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十篇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十篇

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56:13

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篇1

【关键词】英语教育;课程设置;调查研究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选取吉安师范五年制英教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下面分别简称“吉师”和“英教专业”),吉师是省百年师范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具有一定代表性。本研究通过资料研究和调查问卷(访谈)的形式,通过对五年制英教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英教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就结果展开分析和讨论。具体研究问题是:(1)对现行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调查。(2)现行课程设置对形成有效就业技能是否有效。(3)目前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本研究的被试者是吉师一至五年级的学生。问卷的发放是通过问卷网让被试者完成电子问卷,所以回收率是100%。被试者情况如下:吉师学生126人,其中毕业工作被试者最多,占比48.41%,一年级学生占比最少,为0.79%。根据师范学校女多男少的特点,吉师被试者女生占比90.48%,男生占比为9.52%。

二、研究结果

对“英语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调查中,学生由高到低的比例依次为:41.27%的人选择了“基本满意”、33.33%的人选择了“满意”、15.08%的人选择了“很满意”9.52%的人选择了“不太满意”,0.79%的人选择了“不满意”。学生反映问题主要有:(1)理论太多,实践不够;(2)课程设置专业性不够;(3)英语口语水平不够;(4)个人英语专业能力培养力度不够;(5)课堂授课形式形式单一;(6)课程与小学英语实际严重脱节;(7)专业不受重视。在“专业课和非专业课的比例上”,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应占70%,非专业课应占30%。在“那种能力您认为是比较欠缺的”一题中,学生似乎觉得每一种能力都感觉到匮乏,他们最匮乏的是“口语表达能力”。这说明学生对英语口语表达是自卑的。但同时学生们很清楚“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学生认为这种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是“未能从能利用好课程进行锻炼”。在“您认为在我校设置的核心课程中,哪些课程对您未来就业有帮助?”学生把“英语口语”、“小学英语教学法”、和“多媒体课件”排在核心前三位;把“二外”、“英美概况”和“英美文学”放在倒数前三位。由此可见,第一、“英语口语”是教和学的重中之重;第二、“小学英语教学法”、和“多媒体课件”这两门课对学生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所以他们认为重要。第三、学生认为课程设置既要培养学生英语的专业性,又要培养他们就业所应具备的教师教育技能。在“您认为目前的课程设置能很好地让您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吗?”中,一半多的受访者认为“基本可以”,模糊表达了对目前课程设置能否能更好适应社会的信心。在“您认为目前的课程设置是否能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上,46.03%的学生觉得“基本能”;28.57%学生选择了“能”。这说明在目前课程设置对英语技能的掌握上,学生比较有信心。在“您最需要下列哪些课程群?”上,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群(听说读写译)被48.41%的学生所选择,是第一梯队;教师技能课程群(普通话,写字,简笔画,手工等)和教学教法群(小英教,小语教,小数教等)占比相差不大,是第二梯队;首先是英语技能,其次就是教师技能和教法。在“您认为目前的下列科类基础课中哪一门最需要增加课时?”上,学生选择前三位分别是“英语口语”、“教师基本技能”和“英语听力”。学生认为英教专业技能很重要,且更重视“教师技能”。最后两道问答题,作为一种间接访谈形式,对学生进行访谈。学生的诉求主要包括有:需要开设手工、音乐等;需增加学时的课程有:教学教法,实践机会(见习和实习)等;需删减的课程有:英美文学和概况、写作和二外等。这个结果第一、反映了学生强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愿望;第二、学生希望校方根据小学实际对教师的要求来开设课程;第三、反映了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有上进心;第四、学生有学历的提升和过级的要求,希望课程利于专升本、考研、公务员或英语等级考试等。第五、为适应日后各种教师技能比赛,学生也希望能在三笔字、说课等方面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基于对吉师学生就英教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提出相应的建议。第一,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时分配不合理。建议开设课程尽量多样化,加大专业课比例。第二,课程设置专业性不够,目的性不够,学生个人英语专业能力培养力度不够。建议教师对知识点力求讲得更深更透,让学生练得更勤、基本功更扎实。第三,理论太多,实践性不够,口语操练互动较少。建议多让学生进行课堂实践,老师和学生多互动。第四,课程枯燥乏味、形式单一。让学生多进行小组学习并对成果进行展示,让其自主学习。教师尽量使课堂生动活泼,形式多样。

参考文献:

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篇2

【关键词】2011版英语新课标;初中英语教学;启示

一、课程标准的地位和作用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因此,课程标准的变化注定了教师教学方向和内容的变化,英语教师必须在仔细咀嚼这些变化的基础上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二、英语新课标的变化

(一)关于课程性质。2011版英语新课标在课程性质部分增加了关于对语言和外语的认识:“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学习外语与学习母语一样,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增加的这些内容有助于课程实施者更加全面地认识英语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二)关于基本理念。

一是调整了基本理念的顺序安排,使六条基本理念更为紧凑、连贯。

二是修订稿将原来的“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改为“强调学习过程,倡导体验参与”。将“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修改“现代外语教育理念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提倡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等各种强调学习过程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

三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英语课程应做到寓素质教育于英语教育之中。要根据学生身心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学习需求;用生动、多样的方式,寓教于乐,通过实践和体验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成功感和自信心,通过英语学习使他们的基本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三)关于内容标准。二级和五级的词汇量分别改为700个和1600个左右的单词,并且在词汇量的要求上增加了灵活性,在1600个单词中,给300个左右的单词标上了*号。为体现在具体语境中学习和使用单词的理念,新修改的词汇表中不标注单词的词性和中文释义。

(四)关于教学建议。主要是对有关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表述做了一些调整。实验稿明确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并要求教师“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修订稿则是“倡导注重过程的语言教学途径”,鼓励教师积极尝试和使用其他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外语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

(五)关于课程评价。对评价建议的表述进行了调整和修正,特别对“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这一条建议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完善。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评价形式和方法,使这一条建议更具有可操作性。对评价与教学之间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三、对初中英语教师的启示

(一)英语课程的必要性。有助于英语教师加深学生对初中英语课程的认识,认识到学习英语这门课程的必要性。笔者在一线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或者家长都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他们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在中考或者高考结束之后立即停止了英语学习,因而导致了“哑巴英语”这种现象的出现。新版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性质的重申强调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重要性,教师们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深化这一点,让学生认识到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在世界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对英语这门课程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丢掉,使英语真正成为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一种工具。

(二)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新课程标准体现了将素质教育寓于英语教育之中的理念,认为要根据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接受能力和他们的情感态度、学习需求为英语教学设计和实施的依据。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也发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比如说,现在的学生和往届的学生非常不同,之前的学生看到老师往往就会避之不及,而现在的学生则非常积极,喜欢和老师进行交流。这一点就说明了他们的心理特点存在差异,而教师们就应该善于抓住这种心理差异,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针,抓住学生的热情,引导他们的学习。

(三)调整教学内容。修改后的新课标在教学内容上一方面是增强了音标和语音语调学习的重要性,更加注重英语语音模仿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加强音标教学,之前的英语教学淡化了音标学习,没有单独将音标列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而新版课程标准的出台要求英语教师必须调整教学内容,在初中一年级将音标先于课本讲授,使学生在英语的起步阶段就打好扎实的语音基础,掌握标准地道的英语发音;另一方面在词汇上给300个左右的单词标上了*号,属于强化词汇,这样在实际过程中教师就能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词汇水平,将需要强化的单词和生词分开教学。另外,强调在语境中进行教学的重要性,这一点完全改变了之前运用汉语进行词汇教学的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造词汇的使用语境,而不是用汉语进行解释。

(四)改变语言教学途径。2001版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要使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使用英语。而新版课程标准则鼓励教师积极尝试和采用多种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外语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没有必要完全苛求任务型的教学方式,而是根据需要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具有灵活性。

(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新修订的课程标准给教师提供了多种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以实现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并提出了形成性评价可采用与课堂教学活动接近的形式以及平时测验、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挥这些评价方式的积极作用,对它们进行综合利用。

四、总结

总之,修改过的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在更多的方面体现了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英语教师应该在认真思考自己教学的基础上对之做出合适的调整,使学生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各个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发春.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平稳过渡[J].中国校外教育,2012(3).

