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乡镇档案工作应急预案十篇乡镇档案工作应急预案十篇

乡镇档案工作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4:28

乡镇档案工作应急预案篇1

一、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结合《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管理,主动服务,继续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一步提高地质环境工作服务跨越发展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

二、年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工作

1、认真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各乡镇组织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复核,于月底前编制完成《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经本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并报县国土资源局地环股(电子文档及纸质各1份)备案。

2、及时修订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和村(居)群众转移预案。各乡镇应结合本乡镇防灾工作实际,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避让工作规定>的通知》(政办〔2007〕62号)的要求,在3月底前修订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对新增的和险情发生变化的隐患点,应及时修订、完善村(居)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并在当地村(居)公布实施,同时报县国土资源局地环股(电子文档及纸质各1份)备案。《群众转移预案》的防御范围包括:地质灾害点、不稳定斜坡及潜在地质安全隐患点。

3、搞好基层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各乡镇应全面总结去年防灾的经验教训,根据实际,制订、完善应急响应机制,组建并演练好以村级国土资源协管员、基干民兵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为骨干的地质灾害应急分队,配置好专业监测仪器,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应急分队的主要任务是参与各类地质灾害的群防群控,开展防范知识宣传、隐患和灾情等信息报告,组织遇险人员转移,参与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4、做好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的监测、巡查和警示工作。在汛期来临前,各乡镇应当组织对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回头看”,“补缺补漏”,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漏一处。要查清有无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查清原地质灾害点险情是否加剧;查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是否填写规范、是否发放到位;查清灾害点的防灾责任人和监测员是否变化、到岗到位、是否思想稳定,若变化应及时将名单和联系电话上报县国土资源局备案,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修编、搬迁避让、工程治理措施部署、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等提供基础数据;查清监测工具是否齐全,通讯、应急装备是否能正常使用;查清灾害点周围的警示牌是否设置完毕。同时,要利用检查、巡查的机会,对防灾责任人、监测员和受威胁群众进行识灾、辩灾、避灾等知识的讲解,对汛前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逐一记录,并落实整改好。在重点防范期内,各乡镇应当严格按照《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组织人员排查、监测和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发现灾情、险情,立即组织人员转移,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同时做好《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发放工作,使各责任人了解灾情、明确任务、监测到位、负起责任。

5、完善和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各乡镇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值班、灾情报告等制度,在汛期要实行24小时电话值班;若逢台风、暴雨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期间,镇、村干部应在岗到位。凡发生地质灾害,必须及时报告县总值班室、防汛办和县国土资源局,保持信息畅通,处置迅速,报告及时。

6、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及处置。当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为3—5级时,各乡镇应及时启动气象预报预警响应,准时发出《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通知书》,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的监测、巡查和防范,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险情,要及时采取防灾避险措施,组织转移受威胁群众。台风和强降雨过后,在确认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内岩土体处于稳定、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方能稳妥地组织已转移群众适时回迁。

7、及时更新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各乡镇要按照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要求,要求国土资源所认真做好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使用和维护,及时更新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第一时间通过系统上传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的文字和影像资料。

8、继续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治理。根据政办〔〕225号文件精神,对能够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消除隐患的,各乡镇政府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勘察、编制项目建议书和治理方案,经县国土资源局审核后,报市国土资源局批准后组织实施。

乡镇档案工作应急预案篇2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体制和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体系,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和效率。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及医疗救治体系,健全完善部门联防联控联动工作机制体制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储备保障体系,定期组织卫生应急演练.

二是切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在疾控和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指导下,积极会同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做好辖区肺炎疫情风险管理、发热患者筛查和相关信息登记、报告以及处置工作。建立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指导基层制订和完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有效提升基层对肺炎等重大疫情的防控应对能力。

三是加快医疗机构建设。

县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中医院改扩建工程完成主体建设,县传染病医院建设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新建改扩建完成扫尾工作,加强医疗仪器设备配置。

四是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务实应用。

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普及推广和务实应用为导向,充分发挥电子健康档案的基础信息支撑和便民服务作用。在集中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时,要及时导入健康体检和健康状况评估等信息,方便居民本人查询。

五是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工作。

对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和《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实施方案》,针对存在问题,把握好完成时间节点,做到查漏补缺,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联系,保障创建工作顺利实施。

乡镇档案工作应急预案篇3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管理

为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根据疫病流行规律,始终坚持抓早、抓紧的原则,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做到早部署,早展开。根据我县实际,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鲁防指办[2009]1号、《关于转发昭通市指挥部办公室进一步加强a型口蹄疫防控工作文件的通知》鲁防指办[2009]年2号、《关于做好2009年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的通知》鲁防指办[2009]年3号、《关于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2009]鲁防指办4号、××县畜牧兽医局制定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鲁牧医字[2009]年41号,《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的通知》鲁牧医字[2009]年43号等有关系列文件。

二、落实得力措施,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并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主动,全面落实各项有力措施。

