文化执行难度大,更是要求文化建设过程中结合实际,提升员工对文化的认同度。文化建设需要引入CiS理论,主要表现在:树立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企业要制定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战略发展目标,制定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建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规范和行为的识别,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适应本企业的发展状况且需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制度更新过程中要检出公平、公开、公正,以精神文化的学习树立员工的责任心和工作的积极性;视觉识别,主要包括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对房地产企业主要为公司品牌形象、开发项目的风采展示,要开发精品工程,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四、小结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在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创建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落实企业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存萍.浅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意义[J].科技信息,2011年14期,47

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烟草企业;新时期;党建工作

烟草企业中的党组织作为烟草企业的重要政治保障,其党建工作的开展和业务水平能力直接影响着烟草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是实现烟草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时期烟草行业发展趋势,只有加强党建工作改革,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性优势,结合烟草企业自身特点,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提升烟草产业的工作效率,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才能真正将其转化为企业竞争的优势力量,实现烟草行业的突破性发展。

一、烟草企业中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一)党建工作是提高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发展产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力量。而烟草企业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国有企业,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往往在所在城市和地区名列前茅,从而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助力作用。从这个角度说,更说明烟草企业重视和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我只有深刻认识到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够更好的调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积极性和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发挥其先锋模范性作用来调动基层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战斗力。这样一来,就为烟草企业的内部发展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政治基础,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平稳发展提供牢固的经济基础。

(二)党建工作是加强企业自身优化的动力因素

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中,烟草企业的发展不仅仅要依靠自身的创新性技术来进行不断的改革,更要严格执行基层党组织的方针政策进行改革。从制度和思想层面上来加强企业发展的改革,整合和优化配置党建工作,利用党组织的优越性为烟草企业的发展提供思想和精神上的保障,引导烟草企业在国际竞争的大潮流下赢得有利先机,实现以党建促发展,不断促进企业自身的优化发展。

(三)党建工作是助推企业全面发展的的必然要求

在烟草企业开展党建工作,要将烟草企业的自身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在理论和思想上构成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从而依靠党建工作的开展,助推烟企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可以在烟草企业中大力推行“容”文化,讲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培养企业员工容纳的气度,融会贯通的能力,营造一个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二、烟草企业加强党建工作的建议探讨

(一)加强理论学习,重视党建工作的开展和改革

党建工作作为企业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方面,对于烟草企业的现阶段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加强党组织的理论学习,重视党建工作的开展和改革是烟草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领导要提高党建工作的考核标准和制度建设,真正深入党建工作,引导党员正确处理好业务工作与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加强企业党员的党性修养,践行党的宗旨和理念,始终保持其自身思想建设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性。通过加强烟草企业的基层党组织的思想作风建设,加强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创新企业自身文化建设。

(二)加强观念转变,重视党建活动的创新和改革

新时期的烟草企业改革,党建工作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加强观念改革创新,在烟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创新研究思路,面对企业的发展格局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性。一方面,烟草企业的党建工作可以在其企业专栏网站上,开辟专项的网络平台,加强党建工作的开展。通过新媒体手段来宣传烟草企业的自身发展,并结合党建工作宣传相应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各个烟草企业对在工作中和党建工作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党员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质性奖励,创新党建工作的形式。

(三)加强责任分工,重视党建组织的管理和建设

基层支部必须有明确的工作分工,明确组织工作责任,加强组织工作,党员人数较多的支部要结合工作实际成立若干党小组,并定期开展党小组活动,定期汇报党小组活动开展情况;严格党员纳新程序,严把党员人口关,坚持党的工作制度、程序和原则,为党负责,把真正符合条件的职工纳入党员队伍,为党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加强党员干部的严格管理,做到党要管党,从参加组织生活、定期接受教育培训、党费收缴和党纪党风遵守等方面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奖优罚差,加强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奠定基础。

(四)加强观念教育,重视党建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热情

在新时期的烟草企业发展中,加强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就要加强烟草企业中的党建工作人员的整体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能力。与此同时,加强党建工作政治人员对于党建工作的激情和信心,才能真正做到党建工作的高效实用发展。加强党建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教育,不仅掌握相关的政治思想,更要对自身工作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发展方向。烟草企业领导要多提供机会帮助相关政治工作人员的生活工作,重视党建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和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得投入烟草企业的党建工作中来。

