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检查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52:33

网络安全检查方案篇1

一、统一组织、加强领导。

局党组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在局党组例会上专题讨论此项工作,明确由局信息中心牵头负责,并要求以此次自查工作为契机,查漏补缺,全面提升单位审计网络的安全管理水平。

二、强化学习、部署落实。

局信息中心召集各股室股长进行研判,讨论网络安全检查工作方案和相关要求,并结合我局实际,安排制定检查方案;同时加强沟通联系,确保自查方案和标准不走样、不变形。

网络安全检查方案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犯罪;侦查;比例原则;措施

FR

(一)技术侦查措施的分类

1.依照侵犯公民隐私权程度的不同,分为侵犯内容信息的侦查措施和侵犯非内容信息的侦查措施。

2.根据收集的信息形成时间的不同,分为已经形成的违法信息的搜查和正在形成的违法信息的监听

(二)技术侦查措施的范围及遵循的原则

1.司法审查原则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来,西方的国家对于侵犯公民内容信息的侦查措施,还是以司法审查原则作为一个准则,即要求侦查机关在采用此类侦查措施以前,必须向法官提出申请,经法官审查许可才能实施。

2.比例原则

比例原则被称为公法的“帝王法则”。比例原则的适用范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适合性原则,第二是必要性原则,第三是相称性原则。西方国家对于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的侦查措施都要求符合比例原则。

(三)技术侦查手段存在的不足

1.肉食者的缺陷

值得肯定的是,在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的过程中,建立侦查部门进行监控和监听是能起到不小的作用,但是其中潜在的不足之处也是很大的。比如肉食者系统,它具有很强的收集数据信息的能力,虽然它的系统中存在过滤系统可以摒弃那些不需要的内容与信息,但是安装过这个软件的互联网用户的电子信息都会暴露在肉食者系统的监控之下,这对于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无疑是一个不小的威胁,为此肉食者系统受到了人权团体的广泛批判。

2.“棱镜”等项目存在的缺陷

(1)司法审查的力度大大减弱

首先,“棱镜”项目虽然取得了《国外情报监视法案》的授权,在取得法院命令之后可以对情报进行监听,但是只要证明“关系到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情报可能丢失或者无法及时并且时间紧迫来不及申请法院命令”,就可以有权利进行监听,美国情报部门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利用这一条规定来逃避司法部门的审查。其次,针对国外情报监视法院法官的选任来看,是有很大难度的起到对行政的监督作用。

(2)一定程度上违反了比例原则

客观来说,“棱镜”项目在打击围护社会安定方面有着不容小觑的力量,但是如果以此作为美国政府侵犯全球的公民的隐私权作为基本条件之一,则大大的减少了该项目在公民心中的支持率。显然,绝大多数人认为“棱镜”项目对于隐私权造成的损害远远超过了其对于打击犯罪时取得的成就。

四、我国的现状、存在的缺陷以及制度完善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慢慢地开始渗透到人们的生活,随之而来的是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的增多,据公安网络安全保卫局所的统计数据分析,近年来全国公安受理的黑客攻击破坏类案件数量每年增长均超过百分之八十。基于这一原因,我国立法、执法和司法机关在这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到目前为止,我国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案例》、《计算机信息网络轨迹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多个条例,而且我国还设立了专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监督检查部门,主要在网络安全方面发挥作用。通过立法与法规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同时,也很好的关注到了公民的隐私权。我国在采取措施有效的侦查计算机网络犯罪这方面,所拥有的经验是很有限的,同时所经历的时间也不是很长,因而在处理计算机网络犯罪时建立的制度与机构都不是很完善。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监督检查机构职责的认定不够明确,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

当前阶段,可以对网络安全监督检查机构侦查的权限有所约束的大部分是公安部的内部规定。公安部在近几年颁布了《公安部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规定》、《关于计算机犯罪案件管辖分工问题的通知》以及《刑事案件管辖分工补充规定二》等等。但是这些规定中指出,有关计算机网络犯罪中的刑事案件的侦查主要由侦查部门去处理,而网络安全监督检查机构也可以发挥其专业化能力和技术水平,并不是一个完全的行政管理机构。但是上述规定也是有着很大的缺陷的。首先,网络安全监督检查机构只能有权限参与四类有关于计算机为直接犯罪对象的案件,而前面提到过计算机网络犯罪分为两大类。网络安全监督检查机构是最快最直接去接触犯罪线索的,也是具有专业的知识的群体,发挥其主动性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得拓网络安全监督检查机构的适用范围。其次,在我国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网络安全监督检查机有权利去配合侦查部门的工作,这对于打击网络犯罪是很不利的。因此,我国应该进一步去明确并拓宽网络安全监督检查机构的职责,同时其他的有涉及计算机网络的案件,网络安全监督检查机构负有配合的义务,充分的发挥其在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优势。

(二)技术侦查措施所涉及的范围有限

我国2012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中有提到技术侦查的适用的范围有明确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都可以适用技术侦查。这个规定有利于打击犯罪和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但计算机网络犯罪有着它独特的性质,并没有纳入可以采用技术侦查的范围。后来颁布的《规定》弥补了这一缺陷,为计算机网络犯罪的侦查提供了便利和法律依据。但是《规定》的适用的范围仅仅只是有关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刑事诉讼法》暴露出的缺陷与不足并没有得到大的根据改善。