(一)落实责任:一是严格执行了政府提出的“政府负总责,部门各负其责、分层管理、分级负责”的机制,明确乡镇行政一把手是所辖区域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乡镇兽医站站长是具体责任人,各有关部门互相配合,各负其责,形成合力。2009年2月8日与各乡镇签定了《××县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书》;二是分类管理,实行重点监控,重点督查。根据防控工作重点,进行分类管理,落实包干负责的防控责任制,对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实行重点监测。对重点监测的养殖场,要求固定人员定期进行普查,建立档案,并安排工作人员坚持长期监测,实行封闭式管理,同时,责任人必须抓好疫苗防疫接种和对场内员工的防疫教育工作,强化防疫知识教育,积极引导饲养户改善饲养方式。三是完善值班制度。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根据疫病流行规律,在重大动物疫病高发季节,实行了24小时值班制度,公布了联系电话,对县内出现的动物群发病及成批死亡病例及时监测、摸排;四、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对措施不力引发疫情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落实措施:一是免疫措施。实施强制免疫是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为抓好2009年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与各乡镇站签定《2009年县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书》,明确了任务,强化了工作职责。全县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具体完成情况:春防工作从2月12日开始,3月15日全部结束。常规免疫:春防注射猪瘟疫苗188310头,鸡新城疫疫苗475453羽,免疫密度分别为92%和93%;注射仔猪副伤寒疫苗26300头;注射牛、羊炭疽共68900头只。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全县累计免疫注射口蹄疫疫苗341358头只,其中生猪214919头、牛66006头、羊64058只,免疫密度分别为105%、102%和106%;免疫注射猪蓝耳病疫苗206731头,注射鸡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52657羽,免疫密度分别为101%和103%。注射疫苗发生反应和死亡情况:全县免疫反应猪843头,死亡20头;牛反应199头,无死亡;羊反应436只,死亡2只;注射狂犬疫苗6091只。二是加强动物疫情排查,强化监督检查。5月3日上午,我局召开了紧急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各项防控甲型h1n1流感工作措施。我局从县局下派23名职工进驻各乡镇,协助各乡镇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情排查、猪群临床监测、监督检查等各项工作。我局组织由局长负责龙树片区,陈副局长负责文桃片区,唐副局长负责龙头山片区,会同12个乡镇80名乡站职工、23名县局工作队员和114名村兽医从5月4日开始深入养殖户、规模养殖场、交易市场开展动物疫情排查,并严格做好排查工作记录,到5月24日为止,我县未发生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强化猪群临床监测工作,我局组织人员认真开展甲型h1n1流感监测工作。从5月4日开始至5月24日止,对全县范围内累计监测种猪场24个次,商品代猪饲养场户85个,散养户5629户,交易市场87个次,生猪屠宰场22个次,其它82个次,共监测生猪53136头。各乡镇每天按时上报监测情况到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总后每天9:00前上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一步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从5月3日开始,县局和乡镇站安排专人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做到责任明确、人员到位、联络畅通,确保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诊断、及时处置。三是健全防控应急预案和应急物资储备。针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形势严峻,我局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程序,制定了《××县畜牧兽医局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各乡镇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储备消毒药品0.1吨,防护服104套和必备防控设施等应急物资。四是认真做好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今年春防发放规模场免疫档案30本,散养户免疫档案100本。对散养户和规模养殖场建立免疫登记档案,确保全县畜禽健康养殖和流通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受经济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养殖生产中动物免疫缺乏程序化、科学化。

(二)兽医实验室仪器和药品缺乏,不能正常开展检验、检测工作。

(三)部分防疫员业务能力、相关法律认知度已不能适应当前防疫工作形势的需要,有待提高。

(四)面临防疫收费的取消,如何提高防疫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保障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下步工作计划和措施

(一)扎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疫情稳定。组织开展秋冬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行动,建立补栏畜禽补免及免疫后畜禽适时强化免疫机制。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疫苗及防控物资采购、供应、储备及管理。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疫情报告、预警及应急处置工作。

乡镇档案工作应急预案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乡村道路乡村养,乡村桥梁乡村管”的原则,突出道路桥梁交通安全,吸取“8·13”凤凰堤溪大桥整体垮塌的教训,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排查,严格整治,严防类似事故再度发生,确保道路桥梁安全畅通,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组织领导

成立乡村道路桥梁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乡村道路桥梁排查整治工作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乡镇要成立由乡镇长任组长,分管安全的负责人、派出所长、水委会主任、工班班长组成的工作班子,负责各乡村道路桥梁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三、排查范围及重点

按照国家关于桥梁排查与管养的责任划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的规定,县交通局和县公路局负责县道、省道连接线上的桥梁隐患排查与管养,各乡镇人民政府是乡村道路桥梁管养的责任主体。

(一)排查范围:辖区内所有乡村道路上净跨径5m以上在建和已投入使用的桥梁。(涵闸净跨径5m以上纳入桥梁排查统计范围)

(二)排点

1、与省道、县道连接的桥梁;

2、大、中型水利工程上建设的桥梁;

3、圬工砌体(包括石拱、砖拱、水泥砂浆拱、其它结构拱)桥梁;

4、交通流量大、超载超限、车辆行驶较为集中的桥梁;

5、地质、地形条件复杂的桥梁;

6、年久失修的桥梁;

7、管养责任没有落实的桥梁(包括村、村连接,村、组连接)。

(三)排查分类:此次桥梁隐患排查按五种类别进行分类,各乡镇要实事求是,坚持标准,做好分类统计。(分类标准见附件5)

四、工作步骤

乡村道路桥梁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时间为9月20日至10月30日,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宣传发动阶段,时间为9月20日至28日。主要是制订方案、会议部署。

第二阶段为隐患排查阶段,时间为9月29日至10月5日。各乡镇要认真开展乡村道路桥梁的摸底排查,通过排查澄清底子,并汇总呈报县乡村道路桥梁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三阶段为整治建档建制阶段,时间为10月6日至10月20日。对排查中发现的隐患采取措施立即进行整治,落实管养责任,健全管理制度,并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桥梁管理档案。

第四阶段为检查验收阶段,时间为10月21日至10月30日。具体检查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查领导是否高度重视,组织部署是否严密周到,是否制订了工作方案;二查桥梁底子是否澄清,统计数据是否准确无误;三查是否明确桥梁养护管理的责任单位和监管单位,并按技术要求对桥梁进行养护和维修;四查是否对桥梁技术状况和病害定期进行检查,并做到资料齐全,建立完整的管理档案;五查是否按桥梁类型技术要求进行超限超载监控和治理,并采取相应的管制及监测措施;六查是否按规定建立桥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统一思想。各乡镇要高度重视乡村道路桥梁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明确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按照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集中精力,集中时间,组织实施,不允许敷衍塞责,应付了事。

(二)认真组织排查。要以乡镇为单位,进行严密部署,水利、公安、公路部门和村、场要紧密配合,积极参与,实事求是地组织排查,按照分类标准如实登记,不留死角。

(三)层层落实责任。各乡村道路桥梁都要明确管养责任单位和监管责任人,分级签订责任状。所有桥梁都要确定专人管养并按月进行检查,三类以上桥梁要确定专人观察和进行定期检查,四类桥梁要设立限载限速限高标志,五类危桥要禁止通行,切实加强对存在安全隐患危桥的通行管理。