(五)加强制度建设,重视党建工作的落实和监督

制度建设是开展党建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必须进一步完善党支部议事规则、民主集中制、党建工作责任制、“”制、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联系群众、工作报告,发展党员、定期思想汇报、考核管理等各项党建工作制度,对制度的完善和修订要坚持制度不在多,而在精,在于务实管用的原则,突出制度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在制订前要广泛听取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大家对制度的认同感。制度一旦确立,就要加强制度的宣贯和执行,让每一名党员干部熟悉制度,明白支部工作和党员活动内容,并监督执行党建工作制度和流程的落实,推动党建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三、结束语

在新时期的发展形势下,烟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建工作的大力支持,只有加强烟草企业的党建工作的创新和改革才能让企业更好地发展。创新烟草企业中的党建工作的制度和模式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烟草企业的发展和企业自身核心文化内涵的发展。在未来的企业发展中,不仅仅是依靠技术层面的硬件支撑企业发展,更应该加强企业自身软实力的提升。加强企业自身文化和品牌建设使企业在未来的国际竞争大舞台上夺得有利契机,加强党建工作,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根据国际发展大趋势,调整自身发展方向,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中华.烟草企业新时期党建工作提升的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16(6):48-48.

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篇5

1.1中小企业公司自身条件的限制,专业能力缺乏,内控手段落后

在做好内控时,控制环境是很重要的一项。控制环境是企业的基调、氛围、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发动机,也是其他一切要素的核心。包括:员工的诚信、职业道德、工作胜任能力、管理层的经营风格与理念、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监管和指导力度、企业权责分配方法、人力资源政策等。而我国的中小企业,所有权结构单一、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使得所有者个人权利过大,缺乏有效制衡。

除此之外,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程度比较低,进行内控的手段落后。通过对一些内控失败的中小企业的案例研究发现,内控手段比较陈旧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信息化程度都不太高,从事内控的人员缺乏,专业能力也不强。我国目前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很少专门聘请专业的内控人员来对公司进行内控建设,都是直接在公司当中选择一小部分员工进行内控建设,因此,在内控建设的效果上没有很大的成效。而信息化和专业化却是现代企业进行内控管理的重要途径。因此,信息化程度低和专业能力缺乏进一步阻碍了中小企业内控建设的顺利进行。

1.2管理层风险意识薄弱,没有充分意识到内控的重要性

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底子薄、规模小,资金不足,所以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去开拓市场,增加利润,这就是他们经验的首要目的。那么对于内控的重要性,往往不被管理层所重视。一是因为中小企业的管理层总的来说专业技能偏低,对风险的考虑不全面,经常只把企业的工作重心放在销售方面,也没有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来对企业进行内控管理;二是因为进行内控建设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工作,而进行企业内控建设所需的成本比较高,成效不显著,这也导致了管理层会经常忽略了内控的重要性。

1.3规范中小企业内控体系的现行制度针对性不够,起不到该有的外部支持和帮助的作用

对于目前的出台了规范企业内控体系的现行制度,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几乎很少,大部分是针对大型企业的,因为中小企业想要依据内控制度来进行内控建设会比较困难。再者,现行的内控制度只是基于理论层面,没有具体的工作方法说明,想要实施起来也不是那么的容易。而政府对于制度如何实施也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它只是重视制度的编制出台和实施效果的检查,而忽略了对内控建设如何实施执行的过程进行指导和服务。所以,就算出台了有现行的内控规范体系的制度,但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根本起不到该有的外部支持和帮助。

2相应建设思路

2.1优化中小企业内控的内部环境,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

中小企业企业内控建设得不到很好的效果,受到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职工专业能力、岗位设置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想要进行对中小企业进行内控建设,首先必须从企业的内部结构开始完善。想要优化中小企业内控的内部环境,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①合理设置从事内控工作的岗位,不能由一般的管理者来进行内控管理,因为一人从事多项职务,往往会什么事情都完成不好。设置专门内控的工作岗位,这样可以为内控建设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平台;②对于从事内控工作的管理人员,要充分引起他们的重视,多点向大型企业学习内控建设的方法,还要善于利用,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方法。

