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空气环境监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7:45

医院空气环境监测篇1

【关键词】环境卫生学监测;重点部门;医院感染

医院是患者高度集中的场所,病原微生物会在医院环境内通过各种途径侵入抵抗力低下的易感人群而造成医院感染[1]。通过定期的环境卫生学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消毒灭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早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将该院2014年1~6月对各重点部门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选择该院2014年1~6月全院重点部门的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由该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和微生物室工作人员一起,对包括手术室、各重症监护室、中心内镜室、血液透析室等重点部门的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透析液、透析用水等进行采样监测。采样方法和监测结果判定按照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和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科对监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反馈至临床科室,要求其在限期内整改,同时将整改结果上报至医院感染管理科。

2结果

2.12014年1~6月共采集标本175份,合格167份,总合格率为95.4%,较去年同期上升了2.9%。其中空气采集30份,29份合格,合格率96.7%;医务人员手采集40份,38份合格,合格率95.0%;物体表面采集40份,36份合格,合格率90.0%;消毒内镜采集28份,27份合格,合格率96.4%;使用中消毒液、透析液、透析用水和无菌用品分别采集20份、6份、6份、5份,合格率均为100.0%。

2.2监测结果不合格的标本分布空气(1份):急诊内科重症监护室;医务人员手(2份):感染性疾病科医生1名、新生儿科护士1名;物体表面(4份):重症医学科呼吸机显示屏表面、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床头柜和病历夹表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暖箱表面;内镜(1份):中心内镜室消毒后胃镜。

3讨论

3.1该院2014年1~6月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为95.4%,较去年同期上升了2.9%,略高于国内一些同级别医院的水平[2,3],但仍有不可小觑的薄弱环节。

3.2本次监测不合格的标本分布及原因分析

3.2.1空气不合格的标本发生在急诊内科重症监护室,原因与其室内环境的污染程度有关,该部门为非洁净环境,加上医生进入前不注意更换隔离衣、更鞋等防护措施,导致环境不洁净,影响了空气消毒的效果[4]。指导该部门定期进行卫生清洁、通风,正确应用紫外线灯管进行消毒,并督促医生注意隔离措施,是改善该室环境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

3.2.2医务人员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不强,未正确掌握七步洗手法和洗手的五个时机,工作量大导致洗手时间不足、依从性低、正确率低。今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加强对工作人员手卫生的培训并增加手卫生抽查次数,通过监督考核来强化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使其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时机,避免因手部不洁造成医院内感染的传播。

3.2.3本次监测物体表面不合格的标本较多,主要分布在病区一些常被忽视的区域,不注意对这些区域进行清洁、消毒,容易使微生物寄居。医护人员手接触被病原菌污染的环境表面,在随后的诊疗过程中,就可能将病原菌传染给患者,从而造成医院内感染。今后应加强对病区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尤其是那些易被忽视的区域,从细微环节抓起,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3.2.4消毒后胃镜不合格主要是由各诊室的内镜由使用科室的人员清洗消毒操作及流程欠规范,消毒后内镜储存不当等因素造成的。应将内镜集中化管理,由经过培训的内镜室专职人员进行清洗消毒,并存放在专门的镜柜内,使用前合理运送,从而有效提高内镜的使用效率、降低内镜不清洁的风险。

经过一系列的整改后,对以上不合格的标本重新采样,结果均合格。加强医院重点部门环境卫生学消毒效果的监测是发现问题的主要渠道之一,搞好医院环境和物品消毒与灭菌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关键,今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增加环境卫生学采样的频率和数量,确保医院各项消毒灭菌的效果,最终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慧,白丽霞.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1):78-79.

[2]王秀英,王福才,张秋芬.2007-2010年某市部分医院环境卫生学调查.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28(5):406-408.

[3]蒋月平.妇幼保健院环境监测结果.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28(6):766-767.

医院空气环境监测篇2

【关键词】微生物监测医院感染预防

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各种内窥镜是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均可能造成医院感染。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影响正常的治疗效果,也严重影响医院声誉,是目前各级医院存在的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现对我院近三年来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指标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了解医院感染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医院以后制定监督管理机制提供依据,达到降低院内感染发病率,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现报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分析资料本分析讨论主要对我院近三年的院感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1.2分析对象主要为手术室、供应室、胃肠镜室及临床重点科室的空气、各种无菌物品、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

1.3方法采样方法和监测结果的判定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及《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执行。分年度、分项目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出年度各项目微生物监测的合格率,再进行年与年之间监测结果的比较分析。

2结果

三年不同监测项目合格率统计分析见表1。

表1三年不同监测项目合格率

表1结果显示:各种内窥镜、无菌物品和使用中消毒液监测合格率高于空气和医护人员手监测合格率;2010年合格率高于2008年和2009年,2009年相对较低。分析原因如下:2008年由于地震等原因,造成医疗条件的限制,而病人较大幅度增长,再加上医护人员本身意识方面原因,检测结果不是很理想;2009年灾后重建开始,就医环境不理想,而病人更是大幅度增加,病房条件有限,导致这一年的院感监测最不理想;从2009年起,医院的住院条件、医护人员工作环境不断得到改善,院感科根据监测结果重点指导,不定期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培训,到2010年开始,各种检测结果均有较大的好转。

医院空气环境监测篇3

关键词综合性中医医院消毒灭菌监测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158

abstractobjective:toprovidereliableevidenceforpreventingandcontrollingnosocomialinfection,theevaluationoftheefficacyofdisinfectionandsterilizationinhospital'sclinicaldepartmentsshouldbeproceededinatimelymanner.methods:samplesofdisinfectionineachclinicaldepartmentsofthehospitalshouldbeconnected.Results:thequalifiedrateofin-usedisinfectantfluidsandhighpressuresteamwas100%,andforthedisinfectionstateofair,theobjectsurfaceandthehandsofmedicalpersonnelwere9936%,9814%and9289%respectively.Conclusionsthemonitoringofdisinfectionandsterilizationeffectshouldbeenhanced,especiallythatofthehandhygieneofhealthcareworkers.Byutilizingthemonitoringdata,theloopholesandweaknessesofthedisinfectionandsterilizationinthehospitalcanbediscoveredtimelyandtheaccidentscanbepreventedintimewithimmediatecorrectiveactions,whichcouldgreatlycutdowntheoccurringrateofthehospitalinfections.

