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流程十篇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流程十篇

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流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39:47

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流程篇1

【关键词】交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信息化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交通行政执法领域也得到健全和完善,为加强对执法工作的监督和评价、对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以及在执法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和评议考核,交通运输部出台了《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规定》等政策文件,并组织开展了交通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建设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执法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建设执法评议考核相关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有利于执法评议考核工作的高效开展和提升执法服务水平。

1执法评议考核现状

按照《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规定》的要求,从2010年起,交通运输部每年组织了全行业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制定了工作方案和评议考核标准,综合采取各省自查、交叉检查、案卷评查、抽取执法人员考试、实地督查、评估打分等方式,针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办理行政许可,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处理举报投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控告申诉案件,以及开展执法监督和执法责任追究工作的情况开展执法评议考核。通过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加强交流学习,认真总结成绩和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推进执法队伍建设。但由于目前大多采取的是人工的方式,评议考核过程时间长、成本高、动态跟踪和查询统计分析等难以实现。

2执法评议考核业务流程

依据《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规定》等文件,创建年度评议考核任务(或者获取上级主管部门创建的年度评议考核任务),进行考评互查分组,并设置评议考核指标,制定考试的计划,设置案件的抽取规则等,在这个基础上,由市县里进行案件的填报,考评组人员按照规则抽取案件,抽取考试人员等,最后对案卷评分、人员考试得分、机构评分等计算出考评综合得分,对考评结果进行公布。评议考核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评议考核流程图

3执法评议考核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分为四个子标准和一个附属标准,具体为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部直属系统)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表、市县级交通运输部门(部直属系统分支机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表、基层执法站所(队)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表、社会测评表及附属标准。附属标准是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许可、处罚、强制)案卷评查标准。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部直属系统)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标准侧重于规划、指导、规范等职能的考核。市县级交通运输部门(部直属系统分支机构)执法评议考核标准侧重于其对上级交通运输部门的政策、制度及规定等的落实和对所属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的监督培训等职能的考核。交通运输基层执法站所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标准侧重于其在执法规范化要求等方面执行情况的考核。社会测评标准侧重于社会公众和行政相对人对交通运输部门的客观真实评价。附属标准即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标准则是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三类具体执法行为的主体程序、证据收集、事实认定、执法结果及案卷归档等方面进行考核。

4执法评议考核信息化应用

4.1执法评议考核信息化需求分析

(1)创建评议考核任务:主要实现评议考核工作的发起、创建本次评议考核任务,包括评议考核的批次、时间节点、评议考核范围等。(2)设置评议考核指标体系:主要实现考核指标体系设置,根据《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规定》要求,设置评议考核工作的考核指标与评分标准。(3)报送抽查材料:用户报送所有评议考核需要材料的电子版,批量上传案件信息。(4)案卷抽查:执法监督用户依据抽取规则对案卷进行抽查。(5)电子案卷上传:针对评议考核中被抽查的案件,省级或市级执法用户报送案件详细信息和全部电子档案,具体需求与前面已介绍的相同。(6)案卷评分:评议考核执行人员对抽查案卷进行考评。(7)执法人员考试:组织执法人员参加考试,考试成绩作为执法人员所属执法机构的综合评议考核依据之一。(8)分机构综合评查计分:评议考核执行人员对上传综合资料进行考评。(9)考评结果公布:评议考核执行人员对进行综合考评。

4.2系统功能设计

依据《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规定》的要求,满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的数字化、网络化、规范化。实现执法评议考核任务的创建、设定评议考核指标、案件抽查与评查、执法人员考试、综合考评等功能。

5结语

本文在分析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业务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执法评议考核的业务流程,阐述了执法评议考核指标体系的框架和构成,重点针对执法评议考核的信息化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执法评议考核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功能设计,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实现执法评议考核的网上办理,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提高执法评议考核的效率,实现执法评议考核的数字化、规范化、网络化,对加强执法评议考核反馈效果和提升执法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0年第2号.

[2]李皖生.关于交通行政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思考[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38-41.

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流程篇2

关键词: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1、引言

交通运输业是由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及管道5种运输形式构成。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交通运输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据统计,截止2012年,我国公路总里程数达423.75万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11万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5万公里;管道里程近10万公里。与其相比较,目前,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相对落后,现行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制约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管理体制已成为交通运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基本原理,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并根据国家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取向和总体部署,稳步推进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了政府交通运输管理职能转变,政府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已从微观管理和对企业的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二是基本理顺中央和地方在交通运输方面的管理权限,实现了简政放权,明确了各层级的管理关系,既确保了中央政府在交通运输发展上的宏观调控职能,又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在交通运输建设和管理上的积极性;三是基本实现了政企分开,原属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直接管理的企业与主管部门脱钩,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四是进一步放开了交通运输市场,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各种所有制企业基本实现了自由、完全、有序竞争,特别是公路运输行业经过多年的改革,非国有企业已成为主导力量;五是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清理、修改、制定了一系列交通运输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交通运输政策法规体系。

通过不断深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各级政府在推进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和社会投资交通运输领域的积极性,交通运输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从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转变为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并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交通运输发展的实践证明,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是影响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好的体制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落后的体制阻碍交通运输业发展。继续深入推进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机制是解放交通运输生产力、推动交通运输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2、当前国内交通运输管理体制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交通运输领域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可以用“两大主要矛盾”和“五个主要问题”来概括。

2.1、两大突出矛盾

2.1.1、交通运输需求增长与交通运输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的加速、市场化的延伸和全球化的拓展,人流与物流等发展要素的移动频率、移动广度必然不断加大,这就迫切需要交通运输来支撑,与之相应地表现为不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从目前来看,尽管我国交通运输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但目前的交通运输供给,不论是供给数量,还是供给质量,包括管理水平,显然都无法满足可预期的交通运输需求。对于整个交通运输行业来说,仍然肩负着不断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交通运输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加交通运输供给总量的任务。

2.1.2、加快交通运输供给与环境资源承载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

交通运输供给需要相应的环境资源保障。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环节,首先要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这些土地一般都是宜耕宜林宜牧土地。据测算,平丘地区四车道高速公路每公里占地8-10.7公顷,一般公路每公里占地1.3-2.7公顷,其中一半左右是可耕地。如果我国规划的高速公路及一般公路全部建成,占用的耕地将相当于江西省耕地面积的2倍以上。再加上铁路、机场、港口、码头、场站的占地,那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其次,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在穿山越水时,不可避免地要改变原生的自然生态环境,对江河湖水系、森林、草场、文化遗迹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在交通运输运营过程中,要消耗80%左右的石油和天然气,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带来城镇噪音。这些影响会随着交通运输供给总量的增加而增加。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加快交通运输供给,但是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有限,有限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对交通运输供给的制约将会越来越突出。

2.2、五个主要问题

2.2.1、计划与市场融合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很多部门的经营、物资调配也都由政府统一管理、安排.这种计划模式迄今约束了交通行业的发展,例如我国公路、铁路、民航、港口都有各自的部门管理(我国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构成如图1所示),在组织方式、服务规范、技术及装备标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企业往往只能利用单一的运输方式来开展物流服务.此外,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计划和市场调配同时并存,指令计划所占比重偏大,限制和束缚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2.2、市场主体单一

与世界相比,我国道路运输市场主体在总体上仍呈现“多小散弱”状态,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运输组织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所占比重过大,主体单一、空间狭小,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有效供给不足,资源结构性过剩,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运输安全隐患多,运输事故发生率高.

2.2.3、管理交叉重复

现行的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原则上,其经济和技术由交通行政部门来管理,而安全问题由公安部门管理.事实上,没有凌驾于经济及技术之外的安全.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同一对象在同一领域从事同一经济活动的管理问题,出现了交叉及重复性的管理,这种管理势必产生重复发证、重复检测、重复收费及安全“真空带”等弊端,而且加重了运输经营者的负担.而且,由于管理部门繁多,各部门间难免出现各自为政,互不配合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好事争着办,坏事无人办,正事推着办”的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等不良现象。

2.2.4、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

我国各种运输方式没有统一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致使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交通运输各部门之间竞相投资,重复建设.当然,这种缺乏统一规划的投资建设,致使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陆水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极不平衡,路网和港站布局不合理,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3、国外先进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特点

3.1、集中管理

目前,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管理机构设置都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即中央(联邦)政府设置交通部或运输部,主管全国水、陆、空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事务.例如,日本和美国分别于1945年和1967年成立了运输省和运输部,使交通运输的管理集中化,以保证政府统一协调和发展各种方式的运输;英国政府对交通运输的管理采用“大交通”管理体制,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统一由交通部负责管理,交通部设有交通大臣正副4人,均为国会议员,其中3位副职分别管理铁路与公路、民航和水运、伦敦地区的运输与道路安全.道路运输管理体制是大交通管理体制中的一部分,交通大臣负责干线公路网总体政策的制定和公路局的发展战略框架及主要资金使用计划。

3.2、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都极为重视交通运输的法制建设.无论是国家的运输政策和规划,还是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变更,权力与义务的划分以及资金来源与分配,都以立法形式予以规定,以保证国家对交通运输的有效管理.多年来,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交通运输的发展过程中,根据不同时期的交通运输特点和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运输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各自的交通运输法规体系,把交通运输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从而保证了交通运输的健康发展。

3.3、各级政府权责分明

美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中,联邦、州及地方各级政府的分工十分明确.联邦政府主要负责确定战略目标、制定联邦政策、设计中长期规划、建立法律和制度框架、向国会申报财政预算等.州及地方政府除承担各州和地方政策、规划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监管州及下级县市的运输活动等职责外,还要根据本州情况执行联邦法律,落实联邦的运输政策,监管联邦资助的州际基础设施项目运行等。

4、我国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建设的重点领域

建立我国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可以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关做法,立足实际,从以下领域深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

4.1、建立与综合运输体系相适应的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

4.1.1、组建国家综合运输行政主管部门

综合运输行政管理体制包括许多方面,但建立国家综合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是其中最为重要方面。综观世界各国,目前也只有包括我国在内的极少数国家中央层面没有实行交通运输的统一管理。当前,我国交通运输部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综合运输主管部门。根据交通运输管理现状和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管理需要,深化改革的主要思路:一是交通运输部继续深化内部改革,进一步理顺和其他部门的管理关系,强化相应的管理手段,切实推进在建设规划、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信息服务上的统一管理;二是理顺国务院部门之间在交通运输方面的管理职责,主要是理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国家综合部门在综合运输规划等方面的职责分工,切实落实交通运输部有关综合运输规划协调职责。

4.1.2、明确中央和地方在交通运输管理上的事权

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运输方式具有不同的特性,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不仅要统一中央层面的管理体制,也要科学界定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原则上,公路宜分级管理、铁路宜集中管理、交通枢纽(港口、机场、运输场站等)及城市交通宜将主要事权放在城市,铁路、海运、民航运输管理事权宜相对集中。在机构设置上,地方政府也应只设立一个管理机构,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交通运输事务。国家综合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具体管理业务的实际需要,设立区域(流域、海域)管理机构,协调和统一管理区域(流域、海域)交通运输相关事务。

4.2、深化公路管理体制改革

4.2.1、强化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管理职责

要进一步强化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公路的行业管理职责,加强对公路建设、运营的日常监管。强化公路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维护公路规划的权威和严肃性。

4.2.2、建立与“两个公路体系”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建立以高速公路为主的收费公路体系和以普通公路为主的非收费公路体系,进一步厘清中央与地方在公路管理中的事权和职责分工:一是适当上收地方对国家高速公路的管理事权,建立以国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管理国家高速公路网,有利于国家高速公路的协调发展和提高国家高速公路路网的通行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二是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对地方公路(包括普通国道)的管理行为(包括管理机构设置及与下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关系),进一步督促落实县级政府履行农村公路的管养主体责任,改善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

4.2.3、继续清理公路收费和完善公路收费政策

取消除高速公路之外的所有政府还贷公路的收费,使普通公路彻底回归公益事业。现行的车购税、燃油税等公路建设专项资金,今后主要用于普通公路的建设和运营、维护。政府可从高速公路收费所得资金中,提取普通公路发展基金,支持普通公路的发展。现行经营性公路,经营期满后按规定交由交通运输部门管理。严格审批新的经营性公路。停止核准新的公路项目上市。

4.3、深化港口、航道管理体制改革

4.3.1、加强港口行政管理

进一步明确港口管理的中央事权和地方事权,严肃港口布局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进一步强化岸线审批制度,充分发挥现有港口、泊位的作用。

4.3.2、加强航道行政管理

按照中央和省两级为主、相对集中管理的基本原则,改革内河、沿海主要干线航道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干线通航建筑物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交通运输部门对通航建筑物设施的统一管理,保证内河航道畅通。

4.3.3、改革港口公安体制

贯彻落实中央司法体制改革有关“改革有关部门、企业管理公检法的体制”的要求,将目前由有关港口企业代管的港口公安机关从港口企业中剥离,纳入国家司法管理体系。

4.4、深化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一是按照行政许可权、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的总体要求,推进地方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明确行政执法主体,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妥善解决执法机构的定位、编制、经费问题;二是推进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模式改革,建立和完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部门与相关执法部门开展统一执法和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三是积极稳妥推进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

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已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如何提高运输管理水平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针对我国现行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综合分析了其主要存在的弊端,同时通过分析研究发达国家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特点,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要求我们不断分析、总结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按照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要求,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综合运输管理体制,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交通运输统计年鉴2013》,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年出版。

[2]阚叔愚、孟志勇.《铁路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与国土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7年第22卷(总第278期)。

[3]刘世春.《关于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的几点思考》,《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22卷第4期。

