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垃圾分类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50:11

医院垃圾分类制度篇1

【摘要】目的加强普通病区的医疗垃圾收集管理,防止医源性感染。方法应用5S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5个经典步骤对医疗垃圾进行管理,完善医疗垃圾收集处理的制度、流程和职责,并由专人不定时检查整改。结果病区的医疗垃圾收集分类明确,容器选择合理,处理及时到位,人人知晓收集流程,杜绝了因医疗垃圾而引起的院内感染。结论5S管理法能有效规范病区医疗垃圾的收集。

【关键词】医疗垃圾;普通病区;5S管理法

“5S”管理是日本企业的一种独特管理方法,5S是5个日文的简称,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1]。医疗垃圾是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对医疗垃圾的有效管理是控制疾病扩散的重要环节和途径[2]。医院一大部分的医疗垃圾是在普通病区产生的,所以普通病区医疗垃圾的收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此,我们医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运用了5S管理法管理医疗垃圾的收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普通病区医疗垃圾收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各类医疗垃圾之间混放或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

生活垃圾是指:病人或医务人员用过的生活废弃物,如报纸、瓜皮果壳、纸巾、杂物等。医疗垃圾又可分为:感染性垃圾、损伤性垃圾、病理性垃圾、化学性垃圾、药物性垃圾。由于临床上部分医务人员对垃圾分类概念不清或习惯不良等原因,经常会出现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混放的现象,严重违反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的医疗垃圾收集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1.2部分人员对医疗垃圾收集规范认识不够

部分在职医务人员、实习医生或护士、保洁人员、配餐员、后勤人员等对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不熟悉,处理程序不了解,意识不强,无相关的奖罚制度,导致各类垃圾随意丢弃、垃圾满出桶外、垃圾无分类放置等不规范的现象。

1.3各病区缺乏医疗垃圾收集的制度流程

1.3.1垃圾无定量管理,经常会发现医疗垃圾过满洒落地上,垃圾运送人员因各种原因无法及时下病区输送垃圾,工作人员不知医疗垃圾在病区内的允许储放时间,无法起监督提醒的作用。各类医疗垃圾无封口、无标签、无分袋的现象屡屡出现。

1.3.2病区内缺乏专人管理医疗垃圾,各类垃圾桶无定位放置,无明确的标识,无定时监督自查的措施,未定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及考核,导致院感检查均出现较多的问题,存在不安全现象。

25S管理法的实施

2.1管理目标

病区内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在职临床医生护士、实习医生或护士、保洁人员、配餐员、后勤人员等都要重视医疗垃圾带来的危害,明确医疗垃圾分类,分清医疗垃圾储存容器,正确收集医疗垃圾,人人知晓医疗垃圾收集制度及流程,杜绝院感发生。

2.2实施前准备

首先成立科室5S活动管理小组,由院感护士担任组长兼总负责人,全面监督管理科室医疗垃圾收集情况,再由全科人员参与,并召开动员大会,学习5S管理相关知识,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尤其是保洁人员也要参与。做到人人知晓“5S”,人人参与“5S”。

2.3实施的内容和方法

(1)整理:对科内所有医疗垃圾产生区域进行一次彻底的整理,根据临床各个空间的主要用途,将垃圾收集桶分为需要与不需要,将需要的垃圾收集桶留下,不需要的丢弃。严格按医疗垃圾的分类标准准备垃圾收集桶。通过整理,各个空间都非常干净,无遗留死角,无不必要的垃圾桶。

(2)整顿:首先结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建立科室医疗垃圾收集管理制度及流程、奖惩制度,并上墙明示。将配置室、诊疗室及垃圾处置室等垃圾产生较多的区域列入重点管理区域,设专人管理,责任到人。以5S的“三定”原则,即“定点、定容、定量”,结合临床实际操作的简便性及不违反无菌原则的标准来确立垃圾桶的放置地点,结合垃圾的分类、垃圾的量,确定垃圾桶的种类及大小,分别标上标识,并严格按要求定量管理(要求垃圾桶满2/3时需及时倾倒)。垃圾桶的种类可按颜色分为:黄色(感染性、损伤性、药物性、病理性、化学性)、白色(一次性物品外包装袋)、黑色(生活垃圾)、红色(放射性垃圾)。

(3)清扫:责任人每天对各区域的垃圾收集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将不规范的现象记录或拍下照片,制作多媒体并加以点评或下达反馈意见书[3],每月汇总一次,月初晨会后进行全面反馈,并与个人考核挂钩。

(4)清洁: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各班严格按照垃圾收集管理制度和流程执行,严格垃圾分类,保持各个区域环境整洁不留卫生死角。

(5)素养: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是5S管理的最高境界,要做到这一步,我们必须强调人人按制度行事,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工作中养成尽职尽责的习惯[4]。在刚开始实施阶段组长需增加督促检查的力度和次数,检查结果与个人考核成绩挂钩,对于不合理之处及时提出再大会讨论整改,渐渐养成人人“形式化-行事化-习惯化”,达到人人“5S”的好习惯。

3效果

通过对科室医疗垃圾收集管理进行5S管理法后,科室人员对医疗垃圾收集规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各类医疗垃圾分类明确,各个垃圾收集容器、放置地点符合院感要求,标识明确,各个区域环境亮丽,无卫生死角,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了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杜绝了因医疗垃圾而引起的院内感染。

4讨论

4.1提高了全体医务人员对医疗垃圾收集处理相关知识的认识通过对《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学习,进一步明确了医疗垃圾收集处理工作的相关知识,人人知晓垃圾分类,标识明显,彻底杜绝了垃圾混放现象。既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也降低了院感的发生率。

4.2进一步完善了医疗垃圾处理相关制度及流程在细化医疗垃圾处理制度及流程的过程中,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参与和讨论,从而提高了医务人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

4.3改善病区环境提升医院的形象实施5S管理后,病区的环境整洁、舒适,无卫生死角,无臭味,提升了病人及家属对科室和整个医院的印象,大大提高了医院的信誉度,从而给医院带来了经济效益。

4.4提高了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通过5S管理活动,医务人员的责任心明显增强,人人养成按规章制度行事、认真负责、相互监督的良好工作习惯,提高工作主动性,提升人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高玲,.5S管理法在手术间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8(2):97-98.

[2]艾德梅,鞠建新,王颖.医院医疗垃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34(4):38-38.