1.侦查措施所涉及范围模糊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48条的规定,可以采用技术侦查措施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严重案件,二是“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上述的两个条件其实总的来说只要一个,就是重大的案件。而后者,“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是一种很含糊的说法,而它所限制的范围也是很狭隘的。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对此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类,而所起的作用很有限,并没有解决好规定含混的缺陷。因此,我国很有必要对技术侦查措施的范围通过立法进一步的优化,建立更加完善的体系。

2.缺少内容信息与非内容信息的区分

西方国家在划分内容信息与非内容信息技术侦查手段方面有明确规定,并且针对这两种不同的措施设立了较为完善的适用范围以及条件,因此侦查部门会尽量采取积极有效而对公民的人权有所保障的措施。在我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都没有对此做出明确的规定及分类,这可能引起很多不良的后果。例如:过分的限制非内容信息的技术侦查措施的涉及范围,很大程度上不能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作用。同时会引起内容信息技术侦查手段的涉及范围过于宽泛和侦查人员不愿意采用不涉及技术侦查手段。

3.扣押的对象为电子邮件,侵犯公民的隐私保护权及通讯自由权

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将电子邮件规定为扣押对象,与传统邮件、电报一样。这忽略了电子邮件作为新兴的电子通讯产品所具有的特点,监控和提取电子邮件应划分为技术侦查手段。因为电子邮件是一种通过互联网作为工具的通讯方式,它的内容是很容易被拷贝,不应该与传统邮件一样以扣押的方式去提取有效的信息。而且,电子邮件的提取可以在收件人与发件人不知晓的情况下进行提取,而传统邮件被扣押后会被知晓,电子邮件的提取在秘密的情况下进行,这符合技术侦查措施的条件。再者,电子邮件与传统邮件在作为侦查对象时,所造成的侵害程度是有所不同的,电子邮件被提取后,有可能继续收发邮件,造成进一步的隐私泄露,而传统邮件被扣押后,其数量是有限的,双方也会停止收发邮件。最后,短信、微信、QQ等通讯软件与电子邮件的特点很相似,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递,它们的所涉及的范围应该相同。

五、结论

当前阶段我国在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方面还面临着严峻的任务,同时也是我们不可避免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本文当中,笔者总结了国内外现阶段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以及较为常见的手段与措施,希望能对我国有效打击计算机网络犯罪与完善计算机网络制度有一定帮助,进而更好地去迎接计算机网络犯罪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于志刚.网络空间中犯罪帮助行为的制裁体系与完善思路[J].中国法学,2016,(02):5-24.

[2]于志刚.网络犯罪立法与法学研究契合的方向[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23-30+87.

[3]于志刚.缔结和参加网络犯罪国际公约的中国立场[J].政法论坛,2015,(05):91-108.

[4]于冲.网络犯罪罪名体系的立法完善与发展思路――从97年刑法到《刑法修正案(九)草案》[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5,(04):39-54+159.

[5]李怀胜.三代网络环境下网络犯罪的时代演变及其立法展望[J].法学论坛,2015,(04):94-101.

[6]张智辉.试论网络犯罪的立法完善[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2):91-98.

[7]于志刚.网络思维的演变与网络犯罪的制裁思路[J].中外法学,2014,(04):1045-1058.

[8]于志刚.网络犯罪的发展轨迹与刑法分则的转型路径[J].法商研究,2014,(04):44-53.

[9]陈永生.计算机网络犯罪对刑事诉讼的挑战与制度应对[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4,(03):140-153.

[10]于志刚.网络犯罪的代际演变与刑事立法、理论之回应[J].青海社会科学,2014,(02):1-11+207.

[11]于志.“信息化跨国犯罪”时代与《网络犯罪公约》的中国取舍――兼论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的理念重塑和规则重建[J].法学论坛,2013,(02):94-104.

[12]皮勇.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我国网络犯罪相关刑事程序立法的新发展[J].法学评论,2012,(06):116-125.

[13]吴师法,徐立坤.新时期网络犯罪管辖权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9,(Z1):124-130.

网络安全检查方案篇3

关键词:网络;安全保密

中图分类号:tn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严格规范保密管理制度,加强安全保密工作

要严格落实网络安全保密制度,加强入网计算机和人员的保密管理工作。一是对入网设备应加强管理,入网设备应指定专人负责和使用,入网前进行可行性考察论证,经检查合格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入网。并在机房设置安全措施,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机房。二是内部网络的各用户群采取虚拟专网形式相互隔离,如办公网和普通用户网利用Vpn隧道技术分离,并通过防火墙、访问控制、信息加密、身份认证等技术手段,保护网络上传输信息的安全。三是把好使用关,所有与内部网络有关的人员都应自觉地树立保密意识,不向他人提及本单位网络配置、位置、密码等敏感网络信息。

二、充分运用保密技术手段,加强网络安全监视

为了预防不法分子从单位计算机网络的关节点注入计算机病毒以及进行网络侦察,破坏网络和获取我信息的图谋。要利用网络监控、安全检测等各种技术手段,对单位网络的运行进行全方位技术监控,及时发现和消除不安全隐患,提高信息安全保密能力。一是定期对网络拓扑进行扫描,实时检测网络工作状态。利用智能网管软件定期检测单位网络拓扑,对异常终端进行定点监控,适时地对暴露的问题进行调整。二是全面扫描单位的服务器和办公终端,查找安全漏洞和不安全设置,及时发现和堵塞漏洞和后门,检测有无安全隐患,提高服务器和办公终端防失泄密的能力。三是对单位的网络流量不间断监控。通过建立网络流量模型,监视网络运行的平稳性,对有异常数据流,要深入分析来源和目的地址,确保数据流动安全可靠,从底层把好安全这个关。