[2]徐金波.实施新课程标准,完善初中英语教师的评价体系[J].林区教学,2011(10).

[3]农红宇.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9(16).

[4]教育部.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篇3

【关键词】音乐院校英语教学问题建议

一、引言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交流与联系愈加密切,英语更是显示出它作为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所起到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2007年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著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明确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和培养目标,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由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最新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表明“大学英语课程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强调了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价值。音乐院校学生出国演出、留学深造、艺术交流的机会较多,要让他们学好英语这门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使之成为艺术素养与英语交际能力兼顾的国际化艺术人才是每一位音乐院校英语教师的重任,也是当务之急。

二、现阶段音乐院校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目标难以实现。根据《课程要求》,音乐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出国学习、演出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能真正把英语作为一种提高自身能力的有效交流工具。尽管各大音乐院校都有具体的教学大纲,以此来开展英语教学活动,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理论指导往往和实践教学相差甚远,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模式等方面。

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大一年级大学英语课程为每周4课时,主要教授内容为读写和视听说,课时充裕,授课地点为语音教室,学生人数不超过50人,几乎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互动中,听、说、读、写在课堂教学中能得到很好的训练,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都能顺利完成。此外,语音教室每位学生配有电脑,便于教师采用先进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然而,2016后,大一年级周课时保持不变,大二年级的周课时由原来的每周4课时缩减为每周2课时,课时减半,授课内容依旧是读写和视听说,由于语音教室不充裕,授课地点改为容纳80人-120左右的大教室,每班学生人数也上升至80人以上,有些班级高达100人以上。大学英语大班教学模式及消减课时不止笔者所在院校个案,是一些高校共有的现象。在这样的课程设置下,教师几乎无法做到因材施教;班级人数众多,学生几乎无法一一参与到教学互动交流中;课时有限,读写、听说练习几乎无法全面开展,只能权衡选择,最终的结果是教学计划难以全部完成、学生的培养目标难以实现,英语教学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它对音乐院校学生的重要性更是无从体现。

同时,一些音乐院校选择的英语教材存在着版本过旧,实用性不强、知识更新滞后等问题。一套教材用十几年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的,教材中的一些文章、用词、知识点不能与时俱进,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长期处于被动状态,长此以往,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定会受到严重影响。此外,尽管在音乐院校中多媒体授课模式已经被广泛的采用,但多抵皇峭a粼诨玫破展示、英文影视欣赏等传统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现今发达的网络技术教学手段相比,不能有效的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英语教学的质量和实效不会有质的提升。

2.学科建设缺乏保障和支持。由于音乐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一些院校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专业学科的建设发展中,基础课教学往往处在一个边缘化的尴尬处境,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及专业课程,学科建设缺乏学校的大力保障和支持,学科建设进度缓慢。想要解决课程设置中的种种问题,改革创新,使英语学习和音乐有机的结合有一定的难度。此外,一些音乐院校的英语教师缺乏出国访学、进修、参加国内学术会议等拓展视野的宝贵学习机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知识储备的更新和专业素质的提高,井底之蛙式的教学不利于英语教学的长期发展,也无从担当起培养综合性音乐人才的责任。

三、音乐院校英语教学的建议

1.调整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音乐院校的课程设置既要把握《课程要求》的大方向不偏离,又要根据学院自身教学情况作出调整和细化,要依照每个学校学生整体的英语基础因地制宜,而不是简单地、盲目地效仿别的院校。《课程要求》中明确的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上述提到的课程设置中课时短缺等问题确实影响到了大学英语的正常教学质量,就应该果断采取措施,或恢复正常的每周4课时教学量,或采取网络教学等手段来确保教学内容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在教材选择方面,教师更应考虑到本校学生的英语基础、专业特点,教材要包含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有条件的院校在遵循教育部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可以自主编著教材,因材施教。同时,教师应开拓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的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如慕课教学、微课教学,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为学生创造一个个性化和针对性兼顾的语言学习环境。

2.保障学科建设,培养优秀师资。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学科发展的关键所在。公共课程亦是如此。音乐院校应该在发展专业学科的同时保障基础学科的课程建设,健全公共教师培养机制。学院应积极鼓励英语教师参家学术会议、进修等教研活动,使教师能及时了解专业发展动向,最新教学方法,最前沿的教学理论,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来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学校也应积极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鼓励英语教师不易的外出学习提升机会。

四、结语

现如今,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日益密切,音乐院校不单要培养出技艺娴熟的演奏家,更要培养出艺术素养和英语综合能力兼顾的国际化艺术人才。虽然一些音乐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有着不尽完善的地方,但只要明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针对具体问题对症下药,定会找到适应本校英语教学发展的良策。

参考文献:

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篇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5-0037-5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2.010

1.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学者融入国际学术圈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近年来,国内很多高校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国际会议及在国际期刊上,以推动高校的国际化进程。建立研究生阶段的eap课程体系不仅能锻炼学生英文学术交流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国际化意识,还为日后学生顺利接触国际学术圈,并顺利开展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梁砾文,2010:137-140)。但是,eap教学是一种西方的教学模式。要想在中国顺利实施eap教学,首先这两种教学模式要有个相互交织、理性融合的过程,换句话说,eap教学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否则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eSp)教学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运用能力。eSp主要可分为两种:eap和eop。eap表示“学术英语”(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eop表示“职业英语”(englishforoccupationalpurpose)(张沉香,2006:48-51)。eap教学目标是能利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和接受高等教育,一般是培养学习语言的技能及学习与专业有关的英语。本文所讨论的eap主要是指后者即eGap,广义的eap包括特殊学术英语eSap(englishforspecialacademicpurposes)和通用学术英语eGap(englishforgeneralacademicpurposes)。eSap涉及规范的学术性地使用英语教学的不同学科专业,如医学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商务英语等。eGap主要涉及专业英语学习,包括通用技巧课程如英语听力技巧、笔记技巧、文献查阅、学术阅读、学术写作、学术讨论技巧等。本文讨论的eap指的是eGap。

2.江苏大学研究生eap课程教学研究

2.1实施eap课程教学的原因

为适应教育国际化挑战,增强研究生了解世界科技前沿的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加快我校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脚步,江苏大学以树立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专业科研服务的理念,为研究生在专业知识获取、国际学术前沿成果借鉴、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提供更为有效的语言教学,提高研究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科研和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

校方希望通过eap课程教学以培养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具备无障碍、准确阅读该专业英文文献的水平,提高研究生写英文摘要和文献资料翻译能力,基本满足听懂英语学术讲座和英文授课要求,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

2.2eap课程定位

江苏大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我校根据研究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语言学习潜能及学习需求分析,将学生划分为普通、提高、拓展三个不同层次,确定相应的教学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方面充分体现差异性及层次性,帮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学有所获。这种课程定位本着知行统一的教育理念,学用结合。围绕研究生英语学习目标要求开展研究生外语教学,正确指导研究生提高相应的语言能力,为学生进行国际交流与深造以及进入职场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2.3eap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体系由必修模块及选修模块两部分构成。必修课程模块按照拓展班、提高班、普通班的课程目标设计相应的课程菜单。选修模块课程菜单的设计原则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设置。各层次的课程目标如下:

(一)拓展班

掌握英语学术期刊论文的结构特征和语言规范,能撰写基本符合学术规范的英语专业学术论文,能基本无障碍地进行相关的国际学术口头交流。拓展班课程教学内容:

