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发展的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55:20

物联网发展的技术篇1

关键词物联网传感器云计算

一、网络的发展

自40年代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而网络的建立和发展使计算机技术这项20世纪最为卓越的科技成就。在80-90年代又一次达到高潮,同时中国也逐渐迈进了网络信息新时代。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科技与时代的共同产物,网络也不例外。什么是网络?网络分为几个发展阶段?我个人认为网络是指将独立的不同区域的实物通过某一方式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这种连接可以达到互相通信的功能,从而来实现共同的目标。网络的几十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这几个阶段:终端网络,通信网络与下一网络―物联网。终端网络是指用一台计算机来控制其它终端设备,有一种终端设备没有数据处理的能,它们只有对物体的认别显示能力,把这些信号传送到计算机,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之后再发回终端设。为了加快终端处理速度产生另一种端设备,它具有数据处理的功能,但是没有存储功能。这样的网络其实在我们生活是被广泛应用。比如说,银行,公交。其网络一般使用于企业或者行业网络,网络安全性高,但不具备行业与行业交流。通信网络实现了行业与行业的交流。在原有的网络中添加与其它网络的通信,这样就产生了内网和外网。内网我们叫资源子网,外网我们叫通信子网。在通信子网的建立与发展中必然会出现不同的网络格局,为了实现大融合,专家与学者们为网络建立统一的标准,这就是我们说的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通信设备的标准化。这样一来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共享,资源共存。如何实现最大信息的量,来造福于人类呢?我们就开始了设想,世界存在的所有物种及人类已经创的实物都潜存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如果我们把这些信息收集起来进行处理。但是这些信息是海量的,如果人类能让物与物之间相互通信,相互处理的,然后把信息结果以智能化的网络通信形式通知人类,来造福人类,那么物联网将会是我们人类的要研究的下一代网络。

二、物联网

人类如果想实现物联网,那么在哪些方面会有面临一些难题呢?主要体现这几个方面:

1.物理识别技术。大家都知道,识别的含义是认识与辨别,我们生活中说的张三、李四其实是人类特有的识别方式,这种方式是人类通过感知和其它识别功能的综合体,除了人类这些特有的功能之外,不同的生物有着不同的识别的综合体,那么不同生物相互识别,我们就不可能再通过这样的方式,因为这样的方式不能复制,所以我们要建立一个统一标识,好比说我们使用的身份证一样,我们给世界所以的物体加一个“身份证”。在以前我们用ipV4来描述网络主机,那么我们现在还可不可以仍用ipV4呢?根据权威人士分析ipV4今年可能会会配完,所以我们要用更大的网络地址来给物与物进行网络地址分配,ipV6就可以胜任这一需求,ipV6可以生成248个网络地址,有人这样说过,世界上有多少粒沙子,我就要可以为它们分配一个网络地址。有了这种“身份证”物与物就可以识别。有了“身份证”如何赋予它们,是给它们一个“细胞”,还是……。这是我以后要研究的。

2.信息的采集。物与物相识别之后,人类如何让它们的信息如何进行相互收集与处理呢?大家是知道的,物体的信息不是不变了,它们是受外界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是我们想要的,那么物与物之间如何记录这样的变化。有人提出了用传感器来传输物本身的变化,那么传感器到底能传感什么?是温度、湿度还是浓度的一种还是很多种,接受传感器信息的物体又能正确处理来自一个物体的信息,还是可以处理来自很多信息,物与物之间本来就没有主次之次,都是信息的发源者,又是信息的处理者。物联网核心网又在哪里?

3.接入网络。比如说,我把家里的所有的物体组成了一个物联网,如果我有一天在办公室里,我想知道家里的情况怎么办?那么物联网还必需接入到其它的网络中,这样我才可以知道我想知道的所以一切,那不同的实物进行通信,它们的协议又在哪里?接入网络时都是用线还是无线?无线是通过光技术还是磁技术?

4.信息处理。物联网如果实现了,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在这大千世界信息中提取我要信息呢?那时候的信息可真的沙粒那么多,目前网络数据信息处理用云技术。物联网的发展需要“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以及按需计算的模式进行支撑,这些都需要云计算的支持,云计算成为物联网发展的基石。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云计算具有超强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二是由于物联网无处不在的数据采集,需要大范围的支撑平台以满足其规模需求。在实现云计算技术时,需要实现的关键技术是虚拟化技术。通过虚拟化技术,单个服务器可以支撑多个虚拟机运行多个操作系统,从而提高服务效率。

三、群策群力

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明确指出:“今年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制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同时我也希望人民大众们一起来共建。

总之,有人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有人说不知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

参考文献:

[1]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2]秦鹏.浅谈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物联网

物联网发展的技术篇2

关键词:物联网应用趋势

abstract:thecontentnetworkingisregardedastheapplicationoftheinternetexpansion,theapplicationofinnovationisthecoreofthedevelopmentoftheinternetcontent,theuserexperienceasthecoreofinnovationisthesoulofthedevelopmentoftheinternetcontent.thispapermainlyintroducesthecontentintheapplicationofnetworktechnologyinthefuturenowandwillplayabiggerrole.

Keywords:thingsnetworkingapplicationtrend

中图分类号:tp3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internetofthings(iot),也称为webofthings。物联网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

物联网自从其诞生以来,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巨大关注,并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

国内外普遍认为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shton教授于1999年提出的,其理念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电子代码(epC)等技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构造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即物联网。可见,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ofthings”(简称物联网)。此理念有两层含义:首先,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其次,其连接终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并能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的核心是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其基本特征可简要概括为全面感知、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

一、物联网的鲜明特征

1、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

2、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3、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

4、目前,由于网联网内涵和应用的不断发展,加之不同研究机构对于物联网研究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物联网仍没有一个权威和公认的标准定义。但从物联网的本质特征分析可知,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的聚合、集成和应用。因而被称之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信息产业后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

二、物联网的发展

从1999年概念的提出到2010年的崛起,物联网的发展已经历了10年的历程,特别是最近两年的发展极其迅速,已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概念、设想阶段,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国家战略、政策扶植的重点对象。表2所列是物联网发展历程中的几个关键时期及主要事件。

表2国际物联网发展的主要事件

1、国外物联网发展概况

(1)美国在物联网基础架构、关键技术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作为物联网技术的全球主要推动国,美国在物联网产业上的优势正在加强与扩大。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在《2025年对美国利益潜在影响的关键技术》中,把物联网列入6种关键技术之一,并在“智慧地球”计划中将物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美国国防部的“智能微尘”(SmaRtDUSt)、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全球网络研究环境”(Geni)等项目的开展提升了美国的创新能力。目前由美国主导的epCglobal标准在RFiD领域中呼声最高,德州仪器(ti)、英特尔、高通、iBm、微软在通信芯片及通信模块设计制造上全球领先。美国物联网已经开始在军事、工业、农业、环境监测、建筑、医疗、空间和海洋探索等领域投入应用。