网络安全检查方案篇4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创建活动,有效解决我局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到“两提高两健全”,即提高全局人员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全局人员网络安全技术的运用水平;健全我局网络安全和终端设备管理工作机制,健全门户网络信息安全审核机制,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稳定”的网络环境,确保全局信息网络安全运行。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由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副局长和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局“平安互联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相关事宜,形成健全的“平安互联网”创建工作组织领导保障体系。

三、创建步骤

(一)动员部署。即日起至7月中旬为动员部署阶段,由局各科室负责人牵头,学习《区审计局“平安互联网”创建工作方案》,全面自查本科室网络基本情况,积极参与、配合做好“平安互联网”创建工作。

(二)创建推进。7月中旬至10月底为创建推进阶段,局“平安互联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依照《泰州市区“平安互联网”创建活动考评标准》逐项开展自查自纠以及检查督导,掌握各科室信息网络安全情况,做到“五个确保”,即确保本单位参创率和安全检查率达100%,确保互联网安全技术措施建设率达100%,重要信息系统定级备案、等级测评率达100%,确保网络安全员培训发证率达100%,确保本单位不发生重大网络安全案(事)件。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互联网日常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并通过会议、文件等形式进行学习和宣传。

2.加强设备管理。明确专人负责移动存储设备更换、添置、回收的登记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局机房网络系统设备的日常运维管理工作。

3.强化网安措施。一是做好局所有外网机的ip分配管理;二是做好内、外网机的隔离使用管理工作;三是做好内网信息系统与互联网的隔离管理工作;四是做好移动存储设备保密安全工作;五是检查计算机防火墙是否配置有效,及时更新杀毒软件数据库。

4.规范子站管理。做好区政府网站审计局子站的后台账户及密码的修改和保密工作;做好子站信息公开的“两级审核”记录;定期梳理公开内容,及时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三)迎检考评。11月初至12月底为创建活动自查迎检阶段,由局“平安互联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牵头,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各科室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完善创建活动台帐资料,迎接上级部门考核。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思想,提高认识

全局人员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平安互联网”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以本科室创建工作为着眼点,从自己做起,切实、有序地做好“平安互联网”创建工作。

(二)落实措施,保证实效

各科室要对照局创建工作方案和区创建活动考评标准,结合自身实际,对本科室网络安全、保密、设备管理等方面工作进行自查,针对不足,及时改进,确保创建活动高质、高效完成。

网络安全检查方案篇5

关键词:检察系统;信息化建设;应用推广

一、检察系统信息化建设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

近年以来,全国各级检察机关积极推进检察信息化建设,检察专线网、局域网和门户网站“三网”基本建成,网络完全系统、外网网站、视频系统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的道路,为全面开展电子检务应用,建立“三位一体”管理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检察信息化是在检察工作中广泛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利用检察信息资源,提高办公办案效率和管理水平,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的进程。主要以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为龙头,夯实基础,突出诉讼监督和职务犯罪侦查科技应用重点,规范科技建设与应用标准,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信息资源为核心。检察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根本目的是为检察机关业务建设和队伍建设服务,为检察机关打击与预防职务犯罪、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提供保障。

  2000年高检院发文要求各地检察机关内部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标致信息网络技术开始在检察机关中建设应用;按照高检院统一部署,各省市二三级专线网络陆续投入使用,各级院全部建成了计算机局域网;市级院和部分基层院对计算机信息中心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实现了专线电话、视频会议和数据传输功能;完成了讯问监控系统的数字化改造,实现了讯问系统的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互联网检察门户网站进行了初步建设;专线电话、电视电话会议、信息、专网邮件、网上举报、法规检索等工作全面展开。按高院统一部署要求,开展了部分办公、办案业务软件的应用。实现了文件传输、统计报表与案卡数据上报等专项应用;分阶段地进行了网络安全的建设。包括防火墙系统、网络防病毒系统、黑客入侵监测系统等。

  虽然检察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已取得一些成绩,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与科技强检的总体要求还存在差距,问题主要表现在:

1.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与共享程度低,网络信息安全保密机制不健全,检察人员的科技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基础设施尚不完备,存在着“重硬轻软”、“重建轻管”的现象。

 3.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检察工作不够。目前检察信息化主要应用于信息报送、、视频会议这一最基本功能,在网上队伍管理、网上绩效考核、网上教育培训等方面应用的还比较少。将信息技术普遍运用于检察工作的各个方面,实现检察工作内容的拓展、方式的创新和管理职能的转变仍有待加强。

 4.信息化管理机构和组织建设有待加强。

检察院一般都成立了由检察长为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但是信息化领导小组由多个部门组成,虽说是检察长领头,但由于机构不健全、不统一导致工作相互推诿、停滞不前,导致了诸如不利于推进信息化建设、不利于培育复合型人才、不利于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统一调配内外资源等各种问题。

 5.专业人才短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高。检察信息化建设工作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严重缺乏信息技术人才。既通过司法考试又通过公务员考试招录及计算机考试的人才已经很少,缺一进来的又无法享受与之相关的津贴,致使真正有技术的人才不愿来检察院工作。

