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当今发展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55:16

物联网当今发展现状篇1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信息泄露

1引言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产业将会迎来一次革命性的发展。物流产业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领域,物联网与物流产业的融合,将会提升物流产业的智能化水平,促进物流管理的合理化与规范化,具有重大意义。

2物联网的概念与发展

物联网的概念,是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提出的。发展至今,还只是小范围的、封闭式的应用,并没有大规模的投入到生产中。所谓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整合射频识别技术(RFiD)、无线传感器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为每一个实体对象提供一个全球唯一的标识,实现全球万事万物互联互通,并实施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追踪和监控等。

随着物联网讨论的升温,2008年,总理提出:从应用驱动的角度去探讨物联网发展路线图,归纳为发展的目标、主要困难、难题之间的关系、推动的策略。经过2009年到2011年的火热发展,2012年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渐渐从概念导入、试点示范,进入到以实际应用带动整体发展阶段。如智能安防、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等。2013年又将物联网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因此,我们看到了我国在物联网发展方面的可喜成果;但是,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急需解决。本文就物联网在物流产业领域中的发展与应用,分析了当今物流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物联网应用到物流产业面临的诸多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3当今物流产业存在的问题

物流产业涉及各个层面,从政府到企业,再到个人,统一管理是物流领域面临的首要问题。货物盘点、数据录入等大量工作仍需手工完成,虽然手持式条形码识别器为工作带来很大便捷,但是面对种类繁多、数目庞大、摆放位置不规范的货品,手持式条形码识别器仍然存在工作效率低、出错率高等问题。现今,网购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而货品从经销商到网购者,这一流程中经常会出现货品损坏而出错环节无从查找等问题,从而导致网购纠纷层出不穷。因而,及时获取货品运输过程中是实时信息也是物流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减少运输与配送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库存水平、减少存货、降低安全库存量等等。上述诸多问题,面对物联网的介入,都将会被一一解决

4物联网应用于物流产业

4.1实现实时监控、透明管理

从货品入库、出库、运输、分销,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都可实现实时监控,通过货品和运输工具上贴附的epC标签,在每个流通或检查环节安装RFiD读写器,销售者和个人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了解掌握货品当前状态,从而实现责任清晰、透明管理。

4.2货物盘点简单易行、降低盘活成本

手持式条形码识别器只能单个录入货品信息,而且存在远距离或有障碍不能读取信息的问题。与手持式条形码识别器相比,RFiD读写器一次可读取多个标签信息,而且可以远距离、有障碍物读取;同时,将货品信息分类传入远程数据库。远程控制系统分析数据,发出各种情况下的报警信号。如补货请求、商品接近有效截止期请求下架或促销请求、商品包装破损请求信号等等。

4.3选择最优配货方式,降低配货成本

货品、运输工具上都会贴有epC标签,分销商或企业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合适的运输工具,从而减少运输工具及运输人员数目,避免车辆分配不合理,同时还可设计最优路线,从而降低配货成本

5当今物联网存在的问题

虽然物联网与物流产业的融合,可以提高物流产业的智能化程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就物联网的发展现状而言,还存在很多问题。

5.1标准不统一

各行各业甚至各地区的物联网都是使用各自的标准,从而难以实现真正的全网互通与实时监控。今年3月份,itU―t第13研究组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我国制定的“物联网概述”标准草案,标准编号为Y.2060。该标准是全球第一个物联网总体性标准,对于全球物联网标准化具有里程碑意义。

5.2安全问题

物联网与互联网一样,也会面临病毒、黑客的攻击,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商业机密被泄露,从而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隐私保护”也是物联网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实现物联网的物物相通,就要使任何货品的标签能够被任意RFiD读写器所识别,从而获得相关信息。这样就会存在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个人对epC标签信息的读取或写入,从而面临个人或企业信息被非法盗取,这也是物联网发展至今还只处于局部或小范围的封闭式应用的原因之一。

5.3成本问题

成本高是当今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产业中应用的一大障碍。关键原因是核心技术和标准未能实现自主、芯片和高端传感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这样就给低利润率的物流产业带来沉重负担。

6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物联网应用中的信息泄露问题,本文提出了“外网―内网相区分”的解决方案。首先,企业要为内网(即可信赖的)RFiD读写器提供一个网络标识符,同时也要在每个货品标签上写入相应的标识符。其次,当射频读写器读取或写入标签信息时,程序要先比较标识符是否吻合,若吻合则读写器获取明文信息;反之,读取密文信息或不允许写入信息。最后,读取的任何信息都会上传到远程控制台,不同的是明文直接进数据库进行处理,而密文要先进入相应的解码平台,通过从企业或个人处申请的密钥进行解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个人不能获取密钥,从而也就不能获取有效的明文信息。通过这种“外网―内网相区分”的方案可以有效的遏制非授权RFiD对标签信息的获取。

7结尾

物联网技术还处于理论研究与初步实施阶段,就像互联网刚刚起步一样,所有问题都会一一解决,物物相通是时代会很快到来。

[参考文献]

[1]余雷.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物联网物流管理系统(J).RFiD射频识别,2006:233-236.

物联网当今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物联网;医院管理;体域网;射频识别技术

0引言

随着综合医院的发展,患者、医护人员日益增多,医疗设备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人工管理方法逐渐显现出管理效率低下和差错率高等问题。物联网技术中的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传感器以及智能技术可有效识别、感知物体和设备物资,并能够实时传输监测和管理信号,将为医院各重点领域的管理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持。物联网概念来自auto-iD中心提出的RFiD系统,旨在通过RFiD技术把信息传感设备联接在互联网上,实现智能化监测和管理。2005年国际电信同盟(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sUnion,itU)正式定义了物联网的概念,介绍了物联网相关的技术和未来发展等。

在中国,“感知中国”的理念于2009年在无锡被提出,2014年的《信息技术云计算概述和词汇》和《信息技术云计算参考架构》2个云计算国际标准标志着中国物联网国际标准化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管理方法为医院人员、物资的管理带来极大方便,而且物联网相关的技术为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高校和相关企业的科研单位正在积极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智慧医疗”的模式正不断将现有的医疗资源用物联网技术整合起来,体域网、智能穿戴设备等物联网技术为未来医学指出一个发展方向,并为医疗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物联网技术可有效地解决医院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但离大规模成熟应用仍有距离。本文首先对物联网技术进行简要介绍,然后结合物联网技术研究如何解决医院管理中的问题,最后讨论总结物联网应用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今后其在医疗中的发展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1物联网

itU从时间、地点和物体3个方面的连接指出了未来通信的发展,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扩展到任何物体的连接[2](如图1所示),即物联网。物联网从字面上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2层含义:(1)终端扩展延伸到任何物体;(2)核心和基础仍是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物联网从整体功能看来,包括信号采集、传输和处理3个方面,分别对应终端传感器、数据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wSn)为物联网早期的概念,通过对系统中物体状态的感知为智能化管理提供可靠数据。数据传输可利用现有通信设施,当前的物联网研究ZigBee、wi-Fi等通信方式。在构建的物联网应用中,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对物体的有效识别,目前采用的解决办法通常是RFiD技术。RFiD系统最大的优点是减少了人工干预,可对物体、人等进行跟踪识别。最基本的RFiD系统包括标签、阅读器、无线3个部分。

2物联网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2.1智能呼叫系统

医护人员在患者就医期间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发展。当患者出现状况时,通常是患者方通过呼叫器向护士站或是监控中心进行呼救,医护人员则是被动地响应患者需求。利用物联网技术优化的智能呼叫系统通过识别技术对患者进行标记,可以利用各类传感器和传输网络实时获取患者身体状况参数,并通过监控中心对患者的位置、身体状况等进行监控,医护人员可实时掌握患者健康状况从而做好治疗方案。对于重症患者以及老年患者的护理,智能呼叫系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患者出现突发事件时,智能呼叫器中的传感器信号能够触发呼叫功能及时主动地向护士站或是监控中心发出报警。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呼叫系统的特点在于将传统被动的响应变为实时主动的监控,甚至可以通过对传输健康信息的分析提前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预测,进而提前为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做好准备。

2.2医疗设备监控

医疗设备是医院运作的基础,对医疗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测是工程人员和医护人员共同的职责,尤其是大型设备或是流动性大的设备。

(1)医疗设备集中管理中心。为方便临床急救治疗、降低医院设备购买成本,目前很多医院对呼吸机、监护仪和注射泵等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医疗设备集中管理中心人员的职责主要是响应科室应急需求,为临床科室提供必要的应急设备和技术支持。然而,当设备租借给科室后,工程人员通常无法获知应急设备的使用状况,如呼吸机、监护仪是否存在长期闲置的情况,输液泵和注射泵在科室之间是否会发生相互转借,类似情况的发生会降低设备应有的应急价值,为应急设备的集中管理带来困难。物联网智能管理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应急设备动态监控的问题,实时定位设备所在科室,掌握设备的状况,使得医疗设备集中管理中心对应急设备的管理更加具有实效性。通过位置传感器等实时将设备所在区域传至集中管理中心,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处理,当出现紧急情况时可调配科室暂时闲置的设备。应急设备在科室长期流动的监控分析可为集中管理中心设备的选配、维护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指导今后租赁中心规模和人员的调整。