2.2加强管理层的风险认识,充分重视内控建设,加大对内控建设的投入

大部分中小企业之所以不重视内控建设,是因为管理层没有充分认识到不进行内控建设而导致的风险。所以一定要加强对管理层的风险认识,重视企业的内控建设。加强对管理层的风险认识,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①对管理层的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的知识培训,多点认识到风险产生的途径,从而吸取经验;②让管理层的职员多点对内控建设的案例进行研读,体会到内控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内控的管理。

2.3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关于中小企业的内控建设制度

由于目前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没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内控建设提出实施的指导意见,所以制定与出台有关中小企业内控建设的制度法规是必需的。而制定与出台有关的内控建设制度应该要根据中小企业的行业、地区、性质等不同而进行分类规范。同时,出台的内控建设制度不能只是从理论层面上说说,应该要深入到实施层面,具体到实施的细则,这样才可以给中小企业进行内控管理提供具体的指导意见。

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内控建设

美国安然公司的瞬间倒塌至今仍给我们留有深刻印象,而近期日本著名相机生产企业——奥林巴斯公司又爆出财务丑闻,这一系列事件令世界震惊,也给我们很多启示。这些事件的发生,无不暴露出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重大缺陷,也更加突出了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否已成为关乎到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集团型公司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力明显得到提升,也为我国企业走出国门提供了机会。这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企业并购投资的步伐明显加快,集团型公司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规模增加的同时也给集团型公司的经营管控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相对于单个公司来说,集团型公司由于成员单位多、管理级次长,管控的难度明显加大,加强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体现在:

(一)加强内控建设,能够促进集团各级企业对法律法规的遵从性

合法规范经营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在于合理保证企业合法合规经营。集团型公司通过建立一系列关键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级企业、部门的职责权限以及各项经营决策的程序、授权审批制度,可以提高对成员单位经营活动和经营决策的管控能力,能够有效防范各种违规违法经营活动的发生,有利于保证各级企业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二)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能够提高经营效率,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首要的工作是对企业的管理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优化,清晰界定各管理机构、各部门、各岗位权利职责,有利于保证经营中各个环节功能的实现,能够促进各级企业、各岗位之间有效的沟通与协调,保证各项工作流程顺利进行,明确权、责、利,避免不必要的推诿。建立符合企业经营实际情况的内控制度,一定会大大提高经营效率,充分发挥各级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经营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在于内部会计系统失真或者管理舞弊。通过内部控制建设,对公司业务流程进行规范优化,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合理保证各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另外,通过对内部关键业务环节、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建立适当的授权制度以及岗位分离等控制,能够有效防范各项信息的舞弊、篡改。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各项会计信息、经营信息的获得,并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

(四)加强内控体系建设,能够防范经营、财务风险,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通过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决策机制,能够规范企业各项经营决策程序,使企业各项经营决策更加科学、民主,避免出现盲目决策、盲目投资,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另外,内部岗位之间的有效分离以及授权审批,充分发挥岗位之间的牵制、监督复核作用,也能够有效防范经营过程中各种串通舞弊风险的发生。

二、我国集团型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一些跨国公司经营丑闻的曝光,以及近年来国家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要求,集团型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意识不断增强,并将内部控制建设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管理工作来抓,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内部控制的作用和效果并不明显。

(一)对内部控制建设的认识不够,重视程度和积极性不高

企业的主要领导对内控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内部控制的建设并不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不能给企业带来收入、利润的增长,甚至认为内部控制导致控制环节的增加,对企业的业务发展带来阻碍,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企业的经营效率。同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也会一定程度上削弱领导自身的权限,因此企业的主要领导对内部控制建设并不积极,不愿或不敢切实推进内部控制建设。

企业领导在观念上对内控的不重视,可能使企业在建立和推行内部控制过程当中,企业员工产生不理解和抵触的情绪,不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有效执行。