二、加强检察系统信息化建设及管理应用推广的基本保障

为解决检察院信息化建设中信息规范管理,加强检察院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检察院信息化的实际应用,留住真正的信息化人才,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保障基础: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开展与推进检察信息化建设,是对检察机关传统办公、办案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它对推动检察机关的各项工作与时俱进,实现办公办案现代化、信息化具有深远的意义。信息化工作不单单是个技术问题,它涉及到检察工作的方方面面,势必要和一些习惯思维产生碰撞,如果没有领导的决心和魄力,并身体力行,信息化工作是很难推动的。领导的认识深度决定信息化发展的程度,领导工作的力度决定信息化发展的速度。

2.成立专门的检察院建设管理及应用推广部门

现在各检察院都已经建成了成熟的基础网络,现阶段是大力在检察机关中推进信息化应用的时机,建设好网络就需要推动应用,不然所建网络不能为我们检察业务服务,随着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检察机关业务工作和内部管理工作都将面临一场新的革命,原有的信息办及人员的职能与定位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对进一步推进检察机关信息化进程构成了制度性障碍。成立专门的检察院信息管理及应用推广部门,对检察院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应用、统一推广等。

 3.具备比较成熟的远程及局域计算机网络体系和音视频传输体系

 经过近十年的检查信息系统建设,全部省市级和部分县区级远程及局域计算机网络体系和音视频传输体系、二三级专线系统、远程会议系统、审讯指挥系统、同步录音录像系统等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在基本硬件具备的基础上,部分管理应用系统如办公系统、网站系统、专线电话、电视电话会议、信息、专网邮件、网上举报、法规检索等已投入使用。但专业技术人员相对来说比较欠缺,使得检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管理应用方面实际进展不大,严重影响办案效率。

三、如何大力推广检察系统信息化建设及管理应用

 为大力推广检察系统信息化建设及管理应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在检察长等领导班子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检察院信息管理及应用推广是“一把手”工程。一是领导要足够重视;二是加强纵向管理,强化信息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力;三是领导及时清楚和了解各种检察信息,强化信息部门给领导的参谋作用。信息部门不但应当作为技术支持部门支持全院的技术应用工作,还应当上升到战略参谋的层次。将办公办案自动化从单纯的数据流转上升到数据分析、数据提取的层面,从而实现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

 2.管理和规划好检察院信息网络平台,切实做好为检察工作的服务

主要内容有:1)、基础网络设施升级和优化。包括专线网建设、计算机局域网建设、网络管理系统建设、职务犯罪侦查讯问指挥网络建设、“信息管理中心、网络视频会议室、侦查指挥中心、远程案件研讨室、电子学习阅览室”等“五室”的标准化建设、互联网门户网站建设、外联网建设等。2)、建立数据中心和基础数据库,构建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包括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数据中心建设、建设和完善基础数据库等。

3.大力推广应用系统建设,逐步提升整体检察业务办案水平

  检察业务信息化应用方面,重点对侦监、公诉等业务推进统一软件应用,实现与司法、行政执法等部门信息共享应用,逐步推进反贪、反渎、控申、监所、预防等业务的动态管理业务软件开发应用工作。推广应用远程案件讨论系统,逐年优化升级维护民行网上办案系统、监所检察信息管理系统、行贿档案查询系统、网上举报系统应用、逐年推进控申信访信息网上管理应用(外网与内网)、案件网上请示汇报讨论系统应用等,确定各软件系统升级维护方案等内容。

  检察办公信息化应用方面。全面开展协同办公系统软件应用,开通省市院二级电子公文机要通道,实现文件传输;全面开展综合信息系统、电子邮件系统应用,完善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应用。开展互联网各项应用,如电子邮件系统、检务公开、信息收集系统、网上举报和查询、咨询与答复等;实现检察档案管理电子化等。

  检察队伍管理信息化应用方面。完善检察人员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网上绩效考核系统软件;开发检察人员违法违纪案件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推广使用纪检监察信息系统;建立网上远程教育平台,实现网络在线教育。

  检务保障信息化应用方面。采购或联合开发应用装备管理、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车辆管理等软件。[3]

4.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密建设

  逐步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密保障体系,配置线路加密机、终端加密卡、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系统、漏洞扫描系统、网络防病毒系统等网络安全产品,防止来自外部和内部非法入侵和攻击、破坏行为,确保网络运行安全。结合案件管理系统和办公系统深入应用,建设数据签名和电子印章系统,保证文件传输的可靠、准确和唯一。建立数据存贮备份系统和灾难恢复系统,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建设以pKi/Ca为基础的网络信任与身份认证体系,用户登录网络,经一次性身份认证,取得合法身份后,可以进入权限允许的应用系统。

5.完善同步录音录像与侦查指挥系统建设

审讯系统进行了数字化改造,主要包括图像声音采集、数字信号压缩传输存储、图像处理显示、全程实时同步录像等,但还需要升级,扩展功能。检察机关要开发共享平台应用软件,在各级院建立侦查指挥中心,采用虚拟设备的方法,实现数据的实时备份和实时刻录,同时要添置部分室外流动侦查装备,建立移动同步录音录像系统,满足检察机关在不固定场所进行询问、讯问的侦查需求,实现移动办案。

6.加强信息化技能培训

   加强全体检察人员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培训。结合信息化应用实际情况,根据岗位需要开展专项应用培训,学以致用,边学边用。加强对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开展专业技术培训、it权威证书认证培训以及学历教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拓展信息技术人员的法律知识面,培养多面型、高等级的技术人才。