(2)大型设备的监控。医疗设备状况和环境的监控对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大型贵重设备的监测或是设备所在地复杂导致工程人员不便直接监控的情况。物联网技术可通过在特定位置安置相应传感器实时传输设备运行状况及其环境参数,如医疗设备内部温度、振动频率或是供气室的气体气压,工程人员或是操作设备的医护人员根据实时传送到控制平台的信息获得设备运行中的状况。传统的设备监控平台一般固定且不易扩展或升级,利用物联网技术可根据需求设计专用的传感器和搭建相对灵活的传输网络,监控模式可根据现有条件灵活选择,如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将故障信息发送至手机。

(3)科研设备的管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管理平台在科研设备、耗材和试剂等物资的管理中也可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可以对各类数据进行静态统计,而且可以动态跟踪科研人员对物资的使用情况。实验过程中设备运行状态、耗材试剂的动态领况、设备预约占用时段内设备是否被有效合理地利用都可以通过物联网管理平台进行有效地管理。

2.3智能仓库

随着医疗设备和耗材规模的不断增加,库存规模也逐渐增大,传统的人工查验和登记方法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大型医院提出了智能仓库的概念。智能仓库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对仓库的环境参数、库存量以及货物的位置等信息进行采集,并搭建智物联网中的通信环境任何时间•移动中•室内、室外•白天、黑夜任何地点•移动中•室外•室内(远离计算机)•计算机旁•计算机之间•人与人(H2H),不用计算机•人与物(H2t),用设备•物与物(t2t)任何物体能网络对数据进行传输,结合数据库管理软件实现货物的定位、跟踪、仓库的巡检、监控,即智能仓库。智能仓库主要负责医疗设备物资的常规筹备、日常管理、存储流通和优化保障等工作。智能仓库平台的构建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RFiD和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构建通信网络,安置协调器、定位节点以及传感器,并且研制多用途的电子卡片,实现批量医疗物资的管理。智能仓库管理平台的构建包括ZigBee网络搭建、传感器安置以及管理系统的构建。智能仓库管理平台可实时有效地实现常规化管理,如仓库库房物资出入库和装箱管理,物资的巡检、盘点及环境参数检测,远程监测监控和自动巡查盘点,物资的现场快速自动定位搜索,物资抽组和优化抽组管理,物资有效性和周转工作的管理。智能仓库不仅能够实时监测仓库状况,而且更重要的作用在于通过对仓库数据的分析为仓库的调整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智能仓库对仓库库存量、环境参数和物资抽组等进行详细的数据记录和分析,得出相应优化改进方案。以RFiD技术、智能传感器和ZigBee网络技术为基础提供的实时数据为智能化统计分析提供了强大的数据保障,当发现仓库物资管理中的问题后,依据货位规划策略对整个仓库进行全方位的合理规划,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仓库管理策略,满足医疗卫生单位的要求。

2.4无线体域网

无线体域网[8](wirelessbodyareanetwork,wBan)工作区域集中于人体附近,最大的有效通信距离约2m,对于使用者身体特征参数监测和自动化治疗提供保障,是新型普适医疗保健、疾病监控和预防的解决方案。现有wBan设备原型的通信方式一般均采用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技术,具有超低功耗和高速数据传输潜力。体域网本质是小型的传感网,利用附着于身体的各类传感器采集生理特征参数,通过合适的通信方式将信号传至决策控制单元,然后由执行单元采取相关的措施。wBan技术在医疗中可大大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能够实时为患者提供帮助并且具有更加精确的治疗效果。通过相关的传感器可实现传统人工诊断,可根据对血压、脉搏和心率等参数的智能分析处理结果为患者智能化执行相应操作,对需要长时间实时监测重点患者的护理带来很大帮助。体域网在特殊环境下人群的监护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通常处于远离医护位置的危险环境中,如战场中的战士、火灾救护现场的消防员。体域网的发展离不开智能穿戴设备的发展,无论是面向大众的智能手表、手环,还是实验室中的智能衣服,都为体域网在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中的应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医疗中,不同病症的患者或者处于特殊状态中的人群都可以利用智能穿戴设备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控和个性化诊断,为患者监护提供科学有效的保障。

3讨论

物联网技术在医院人员、物资的管理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中有着重大的应用潜力,但是目前物联网在医院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并未取得广泛应用,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需求层次较低。虽然国内出现了不少物联网应用,但是现有的应用量不足以带动产业发展,部分领域应用水平与工业化程度较低,市场风险较大,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某些医院的管理仍处于传统的手工操作或是信息化程度很低,对物联网技术的需求很小,无法实现规模化、成体制的应用。

(2)行业标准不统一。由于发展水平和地域限制,世界范围内物联网的行业标准并不统一,不同厂商生产的设备通常互不兼容。针对某一医疗卫生单位设计的物联网产品,一般无法直接复制到其他单位或相关领域,兼容性较差。

(3)数据处理方法尚需改进。如何在大数据中提取真正有用的信息,为后续处理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是今后制约物联网发展的一个因素。如果将物联网系统中传输的数据只单纯地用于记录备案等用途,而不是深入挖掘其内在的信息为管理调整等提供深层次的信息,则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4)存在安全风险。物联网系统主要通信部分多是无线通信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作为物联网主要的识别技术,RFiD也存在安全隐患,尽管其安全隐患目前并未引起较大的风险,但是随着应用的深入和技术发展,RFiD会逐步涉及到个人隐私和企业内部数据,其安全问题势必会提上议程。

(5)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核心推动技术,传感器技术还未得到充分的发展。随着物联网技术研究的深入,今后智能型传感器将会与微型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纳米级的生物传感器可从人体体表甚至流动的血液中检测健康状况,真正将物联网技术推向高度智能化并应用于各个领域。

物联网当今发展现状篇3

物联网产生才短短的十余年,在国际上因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而发展迅猛。我国也在一些行业开始了实际应用,其优势初现端倪。图书馆自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引入以来,其管理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实现了文献资源及读者信息的自动化管理。物联网作为一种更加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在进入图书馆以后,必将会对图书馆产生重大影响,导致图书馆管理的重大变革,由此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水平,使真正的智能图书馆成为现实。

1物联网及其发展现状

1.1物联网的由来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造性地提出epC系统的物联网架构,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1]。在我国,中科院也在1999年开始了“传感网”的研究。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在当今国际上有多种不同的定义,但基本模式相差并不大。物联网是一个智慧的综合系统,其模式就是首先对物体进行标识,然后感知获取信息,再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输,最后由计算机系统对信息进行智能化分析处理。物联网依托于现今日臻成熟的网络技术以及强大的计算机处理系统,特别是云计算为其海量信息的处理提供了条件。其中标识与感知环节最核心的是非接触的射频识别技术(RFiD)[2]。

1.2物联网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物联网一经面世,就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我国近年在政府的引导下,物联网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制定出了相应的技术标准,其中在公共交通管理、农副产品溯源等方面率先得到了应用。

1.3图书馆如何实施物联网现今文献的出版发行领域暂时还没有开始物联网的应用,新购图书以及馆藏的大量文献也都不具备识别标识功能。就像当年引入自动化管理一样,图书馆最初还是只能由自己来开展物联网实施的工作。物联网的基础就是感知[1],而文献管理的关键是图书感知和定位,其核心技术是射频识别(RFiD)[3]。最基本的系统需要在图书馆一些关键部位安装具有RFiD感知能力的读取设备,每件文献通过粘贴等方式安装上用于RFiD识别的电子标签,并在数据中心安装数据处理和应用系统。为了精确感知和定位,更加完美的系统应该是把RFiD读取设备安装到每个书架上去。

2物联网让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更加智能化

物联网的应用对图书馆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某些方面甚至是颠覆性的。当应用物联网进行文献管理后,首先会让图书馆文献的流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2.1图书自由流通,管理高度智能化现今图书馆初级的自动化管理中流通借还是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操作,实行电脑管理,更高级一点的实行了读者自助借还。当实现物联网管理后,图书馆流通的文献借和还就只存在管理层面,实际中读者将感觉不到借还过程的存在。在物联网环境中的图书馆,读者选取到自己钟意的文献后,直接带着文献离开图书馆就可以了,不再需要进行专门的借书操作。当读者离开经过图书馆大门时,物联网系统首先感知到读者信息,然后通过扫描获取所携带所有文献信息,把读者信息与文献信息通过网络传送到数据中心,系统自动完成借书过程;当读者带着文献进入图书馆大门时,同样的扫描过程发生,这次系统是自动完成还书过程。整个过程中,读者只是把文献带出和带入图书馆,完全没有借与还的感觉,体现出强大的智能化。