(二)内控制度建设脱离企业实际,作用有限

内控制度的建设既应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具有现实性;又要兼顾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具有前瞻性。但有些企业在内控制度的设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部分企业照搬国际上一些先进的、成功的经验,不考虑企业自身的现状,内控制度很全很完善,但在运作过程中却没法执行,起不到预期的效果。也有一些企业制度建设仅仅满足现有的需要,制度设计完全迁就现实,起不到内控制度的牵引作用,导致内控制度在不断进行更改、反复。

(三)一味强调内部控制的全面性,不懂关键点识别控制,导致效率降低

在一些企业当中,由于缺乏系统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程序,在控制风险时不分主次,没有区分关键控制点和非关键控制点,忽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一味强调制度建设的全面性,缺乏适当的授权审批机制,甚至连一些相对不重要的经营事项,都要层层报批并要单位负责人最终审批,程序过于繁琐、效率低下,与内控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初衷相违背。

三、改善集团型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措施

针对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竞争

现代企业的发展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但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和产出,忽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造成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剧,也不利于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是企业管理实现科学化、有效化的关键环节,是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本文试从内部控制机制的内涵出发,分析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必要性,浅析如何建设内部控制机制,达到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经营模式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一、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内涵

企业内部控制是上世纪中期提出的,起初的内涵是内部牵制,即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经营过程的管制和制约。随着经济的发展,管理朝精细化管理延伸,内部控制机制也逐渐完善,从内部牵制转向多层次,多领域的管理概念,其内容主要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内部资源控制等问题。从现代管理的角度看,内部控制是企业实现有效经营管理、协调和监督经营过程的措施和方法的总称。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完善和提升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必要性

1.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逐渐发展壮大,特别是集团企业的规模、市场、资源基数大、管理困难,常规管理已经不适应现代管理的需求,企业在机构设置、财务管理等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内部控制发挥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过度的关键,也是现代管理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是企业提升管理效率的必然选择

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下,企业的管理效率是企业成长的关键,内部控制作为协调控制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过程的重要手段,能实现对经营过程的监督和管控、资源的有效配置、部门设置和人员的安排。从而达到企业管理的可控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尤其是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能减少企业不必要的开支,控制成本,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

3.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是企业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规范和科学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激活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规范企业内部的行为,达到企业管理的有效化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可信度和认识度,占领更广阔的市场。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措施便是企业“开源节流”,节流是企业不可忽视的环节,通过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可有效降低不必要的成本,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

4.内部控制机制是防范企业风险的重要途径

现代经济市场中,市场风险的危机越来越明显,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快车上,财务风险、资源风险、甚至法律风险的问题日益凸显,一些企业一味注重企业的账单的数字,忽视账单的收支比和企业实际,造成债务危机,危机企业的发展;一些企业大量不计成本的投资和资源的过度浪费,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意识差,资源浪费严重,人才流失严重;企业的违规操作,在踩法律红线经营,很容易误入歧途,断送企业的发展。这一切都和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有必然的联系,所以说内部控制机制是防范企业风险的重要途径。

三、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的关系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企业风险的发生,规避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企业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内部风险,指的是企业经营管理环节遇到的各种风险,例如,财务风险,管理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决策风险等等。企业内部控制对经营管理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实施有效的措施,减少这些风险的发生。其二,外部风险,指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来自于市场环境的风险,例如,竞争风险,政策风险等等,企业内部控制强调信息的传递,能及时捕捉市场信号和政策倾向,为企业做出正确决策和战略规划提供依据和参考。所以可以说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的风险防范是相互协调统一的。

四、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措施和方法

现阶段,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还存着诸多问题,例如,企业管理者缺乏对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的足够重视;企业还未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执行和反馈机制不到位等,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提高企业抵御风险能力。

1.增强内部控制意识,改善企业内控环境

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要深刻意识到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设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企业内部人员应增强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和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配合和支持力度,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规范经营操作过程,实现内部控制管理的高效化。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统一管理系统

企业在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时,应强调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强调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内部控制不是单纯的内部管理,而是涉及财务,人力资源,市场等各个方面。其次,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内部控制应作为一项系统地管理活动来进行,努力提高内部控制的管理效果。最后,建立统一的管理系统,统一的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内部控制机制,统一管理,强调信息的沟通,能划清岗位职责,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

