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培训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3:04

耕地保护培训方案篇1

一、单位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我们首先以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为重点,以“五型”支部创建为载体,狠抓支部建设。中心党支部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了中纪委六次、省纪委六次全会精神和同志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全面贯彻《林业厅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在单位内部积极开展廉政教育,使全体干部职工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执政为民。同时,支部按照要求,加快了党员的培养和发展工作,3名年轻同志预备党员按期转正,为中心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二是积极组织职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开展业务培训,注重职工综合素质提高。按照厅直党委的安排,先后组织干部职工和党员学习了党的*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八次党代会精神、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共组织学习50次,累计25天。另外共组织职工参加业务培训班35人次,鼓励2名职工参加研究生教育,5名职工参加函授学习,引导职工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提高岗位工作技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三是抓制度建设。在《河南省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工作规则》基础上继续进行完善。四是切实做好工会、共青团和妇女工作。结合开展“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由工会、共青团组织职工开展了3次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了职工生活。

二、退耕还林工程健康发展

20*年的退耕还林工作继续坚持“突出重点、完善政策、巩固成果、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完成本年度造林任务的同时,认真巩固以往成果,保证了工程健康发展。

(一)圆满完成年度造林任务。20*年度国家下达我省荒山荒地造林计划任务70万亩。截止10月底统计,年度造林任务已全面完成。9-10月组织各工程县完成了管理实绩和造林实绩自查工作。11月下旬-12月上旬,组织有关人员,完成了34个县、26.58万亩省级复查面积的落实任务。

(二)开展退耕还林后续政策调研。根据《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退耕还林后续政策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及时组织各地对全省退耕还林地的区域分布和坡度级构成情况、生态林和经济林的构成与分布、退耕农户情况等进行了调研,按期向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公室提交了《河南省退耕还林后续政策调研报告》,并提出了完善后续政策的建议。

(三)编写20*年退耕还林效益监测报告。完成了桐柏、西峡、光山、辉县等12个监测点20*年监测数据的汇总及县级、村级、农户三级社会经济效益监测报告、农户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的编写工作。监测数据真实地反映了退耕还林实施所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总体进展顺利,并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同时也反映出了退耕还林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我省退耕还林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做好退耕还林案件的受理及查处。8月29日我们在*组织召开了全省退耕还林工作会议,分析了当前退耕还林工作的形势,总结了几年来各地工作的经验,并对今后加强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截止12月20日,共受理退耕还林112件,同时当场解答群众咨询30多次。在受理的事项中,国家林业局转办20件,群众直接来信42件,来访34次、来电16个。在处理事件工作中,我们共下发转办单112份,下发督办函8份,电话督办20次,直接查处重大件3次。截止目前,按期已办结1*件,未到办结期限正在办理的7件。

在完成年度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时,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精心组织,及早动手。今年,国家下达我省退耕还林计划滞后。为了确保年度任务按期完成,在国家下达任务之前就预分配了各地的荒山荒地造林任务。冬春造林季节,省林业厅专门派出9个由处级干部带队的造林督察组深入小班地块查看质量,现场进行指导。7月中旬,接到国家下达我省年度退耕还林计划后,我们及时将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并按时完成了《河南省20*年度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林业局审核批准。

二是加强对退耕还林林地的管理,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为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我们起草了《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加强退耕还林林地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开展幼林抚育、补植补造和确权发证等工作。据统计,目前幼林抚育的面积达853万亩,占退耕还林总面积工程造林的65.3%;完成历年造林地补植补造面积171万亩;我省退耕还林20*年以前退耕地林权证发证86%,荒山造林发证率72.4%。

三是强化各项措施,提高案件办理质量和办结率。为切实做好退耕还林工作,一是加强了工作机制建设,要求各级工程管理部门要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负责退耕还林工作。二是严格办理程序,加大督办和直接查处力度。我们制定了《办理程序》,对退耕还林办理工作做出了明确要求。对于上级转办的案件,调查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正式文件上报调查处理报告,报告要包括调查核实情况、存在的问题、整改情况、责任人处理情况、举报群众意见以及调查的原始证据材料等。三是加强了通报和考核制度。定期对各地退耕还林查处情况进行通报,督促各地进行整改,把工作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

三、天然林保护工程稳步推进

20*年的天然林保护工作,继续严格贯彻落实《河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规定的各项任务和国家林业局安排的年度公益林建设任务,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天保工程阶段性评估和配合审计署驻*特派办的审计等工作。

(一)继续全面停止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严格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天保工程实施单位认真贯彻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在黄河中游地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的通告》,继续实行天然林禁止商品性采伐,对因地方重点工程确需少量采伐天然林的,严格执行国家林业局单报单批制度。对人工商品林采伐严格按照试点工作方案和采伐管理程序执行,工程区全年木材产量99743立方米,占工程区年度木材生产计划169844立方米的58.73%。

(二)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努力提高管护效果。为保护好工程区内的森林资源,我省在巩固完善已建立的以县、乡、护林员三级管护网络的同时,加强对农民兼职护林员的业务技能和各种实用致富技术的培训,强化护林员管理,制定了护林员举报案件登记制度和深山区护林员修枝抚育考核制度,取得了明显的管护效果,遏制了因禁伐时间长而出现的盗伐案件增多的势头。

(三)妥善分流安置下岗富余职工,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按照省林业厅、财政厅下发的《关于做好河南省黄河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森工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工作的通知》(豫林天[2001]93号)要求,组织工程区各地继续采取各种积极有效措施,通过发展森林旅游、培育林木种苗、鼓励富余职工参与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等措施,使下岗职工重新获得就业机会。目前,工程区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累计分流安置富余人员4372人。其中一次性安置下岗职工2171人、从事森林管护和营林工作的474人、其他1727人。

(四)按时完成天保工程年度公益林建设任务。20*年度,国家下达我省的公益林建设任务14万亩。我们组织各有关工程县(市、区)克服国家下达年度工程建设计划较晚,任务重,时间紧等不利因素,按照省林业厅批复的施工设计,积极开展工程建设工作。截止11月底,天保区11个县全部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公益林建设任务。

(五)完成了工程区林业企业职工“四险”补助政策的落实工作。根据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关于做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工企业职工“四险”补助和混岗职工安置等工作的通知》(林计发[20*]92号)要求,在认真审核各工程实施县(市、区)级《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全面掌握职工人数、工资标准和有关政策,明确了森工企业参加“四险”的职工人数、缴费标准、缴费比例和欠费解决办法,通过测算汇总,编制上报了《河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工企业职工“四险”补助实施方案》。目前,国家及省配套资金264万元已按照《实施方案》拨付到工程实施单位。

(六)组织完成了对天保工程阶段性的评估工作。为真实反映我省天保工程实施效果,我们组织林科院、规划院、省农大的林业专家对全省2000—20*年天保工程开展了阶段性评估工作,编制了评估报告。

完成以上工作任务,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管理,提高护林员素质和管护责任感。护林员是森林资源管护的主体,加强对护林员的管理是搞好资源管护的基础。为此,我们首先将提高护林员业务能力作为工作重点,定期组织护林员进行林业有关法律法规和基本林业知识培训。其次完善护林员管理制度,制定了护林员举报案件登记制度和深山区护林员修枝抚育考核制度。三是对护林员严格奖惩,各地定期召开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工作会议,对优秀护林员进行大力表彰,对不称职的公开辞退,大大提高了广大护林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二是认真培训,增强管理水平。针对基层管理人员变动频繁,部分人员对国家有关政策和业务知识生疏的实际情况,年初我们就在三门峡市举办了天保工程信息及档案管理培训班,对工程区市县两级林业局的主管局长、天保办主任等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包括天保工程检查验收办法、天保工程封山育林作业设计细则、天保工程信息季报指标解释、工程电子档案建设、阶段自评估指标解释等有关政策和业务知识的系统培训。结合审计,我们又邀请审计署驻郑办的专业人员开展了天保资金管理的培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层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是强化管理,提高公益林建设质量。在今年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过程中,我们继续实行年度作业设计由具有资质的林业专业设计单位设计、建设任务由专业队承包施工、县林业局组织营林、财务、纪检等部门进行施工监理、质量验收、施工单位出具税务部门正规发票报帐的办法。同时,强化对年度作业设计的审查力度,由省级工程管理部门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审查,采取自评、互评和专家点评的方式进行,提高了作业设计审定质量,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交流、提高的机会。

四是努力探索,发展林区后续产业。20*年度,我省在大力兴办森林生态旅游等后续产业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加大对工程区内现有22处部级和省级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景区交通和住宿条件,新建3处旅游观光索道,1个冬季滑雪场,使景区游客数量和经济收入明显增加。同时,引导集体林区群众从单一依靠砍树发展经济,逐渐转变为种植中药材,开发林下资源,植桑养蚕,发展多种经营,参与生态旅游业发展“农家宾馆”,寻找到新的致富门路。另外,通过地方政府提供信息和加强劳动技能培训等服务措施,鼓励天保区富余劳力外出打工。

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管理工作进展顺利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开展时间短,头绪多,任务重,我们本着边学习、边摸索、改革创新原则,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扩大补偿规模。国家继2004年安排我省中央森林生态效益首批补偿面积550万亩之后,今年又新增补偿面积320.65万亩,从而使我省享受国家补偿的重点公益林面积达到870.65万亩。省财政在20*年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20万亩的基础上,今年将补偿面积增加到120万亩。全省享受中央和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生态公益林总面积总计已达990.65万亩。

(二)合理安排补偿面积。为妥善处理保护森林资源与发展地方经济的矛盾,我们制定了补偿面积落实六项原则,确保了补偿基金使用效益的充分发挥。经各实施单位“对号入座”,全省新增的320.65万亩部级重点公益林和100万亩省级公益林补偿面积全部落实到了山头地块。

(三)认真落实管护责任。搞好公益林资源管护是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前提。各级林业部门为尽快将管护责任落到实处,认真制定管护细则,公开选聘护林员,分类签订管护合同。通过个人报名、群众评议、张榜公示等程序,全省共选拔确定护林员4586名,其中部级重点公益林区3877名,省级公益林区709名。

(四)加强补偿基金管理。我们在严格贯彻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加大了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3月和11月份,我们先后两次对基层实施单位的补偿基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与财政厅联合下发了《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加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的通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实施单位严加整改,确保补偿基金专款专用,合理开支。

(五)做好公共管护支出项目。我们严格按照补偿基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和项目申报与审批程序,今年又新建生物防火林带46485米,主带宽25—30米,辅带宽20—30米,合造林面积2091.5亩;改建生物防火林带33300米,面积1258.4亩;垒砌防火隔离墙500米;林业有害生物救治面积13.65万亩;在登封、南阳、信阳建立了3座公益林防火及有害生物防治物资储备库。

(六)区划界定省级公益林。为推进我省森林资源分类经营,并为实施省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提供依据,我们在去年省级公益林面积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经过4个月的野外调查和走访农户,县级区划界定单位共申报省级公益林地2224.36万亩,其中可作为补偿对象的有林地1727万亩,涉及14个省辖市、84个县(市、区、省辖市直属的国有林场等)。

(七)核实天保区新增造林面积。根据国家林业局的安排,我们积极配合配合华东院对天保工程区新增造林且未享受天保工程管护经费的重点公益林面积进行了核查。我省共申报此项面积225.75万亩,其中适于国家补偿的有林地面积117.90万亩,核实的有林地面积119.66万亩,核实面积比申报面积多出1.76万亩。