2.2动态扫描,获取实时典藏地图利用各楼层及各阅览室和书库入口处的物联网感知设备,检测文献的进出状态及位置信息,并将有关数据通过网络传送到系统中,随时更新文献典藏地址分布信息,为检索文献资源的读者提供实时典藏地图,可以让读者更方便快捷地获取相应文献。在条件更加成熟后,可以在每个书架安装上多个RFiD感知设备进行更加精确的定位,得到更加准确全面的文献分布信息。

2.3快速馆藏盘点,成倍提高工作效率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知道,动辄几十万文献的盘点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既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有了物联网,事情就变得相当简单了。利用RFiD感知设备,可以快速、准确地对整架文献进行扫描,在不搬动文献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取文献的信息,快速地完成盘点过程,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这样的盘点过程在后台可以随时进行,不会影响图书馆其他工作的进行。

3物联网改进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应用的推广,文献的出版发行也必将引入物联网技术。届时,每件文献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编号的电子标签,使用RFiD感知设备很容易读取文献的有关信息,并通过互联网获取文献更多更全面的资料,这将极大改善文献的采购、编目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3.1利用物联网产品溯源,有效防止盗版针对农产品污染、中毒事件频繁发生及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等的现状,在政府引导下借助物联网建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4],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效果。随着技术的进步,产品溯源必然会在各类生产管理中全面推广。通过读取图书文献上具有唯一标识的电子标签,利用获得产品信息进行溯源,可以确认每件文献生产、发行和销售等详细信息,有效杜绝盗版。

3.2利用RFiD扫描,快速完成图书验收在图书馆文献的采购中,到馆文献验收时都需要开包逐件清点,人工比对,才能做到准确无误,而图书馆的文献采购量都是非常巨大的,每次的验收工作非常费时费力,稍不小心还会出错。在物联网模式下,通过射频识别技术(RFiD),不用打开外包装就可以获取包内所有文献的信息,通过网络传送到数据中心由系统自动进行比对,从而快速完成采购文献的验收工作,极大地降低错误的发生,成倍提高了工作效率。

3.3物联网信息联动,轻松完成文献编目编目一直是图书馆的一项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工作[5]。网络环境下的联机编目,虽然通过共享的开放式编目作业,提高了编目效率和数据质量,但基本上还是由编目人员手工操作完成。物联网环境中,智能化的图书馆系统在完成到馆文献的清点验收后,会根据获取的每件文献的唯一标识,通过互联网进行文献信息关联自动下载文献数据,并结合文献自身的唯一标识码生成本馆数目数据,从而使编目工作变得简单、快捷,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

4物联网改变读者管理工作方式,提升读者管理水平

读者及其需要是图书馆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因此,读者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6]。现在图书馆管理者都建立了“读者第一”的理念,管理过程都实现了自动化,但就读者阅读需求的规律和文献与读者有机结合等方面还比较粗放,仅可针对读者到馆和文献外借进行统计与分析,而读者在馆内流动和阅读状况很难掌握。现今的图书馆都是借阅藏一体化,很多时候读者只是在馆阅读而不外借,所以,仅靠外借文献统计无法准确反映读者对文献需求情况。物联网模式下的智能图书馆,可以更加精确地掌握读者流动与阅读状况,使读者管理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4.1动态掌握馆内读者流动状况,提高资源分配的合理性,提升图书馆智能管理水平物联网“无处不在”的感知可以随时获取读者位置和所阅读的文献信息,可以更加详尽地掌握每位读者在馆内流动,以及文献外借和在馆内阅览的状况,在数据中心通过系统进行智能分析,为图书馆文献采购、排架及工作人员的配置等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根据分析结果,图书馆可以为阅览次数特别多的文献增加复本,为读者量大的区域增加工作人员,或者将已经比较拥挤区域的部分热点文献移向冷清区域,使馆内空间使用更加合理。

4.2与智能校园无缝对接,共享读者信息图书馆物联网系统可以与校园智能系统有机结合,成为校园智能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共享读者信息。通过网络,可以从校园智能系统获取读者全面的信息,反过来,又将学生在图书馆的阅读、外借、参与培训和学术活动以及诚信记录等信息进行主动推送,为学生成绩及操行评定提供重要依据。

5结语

物联网当今发展现状篇4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研究探讨

一、前言

互联网金融在当前以p2p融资为主要表现形式,基于p2p这一互联网金融平台,网络交易发展迅猛,进而促使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迅猛。阿里巴巴Ceo马云曾经说过,在当今时代,占据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份额越大,那么也就夺得了发展的先机。可见互联网金融在当今时代主题下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当前尚未得到有效完善,市场机制也尚未成熟,监管机制体系不健全等,都为其发展带来了挑战。与此同时,传统银行金融机构为了参与到这一竞争中,不断的退出各种支付端,进而就为其发展埋下了风险。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所具有的天然优势

其优势具体表现在如下四点:第一,模式的多样化促使交易更加的方便。其模式的多样化促使客户群体激增,这种方面的交易方式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第二,互联网金融模式相较传统金融模式来讲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是因为互联网金融自身具有公开、透明的平台,对于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给予了有效的解决。第三,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越来越多的商家参与到了竞争中,而门户网站的出现增加了网络信息量,进而实现了对潜在风险的控制,消费者可以放心在网上消费;商家通过交易平台实现交易,能够节约成本,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第四,在线服务模式的出现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购物消费体验,进而在强化买卖双方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促进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所呈现出的问题

(一)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维护

当前,面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网络交易逐渐成为了消费的一大主流趋势,针对信用度等问题,网络金融存在第三方支付,从而确保买卖双方的利益不受损害。但是,当前第三方支付平台自身并不完善,进而也就无法实现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维护,比如网络购物关于质量保障的问题,很多商家只是打着幌子,实际上很难解决,而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

(二)网络交易物流问题凸显

网购虚拟交易的实现需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来实现,而实物的运输就需要通过物流来实现。但是,从当前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看,其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体系,物流近年来得以迅速发展促进了物流企业的发展,但是物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自身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同时物流配送水准也偏低,致使网购物品难以及时到达,甚至会出现物品破损、丢失的现象。而物流行业发展的不完善制约了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三)监管体系不完善

当前,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缺少完善的监管制度体系,致使网络诈骗现象频发,这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制约了互联网金融的有序发展。很多非法组织以科技为手段,实现了网络非法集资、高利贷等,消费者经常上当受骗但是却找不到商,最终只能自己花钱买“教训”。因此,当前如何实现对网上交易的有效监管亟待解决。

四、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之路

(一)企业需要转变传统的营销理念,积极的参与到互联网金融中

当前,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交易的不断普及促使网络金融市场迅猛发展。在此背景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优势、要想在电商的市场中分得一块“蛋糕”,就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的观念,认清当前金融市场发展的形势,实现对互联网金融的有效利用,进而在更为灵活的交易市场中,促进自身的发展,而这就会进一步带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市场形势,实现对互联网金融的合理应用

在更新理念,转变思想的基础上,企业要想实现对互联网金融的合理运用,就需要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形势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实现对影响因素的掌控,进而才能实现对风险的有效规避,确保企业在参与互联网金融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经济目标。

(三)实现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有效监管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购物与消费已成为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的最主要动力,要想实现互联网金融的有序、健康的发展,就需要针对当前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所存在的问题,实现有效的监管。只有这样才能规范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商家的行为,同时才能及时清除非法分子的违法行为,进而净化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环境,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注入动力。

五、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模式已具备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要想充分的挖掘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优势作用,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就需要当前参与到互联网金融中的企业认清形势,规避风险,而政府等相关监管部门要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以实现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进而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更好的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光.论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客户权益保护[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6(02):89-90.