[3]黄晓琴,汪玉霞,张林,等.“五常法”在洁净手术室保洁维护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3):531-532

医院垃圾分类制度篇2

“全面实施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要认真抓好落实十方面民生实事,努力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要完善公共养老服务体系,引导督促子女尽好赡养义务”……民生政策关乎民意、民愿,更关乎民心。在切实感受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幸福的同时,代表们将目光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全面小康。

以“医养结合”打通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

“一个行动不便的老人,由于拉肚子而不得不整天坐在马桶上,因为工作人员没工夫一直照顾他。”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温州市龙湾区人民医院院长魏丽华代表讲述了一段她曾在养老院看到的真实故事。

随着老龄化日渐严重,养老问题受到了人大代表们的高度关注。“养老是夕阳的事业,朝阳的产业。”“以前是七十古来稀,如今医疗水平的发展,百岁老人比比皆是。”温州医学院康复系主任王小同代表也真切感受到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他告诉记者,目前独居老人现象突出,老年群体慢性病多、病程长、治愈难,更有一些“失能”老人无法自我照料。

“老人不安,家人不安,把老年问题解决好,有利于青壮年全身心工作,减少后顾之忧。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步鸣代表这几年对养老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他介绍,目前的养老模式如居家养老,受困于“养老的不治病、治病的不养老”,给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带来不便。

“现有养老机构主要以传统的床位养老方式提供服务,很多失能或半失能老人亟需专业医疗康复,不少老人需要反复奔波于家庭、养老院和医院之间。”魏丽华认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是这些老人的最佳选择,这是一种“有病诊治、无病疗养”的新型养老医疗模式,有效结合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

2017年1月1日起,浙江省卫生计生委、民政厅等10部门制定推出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将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用于养老机构建设的相关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加快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可见,以“医养结合”打通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浙江已经迈出了步伐,但是不少代表对“医养结合”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颇为担忧。养老机构和医疗护理机构建设资金不足;许多养老服务机构不能获得医疗机构身份、不能纳入医保定点单位;老年医疗护理专业人才缺乏等等。对此,李步鸣建议,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把机构养老规划纳入医疗服务规划中统筹考虑,并加快出台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细则。

“部门各自为政,养老和医疗资源各自独立、互相阻隔,是阻碍‘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立的关键。”温州市鹿城区人民医院主任医生庄建华代表表示,推进医养结合体系建设,政府、社会等各方面力量要形成合力。

针对医养结合的发展路径,魏丽华提出,有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开设老年病科。医疗机构还可与辖区内的养老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并选派医疗服务团队定期到养老机构进行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与社会资本合作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或护理院。

“传统的养老模式需要改革。”庄建华告诉记者,“现在一些老人不愿意去养老院,是因为他们认为,到养老院是去等死。”温州市现代服务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作军代表也表示,“很多人谈到养老机构,观念是有问题的,以为养老就是纯粹的‘养老’,把老人圈进来,送进养老机构就完事了,实际上并非如此。”

据悉,截至2015年末,浙江省60岁及以上人口984.03万人,占总人口的20.19%,比上年同期增加38.95万人。数据显示,低龄老人的数量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这些老人还是年富力强,挺能‘折腾’。这些老人不单单只要解决生活照料的问题,还有丰富的精神诉求,比如说学习、娱乐,等等。引导这些老人积极投身社会经济建设,发挥正能量。”杨作军说。

王小同也建议,要积极推进“综合性养老”,多层次、多元化、多形式养老体系建设,让老年人可以自主选择。同时,政策要托底,政府要e极建造养老院“样板房”,制定标准,购买服务,有力监管,对民办养老机构进行引导规范。

新工匠,从“0”到“1”的质变

说到职业教育,人们会想起前两年热播的《大国工匠》系列片。据了解,浙江一共有独立建制高职院校45所,各具特色,也为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人才。“工匠精神是传承和钻研,是专注和坚守,更应该包含着创业与创新。”浙江三门职业中专党委书记、校长,三门技师学院副院长谢卫民代表这些天一直在思考“新工匠精神”的内涵。他认为,在信息化时代,新工匠和旧工匠内核不一样,旧工匠是1到n的量变,而新工匠则是0到1的质变。

“职业教育不仅仅要培养技能型人才,更要培养掌握高新技术、能够适应时展的高技能人才,要成为浙江制造、浙江‘智’造的‘领头羊’。”谢卫民告诉记者,这些年,浙江的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也在不断提升,已从最开始的不认同转变为逐步认同。

“比如我们学校,近几年中考分数在普高线以上选择到我校就读的初中毕业生,从原来的0上升到了现在的7%―8%左右。”在喜见变化的同时,谢卫民也直言,目前在社会上“重普高轻职高”的现象仍然突出。同时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校企合作不紧密,师资力量薄弱、职业教育投入力度不够等问题。

“大家对职业教育仍存在偏见,认为职业教育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升迁机会少,属于择业末流,选择职业教育是无奈之举。”李步鸣告诉记者,目前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低是个“外伤”,而专业设置滞后,人才培养无法满足产业需求则是“内伤”。据他介绍,一些专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还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所需,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尤其紧缺。

“以前很多职业学校过分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放宽对学生的文化素质要求。现实情况是,如果学生的文化素质低,就不可能有好的创新创业能力。”谢卫民建议,将“两创”课程有机地融入到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职业教育要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李步鸣认为,要从当前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要求来谋划专业设置。目前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方向将产生一批新的应用技术,从而催生出一批新的产品、新的行业以及新的企业。他建议,从这一特点出发,浙江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应积极向这些专业靠拢,有针对性地培养新兴产业适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院校教育两手都要硬。《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放宽普高、职高分流限制,促进普高、职高协调发展。积极稳妥开展高考综合改革国家试点。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大重点高校、重点学科支持力度,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争创国际国内领先的一流学科、一流大学。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上水平。

“中央希望浙江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全国都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现在我们最大的短板和发展瓶颈还是人才。与北京、江苏、上海、深圳等地区相比,浙江在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代表认为,造成人才瓶颈的重要原因,是浙江高等教育虽然在过去若干年里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优质资源极度稀缺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作为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大学,浙江大学改革和建设的力度很大,发展速度很快,在带动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总体水平提高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仅凭浙江大学无法从根本上缓解优质高等教育服务极度短缺的现状。”

“好大学不是一朝一夕能建起来的,如果不及早m行布局,这个问题还会不断往后拖。所以,尽快对浙江省高等教育重新认真思考布局和优化结构,越早重视,越主动行动,对浙江发展越有利。这件事情真的不能再拖了!”罗卫东建议。

垃圾分类不是一个小题目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在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时代,垃圾分类的环保意义不言而喻。但正是这样一件看似举手之劳的小事,却面临着落实难、推广难等困境。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浙江省十大实事中,第二件就是研究制定推进垃圾分类的具体办法。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项目主管黄丽珍代表今年又提了一个关于生活垃圾的议案,这已经是她连续第三年在人代会上关注垃圾分类问题。

在黄丽珍看来,历经多年的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浙江的许多试点已经取得了成功,虽然这些垃圾分类试点中以农村居多,但在城市里也有不少亮点:“我去过下沙的魅力城小区,那里的垃圾袋追溯机制很成功,居民的垃圾分类认同度很高,即使是小孩子都知道要做好垃圾分类。”

目前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许多试点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效果有限的现状,她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是时候了!”黄丽珍说,现在正是把一些成功的模式和做法,以立法的方式在全省推开,上下齐心,做好垃圾分类的最好时机。

而在温州代表团,在环卫一线工作的王潘萍代表,也是连续两年针对垃圾处理撰写建议。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她直言,袋装垃圾并非长久之计,许多消费者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装垃圾,给垃圾回收利用和分类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也给垃圾填埋和焚烧带来新问题。民众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强,镇村居民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做好垃圾分类处理首要是加大投入,试点先行,逐步普及镇村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以及垃圾桶、垃圾收集车、中转站、填埋场等配套设施建设。”王潘萍认为,垃圾分类的主体应该是居民本身,要落实到户才有效力。垃圾在家里的时候是混装的,大家出门之前再分类,效果一定不好。不如每户发几种颜色的家庭小垃圾桶,在家里扔的时候就分好了,那么拿去社区的分类箱就不困难了。