乡镇档案工作应急预案篇5

这次食品安全调度会的目的是: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确保全县中秋、国庆、元旦及秋冬食品安全,为残奥会顺利召开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食品安全工作深入发展,食品安全年度工作目标圆满完成。

一、总结经验,找出薄弱环节,加大食品安全工作力度

今年前三季度,我县食品安全工作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部门分段负责,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克服困难,积极落实各项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特别是第三季度以来,认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治理,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保障了在奥运会期间全县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2008年度截至目前,全县无重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有效维护了我县食品安全稳定发展的态势。但是应该看到,在全县的食品安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7月中旬,我县组织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督查,8月下旬,市政府组织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市县检查均发现我县食品安全在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各环节的一些问题,我们要举一反三,认真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并立即着手整改,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我县食品安全工作深入开展。

二、安排部署中秋、国庆、元旦及春节等重大节假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9月份,残奥会将在北京召开,其规模不及奥运会,但其政治意义不逊于奥运会,确保在此期间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仍然是党和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时,中秋国庆即将来临,因此,全县各乡镇各部门要立即安排开展中秋、国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对冬季食品安全工作作出计划和部署,为元旦春节的专项整治打下良好基础。

专项整治要整治重点品种和重点区域。重点品种是:肉、禽、蛋及其制品;各类腊、卤制品;水产品及其制品;米粉、面粉、食油;中秋月饼、蔬菜等。重点区域是:农贸市场、学校食堂、超市、酒店、餐饮、夜市摊点和农家乐等。

整治方法:坚持政府负总责,部门分段负责监管。各乡镇(区)人民政府开展辖区内专项整治活动,质监、工商、卫生监督和农业、畜牧、经贸等部门分别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环节实施专项整治,各负其责,食品药品监管局做好组织协调、综合监督相关工作,公安、教育、粮食、文广电视等部门做好各自职能范围的工作。

目标要求:一是质监部门牵头,做好食品加工环节监管。生产加工企业检查面达到100%,企业建立存料索证制度100%,落实安全机制措施100%,添加剂备案率100%,要积极支持扶持企业进行生产改造达到生产许可证标准。二是工商部门牵头,做好食品流通环节监管。流通环节要大力推进进货台帐管理制度,大力取缔无证经营。三是卫生部门牵头,做好餐饮消费环节监管。餐饮消费环节要进一步提高卫生许可证办证率,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率,县城要达到办证95%以上,体检98%以上,乡镇办证要达到90%以上,体检80%以上。努力提高卫生监督分级分类管理水平。学校食堂办证率必须达到100%,食堂从业人员体检率达100%。四是经贸局牵头,做好定点屠宰场(点)的监管。经贸部门要尽快完善定点屠宰场(点)的相关办证条件;畜牧部门要做好宰前检查,检查率达到100%。五是农业部门要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要加强蔬菜市场管理,努力杜绝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上市销售。六是各乡镇(区)要加强群众自办宴席管理,要完善安全申报登记制度,及时安排工作人员到现场指导帮助,确保食品安全。

三、实行食品安全职能部门挂帮乡镇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

我县是农业大县,食品安全工作在乡镇在农村占有重要位置。由于各种原因,我县乡镇及乡镇以下食品安全工作比较薄弱,急需给予进一步关心、关注和支持。经研究,拟实行县食品安全职能部门挂帮乡镇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各职能部门要负责指导,帮助挂帮乡镇的食品安全工作,对重点食品安全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建议,帮助协调处置食品安全应急事件。县人民政府希望通过挂帮,促进食品安全工作向农村发展,尽快建立健全我县“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网络。各部门要主动和乡镇商议研讨工作,主要领导深入乡镇,帮助乡镇出谋划策、解决问题。要保持工作交流互通,形成联络制度。凡因指导督促不到位,造成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

四、完善县、乡镇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妥善处理食品安全应急事件,严格实行食品安全责任追究

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要让相关人员熟悉应急处置的响应和运行程序,形成实战能力;要让应急预案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形成全社会的食品安全快速预警与反应体系。要严格按照《习水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妥善处理食品安全应急事件。严格实行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明确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负责人的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责任到人。

五、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工作资料档案

乡镇档案工作应急预案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共同参与、群体管理”的工作思路,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群防群控的工作格局,探索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新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创建活动,进一步规范流通环节食品经营行为,提高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提高广大群众防范和监督意识,强化经营者自律责任。至2012年,辖区90%以上的社区(乡镇)达标,在全区范围内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食品消费环境。

三、落实项目

(一)细化工商所食品监管项目,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到位、保障有力。一是监管到位,留有痕迹。按照分局《对食品经营业户实行分类监管的实施意见》规定及上级工作安排,对食品业户分类制定巡查计划,严格按计划巡查监管。规范填写《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巡查笔录》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现场检查笔录》。二是完善档案,底清数明。全面巡查摸底,利用《全区食品经营业户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按照《工商分局食品流通许可及监管工作规范》要求的食品业户建档标准,完善辖区食品业户动、静态监管档案,电子档案和书式档案要信息一致、互为补充。片区监管员要对本辖区食品经营户底数清、情况明。三是落实“八项制度”。认真落实国家工商总局《食品市场准入登记管理制度》、《食品市场质量监管制度》、《食品市场巡查监管制度》、《食品抽样检验工作制度》、《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制度》、《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制度》、《食品广告监管制度》、《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协调协作制度》8项制度,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水平。四是拉伸监管链条,消除薄弱环节。逐项自查分局“一卡一单”食品供货商溯源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全面推进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数据库追溯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上可追溯食品生产源头、下可追溯食品零售终端的全程监管,实现工商机关食品安全监管一条线、处置问题点对点的防控格局。五是辖区12315申诉举报联络站规范运转。对全区386个12315申诉举报联络站,补充完善12315联络员档案,加强教育规范和业务指导,挖掘消费纠纷中的案源线索,建立食品安全防控互动机制。