物联网当今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媒体融合;传媒集团化;三网融合;互联网

自2001年“三网融合”在“十五计划纲要”中首次被当做国家战略性政策提出以来,如何实现传媒业从事业到产业的转变,变外部输血到自我积累,变行政垄断到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构成了我国传媒业改革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1我国传媒集团化的发展现状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的通过敲定了未来几年内我国媒体改革的“路线图”。高层对媒体融合战略的重视使传媒业为之振奋,在受到鼓舞之余,也需回望十余年来“三网融合”及集团化政策推行所面临的诸多阻力与困境,从而更加理性地看待我国传媒业的发展现状。

1.1我国传媒集团的融合探索

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成为首家报业集团,随后南方报业集团、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光明日报报业集团相继成立。2000年11月27日,第一家省级广播电视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宣布成立,其被认为是我国广播电视的体制创新。2001年8月,国办17号文中明确要求积极推进广电行业的集团化建设,同年底,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在京宣告成立。在经历了单一媒体融合成媒体集团的过程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跨媒体平台不断出现。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旗下的“第一财经”实现了跨媒体、跨行业的大融合。因此,在遵循我国传媒产业集团化发展的思路下,媒体融合是未来传媒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的传媒产业正在迈向“媒介整合”――强调媒体组织“结构性”的融合。由于媒介融合理念的模糊和对飞速发展的传播技术认知的局限,以及现有媒体管理体制的缺陷,目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大多局限于形式和内容上的嫁接。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虽然很多传统媒体都搭建起了自身的全媒体平台和新闻中心,但在传统业务的整合、人力资源的统筹,尤其是信息内容的多形态生产方面,还未实现真正的有效融合。

1.2我国的传媒集团化进程

我国广电集团的组建热潮于2005年受阻。在2004年12月举行的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国家广电总局明确表示不再批准组建事业性质的广电集团,只允许组建事业性质的广播电视台或总台,此前已经成立的事业性质的广电集团,可以继续保留事业性质,但内部一定要剥离经营性资产,组建产业经营公司或集团公司,或者将集团改为总台,在总台内部进行事业、产业分开运营的改革。这意味着当初走在改革前列的广电集团又面临着新一轮更为复杂的架构重整。

广电集团化发展中所遭遇的政策反复,不仅仅意味着它是我国媒体集团化所经历的一个发展阶段,究其本质,更有其深刻的内在含义,实质上它反映了我国媒体组织向集团化运营方式转变中所具有的一个根本的内在逻辑冲突,即身份上的公益性与运作上的盈利性之间的内在张力,这一内在逻辑冲突一直贯穿于我国媒体集团化的过程。

随着报业的全行业、全球性衰退,以及信息技术的革新对传媒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建立在“三网融合”基础之上的媒介融合进程的加速,传统媒体时代的媒体分化逐步让位于数字化的融合。传媒的集团化发展及深度融合势必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2新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

1997年,国家召开第一次互联网会议,通过了《国家信息化总体规划》。规划中第一次提出“三网”(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的概念。随后,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性政策,“三网融合”继而在“十五规划”中被上升为国家战略。然而,经历了近20年的反复摸索,时至今日,真正意义上的三网融合似乎仍旧未见端倪。但是,随着国家政策或相关行业市场策略的不断改进,以及与之并行的各种新兴技术力量的影响,也使得三网融合的目标与路径在发生一定的“转向”。

2.1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升级的新起点

今天,无论是世界范围内还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手机终端迅速发展普及,已经超过电脑,成为互联网的第一大接入设备,将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推向深层。除此之外,包括平板、pC、可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业务拓展下形成的移动互联网,也必然带来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自然融合。

然而,一直以来,广电网在三网融合的进程中都扮演着相对尴尬的角色,需要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姿态。因为在一个相对开放的市场里,在各种运营力量的较量格局中,用户可以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砝码,这个力量可以防止垄断的肆意扩张,可以纠正市场格局的倾斜。今天已经出现了很多被称为互联网电视的电视机,尽管目前的有些产品名不符实且面临一定程度的政策壁垒,但该发展方向是毋庸置疑的。

2.2物联网时代:老“三网融合”向新“三网融合”的飞跃

当三网融合在推动电视终端的形态、功能发生变化时,物联网也在推动着所有家电的变革。广电系统关于自己未来发展战略的设计,也应该放在物联网这个更大的背景下。今天电视网数字化升级的方向是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nGB的设计方向以及对电视、机顶盒或互联网盒子这些终端以及电视服务的未来定位,都应放在智能家居的前提下考虑。今天业界提出的“多屏合一”目标只是三网融合的一个过渡阶段,三网融合更重要的意义,是为物联网在家庭的全面应用提供基础。

结合今天的实践及未来的发展看,三网融合的发展与演变路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实现三网互通。该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两个方向的演进,一个方向是电信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另一个方向是广电网升级为nGB,与移动互联网初步互通。虽然在此进程中必然阻碍重重,但市场规律和技术规律不可抗拒。第二阶段:三屏互动深化。促进三网的业务融合或重构。第三阶段:物联网扩张。该过程必然导致其与移动互联网、nGB之间的界限的模糊。第四阶段:移动互联网+nGB+物联网――泛在网络。新三网融合时代,即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之间的融合,它们的最终目标,是造就一个泛在网络,终端和网络无所不在,万物互联。

3我国传媒集团化的现实困境及未来走向

现阶段,新旧媒体的并存和融合是必然趋势。传媒组织行为的融合、媒体行政管制的突破以及媒介融合的终端出口――“三网融合”进程的不断加速,都为建立起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传媒集团提供了可能。然而,纵观我国目前的媒介发展状况,传媒集团“一体发展”与“深度融合”的真正实现仍存在着诸多困境。

3.1现实困境

(1)电信业被管道化。以ott(overthetop)业务为代表的开放互联网业务的兴起,不可避免地对电信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大量的应用虽然借助运营商的管道,却不再与运营商发生联系,基础业务的黏性被弱化,运营商的角色变成单纯的“管道”。在互联网业务的利益格局中,电信运营商所能够分食的“利益蛋糕”越来越小,其面临着为互联网ott服务商“做嫁衣”的窘境。

(2)集团化为行政推动而非市场选择。在我国的改革实践中,传媒的集团化多为行政强力推动而非市场自发行为,由此,地方保护主义滋生,全国性的广电市场被割裂。“产事分隔”“员工身份多元化”“内部运作外部化”等畸形变局,亟待传媒领域内部的组织重构与整体转制。

(3)利益分配不均。数网融合的最大阻碍当属行业体制的不同引发利益分配的不均。广电所拥有的技术手段无法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当视频网站等大举抢占市场份额之际,传统广电业甚至还尚未整合一张足够大的网格来应对进入宽带通信和互联网市场后的后台管理及运营。于是行政性的牌照发放和行业准入,更多时候成为广电抗衡电信运营商和ott服务商的最后一道“防线”。

3.2未来走向

(1)开放的市场是融合的基础。在广电网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基于数字电视网的需要而开发新的产品与服务,并非是广电一家能提供的,它必须引入其他力量。广电网越开放,越能吸引到终端制造商、内容提供商、电子商务经营者等各个方面的加入。与此同时,充分尊重以市场为导向和决策的最终依归,克服混乱无序的集团整合,将集团化纳入规范的市场竞争,其平台上的产品与服务才能不断创新、优化,平台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实现nGB与移动互联网的互通。

(2)内容特色化,传播精准化。未来,媒体信息和内容服务会是一场价值引领和需求导向的竞争。传统广电媒体在强化互联网内容认知的基础上,秉持生产权威、深入、优质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将海量的内容优势转化为面向电信运营商和ott服务商“聚合平台”的内容提供能力。在渠道、服务上靠拢市场新生力量,在内容、版权上保持自主独立。利用先进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实现一云多屏的目标,满足受众的个性需求,进行精准化的内容生产。

(3)平台一体化。目前,我国虽然对于传媒改革有一定的政策扶持,但广电和电信仍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高度垄断行业。竞争体制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在媒体内部产生了消极因素,也影响了平台化的构建。然而,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不断加速,平台一体化发展是媒体融合的内在要求和基本方向。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生产平台,争夺最大的受众注意力,最大范围地建立与受众的接触点,围绕优势资源,打造集成平台,是未来新三网融合的发展方向。因此,广电业需要打破固有思维,积极推进三网融合进程中的双向进入,才能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4结语

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普及的今天,媒介技术仍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变革。作为我国文化产业中核心组成部分的传媒业,担当着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使命。如果继续固守现有市场格局中的利益,势必和社会发展进程脱节,更遑论传媒守望社会、公众的使命。在中央重点推行全面深化改革进程、媒体融合已被提升到全新战略高度的今天,我国传媒业更应乘着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讯技术迅猛发展的东风,走向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进而在未来彻底改变我国的传媒格局。

参考文献:

[1]彭兰.从老三网融合到新三网融合:新技术推动下三网融合的重定向[J].国际新闻界,2014(12):130-148.

[2]许颖.互动・整合・大融合――媒体融合的三个层次[J].国际新闻界,2006(7):32-36.

[3]周宇豪.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与困境[J].青年记者,2014(28):56-57.

[4]章平.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传媒集团化再思考――兼论动态环境中媒体集团竞争优势的构建[J].新闻传播,2011(3):19-23+221.