(八)组织编制补偿基金县级实施方案。为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步入科学管理的轨道,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县级实施方案编制工作。通过实施方案的编制,将补偿面积分生态区位、和地类落实到小班,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并制定公益林资源管护和补偿基金监管细则,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确保政策到位、工作到位、资金到位。

完成以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任务,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是加强补偿面积核查。国家第二批补偿面积和省级新增补偿面积指标下达后,我们首先组织省林科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河南农大师生共计65人,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历经一个月的野外调查和统计汇总,对所有区划界定单位申报的补偿面积进行了核实。共抽中乡(镇、林场)194个、行政村(林班)403个、小班1856个,其中在部级重点公益林区抽中乡(镇、林场)127个、行政村(林班)299个、小班1530个,在省级公益林区抽中乡(镇、林场)67个、行政村(林班)104个,小班326个。抽查面积共计58.21万亩,其中部级重点公益林45.94万亩、省级公益林12.27万亩,面积抽查比例均在10%以上。经复查质量跟踪监督,抽查比例和调查质量等均符合规定要求。通过省级复查,为合理分配面积提供了决策依据。

二是制定完善管理办法。我们在认真贯彻落实去年制定的各项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今年又制定了《河南省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河南省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复查办法》以及《公共管护支出项目县级实施方案的申报与评审要点》等管理规范,逐步使各项管理活动有章可循。

三是组织交流成功经验。为提高公共管护支出项目管理水平,今年4月,我们组织项目单位实地参观了桐柏县和罗山县的生物放火林带项目建设成效,同时邀请省林业规划院的专家讲授生物防火林带营造技术,进一步严明了建设标准和资金管理规定。

四是开展专业技术培训。今年8月和10月,我们先后举办了“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省级复查技术培训班”和“全省公益林管理培训班”,分别对复查人员和省辖市负责公益林管理工作的科长、县级林业局主管局长、国有林场场长等进行了业务培训。各实施单位也进一步加强了对护林员的职责、业务、补偿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培训。全省上下通过一系列培训措施,公益林管理(管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政策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

五、存在问题

一是由于部分地方工作不规范,加之农村政策调整,致使退耕还林件有增加趋势;二是天保工程区中幼龄林面积大,抚育间伐滞后,林地健康状况恶化;三是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各个环节管理制度急待健全和规范。

六、20*年的工作重点

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绿色中原建设规划》,认真落实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管理的各项政策,狠抓现有成果巩固与完善,加强管理,高标准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一)自身建设

1、进一步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政教育,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

2、狠抓作风建设,务求做到勤奋、认真、创新、务实、高效、廉洁。

3、配合林业厅做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争取再上新台阶。

4、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开展创建职工之家活动。

(二)退耕还林工程

1、组织完成年度退耕还林任务。及时了解国家明年计划的有关情况,早准备,早安排,确保任务的完成。

2、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加强退耕还林地的管理工作,强化抚育、补造、林权证发放、林地征占用等管理工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3、继续做好工作,加大对退耕还林案件的查处力度,保障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

4、完成退耕还林中期成效评估工作。

(三)天然林保护工程

1、突出重点,进一步抓好现有资源的管护。

2、按时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公益林建设任务;

3、及时完成省县两级天保工程实施方案调整工作;

4、指导新安县扎实开展重点生态县治理工作;

5、全面完成全省天保工程县级档案管理管理微机化工作;

6、对天保工程区几年来的公益林建设工作开展“回头看”活动,通过全面核查,强化管护措施,修复封禁设施、开展补植补造,提高公益林建设质量。

7、召开天保工程阶段总结会议。认真总结第一阶段工程实施中的成功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结合调整后的实施方案,为实施好第二阶段的工程建设任务奠定基础。

(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管理工作

1、召开公益林资源管护现场会,推广学习先进经验;

2、编制新的公共管护支出三年规划;

3、加强对基层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4、拟定公益林管理办法;

5、依据各地编报的实施方案,开展检查验收和目标考核;

6、探讨不同地区的公益林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

耕地保护培训方案篇2

一、项目基本情况

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20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有关要求,签订了相相州村、村两户承担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工作。该项目中央财政按照每亩15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共230亩,补助资金3.45万元,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内有效改善了耕地地力状况,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同时随着土壤有机质提升,生产的大豆品质也显著提高,项目的实施受到农户的好评。

二、项目组织实施

一是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市2020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实施方案要求,制定了市2020年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要求,细化工作任务。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负责耕地地力保护工作试点实施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工作。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推进落实工作组,全面落实试点任务和要求,确保了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三是搞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了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关注支持试点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是强化技术指导。为确保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技术指导组,积极组织技术培训,指导尽快掌握大豆种植技术要领。

三、资金监管

根据试点协议内容和核查结果,按照补贴标准,通过“惠农一本通”,将补助资金兑付给承担试点任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四、试点工作产生的效果和发挥的作用

一是项目的实施,耕地得到了休养生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投入,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打破恶性循环,推进生态修复治理,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耕地保护培训方案篇3

首先,我代表全市国土系统对各乡(镇)党政领导能够在百忙之中参加这次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对大家多年来给予国土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教育培训活动是在市委、市政府的主持下,由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司法局、市广电局和市国土资源局六个部门共同组织的,是贯彻去年中央六部门联合召开的,对全国县(市)、乡(镇)、村级干部开展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增强全市乡(镇)干部依法用地、管地意识,提高国土资源保障能力的重大举措。这次培训的总体目标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双保、双转、双约、双提的“四双”基本要求,大力宣传和普及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依法依规、节约集约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的能力和水平,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国土资源保障。

为了确保这次教育培训收到预期效果,我局在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做了较充分的前期准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六部门联合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已经以《通知》的形式发给大家了,希望大家能够按照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全面落实;二是统一编印了培训教材。为了使大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消化、理解需掌握的知识,我们在国家下发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重新编印了培训教材,力求重点突出,通俗易懂;三是精心挑选并聘请了相关专业的专家担任授课老师。希望通过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讲授,能够让大家学有所用。刚才,市委组织部邱志方副部长的讲话,高屋建瓴,见解独到,听后很受启发,对我们全面完成好本次教育培训活动各项任务,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下面,我结合国家对开展这项活动的总体要求,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理解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的重要意义

去年,中央提出要利用一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旨在提高县(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水平、明确乡(镇)基层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职责、提高广大基层干部群众遵纪守法意识的大培训。这是在国务院提出的坚守18亿亩红线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大环境下,全面落实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资源保护责任的一项重要措施,用意很深。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服务全局的高度认识这次培训,深刻理解,明确意义。

1、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的重要途径。应该说,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人民群众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已经有了明显的增强。但目前在国土资源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在基层干部群众思想意识中的“虚位”,进而造成乡镇人民政府在管理职责上的“缺失”和村级组织在管理权限上的“越位”。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土资源法律知识素养低,简单地说,这是无知;二是运用国土资源管理知识能力水平差,说句重话,这就是无能。由于这“两无”问题的存在,使得国家和省市的一些关于国土资源管理的新思路、新政策、新要求无法得到落实,直接造成了一些地区的基层干部法律意识淡漠,逐步形成了粗放利用土地、随意浪费矿产资源、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最终以牺牲资源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数字增长的畸形发展形态。因此,全面提高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国土资源法律知识素养、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已经刻不容缓。正是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六部门把全市乡(镇)党政领导、分管领导组织到这里,利用三天时间对国土资源法律知识进行集中培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三天的时间,对大家来说,既是一个充电的过程,也是一个纠偏的过程。希望大家能够本着对工作、对事业负责的态度,克服困难,静下心来,把知识学到手,把经验带回去。

2、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是正确认识国土资源形势,落实国土资源基本国策的有效手段。当前,各级领导对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对国土资源的管理越来越严,地方经济发展对国土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国土资源部门承担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严峻的工作形势,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希望通过这次宣传教育培训活动,让大家对当前国土资源形势有个清醒的认识,全面深入地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我市的土地、矿产资源状况,增强共同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在保护中发展和在发展中保护的观念,正确处理和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两者间的关系,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节约集约用地和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如果能达到这一目的,说明我们这三天的时间就没有荒费。如果回去后还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我市国土资源的管理环境就会因为有你们的支持和参与得到大大改善,我们的各项工作就会事半功倍,我市的资源利用的效率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的水平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3、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是贯彻落实国土资源方针政策,坚持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设用地需求量猛增,也出现了大量的违规违法用地问题,而且屡禁不止。尤其是在一些地区,我们的基层政府竟然以违法主体的形式出现,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一些领导同志缺乏大局意识,缺乏掌握国家大政方针的政策水平,缺乏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依法行政的能力,进而造成了对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在理解和执行上的偏差。表现在个别地区、个别单位、个别人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行政乱作为或者不作为,这才是我们所面临的违规违法用地状况屡禁不止的真正原因。排除少数人对政策法规的恶意曲解外,或多或少地与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在宣传、教育、普及的深度和广度上存在差距有一定关系,所以在基层干部中开展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次集中教育培训的机会,全面提高乡镇领导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鼓励和支持我们的乡镇领导在落实国土资源法规政策、遏制违法、严格执法、保护耕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认清形势,增强贯彻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央之所以决定由六部门联合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动,而且专门面向基层县(市)、乡(镇)、村级干部,是在对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形势做出理性判断情况下,实施的重要举措,是及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开展这次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想,至少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

1、要准确把握国情。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有一个概念,就是中国地大物博,但是,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我们国家有13亿人口。我国耕地资源最突出的特点是“三少”:一是人均耕地占有少。截止2007年底,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26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38亩,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有一些省(市)的人均耕地已经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二是优质耕地少。全国中低产田与高产田的比例约为7∶3。近年来,遭受工业“三废”污染的土地近9000万亩;同时还有不少耕地受到盐碱化、沙化和荒漠化的损毁;另外,建设也还占用了一部分优质耕地。三是后备耕地资源少。全国耕地后备资源总潜力约为2亿亩,但水、土、光、热条件比较好的只有40%,能开垦成耕地的只有约8000万亩。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从国家的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每年各省提出的建设用地需求大概只能满足50%,如果再粗放地开发利用有限的用地空间,可以预计,离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失守的日子就不会太远了。

2、要全面掌握市情。就我市而言,耕地状况要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耕地约2.7亩,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高产田占耕地面积的40%,可开垦的后备耕地资源丰富,水土资源匹配适当,年均粮食产量维持在150亿斤,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再增产30亿斤粮食的目标任务。所以,对我市来说,加强耕地保护,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另一方面,我市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长,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0亿,2006年完成950亿,2007年完成1350亿,同比上年分别增长41%、46%和42%。今年省上给我市下达的固定资产投资指标1800亿元,同比增长33.3%。其中工业投资投资指标800亿元,同比增长32%。预计2008-2012年五年我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00亿。经济的高速增长,势必带来用地量的急剧增长。仅今年全市就需要新增建设用地4000公顷,各县(市)区、开发区的自报数已经达到12000公顷。从以上国情和市情介绍中,我想大家至少能够得出这样的分析,我市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优质商品粮基地,从保护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国家也必然会进一步加大对黑土地的保护力度,不仅违法用地难以立足,就是正常的发展用地,审批难度也会越来越大,而我市发展对用地空间的需求又空前迫切。可以断定,在未来几年时间里,我市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保护耕地、保障用地的任务将更加艰巨,我们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3、要深入了解国家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国土资源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以《矿产资源法》和《土地管理法》为主干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几年,国务院又连续颁发了一些规范性的文件,使国土资源管理更趋规范和完善。特别是2006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针对土地调控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针对建设用地过度扩张的经济动因、责任制度落实和惩处土地违法行为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严格土地管理和调控的具体措施。需重点说明的是该《通知》中对土地违法行为的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负总责,不仅要对审批的用地负责,而且要对所有实际发生的用地负责;要严格实行问责制,对于辖区内发生土地违法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等情形的,要坚决追究有关地方政府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对此,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一批领导干部因土地违法被处以刑律和党纪政纪处分,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今年1月3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1月31日,国土部了关于工业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号),对各类工业用地的投资强度、容积率、绿地率等制定了硬性指标。这一系列针对土地管理的重要政策措施的接连,充分表明了国家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也充分表达了国家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严厉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坚定决心。