7.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通过引进人才为实施科技强检工作提供专业技术人员资源。检察机关的改革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推动,依靠人员素质的提高。当前,检察信息化工作中建设、应用、管理、培训、保障任务日愈繁重,必须重视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在编制有限、人员不足的情况下,要优先录用计算机等信息专业的人才充实信息技术队伍,强化网络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工作基础,带动各项信息化建设和应用项目的实施。

结束语

检察信息化建设在硬件上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还必须加大资金投入,才能满足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要求。不过更重要的是在硬件的基础上,将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是目的。检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应用的大力推广,需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硬软件的支撑、能独立行使相关职能的部门、管理制度的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管理及系统使用人员的能力培训等,“科技强检”必须落实到实际的检察业务和管理中去,才能更好地保障社会公平、才能更好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2009-2013年全国检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高检发技字[2009]1号),最高人民检察院,2009年08月04日

网络安全检查方案篇6

[关键词]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影响因素;保障体系

电子档案在信息社会环境下得以产生,其是将各种原始档案资料利用相关技术手段来存储在大容量的介质上,以蛤于快速的查询和检索,并可以在网络上,从而加快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但在当前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是我们迫切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档案工作的重要任务。需要我们针对当前影响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构建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实现对信息的有效保护。

一、影响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因素

(一)病毒和黑客的威胁

计算机网络受到来自黑客和病毒的攻击和威胁,对原始数据进行数据破坏、窃取和截获,以便于获取机密性的信息,导致信息数据泄漏。

(二)硬件故障

电子档案需要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来发挥其作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由物理设备来确保网络运行系统的正常性,一旦主机部件、路由交换设备及硬件设备等发生故障或是受到损坏,都会导致网络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或是瘫痪,影响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

(三)应用管理因素

电子档案信息运行安全的保障,需要确保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际应用操作的安全,但在当前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却存在着管理混乱、责任不明及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问题,部分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时没有与实际情况有效的结合,从而导致其执行时缺乏可操作性,从而导致管理安全风险的发生,影响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

(四)突发性因素

在对电子档案安全管理工作中,由于设备故障、突发性灾害等发生时,由于安全技术防护措施缺失,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档案信息会丢失、破坏、毁损等,从而会给电子档案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

(一)组建信息安全管理机构

机构级可以在本单位现有的顶层如信息安全与保密委员会下设电子档案工作小组,在建立了机构时必须同时制定职责、运作机制等相关制度,使保密机构真正起到决策、监督作用。

(二)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保证电子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维护电子信息的安全除了技术手段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信息的管理,制定合理而严密的管理措施和规范,才能真正保护电子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

(2)建立网络管理制度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系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原因很多,主要有设备老化,安全技术方法逐渐泄露,管理日渐松懈,攻击者经验的积累等。与此相反,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价值却随着时间积累而增加,对系统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长时间保证安全,必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建立配套的、切实可行的网络管理制度。

(3)建立全过程的电子文件管理制度

电子文件从形成到电子档案的开发利用,中间要经过很多环节,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电子文件的真实可靠性。因此建立全过程的管理制度,明确各环节的职责要求,就显得非常重要。如电子文件形成之后,要及时收集积累,以防分散状态下发生信息丢失;电子文件归档时,要严格检查相关文件是否收集齐全,负责就会给将来利用带来困难和麻烦;迁移时,要认真检查是否发生信息丢失。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对电子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造成危害。

(4)建立电子文件管理记录系统

为加强对电子文件的管理,保证电子文件的法律证据性。则需要对于收集积累阶段在网络系统上传输的电子文件,可通过网络系统自动记录有关信息;记录文件在现行期的重要处理环节和文件在半现行期和非现行期的管理、利用等;对于按存储载体方式进行收集、积累的电子文件,还要辅以必要的人工记录。另外还要做好文件存储位置的改变、数据转换的记录。

(三)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与保密日常监督与检查

在电子档案安全管理工作中,检查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安全防护意识,通过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机器设备和网络的运行情况及网络数据的流动情况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同时还要制定安全与保密制度,对检查的时间、周期、检查项目和方法进行明确规定,及时发现电子档案信息安全问题,及时进行跟踪处理,确保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

(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中,不可能仅仅依据制度来实现,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机制来强化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技术技能,做好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同时还要加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以管理型人才为基础,以复合型人才为重点,从而组建一支具有高素质及高技能的专业化档案管理队伍,确保电子档案的顺利运行需要。

三、结束语

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含的内容较多,这是一个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系统,需要具有法制标准和安全基础设施,同时在整体安全策略和安全组织管理下,利用先进的安全技术进行构建,制定安全的备份恢复策略及完备的综合防范机制,从而有效的保护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好提高电子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水平,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档案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晖.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J].城建档案,2013(1).