(二)提高班

提高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资料的能力,基本掌握英语学术期刊论文的结构特征和语言规范,具备一定的运用英语撰写专业学术论文的能力,能够基本无障碍地用英语进行日常生活会话,能进行基本的口头学术交流。提高班课程教学内容:

(三)普通班

提高阅读理解长难语句、分析篇章结构、写作结构复杂句子的能力。掌握专业文献的基本内容、语言特点,培养并提高学生阅读和翻译专业文献资料的能力。讲授和训练英语学术论文的论点和论据、论文结构、论文语言、表达方式、论文撰写、格式规范等。掌握基本的英语会话技能。普通班课程教学内容:

2.4eap课程评价体系

江苏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修完规定的英语课程模块并通过考试,方能获得英语课程4个学分。学位英语成绩合格者,方有资格申请硕士学位。

2.4.1英语课程考试

课程考试卷面成绩占最后总评的70%,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占最后总评的30%。口语成绩占该学期课程成绩的20%。不及格者需重修。

2.4.2学位英语

学位英语成绩按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等级计,由入学后的Cet-6、toeFL或ieLtS、GRe、Gmat等国际语言测试成绩与英语课程成绩暂按60%和40%比例折算获得。为提高研究生职场竞争力、鼓励出国深造,今后将逐步减小和取消课程成绩所占比例。

入学后参加Cet-6考试,成绩达425分及以上者视同学位英语合格。入学后参加toeFL考试成绩85分及以上者、ieLtS成绩6.5分及以上者、GRe成绩1200分及以上者、Gmat成绩650分及以上者视同学位英语合格。

2.5江苏大学研究生eap课程教学成果调查分析

eap课程教学改革实施2年来,为检测改革情况,根据2014年的教学情况,针对2013级学生做了一份问卷调查,其中对于所有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共有课程《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与《口语》得出以下结果,如下图所示:

如图所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普遍觉得《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这门课对于他们的学习与研究的帮助小,但是在普通班中觉得这门课程对他们来说有作用的学生比拓展班要多,可见这门课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比较有帮助。

如图所示,拓展班和普通班的学生对于外教口语课的态度截然相反,在拓展班中觉得口语课对他们没帮助的最多,在普通班中觉得口语课对他们帮助很大的人最多。对于提高班的同学,由图中可看出,觉得作用小的人还是多于觉得作用大的人。

当被问及现有的英语水平是否能基本满足专业学习、研究和交流的需要的时候,拓展班同学表示能满足的人最多,提高班次之,普通班最少。普通班的同学觉得现有的英语水平不能满足课业与交流需要的人最多,拓展班最少。

2.6教学效果

eap的教学效果体现在学术语境下学生学习技能的提高上,经过一年的eap课程改革实践,江苏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在以下方面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2.6.1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提高

在eap的课程设置中,学生从基本掌握英语学术期刊论文的结构特征和语言规范开始逐步发展到提炼文章论点选择论据再到段落和篇章书写,通过避免撰写学术的禁忌和掌握撰写文章的技巧,学术论文的撰写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2.6.2能进行英语口语无障碍交流

中国学生的英语普遍都是哑巴英语,据了解,江苏大学的本科课程设置中,除了英语专业学生,别的专业学生少有英语口语课,导致大部分学生虽然通过了Cet-4或Cet-6考试,遇到需要面对面交流英语时却张不了口。在外教的口语课上,学生们通过轻松的课堂氛围,全英文的课堂教学,学习英美文化,从害怕开口说英语到课下争相与外教进行交流,逐步提高了交流的能力。

2.6.3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eap课程的学习,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和报告的撰写需要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接下来按照各自不同选题进行撰写论文的各项工作,由于每个班的同学来自各个专业所以选题也不尽相同,所以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各项工作,如查阅文献资料,提取其中精华,并将其引用到自己的论文中,这些过程都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3.对eap课程教学的建议

eap课程改革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学生对eap课程的适应性,师资力量和教材选用等,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加快我校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步伐,我们的教学改革更要与时俱进,本文基于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即普通班、提高班及拓展班所展开的问卷调查,笔者将分别提出不同建议:

3.1对于普通班课程设置的建议

普通班的课程包括《综合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口语》和《学术论文写作》,前文中的图一与图二,显示普通班普遍觉得《口语》和《学术论文写作》这两门课很有用。在被问及“《英语文献阅读与翻译》课程对您的专业学习和研究是否有帮助?”时,有50.96%的同学觉得作用小,还有14.89%的同学觉得这门课没有帮助,也就是说六成的学生觉得这门课对他们帮助小。调查显示,普通班中有66.55%的学生Cet-6考试最高成绩不超过425分,也就是说有六成的学生不能通过六级英语考试。因此针对这部分英语基础差的学生,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保留《口语》和《学术论文写作》这两门课程。

(2)取消或减少《文献阅读与翻译》这门课程的课时。

(3)设置一定课时的六级考试培训或一些提高他们英语基础的课程。

3.2对于提高班课程设置的建议

提高班的课程包括《文献阅读与翻译》《口语》和《学术论文写作》。调查显示,只有三成左右的学生觉得《文献阅读与翻译》和《学术论文写作》这两门课对他们课业有帮助。至于口语课,觉得帮助大的有41.54%,觉得帮助的小有42.46%,结果相差很小。因此针对这部分英语基础中等的学生,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口语课对于学生不可或缺,所以针对提高班的学生加大口语课难度。

(2)减少《文献阅读与翻译》和《学术论文写作》两门课的课时,可适当精简课程内容。

(3)针对提高班的英语水平增加既能提高英语基础又有些许难度的课程,如托福、雅思的课程。

3.3对于拓展班课程设置的建议

提高班的课程包括《托福雅思训练》《口语》和《学术论文写作》。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觉得《口语》和《学术论文写作》这两门课作用较小。因此针对这部分英语基础好的学生,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精简《学术论文写作》的内容。

(2)增加《口语》课程难度并提高对于拓展班同学英语交流的要求,不仅要能无障碍交流,并且需要他们在交流时保持流利并减少语法错误。

4.结论与思考

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篇5

关键词:农村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阅读现状

安徽省级课题课题批准号JG08053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1-112-03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要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而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它是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途径。《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还规定六级课外阅读量累计要达到18万词以上;七级课外阅读量累计要达到23万词以上;八级课外阅读量要达到30万词以上。

课外阅读对于广大的高中学生很重要,但很多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量严重不足。一方面由于课业负担重,致使他们仅能应付解题。另一方面,很多学生不知道一些有效的阅读途径和阅读策略。

长期以来,很多英语教师一直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但大多数教师的阅读教学仅局限于以应试为目的的阅读训练,没有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以及课外阅读阅读能力的培养予以足够重视。而很多高中生的课外阅读也是以应试为目的,有些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来源也仅仅是试题中的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

在本课题的研究之前,课题组成员对自己所教的几个班级先做了初步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的来源是报纸(《英语周报》或者是《学英语》)。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是很难找到合适的阅读材料,也有些学生希望老师每周能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或组织学生交流。

对于农村的高中学生,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班级一般是实行大班授课模式,课堂阅读教学虽然可以解决一些同学阅读中的某些共性问题,但无法照顾学生认知水平的个体差异。而且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作为农村高中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非常重要。课外阅读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进行阅读的实践活动。课外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取信息,拓宽知识面。对于农村高中的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有利于我们掌握农村高中生的阅读途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以及在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的调查问卷的对象是安徽桐城的六所高中,分别为桐城天城高中、桐城六中、桐城七中、桐城八中、桐城十中和桐城十一中,其中天城高中是位于农村的省级示范高中,位于桐城双港镇,其它五所高中分别位于桐城的陶冲镇、范岗镇、大关镇、金神镇和青草镇。对这六所农村高中进行调查问卷以便掌握农村高中生的阅读现状,问卷的所有问题都要求结合农村高中学生的实际。对于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针对农村高中学生课外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有效的阅读途径和阅读策略,以帮助农村高中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