在宁波代表团的小组会议上,宁波市第一医院副院长许幼峰代表抛出的垃圾分类话题,也一下炸开了锅。“光靠民众自觉、自发分类十分难。前期需要引导,比如从小学就开始做好垃圾分类的教育工作。”“我在瑞典看到,几个垃圾箱旁,都有志愿者在管理,垃圾分类没做好的,志愿者不让扔。”“日本每个垃圾袋都有编号,若垃圾分类做得不好,可以根据编号溯源,由志愿者上门做工作。”……

“垃圾分类的解决之道在社区。”许幼峰表示,可以采取垃圾袋编号方式,对垃圾分类进行溯源,做得不好可以上门教育、劝导;做得好的,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激励,比如物业费减免等办法。

“城市垃圾分类相较农村业态复杂,环节看起来简单但细节上要求和标准很难统一。这就容易出现‘破窗效应’。”金华市副市长张伟亚代表建议,要有顶层设计,明确各个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的职责并设定处罚、激励机制。同时还要建立相关制度鼓励市场参与,比如欧洲的一些大公司,他们的包装就会有人回收。

医院垃圾分类制度篇3

何为医疗垃圾

医疗垃圾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险的废物。

医疗垃圾分为:

1.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质,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性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的生活垃圾,病原体培养皿、标本和器皿,以及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器械等);

2.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实验动物尸体;

3.损伤性废弃物:能够刺伤人体的废弃医用用品(医用针头、缝合针、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以及载玻片和玻璃试管等);

4.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被污染的废弃药品(一般性废弃药品如抗生素等,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如三苯氧氨、司莫司汀、顺铂、苯巴比妥等,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5.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物(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及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等)。

医疗垃圾含有腐败变质成分及大量细菌、传染病毒、放射性物质、有害化学药剂等,所含的病菌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在国外被视为“顶级危险”和“致命杀手”。如经非法收集后再次流入市场,则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成为流行病的源头。

医疗垃圾处理的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机构产生的垃圾数量越来越多,其危险性也非同一般。预计到2010年,全国医疗垃圾的产量达到68万吨,平均日产量达到1870吨。这些废弃物除一次性输液管外,还包括人体组织、器官等手术废物,治疗用的纱布、脱脂棉,实验用的动物尸体和化验用品制备的废渣废液,病人的血、痰以及排泄分泌物等。

1991年,我国加入了国际社会于1989年签定的《巴塞耳公约》,以推进我国危险废弃物特别是医疗垃圾处理的国际化进程。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技术基础和经济实力,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基本完成了医疗垃圾的安全处置,在对医疗垃圾的安全转运、无害化处理和规范管理等方面有一套自己的体系,并且对医疗垃圾进行了严格分类并制定了针对性处理方案。但我国在医疗废物的处理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大部分的危险废弃物处置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简单存储或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去。没有得到无害化处理的医疗垃圾危害常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公共安全。

我国医疗垃圾处理现状如下:

一、医疗垃圾的处理不规范

2003年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三章明确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办法。但有关医疗机构不能做到明确分类,且无专门回收单位。存在问题主要有:输液器、注射器用后不作消毒、毁形等无害化处理;偶尔可见输液器、注射器用作他用,甚至流向社会;清创包、缝合包包布不能做到一用一洗,反复灭菌造成黑、硬,达不到灭菌的效果;还有个别诊所仍使用玻璃注射器,用普通铝饭盒消毒,用后清水冲洗即行处理;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淡薄,大部分没有流动水洗手设施、针头回套等。

二、医疗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处理技术参差不齐

以我国工业危险物总处置能力仅为18万吨/年,我国现有的生产医疗废弃物处理设备企业的生产规模小,产品的性能与无害化处理标准的要求相一致的不多,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并且全国没有任何一座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危险废弃物处理中心完全可以投入使用。目前,除广州、沈阳、大连等少数城市对医疗垃圾集中处理外,大部分由医院自己分散处理,但医疗废弃物处理的能力却不尽人意。大多数医院沿用以往配备的小型焚烧炉对医疗垃圾进行处理,且传染性医疗垃圾和普通垃圾未经分类就混合处理。传统的焚烧设备不能适应医疗垃圾处理的热值与成分变化大的特点,造成医疗废弃物的毁形不充分,高温燃烧不彻底,具有毒害化的污染物重新进入环境,可能会造成更为严重的二次污染。如1999年轰动全球的“二恶英”事件就是由于焚烧生活垃圾中的危险物引起的。此外,医疗垃圾处理设备隔绝性能及自动化等问题尚未能很好的解决,工人的身体健康也不能得到保障。

三、没有合理的收费制度,医疗垃圾的处理需要高昂的费用

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一家医院每年年至少需要为医疗垃圾处理支付48至50万元,许多机构为了节省成本,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无视医疗垃圾所带来的危害。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处理医疗垃圾采取收费制,使得医疗垃圾有利可图,调动了有关部门的积极性,改变了长此以往无人管理的局面。但在具体的操作中,收费方式存在着不合理因素。目前现行的收费方式有两种标准:一是按床位收费,二是按垃圾量来收取。由于各个医疗机构经济效益不同,床位的占有量差异很大,采取按床位收费会导致收费不公平。按垃圾量收费,一些医院为了节省处理医疗废物的开支就把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中去。

四、农村医疗垃圾无人问津,农村医疗垃圾的处理问题令人担忧

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有关医疗垃圾管理政策的法规,但在农村地区的执行情况却亟待解决。许多乡镇卫生院和小诊所的医疗垃圾未做任何处理,随意丢放在附近,不少农民因为缺少文化知识,不知医疗废弃物的危害而捡拾其中的玻璃器皿盛食用油和生活用水,不少孩子把废弃的一次性注射器当“玩具”去玩。

五、医疗废物处理过程存在不法行为,有些医院没有按照国家规定处理医疗垃圾

在利益的驱使下将医疗废弃物回收利用或者卖给私人再转运到废品收购站或直接进入了塑料制品厂,被制成一次性水杯、水桶等,这些带有病毒、细菌的容器从而流入市场(主要是偏远的农村地区),给社会的稳定造成威胁。

我国医疗垃圾处理问题产生原因

我国1998年1月4日颁布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共列出了47类、数百种危险废物,其中医疗垃圾名列“首害”。据清华大学固体废物和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国博士介绍,危险废物是指具有腐蚀性、爆炸性、易燃性、毒性、

化学反应性、传染性,对人的健康和环境能造成危害的固态、半固态和液态废物。1999年,轰动全球的“比利时鸡”事件就是焚烧生活垃圾中的危险废物引起的。但是,我国医疗废物的处置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为了节省成本,人们往往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处置,这些废物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有害物质,具有很强的生物感染性,需要进行专业隔离和特殊的焚烧处理,绝不能与普通的生活垃圾混在一起处理。