网络安全检查方案篇7

一、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建立商品质量监管信息网络

一是全面整合资源,建立商品质量监管综合预警信息网络。以市局12315中心为中枢,各县(区)分别建立预警平台,完善数据采集,覆盖辖区所有基层工商分局、消费维权监督点和商品检测站点,采集汇总举报、申诉、质量监测、市场巡查、案件办理、登记年检和企业信用信息,实现信息采集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而后分类别进行统计分析,形成信息指标状况图,对信息提供问题突出的食品商品集中预警,对分散和分析结果不确定的进行分层、分级预警,预警明确到具体分管的经营负责人和执法监管负责人,防止出现漏洞。二是在食品安全监管电子备案系统上增设商品电子备案数据库。将辖区商品批发商所经营的商品进行电子备案,实现商品准入动态化管理,做到商品信息在线、实时查询监管,改变以往市场巡查大海捞针的被动局面,为处理可能出现的突发性事件构建精确的定位系统。三是与经营者网上对接,实现工商在线监管。在现有食品经营户所用的“终端查询机”系统内开发流通领域商品监管软件,构建商品质量监管网络化电子平台,通过互联网与辖区的超市、市场、商店实现网上对接,进行“远距离巡查,零距离监管”,提高监管效能。

二、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全面实行监管“网格化”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网络监督制度。充分发挥12315消费维权群众监督网络,实现消协、消协分会和基层12315联络点的“三级联动”,通过网络信息反馈,及时警示和处理突发商品、食品事件,在网络监督的基础上,在各大消费场所、乡、镇、社区建立消费维权监督点,聘请群众监督员,扩大工商监管范围。二是全面推行监管“责任网”制度。依据属地监管机制,将市场监管具体划分到每个监管区域和每个市场巡查监管人员,实行分类分级网格监管,开发应用责任区分类监管软件,与商品电子备案数据库链接,形成商品、食品监管网络电子地图,可以直观、形象、快捷地对经营户口进行自动定位和操作查询,缩小精细监管的范围和数量,有的放矢地加强巡查,降低监管成本,促进监管到位。三是构建商品质量监测网络。将商品质量由市、区局主管单位重点监测,改变为与基层分局定向监测和专项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上下联动的监测网络,发挥检测中心、检测站、检测车、检测箱“四位一体”的快速检测体系,发现问题及时统计分析。上报网络控制中心,做出合理、准确的处置方案。

三、强化监管保障机制,充分发挥系统作用

网络安全检查方案篇8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种、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全国广播电视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立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安全播出工作责任制,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通过开展献礼建党百年安全播出保障专项行动,进一步铸牢安全播出、安全传输、网络安全和设施安全的基础,确保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各项活动直播转播工作万无一失。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要保障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安全播出,成立县文广新旅局安全播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网络安全、设施保护的组织领导工作,成员名单如下:

三、安全保障范围

(一)涉及广播电视制作、播出、传输、覆盖等各环节的管理和运行部门,包括各安全播出行政管理部门、广播电视台、有线网络、无线发射台等安全播出责任单位。

(二)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集成播控传输分发服务单位、融媒体中心等网络视听安全播出责任单位。

(三)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政府网站、单位机构网站以及各单位与公网连接的业务系统等。

四、主要工作

(一)开展打击非法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行动。县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积极协同市场监督、公安等部门联合检查非法生产、销售、安装和使用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行为,为建党100周年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舆论环境。

(二)各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开展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大自查,确保检查全覆盖、不留死角,积极排查隐患,建立隐患台账,及时整改。

(三)持续开展打击“黑广播”专项行动,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公安、工信等部门开展打击“黑广播”的专项治理工作,维护广播电视正常传播秩序。

五、具体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组织开展好安全播出保障专项工作对保障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播出传输安全优质稳定、维护意识形态阵地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各安全播出责任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加强领导,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安全保障各项活动,制定安全播出保障专项工作方案,组织制定和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扎实推进各阶段的安全保障工作。

(二)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和安全播出责任单位要周密部署安全保障工作,统筹做好疫情防护和安全保障各项工作,要以“安播零事故、传输高质量”为目标,强化责任意识,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全面落实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播出、集成、传输、分发和覆盖等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主体责任。必须做到“五到位”,即:领导到位、思想到位、组织到位、设备到位和技术到位。要制定各阶段目标,把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单位、部门,落实到岗位、个人。

网络安全检查方案篇9

一、基层检察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基层检察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其根本职责在于通过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因此,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全面提升社会功能,就成为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检察权的社会管理属性,决定了检察机关将面对严峻复杂的环境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基层检察院处于打击犯罪、执法办案的第一线,处于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的第一线,是检察机关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主动服务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各项检察职能,积极推动社会管理手段创新,主动回应社会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维护司法公正,理顺群众情绪,促进社会和谐。

(二)基层检察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可行性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政府、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社会成员各主体在社会管理中担负着不同的使命和责任。结合强化职能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检察工作的应有之义。基层检察院深处群众工作的第一线,应从全面履行检察职能,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通过履行职责化解社会矛盾、结合强化职能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探索延伸法律监督触角等方面,切实把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要求落实到基层。

二、基层检察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一)基层检察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途径

1.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发挥检察职能,通过执法办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新时期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性工作。检察机关要通过充分发挥审查逮捕、审查等职能作用,全面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认真抓好涉检积案化解工作,采取综合措施,力争尽快消化解决检察环节的积案;结合执法办案,建立健全检察环节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执法办案风险评估、检调对接等工作机制,努力探索化解矛盾纠纷的新途径新举措;高度重视敏感案件的办理及“三个效果”的统一,防止激化矛盾或引发新的矛盾;组织检察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诉求、解决困难,切实把排查化解矛盾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真正践行执法为民。

2.积极参与对特殊人群的帮教工作。特殊人群是社会管理的难点也是重点。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中,要着眼实际,解决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所检察工作,促进监所依法、文明、科学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改造质量;认真贯彻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适应社区矫正特点的检察方式,加强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的法律监督;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妥善安置、融入社会;与共青团、学校、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等密切配合,加强对违法犯罪青少年的教育挽救,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的犯罪工作。