4、要清醒认识我市国土资源违法现状。针对土地违规违法点多面广、屡禁不止的问题,去年,我市在国土资源部、监察部等部委的统一部署下,先后开展了查处土地违法违规专项行动、卫片监测、土地执法百日行动等一系列土地执法行动,清理查处了一大批违法案件。全年共查处违法用地526宗,面积856万平方米,其中违法占用耕地382万平方米。共立案511起,移送公安机关19宗,建议纪检监察机关处理28人,提请法院强制执行120宗。国土部第七次卫片监测我市358宗地885公顷,其中,违法用地207宗507公顷,均占监测总量的57%,违法用地发案依然较高。此外,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形势也不容乐观,仅去年我们就查处了无证开采40起,越界开采7起,对我市这样矿产资源严重不足的城市来说,这个数字已经足以触目惊心了。今年年初,国家土地督察局出台硬性指标,对年度违法用地量达到新增建设用地总量20%的城市,国家将停止该城市的新增建设用地审批。市委高广滨书记、市政府崔杰市长先后作出了“全市上下坚决不碰这个底线,坚决不当反面典型”的重要批示。我希望各位乡镇领导,对违规违法用地的严重后果要有清醒的认识,经经常提醒自己和身边的同志,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最大限度地防止出现“灯下黑”。

三、坚持“四双”基本要求,将宣传教育活动全面引向深入

当前,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期,处在全面推进大建设、大发展、大变化,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黄金期,也是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高保障能力,推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阶段。这次乡镇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沟通和交流的平台。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宣传教育培训活动,不仅要把法律法规送到每一个乡镇,还要通过对各位乡镇领导的培训,把保护的观念、保护的机制带回去,达到“一处点灯全屋亮”的效果。年初,我们在认真总结国土工作20年经验并全面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四双”基本要求,这是今后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总要求,也是这次培训需要大家了解、领会的重要内容。

“四双”:即双转、双约、双保、双提,具体涵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以“双转”为基础,树立国土资源管理新理念。“双转”,即转变国土观念、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要从地大物博的观念,转变为“人均资源占有少”的观念,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力度,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确保粮食安全。在土地利用方式上,要将高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为集约高效发展,重点解决好经济高速增长和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结构性矛盾,做好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的衔接,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和矿产资源,全面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

2、以“双约”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国土资源利用新机制。“双约”,即节约土地、集约利用。加快推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逐步建立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能少占地的,就不多占,能占用非耕地的,就不占用耕地,坚决杜绝盲目圈地、占地之风。加强源头防范,健全执法监察网络,坚持与纪检监察、公安、法院等部门联动机制,按“既查事、又查人”的原则,严厉打击违法用地。在集约利用上,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等手段,严格执行各类用地控制指标,除市政府认可的资源类项目外,工业项目必须进开发区或工业集中区。同时,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该收回的,坚决收回,该收闲置费的,严格按规定收缴闲置费。加强批后监管,督促用地单位及时开发利用,确保土地供应形成有效供给。

3、以“双保”为核心,开创保障科学发展新局面。“双保”,即保护资源,保障发展。坚持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辩证统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的核心。保护资源是保障发展的前提,这是当前国土工作的重点。要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责任制,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五不准”政策,并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突破口,构建国土资源管理共同责任机制,推进耕地保护工作量化绩效体系建设,完善耕地质量和数量的动态监测机制,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全面强化矿产资源管理,深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治理水平,做好矿山生态环境调查、汛期地质灾害监测和重点地质灾害区的动态监测,提高预警预报能力,确保矿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发展是保护资源的源动力,这是当前国土部门的中心。要采取积极措施,确保我市重大项目、重点区域、重要客商、重点单位的用地需求。特别是对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内的工业项目用地,实行“两有一保”。在土地市场建设上,要按照“有保有控”的总体思路,坚持总量管理、计划供应的管理机制,优先保障省市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平竞争机制,全面推行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打造品牌市场。

耕地保护培训方案篇4

一、*年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严格责任落实,耕地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严守耕地红线。进一步加大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一是区与各镇(开发区)签订了耕地保护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一把手为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各镇同时将耕地保护责任层层落实到村。各中心所建立了耕地保护区片包干制度,工作人员各管一片,责任到人。同时,建立和完善了各级耕地保护考核机制,并列为年终考核之重点;二是完成了千金镇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了全区基本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工作。三是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修改各项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转换地类认定的数据、图件的外业核对工作,完成了标准农田上图和涉及规划调整的四大类项目的上报审批工作。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已上报审批,各镇规划修改基础工作全面启动;四是落实耕地保护巡查制度,加强日常土地执法监察,严厉打击非农建设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行为,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了有效保护。

(二)集约挖潜并举,资源保障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1.认真落实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今年上级下达给我区的建设用地农用地指标为926亩(其中耕地784亩),争取计划外指标1390亩,合计2316亩。分局在认真做好调研和全区建设用地摸底工作的基础上,以“三保”为原则(保重点,保平台,保民生),研究制定五项工作措施,将用地指标进行了分解落实,年底前已将全部指标落实到具体项目并上报审批,共申报项目82个,申报总面积2316亩。

2.加大力度,盘活存量土地。研究制定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土地工作措施和具体工作方案,重点开展对转而未供、供而未建以及低效闲置土地的消化利用。今年,市下达给我区消化农转未供地任务1099亩,年初,区政府将任务分解到了各镇(开发区),并签订了责任状,各国土资源(中心)所配合政府狠抓项目的落实与报批。全区共完成消化利用12宗,面积1156.6亩。同时,狠抓对闲置土地的处置和利用。全区共查明的闲置土地21宗,总面积1038.76亩,其中因企业自身原因闲置土地的9宗、面积431.56亩,因政府原因闲置土地的12宗、面积607.2亩。在查明闲置土地情况的基础上,我们通过“落实责任,列入重点抓开工”、“政府协调,消除障碍抓开工”、“明确义务,依法督促抓开工”、“依法处置到位,重新安排抓开工”等四项措施,狠抓闲置土地的消化利用,目前除因政府原因的9宗,面积369.45亩闲置土地尚在处理中外,其余闲置土地均已通过督促动工、重新签约等方式处理到位,并按照20%的标准成功收取了飞菱电器闲置土地费41.20万元,破了我区闲置土地单位从无上缴闲置费的先例。

3.抓项目供地,全力做好资源保障工作。按照集约用地、保障发展的原则,分局积极做好各项重点工程的配合协调工作。今年以来完成各类供地39宗,面积1164.4亩,累计获得出让金额3.4514亿元,其中推出经营性用地14宗,面积303.492亩,合同地价2.0949亿元。工业用地招拍挂22宗,面积836.76亩,地价1.3565亿元.公用划拨用地3宗,面积24.10亩.办理土地流转14宗,面积469.9亩。据统计,全区前三年供地率分别达到了71.12%、95%和33.3%。

4.抓建设用地复垦,增强资源保障能力。为加快推进全区建设用地复垦工作,制定了《*区建设用地复垦若干意见》,推出三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推进建设用地复垦整理工作。目前,已完成上报复垦项目40个,面积812.255亩(可新增耕地751.83亩)。完成验收历年立项的复垦项目21个,面积355.43亩。其中新增耕地320.53亩,部试点*镇丁家桥村的宅基地复垦项目已通过市级初验合格,现正在积极准备迎接省厅验收。同时完成了全年2.7万亩土地整理任务。

5.认真开展遗留项目清欠工作。按照市局对清款工作的总体要求,研究提出具体意见,制定了相关欠清工作措施和工作方案,各中心所确定专门工作人员,配合各地政府狠抓清缴工作。全区清欠工作进展情况为:①新法实施前共80个项目,金额269.93万元,已清欠36个,金额146.98万元,完成54.5%;②2005—2006年补办项目共35个项目,金额2527.53万元,已清欠18个项目,金额894.62万元,占35.4%。

(三)创新工作举措,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开展集中教育培训活动。按照六部委关于开展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培训的通知要求,我区及时成立了宣教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编制了《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会议,并结合全区村级班子换届培训的机会,组织全体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在市委党校进行了集中培训。

二是因地制宣,灵活多样,深入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各镇、开发区在区宣教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举办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宣教活动:练市镇邀请市局有关科室领导集中对村两委会全体人员进行宣传培训;菱湖、石淙等镇自编教材,组织全体村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镇、*开发区以区片为单位,由镇(开发区)和国土所组织人员,结合违法用地案例对村干部进行宣传教育。本次活动通过全区集中、分片集中、各镇自行组织等方式开展了灵活多样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平均培训时间达到了三天以上,参训人员达到了746人,据统计,整个教育培训活动共发放国土资源知识读本1000余本,各类宣传资料1200余份,设置横幅48幅,永久性标语1400余条,收到了预期效果。

三是利用特殊日子进行宣传教育。充分利用“4·22”地球日和“6·25”土地日的特殊日子,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了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为了进一步扩大宣传活动的影响面,我们与区教育、练市镇政府、和孚镇政府于“6·25”前夕分别在练市一中、和孚泉生中学、长超中心联合组织举办了“国土资源杯”演讲比赛,通过在中小学学生中开展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来进一步扩大宣传的广度与深度。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全方位、多形式、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地开展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全区村级干部的国土资源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保护耕地、集约用地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加强,土地法制宣教活动初见成效。

(四)坚持查防并重,土地违法防控能力明显增强

进一步完善了违法用地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完善了《*区关于查处违法用地联合执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执法工作重点和实施步骤,专门制定了“巡查、报告、告知、部门反馈、联合执法”的五步工作法,明确了各成员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具体任务,通过强化责任意识,狠抓工作落实,严肃查处各类土地违法案件,面上违法用地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土地执法监察形势有了明显好转。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区共开展土地执法巡查1461次,参加人次4102人次,制止违法用地412起,面积627.79亩(耕地390.129亩),拆除违法建筑96起,面积13953平方米,上报立案381件,面积578.51亩(耕地430.29亩),已全部立案查处。

(五)建设平安国土,在维护社会稳定上取得成效

一是强化工作制度建设。分局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并实行领导包片联系制度。各中心所实行工作所长负责制,工作人员分村包干责任到人,要求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控制、早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或影响较大的件按照主要领导督办、分管领导包办、系统上下合办的要求进行重点办理。

二是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畅通老百姓请愿申诉的渠道,想群众所想,急企业所急,切实为基层、为企业、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大力开展排查和调处工作。各所工作人员深入到村、企业和老百姓家中,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类涉土苗头,力争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全区共受理市长、区长热线95件,办理电话举报51件,受理来信来访69件,通过法制宣传和政策疏导,对来信来访的问题全部进行了妥善处理,全区没有出现群体上访、越级上访等严重现象,全省排名同比不断靠后。