(2)欧盟出台系列政策促进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

2009年6月欧盟委员会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提出欧盟政府要加强对物联网的管理,确保欧盟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商的领先地位。同年9月又了《欧盟物联网战略研究路线图》,提出欧盟到2010年、2015年、2020年三个阶段的物联网研发路线图,并提出物联网在航空航天、汽车、医药、能源等18个主要应用领域和识别、数据处理、物联网架构等12个方面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目前,除了进行大规模的研发外,作为欧盟经济刺激计划的一部分,欧盟物联网已经在智能汽车、智能建筑等领域进行应用。

(3)日本国家战略推动物联网发展

2004年,日本政府提出了以发展泛在网络社会为目标的“U-Japan”计划,其战略目标是实现无论何时、何地、何物、何人都可受益于iCt的社会。2009年将该计划上升为“i-Japan”战略。通过这些战略,日本开始推广物联网在电力、交通、医疗、教育、环境监测和灾难应对等方面的应用。

2、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

(1)各级政府部门相继出台物联网发展相关战略规划面对物联网的巨大发展空间,我国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将物联网纳入国家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产业标准也正在紧锣密鼓制订之中。尽管对物联网的理解还不统一,各地方政府面对万亿级市场以及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支持,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各地政府紧急调研,纷纷把物联网列入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物联网还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的重点研究领域。[1]

(2)江苏无锡建立了国家传感网中心

以江苏省无锡市国家传感网为中心,全国各地建成了一批物联网研发基地和物联网产业联盟,物联网研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产业基础。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上的《2009-2010中国物联网年度发展报告》称,2009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1716亿元,预计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至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2]

三、物联网发展面临的问题

物联网的发展和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实现物联网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核心技术、标准规范、信息安全、隐私保护、产品研发等方面。

1核心技术有待突破

目前,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处于初始阶段,其中,传感器核心芯片和传感器接入技术和中间件技术有待进一步发展。一是当前传感器所能连接的通信距离受限,传感器对外部工作环境指标要求较高,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二是传感器节点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不足,能量有限。

2标准规范有待统一

标准是推动物联网应用的保障,统一标准体系的缺乏将阻碍物联网的发展。目前,物联网标准体系尚在建立,中国、美国、德国和韩国是世界物联网领域标准的重要制定国。iSo/ieC在传感网络、iUt-t在泛在网络、ieee在近距离无线、ietF在ipv6的应用、3Gpp在m2m等方面纷纷启动了相关标准研究工作。由于物联网发展涉及国家间巨大利益,制定一种能被世界各国认可的统一的物联网国际标准,难度很大,短期内标准难以统一,规范协议难以形成。[3-4]

3信息安全和保护隐私有待解决.

信息与网络安全是要保证被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相比,物联网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安全问题。首先,物品的感知是物联网应用的前提,射频识别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物联网中的物与物、物与人之间互联是通过RFiD(射频识别)、传感器、二维识别码和GpS定位等技术来自由地自动感知和获取物品信息的。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同样存在隐私保护问题,如基于数据挖掘的行为分析等。因此要建立访问控制机制,控制物联网中信息采集、传递和查询等操作,保证不会由于个人隐私或机构秘密的泄露而造成对个人或机构的伤害。[

四、结论

物联网产业是一个新兴战略产业,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我国的物联网产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技术和应用基础。[7-8]今后应重点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

在物联网最核心部分的传感网芯片的研发上,国内RFiD仍以低端为主。高端产品多为国外厂商垄断,80%以上的高灵敏度、高可靠性传感器仍需要进口,高端技术缺乏无疑将对国际标准制定竞争产生影响。并严重削弱我国在该产业上的话语权。在传感器及传感器网络、芯片等关键设备制造、海量数据处理等核心技术上,我国应集中多方资源,协同开展物联网重大技术攻关。

2、加快物联网标准的制定

标准、成本和技术一直是业界公认的阻碍物联网发展的三大问题。统一标准是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前提。标准化的缺失一直被认为是业内制约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物联网标准的制定和技术的研发同样重要。目前,国内提供物联网最核心部分RFiD服务的大部分都是国外厂商的集成商。这些公司都坚持着自己的标准。各系统间不能互联互通。我国必须抓住时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多地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掌握制定标准规范话语权。

物联网发展的技术篇3

我国物联网行业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短短几年内在行业体系、技术研发、生产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科学院与将宿舍率先于2009年在无锡成立了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国务院也于2013年了《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我国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据。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和信息安全等问题也在制约着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速度。

(一)整体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等沿海发达地区,2013年我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达到7600亿元,比2012年增长近一倍,比2009年的1716亿元翻了近三翻。从事物联网相关技术及应用的企业已超过2000家,并在新型传感器等核心技术领域也拥有了自己的专利。2012年,由我国起草并提交的“物联网概述”标准草案通过了国际电信联盟的审议,成为世界首个物联网总体性标准。特别是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召开以来,物联网产业以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并相继颁布了相关规划、标准和指导意见,保障其健康高速地发展。

(二)各行业发展现状

物联网技术应用最早、联系最密切的当属移动互联领域。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移动运营商均投入重金研发自己的3G、4G网络,其推出的m2m服务在很多领域获得了应用,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可以实现可视电话、智能消费等;在电子商业领域,物联网技术可用于物流管理,通过商品在下单、包装、出库、运输和服务等环节的监控,提高配送效率和安全性;在农业生产领域,中东部地区建设了数字化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无公害种植、智能灌溉、采收销售等环节,实现农业种植的精细化管理;在食品安全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食品原材料从种植、收获、运输、加工、包装、销售全过程的监控,哪个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可以扫描基本信息并进行追溯,目前全国35个城市均已建立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实现对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在社会民生领域,居民用电、用水等都可以通过安装智能电表、水表,将使用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实时监测,发现问题;在工业生产领域,企业可以对生产设备和产品实施在线监控、故障分析和数据维护等,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交通领域,咪表停车和etC(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都为人们的出行提供着便捷;在公共安全领域,物联网的出现解决了车站、机场等公共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保卫等工作;在于教育领域,物联网可以帮助教育部门构建智能化教学环境,丰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目前的主要问题

第一,市场需求不足。物联网产业的市场价值巨大,但是目前我国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的产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移动通信、能源环保等行业,大多数领域的需求不足甚至是空白,基本上是零星分散,不成规模;第二,发展速度不平均。目前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部分经济发达省市的物联网发展速度很快,但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核心技术缺乏。受到我国整体科技研发实力的影响,目前在物联网核心的网络设备、传感器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工艺等领域,我国还缺乏核心技术,很多硬件装备不得不依赖进口或是合资生产,特别是在一些高端设备领域没有我国自己的知识产权;第四,法律法规欠缺。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健全的外部环境,而我国目前尚没有专门保护基础信息安全和法律法规和物联网行业的统一标准。只有建立健全了相关法律法规和统一的物联网基础体系,才能保证物联网平稳运行,才能真正实现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第五,发展模式不成熟。物联网需要完整的产业链作为支撑,但是目前上下游各行业都存在一定的技术或是贸易壁垒,无法形成跨行业的技术对接与联动,导致闭门造成、重复建设、资金浪费等现象频发。