3.提高内控执行力度,实施有效内控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度是保障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和规范实施的关键,许多企业虽然明面上制定了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但是执行力度差,监督不力造成内部控制形同虚设。首先,应落实岗位职责,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提高内部控制的参与力度。其次,强化内部控制监督,监督是为了更好的执行,只有监督到位了,才能保证执行的规范合理。

4.强调企业信息反馈,建立风险预警管理

在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的新时期,企业的信息收集、沟通、反馈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之一,信息的传递速度甚至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首先,企业应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强调信息内部传递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以及增强对外部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其次,强调信息反馈,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通过信息反馈,及时了解市场环境和政策走势,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规避不必要的风险。(作者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淮安市分行)

参考文献:

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篇8

企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可以分为外部生态制度环境不协调和企业内部生态制度不完善两个方面。环境经济制度体系、政府环境监管制度和公众环保参与制度的不健全使企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缺乏正确的引导,而企业内部生态制度尚不完善,使企业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缺乏制度的有效规范。

(一)环境经济制度体系不完善

由于排污权和碳排放权指标的原始分配难以做到完全的公平,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信息不全面,交易后合法的排放量难以控制,导致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在实践中困难重重。虽然目前我国的基本环境税种涉及交通燃油、供暖及加工燃料等众多领域,总体而言税种形式比较单一且相互之间缺乏协调性,并且这些税种在制定之初并不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因而对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调节力度不够,并未形成完善的环境保护税收体系;自然资源产权不明晰导致自然资源开发的受益主体不明,主要以中央的纵向补偿为主,缺乏横向的跨行政区域补偿和企业对所在地的生态补偿,而且对补偿领域和补偿标准界定不明,我国的生态环境补偿制度仍需不断完善。

(二)政府环境监管制度不健全

就机构设置而言,我国资源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能交叉、机构重叠设置,就导致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和各部门具体职责不清,直接影响政府生态监管的效率和效果。就中央与地方关系而言,某些地方政府为了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对企业的生态监管和监督流于形式,甚至成为某些企业污染环境、追求高额利润的保护伞,使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频发;就干部政绩考核评价而言,在当前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中,经济发展指标权重过大而生态保护指标过小,导致许多官员为了政绩片面追求GDp增长,对管辖范围内部分企业的环境破坏行为视而不见,这种不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制度严重阻碍了政府监管职能的有效发挥。

(三)公众环保参与制度不完善

总体而言,公众环境保护参与制度的不完善表现如下:一是公众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危害缺乏深刻认识,环境维权意识较弱,面对环境权益受损问题时过分依赖政府的主动解决。二是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程度不高,参与的领域较窄,参与途径和方式单一。三是大部分环保组织由于资金募集不易,对政府拨款的依赖性很强,因而在表达意见的程序中没有完全独立的话语权,在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中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四是公众不能有效地参与政府的生态文明建设决策,推动政府的科学决策。五是公众不能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法行为进行有效监督,以弥补政府对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监督力量的不足。

(四)企业生态制度尚不完善

就目前情况来看,企业并未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中去,企业生态制度尚不完善。企业对每个部门、岗位和员工所肩负的生态文明建设职责界定模糊不清,使企业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的效率下降,企业生态文明岗位责任制度尚未建立;企业并未将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固定化并且纳入部门考核评价体系中去,成为企业奖惩部门和个人的标准,企业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制度尚不完善;企业并未形成定期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信息公开的手段和渠道比较单一,不能满足政府和公众的信息需求,企业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尚不健全;企业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往往会超过资源红线,必须建立企业生态环境预警制度,当企业生产接近红线时提出警告。

二、影响企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因素

企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影响因素众多,受经济利益至上观念的影响、自然资源本身所具有的负的外部效应、企业生态制度建立和变迁上的滞后性,这三个方面是阻碍企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深层次原因。