其次,从体制上,管理多头造成了垃圾处置的无序。上世纪90年代,处理医疗垃圾实行收费。“无利可图的谁都不管,一收钱大家都抢着管。”刘建国说,医疗垃圾属于危险废物,应该由环保局负责。但很多单位将它纳入生活垃圾范畴,医院的主管部门卫生局也在做。

另外,在具体操作上,收费方式存在不合理性。我国现行垃圾收费主要有两种标准:一是按床位来收取,二是按垃圾量来收取。各个医院经营方向和效益不同,床位占有率差异很大,采取按床位收费就会导致收费不公平。如果按垃圾量收费,一些医院会为了节省医疗垃圾处理的费用,把部分医疗垃圾混进生活垃圾。单纯从技术上看,第二种方式更科学,但目前国内这两种方法都在使用。同时,还存在着许多不法行为。有些医院并没按规定将医疗垃圾作为废物处理,而是将纱布、一次性针管等器具回收利用,或低价卖给私人,从中牟利。不法商人又使这些具有生物感染性的器具重新流入市场,主要是边远的农村市场,给社会带来极大威胁。

“其实,除了医疗垃圾,整个危险废物处理都存在着很大隐患。”刘建国说。2001年,北京市环保局就成立了固体废物管理中心,集中力量专门处理垃圾,并设立北京市环境质量报告,对市内所有工厂每天产生、处理、排放、综合利用的危险废物量进行统计。但由于某些原因,很多企业的危险废物去向不明,无法被登记。此外,我国对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水平比较低。一些企业所谓的“综合利用”实际上是转嫁危险废物,通过小商贩将化学物品低价或无偿送到北京附近的小企业,“出了北京城就不关北京的事了,”刘建国说,“这些小企业根本无力处理工业废物,留下自己需要的东西就撒手不管了,由此引发的二次污染无法估量”。

最后,有关部门对医疗垃圾的危害认识不足,监管力度不够。医疗垃圾属于危险废弃物,含有有害病原体和有害化学物质以及放射性医用物质等。这些含有病毒、病菌的垃圾的危害性是普通垃圾的几倍、几百倍甚至几千倍,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成为疫病的源头。有关部门为了本地经济利益的发展,对医疗垃圾处理的投资不足,而且我国至今没有统一的监管体系,对医疗处理的监管状况上处于初级阶段,许多地方政府机构部门存在职责不明、执法不严的现象,导致医疗废弃物的去向不明,在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密封设备等方面存在缺陷,很可能导致医疗废弃物的沿途丢失。医疗废弃物的监管体系的问题直接影响我国医疗废弃物处理的前进步伐。

如何解决医疗垃圾处理问题

一、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明确职责,加强监管力度

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政府应本着执政为民的态度积极建设公共卫生体系,严格医疗废弃物的监管管理,落实危险废弃物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依法对危险废弃物的安全转运、处理实行监管,坚决从重查处医疗垃圾回收利用等不法行为。明确医院以及运输、储存、处理企业的相关责任,对运输、储存、处理实施许可证制度,禁止不具备从业经验以及基础设施的单位从事医疗垃圾的处理。对收集、运输、储存及处置执行联单管理制度,防止医疗垃圾的遗失,杜绝不法交易如卖给塑料厂的行为。规范乡镇卫生院及小诊所的垃圾处理,制定合理的收费政策,照顾他们的经济能力,保证国家抓大方面的同时,能兼顾局部方面的利益,使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得到安全的处置。

二、建立合理的收费制度,政府有关部门举行听证会听取

医疗垃圾的范围和处理费用的多少等问题制定出具体的收费细则,对不法分子回收利用医疗垃圾、乱排乱放等行为给予高额罚款甚至刑罚,保证处理中心的正常运营和防止因费用而造成医疗废物的流失。

三、增加投资力度,建立医疗废物处理中心

高标准建立一批医疗废物处理中心,解决医疗废品聚集重点地区和特殊废品如放射性物质等的处理问题,逐步完善医疗废物的运输、处理体系,对医疗垃圾实行统一收集和完全密封性的运输以及无害化的处理,兼顾农村地区的医疗垃圾乱堆乱放的问题。地方政府也应当将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当作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国家投资外,也可以吸引其他资金参加建设。国内外的企业界对投资我国的医疗垃圾处理有很高的积极性,政府应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吸引多种形式的资金进入该项领域,积极实施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企业化经营、社会化管理。

四、积极宣传,加强社会监督

开展医疗废物防治以及其危害的宣传,加大媒体的监督力度,对违规事件进行暴光,鼓励群众成立医疗垃圾管理、处理的研究学会或民间团体,动员群众对医疗废物处理中的问题给予意见和建议,对不法行为积极举报。增强公众的健康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促进全社会共同关注我们人类的生存健康问题。

五、培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医疗垃圾的产生、运输到处置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渗及健康、环保等诸多方面,为了提供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建议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培养相关专业的应用性人才;成立医疗废弃物学会,对医疗垃圾的处理标准,处理企业的资格认证以及培训教程等方面作出规定。定期开办培训班以提高工作人员对于医疗废物的健康、安全、环保问题的认识,突出员工在总体管理中起到的作用与责任,建立一支素质高的专业化队伍。

医院垃圾分类制度篇4

【关键词】基层医院;化验室;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医院的建设速度也越来越快,数量越来越多,基层医院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加强基层医院管理会计制度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化验室工作人员的从业安全性,也可以提高化验室的工作效率及质量。

1基层医院化验室质量控制问题

1.1规章制度不健全

基层医院是我国医院医疗体制改革的基础,但是国家制度更多地关注医院的医疗队伍、硬件设施、药品、培训、监测、管理等相关制度,上述相关制度比较健全。但是对于化验室的相关管理制度却有待于完善。没有完善的制度,则无法可依,对化验室的管理做不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导致实验室日常管理没有完善的措施和规章制度,工作缺乏法规制度的约束,监督管理乏力。规章制度不健全既无法保障日常化验室工作的正常进行,又无法应对突发事件,使化验室无法体现价值,做好基础支持工作。

1.2生物安全隐患

1.2.1实验废弃物处理不当实验室的医疗垃圾主要包括感染性垃圾、病理性垃圾、药物性垃圾及化学性垃圾等,这类垃圾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如果处理不当会成为疾病感染和社会环境污染的源头[1]。因此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应该处理,分别销毁。部分基层化验室没有将医疗垃圾单独处理,未经处理的垃圾直接丢弃,影响环境,造成安全隐患。

1.2.2消毒灭菌工作不严谨因为缺乏系统的规章制度,个别基层医院的化验室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养成了不严谨的消毒和隔离习惯。化验室工作人员经常与患者、医用标本接触,皮肤直接暴露和被感染的机率增加,如果没有进行系统和严格的消毒即易被感染。接触不同的部位,也易成为传染源[2-3]。化验室人员也需进行器械操作,如果器械消毒灭菌工作不彻底,也易增加化验室内感染,即影响了化验室工作环境,也影响了化验结果的准确性。

1.3工作环境设置不科学

医院有各种各样的患者,也就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及病原微生物。而化验室是集中检验设备、检验样品以及患者的综合场所,因此化验室整体环境应该合理布局,将整个化验室化分为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各区需严格管理,防止环境紊乱,增加传染的机率[4]。同时各个环境区需按照不同的卫生级别,进行彻底消毒。防止因为环境消毒不够彻底,通气条件差而导致卫生状况差,导致在化验室的各级人员包括患者及工作人员的交叉感染。