1、调查问卷

对农村高中生的课外英语阅读情况展开调查,采用调查问卷形式。本次研究的对象主要为位于安徽省桐城的农村高中,调查问卷的对象分别为桐城天城高中、桐城六中(原青草高中)、桐城七中(原范岗高中)、桐城八中(原大关高中)、桐城十中(原金神高中)和桐城十一中(原青草塥高中),其中天城高中是位于农村的省级示范高中。

2、数据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对农村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做出分析。根据调查问卷的情况要对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途径、阅读方法进行了解。在六所高中进行调查问卷,问卷回收后,对问卷的分析的过程中对于基本情况不清或选择同一选项者为无效问卷,统计过程中出现的选项空缺为遗漏值,统计数据以有效值为准。数据统计和分析采用SpSS12.0分析软件。

3、访谈

对一些学生进行访谈并做记录,进行个案跟踪研究,并撰写个案研究的实录并进行分析。访谈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情感因素的相关调查。积极的阅读态度能使学生体味到阅读的快乐,引导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

4、提出阅读策略与课外阅读途径的建议

根据调查问卷、访谈、个案研究的结果,提出有效阅读策略和有效的阅读途径并在学生和教师当中进行推广。同时要注意激发农村高中学生课外阅读英语的积极性,还要积极推荐适合不同阅读水平的材料,注意开发和利用英语阅读资源。

三、研究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对农村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做出了分析。问卷的基本情况如下:

共发放了1098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78份。问卷的题目分别涉及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对课外阅读作用的认识、课外阅读的目的、课外阅读计划、感兴趣的英语阅读材料和经常读的英语阅读材料来源、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对课外阅读策略的认识和使用。

经过统计,问卷中的13个选择题的情况如下:

1.关于课外阅读的兴趣

a.非常喜欢4.8%B.喜欢25.2%C.有点喜欢42.7%D.不喜欢20.6%e.根本不喜欢6.7%

分析:农村高中的学生对英语课外阅读非常喜欢、喜欢和有点喜欢的占72.7%,说明他们有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愿望和习惯;值得注意的是,有27.3%不喜欢和根本不喜欢进行课外阅读,这与多年的应试教育有关,这些同学仅关心课内的学到的知识。

2.关于课外阅读的作用

a.很大25.9%B.较大43.8%C.不太大23.7%D.不大5.1%e.根本没作用2.5%

分析:在认识上,总体有69.7%的学生认为英语课外阅读对学习英语有大的作用,对英语课外阅读持肯定态度这是大多数农村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

3.关于课外阅读的目的

a.增强语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73.8%B.扩大词汇量C.69.1%D.扩大知识面60%e.提高阅读兴趣53.2%F.其它6.8%

分析:在动机上,增强语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占73.8%,扩大词汇量占69.1%,.扩大知识面占60%,这表明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相对明确。

4.你认为有必要制定详细的英语课外阅读计划吗?

a.非常有必要9.5%B.有必要49.6%C.作用不大15.9%D.可以不制定19.3%e.根本没必要5.7%

分析:认为制定英语课外阅读计划作用不大、可以不制定的和根本没必要制定的共占40.9%,这是个不小的比例,要让学生要明确制定课外阅读计划的必要性是本课题要提出的建议之一。

5.你比较感兴趣的英语阅读材料是?

a.人物传记22.1%B.科普材料14.7%C.历史,地理9.6%D.童话,故事40.9%e.幽默,动漫37%

分析:调查发现对科普材料感兴趣的只有14.7%的学生,对历史、地理感兴趣的仅占9.6%,而对童话故事、幽默、动画感兴趣的却有77.9%。建议学生课外要多读科普材料和历史、地理方面的材料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6.你认为课外应阅读哪些材料?

a.英语报刊50.5%B.阅读理解题集46%C.英文简易读本32.8%D.英文原著8.5%e.教材配套材料46.4%F.没读过8.1%

分析:在材料的选取方面,选择英语报刊、阅读理解题集、教材配套材料的学生诸多,表明学生选择材料的被动性,另外大多学生还是以应试教育为指导,课外阅读也是围绕高考展开的。

7.每周课外阅读时间

a.不到半小时31.6%B.半小时22.9%C.1小时26.9%D.2小时11%e.2小时以上6.6%

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每周半个小时和不到半个小时进行阅读的占54.5%,1小时以内包括一小时的占81.4%。这表明农村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时间较少。

8.你一般何时进行英语课外阅读?

a.晚自习21%B.早读时间26.8%C.午休时9.1%D.周末30.5%e寒暑假15.9%

分析:学生主要利用晚自习、早读时间、周末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只有15.9%的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课外阅读。建议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

9.你通常以什么方式进行英语课外阅读?

a.集体阅读6.1%B.个人阅读84.7%C.小组阅读4.2%D都没有9.6%e其它3.9%

分析:学生的阅读方式以个人阅读为主,占84.7%,集体阅读和小组阅读所占比例很小。这反映了农村高中学生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学校对英语课外阅读的组织不够,没有形成集体阅读的氛围。

10.课外阅读时遇到生词你会?

a根据上下文猜测32.7%B跳过去25.7%C马上查字典22.2%D读完后查字典23.7%e其它3.2%

分析:根据上下文猜测的学生占32.7%,表明部分学生已经有了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策略,但仍然有22.2%的学生马上查词典,这会影响阅读的速度和对整个语篇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阅读策略的训练。

11.你认为老师有必要对英语阅读进行方法指导吗?

a.非常必要20.2%B.有必要48.8%C.不清楚17.1%D.不太必要9.6%e.不必要4.3%

分析:有69%的学生认为老师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对英语阅读方法进行指导,这表明很多学生希望改善自己的阅读方法,并渴望得到方法上的指导。

12.在英语课外阅读方面你遇到的困难是?

a.词汇量不足81.7%B.缺少合适的材料18.5%C.没有时间19.9%D.语法不好,长句子读不懂66.7%e.阅读速度慢44.7%F.没有好的阅读方法12.5%

分析:根据调查词汇量不足是大部分农村高中生课外阅读遇到的最大困难(占81.7%),其次是语法不好,长句子读不懂(占66.7%),还有阅读速度慢(占44.7%)也是英语课外阅读的主要困难之一。经常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也有助于课外英语阅读速度的提高。前段时间很多相关人士提倡淡化语法,淡化语法并不等于不学语法,一定的语法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句子,也有助于多整篇文章的理解。

13.你认为阅读策略对英语课外阅读的作用如何?

a.非常大18.1%B.较大42.9%C.一般28.6%D.不太大7.8%e.根本没作用2.6%

分析: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帮助。根据调查结果,认为阅读策略对英语课外阅读作用非常大和较大的共有61%,认为作用不大和觉得根本没作用的一共有10.4%的同学。平时教师要加强策略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小结

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篇6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说课程;课程改革;建议

一、引言

众所周知,人在婴儿时期对语言的习得是从听说开始,然后再过渡到读写的学习,可见听说能力在语言习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我国,虽然英语学习作为一门外语的习得并不具备真实语言学习的环境,但是英语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模拟真实的语言习得过程及环境,并为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提供合适的引导。只有听说能力良好,学习者才能感知到语言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并同时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但是听说课程应该如何上?如果是简单地一遍遍放录音,显然没有任何意义。现在科技发达,对于学生来说,英语录音材料触手可及,那么如何可以凸显出课堂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听说课程与学生自己课余练习听力有什么不同和优势?

二、现状分析

地方类农业院校中的大学英语学习者较大的薄弱项也为听、说。例如:在近两年的期末考试中,经过课题组成员统计,听力一项的得分较低。由此可见,提高听力是大学英语教师的一项巨大挑战。另外,在历次考试中,由于没有统一的口语考试,但根据课题组成员及对其他教师的访谈,在课堂问题回答、讨论练习及在平时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小型口语测验中,很多学生无法用英语准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作为语言输入的“听”与作为语言输出的“说”,如何能有效地相互促进,使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可以把英语作为一项真正有效的工具呢?