[4]李.《“十一五”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版。

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流程篇3

关键词:内河航道行政执法管理体制问题及对策

改革开放30年至今,经济迅猛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广西水运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期。随着航道整治项目热火朝天的开展,水路通航能力逐年提高,水路在交通业发展中起到了半壁江山的重要作用。航道行政管理就是要努力改善航道通航条件,提高水运效率,降低水运成本,充分发挥水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一、广西内河航道行政执法现状

(一)广西内河航道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通航河流53条,主要有西江航运干线、右江、南盘江、红水河、柳黔江、左江、绣江、桂江、贺江等,呈叶脉状分布。内河通航里程为5591.2km,占全国的4.5%,其中Ⅲ级航道573.6km,Ⅳ级航道247.2km,Ⅴ级航道106.6km,Ⅵ级航道1837.1km,Ⅶ航道741.7km,等外级航道2085km。Ⅳ级及以上航道821公里,占全区内河航道总里程的14.7%,高于全国125%的平均水平;内河港口主要有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柳州港、来宾港、百色港等,拥有生产性泊位623个,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735万吨,其中集装葙吞吐量7.26万teU,完成旅客吞吐量664百人次;内河运输船舶8173艘.187万净载重吨,货运船舶平均吨位316吨艘;完成内河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4968万吨和159亿吨公里,分别占全区综合运输量的11%和12%。

广西内河水运在广西及西南地区实现通江达海、沟通广东及港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纽带作用。我国西南地区经济欠发达,但拥有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虽经济发达、工农业发达基础雄厚,但能源、原材料匮乏,二者之间有着较强的经济互补性。西江航运干线及其上游三条西南水运出海通道将广西及西南地区与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有效地联接起来,并便捷地沟通港澳及海运市场。广西内河为西南地区提供了通江达海的运输大通道,对加快推进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广西及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内河水运承担了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质和集装箱的运输,是广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河水运以其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少、通江达海等优势,在区域煤炭、水泥、矿建材料、非金属矿石等大宗物资和集装箱运输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区内河完成的大宗物资运输量占全区内河货运量的80%,“十五”期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28.5%。2006年我区内河完成客、货运量分别为962万人、4968万吨,完成客、货周转量分别为2亿人公里、159亿吨公里,分别占全区社会总量的2%、11%、0.4%、12%,内河水运已成为我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广西内河航道管理体制

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主管全自治区航道事业。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针对广西航道工作实际明确:航道管理的具体工作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港航管理局及下设的航道管理局和地方交通主管部门设置的航道管理机构负责。实行统一领导下的条条管理和块块管理、维护管理及重点工程建设分开的管理模式。然而,广西内河航道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西江航运干线通过能力不足。随着沿江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西江航运干线通过能力巳不适应货运量增长及船舶大型化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一是桂平船闸超负荷运行,通过能力和服务质量不适应发展需求;二是随着船舶大型化发展,现有的千吨缎航道已不适应船舶通行要求,枯水期船舶须减载航行,局部重点航段船舶搁浅堵船的现象时有发生。

2、其他主要航道不畅通。南盘江、红河水利水电梯缎开发正处于全面建设期,部分枢纽通航设施建设有待加快推进。右江梯缎渠化工程刚刚起步,鱼粱和老口枢纽尚处于建设过程中,实现右江通航千吨级船舶的目标有待进一步加快推进。柳江和黔江虽已按照五级航道标准进行了整治,但通航标准仍然偏低,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内河水运的要求。

3、港口通过能力不足,功能有持进一步完善。2006年,全区内河港口共有生产性泊位623个。但能停靠1000吨级以上船舶的泊位只有25个。各港口的泊位规模小,装卸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专业化泊位偏少。部分港区位于城市中心,港城矛盾突出。贵港、梧州、来宾等港口通过能力不适应日益增长的货物运输需求。

4、船舶技术性能相对较差,运力结构不合理。我区内河运输船舶普遍存在着船型杂乱、技术性能相对较差等问题;船型结构不合理,90%以上为干散货船,油气、化学品、集装箱等专业化运输船舶刚刚起步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运输船舶少。

5、支持保障系统有待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水上通信、导航、打捞救助、航运信息等行业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应急处理能力和信息化水平较低。

(三)广西内河航道行政执法现状

现行交通行政执法体制是以交通部、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局、委)(除特别区分外,以下简称“省交通运输厅”)为领导,以公路局、道路运输局、规费征稽局和港航局等专业管理机构为主线,以条块关系为联系,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乡分级管理的架构。交通部作为国务院主管公路、水路交通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和监,督全国的交通行政执法工作;省交通运输厅的主要职能是制订辖区的交通运输发展战略、法规、方针和政策;负责辖区的交通行政执法工作。各专业管理机构是相应专业的行业管理职能的具体执行者,各个专业管理机构的主要执法职能是:(1)公路局(处、段)主要负责辖区内的公路路政执法工作;(2)道路运输局(处、所)主要负责辖区的道路运政执法工作;(3)公路规费征稽局(处、所)负责辖区的公路规费征稽工作;(4)港航管理局(处、所)负责辖区的航道的行政、水路运政、港口行政、船舶检验和水上安全执法工作;(5)交通部直属海事局负责辖区的水上安全、船舶检验等执法工作。由于体制原因广西内河航道行政执法现状:

1、管理熵效应的体现。管理熵是指任何一种管理的组织、制度、政策、方法等,在相对封闭的组织运动过程中,总呈现出有效能量逐渐减少,而无效能量不断增加的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这也就是组织结构中的管理效率递减规律。这个规律之所以会存在,主要原因在于复杂组织运动和管理过程受若干不确定性、又相互影响的变量要素控制,从而稳定地表现这种趋势,并服从一定的数学规律。一般说来,公共行政系统是接近超稳定的系统,它缺乏与外界的交换及竞争机制,是一个相对封闭系统。因此,熵值效应在公共行政系统中的表现更为明显、更为典型。主要表现在:(1)我国现行的交通行政执法体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轨,法制建设远未完善,交通运输发展滞后,管理技术水平偏低的现实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不可否认的是,其在建立初始时是最有效的,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我国加入wto后外部形势的变化,交通行政执法体制内部的管理熵正逐渐增加。(2)现行交通行政执法体制中,各地方交通主管部门的区域性“块”与各执法门类垂向的“条”相对独立,在交通行政执法中,各行其是,自我封闭,存在着条块分割现象:一是条与条分隔,“依法”直属设立于各级交通行政部门下的各执法机构,相互间缺乏有效协调:二是条与块分割,尽管是在同一交通系统内,但多数执法门类都“依法”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上下对应的“条”式机构,结果是客观上强化了各执法门类的“条”,加固了多头分散执法体制;三是“块”与“块”分割,在全国,交通行政法被各块“依法”分割而不统一,以及存在地方法规超前于交通部规章的局面。这些情况是中央政府的政策能量与效力逐层耗散造成的。在现行的体制当中,每一层级都有其产生正熵的机制,这就造成中央权威和中央政策能量逐层递减。在这一过程,管理熵会逐渐增加,管理效率会递减。执法体制的膨胀、老化,必然会使体制内部结构性磨擦系数加大,从而产生内耗、能量衰退,反应能力减弱。(3)现行的交通行政执法体制中,虽然各个部门都制订了属于自己管理权限内的一系列规章条例,但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各部门的规章条例在本部门外缺乏权威性,各种规章条例往往发生冲突,相互不统一协调。由于涉及不同部门的利益,其内容往往有冲突。体制内部出现的排斥和抵触现象,使内耗增加,从而引起管理熵的增加。

体制的发展必然产生管理熵,时间愈久,管理熵愈大,管理效率逐步下降,渐渐地从有序状态进入无序状态。我国现行的交通行政执法体制,其管理熵正在不断增加过程中,体制的变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2、航道行政管理。我区航道行政管理工作不断发展,业务范围逐步扩大。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港航管理局主要负责与通航有关的工程建设的通航技术许可,各航道局业务范围则包括通航河流临河、跨河、拦河建筑物施工作业、采砂施工作业许可,通航河流临河、跨河、拦河建筑物、采砂施工作业现场监管,船闸监管等一系列工作。目前采砂施工作业许可、采砂施工作业现场监管工作由各市交通局港航(航务)管理处负责。通航河流临河、跨河、拦河建筑物施工作业,通航河流临河、跨河、拦河建筑物、现场监管,船闸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由自治区港航局直属的4个航道局按区域进行管理。

二、广西内河航道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国民经济迅猛发展,水运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季节,水运在交通运输中起到了半壁江山的重要作用。虽然由于公路、铁路等运输业的发展,水运在交通运输业中所占的比例在下降,但水运经济的绝对值却稳步上升,运输船舶逐年增多,不过就在这一片繁荣的背后还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和隐患,严重制约着航道行政执法工作的进程。

(一)航道行政管理部门的威信和法律地位较低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及其细则分别于1987年10月1日、1991年实施,至今已经有二十一年,广西水运发生了巨大变化。航道等级方面大步提高,如郁江从过去的六级航道提升到三级,而与航道管理的有关的法规没有作相应的改变。近年来,由于非法采砂、淘金等活动泛滥,航道设施和助航标志经常遭到侵害,导致通航条件日趋恶化,碍航、断航事件较之以前频频发生,但航道法律法规内容僵化,没有能更具体规定承担的法律责任,造成航道行政工作执法难。直至2002年10月1日我区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航道管理条例》,这个对与通航有关的工程建筑管理、通航水域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管理、航道内的禁止行为、开采砂石砂金管理等问题作了具体、明确的保护性规定,但是仍无法完全适应航道管理新形势的需要。诸如:现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航道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在通航河道内采砂的,应当符合河道主管部门制定的河道采砂规划。但是根据航道管理的实际情况,我们航道部门必须要采取禁采管理方式对一些重要滩点进行保护,可我们规划的禁采区没有条例的支持。还有存在着多部门交叉管理的问题,职责不明确给航道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带来有点困难。如按规定采砂许可证是水利部门发放,没有征求航道部门意见,船主拿到证后肆意在航道内进行采砂作业,严重破坏航道,给我们管理带来被动。另如渔网渔箱的管理等方面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在推进依法行政的今天,更突显出航道管理条例的滞后,有关立法部门应该与时俱进,尽快出台相关的航道法律。在行政立法工作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作为基层的实施机关,应定期对现行的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将评估意见反馈到上级机关汇总再报告制定机关,促进立法机关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工作,促进“权责明确、法制统一、监督有效”的行政法律体系的建立。

(二)航道行政管理的队伍综合素质较低

目前,行政执法队伍力量明显不足。就南宁航道管理局航道行政执法工作来谈,该局管辖的航道里程671.8公里,作为航道行政执法一线执法中队,一般巡航执法人员及协管员为4-6名,其中持执法证人员一般为3名,巡航须完成航道养护费稽查补征工作、采砂船舶的动态登记,临、拦、跨河建筑物的巡查记录,违法行为查处等工作,如有一人因事不能出航巡查,则会影响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执法设备欠缺。违法案件的查处基本靠外勤巡查和群众举报,缺少监控、通讯等现代化设备。诸如:为保护重点滩点及其航道整治建筑物,该局将郁江牛轭滩划为航道禁采区,但是有部分船主为了追求私利仍进入非法作业,为能躲避处罚经常采取夜间作业,与执法人员周旋,该局执法人员只能对郁江牛轭滩进行了常驻24小时值守,制止在牛轭滩航道整治建筑物范围进行采砂作业,这对牛轭滩航道的保护起到关键作用,但也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加强航道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首先要配足配齐行政执法人员,按照辖区航道等级和里程等核定航道行政执法人员的编制,保证执法力量充足。其次要保障航道行政执法工作必要的经费,配备必要的执法车、船,确保航道巡航频率,才能及时发现、查处航道违法行为,有效制止对航道及其设施的侵占、破坏。

执法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航道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现象,使得在航道行政执法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行政执法行为适用法律不准确、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执法方式简单等等问题。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行政执法工作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改革转变,强调以人为本,以管理为主,到管理与服务并进的柔性管理的新变化及新局面。航道执法理念应随之予以彻底的更新、转变。

(三)航道行政管理部门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依据,管理体制不顺

南宁航道管理局是区交通运输厅设置下属航道管理机构,代表交通运输厅行使航道行政管理职能,是事业性法人组织。只具备了行政管理的职能,没有执法主体的资格,是以委托机关的名义进行执法。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某些临、跨、拦河建筑项目的业主,都有意无意的违反了航道管理条例,但是我们航道部门却无计可施,权威性受到了挑战,影响了执法质量。诸如为了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政府投资在某区建设过河建筑项目,航道部门按照规定必须要求其设置助航标志设施后方能施工,但是由于是市政工程重点项目须赶工期,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已经施工作业了,责令整改工作三天两头追,并没有把航道部门放在眼里,使得我们执法工作被动。

建议要明确航道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主体资格,不再委托航道管理部门进行航道行政管理,而是真正的授权给航道管理部门,尽快做到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将航道部门纳入国家行政机关队伍中,使航道管理机构真正地成为独立航道行政执法主体。

航道管理机构一般是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设置,依法接受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对航道违法行为行使行政处罚权的事业性法人组织。在航道行政执法模式上,具有部分行政管理职能,不具备航道执法主体资格,只能以委托机关的名义执法。在隶属管辖体制上,地方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交通厅、局)是其主管部门。尽管有关航道管理法律规范要求各级地方政府都必须带头宣传航道法规,保护航道及其设施不受侵占和破坏。但由于出于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有些地方政府在有意无意之中,对一些违反航道管理法规的行为听之任之,甚至纵容支持。作为地方政府部门下属单位的航道管理机构也无计可施,只能望权兴叹。严重地削弱了航道行政执法的权威性,影响了执法质量。