二、结语

物联网发展的技术篇4

3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建筑的融合发展意义

3.1强化建筑资源整合

在传统的智能建筑中,存在着资源整合困难的硬伤。智能建筑中使用的各类产品,由于没有一致的标准而难以协调,为后续的维护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物联网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难题,该技术使用统一的接口、数据库以及开放协议,无需事先集成就可以打通各个网络,使得不同的产品可以顺畅的交互。此外,物联网技术的引入,还可以打造形成开发架构平台,并统一编码传感器,实现数据的互通互联,还可以让使用者依据自己的需求定制产品,将智能建筑的资源最大化整合。

3.2推动智慧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将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上,智慧产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被列入国家新兴产业之一。智慧产业的战略性地位表明了我国发展壮大智慧产业的决心。在国际竞争的“赛场”上,“智能建筑”已经成为各国展示其技术实力甚至综合国力的关键成果。诸多实践成果表明,物联网技术对于弥补智能建筑的不足、提高智能建筑的价值至关重要。该技术一方面优化了智能建筑的自动化与通信性能,另一方面提升了智能建筑的落地效率。因此,必须要推进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建筑的融合发展,打造高新智能建筑产品,促使我国在国际赛场上“拔得头筹”。

4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建筑的融合发展方向

4.1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能源管理

在时代飞速发展、人口持续增长的趋势下,可持续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能源危机问题亟待解决。在建筑行业中,节能降耗统计监测至关重要。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可以构建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建筑中水、电、气等能源的耗费量,进一步方便了物业部门的管理,同时也为政府部门采取相关节能措施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参考。

4.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设备管理

现代智能建筑中往往会配置大量的高科技设备,比方说中央空调、给排水以及供电智能化系统等。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可以构建建筑设备监控管理系统,通过摄像的方式实时监控各类设备的运转情况,并收集设备的运转参数,为设备维护部门开展保养及维修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另外,设备监控系统还可以记录设备维修次数,并及时发送设备维修信号。

4.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停车管理

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技术被广泛运用智能建筑停车管理,该技术的引入可以自动完成数据的采集与对比,还能控制闸门,从而可以有效节约人力成本。智能停车管理系统一般包含停车场子系统、出入口管理子系统以及数据采集子系统三部分。其中,停车场子系统主要进行无线感应以及数据传递,该系统在车位中埋设探测器,并利用探测器感应车位的利用情况,并将感应结果传输至停车管理系统;出入口管理系统由RFiD读写器、iD卡以及射频天线组成。iD卡安装于车内,并记录车辆的相关信息。RFiD读写器设置于停车场出入口部位,可以读取iD卡中的信息,并将读取的信息传输至数据采集子系统。射频天线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介;数据采集子系统主要用于判断车辆是否具备出入资格,当车辆具备出入资格时,该系统自动打开道闸、放行车辆;当车辆不具备出入资格时,该系统会发出警报并关闭道闸。

4.4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安全管理

在智能建筑中,安全永远处于首位。智能建筑的安全系统包含信息安全、防盗、医疗救助等子系统。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可以将智能建筑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时识别并传输给公安或消防部门,相关管理部门可以依据信息快速制定应对措施,进一步快速解决建筑中的安全问题,避免安全问题发酵扩大,保护智能建筑使用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4.5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管理

就现阶段来看,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方面的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最为贴近,因而具备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举例来说,海尔集团在智能家居方面推出了物联网冰箱,这款新型冰箱包含诸多性能,例如放音乐、打电话、看网站等等,有效的将生活与娱乐融为一体,优化了一直以来冰箱单一的使用功能。与此同时,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可以使得人们通过手机、电脑等远程控制生活中常用的电器及其他设施。总的来说,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便捷和多元化。

4.6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健康监测

现阶段,一些先进的医院已经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了智能健康监测系统。智能健康监测系统一方面可以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身体情况,方便医生以及护士开展治疗,另一方面,当患者转院时,智能健康监测系统还可以及时传递患者信息,使得医疗机构之间可以快速的了解患者的医治情况以及病史,为就诊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均寿命。除此之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运用在智能住宅中以打造身体监测系统,以方便住户实时了解自身健康情况。身体监测系统主要依托芯片工作,该系统可以定期测量住户的体温、血压、心跳等,并提醒住户按时休息。另外,应对突发疾病,身体监测系统还可以自动与医院联系,防止危机情况的发生。

4.7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环境监测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因此环境质量的管理十分重要。物联网技术的引入,可以构建智能环境监测系统,一方面可以监测环境受污染程度,另一方面可以科学的评价受污染的环境,得出具体的数据和信息,并提出环境改善和保护的建议。值得注意的是,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监测的对象不仅仅是空气、水等要素,还包含智能建筑中水、电、气、声、光等要素,且监测的范围包含建筑内部以及建筑外部。

4.8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楼控系统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打造属于智能建筑的独立楼控系统。该系统中包含能耗管理子系统、故障分析子系统以及设备监控子系统等。此外,楼控系统的监理还可以实现一卡通管理,智能化安保管理以及智能照明管理,使得智能建筑的各个系统与整个智能城市相互关联。

物联网发展的技术篇5

关键词:物联网;传感网;智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3-0269-02

abstract:internettechnologyisanimportantpartofanewgenerationofinformationtechnology,itUSeSthenetworkwillbecontentwiththecontentofgroupcommunication.asanewresearchhotspotinthefieldof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heinternetofthingshasgreatapplicationprospect,asaresult,ingovernments,industry,academia,widespreadattention.inthispaper,thekeytechnologiesofiotarestudiedandsummarized,anditsmainapplicationareasofadetailedandcomprehensiveanalysisandstudy,hopecanplayaroleonthedevelopmentoftheinternetofthingsinthefuture.

Keywords:theinternetofthings;Sensornetwork;Smarttechnology

1引言

物网是一个现代科学的衍生产物。这个名词描述了一种行业状态:物品与互联网的关系。物品与互联网建立关系的前提是传感器技术、因特网及移动互联技术的融合这三个技术互相关联。

2物联网研发的关键技术

2.1传感网技术

物联网的研发过程运用到了传感网技术、移动通信网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这种“三网”合一的高效融合给物联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而传感网技术作为物联网系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可以说,传感网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物联网在运行中的性能。传感网中有大量的微型传感器,这些已经集成化的传感器通过相互协作的方式对目标对象的信息进行感知、采集以及实施监控。对于采集后的信息,传感网利用内部嵌入式系统对其进行分类、汇总处理,并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这些信息传送到计算机终端。这种通过数字虚拟世界将物理世界和人类社会实现交互的技术真正实现了网络计算无处不在。这种技术的优势是成本低、功耗低、组网和铺设方式灵活多变且微型化等等。传感网技术不仅仅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还对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智能技术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于自动化、智能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智能技术作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其核心是将各种智能系统植入到相应的物体中,使该物体通过传感的方式与用户连接起来,并具备智能化的特性。这种物体与用户之间主动或是被动的交流方式,就是智能技术。物联网通过智能技术的运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人们所处的物质生活环境,让人们随时随地就可以感受到智能化、数字化带来的便捷。

2.3认知无线电

认知无线电(CognitiveRadio,简称CR),认知无线电系统本身具备智能学习能力。其核心思想是通过频谱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对周围环境中的信息进行获取与交换,并能有效的限制和降低信息与信息之间、信息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冲突,最终实现频谱之间的共享与分配。