三、文献回顾

对于如何上好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国内学者也做了大量研究,如郭纯洁(2007)总结了“33种外语听力策略。认知策略――设定目标、分辨和使用规则、启动背景知识、注意、预测、推理、记忆、使用关键词、创建心理连接、语义匹配、分析、迁移、记录、使用语言线索、总结和联系已知内容、突出、想象、演示、重复、结构性复习、组合、联系、拓展、组织、概括、使用清单;元认知策略――自我监控、自我评估、自我管理;社会、情感策略――反应、澄清”。杨文星、孙滢(2012)认为,要“引导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培养文化差异意识及交际能力”。缪道蓉等(2012)认为,“视听说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应该围绕一些常见的交际场景设置相关的视听说资料,提供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相关词汇,从而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个的交际场景图式,进而提高其现实生活中的听说交际能力……激活原有的相关文化知识和词汇,采用中西文化对比等形式把教材中的视听材料展现给学生”。

四、学生访谈及结果

本研究对学生也进行了访谈,访谈的对象主要是天津农学院大一、大二随机抽取的共计900名学生,访谈问题为:对英语听说课程,你有什么建议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提高听说能力?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学生的意见主要集中于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互动、灵活授课、活跃课堂气氛等。

五、小结

对教师来说,如何把大学英语听说课程上得更加有意义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根据对学生的访谈结果,本研究拟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教师和学生上课尽量都用英语,以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当然,如果一些基础差的学生无法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经要求,可以用汉语表达。但要注意,待其发言结束后,可以鼓励其在同学和教师的帮助下一句一句地翻译成英语。以这种方式,可以让这类学生感觉用英语表达并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是可以循序渐进做到的,从而增强其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第二,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一些听力策略的讲授,每堂课以一个策略为重点,强调策略的运用。例如:可以以如何在听力训练过程中记笔记为一个策略重点训练听力。

第三,在口语练习时,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强调特定场景的口语表达,并强调与书面语的区别等。

第四,教师可以以教材为基础,融入文化背景知识,尤其可以融入中国文化背景、英美文化背景及东西方文化背景比较等;融入歌曲,如可以让学生翻译中文歌曲,对于简单的英文歌词,可以听写歌词,而对于较复杂的英文歌词,可以以填空形式填写英文歌词;让学生表演话剧,举行英语演讲比赛,进行英语辩论;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英语小短片,让学生回答问题、复述内容或者配音等,以活跃课堂并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由于语言学习的特殊性,教师可以不必拘泥于某一形式,而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活跃课堂,以提高教学水平。但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注重组员人数适当,以取得更好的合作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缪道蓉,江艳梅,迟梦筠.试论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文化导入[J].教学与管理,2012(2):118-119.

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篇7

关键词:初任教师;入职教育;实施建议;体系建立

pre-worktrainingSystemtrainingForinitialteachersinRuralmiddleSchool

abstract:theprofessionaldevelopmentofenglishteachersinruralmiddleschoolisthemostimportantpartinimprovingenglishteachinginruralareas.there’rethebiggestamountofenglishteachersinChinaandmanyinitialteachersstartworkingasanenglishteachereveryyear.Helpingthemadopttothenewjobintheshortesttimeisadecisivefactorinbuildingteamofenglishteacher.initialenglishteachersinruralmiddleschool,asthenewpowerofruralenglishteacherandbackupofmainstayteachers,it’simportanttoprovidethemwithsuitabletrainingsoastoimprovetheirteachingability.Basedonthepre-workingtrainingtheoryandforeigntrainingmodel,thispaperraisessomesuggestionsonthepre-workingtrainingofinitialenglishteacherinruralareas.

Keywords:initialteacher;pre-workingtraining;implementsuggestion;systemstructure

基于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的入职教育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依据和国外发达国家入职教育模式参考的基础上,对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入职教育的实施和体系的建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入职教育的实施建议

通过对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结合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的现实情况和以上理论依据,笔者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入职教育的实施建议给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入职教育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加速农村初任初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教学形式多样化

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有着性别、年龄、个人人格特质、态度、教师行为、经验、个人关心事务、师资训练的内涵(如实习时间长短)、学习成绩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入职教育机构应根据初任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层次的分层教学,使初任教师获得更具有个人针对性的入职教育培训[1]。此外,课堂教学上也应打破传统的集体大班授课,培训教师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言传身教,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形式促进师生课堂上的互动与交流。

(二)培训机构多元化

从目前负责入职教育培训的机构来看,主要由县(区)进修学校或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垄断,由于培训机构自身性质的原因,培训机构缺乏活力,培训效果并不理想,且多流于形式。建议在入职教育培训机构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专门外语培训机构以及其他私人培训机构纳入初任教师可选择的培训机构中,教育部门只制定并给出相应的培训内容大纲及对初任教师的考试考核。

(三)评价方式规范化

中学英语教师是专业性较强的职业,但目前仍缺乏相关的英语教师专业水平标准政策法规,中学英语专业水平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同样也有利于评价英语教师的包括入职教育在内的继续教育,2005年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委托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研制《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水平等级标准(试行)及培训、考核、认证体系》(Standardsforteachersofenglishinprimary&SecondarySchools,简称《StepSS》)[2]。虽然迄今未推出具体的标准,但作为教育培训机构及教育管理部门仍可从《StepSS》调研中借鉴符合初中初任英语教师的评价模式。

此外,由于我国缺乏全国统一权威性的外语教师资格考试,在教师入职教育考核考试上可以借鉴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由英国剑桥大学eSoL考试中心推出的具有理论基础与实际教堂能力评测的“剑桥英语教堂能力证书”考试(tKt,teachingKnowledgetest)对中学初任英语入职教育进行规范化考核。

二、建立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入职教育体系

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入职教育的实施需要建立相应的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入职教育体系作为制度上的保障,笔者以问卷调查和问题分析为基础,就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入职教育体系的建立给出以下相关建议。

(一)建立入职教育制度,完善教师证书制度

入职教育是连接职前教师培养与职后教师教育的桥梁,是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的中间环节。为此,国家负责教师教育的部门要真正把这三阶段统合起来,把初任教师入职教育作为教师教育的中心环节来抓。

上世纪70-80年代日美等发达国家就已在入职教育上立法,通过法规的形式将教师入职教育确定下来,这为我国入职教育体制建立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此外,在教师资格证书上,日本通过修改《教育职员许可法》将原来的两级(一级、二级)改为“专修许可证”、“一种许可证”、“二种许可证”三个等级。而美国的《霍姆斯报告》也提出了三级教师证书,即初任教师、专业教师和终身专业教师[3]。

因此,当前我国要大力推动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的立法工作,从经费政策,考核制度,专业化教师资格证书等方面入手,早日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建议初任中学英语教师在经过一定时期的入职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可获得更高级别的专业英语教师资格证书。此外,还可参照语文教师从事汉语教学需获得汉语普通话等级考试二甲证书的制度,开设相应的英语口语等级考试,进一步规范并提高英语教师从业标准。

(二)加强入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从事入职教育的师资的水平对保证初任教师入职教育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从事入职教育任培训的授课教师主要来自县(区)级教师进修学校以及高校的教育学院。培训教师往往对一线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缺乏了解和研究,难以满足中学初任英语教师的实际需求,并在从教观念和知识结构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4]。此外,初任教师入职教育师资队伍还存在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不稳定等问题。有关部门应当从完善考核和聘用制度入手,采取多种措施,对入职教育师资队伍进行改革,建设一支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素质都具高水平的入职教育师资队伍,以确保初任教师入职教育质量。