(四)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较少,综合执法效力较低

任何主体都有各个层次的利益需求,主体的行为都是由其利益需求决定的。行为主体的利益需求一旦出现偏差必然要导致其行为的偏差。马克思曾经说过:“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如果违法者从违法行为中获得的利益大于受惩罚损失的利益,他们就会甘愿冒被处罚的风险而违法。正是由于私利或者小集团利益地驱动,引发了大量的违法行为。例如当前普遍存在的超载现象、个体老板追求个人效益盲目将小吨位船舶改装为大吨位船舶、大船小簿偷逃规费、瞒报吨位、不服从指挥乱停乱靠、临跨河建筑建设不报批、航道内违章采砂航道边坡无序装卸、乱设渔网渔箱等现象特别严重。

然而由于交通各执法机构多头设置,力量分散。交通规费征稽、海事管理、水路运输管理、港航管理等部门的专业执法机构中,负责各自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内容,导致政出多门、力量分散、执法不力的局面。由于执法工作量大而人员不足,几乎每个部门都存在着聘用临时工、借调人员参与行政执法的情况。现行交通执法是按专业进行的,交通规费征稽、海事巡查、港航管理等执法队伍都有执法的职责,于是出现了一条线上交通部门多头执法状况。如水路超载行为,由于执法机构的执法目的不同,交通规费征稽、海事巡查、水上运政都可以实施检查和处罚,这不仅违反了《行政处罚法》中“一事不再罚”的原则,而且造成“三乱”,导致“执法扰民”,影响了交通部门的形象。

三、造成广西内河航道行政执法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立法层次较低,缺乏专门的执法依据。

目前我们开展航道执法工作所依据的航道专业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广西壮族自治区航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内河航标管理办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船闸管理条例》,仍缺乏具有权威性的基本法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执法的依据单薄,我们开展航道行政执法工作时底气不足,存在一定的难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及其细则分别于1987年10月1日、1991年实施,至今已经有二十一年,广西水运发生了巨大变化。直至2002年10月1日我区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航道管理条例》,这个对与通航有关的工程建筑管理、通航水域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管理、航道内的禁止行为、开采砂石砂金管理等问题作了具体、明确的保护性规定,但是仍无法完全适应航道管理新形势的需要。诸如:现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航道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在通航河道内采砂的,应当符合河道主管部门制定的河道采砂规划。但是根据航道管理的实际情况,我们航道部门必须要采取禁采管理方式对一些重要滩点进行保护,可我们规划的禁采区没有条例的支持。还有存在着多部门交叉管理的问题,职责不明确给航道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带来有点困难。如按规定采砂许可证是水利部门发放,没有征求航道部门意见,船主拿到证后肆意在航道内进行采砂作业,严重破坏航道,给我们管理带来被动。另如渔网渔箱的管理等方面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在推进依法行政的今天,更突显出航道管理条例的滞后,有关立法部门应该与时俱进,尽快出台相关的航道法律。在行政立法工作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们作为基层的实施机关,应定期对现行的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将评估意见反馈到上级机关汇总再报告制定机关,促进立法机关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工作,促进“权责明确、法制统一、监督有效”的行政法律体系的建立。

(二)内河航道行政执法工作起步较晚,人员、设备无法跟上相应的发展形式,目前行政执法队伍力量明显不足。

现行交通执法模式是公路、水路交通系统内各专业行政执法机构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独立行使交通行政执法权。在这种执法模式中,交通行政执法权分散在交通行政部门的各专业管理局(所),通过所属专业执法队伍在职责范围内独立地行使执法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各自为战、自成一体的执法模式,既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也不符合中央提出的行政执法机构“统一、精简、效能、文明”的要求。它主要表现在:

1、执法机构多头设置,力量分散,交通各执法机构多头设置,分散于交通规费征稽、公路管理、道路运输管理、港航管理等部门的专业执法机构中,负责各自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内容,导致政出多门、力量分散、执法不力的局面。由于执法工作量大而人员不足,几乎每个部门都存在着聘用临时工、借陶人员参与行政执法的情况。现行交通执法是按专业进行的,交通规费征稽、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水上航政等执法队伍都有执法的职责,于是出现了一条路上交通部门多头执法状况。如公路超载行为,由于执法机构的执法目的不同,交通规费征稽、公路路政、道路运政都可以实施检查和处罚,这不仅违反了《行政处罚法》中“一事不再罚”的原则,而且造成公路“三乱”,导致“执法扰民”,影响了交通部门的形象。

2、执法体制不顺,执法行为不规范。现行的交通行政执法模式,是政策法规的决策权与执行权合一,管理审批权与监督处罚权合一,不利于从制度上保障执法公正和廉洁,容易滋生和腐败。在现实中,由于现行交通规费征稽、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水上航政等交通专业执法机构,基本上都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主要靠规费收入,这造成一些基层执法单位执法不规范,管罚不分、以罚代管,以求通过一部分交通行政罚没款的返还来补助办案经费。由于交通执法人员上岗未设置统一标准,人员素质参次不齐,经常出现执法纠纷。同时,人民群众办理交通行政事务要在交通各部门往返奔波,增加了群众负担。

3、执法队伍素质不高,执法水平低。相当一部分执法人员未能达至交通部规定的45周岁以下人员必须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的要求。不仅文化程度偏低,而且缺乏正规的专业知识,尽管交通部门每年都进行培训,但由于先天不足,取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且,加上在一线上岗的部分聘用工、临时工、借用人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得不到保证,影响了交通行政执法的效率和形象。

4、执法经费困难,行政管理成本居高不下,手段落后。由于交通执法人员未能纳入公务员或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经费长期得不到解决,只能靠自收自支的罚没款维持。办公用房、车辆和装备开支以及临时工、借用人员的工资,费用大。由于人头经费占据主体,执法检查、人员培训及必要的交通、通讯、勘验取证、装备所需经费无法及时落实。一方面交通各执法机构耗费大量资金添置、改善办公设施,花费人力、物力对执法客体进行重复管理、检查,另一方面基层执法经费不足,执法检查、人员培训及交通、通讯、装备所需经费没有保证,挫伤了人员积极性,制约了交通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航管机构不具执法主体资格,管理体制不顺,地方保护主义影响执法质量

广西壮族自治区航道养护里程5591.2km。按自治区交通厅的分工,其中:

1、主要航道1969.1km由自治区港航管理局专业队伍管养。包括驮娘江(东笋至百色)、右江、郁江、浔江、西江(梧州至界首)、红水河(乐滩船闸以下)、黔江、融江(麻石电站至凤山三江口)、柳江、桂江(桂林虞山大桥至梧州)、飞双江(南乡至江口)和沙坪河(沙坪至江口)等12条主要航道。

2、其余3622.1km航道按照我自治区行政区域划分,由各市交通局港航(航务)管理处管养,自治区港航管理局在业务上给予指导。以南宁航道管理局为例,南宁航道管理局是区交通厅设置下属航道管理机构,代表交通厅行使航道行政管理工作,是事业性法人组织。只具备了行政管理的职能,没有执法主体的资格,是以委托机关的名义进行执法。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某些临、跨、拦河建筑项目的业主,都有意无意的违反了航道管理条例,但是我们航道部门却无计可施,权威性受到了挑战,影响了执法质量。诸如为了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政府投资在某区建设过河建筑项目,航道部门按照规定必须要求其设置助航标志设施后方能施工,但是由于是市政工程重点项目须赶工期,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已经施工作业了,责令整改工作三天两头追,并没有把航道部门放在眼里,使得我们执法工作被动。这种情况在由各市交通港航(航务)管理处管养的航区更为严重。

建议要明确航道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主体资格,不再委托航道管理部门进行航道行政管理,而是真正的授权给航道管理部门,尽快做到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将航道部门纳入国家行政机关队伍中,使航道管理机构真正地成为独立航道行政执法主体。

(四)内河航道发展相对落后,先进执法手段难以使用我国是水运大国,水运资源十分丰富。

前面提到为保护重点滩点及其航道整治建筑物,南宁航区郁江牛轭滩划为航道禁采区,但是有部分船主为了追求私利仍进入非法作业,为能躲避处罚经常采取夜间作业,与我执法人员周旋,我局执法人员只能对郁江牛轭滩进行了常驻24小时值守,制止在牛轭滩航道整治建筑物范围进行采砂作业,这对牛轭滩航道的保护起到关键作用,但也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如果能安装摄像头等监控设备,则会取得较好的效果。由于执法力量、设备不足,在巡航过程中只能优先保证干线航道巡查,致使部分低等级的航道巡查频率不够,如沙坪河,给航道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四、完善广西内河航道行政执法的对策

(一)广西内河航道行政执法原则

1、合理性原则是指航道行政机关必须公平、正当、合理地行使航道行政权。行政机关拥有自由裁量权,执法人员在使用自由裁量权时必须做到“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否则,就违反了法律赋予其自由裁量权的本意,是应该受到追究的行为。合理性原则的核心在于合理是在合法基础上的合理,任何超越法律的所谓“合理”都是不被承认的。航道行政执法必须同时符合法律规范条文规定和立法目的;必须具有合理的动机;必须考虑相关因素不考虑无关因素。

2、公开原则是指航道行政执法行为除法律规范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必须一律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具体包括:航道行政执法所依据的法律、法规等必须公开;具体的行政执法过程必须公开;在航道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告知并切实保障相对人享有的各项权利,包括申辩权和了解有关情况的权利。

3、统一原则是指航道行政权、航道行政法制、航道行政执法活动必须统一。航道行政管理权必须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由国务院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县以上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及受其委托的或受法律法规授权的航道管理机构统一行使。航道行政法制的统一原则要求各层次的航道行政法律规范必须统一协调,下位法不得与上位法抵触,效力等级相同的法律规范之间也不应相互冲突、矛盾。同时,在航道行政执法活动中还必须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贯彻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的统一执法原则。

4、服务原则是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也是航道行政执法的基本职能之一。其内涵就是指在航道行政执法过程中,任何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都必须时时事事处处为航道行政管理相对人着想,为其提供周到的服务。这一原则要求航道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首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认识到航道行政执法工作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接受人民的监督。同时还要求在航道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正确地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

1987年我国颁布施行了首部航道专业性法规《航道管理条例》,1991年交通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航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1995年国务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标条例》(以下简称《航标条例》)。这些法规规章的颁布和实施初步把航道行政执法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使航道行政执法取得了很大进步。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由宪法、航道保护基本法、航道保护行政法规和规章、地方航道保护法规和规章、其他航道行政规范性文件以及通航标准等组成的法律体系。航道行政执法工作已经逐步走上法制化道路。法制化建设使航道行政执法队伍走向健全,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有所改善。与此同时,航道行政执法工作对于开发和利用航道、保护航道及其设施、贯彻水资源统筹兼顾综合利用方针,促进水运经济发展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经过各级航道管理部门的努力,侵占、破坏航道,碍航及航道淤积导致航道等级下降等现象得到了有效地控制,航道的技术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二)加快航道立法,推进依法治航进程。

1、法律保障。宪法第27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实行精简的原则,……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反对。”宪法第5条还强调国家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这从宪法层面决定了用于保护国家交通行政权有效施行的交通行政执法体制模式必须符合“精简、统一、效能”原则。

行政处罚法第16条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权……。”该规定为交通行政执法体制上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综合执法提出了要求和提了合理依据,即可依法实施交通行政综合执法。

2、行政执法责任制。应当重点明确执法主体及其执法机构的职责、执法内容、执法范围、执法标准、执法依据、执法权限与义务、执法程序、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考核标准,确立各级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把执法任务、目标、要权责分解到各部门、岗位,实现行政行为的程序化、规范化、法制化。

3、行政执法公示制。实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就是要行政机关把行政执法的职责和程序、工作标准、办事期限以及责任追究、社会监督形式等向社会公开明示,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它实际上是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发展和升华,它从公开、公正、公平的基本原则出发,把行政执法的各个环节向社会公开宣示,作出郑重承诺,接受社会监督。

4、过错责任追究制。实际上是对行政执法责任的补充、完善和深化。它要求对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办了错案或出现了过错,依法、依纪追究其责任。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包括:明确追究过错责任和免予追究责任的范围;明确执法过错责任的确认机关和追究机关;明确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程序:明确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中应坚持的原则。

5、执法监督制度。要按照wto的透明度原则,扩大政务公开,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交通行政决策事项、交通法规规章、交通行政审批事项、交通行政处罚事项、涉外服务事项等,尤其将有关的法定依据、资格条件、办理时限、办理程序、办理结果、工作纪律、投诉渠道等公布于众、真正实现交通行政管理的“全透明”。通过社会监督和人民监督,促进执法水平提高。

(三)改革航道行政管理模式,强化航道管理部门执法地位;

任何一个系统若不能及时根据内外变化的要求,适时进行局部或全局的调整,则可能被变化的环境所淘汰,或为改变了的内容要素所不容。这种为适应系统内外变化而进行的局部和全局的调整,便是管理的创新职能。

体制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进体制创新,就是根据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克服旧体制的弊端和影响,健全和完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

交通行政执法体制创新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的现实要求。

资本总是寻找风险最小、成本最低、服务最好的地方投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靠优惠政策发展经济的战略已让位于地方政府服务水平的优劣,让位于是否拥有一个透明、高效、法治的发展坏境。一个地区的经济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发展,必须优化政府服务,增强竞争优势,提升区域竞争力。