2.4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物联网的“地理位置标识员”,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就可以使各个与某物品有关的人和单位等,实时地完成掌握该物品所处的位置状态等各种相关信息,进一步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时空计算,推理出相关模型,大大的方便不同行业之间的协调公关工作,地理信息系统发展速度快,由二维到三维,目前已经服务于社会各个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尽可能多的为物联网提供大量数据,对物联网这一飞速扩张行业的战略方针、蓝图设计空间节约、数据传递等等方面,都有着无法比拟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是物联网的基础。

2.5射频识别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快速信息录入技术,它通过射频头识别粘在物理物物体上的数据信息标签,并把识别到的信息数据录入电脑,使信息数据录入到电脑这个过程可以瞬间完成。在物联网中射频技术起到节约时间,加快进程,失误率低等等作用。

射频技术的实现离不开两个事物,一个是物品标签,它可以是二维码、磁力条等等搭载有相关物品的信息,另一个是通过扫描物体标识物而把扫描到的信息传到电脑上的读取器。当处于可操作距离的时候,标识物和读取器通过某种协议,就进行信息传递了。

3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3.1智能电网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电网系统中的广泛应用,电网的运作效率、节能环保、与用户的实时监控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首先,在原有的电网系统中,电能从产生、输送,再到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严重浪费的现象。而智能电网利用物联网技术将交互式通信、传感网技术、分布式计算机运用其中,有效减少了电力在交换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了使用效率、安全性以及可靠性,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电能源。其次,我国是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在生产和使用上大国,但是由于发电量的多少要受到天气环境和地理因素的限制,因此,国家电网并没有将风电和太阳能纳入其中。物联网技术的加入可以将这两种新能源作为辅助能源接入到主网中,智能电网通过对用户电力使用情进行的实时监控,并赋予用户电能源类型的选择权利,就可以起到既保证国家电能的有效利用,又实实在在节省了用户电费花销。

3.2智能化农业生产

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生产无论是在生产力、耕作条件,还是在环境气候上都与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生产方式大相径庭。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通过掌握不同农作物的不同习性特点,将物联网技术加入其中,通过调整和检测空气和土壤中的温度湿度、Co2浓度、杀虫剂使用剂量以及光照等情况,就能对农作物进行实时监控,既能改善农作物的产出量,缩短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还能有效地减少人工劳动,降低成本。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可以随时对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自动检测和汇总,并通过网络将汇总后的数据信息传送到客户终端,为今后农业生产的科学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3.3智能建筑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领域主要应用在建筑智能化和智能家具方面。在建筑智能化上,物联网系统根据不同建筑的设计需要、园林规划、人文环境等信息,调节适宜的温度系统、灯照感应系统、喷水系统,提高建筑物以及周边能源的有效利用率。智能家居是物联网在智能建筑领域中的另一个主要应用。我们常在电视家用电器的广告中看到,主人在工作时,就可以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将家中的电饭锅、热水器、电子入户门等家具或是电器,自动完成提前设定的程序。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方面给人类的生后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智能,从最简单的烧水、做饭,到复杂的打扫室内卫生以及物品归类。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得到,未来通过控制机器人就可以代替我们接待客人、签收快递等一系列实物。

3.4城市智能交通和物流领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已经不再是人们眼中的奢侈品了。然而,城市交通拥堵却是让每一位驾驶员为之头痛的问题。从目前的城市规划和现有的经济水平来看,如何能在改动最小、花费最少的情况下解决这个问题,是政府和群众关注的首要大事。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将网络媒w与后台监控中心相连接,对当前路面上的所有车辆进行无线监控,并将道路的畅通与拥挤情况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的汇总与分析,最终通过网络媒体到司机终端。司机就可以根据实时路面信息调整出行路线,避开拥堵道路。真正的实现人―车―网络之间的信息交互。物联网还能对城市公交系统实施监控和调度,当某一个公交站点出现人员拥挤状况时,等车的人们可以通过公交站点的智能化系统向监控中心发出信号,系统可根据现场情况对公交车进行智能调度。可以说,物联网让城市智能交通更加人性化与规范化。

随着网络购物平台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上购物,既节省时间又方便快捷。在网络购物的带动下,物流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汽运运输作为物流业的主要交通工具,选择最优行驶路径和科学送货决定了物流企业的总利润率。因此,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获取取货和送货信息,并将获取的信息发送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并结合当地的地理情况和电子地图,计算出最优行驶路径。这条最优行驶路径可以让司机更好的掌握路况信息和行驶过程中所用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为科学送货打下了基础。

3.5医疗管理领域

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医疗管理领域,可以为每一个药品制作电子标签。电子标签包含了药品的全部信息,即名称、成分、性状、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产地、批次、禁忌以及药品从生产、包装、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的详细信息。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实现了药品的全程可追溯,当出现问题时,就可以及时找到药品的全部信息。同时,还可以将这些信息数据上传到公共数据库中,医院或者患者可以根据电子标签中显示的药品信息与市面上的药品进行比对,这样可以帮助消费者有效的区分药品的真伪,以及防止假冒药品在市场上的流通。

在公共卫生领域,欧盟强调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运用也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安全的医疗卫生环境。通过RFiD技术建立医疗管理、查找监督和病源追溯体系。通过给患者建立病例档案,实现每一位患者在检查检疫过程中,所有的信息不丢失,并对不同病菌的携带者进行分类、分级别管理,让所有患者都有一个安全、安心的医疗环境。

3.6智能家庭护理

将物联网理念加入到家庭护理中,是未来家庭医疗的必然趋势。这种智能家庭护理模式为家中有老人、孕妇、孩子等高危人群提供了一个便捷、安全、放心的医疗健康服务。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趋向成熟,因此,只要在家庭护理中加入传感设备,就可以实现对家中用户的实施健康监控和各项生理指标的测试,并通过互联网上传到相关医疗机构或是通过移动通信网技术到家属的移动设备终端。智能家庭护理还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进行私人定制,比如远程专家咨询、医护人员的预约上门服务、紧急情况呼救等等。可以说,有物联网技术作为后盾支持的智能家庭护理给现代家庭式医疗服务提供便捷,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7移动智能化

讲移动智能化首先要说一说m2m(mobiletomobile)模式。m2m模式真正地实现了3w。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客户来制定相应的服务,由于该模式的形成,商家工厂就可以根据客户的个人需求,制定出相关的服务。既满足了客户要求,也使商家的效益最大化,实现这个交易的途径是移动技术,移动技术的广泛应用是该模式可以实现的前提。m2m是物联网的最普遍应用模式。

4结论

物联网技术将计算机科学与互联网技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给全世界的信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他的发展带动了诸如工业、农业、交通、建筑等多个产业的快速前进。在未来的发展中,其智能化技术将与联网化的贴合度越来越高,最终促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变革,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更加环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樊雪梅.物联网技术发展的研究与综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1,19(5):1002-1004.

[2]王喜文.韩国物联网城市建设[J]物联网技术,2011(4):3-5.