(二)强化对经营者的检查、指导和规范,实现行业自律、守法经营。一是规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四项制度”。固定经营门店建立健全供货商档案、统一规范使用进货凭证粘贴簿留存合法有效的进货凭证;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经营户,可由企业总部统一进行进货查验并留存供货商主体资格、进货凭证等相关资料,可将有关资料复印件备查,或采用信息化技术联网备查。

食品批发业户统一规范使用进货凭证粘贴簿留存合法有效的进货凭证的同时,建立销售台帐并留存统一内容、统一格式的销货清单,做到货帐对应可追溯,引导规模较大的食品经销商使用专业进销货管理软件,实现电子信息管理;从业人员实名信息在经营场所公示,佩戴从业人员胸牌,接受监督;购进的散装食品,要有合格证明,自制的散装食品,要有详细的原料来源凭证和加工制作记录,以标牌形式公示,并配备防尘防蝇设施;集贸市场、庙会熟食经营户及所经营食品的基本信息要在明显位置进行公示。辖区食品经营业户“四项制度”落实率达100%。二是证照齐全,经营者《食品流通许可证》《营业执照》持有率达100%。三是自觉执行国家不合格商品退市、召回等规定,不销售不合格食品,确保流通环节不发生因食品经营者原因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

(三)深化对外沟通、宣传和引导,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群防群控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一是争取政府支持。向区政府及各乡镇、街道政府做好汇报沟通,力争创建工作纳入政府的重点工作考核项目,努力形成政府发文牵头、全区共同创建的工作机制,使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二是引导经营者自律。通过重点部位悬挂横幅、开办宣传栏、印制知识手册、墙体广告、食品安全讲座、媒体宣传等方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教育引导食品经营者守法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法定义务。三是动员群众参与。社区、村镇的12315维权联络站要开设宣传栏、印发宣传单等,向群众提供食品安全知识和信息,定期维权提示和消费警示,提升群众对食品安全的知晓度和参与热情。各工商所要建立经营企业商品质量社会监督员档案,聘请社区(村镇)干部、热心群众担任“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增设“食品安全保障监控点”,形成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浓厚社会氛围。

(四)健全食品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一是完善组织领导。根据人员调整情况,变更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按工作职责下设预警信息组、现场处置组、后勤保障组和机动预备组,畅通各组件的协调配合机制。二是完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各工商所要根据分局《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从组织体系、处置程序、应对措施、装备保障、责任追究等方面,建立本所的应急工作方案,逐项明确责任人、岗位职责和工作细则,确保发生突发事件迅速反映、准确处置。三是切实提高应急执行能力。各工商所要组织全体干部专题学习分局《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细应急处置的流程、措施,分局适时组织模拟食品安全突发事故应急演练、比武,切实提高基层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操作能力。

四、创建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上启动此项活动。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组织召开各乡镇、街道参加的创建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放心社区(乡镇)活动动员大会。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标语、专栏等形式开展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创建食品安全放心社区(乡镇)宣传活动,工商所在日常巡查中,与经营者、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通沟交流,宣传创建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营造良好的创建环境和创建氛围。

(二)创建试点阶段。各工商所结合辖区实际,集中进行摸底调查。每所选择1个社区(村),分局选择1个乡镇,根据本方案要求,对照考核细则(见附件),试点开展创建活动,于5月下旬分局将组织检查验收。6月上旬召开分局创建活动现场会,总结试点工作的经验和不足,树立样本典型。

(三)规范提高阶段。根据试点工作情况,补充完善创建标准、规范制度,分局消保科继续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规范和指导,试点范围扩大至区40%以上的社区(乡镇)。

(四)考核评审阶段。根据《分局创建工作考核细则》(见附件),对各工商所创建活动进行全面考核和评审,评审结果上报市局。

(五)深入推进阶段。在全区范围内深入推进创建活动。两年内,确保全区100%的社区(乡镇)达标。

五、保障措施

乡镇档案工作应急预案篇7

去年下半年,我省部分市县发生了以高热、皮肤发红和出现呼吸道症状等特征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高热病”),给养猪业造成较大损失。该病由东向西,呈蔓延之势,目前已波及到我区。为了进一步做好高致病性蓝耳病防控工作,促进我区养猪业健康稳定发展,现就有关问题紧急通知如下: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防控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高致病免疫抑制性疫病,是国家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该病呈区域性流行,发病急、传播快,对母猪和仔猪危害较大,仔猪发病率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今年1—5月全国已有22个省194个县区先后发生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其中我省西安、渭南、安康等5地市8个县区发生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我区目前已经发现疑似疫情。当前已进入高温、高湿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发季节,防控形势十分严峻,防控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各镇、乡、办事处和区政府有关部门要以对党、对社会、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当前的疫情形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对疫情带来的危害性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充分认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的紧迫性及对我区生猪产业发展、促进养殖户增收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省、市安排部署,精心部署,狠抓落实,加大防控工作力度,完善各项防控措施,切实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保证我区生猪产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二、明确重点,认真落实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各项措施

当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要严格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24字方针,从防控疫情暴发流行出发,坚持预防为主,依法防治,群防群控,密切配合,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来抓,强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重点,夯实工作责任,全力以赴消除疫情隐患。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完善防控方案,做好应急准备。各镇、乡、办事处及相关单位要按照国务院《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和《**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要求,进一步完善防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和应急工作程序,并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和应急预备队人员的组织工作,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够快速反应,有效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二)强化疫情监测,严格疫情报告。畜牧兽医部门要继续坚持动物防疫监督员兼疫情观察员派驻制度不动摇,向种猪场、繁育场、规模养殖场户和养殖专业村等重点区域派驻动物防疫监督员,严格实行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及时准确掌握疫情动态,各镇乡办事处要于每日15:00前将疫情报告区农业局。一旦发现可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要在2小时内报告至区畜牧兽医中心和区农业局,并按程序及时采集病料送市、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区农业局对各种渠道举报的疫情,要及时认真进行核查,确保不漏掉一起可疑疫情。同时,各镇、乡、办事处及相关单位要组织人员在7月15日前对辖区内的生猪存栏和疫情情况进行一次大面积的普查,掌握疫情动态,并将结果报区农业局。