KeywordscomprehensivehospitalofChinesemedicine;disinfectionandsterilization;monitoring

资料与方法

2009年对全院24个临床科室的空气、高压蒸汽灭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液、医护人员手和物体表面进行监测。

采样方法: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1]中规定的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进行无菌操作采样;空气监测采用普通琼脂平皿暴露法;使用中消毒液监测用平板倾注法,用一次性无菌空针抽取消毒液10ml加入90ml含相应中和剂的采样管内混匀,再从管内取上述溶液05ml滴入2只灭菌平板内,置36℃温箱培养;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采用生物菌片指示法;医务人员手监测在手消毒后立即采样,用浸有无菌泻脱液的无菌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2次,按无菌操作方法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0ml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物体表面在消毒处理后采样,用含无菌洗脱液的无菌棉拭子,在物体表面涂抹,按无菌操作方法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到100ml相应无菌洗脱液采样管中,立即送检。

判断标准: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Ⅱ类房间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200CFU/cm3,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Ⅲ类房间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500CFU/cm3,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使用中消毒液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为合格。

结果

全院24个临床科室2009年共采集的空气2028份,合格2015份,合格率9936%;使用中的消毒液136份、高压蒸汽灭菌56份,均合格;医护人员手211份,合格196份,合格率9289%;物体表面699份,合格686份,合格率9814%。见表1。

讨论

监测结果分析:做好医院空气、使用中的消毒液、高压蒸汽灭菌、医护人员手和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病原菌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消毒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流行。

病原菌空气传播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监测发现,我院不同类别环境的科室空气消毒的质量也不同,Ⅱ类科室空气合格率高,医护人员有良好的消毒无菌观念,科室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并配置有比较先进的消毒设施。而Ⅲ类科室由于房屋布局不够合理,人员流动频繁,医护人员无菌观念不够强,致使空气监测合格率比Ⅱ类科室低。因此,应针对医院各种病房的不同特点加强管理,改善工作环境、增强无菌观念,提高环境空气的消毒质量。

因我院领导对生物安全的管理非常重视,对高压灭菌工作特别关注,加强对供应室的管理力度,新建消毒供应室,加大硬件投入和人员培训,从而保证了高压蒸汽来菌效果的合格率。同时医院也加强了对消毒液的管理,获得很好结果,高压蒸汽灭菌或使用中消毒的监测合格率10000%。

我院医护人员手病原菌污染的监测合格率为9290%,提示临床加强手的消毒管理,切断感污源。

为预防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和降低医院感染的现患率,医院管理者应首先提高认识,加大管理力度,医院感染管理应制度化,经常督促各科室负责人及各级医务人员认真落实各项消毒措施,充分转变观念,增加消毒灭菌方面的投入[2,3]。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职人员应每月对各科室的消毒灭菌监测效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各种隐患。对医护人员定期进行预防医院感染学习培训,熟知消毒法规及消毒卫生标准,树立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使消毒灭菌工作规范化,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了生部,2002:200-203.

医院空气环境监测篇4

[关键词]医院感染;口腔门诊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208{2009)13-0029-02

口腔是一个特殊的有菌环境,在诊疗操作中,牙科器械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口腔组织接触频繁,许多经血液传播疾病,如乙型肝炎病毒(HB~)、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等,都可以通过沾有血液、唾液的牙科器械和医务人员的手传播,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切断其经口腔器械和医务人员手的传播途径尤为重要。我们于2008年2月-2009年2月对口腔门诊医疗器械、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进行了目标性监测和分析,采取了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要措施、对引起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分别加以管理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口腔门诊的医疗器械(手机头、车针、拔牙钳等)、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口外诊室和清洗消毒间的空气、使用中的消毒剂和灭菌剂。

1.2方法 每月1次在上午9点钟,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到口腔门诊,对其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采样。采样方法参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空气培养采集口外诊室和清洗消毒间空气;物体表面采集牙椅操作台面、门把手、电话等;医护人员手分别采集操作后和“六步洗手”后医护人员手指;医疗器械每月抽查4种,如拔牙钳、拔髓针、手机、车针、牙钻等,在消毒灭菌前后连续采样,以观察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的消毒剂采集浸泡器械的84消毒剂或络合碘;使用中的灭菌剂采集浸泡医疗器械的2%戊二醛。

2结果

2.1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空气采样24份,合格率62.5%;物体表面合格率41.7%,医务人员“六步洗手”后合格率100.o%;消毒灭菌后医疗器械合格率95.8%;使用中灭菌剂合格率100.0%;使用中消毒剂合格率66.6%。

2.2细菌学培养口外诊室空气培养检测出表皮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等;工作人员操作后手指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等;牙椅操作台面、门把手表面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使用后医疗器械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等;使用中消毒剂检测出枯草芽孢杆菌、真菌等;使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的医疗器械检测出枯草芽孢杆菌;其他均未培养出致病微生物。