1.4质量意识淡薄

化验室工作人员质量意识淡薄,为了提高工作速度,忽略了自我防护及质量意识,例如操作时不戴口罩、手套,不穿防护服,器械随便乱放,用过的和没有用过的随意放置,在化验室的洁净环境下,吃东西,接电话。洗手与清洁器具不彻底,穿着工作服随意出入生活区、污染区和工作区。因没有充足的质量意识,而带来安全隐患。

2基层医院化验室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2.1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

根据基层医院的具体情况,建立化验室管理制度。质量制度围绕安全进行,以能够指导化验室安全工作为前提。制度内容要包括感染管理制度,定期对化验室进行消毒。制定样品、设备及制剂消毒、清洗条例,且有专人监管。感染期由专人负责,实行隔离制度,不经允许不可以随便进入。加强制度与法规的学习和培训,定期进行考核,将制度与法规深化与落实下去。质量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列为绩效考核,与化验室工作人员的10%的奖金挂钩[5]。

2.2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2.2.1加强安全防护减少皮肤暴露,购置专业防护设备,防止酸、碱、化学药品及污染样本的侵蚀。添置洗眼设备及淋浴喷头,以备紧急状况时,如化学试剂入眼时可以进行清洗,以减少损伤。增加化验室排气设备,设置有害气体、液体处理设备。医用垃圾分类处理,按有关规定焚烧处理。

2.2.2安全处理医疗垃圾医疗垃圾的妥善处理,对于良好控制化验室的质量有重要意义。杜绝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及混合处理,需在消毒后再进行处理。采血用的针头、刀片和装血液样本的容器要置入垃圾盒,对检验仪器产生的废液应进行消毒处理,合格后进行排放,不合格者经高压消毒后再行处理。医疗垃圾处理、消毒需要有记录,严格执行垃圾交接制度,且有专人负责管理。

2.2.3加强人员安全意识化验室工作人员在检验时需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抽血时需带手套,切忌用手直接取针头。如果手受伤出血,则需给予消毒处理,严重受伤者注射免疫球蛋白。检验工作前后需洗手,选择抗菌能力强的洗手液,流水冲洗需达一分钟以上[6]。

2.3加强工作环境质量控制

实验室总体环境应该是温湿度适宜,通风洁净。根据化验室的工作性质,将化验室分为污染区、缓冲区和清洁区,各区设定洁净级别,且有明显的分界线。同时对化验室要用紫外线进行消毒,消毒次数为每次1h,每日给用2次。设备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定期对门诊化验室的物体表面和空气进行净化,以保证化验室的洁净[7]。

参考文献

[1]黄正文,张斌,艾南山,等.八种医疗废物处理方法比较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3):313.

[2]毛素秣,潘义英.谈浅医院感染与控制[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87.

[3]刘香.浅析院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J].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19:422-442.

[4]赵劲松,李满元,王爽.检验科预防医源性感染的防范措施与管理办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1391-1392.

医院垃圾分类制度篇5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升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水平为目标,动员卫健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实现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做到人人自觉分类投放垃圾,实现投放、收集、交运全面符合生活垃圾分类要求。

(二)工作原则

落实单位主体责任,明确责任分工,广泛宣传动员,保障资金投入,强化广大干部职工示范带头作用,引导群众逐步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提高群众认知度、参与度。

(三)工作目标

各医疗卫健单位要建立完善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设施配备、教育培训、工作运行与管理机制,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逐步细化,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群众知晓率、参与率,生活垃圾准确率持续提升。

(四)组织领导

区卫健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及各医疗卫健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卫健系统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研究、部署,统一领导全区卫健系统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卫健局爱促股。

由爱促股负责卫健系统垃圾分类工作的部署、协调、督导、考核等工作。各医疗卫健单位应建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二、分类要求

各医疗卫健单位的生活垃圾分类,以“三分法”为基本要求,即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三类垃圾作为强制分类对象;单位有食堂的,必须对“餐厨垃圾”进行源头单独分类收集;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规范要求处置,单独存放,单独管理,单独运输。建筑(装潢)垃圾、大件垃圾,原则上与生活垃圾分开,单独分流处理。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在达到基本分类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类。

三、分类方式

按照有害垃圾(红色容器)、餐厨垃圾(绿色容器)、可回收物(蓝色容器)、其他垃圾(灰色容器)进行设置。

(一)有害垃圾投放

垃圾产生单位按照便利、安全、快捷原则设置专门容器。单独储存,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有害垃圾容器并标识。

(二)餐厨垃圾投放

单位及食堂产生的餐厨垃圾、蔬菜瓜果等易腐废弃物,对应投放餐厨垃圾容器。

(三)可回收物投放

因地制宜设置可回收物投放容器。

(四)其他垃圾投放

上述三类之外的生活垃圾投入到其他容器。

(五)医疗废弃物投放

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置标准单独存放、处置。

四、重点工作任务

(一)制订方案

各医疗卫健单位要根据省市区的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订本单位的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内容,规范工作程序,切实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

(二)组织培训

各医疗卫健单位要根据《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标准(试行)》及垃圾分类知识在本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培训工作。各单位培训指导广大干部职工明确垃圾分类的目的、意义,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普及垃圾分类怎么分、如何分。

(三)广泛宣传

各医疗卫健单位要树立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环保理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宣传单或宣传折页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垃圾分类工作。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提升广大干部职工垃圾分类和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培育全员参与的“行为自觉”,持续营造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明确分类标准,掌握正确分类投放方法,提高分类知晓率和投放正确率,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勤俭节约、自觉分类、绿色环保的工作生活习惯。从源头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减量,并将垃圾分类的文明习惯带进家庭、带入小区。

(四)配置设施

各医疗卫健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配置分类垃圾收集容器,收集容器容积可根据服务区域大小及人流量多少选择相应的规格和数量。公共区域垃圾收集器摆放在显著位置并张贴垃圾分类标识图。

1.每个办公室内配置不少于1个双桶式分类垃圾收集容器(可回收物、其他垃圾)。

2.各楼层过道每间隔100m设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不少于1组,医疗卫生机构各楼层过道尽头处设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住院部各楼层设置至少1处餐厨垃圾收容器。

3.单位主要出入口、大厅、办公区域的每层楼梯处、电梯口等公共区域设置不少于1组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4.食堂、配餐间等提供餐饮服务的区域,设置餐厨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其中餐厨垃圾收集容器数量按需配备。

5.室外道路边、每栋楼至少应配备一组含有害垃圾收容器的四分类组,有害垃圾收集点应设置在有人监管的区域。

(五)收集转运

各医疗卫健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不得随意抛洒、倾倒或者堆放。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清运时间根际实际需要确定。各医疗卫健单位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严格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暂时贮存、集中处理等,杜绝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理的情况发生。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

垃圾分类工作将是政府目标考核、生态文明建设、环保督察整改、文明单位创建、节能减排等各类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各医疗卫健单位主要领导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筹划部署,建立责任分工,把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各项任务分解到人,切实将垃圾分类工作做细做实做优。