(三)做好免疫工作,建立免疫屏障。区农业局要在当前疫苗紧张的情况下迅速制订出疫苗使用计划,想方设法组织调运疫苗,优先保证种猪场、规模养殖场和商品仔猪生产场(户)等对疫苗的需求。各镇、乡、办事处要根据《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和《猪病免疫推荐方案》要求,认真做好猪蓝耳病免疫的组织实施工作,要把种猪场、繁育场和规模养殖场商品仔猪的免疫作为工作重点,尽快建立起有效免疫屏障。同时,要认真做好免疫记录,建立免疫档案,加强对免疫环节的监督管理,对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免疫效果。

(四)加强检疫监督,消除疫情隐患。区畜牧中心、兽医卫生监督所要加大疫情封堵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制和交接班制度,严格验证查物,切实加强以生猪为主的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监督检查,规范执法,严把入口关。对出栏或调运的生猪,要强化免疫标识管理,必须派人到场、到户实施检疫,不得漏检。对病死猪和染疫猪严格采取“四不准一处理”的处置措施(即不准转运、不准出售、不准食用、不准宰杀,对死猪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及时果断处理疫情。区畜牧中心要认真对生猪饲养、运输、交易、屠宰、仓储、加工等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一旦发现违法行为,要依法严厉查打击。各生猪定点屠宰场,要加强进场生猪的活体检查和产品的质量检验,积极配合驻场动物检疫员检验检疫,严禁收购屠宰染疫生猪和运输、加工、经营病死猪及其产品,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五)加强防疫管理,落实防疫措施。各镇、乡、办事处要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认真指导养殖场户做好防疫管理,加强疫病防治技术培训,健全养殖档案,落实免疫、卫生消毒、病死畜和粪污无害化处理等防疫制度,认真记录动物免疫、用药、消毒、诊疗等情况,努力提高防治水平。要教育引导养殖场户转变生猪饲养方式,加强饲养管理,实行封闭式养殖,推广规范化、标准化饲养方式,进行程序化免疫、保健和消毒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散养户的高温季节消毒灭源工作,要教育养殖户不要随便进出其他养殖厂,避免接触病死猪,更不要购买外地仔猪,防止造成疫情传播。

(六)严格疫情处置,严防疫情蔓延。要进一步完善区、镇(乡)两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和应急程序,做好应急物资准备,一旦发生疫情,要根据疫情和流行情况,及时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迅速按照程序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提出科学可行的防治方案,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预案,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各镇、乡、办事处及相关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早做应对,周密安排,严密防范,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一)加强领导,认真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各镇、乡、办事处行政主要领导和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要认真履行防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逐级建立防控工作责任制和组织领导体系,将防控任务逐级分解,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员,切实做到人员到位、免疫到位、督查到位、责任到位,确保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不致灾。

乡镇档案工作应急预案篇8

【关键词】乡镇档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模式;改革创新

乡镇档案是指乡镇机关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多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其形成的文件材料涵盖政治、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领域,包含了乡镇土地承包合同、财政经管帐薄、计划生育档案、综合治理、农村建房合同、农业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它真实地记录着乡镇的发展历程,是乡镇各方面建设的历史见证。乡镇档案工作是乡镇党委、政府重要的日常性和基础性工作,齐全、完整的乡镇档案对于新农村的建设具有察前启后的重要借鉴作用。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乡镇会产生大量的档案资料,加强乡镇档案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对于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维护农村稳定、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改造工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前沿的参与者和实施者,乡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但是目前乡镇档案管理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档案意识淡薄,缺乏档案理念。一方面,乡镇档案工作者没有意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档案意识淡薄,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在建档内容方面,乡镇档案工作多重视文书、会计、人事等档案,尤以乡镇机关文书和会计档案为主,没有及时对乡镇经济、民生、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建档,档案内容不合理,种类不齐全;在建档形式上,目前乡镇档案往往偏重于文书档案,很少涉及图表、音像记录,形式单一;在档案载体上,多数乡镇仍采用单一、传统的纸质档案,缺乏对电子信息化手段的利用和保存。档案工作仅仅局限于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存,乡镇档案服务机关、群众和社会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彰显。部分乡镇档案服务理念陈旧,服务方式单一,档案检索方法还比较原始,缺乏整体观念和主动服务的意识,导致乡镇档案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乡镇档案工作基础薄弱,缺乏完备的档案工作机制。首先,乡镇档案机构先天不足。由于乡镇人员变动比较频繁,人员少,领导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多数乡镇只有档案室,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因而在档案的接收范围、档案的保管和利用、服务的对象与方式等方面局限性都比较大;其次,乡镇档案管理资金不足,缺少专项经费,设施设备不完善。多数乡镇没有专用档案室,保管条件差,而且室藏档案贫乏,资料不全,多数档案收集的仅是办公室日常收发的公文,缺乏工作活动形成的文件,如专项工程、专题工作档案等,而且部分乡镇档案没有进行系统整理,档案管理混乱;此外,档案队伍建设成为困扰乡镇档案建设的关键制约因素。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治性、专业性、知识性都很强的综合性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高度的政治观念、广博的知识层面和精深的业务素质。但目前多数乡镇没有专职档案工作人员,乡镇档案管理员大多由办公室秘书兼任,少数乡镇安排其他岗位的兼职,有的安排临时人员兼管,从事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档案员大多数都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岗位培训,档案业务水平普遍不高,致使档案归档整理和管理缺乏科学性。

三是封闭的档案管理模式和分散的档案管理方式制约了乡镇档案工作的发展。我国主要采用“条块结合”方式对专业档案进行管理,即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块)和专业主管部门(条)相结合对专业档案实施管理。在这一体制下,办公室主要保管本级党政机关形成的文书档案,至于财政经管部门的会计档案、农村建房档案、农业科技档案、计划生育档案、综合治理档案等专业档案则另成系统,由各自的专业主管部门按专业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并在业务上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单一、分散的档案管理模式导致档案查找利用困难,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乡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和弱化。

乡镇档案内容涉及广泛,信息形式多样,年代跨度大,由于档案管理机构缺失,档案工作基础条件差,档案工作人员少、业务素质低,加之缺乏相应的档案管理体系和有效的管理模式,现阶段乡镇档案的社会服务功能得不到发挥。基于上述现状,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镇档案工作的发展,使乡镇档案更好地服务于城镇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应当立足现实,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档案完整、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乡镇档案体系:

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乡镇档案意识。一是强化乡镇档案工作意识。乡镇是形成档案的基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档案工作来说责任重大、影响深远,因此必须重视乡镇档案工作,努力增强各级人员的档案意识。通过对档案工作者进行培训,对档案工作进行系统解读,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使档案工作者明确乡镇档案在国家档案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意义,熟悉档案工作要求和内容,熟练掌握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二是强化档案利用意识。提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档案利用和服务意识,将档案管理和档案利用工作与城镇发展和群众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档案工作宣传和教育,为解决农村土地纠纷、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稳定农村经济秩序服务。

其次,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提升乡镇档案管理水平。一是完善基础条件,创造良好的乡镇档案工作环境,确保档案工作经费的投入、乡镇档案工作人员培训和农村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针对当前乡镇档案工作中存在的意识淡薄、机构缺失、人员不足的现状,各区、乡镇应切实加强领导,把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统一部署中,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设立档案室,配备档案柜、防盗门窗、灭火器等档案工作设施设备,为乡镇档案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在档案工作人员配备上,应保持档案工作人员岗位的相对稳定,定期对乡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按档案工作相关规范、岗位职责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同时适当加大对档案事业建设的经费投入,将档案经费开支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确保档案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步开展,并逐步解决档案工作所涉及的观念意识、机构体制、设施设备等问题,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档案工作给予支持和保证。二是做好档案管理日常工作,加强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建立覆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方面的档案资源体系。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方面及各项工作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文件材料以及涉及农民各方面利益的文件进行收集归档和管理利用,尤其要重视和加强对涉及农民权益的各种档案的收集整理。围绕“农”字建档,建立农村改革档案、农业科技档案、新农村建设专门档案、农村特色档案、社保民生档案和民情档案等门类档案,有效完善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档案资源体系。三是创新乡镇档案管理体制,建立乡镇档案工作长效机制:①不断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加强乡镇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充实档案人员,完善乡镇档案工作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各级档案部门应根据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内容多的特点,不断建立完善乡镇档案的收集归档、整理鉴定、保管借阅、统计利用、保密销毁以及消防安全等档案管理制度和文件材料归档制度,并根据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发展要求,建立新的档案管理制度,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促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②建立乡镇档案工作协调配合机制,确保城镇档案工作的高效开展。加强档案管理部门与农业、民政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建立联合工作机制,推动各类涉农档案工作的开展,实现城镇档案工作的全面化、系统化。

乡镇是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中坚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加强和健全乡镇档案工作是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关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镇档案的管理应主动与新农村建设工作合拍共振,乡镇档案工作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服务新村建设、服务民生改善、服务经济发展,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曹航.杨智勇,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困境与对策――从和县模式的现状说开去,档案学通讯[J].2010(3):85

[2]许岩,奏响新农村建设的和谐乐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验收成果巡礼,中国档案[J],2011(Ⅱ):29

[3]刘涛.卜凡意,谈如何做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黑河学刊[J],2006(11):101

[4]刘朋云.高菊梅,青岛:构建乡镇档案管理新模式,中国档案[J],2009(4):31

[5]昝征,新型档案管理模式构建的实践价值,交流[J],2011(11):37

乡镇档案工作应急预案篇9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规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禽屠宰监管和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工作,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和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为主题,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加强兽药监管,加大生猪屠宰监管力度,狠抓强制免疫、疫病监测、抗体检测、消毒灭源、检疫监督、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等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不发生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促进我市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区域性疫情;不发生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通过农业部年度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管理考核,并达到考核优秀等级(或一等奖)标准。

(二)实施目标

1.免疫密度和质量。H5亚型和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羊小反刍兽疫等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其中示范村和示范场的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95%以上。结合各镇(街道)实际,认真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狂犬病等免疫工作。

2.非洲猪瘟防控。各镇(街道)和各有关单位要结合春防工作,继续加强非洲猪瘟防控措施。持续推进现有的监测排查、果断处置、“生猪屠宰环节“两项制度”、畜禽及畜禽产品入粤指定道口制度等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督促生猪养殖场(户)加强饲养管理、生物安全、场地消毒等工作,加快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水平。

3.疫情监测。按照省、市业务主管部门2021年度工作要求,制定2021年重大动物疫病采样监测计划,按时、按量完成各项监测任务。强化H5亚型和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疫情监测。

4.推进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工作。以市为单位开展规模养殖场户“先打后补”试点,其中我市试点单位数量不少于20个,并且做到畜禽种类全覆盖,第三方服务主体试点不少于1个。从2022年6月1日起,全市所有规模养殖场户实施“先打后补”,政府招标采购强制免疫苗停止供应规模养殖场户。2025年,全面取消政府招标采购强制免疫苗。

5.消毒灭源。加强夏季高温季节消毒灭源工作,常年对规模畜禽养殖场和生猪定点屠宰场进行清洗消毒督导工作。规模畜禽养殖场、生猪定点屠宰场实施消毒灭源面达100%,散养户实施消毒灭源面达90%以上。

6.兽药管理。强化兽药经营、使用指导。对辖区内兽药经营企业检查覆盖率达到100%,对本辖区内重点兽药使用单位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发现违禁和假劣兽药依法移交查处。

7.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规模饲养场动物申报产地检疫率达100%,散养动物产地检疫率达到90%以上。生猪定点屠宰检疫率达到100%。继续推广猪牛羊免疫标识体系建设,确保免疫证持证率、养殖档案、免疫档案建档率达到100%、生猪耳标佩戴率达到95%以上和牛羊耳标佩戴率达到80%以上。

8.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全面贯彻执行《xx市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实施方案(2020年版)》,落实畜牧兽医部门的监管职责和畜禽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严格信息上报制度和认真做好养殖环节和屠宰环节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监督工作。