由此可见,对交通行政执法体制进行改革创新是查型互握坚持交通特点实施综合执法。交通具有点多、面广、流动、分散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网络性,交通的这些特点要求我们不论组织运输生产还是实施行政管理,都必需要考虑交通的这种系统性和网络性。我国现行的交通行政执法管理体制虽然存在着内部多头执法、职责交叉的弊端,但国家、省、市、县四级行政管理的构架基本体现了交通的这些特点,构造了一张符合实际的有效的行政管理网络。推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不是简单否定现行的交通行政执法体制,而是改革其中的一部分落后的管理方式和内容。因此,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交通特点,实施交通内部的综合行政执法。将交通内部的多个执法队伍归并为一个执法队伍,保持交通行政执法管理的系统性和网络性。

(四)建议构建“一厅二局一总队”的交通行政综合执法体制

1、构建步骤:步骤一:根据决策与执行相对分开,管理审批与检查处罚适应分离的原则,消除多头执法的体制根源,首先确保公路、水路各只有一支队伍面向相对人,建立归口于地方交通主管部门统一领导的交通行政执法体制,公路、水路有多个专业局,但各最多只有一支综合执法队伍,并实行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相分离,加强政府对行政处罚的监督。步骤二:在各级地方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内,将公路路政、道路运政、规费征稽、水路运政、航道行政、地方海事、地方船检、港口行政等8个执法门类、6支执法队伍的相关任务合并,组建一个交通综合执法机构(省设总队,地市设支队、县设大队)。统一行使交通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权。并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垂直管理体制。在水运集中的支队和大队,公路、水路可一门两支,统一管理,分别执法。步骤三:公路、水路行业集中交通行政管理权和审批权,实现决策与执行相分离,即转变职能、合并机构、分流人员。从而达到精简机构,减少结构性耗员,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增强行政能力,减少监督处罚部门与管理审批部门协调环节和协调事务的目的。机构形式为交通运输厅下设公路及运输管理局、港航管理局和执法总队,即所谓的“一厅二局一总队”模式。各部门通过公开政务,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2、进一步明确航道管理范围、权限、职责(包括对船闸、港口等跨河临河建筑物的监督管理)航道规划

广西内河航道划分为国家高等缎航道、地区性重要航道和一般航道三个层次。

1。国家高等级航道。主要包括西江航运干线、右江、红水河、柳江、黔江等航道。西江航运干线属国家高等级航道体系“两横”中的“一横”,右江、红水河、柳江、黔江属国家高等级航道体系“十八线”中的三线。(l)西江航运干线:西江航运干线(广西段)由南宁至梧州界首,途经横县、贵港、桂平、平南、藤县、梧州等县市,里程570Km,是我区最重要的航运干线,已成为沟通珠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的水上运输大动脉,是广西及云贵等西南地区与粤港澳地区沟通的一条重要纽带,也是国家内河水运“两横一纵两网”主骨架中的“一横”。根据西江航运干线在广西、珠江水系乃至全国内河水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运量发展趋势及航道建设条件,规划南宁至梧州段为Ⅱ级航道,并为远景贵港至梧州段建设成为通航3000吨级船舶的i级航道留有余地。(2)右江:右江位于西江航运干线上游,右江航道从两省交界至南宁,流经田阳、田东、平果、隆安等县,通航里程428km,是国家内河水运规划的西南水运出海南线通道。规划两省交界至百色为Ⅳ级航道;百色至南宁为Ⅲ级航道。(3)红水河:南盘江、北盘江在两江口汇台后称红水河,红水河在曹渡河口进入广西境内,从曹渡河口至石龙三江口全长550km,途径天蛾、东兰、大化、台山、来宾等县市,是国家内河水运规划的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规划红水河蔗香两江口至来宾593km为Ⅳ级航道;来宾至石龙三江口63km为Ⅱ级肮道。(4)柳江、黔江:柳江、黔江是国家内河水运规划的西南水运出海北线通道,经过工业重镇柳州,区域综台交通较发达,发展水运对沿江地区与珠江三角洲之间的物资交流、沿江产业带的形成、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柳江柳州至石龙三江口160km为Ⅲ缎航道;黔江石龙三江口至桂平l24km为Ⅱ缎航道。

2、地区性重要航道。规划左江、都柳江、融江(合柳江凤山至柳州河段,下同)、桂江、绣江、贺江和南盘江为地区性重要航道。(l)左江:规划左江崇左至三江河口206km为Ⅲ级航道。(2)都柳江、融江:都柳江、融江位于国家高等缎航道柳江、黔江的上游,是珠江流域通往贵州的西南水运出海北线通道的上段,从省界至柳州全长309km。规划都柳江、融江为V缎航道。(3)桂江:从桂林至梧州生长341km。桂江上游的漓江航段风景秀丽,下游通过西江航运干线直达珠江三角洲。规划桂林至阳朔段为旅游航道,等级为Ⅵ投;阳朔至梧州旺村为V级航道;旺村至桂江河口为Ⅳ级航道。(4)绣江:从北流至绣江河口全长177km,流经北流、客县、藤县等县市。规划绣江为V级航道。(5)贺江:从贺州八步至省界119km,规划为V级航道。(6)南盘江:舰划平班枢纽至蔗香两江口97km为Ⅳ级航道。

3.-般航道。除国家高等级航道、地区性重要航道以外的航道规划为一般航道,主要包括左江(龙州-----崇左)、沙坪河、飞双江、南盘江(黄泥河口-----无生桥一级电站)、布柳河、盘阳河、水口河、平而河、明江、鲁塘江、八尺江、茅岭江、大风江、钦江、南流江、防城河、北仑河等等。养护管理具体分工

4、行政管理。广西壮族自治区航道养护里程5591.2km。按自治区交通厅的分工,其中:(1)主要航道1969.1km由自治区港航管理局专业队伍管养。包括驮娘江(东笋至百色)、右江、郁江、浔江、西江(梧州至界首)、红水河(乐滩船闸以下)、黔江、融江(麻石电站至凤山三江口)、柳江、桂江(桂林虞山大桥至梧州)、飞双江(南乡至江口)和沙坪河(沙坪至江口)等12条主要航道。(2)其余3622.1km航道按照我自治区行政区域划分,由各市交通局港航(航务)管理处管养,自治区港航管理局在业务上给予指导。航道行政管理。(3)目前采砂施工作业许可、采砂施工作业现场监管工作由各市交通局港航(航务)管理处负责。通航河流临河、跨河、拦河建筑物施工作业,通航河流临河、跨河、拦河建筑物、现场监管,船闸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由自治区港航局直属的4个航道局按区域进行管理。

(五)加强航道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落实执法责任;联合执法,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部门之间的推诿。考虑到公路、水路是两种独立的运输方式,有其各自的特点,根据中央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要求,提出如下建议模式:

省(自治区)形成交通厅加公路及运输管理局、港航管理局和交通执法总队的体制模式,这一基本模式是以省(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为领导,以公路及运输管理局、港航管理局为交通厅专业行政管理职能的具体执行和实施者,以交通执法总队为全省交通行政执法的指导和监督者,以科学合理的条块关系为联系的交通行政执法体制模式。地市(县)交通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可根据与省(自治区)交通行政管理机构大体一致的原则,结合所承担的主要职责和行政地位相应设置,其基本模式是交通局加公路及运输管理局(处、所)、港航管理局(处、所)和交通执法支(大)队。

“一厅二局一总队”应自上而下,逐级实施:

一是组建行使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公路及运输管理局,承担辖区内公路建设、养护、路政、运政、规费以及其它行政管理职能。高速公路管理机构应实行政企分开,将高速公路及运输管理局,经营性部分由经济实体承担。

二是组建港航管理局,承担辖区内港口航道等行政管理职能;在省(自治区)交通厅内设水路运输行政管理处,承担水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

三是配合国家“费改税”的实施,改革现有征稽管理机构,将其管理职能划入公路及运输管理局。

四是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合理压缩编制,精简机构,理顺关系,使省(自治区)交通厅所属专业局真正成为精简、高效的交通行政管理机构。

(六)扎实开展航道法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相对人守法自觉性。严格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加大违法者的违法成本迫使其不愿再违法。加强航道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首先要配足配齐行政执法人员,按照辖区航道等级和里程等核定航道行政执法人员的编制,保证执法力量充足。其次要保障航道行政执法工作必要的经费,配备必要的执法车、船。确保航道巡航频率,才能及时发现、查处航道违法行为,有效制止对航道及其设施的侵占、破坏。更为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航道行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航道行政执法岗位对执法人员的政治、文化、执法能力、心理、身体素质等都有较高的要求。要建立行政执法人员学习制度,进行依法行政知识培训,采取自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方式,强化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其法律素质,增强执法能力。同时还可以在深化内部改革的基础上,采取竞争上岗等方式将综合素质高的人员充实到执法队伍中来,切实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

在现阶段,由于人们法制意识普遍淡漠、水域环境特殊以及地方部门利益影响等因素,使航道违法案件的查处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对航道行政执法人员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就有着现实的必要性。作为航道行政执法人员如果对侵占、破坏航道的行为不主动处理、不依法处理就是一种严重的失职、渎职行为。对这种行为必须给予严肃处理。要通过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坚决杜绝此类现象的出现。

面广量大的航道行政执法工作是现实条件下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考验。航道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加强水上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摒弃部门偏见。在成立综合执法大队前,由政府牵头,成立水上联合执法队伍,多部门联合执法,形成执法合力。充分发挥部门之间的联动作用,统一行动,协同作战,营造航道行政执法的强大声势。联合执法是推进航道行政法制进程的有力措施,在实际航道行政执法工作中有许多行政事务具有综合性。仅仅凭航道部门有时是难以解决的。同时联合执法还可以克服长期存在的各部门争功诿过,有利益大家抢着管,有难事则互相推诿的现象。近年来,江苏省部分航道管理机构与有关地方政府部门合作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地尝试,效果非常明显。但联合执法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政府牵头很难形成制度和规模。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尽早将这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措施使之付诸实施。

(六)实开展航道法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相对人守法自觉性。严格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加大违法者的违法成本迫使其不愿再违法。

航道法规宣传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提高相对人守法自觉性就必须克服法规宣传年年搞,宣传方式老生常谈的现象;必须克服不下功夫、不求深入,形式主义走过场的现象;必须克服执法人员思想松懈厌倦,马虎了事的现象。要实行法规宣传目标管理,做到责任明确,有部署,有检查;要创新法规宣传方式,强化宣传效果,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规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法治氛围,不断提高宣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扩大宣传工作的覆盖面,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有利时机,深入企事业单位、居民点、船舶集中停泊区、施工区域等场所进行宣传。同时还要加大航道行政执法工作透明度,不搞暗箱操作,让相对人及时了解法规变动情况,杜绝因不知法而违法的可能。提高相对人守法自觉性是航道行政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只有相对人具有较高的守法自觉性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航道违法行为。

有些航道行政相对人为追求一己私利而置道德、法律于不顾,实施违法行为。针对这种现象航道行政管理机构及其执法人员首先就必须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放弃查处任何违法行为的职责。克服各种困难和干扰,采取有力措施制止侵占、损害航道的行为。其次,违法行为人追求的是利益。如果航道管理机构在对其处罚时加大其违法成本,使其无利可图,甚至血本无归,那么必将对企图违法者和正在违法者产生极大的心理威慑力,使其不敢进而不愿违法。但必须要注意的是任何加大违法者的违法成本的处罚都必须在法律法规的规定范围之内进行。

随着水运事业的不断发展,航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航成了航道行政管理部门首要任务。我们只有正视目前在航道行政执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正确地解决问题,才能推动航道行政执法水平跃上新的台阶。从而切实履行好航道执法职责,把航道行政执法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这是依法治国,依法治交通,依法治航道的需要,是发挥航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需要,也是航道和水运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七)理顺航道管理体制,排除地方保护主义对航道管理的影响,加快先进航道行政执法手段的应用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势在必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交通运输市场全面放开和运输业快速发展,车辆、驾驶员迅猛增长,公路建设突飞猛进,运输服务业迅速发展,对交通行政执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执法体系日益健全、完善,制定、颁布了一批交通法律、法规,执法门类有路政、征稽、运政、海事等,涉及公路、水路、车辆、驾驶员、运输管理的方方面面。现有的交通行政执法体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依法行政、依法治交的要求,与时俱进,对不适应形势发展的方面与环节加以改革,势在必行。

1、实行交通综合执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有的交通行政执法体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依法行政、依法治交的要求,应该从创新体制入手,进行必要改革。实行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是交通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是加强和规范交通行政执法的必然选择,对于交通执法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具有非常强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势在必行。它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行交通综合执法后交通各结构实行联合办公,可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执法人员在辖区内综合执法,彻底改变以往各执法机构都要花费人力、物力进行管理检查,大幅度降低行政管理成本。从先行改革者的经验看,它是提高交通行政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2002年12月,四川省交通厅高速公路交通执法总队成立,集路政管理、运政管理及收费稽查为一体,同时人大立法确立交通部门单独管理高速公路,将高速公路纳入规范管理,实行对交通事故与路政案件同步处理,现场勘验与排障救援同时进行等措施,既提高了效率,又方便了群众,受到了全国人大、政协以及交通部的赞扬。各试点成功的经验,为交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2、启动交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面临的几项工作:(1)坚持交通特点,实施综合执法。交通具有点多、面广、流动、分散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网络性。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一是坚持交通特点,参照“重庆模式”和温岭、舟山等地的成功经验,将交通内部的征稽、路政、运政、航政等多个执法队伍归并为一个执法队伍,形成一个“四政合一”的行政执法和管理网络。(2)是明确综合执法机构性质应为财政全额拨款的行政或事业单位,通过公开考试选拔方式确定执法人员,从根本上解决现行执法体制中存在的经费困难、管罚不分、执法不规范、人员素质低等诸多问题。(3)整合内部资源,做好相应准备。现行交通内部执法的设置,造成了执法队伍的相对独立。每个部门都配备了办公用房、车辆装备、电子信息系统等,而且省厅(局)每年都要安排上千万元用于这些装备的购置和更新改造。在当前行政审批事项逐步减少,交通内部综合执法逐渐推进的情况下,要调整和整合交通内部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和重复建设,综合发挥现有执法装备和设备的作用。一是从综合执法的角度,对一些因道路发展和变化检查站进行调整,完善其设,使交通稽查站点成为综合执法的场所,从而实现全区交通道路检查站点的一体化,发挥综合作用。二是按照信息网络建设的规划,统一设置为公共服务的行业管理平台和系统,做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和浪费。三是加强对行政执法车辆的管理,减少公务用车,充实一线执法用车。