(二)建立机制,规范管理

各医疗卫健单位要建立本单位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及管理制度,建立台帐,记录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做好工作信息收集。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每月向爱促股报送垃圾分类工作信息。

(三)严格考评,确保实效

医院垃圾分类制度篇6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c)-119-02

通过几年来医院质量管理年的检查,以及医院消毒监督检查,医院消毒感染工作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1医院消毒感染工作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1.1医院领导对消毒感染的重视程度不够,医院消毒感染人员配备不合理,人员数量少、业务能力不足、权威性不强

据了解,目前许多医院还没有成立专门的消毒感染科,大多数医院感染科仅配备了护理人员,没有临床医生,而且大多数为年龄偏大,身体不好或者通过各种关系进入感染办,感染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业务知识欠缺。在30家省管医院中,成立专门感染科室的仅有9家,挂靠在保健科的2家,其他的挂靠在护理部;感染人员有专职医生的仅有2家,有兼职医生的有2家,其他的医院都无感染医生;感染人员只能参与一般的消毒监测、感染情况的调查,所作的日常工作仅仅是为了应付各种检查,没有能力参与临床感染的诊断治疗以及耐药性的合理使用,也不能定期对医院感染项目进行评价和研究,科研项目少;目前有8家未开展消毒监测,8家医院未开展感染率统计和漏报调查,没有一家医院的感染科室能够开展感染研究工作;感染人员能够真正参与抗生素合理使用工作的医院仅有3~4家,真正参与临床感染治疗的没有一家。

1.2设备及管理手段落后

没有独立的检验室和检验人员,没有现代化的管理工具,仅凭手工方式、经验汇总处理资料,工作效率低。30家省管医院中,有检验能力的仅有河(南)医一附院1家,配备微机的有7家。

1.3临床医生的院内感染意识有待加强,对感染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有关的感染知识、消毒隔离知识欠缺

根据对消化科医生、一般内科医生、正常对照人群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情况作了一项调查(表1)。分析原因是医生个人防护意识较差,在操作中仅有4%带手套、口罩。目前,医学专家多次呼吁医生应尽快补上预防课。

表1医务人员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情况

2药品、检验试剂及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存放和使用过期药品、检验试剂及一次性医疗用品

在2001年全省医疗机构检查中,共检查了29家医疗机构,发现26家存放和使用过期药品、检验试剂及一次性医疗用品共341种,其中过期一次性医疗用品42种,过期药品120种,过期试剂179种。

2.2采购医疗用品、检测试剂方面把关不严,索证不规范、购进不合格产品

检查中发现29家医院中普遍存在把关不严,索证不规范的现象,购进和使用无中文标识产品、三无产品、标识不全产品。

3消毒剂使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使用低效消毒剂浸泡需达到灭菌的医疗器械

检查中发现,还有许多家医院没有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仍采用75%酒精、新洁尔灭、洗必泰等低效消毒剂浸泡医用缝合线、穿刺用三棱针、针灸针等需灭菌器械。

3.2消毒时间短

多家医院胃镜室、口腔科使用2%戊二醛浸泡胃镜和口腔器械,胃镜消毒时间多为5min(规定20min),口腔器材灭菌时间仅为30min(规定10h),不符合消毒要求。

3.3消毒剂浓度偏低

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初消液规定有效氯含量应在500mg/L以上。我们在一次检查中共抽查初消液77份,浓度低、不合格的有36份,占46.75%。其中浓度为0的3份,低于200×10-6mg/L的有11份,占不合格初消液的20.37%,200~500×10-6mg/L的有22份,另有一份含氯消毒剂浓度达到19870×10-6mg/L,为常规使用浓度的40倍左右,说明日常工作不规范。

4医院医疗垃圾、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医疗垃圾处理方面主要是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不分、医疗垃圾焚烧不彻底、处理不规范。医院污水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许多医院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或有设施运行不规范,不进行日常监测等,河南1个市9个县区人民医院中仅有2家有污水处理设施。

5医护人员消毒感染基本知识欠缺,自身防护意识较差

某些医护人员对消毒剂的有关基本知识不了解,戊二醛调节pH活化后不及时使用,仍在存放,还有些为了延长戊二醛的使用时间,擅自不加活化剂,降低了杀菌效果。部分医护人员在给患者进行皮试或加药时存在重复使用一次性器,只换针头不换针管,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对消毒感染有关知识的误解,认为只换针头不换针管或重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药不会感染疾病。我们检查中发现,一些结核病医院或感染科室医生在日常诊疗活动中不带口罩的现象十分普遍,护理人员在处理医疗垃圾时,锐器与一般垃圾不分,也不采取特殊的措施,经常有被刺伤的经历。

6关于医院消毒感染工作的几点建议

6.1关于医院消毒感染控制科室

各级各类医院要尽快按照《医院消毒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成立消毒感染控制科室和机构。医院感染科室要成为全院的一个独立的管理科室,管理全院的消毒感染工作,影响性要相当于护理部和医教科,医院要在政策、人力、物力方面给与倾斜。首先借鉴兄弟省份的一些先进经验,选择2~3家较大医院成立比较规范的医院消毒感染科室,感染科室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为感染临床救治,有单独的感染治疗病区;一部分为感染的监测和研究,开展一些针对性的工作,为临床提供感染治疗和管理的依据;一部分为医院的消毒感染管理工作。三个部分统一领导,互相配合,人员互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使高学历、高素质的业务人员参与感染管理工作,树立其权威性。医院要将传染病的管理工作、感染的预防工作纳入日常工作的重点,要有一套完整的监督考评机制,使医护人员对此时刻警觉。

6.2医疗垃圾集中处理

我国医疗垃圾处理的现状是各大医院都有自己的垃圾处理设施(包括焚烧炉、毁形机),这对医疗垃圾的无害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过渡强调医院内的处理反而不利于医疗垃圾的处理,首先目前尚无理想的毁形设施,不少医院只能人工毁形,势必造成临床工作量的增加,污染环境的机会增加,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医院自建焚烧炉来解决医疗废物的终末消毒,焚烧炉的投资与运行费用较高,许多中小医院根本无力承担,同时,焚烧产生的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医疗垃圾集中处理是大势所趋,也是今后医疗垃圾处理工作的重点问题。

6.3中小医院污水处理问题

调查发现,目前许多县级医院、个别省市医院没有污水处理设施,采取何种办法使这些医院的污水处理系统建立起来、运行起来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仅靠医院内部自行解决,速度慢、效率低,有些可能永远不会解决,可以采取一些统一的倾斜优惠政策,限定时间,集中解决。

6.4加大对医院感染的监督监管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严重问题要严肃处理

由于体制改革不到位的原因,我国卫生行政部门还普遍存在着一边办医院一边管医院的现象,有些卫生行政部门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依法管理、依法监督的意识不强,对医疗机构的卫生监督工作还非常薄弱,发现问题不能及时地进行处罚及进行公示曝光,今后应加大监管力度,该处罚的进行处罚,该曝光的进行曝光。

医院垃圾分类制度篇7

【关键词】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问题

1一般资料

该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设23个病区,740张床位,临床医护及医技,后勤人员共有一千余人,设有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网络,开设有规范的供应室,医疗垃圾回收站,洗衣房。