物联网当今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物联网;煤炭;质量管理;关键技术

1前言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当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中,物联网作为互联性的有效延伸,已然成为其中的关键构成部分,具体而言,在运用物联网形式基础上能够充分实现物跟物相互之间的有效连接,实现对互联网的深化延伸,物联网客户端能够像所有物体进行扩展延伸,进而实现信息的通信交流,采用红外遥感器即激光扫描、射频分析器等等传感类型设备,通过协议约定进而完成对物体相互之间的科学化智能定位及实时监控管理。在煤炭行业发展进程当中运用物联网技术可谓是一项大的飞跃,为该行业运行注入新鲜的血液力量,为此,能够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煤炭质量管理水平的优化提升。

2简析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

基于技术层面结构展开分析可知,通常能够将物联网划分成感应层、网络层即实际应用层三个主要的层次阶段。具体来说,感应层主要是由传感器和其对应的传感网关共同构成的,涵盖有各类型的读写器即摄像头、传感器、RFiD类标签及二维码等终端设备,感应层所具有的功能是针对相关物品实施有效甄别,并有效采集数据;网络层则是由各种类型的私有网络及管理系统、有线信息通讯网、无线信息通讯网、云计算平台所构成的,该层次所具备的主要功能为针对感应层所获取的信息展开有效地处理及传递;实际应用层主要指的是物联网用户接口端,其中用户包括有机构组织、人和相关系统等方面内容,该层次能够跟相应的同行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尽可能实现物联网智能化运用。

在互联网行业发展进程当中,针对无线射频实施的有效识别可谓是其中的一项核心技术,然而该技术不是一种新型技术。通过分析国外零售业可以知道,早在多年之前其已经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替代商品标签中,在我国,该项技术却未能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中。具体来说,在无线射频识别标签中储存有大量拥有较强利用性的交互信息,通过数据通信手段的合理运用能够把信息收集在中央系统中并进行识别,而后经过计算机网络展开信息交换及共享,达到掌握管理物品的相关目的。在物联网中所涉使用另一项核心技术是传感技术,该技术能够实现针对不同数据信息展开有效的信息采集与加工管理工作,并采用固定协议将获取的信息数据相系统终端进行传递并实施处理,譬如说采用GpS实现对物品信息的有效获取、采用感应器获取所需的物品图像、运用无线射频识别完成对标签号码的有效读取等等方面。除此之外,感应器则指的是物联网中的网络传感层,其隶属于基础性层面内容,可实现重要作用的合理发挥。所以说,传感网络层级中涉及的网络感应器可谓是实际工作进程当中需调节的关键参数内容。在物联网中,人跟物以及人跟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均离不开大批量且速度相对较高的数据传输交流。一般来说,无线网络中涵盖有允许各类型用户进行无线连接全球数据和语音网络的合理构建,同时还包括在近距离范围内实现无线连接对应的红外技术和射频技术的优化。在互联网应用进程当中,完成数据的高速传输可谓是其中关键性技术。

通常而言,人工识别主要指的是就计算机拟人化思维过程展开合理化判断的专业性相对较强的研究学科,对于物联网来说,其对应的智能技术要点为针对物品相关信息进行提取之后展开合理化认真分析,得以充分实现信息技术针对物品实施的自动化处理。在电网及桥梁、公路、大坝、隧道、铁路、建筑、油气管网等各类型系统中,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可将感应器等装置嵌入其中,而后跟相应的互联网技术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旨在切实管理物品。由此可见,物联网能够给予生活和生产体系更为丰富的智慧,其能够实现在智能化交通及公共卫生、工业检查、抚育护理、环境保护、居家等行业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社会治安及卫生医疗、电力安全和铁路交通等行业范围中,该项技术正处于初步应用阶段,且能够从实际的日常工作进程当中将数字化城市、智能化交通、车联网等分支概念有效地分化出来。伴随着科学水平的迅猛提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物联网技术能够在物流、交通及医疗等行业发展中获得深化运用,可实现跟信息技术产业的有效结合,催生激烈的技术革命。

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煤炭质量管理关键技术

3.1煤炭生产安全监控

基于煤炭安监的角度出发,在物联网基础上的煤炭自动化主要来源于综合自动化,力求充分实现三方面物联网,具体来说,第一个方面是矿山设备的物联网,旨在进行预知维修;第二个方面是矿工周围环境的物联网,旨在提供较为主动的安全保障;第三个方面是矿山灾害风险预测的物联网,旨在针对所产生的各类型灾害事故展开有效的预警预报。其中,涵盖有如下几个方面自动化系统的合理构建,构建系统集成平台,即针对人员及设备、整个矿井安全展开感知集成平台的有效建设,充分实现针对整个矿井与地面位置展开全面的远程监控;构建矿山网络平台,涵盖有调度指挥控制中心工业以太网与矿井上下高速工业以太网的合理构建,在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运用基础上,将其覆盖于煤矿井下部位置,确保其能够在处于灾害及故障环境中时可确保通信线路的畅通无阻;构建人员安全环境物联网平台,针对现有的人员定位及安全监测系统进行有效集成,旨在确保矿工能够就周围环境所对应的感知信息实施合理传输;构建设备物联网系统,建设该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矿井上下位置涉及的各类型生产系统展开有效的远程监控,且对矿井实施自动化监控,及时感知煤矿设备实际的工作健康状态。综上,所有自动化子系统均能够在同一的物联网体系中实现连接,进而获取自动化生产效果,此系统采用较为完善的工程软件进行合理化的系统控制。在此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人员、矿井下移动设备、矿山设备实施分布式检测应选用无线网络。其中涵盖有无线数据以及无线语音、无线信息传输等多项内容,其所涉及的相关用途是定位人员、管理机车、监控设备工况、监测灾害环境信息,进而构成相对较为健全的无线感知平台,为此能够保障在遭遇自然灾害的时候维持系统的正常工作,提供给生产救援最大的支撑。

3.2煤炭生产物联网系统实现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煤炭行业涉及选用的采掘系统自动化包含有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采煤设备趋向于电牵引方向发展,导致相应的设备容量越来越大;第二,将计算机设备作为核心的且拥有较多传感器的故障诊断及工况监测系统可为是现今高效综采设备所具备的特征优势;第三,煤炭行业工作面趋向于大运量、重型化及高强度、高寿命的方向发展。运输提升系统的物联网通常是针对烟雾、煤位及胶带机打滑、断带、跑偏、超温洒水等等实际的运行状况展开有效监测的,具体来说,堆煤保护需针对煤点的堵塞状况实施监测,一旦发现故障形成则需在控制胶带机的基础上实施紧急停车操作;智能跑偏和拉线保护则是针对胶带机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跑偏故障实施保护,沿线遭遇紧急状况时应采取紧急停车措施;超温洒水保护则是针对驱动部位存在的火灾问题实施有效的停车洒水保护措施;烟雾保护监测驱动则是针对驱动部由于机械之间的相互摩擦形成的烟雾展开控制并采取胶带机紧急停车措施;温度保护则是运用电机上的温度传感器设备针对电机问题实施连续监测;断带保护则是运用传感器针对胶带的断裂状况实施监测。

3.3煤炭物流信息平台构建

平台设计――在物联网技术基础上进行平台的有效构建,其中,整个系统的基础内容是物联网,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要点数据全部需有物联网实现提供。因为现今的车辆ReiD和GiS技术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因此在底层位置物联网部分中,该平台一般只是采用现有的硬件设备,针对所存储的各类型物实施标签添加、并在车辆上加装GiS装置、布置仓库中的ReiD接收器等内容进行合理化设计,构建相关方案措施,为物流系统构建提供更为有效的数据信息。基于物联网技术将合理的借口提供给相关平台,使得数据能够更为稳定及时地相物流平台中进行发送,确保物理信息平台得以优化运行。

平台技术架构――该系统选用的是Jee技术架构形式,用户访问服务器的时候能够实现对相关数据的有效获取,针对物联网所提供各类型数据接口,能够实现良好的数据格式定义,也就是说进行各类型数据的有效定义,而后运用仓储传感器和GiS设备可将数据直接向系统数据库进行发送,为顶层平台针对现有数据实施的充分合理化处理提供便利。具体来说,该系统选用的是较为经典的mVC架构,结合系统实际的拓展状况,将中间层添加于mVC架构中,旨在实现系统灵活性的优化提升,持久层则采用的oRm的Hibernate工具,该工具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系统耦合度的尽可能降低,强化系统灵活性,使得系统扩展得以获取更为良好的支持,将web2.0技术应用于系统的视图展现层,使得用户能够更为便捷地完成系统操作,相应的页面具有较为良好的美观效果。数据库选择oracle109,采用双机热备,保证数据的安全。应用服务器选择开源的tomcat。平台实际需要的物理服务器3台,分别作为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备份的备份服务器。系统采用Spring框架,Spring既是个容器,又是个框架,它支持mVC,对于持久层有很好的封装,同时其中的控制逻辑由于采用ioC思想,所以类与类之间的耦合度非常低,便于对系统进行测试。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有效运用,把物联网当做是相关数据基础对应的采集平台,则能够提出新型的煤炭企业物流运作形式。具体来说,新的系统模式需充分符合对应的需求驱动级信息共享要求,尽可能实现信息共享程度的最大获取,实现生产计划及物资采供、订单、物资供应、运输销售等等进程当中所涉及的车辆调度信息的整体共享,突破传统意义上各环节均为孤立状态的僵局。

4结语

综上,伴随着科技水平的优化提升,物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均有着较为广泛地合理运用,其在煤炭行业质量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吴立新,汪云甲,丁恩杰,朱旺喜,张瑞新,张申,王植.三论数字矿山――借力物联网保障矿山安全与智能采矿[J].《煤炭学报》,2012(03).