[3]闫海.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评价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物联网发展的技术篇6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产业融合模型

物联网同物流产业发展的关系

(一)物联网的内涵

所谓的物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核心和基础促使物品流通的一种网络。这种系统促使了商品的流通,并能够实现异地双方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物联网伴随着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对物流进行智能化的管理、识别、跟踪和定位,促使信息沟通达到连贯性和一致性。

(二)物联网发展对物流产业的影响

首先,物联网在物流产业的生产环节和运用节约了时间,更好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物联网信息系统,减少了生产物流的环节。基于物联网,物流体系中的生产线可以更好的对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产成品进行跟踪和识别,从而提高了检测和跟踪的效率,节约了劳动力。

其次,物联网运用到物流产业的运输过程可以便于企业对货物进行远程监管,了解货物的状态并进行准确的定位,这项技术主要是运用了RFiD接收转发装置,可视化的跟踪管理,便于在配送的过程中优化调度,提高运输的效率,缩短路程,也体现出了持续发展的理念。

再次,物流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仓储环节是十分关键的。将物联网的epC技术运用到物流产业的仓储管理中,大大的改变了传统物流产业依靠大量人力管理的现状,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并且实现了仓库在存货、货物盘点、货物调度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便于实现自动化。

最后,物流产业中货物的配送和销售环节都需要强大的物联网系统作为支撑。引用物联网的epC技术实现了查找货物的便捷性,缩短了挑选时间,提高了配送正确率,并压缩配送和销售的时间,体现出快捷性,满足了当代人们的需求。

物流产业融合的动因分析

(一)物联网信息为物流业的融合提供了保障

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传统的物流产业的融合和管理创新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提升,与物流业相关的条码技术、传感技术以及射频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运用。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物流业相关的各个环节可以节约成本,提高物流的工作效率,无论是在生产、仓储、运输还是销售过程中,便于物流企业的跟踪管理,真正体现出物流行业的服务性。使物流技术的通用性得到了改变,消除了传统物流业的技术性壁垒。

(二)政策支持为物流业的融合营造开放环境

物流产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复杂性产业,在物联网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有效的改变了传统信息技术同物流产业相分离的现状,促使物流业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系统性的管理和监督过程,密切了各个环节的沟通和交流,加快了物流产业发展的进度。我国政府也开始重视物流产业改革的必要性,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铁路、航空、公路、海运等的交通运输改革政策,并鼓励企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整合现代化的物流业资源,从而促进产业融合的目标多层次性。

(三)人们需求的日益变化

物联网背景下的物流产业属于服务业,主要用于满足顾客需要。因此,物流业的产生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顾客需求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动力,同时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的出现也加剧了物流行业之间的竞争,导致了物流融合的必然趋势。

(四)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与此同时,物流企业也意识到了信息技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注重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从而依靠自身软件获得竞争优势。物流企业在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以物流客户为中心,重视提高产品质量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在管理上树立战略性的思想。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主要提供两类服务,即传统物流服务和新型物流服务,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传统的物流服务所包括的内容为生产、运输、中转、仓储保管、物流配送和物流装卸等,而新型服务物流产业则主要以信息管理为核心,重视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等。

(五)物联网背景下管理思想的不断创新

通过物联网技术的逐渐渗入,在物流产业通过供应链管理提高了信息的共享作用。物流产业成为由生产、采购、运输、调度、销售等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追求的利润价值更高。这种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实现了目标与管理的一体化,增加了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更好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无论是在原材料的采购还是生产、销售、运输等过程中,都更加的专业化和一体化。

物流产业融合机制

(一)注重市场重构并逐步推动物流产业化

众所周知,物流业是以服务为主的行业,所设计的范围广泛,涵盖了运输、仓储、信息、交通、金融、保险等综合行业。各部门各有所属,都有自己的管理部门,因此,物流产业在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受到了相关行业的制约,产业化的道路很难形成合力。而物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能够将各部门的信息管理逐渐趋于一个管理平台中,能够有效的促进各部门和地区的交流,推动物流产业一体化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一方面给予了物流产业相关的宽松政策,放松了对物流产业的直接干预,进行了统一的市场管理和规划。并在价格机制上采用统一定价的方式,减少了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摩擦。

(二)物联网背景下物流产业由低端向高端逐步转化

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促使企业不同业务在同一个平台上的运作发挥出更大协同效应。目前,我国物流产业还处于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企业的效率较低,其服务的层次也处于低端水平。但是,随着物流网技术的不断渗透,物流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终将演变为资本形态,未来物流产业的发展完全依靠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物流企业的效益和信息资本的流通,直接进入到物流产业的生产领域,产生协同效益。信息技术与运输、仓储、配送、金融结算等物流生产活动的有机融合,将大大提高服务的货物空间位移,产生新的服务种类。物联网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物流产业相关部门的合作,更能够提高物流企业与上下游网络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垂直融合,产生新的商务模式,提高信息技术的含金量,并逐渐形成一支科技型的物流服务行业。

(三)物流产业主导方式的变革化

在传统的物流管理中,受到金融资本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弊端,在融合过程中,要使主导物流产业发展的因素变为技术上的管理和创新能力。将资本渗透和产权结构调整,可以使得物流产业价值链中各环节企业以最短的时间进入相关或非相关的物流业务市场,拥有横跨行业专业经营的能力,而不同行业企业间融合往往通过企业组织之间产权结构的重大调整来完成,逐步由传统的行业内纵向并购向行业间横向并购或混合并购演变。所以推动金融资本向技术资本转变的物流产业融合,更能够体现出创新型服务的模式。

物流企业融合的途径

(一)技术融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物流产业融合的助推器和保障,在发展过程中物流企业要重视同物联网技术的融合。现代企业管理都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物流企业的管理中,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二)业务融合

物联网背景下的物流企业在探索融合的过程中要调整原有的发展结构,注重企业同业务之间的融合。物流企业应该具有前瞻性,善用发展的眼光去开拓和发展新业务。物流业的发展会激活交通、航运、铁路等运输企业的新业务。同时,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仓储企业的形式和功能也应该更加多元化。

(三)产业融合

物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依托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之外,还要加强产业融合,调整产业结构,更好的实现资源共享,利用物流信心的连贯性提高同其它产业的再次重构。这样促使物流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从而使物流企业更加专业化,竞争力得到提升。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同产业的融合,促使农业物流、工业物流和服务物流产业的发展,必定会得到更多的政策倾斜。

(四)市场融合

物联网技术指导下的物流业发展促使了物流企业同产业、业务的密切联系,而物流企业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因此在融合的过程中物流企业要进行市场分析,创造需求,寻找新产品和新业务。

物流企业融合的价值评估

首先,物流企业重新融合体现出了一种科学的发展观,更是物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物流企业的一种创新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物流企业同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业务、产业、市场都会进行认真的分析比对。融合的过程会形成新的产业,引起国家政策的不断创新,甚至出现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外包的意识也会逐渐增强,所以企业管理会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无论是物流企业自身,还是与物流业相关的行业都会迎来新的需求。

其次,物流企业同产业等的融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物流企业同产业的有机融合促使了物流企业价值链的融合,从而促进了各行业之间、产品与技术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同产业等的融合促使了物流企业服务水平的不断创新,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也带动了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的发展。