四是积极推进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切实加强对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的领导和重视,积极组织和参与征地工作,严格遵循征地程序,妥善处理征地补偿事宜。同时,加强对补办项目失地农民补偿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严格按照文件规定加以落实,及时抓好农民参保工作落实。今年全区完成失地农民生活保障人员1879人,参保金额4306.7万元。完成生活补助人员751人,参保金额536.8万元。

五是认真做好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加强对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领导,落实专门工作人员,努力在要求时间范围内完成办理任务。今年我局共承办人大建议5件(其中协办4件),承办政协提案7件,通过主动协调,部门配合,积极办理已全部完成了所有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好评。

(六)加强基础建设,国土资源事业支撑能力不断提高

大力夯实基础,不断提高支撑保障能力。一是开展了第二次土地资源调查,完成了1:1万农村调查工作,目前已全面进入城镇土地调查外业工作,这为地籍管理和今后工作提供依据;二是完成了国土资源管理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建设,为单位或个人了解和查询国土资源有关情况提供了平台,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区国土资源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三是提高电子政务水平,开通了与市局的内网连接,实现了与市局的点对点对接和联通;四是加强系统档案建设和管理,分局及各中心所建立和完善了国土资源工作综合档案,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七)注重机制创新,在服务经济保障发展的措施上有提高

为了更好地履行国土资源服务经济发展的职责,确实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效能。区国土分局成立了服务工业经济发展协调工作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分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各中心所所长为成员。工作小组的主要责职是及时协调解决全区各类建设项目用地办理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督促和推进项目办理速度。同时,实行分局领导联片负责制和相关科室、中心所对口部门联系制。包干负责指导和督促联系镇的建设项目办理进展情况,分局相关科室、各中心所同时建立相关部门项目报批联系制。分局相关科室主动联系市、区相关部门做好政策参谋和业务指导。中心所主动联系镇政府(开发区)相关部门做好建设项目用地报批材料。通过服务机制创新,不仅强化了工作责任,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同时促进了效能建设和政风建设,保障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八)强化队伍建设,系统队伍素质和综合管理能力有提高

耕地保护培训方案篇5

1实施效果

1.1经济效益经过我县监测测试,保护性耕作田块有机质平均每年增加0.053%,平均年亩节省肥料投入20元左右,亩节水25元左右,减少作业工序2―4道,降低了作业成本,平均年每亩可节约作业费45元。实施保护性耕作田块比传统耕作田块平均亩增产小麦41.14公斤,平均亩增产玉米49.4公斤,保护性耕作田块两季亩增产粮食90.54公斤,亩增收181.1元,亩节增收共计271.1元。

1.2社会效益推进农机标准化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使农机化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工作得到大幅提升,基本实现了从农机大县向农机强县的跨越发展。

1.3生态效益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增加休闲期土壤储水量和提高水分利用率,增加土壤有效肥力,减少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利于高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主要做法

2.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项目实施质量

为了确保保护性耕作项目的有效实施,我县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实施工作,组长由县政府主管农业副县长担任。项目实施组以农机、农技、植保、土肥、气象技术人员为主。根据项目各阶段不同的工作要求,对项目承担单位及人员进行具体分工,责任落实到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2结合实际,确定技术模式

为确保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实施效果,我站经过调查、研究、试验、示范,并采纳外县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县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农机装备特点,确定了适合我县的一年两作小麦、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机收小麦高留茬(6月上旬,茬高选择性灭茬,地表处理)玉米免耕播种(6月10日前)田间管理(6月~9月)玉米收获(10月初)秸秆粉碎还田(10月上旬)小麦免耕播种(10月15~20日)田间管理(10月至来年6月)小麦收获高留茬(来年6月上旬)。

2.3形式灵活多样,强化宣传培训

为了做好宣传培训,我们在加强农业部颁布的《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规范》和《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要点》学习的基础上,把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培训渗透到单位的每项工作当中去。一是结合农业“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制作了宣传版面,主要介绍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机具;二是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机具。三是把保护性耕作技术渗透到农机驾驶培中,当成一项技能加以培训,培训相关技术人员1100多人次。四是邀请专家、教授来我县作保护性耕作项目专题培训讲座。五是利用现场会现场作业演示发放保护性耕作技术宣传资料9000多份。六是在村组主干道张贴保护性耕作技术挂图300份,制作项目标志牌3块。七是先后组织2批15人次参加省、市培训及外出参观学习,借鉴工作经验,为项目的高质量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规范技术措施,坚持农机农艺融合

我县针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各个环节的特点和项目区农作物的种植特点,重点对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免耕播种技术、玉米宽窄行播种、等离子处理种子进行了试验。在试验测试及确定播期、播量、田间管理等工作中,多方听取了农技、植保、土肥方面专家的意见,在技术措施上把农机机械作业与良种药剂播种,病虫害的防治,适时浇水、追肥等先进的农艺管理技术结合起来,确保了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完成效果。

2.5抓机械配套,以机具保面积

通过走访农机调研,从机具作业质量、售后服务、操作难易程度、机具材质强度等方面确定亚奥免耕播种机、布谷和旄牛还田机、双永深松机、华盛、大龙植保机械等作为我县保护性耕作机械的首选配套机械。在购置补贴项目实施中加大对保护性耕作机具补贴力度,对购买保护性耕作机具的农户优先考虑,确保保护性耕作机具在数量上的增长。

3几点体会

回顾四年来的示范项目实施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有以下几点,仅供大家参考:

3.1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我县玉米种植大多行距在40厘米―70厘米之间,3行或4行前置还田的收割机最适宜。

3.2部门联手,系统培训。

应由农机牵头,农技、植保、土肥、种子等有关部门共同配合,开展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宣传培训活动,修订编写教材,改进教具,通过大力组织实施对农民的培训,更多地学习和掌握保护性耕作技术。

耕地保护培训方案篇6

关键词:安康市;退耕还林;工作建议

abstract:ankangmunicipalityaspilotregionsofreturningfarmlandtoforest,hasobtainedthecertainresult,thegrainforgreenprograminthispaper,onthebasisofsummarizingtheachievementsoftheexistingproblems,putsforwardtheconstructionofthesolution.

Keywords:ankang;Returningfarmlandtoforest;workproposal

中图分类号:F32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安康市是先行启动实施退耕还林试点的地区之一。安康坚持"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基本方针,十余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469.7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214.08万亩,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228.42万亩,封山育林27.2万亩,安康森林覆盖率、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提升,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退耕还林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针对工程时空跨度长以及工程收益特殊性等特点,我们在总结退耕还林建设成效,对退耕还林发展目标、方向以及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完善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思考,在此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情况

我市自1999年在全市10县区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2000年我市紫阳、旬阳、白河、岚皋、平利五县被列为国家退耕还林试点县,2002年我市十县区全面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截止2012年底,我们先后在十县区的198个乡镇,2077个行政村开展了退耕还林建设,参与农户47.85万户182.7万农民,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469.7万亩,其中陡坡耕地退耕造林214.08万亩,占规划任务474万亩的45.16%,宜林荒山造林228.42万亩,封山育林27.2万亩,补植补造15.33万亩。扭转了全市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为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十余年的退耕还林建设,极大的改善了安康的生态环境,让安康再现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十五”以来,退耕还林使全市森林面积达到1955.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5.4%,净增5.2个百分点,水土流失面积由“十五”前1.32万平方公里下降到6600平方公里。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村产业的结构调整,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效的破解了“三农”问题的相关难题,在促农增收的同时,为农民长期增收铺就了一条致富之路。

十年退耕还林建设,我们在兼顾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的同时,结合各县区的实际和特点,发挥县域特色优势,先后建成了一批林业优势产业。宁陕的板栗、核桃,平利的茶、牛王漆,岚皋的杜仲、漆树,紫阳的富硒茶、木本药材,白河木瓜,镇坪木本药材,旬阳柑橘、油桐和汉滨、汉阴、石泉等县区的蚕桑基地建设等,通过退耕还林建设使全市生态经济兼用林面积达到190余万亩,使全市林业总产值由“九五”末的7.15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50.34亿元。宁陕2008年板栗、核桃两项让农民增收1250多万元,平利县长安镇退耕还林发展高效茶园,亩收入过万元,白河县中厂镇退耕还林发展木瓜1.37万亩,2008年总产达6000吨,产值720万元,使全镇人均增收450元。镇坪、紫阳、岚皋、旬阳等发展木本药材,紫阳高桥镇龙潭村2000年退耕还林栽植的厚朴,现年每亩收益达500元以上,红椿镇2003年发展的茶叶现亩产值达6000元;各县区还依靠退耕兴果、兴茶、兴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群众兴办农家乐,活跃丰富了城乡人民的生活,鼓起了农民的钱带子,平利县城关镇纸坊沟村刘代存创出了“山上退耕还林、调整产业结构,山下建设新村,拓宽致富渠道”,个人兴办生态旅游农家乐园,年实现利润10万元。一批有规模的农家乐促进了全市旅游业的大发展,2012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22亿元。而且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2012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万人,劳务经济收入89亿元。退耕还林的实施切切实实使安康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真真实实地实现了农民增收,的的确确地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二、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

十年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带动了全市生态植被快速增长,使生态修复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日趋改善,但也应当看到在工程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及群众增收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发展中进一步研究解决。

(一)相关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退耕还林管理主体不够明确,属多部门配合,特别是成果巩固实施更是分散,实施部门更多,国家及地方应出台相关政策协调规范;二是明确管护经费,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现有退耕还林政策只有造林方面的费用,而无管护经费。三是退耕还林国家投资应按照物价上涨速度调整投资数量,完善投资项目体系,确保退耕还林建设质量和退耕区群众利益。

(二)退耕还林实施重点不够突出。特别是沿汉江两岸、城镇周围、公路沿线、库区、景区周边以及海拔800米以下区域生态极为脆弱需要治理区域倾斜不够,出现了布局不够突出。同时,实施区域分散,优势产业发展不明显,全市200个乡镇有198个乡镇实施了退耕还林,且地块极度分散,在林种树种布局上特色不明显,经济林发展目标不明确,经济优势不突出。

(三)安排专项工作经费。退耕还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工作量大。规划设计、建卡到户、签订合同、技术指导、检查验收、资料印刷、宣传、培训、会议等必要的工作经费没有来源。地方财政困难,根本拿不出资金配套,大大增加了工程实施单位的负担。

(四)档案管理需要进一步强化。工程建设初期,国家林业局要求做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2004年和2005年我们狠抓了县区及市退耕办档案管理工作,近几年从国家检查结果看档案管理工作不如从前。县区提供检查资料不够齐备,直接影响到检查结果。

三、退耕还林工程发展思路

退耕还林是一项利国利民、举世属目的生态建设工程,十余年退耕还林,不但有效改变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维护了国家生态安全,而且逐步壮大了林业产业,转变世代农民的劳动方式,解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促进了农民多方增收,维护了农村稳定大局。按照林业“十二五”规划要求和国家即将启动重点区域退耕还林,提出我市退耕还林“十二五”发展思路。