3.积极参与对重点地区的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着力解决好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地区的整治开发、服务管理与协调发展问题。在为党和国家的大局服务过程中,检察机关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深入开展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排查整治,对排查整治出来的黑恶势力、“两抢一盗”等犯罪案件,适时介入侦查,依法快捕快诉,及时、准确、有力地打击。密切关注社会治安动态,有针对性地提出消除隐患、强化管理、预防犯罪的建议,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结合办案加强法制宣传,广泛开展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活动,增强公民法制观念,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4.积极参与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互联网不仅是新技术、新产业、新媒体,也是新的意识形态阵地。在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思路指导下,检察机关要坚决依法打击利用网络实施的诈骗、盗窃和“黄赌毒”等犯罪活动,维护网上秩序,净化网络环境。高度重视涉检网络舆情,建立健全应对、引导等机制,既要把网络舆情作为听民声、察民情的重要渠道,又要高度重视涉检负面报道,认真评估舆情影响,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的问题,正确引导网上舆论,营造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环境。

(二)基层检察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方法

1.建立健全工作长效机制,预防和减少涉检

(1)探索试行点名接访、预约接访制度。由来访群众点名要求检察长或主管检察长、部门负责人、案件承办人接访,根据来访群众要求,控申部门及时安排被点名接访人接待。(2)完善案件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制定《案件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办法》,将案件风险等级分为三个级别。风险等级评估为“一级”的案件,息诉工作预案报本科室审批;风险等级为“二级”的案件,息诉工作预案报主管检察长审批;风险等级为“三级”的案件,息诉工作预案报检察长或检察委员会审批。该工作办法规定,对于应当进行风险评估预警的案件,因案件承办部门未进行风险评估而造成涉检上访的,根据相关规定追究案件承办人员的责任。(3)实施主动排查化解制度。重点排查不服检察机关处理决定,或者反映检察人员违法违纪的案件,全院各部门每月排查一次。(4)加强协调配合工作。加强上下级之间的沟通,积极争取上级院的支持与指导;加强院内各部门间的配合,做到通力合作;加强与公安、法院、等有关部门的联系,通过召开多方联席会议等形式协调解决重大疑难涉法案件,最大限度地做好息诉息访工作。(5)建立说理析法制度。对“三不一撤”案件在采取法律文书说理和口头说理的同时,采用“论证会”、“听证会”、“说理会”等形式让当事人明白不捕、不诉或不立案、撤案的理由,增强检察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2.建立检察工作联络站制度,主动联系群众、服务企业

一是建立乡镇检察工作联络站制度。建立乡镇检察工作联络站,明确院党组成员、部门负责人分包联络站,聘请乡纪委书记、村支书、主任作为兼职联络员,明确分包联络站人员的任务和职责,以联络站为媒介,把检务公开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最大限度地把可能引发的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是建立完善服务企业工作站制度。(1)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定期派员到企业工作站进行接待,受理案件、开辟案源。通过法律咨询、法律宣传、送法进企业等活动,为企业解答法律疑问,提供法律帮助及延伸服务工作,提高企业自我保护意识。(2)建立涉企案件优先快办制度。对涉企案件做到优先受理、优先立案、快速审查逮捕、快速审查,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3.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加大教育、矫正力度

一是结合检察职能,拓展管理和服务渠道。监所部门要把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被宣告适用缓刑和适用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人员等在社会执行刑罚的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服务纳入社会管理的重点来抓,对此类人员的执行监督逐人建立相关检察档案,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帮教管理,并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妥善安置、融入社会。

二是积极探索适应社区矫正特点的检察方式。(1)建立矫正对象信息收集管理制度。要求司法行政管理部门每月通报矫正对象信息,主动收集监狱送达的假释、保外就医犯人的资料和外地法院对本地籍人员判处监外执行的资料,将两方面信息比对整理,形成社区矫正对象总表、社区矫正情况分类表、各地区社区矫正情况表、社区矫正情况变更表、分类监督管理表等五类表格,充分掌握矫正对象信息和每月变动情况。(2)建立社区矫正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公安、法院、司法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社区矫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行每月例会制度,必要时随时召开、及时通报有关情况,共同分析交付执行、监管活动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改进工作的措施,促进跨系统、跨部门之间的互动,形成社区矫正的整体合力。(3)联合开展矫正效果综合评估制度。在矫正期限届满前与司法局工作人员、社区民警联合组成考核组,对于即将解矫的社矫对象再次进行违法情况核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对社矫对象在矫正期间的考核情况、奖惩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填入《社区矫正期满鉴定表》,如果矫正对象期满行为考核评定为良好,可监督社区矫正机构及时办理解矫手续。

4.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县域稳定

一是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相关各项工作制度,形成全院参与、单位协同、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1)建立信息传输协作配合制度。加强与公安、法院、等部门合作,畅通传输渠道,实现对县域范围内治安信息的动态采集、整理,实现情报等信息资源的相互交换和共享,提高动态环境中科学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积极参与防范、控制和打击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2)建立健全快速反应处置制度。对县域各类社会治安稳定问题特别是突发的重大案件、重要事件、重大安全事故、集体上访,以及其他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重大问题,能够快速掌握、协同相关单位迅即作出反应,并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控制和应对措施,确保处置突发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延伸检察机关的服务保障职能。