(三)加强对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特点与需求的系统研究

初任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这个特殊群体中的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有着众多不同的自身特点,如身处经济滞后、地理位置偏僻的农村,独特的语言学科特性,以及师资队伍主要女性组成等,这些都决定了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其自身问题和需求的复杂性。但只有对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充分的认识与了解,才能够在入职阶段更好的帮助他们,解决初任教师的问题与困境,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5]。因此,我们必须深化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的系统研究,了解初任英语教师在入职阶段的专业表现、问题与需求等,为农村初中初任英语教师提供更有成效帮助与指导。

(四)建立入职教育档案袋

为确保初任教师的入职教育具有针对、有效性,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教师参加入职教育前对各教师基本情况进行专门问卷调查,了解初任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与内容和初任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为之建立相应的档案袋,并将随后进行的入职教育系统性记录在档案袋中,内容包括培训的机构、培训时间、培训方式、课程内容、任课教师评语以及考核成绩等,档案袋的建立不仅为初任教师延续的入职教育,同样为之后的在职教师教育提供了针对性现实依据。

(五)推行初任教师导师制

启动初任教师拜师工程,建立了导师制。为初任教师确定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的教师作为导师,“师徒”双方签订协议书,由导师领教、领研、领才、领德。并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和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大赛。初任教师学徒期满后进行出师汇报课等,在初任教师获出师肯定后对初任教师导师进行出师奖励。导师制的建立要以相应的激励机制为保障,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能对导师制提供资金上的投入与政策上的支持,改善初任教师导师的工作条件与待遇,如减轻导师的教学工作量及行政工作事务,使导师能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来专心对初任教师进行教学上的辅导;在职称评定上,导师享有优先评聘资格;在经济上,除给予导师合理的课时津贴外还可享受工资优先晋级;个人学习上,可以为优秀导师提供攻读硕士学位的机会等措施。此外,还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导师考核机制对导师的工作质量进行严格考核,避免初任教师导师制流于形式。

(六)拓展校本教研培训

各农村中学应积极营造校本教研文化,开展校本教研。以课例为载体,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教学型教研活动;以课题为载体,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型教研活动;以读书为载体,以读书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型教研活动。并且定期开展校内两课活动——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定期举行课题成果报告会、读书交流会。帮助初任教师早日融入中学教学工作。

(七)加强校际研训,建立中学协作体

农村中学各校英语师资队伍总体较偏小,且可利用的现资源不多。因此,建立临近中学协作体,实行优质资源共享,形成教育、教学合力。协作体内部由各校轮流统一命题,实现联考、联改,并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中考研讨会、试卷分析会,交流经验,交换信息。校际研训能够实现现有有限资源的互补,帮助初任教师获得迅速的成长。

此外,鉴于偏远山区中学几乎都是青年英语老师的局面,应促进资深英语教师的校际间的流动,并确保边远中学初任英语教师入职的第一年有资深教师的教学引领。

(八)鼓励职前师资培育院校参与初任英语教师的入职教育

目前,我国职前师资培育院校很少直接参与初任英语教师的入职教育。其主要原因一是没有更多的经费和人员保障;二是管理体制的问题。师范大学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联系松散,造成与中小学沟通的困难;三是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的激励与支持。[17]职前师资院校参与初任英语教师的入职教育中,一方面可以提高初任英语教师的入职教育质量,另一方面,通过与中小学初任英语教师的接触,师资培育院校可以了解中小学一线教学实际情况及需要,完善初任教师职前教育培养模式。总之,师资培育机构参与初任英语教师的入职教育不仅有助于中小学初任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还能促进师资培训机构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九)建立科学合理的入职教育课程体系

对初任教师的入职教育主要是通过入职教育课程来实现的,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入职教育课程体系,为初任教师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促进其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入职教育课程体系决定了入职教育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直接影响着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的质量。科学合理的入职教育课程体系首先应明确初任教师入职教育课程设置目标;其次,要根据初任教师的需求,提供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的菜单式课程选择,合理安排各各课程的比重与进度;最后,在课程内容上要有实效性有针对性,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能切实解决初任教师的问题,同时,课程内容还应具有前瞻性和延续性,不仅要能帮助初任教师应对未来可能遇见的问题,还要为初任教师今后的在职教师教育奠定基础,促进初任教师向反思型、科研型教师的转变。总之,科学合理的入职教育课程体系是确保入职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十)开发入职教育教材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和最直接的具体体现形式,也是课程内容的核心。而初任教师的入职教育主要是通过入职教育课程来实现的,因此,教材对入职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具有直接的重大影响。当前在我国,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层面,都没有统一的初任教师入职教育教材,入职教育教材的开发仍处于空白阶段,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的开展多以抄笔记或发复印资料的形式进行,入职教育课程实施的缺乏具体保证,并造成培训教师与初任教师课堂时间上的浪费,进而影响入职教育教学质量。对此,我们应从初任教师的困境与需求上入手,开发初任教师入职教育教材,特别是英语学科教材的开发,以减轻培训教师的工作量,节约其教学时间,同时初任教师也能通过教材高效有序地获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总的来说,入职教育教材不仅决定着入职教育的质量,同样是入职教育规范化、系统化的体现。

三、结束语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而要抓好中小学阶段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键在于要要一支数量适当、质量合格、结构合理、比较稳定的教师队伍。”[6]初任教师作为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入职阶段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而且也是一个充满困难和考验的过渡时期。它不仅决定着初任教师是否会在教学领域内继续工作下去,而且还会在教学的有效性、工作的满意度以及职业持久性等方面对教师未来的专业发展产生长久的影响。为此,对初任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其入职阶段的专业发展特点、需求与问题,并据此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协助与辅导---入职教育,使其顺利度过这一艰难的职业生涯阶段,是目前在教师教育领域我们必须给予重视并须重点解决的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曾德琪.师资队伍建设的新举措——美国“新教师入门指导计划[J].外国教育研究,2004,(4)

[2]赵昌木.教师成长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3:64-69.

[3]Veenman,S.perceivedproblemsofBeginningteachers.ReviewofeducationResearch,1984,vol.54.

[4]孟洁.新教师入职教育新途径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4)

[5]江丽莉.幼稚园第一年教师的专业成长[a].教师权力与责任[C],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5,340-341

[6]杨秀玉.教师发展阶段论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1999,(6)

作者简介:

姓名:赖康生性别:男出生日期:1984年12月29日籍贯:江西赣州

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篇8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7)09―0085―01

目前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英语课程,但各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社会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使得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也不一致。为提升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综合水平,满足社会对综合性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本文对相关学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人才适应性评价和英语课程社会认识等主要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相关统计分析,探究职业教育英语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确定了培养目标的方向性、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并提出英语课程体系优化建议方案,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性职业技术人才提供借鉴。

一、职业教育英语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各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背景不同,专业设置不同,致使英语课程体系设置存在显著差异。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结合国内一些职业教育的英语课程体系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发现我国职业教育英语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英语课程特色不突出,教学效果不明显

英语课程普遍缺乏专业技能针对性,学生学习是一把抓的局面。学习的课程种类繁多,但都不精通,专业英语技能不突出,造成培养的学生与所学的专业严重脱节。通过问卷分析,部分同学尤其是男生不擅长英语,这和学生的个人能力、讲授针对性有关系,进而在后续的相关课程的学习中会产生厌学情绪。由此,英语课程特色不明显,教学效果不显著,学生英语专业应用能力无法体现,学习缺乏热情,不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

(2)学生英语综合专业技能差

职业教育的核心技能是专业技能。通过差异性分析,学生在技能学习和英语学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抱有极大的热情,而普遍认为英语课程不重要。

(3)教学与应用实践结合不够

在英语授课过程中,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并学以致用,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能力。然而国内大多数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员,其英语实践应用能力也较差。

(4)英语专业人才社会认可度低

我国职业学校英语专业职业定位不清晰,而人才的培养却朝着综合化、宽口径的方向发展。因此,职业定位不清晰成为制约该专业能否被社会认可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处理好这一矛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职业教育英语课程体系设置建议