(一)发展目标

在新启动退耕还林耕地退耕还林的同时,着力抓好十余年来退耕还林建设的成果巩固,有效提高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同时,根据安康土地资源实际和退耕还林建设目标的连续性,全市有需要退耕还林的面积565.43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60.23万亩,不在册耕地造林33.7万亩,荒山造林106万亩,封山育林165.5万亩。2010年至2015年全市完成退耕还林25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00万亩,荒山造林50万亩,封山育林100万亩。在退耕还林建设中,新造林要突出安康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目标,大力发展地方优势经济林,经济林要占新造林面积的80%以上;退耕还林成果巩固的补植补造150万亩,后续产业建设100万亩,培训退耕区农民60万人次。

(二)主要任务

1、新建退耕还林:退耕还林新造林25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00万亩(耕地造林90万亩,不在册耕地造林10万亩),荒山造林50万亩,封山育林100万亩。

2、退耕还林成果巩固:

(1)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全市总体补植补造150万亩,其中退耕地60万亩,荒山荒地90万亩。突出解决缺苗、达不到验收标准和经济生态效益不高的原有退耕还林地,实现“退得下、保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2)后续产业建设目标:以发挥区域优良经济林木优势,重点发展“一漆二油三果”,新建退耕还林中发展经济林80万亩,在原有退耕还林中改造建设经济林20万亩,树种以地方优良的油桐、核桃、漆树、茶叶、板栗、油茶、柑橘、木本药材等为主,实现生态增效,农民增收。

(3)退耕区农民技能培训:为实现退耕区农民经营培育管护退耕还林技能,培养产业农民,扩大农民增收技能,在退耕区培训农民60万人次,其中本土农业生产、加工、经营、管理等方面技能人员30万人次,劳动力转移输出型技能人员30万人次。

(三)规划区域布局

新建退耕还林实施要优先确保在汉江、公路、铁路沿线,城市、集镇、景区周边人群集中的地方,让绿色贴近群众,改善群众生活。在宁陕、镇坪、平利、旬阳等县突出核桃发展,在汉滨、旬阳、白河、紫阳、石泉等县区突出油桐发展,在平利、岚皋等县突出漆树发展,在紫阳、平利、汉滨、岚皋突出茶叶发展,在宁陕、镇坪、汉滨、石泉、汉阴等县区突出板栗发展,在汉滨、汉阴、平利等县区突出油茶发展,在汉滨、汉阴、旬阳、白河、紫阳等县区突出柑橘发展,在镇坪、紫阳、岚皋、白河等县区突出木本药材发展;农民技能培训优先培训林业产业发展区域的农民和能够外出务工的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产业建设技能和务工技能。

四、退耕还林工作建议

实施退耕还林,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地方农民增收和经济快速发展。十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国务院《关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批复》,“从国家层面定位安康发展方向是:安康市建设新型材料工业基地和特色生物资源加工基地,建成上游地区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实施退耕还林是发展安康林业,保证国家生态安全,促进农民群众增收的迫切需要。

(一)科学开展规划,突出发展重点。以“扩大森林资源,主攻经济林业,加快林权改革、突出森林旅游、实现兴林富民”的林业发展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加快实施一个调整、大力推进两个转变,努力实现三个提高”的安康林业发展目标,突出发展重点,布局重点区域,在创造经济生态效益上下功夫布局退耕还林规划。重点倾斜汉江两岸、城镇周围、公路沿线、库区、景区周边以及海拔800米以下区域生态极为脆弱及人群集中区域,要相对集中,整体推进,紧密同安康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相结合,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实现“兴林富民,生态增效”的发展目的。

(二)科学规划布局,严格执行计划。坚持中、省、市、县、乡镇规划的一致性,统一性,实施中严格按照规划下达计划任务,保持计划任务政策的连贯性和连续性。并对退耕还林提前一个年度下达计划任务,让实施县区能够做好充分准备工作,以便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效益。

(三)完善政策措施,确保成果巩固。一是完善协调政策。退耕还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参与工作,政府应明确牵头部门,在重大政策贯彻及政策制定上协调一致;二是明确管护经费。现有退耕还林政策只有造林工程建设费用,而无管护经费。建议明确10-20元/亩作为退耕还林直接的管护费用,由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业主承包、办乡村林场等形式,聘请专人进行集中管护,以确保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

(四)规范工作管理,确保工程实施。退耕还林初期我们全力以赴搞工程建设,工程管理、政策制定执行不够规范,造成群众上访现象。退耕还林是一项社会生态公益性工程,国家投入巨资建设,时间跨度长,涉及面很广,必须建立一个稳定的机构来研究完善退耕还林相关政策,组织协调解决退耕还林建设及成果巩固过程中的矛盾,确保国家投入资金安全和工程建设健康发展。

耕地保护培训方案篇7

有鉴于此,坚持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有必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一次国土资源法律知识的普及活动。这就是为期一年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开展的背景。

土地违规违法已危害到粮食安全

有土斯有粮。经历过年代的中国人,非常清楚土地的价值。而近来的国内粮价上涨,除了国际市场的影响,主要还是我国违法用地大幅上升带来的,耕地减少,粮食产量得不到保障,粮食价格上涨引起了农副产品、以及其他产品的上涨。人们要问:我们的18亿亩耕地的生命线能否守得住?这是上到总理、下到普通百姓都关注的问题。

据专家测算,现在18亿亩耕地提供了中国人所需要的85%的食品,“十一五”规划要求,“十一五”期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达到1万亿斤,随着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需求的增长,到我国的人口高峰年时,我们必须有1.4万亿斤的粮食。考虑到提高粮食单产、提高耕地复种指数等因素,专家认为,我们要做到粮食基本自给,耕地数量绝不能少于18亿亩。

就在这次会议上,徐绍史部长说,目前基层违规违法用地的问题非常突出,“百日行动”中发现的违规违法用地正在向基层蔓延。这次“百日行动”清理出来的“以租”案就有两万件,涉及土地面积37万亩,一部分村利用农用地或者集体建设用地搞非农建设,搞住宅,搞标准厂房配套设施出租,甚至出售。

令人担心的是,所有这些违规违法用地都规避了农地转用和土地审批,而且根本不讲耕地占补平衡,所以对18亿亩耕地红线的威胁非常大,直至危害到粮食安全。

要改变国土资源“一家管多家用”的局面

据国土资源部人事教育司副巡视员孙喜华介绍,这次培训活动在规模上、时间上都是空前的,说它“规模大”,是因为,这次受训的对象是3000多个县市、5万多个乡镇、70多万村的主要负责人,人数超过百万;说它“时间长”,是因为我们将用2008年一年的时间开展宣传培训活动,这样有利于各地灵活地安排生产和培训。

这次活动预期要达到什么效果?孙喜华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提高县(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水平,增强广大基层干部依法依规处理与国土资源相关的各项工作的能力;提高基层干部群众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开发利用国土资源的意识,使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成为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自觉性行动。

如何保证这个目标的实现?国土资源部的思路是:从主要靠监督管理转到既抓管理又抓教育的“两手抓”上来,从国土资源部门单枪匹马地执法,转到着眼于调动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守法、依法的积极性上来,改变国土资源“一家管多家用”的局面,相关的产业部门、建设部门和各级政府一起来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出于这样的考虑,国土资源部联系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用2008年一年的时间开展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得到五部门的积极响应。六个部门一致认为: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是贯彻十七大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基本国策的具体举措,是六个部门的共同责任。去年12月25日电视电话会议,标志着“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正式启动。

宣传培训对象是基层负责人

按照实施方案,“宣传教育培训活动”从2008年1月开始到12月结束,历时一年。整个活动分为组织动员、教育培训、总结验收三个阶段。

在1月至2月组织动员阶段。各省(区、市)要确定相关部门分管领导、联络员,并在国土资源厅(局)设立省级“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办公室”,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本省“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实施方案”,同时全面动员部署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动。

在3月至10月教育培训阶段。各地要按照本地的实施方案开展工作,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的“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讲团”将分赴各地宣讲。在这期间,“全国培训活动办公室”将根据宣传教育培训的具体情况,适时组织经验交流。

在11月至12月总结验收阶段。各省要完成这次活动的总结验收工作。2009年1月中旬进行“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总结。

为了保证活动切实取得实效,国土资源部对这次培训活动的时间和人员均作了具体规定,要求:县(市)主要领导干部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培训人数不少于应训人数的90%,主要采取专题讲座和研讨交流的方式,通读《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汇编》并认真做笔记,基本掌握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基层乡(镇)、村级干部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培训人数不少于应训人数的80%,主要采取集中授课和研讨交流的方式,以学习培训《乡(镇)村干部国土资源知识读本》和其他辅助讲义为基本要求。

有人问,为什么这次宣传教育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基层负责人?孙喜华说:将宣传教育的主要对象放在县(市)、乡(镇)、村级主要负责人身上,是因为基层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前沿阵地,也是工作的难点。国土资源部门的工作都是围绕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利用展开的,这些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遍布城乡,这就需要我们把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放在基层。基层负责人知法守法了,工作就好做了。

但从实际情况看,基层违规违法的现象还非常突出,举个例子来说,当前违规违法用地突出表示形式之一“以租”基本发生在乡(镇)和村级组织,成为违法转用农地、撬动土地调控闸门的一股“暗流”,查处和解决起来难度是很大的。与此相对应的是,许多基层干部的国土资源法律知识比较少,法律意识不高,法治观念不强,缺乏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个别的基层干部甚至认为,土地和资源在我这里,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根本不知道用地还要有规划和计划。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宣传培训活动的开展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

通过案例教学增加学习效果

为使这次活动能够顺利实施,六部门将在创新培训形式上下功夫,把多种教育形式结合起来,确保“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取得实效。在宣传教育培训中实行中央宣讲团和省级宣讲团相结合,法律法规知识和各地实际相结合,专题讲座和以会代训相结合,通过开展座谈交流、案例讨论、专家讲座、现场考察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吸引力。

在动员大会开过的第二天,12月27日,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进行在线访谈,受到网民广泛关注。有网民反映,法律知识条文很多,学起来比较枯燥。对此,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魏莉华说:法律说白了就是规定我们的权利和义务的,如果跟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结合起来学习,就不会觉得枯燥。为了保持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这次特别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中央宣讲团和地方宣讲团将特别注重案例教学,把法律条文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来提高学法的积极性。比如说:农民会关心,如果我申请建房用一块宅基地如何审批,土地相关法律法规会有所规定。再比如:如果我的土地被征收了,政府应该给我什么样的补偿,应该履行什么样的程序。所以,我们在宣传培训中要选择很多案例,把案例跟大家生活中、工作中相关的一些条款结合起来,通过案例教学增加学习效果。

耕地保护培训方案篇8

(一)规范矿业权管理,促进矿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文件精神,继续实行整顿和规范的高压态势,不断加强动态巡查力度,严防“兴乱”及反弹,彻底解决过期开采,坚决打击无证勘查开采的违法行为。坚持以市场手段优化配置资源。坚持“一山一矿一主”的原则,实行矿种组合、区域组合,打破行政界线,一个矿山原则上整合给一家企业。对于勘查进度缓慢、投入不足以及不符合规划的矿业权,通过整合,重新配置给大企业、大集团;对于实力强、勘探成果明显的企业,积极引导周边小矿山采取入股、转让等方式并入大企业,用大企业改造小矿山。积极引进有资金、有诚信、有速度的大企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全面实行矿权有偿取得制度。加强矿业“两权”管理。20*共设置采矿权6个,采矿范围1.5平方公里,全县采矿权大幅度减少,但全县矿业产值、效益提高,特别是重点矿山泰裕钾盐矿和瑶家山铜矿虽受国际矿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但生产稳定,产值比往年有了提高,全县年生产氯化钾9000吨、铜矿512吨,年产值达4100万元以上;正在办理沙、石、砖采矿权8个;探矿权共设置8个,探矿区面积达355.7平方公里,累计投入资金*多万元。全面开展储量动态管理工作。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认真开展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矿业权实地核查,共计8家;矿产资源储量核查检测工作,共计6家。认真开展“两权”年检工作。对全县6家采矿企业和8个探矿权进行了年检,年检率达100%。