3讨论

3.1存在的问题 (1)部分口腔门诊工作人员消毒隔离意识淡薄,造成消毒隔离制度落实不到位。(2)口腔科器械配置与就诊人数不符,不够周转,不能按照要求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如手机、拔髓针等。(3)使用中消毒剂配制浓度不合格。(4)部分应高压灭菌的医疗器械仍使用浸泡消毒。

3.2提高认识 通过监测,追根溯源,找出问题,充分发挥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监督、指导、检查作用。将细菌学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到科室,组织口腔科工作人员充分利用每周1次的业务学习时间,学习卫生部颁发的口腔科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规范。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加强无菌观念,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原则,在口腔治疗过程中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及佩戴护目镜。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后未洗手的带菌率为100%,洗手是防止病原菌传播的重要措施,因此要求口腔科医护人员诊疗每一位患者后认真洗手。

3.3改变不合理的消毒方法

3.3.1环境的清洁与消毒由于紫外线不能在有人状态下进行消毒,口外诊室上午就诊患者较多,空气污染相对严重;清洗消毒间有专人管理,可以做到定时消毒,空气质量较好。口外诊室应加强通风换气,每天上午、下午工作结束后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物体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地面采用湿式清洁,避免灰尘飞扬,用紫外线做室内空气消毒。另外,有研究表明口腔诊疗前患者使用消毒漱口液漱口可有效改善诊室内空气质量。

3.3.2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 医疗器械使用后置于有含氯消毒剂的容器中初步消毒,经彻底清洗后再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清洗是消毒灭菌前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达到彻底灭菌的保证。手工清洗一定要彻底,特别是一些中空器械内部,应在清洗过程中加入酶洗剂,作用一定时间后再清洗,彻底清除血迹和污垢。耐高温的器械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处理。不耐热的器械采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处理,使用前应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牙科手机是口腔科常用器械,污染的牙科手机在不同患者之间反复使用。易导致交叉感染,目前国内外对口腔手机、洁牙机等医疗器械,公认的最可靠的灭菌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法,它比化学消毒法彻底、有效。

医院空气环境监测篇5

关键词大气降尘;污染特征;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X5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1)40-0050-02

现代人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环境、优质生活也一直以来都是现代人梦寐以求的目标。科技越进步,工业化程度越高,人们赖以生活的环境被破坏得程度就越严重。人们常常谈论的话题就是“污染”,食物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空气污染。各种污染侵蚀着人类,人们已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的当务之急。

其中大气污染问题己经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大气污染给农业、林业、建筑物(包括历史文物)以及天气和气候等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尘类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占有很大部分,对重工业基地而言,尘类污染更加明显。如綦江县是一个以煤炭工业为主体的资源型重庆重工业基地。境内煤炭、煤层瓦斯气、石灰石、铁矿石、大理石等矿产储量丰富,地处渝南,东邻万盛,南接贵州,西连江津,北靠巴南,至今已有近1400年历史。全县幅员2182km2,辖3个街道、17个镇,人口95万。素有“重庆南大门”之称,享有“中国西部齿轮城”、“中国农民版画之乡”等美誉。拥有松藻煤电公司、綦江齿轮传动公司等机械加工、能源、冶金、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綦江县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丘陵区地表起伏,北部比较平坦,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88m~1814m,綦江县煤矿是我国重点产煤大县,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141亿元,同比增长16.2%;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5.5亿元,同比增长51.4%。2010年全年原煤产量超100万吨;瓦斯抽采380万m3。未来十二五期间将有79个项目、近380亿的投资在开工建设,着力构建400亿煤化工、200亿齿轮机械、200亿能源、200亿冶金“4222”千亿工业格局。因此,我们也看到綦江县在较好的生产总值下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即大气降尘环境问题。三废排放量在全省领先,进入90年代煤炭工业快速发展对环境造成新的压力,伴随綦江的工业速度每年以24.8%的速度增长,其污染负荷将有成倍增加,全县共有32家煤矿、诸多大型水泥生产企业、化肥农药加工企业。据统计綦江县污染物的80%~90%来源于煤矿、水泥、农药、化肥,它每年向綦江县排放大量So2及烟尘。

那么什么是大气降尘呢。大气降尘是指自然降落于地面的空气颗粒物,其粒径多在10m以上。本文选取连续12个月(2010年)县城降尘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1大气降尘监测研究方法

1.1布点与采样

布点:根据本县人口及区域环境特点分布,共布设两个降尘监测点,分别是环保局、人民医院监测点。各测点均按照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要求进行采样,采用玻璃材质、底部平整、内壁光滑的容器做集尘缸,规格一般为内径15cm,高30cm。放置于距地面5m~12m的建筑物,距取样平台1m~1.5m,以避免平台扬尘的影响。监测频率为连续采样1月,每月取样分析一次。

样品的收集:

1)采样方法:150玻璃集尘采样缸,无动力连续采样法;

2)放缸之前的准备:于集尘缸中加入60mL~80mL乙二醇(C,Ho,),以占满缸底为准,加水量视当地的气候情况而定。加好后,罩上塑料袋,直到把缸放在采样点的固定架上再把塑料袋取下,开始收集样品。记录放缸地点、缸号、时间;

3)样品的收集:按月定期更换集尘缸一次(30±2d)。取缸时应核对地点、缸号,并记录取缸时间,罩上塑料袋,带回实验室。取缸的时间规定为月底5天内完成。遇到雨季,应注意缸内积水情况,为防止水满溢出,及时更换新缸,采集的样品合并后测定。

1.2降尘测定

测定方法:重量法,采用国家环保局编制《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测定仪器:ep214C电子天平。