1.构建特色教学体系

突出专业特色,建立一个有利于培养和发挥学生应用实践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的特色教学体系。作为职业教育的英语课程,要注重课程间的相互联系,全面提高专业的针对性,构建具有特色竞争力的培养模式。

2.实践教学改革

(1)构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英语课程的专业针对性,实践教学是最关键的环节,它是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其应用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社会需求,以增强实践能力为基础,对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优化与完善。

(2)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为突出应用型教学的特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突出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实践教学的办学目耍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和实践环节的设计,以宽口径学科教学为基础,让更多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并逐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手段,以适应社会需求。

(3)增加实践课时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增加更多的实践教学。因此,在现有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对相关专业英语认识实习、企业对外交流调研、国际通用软件实习等实践内容。同时,增加课程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篇9

关键词:地方商科院校;问卷调查;双语教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引言

国际贸易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对该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衡量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国际贸易专业英语的口语及写作能力。教育部2001年第4号文件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双语教学,并要求国际贸易等六个专业率先实行双语教学。我国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地方商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应用型外贸人才,而双语教学对于地方商科院校高素质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湖南省跨区域合作的推进,湖南省对外贸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2016年11月召开的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开放崛起战略,确立了将湖南省建成中部地区开放强省的目标。在此背景下,湖南省地方经济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多,急缺既熟悉国际经济与贸易规则,又具有极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湖南商学院是一所以管理学、经济学专业为主的多科性省属商科院校,该校自1995年开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办学,2003年、2006年、2007年、2008年该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先后被评为校级优秀专业、湖南省重点专业、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湖南省特色专业。自2003年起,湖南商学院相继在“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函电”等专业主干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进行双语教学的专业课在国际贸易所有专业课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30%。

二、调查对象、样本情况及问卷设计

此次调查对象是湖南商学院2012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四本科生,调查时间是2016年5月,正逢这些学生在实习单位实习2~3个月后返校参加毕业论文修改和答辩之时,他们能够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客观地看待湖南商学院双语教学的效果,提出的意见较为客观和中肯。

本次调查共发放匿名问卷90份,有效回收问卷81份,有效问卷率为90%。该问卷共23道单项选择题(其中对学生基本情r调查的单项选择题6道)、3道多选题和2个开放式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①学生基本情况调查:性别、英语水平、招生生源、就业单位、考研打算、出国深造安排;②双语教学基本情况调查;③双语教学的作用调查;④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原因调查;⑤改进双语教学建议的调查。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见下表)

通过对回收的81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了如下信息:①男女学生比例基本相当,男生比例略高于女生,具体而言,男生42人,占比51.9%,女生39人,占比48.8%;②学生理科生源比重(62%)大大超过文科生源比重(38%);③学生总体英语水平较高,93.8%左右学生通过了国家大学英语4、6级考试,其中通过6级者超过一半;④学生中仅33.8%的人在外贸行业工作,而66.2%的人没有从事这一行业;⑤仅28%的人有考研打算,另外72%的人则没有;⑥仅17%的人有出国深造的打算,83%的人没有这一打算。

2.双语教学基本情况的调查

目前湖南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从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并且主要是一些应用型的课程进行了双语教学,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函电”“进出口贸易模拟实习”“国际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结算”等课程。当学生被问到感兴趣的国际贸易专业双语科目时,学生反映他们对“国际贸易实务”兴趣最大(39.5%),然后依次是“国际商务谈判”(17.3%)“进出口贸易模拟实习”(7%),其主要原因是在这些课程的双语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或实训环境效果较好。

目前湖南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双语课程教材大多数为国内教师用英语编写的,但由于这些英文编写的教材所涉专业内容大多过于简单,任课教师一般另外指定了中文教材,有70%的学生反映老师所授知识与指定的教材内容差异较大。绝大部分(72%)学生反映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课程课后作业的英语比重为20%~30%;由于双语教师师资力量不够(国贸系双语教师人数为8人),大部分双语课程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普遍(86%)认为小班教学比大班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3.学生对双语教学作用的调查

当问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否有必要进行双语教学时,7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关于双语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大小这一问题,10%的学生认为作用很大,50%的学生认为较大,27%的学生则认为一般;关于双语教学对于就业的作用,58.4%的学生认为一般,39%的学生认为很大,2.6%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其中所开设的双语课程中对于就业作用影响较大的依次为“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模拟实习”“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函电”,其他双语课程作用都较小;对于双语教学意义的理解,学生认为其意义由大到小依次为“创造国际贸易实务的英语语境”“增加就业机会或学习交流机会”“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

4.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及影响因素调查

没有上双语课之前,几乎所有学生均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有很高的期望值,但是调查发现仅有13%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达到了预期效果,而53%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加重了他们的学习负担,有37%的学生反映他们无法听懂英语授课内容。

调查发现,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而教材和教师的态度影响较小。学生认为少部分课程的双语教学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但大多数双语课程仍然沿袭了“满堂灌”的方法;8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师资一般,仅7%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很好。按照师资构成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排序,其影响因素依次为“教师英语口语发音不准”“教师专业水平欠高”“教师上课缺乏激情和教学态度”,其中教学态度权重远远低于其他因素。

5.改进双语教学的建议调查

调查发现,53.1%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中英语比例为50%较为合适,32.1%的学生认为其比例应为80%,而要求30%和100%的学生较少;对于双语教学的师资,学生的愿望依次是外籍华人或有留学背景的中国人、中文和英语水平均佳的教师、外国人以及英语口语较高的教师;75%的学生认为教材应该有中文教材和英文教材两种,而25%的学生认为应该用全英文教材。此外,学生希望提高双语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多进行互动,多采用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教材选择上尽量实事求是,在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前提下尽可能选择权威的双语教材。很多学生建议早点开设双语课程,甚至可以从大二开始就上双语课程,并逐步增加双语课程的课时数。

四、建议

1.进一步明确地方商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

对地方商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直接影响到双语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等方方面面。由于地方商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所以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目标要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学习国际贸易专业英语知识,掌握国际商务环境交流的共同语言。对于部分优秀学生,地方商科院要侧重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双语思维和国际视野。

2.科学设置地方商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双语课程体系

由于地方商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定位为应用型外贸人才,所以对该专业双语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倾向于应用性课程,适当兼顾理论性课程,并对该专业的理论课程及应用性课程(包括实践性课程)的双语教学目的和双语比例有所区别。

一方面,在明确本专业双语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群(包括理论性课程和应用性课程)。目前湖南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应用性课程中只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商务谈判”“国际结算”“国际贸易模拟实习”等进行了双语教学,但是某些涉外性较强的课程如“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通关实务”“港口概论”等仍未进行双语教学;此外,“外贸单证实务”这门课程尚未开设,所以,应该立即开设“外贸单证实务”的双语教学。理论课程方面,该校“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开展了双语教学,但还有一些重要的理论课程也应该开展双语教学,如“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跨国经营与管理”“国际服务贸易”等。

另一方面,理论课程及应用性课程(包括实践性课程)的双语教学方法和英语教学比例应进行区别对待。该专业的理论课程如“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跨国经营与管理”等,其双语比例不要很高,建议为20%,其主要目的是突出国际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应用性课程则应该增加英语的比重,力争达到60%,在课堂及课后作业中都要较高比例地体现英语,强化学生的英语专业应用能力。

3.循序渐进地安排和推介双语授课课程,形成连贯系统的双语课程体系

目前,湖南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双语课程一般集中在大三第二学期,造成学生一时适应不过来。大一学生英语学习深度还不够,也缺乏专业基础知识,还不宜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到了大二阶段,w生逐步适应了大学环境,初步具备了双语授课的基础,此时应引入少量双语课程,如“国际贸易”“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市场营销”,并逐步增大双语教学的力度。通过多课程、立体化的教学设置,能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从而在今后成长为既具有国际视野、精通经贸理论知识和技能,又熟练掌握国际通用语言,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商务人才。