(一)企业经济利益至上观念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由价格、供求关系及竞争三要素所形成的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一般而言,某种产品因其功能新颖和质量上乘而广受消费者青睐,必然使这种产品因需求的增加而供不应求,产品的价格一路飙升,企业受利润的刺激会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去。而随着市场上这种商品供应量的增加价格必然下跌,当商品的价格低于价值时,企业的盈利空间就会缩小,甚至无利可图,企业要想获得生存就必须从生产、交换及分配等各个环节进行技术创新,通过降低生产成本的方式应对市场的优胜劣汰。由此可见,企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始终围绕利润来扩大或缩小自己的生产规模,这就必然导致企业逐渐形成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唯一目的的观念。企业重经济利益的必然结果就是轻生态价值,在生产活动上就具有短视性。某些企业并未认识到自然是企业生产赖以存在的基础,企业的基本生产原料都来源于自然。依旧采用粗放型生产模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短期的利益,为了增加获利而逃避环境污染治理的责任。

(二)自然资源负的外部效应的影响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自然资源的公共性使其在消费上具有向任何企业开放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资源消费上的非排他性意味着生态资源可以无差别的由每个企业共同享用,单个企业使用生态资源并不排斥其他企业的使用,非竞争性表示单个企业对生态资源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企业对生态资源的使用。所谓企业生态资源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负的外部效应,是指一个企业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企业或一群企业的利益受损的情况。自然资源的总量既定,一方面,在使用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会导致对生态资源的使用中出现集体不理性的问题,即每个企业尽可能按照自己的理性消费生态资源,结果却导致了集体的非理性消费,造成了生态资源的恶性竞争和严重浪费。另一方面,某些企业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的成本,而其他企业却由于“搭便车”行为额外获益,相比之下,付出环境保护成本的企业反而获利更低,这样很多企业就不愿进行环境保护,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也会日益严重。

(三)企业生态制度改革滞后的影响

企业生态制度的建立和变迁是基于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产生的,但是制度改革和现实需求之间不一定同步,经常出现一定的“时间差”,在制度建立和变迁上呈现出鲜明的滞后性。一方面,企业生态制度建立的滞后性影响。企业生态制度的本质是一种公共选择,是在综合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必须通过摩擦、碰撞和反复的冲突才能达成利益妥协,必然导致制度建立和现实需求之间出现一个比较大的时间跨度。在企业新的生态文明制度确立时期,旧的行为规范和制度不肯轻易被淘汰和退出历史舞台,而不成熟的新制度并不能及时对企业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活动起到有效的监督和纠错作用。另一方面,企业生态制度变迁的滞后性影响。“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企业生态文明制度的完善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企业生态制度不仅受到外界的市场环境和国内外政治环境等众多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且受企业生态文明制度中各个要素的影响,这些内外因素都将导致企业生态文明制度的变迁。但是,由于制度变迁受成本约束和制度本身的惰性影响,企业生态文明制度的变迁总是滞后于其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需求。

三、企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路径

“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一基本特点决定了企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需要多方面通力合作。就国家层面而言,做好顶层设计,建立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就社会层面而言,必须凝聚政府、公众、市场和企业自身五个方面的力量,取长补短,形成企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合力。

(一)做好顶层设计,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建立一套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及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对企业当前乃至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重要的规范指引作用。首先,建立健全“源头严防”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对自然资源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使企业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明晰自然资源的归属问题;实行严格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将自然资源所有者和管理者分开,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的职责,明确企业权责,避免行为过界;建立和完善自然资源用途管理制度,使企业将山水林田湖视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在遵循资源自然属性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和利用。其次,建立完善“过程严管”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建立完善自然资源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和谁污染谁补偿的原则,推动企业对所在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补偿,促进企业与所在地居民关系的和谐;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制度,为企业最大资源消耗、排污规模划定一条“红线”,当接近这条“红线”时提出警告;要求企业持证排污,允许对污染物排放权进行交易,完善企业污染物排放许可、总量控制和排放权交易制度。最后,建立发展“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把资源损耗、环境破坏和生态效益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建立一套以“准确评价和定量考核”为核心的发展评价制度,如果企业生态环境指标不合格,即使经济效益再好也不能享受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在客观、科学的企业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制度基础上,要有效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制定企业长期发展规划的企业领导人应该追究责任,严重的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凝聚多方力量,形成企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合力