2该医院现存医院感染管理问题分析

2.1医护人员手卫生问题

2.1.1由于工作人员较病人数相对较少,工作量大,忽略了接触不同病人之后洗手或手消毒。

2.1.2病人求医心切,没有预约看病的习惯,造成门诊量大。

2.1.3工作人员手卫生意识淡薄。

2.2预防医院感染设备不达标

2.2.1由于医院领导重视不足,各科室经济核算,未使用规范锐器盒,造成锐器管理不当,存在发生职业暴露的安全隐患。

2.2.2洗手设备无感应及干手设施,造成手卫生环节污染。

2.3一次性耗材管理不当

2.3.1一次性耗材采购未与临床沟通,缺乏计划,有过期现象。

2.3.2过期后的贵重器材,无法退回,存在院内灭菌后从新使用现象。

2.4医疗垃圾回收人员无医学知识,未经过正规培训,缺乏预防医院感染意识,医疗垃圾管理不规范,容易导致医疗垃圾丢失,造成环境污染。

3整改措施

3.1提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医院应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质量控制标准。院感管理部门根据标准要求经常深入科室抓落实,对未达标的个人及科室,要与奖金挂钩,并出书面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

3.2加强医院感染培训院感科要定期组织全院进行院感知识培训,每年至少二次,不少于6学时,以国家相关医院感染法律法规为教材,结合全国其他医院因医院感染而引发的医疗事件案例为教训,组织系统学习并考核,还要对医疗垃圾管理人员、保洁员、进修实习生、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3.3强化标准预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医院制定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及防护措施,加强标准预防及七步洗手法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洗手的重要性。加大手卫生设施的投入。

3.4有计划的招收医务人员,做好人员梯队建设,增加诊室数量,配备快速皮肤消毒剂,做到接触病人前后消毒双手。

3.5医院应投入一定的经费,免费为临床科室提供特制的锐器盒,黄色垃圾袋。加强对医院感染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严格执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分类、用黄色塑料袋盛装,损伤性的医疗废物应使用特制的防渗透耐刺的容器盛装,如;用过的针头、刀片、缝合针等利器放入特制的利器盒内,整理至3/4满时采取有效封口方式,由专门的医疗垃圾处理站进行回收处理,并做好交接、登记工作,专人收集,封闭转运并进行登记,严格管理。

3.6医院根据临床工作需要,有计划的采购一次性耗材,后勤工作服务到位,临床科室做到少量分次领取,以防过期。

参考文献

[1]张惠珍,魏全珍,刘丽华,等.医院社康服务中心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27.

医院垃圾分类制度篇8

【关键词】居家治疗;医疗废弃物;感染;处理方式

医疗废弃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传染病患者及疑似者产生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废弃物处理)[1,2]。其较强传染性和污染性经常被人们所忽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直接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医疗废弃物与突发急性传染病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让医务人员、患者和社会了解医疗废弃物的危害性,提高卫生安全意识,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的任务变得刻不容缓[3]。

目前,绝大多数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及社区医院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已基本规范,而居家治疗所产生的废弃物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我们于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以120名居家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为例进行了调查,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使患者逐渐能自觉自愿的按规定对医疗废弃物进行规范处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门诊就诊及出院后需继续居家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名,男79例,女46例,年龄23~70岁(平均48.5岁),均采用口服药物加胰岛素治疗,患者能自行注射胰岛素及进行血糖快测,本着自愿的原则,各项调查均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及积极配合。

1.2方法在查阅相关文献、咨询专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首先调查患者对医疗废弃物的认识,目前所采取的处理方法,有无被废弃物损伤的经历等。根据调查结果,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医疗废弃物相关知识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医疗废弃物回收的重要意义,建立联系卡,制定废弃物回收卡,并和社区、当地基层医院建立联系,借助社区医院、基层医院为载体,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利用废弃的广口硬质塑料瓶,将居家治疗中产生的医疗垃圾有效收集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

2结果

基础调查后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个体化干预,一年后再次对研究对象的认知情况进行评估调查;于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医疗废弃物的回收情况进行统计。参与该课题医护人员均经过统一培训,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及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3讨论

3.1随意处置医疗废弃物的危害医疗废弃物具有感染性、毒性、危害性三个特点,在国外医疗废弃物被视为“顶级危险”和“致命杀手”[4]。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并随意丢掉,势必会严重的污染环境,传播疾病,最常见的是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等,使用过的注射器中,乙肝病毒能存活一周[5]。糖尿病患者用过的废弃针头、血糖试纸,若混入生活垃圾,将造成环境污染和疾病传播对环境和人们身心健康构成直接威胁。我国也有报道儿童因捡拾废弃空针玩耍而剌伤眼球的事故等,给社会及家庭均造成了严重后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3.33%患者有被针头刺伤的经历。经过干预后,针刺伤发生率降为12.5%。

3.2居家治疗医疗废弃物的处理现状伴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健康状况的提高,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造成了大量医疗废弃物品的处理障碍,在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和管理上仍存在薄弱环节。本调查说明,80%的患者经常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主体是针对各大医院、社会办医和个体诊所等医疗机构,涉及如何正确处理居家治疗所产生的医疗垃圾,缺乏相关规定,目前在管理上仍然是空白。只有少数患者(9.17%)曾接受过关于医疗废物处置方法的指导,非医务人员对此认识不足。在所调查的120人中,仅有23人知道什么是用来废弃物,通过健康教育指导后,95.83%的患者对医疗废弃物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知道正确处置医疗废物的方法,但因没有比较便捷的终端回收部门,所以仍然有15%的患者将医疗垃圾最终全部混入生活垃圾。

4对策

4.1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废物处理重要性的认识要加强对公众的环保宣传工作,大力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强化环境法制观念,提高社会公德和处理医疗废弃物、防治污染的责任感,切实提高公众的自我卫生和环保意识。

4.2指导正确处置方法在储存、收集医疗废弃物过程中:色袋分装,封闭存放,分类收集医院废弃物,使用利器盒存储利器如注射针头等都是针对处置医疗废弃物的有效方法和技术准备、保证。本着就近原则可与患者居住地附近社区建立联系,使之代为处置医疗废物,鼓励患者利用回医院复查的机会将医疗垃圾带至医院统一处理。可根据科室情况,酌情奖励患者免费测血糖一次或奖励试纸、注射针头等。

4.3生活区垃圾规范处理:环保部门加大对于垃圾的规范处理力度,在居民区设立医疗垃圾收集装置,引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6—7.

[2]张战赛,俞晓红,张韧.环境相关卫生监督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环境与职业医学,2008,25(5):453—455.

[3]邓乔丹,潘华峰,江启煜,等.医疗废弃物与健康管理现状研究的启示与分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2):122—123.