严格执行矿业权审批制度,建立健全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机制。全面规范和加强矿业权管理,严格执行矿业权审批权限和程序,全面实施矿业权申请规划审查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探矿权和采矿权的申请、延续、变更、转让、注销等管理程序和制度,县级发证的矿山实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机制,省级发证的2家企业则及时收缴矿产资源补偿费。

加大矿业权市场体系建设力度,规范矿业权招拍挂出让程序,完善矿业权市场交易规则和制度。我县严格执行国家分类出让矿业权的有关规定,矿业权全部通过市场方式配置,凡符合条件的一律采取招拍挂的方式有偿出让采矿权,培育和规范矿业权转让市场,扎实推进资源整合工作。着力做好嘉禾瓦洛铜矿、牛洛河煤矿整合工作。

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县非常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加强领导,保障工作经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机制,建立健全险情巡查、应急调查、汛期值班、应急响应、灾情速报等制度,防灾减灾成效明显。制定了20*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加强地质灾害巡查,20*年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141处(其中地面塌陷26处,崩塌112处,泥石流3处),并组织实施监测。全县共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91份,避险明白卡1*6份。对其中的29个危险性地质灾害点(546户)实行重点动态监测。20*年未出现因地质灾害伤亡事故。

全面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回头看”行动,进一步规范矿权管理,对无证勘查和开采、超层越界开采、违法审批、非法转让、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等行为进行了全面清查。查处非法开采小煤点25件,调处矿权纠纷3件,有效打击了不法份子,整顿和规范了矿业秩序,为全县提供了良好的矿产资源发展环境。

(二)严格保护耕地,进一步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一是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土地宏观调控和促进集约节约用地有关文件精神,严格国土资源执法、加强规划管理、保障农民利益、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制定有效措施,狠抓责任落实,从而加大了耕地保护力度,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二是切实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做好我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基础工作的同时,认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研究分析我县工程用地、项目建设、市镇发展等情况,初步分割规划各项用地面积、位置,拟定了我县第二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为正式修编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现正在开展征求意见工作,年内将完善评审。

三是层层签订责任状,分解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根据与市人民政府签订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定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将市政府下达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分解到乡、村,进一步细化了耕地保护责任。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基本农田保护网络,制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六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体系,落实了保护地块,明确了保护责任,积极推进6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3890亩)的工作。目前,我县整董镇老白寨、康平乡大树脚两个项目已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净增耕地面积6824亩;勐烈镇作洛河、康平乡中平、两棵树、国庆乡嘎勒等项目,计划于2009年验收。

四是加强土地征收和供应管理,确保重大建设项目用地。按照“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的原则,全力保障能源、水利、交通、教育和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加强对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投资强度等指标的审查,加强批后供后监管,对供应土地建立台账跟踪管理。严控增量,能少用地的就不多用地,能用劣地的就不用好地,节约每一寸土地尤其是耕地,进一步实现了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的转变。今年全县共上报省政府用地报件1件,城市批次建设用地面积4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9.8520公顷)。依法依规做好市政建设土地收储工作,保证项目建设用地,为集镇建设、口岸建设、电站建设和公路建设等提供用地保障。土地征用过程中,完善征地程序,规范征地行为,做到“两公告、一听证”,提高了征地工作的透明度。同时对被征地农民进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争取他们对各项建设的理解与支持,完成了东城区、整康坝、勐康口岸建设征收1780.8亩集体土地任务,完成了李仙江四级电站征收21144.3亩土地的收尾工作,完成了道路建设类征收663.5亩土地的工作。土地供给中,严格实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及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充分发挥土地的利用价值。20*年我县土地出让创下了一宗经营性用地每亩237万元的高价。建立健全土地登记程序、收费标准等制度,做好初始土地登记和变更土地登记工作。全年共审核发放国有土地使用证413本,其中出让109宗,转让271宗,划拨33宗;核发集体土地使用证320本;发放他项权利证书(抵押)16本;下发用地批复32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中,切实加强宅基地管理,坚持农村居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并严格占用标准。

五是严格土地管理,依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在土地管理中,规范操作程序,严格依法办事,坚持集体会审,所有的土地出让方案经县人民政府审批后才组织实施,避免了审批工作的随意性和暗箱操作的发生,无违法批地行为。全县共受理各类土地权属纠纷案件13件,调处13件,成功率100%。进一步健全土地动态巡查管理机制,完善土地动态巡查登记制度。聘请信息员,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国土执法监察,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做到了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全县共发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22件,查处22件,查处率100%,未发现违法占用基本农田案件,为全县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土地供求市场”。

(三)夯实基础,提高国土资源规范化管理水平

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依法行政和综合服务水平。一是成立了工作机构,组成了宣讲组,对全县7个乡(镇)、村级干部共80余人进行了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培训。二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落实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十项行政为民措施,向社会全面公开土地、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开发利用计划及审批事项的办事程序、办理结果;建立健全了地质灾害防治、耕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征地听证、建设用地预审、矿业权、土地登记公开查询、行政审批、财务监督等10多项制度,保证了行政行为合法规范。

全面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按照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的《*县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我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机构。截止20*年12月,农村部分外业调查完成2700平方公里,城镇部分外业调查已完成。按进度召开各类工作会议5次,派出业务督查、检查组8批(次)30人次,及时总结、交流工作经验,解决技术难题。

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积极化解因国土资源问题而产生的社会矛盾。全面落实《条例》和《国土资源规定》,以降低量为目标,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不断提高初信初访满意率、疑难的办结率,降低重复的息访率。自年初以来,共接待群众来访151人次,办结率100%。做到了宗宗有交待,件件有回音,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国土资源基础数据统计和综合分析制度。20*年底,我县完成了县国土资源局局域网等数据化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规划数据库、城镇地籍数据库、矿业权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建成并投入使用,数字化水平明显提高。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认真执行收支两条线,规范矿产资源补偿费、有偿使用费征收管理,将土地出让金额纳入预算管理。认真落实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入库责任制,一是完善缴费登记制度、缴纳补偿费申报制度,做到了应收尽收。20*年,全县共征收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30万元。二是按照财务相关规定认真做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和东城区、整康坝市政建设的支付和管理工作。

(四)抓好队伍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素质。

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认真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推进基层国土所的规范化建设。一是把教育培训作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着力点,制定了完整的年初教育培训计划,重点围绕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等进行培训。20*年,认真组织了闲置土地处置、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矿山储量动态管理等各类学习和培训活动,参训500多人次。二是以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开展了依法行政、廉政勤政、效能建设为重点的“作风建设年”活动,切实增强了国土部门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和纪律意识。推进了乡(镇)国土所规范化建设,20*年,投入24万元重点建设勐烈镇国土所。

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确保无违法违纪案件发生。一是定期召开廉政建设学习会议;二是完善了*县国土资源工作规则,坚持用制度来管人,用制度来规范行政行为;三是严格执行国土资源行政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行政审批事项会审制度,从源头上有效地预防和遏制了腐败行为的发生。一年来无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

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

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云南省州市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有关要求,我县和市人民政府签定了《普洱市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20*-2010年),明确了我县耕地保护责任目标。期内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553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不低于9900公顷。

(一)领导重视,机构机制健全。为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我县根据《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有关要求,及时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耕地保护领导小组(江政发〔20*〕2*号),建立健全了耕地保护领导机制,强化了县人民政府耕地保护的责任制,为基本农田八项制度的落实确立了部门之间协作、协调机制。

(二)责任到位,目标明确。按照宏观控制全县、结合各乡(镇)实际的原则,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了《*县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明确了每个乡(镇)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建立了耕地保护的指标量化制。进一步把耕地保护的首长负责制落实到了乡(镇)级人民政府。为下一步把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落实到村、组及地块上奠定了基础。

(三)宣传得力,全民耕保意识明显提高。提高全民耕地保护意识,增强全民耕保护责任感和自觉性,耕地保护才有坚实基础,才能见成效。为此我们加大耕地保护宣传力度,努力提高全民耕地保护意识。结合“世界地球日”、“土地日”,我县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土地法律法规的宣传。制作发行土地专版报纸、播放土地法律法规宣传片、出动土地法律法规宣传车、开展土地管理工作座谈会等进一步加大土地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20*年,共出动巡查车辆110余辆次,宣传车12辆次,发放宣传材料5800多份;悬挂宣传标语16幅,在电视媒体滚播一个星期;接受群众咨询5000余人次。大大提高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和保护耕地的意识,耕地保护基本国策做到了家喻户晓,全民耕保意识明显增强。

(四)严格实施土地规划计划,从严控制用地规模,保障了经济建设用地需求。我县严格执行占用基本农田的审批制度,切实实行基本农田的“五不准”,非农建设无论是国家建设、集体建设,还是农民建房都坚持做到了:凡可占或不占用耕地的项目一律不占用耕地;凡不可避免需要占用耕地的一律从严控制占用面积;凡建设项目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一律另行选址或撇开基本农田,因而使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压到了最低限度,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我县耕地。

(六)坚持用途管制制度,严格按规划办事。对于不符合规划用途的,坚决不予办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手续。非农建设项目凡是不符合用途外的,首先必须按法定程序先批准调规后,才报批建设用地。不是重点项目一律不准计划外用地。20*年,由于坚持了用途管制制度,基本消除了建设占用耕地的随意性,达到了保护耕地的目的。20*年我县未占用一分耕地。

(八)重视开源,确保耕地“占补平衡”,耕地总量稳中有升。根据20*年底的土地利用现状统计结果,我县耕地保有量面积为17000公顷,比市级下达目标15530多出1470公顷。年内补充耕地增加面积309公顷。由于我县后备耕地资源量较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调查数超过24万亩)。所以,在我市范围内实施的能源开发项目,如李仙江流域的崖羊山、龙马、居甫渡、戈兰滩、土卡河等水电站建设项目以及市政府的重点项目建设所占的耕地,“占补平衡”都在我县实施,所以我县耕地年均都有增加。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县国土资源管理和耕地保护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1、国土资源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国土资源执法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查处违法违规用地、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的力度和手段还须进一步加强;

2、建设征地资金缺口严重;

3、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4、有的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不足,给项目资金筹措、土地报批等工作带来很多困难,造成很多项目的规划调整和耕地补偿工作都未能及时开展;

5、国土资源管理必须完成的基础性工作多、任务多,须地方筹措的资金量大。城镇地籍调查、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等项目资金缺口大(近85万元),加之正在开展的全国第二轮土地利用大调查工作,需本县自筹的资金近200万元,对地方财政带来较大的压力;

6、由于缺乏耕地补充项目启动资金,“县级耕地补充项目”无法实施,按照“先补充后占用”的原则,2009年我县市镇、口岸、道路、水电等建设须占用耕地的项目必将严重受阻(包括用地手续报批);

7、基层国土资源所在管理体制、办公条件、办公经费等方面存在困难,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基层国土所的软硬件建设还须进一步加强;