最后,物流企业同产业等的融合促使了绩效提升的效应。物流企业是服务行业,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实施融合的前提是对市场的需求和供给进行认证。其一,对市场供给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物流企业实施产业融合能够改变传统物流企业的经营理念,促使物流企业不断的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技术,挖掘出新的市场,寻求更多的业务合作,带动与物流相关的运输行业、仓储行业、快递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都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在物联网技术的指导下,这些企业能够更好的分享和利用基础设施和研发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有助于提高物流服务的生产流程,提高企业效率,以便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从而提高了物流产业绩效。其二,从市场需求方面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物流企业同市场的融合有助于企业更好的挖掘市场需求,创造出新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更多的消费者需求,并由于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促使融合后的产品和服务的作用更为全面,为物流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空间。

结论

物联网背景下的物流产业融合是时展的需要,其产生的原因既包括内部原因又包括外部原因。内外性的激励因素促使物流产业要重视自身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重视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分析,通过技术融合、产业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提高自身竞争力。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依靠物联网技术进行革新。而物流企业的融合也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首先体现在管理思想的创新上,其次体现在物流企业价值链的形成,从供需关系还能够产生较高的绩效作用。但是物流企业的融合过程仍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调整的过程,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和调整。

参考文献:

1.张磊.产业融合与互联网管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杜,2001

2.周振华.信息化与产业融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竞争合作与产业成长[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李红玉.物流产业的产业融合[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

物联网发展的技术篇7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经济核算;影响

一、物联网技术概述

最近几年,互联网迅速进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当中,由此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进代,而由于大量应用物联网技术,也导致人类社会来到了大数据时代。物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将物与物联系在一起的网络。详细的说,就是利用信息传感器和互联网实现互通互联,同时开展信息交换和通讯,从而可以达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等目的。在将来的发展中,利用大量推广物联网技术,其将进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当中,遍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类的生产活动、经济运行、社会管理、个人生活发生较大的改变,由此给人们生活与生产带来较大的便利。物联网的实质就是超级感知。它主要利用无线网络技术、视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嵌入设备系统等技术,可以将人和物全部归到一个可以相互感知的世界当中,在物和物、人和人、物和人之间可以实现相互感的互联互动,从而形成一个感知社会。值得提出的是,由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认为,随着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物联网在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社会发展中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才有利于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才能得到更为顺利的发展。

二、物联网技术对国民经济核算影响

(一)突破生产范围限制

在联合国制订的Sna生产范围中,并不包括住户部门的很多自给生产的内容。在对这一范围进行确定过程中,考虑的是住户内部的生产与消费还没有进入市场当中,这些住户开展的生产劳动和其它领域的关联度不大,并不能明确这些生产活动产生的经济意义。再有,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过程中,假如吸收这一部分的内容,那么就不会再出现失业问题。随着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记录家庭活动当中的很多信息,在物联网的作用下,这些信息进入市场当中,那么就有利于准确评估这些活动产生的经济意义,有利于较大程度地提高国民经济核算水平。在这种形势下,原来的生产单位范围限制不再存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出现了大量自给性家庭劳动行为,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促进基层物联网单位构建

在Sna核算思路当中,核算国民经济过程中主要应用二种基本核算单位的做法,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构单位和基层单位。处于机构当中的单位指的是利用自己名义得到的相应资产负债,在经济活动中和其他经济实体发生一定关系的主体;处于基层的单位指的是拥有独立的场所,在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要针对一种行业而言,可以用整个企业来表示,当前也可以表示为企业中的一部分。在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创建基层物联网单位,利用编码基层单位中的各种元素,可以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能够迅速识别到这一信息,有利于迅速提高国民经济核算效率。在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以后,更加丰富的数据可以促进相应经济活动的进行,可以准确研究投入产出情况和资金流量情况,实质上就是改变了核算技术与核算主体。

(三)推动客观常住性标准建设

在核算经济总体时,一般情况下都是常住单位,在明确常住性单位过程中主要指的是与其对应的常住性标准。在一个机构单位当中,提到的常住性就是指它和相应的经济领土间联系的紧密程度,而在确定其紧密程度时,常常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情况。所以为了能够明确判断这种关系,在开展国民经济核算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利用“一年原则”的主观做法,在利用这种做法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判断一定的内容,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有利于准确记录经济主体的位置和其与外界的联系信息,可以掌握更为准确的经济主体与单位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利用客观观常住性标准,可以极大提高这一标准的准确程度,可以使国民经济核算得到更为准确的数据,有利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

(四)影响分化价格与物量核算。

在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时,通常在进行记录时都是利用经济流量货币化的做法。在这种形势下,所开展的记录工作可以表现价格与物量混合在一起的变化情况,但不能准确表现各自不同的变化。而利用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利用物量记录可以准确表现最根本的信息,也可以通过研究交易系统来掌握价格信息的变化。所以在大力应用物联网技术过程中,可以将物量与价格分开来计算,有利于降低物量核算和价格核算的难度。尤其是随着这些情况的发展,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掌握商品本身的价格和物量增长数据,有利于开展政策分析和市场分析工作,使这二项工作的准确度大幅度提高,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得到了大力应用同时也得到了较快发展,迅速进入社会各种领域当中,在开展国民经济核算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用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大大提高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水平。随着物联网技术进入社会各个领域当中,国民经济核算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尤其表现在流量与存量的核算记录方式当中。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还需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在经济发展中还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利用研究国民经济核算中如何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使物联网技术在开展国民经济核算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核算的准确进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进行。

参考文献:

[1]王玉梅,宋马林.国民经济核算课程应用型教学模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物联网发展的技术篇8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武汉经济圈

一、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武汉经济圈建设各领域现状分析

武汉经济圈的建构是以武汉为中心的100公里半径内,包括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中小城市在内的地区,构成中国中部及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以期形成带动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但就信息技术对城市圈经济建设的影响来看,存在以下不足:

1.中心带动作用受限,产业智能规划与调控不强。

武汉与周边地区高新技术所带来的经济发展差距持续增大,产业受空间、地域、交通及调控等因素影响,致使生产力要素和生产活动从周边地区源源不断向中心城市聚集,市场与地域成为主调控因素。形成“中富周贫”格局。信息技术的实时决策与协调未能有效发挥提供情报与决策服务作用。

2.政府与各领域间的信息通达仍过于依赖专、职、文,网络功能未能极限发挥。

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功能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实时其信息共享与传递的强大“网络”功能,信息的及时采集与、收获与处理、决策与智能分析、调控与实施功能偏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依赖单线或专业权威部门机构及人力资源因素高。信息通达程度使得政府在对工农业为主的各个民生领域的指导与服务作用滞后,时间就是效率,而因延迟使得中心城市的“中央控制”功能与功效发挥不足,辐射影响力小,“木桶原则”的“桶片”良莠不齐。致使在国民经济总量排名偏低的情形也在情理之中。

3.产业发展因信息互通阻滞,合力难成。

各行业内部产业发展因主要受市场调控,产业规模小、链条短、投资结构欠合理。相互音由于信息互通受限及竞争影响,难以形成全力与格局科学与高效调控。武汉城市经济圈内整体产业规模现状总体呈现规模偏小,大型企业集团少,对中小企业难以产生拉动效应;同时,各城市产业之间信息沟通受诸多因素阻碍,缺乏有效的合作,产业链条短、断裂现象严重;投资结构也不甚合理。