3、开展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意义。交通部门作为公路、水路的行业主管部门,承担着繁重的行政执法任务。交通行政执法在加强行业管理,维护交通市场秩序,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现行分散的交通行政执法体制,存在着执法机构较多、执法力量分散、执法效率较底、执法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多层次执法、多头执法造成了不必要的执法扰民,既影响了交通行政执法的效能,又影响了交通部门的社会形象。开展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是从交通行政管理体制上探索促进执法工作的重大改革,是涉及交通从业者乃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开展交通综合行政改革工作,对于解决交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体制,对于解决由于多头、多层次执法产生的执法扰民,规范交通行政执法行为,降低交通行政执法成本,增加交通行政执法的合力。提高交通行政执法的水平,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树立交通部门良好的社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各级交通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积极支持促进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

4、完善交通行政执法制度。建立健全相关的交通行政执法制度,是推行踪合行政执法的重要保证。试点单位要按照交通部的要求,统一执法文书格式,严格执行《交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严格实行“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制度,罚没收入要全额上缴。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与制约机制,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和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公开办事制度、执法程序,增加行政执法的透明度,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同时,试点单位要围绕如何推进和规范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制度建设。

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流程篇4

营商环境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大会精神,加快建设体制顺、机制活、政策好、审批少、手续简、成本低、服务优、办事畅、效率高的交通运输营商环境,结合我厅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抓环境、抓项目、抓落实为主线,以增强市场主体和群众满意度为标准,对照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对标对表国际国内先进地区做法,落实“五化”工作机制,积极主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良的秩序、优质的服务,全力推进交通运输营商环境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优化市场环境

1.认真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坚决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构建更加合理、全面和完善的公平竞争秩序,清理现行行政审批事项,坚决砍掉各种“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清理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不相符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问题,切实维护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统一性、严肃性、权威性,确保实现“一单尽列、单外无单”。(厅审批办、厅法规处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厅机关有关处室、厅直有关单位配合)

2.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依法采取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方式,着力推进“照后减证”,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进行分类管理。(厅审批办牵头,厅建设处、厅公路处、厅运输处、厅直有关单位配合)

3.深入清理法规文件。持续清理行业保护、指定交易、市场壁垒等限制竞争和侵害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清理工程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等过程中限制或者排斥民营企业的不合理条件,及时提出修改、失效、废止的意见。(厅法规处牵头,厅机关有关处室、厅直有关单位配合)

4.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根据国家和省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要求,对制定的政策文件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尤其是含有市场准入、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重点内容时,按照“谁起草、谁审查”原则,严格履行公平竞争审查程序;加强对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的反垄断监管,防止利用数据、资本优势涉嫌垄断,损害公平竞争原则,损害其他经营者和用户合法权益的问题。(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5.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按照国家和省部署要求,清理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乱摊派等问题;清理行业协会商会强制入会和强制收费,利用法定职责和行政机关委托、授权事项违规收费,通过评比达标表彰,职业资格认定违规收费等问题;清理检验、检测、评估、认证、鉴定等业务单位(部门)提供是否存在借用行政职能或行政资源垄断经营、强制服务、不合理收费等问题;清理交通物流、海运口岸是否存在强制服务收费、不合理收费等问题;清理粗放执法、过度执法、以罚代管、以及以疫情防控名义随意罚款等问题;清理交通运输公用事业领域涉企乱收费问题,持续治理涉企收费,坚决避免降费红利被截留,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不合理负担。(厅财务处、厅建设处、厅公路处、厅运输处、厅审批办、执法局、公路局、运输局、研究所、设计院等厅直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6.降低物流成本。支持中澳公铁联运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培育多式联运和互联网+货运龙头企业。严格执行etC通行优惠、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和普通货运车辆网上年审、取消总质量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车辆道路运输证和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等政策,深入开展etC服务专项提升行动,整治公路收费秩序;全面摸排4.5吨以下普通货车,分类研究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加强农村物流发展顶层设计,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以客运站为节点、客运班车为载体,全面推广小件快运业务,大力发展“商超+物流”“货运公交”等农村物流新模式,服务货物下乡进城。(厅公路处、运输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公路局、吉高集团配合)

7.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按照部省关于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求,加快落实国家和省进一步规范公共信用信息纳入范围,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有关意见,研究制定吉林省交通运输行业2021年度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和台账,健全守信联合激励机制,实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推广运用信用平台,推进信用监管。(厅研究牵头,厅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二)优化政务环境

8.强化政务作风建设。落实《关于开展营商环境中公职人员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问题专项整治的工作方案》要求,聚焦群众反应强烈政策落实、政务服务、履行契约、行政执法方面问题,深入开展公职人员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优化平等、公平、服务、保障的营商环境,让交通运输从业人员活力充分释放、合理合法诉求充分实现。(厅机关党委牵头,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各单位、吉高集团配合)

9.规范政务事项管理。贯彻落实国家取消下放行政许可事项措施,确保国家取消、下放和改变管理方式的省级交通运输行政许可事项全面对应落实;参照国家编制公布中央层面设定的行政备案事项清单,规范实施备案程序,严防以备案之名行审批之实;密切跟踪并对标国家编制公布中央层面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规范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及时完善省级交通运输政务服务事项清单;认真梳理交通运输政务服务事项,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实现交通运输政务服务事项库之外无政务。(厅审批办、厅法规处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厅行政审批协办处室和辅办单位配合)

10.完善政务服务保障。推行首问负责、一次告知、一窗受理、并联办理、限时办结、政务服务“好差评”等制度,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持续改进窗口服务;落实我省“一件事一次办”要求,从企业和群众“办成一件事”角度出发,公布标准化的办事指南和流程图,实行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限时办结,避免企业和群众来回跑;依托全省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指导地区交通运输部门加快整合12328等交通运输政务服务热线,强化宣传引导,畅通企业群众咨询、救助、建议、投诉、举报渠道,实现企业群众诉求“一号响应”。(厅审批办、厅办公室、信息中心、厅运输处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厅机关有关处室、厅直有关单位配合)

11.加大政务革新力度。坚持“发现一个问题、出台一个措施、解决一类问题”原则,定期梳理“放管服”改革“回头看”、营商环境考评等评估评测中发现的涉及改革方面遗留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快推动解决,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协同配合,对下放审批监管事项要同步下沉相关专业人员和技术力量,提升基层承接能力和“放管服”改革整体成效;落实《吉林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实施方案(2021)》要求,开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支持用电用水用气等民生设施建设,推进“获得电力”“获得用水用气”指标提升;完善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以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作为评判标准,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厅审批办、厅法规处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厅行政审批协办处室和辅办单位配合)

12.深化政务诚信建设。建立健全清理和防止拖欠账款长效机制,持续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农民工等民生工程账款,坚决纠正政策承诺不兑现、违约毁约、骗商欺商、新官不理旧账等严重人民侵害企业权益、危害市场公平正义、损害政府形象等问题,坚决防止旧账未消又添新账的现象。(厅机关各处室、厅直各单位、吉高集团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优化法治环境

13.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放管服”等改革要求,结合上位法《城市公共交通条例》《道路运输条例》等法规的出台、修订,组织提出修改地方性法规、规章的意见和建议;实施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深入推进“四基四化”建设,加强执法人员考核培训,进一步规范交通执法行为;落实《吉林省交通运输厅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的要求,做好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决策执行等工作。(厅法规处、厅建设处、厅公路处、厅运输处、执法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厅直有关单位配合)

14.做好综合执法改革后续配套工作。抓紧制定综合执法相关制度规范,建立省地综合行政执法联动机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根据改革职能调整,完成行政执法专用章启用工作;细化落实《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3)》和《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2020版)》等文件,不断提升综合执法队伍政治素质、执法能力和执法效能。(厅法规处、执法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15.持续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国家、省省最新要求及工作实际,组织对省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落实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建立健全推进机制,并与交通运输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紧密结合,同步推进,确保高质量完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各阶段工作目标。(厅法规处牵头,厅机关有关处室、厅直有关单位配合)

16.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细化落实部《加强和规范交通运输事中事后监管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以清单方式明确落实举措、完成时限和责任人员;修订“双随机、一公开”实施细则,厘清随机抽查各环节涉及单位(部门)的职责边界、监管事权,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指标,推进检查事项、对象、人员全覆盖,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率,将更多事项纳入联合抽查范围;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加快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加强部分重点监管领域数据汇集,依托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风险预警模型,形成风险预警线索推送、处置和反馈机制,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厅法规处、厅建设处、厅公路处、厅运输处、执法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厅直有关单位配合)

17.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制定行政执法案卷质量评查标准;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加大提示、告诫、建议等非强制执法方式适用,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深入开展道路运输、公路超限超载、建设市场专项整治,强化与公安等部门联勤联运,依法严厉打击“两客一危”和“百吨王”等各类违规违法行为,坚决防止运动式、“一刀切”执法等问题,切实维护交通运输市场秩序;组织开展2021年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切实强化内部监督;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清单,实施“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行动,开展宪法宣传周、民法典等线上线下普法活动,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综合执法队伍法律素养和业务技能。(厅法规处、厅建设处、厅公路处、厅运输处、执法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厅直有关单位配合)

(四)优化交通运输项目环境

18.高质量推进交通强省建设。落实深化交通投融资改革要求,研究出台“十四五”交通投融资政策,总结推广高速公路建设ppp模式经验,用好各类新型融资工具,支撑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按照国家营商环境试评价指标要求,结合我厅职责,研究编制优化综合立体交通指数提升举措,着力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厅综规处牵头,厅机关有关处室、厅直有关单位配合)

19.着力推进交通项目建设。贯彻落实全省营商环境大会关于项目建设的要求,实施厅级领导包保重大项目机制,按照“开工能早尽早、建设能快尽快”的原则,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征地拆迁、资金筹备、工程建设、竣工验收等工作,加快推进大蒲柴河至烟筒山等8个高速公路和万良至抚松等27个普通公路的续建、新开工项目,及时解决征地拆迁、施工建设等方面的各种问题,确保4月20日前所有开复工全面进入项目建设阶段,形成集中建设热潮。(厅综规处、厅建设处、高建局、公路局、吉高集团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0.建立健全招标投标领域长效机制。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建立健全招标投标领域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的要求,严格执行招标投标制度制定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核制度,完善市场主体、行业协会、上级主管部门意见征集制度,严格规范招标投标制度规则制定活动;配合做好清理整合省级交通运输保留的招标投标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汇总、公示及动态更新等工作;全面推行依法必须招标项目“双随机、一公开”模式,紧盯招标公告、招标文件、资格审查、开标评标定标、异议答复、招标投标、情况街面报告、招标等关键环节、载体,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落实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常态化征集机制,畅通招标投标异议、投诉渠道,依法及时对投诉进行受理、调查、处理和结果公示,确保有效线索得到及时核查,违规文件得到及时修改废止,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查处纠正。(厅建设处、厅公路处、厅运输处、厅科教处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1.高质量推进道路运输发展。大力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加强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辆推广应用,启动“绿电国的”工程,深入推广汽车排放检测和维护制度(i/m制度);积极推进客运班线改革,在双阳区开展“全域公交”建设试点,至少完成全省50条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研究落实公交化改造和客运站公益服务长效补贴政策,继续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交,不断完善公交基础设施网络,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强化公交发展资金政策支持。(厅运输处、运输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2.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依法严格规范各类保证金的收取,规范招标文件审核,清理招标文件未严格载明收取的形式、金额、返还时间、不予退还的情形以及逾期退还等情形;健全投诉举报处置机制,依法办理各类投诉,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持续落实《吉林省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实施办法》要求,制定涉企政策要及时征求企业家意见,并切实做好处理反馈、宣传解读、监督执行等工作。(厅建设处、厅公路处、厅办公室、高建局、公路局、吉高集团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 工作要求

(一)强化责任担当。各单位(部门)要充分认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对交通运输事业走深走实走远的重大意义,深入贯彻落实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大会的各项要求,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责任意识,主动承担优化营商环境职责任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带头干、总负责,全面掀起“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的热潮。

(二)强化任务落实。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内容多、任务重、责任大,各项任务牵头、责任单位(部门)要按照“五化”要求,研究统筹推进措施,配合部门要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同时,要聚焦本单位(部门)实际问题及困难,研究制定长效机制,细化落实举措,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强化自身建设。各单位(部门)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政策措施,健全投诉举报机制,聚焦本单位(部门)管理瓶颈和制度漏洞,拿出自我革命的勇气,亮出刀刃向内的气魄,切实做好问题排查整治,坚决纠正损害交通运输营商环境的各类问题。同时,要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干部队伍配备,不断提升本单位(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强化宣传引导。优化交通运输营商环境工作需要社会认同和支持,各单位(部门)要通过网站、报纸和移动终端加强宣传已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要主动向市场主体精准推送各类促进交通运输发展、企业扶持的优惠政策,着力提升政策知晓度和可及性,积极营造社会关注、支持、参与交通运输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的良好氛围。