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篇9

企业的组织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内部生产和经营活动具体行为和准则,它规范着企业的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国有企业往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内部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着规章体系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时效性滞后等问题,由此造成的管理职能混乱、工作效率低下,这直接影响国企的经济效益和管理形象。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提升基础管理工作水平。笔者从制度建设方面结合企业现状就“立”、“行”并举两个方面谈几点认识:

一、国企管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人治”色彩浓厚http://

我国国有企业大部分是按照《企业法》注册的国有独资企业,实行总经理负责的管理体制,实质就是“一把手负责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往往显现出管理者比较明显的自我意识和随意性,“人治”色彩较浓厚。

2.制度建设存在集权

国企一般在制度建设时“立项、草拟、审议、批准”四权于集于某个职能部门于一身。容易造成所制定的制度流程不清,接口模糊,执行起来协调难度大等困难。同时也不能排除,制度制定部门出于本部门利益考虑,诱发扩权、寻租等行为,造成制度的先天缺陷。

3.制度建设缺乏前瞻性

目前国企管理制度的制定过于依赖职能部门的“自觉性”,制度建设没有系统的计划。容易造成对健全完善制度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的现象,致使职能部门本位主义严重,只注重专业系统内管理制度的完善,而缺乏相关部门的衔接,更重要的是与制度建设前瞻性脱节。

二、制度要“立”的科学

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首先要根据企业需要制定,符合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遵循可续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企业的管理制度要在合情合理的前提下形成一个相互配套、内在一致的体系;最后,建立配套的奖惩激励制度,以保证管理体系的良性运行。

1.建立制度建设的二级管理体制

国有企业需建立管理制度的二级管理体制。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对企业管理制度建设进行统一归口管理,以增强企业整体制度层面的统筹。这样利于实现管理制度建设与企业总体目标、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

2.完善制度审核、批准机制

国企要适时改变目前制度建设方式,按照企业需要有计划的进行制度核发。通过“立项”的制度,才能由有关部门进行“草拟”。并将“草拟”权和“审议”权分离,以便让更多的中层管理干部、基层员工参与到管理制度上的讨论和审议中来。强化管理制度的审核机制将有利于让更为客观、更为专业的第三方组织制度审核,这将保障制度的质量和适用性。

3.制度的建立注重统筹兼顾

管理制度的简繁并不是判定制度好坏的标准,一部好的制度由于其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不能面面俱到。所以在“立”法的过程中要注重统筹兼顾,既要考虑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还要考虑到企业发展阶段的需要,突出现阶段的管理重点。

三、制度要“行”之有效

古人云,“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在建章立制的同时,我们要坚持“立”、“行”并重,抓好制度宣贯、执行和落实。

1.确保制度宣贯到位

知是行的前提,了解制度是执行制度的基础。执行者对制度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是关系到制度执行与否、执行好坏的关键。笔者认为,要持续强化全员对制度的学习、宣贯,要采取员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强化规章制度的宣贯力度,确保公司制度在干部员工中入于心、化于行,确保各项工作处于受控状态。

2.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制度贵在遵守、贵在执行、贵在落实。可以说没有执行的制度只能称之为“制度文件”。因此,抓好制度执行既是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检验制度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这就要求我们抓好以下几点:

首先,领导干部要把制度执行摆在突出位置,不仅要带头学习执行制度,自觉遵守制度,还要坚持原则,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敢抓敢管。营造执行制度的氛围,形成上行下效的效果。

其次,要从制度流程入手,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把制度的每个环节都设定出对应的监督责任主体、检查办法和奖惩措施,提高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可操作性。要以“岗检”工作为载体,通过岗位责任制检查、基层建设验收、体系审核等方式,确保制度的落实。

最后,要完善考核机制,要将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与该部门当月的绩效考核挂钩,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增强制度的实效性。同时要将闭环管理的工作理念引入制度的落实当中,建立制度执行落实的督办平台,从而确保每个行为、每项业务都依照制度运行,各项工作都能做到有安排、有落实、有回馈。