9.严格畜禽屠宰监督管理。开展生猪屠宰企业标准化创建,加快推进我市市区生猪定点屠宰厂和坪石镇生猪定点屠宰厂运营工作。加强屠宰企业监督管理,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督促其自觉实行生猪入厂查验、“瘦肉精”等违禁药物和非洲猪瘟自检、屠宰检验和病害产品无害化处理等制度,协助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打击私屠滥宰专项行动。

10.完善动物防疫免疫示范镇和示范点工作。各镇(街道)必须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免疫示范镇和示范点建设工作,严格按照《广东省动物防疫示范乡镇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各镇(街道)选取2个村委会作为动物防疫免疫示范点,并严格按照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动物疫病免疫程序对畜禽进行免疫;动物防疫免疫示范点的养殖档案建档率、动物疫病免疫档案建档率、动物疫病免疫率、牲畜耳标佩戴率必须达到100%;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牛羊口蹄疫、羊小反刍兽疫的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95%以上;免疫示范点猪瘟和鸡新城疫等其它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95%以上。xx市上报韶关市农业农村局备案的县级动物防疫示范镇是廊田镇和梅花镇两镇。

11.开展法律法规和疫病防控技术培训。开展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或官方兽医和乡村兽医)培训。

三、行动计划

按“常年免疫、集中免疫、申报免疫和巡查免疫”要求开展动物免疫工作。对散养畜禽实行集中免疫,对规模养殖场实行程序免疫。春季集中免疫工作从3月初开始,4月底结束;秋季集中免疫工作从8月下旬开始,10月底结束。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与春秋两防工作相结合,落实各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一)动员部署(春防在3月初开始,秋防在8月下旬开始)

市、镇两级分别召开春秋两防工作动员会议,动员部署春秋两防和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同时下发非洲猪瘟防控和春秋两防工作通知。认真做好组织、发动、疫苗管理、防控物资储备、人员培训等春秋两防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集中免疫(3~4月和9~10月)

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H7n9+H5n1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羊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工作。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和鸡新城疫等其它动物疫病的免疫也要达到国家、省、市规定的要求。具体免疫程序按照《农业部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免疫方案》执行。同时确保养殖档案建档率、动物疫病免疫档案建档率、动物免疫持证率、牲畜耳标佩戴率必须达到100%。

春秋两防集中免疫期间,各镇(街道)每周向市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上报《2021年xx市动物防疫免疫进度表(每周一报)》。

(三)疫情监测(重点在5~6月和11~12月)

1.免疫抗体监测及补免。按照省、市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监测任务,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实施方案,把畜禽采样任务分解到各镇畜牧兽医水产站并负责畜禽采样和样品送检工作。春秋两防集中免疫后1个月,组织开展免疫抗体效果监测,对免疫抗体不达标的畜禽,及时组织补免,确保免疫密度、免疫质量双到位。

2.疫情排查。各镇(街道)在开展养殖场、屠宰场、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监测排查的基础上,重点深入开展养殖场(户)饲养情况大排查。在开展一类动物疫病、主要动物疫病排查的同时,重点加强非洲猪瘟的疫情排查工作,发现异常,立即按有关规定逐级报告,确保及早发现和消除疫情隐患。

3.疫情预警预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综合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检测和免疫监测结果,准确评估免疫效果和免疫保护水平,指导做好补免工作。同时科学分析预测疫情流行态势,及时准确预测预警。一旦发现疫情,严格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规定的时限、程序和内容报告,严禁谎报、瞒报、漏报、迟报疫情。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控制、扑灭疫情,严防疫情扩散和蔓延。

(四)消毒灭源行动

各相关单位要督促指导养殖场、屠宰场、农贸市场、运输车辆等重点场所、重点区域开展动物防疫大消毒行动,监督重点场所、重点区域制定合理的消毒计划,完善消毒制度,规范消毒程序,做好消毒记录,增加消毒浓度、频次,对所有场地进行立体式清洗后强化消毒。

(五)兽药管理

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加强兽药经营、使用环节的监管,积极开展滥用抗生素、假劣兽药、违禁兽药等查处行动,严厉配合打击经营、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

(六)畜禽屠宰监管

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屠宰行业改革完善屠宰管理体制的意见》(粤府函〔2017〕364号)和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全省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标准化创建工作的通知》(粤农函〔2017〕1331号)等文件精神:一是加快推进我市两家生猪定点屠宰厂运营工作,并完成省级标准化屠宰厂创建申报。二是加强屠宰企业监督管理,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督促其自觉实行生猪入厂查验、“瘦肉精”等违禁药物和非洲猪瘟自检、屠宰检验和病害产品无害化处理等制度。三是打击生猪定点屠宰厂(点)制售病害肉、注水肉等违法犯罪行为。

(七)动物防疫督导行动

市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成立动物防疫督导工作组,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全市防控非洲猪瘟和春秋两防工作和畜禽屠宰管理工作进行督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报情况,表扬先进、鞭策落后。各镇(街道)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开展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以迎接农业农村部和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督导和考评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做好统一组织和协调工作,防控非洲猪瘟和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任务落实到单位、到人。

(二)争取属地政府(街道)财政加大投入。各镇(街道)必须根据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实施方案,安排经费,保证防控非洲猪瘟和强制免疫、疫情排查、疫病监测、无害化处理、监督管理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选址等工作经费落实到位。

(三)完善预案,做好应急处理准备。制定和完善人畜共患病、非洲猪瘟防控和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根据预案,做好疫苗、消毒药品、兽用医疗器械、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储备,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备队人员的组织动员和培训工作。

(四)加强督查,确保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要求各镇(街道)加大督查力度,对每一阶段、每项行动的执行情况严格检查,及时总结和通报情况,确保行动目标的实现。市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将在今年12月对春秋两防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将予以通报并上报市政府。