[2]高睿.面向生产自动化的物联网技术在煤炭行业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10).

[3]申宝宏,吴立新,陆小泉.中国煤炭行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探讨[J].《中国煤炭》,2011(08).

[4]李桂娥.物联网在推动山西煤炭物流发展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06).

[5]马小玲,马博瑞,刘家豪,杨钰莹.物联网产业在中国西部应用的现状分析――以宁夏、重庆、云南应用状况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

[6]崔曼,卢建军,赵安新,卫晨.基于物联网的煤炭企业物流信息平台应用研究[J].《煤炭技术》,2011(01).

物联网当今发展现状篇7

关键词:物联网;中间件;物流发展;信息化产业

一、物联网技术简介物联网的定义是[1]:核心是物物相连的思想,通过多种信息传感设备(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按事先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新兴网络形式。物联网有两个特点,一是互联网仍然是物联网的核心,是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次,物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已经到了任何物品之间都能交换信息和通信的认知程度。

物联网技术的现实应用,如使用传感器网络,无线通讯,无线电频率识别(RFiD),智能拍摄技术,不须人工手段的参与,商品、信息就能实现通过互联网的自动识别或互联共享。当今社会的角角落落已有了物联网的各种应用,如GpS卫星定位系统,车载GpS,配备一个RFiD芯片的集装箱,以及让用户可以便捷通过收费站而不用人工付款的系统。

二、物流信息化现状

1.没有足够的监管业务

信息技术是一个结构庞大的项目组织,由众多分支机构单位所组成。很多物流企业将eRp等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工作外包的原因是,避免繁重的人员投入和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由此缺乏协调性。但是这样做,只能是隔靴搔痒,仍有大量的问题亟待处理,比如兼容性问题,再比如因沟通不畅通而导致的有检测盲区的出现。

2.信息化建设意识落后

物流和信息技术已成为物流企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是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RFiD技术和其他高科技的价格压力下,信息化建设发展举步维艰。当然也有一些小作坊式的it企业通过价格策略和盗版手段,扰乱了市场秩序,形成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导致中国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前景更加复杂。

3.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平衡

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拥有了相当数量、相当规模的物流企业,包括通信网络,条码,RFiD,GpS,物流自动化系统,物流管理软件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改善企业管理,提高运营效率,但长期坚持用信息化来参与物流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大约只有39%,大多数企业仍然使用人工的传统方式,这使得该行业的物流信息化水平难以满足业务和高效运行的社会发展需求。

此外,物流的发展和信息标准化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尤其是涉及中间件应用方面,如RFiD标准将越来越多,所有这些一旦被合理解决,将会大大加快我国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的进程。

三、物联网技术的中间件在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

1.RFiD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RFiD射频识别,常称为【2】感应式电子芯片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标签,电子条码等等。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利用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的环境下。【】

RFiD技术【2】可在物体快速移动的情况下识别,也可以识别多个标签,工作快捷。物流过程中货物跟踪信息的自动采集,仓储应用,应用端口,邮政快递。RFiD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以确保产品的质量控制和跟踪。在储蓄的一部分,RFiD技术可以有效地完成仓储,取货计划,装运计划,提高物流的效率。在运输环节容易管理的货物,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以提高工作效率。在分拣和配送部门,可以提高分配的效率和准确性。在销售周期,改进零售商的库存管理,实时跟踪库存。

2.“3G”技术在物流业应用

3G指【1】的GiS,GpS,GSm三种技术融合为移动智能终端物流,实现高效的物流运输、配送和快递服务。物流“3G”技术不是简单地指三种不同的技术,而是指其相互融合产生的新技术。3G技术的融合在于:GiS可以用于可视化,地理分析和空间分析,可以搭建数据库优势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平台;GpS定位技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实时访问不同精度的目标的位置信息;GSm通信技术,对于信息系统的指挥,调度,监控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实现大范围的数据传输,这三种技术的整合可以有效地实现了实时动态运输车辆跟踪和监测。

3.RFiD与“3G”技术的综合应用在车辆和货物上贴上RFiD标签,并且每辆货车配备GpS接收机和GSm信息终端,发货时,将车辆、货物的基本信息通过RFiD读写器存入运输调度中心信息数据库中,同时将司机的身份信息存入运输调度中心信息数据库中。

RFiD阅读器[2,3]全部部署在运输货物的车辆上,在运输途中,阅读器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以一定的频率自动无线扫描车辆和货物的电子标签,并将扫描的信息存入车载GSm信息终端,同时通过CpS技术获得的车辆位置信息也存入车载GSm信息终端,司机也要将其身份证信息通过车载读卡器存入车载GSm信息终端,再通过GSm通讯系统传将所有采集的信息传回运输调度中心,送入中心信息数据库中。以GiS作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平台,统一管理中心信息数据库。将收集到的信息与数据库中存在的发货时的原始信息进行比较,包括司机的信息和车辆的信息是否匹配,车辆和货物的信息是否匹配,一旦三者有任何不匹配,说明该车货物出现了问题,必须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如果信息完全匹配,则将新的车辆位置信息存入中心数据库中,以做货物追踪之用,通过不断的扫描修正,运输调度中心可以掌握货物和运输车辆的实时信息。物联网技术RFiD与“3G”的应用[1,2,3]具有明显缩短工作流程,信息传递更加迅速和准确,同时增大配送中心的吞吐量,降低周转运输费用、利于货物跟踪的优势,对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四、结论

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以及射频、3G等中间件等技术在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的广泛应用。根据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整体战略,物联网将会成为新兴技术的又一个经济增长极,对我们来说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具体来说【1】,物联网技术己经深入到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由于它具有数据采集处理的优点,不仅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效率,而且增加了供应链的透明度,在现今激烈的竞争中,物联网技术必将对物流供应链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物联网技术的标准化建设、技术上、管理上与运作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邹生,何新华.物流信息化与物联网建设[m].电子工业出版社.

[2]宁焕生,张彦.RFiD与物联网--射频、中间件、解析与服务,2008.

[3]余雷.RFiD电子标鉴的物联网物流管理系统,2006(02).

[4]吴名.我国RFiD应用现状和技术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2006.

物联网当今发展现状篇8

什么是物联网?

希冀布局物联网,当然首先得了解什么是物联网。百度对该词条的解释是:“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of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上述文字至少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以下几点:

其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其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实现物物相连。

其二、将物联网称之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其创造的效率与效益不可低估。

其三、“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那处于起步阶段的印刷物联网应该选择怎样走,又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什么,值得我们去尝试与思考。

印刷需要物联网来促进发展

在改革开放后的近40年时间里,中国的印刷业发展得很快,从当初的出书周期长、“北书南印”一跃成为世界印刷第二大国,产能显现过剩,与不少行业一样,“去产能”成了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中国印刷业的发展有个明显特点,那就是紧跟国际市场发展步伐,十分注重技术进步,20世纪90年代的“铅(印)”转“胶(印)”阶段、数字印刷的起步阶段是这样,跨入21世纪后在eRp管理软件的应用、印刷+互联网、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环节上同样如此。为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印刷企业普及应用物联网也必定如此,由点到面,由实力强大的领军型企业逐渐地扩展到中小企业。

作出如上判断,是基于市场的客观需求与企业满足上述需求的主观可能这两方面:

从市场的客观需求看:伴随着个性化定制的日渐增多,印刷订单正由历史上的一统化、大印量渐进地转为小印数、碎片式,面对巨量的个性化订单,依靠网络来组织生产与安排流通成为必需。

最先感知这种状况的当属数字印刷企业,一家较早应用电商渠道承接业务的老总体会颇深:在碎片式订单处于有限数量时,企业还能凭借管理者的大脑并运用电脑辅助有序地控制生产进程与组织物流发货,当个性化订单突破到一定的量,无论是物料配发还是生产环节间的衔接、最终产品的客户送达都难以只凭记忆来完成,条形码识别成为组织生产的必需手段,@可以称之为物联网的初级阶段,差别仅在于管辖的产品链长度。

从企业满足上述需求的主观能力看:如果说在eRp管理刚推行时,生产工人对电脑指挥生产、控制进度还持排斥态度,感到受制于电脑,但时至今日,无论是软件开发能力或是员工接受程度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延伸此系统,进一步强大了这一系统的能力,由电脑负责起从订单承接到物流派发的全过程应该说已经不是一件难事。

既然主客观条件都已具备,既然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减少过程中的差错、降低管理费用、提升全流程效率,那企业又何乐不为?又何必不在eRp的基础之上、以产品作为主角、通过智能化的网络来管理企业?