4.提高双语实践课程比例,完善国际经济与贸易双语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环节是达到双语交流目标的必需手段,也是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水平的保证,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学以致用。但是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严重缺少,大大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学校仅在学生大四时在商务仿真模拟实验室开设了“国际贸易模拟实习”这门实践性双语课程,占3.5个学分,学生反映他们对“国际贸易模拟实习”兴趣很大,但课时严重不足,且有学生反映不应把它安排在大四。“国际结算”“外贸单证实务”“通关实务”这些要求进行实践教学的课程均未安排实践环节课时。此外,许多国际贸易应用性课程,也应该穿插实践环节,利用仿真实验环境提高其学习效果,实现教学内容的相互补充,从而形成双语教学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5.采用适合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采用小班形式上课

理论课程及应用性课程(包括实践性课程)的双语教学方法和英语教学比例应进行区别对待。该专业的理论课程如“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跨国经营与管理”等在进行双语教学时,其双语比例不应很高,而主要是在一些概念、案例上以及数据图表上体现英语特色,让学生初步具有对专业知识的英语思维能力,夯实专业基础,也便于他们进一步深造和学习。对于应用性课程则应该增加英语的比重,多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现场表演等方法,加强互动,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在双语教学中,应该尽量采用小班的形式教学,增加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和互动。同时,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多采用引导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若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举办双语教学比赛,并采用公开课学习、集体备课等形式探索双语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6.选择权威双语教材,根据双语教学需要进行考试改革

有些人主张直接采用英语原版教材,这其实是一个误区,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许多本科生对国内中文翻译的英文原版教材难以理解,而一下子学习原版英语教材,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可喜的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双语课程教材不断涌现,出现了一批含金量高、知识体系完整、与中文教材基本对接的好教材。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该教材由十多年前缺乏对接教材,而慢慢成熟起来,代表性强的先后有帅建林所编写的《国际贸易实务》(英文版)、周瑞琪编写的《国际贸易实务》(英文版),内容与中文内容越来越衔接,并且专业性越来越强,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推动作用,其他的双语教材也在趋于良性发展中。教师要具有敏锐的目光,经常调研市场上新的、好的、体系完整的双语教材。由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双语知识讲求外贸英语的应用性,教师可以根据本课程需要进行考试改革,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确保能够培养学生的双语应用能力,切忌流于形式。

7.加强双语教师团队建设,激发双语教师的潜力和热情

目前湖南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师团队日益壮大,已经形成了中青年的梯队队伍和专业双语教师群,中间不乏专业知识、英语口语、教学互动等方面都让学生惊叹的教师,然而这样综合素质拔尖的教师还是较少,整个教师群体基本还是各自为战,缺少交流和沟通。因此,应该鼓励这些教师上双语公开课,对上双语公开课的教师进行大力奖励,并组织大家进行评课;到兄弟院校学习和观摩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派教师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学校参加进修和培训,深入了解这些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双语课程群的建设,提高学校双语教学的总体水平;有条件的话,可陆续将本校双语教师推选到海外双语教师培训中心,进行高端提升。

8.学生双语比赛活动,创造学生双语学习的环境

湖南商学院每年举办一次国际经贸知识大赛,鼓励大家用英语展示和表演国际商务知识,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地方商科院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应用能力,这个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应该从入学开始,就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举办针对各年级的商务英语比赛,可以针对口语、写作、商务谈判等。

参考文献:

[1]陈汉辉,张莹.高校管理学双语教学效果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基于安徽财经大学管理学双语教学调查[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5(2):75-78.

[2]严跃平,李燕君.基于问卷调查的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建议[J].鸡西大学学报,2013,13(12):100-102.

[3]周丽,刘青,谢晓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7):56-59.

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议篇10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是师生对问题的共同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主动表述,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由积累向表达运用转化。借助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教学策略方法,对丰富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增强学生学习认知体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探讨问题探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前提需要。

关键词初中英语;问题;交流;探究

“哑巴英语”现象的出现与学生不能大胆表达和主动交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表达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思考问题和主动探究的过程,体现了语言交际和工具的本质特征。围绕问题的破解,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元化的表达形式进行互动交流,能在活跃课堂教学情境氛围的基础上,更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主动学习和使用英语。多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能使得学生享有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提高表达综合运用技能。

一、引导学生自读找问题质疑

找问题是学生学习英语应该具备的技能,通过问题查找来鼓励学生有针对性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在帮助他们更好质疑和深思的基础上调整学习运用方法。支持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利于他们更好主动提出破解方法。

在指导学生查找问题中,多鼓励他们围绕课程知识难点和学习能力不同,主动质疑阅读,找出自己的理解薄弱环节,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和思维。建议学生运用笔记的形式找出学习难处,鼓励他们针对这些难处,尝试找出前后联系的语言素材,强化理解感知。建议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结合自己的疑难予以主动表述,深化理解感知。

学生自读中发现的问题,是指导他们据此进行表达的基本素材。例如,八年级上册Unit8naturaldisasters的“Readingaanearthquake”的阅读教学中,建议学生根据文章表达主题内容,从“thecharacteraboutearthquake”和“whatdidhappenintheearthquake?”思考中找出相应的表达素材,建议学生围绕“whatdoiknowaboutearthquake?”进行主动陈述自己的质疑意见,深化感知和主动表达。

二、鼓励学生合作解问题释然

运用任务合作的形式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探究和破解问题,更利于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提高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来指导学生探究问题,能使得学生将自我质疑过程转化为互动探究,更利于优化教学过程。

学生在彼此合作中发现的问题,定能够使得他们的认知感悟有单纯的被动性记忆转化为实践运用。在指导过程中,可根据课程教学难点,创设不同的思考探究题目,建议学生通过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形式来进行合作。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求学生能够从文本教材中找出相应的依据,培养他们综合思考和整体概括运用能力。借助合作来引导学生交流,更能使得学生对问题有更加深刻的印象。

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也是教学过程不断优化和丰富的体现。例如,在七年级下册Unit4Findingyourway的“Readingatriptothezoo”阅读教学指导中,可根据学生的整体阅读感知,鼓励他们以“whatdoyouknowaboutSunshineZoo?”进行同桌交流,深化整体理解感知。在此基础上,可建议学生围绕“whatdoyoufindinSunshineZoo?”和“HowdoyouintroduceSunshineZoo?”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帮助他们在全面深化理解感知的基础上更好调整表达思维方法。

三、帮助学生主动提问题探知

给学生主动发问的机会,引导学生在主动提出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更好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以问题导向为前提,多运用沟通对话的方式和学生对话,建议他们根据问题主动和教师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水平。

教师在帮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综合性思考感知,围绕不同问题的提出角度和方向,强调多样化策略指导。在运用中,以平等协商的口吻引导学生大胆表述,针对自己的质疑思考提出相关方法措施。根据课程问题设计目标方向,建议学生针对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知识运用等方面的要求,表达自己的认知思维,更好主动暴露表达认知思维,强化感知。

帮助学生主动提问能使得教师发现更多有效的沟通方法。例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5Birdwatchers的“ReadingBirdsinZhalong”教学提问中,不妨引导学生针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建议学生主动向教师提出“whatdoweshoulddoforwildbirds?”和“DoyouthinkZhalongwillbecomemoreandmore?”等问题,进一步激活学生的语言感知思维,更好丰富他们整体理解感知。

综上所述,英语课堂教学中以问题导向为切入口,帮助学生在主动深思和积极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和探究问题,利于他们开阔知识视野和丰富感知思维,增强认知感悟体验。学生在自我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中的交流,能帮助他们更好灵活运用课程知识,提高表达运用准确性和灵活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胡仁干.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运用英语对话交流[J].考试周刊,20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