4.其他方面也因信息化程度不同、成见与自我保护壁垒等制约,对武汉经济圈经济发展有一定影响。

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资源争夺、汇率争端、贸易摩擦等加剧,对武汉经济圈的整体利益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要转型,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两难问题依然存在。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等。

二、物联网技术发展对武汉经济圈发展的作用

1.以构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金融平台网络化“武汉城市经济圈”。深化“智慧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应用物联网及其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和无线网络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2.推进物联网在市政领域的应用,实现城市市政建设交通调度安全监防的智慧化:即建立在线监测系统应用试点,对市政设施,包括桥梁、高架立交桥、隧道等基础设施的安全状态信息通过信息采集终端进行自动采集和实施监测,大大促进了城市市政管理的效率。

3.通过物联网关键技术在物流各环节的具体引入,推进物流领域便捷与低成本化:过RFiD、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等物联网技术应用,可以实现物品快速标识、准确定位和实时跟踪目的。

4.加大物联网技术在生产制造各环节的联动,提升生产与品质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线过程检测、实时参数采集、生产设备与产品监控管理、材料消耗监测等,可以大幅度提高水平。在钢铁行业,利用物联网技术,企业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控加工产品的宽度、厚度、温度等参数,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流程。

5.加快物联网及其相关技术来对智能交通系统融合。提升交通调度的安全畅通化:利用车载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车流量、车速、车型等交通信息,对道路交通信息进行实时,为公众提供出行参考,改善交通拥堵和阻塞,最大限度的提高路网的通行能力,实现城市交通的智慧化管理。通过道路收费系统、多功能智能交通卡系统、数字化交通智能信息管理系统等多种模式的数据整合,提供基于交通预测的智能交通灯控制、交通疏导、出行提示、应急事件处理管理平台;帮助进行城市路网优化分析;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支持。

6.以物联网技术构建农业信息化体系,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集约式经营与高产出:农业一般是应用一种,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广大农业产区构建无中心节点的全分布系统,即采取随机投放的方式,众多传感器节点被网格化部署于监控区域。

7.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提高民生的健康与幸福指数: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平台,建立家庭远程医疗保健服务的新模式;通过物联网功能的便携式医疗设备的应用,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即可享受实时的健康监测、用药提醒、保健咨询或医疗救助等服务。另在医疗系统内部建设中,物联网技术可在病患管理、药品安全、制品管理以及医疗废物利用与回收等方面发挥效能,实现医疗卫生管理系统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避免或降低在医疗安全、药品安全、废品处理领域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德仁.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城市[J].中国新通信,2011,10:15.

[2]戴蕾.我国物联网产业链构建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1,01:25.

物联网发展的技术篇9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水产养殖;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S98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133080

物联网是一次巨大的信息技术革命,作为一种新奇的信息技术,它有着其他技术无法替代的优点。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网络等传感设备,按照既定的协议,将实际物品和网络技术相联系,通过相关的传感设备实现信息的交互,运用智能软件来对物品实施一系列的管理,极大地拓展了互联网的功能。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围绕这一点对现阶段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的应用情况、面临的困难和如何发展进行了研究。

1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业应用中的情况

1.1养殖环境的监控情况

水产物联网通过感知层来检测用来养殖的水温度、水中的溶解氧含量、pH值和其他指标,运用无线传输技术,在转换处理后将相关数据传送给养殖人员和技术指导专家和养殖专家,他们接受到这些数据后,会到现场进行一些调整或者直接通过远程来进行指导。这些数据为他们的判断和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和依据,增加了养殖的科学性,提高了养殖的调整效率。对于养殖户来说,他们不必实时到养殖现场去监视养殖场地的情况,只需在养殖场地安装一些监控,通过手机、电脑等相关设备来对养殖池的现状进行了解,通过网络,可以直接的看到养殖处的一些问题,可及时的采取相关的措施。

现代智能渔业是建立在物联网的基础上形成的,以下为它的智能调控系统。

1.1.1自动监控水质系统

该系统可以较好的区分各种养殖的环境和所选取的养殖的种类,自动地去搜集不同的数据,从而做到选择性、区别化的监控和管理。

1.1.2外部设施控制系统

着重从数据分析层面入手,对相关的机器和设备进行数据的比较,进而实行自动调控,它具备多种智能操作的方式。

智能化的监控大大地方便了养殖户的管理,他们足不出户,只需要轻轻的动动手指,通过这些设备来进行生产和管理。

1.2养殖区域的管理监控

该技术运用在养殖区域管理健康上分为以下几个系统。

1.2.1养殖区气象监测系统

气象环境的监测包含了气压、气温、干湿度等数据的监测,对这些数据进行搜集,经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后,可以在各类气候环境中实现较良好的养殖效果。

1.2.2视频监控系统

为了便利养殖户的监控和管理,实现对养殖现场的具体情况有全方位的掌握和了解,可以考虑在养殖区域、主要进出地带和发挥重要作用的场所安装一些仪器和设备,做到全程监控。在监控的过程中,也需要做好资料的记录和保存工作,将具体的时间和养殖场地的实际情况对应起来,便于日后查询时可以为其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安装的监控系统,可看到养殖对象的生活情况,通过远程遥控投放饲料的机器,根据实际情况来控制饲料的投放,可以做到节能减排、合理养殖。运用物联网来进行科学智能管理后,不仅做到了节能,同时大幅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

2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业使用中出现的困境

2.1尚未统一行业标准

当下物联网技术以及它的应用并没有建立一套标准的物联网体系。农业物联网行业标准的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水产养殖业物联网的相关单位和机构也难以统一。由于不健全的行业标准,很多基础设备无法做到共享,这使得建造的投入增加,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浪费现象,导致物联网的营利空间急剧缩小。尽管当下世界范围内和本国内部的一些组织制定出了一些标剩但是这些标准仅仅适用于其它领域,对于农业领域来说,标准的制定方面还是接近于空白的。

2.2技术水平需不断提高,其它门槛需要降低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虽已经形成一些基础,但是和国外的技术相比,相差甚远。技术方面的不成熟,在短时间内也缺少该领域的有经验的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帮助,所以现阶段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处于停滞阶段。尽管在水产养殖业中的物联网技术和设备已经引起了一些企业和机构的关注,他们已经开始投入资金和精力进行研发,例如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单位已经开始进行研制工作,但是大多数只是处于试验阶段,尚未真正投入到市场中去,很多设备的零部件都要靠进口物品来支撑。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水产物联网的设备方面的成本,这些成本最终会由养殖户来承担,而水产养殖的养殖户大多为个体户主,他们的积极性随着养殖成本的上升而下降,缺少人员的加入和创造,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这一领域的应用情况会受到一定的阻力。

2.3提高运用技术的科学管理能力

运用物联网技术来对水产养殖进行管理,其中的智能控制系统和远程操控系统都需要管理者具备一定的科学管理技巧,也需要懂得互联网的技术。但是我国的养殖户大多数是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对互联网技术也知之甚少,不具备较高的科学管理技能素质,他们的知识能力有限,无法适应复杂的设备和操作内容。而养殖区一般都在无网络覆盖的偏僻地区,网络覆盖上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养殖者们和网络的接触。随着移动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加大,养殖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来进行监控和管理。需要思考和解决的是如何提高养殖者的科学管理技能和如何改良设备,使它实现操作的简单化。