1.3数据处理方法

1)计算公式

降尘量[t/(km2・3od)]=(w1-w0-wc)×30×104/S/n

w1为降尘、瓷坩埚和乙二醇蒸发至于并在105℃±5℃

烘干恒重后的重量,g;

w0为在105℃±5℃烘干的瓷坩埚重量,g;

wc为在与采样操作等量的乙二醇蒸发至干并在105℃

±5℃烘干恒重后的重量,g;

S为集尘缸缸口面积,cm2;

n为采样天数(准确到0.1d)。

2)降尘年均值、季均值、月均值均采用算术平均值计算。

1.4污染变化趋势定量分析

分析方法:Daniel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即

式中:di=Xi―Yi;

n为代表时间的周期;

Xi为代表周期i到n之间按照浓度值的大小排列的序号;

Yi为代表按时间先后排列的序号。

将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与spearman的相关系数统计表中的临界值wp进行比较分析,如果RS>wp,说明变化的趋势比较明显,如果RS为负值,说明为呈下降趋势。

2降尘的空间分布特征

区县名称测点

由表1可见:由于降尘来源不同,同一城市不同功能区域降尘分布情况存在差异。降尘的空间分布特征是:环保局监测点每年均明显重于人民医院监测点,而总体上区域平均一季度最高,甚至超出年平均值。綦江县2010年不同的功能区域平均降尘量在6.05t/km2・月~9.21t/km2・月之间,按照降尘量大小顺序排列为:环保局监测点>人民医院监测点。

綦江县是重庆重工业生产所在地,由于机戒加工、农药、化肥等工农业集中,降尘颗粒、烟尘排放量较大。两个监测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背景不同,降尘量的分布有极显著差异。两个监测区域均分布城区内,人民医院监测点靠近桥河齿轮工业园区,而綦江县本身地势南高北低,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88m~1814m,是重庆的南大门,属于亚热带立体湿润气候,故受到大气亏染影响较大。4季度统计结果表明:环保局监测区为8.02,人民医院监测区为6.96。从以上分析来看,人民医院监测区降尘量最低,呈下降趋势,但变化不显著。

3时间分布特征

从各功能区及全县2010年降尘月均值可知,全县降尘污染二季度>一季度>四季度>三季度。从每个月各功能区来看,降尘量大于8t/km.月的月份集中在11、12、1、2、3、4、5、6、7月,并且均在环保局监测点,环保局监测点的年平均降尘量均大于人民医院监测点年平均降尘量(这同上面空间分布特征结论是一致的)。1季度是降尘污染的高峰期,2季度降尘量又开始下降,3季度开始最低,4季度又缓步上升,污染分布不均匀。各功能区每月降尘量变化也基本符合环保局监测点>人民医院监测点的规律。

3.1月际变化

从綦江县降尘月季变化来看,最高值出现在2月份,月均降尘量为9.21t/km.月,最低值出现在10月份,月均降尘量为6.05t/km.月,才是4月份的65.69%。上半年变化较大,下半年相对平稳,且下半年平均降尘量低于上半年,仅是上半年的81.04%。

3.2季度变化

由2010年统计数据可以了解,1季度平均降尘量最高,为8.99t/km.月,且明显高于其他季度。3季度平均降尘量最低,为6.46t/km.月,4个季度平均降尘量的排序是一季度>二季度>四季度>三季度。从以上分析,在三季度綦江县降尘量呈下降趋势,但变化不显著。

4降尘污染变化趋势分析

利用上述陈述的污染变化趋势定量分析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綦江县2010年降尘污染变化趋势进行趋势分析可知,2010年綦江县大气降尘量年均值在a为0.05置信水平上较为显著稳定下降波动趋势,说明一年来,总体上全县降尘污染较为明显减轻,特别是三季度降尘量削减幅度最大,与降尘量最高的一季度相比,削减了29.86%,比二季度削减了14.67%,这是我县加大了煤炭、烟尘控制治理力度的结果,但是降尘污染依然存在。四季度降尘监测数据统计显示,监测的两个区域又有上升趋势。降尘量达6.96t/km・月。

造成降尘污染的因素:一是大环境的影响。我国是污染严重的国家;二是污染源排放的影响。綦江县是我国重点产煤大县,是重庆的重工业基地,在大气环境中,综合污染指数为5.8,位于重庆地区之前列;三是气候条件影响。亚热带湿润气候更由于潮湿,加重了烟灰、煤炭废气、农药、化肥的传播,致使我县大气降尘污染更加严重。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1)2010年綦江县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冶炼、农药、化肥为主,灰分含量高,产煤过程中,煤灰排放量大。虽然大气降尘量有明显减低趋势,但局部区域降尘污染依然严重,从上述分析来看,降尘污染主要集中在环保局监测点,人民医院监测点受到了一定程度污染,降尘污染物分布与功能区所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条件、气象因素密切相关;

2)降尘污染一季度>二季度>四季度>三季度,从2010年每个月平均降尘量来看,环保局监测点远比人民医院监测点重,因此降尘污染时空分布是一致的;

3)大气降尘对人民医院监测点产生了一定程度污染,该区降尘高的原因:一是靠近桥河工业区;二是附近有在建的房地产。随着我县经济高速增长情况下,降尘污染不可等闲视之。

5.2防止大气污染建议

1)加强城市规划,大气污染以防为主。全面规划和工业合理布局,对綦江县防止大气污染和保护环境十分重要。在防范大气污染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规模;

2)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由单项、区域治理转向生态治理,即由点到面的治理。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高科技技术,调整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使县城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3)根据我县大气降尘污染的特点,增加对重点污染企业的资金投入,加大降尘环境污染的治理,强化管理,不断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新产品,积极扶持和推进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变废为宝;

4)大力植树造林,完善县城绿化体系,增加绿地覆盖率,改善县城生态环境。綦江县是一个重工业县城,污染负荷较大,环境容量有限,要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使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就必须降低自然因素对县城大气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谭隆春,等.烟尘和有机废气治理[J].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国家环保局编.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J].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3]王赞红,等.大气降尘监测研究[m].干旱区资源与监测,2006.