二是积极参与平安创建活动。(1)重点打击故意杀人、黑恶势力犯罪、坑农害农犯罪、企业周边的黑恶势力干扰、无偿占用企业水电资源或以征用土地、环境污染为由强行索要、敲诈企业的犯罪行为。(2)积极解决群众民生问题,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参与平安建设的根本目的。提高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及依法处理各种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着力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推进检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5.加强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继续探索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机制

一是完善“未成年人维权岗”制度。配备业务素质高、熟悉未成年人心理特点、善于做思想教育工作的女检察官专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审查逮捕、审查、监所检察、控告申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细则办案,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全面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是实行案后回访帮教制度。制定《被不未成年人回访教育工作细则》,进一步规范对被不未成年人回访教育的对象及帮教方式。在做出不决定后,公诉部门的承办人将于三日内对该未成年人建立回访教育档案,通过与被不的未成年人及其家长或监护人电话联系或直接会面联系,了解未成年人接受管理和教育情况,及时协助、指导家长或监护人落实家庭教育措施的工作。同时,对判处缓刑或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也比照“细则”实行案后回访帮教。

三是组织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校园计划”。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每月抽出半天时间,到学校开展内容丰富的法制教育讲座活动,进行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运用典型案例、图片展示等形式,做好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

6.积极参与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管理,发挥网络正面引导作用

一是加强检察门户网站和“心连心”网站建设。设置“检务公开”、“工作动态”、“交流互动”、“媒体播报”、“检察长心语”、“控申接待”“检察长信箱”等多项栏目,开通案件信息查询系统,包括审查逮捕案件、公诉案件、自侦案件、民行案件、控申案件在内的五大类案件内容,定期及时更新内容、不断完善栏目建设、积极发挥网络宣传阵地的正面引导作用,杜绝损害检察机关形象的公共事件发生。

二是完善涉检网络舆情监控机制。进一步健全舆情监测、预警、处置、反馈制度,指派专人负责对涉检网络舆情进行监控和研判,及时上报有价值情报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使舆情信息真正发挥领导决策的参谋助手、引领网络主流舆论、敏感案件的风向指南、案件线索的重要来源等作用。

三、基层检察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了三项重点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成为各司法部门必须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之一。但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新课题,各级检察机关都在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各地的做法不一,从目前检察机关的创新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存在检察机关内部人员思想不重视、创新不切实际、创新背离检察职能、创新走过场等问题,为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突出社会管理创新职能,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善:

一是要强化服务职能。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首先必须从理念上反思、重构,凸现司法工作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服务作用。要树立牢固的服务为先、服务为本意识,不断优化工作思路,不断彰显检察机关的服务职能,使检察工作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是要以办案为中心。检察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坚持以办案为中心,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现阶段,检察机关只有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群众才有安全感;只有严肃查处职务犯罪,促进国家工作人员勤政廉政,才能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只有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司法的公平正义,才能树立良好的法治、道德标准,整个社会的发展环境才能得到净化。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检察机关必须守土有责,其根本点就在办案,必须通过办案活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三是要坚持依法参与。检察机关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参与的原则,在方式方法上仔细遴选,科学取舍,对通过行政手段、道德手段能解决的问题不宜过多介入,对依靠社会组织和当事人自治能化解的矛盾不宜启动诉讼程序,在管理、服务的过程中必须保持适度的消极性、被动性,不能大包大揽,自我放大检察职权。

网络安全检查方案篇10

同轴电缆线适用于较大区域,能够实现长距离传输目标,成为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安装时,可以不切断电源,直接安装,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适当调整电缆位置,为了确保其安全、稳定,需要将电缆屏蔽部分与土地接触,并在两侧安装终端器,有效提升信号质量,为用户呈现更加清晰、完美的画面。

2有线电视网络的维护

2.1加强网络管理,提高系统质量

网络管理作为有线电视网络系统的重心,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系统运行效果。由此可见,加强网络管理至关重要。首先,重视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特别是有线电视网络管理技术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人员专业能力,并坚持与时俱进原则,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人员专业素质,促使网络管理人员能够明确网络系统操作程序,严格要求安装程序开展工作,熟练掌握终端用户资料表、信号传输图例等内容,确保有线电视网络数据信息安全、可靠性,提高系统质量。另外,随着有线电视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加强系统网络的安全管理十分必要,通过改进软件性能、完善服务架构等措施,提升系统整体性能,从而确保网络安全,促进有线电视网络进一步发展。

2.2重视日常检查,确保系统安全

日常维护工作作为网络系统设施安全、可靠运行的核心,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加强对吊线和防雷接地线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整,确保电缆线的稳定运行;其次,测量用户终端中信号质量等级,优化信号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呈现清晰的画面;再次,还需要加强对防水盒的管理,确保其内部零件安装合理性,避免由于一些零件松动等问题,影响整个系统运行;最后,日常维护工作还应注意定时监测用户终端的输入电平,并对用户终端信号质量情况进行备案,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2.3制定定期制度,开展周期管理

定期维护作为例行维护的重中之重,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定期维护制度,定时对网络传输系统各个环节进行检查,例如:安装、电气属性等,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避免故障影响系统稳定性。具体维护工作主要针对网络设备、防水处理及线杆等方面开展,仔细检查相关设备,并在巡检过程中,使用专门测试机器对电气特性进行测量,并与档案进行对比,避免一切异常出现的可能。

2.4合理处理故障,提高维护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