3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发展对策

3.1尽快形成并规范相应的行业标准

由于该行业处于新起阶段,存在行业规范不规范、不统一的情况,这极大地限制了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农业部开展了多项标准的立项工作,将制定并一系列的农业物联网应用系统行业标准,将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标准体系。目前,各个地区应该做到整体统一,通过政府和一些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减少一些没有必要的浪费。

3.2加快技术和软硬件的开发

需要加快相关技术的研究,注重一些软硬件的开发,使核心设备不再依赖于进口,降低成本,做到批量化生产。自主研发可以凭借现有的在工业传感器方面的成熟的技术,来选择一些能耗低、性能稳定的传感器,使用特定的材料来达到防水、防晒的一些目的,通过太阳能供电的功能,快速形成一定的规模,从而使传感器的成本降低。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批量采购可以实现定制和批量化生产的成本降低。通过国家政策的补贴,结合主体的自己出资,在农业的补贴中增加对物联网设施的补助,这将有利于坚定养殖户增加加入该行业的想法,从而推进了该行业的发展。

3.3加大对应用主体的培训

大力推行一些合作社的建设,通过这些组织来统一购买需要的设备,并对养殖户和其他的使用主体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做好技术的传授和指导工作,提高大家的使用水平。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距离较近的合作社可以推选出几个技术人员,让他们到各个合作社中,帮助养殖者们解决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技术的应用。与此同时,设备研发部门需要继续革新设备和技术,实现设备的智能化要求,降低操作的难度,让更多的人能拥有对这些设备的操作技术。

4结语

物网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有很大的前景,水产养殖方面运用好该技术,可以大为降低养殖者的养殖成本,实现利润的大幅度上升。本文说明了该技术在水产养殖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希望可以给相关单位、企业和个人带来一些思考。

参考文献

[1]杨宁生,袁永明,孙英泽.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发展对策[J].中国工程科学,2016(3):57-61.

[2]曹鑫磊,赵铭武,葛丽婷,刘青.水产养殖业中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发展的技术篇10

关键词:互联网物联网信息感知交互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119-02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提升了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两者相互促进下,物联网的概念随之诞生。如何以网络技术的运用更好地进行经济活动的发展,成为研究人员长期研究的课题。笔者针对当前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进行简要的剖析,以盼能为我国此类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1物联网发源及定义

我国互联网技术发展较晚,因此在此后一系列网络技术的发展中,也落后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物联网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ashton教授首次提出。随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了此类技术的基础实践活动,当前物联网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我国也开展了相关技术的实践。

一般情况下,物联网可以理解为通过芯片技术,连接互联网形成的物品网络。具体指对物品植入电子芯片,并通过有线或无线技术连接互联网,最终形成以互联网为核心技术的物品网络。

2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

互联网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用户与互联网之间的互动与信息感知,只存在于音频、视频、文字等方面的阅读和浏览编辑。信息感知方面的技术发展较好,但关于交互方面的技术发展则较少。物联网中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具体指通过网络连接具体物品或商品,物品芯片中则记录了物品的外在形象、触感等方面的数据。用户在进行物品浏览的过程中,配合相关的软硬件,能够对物体外观质量等方面数据进行充分了解,以此达到对信息感知与交互方面的体验,对于人们的生活习惯产生了较大的改变,有助于提升日常的工作效率。

3当前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当前关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尚处于前期发展阶段。由于国外此类技术的发展较为成熟,我国物联网方面的有关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技术进口或付费使用专利的方式进行发展。前期的发展现状较为良好,但由于缺乏基础技术以及相关的产业链,我国关于物联网技术方面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中物联网产业链方面的建设还应着重进行发展,针对此类问题,我国政府方面也出台了较多的鼓励政策。但由于基础技术以及人才方面的缺乏,我国此类技术的发展有较多的攻坚课题。

物联网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其通过互联网技术连接相关的物品。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其具备操作简便、用户体验好、效率高等方面的特点。

4当前关于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发展的具体应用

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物品的应用范围较广,应用对象也较为复杂。笔者针对当前关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主要对象以及实际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其中具体的分析对象为:VR技术、智能家装技术、用户与网络之间的交互、物联网社群的形成。针对此类应用对象以及技术实际作用,笔者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4.1VR技术

VR为VirtualReality的缩写,具体的意思为虚拟现实。此类概念最早出现于1999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的交互式系统项目工作组的一项报告中,随着当前技术的发展,此类技术逐渐被实践并投入制作。随后出现了例如VR眼镜等硬件设备,此类设备在人机互动的实验研究中效果明显。当前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提升中,一般将VR技术看作物联网技术的入口。通过VR设备进行互联网商品或其他资源的浏览编辑。

4.2智能家装技术

当前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此项技术进入到了多个行业中,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效果,其中关于家装行业的应用效果较为明显。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物质条件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家庭是人们长期生活居住的环境,关于物联网的应用,研究人员也进行了较多的实验实践。当前应用效果较好的如无线控制空调、灯具、电脑、电视、门、沙发、用电开关等。此类技术的应用获得了广泛的认可,短期内便产生了较大的需求人群。

4.3用户与网络之间的交互

物联网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其核心技术为网络技术。物联网通过特殊设备将用户与互联网设备进行连接,用户通过特殊设备进行网络冲浪。在应用的过程中,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用户与网路数据之间的互动,实现智能化体验。对于用户体验以及技术的革新意义重大,用户能够根据交互数据,进行互动从而达到较好的体验效果。

4.4物联网社群的形成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相关的附属产业也快速产生。政府部门对此类产业的发展,也提供了较大的支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逐渐发展,其技术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以指定物、网络、若干用户之间多方交互的现象。此类现象的产生,最终形成了物联网社群现象。物联网社群现象的出现,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影响重大。但在此类现象出现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两种效果。较好的方面为提升了工作效率、沟通效率;不良的方面为技术过度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无法跟进技术的发展,最终对于物联网产业,形成了较多的影响。

5展望

物联网技术依托互联网技术进行发展,因此其也具备互联网技术的相关特性,例如: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信息的复杂性以及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此类技术基于互联网技术进行发展,因此难以避免产生中毒现象。但由于物联网技术的直接关联物为智能家居、私人用品、保险物品等,对于人们的财产以及个人安全影响重大。因此为了保障物联网技术的后续发展,在技术的发展中除去实用性、先进性的发展,还应注重安全性的发展。只有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此类技术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

6结语

当前物联网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的整体发展较为良好,我国此类技术的发展也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良好的用户体验,此类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广泛的支持,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产业链不完善等现象。国家政府部门对此也进行了较大的政策支持,当前关于物联网技术在发展中主要的应用对象以及实际作用为:VR技术、智能家装技术、用户与网络之间的交互、物联网社群形成。此类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具备一定的网络特性,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应注重安全性方面的研究和提升,以此保障技术的快速发展,并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红娟,王祥.基于物联网的信息感知与交互技术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6(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