有财力的企业应该敢当排头兵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物联网在印刷企业的应用同样需要有大企业来引领,因为他们有能力承担起这块前期开发成本,有能力承担可能发生的开发风险。

物联网究竟应该涵盖哪些范畴?物联网怎样“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物联网能否帮助企业实现印刷耗材的零库存?完成的产品如何确保以最快的速度送达客户手中,既可以减少仓储面积又可以尽快回笼资金?伴随着机器人上岗的逐步增加,智能化的生产软件能通过物联网的有效调度组织起生产?所有这一切都应该是物联网开发过程中加以思考与解决的问题。万事开头难,在没有成熟经验的状态下,先吃螃蟹的对象无疑存在着较大的投资风险,也存在着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这就需要有胆略的领导与能够承担起风险的先行者。

2016年,成功登陆新三板的浙江茉织华印刷公司在建设新厂的过程中,按照物联网要求在库存管理上迈出了第一步,庞大的仓库从底层贯通至四层厂房,货架高耸但井井有条,无人驾驶的升降机按照条码指令穿梭于库位,或取出材料送至生产车间,或堆放已经装箱完成的产品等待物流发运,让人叹为观止。整个仓库虽寥寥数人,但一切尽在掌握中,较之人工管理更为清晰。假以时日,联网单元的不断增多,该网络所涉及的领域能够越来越趋完善,效能的体现也就更为清晰。

事实上,进入2016年后,通过上市公司公告,我们看到印刷圈中已经上市的美盈森、劲嘉、合兴包装、奥瑞金、新通联等公司都已着手布局物联网,这么多上市公司的涌入,除了他们具有资金优势外,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物联网确实已经成为智能化时代互联网延伸发展的一个方向。我们希望这些行业的先行者能够为后人提供经验,通过实践摸索出一条经济实用的物联网应用之路。

物联网需要大数据分析支撑

物联网除了帮助我们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积累起来的数据同样是不可多得的资源,用好大数据,做好相关分析,可以让原本呆板的数字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帮助我们提升管理水准。

具体来说,做好对使用材料的数据分析,可以从中筛选出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对生产过程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工艺改进的可能,节约成本的空间,也可以从中看到员工工作责任心的强弱;对物流数据展开分析,可以看到一段时间内市场的变化与拓展空间;对业务数据展开分析,可以看到不同产品的毛利率,根据产能寻求新的扩张点与舍弃掉部分低端客户;对资金回笼数据展开分析,可以了解到客户的信用与资金状况,防止坏账……所有这一切,关键是领导要把数据当作资源,要有懂业务的对象对数据展开分析,让数据产生效益。

把两位英国教授书写的《大数据时代》一书翻译推荐到国内来的周涛先生,他所在团队的首席技术官认为:“大数据的作用就在于氖据角度帮助企业进行决策。”这是完全正确的。但也有专家归纳了大数据的4个特点:①体量巨大(Volume);②类型多(Variety);③价值密度低(Value);④处理速度要求快(Velocity)。这些特点也就决定了大数据的分析处理工作需要有能人、专家,需要他们凭借慧眼识货,通过对数据的筛选,从繁杂无序的数字中通过整理分析寻找到对企业有用的东西。

总之,从认知物联网到运用物联网还需要时间,需要我们去消化吸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从积累数据到利用好这些数据同样需要我们通过实践,去体会与感悟,用好物联网数据,无疑是锦上添花。

中小企业关注物联网的发展比抢先进入来得重要

俗话道:春江水暖鸭先知,原因在于鸭子常年待于水中,自然最先感知水温的变化。大企业率先试水物联网,同样是基于他们的需求、对物联网的认知与雄厚的资本力量,让他们有可能在现有认知的基础上去开展入门阶段的工作,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小印刷企业来说,由于囊中相对羞涩,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队伍,就应该更多地关注物联网的发展,而不是轻易试水。

有前车之覆可供借鉴:

电商在业内热闹非凡,印刷+互联网当然是方向,但从襁褓中的胎儿长大成为一个可以自立的青年,这中间的投入可想而知。龙樱网、涂书网等不少已经夭折的网站并非是他们当初选择的方向不对,而是入门的时机尚不成熟,他们还缺乏相应的能力与经济实力,以至参与了、尝试了,但终究难成气候,以至折戟沉舟,庞大的前期投资只能打水漂。这告诉我们,即便方向对了,时机未到也未必就能成功。

大型数字印刷设备在短版图书印刷领域应用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近两年来,新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不在少数,投资动辄上千万元,但至今能够盈利的企业还属凤毛麟角。短版图书的印刷使用可以按需组织生产的数字印刷设备当然正确,这样做可以有效减少预造货对资金的占有,降低出现适销不对路的状况可能导致的市场风险,但鉴于相对较高的制造成本,要想在现时为企业带来利润就显困难,一哄而上,对那些指望短期内即能带来利润的企业势必是一场不小的灾难。

那在RFiD的开发应用上、在3D打印上、在VR开发上……每项新技术的出现总有不少企业蜂拥而上,生怕落后失去市场,但结果无疑有成功者,但更多的可能是因为入场过早或力所不逮而无奈选择退场。

量力而行适度应用渐趋规模

综上所述,笔者的建议是:物联网正处于引入期,作为领军型企业的印刷圈上市公司,理所当然地应该参与试水,引领行业向前发展,并通过实践积累经验,为中小企业今后踏入物联网提供经验,减少无谓投资。对于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更多的应该是关注互联网的延伸发展,积蓄力量、选择时机、踩准步点、适度介入、渐趋规模。

所谓积蓄力量、选择时机,是指看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后,通过招聘或培养相应的技术人员,根据自身需要与财力在适当的时候择机介入。在时机尚不成熟的时候,盲目跟风,势必增大投资,提升风险。

物联网当今发展现状篇9

比较规范的表述,是在物理世界中,部署各类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收集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获取各种信息;通过无线或有线网络,包括通讯网、互联网、卫星网进行传输;再通过后台对信息处理,从而达到对物理世界的识别管理和控制。(图1)

李国敏(《科技日报》网络时空周刊副总编):物联网也叫传感网,就是传感器加上互联网。通俗地解释,如果将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物体植入感应器(感应芯片)后,我们就给这个物体赋予了“智慧”,让这个物体变得有灵性。

比如饲养牲畜,从它出生开始,就给它植入一个感应器,那么,它整个生长过程中的状态,就始终处在我们监控掌握之中了。每天实时记录它的生长信息,它每天吃多少,它的血压、血氧、血糖,还有它的心跳情况。它每天都做了哪些活动,它当时是怎样一个状态,全部可以记录下来。

对患者进行检查,就是用传感器感知病人的血压,并且把血压的数据进行收集。(图2)

现在用来检查的设备,插了很多线,用着不是很方便。以后这些设备会更小巧,使用起来更方便,还会从有线变为无线。而这些数据不断更新积累,将会很庞大,还会有特殊的处理方法。

记录下来的数据,通过网络传到后台,云计算平台,或者智能库。就可以全天候地监测患者的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可以立刻作出判断,通知医生。也就是说,可以对人从出生到老,一生的身体情况有完全的掌控。

现在我们给计算机查病毒,经常会用到“云计算”,这云计算怎么又跟物联网有关系呢?

张克平(无锡市信息化无线电管理局局长):云计算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几年前,国内外就在研究如何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问题。怎样对计算机的数据能够动态地分配,怎样把这些数据更多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来。这些海量的数据,相当于一朵飘忽不定的云,不需要你知道后台是怎么处理这些信息的,只要提出你的需求,你想得到什么,最终能够得到你的要求就可以了。后台的这朵“云”会迅速计算,给出你所需要的正确答案。(图3)

物联网的魅力就在于,比如健康检查系统,可以随时监测我们的血压、血糖、血氧和心率,告诉我们如何重视身体健康,怎样保持身体健康。比如说它会提示我们吃多少盐,吃多少蔬菜、水果,多大的运动量更适合。

卢朝霞说,在这些方面,物联网可以给出一些提醒,当我们量完血压,确定血压高了之后。物联网可以告诉你的血压为什么高,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你要少吃盐,多吃蔬菜,适量运动。这相当于一个健康培训,也就是通过物联网,让远程的“医生”给你保健指导。

那么,如果突发疾病,物联网能够解决问题吗?