8、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与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仍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还须进一步提高。

耕地保护培训方案篇9

一、主要工作情况(,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

(一)植树造林。完成人工造林亩,栽植花椒万株,柑桔万株桑树万株义务植树万株,林业育苗亩,树种涉及柑桔、板栗、冬枣、枇杷、桑树、花椒等个品种,可提供苗木多万株。

(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年度清查整改及苗木补植、补助兑现工作;完成××年度亩的苗木补植以及全镇工程造林损失面积调整和重造工作;完成××年度退耕还林建设任务面积亩。

(三)森林资源保护。①严格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实行专人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年采伐林木立方米,占年计划,其中农民自用材立方米,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份;②全面清理整顿木材加工厂,木林加工厂办证家,进一步规范木材加工厂用材秩序,建立木材加工厂用材台帐,成立分乡镇木材加工行业协会;③加大依法治林力度,开展林业专项严打行动,查处林业行政案件起,结案率,其中乱砍滥伐起,无证运输起,没收木材立方米,罚款元,处罚人,其中刑事拘留人;④加大煤矿用材监管力度,对家煤矿企业统一标准,规范秩序,建立专帐,实行专人管理,定期检查;⑤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建立镇片村三级护林网络,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强化火源管理和火案查处力度,无森林火灾发生,强化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实行专职测报,无林木病虫害发生;⑥继续完善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及时化解林权纠纷,处理各级案件。

(四)天保工程建设。森林管护面积亩,封山育林亩,飞播林补植亩,人工植苗株,设置围栏米,完成—××年度天保工程造林的自查及区级验收工作。“三防”工作成绩显著,无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发生。

(五)自身建设。完成高家堰亩退耕基地建设任务,进行了全面定植,并已经受益。

(六)林业科技工作。强化林业技术培训,举办技术讲座次,培训人数多人;泥质页岩地区生袋造林试验及木瓜早实丰产栽培技术实验获科技三等奖;继续搞好标准树建设。

(七)完成政府交办的其他中心工作。

二、主要作法

(一)坚持工作和学习两不误,扎实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支部及时召开专题会议从思想上、组织上、舆论上、工作力量上进行充分准备,多次召开支部会、站委会,按照工作和先教“两不误”原则,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先教工作。一是营造良好氛围,调动积极因素。在站门口张挂了宣传横幅条,在《湖北林业网》等网站宣传稿件多篇。每个党员人人写出字心得体会,开辟学习园地,公示每个党员的学习心得。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进万家”活动。全体党员深入南岔湾村,党员们带着深情厚谊为农户送去了农资、大米等价值多元。二是制定了“一学习、二对照、三结合、再修改”的办法,帮助搞好党性分析。认真撰写了不少于字的党性分析材料,并分层次进行了严格审查。设立意见箱,开辟专线电话,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发放问卷、征求意见书等多份,收集到各种意见条。同时支部党员开展了空前的交心谈心,使一些过去久拖未决的问题都基本得以解决。全体党员找准了存在的突出问题,深挖了思想根源,明确了努力方向,宗旨意识、党性观念明显增强。三是集中时间和精力,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查找出的突出问题。党支部每个党员都针对群众提、民主评、自己找和组织点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提出努力方向,并在公开栏进行了公示,紧紧围绕各自的整改措施、整改方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下功夫认真解决。并对本单位及党员干部个人解决问题的情况、整改提高的成效进行满意度测评,发放了先进性教育测评表份,经测评,满意度为满意。同时构建“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长效机制。认真进行“回头看”,巩固扩大教育活动成果。

(二)坚持回、纠、评、建相结合,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回头看”工作。把行评“回头看”工作纳入全站工作的重点,召开“三会”即:党员会、干职工会、护林员会,层层落实责任制;坚持“四到位”即做到领导到位,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互相提,自己找”等方式,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把行评整改工作贯穿到行风评议“回头看”活动全过程。做到部署工作有行风、检查工作有行风、总结评模奖励有行风。对行评“回头看”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件件有回音,事事落到实处,用实际效果转变行风赢得民心,取得一定实效。林业站行风建设明显加强,群众满意程度不断提高,机关管理井然有序,干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三坚持农民增收与农村稳定相结合,及时稳妥地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

从建立大格局出发,始终把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成立工作专班,由林业站站长蒋隆林任组长,安排专职联络员,制订管理制度,实行分类管理,真正做到“组织领导落实,人员装备落实,查处结果落实”,年处理区、镇、村以及来信来访案件起。在案件处理中坚持做到“四个不”:一是统一政策,不变通。注重事实,尊重历史,规范程序,严格操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动摇。二是细致工作,不马虎。深入细致的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疏导说服工作和解疑释惑工作。三是抓紧时间,不拖拉。做到户户纠纷不出组,组组纠纷不出村,村村纠纷不出乡,同时要未雨绸缪,做好矛盾纠纷的梳理排查,防患于未然或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是大力宣传,不放松。把林权政策不折不扣地交给农民,让农民做“明白人”。

(四)以科技为动力,全面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和林业产业建设。

⒈全面补植补造,加强抚育管护。完成退耕还林整改及区级验收任务。

认真开展××年退耕还林自查,对自查中一部分地块成活率、保存率达不到要求,抚育管护不到位的问题,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使广大退耕农户真正认识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与自身利益的密切关系,调动农户主动加强退耕还林的投入与管理。同时,制定措施,把政策兑现、林权证核发等与退耕还林质量、抚育管理情况挂钩,督促退耕农户在雨季全面开展了补植补造,树立起抚育保长远,出成效,促增收的观念,适时对退耕还林地块进行抚育。大中坝、高家堰两村××年度退耕还林通过区林业局验收合格。

⒉科技兴林,创新模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林药结合”、“林草结合”等种植模式,大做“药”文章实现了林业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有机结合。南岔湾村××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退耕面积为亩。××年,镇林业站考虑到退耕还林需要抚育,就号召群众在退耕还林田套种药材—柴胡,既完成抚育又可创收,受到了该村群众的积极拥护。当年投资万元播种柴胡面积为亩,预计今年每亩柴胡可产根斤,茎斤,柴胡种子斤,可创收多万元。全镇“林下经济”每年可增加效益万左右。同时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合同,规范程序,做好退耕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使退耕还林工程真正成为富民工程,做到造一片,成一片,绿一片。

⒊壮大自身,抓好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实力是能力。为增加自身的造血功能,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林业站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多方筹资元,兴建站办基地亩涉及高家堰、天坑两村个小班其中定植花椒亩、板栗亩、银杏亩,目前苗木生长良好。为了建设高标准能受益的永久样板基地我站加强管理加大投入达到了预期效果。技术人员各自建立自己的标准树、示范园,大兴科技之风。同时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以木瓜、花椒、桑树等为主的林业科技培训,开展“百项科技进农家活动”,变‘说教式’为‘现场式’,把培训教堂搬到田间地头,把科技资料的专业语言变成农民通俗易懂的土话,使科技兴林真正落到实处,到处都是林业的行家好手。

(五)以林政管理为手段,扎实搞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

⒈以加强中队管理为核心,切实管好森林资源。一是组织中队定期召开护林员会议,完善护林日志,组织学习林业法律法规,努力提高中队护林员素质;二是充分发挥哨卡作用。全镇分成棠垭、天坑两个哨卡,森林管护实现以卡代片,堵住源头,管住木耗子,切实保护森林资源;三是严格森林限额采伐制度,从农户办证审批到监督采伐由中队层层把关,严格采伐监督制度,及时注销采伐证。中队充分发挥天然林保护的先锋队、主力军作用,不断增强功能。同时在日常管护工作中,采取“学、比、查、评”四条措施,进一步使天保工程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学”就是强化对专(兼)护林员的知识培训,学习管护相关知识和管护经验。组织专(兼)护林员学习天保工程及管护相关知识,相互交流经验,增强护林员管护水平,提高管护能力;“比”就是查出差距,努力向管护先进看齐。一比管护工作态度和精神状况,二比管护工作责任心,三比森林资源管护效果。树立良好的护林形象;“查”就是查看管护措施和效果。一查巡山护林措施的落实情况,二查巡山护林记录情况,三查管护区域是否按照要求刷写宣传标语,四查林区及交通要道有无火源,五查有无野外用火现象,六查野外违法用火查处力度;“评”就是护林员自评和管护中队考评。管护中队制定了专(兼)护林员巡山护林考评制度。人员每月自评管护工作情况和效果;管护中队每季度开展一次检查考评,半年、全年进行综合考评。通过“评”,管护中队对管护到位、管护效果好的予以表彰奖励,反之给予批评并按照规定扣减当年管护费,同时督促限期整改。

⒉依法治林,巩固造林成果。

()加强宣传。采取多方式多形式进行林业政策、防火工作的宣传,书写标语余条,制作固定过街标语幅,大型天然林保护宣传片块,出动宣传车台次。

()强化林政管理。大力开展林业专项严打活动,切实管好斧头、路头、场头,通过群众来信、电话举报、案件追踪、媒体曝光、核查监理、内部提供等多种形式掌握线索,采取摸底排查、巡查、蹲点守侯等方式,严厉打击乱砍滥伐,非法运输等林业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乱采滥挖行为。对煤矿用材实行专人专管,严格程序,加大对木材加工厂整顿和征占用林地的清理,规范行为;并在案件查处中坚持做到接案出案快、赶赴现场快、现场勘察快、调查取证快、把案件破获在始发阶段。由于措施过硬,广大人员发扬不怕吃苦、吃累的奋斗精神,有力地打击了违法人员的嚣张气焰,确保了良好林业生产秩序。进一步巩固造林成果。

()强化火源管理,搞好三防工作。认真搞好森林防火宣传和防火知识的普及,健全从镇到村、组逐级的森林防火网络,全镇村级防火队伍人,其中林护林员人、林政员人,下设支扑火队伍。并积极开展“三登记一访问”措施,一是坟墓户主登记。针对上坟祭祖极易引起森林火灾。组织护林员登记各山头坟墓的数量、位置和坟墓的户主,到祭扫时节详细了解参加上坟的人员、时间和野外用火情况等,有效的加强了野外用火的管理,消除了火灾隐患。二是林缘地户主登记。针对在林地周边交界田地烧田坎草、烧焦泥灰、烧荒等易引起森林火灾。组织护林员对重点地段的林缘地所在地点、所属户主进行查实登记,减少农户烧田坎草、烧火土等野外用火和田间作业。三是痴、呆、傻等五类人监护人员登记。痴、呆、傻等五类人是引发森林火灾的重大隐患之一。做痴、呆、傻等五类人姓名、年龄、所在行政村及其监护人员的登记,尤其是进入森林防火期后,监护人要确保被监护人不进山,不弄火。四是上门访问。各个护林员对其所管护区域的每个户主逐个进行上门访问,宣传天保公益林建设的重要意义、有关林业政策法规、森林防火以及注意事项,了解户主对天保公益林建设的看法以及遇到的问题,确实提高农户对天保公益林建设的认识。使森林防火工作深入人心,森林防火无小事。认真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科技培训,搞好虫情预测预报,把三防工作真正做到实处。