医院垃圾分类制度篇9

【关键词】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555[2007]01-0123-02

手术室感染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极为重要的环节,是手术室质量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手术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院于2001年建立了设计科学、布局合理的洁净手术室,其中装备的层流净化系统可除尘、除菌、净化空气。有效控制室内的尘埃含量、控制微粒污染,可将细菌含量控制在无菌状态,实现了理想的手术室环境,降低了手术感染率。为了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确保手术安全,我们在加大环境设备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手术室对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建立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

为控制医院感染,我院专门设立了独立的感染管理科。护理部有主管院内感染的主任。手术室成立了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科室所设的一名感染监控护士组成。感染监控护士,负责手术物品表面、手术人员手及室内空气的定期采样监测,所得结果由感染小组进行分析,并将资料储存,信息上报感染管理科,并根据分析结果研究制定改进控制感染措施。逐步健全感染管理制度。如手术室消毒管理制度,手术感染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使用一次性用品制度等,完善各岗位职责和各项规范的技术操作规程,并装订成册,定期组织学习,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2手术室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

2.1严格管理人流、物流

2.1.1严格控制人员进出一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超过3人。特殊感染手术无关人员拒绝参观,避免人多说话、咳嗽时将细菌附着在漂浮的尘埃和飞沫中,再落到手术区或伤口以及准备好的无菌器械和敷料上。严格控制手术间门户。手术及参观者进入手术室要尽量减少走动,不可互窜手术间。专科相对固定手术间,物品定位放置,减少进出手术问的次数。

2.1.2严格区分洁、污流线设立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病人通道和污物通道。将医护人员、病人及沾净物品作为洁净流线。手术后的器械、敷料和污物等作为污物流线,严格区分以保证洁净手术室空气的洁净度及手术流程的需要。

2.2避免交叉感染

2.2.1划分无菌、急诊和感染手术间急诊手术间设在手术区的最外边。接台手术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感染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必须在感染手术间施行。急诊手术均按感染手术处理。手术区外门及各手术间一律安装感应门。

2.2.2严格着装管理 凡人手术室的工作人员按规定穿戴手术室所备的衣裤、鞋帽、口罩等。离开时放在指定位置,由专人管理。手术病人一律贴身穿干净病号服,戴隔离帽,用对接车接送,完全与病房环境隔离,真正达到洁污分开。

2.2.3特殊感染病人及用品的管理 手术病人在手术前常规做抗HCV、HiV和tp-pa免疫三项检查,对检查阳性者,或急诊入室无此项检验报告者一律安排在感染手术间手术并使用一次性手术包。有特殊感染者,在手术间的门上挂“特殊感染”的警示牌,以引起他人注意隔离。其病人所用一切一次性物品一律送焚烧炉焚烧。术后将手术间物表及地面用1:50优安净溶液擦拭消毒,空气用紫外线照射2h,手术所用的器械用1:50优安净溶液浸泡消毒30min后,做初步清洗,经高压后再上油、打包处理。

2.3手术室器械、备品的管理 手术器械、敷料应彻底清洁,不残留血迹、污渍、异物,经高压灭菌后方可使用。每个器械包内必须放化学指示卡,包外贴封指示胶带,以保证灭菌效果。对不耐湿、不耐高温的器械用环氧乙烷消毒。对于微创手术使用的各种腔镜、显微镜等先用清水擦洗器械外表面的血迹及污垢,拆卸器械各关节及部件清洗、擦干后用环氧乙烷灭菌。

2.4手术室医疗垃圾的管理 为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垃圾的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装放,医疗垃圾放入黄色双层塑料袋,生活垃圾放人黑色塑料袋。手术中所用的刀片、注射器和输液器针头、缝合针、麻醉用的穿刺针等尖锐器物,用后装入专用的利器污物盒内,装满后封闭盒盖再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通过污物专用窗口送到走廊,由专人统一回收,并从污梯送到焚烧炉登记,由专人焚烧。

3小结

医院垃圾分类制度篇10

一、农村垃圾危害

时时处处都在说垃圾是人类的公害,其中,来源于农业废弃物中的固体废物比“白色污染”问题更是严重。它们降解时间甚是漫长,影响到好几代人。固体废弃物的危害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

1、占用土地,损伤地表,污染水体,大气。目前,由于处理水平不先进,农村采取了收集、清运、自然堆放的处理方法。这样就侵占了越来越多的土地,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妨碍环境卫生,更可能破坏地表植被,破坏了其优美景观。如果进入了河流的话,水体极易被污染。(也污染了地下水)。

2、危害健康。固体废物中所含的有毒物质和病原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疾病;更能造成大多数地区蚊蝇孽生,老鼠猖狂。保护土地,防治“白色污染”,栽培经济作物推广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它发挥了显著作用。但是,它与塑料袋一样,由于缺乏有力的回收措施,造成废旧品残留积累量逐年增多。由于目前使用的地膜主要是聚乙烯,在自然环境中很难分解。

二、原因

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有它的历史原因,它受到当地的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这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我分析了其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私倒、乱倒垃圾者比比皆是。由于人口不够集中,垃圾车运力不足,垃圾场吞吐量极其有限,导致一大部分群众利用晚上或清晨等不易被人发现的时间段里偷倒垃圾。尤其是偏远山区随便把生活垃圾倒入小溪中,小动物的尸体在水中漂浮、腐烂等。

2、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包括处理的方式不当,垃圾分类不当和垃圾场选址不科学。一次我去某乡镇,看到那里垃圾场里的垃圾:塑料、破衣服、废纸、废弃电器、旧电池、剩饭剩菜等堆积在一起;这时一个老人正在用塑料袋点火烧垃圾,问他什么原因,他说:“这样岂不省事?”他哪里知道焚烧塑料会产生致癌物――二恶英?

3、居民协作能力差,意识薄弱。他们大多自扫门前雪,不但不会去管别人的瓦上霜,有时反而把自家的雪扫到别人的门前去。我就曾听说由此而产生的群众纠纷。

4、牲畜粪便没有专人收集,农村厕所没有密闭。农民施农家肥的时候,整个村子臭气冲天,真是臭不忍闻。

三、对策

原因找到了,就好对症下药。经济方面的原因固然重要,但它不是我们可以解决的,但人们的行为习惯,则需要通过政府等部门的宣传、教育和强制执行来得以保证,尽量做到进一步推进农村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根据村庄的经济状况、交通情况、环境容量来分类指导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探索多样化垃圾处理模式。对于位于城镇周边以及交通便利的村庄可采取“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方式;而位于山区交通不便的边远村庄则可利用地形、环境容量的优势采取填埋、焚烧的就地处理方式;可建立垃圾分捡场:有机垃圾堆沤场、无机垃圾填埋场和建筑垃圾堆置场,由农村保洁员将统一收集的垃圾分为建筑垃圾、可回收废品垃圾、纯垃圾和有机垃圾等类别处理,建筑垃圾回填机耕路面等。

2、农村污水处理。因地制宜地在农村畜禽污水、生活污水和农副产品加工生产有机污水治理中进行示范和推广污水沼气净化技术,把污水处理与改厨、改厕、改圈工作相结合,处理后的污水达标排放或用于灌溉等,以点带面。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有条件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农村住宅小区,可铺设雨污分流收集管网,接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处理,鼓励应用高效系列化的组合式厌氧生物膜反应器进行污水处理;针对大量居住分散、收集管网难以铺设的农村,鼓励应用户用玻璃钢生活污水净化器进行污水处理;针对农户有家庭畜禽养殖的村庄,采用人畜污水进沼气池的“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处理模式,既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又提供了清洁能源,同时又促进了农村庭院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