卢朝霞说,对于突发疾病,比如说某人心脏突然出现问题,物联网有专门的感知设备,它时时对心脏病人的情况进行监控。如果病人心率过快,急救中心或中心医院的设备会自动发现这个心脏病病人,会自动报警,警示别人关注他。同时,救护车也会按照这个病人的所处位置,尽快赶到实施抢救。定位系统也是物联网中的感知系统。

由于物联网的相通相连,实现全部医院的联网,一个急需治疗的病人,可以不用再挂号,很快送入专科医院接受检查治疗。

物联网的用途

物联网的应用十分广泛,能够深入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窗外寒风凛冽,如果你的车停在外面。你可以在下班之前5分钟时,按下你手机的某个键,你的车就会自动发动,暖风自动打开,等你打开车门时,车内很暖和,甚至汽车水箱的水温也会达到开动汽车的合适温度。

将来,我们的智能交通越来越发达,就不需要那么多私家车。物联网的智能交通,可以满足人们交通的需求。(图4)

智能交通可以在每辆车上安装传感器,把每辆车的信息传到后台,经过数据处理,可以知道哪条路堵车,哪辆车出了事故。这样就可以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

比如在学校,你有一个卡号,是你身份的识别,凭卡你可以去图书馆借书,可以参加考试,以及到食堂买饭等等。对学生身份的全面管理,是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它把信息实时采集以后,通过后台应用传给你。告诉你今天应该上什么课,告诉你哪个老师上什么课,你又应该准备什么样的作业。另外你这个学生考了多少分,通知你的家长等等,这是学校的物联网。

现在物联网上已经可以有很多我们日常生活的设备,通过物联网对冰箱、电饭锅、空调等实行远程控制。当主人进入家门时,他所需的事物都已就绪。

更细致一点说,因为物联网内的冰箱也有传感设备,冰箱里有多少个鸡蛋,多少个馒头,有多少袋牛奶,物联网有相关的信息。当主人从冰箱取出后,什么东西少了,少了多少,物联网后台能及时准确反映,和配送系统连起来,物业小区就会将需要补充的东西及时、如数送过来。这就是物联网的传感器和后台物流连起来,形成物联网系统中冰箱的一部分联系。

那么,物联网能不能告诉主人,冰箱冷藏室或冷冻室里的东西什么时候放进去的?是否新鲜?能不能适时提醒主人呢?(图5)

卢朝霞:现在的技术已经没有问题,因为每一个搁进去的东西,只要有标签它的信息就存储进去了,计算机会及时自动报警,提示主人及时处理。

张克坪说,物联网不仅管理而且鉴别,是不是放心肉、安全肉,甚至哪块肉出自那个部位。以及猪的产地、喂食什么饲料、生过什么病、打过什么疫苗、喂过什么药。运送时,什么样的车辆运输的,运到哪里,怎么存储的,怎么宰割的,整个过程都明明白白。

物联网现状及趋势

物联网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联网的应用,并带来相关产业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是各国科技创新的竞争,表现出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研发水平。从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来看,什么样的传感精确度更高识别率更高,它带动很多产业的发展。也关系到网络的传递,要求网络传输速率快,可靠性强,安全性高。这带动了相关产业新一轮提升。而在此之后的应用,就更多更广了。(图6)

张克坪:从物联网的应用来看,由于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各个领域,都跟物联网相关。试想一下,所有的物体跟物体之间,都能够实行对话,这个发展空间将有多大,它的带动效应会有多大。

现在广泛分布在物理世界的物体,大都是非智能的,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让非智能的物体智能化。互联网时期,网络是非智能的,人是智能的。现在从物联网的角度看,物体是非智能的,但是我们所打造的这个网络体系是智能化的。所以它能让分布在物理世界的物体之间进行对话。

李国敏说,目前的物联网应用,还处于初步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更加深入广泛,将需要大量的物联网专业方面的人才,因此设立这种专业是适应社会、科学发展的需求。互联网发展到移动互联网,再发展到物联网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

物联网当今发展现状篇10

关键词汽车;物联网;车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42-006-02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私家车的购买力迅速提升。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汽车销售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汽车产销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63%和4.33%。

1999年,美国的ashton教授提出了“internetofthings”这个词。2009年8月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internetofthings”这个词在中国被意译为“物联网”。物联网技术所带来的智能环境改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继互联网、物联网之后,“车联网”又成为未来智能城市的另一个标志。车联网技术将物联网融入汽车的行驶和控制中,保证着汽车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1汽车

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汽车,随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奔驰汽车公司。德国人发明了汽车,美国人则把这个行业带入了艺术设计的圣殿。汽车的外观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的流线型、40年代的甲壳虫类型、50年代的长尾鳍类型、70年代的平面直角形状等。进入21世纪,汽车的外观呈现多元化,当然也存在像甲壳虫这样的经典车型。同样,汽车的心脏-发动机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原有的化油器车早在2001年被淘汰,之后出现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eFi)成为当代汽车的主流技术,而缸内直喷发动机正为油耗的降低做出自己的贡献。汽车变速器也由手动变速器发展到自动变速器(at),目前轿车普遍使用的at具有驾驶舒适、减少驾驶者疲劳的优点。除此之外,控制汽车发动机进气的可变气门正时、可变气门升程和涡轮增压技术等提高了汽车的充气效率,控制排放的废气再循环系统、燃油蒸汽挥发控制系统和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等保证了环境排放标准对车辆的要求。

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绿色环保,而不再依赖传统的燃料—汽油,目前出现的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等则是新能源汽车的代表。智能化的汽车也将是汽车发展的另一方向,而它的实现则需要依靠新的技术—物联网。

2物联网

人类进入21世纪,信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资源,社会的信息化、信息的时代化是新时代的标志。在通信、互联网和射频识别技术的推动下,出现了一种可以使人与人、人与机器、人与物体,甚至物体与物体交互信息的网络—物联网。继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生活后,物联网的出现势必将再次带来新的生活方式。

2.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是“internetof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具有两层含义:1)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2)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2.2物联网的组成

物联网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感知层是全面感知的作用,让“物”可以“说话”,称为“智能的物体”,对其进行识别和信息采集;网络层最重要的就是可靠的传递,通过各式各样的无线和有线通信网络可靠传递信息;应用层就是智能处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展示。

2.3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影响着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智能医疗提供了非常可靠方便的就医条件,可以提前预约门诊,也可不出家门得到诊治,同时能够及时感应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紧急病情,可以及时获得救治;智能物流系统可以提供物品运输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及时获取物品位置,避免物品的丢失;智能家庭打造舒适安全的家居环境,安防系统随时保护家庭安全,环保节能系统保证居室空气清新和能源低消耗,网络信息系统可以和主人交流,定制喜欢的娱乐节目;智能交通系统致力于解决现有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利用快速的网络信息为交通提供有力的帮助。目前普遍使用的门禁管理制度、移动支付功能、不停车收费系统(electronictollCollection,eCt)正是物联网技术的体现。

3汽车与物联网双剑合璧

汽车移动物联网,简称车联网,是指利用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数据采集器等,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及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并提供综合。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高速发展的传感网和3G网络,得天独厚的体制优势,使中国有能力在全球率先应用汽车移动物联网。GBoS是苏州海格专属的服务品牌,在客车信息化领域,GBoS系统全球领先,可以为用户提供精准油耗管理、位置管理、驾驶员行为模式分析、车辆身份信息、多维度维保计划等全方位保姆式服务,为提高客运公司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十分有用的帮助。

目前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存在两大趋势,第一个趋势是新能源,未来汽车行业应该是新能源汽车技术迅速发展,它的出现来自于环境污染严重的压力,资源紧缺的压力等,这些现实问题迫使人们对汽车进行革命性的改革与创新;汽车智能化的时代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另一新趋势,未来的汽车可以认为不再是汽车,而是手机、电脑、汽车功能为一体的生活、工作、娱乐的平台。

到了2030年,在你出门前,通过传讯系统可轻松将一辆电动汽车调度到你家门前,之后只需发出口令便能坐上自动驾驶的汽车到达指定地点。在路途中,汽车可以根据传感器和互联网反馈情况调整路线和速度,行程空隙还可以通过视频电话与家人、朋友聊天等。

4结束语

汽车,世界现代文明的产物,现今的汽车不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而是集电子、多媒体、GpS、网络技术于一体的智能化交通工具。未来的汽车正向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物联网的介入也将使汽车的设计进入超越时空的价值体系,赋予更为广阔的自由空间。未来的汽车将会联合物联网技术为驾驶者提供智能化、绿色环保、安逸舒适的驾车体验。

参考文献

[1]周洪波.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