[4]国家环保局编.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4版[J].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5]綦江县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监测年鉴(2003~2010).

医院空气环境监测篇6

关键词:新生儿病房;消毒机;自然通风;空气净化

在诸多传染病中,有部分传染病可以经呼吸道传播,呼吸道传染病占各种传染病之首[1]。病原微生物主要吸附在空气中不同粒径的尘埃粒子上,以气溶胶的方式悬浮于空气中,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造成疾病的传播。新生儿是医院环境中年龄最小和易感性最高的特殊人群,王靖等报道,空气传播是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2],所以保持洁净的空气是新生儿病房主要的消毒隔离措施之一。本院新生儿病房采用多功能空气消毒机与自然通风间隔交替进行的方法进行空气净化消毒,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净化消毒场所选择本医院新生儿病房中的普通新生儿病室,室内空间为203m3,安装2台适用面积100m3多功能空气消毒机,该消毒机杀菌原理是:高强度紫外线及尘埃过滤两种方法去除病原微生物,照射强度≥1800uw/cm2,消毒时间≥120min,对空气中自然菌的杀灭率≥90%。空气采样用直径9cm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

1.2方法在同一普通新生儿病室内,室内新生儿12~19人、不限制人员流动状态下,在开机消毒120min后进行第一次空气采样,停机60min后进行第二次空气采样,停机90min后进行第三次空气采样,停机95min后进行自然通风30min后进行第四次空气采样,关窗60min后进行第五次空气采样,关窗90min后进行第六次空气采样。采用平板自然沉降法,按要求采用5点布放平板,在室内四个角及中央共取5个点,将直径9cm平板放于离地面80cm高处,打开平板暴露5min采样,将采样平板置于37℃培养箱内培养48h观察平板菌落数,计算细菌总数。

1.3结果判定标准参照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Ⅱ类环境卫生标准为细菌总数≤200cfu/m3,普通新生儿病室属Ⅱ环境,按Ⅱ环境卫生标准判定合格与否。

2结果

多功能空气消毒机与自然通风间隔交替净化消毒新生儿病房,消毒机停机后90min内及自然通风后90min内病房空气中细菌含量均小于Ⅱ类环境空气卫生学标准,见表1。

3讨论

孙立新等研究证明,新生儿病房应用多功能空气消毒机进行动态空气消毒,在房间人数平均10.7人,且不限制人员流动情况下,开机消毒60min能达到Ⅱ类环境空气卫生学标准;停机后菌落数持续增加,至约120min达不到Ⅱ类环境空气卫生学标准,需再次开机消毒[2]。所以,无论净化效果有多好,随着时间延长和人员进入工作,空气中细菌数会迅速升高,如何维持室内空气的净化效果,是减少空气污染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2012年颁布的《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中指出,自然通风与空气消毒机消毒都是新生儿病房空气消毒方法,自然通风是根据空气对流的特点,将室内微生物密度降低,减少微生物的致病机会,并且自然通风还可以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增加空气中含氧量,从而增加患儿的舒适度,增强患儿的抗病能力。我院采用多功能空气消毒机与自然通风间隔交替进行的方法进行新生儿病房空气净化消毒,约6h循环1次净化消毒就能维持Ⅱ类环境空气卫生学标准。

空气消毒机动态消毒空气细菌培养仍有不合格的,原因分析:主要是环境不清洁,清洁是进行空气消毒必不可少的措施,可作为室内空气洁净的辅助手段[3],室内地面、空调、消毒机过滤网及其它物体表面保持清洁,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尘埃颗粒。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保证环境清洁,正确运用空气消毒机与自然通风交替进行新生儿病房空气净化消毒,即可减少消毒机使用时间,又可增强患儿舒适感及抗病能力。是新生儿病房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理想的空气净化消毒方法。

参考文献:

[1]崔树玉,田忠梅.医院室内空气净化消毒与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12):1163.

[2]王靖,杨爱芝,赵应兰,等.新生儿重病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J].中国学杂志,2011,28(4):504.

医院空气环境监测篇7

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有:危重病人常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长期卧床,肺淤血,呼吸道引流不畅,咳嗽,排痰受阻。如病人意识障碍可发生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危重病人集中,床位固定不动(病人卧床)、环境空气污染严重等因素均与肺部感染直接相关。

1危重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1.1病人的易感性

住iCU的危重病人常和并严重的基础疾病,如外科严重创伤,大出血、休克,大面积烧伤,大型手术后;内科严重疾病有糖尿病、高血压、血液病、其他恶性肿瘤等,使得机体天然屏障(如皮肤、黏膜)遭到破坏、机体抵抗力下降而至医院感染。

另外住iCU的病人常年龄较大,年老体弱病人,常因全身重要器官功能减退,使其成为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

1.2有创监测操作多,侵入性导管放置成为感染的重要原因

iCU病人常留置动、静脉置管、漂浮导管等,以便快速输血、输液、用药或进行血流动力学方面的监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置气管导管行人工通气,辅助呼吸,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或鼻饲流质,留置尿管、以便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体液及伤口置入各种引流管道如脑室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腹腔引流管、胆道引流管、胆囊造瘘管、肾造瘘管、膀胱造瘘管等,以便引流。这些置入管道使病人皮肤、口腔、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自然防御机制破坏,从而成为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门户,易于感染。