(五)强化归集总结。各牵头、责任单位(部门)要及时总结方案任务推进情况,并于2021年12月10日前将工作任务推进情况报送厅法规处。同时,各单位(部门)要按照《关于印发<吉林省交通运输厅落实<吉林省营商环境考核评价实施方案(试行)>内部考评办法>的通知》(吉交法规〔2020〕244号)要求,对照责任分工,每季度前5个工作日内,将上季度重点工作任务推进落实情况报厅法规处。

 

附件:吉林省交通运输厅2021年营商环境建设主要工作任务

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流程篇5

、“十一五”交通运输发展简要回顾

“十一五”是我市交通运输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五年。经过五年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基本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我们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新的可喜变化,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回顾“十一五”交通工作,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2、运输市场蓬勃发展。开通了2条国际运输线路、7条国内省际客运线路,新建改建4个县级客运站、32个乡镇级客运站和村屯客运停靠站、2个口岸仓储基地和5个物流场站。“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道路运输客运量1.8亿人次、客运周转量43.2亿人公里,货运量1.3亿吨、货运周转量47.9亿吨公里,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18.6%、43.6%、52%和87.5%。高级客运车辆、特种货运车辆增长迅速,道路运输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增强了客流、物流集散功能,推进了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进程,提升了运输规范化管理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

3、公路管养科学规范。积极推进了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养护公司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推行事企分开、管养分开,逐步实行养护生产市场化,促进了全面科学养护,进一步提高了养护质量。完成公路绿化1543公里,公路绿化量增加了一倍。开展了桥涵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公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完善了超限运输车辆治理长效机

制,有效巩固了治超工作成果。我市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十一五”期间始终保持全省一流。

4、依法行政成效显著。实施了以“一优三标”、“一备三率”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工作“标督评”数字化管理机制,强化了交通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严密了执法程序,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执

法水平。全系统共办案10677件、立案10197件、结案9971件,立案率、结案率分别达到97.4%和97.8%。市交通运输局先后荣获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单位、全国交通运输系统普法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5、交通资产保值增值。经过五年的投资建设,全市公路等级进一步提高,公路资产增加了2倍;通过资产置换和重组,闲置资产和不良资产得到了开发利用,建成了交通行业培训中心,使交通行业培训工作有了基地;通过加快以麒麟文化为中心的景区建设,为麒麟山风景区增加了新的景观,提升了景区旅游的品味;通过加强以综合性能检测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建设,保证了交通运输服务的全覆盖。交通存量资产的增加,为xx交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五年来,交通系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争先创优、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特别能承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交通精神在广大干部职工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公路建设、公路养护、运输市场管理、行政执法等多项工作创全国或全省一流。党建工作、文明行业创建、安全稳定、综合治理、群团工作等创全市一流。在“关注民生、服务发展”工作中,连续三年被评为最佳单位,2012年“双评”听证满意度第一名。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各级班子和干部职工有事业心,有上进心,有责任心,想事谋事,管事干事,勤勉奋进。所以,我们的交通事业才得到飞速发展,我们的队伍才有着无穷的动力。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12年,我市公路建设项目数量、投资额度、交工里程均创历史新

高,多项工作创全国和全省一流。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和交通运输局,向长期以来大力支持交通运输工作的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向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并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二、“十二五”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

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市交通实际,坚决落实好“十二五”规划,抢抓机遇,在“三优”文明创建和公路建设“三年决战”中打牢基础,提升发展质量,创造更加便捷、优良的交通运输环境。

(一)总体要求

“十二五”交通运输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服务xx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提高交通运输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到2015年,形成更加安全顺畅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为xx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二)目标任务

到2015年,全市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将实现从道路建设向道路网化、优化转变,实现高速公路与国、省、县、乡、村公路协调发展。道路运输体系更科学,管理更规范,运输更安全便捷,运输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全市通车里程将达到535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将达到270公里,一、二级公路将达到460公里,我市与省内其它地市以高速公路相连接,域内县(市)区以一、二级公路相连接,市区至乡镇以三级公路相连接,乡镇至行政村以四级公路相连接。

2、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实施“4455工程”,即进一步完善货运场站布局,建设4个物流中心结点;进一步提高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能力,改造升级4个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进一步完善道路客运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建设5个农村客运站和5个公交客运接驳站。4、安全保障。重点对公路和桥梁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治理,打击车辆超限超载,确保公路安全。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对营运车辆、船舶和司乘人员的监管,确保运输安全。

5、科技进步和环境保护。认真研究提高公路和桥梁建设养护质量科学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公路安全性,延长公路使用年限。加强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全面应用省道路运输管理网络系统,建设面向社会公众的物流网络服务平台,谋划建设物流信息中心,建设营运车辆gps监管平台,提高道路运输科技水平。加强交通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发展节能环保车辆,淘汰老旧车辆,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三、2011年工作任务兼顾,全面推进”的原则,抓好“一个规划”、打好“两个攻坚战”、加强“三个建设”,在公路建设、运输市场管理、公路养护、交通行政执法、科技创新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根据上述思路,2011年交通运输重点工作任务是:

(一)抓好“十二五”规划落实,搞好各项计划的衔接。

按照“综合运输布局合理、服务功能配套齐全、优质安全节约环保、外形美观景观和谐、提档升级通畅联网、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的建设原则,深入研究有关政策,立足我市目前的交通状况,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安排建设计划,坚持长远规划与近期建设相结合,统筹全局,与县(市)区、相关部门和省交通运输厅协调加强沟通,搞好项目计划的对接落实工作。

(二)打好公路建设攻坚战,进一步改善路网结构。4个续建项目要完成建鸡高速公路虎林至xx段全部路基土石方和桥涵工程、排水防护工程,路面下基层完成70%,路面上基层完成40%,房建工程将完成4处服务区、10座收费站、1处养护中心的房建征地和主体工程建设;完成鹤大高速公路佳牡段封闭工作;完成鹤大高速公路七鸡段路面工程、附属工程及封闭工作;完成建虎高速公路虎林段路面工程、附属工程及封闭工作。1个新建项目要完成鸡图公路xx过境段路基和桥涵建设工程。2个争取项目要完成1条北通道(鸡勃公路)和1条边防公路改建工程的争取工作。同时,在争取农村公路建设上加大力度,争取建设计划更多,争取建设比例更高,争创全省一流。

(三)打好交通综合整治攻坚战,促进运输市场繁荣。

 

;我们要结合“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和新农村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好“六大战役”,实施“工程”要求,加强运输市场建设。一是完善城市交通客运网络。在市区东、南、西、北和中部地区规划5个城乡客运接驳站,在市区重新规划“2专、3环、4纵、12横”公交客运网络,逐步建立“布局合理、分工明确、衔接顺畅、安全便捷”的城市交通客运网络。二是加强客运秩序综合整治。要着力规范客运车辆运营线路和运力配置,加强停车场站管理和客运秩序管理,重点整治车容车貌,解决客运“脏乱差”问题,形成公交车辆“一线一车型、一线一颜色、一线一机制”,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和管理水平;打击非法营运车辆,进一步规范运输市场秩序。三是完善货运物流信息网络。依托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场站节点,加强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发挥市区道路运输集聚效应,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四是强化运输安全监管。要进一步细化监管措施,加强宣传教育,严把道路运输市场准入关、车辆技术关、从业人员资质关、日常监督检查关、隐患排查治理关,加强道路运输动态监管,加强水上运输安全隐患治理,确保交通运输更加安全顺畅。

(四)加强公路环境建设,进一步做好公路管养工作。

我们要落实“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强公路管养工作。在干线公路养护上,继续推行养护计量支付管理,全面实行科学和预防养护,加强公路养护的动态管理和病害监测,延长公路使用年限。加大公路安保工程和危桥改造力度,深入治理超限超载、控制违章建筑和打击乱堆乱放等违法行为,保护路产路权,坚决防范公路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做好高速公路全面养护的前瞻性工作,确保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的及时有效衔接。在农村公路管养上,深入贯彻省、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精神,解决农村公路“重建轻养”问题,使农村公路建有所管、建有所养,保护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在公路绿化上,按照全市“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及新农村建设工作部署,开展公路绿化美化香化活动,完成公路绿化任务,构建优美的公路环境。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保持全省一流。

(五)加快交通改革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

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进一步理顺交通运输管理、农村公路管养和航务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做好涉费人员安置工作,确保行业和谐稳定。要结合行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标督评”、“巡管督”数字化管理机制,加强作风建设,切实提高行业管理效能。同时,强化物流中心、行业培训中心的服务职能,满足提升行业整体功能的需要;完善麒麟山风景区设施设备,满足景区发展的需要;加强车辆安全性能检测服务能力,满通运输的需要。

(六)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推动各项工作再登新台阶。

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流程篇6

造成运输问题矛盾突出、效率低下、资源分散、成本过高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我国运输系统的综合组织或者综合协调能力不够,现代物流的方式应用不好,缺乏现代物流机制,使整个运输过程事实上处于总体上的无序化过程。按照现代物流理论,一个国家运输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级阶段,其主要表现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海运和内河航运等)各自独立发展的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上述这些各自不同的交通运输形式,通过互联互通即联运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阶段,也就是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建立和逐步形成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运输一体化的阶段,即上述各种运输方式的节点统一起来形成大的运输中心,这些运输中心除了节点设施的统一外,运营功能、组织结构、产权也逐步实现了一体化,这个阶段是综合运输体系建立和完善的阶段。第四个阶段则是更高级的阶段,是综合运输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能源利用、环境改善、土地资源利用等实现高度统一、高度协调和一体化发展的阶段。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运输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迄今为止基本上都是各自独立发展的。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20多年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步伐,不同交通运输之间的复杂性以及各自独立运输方式之间的不协调性和不经济性的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有专家形象地指出,由于我国过去的经济相对落后,对交通运输的能力和效率等要求不高,因此那时我们交通运输方式就像在白纸上画上任何一个交通线,可以与别的交通运输线之间相互不联系也没有干扰,哪种运输方式发展对全社会都有贡献。但是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对运输方式和运输能力要求越来越多,就像这张白纸上画的线越来越多,这时交通线的交叉、重叠、干扰就肯定是不可避免的了,于是各种运输方式在节点上和线路上的匹配、综合、协调、统筹就是必须要考虑的了,显然这个阶段就已经超过了各种运输方式独立发展的阶段,这时综合交通发展的问题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因此,综合交通发展不是一个口号,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的客观需求。

建立综合运输体系不仅是由于运输能力紧张所提出的要求,而且也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达到现代化所提出的一个根本要求。美国的综合运输体系程度很高,不但政府对综合运输体系的组织协调能力很强,而且运输企业的一体化组织水平也很高,再有就是信息化水平相当高。各种交通运输要组织起来进行联运,进行统筹协调和综合运用,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没有这个信息平台是根本不可能的。美国的GpS发展得很到位,保证了它的综合运输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而我们则还存在根本的差距。另外要建立整个城市的物流配送体系等,这也并不是交通运输本身能做到的。例如在美国,许多货品运输的包装工作,都是在物流环节完成的,而在我们国家都还是在生产环节完成,因为我们现有的交通运输方式很难适应这种现代物流的要求。

2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必然要求国家管理体制进行深刻的改革

在不同运输化阶段里面,对政府的执政方式、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政府制订的政策法规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初级运输发展阶段,因此管理方式相对比较简单,分部门运输管理方式就可以适应。但是到了经济运行的复杂阶段,到了运输方式需要综合性和一体化的阶段,还是沿用过去那种体制,这就明显不适应了。严格说,目前的运输管理方式、运输政策和运输机制都还是部门所有制,没有统一的政策法规,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规划,没有统筹的考虑和安排,而且没有形成成文的、权威性的或者通过立法的政策。还有就是管理体制的问题。我们国家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政治体制的改革还十分滞后,主要表现在政府转型还十分缓慢。我们现在的国家经济管理体制基本上还是部门所有制,现在的国务院有四十多个部委,每个部委的设立基本都是资源控制和资源分配型的,每一个部门都占有一块国家资源,每个部门都形成了自己特殊的部门利益,这是很不正常的,这种现象给我们国家政府转型和体制改革造成了极大的障碍。交通运输系统也是如此,交通部管的是公路运输、内河航运和海运,民航总局管的是航空运输,铁道部则管着铁路运输,各个交通管理部门职能分离,互不协调,每个部门都主要给自己所管的行业争资源、争资金、制订符合本部门利益的政策,因而从全局来看,出现了很多非常不合理的现象,很多互相不协调的矛盾,很多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很多低效率低水平的恶性竞争,造成了国家资源的浪费和经济运转的扭曲。

3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必然要加强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要加强综合运输体系的统一规划,把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于交通发展规划中,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及比较优势及相应的市场需求规模,确定各运输方式的发展规模和速度。a.确定合理的运输基础设施发展规模和结构。政府部门要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时提出运输基础设施的发展议题,组织有关研究单位进行发展规划研究,对较长期内运输基础设施的总供给量、供给的增长速度做出决策。b.搞好运输基础设施网络的布局。如果布局不合理,涉及到的将不仅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浪费问题,而且对社会、经济各方面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为此,要从各方面作系统的论证分析,使运输基础设施的布局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4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必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及体系结构的合理化,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站在全局的发展角度,用综合的眼光看问题,从而对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进行规划和管理,而且更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综合运输体系形成中的调节作用。为此,应加快以下方面的改革步伐,为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从综合运输体系形成和完善方面看:a.加快运价管理体制改革,形成灵活的运价形成机制以及合理的运输差价和比价关系,发挥价格杠杆在综合运输体系形成中的导向作用;b.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交通运输业投融资体制,进一步开放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和运输市场,消除体制和行业壁垒,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增强运输基础设施投融资能力和运输市场的竞争活力。