⒊严格管理,扎实抓好天保工程建设。

林业站从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实行专人专管,严格实行责任追究,按图纸施工,按要求管护,搞好植树造林与巡山管护工作,严格制度,健全档案,强化宣传。一是认真开展天保工程“回头看”。按照夷林发号文件精神,组织专班就有关检查内容开展自查。自年启动天保工程以来,经过五年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办理了家木材加工厂,年用材量立方米,对加工厂进行了严格管理,各加工厂建立台帐,全镇家加工厂自发成立管理协会;封山育林亩,封山补植亩,飞播造林有效面积亩,成效面积亩;管护面积亩,其中禁伐区面积亩,限伐区面积亩;争取财政资金元;管护站点平方米,购买小汽车一辆,对讲机部,电脑台,空调台,风力灭火机三台。二是引进生态节能灶巩固天保成果。市林业局、能源办、三峡电视台在高家堰村杨开云家就神州大蓄集团研制的最新生态节能灶进行了现场演示,现场多人观看。适合在农村推广应用,深受群众欢迎。

(六)××年工作思路。

⒈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巩固工程建设成果

耕地保护培训方案篇10

2021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2021年全乡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实施工作,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根据《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环江毛南族自治县2021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环政办发〔2021〕21号),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组 长:谭世革 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

副组长:石美珠 乡党委综治统战委员、政府副乡长

成 员:卢力玮 乡党委组织委员

唐艳凤 乡党委政法委员、政府副乡长

谭鹏翔 乡党委宣传委员、政府副乡长

罗政帮 乡政府副乡长

陈树明 乡人大副主席

傅晶芬 乡党政办主任

莫佩蒽 乡财政所所长

莫志往 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

韦环煚 乡农业办工作人员

曾令江 乡农业办工作人员

黄黎英 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

各村(居)委会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设置在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办公室主任由莫志往同志担任,办公室组成人员有曾令江、韦环煚、黄黎英。

二、总体要求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的总体目标:保护耕地,耕地  地力不降低,稳定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2021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象、范围、依据、标准和补贴资金发放的   方法等内容和要求,按照2016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方案》(桂财农〔2016〕94号)(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执行。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耕地地力补贴项目”列为2021年为民办实事工程项目,各村(居)委会、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抓紧组织实施,确保2021年8月31日前完成补贴资金发放,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

三、职责分工(一)乡人民政府。乡人民政府为本乡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发放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指导各村(社区)做好辖区内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的申报、核实和张榜公示、信息的审核和录入;负责组织本乡补贴资金具体发放工作;负责本乡补贴  工作的培训、总结、汇总上报工作等。

(二)乡农业技术推广站。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牵头会同    乡财政所制定全乡年度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并报乡人民政府审批;负责牵头做好农户基础数据采集、审核、汇总、分析,向县农业    农村局和县财政局提供补贴面积基础数据及资金分配方案等  工作;牵头做好补贴项目实施绩效评价、信访受理、总结等工作;配合乡财政所开展补贴工作的培训、检查指导等。

(三)乡财政所。负责补贴资金的拨付、兑付情况审核、    旬报等工作;负责补贴资金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专账管理;牵头   开展补贴工作的培训、资金检查等工作;配合农业技术推广站  开展补贴政策绩效考核、受理信访等工作。

(四)各村(居)委会。负责辖区内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户基本信息采集、补贴面积增减登记、核实、补贴面积的申报等   工作。

四、项目实施要求(一)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事关广大农民群众利益和农业农村发展大局,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 可持续发展大局,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尤其是补贴面积   基础数据一定要切实准确,实事求是。乡农业技术推广站、财政所等部门要充分认识落实补贴政策的重要性,做好统筹协调,  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各项工作。尤其是村(居)委会作为本辖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工作责任主体,要切实履行 工作职责,规范补贴面积的登记、审核、公示、资金拨付和发放等程序;确保补贴发放工作按时完成;在工作落实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报告乡人民政府和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对因推卸责任影响政策落实到位的,将严格依法依规问责。

(二)及时开展培训工作。乡农业技术推广站、财政所等   部门要做好补贴农户信息录入及导出、数据审核、公示管理、   补贴发放和相关数据上传、上报等工作都必须在农民补贴网络 信息系统上进行操作。乡推广站、乡农业办要及时组织乡、村   两级工作人员进行摸底调查工作培训。

(三)按照规范程序组织实施。各村(居)委会、乡直各     有关单位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规范补贴面积的登记、审核、公示、资金拨付和发放等程序。

1.准确把握补贴对象。补贴对象为全乡所有拥有耕地承包权的农户。农户已流转给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    经营主体的耕地,补贴资金仍直接发放给承包耕地的农户(流转合同中有明确约定的除外)。由农场自己经营耕种或流转给非  本农场职工的种植大户、农业企业等的耕地,不给予此项补贴。

2.明确补贴范围。享受补贴的农户应承担耕地保护责任,做到耕地不撂荒、用途不改变、地力不下降。对已被非农征(占)用、退耕还林、挖塘养鱼、畜禽养殖、发展林果业、绿化景观建设、成片粮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等已改变用途的耕地,以及长年撂荒地、占补平衡中“补”的耕地质量未能通过验收确认的耕地不属于补贴范围。对于一年生草本的果品类作物,如种植西瓜、草莓等作物对耕地质量不造成影响的,可以予以补贴。但多年生或木本的果树、茶叶等不予补贴。对于长年抛荒的耕地,经县级有关部门认定,质量达不到耕种条件的耕地,不予补贴。

3.统一依据和标准。根据《环江毛南族自治县2021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全县统一以二轮承包面积为依据给予登记和补贴。在此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   农户实际种植面积进行登记和补贴。

4.规范补贴面积登记。补贴面积登记按照地域管理权限,在耕地所属地域登记补贴面积,补贴面积登记上报工作应遵循“实事求是,逐级审核上报”的原则,即:按乡村干部负责登记,     组干复核,村委审核上报,村(居)委会公示审定后上报的程序进行。国有林场职工承包的耕地面积应该由农场负责将享受补贴的农场职工的基本信息、补贴面积报送所在地村(居)委会或乡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并录入“农民补贴信息系统”。所有核实后的补贴面积在“农民补贴信息系统”的补贴登记中应统一登记在“确权登记面积”栏,以便汇总统计数据准确。

5.落实补贴公示制度。由乡人民政府负责公示,通过《农民补贴网络信息系统》生成每个村组的农民补贴情况公示表(包括农户姓名、补贴面积、核减面积等内容),加盖村(居)委会      公章后,由村(居)委会组织人员在各行政村内公示7天,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公示期间出现的异议,村(居)委会应及时进行核实和调整。公示无异议后,由乡农业技术推广站汇总后通过  补贴网系统向级上传所有信息,并通过纸质文件呈报县级财政、农业农村部门审核。

6.严格补贴面积审核。乡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牵头,会同  乡财政所,并邀请乡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乡统计等部门参与对补贴相关数据进行审核。要对每个村抽5—10户农户进行审核,若发现问题,由乡人民政府重新核实、公示,并在系统中进行   修改更正。

7.按程序报审和批复。乡人民政府将各村(社区)公示并无异议的补贴面积上报县农业农村局,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后按县 农业农村局、财政局下发的补贴面积和补贴资金书面批复,在  补贴网上录入补贴标准,以确保公示内容、审核批复与实际发放情况完全一致。

8.及时发放补贴资金。乡财政所按照审核批复的补贴面积和补贴资金,委托金融机构将补贴款发放到农户的专门账户。整个发放程序要严而有序、公开透明。

(四)时间安排1.2021年5月1日前,各村完成2021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补贴面积核实上报,乡农业技术推广站5月31日前并完成审核、公示、系统录入、上报工作。

2.2021年6月1日—20日,县农业农村、财政局完成对    我乡补贴面积抽查核实工作。

3.2021年7月2日前,乡人民政府负责通过“中国农民     补贴网”系统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所有材料上报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以便汇总上报自治县人民政府审核。

4.2021年8月31日前,乡财政所和乡农业技术推广站要   按照审核批复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和补贴资金,委托金融机构将补贴款发放到农户的账户。

(五)加强监管和指导。乡农业技术推广站、财政所要落实定期检查指导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村(居)委会要   严格核实补贴对象和面积,严禁对不符合补贴条件的耕地给予  补贴,一旦发现,对违规领取补贴者,按照骗取、套取补贴资金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给予经办人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六)加强政策宣传。各村(社区)要配合做好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通过印发传单、广播等形式做好政策宣传工作,主动与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基层干部群众进行沟通交流。对因政策调整造成补贴减少的农户要宣传解释到位,赢得理解和支持,  充分发挥补贴政策对耕地地力保护的激励作用。

(七)完善档案管理。乡农业技术推广站、财政所要收集本辖区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中形成的有关材料,并按照规范的档案管理要求进行归档保存。归档材料主要有:以村为基本  单位、乡镇政府盖章的补贴面积公示的纸质和图片资料,补贴面积增减的佐证材料、农户申请等,经村(居)委会盖章和具体经办人与核实人签字的各村分户登记、审核、汇总清册的纸质材料,向县人民政府上报、批复实施方案、补贴面积的正式文件,补贴资金拨付凭证等。

(八)及时报送有关材料。1.各部门要按照本方案规定的时间节点上报绩效考评相关材料。

2.及时报送补贴资金发放情况。请乡农业技术推广站、财政所收集、汇总辖区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工作及补贴资金发放情况形成书面总结,于2021年9月28日前报送县财政局、农业   农村局。

3.按时完成年度总结和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和财政所要及时做好2021年度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项目实施 工作总结工作,将年度工作总结和年度补贴资金结余情况,一并于2021年11月7日前报送县农业农村局、财政局。

未尽事宜,请与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和乡财政所联系。乡农业技术推广站联系人:莫志往,联系电话:13877878672;乡财政所联系人:莫佩蒽,联系电话:13907788018。

 

附件:大安乡耕地地力补贴摸底调查工作安排表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Δ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党政办公室   2021年3月22日印发 

(共印15份)

 

附件

大安乡耕地地力补贴摸底调查工作安排表行政村(社区)

乡级工作人员

第一书记、后援单位工作人员

村级工作人员

屯级工作人员

备注

大安社区

陈树明

韦扬眉

覃彩云

蒙韦一

韦环煚

谭孟静

莫子万

 

黄合美

崖宝建

欧志昂

黄家雷

蒙健帅

韦丹柳

大安社区各屯队长

 

才平村

卢力玮

覃丽明

覃 满

兰换恳

覃慧全

覃良同

 

崖荣亮

黄先远

黄仁强

覃桂香

黄春浇

覃月偏

才平村各屯队长

 

环界村

罗政帮

莫良首

罗长空

黄俊朝

卢 彬

韦春林

覃亚林

黄炳欢

莫宏教

覃尚元

覃银渊

环界村各屯队长

 

塘房村

谭鹏翔

甘晓慧

欧善举

陆国然

覃 严

莫薇玲

欧善举

 

吴中简

黄文任

欧志硬

韦晓玲

谭菊兰

塘房村各屯队长

 

金桥村

唐艳凤

欧继旋

韦 媚

蒙柳玲

韦英艳

蒙梦纯

刘德选

覃义律

蓝有标

覃美别

莫国柱

田昌军

莫肯甘

金桥村各屯队长

 

顶新村

石美珠

韦成姣

覃秀霓

覃宝同

马付琼

覃 朴

玉仁种

莫雨露

陆花棉

顶新村各屯队长

 

可爱村

卢力玮

甘金贵

陆彦蓉

谭耀云

韦中亚

谭福勇

莫冬永

韦顺飞

黄智同

梁碧耐

卢秀英

可爱村各屯队长