1.3广谱抗生素的应用

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得耐药菌株容易产生,条件致病菌活跃、增殖而致病。如病人出现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泌尿系真菌感染,肠道感染至伪膜性肠炎等。

1.4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的应用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激素应用,使机体免疫力降低,从而合并感染。如器官移植病人手术后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应用,恶性肿瘤病人使用的许多抗肿瘤药物、化疗药物等,均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极易造成感染。

1.5其他药物的副作用

其他药物应用的副作用。如预防应急性溃疡而使用的抗酸剂。H2受体抑制剂等,可使胃液碱化,促进革兰氏阴性杆菌增殖,细菌移位定植而至感染。

1.6肠胃外营养的应用

完全肠外营养,影响肝功能,切改变肠内菌群,使得肠内厌氧菌繁殖活跃而至感染。

1.7iCU病室环境因素影响

1.7.1多种危重病人同住一室,成为主要感染源。

1.7.2查房、治疗、护理内容多,使得病室内医务人员流动性大,各种操作频繁,如操作不规范易造成交叉感染。

1.7.3各类参观、探视人员多,且流动性大易将病原菌带入室内。

1.7.4病人住室时间长,且床位固定,使得室内空气污浊,易致感染。

1.8设备的再污染

各类检查、检测或治疗仪器设备及物品等消毒不彻底,或再污染可造成感染。

1.9人为因素

某些人为因素,如果医院感染知识不够,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对监控措施重视不够,或者管理不严,也可造成感染甚至爆发流行。

2对危重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的监控措施

2.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尽管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iCU病人具有许许多多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但是我们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治疗手段”,治疗医院感染的关键是重在“防”。只要提高认识、措施的当,iCU院内感染率是可以降低的。

2.1.1CU内很多感染是可以预防的,操作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按无菌技术流程换药,更换敷料及清洁口腔等部位。

2.1.2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患者的耐药性。

2.1.3建议iCU管理者应每日更换工作服,对护理特殊病人的护理人员的工作服应做好消毒处理,每日消毒工作鞋,尽量避免工作人员的流动性串岗。

2.1.4针对特殊病员的用物如餐具,衣物、被服等应做好终末消毒,做到一桌一巾消毒,处理,生活垃圾及医用废物分类放置、处置。

2.2制定制度、严格管理

2.2.1鉴于iCU病人对医院感染的易感性,以及一担发生感染后的复杂性和难治性,医院应高度重视,把预防和控制iCU院内感染列为重要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组织机构,每月对iCU环境及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抽查一次。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直接领导组织下,成立一支得力的iCU院内感染监控小组。监控小组成员由iCU主任、护士长、总住院医生或病室负责医生,以及病室监控护士组成。负责对iCU病人及环境进行全面系统检测,检测的内容包括iCU病人即环境进行全面系统检测,检测的内容包括iCU内环境污染状况,工作人员的带菌状态。每周一次自查,每月对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的类型及发生率,以及感染的病原学特点等方面进行定期监测,并形成常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寻找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

2.2.2制定iCU特定的消毒隔离制度,并督促各级各类人员严格遵照执行。

2.2.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掌握有创监测指针,尽可能减少组织损伤,不论穿刺、动、静脉置管、气管插管,还是伤口换药,均要遵守无菌原则

2.2.4严格严管参观、探视制度,加强参观人员、探陪人员的管理,集中探视时间,控制探视人数,尽量减少室内人员过多流动,以免污染病室空气或带入病原体。

2.3加强iCU环境及设施的消毒监测管理

2.3.1iCU的建筑设施如墙与地面,室内家具如治疗台面、办公桌面等设施,应经常保持清洁干燥,每班用含氯消毒剂如0。5%的“84”擦拭一次。

2.3.2进入iCU的人员应更换干净衣、帽、换室内鞋,以减少污染。

2.3.3定期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持续15到30分钟,室内每天用动态电子杀菌机消毒一小时。室内装空调器,保持室温20~22℃.湿度40%~60%,有条件者可安装空气净化装置,设置层流空气,以减少空气污染,降低肺部感染发病率。

2.3.4改进洗手设施,保持手的清洁,减少致病菌通过手传播而至交叉感染。

2.3.5室内不宜摆放鲜花,以免因重获病人花粉过敏等。

2.4严格各类物品及药品管理

2.5合理使用抗生素

2.6加强基础护理,预防继发感染

2.6.1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基础疾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6.2加强营养支持曾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医院空气环境监测篇8

【关键词】医疗单位;消毒;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555【2007102-87-02

为了解泸溪县基层医疗单位的消毒质量,遂于2003~2005年对全县15家乡镇卫生院及12家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进行了消毒效果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监测对象和内容2003-2005年对泸溪县15家乡镇卫生院及12家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室内空气、物体表面、灭菌物品、器械浸泡液、一次性医疗用品。

1.2方法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的要求进行,结果判定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l5982-1995进行。

2结果

2.12003-2005年消毒监测合格情况全县共监测样品1414份,其中合格1222份,总合格率为86.42%。室内空、物体表面、灭菌物品、器械浸泡液、一次性医疗用品监测合格率分别为67.34%、83.48%、87.70、91.62%、99.48%。其中空气合格率最低。三年各年度监测合格率分别为82.52%、87.02%、89.13%,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趁势。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8.93,p

2.2不同级别医疗单位消毒消监测情况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及村卫生室的消毒合格率分别为89.61%、83.75%两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0.29,p