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流程篇7

【关键词】道路运输;理论研究;问题;对策建议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也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对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也迫在眉睫,这对于推进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转变,加强交通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相关理论研究

第一,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机构。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制度能够开始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1998年,交通运输部提出地方交通组织改革计划,在地方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指导下,在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交通部门之下设置省级道路交通管理局或运输管理局,在省级道路交通管理局下设立市级和县级管理部门,由此,国家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组织结构逐渐形成,构建起部、省、市、县由上到下垂直管理体系。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同级别交通管理部门的专业管理机构,更注重于对道路运输整个行业的管控,它是在交通部门的领导下行使政府对道路运输行业的管理职能,是以政府的名义对道路运输全行业的指导、监督和服务。第二,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范围。在研究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之前,首先需要对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执法范围进行合理界定,以便有助于更好地对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进行研究。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作为交通管理全局的关键环节,其管理范围涉及到旅客的运输、货物装卸、运输服务、机动车维修、司机培训和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运输行业也进入到了新的发展阶段,旧式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范围划分能否能够满足现实的需要值得思考,因此,2012年国务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管理条例》进行了修正,于2013年正式实施。新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更加具有科学性,坚持了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有利于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工作的合理安排,有利于促进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工作圆满完成。第三,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原则。目标性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系应当以明确行政目标作为重要依据,并根据相应的职能设计出适应道路运输市场需要的管理模式,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踏上了新的台阶,道路运输行政职能转变也进入到了新的阶段,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应当遵循目标性原则,切实制定行政管理的目标,进一步与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相适应,建立健全道路运输管理体系。效率性原则。道路运输点具有点、线、面相结合的特点,其运作过程中呈现出网状模式,动态和跨区域性较强。由于需要跨区域运作,因此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强调效率性原则,唯有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工作,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圆满完成,没有疏漏。服务性原则。自党的十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加快推进道路运输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是政府在道路运输行业实施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在道路运输活动中意志的承载者,所以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强调了服务的理念。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服务性原则在诸多方面都有所反映,而交通运输部所提出的“三个服务”则是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根本服务宗旨。

二、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执法效率较低。道路运输行政执法追求的是效率,这不仅是依法行政的需要,同时还是及时解决道路运输问题的关键。尽管中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改革在打击道路运输违法经营行为上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仍有少数部门执法效率低下,导致无法从根本上治理道路运输市场的违法经营活动。第二,管理方式陈旧。中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曾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虽然目前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一些后遗症未能根除,例如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权力意识较为严重,基层与中层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淡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整体职能不明确,执法人员有一定的官僚思想。道路运输业是一个基础性产业,其产业的发展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下,行政部门结构调整速度进一步加快。就当前国内的整体情况来看,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方式比较单一,其管理模式仍然带有计划的性质,具有统一分配任务的痕迹,甚至出现直接管理市场运行的行为。在现行的体制下,道路运输业的规划和市场活动基本都需要经过行政审批才能得以实现,这就使得市场的调节作用受到了遏制。简言之,目前中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方式始终在不断调整变化,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三,行政管理职能交叉。一方面,多个行政管理部门职能交叉,管理不顺畅,各部门间沟通协调不力,导致管理真空。虽然中国政府在职能转变上做了极大的努力,并且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是职能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受到管理职能交叉的影响,经常会出现管理真空的现象,工作效率受到一定的制约。关于道路运输管理方面,目前相关的职能部门包括道路运输管理局、公路局、公安交警部门等,甚至连工商部门都有一定的职能。这种职责不明确和职能重叠的现象会导致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第四,行政人员素质不高。当前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道路运输执法人员缺乏思想素质。当前部分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人员缺乏思想素质,没有真正的做到爱岗敬业。导致他们没有自主思想,不敢想也不敢干,没有创新意识;道路运输执法人员缺乏知识素质,当前道路运输执法人员的知识贮备不足,并没有与道路运输执法结合,也没有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因此道路运输执法人员的总体素质仍有待提高;道路运输执法人员缺乏能力素质,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活动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道路运输执法者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素质,更应当具有必要能力素质;道路运输执法人员缺乏身体素质,身体素质人的身体方面和人的脑力方面两个部分,身体方面要求执法人员要拥有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力,脑力方面要求执法人员要拥有良好的记忆能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道路运输执法人员而言,身体素质是他们进行道路运输管理活动的基础,没有好健康的身体就不可能进行管理活动,更不用说提高执法的效率。

三、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改革措施

第一,设置综合性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也踏上了新的平台,为了满足道路运输业的发展的需要,设置综合性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已经成为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改革的必然趋势。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掌控者国家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即使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也属于关键性部门。自从2013年大部制改革至今,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也在不断的革新和变化,但是政出多门和多头管控的现象还是存在,因此应当设置综合性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衔接与协调,提高道路运输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浪费资源和提高成本。组织机构扁平化是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改革的方向。扁平化组织与中国传统的科层制组织存在较大的区别,科层制组织模式是建立在以专业分工,经济规模的假设为基础之上的,各功能部门之间界限分明。而而扁平化组织,则是需要行政人员突破部门的隔阂,取消中间管理层。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现有业务流程是以任务和职能为核心,将整个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的任务和职能进行横向部门分解与纵向层级分解。在这种体系下必然会造成上下级沟通费时费力,审批环节众多、办理流程重复。因此,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将组织机构扁平化,在流程式设计的基础上办理相关业务,也就是说,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机构应当按照办成一件事情的最简流程来设置,将分散于各部门的职能进行重新组合,对多余的部门及重叠的“流程”予以合并,对不必要的管理程序予以精简取消。第二,完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法律体系。从宏观角度来看,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实践表明,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有效运行与道路运输相关法规的完善有着密切联系,无论是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又或者是它们的职能、权力和责任都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作出明确规定,如此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和活动才具有了合法性。法律法规为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机构和其它相关部门的关系和权限范围进行了规范,为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自从《道路运输管理条例》颁布之后,道路运输产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在法制化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目前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的国家性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赔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修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部门应当加大道路运政管理法制建设,通过立法避免现行规章、条例规定的缺点,有利于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的秩序。第三,转变优化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在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系统中,管理职能对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核心作用,对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具有积极意义。原有的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因此应当切实转变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层面来看,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明确道路运输行业的社会服务性质,明确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是对市场不能规范的行为而做出的处理,其宗旨是提高管理职能的服务性,管理职能应该从政府的一元模式转变为社会、市场、政府多元治理的模式;优化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经济调节功能,彻底摒弃只有GDp才代表经济发展的陈旧思路,加强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长远规划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通过制定科学的方针政策建立统一的道路运输市场,进一步协调道路运输市场。第四,加速推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队伍普遍存在专业素质不高、人员庞杂的问题,因此应当优化道路运输管理队伍系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根据当前道路运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应当统一道路运输人员编制,妥善解决事业编制与公务员编制同时存在的弊端,逐步将事业编制转变为公务员编制,对其进行统一管理。通过转换编制,能够确保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对执法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并且所有的执法人员都可以利用《公务员法》进行人才选聘,从而解决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编制的混乱问题。对于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人员的选聘条件应当进行精细化处理,提高选聘门槛,压缩人员招收数量,各地区道路运输行政管理部门必须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提高人才的选聘条件。通过设立新的准入条件,进一步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从而提高管理效率。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是交通运输行政管理的重要子系统,也是交通运输行政管理系统优化与改革的重要环节,通过研究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定然能够为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利于道路运输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超.道路运输行政执法中取证问题的调查研究[J].法制博览,2015,05.

[2]师妍.完善我国道路运输法律体系的思考[J].交通企业管理,2014,03.

[3]李升朝,张萌.论我国道路运输行政管理体制信息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电子测试,2013,05.

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流程篇8

关键字:综合运输;体制改革;交通安全体制

综合运输体系的内涵交通运输体系是以运输线路为主线,将运载工具、港口、车站道路设施,航道等硬要素,以及运输组织、管理和协调系统等软要素贯穿而成的系统。其核心要素是以交通运输需求的特性(需求主体、运量、运距、流向、需求技术等)为出发点,按照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以及区域运输路线环境状况,合理配置各种运输资源,快捷、高效、安全地实现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移。

一、我国交通运输体制发展的现状

1.各种运输方式的管理制度自成体系

我国的管理体制是由发改委组织编制交通运输综合规划,交通、铁道和民航等部门分别组织编制公路、港口、铁路、机场等专项基础设施规划。其直接后果是各种运输方式基础设施结构性短缺和过剩并存。由于分割管理,各种运输方式标准规范不统一,也大大增加了公铁联运和水铁联运的装卸成本,降低了运输效率,制约了运输经济的发展。

2.交通安全体制不完善

民用航空的市场监管法规不完善,民航安全监管体制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行政手段,现行民航设立地区管理局及其安监办的体制现状,不利于民航管理部门对机场和航运企业的安全监管,影响监管效果。

道路交通安全,现行机构职能配置片面强调公安交通部门的路面执法,忽视交通安全其他环节的整体考虑,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的研究,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的管理以及公路设计安全稽核等交通安全因素重视不够。

水上交通安全,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是沿袭前苏联的模式,即渔船商船商港与渔港分别由交通、农业两个部门管理,在管理上既容易出现缺位问题,又容易出现越位问题,引发部门争执。

二、国外综合运输发展的经验

发达国家综合运输体系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逐渐演变而成的,为我国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如何从事交通运输管理提供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具体为:

1.美国

美国经历了现代交通运输业完整的发展过程,其政府的交通运输管理也随着交通运输业的成长而不断调整。为了使交通运输的管理从分散走向集中等,美国国组建运输部。其联邦政府归口管理水、陆、空运输的机构。下设9个局,负责综合运输的协调和管理。运输部是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交通运输政策的部门,它还与其他机构协调,制定国家全面的交通运输政策和长远规划,管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起草并提交所有交通运输或与交通运输有关的立法,并提供州和城市交通项目的技术支持,同时负责拨款。

2.德国

德国目前实行的是大交通管理模式。从1991年开始,德国进行政府管理机构及人员精简。1998年,德国联邦交通部与建设部等进行合并成立德国联邦交通、建设和住房部(以下简称:联邦交通部),联邦交通部按《基本法》授权领导全德国的交通行业,交通业务范围涉及铁路交通、公路交通、内河航运、海上交通、航空、公路建造、联邦航道建造及气象服务工作等。德国的交通行政管理为三级架构,联邦交通部、州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市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这三级之间没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他们分别隶属于联邦政府、各自的州、市政府。

三、现阶段我国交通运输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部门分割,相互竞争

长期以来,每种运输方式的主管部门都是从本部门的角度出发进行规划、建设与运营。各个交通主管部门都要给自己所管的行业争资源、要政策,都是从本部门在现有体制下能动员的资源出发确定本部门的长期发展规划,而不考虑在我国的资源人口条件下什么样的交通运输结构才能实现可持续的交通,对我国整体的大交通发展战略缺乏通盘考虑。这种部门分割的管理方式更缺乏通过统一规划和政策法规协调实施可持续交通战略的能力。

2.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

每种运输方式的主管部门都追求各自交通网络的完整性,不考虑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联系。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缺乏协调分工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规划和综合枢纽建设上,每种运输方式的规划和设计都是只从本身出发而不考虑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缺乏统筹规划相互协调,综合运输的优势难以发挥。

四、结语

对于体制改革而言,其主要是整个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先进的社会制度就是能促进生产力更快发展的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改革的总目标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行政体制改革作为国家管理制度的创新活动,同样服从于发展生产力的总目标,而且,先进的制度创新可以创造新的生产力。

1.统一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为实现建立综合、统一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交通运输的各政府主管部门要推进政企分开,通过职能的转变和调整,按照新的行政环境和管理要求重新确定职能定位,并在各部门之间努力实现职能定位的统一。交通运输部统一领导五种运输方式后,各种运输方式决策支持与综合协调系统由交通运输部内设司级机构组成,由运输部的综合管理和统一协调。

2.建立道路交通安全机构

在交通运输部下建立新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构。将公安部的公安交通管理局的职能与交通部有关司局部分职能整合,组建新的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机构,由公安部和运输部双重领导,避免在道路交通安全执法过程中的相互扯皮,推诿现象。

3.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

为适应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的要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加快制度建设的进程,加大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力度,从而为交通运输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手段。同时,要相应地积极理顺与相关部门的关系,解决管理职责交叉和重叠问题,建立系统化的综合管理体制,为执行和实施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开辟完整、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郗恩崇.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学[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2]邵振一、董千里,道路运输组织学,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流程篇9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做好今年交通运输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大和*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大部门体制下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新机制,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努力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做好交通运输保障。

1月6日和12日,已分别召开了民航工作会议和邮政工作会议,对今年的民航、邮政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要切实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这里,主要部署安排公路、水运的重点工作:

第一,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明确加快公路水运建设的投资方向和重点,对符合规划的高速公路项目、沿海港口进出港航道和疏港通道项目以及内河国家高等级航道项目,建立项目前期工作储备,在土地、资金、审批等方面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促进交通运输大建设大发展。

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等重点工程建设。推动具备开工条件的国家高速公路项目尽快开工建设,重点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省际“断头路”、城际扩容路和重要疏港路建设,以及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骨架项目建设。启动《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工作,完成国家高速公路网疏港高速公路建设规划、主要高速公路运输通道扩容方案。完成国道网建设规划、国道网调整工作和已建高速公路路线命名编号实施工作。加快国省干线公路网改造,启动国道瓶颈路段建设规划研究工作。加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和综合运输枢纽建设。加快推进港珠澳大桥、琼州海峡跨海通道等重点工程的前期工作。继续加快国边防公路建设。