乡镇档案工作应急预案篇10

县人民政府决定召开此次全县安全生产暨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行动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全县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安排部署全县“安全生产月”活动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下午,103地质队专家还将对各乡镇及监测员进行业务培训,请与会人员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回去后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如何做好全县安全生产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对全县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评价安全生产是高压线,是人民群众的生命线,矿山安全工作又是我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我们进一步抓紧、抓实、抓细。目前,全县共有煤矿企业16家,非煤矿山企业181家(露天矿山87家,地下矿山31家)。4~5月,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共排查地下矿山36家,露天采石厂101家,排查安全隐患106条,下达整改指令26份、行政处罚告知书22份。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成绩:一是协同配合不断增强。通过此次矿山安全专项整治,县安监、国土、公安、供电、工商等部门已逐步形成协调配合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在办理相关证照中相互配合,通过缴纳工伤保险、风险抵押金等环节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同时对48家部分证照过期的矿山企业,通过县安委办函告公安、供电部门进行停止炸材供应、停止供电措施,有效防止了非法建设行为,为矿山安全整治有序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隐患排查不断深入。从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对全县所有矿山进行了全面彻底的安全隐患排查,共排查出和平镇、塘坝乡的2家露天采石厂、1家地下矿山无证作业并立即予以关停。三是依法整治不断夯实。在整治行动中,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相关规定,对拒不执行监管指令的泉坝乡马路坪重晶石矿进行了严厉处罚。通过整治,已有48家企业足额缴存了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通过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对17家小、散、乱的露天采石场整合为7家,有效解决了矿山企业长期存在的重生产、轻安全,重眼前、轻长远,重效益、轻投入现象,督促企业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专项整治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矿山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安全条件不高、开采水平较低、矿工安全意识差、现场管理不够规范、安全投入不足、动态监管不到位等。二是部分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受经济利益驱使,非法开采现象仍然存在,开采秩序混乱,事故隐患不同程度存在。3月15日,淇滩就发生矿工触电死亡事故。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继续抓好矿山安全整治,花小钱治大患,通过提高管理和开采技术,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创新方式,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各乡镇、各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要按照全县统一部署,围绕“安全发展、预防为主”活动主题,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生产宣教活动,大力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

(一)提高认识,精心组织。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安全稳定社会高度,把开展好此次宣传教育活动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切实把“安全生产月”活动抓紧、抓好、抓实。县安委办要切实加强领导和沟通衔接,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响应、通力合作、周密组织、认真落实,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二)主题明确,突出重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要紧紧围绕“安全生产月”的各项目标要求,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宣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各种安全知识,深化全社会对“安全发展”科学内涵的认识,让全社会共同来关注安全生产、关注职工的生命和健康。尤其要开展好6月14日的“安全生产咨询日”活动,相关的实施方案已下发,县安委会办公室要搞好协调,各乡镇和县级相关部门领导要亲自参与,提早谋划,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大力宣传,营造氛围。安全生产与社会每一成员、家庭息息相关,关系社会稳定。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安全生产月”活动要求,结合本辖区、本行业实际,在机关、社区、学校、商场、车站、交通道口、渡口、码头、娱乐场所等人员集中的地方张贴安全宣传条幅、宣传挂图、安全标语,悬挂安全宣传气标,利用各种宣传载体,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不断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真正实现全民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转变。

(四)开展演练,提高技能。活动期间,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要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应急演练(各乡镇可与地灾应急演练一并开展),使负有应急管理职责的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充分参与,达到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应急技能,检验预案、完善机制、锻炼队伍、教育公众的目的,全面推动应急管理工作的落实。

三、认清形势,扎实开展全县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行动3月31日,和平镇黄板村白杨湾发生一起山体滑坡灾害,共损毁房屋7幢22间,涉及农户63户222人,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300多万元。目前进入夏季,降雨密集,加之工程性开挖较多,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____〕20号),按责任分工加大监管力度,确保监管不留真空、防治不留死角。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____土家族自治县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工作责任制度》要求,认真担负起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切实深入抓好宣传培训、演练、巡查排查、预报预警等防灾制度和措施落实。要立足于抗大灾、抢大险,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应急预案,力求周密,重在可行。特别要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普及、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再一次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到机关、学校、社区、工厂、矿区、项目建设现场,宣传到村、到组、到户,切实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二)加强隐患排查,健全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措施,明确责任,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构建全方位覆盖的预警预报及监管监测网络体系,健全群测群防群治、全社会参与的长效防灾机制。要组织力量抓好危路、危桥、危库、危塘、危房、地质灾害易发区的隐患巡查排查,建立到点到户的地质灾害隐患资料档案,巩固群测群防基础。县国土部门要牵头完善县级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并指导全县地质灾害防治业务工作;县气象部门要掌握雨情、水情信息,认真分析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县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快危桥危路的排险,避免道路施工引发塌方、泥石流等灾害,确保通行安全;县安监部门要加强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监管,彻底排查安全隐患,限期整改;县水务部门要对全县所有水库、山塘进行地灾排查,针对不同情况,完善应急预案,落实有效措施,消除灾害隐患,确保水库运行安全;县教育部门要加强学校周边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整改,落实监测防御措施和责任,加大学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严密防范,杜绝因地质灾害导致学生伤亡事件;县住建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在建工程项目的排查整改,确保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和施工安全。其他各部门要加强设备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做好各种应急物资准备,确保临灾时指挥便捷、运转有序。各乡镇要健全乡镇、村社两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并将两级群测群防网络人员名单、应急抢险队伍名单及时报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条例》及省应急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每个危险区(段)和隐患点都要制订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预报预警方式、躲灾避险路线和自救互救方法,并落实到责任单位和有关人员。要建立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和应急专家队伍,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抢险救灾技能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实战能力,确保出险时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及时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高效有序地组织抢险救灾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加大经费投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合理安排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调(勘)查、宣传、群测群防网络、预警体系建设以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抢险救灾等防治工作。要配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所需的交通、通讯、监测设备等,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承担治理费用,直接危及公路、水利、市政、电力、通讯等设施和学校、旅游区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由相关部门和责任单位负责。

(五)加强配合协调,严防人为引发灾害。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切实做好在建项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源头上进行防治。项目建设要严格工程建设的审批程序,对未按规定进行地质灾害评估或未按地质灾害评估结果配套设计地灾治理工程的,县发改局不得批准立项,县住建局不得办理规划许可和批准初步设计,县国土资源局不得办理用地和采矿许可手续,县安监局不得批准安全生产许可证。县住建局还要加强规划编制及实施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预防监管,严禁在地灾易发区和受危岩、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直接威胁区从事与地质灾害防治无关的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