3讨论

医院空气环境监测篇9

【摘要】目的了解阳东县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加强卫生消毒监测管理,为防止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006~2008年,对全县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现场采样监测。结果共监测各类医疗机构222间,检测样品11016份,合格样品9170份,总合格率为83.2%。2006~2008年,全县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依次为78.8%、83.6%、87.2%,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呈逐年升高(p

【关键词】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评估

thedisinfectedtestresultofmedicalinstitutionsfrom2006-2008inYangDong

tanlilian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quatityofmedicalinstitutionsdisinfection,strengthensurbeillanceandmanagementofsterilization,andprovideevidenceforthepreventionofnosocomialinfectionandimprovementofqualitymanagementlevelofmedicaltreatment.methodsinthecountylevelsofmedicalinstitutionsforthedisinfectioneffectivenessofmonitoringthesamplesin2006to2008,whichaccordingtoministryofhealthand>.Rusultatotalof222medicalinstitutionsundermonitoring,detectived11016sampleswith9170qualifiedsamples,andqualifiedratewas83.2percent.During2006to2008,thequalifiedratewas78.8percent,83.6percentand87.2percentbyturnsonmonitoringmedicalinstitutionsaboutthedisinfectioneffectivenessinthecounty.therateofdisinfectioneffectivenesssurveywasrisingyearbyyear(p

testingrevealedfromprojects:acceptabilityonsurfaceofthehighestwas93.4percent;sterileinstrumentssteepwaterwasthelowwestto70.5percent.ConclusionmedicalinstitutionsdisinfectqualitywasimprovingyearbyyearinYangdongcounty,butthesmall-scaleclinicsincuntrysideneedtofurtherimprove.

【Keywords】medicalinstitutions;disinfectionquality;monitoringandevaluation.

为全面了解阳东县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状况,进一步加强消毒卫生监测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2006―2008年我们对全县的县级医疗机构、镇卫生院、村卫生站牙科所,连续进行消毒灭菌质量监测。

1材料和方法

1.1监测对象:共监测医疗机构222间,其中县级医院4间、镇级12间、村卫生站和牙科所206间。

1.2监测项目:灭菌医疗用品、无菌器械浸泡液、使用中消毒液、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空气细菌。

1.3检测方法:每年监测2~4次。按GB15981――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检验。

1.4判定标准:灭菌医疗用品、无菌器械浸泡液无菌生长为无菌合格;使用中消毒液细菌菌落数≤100cfu/ml,HBSa阴性为合格;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按Ⅲ类环境细菌菌落数≤10cfu/cm2,按Ⅳ类环境细菌菌落数≤15cfu/cm2,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为消毒合格;医疗用房空气按Ⅱ类环境空气细菌菌落数≤200cfu/m3,按Ⅲ类环境空气细菌菌落数≤500cfu/m3为消毒合格。

2结果

2.12006~2008年全县监测各级医疗机构消毒样品共11016份,合格样品9170份,总合格率为83.2%。按年度,2006~2008年消毒样品监测合格率依次为78.8%(2831/3592)、83.6%(3128/3742)、87.2%(3211/3682),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01,p

2.2不同项目监测情况:2006―2008年各类样品监测合格率比较,以物体表面合格率最高,为93.4%;无菌器械浸泡液,空气细菌合格率较低,分别为70.5%、71.2%(见附表)。

2.3不同类型医疗机构消毒检测情况:县级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站牙科所的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0.1%(1747/1938)、88.7%(3037/3424)、77.6%(4386/5654),县级医院的监测合格率与镇卫生院的监测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5,p>0.05);县级医院的监测合格率与村卫生站牙科所的监测合格率、镇卫生院的监测合格率与村卫生站牙科所的监测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76.28,146.12,均p

3讨论

阳东县2006~2008年各类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合格率为83.2%,2006~2008年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说明医疗机构对预防医源性感染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消毒措施逐步加强,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加大监督检测力度,消毒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传染病防治法》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结果分析,全县医疗机构的无菌器械浸泡液细菌感染较严重。因此各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需经浸泡液浸泡的无菌器械的冲冼――消毒――灭菌――保存的规程,并定期更换浸泡液。另外,空气细菌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合格率也较低,各医疗机构要进一步提高对消毒、灭菌工作的认识,健全工作制度,加强管理,强化消毒、灭菌知识培训,严格执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和《消毒技术规范》,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检测结果表明,规模小、条件差、级别低的村卫生站牙科所的消毒质量较差,是今后消毒管理工作的重点。建议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县卫生监督机构进一步加强对村卫生站牙科所的监督管理;结合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加大财政投入,把医疗用房、消毒设施、人员培训作为医院建设的硬件要求,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工作水平,预防控制医源性感染事故的发生。

附表

作者单位:529900广东阳江阳东县疾病控制中心

(上接第395页)

诊断上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上人为因素拖延时间,产生了完全性子宫破裂和胎死宫内的恶果。

子宫破裂是分娩期及妊娠晚期严重产科并发症,可导致胎死宫内,产妇严重出血,休克,DiC,子宫切除。可见剖宫产术史再次剖宫产率增加,子宫破裂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围产儿死亡率增加。严格剖宫产指征特别是农村妇女绝大多数人需要生育第二胎,所以在首次作剖宫产时,更应严格掌握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凡以往有剖宫产史,于非孕期子宫碘酒造影、妊娠期B超观察子宫切口愈合情况,B超示在妊娠晚期子宫下段的厚度小于2.5mm有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这对疤痕破裂的预防有一定的意义。同时应搞好计划生育,避免多产、多次人流。

医院空气环境监测篇10

【关键字】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R1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162-01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控制与监测的重点部门。随着现代外科技术的发展,对手术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术室的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败。控制手术室感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是一个医院管理水平的体现。因此,控制手术室感染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先将我院3年使用洁净手术部控制感染管理经验总结如下:

1管理措施

1.1制定规章制度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制定了《洁净手术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洁净手术部消毒隔离制度》、《洁净手术部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洁净手术部层流净化设备清洁、消毒及维护制度》、《洁净手术部手外科消毒制度》等,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1.2感染监控体系

医院设有三级感染监控体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控制科、临床科室三级。手术室是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也是高危科室,成立了由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生、监控护士组成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主要负责手术部各种物品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科护士长每周随机抽查,医院感染控制科派专职人员每月到手术部检查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1.3加强人员培训

手术室是高危科室,要使工作人员(包括保洁人员和护工)充分认识到手术人员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通过不同形式进行全员教育,医院感染控制科每月举办由监控医生和监控护士参加的感染知识讲座,监控护士及时将信息传达给科室的每位人员,使其不断更新医院感染知识,充分认识到手术室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其中无菌操作观念、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等是控制手术感染的关键,通过不断的宣传、培训、教育,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环节得到控制及不断改善,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率。

2危险因素的感染控制措施

2.1人员控制

洁净手术室投入使用前,我们根据《洁净手术室管理规范》要求,制定了《洁净手术部管理制度》《洁净手术部参观》,严禁非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杜绝了过去亲朋好友手术时本院职工到手术室陪同的现象。同时要求手术进行中尽量减少人员出入和活动,严格控制参观人数,禁止由污染手术间直接进入无菌手术间。

2.2严格手术间管理

手术间按专科相对固定,手术间内只允许放置必需的仪器设备如电刀、麻醉机,各种物品定点定量放置,每周检查。术前保证手术物品准备充分,减少巡回护士术中进出手术间的次数,影响净化效果,严禁开门进行手术。净化手术室是一个密闭的洁净环境,如果手术间的门长时间开启,会严重影响室内空气的洁净效果[1],手术过程中手术间的前后门禁止同时打开。合理安排手术,根据不同的净化级别安排手术。接台手术时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感染手术,2台手术之间应严格湿式清扫和严格自净时间,特殊感染手术应开启负压,手术后必须严格进行物体表面及环境清洁消毒,并做物表和空气培养,达标后方可使用。

2.3手术室空气监控措施

空气污染是术中外源性细菌种植的主要来源,细菌主要来自于天花板、墙壁和地面扬起的灰尘,以及随工作人员的衣服带进[2],。我院2008年开始使用洁净手术室,现有百级手术间2间,千级2间,万级手术室9间(其中一个可正负压切换),十万级2间,经市疾控中心检测符合规范要求后正式投入使用,我们制定了《洁净手术部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洁净手术部层流净化设备清洁、消毒及维护制度》、设备科派专人负责手术部净化设施的日常维护,24小时值班。定期清洗过滤网、回风口并登记,定期更换净化过滤器,确保空气消毒效果,每月对每个级别的手术间做动静态空气培养。

2.4工作人员手感染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可通过医务人员手直接和间接传播,并且这一途径比空气传播更具危险性[3],有报导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4]。洗手称为是“非常必要的、最基本的、最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有效手段。”[5]手术人员要严格执有效的洗手制度,接触患者前后均要洗手,脱手套后也要及时洗手。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我们制定了《洁净手术部外科手消毒制度》,参加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七步洗手和外科刷手制度,护士站放置指甲剪,水池上方张贴了术前规范刷手流程图,院感科每月对手术人员的手进行采样监测。

2.5手术器械管理

我院现在是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术后所有器械均通过专用污染电梯直接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理,不耐高温高压灭菌的器械如腹腔镜、宫腔镜、关节镜、膀胱镜等原来用0.5%万福金安浸泡40分钟进行灭菌,现在改为使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其他手术器械均由消毒供应中心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灭菌后的手术器械通过专用清洁电梯直接送至手术室无菌物品间,用不锈钢货架存放。无菌物品间专人负责,每天对无菌包进行检查,不得出现超重包、湿包、及过期包,杜绝任何不合格包进入手术间。器械护士在打开无菌包前,要认真检查品名、灭菌日期、失效期等,打开包后再查看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是否均匀等,发现问题,立即弃之并上报护士长。感染科定期抽样检测,其合格率为100%。

2.6切实做好外来器械的管理

由于外来器械的特殊性,我们制定了《洁净手术部外来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交接流程》,使用外来器械必须经主管部门和器械科人员核查,确认后方可使用,择期手术应提前24――48小时将器械送至消毒供应中心处理,急诊手术可采用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每锅次必须放置第5类化学指示物及进行生物监测,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确保进入人体的植入物真正达到灭菌要求。

2.7术后终末处理

卫生工作采用湿式清扫,每日早上擦拭手术间物体表面、地面,每周彻底清扫。每台手术结束后,对手术间地面、手术床、无影灯、物体表面等进行擦拭,感染手术术毕用0.2%过氧乙酸彻底擦拭,然后再用清水擦拭。

3.医疗废物运送

手术后敷料装入污物袋内,医疗垃圾装入黄色医疗垃圾袋内,鹅颈式系好袋口,贴上手术间号,日期、签上负责人姓名,保洁人员由专用通道运送到医疗垃圾暂存地方,由医院进行统一处理。特殊感染手贴上标示条,注明感染情况。手术患者的体液、血液、冲洗液及污水桶所有手术中的液体一律吸入一次性吸引瓶内。锐器、安瓿,装入锐器盒内约2/3满时封闭,由保洁人员统一回收。

参考文献

[1]王方.现代化洁净手术部护理工作指南[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3

[2]何秀英.手术室感染的监控与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70.

[3]钟秀玲,程棣研.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