推进沿海主要港口进出港航道和内河航道建设。加快调整老码头技术改造和老港区功能,促进港口持续发展和港城协调发展。加强沿海港口进出港航道、防波堤建设、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继续加强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推进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建设,加大中游河段系统整治的研究力度。继续加强京杭运河改扩建、西江航运干线扩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和黑龙江航道建设。全面推行内河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绩效考核。

加快灾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全面落实《汶川地震灾后公路恢复重建规划》,做好未开工项目恢复重建方案的研究论证工作。抓紧启动项目前期工作,简化审批程序,具备条件的及时纳入投资计划,争取恢复重建规划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加强与对口支援省份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协调,落实建设资金,细化规划项目。

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监管。以建立统一规范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从业单位信用评价体系为主线,进一步规范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管理;以权责一致为主线,创新工程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管机制;以建立诚信体系和落实建设各方责任为重点,加强质量安全监督监管工作。制定《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规定》。强化交通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工作。探索建立公路水运监理企业和监理工程师信用评价制度、公路水运试验检测机构和从业人员信用评价制度、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度、第三方检测制度。组织开展“监理企业树品牌、监理人员讲责任”的行业新风建设、工程质量通病治理和试验检测专项治理活动。

第二,努力提高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克服和化解经济下滑对交通运输业的不利影响,突出重点,加强管理,优化环境,做好交通运输服务保障工作。

确保重点物资、重点时段的客货运输安全顺畅。全力做好煤炭、矿石、石油、粮食等重点物资的运输保障,加强春运、黄金周等客运高峰时段的运输组织协调。落实政策,完善措施,确保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畅通。切实加强公路、航道养护管理,提高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

提高公路应急保障和管理能力。构建协调有效的公路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运行机制。加快部省两级应急信息平台建设,提高路网运行监测水平和预警能力。组建专兼结合的公路抢通队伍,研究建立国家公路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中心。

强化运输市场监管。规范和推动道路运输行业GpS系统应用。继续开展道路运输和水路内贸集装箱超载治理。开展水运管理规范年活动和专项治理活动,以班轮、无船承运业务为重点,加强国际海运和港口经营市场秩序监管。建立完善交通运输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继续做好港澳台交通运输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落实好Cepa框架下交通运输领域开放措施,做好海峡两岸海上直航的相关工作。

加强城市客运指导。坚持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扩大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加强和规范出租车行业管理,贯彻落实国办文件精神,改进监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抓紧解决影响出租车行业稳定的深层次问题。

支持交通运输企业健康发展。研究制定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交通运输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落实中资国际航运船舶特案免税登记政策。研究扶持国有骨干航运企业和促进邮轮发展的政策,维护我国国际海运企业在海外的合法权益。继续推进上海、大连、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完善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分析和统计工作。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和金融形势变化,准确掌握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状况。做好全国公路水路运输量专项调查和第三次全国港口普查的后续工作,强化对沿海港口生产、运行情况的跟踪、分析。修订交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新的运输量统计调查体系,开展能源消耗统计工作,实施《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

第三,大力推进农村交通运输业发展。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以继续抓好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八件实事”为重点,推进农村交通运输业发展。全年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30万公里。

继续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落实部省联手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意见,抓好通乡油路建设和“老少边穷”地区农村公路建设。

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加强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加快完善农村客运网络,规范农村客运市场,优化运力结构。加快统筹城乡公共客运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客运网络和城市公交网络的合理衔接和有效融合。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加大农村客运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

提高农村交通建设质量和安全水平。继续开展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落实质量保证措施,提高建设管理水平和工程实体质量。加强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安保工程和渡口改造、渡改桥工程建设。

深化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深入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暂行办法》,努力做到人员到位、资金到位、措施到位。总结推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好经验。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将特别贫困地区的农村公路养护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围。

第四,推进交通运输改革和综合运输法规体系建设。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机构改革是今年交通运输的重点工作,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完善措施,把这两项改革落实到位。一是认真落实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人员安置工作。这次改革需要安置的交通运输规费征稽干部职工,长期以来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各级交通管理部门要怀着深厚的感情,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落实好即将下发的《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人员安置工作指导意见》,实施好人员安置具体方案,积极稳妥地安置相关人员。要发挥党组(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政治优势,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加强宣传引导,维护行业稳定。二是抓紧落实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试点工作。研究提出切合本地区实际的改革意见,抓紧完成贷款债务专项审计、银行还贷协议和人员安置方案,取消收费的站点要及时向社会公布。三是精心落实机构改革“三定”规定。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按照中央批准的地方机构改革方案,抓紧落实“三定”的各项工作。

加快交通运输立法工作,做好《防治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公路保护条例》、《国内水路运输条例》、《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潜水条例》、《海上搜救条例》等行政法规的修订和制定工作。推进出租车管理立法研究。出台《海峡两岸间航运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稳步推进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复议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行政复议人员资格认证和管理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

第五,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找准制约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科研单位和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推动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加快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站场建设。以中心城市为试点,进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站场布局规划研究,指导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站场规划建设。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联合建设、共同使用”的原则,确定若干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站场建设示范工程,加大投资、项目审批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加快建成一批功能完备、布局合理、集疏运体系完善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站场。

推动区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以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为试点,选取若干运输需求大、通道资源紧张的综合运输通道,进行通道资源优化利用研究,统筹规划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规划线路的线位走向、技术标准、建设时机。建立完善区域运输协调机制,探索不同区域间综合运输发展统一协调的政策、规则和标准,促进区域运输一体化发展。

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整合、对接和共享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各种运输方式的信息资源,推动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与协同运转,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应急联动能力,为公众出行提供高效、安全、便捷的换乘服务,积极探索综合运输枢纽的建设和运营模式。

第六,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业在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和支持各地交通运输部门推动物流业发展的实践和探索,积极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

支持物流园区公共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物流园区支持政策研究,推进特大型城市物流园区建设试点工程。加强港口物流园区建设,完善港口特别是集装箱干线港的道路集疏运体系。鼓励由地方规划建设的或已列入地方总体规划、由企业自建的物流园区加快建设,改善进出园区的集疏运条件。

培育发展物流市场。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基础设施、信息化、运输装备等建设。鼓励港航企业和道路运输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依托交通运输枢纽建设,大力发展甩挂运输,逐步向仓储业务、配送业务延伸。继续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物流的连锁配送业务。

推动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支持建设物流公共信息系统,整合物流需求资源、物流设施设备资源、物流企业资源和物流管理服务资源,提高物流组织化程度,降低物流成本。引导企业在公共信息平台交易。

第七,切实做好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工作。以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建设交通运输科技创新体系和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加大交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培育力度,加强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能力建设与管理,继续重点支持直属高校和交通特色高校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行业科技政策研究。完善交通运输科技项目计划管理体系,设立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科技创新计划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计划,修订《交通行业知识产权管理规定(试行)》。做好关键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加大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力度,做好苏通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现代港口物流示范工程、国家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服务系统等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的总结验收工作,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组织实施部省联合科技支撑黑龙江省公路建设行动计划。

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动全国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工作,开展省际联动公路水路交通应急处置平台示范工程建设。加快“跨省市联网收费安全管理与公路应急处置和服务系统示范工程”建设。初步建成全国共享的公路、水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和安全监督信息数据库。完成全国所有省市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联网工作,实现全国运政稽查信息的交换与共享。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推广工程、西部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和监管力度。在城市客运领域积极推广应用智能交通技术。

做好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加快构建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建立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制定并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开展高耗油营运车辆提前退出道路运输市场的试点。推进港口节能减排,开展营运船舶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研究。公布“*”期第二批营运车船节能减排新产品(新技术)推广目录。继续深入开展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示范活动。强化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组织开展驾驶员节能专项行动。加强各级交通运输行政机关节能减排工作。

第八,继续加强安全监管和人命救助能力建设。加快实施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的基础设施和重大装备建设,基本形成监管救助基地布局。

加快推进水上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继续做好重点时段、重点船舶、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工作。推进数字海事建设,建立集合安全管理决策、应急救援、实时监控、动态监管的监控信息网络。开展锚泊船舶安全专项检查,继续开展砂石运输船和施工船安全管理、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活动,严格监管老旧船舶、非标准化船型船舶,制订淘汰国内单壳油轮的措施。

不断提高海上搜救和抢险打捞能力。落实“人员精干、装备精良、技术精湛、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的要求,确保完成海上人命救助、环境救助、财产救助三大任务。发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重要作用,完善搜救工作协调机制,强化预防预警机制。积极推动各省级搜救中心及地方海事部门建立搜救中心成员间的协作机制,推动搜救区域联动机制建设。加强非水网地区搜救机构、力量、装备建设。进一步完善动态救助值班待命制度,优化值班待命力量部署,加强救助飞行队、救助基地和应急反应救助队伍建设。加强溢油应急库和装备建设,提高处置重特大溢油事件能力。加强应急抢险打捞能力建设,提高大深度潜水打捞能力。加强反恐应急救援演练,确保应对恐怖事件时发挥专业救援队伍的作用。进一步完善陆岛空中救援网,推进巡航救助一体化试点工作。

切实抓好交通建设、道路运输、港口安全监管工作。按照“杜绝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总体要求,夯实建设安全基础性工作,继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安全督查,建立大型桥梁隧道工程和水上结构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现安全风险的预控、预防、预报、预警管理。继续组织实施路网结构改造工程,研究建设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实施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开展驾驶员素质教育工程,指导运输企业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对新改扩建港口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工作,加强港口危险货物的安全监管,提高港口安全监管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进一步完善长江和沿海港口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犯罪活动,提升港口保安履约能力。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继续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加大运输环节出版物的检查力度,健全整治交通运输渠道贩运非法出版物的工作机制。

第九,继续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实施中国—东盟交通合作战略规划,推动上海合作组织交通运输合作,办好亚太港口发展大会。深化与美、欧、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扩大与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wto市场准入、贸易便利化和双边自由贸易区谈判,推动与古巴、文莱、西班牙等国签订双边海运协定,开展交通运输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研究。落实和深化在马六甲海峡安全和环境合作机制框架下我国与海峡沿岸国的合作,做好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竞选工作,加强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抓紧做好重要公约的研究和报批工作,继续做好交通运输涉外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第十,加强行业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和发展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总结宣传建国*周年交通运输发展成就和经验。继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行业文明“学树创”活动。发掘、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交通运输文化建设实践活动。举行第五届“航海日”庆祝活动。坚持以弘扬交通运输精神、树立行业整体形象为导向,强化行业对外信息服务和公众传播机制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宣传报道能力。加强交通运输和政务公开工作。

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流程篇10

(1)路政人员素质与路政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有差距。虽然路政部门每年都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强化全员培训,提高了执法队伍的素质,但我们必须看到执法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离要求还有差距的现实。在培训过程中,法律、法规和执法业务培训多,信息化专业培训少而且缺乏系统性。有的执法人员素质不高,计算机不会用、通讯设备不会使的现象依然存在。

(2)路政部门管辖的公路点多线长,管理项目多且复杂,随着路政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日常路政管理工作量的加大,传统的路政管理工作手段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路政管理工作的需要,建设一个高效的路政网络办案及信息化平台,成了当今路政管理工作迫切的主要任务。

(3)路产管理未建立数据库,制约了路政工作的有效进行。各级路政管理部门对路产的管理采用手工资料管理和单机管理,且仅保存部分公路路段的照片资料,未能保存公路设计技术参数等,致使相关数据资料缺失,从而制约了路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路政巡查过程中采用手工作业,巡查记录采用书面记录方式,这已滞后于当前路政管理发展的需要。

2公路路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对策和措施

(1)定期开展培训活动。路政管理部门根据信息化建设要求,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路政管理人员对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和操作能力。既要对信息化软件使用方面进行培训,也要包括对办公自动化平台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同时注重对待人接物和现代化办公手段运用的侧重。进行案例教学分析,为员工在工作中解决问题时拓展思路。开展经验交流活动,谈论工作心得,取长补短。

(2)在公路路政管理实际工作中使用路政移动业务系统和路政网络集成管理系统。路政移动办公系统(平板电脑+移动上网卡+便携式打印机)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现场的勘查工作,同时将数据传输至统一的路政办公系统。实现路政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3)建立综合服务运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在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中,联合交警、监控、警察等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安全、高效为一体的办公网络,实施对整个路段无死角的全程监控工作,建立电子限超载提示系统、交警联网呼叫系统、3G信息传输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一体化的服务平台。提高现代化知识水平在交通管理上的应用发挥的功效。完善辅佐系统,使用日通过量统计软件,通过对数字进行分析和预测,了解公路管理的运行状态。

(4)建立路产数据库,实现路产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完整、规范的公路路产信息资源。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全程视频图像采集技术,对公路主体及相关附属设施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并将所有有关公路路产信息、公路技术参数等信息存入数据库,实现路产电子化档案管理,为提高公路路产管理,保障公路的完好、安全、畅通奠定基础。路政巡查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在路政巡查现场处理路政违法违章案件时,采用笔记本电脑、路政执法一体机,利用无线网络登录路政巡查管理平台进行现场执法,对路产路权进行巡查记录,实时录入执法数据,提高了执法效率。在调查取证方面可采用照相、录像等方式,并可用摄像机和执法记录仪对取证过程进行监控确保执法的公正、公平性和证据的合法性,同时确保了执法的权威性及规范性。

3路政管理及信息化建设对服务运输经济发展的意义

(1)优化发展环境。还邢台青山绿水、大气环境污染集中整治和优化招商引资等经济发展部署要求公路路政管理要紧跟城市经济发展步伐,以维护路产路权、路域环境综合治理为中心任务,优化法治环境和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