四、结语

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创新;措施

石油企业文化是石油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文化管理模式。它是企业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一种软实力,是企业潜在的生机与灵魂。随着“文化强企”呼声的渐高,强化石油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成为当下石油工程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石油企业必须透析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功能作用,并知晓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为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创新开辟蹊径。

一、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功能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是石油企业的生命之本,其对于石油企业发展具有以下功能作用:一是导向功能。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和员工思想价值观起到导向功能,它能引导企业经营管理沿着正确的发展轨道进行,并对企业员工的个人思想和价值起到导向规范作用,促进员工个人发展。二是约束功能。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对员工的思想和起到约束功能,使员工摆脱社会恶俗趣味影响,提升自控能力。三是凝聚与激励功能。良好的企业文化能提升企业向心力与凝聚力,同时也能鼓舞与激励员工摒除万难,直达成功,为企业发展再创佳绩。四是品牌功能。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形成品牌效应,提升石油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企业管理文化建设意识相对淡薄

在当下石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员工思想较以前有了一些变化,如爱岗敬业意识不再强烈,懒散意识慢慢滋生等。从企业方面来讲,主要是因为石油企业管理部门没有正确处理好生产经营与文化建设的关系,文化建设意识相对淡薄。毋庸置疑,由于企业重视度不够,文化建设工作人员未能完全发挥效用,例如宣传工作效率有待提升,工作实施制度不健全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改善。

(二)文化建设内容与方式稍有落后

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文化建设能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优化创新。但就目前来看,石油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文化建设内容与方式稍有落后的问题。从内容上来,教育内容在与时俱进方面有所欠缺,如很多内容难免枯燥,实用性逐渐削弱,故应基于当下石油企业员工的发展需求进行革新。从方式上来看,文化建设工作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建设,但就目前来看,略显落后,新意不足,员工的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没有被完全调动起来。

(三)文化建设中人才与制度需进一步完善

在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人才缺乏、制度不完善逐渐成为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一批强有力的人才建设队伍作支撑,而目前很多是由企业文化建设人才不能满足文化建设,素质有待加强。其次,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有一定的制度推动文化建设发展,如管理制度、工作制度、激励制度等等,这些制度能对领导者与员工起到一定的约束与激励作用,同时这也是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良好企业文化的绝佳途径,各石油企业要在此方面下功夫,真正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三、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创新措施

(一)以石油企业文化建设推动管理制度创新

石油企业的管理制度主要是由企业组织、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岗位职责、企业管理规范等一系列内容组成,而企业管理制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毋庸置疑,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要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企业文化特色一定程度上在企业管理中反映出来,优良的企业文化能有效促使管理制度的与时俱进、优化更新。企业要首先要强化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加大资金与人才支撑。其次,企业要与时俱进,更新文化建设内容。注重内容的时代性与实用性。最后,运用多样化的建设方式激发员工兴趣,如多媒体信息技术方式。

(二)创新石油企业管理制度强化文化建设

毋庸置疑,在石油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市场弥漫着文化气息,而在企业管理制度的运用与实施过程中,企业文化理念也逐步提升。因此,借助石油企业管理制度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很有必要。首先,管理者在管理制度实施与创新中,应注重引导员工进行顺利正确的价值观,还要积极培养优秀人才,发挥榜样作用推进文化建设。其次,石油企业应强化岗位培训制度。促进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友好沟通,在此过程不仅为员工个体发展提供契机,同时也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最后,设立激励制度。鼓励员工积极配合管理,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将文化建设渗透于企业日常管理中去

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创新具有密切联系,石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将文化建设渗透于企业日常管理中去,并使其扎根于管理制度中。诚然,强化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规范企业管理、推行企业管理制度的过程,而石油企业内部管理与交流过程时刻渗透企业文化理念与企业经营理念。在新形势下,石油企业可开展一些企业日常生活、日常管理相关的文化活动推动文化建设。如可通过开展多姿文体活动、建设绿色石油小区等实现该目标。

综上所述,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品牌功能等多种功能作用,石油企业领导者应充分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透析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以文化建设推动管理制度创新、管理制度创新促进文化发展、将文化建设渗透企业日常管理中等途径实现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结合,使二者互相促进、相互借鉴,共同提升,推动石油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茜淋.石油企业文化发展创新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